[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8852283A - 防治肿瘤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防治肿瘤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852283A
CN118852283A CN202410871361.7A CN202410871361A CN118852283A CN 118852283 A CN118852283 A CN 118852283A CN 202410871361 A CN202410871361 A CN 202410871361A CN 118852283 A CN118852283 A CN 118852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reaction
finished
room temperature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8713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泽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Ruizej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Ruize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Ruizej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Ruize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87136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8522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8852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8522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学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治肿瘤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为了解决现有的二氯乙酸链接到葡萄糖合成的化合物稳定性差且体内抗肿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生物学实验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稳定性高,同时相比于在血浆和肝细胞中,本发明化合物在肿瘤细胞内高度富集,在提高二氯乙酸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的同时显著降低副作用。本发明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双重靶向治疗作用,不仅靶向肿瘤细胞的同时还靶向抑制肿瘤细胞敏感的葡萄糖酵解通路,成为一种安全、有效、广谱的抗肿瘤药物,对恶性肿瘤能发挥更明显的治疗作用并产生更低的副作用。

Description

防治肿瘤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治肿瘤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人体细胞主要通过葡萄糖分解代谢,获得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葡萄糖的分解代谢主要包括:线粒体氧化和糖酵解两种代谢方式。正常细胞的葡萄糖分解代谢方式,主要是通过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分解葡萄糖。癌细胞则主要依赖于糖酵解方式,通过糖酵解获得能量,代谢产物乳酸可以作为合成原料,乳酸还会抑制免疫细胞活性,抑制癌细胞凋亡。
癌细胞糖代谢依赖糖酵解这种特点叫Warburg效应,因为Warburg效应的存在,癌细胞通常能够在缺氧的环境下生存。相对于葡萄糖氧化磷酸化代谢,葡萄糖酵解则是一种能量转化效率更低的方式,因此癌细胞必须要消耗更多的葡萄糖,才能获得所需的代谢能量。如果抑制葡萄糖酵解,将迫使癌细胞通过葡萄糖的线粒体氧化途径获得能量,氧化过程中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和其它一些诱导凋亡的因子,同时使细胞内活性氧成分(ROS)浓度上升,诱导癌细胞凋亡。
二氯乙酸能够特异性的抑制细胞内葡萄糖酵解代谢并减少代谢产物乳酸的生成,导致细胞只能依靠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代谢途径分解利用葡萄糖。这个细胞内代谢途径的改变,对绝大多数正常细胞的能量代谢实际影响较小,对癌细胞的能量代谢实际影响则是颠覆性或根本性的改变,将导致癌细胞能量代谢受阻进而导致癌细胞生长抑制或凋亡。因此,二氯乙酸被认为具有抗癌治疗作用。已有多项研究报道:二氯乙酸能够抑制多种癌细胞的生长。而二氯乙酸减少乳酸生成的具体作用机理为:二氯乙酸能够竞争性抑制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PDK),而丙酮酸脱氢酶激酶本身能够抑制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所以抑制PDK能够激活PDH。PDH激活后将使得丙酮酸进入氧化代谢通路。如果PDH被抑制,则丙酮酸将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进入糖酵解通路,转化为乳酸。
因为二氯乙酸能够抑制葡萄糖酵解,所以在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被发展成一种治疗代谢异常(乳酸性酸中毒)的药物。后来,二氯乙酸治疗癌症受了广泛的关注,有很多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方面。临床试验方面因为二氯乙酸是一个没有专利的老药,没有医药公司介入研究,只有一些学术界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临床试验。作为一种使用多年的治疗先天性乳酸酸中毒的孤儿药,二氯乙酸安全性良好,但二氯乙酸作为癌症治疗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超过一个月以后的长期使用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炎。这个副作用的原因是包被周围神经的许旺细胞(Schwann cell)依靠葡萄糖酵解获取能量,二氯乙酸抑制葡萄糖酵解进而可导致细胞死亡。这个副作用通常是导致病人不能长期使用二氯乙酸治疗的原因。
因为肿瘤细胞生长旺盛,而且主要通过糖酵解这一低效的代谢通路来获得能量,所以肿瘤细胞一般都伴随着葡萄糖受体蛋白的过表达,导致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大大的高于普通细胞,利用肿瘤细胞的这个特性,可以在糖分子上带上针对癌细胞的毒性分子来达到使毒性分子优先进入癌细胞,在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药品的毒副作用。把抗癌分子带上糖基从而获得针对癌细胞的特异性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方法,现在有关的研究不少,但结果参差不齐。
因为二氯乙酸在血浆中作为一种带电离子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需要通过单羧酸转运蛋白(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MCT)或者钠偶联单羧酸转运蛋白(sodium-coupled 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MCT)才能进出细胞,其中的MCT不耗能,不能在细胞内富集所转运的离子,在肿瘤细胞往往高表达,在肿瘤细胞中主要负责将产生的大量的乳酸排除到细胞外,酸化肿瘤微环境。而SMCT运输离子是一个耗能的过程,可以在细胞内富集所转运的离子(如丁酸盐,butyrate),是一个抑癌蛋白。在肿瘤细胞中往往低表达或者不表达。
肿瘤细胞这一MCT高表达,SMCT不表达的表现型使得二氯乙酸很难进入肿瘤细胞内发挥作用,申请人前期让二氯乙酸链接到葡萄糖分子上,合成了两个化合物(CN114853831A)TM-1和TM-2,利用肿瘤细胞上高表达的葡萄糖受体进入肿瘤细胞发挥治疗效果,通过体外MTT细胞生长实验验证,两种化合物的体外抑制癌细胞效果较好,然而进行体内动物实验发现,其稳定性较差,难以进行后期临床试验,因此,亟需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抗癌化合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二氯乙酸链接到葡萄糖合成的化合物稳定性差且体内抗肿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新的含二氯乙酸分子的糖基化合物。该化合物利用肿瘤细胞葡萄糖受体(GLUT)高表达的原理让二氯乙酸绕过依赖SMCT1主动转运的障碍,在肿瘤细胞内富集,在大大地提高二氯乙酸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的同时显著降低副作用。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如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R1选自未取代的C1~C6烷基链;R2选自R3选自未取代的C1~C6烷基链。
进一步地,上述化合物选自
进一步优选地,R1和R3独立地选自-CH2-、-CH2CH2-、-CH2CH2CH2-、-CH(CH3)CH2-、-(CH2)4-。
更优选地,R1为-CH2-,R3为-CH2CH2-。
最优选地,上述化合物选自: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它是以所述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活性成分,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的制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制剂是口服制剂、肌肉注射剂、静脉注射剂、腹腔注射剂、气雾剂或黏膜给药制剂。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抗肿瘤的联合用药物,它含有用于同时或者分别给药的上述药物组合物,以及其它抗肿瘤药物。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上述药物组合物或联合用药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抑制肿瘤细胞进行糖酵解。
进一步地,所述肿瘤为实体瘤或白血病,所述实体瘤包括肺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胃癌、胆管癌、胆囊癌、食管癌、肾癌、胰腺癌或前列腺癌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白血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骨髓细胞性白血病、年轻型骨髓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或成人T细胞淋巴性白血病中至少一种。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化合物S2和B1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两种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一:
(1)化合物1溶于三氟乙酸与水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移除溶剂,残留物溶于乙酸酐和吡啶混合溶剂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化合物2;
进一步地,步骤(1)中,化合物1、三氟乙酸与水的混合溶液、乙酸酐和吡啶混合溶剂的比例关系为:1:1~2:3~4(mol/L/L)。
进一步地,步骤(1)中,三氟乙酸和水、乙酸酐和吡啶均为等体积混合。
进一步地,步骤(1)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12~24 h。
(2)化合物2与叠氮三甲基硅烷、四氯化锡于有机溶剂中反应,反应结束后,混合物萃取洗涤,得化合物3;
进一步地,步骤(2)中,化合物2与叠氮三甲基硅烷、四氯化锡摩尔比为1:(1.15~1.5):(0.85~1)。
进一步地,步骤(2)中,有机溶剂为DCM。
进一步地,步骤(2)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3~5 h。
(3)化合物3溶于NH3/MeOH中反应,反应结束后,移除溶剂,得化合物4;
进一步地,步骤(3)中,NH3/MeOH的浓度为6~7 M。
进一步地,步骤(3)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12~24 h。
(4)将化合物4加入溶剂中,再加入钯催化剂,氢气环境中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化合物5;
进一步地,步骤(4)中,钯催化剂选自Pd(OH)2/C、Pd/C、Pd/SiO2、Pd/Al2O3、Pd(OH)2/Al2O3、Raney-Ni、Pd/(PSi-Al2O3)、Pd/Dowex、Pd-Fe、Pd-Pt、Pt/C或Pd/BaSO4
进一步地,步骤(4)中,反应溶剂为DCM或甲醇。
进一步地,步骤(4)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1~1.5h。
(5)将化合物6与氯甲酸-9-芴基甲酯、碳酸氢钠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反应结束后,混合液萃取洗涤,得化合物7;
进一步地,步骤(5)中,化合物6与氯甲酸-9-芴基甲酯、碳酸氢钠的摩尔比为1:(1.3~2):3~3.5。
进一步地,步骤(5)中,反应溶剂为四氢呋喃/水溶液,四氢呋喃与水的体积比为3~4:1。
进一步地,步骤(5)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14~18h。
(6)将化合物7与三乙胺、2,2-二氯乙酰氯氮气保护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氯化铵溶液淬灭,有机溶剂萃取后,得化合物8;
进一步地,步骤(6)中,化合物7与三乙胺、2,2-二氯乙酰氯摩尔比为1:(2.0~2.5):(1.5~2)。
进一步地,步骤(6)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14~18h。
进一步地,步骤(6)中,反应溶剂为二氯甲烷。
(7)将化合物8溶于三氟乙酸和二氯甲烷混合溶液中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化合物9;
进一步地,步骤(7)中,三氟乙酸和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3。
进一步地,步骤(7)中,室温反应14~18h。
(8)将化合物9与三乙胺、2,2-碳酸二氯乙酯混合,随即加入化合物5水溶液,氮气保护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化合物10;
进一步地,步骤(8)中,化合物9、三乙胺、2,2-碳酸二氯乙酯、化合物5的摩尔比为1:(2.0~2.5):(1.4~1.6):1。
进一步地,步骤(8)中,化合物9与三乙胺、2,2-碳酸二氯乙酯混合温度为0℃下搅拌0.5~0.8h。
进一步地,步骤(8)中,反应溶剂为四氢呋喃。
进一步地,步骤(8)中,室温反应14~18h。
(9)将化合物10与哌啶于氮气保护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反相制备纯化,得最终产物化合物S2。
进一步地,反应溶剂为DMF。
进一步地,步骤(9)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0.5~1h。
合成路线二:
a、化合物A1溶于三氟乙酸与水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移除溶剂,残留物溶于乙酸酐和吡啶混合溶剂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化合物A2;
进一步地,步骤a中,化合物A1、三氟乙酸与水的混合溶液、乙酸酐和吡啶混合溶剂的比例关系为:1:1~2:3~4(mol/L/L)。
进一步地,步骤a中,三氟乙酸和水、乙酸酐和吡啶均为等体积混合。
进一步地,步骤a中,反应温度均为室温,反应时间为12~24h。
b、将化合物A2和苯甲腈溶于二氯甲烷和水中,氮气保护下反应,随即加入三氟甲磺酸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水淬灭后萃取,得化合物A3;
进一步地,步骤b中,化合物A2、苯甲腈、三氟甲磺酸的摩尔比为1:1:(2~2.2)。
进一步地,步骤b中,二氯甲烷和水的体积比为200:1。
进一步地,步骤b中,化合物A2和苯甲腈溶于二氯甲烷和水中,氮气保护下反应10min。
进一步地,步骤b中,加入三氟甲磺酸后室温下反应1.5~2.5h。
c、将化合物A3溶于乙腈中,加入盐酸二氧六环溶液和水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化合物A4;
进一步地,步骤c中,化合物A3与盐酸二氧六环溶液的摩尔比为1:(2~2.2)。
进一步地,步骤c中,化合物A3与乙腈的摩尔体积比为1:30~35(mol/L);盐酸二氧六环溶液与水的摩尔体积比为1:0.05~0.06(mol/L)。
进一步地,步骤c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20~32h。
d、将化合物A4和(苄氧基)羰基)甘氨酸溶于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三乙胺和HATU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化合物A5;
进一步地,步骤d中,化合物A4、(苄氧基)羰基)甘氨酸、三乙胺和HATU的摩尔比为1:(1.5~1.6):(3~3.5):(2~2.5)。
进一步地,步骤d中,有机溶剂为DMF,化合物A4与有机溶剂比例为1:6~8(mol/L)。
进一步地,步骤d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2~3h。
e、将化合物A5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钯催化剂,氢气环境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化合物A6;
进一步地,步骤e中,钯催化剂选自Pd(OH)2/C、Pd/C、Pd/SiO2、Pd/Al2O3、Pd(OH)2/Al2O3、Raney-Ni、Pd/(PSi-Al2O3)、Pd/Dowex、Pd-Fe、Pd-Pt、Pt/C或Pd/BaSO4
进一步地,步骤e中,有机溶剂为甲醇或DCM。
进一步地,步骤e中,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3~3.5h。
f、将化合物A6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2,2-二氯乙酸甲酯和三乙胺反应,反应结束后,萃取,得化合物A7;
进一步地,步骤f中,有机溶剂为甲醇或DCM。
进一步地,步骤f中,化合物A6、2,2-二氯乙酸甲酯和三乙胺的摩尔比为1:(2~2.5):(3~3.5)。
进一步地,步骤f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2~2.5h。
进一步地,步骤f中,化合物A6与有机溶剂的比例为1:(20~23)。
g、将化合物A7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叔丁醇盐反应,反应结束后,通过反相制备纯化得到最终产物化合物B1。
进一步地,步骤g中,有机溶剂为甲醇或DCM。
进一步地,步骤g中,叔丁醇盐为叔丁醇钠或叔丁醇钾。
进一步地,步骤g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12~24h。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含二氯乙酸分子的新型糖基化合物,其将二氯乙酸连接到葡萄糖分子上,并且对连接葡萄糖分子和二氯乙酸的短链及连接键进行优化,增加了分子的稳定性。通过实验验证,本发明化合物在体内的稳定性显著优于现有的含二氯乙酸的糖基化合物TM-1(CN114853831A),同时利用肿瘤细胞葡萄糖受体(GLUT)高表达的原理让二氯乙酸绕过依赖SMCT1主动转运的障碍,相比于在血浆和肝细胞中,本发明化合物在肿瘤细胞内高度富集,大大地提高二氯乙酸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的同时显著降低副作用。本发明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双重靶向治疗作用,不仅靶向肿瘤细胞,同时还靶向抑制肿瘤细胞敏感的葡萄糖酵解通路,成为一种安全、有效、广谱的抗肿瘤药物,对恶性肿瘤能发挥更明显的治疗作用并产生更低的副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化合物S2的1H NMR谱图;
图2为化合物B1的1H NMR谱图;
图3为化合物B1和S2在肿瘤细胞和肝细胞中的富集结果图;
图4为化合物TM-1在血浆中的稳定性试验结果图;
图5为化合物B1在血浆中的稳定性试验结果图;
图6为化合物S2在血浆中的稳定性试验结果图;
图7为化合物B1在肝匀浆里稳定性试验结果图;
图8为化合物S2在肝匀浆里稳定性试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科技术语具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相同含义。
术语定义:
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和衍生物可以根据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或CAS(化学文摘服务社,Columbus,OH)命名系统命名。
术语“烷基”是直链或支链的饱和烃基的基团。C1~C6烷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基(C1)、乙基(C2)、正丙基(C3)、异丙基(C3)、正丁基(C4)、叔丁基(C4)、仲丁基(C4)、异丁基(C4)、正戊基(C5)、3-戊基(C5)、戊基(C5)、新戊基(C5)、3-甲基-2-丁基(C5)、叔戊基(C5)和正己基(C6)。
术语“药学上可接受的”是指某载体、运载物、稀释剂、辅料,和/或所形成的盐通常在化学上或物理上与构成某药物剂型的其它成分相兼容,并在生理上与受体相兼容。
本发明所述的辅料,是指除活性成分以外包含在剂型中的物质。本发明所述的辅料成分,它具有一定生理活性,但该成分的加入不会改变上述药物组合物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仅仅发挥辅助功效,这些辅助功效仅仅是对该成分已知活性的利用,是医药领域惯用的辅助治疗方式。若将上述辅料成分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配合使用,仍然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肿瘤细胞主要通过葡萄糖酵解获得能量和合成原料,葡萄糖氧化磷酸化会产生活性氧离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二氯乙酸能够抑制细胞的葡萄糖糖酵解,迫使肿瘤细胞进行葡萄糖氧化磷酸化,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虽然二氯乙酸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但是由于能够主动转运二氯乙酸的SMCT1基因是抑癌基因,往往在肿瘤细胞上低表达或者不表达,所以二氯乙酸只能通过MCT简单扩散进入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内的二氯乙酸浓度和体液中的浓度相等。而二氯乙酸在体内主要通过SMCT1进入正常细胞,因为SMCT可以主动运输二氯乙酸,所以正常细胞内的二氯乙酸浓度高于体液。所以肿瘤细胞内的浓度比正常细胞低。导致用二氯乙酸直接治疗癌症需要高浓度的二氯乙酸,容易引起比较严重的副作用,主要是周围神经炎,因此一般不能长期使用二氯乙酸,导致最终的疗效有限。
申请人将二氯乙酸连接葡萄糖,对连接葡萄糖分子和二氯乙酸的短链及连接键进行优化,以增加分子的稳定性,合成新型抗肿瘤化合物,利用肿瘤细胞葡萄糖受体(GLUT)高表达的原理让二氯乙酸绕过依赖SMCT1主动转运的障碍,相比于现有的含有二氯乙酸的糖基化合物,本发明化合物在肿瘤细胞内富集,大大地提高二氯乙酸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的同时显著降低副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合成了两种葡萄糖-二氯乙酸结合物B1和S2,其具有独特的双重靶向治疗作用,不仅靶向肿瘤细胞,同时还靶向抑制肿瘤细胞敏感的葡萄糖酵解通路,这些化合物有极大的希望成为优秀的广谱抗癌药物。
下面将列举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面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化合物S2的制备
S2:合成的反应式如下:
S2合成的具体步骤如下:
(1)(3aR,5S,6R,6aR)-5-(((R)-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4-基)-2,2-二甲基四氢糠[2,3-d][1,3]二氧戊醇-6-醇(12g,46.1mmol)溶于三氟乙酸/水(1:1,48mL)溶液中,室温搅拌24小时。反应结束后,溶剂旋干,所得黄色油状物溶于乙酸酐/吡啶(1:1,160mL)混合溶剂并且搅拌过夜。TLC检测反应完全后,反应混合物旋干,硅胶柱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1:2)得到黄色油状化合物中间体2(3R,4R,5R,6R)-6-(乙酰氧基甲基)四氢-2H-吡喃-2,3,4,5-四酰基四乙酸酯(16g)。
中间体2:1H NMR(400MHz,DMSO-d6)δ7.27(s,1H),6.01(d,J=4.0Hz,1H),5.71(t,J=2.8Hz,1H),5.02-4.98(m,2H),4.32-4.15(m,3H),2.17(s,3H),2.12(s,3H),2.08(s,3H),2.02(d,J=3.2Hz,6H).
(2)将中间体2(8.8g,22.56mmol),叠氮三甲基硅烷(3.41mL,25.96mmol)和四氯化锡(19.2mL,19.2mmol)溶于二氯甲烷(80mL)中,反应混合物室温下搅拌4小时。LCMS检测反应结束后,混合物用乙酸乙酯/水萃取,并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有机相浓缩后得到粗品,硅胶柱层析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1:2)得到油状化合物中间体3(2R,3R,4R,5R,6R)-2-(乙酰氧基甲基)-6-叠氮四氢-2H-吡喃-3,4,5-三乙酸三酯(7.2g)。
LCMS:保留时间:1.59min;理论液质信号C14H19N3O9[M+Na]+:396.3:检测到:396.1.
(3)将化合物3(5.7g,15.28mmol)溶于7M NH3/MeOH(100mL)中,所得反应液室温下搅拌16h。反应结束后,溶剂旋干,所得粗品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乙酸乙酯:甲醇=5:1)得到油状物(2R,3R,4R,5S,6R)-2-叠氮基-6-(羟甲基)四氢-2H-吡喃-3,4,5-三醇(化合物4)(3.1g)。
LCMS:保留时间:0.395min;理论液质信号:C6H11N3O5[M+Na]+:228.0;检测到:228.0.
(4)将化合物4(3.1g,15.12mmol)溶于甲醇(100mL)中,加入钯碳(0.5g),氢气环境中室温搅拌一小时。TLC检测反应结束后,反应液旋干得到无色油状化合物(2R,3R,4R,5S,6R)-2-氨基-6-(羟甲基)四氢-2H-吡喃-3,4,5-三醇(化合物5)(2.7g)。
LCMS:保留时间:1.642min;理论液质信号:C6H11N3O5[M+H]+:180.0;检测到:180.0.
(5)将化合物6(2.0g,11.43mmol)溶于四氢呋喃/水(38mL/10mL)中,向得到的溶液中加入氯甲酸-9-芴基甲酯(3.84g,14.86mmol),碳酸氢钠(2.88g,34.28mmol),所得混合液在氮气保护下室温下搅拌16小时。TLC检测反应完全后,混合液用乙酸乙酯/水萃取,有机相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所得粗品硅胶柱层析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1:2)得到无色油状N-(((9H-芴-9-基)甲氧基)羰基)-N-(2-羟乙基)甘氨酸叔丁酯(化合物7)(3.54g)。
化合物7:1H NMR(400MHz,DMSO-d6)δ7.90–7.89(m,1H),7.68–7.62(m,2H),7.44–7.40(m,2H),7.36–7.29(m,2H),4.65(t,J=4.0Hz,1H),4.34–4.29(m,2H),4.22–4.20(m,1H),3.95-3.92(m,2H),3.51–3.34(m,2H),3.31–3.22(m,2H),1.40(s,9H).
(6)将化合物7(2.0g,5.04mmol)溶于二氯甲烷(60mL),所得反应液中加入三乙胺(1.4mL,10.07mmol),2,2-二氯乙酰氯(0.74mL,7.55mmol),反应液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16小时。TLC检测反应完全后,反应液用氯化铵溶液淬灭,加入二氯甲烷(50Ml x 3)萃取。所得有机相旋干粗品硅胶柱层析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5:1)得到黄色油状2-((((9H-芴-9-基)甲氧基)羰基)(2-(叔丁氧基)-2-氧乙基)氨基)2,2-二氯乙酸乙酯(化合物8)(2.55g)。
化合物8:1H NMR(400MHz,DMSO-d6)δ7.90–7.88(m,2H),7.66–7.61(m,2H),7.44–7.40(m,2H),7.36–7.29(m,2H),6.86-6.85(m,1H),4.43-4.41(m,1H),4.35–4.30(m,2H),4.22–4.21(m,1H),4.21-4.19(m,2H),4.04–4.02(m,2H),3.57(t,J=8Hz,1H),3.40(t,J=4Hz,1H),1.39–1.38(m,9H).
(7)将化合物8(2.55g,5.04mmol)溶于三氟乙酸/二氯甲烷(10mL/30mL)溶液中,室温搅拌16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浓缩得到黄色油状物N-(((9H-芴-9-基)甲氧基)羰基)-N-(2-(2,2-二氯乙酰氧基)乙基)甘氨酸(化合物9)(2.2g)。
化合物9:1H NMR(400MHz,DMSO-d6)δ7.90–7.88(m,2H),7.66–7.61(m,2H),7.57–7.40(m,2H),7.36–7.29(m,2H),6.85-6.70(m,1H),4.41-4.08(m,4H),4.05–4.02(m,2H),3.91–3.88(m,1H),3.60-3.58(m,1H),3.44–3.41(m,1H).
(8)将化合物9(0.5g,1.11mmol)溶于四氢呋喃(10mL)中,加入三乙胺(0.3mL,2.2mmol),2,2-碳酸二氯乙酯(0.22mL,1.65mmol),混合液0℃下搅拌半小时,随即加入化合物5(0.2g,1.11mmol)的水溶液(10ml)。整体反应液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16小时。TLC检测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得到粗品反相纯化(C18,0.01%甲酸/水)得到白色固体-(((9H-芴-9-基)甲氧基)羰基)(2-氧代-2-(((2R,3R,4R,5S,6R)-3,4,5-三羟基-6-(羟甲基)四氢-2H-吡喃-2-基)氨基)乙基)氨基)2,2-二氯乙酸乙酯(化合物10)。
LCMS:保留时间:1.222min;理论液质信号:C27H30Cl2N2O10[M+H]+:613.0;检测到:613.0.
(9)将化合物10(0.1g,0.163mmol)溶于DMF(2mL)中,加入哌啶(65mg,0.763mmol),氮气保护室温下搅拌半小时。反应结束后反相制备纯化(0.1%甲酸/水体系)得到白色固体终产物2-((2-氧代-2-(((2R,3R,4R,5S,6R)-3,4,5-三羟基-6-(羟甲基)四氢-2H-吡喃-2-基)氨基)乙基)氨基)2,2-二氯乙酸乙酯(40mg).
LCMS:保留时间:2.783min;理论液质信号:C12H20Cl2N2O8[M+H]+:390.0;检测到:391.0.
化合物S2(图1):1H NMR(400MHz,DMSO-d6)δ8.65–7.95(m,1H),7.16–6.81(m,1H),5.10–4.98(m,2H),4.85–4.77(m,1H),4.69-4.59(m,1H),4.55-4.36(m,2H),4.16–3.97(m,2H),3.89(s,1H),3.67–3.58(m,1H),3.56-3.53(m,1H),3.51–3.46(m,2H),3.43-3.36(m,1H),3.28-3.19(m,2H),2.89-2.73(m,1H),2.73 -2.66(m,1H).
实施例2化合物B1的制备
B1:合成的反应式如下:
B1合成的具体步骤如下:
a、(3aR,5S,6R,6aR)-5-(((R)-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4-基)-2,22-二甲基四氢糠[2,3-d][1,3]二氧戊醇-6-醇(25g,96.05mmol)溶于三氟乙酸(50mL)和水(50mL)的混合溶液,室温下搅拌24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向固体加入乙酸酐(167mL)和吡啶(167mL),室温搅拌过夜。待反应完全后,溶剂旋干,所得粗品硅胶柱层析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2:1)得到(3R,4R,5R,6R)-6-(乙酰氧基甲基)四氢-2H-吡喃-2,3,4,5-四酰基四乙酸酯合成操作(化合物A2)(17g,43.59mmol,45%产率)。
化合物A2:1H NMR(400MHz,CDCl3)δ6.01(d,J=4.2Hz,1H),5.71(t,J=2.8Hz,1H),5.02-4.98(m,2H),4.29-4.28(m,3H),2.18(s,3H),2.13(s,3H),2.13(s,3H),2.10(s,3H),2.01(d,J=3.2Hz,6H).
b、将化合物A2(10.5g,26.92mmol)和苯甲腈(2.72g,2.7mL,26.92mmol)溶于二氯甲烷(100mL)和水(0.5mL),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10分钟。随即加入三氟甲磺酸(8.08mg,4.8mL,53.84mmol),所得混合液室温搅拌两小时。LCMS和TLC显示反应完全后,混合液用水(500mL)淬灭,并且用乙酸乙酯(500mL)萃取三次。所得粗品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2:1)得到(3aS,5R,6R,7R,7aR)-5-(乙酰氧基甲基)-2-苯基-3a,6,7,7a-四氢-5H-吡喃并[2,3-d]恶唑-6,7-二基二乙酸酯(化合物A3)(6g,15.34mmol,57%产率).
LCMS:保留时间:1.61min;理论液质信号:C19H21NO8[M+H]+:392.13;检测到:392.13.
化合物A3:1H NMR(400MHz,DMSO-d6)δ8.10(d,J=3.6Hz,2H),6.25-6.22(m,1H),5.26-5.24(m,2H),4.89-4.86(m,1H),4.29-4.26(m,2H),3.95-3.92(m,1H),2.15(s,3H),2.11(s,3H),2.04(s,3H).
c、将化合物A3(6g,15.345mmol)溶于乙腈(500mL)中,加入4M盐酸二氧六环溶液(8mL,30.69mmol)和水(1.8mL).反应液室温搅拌24小时。所得白色固体过滤即是(2R,3R,4R,5R,6S)-2-(乙酰氧基甲基)-6-氨基-5-(苯甲酰氧基)四氢-2H-吡喃-3,4-二基二乙酸酯(化合物A4)(3.2g,7.824mmol,51%产率)。
LCMS:保留时间:0.903min;理论液质信号:C19H23NO9[M+H]+:410.14;检测到:410.14.
d、将化合物A4(300mg,0.733mmol)和(苄氧基)羰基)甘氨酸(230mg,1.10mmol)溶于DMF(5mL)中,再加入三乙胺(222mg,2.2mmol)和HATU(O-(7-氮杂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557mg,1.467mmol)。混合物室温反应2小时。LCMS和TLC确定反应完全后,粗品通过反相纯化(C-18柱子,中性体系)得到黄色油状产物(2R,3R,4R,5R,6S)-2-(乙酰氧基甲基)-5-(苯甲酰氧基)-6-(2-((苄氧基)羰基)氨基)乙酰胺基)四氢-2H-吡喃-3,4-二基二乙酸酯(化合物A5)(340mg,0.567mmol,77%产率)。
LCMS:保留时间:1.75min;理论液质信号:C29H32N2O12[M+H]+:601.20;检测到:601.20.
化合物A5:1H NMR(400MHz,DMSO-d6)δ8.85(d,J=4.4Hz,1H),7.85(d,J=3.6Hz,2H),7.66-7.64(m,1H),7.53-7.49(m,2H),7.45(s,1H),7.39-7.31(m,5H),5.79(s,1H),5.58(s,1H),5.01(d,J=8.0Hz,1H),4.97(d,J=6.4Hz,1H),4.92-4.89(m,2H),4.21-4.48(m,2H),4.13(s,1H),3.61-3.58(m,2H),2.11(s,3H),2.03(s,3H),1.98(s,3H).
e、将化合物A5(340mg,0.567mmol)溶于甲醇(20mL)中,加入钯碳(50mg),混合液在40℃氢气环境下反应三小时。LCMS检测反应完全后,将钯碳过滤,滤液旋干得到白色固体(2R,3R,4R,5R,6S)-2-(乙酰氧基甲基)-6-(2-氨基乙酰胺)-5-(苯甲酰氧基)四氢-2H-吡喃-3,4-二基二乙酸酯(化合物A6)(210mg,0.451mmol,79%产率)。
LCMS:保留时间:1.06min;理论液质信号:C21H26N2O10[M+H]+:467.16;检测到:467.16.
f、将化合物A6(700mg,1.502mmol)溶于二氯甲烷(35mL)中,加入2,2-二氯乙酸甲酯(442mg,3.004mmol)和三乙胺(455mg,3Eq,4.506mmol)。混合液室温下搅拌2小时。LCMS和TLC检测反应完全后,用水(200mL)和二氯甲烷(300mL)萃取三次,所得粗品用硅胶柱层析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2:1)得到(2R,3R,4R,5R,6S)-2-(乙酰氧基甲基)-5-(苯甲酰氧基)-6-(2-(2,2-二氯乙酰氨基)乙酰胺基)四氢-2H-吡喃-3,4-二基二乙酸酯(化合物A7)(470mg,0.816mmol,54%产率).
LCMS:保留时间:1.65min;理论液质信号:C23H26Cl2N2O11[M+H]+:577.09;检测到:577.09.
g、将化合物A7(700mg,1.502mmol)溶于甲醇(35mL),加入叔丁醇钾(336mg,3.004mmol)。反应液室温搅拌过夜,LCMS检测反应完全后,通过反相制备纯化(0.1%甲酸体系)得到2,2-二氯-N-(2-氧代-2-(((2S,3R,4R,5S,6R)-3,4,5-三羟基-6-(羟甲基)四氢-2H-吡喃-2-基)氨基)乙基)乙酰胺(化合物B1)(225mg,0.650mmol,43%产率).
LCMS:保留时间:0.33min;理论液质信号:C10H16Cl2N2O7[M+H]+:347.03;检测到:347.03.
化合物B1(图2):1H NMR(400MHz,DMSO-d6)δ8.74(t,J=5.6Hz,1H),8.51(d,J=6.0Hz,1H),6.60(s,1H),5.06(t,J=9.2Hz,1H),4.83(d,J=1.8Hz,1H),4.64(d,J=5.4Hz,1H),4.55(d,J=3.6Hz,1H),4.45(t,J=6.0Hz,1H),3.89-3.88(m,1H),3.83-3.82(m,2H),3.62-3.58(m,1H),3.51-3.47(m,1H),3.43-3.37(m,1H),3.29-3.19(m,2H).
通过生物学实验证明本发明化合物S2和B1的效果。
试验例1化合物B1和S2在小鼠血浆、肝、肿瘤细胞的富集浓度
1、实验材料和荷瘤鼠模型构建:
NCG小鼠,雌性,5-6周,8只;HepG2细胞培养到足够用于荷瘤接种小鼠;小鼠适应性饲养3天后,以1×106cells/mL皮下接种HepG2细胞,待肿瘤体积生长至60-120mm3,按肿瘤体积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2只小鼠,分组当天记为D0。
2、给药和采样信息
表1给药和采样信息
其中,供试品化合物B1、S2的给药制剂配制如下:采用40%PEG300+60%生理盐水分别溶解化合物B1和化合物S2(白色粉末,纯度95%),配制浓度为2mg/mL的供试品。
3、样品采集和处理
心脏采集全血,采血后将含抗凝剂K2EDTA的采血管反复颠倒数次以充分混匀,并尽快在4℃,3000g离心10分钟,吸取上清得到血浆样品。血浆样品避光保存在-80~-60℃冰箱。收集小鼠肝脏、肿瘤组织,液氮速冻后,转-80~-60℃冰箱避光保存。
4、样品检测
采用液相质谱联用技术,以利伐沙班和甲苯磺丁脲作为内标化合物,分别对荷瘤鼠血浆和组织样品中的B1、S2进行测定。
5、试验结果
荷瘤鼠分别静脉注射给予10mg/kg化合物B1和S2,给药后0.5小时化合物B1在血浆、肝脏和肿瘤组织中的浓度分别为158ng/mL、204ng/mL和353ng/mL,化合物S2在血浆、肝脏和肿瘤组织中的浓度分别为351ng/mL、543ng/mL和1716ng/mL。具体信息见表2。
表2荷瘤鼠分别静脉注射给予10mg/kg化合物B1和S2后,B1和S2在血浆、肝脏和肿瘤中的药物浓度
因为肿瘤细胞和肝细胞都有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高表达,因此通过考察化合物B1和S2在肿瘤细胞和肝细胞中的富集能力,如图3所示。两种化合物在注射后半小时就在肿瘤细胞里面高度富集,富集的程度远远高于肝细胞。
试验例2
一、化合物B1和S2在小鼠血浆中的稳定性
1)血浆准备:取新鲜冻存且冻融次数不超过2次的空白小鼠血浆,在37℃条件下进行解冻(必要时可4000rpm室温下离心5分钟,去除悬浮物)。
2)化合物储备液配制:分别称取一定量的受试化合物(B1和S2),用DMSO配制成1mg/mL储备液,于-20℃存放。称取一定量的对照化合物(普鲁卡因),用DMSO配制成10mM储备液,于-20℃存放。
3)化合物工作溶液配制:分别取适量受试化合物1mg/mL储备液,用50%甲醇-水配制成100μg/mL工作液。取适量对照化合物10mM储备液,用50%甲醇-水配制成100μM工作液。
4)将小鼠分成三个组别:组1:化合物B1;组2:化合物S2;组3:普鲁卡因进行样品孵育。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孵育:
按照上述组别分别在对应孵育管中加入99μL空白血浆,平行两份。在孵育箱(37℃,100rpm)中预孵10min后加入1μL阳性化合物/受试化合物工作液,涡旋混匀,孵育至对应时间点,孵育时间为0、10、30、60和120min。
T0样品配制:在孵育管中加入99μL空白血浆和300μL含内标的沉淀剂,随后加入1μL化合物工作液,涡旋混匀,作为T0样品。样品孵育完成后,加入300μL含内标的沉淀剂,终止反应。
5)样品检测:采用液相质谱联用技术,以利伐沙班和甲苯磺丁脲作为内标化合物,分别对样品中的B1、S2浓度进行测定。
二、化合物B1和S2在小鼠肝组织匀浆液中的稳定性
1)匀浆液准备:取新鲜制备或-80~-60℃低温冻存不超过3个月的空白小鼠肝组织匀浆液,在37℃条件下进行解冻。
2)化合物储备液配制:分别称取一定量的受试化合物(B1和S2),用DMSO配制成1mg/mL储备液,于-20℃存放。称取一定量的对照化合物(普鲁卡因),用DMSO配制成10mM储备液,于-20℃存放。
3)化合物工作溶液配制:分别取适量受试化合物1mg/mL储备液,作为受试化合物工作液。取适量对照化合物10mM储备液,用50%甲醇-水配制成100μM工作液。
4)将小鼠分成三个组别:组1:化合物B1;组2:化合物S2;组3:普鲁卡因进行样品孵育。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孵育:
按照上述组别分别在对应孵育管中加入198μL空白肝组织匀浆液,平行两份。在孵育箱(37℃,100rpm)中预孵10min后加入2μL阳性化合物/受试化合物工作液,涡旋混匀,孵育至对应时间点,孵育时间为0、0.5、1、2和4h。
T0样品配制:在孵育管中加入198μL空白肝组织匀浆液和400μL含内标的沉淀剂,随后加入2μL化合物工作液,涡旋混匀,作为T0样品。样品孵育完成后,加入400μL含内标的沉淀剂,终止反应。
5)样品检测:采用液相质谱联用技术,以利伐沙班和甲苯磺丁脲作为内标化合物,分别对样品中的B1、S2浓度进行测定。
化合物B1和S2分别在小鼠血浆和肝组织匀浆液中孵育2小时和4小时,B1和S2未有明显代谢。具体信息见表3和表4。
表3化合物B1和S2在小鼠血浆中孵育2小时后的原形剩余率
表4化合物B1和S2在小鼠肝组织匀浆液中孵育4小时后的原形剩余率
对比例1
以化合物TM-1(具体合成步骤参考公开专利CN114853831A)作为对比化合物,具体试验操作步骤同上述化合物B1和S2。
试验结果发现化合物TM-1在血浆里的半衰期为1.47分钟(图4所示),其稳定性比较差,而且以20mg/kg体重静脉注射或者口服给药不能在小鼠血中检测到该药物。
本发明通过对连接葡萄糖分子和二氯乙酸的短链及连接键的调整,合成化合物S2和B1,提高了在肿瘤细胞中的富集。用小鼠肝匀浆孵育试验检测了这两个化合物在肝匀浆里面的稳定性。通过计算得到其在血浆半衰期B1=4.73hr,S2=7.27hr(图5、6),同时肝匀浆中的半衰期分别为B1=32.90hr,S2=8.54hr(图7、8)。这些数据证明这两种化合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大大高于化合物TM-1。

Claims (10)

1.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R1选自未取代的C1~C6烷基链;R2选自R3选自未取代的C1~C6烷基链。
2.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其选自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示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R1和R3独立地选自-CH2-、-CH2CH2-、-CH2CH2CH2-、-CH(CH3)CH2-、-(CH2)4-;
优选地,R1为-CH2-,R3为-CH2CH2-。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示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选自:
5.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以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活性成分,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的制剂。
6.抗肿瘤的联合用药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用于同时或者分别给药的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其它抗肿瘤药物。
7.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用药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为实体瘤或白血病;优选地,所述实体瘤包括肺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胃癌、胆管癌、胆囊癌、食管癌、肾癌、胰腺癌或前列腺癌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白血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骨髓细胞性白血病、年轻型骨髓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或成人T细胞淋巴性白血病中至少一种。
9.权利要求4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两种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一:
(1)化合物1溶于三氟乙酸与水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移除溶剂,残留物溶于乙酸酐和吡啶混合溶剂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化合物2;
(2)化合物2与叠氮三甲基硅烷、四氯化锡于有机溶剂中反应,反应结束后,混合物萃取洗涤,得化合物3;
(3)化合物3溶于NH3/MeOH中反应,反应结束后,移除溶剂,得化合物4;
(4)将化合物4加入溶剂中,再加入钯催化剂,氢气环境中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化合物5;
(5)将化合物6与氯甲酸-9-芴基甲酯、碳酸氢钠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反应结束后,混合液萃取洗涤,得化合物7;
(6)将化合物7与三乙胺、2,2-二氯乙酰氯氮气保护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用氯化铵溶液淬灭,有机溶剂萃取后,得化合物8;
(7)将化合物8溶于三氟乙酸和二氯甲烷混合溶液中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化合物9;
(8)将化合物9与三乙胺、2,2-碳酸二氯乙酯混合,随即加入化合物5水溶液,氮气保护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化合物10;
(9)将化合物10与哌啶于氮气保护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反相制备纯化,得最终产物化合物S2;
合成路线二:
a、化合物A1溶于三氟乙酸与水的混合溶液中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移除溶剂,残留物溶于乙酸酐和吡啶混合溶剂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化合物A2;
b、将化合物A2和苯甲腈溶于二氯甲烷和水中,氮气保护下反应,随即加入三氟甲磺酸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水淬灭后萃取,得化合物A3;
c、将化合物A3溶于乙腈中,加入盐酸二氧六环溶液和水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化合物A4;
d、将化合物A4和(苄氧基)羰基)甘氨酸溶于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三乙胺和HATU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化合物A5;
e、将化合物A5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钯催化剂,氢气环境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化合物A6;
f、将化合物A6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2,2-二氯乙酸甲酯和三乙胺反应,反应结束后,萃取,得化合物A7;
g、将化合物A7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叔丁醇盐反应,反应结束后,通过反相制备纯化得到最终产物化合物B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合成路线一中,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步骤(1)中,化合物1、三氟乙酸与水的混合溶液、乙酸酐和吡啶混合溶剂的比例关系为:1:1~2:3~4(mol/L/L);
步骤(1)中,三氟乙酸和水、乙酸酐和吡啶均为等体积混合;
步骤(1)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12~24h;
步骤(2)中,化合物2与叠氮三甲基硅烷、四氯化锡摩尔比为1:(1.15~1.5):(0.85~1);
步骤(2)中,有机溶剂为DCM;
步骤(2)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3~5h;
步骤(3)中,NH3/MeOH的浓度为6~7M;
步骤(3)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12~24h;
步骤(4)中,钯催化剂选自Pd(OH)2/C、Pd/C、Pd/SiO2、Pd/Al2O3、Pd(OH)2/Al2O3、Raney-Ni、Pd/(PSi-Al2O3)、Pd/Dowex、Pd-Fe、Pd-Pt、Pt/C或Pd/BaSO4
步骤(4)中,反应溶剂为DCM或甲醇;
步骤(4)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1~1.5h;
步骤(5)中,化合物6与氯甲酸-9-芴基甲酯、碳酸氢钠的摩尔比为1:(1.3~2):3~3.5;
步骤(5)中,反应溶剂为四氢呋喃/水溶液,四氢呋喃与水的体积比为3~4:1;
步骤(5)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14~18h;
步骤(6)中,化合物7与三乙胺、2,2-二氯乙酰氯摩尔比为1:(2.0~2.5):(1.5~2);
步骤(6)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14~18h;
步骤(6)中,反应溶剂为二氯甲烷;
步骤(7)中,三氟乙酸和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3;
步骤(7)中,室温反应14~18h;
步骤(8)中,化合物9、三乙胺、2,2-碳酸二氯乙酯、化合物5的摩尔比为1:(2.0~2.5):(1.4~1.6):1;
步骤(8)中,化合物9与三乙胺、2,2-碳酸二氯乙酯混合温度为0℃下搅拌0.5~0.8h;
步骤(8)中,反应溶剂为四氢呋喃;
步骤(8)中,室温反应14~18h;
步骤(9)中,反应溶剂为DMF;
步骤(9)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0.5~1h;
合成路线二中,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步骤a中,化合物A1、三氟乙酸与水的混合溶液、乙酸酐和吡啶混合溶剂的比例关系为:1:1~2:3~4(mol/L/L);
步骤a中,三氟乙酸和水、乙酸酐和吡啶均为等体积混合;
步骤a中,反应温度均为室温,反应时间为12~24h;
步骤b中,化合物A2、苯甲腈、三氟甲磺酸的摩尔比为1:1:(2~2.2);
步骤b中,二氯甲烷和水的体积比为200:1;
步骤b中,化合物A2和苯甲腈溶于二氯甲烷和水中,氮气保护下反应10min;
步骤b中,加入三氟甲磺酸后室温下反应1.5~2.5h;
步骤c中,化合物A3与盐酸二氧六环溶液的摩尔比为1:(2~2.2);
步骤c中,化合物A3与乙腈的摩尔体积比为1:30~35(mol/L);盐酸二氧六环溶液与水的摩尔体积比为1:0.05~0.06(mol/L);
步骤c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20~32h;
步骤d中,化合物A4、(苄氧基)羰基)甘氨酸、三乙胺和HATU的摩尔比为1:(1.5~1.6):(3~3.5):(2~2.5);
步骤d中,有机溶剂为DMF,化合物A4与有机溶剂比例为1:6~8(mol/L);
步骤d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2~3h;
步骤e中,钯催化剂选自Pd(OH)2/C、Pd/C、Pd/SiO2、Pd/Al2O3、Pd(OH)2/Al2O3、Raney-Ni、Pd/(PSi-Al2O3)、Pd/Dowex、Pd-Fe、Pd-Pt、Pt/C或Pd/BaSO4
步骤e中,有机溶剂为甲醇或DCM;
步骤e中,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3~3.5h;
步骤f中,有机溶剂为甲醇或DCM;
步骤f中,化合物A6、2,2-二氯乙酸甲酯和三乙胺的摩尔比为1:(2~2.5):(3~3.5);
步骤f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2~2.5h;
步骤f中,化合物A6与有机溶剂的比例为1:(20~23);
步骤g中,有机溶剂为甲醇或DCM;
步骤g中,叔丁醇盐为叔丁醇钠或叔丁醇钾;
步骤g中,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12~24h。
CN202410871361.7A 2024-07-01 2024-07-01 防治肿瘤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88522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871361.7A CN118852283A (zh) 2024-07-01 2024-07-01 防治肿瘤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871361.7A CN118852283A (zh) 2024-07-01 2024-07-01 防治肿瘤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852283A true CN118852283A (zh) 2024-10-29

Family

ID=93180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871361.7A Pending CN118852283A (zh) 2024-07-01 2024-07-01 防治肿瘤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85228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20793B1 (ko) 신규 스핀고당지질 및 그의 용도
US6306893B1 (en) Taxoid derivative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13698401B (zh) β-榄香烯大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591201B (zh) 具有HDACi药效团的β-榄香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220038601A (ko) 캄토테신 약물 및 그의 항체 접합체
CN104341434B (zh) 取代的雷帕霉素三氮唑衍生物和用途
RU2165260C2 (ru) Производные арабинофуранозил-цитозина и содержащие их фармацевтические композиции
CN103739616A (zh) 含噻唑基雷帕霉素类衍生物及其应用
US6670361B2 (en) Method of treating cancer
CN108148098B (zh) 靶向癌细胞高水平ros的吉西他滨-芳香氮芥缀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18852283A (zh) 防治肿瘤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240067672A1 (en) Flavone derivative for treating tumors and use thereof
CN114555607A (zh) 一类靶向蛋白质水解通路的功能分子及其制备和应用
US9828406B2 (en) Antitumor agent
WO2000002892A1 (en) Novel antibacterial compounds
JP2018111670A (ja) 抗真菌薬に対する活性増強作用を有する新規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I118767B (fi) Uudet akronysiinianalogit, menetelmä niiden valmistamiseksi ja niitä sisältävät farmaseuttiset koostumukset
EP3470403B1 (en) Taxoid compound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US5091523A (en) Mitomycin derivatives having reduced bone marrow toxicity,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 uses thereof
WO2010090234A1 (ja) 12-デオキシフシコクシン糖鎖改変誘導体およびその用途
EP0433678A1 (en) Alkoxymethylidene epipodophyllotoxin glucosides
CN111303095B (zh) 一种基于α-亚甲基-γ-内酯环结构的硫化氢供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1464636B1 (en) Novel substance having antitumor/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US5021423A (en) Mitomycin derivatives and intermediates therefor
CN116077675A (zh) 双亲性喜树碱前药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