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577508B - 一种塑料编织布检测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塑料编织布检测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577508B CN118577508B CN202411052642.6A CN202411052642A CN118577508B CN 118577508 B CN118577508 B CN 118577508B CN 202411052642 A CN202411052642 A CN 202411052642A CN 118577508 B CN118577508 B CN 1185775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ven cloth
- detection
- conveying
- cutting
- plastic wov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9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0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7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759 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64 se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塑料编织布检测设备及方法,涉及检测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输送单元,用于持续输送待检测的塑料编织布;检测单元,可对塑料编织布进行检测;检测单元包括可对编织布进行长度检测的长度检测机构,及可对编织布宽度进行检测的宽度检测机构;还包括跟随机构,跟随机构可带动宽度检测机构中的宽度检测件运动,令宽度检测件的间距跟随塑料编织布的宽度改变。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由于采用了跟随机构,跟随机构可以带动宽度检测机构实时测量输送中塑料编织布的宽度,对塑料编织布的宽度进行精确测量,所以有效解决了塑料编织布的宽度不便于精准检测的问题,实现了方便对塑料编织布的宽度进行更加精准检测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塑料编织布检测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编织布是由至少两组平行的纱线(或扁丝)组成,一组沿织机的纵向布置(织物行进的方向)称经纱,另一组横向布置称为纬纱;这种布料使用聚丙烯、丙乙纶扁丝等化学塑料原料,通过不同的编织设备和工艺将经纱与纬纱交织在一起织成布状。
相关技术中,塑料编织布在编织成型后需要对其长度和宽度进行检测,在保证编织布的生产质量的同时,还便于后续对编织布剪裁包装。为了对编织物的长度和宽度进行检测,例如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06235301U的专利提供一种用于塑料编织袋合格率检测的精确高性能检测装置,该装置通过将塑料编织袋放在检测输送带上,塑料编织袋从侧顶板下方经过,当激光灯二的亮点未落到塑料编织袋两侧时,塑料编织袋的宽度小于误差长度,判定塑料编织袋宽度为不合格,当激光灯一与激光灯二的亮点同时落在塑料编织袋两侧时,塑料编织袋的宽度大于误差长度,也判定塑料编织袋宽度为不合格,只有当激光灯二的亮点落在塑料编织袋两侧、激光灯一的亮点未落在塑料编织袋两侧时,才判定塑料编织袋宽度合格,而前行的塑料编织袋带动两侧接触的齿轮旋转,齿轮从起点刻度开始随着塑料编织袋旋转,直到塑料编织袋完全通过,齿轮才停止转动,指针指在齿轮停止转动的刻度值上,根据塑料编织袋的长度除以齿轮的周长,得到余数,根据余数与齿轮的静止刻度值比较,从而判断塑料编织袋的长度是否在误差范围内。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虽然通过两个激光灯配合齿轮可以实现对塑料编织袋的宽度进行预估和对长度进行检测的效果,但是在用于检测编织布的尺寸时,由于在编织过程中,编织布的经纱数量出现缺失或者经纱偏移时均会导致编织布的宽度发生变化,对塑料编织布的生产质量具有较大影响,进而需要对编织布的宽度进行精准检测;而上述方案在检测编织布时只能根据两个激光灯的间距进行预估,会导致编织布的宽度检测参数不够准确,对塑料编织布的生产检测不够严谨。
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塑料编织布检测设备及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料编织布检测设备及方法,解决对塑料编织布精准检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编织布检测设备,包括:
输送单元,用于持续输送待检测的塑料编织布;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为直线方向;以塑料编织布的长度方向为本设备纵向,以塑料编织布的宽度方向为本设备的横向;其中纵向即为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
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路径上,可对塑料编织布进行检测;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长度检测机构,包括长度检测组件,长度检测组件可将通过的塑料编织布长度数值转化对应长度检测件的转动圈数并进行信息反馈;
宽度检测机构,包括宽度检测组件,宽度检测组件可将通过的塑料编织布宽度数值转化为对应宽度检测件的间距数值并进行信息反馈;
跟随机构,设置在塑料编织布的输送路径上,且宽度检测机构和跟随机构联动,跟随机构可带动所述宽度检测机构中的宽度检测件运动,令宽度检测件的间距跟随塑料编织布的宽度改变。
优选为,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
透光检测机构,可对通过的塑料编织布透光情况进行检测;透光检测机构包括:
光发射端,位于塑料编织布的上侧或下侧,作为透光检测机构的检测光源;
光接收端,对应光发射端设置,位于塑料编织布背离光发射端的一侧,可接收光发射端的光线并做出反馈。
优选为,还包括:
支撑单元,用于作为本检测设备各组成部分的支撑结构;所述输送单元、检测单元及切断单元均与支撑单元连接;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
固定支撑组件,为固定支撑结构,设置在本检测装备的工作位置上;
活动支撑组件,与所述固定支撑组件活动连接;
所述输送单元包括:
输送辊,至少设置两根,分别与所述固定支撑组件转动连接,两个输送辊分别位于支撑单元的进料侧和出料侧;
压辊,对应每个输送辊设置有一根,位于输送辊的上方或下方,所述压辊转动设置在活动支撑组件上;活动支撑组件可带动压辊在竖直方向朝向或远离输送辊运动;
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
调节机构,与所述活动支撑组件联动,可调整活动支撑组件在竖直方向的高度;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活动支撑组件上方,且与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固定连接,固定板为水平设置的板体;
丝杆,竖直贯穿所述固定板,且丝杆和固定板螺纹连接;丝杆的下端与所述活动支撑组件转动连接;
调节驱动组件,和丝杆联动,可驱动丝杆旋转。
优选为,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固定支架,两个固定支架位于输送辊的轴向两端;所述活动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活动支架,活动支架位于压辊的轴向两端;所述固定板和丝杆对应每个活动支架设置有一组;丝杆与其对应的活动支架上部转动连接;
所述调节驱动组件包括:
调节驱动杆,设置有一根,调节驱动杆跨设在两个所述活动支架上方;
调节齿轮箱,设置在所述调节驱动杆的两端,调节驱动杆通过调节齿轮箱和丝杆联动;
调节导轨,对应每个所述固定板设置一个,为固定设置的竖直导轨,调节导轨和调节齿轮箱竖直滑动连接。
优选为,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
调节限位杆,与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固定连接,活动支架和调节限位杆竖直滑动连接;
调节轮,与所述调节驱动杆同轴固定连接。
优选为,还包括:
切断单元,设置在所述输送单元的输出端外侧;可切断输送单元输出的塑料编织布;
电机,用于作为本检测设备的动力源;
所述切断单元包括:
切断件,可对塑料编织布进行切断;切断件为电热丝,切断件沿横向设置;
切断驱动组件,与切断件联动,用于驱动切断件进行切断动作;
所述输送单元还包括:
输送驱动组件,和电机联动,电机可通过输送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输送辊和压辊转动;
所述电机还可通过切断驱动组件驱动切断件在竖直方向上升或下降。
优选为,所述电机和固定支撑组件固定连接;电机的电机轴延伸至电机壳体的上侧和下侧;
所述输送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输送轴,和所述输送辊联动,可带动输送辊旋转;
第二输送轴,和所述压辊联动,可带动压辊旋转;
第一输送轴和第二输送轴滑动连接,且第一输送轴和第二输送轴同步转动;第二输送轴设置在活动支架上;
所述切断驱动组件包括:
切断驱动件,位于电机背离输送驱动组件的一侧;
所述电机还包括:
上单向轴承,位于电机的上侧,上单向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轴和电机的电机轴上端之间;
下单向轴承,位于电机的下侧,下单向轴承设置在所述切断驱动件和电机的电机轴下端之间;
当电机的电机轴以方向一旋转时,电机轴上部通过上单向轴承带动第一输送轴同步转动;下单向轴承令电机轴下部空转;
当电机的电机轴以方向二旋转时,上单向轴承令电机轴上部空转,电机轴下部通过下单向轴承带动切断驱动件转动。
优选为,所述切断驱动组件还包括:
切断升降杆,设置有两根,分别位于塑料编织布的横向两侧,所述切断件的两端分别和一个切断升降杆上部连接;
切断支架,和切断升降杆滑动连接,切断支架和外部结构固定连接;
复位弹簧,设置在切断升降杆和切断支架之间,用于切断升降杆的复位;
切断活动件,和所述切断升降杆下端固定连接;切断活动件为凸台式结构;
切断联动件,设置在所述切断驱动件和切断活动件之间,切断驱动件可通过切断联动件驱动切断活动件进行升降动作。
优选为,所述检测单元的长度检测机构包括:
第一长度检测组件,设置在塑料编织布的通过路径两侧,包括与塑料编织布侧边缘相贴的长度检测轮和对应长度检测轮设置的第一长度传感器;第一长度传感器可反馈长度检测轮的转动圈数。
优选为,所述长度检测机构还包括:
第二长度检测组件,包括第二长度传感器,第二长度传感器至少设置一个,第二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输送辊或者压辊的辊轴处;第二长度传感器可反馈输送辊或者压辊的转动圈数。
优选为,所述检测单元的宽度检测机构包括:
第一宽度检测组件,为对射式距离检测组件,其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对应一个所述长度检测轮设置。
优选为,所述长度检测轮的轮轴竖直设置,长度检测轮的轮体中部开设环形轮槽,当检测时,塑料编织布的边缘位于长度检测轮的轮槽中;
所述跟随机构包括:
转动杆,其杆体一端与所述长度检测轮转动连接;
销柱,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撑组件上,转动杆的另一端与销柱连接,且转动杆和销柱的连接处设置有扭簧;
滑动框,对应每个长度检测轮设置有一个,其框体上开设有长条槽,所述长度检测轮的轮轴延伸至长条槽中,且与长条槽滑动连接;滑动框以长条槽成纵向方向设置;
滑轨,沿横向设置,滑轨和固定支撑组件固定连接,且滑轨与滑动框的端部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宽度检测组件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在一个所述滑动框上。
优选为,所述宽度检测机构还包括:
第二宽度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销柱处,可反馈转动杆的转动角度。
一种检测方法,使用如前述的检测设备,包括步骤:
S1、将待检测的塑料编织布放置入设备中,确认编织布处于可持续输送的状态;
S2、调节转动杆的角度,令两侧的长度检测轮和塑料编织布的两侧边缘接触;
S3、启动设备,对塑料编织布进行输送;
S4、通过第一长度检测组件获取第一长度检测结果;
通过第二长度检测组件获取第二长度检测结果;
S5、比对第一长度检测结果和第二长度检测结果是否一致,如一致,则长度检测结果无误;
S6、通过第一宽度检测组件获取第一宽度检测结果;通过第二宽度检测组件获取第二宽度检测结果;第二宽度检测结果满足:
其中,为两个销柱之间的间距,为转动杆的长度;和分别为两根转动杆和滑轨之间的夹角;
S7、比对第一宽度检测结果和第二宽度检测结果是否一致,如一致,则宽度检测结果无误。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由于采用了跟随机构,跟随机构可以带动宽度检测机构实时测量输送中塑料编织布的宽度,对塑料编织布的宽度进行精确测量,所以有效解决了塑料编织布的宽度不便于精准检测的问题,实现了方便对塑料编织布的宽度进行更加精准检测的技术效果。
(2)本申请通过在塑料编织布的两侧设置第一长度检测组件,通过第一长度传感器检测长度检测轮转动的圈数,从而计算出塑料编织布的长度,能够精准的对塑料编织布的长度进行测量。
(3)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二长度检测组件,能够检测输送辊或者压辊转动的圈数,从而计算塑料编织布的长度,能够与第一长度检测组件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两组检测提高了设备测量的精确性,可防止其中一处测得的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4)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二宽度检测组件,能够对转动杆转动的角度进行测量,从而得到塑料编织布宽度的变化值,进而计算出塑料编织布的宽度。以该结果和第一宽度检测组件的结果进行对比,提高了对于塑料编织布宽度检测的精确性。
(5)本申请通过设置透光检测机构,能够对塑料编织布的透光漏点进行检测。
(6)本申请设置切割单元,一方面对不合格的塑料编织布进行切割,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输送单元输送出一定长度的塑料编织布进行切割。且切割后可以放置编织布出现散线问题,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透光检测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透光检测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输送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切断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C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跟随机构放大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长度检测组件结构放大图。
图中:
1、支撑单元;11、固定支撑组件;12、活动支撑组件;121、活动支架;13、调节机构;131、固定板;132、丝杆;133、调节驱动组件;1331、调节驱动杆;1332、调节齿轮箱;1333、调节导轨;134、调节限位杆;135、调节轮;
2、输送单元;21、输送辊;22、压辊;23、输送驱动组件;
31、长度检测机构;311、第一长度检测组件;3111、长度检测轮;3112、第一长度传感器;312、第二长度检测组件;
32、宽度检测机构;321、第一宽度检测组件;322、第二宽度检测组件;
33、跟随机构;331、转动杆;332、销柱;333、滑动框;334、滑轨;335、转杆把手;
34、透光检测机构;341、光发射端;342、光接收端;343、遮光板;
4、切断单元;41、切断件;42、切断驱动组件;421、切断驱动件;422、切断升降杆;423、切断支架;424、复位弹簧;425、切断活动件;426、切断联动件;
5、电机;51、上单向轴承;52、下单向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塑料编织布检测设备,为了便于说明,后续以塑料编织布的长度方向为本设备纵向,以塑料编织布的宽度方向为本设备的横向。本设备包括用于作为本检测设备各组成部分支撑结构的支撑单元1,在支撑单元1上设置有输送单元2和检测单元。输送单元2用于持续输送待检测的塑料编织布;输送单元2的输送方向为直线方向,同时纵向即为输送单元2的输送方向。检测单元设置在输送单元2的输送路径上,可对塑料编织布进行检测。
检测单元包括长度检测机构31、宽度检测机构32和跟随机构33。其中长度检测机构31包括长度检测组件,长度检测组件可将通过的塑料编织布长度数值转化对应长度检测件的转动圈数并进行信息反馈。宽度检测机构32包括宽度检测组件,宽度检测组件可将通过的塑料编织布宽度数值转化为对应宽度检测件的间距数值并进行信息反馈。跟随机构33设置在塑料编织布的输送路径上,且宽度检测机构32和跟随机构33联动,跟随机构33可带动宽度检测机构32中的宽度检测件运动,令宽度检测件的间距跟随塑料编织布的宽度改变。
通过本方案的结构,借助跟随机构33令宽度检测机构32中的宽度检测件实现位置的可变,且该可变性是跟随塑料编织布的运动而移动的,从而获取到实时的塑料编织布宽度数据和长度数据。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参见图1至图3,作为进一步的检测方案,检测单元还包括透光检测机构34,透光检测机构34用于检测塑料编织布的透光情况。正常情况下,如果塑料编织布的编织紧密度没有问题,那么其应该是保持不透光或者微透光的状态。根据这一特性,透光检测机构34包括光发射端341和光接收端342,光发射端341位于塑料编织布的上侧,作为透光检测机构34的检测光源发出端;光接收端342对应光发射端341设置,位于塑料编织布下侧,可接收光发射端341的光线并做出反馈。当光接收端342接收到光发射端341的光线时,则说明塑料编织布上存在编织的漏点。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参见图2和图3,光发射端341和光接收端342成组分布设置,其分布方向为横向;在光发射端341和光接收端342之间设置插槽,对应插槽可插接遮光板343,遮光板343选用半透明的材质制成,且根据其透光度设置若干种。因为某些塑料编织布其材质本身可能具有一定透光性,如果直接令光发射端341的光线照射到编织布上,则可能会因为透光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此时则对应放置遮光板343,利用遮光板343减弱光发射端341投射到编织布上的光照穿透性,从而获取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在支撑单元1上,对应透光检测机构34的位置设置暗室结构,编织布从暗室穿过,以确保不会受到外部光照的影响。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参见图1至图5,支撑单元1包括固定支撑组件11和活动支撑组件12。固定支撑组件11为固定支撑结构,也是本设备的主体结构,放置在本检测装备的工作位置上。活动支撑组件12与固定支撑组件11活动连接。
输送单元2包括输送辊21和压辊22。输送辊21设置两根,分别与固定支撑组件11转动连接,两个输送辊21分别位于支撑单元1的进料侧和出料侧;压辊22对应每个输送辊21设置有一根,位于输送辊21的上方,压辊22转动设置在活动支撑组件12上;活动支撑组件12可带动压辊22在竖直方向朝向或远离输送辊21运动。
支撑单元1还包括调节机构13,调节机构13与活动支撑组件12联动,可调整活动支撑组件12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参见图4和图5,调节机构13包括固定板131和丝杆132,固定板131设置在活动支撑组件12上方,且与固定支撑组件11固定连接,固定板131为水平设置的板体;丝杆132竖直贯穿固定板131,且丝杆132和固定板131螺纹连接;丝杆132的下端与活动支撑组件12转动连接。和丝杆132联动设置有调节驱动组件133,通过调节驱动组件133可驱动丝杆132旋转。
本方案借助丝杆结构实现活动支撑组件12的升降,因为丝杆结构可以进行更为精密的移动距离调节,而本方案要输送的物体为塑料编织布,虽然不同的塑料编织布其厚度存在一定差别,但是该差别并不会太大,所以丝杆式的调节结构与本方案的塑料编织布更为适配。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参见图4,固定支撑组件11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固定支架,两个固定支架位于输送辊21的轴向两端;活动支撑组件12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活动支架121,活动支架121位于压辊22的轴向两端;固定板131和丝杆132对应每个活动支架121设置有一组;丝杆132与其对应的活动支架121上部转动连接。
参见图5,调节驱动组件133包括一根调节驱动杆1331,调节驱动杆1331跨设在两个活动支架121上方;在调节驱动杆133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调节齿轮箱1332,调节驱动杆1331通过调节齿轮箱1332和丝杆132联动;二者具体的联动方式采用现有的齿轮联动结构即可,本方案不做限制。
为了确保活动支架121的竖直升降,在每个固定板131上侧还固定设置一个调节导轨1333,调节导轨1333为竖直导轨,调节导轨1333和调节齿轮箱1332竖直滑动连接。此外,与固定支撑组件11固定连接有调节限位杆134,调节限位杆134竖直设置,其杆体与活动支架121竖直滑动连接。与调节驱动杆1331同轴固定连接有调节轮135。
因为塑料编织布的厚度存在区别,所以需要根据不同的编织布对压辊22和输送辊21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本方案通过旋转调节轮135带动丝杆132转动,从而令活动支架121升降,以获得压辊22和输送辊21之间适当的间距。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考虑到当出现不符合要求的塑料编织布时,或者获得了足够长度的塑料编织布时,均需要对编织布进行剪裁,因此本检测设备还设置有切断单元4。参见图1,切断单元4设置在输送单元2的输出端外侧;可在该处将塑料布进行切断。
参见图8,切断单元4包括切断件41和切断驱动组件42,切断件41为横向设置的电热丝,通过对切断件41供电使其发热,借助发热的切断件41便可快速的切断塑料编织布。而且切断件41通过电热灼烧的方式切断塑料编织布,可以直接对塑料编织布的切割位置烧融,起到类似“锁边”的效果,避免后续切割位置分散脱线。切断驱动组件42作为切断件41的联动件,用于驱动切断件41进行升降的切断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本检测设备以一个电机5作为动力源。电机5和固定支撑组件11固定连接,电机5同时作为输送单元2和切断单元4的动力输出源。
参见图6和图7,输送单元2还包括输送驱动组件23,输送驱动组件23和电机5联动,电机5可通过输送驱动组件23驱动输送辊21和压辊22转动;电机5还可通过切断驱动组件42驱动切断件41在竖直方向上升或下降。电机5固定设置在固定支撑组件11上;电机5的电机轴延伸至电机5壳体的上侧和下侧。
输送驱动组件23包括第一输送轴231和第二输送轴232。其中第一输送轴231和输送辊21联动,可带动输送辊21旋转;第二输送轴232和压辊22联动,可带动压辊22旋转。第一输送轴231和第二输送轴232与输送辊21和压辊22的联动方式均采用蜗轮蜗杆组合。以第一输送轴231和输送辊21为例,第一输送轴231上设置蜗杆,输送辊21上同轴设置蜗轮,通过蜗杆和蜗轮啮合,实现联动。第二输送轴232和压辊22的联动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因为考虑到压辊22需要进行位置调整,因此第一输送轴231和第二输送轴232可滑动连接,且第一输送轴231和第二输送轴232保持同步转动;第二输送轴232同样也设置在活动支架121上。关于第一输送轴231和第二输送轴232的滑动结构,采用现有技术即可,如第一输送轴231为棱柱杆体,第二输送轴232对应开设棱柱通孔,或者采用其它联动形式也可以,只需满足上述可滑动且可同步转动的条件即可,具体结构不限。
两个输送辊21和两个压辊22之间分别通过一组皮带和皮带轮组合进行联动,从而即可实现两个输送辊21和两个压辊22分别同步运动。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通过改变蜗轮蜗杆组合的传动方向,令压辊22和输送辊21逆向运动。
而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仅采用一组辊体进行运动,如输送辊21或者压辊22其中的一组,通过二者之间的挤压,也可以令另外一组辊体从动转动,但是考虑到这种方式对于多层结构的塑料编织布输送时可能出现不确定的情况,因此本方案的输送辊21和压辊22均可自转的传动结构更优。
切断驱动组件42包括切断驱动件421,切断驱动件421位于电机5背离输送驱动组件23的一侧。
电机5还包括上单向轴承51和下单向轴承52。上单向轴承51位于电机5的上侧,上单向轴承51设置在第一输送轴231和电机5的电机轴上端之间;下单向轴承52位于电机5的下侧,下单向轴承52设置在切断驱动件421和电机5的电机轴下端之间。通过设置上单向轴承51和下单向轴承52,当电机5的电机轴以方向一旋转时,电机轴上部通过上单向轴承51带动第一输送轴231同步转动;下单向轴承52令电机轴下部空转,不联动切断驱动件421。反之,当电机5的电机轴以方向二旋转时,也就是相对于方向一逆转时,上单向轴承51令电机轴上部空转,不联动第一输送轴231,电机轴下部通过下单向轴承52带动切断驱动件421转动。
通过这一联动方式,只需控制电机5进行正反转,即方向一和方向二的转动,即可实现分别对与输送单元2和切断单元4的驱动,因为输送单元2和切断单元4不能允许同时工作,因此本方案的这一结构可以在无需其它控制单元或者控制模块的情况下,一方面实现了单一电机驱动不同单元的精简控制模式,另一方面又确保了两个单元不会同时运行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参见图7至图9,切断驱动组件42还包括两根切断升降杆422,切断升降杆422分别位于塑料编织布的横向两侧,切断升降杆422上端固定连接通电件,切断件41的两端分别和一个切断升降杆422上的通电件连接,通过通电件给切断件41供电。在固定支撑组件11上固定连接有切断支架423,切断支架423同样设置有两个,对应每个切断升降杆422设置一个,和切断升降杆422滑动连接。如图8所示,切断支架423为横置的“丄”形,在在切断升降杆422和切断支架423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424,复位弹簧424用于切断升降杆422的复位,也就是切断件41的复位。在每根切断升降杆42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切断活动件425,切断活动件425为凸台式结构。和切断活动件425联动设置有切断联动件426,切断联动件426设置在切断驱动件421和切断活动件425之间,切断驱动件421可通过切断联动件426驱动切断活动件425进行升降动作。
切断联动件426可以选用现有的凸台结构,只需能够实现借助电机5的转动驱动切断升降杆422进行升降运动即可。本方案给出一种具体的实现结构如下:
参见图8和图9,首先切断驱动件421选用皮带轮,对应两侧的切断升降杆422各设置一个,两个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联动。而对应每个切断驱动件421均配置一个切断联动件426,切断联动件426为偏心设置在切断驱动件421下侧的竖直杆体。
切断活动件425如图5所示,其包括一个板体,切断升降杆422和该板体固定连接,在板体上侧设置一个环形体,环形体上开设有缺口,缺口两侧和环形体的上侧面之间成斜面过渡结构。该环形体的环形区即为切断联动件426的杆体移动路径。在切断活动件425下侧设置导向杆,固定支撑组件11上对应导向杆设置导向滑道。通过导向杆及切断支架423两方面的限位导向,确保切断活动件425仅可升降,不能偏转。在常态状态下,切断件41位于输送单元2输送的塑料编织布上侧,此时切断联动件426的杆体位于切断活动件425的环形结构缺口处。当需要执行切断动作时,电机5反转,此时输送单元2停止运动,两个切断驱动件421同步转动,切断联动件426跟随转动,将切断活动件425向下推动,从而通过切断升降杆422带动切断件41下移,在下移过程中切断塑料编织布,当切断驱动件421转动一圈后,切断联动件426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切断升降杆422在复位弹簧424的推动下复位,切断件41回到原本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参见图1、图10和图11,检测单元的长度检测机构31包括第一长度检测组件311,第一长度检测组件311设置在塑料编织布的通过路径两侧,包括两组与塑料编织布侧边缘相贴的长度检测轮3111和对应长度检测轮3111设置的第一长度传感器3112;第一长度传感器3112可反馈长度检测轮3111的转动圈数。
长度检测轮3111的轮轴竖直设置,长度检测轮3111的轮体中部开设环形轮槽,环形轮槽的轴线和轮轴同轴。当检测时,塑料编织布的边缘位于长度检测轮3111的轮槽中。为了确保长度检测轮3111可以有效跟随塑料编织布运动,可以在环形轮槽的内圈处及上下侧分别设置橡胶层,以增加塑料编织布对长度检测轮3111的摩擦力,避免二者之间打滑导致检测不准。
第一长度传感器3112检测塑料编织布通过的过程中带动第一长度检测轮3111转动的圈数,结合其环形轮槽的内径,便可计算出输送过程中塑料编织布通过的长度。此处需要减去作为输送单元2预先拉动至两个输送辊21和压辊22均压住编织布时超过长度检测轮3111的部分。在对具体长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也可以忽略不计。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参见图6,长度检测机构31还包括第二长度检测组件312,第二长度检测组件312包括第二长度传感器,第二长度传感器至少设置一个,第二长度传感器设置在输送辊21或者压辊22的辊轴处;第二长度传感器可反馈输送辊21或者压辊22的转动圈数。在图6中第二长度传感器设置在输送辊21的辊轴处,通过第二长度传感器记录输送辊21的转动圈数,结合输送辊21的半径来获得对于编织布的输送长度。
通过设置两个长度检测组件,可以在需要确定检测结果时对两个数值进行比对,以免其中一个检测组件出现问题时无法得知。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参见图10,检测单元的宽度检测机构32包括第一宽度检测组件321,第一宽度检测组件321为对射式距离检测组件,其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对应一个长度检测轮3111设置。通过在塑料编织布的两侧设置对射式的距离检测组件,即可通过获取到的间距而得知塑料编织布的宽度。对于对射式距离检测组件的具体选择形式并不限制,采用现有的红外、激光、超声等距离感应元器件均可。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参见图10和图11,为了实现对于塑料编织布边缘的实时跟随,本方的跟随机构33包括转动杆331,转动杆331杆体一端与长度检测轮3111转动连接,其杆体另一端通过销柱332和固定支撑组件11转动连接,其连接方式为转动杆331的另一端与销柱332固定连接,销柱332和固定支撑组件11转动连接,且转动杆331和销柱332的连接处设置有扭簧,此处扭簧的一端和固定支撑组件11连接,另一端和转动杆331或者销柱332的柱体连接。扭簧的作用是给转动杆331施加朝向输送路径中部靠拢的力量。对应每个长度检测轮3111和转动杆331设置有一个滑动框333,滑动框333的框体上开设有长条槽,长度检测轮3111的轮轴延伸至长条槽中,且与长条槽滑动连接;滑动框333以长条槽成纵向方向设置。在滑动框333的两端分别设置一条滑轨334,滑轨334沿横向设置,滑轨334和固定支撑组件11固定连接,且滑轨334与滑动框333的端部滑动连接;在滑动框333的端部设置有滚珠,以便其可以在滑轨334内自由滑动。第一宽度检测组件321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在一个滑动框333上。
当塑料编织布被输送单元2夹持后,其整体被拉直,两个长度检测轮3111分别卡在塑料编织布的两边缘处。即便塑料编织布因为之前制作时收卷或者制作中出现宽度的变化,如果变宽,则其边部也会推动长度检测轮3111在横向方向移动,从而滑动框333跟随移动,第一宽度检测组件321即可反馈出宽度的变化。反之如果变窄,则在扭簧的作用下转动杆331会偏转,带动滑动框333靠拢,第一宽度检测组件321同样可以做出反馈。
考虑到在初步放入塑料编织布时便于对滑动框333进行操作,在转动杆331的杆体上设置转杆把手335,通过转杆把手335工作人员可以手动令转动杆331转动,在初始放入塑料编织布时,便于让转动杆331的角度和编织布边部位置配合。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参见图3,与长度检测机构31的双重检测相似,宽度检测机构32还包括第二宽度检测组件322,第二宽度检测组件322设置在销柱332处,可选用角度传感器,通过第二宽度检测组件322反馈转动杆331的转动角度。
借助转动杆331的角度变化,从而计算出对应滑动框333的间距,作为第一宽度检测组件321的验证。
在本检测设备的支撑单元1上设置控制台及显示屏,通过控制台对本设备进行操控,并通过显示屏获取到检测结果。
本方案还提供一种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前述的检测设备,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待检测的塑料编织布放置入设备中,确认编织布处于可持续输送的状态;
S2、调节转动杆331的角度,令两侧的长度检测轮3111和塑料编织布的两侧边缘接触;
S3、启动设备,输送单元2运行,对塑料编织布进行输送;
S4、通过第一长度检测组件311获取第一长度检测结果;
通过第二长度检测组件312获取第二长度检测结果;
S5、比对第一长度检测结果和第二长度检测结果是否一致,如一致,则长度检测结果无误;如不一致,则检查设备是否出现问题;
S6、通过第一宽度检测组件321获取第一宽度检测结果;通过第二宽度检测组件322获取第二宽度检测结果;
S7、比对第一宽度检测结果和第二宽度检测结果是否一致,如一致,则宽度检测结果无误。
因为第二检测结果不能直接获得,以下给出第二检测的获取方法。
以转动杆331的长度为,此处的长度,实质上应为转动杆331两端转动连接处轴线间的距离,为了便于说明,后续直接将其简称为转动杆331的长度。
以两个滑动框333中线延长线作为线a,以两个销柱332轴线间的连线作为线b,线a和线b的交点分别为交点一和交点二,交点一和交点二至靠近其销柱332的轴线的间距分别为和;和满足:
以靠近销柱332的滑轨334为参考,和为两根转动杆(331)和靠该滑轨334之间的夹角;
第二宽度检测结果满足:
如果需要精确计算,则还需要再上述间距上增加长度检测轮3111上环形轮槽内圈至其轴线的半径,从而获得准确的宽度数据。与之对应的,在第一宽度检测组件321设置时,其位置也应该考虑到长度检测轮3111夹持塑料编织布后,第一宽度检测组件321的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间距是否与该状态匹配,或者在最后的结果中附加对应的差额值。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高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塑料编织布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单元,用于持续输送待检测的塑料编织布;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为直线方向;以塑料编织布的长度方向为本设备纵向,以塑料编织布的宽度方向为本设备的横向;其中纵向即为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
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路径上,可对塑料编织布进行检测;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长度检测机构,包括长度检测组件,长度检测组件可将通过的塑料编织布长度数值转化对应长度检测件的转动圈数并进行信息反馈;
宽度检测机构,包括宽度检测组件,宽度检测组件可将通过的塑料编织布宽度数值转化为对应宽度检测件的间距数值并进行信息反馈;
跟随机构,设置在塑料编织布的输送路径上,且宽度检测机构和跟随机构联动,跟随机构可带动所述宽度检测机构中的宽度检测件运动,令宽度检测件的间距跟随塑料编织布的宽度改变;
支撑单元,用于作为本检测设备各组成部分的支撑结构;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
固定支撑组件,为固定支撑结构,设置在本检测装备的工作位置上;
活动支撑组件,与所述固定支撑组件活动连接;
所述输送单元包括:
输送辊,至少设置两根,分别与所述固定支撑组件转动连接,两个输送辊分别位于支撑单元的进料侧和出料侧;
压辊,对应每个输送辊设置有一根,位于输送辊的上方或下方,所述压辊转动设置在活动支撑组件上;活动支撑组件可带动压辊在竖直方向朝向或远离输送辊运动;
所述检测单元的长度检测机构包括:
第一长度检测组件,设置在塑料编织布的通过路径两侧,包括与塑料编织布侧边缘相贴的长度检测轮和对应长度检测轮设置的第一长度传感器;第一长度传感器可反馈长度检测轮的转动圈数;
第二长度检测组件,包括第二长度传感器,第二长度传感器至少设置一个,第二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输送辊或者压辊的辊轴处;第二长度传感器可反馈输送辊或者压辊的转动圈数;
所述检测单元的宽度检测机构包括:
第一宽度检测组件,为对射式距离检测组件,其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对应一个所述长度检测轮设置;
所述长度检测轮的轮轴竖直设置,长度检测轮的轮体中部开设环形轮槽,当检测时,塑料编织布的边缘位于长度检测轮的轮槽中;
所述跟随机构包括:
转动杆,其杆体一端与所述长度检测轮转动连接;
销柱,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撑组件上,转动杆的另一端与销柱连接,且转动杆和销柱的连接处设置有扭簧;
滑动框,对应每个长度检测轮设置有一个,其框体上开设有长条槽,所述长度检测轮的轮轴延伸至长条槽中,且与长条槽滑动连接;滑动框以长条槽成纵向方向设置;
滑轨,沿横向设置,滑轨和固定支撑组件固定连接,且滑轨与滑动框的端部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宽度检测组件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在一个所述滑动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编织布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
透光检测机构,可对通过的塑料编织布透光情况进行检测;透光检测机构包括:
光发射端,位于塑料编织布的上侧或下侧,作为透光检测机构的检测光源;
光接收端,对应光发射端设置,位于塑料编织布背离光发射端的一侧,可接收光发射端的光线并做出反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编织布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
调节机构,与所述活动支撑组件联动,可调整活动支撑组件在竖直方向的高度;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活动支撑组件上方,且与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固定连接,固定板为水平设置的板体;
丝杆,竖直贯穿所述固定板,且丝杆和固定板螺纹连接;丝杆的下端与所述活动支撑组件转动连接;
调节驱动组件,和丝杆联动,可驱动丝杆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编织布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切断单元,设置在所述输送单元的输出端外侧;可切断输送单元输出的塑料编织布;
电机,用于作为本检测设备的动力源;
所述输送单元、检测单元及切断单元均与支撑单元连接;
所述切断单元包括:
切断件,可对塑料编织布进行切断;切断件为电热丝,切断件沿横向设置;
切断驱动组件,与切断件联动,用于驱动切断件进行切断动作;
所述输送单元还包括:
输送驱动组件,和电机联动,电机可通过输送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输送辊和压辊转动;
所述电机还可通过切断驱动组件驱动切断件在竖直方向上升或下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料编织布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和固定支撑组件固定连接;电机的电机轴延伸至电机壳体的上侧和下侧;
所述输送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输送轴,和所述输送辊联动,可带动输送辊旋转;
第二输送轴,和所述压辊联动,可带动压辊旋转;
第一输送轴和第二输送轴滑动连接,且第一输送轴和第二输送轴同步转动;第二输送轴设置在活动支架上;
所述切断驱动组件包括:
切断驱动件,位于电机背离输送驱动组件的一侧;
所述电机还包括:
上单向轴承,位于电机的上侧,上单向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轴和电机的电机轴上端之间;
下单向轴承,位于电机的下侧,下单向轴承设置在所述切断驱动件和电机的电机轴下端之间;
当电机的电机轴以方向一旋转时,电机轴上部通过上单向轴承带动第一输送轴同步转动;下单向轴承令电机轴下部空转;
当电机的电机轴以方向二旋转时,上单向轴承令电机轴上部空转,电机轴下部通过下单向轴承带动切断驱动件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塑料编织布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断驱动组件还包括:
切断升降杆,设置有两根,分别位于塑料编织布的横向两侧,所述切断件的两端分别和一个切断升降杆上部连接;
切断支架,和切断升降杆滑动连接,切断支架和外部结构固定连接;
复位弹簧,设置在切断升降杆和切断支架之间,用于切断升降杆的复位;
切断活动件,和所述切断升降杆下端固定连接;切断活动件为凸台式结构;
切断联动件,设置在所述切断驱动件和切断活动件之间,切断驱动件可通过切断联动件驱动切断活动件进行升降动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料编织布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度检测机构还包括:
第二宽度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销柱处,可反馈转动杆的转动角度。
8.一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设备,包括步骤:
S1、将待检测的塑料编织布放置入设备中,确认编织布处于可持续输送的状态;
S2、调节转动杆的角度,令两侧的长度检测轮和塑料编织布的两侧边缘接触;
S3、启动设备,对塑料编织布进行输送;
S4、通过第一长度检测组件获取第一长度检测结果;
通过第二长度检测组件获取第二长度检测结果;
S5、比对第一长度检测结果和第二长度检测结果是否一致,如一致,则长度检测结果无误;
S6、通过第一宽度检测组件获取第一宽度检测结果;通过第二宽度检测组件获取第二宽度检测结果;第二宽度检测结果满足:
其中,为两个销柱之间的间距,为转动杆的长度;和分别为两根转动杆和滑轨之间的夹角;
S7、比对第一宽度检测结果和第二宽度检测结果是否一致,如一致,则宽度检测结果无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052642.6A CN118577508B (zh) | 2024-08-02 | 2024-08-02 | 一种塑料编织布检测设备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052642.6A CN118577508B (zh) | 2024-08-02 | 2024-08-02 | 一种塑料编织布检测设备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577508A CN118577508A (zh) | 2024-09-03 |
CN118577508B true CN118577508B (zh) | 2024-10-18 |
Family
ID=92530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1052642.6A Active CN118577508B (zh) | 2024-08-02 | 2024-08-02 | 一种塑料编织布检测设备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577508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6235301U (zh) * | 2016-10-27 | 2017-06-09 | 福清市洪裕塑胶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塑料编织袋合格率检测的精确高性能检测装置 |
CN116222462A (zh) * | 2023-05-11 | 2023-06-06 | 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型胶尾端切口断面检测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756461A (en) * | 1953-11-17 | 1956-09-05 | Dunlop Rubber Co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bias cutting machines |
FR2582388A1 (fr) * | 1985-05-24 | 1986-11-28 | Tech Bois Ameublement Centre | Dispositif automatique de mesure sans contact des dimensions d'une piece parallelepipedique |
FR2942315A1 (fr) * | 2009-02-16 | 2010-08-20 | Nereus Technologies | Dispositif de mesure de longueur de cables |
CN211783185U (zh) * | 2020-04-08 | 2020-10-27 | 贵州南塑包装有限公司 | 一种编织袋长宽检测装置 |
CN212007137U (zh) * | 2020-04-17 | 2020-11-24 | 洪灵丹 | 一种经编机用的织物长度检测装置 |
CN215879641U (zh) * | 2021-09-09 | 2022-02-22 | 慈溪市万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送线机构 |
CN216335648U (zh) * | 2021-11-29 | 2022-04-19 | 福建赛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熔喷无纺布的复合纤维自动收卷装置 |
KR102621177B1 (ko) * | 2022-06-23 | 2024-01-03 | 김훈철 | 원단 재단 장치 |
-
2024
- 2024-08-02 CN CN202411052642.6A patent/CN11857750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6235301U (zh) * | 2016-10-27 | 2017-06-09 | 福清市洪裕塑胶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塑料编织袋合格率检测的精确高性能检测装置 |
CN116222462A (zh) * | 2023-05-11 | 2023-06-06 | 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型胶尾端切口断面检测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577508A (zh) | 2024-09-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70008721A1 (en) | In situ chopping cut and conveyor machin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 |
KR100956797B1 (ko) | 판상패드용 엑스레이검사장치 | |
CN109226351B (zh) | 一种全自动h型钢卧式矫正机 | |
ITMO20090050A1 (it) | Apparato e metodo di alimentazione | |
EP2803942B1 (en) | Chec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the straightness of drawn bars | |
KR20060129091A (ko) | 컷팅 장치 | |
CN118577508B (zh) | 一种塑料编织布检测设备及方法 | |
JP5616100B2 (ja) | 長尺物品の製造方法 | |
CN108493489A (zh) | 卷前纠偏机构及电芯卷绕机 | |
CN117230567A (zh) | 一种大圆机收卷验布方法 | |
US11767138B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position of a material web edge | |
KR102021329B1 (ko) | 금속제품 절단장치 | |
JP6100083B2 (ja) | 一定長さにカットされた部材の巻付体への巻付方法及び巻付体への部材の巻付装置 | |
JP2012218815A (ja) | バッグシール検査デバイス | |
CN117168372B (zh) | 一种x射线金属镀层测厚仪 | |
CN108483105A (zh) | 一种在线热敏胶带粘贴机装置 | |
JP5117704B2 (ja) | 断裁品検査装置 | |
CN113281073B (zh) | 修正带综合测试仪 | |
IT9022128A1 (it) | Procedimento ed apparecchiatura per verificare la configurazione geometrica di elementi dentati di trasmissione. | |
JP2007317030A (ja) | 容器計数装置 | |
CN208747316U (zh) | 一种在线热敏胶带粘贴机装置 | |
US2986076A (en) | Container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215064356U (zh) | 中低温蜂窝脱硝催化剂几何尺寸快速检测装置 | |
CN216864506U (zh) | 一种手术巾加工上料张紧结构 | |
KR101638097B1 (ko) | 커브드 스프링 검사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