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523890A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523890A CN118523890A CN202310182918.1A CN202310182918A CN118523890A CN 118523890 A CN118523890 A CN 118523890A CN 202310182918 A CN202310182918 A CN 202310182918A CN 118523890 A CN118523890 A CN 1185238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coding matrix
- vector
- base
- vectors
- channel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0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7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8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7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29920006934 PMI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256746 Mus musculus Setdb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7—Joint weighting using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techniques, e.g. signal-to- interference ratio [SIR], received signal strenght indication [R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对应第一端口配置,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对应第二端口配置。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这样,无需针对不同的基站天线关断情况,上报不同的预编码矩阵指示,节省了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开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蜂窝通信技术的演进,使用的频谱越来越宽,基站的发送天线的数目也随之增多,这会导致基站功耗越来越高。目前,可以通过动态关断部分发送天线的方式来降低基站的功耗。当基站部分天线被关断后,基站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数目变少。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参考信号后,会对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得到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上报给基站,以便基站进行数据调度。
由于终端设备上报的CSI中包括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中的元素和基站天线端口的权重相关。因此,在基站进行动态关断天线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需要针对不同的天线关断情况,上报CSI测量结果,也就是不同的天线关断情况下的CSI测量结果中包括不同的PMI。对于基站动态关断部分发送天线的情况,终端设备频繁上报PMI,导致信令开销较大。
因此,如何降低预编码矩阵指示的上报开销,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和装置,可以在基站天线动态关断的场景下,降低预编码矩阵指示的上报开销。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基站,也可以是基站中的芯片,还可以是包括基站的通信装置。以下以基站为例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对应第一端口配置,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对应第二端口配置。基站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基站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针对多种基站天线动态关断的情况,终端设备仅需要通过上报一个第一指示信息,基站就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得到第二预编码矩阵,从而得到不同天线动态关断情况下的预编码矩阵。这样,终端设备无需针对不同的基站天线动态关断情况,上报针对不同的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降低了针对不同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的上报开销,即降低了预编码矩阵指示的上报开销。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根据第一端口配置发送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根据第二端口配置发送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是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的真子集。
换句话说,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向量中的元素数量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列向量中的元素数量不同。
应理解,第一预编码矩阵包括X个第一列向量,第二预编码矩阵包括Y个第二列向量,X大于或者等于Y,X和Y为正整数。
在X=Y时,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秩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秩相同,第一列向量和第二列向量一一对应。
在X>Y时,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秩大于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秩,Y个第二列向量和X个第一列向量中的Y个一一对应,其中,Y个第二列向量可以和X个第一列向量中任意Y个一一对应。例如,Y个第二列向量可以和X个第一列向量中前Y个一一对应。又如,Y个第二列向量可以和X个第一列向量中的Y个满足第二关系。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关系可以是终端设备通过第三指示信息发送给基站的,或者预定义在终端设备中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方法还包括: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从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中指示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
换句话说,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和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之间的关系。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根据第二指示信息,从第一列向量中选择相应的元素,以得到第二列向量。
换句话说,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从第一列向量的元素中得到第二列向量的选择方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基站仅通过第二指示信息和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指示信息,就可以从第一预编码矩阵中的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中选择元素得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第二指示信息的方式可以灵活地确定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与此同时,降低了针对不同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的上报开销,即降低了预编码矩阵指示的上报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为从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中等间隔选择得到的。
应理解,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是从第一列向量中按照等间隔选择行的方式得到的,或者,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是从第一列向量中按照等间隔选择列的方式得到的。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等间隔选择方式可以是预定义的,或者,还可以是基站通过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的。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等间隔选择方式的等间隔值可以是根据第一列向量的维度和第二列向量的维度确定的。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等间隔选择方式的等间隔值还可以是基站指示终端设备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基站结合等间隔的方式和第一指示信息,获得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列向量的元素,不仅可以降低不同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的上报开销,还可以降低终端设备在进行CSI测量之前,和基站之间针对选择方式的信令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基向量满足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基向量属于Z个第三基向量,所述第二基向量属于N个第四基向量,所述Z个基向量为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候选基向量,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候选基向量,所述Z个第三基向量和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的存在对应关系,Z>N,Z和N为正整数。
在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映射关系为预定义的或配置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基向量满足第二映射关系,第二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一偏差,所述第一基向量属于Z个第三基向量,所述第二基向量属于N个第四基向量,所述Z个基向量为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候选基向量,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候选基向量,所述Z个第三基向量和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的存在对应关系,Z>N,Z和N为正整数;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包括第五基向量,第五基向量和第一基向量满足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偏差,所述第一偏差为所述第五基向量和所述第二基向量的偏差。
在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映射关系为预定义的或配置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报告配置关联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中,天线端口数最大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道质量指示和第二信道质量指示,其中,第一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的,第二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二预编码矩阵确定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秩指示,第一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和第一秩指示确定的,第二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一秩指示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确定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秩指示和第二秩指示,第一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和第一秩指示确定的,第二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二秩指示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确定的。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还可以是包括终端设备的通信装置。以下以终端设备为例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根据第二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端口配置的端口数大于第二端口配置的端口数。也就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预编码矩阵相关的第一端口配置的端口数更多。
应理解,第二方面涉及的方案的技术效果和第一方面类似,详细内容可参考第一方面,在此不赘述。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向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第二与编码矩阵对应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是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的真子集。
换句话说,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向量中的元素数量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列向量中的元素数量不同。
换句话说,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向量中的元素数量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列向量中的元素数量不同,也就是第一端口配置的端口数和第二端口配置的端口数不同。
应理解,第一预编码矩阵包括X个第一列向量,第二预编码矩阵包括Y个第二列向量,X≥Y,X和Y为正整数。
在X=Y时,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秩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秩相同,第一列向量和第二列向量一一对应。
在X>Y时,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秩大于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秩,Y个第二列向量和X个第一列向量中的Y个一一对应,其中,Y个第二列向量可以和X个第一列向量中任意Y个一一对应。例如,Y个第二列向量可以和X个第一列向量中前Y个一一对应。又如,Y个第二列向量可以和X个第一列向量中的Y个满足第二关系。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关系可以是终端设备通过第三指示信息发送给基站的,或者预定义在终端设备中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向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基站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从第一列向量中包括的元素中指示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
换句话说,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和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之间的关系。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从第一列向量中选择相应的元素,以得到第二列向量。
换句话说,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从第一列向量的元素得到第二列向量的选择方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为从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中等间隔选择得到的。
应理解,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是从第一列向量中按照等间隔选择行的方式得到的,或者,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是从第一列向量中按照等间隔选择列的方式得到的。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等间隔选择方式可以是预定义的,或者,还可以是基站通过新的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的。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等间隔选择方式的等间隔值可以是根据第一列向量的维度和第二列向量的维度确定的。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等间隔选择方式的等间隔值还可以是基站指示终端设备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向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方法还包括: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基向量满足第一映射关系,第一映射关系为预定义的或配置的。所述第一基向量属于Z个第三基向量,所述第二基向量属于N个第四基向量,所述Z个基向量为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候选基向量,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候选基向量,所述Z个第三基向量和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的存在对应关系,Z>N,Z和N为正整数。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映射关系是预定义在终端设备中的,也就是基站和终端设备协商好的。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映射关系是基站通过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的。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在Z个第三基向量中,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将根据第一映射关系关联的第四基向量,确定为第二基向量。根据第二基向量,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向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基向量满足第二映射关系,第二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一偏差,所述第一基向量属于Z个第三基向量,所述第二基向量属于N个第四基向量,所述Z个基向量为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候选基向量,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候选基向量,所述Z个第三基向量和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的存在对应关系,Z>N,Z和N为正整数;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包括第五基向量,第五基向量和第一基向量满足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偏差,所述第一偏差为所述第五基向量和所述第二基向量的偏差。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映射关系为预定义的或配置的。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端口配置的端口数大于第二端口配置的端口数。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映射关系是预定义在终端设备中的,也就是基站和终端设备协商好的。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映射关系是基站通过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的。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在Z个第三基向量中,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根据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在N个第四基向量中,确定第二基向量。根据第一基向量和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第五基向量。根据第五基向量和第二基向量确定第一偏差。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一偏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报告配置关联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中,天线端口数最大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基站发送第一信道质量指示和第二信道质量指示,其中,第一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的,第二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二预编码矩阵确定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该方法还包括:向基站发送第一秩指示,第一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和第一秩指示确定的,第二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一秩指示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确定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该方法还包括:向基站发送第一秩指示和第二秩指示,第一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和第一秩指示确定的,第二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二秩指示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确定的。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一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根据第二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第一端口配置的端口数大于第二端口配置的端口数。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一信道质量指示。根据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二信道质量指示。向基站发送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第二信道质量指示和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端口配置的端口数大于第二端口配置的端口数。
应理解,第三方面涉及的方案的技术效果,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一方面类似,详细内容可参考第一方面,在此不赘述。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收发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对应第一端口配置,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对应第二端口配置。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该收发单元可以执行前述第一方面中的接收和发送的处理,处理单元可以执行前述第一方面中除了接收和发送之外的其他处理。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收发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根据第二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收发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一端口配置的端口数大于第二端口配置的端口数。
该收发单元可以执行前述第二方面中的接收和发送的处理,处理单元可以执行前述第二方面中除了接收和发送之外的其他处理。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收发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根据第二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第一端口配置的端口数大于第二端口配置的端口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一信道质量指示;根据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二信道质量指示。收发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第二信道质量指示和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
该收发单元可以执行前述第三方面中的接收和发送的处理,处理单元可以执行前述第三方面中除了接收和发送之外的其他处理。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装置,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上报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使得该上报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使得该上报装置执行上述第三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可选地,该上报装置还包括发射机(发射器)和接收机(接收器)。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前述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代码,计算机程序或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三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通信装置运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使得该上报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使得该上报装置执行上述第三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系统的上报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三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其中,该芯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输入电路或者接口,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报装置700的示意性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上报装置800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做出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在本申请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第二、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在本申请的文字描述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或,b,或,c,或,a和b,或,a和c,或,b和c,或,a、b和c。其中a、b和c分别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第三、在本申请中,“第一”、“第二”以及各种数字编号指示为了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例如,区分不同的预编码矩阵等,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理解,这样描述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能够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以外的方案。
第四、在本申请中,“当……时”、“在……的情况下”以及“如果”等描述均指在某种客观情况下设备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并非是限定时间,且也不要求设备在实现时一定要有判断的动作,也不意味着存在其它限定。
第五、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第六、在本申请中,“用于指示”可以包括用于直接指示和用于间接指示。当描述某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A时,可以包括该指示信息直接指示A或间接指示A,而并不代表该指示信息中一定携带有A。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指示方式应理解为涵盖可以使得待指示方获知待指示信息的各种方法。待指示信息可以作为整体一起发送,也可以分成多个子信息分开发送,而且这些子信息的发送周期和/或发送时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具体的发送方法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指示信息”可以是显式指示,即通过信令直接指示,或者根据信令指示的参数,结合其他规则或结合其他参数或通过推导获得。也可以是隐式指示,即根据规则或关系,或根据其他参数,或推导获得。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七、在本申请中,“协议”可以是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5G协议、新空口(new radio,NR)协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预定义”可以包括预先定义。“预配置”可以通过在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第八、在本申请中,“存储”可以是指保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可以是单独的设置,也可以是集成在编码器或者译码器、处理器、或通信装置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也可以是一部分单独设置,一部分集成在译码器、处理器、或通信装置中。存储器的类型可以是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本申请并不对此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或者未来演进网络等。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结合图1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通信系统。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如图1中所示的5G系统中的基站(gNB);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图1中所示的终端设备1至终端设备4。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无线链路通信。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配置信息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又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因此,图1中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构成一个通信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应理解,以下将网络设备简称为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应理解,图1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或者还可以包括其他终端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技术术语做简要说明。
(1)发射通道(transmitter,TX)
射频(radio frequency,RF)发射通道简称发射通道。一个发射通道对应一个物理天线端口。发射通道可接收来自基带芯片的基带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如上变频、放大和滤波)以得到射频信号,并最终通过天线将该射频信号辐射到空间中。具体地,发射通道可以包括天线开关,天线调谐器,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混频器(mixer),本地振荡器(local oscillator,LO)、滤波器(filter)等电子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这些电子器件可以根据需要集成到一个或多个芯片中。天线有时也可以认为是发射通道的一部分。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天线关断也可以称为发射通道关断。
(2)天线端口(port)
天线端口也可以简称端口。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天线端口均指的是逻辑天线端口,而不是物理天线端口。一个逻辑天线端口可以关联一个或多个发射通道。每个逻辑天线端口上的信号都是通过与之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发射通道发射出去。当一个逻辑天线端口关联多个发射通道时,该逻辑天线端口上的信号通过加权系数加权后通过与之关联的多个发射通道发射出去。一个发射通道对应一个物理天线端口,也可以理解为,多个物理天线端口经过加权系数加权后形成一个逻辑天线端口。这里的加权系数可以是复数也可以是实数,不同物理天线端口上的加权系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每一个逻辑天线端口有对应的时频资源和参考信号。不同逻辑天线端口对应的时频资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基站通过逻辑天线端口A发射的参考信号,可以被终端用于估计逻辑天线端口A到终端的无线信道的特征,该无线信道的特征可以被该终端用于估计通过逻辑天线端口A发射的物理信道,或者用于确定数据传输时的调制阶数、码率等信息。一个参考信号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参考信号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发射。
(3)信道状态信息CSI
无线信号从发射端通过无线信道到达接收端的过程中,由于可能经历散射、反射以及能量随距离的衰减,从而产生衰落;另外,无线信号在接收端也可能受到其它信号的干扰,从而影响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的衰减以及干扰等特征可以通过CSI来表征。具体地,CSI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PMI、秩指示(rankindicator,R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和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中的至少一种。这些CSI可由UE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发送给基站。其中,CQI是通过预编码矩阵确定的,预编码矩阵中的元素和天线端口的权重相关,因此,基站和终端设备需要同步预编码矩阵。目前,主要通过上报PMI来同步基站和终端设备的预编码矩阵。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术语“上报”、“反馈”和“发送”可以互换。
(4)参考信号
参考信号是由发射端提供给接收端用于信道估计或信道探测的一种已知信号。也就是,基站发送给终端设备用于信道估计或信道探测的信号。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例如,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可用于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干扰测量等,例如,终端设备测量CSI相关参数。
(5)参考信号资源
参考信号资源具体可包括参考信号的时频资源、逻辑天线端口、功率资源以及扰码等资源中的至少一种。基站可基于参考信号资源发送参考信号,终端可基于参考信号资源接收参考信号。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参考信号资源对应的一个或者多个逻辑天线端口也可以理解为参考信号资源包括的一个或者多个逻辑天线端口。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参考信号可以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或SSB。与此对应地,参考信号资源可以为CSI-RS资源或SSB资源。
(6)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PMI可用于指示预编码矩阵,确定用于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时的预编码。该预编码矩阵例如可以是终端设备基于各个频域单元的信道矩阵确定的预编码矩阵。该信道矩阵可以是终端设备通过信道估计等方式或者基于信道互易性确定。但应理解,终端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的具体方法并不限于上文所述,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现有技术,为了简洁,这里不再一一列举。PMI可以参考TS 38.214中的描述。
终端设备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可以称为待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或者说,待上报的预编码矩阵。终端设备可以通过PMI指示待反馈的预编码矩阵,以便于无线接入网设备基于PMI恢复出该预编码矩阵。无线接入网设备基于该PMI恢复出的预编码矩阵可以与上述待反馈的预编码矩阵相同或相近似。在下行信道测量中,无线接入网设备根据PMI确定出的预编码矩阵与终端设备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的近似度越高,其确定出的用于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下行信道的适配性越高,信号的传输质量越高。
终端设备可以以宽带为粒度反馈PMI,也即宽带PMI。终端设备也可以在反馈宽带PMI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子带为粒度反馈PMI,也即子带PMI。宽带PMI可以用于指示一个带宽部分的预编码矩阵。一个子带PMI用于反馈一个子带的预编码矩阵。宽带PMI对应的带宽(可以理解为包含若干个RB的频域资源)可以被划分为若干个子带,一个子带可以有若干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组成,每个RB有多个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组成。每个子带可以反馈一个子带PMI。例如,在终端设备被指示进行子带PMI反馈时,且一个子带包括2个RB,终端设备在频域上每2个RB上报一个PMI,即PMI用于指示2个RB内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应理解,PMI仅为一种命名,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名称的信令以用于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可能。
(7)码本结构和预编码矩阵
反映了PMI上报量与所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或信道信息之间的关系。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参考信号测量得到信道矩阵,并基于信道矩阵和预定义的码本结构确定预编码矩阵,进而确定PMI,具体可以参考3GPP TS 38.214v16.9.0中的5.2.2.2节描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反馈的PMI和码本结构恢复出该预编码矩阵。该预编码矩阵也可以被称为码本。
在通信过程中,基站和终端通过测量信号获知CSI,然后根据获得的CSI进行数据收发。NR中信道的测量和干扰的测量思路主要是通过发送已知序列的参考信号(referencesignal,RS)来测量信道或者测量干扰。NR中通常通过CSI-RS测量下行信道,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测量上行信道。当然,对于TDD系统,也可以利用上下行信道的互异性,获取信道状态。本申请主要针对下行信道/干扰测量。
下面以类型1单面板码本模式1(type 1single panel codebookmode 1)为例,对PMI的上报进行简单说明。应理解,UE上报的PMI通常包括2部分。第一部分为i1,第二部分为i2。示例性的,在UE上报宽带PMI时,UE可以上报宽带PMI的i1和i2。在UE上报宽带PMI和子带PMI时,UE可以上报宽带PMI的i1,以及每个子带的子带PMI的i2,子带PMI的i1可以认为和宽带PMI的i1相同。
在一种示例中,在rank=1的情况下,PMI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中包括一个列向量,该列向量对应一个v向量,如下表1所示。空域基向量中的各个元素可以表示各个天线端口的权重。基于空域基向量中各个元素所表示的各个天线端口的权重,将各个天线端口的信号做线性叠加,可以在空间某一方向上形成信号较强的区域。可选地,空域基向量取自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矩阵。该DFT矩阵中的每个列向量可以称为一个DFT向量。换句话说,空域基向量可以为DFT向量。该空域基向量例如可以是NR协议TS 38.214中类型I(type I)码本中定义的DFT向量。
v向量也可以被称为基向量。基向量或者称波束向量,空域波束基向量或空域向量。本专利中上述所有名称的含义一致。
表1
其中,i1包括i1,1和i1,2,i1,1用于确定v向量的第一维度的索引,i1,2用于确定v向量的第二维度的索引。可以理解为,i1用于从v向量集合中选择一个v向量,选择第一维度索引为i1,1和第二维度索引为i1,2的v向量。v向量集合中的每一v向量对应一个波束,因而,也可以将v向量集合理解为一个波束集合。该波束集合包括2个维度,第一维度即水平维度,第二维度即垂直维度,第一维度对应N1*O1个波束,第二维度对应N2*O2个波束,该波束集合包括N1*O1*N2*O2个波束,通过i1选择波束集合中水平维度为i1,1和垂直维度为i1,2的波束。N1、N2,O1和O2可以为网络设备通过码本配置(比如:CodebookConfig)配置的。示例的,v向量中的l为第一维度的索引,m为第二维度的索引。i2可以用来选择PMI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中列向量的相位调整值,i2包括列向量的相位调整值的索引n,索引n可以确定列向量的相位调整值,即:
在另一种示例中,在rank>1的情况下,PMI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包括多个列向量,每个向量对应一个数据层,rank的取值即为数据层的个数,每个列向量对应一个v向量。该多个列向量对应的v向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例如,以rank=2的PMI为例,PMI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中包括两个列向量,该两个列向量分别对应两个v向量,如下表2所示。
表2
其中,i1包括i1,1、i1,2和i1,3,i1,1和i1,2的作用与上述rank=1的情况类似,i1,3指示2个数据层的v向量的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的索引之间的偏差量。i2的作用与上述rank=1的情况类似。i1,3包括k1和k2,k1表示2个数据层的v向量的第一维度的索引的偏差量,k2表示2个数据层的v向量的第二维度的索引的偏差量。示例性的,在rank=2的情况下,i1,3与第一维度的索引的偏差量、第二维度的索引的偏差量的关系如下表3所示。
表3
应理解,预编码矩阵的秩不同,都有得到相应的预编码矩阵的公式,在此不一一列举。
常规的CSI上报流程如下:基站可以通过RRC参数(例如,CSI上报配置CSI-ReportConfig),指示终端设备进行CSI上报的相关配置。CSI上报配置至少要配置一个用于信道测量的CSI资源配置身份标识(CSI-ResourceConfigId),CSI资源配置身份标识为一个CSI资源配置(CSI-ResourceConfig)的索引。在CSI资源配置身份标识中会配置一个或多个非零功率CSI-RS资源集合(NZP-CSI-RS-ResourceSet)。对于周期或半静态CSI上报,CSI资源配置中仅会配置一个非零功率CSI-RS资源集合,对于非周期CSI上报,CSI资源配置中仅会配置一个或多个非零功率CSI-RS资源集合。一个NZP-CSI-RS-ResourceSet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非零功率CSI-RS资源(NZP-CSI-RS-Resource),该多个NZP-CSI-RS-resource的天线端口数相同。终端设备在进行上报时,将CSI上报配置对应的非零功率CSI-RS资源集合中包括的CSI-RS的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上报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一个非零功率CSI-RS资源的索引,该非零功率CSI-RS资源的CQI、该非零功率CSI-RS资源的PMI,该非零功率CSI-RS资源的RI等等。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根据基站的配置决定上报上述CSI测量结果,如:基站配置终端设备上报‘CRI-CQI-PMI’,则UE上报该非零功率CSI-RS资源的索引,该非零功率CSI-RS资源的CQI、该非零功率CSI-RS资源的PMI。
在基站进行动态天线关断的场景下,基站需要针对不同的天线关断情况,向终端设备发送不同的CSI-RS,也就是基站向终端设备配置不同的CSI上报配置,终端设备才能就此进行针对不同的天线关断情况的CSI上报。例如,第一CSI上报配置对应基站天线端口全开的情况,第二CSI上报配置对应基站天线端口关断1/4的情况,第三CSI上报配置对应基站天线端口关断1/2的情况,第四CSI上报配置对应基站天线端口关断3/4的情况。由于预编码矩阵中的元素和天线端口的权重相关,PMI是用于从码本(codebook)中指示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基站是通过终端设备上报的CSI测量结果中的PMI,从码本中确定相应的预编码矩阵的。因此,针对这4种基站天线关断的情况,终端设备需要向基站上报4个PMI。此时,终端设备上报PMI的开销会随着基站天线的关断情况的增多而增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和装置,下面将结合图2至图8详细说明。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交互示意图是以基站和终端设备作为该交互示意的执行主体为例来示意相应的方法,但本申请并不限制交互示意的执行主体。例如,图2中的基站也可以是支持该基站实现相应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还可以是能实现全部或部分该基站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图2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支持终端设备实现相应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还可以是能实现全部或部分终端设备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
S210,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对应第一端口配置,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对应第二端口配置。
下面使用“第一CSI-RS”简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使用“第二CSI-RS”简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应理解,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CSI-RS,根据第二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二CSI-RS。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端口配置的端口数大于第二端口配置的端口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CSI-RS为信道状态信息报告配置关联的CSI-RS中,天线端口数最大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可选的,第二CSI-RS包含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配置关联的CSI-RS中,或者说,第二CSI-RS也关联所述信道状态信息配置。
S220,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基站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可选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编码矩阵指示(第一PMI)。也就是,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PMI,而不发送用于指示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PMI。应理解,终端设备也可以发送一些非第二PMI的指示信息,辅助基站获知第二预编码矩阵,但这些指示信息不为PMI。应理解,第一预编码矩阵为第一CSI-RS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也可以说,第一预编码矩阵是终端设备通过测量第一CSI-RS计算得到的预编码矩阵。
S230,基站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应理解,在S210中,基站根据两个不同的天线端口配置向终端设备发送了两个CSI-RS,而在S220中,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仅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仅可以反映出第一CSI-RS对应的天线端口的权重情况,基站和终端设备需要同步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二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基站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包括如下可能的实现方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满足关联关系。可选的,关联关系可以为预定义的,或者为基站指示给终端的。应理解,在这种实施方式下,终端和基站对关联关系具有相同的理解,因而基站可以根据关联关系和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进而,基站可以获知终端设备在计算第二CSI-RS的CQI时,所使用的第二预编码矩阵。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根据第一基向量,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基向量;根据第二基向量,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基向量满足第一映射关系,第一映射关系包括Z个第三基向量和N个第四基向量的对应关系,Z>N,Z和N为正整数,第一基向量属于Z个第三基向量,第二基向量属于N个第四基向量。
可选的,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基向量满足第二映射关系,第二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一偏差。第一映射关系包括Z个第三基向量和N个第四基向量的对应关系,Z>N,Z和N为正整数,第一基向量属于Z个第三基向量,N个第四基向量包括第五基向量。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一偏差,第一偏差为第五基向量和第二基向量的偏差。
下面将结合图3至图7详细描述上述两种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方式。
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满足关联关系,关联关系包括第一关系和/或第二关系。也就是,关联关系包括Y个第二列向量和X个第一列向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满足第二关系,和/或第二列向量的元素和第一列向量的元素满足第一关系。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是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的真子集。
示例的,以第一值为1举例,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向量包括2×N1×N2个元素,其中2×N1×N2表示第一列向量的维度。其中,第一列向量的维度中的数字“2”表示双极化,每个极化方向上有N1*N2个端口。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列向量包括2×N1’×N2’个元素,其中2×N1’×N2’表示第二列向量的维度。N1、N2、N1’和N2’均为正整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可以是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的一部分,也可以说,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可以是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中选择得到的。其中,N1’<N1,和/或N2’<N2。也就是,第二列向量的维度小于第一列向量的维度。其中,“选择”可以理解为第二列向量的元素是从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抽取出来的;或者,“选择”还可以理解为第二列向量的元素是排除第一列向量中的部分元素所剩下的元素。下面的说明中以前者对“选择”的解释进行举例说明。示例性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秩为1,第一预编码矩阵包括1个第一列向量,该第一列向量的维度为2×N1×N2。如果N1=2,N2=4,那么第一列向量共包括16个元素,形如
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秩为1,第二预编码矩阵包括1个第二列向量,该第二列向量的维度为2×N1’×N2’。如果N1’=2,N2=2,那么第二列向量包括8个元素例如,第二列向量可以为
可选的,所述第二基向量可以为一个DFT向量。应理解,在这种方式下,如果多流传输,可以保证预编码矩阵中的列向量之间的正价性。
具体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是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的真子集,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列向量的元素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向量的元素满足第一关系,第一关系可以是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在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向量中的位置。
第一关系包括以下几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1)第一关系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关系可以被表示为一个第一矩阵,第一矩阵的大小与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向量的大小相同,第一矩阵中值为1的元素的位置,即为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列向量的元素在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向量的元素的位置。示例的,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向量的大小为A*B,即第一列向量包括A行和B列,第一矩阵的大小也为A*B,若第一矩阵中位置为(o=e,r=f)的元素的值为1,则第一列向量中位置为(o=e,r=f)的元素包括在第二列向量中,若第一矩阵中位置为(o=g,r=h)的元素的值为0,则第一列向量中位置为(o=g,r=h)的元素包括在第二列向量中,(o,r)表示一个元素在第一矩阵中的位置,o为该元素在第一矩阵中的行索引,r为该元素在第一矩阵中的列索引。
示例的,第一列向量的大小为A*B,A=4,B=4,第一列向量包括16个元素。第二列向量的C*D,C=4,D=2,第二列向量包括8个元素,第一列向量形如第一矩阵的大小为A*B,且第一矩阵可以为那么根据第一矩阵得到的第二列向量形如
2)第一关系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关系可以表示第二列向量中的元素在第一列向量中的位置为等间隔分布在任意一行和/或等间隔分布在任意一列。例如,第一列向量中位置为(o=E*x,r=F*y)的元素包括在第二列向量中,x=1,…,A/a,y=1,…,B/b,a和b可以分别为A和B的约数。或者,第一列向量中位置为(o=E*x+p,r=F*y+q)的元素包括在第二列向量中,x=1,…,A/a,y=1,…,B/b,a和b可以分别为A和B的约数,p可以为0至a中的任意一个值,q可以为0至b中任意一个值。
第一关系可能还存在其他表现形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可选的,上述第一关系可以为预定义的,或者为基站指示给终端的。上述第一关系可以具体为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方式一,第一图样指示第一关系,也可以说第一图样指示第二列向量中的元素在第一列向量中的位置,也可以说第一图样指示第二预编码矩阵中的元素在第一列向量中的位置,也可以说第一图样指示第二列向量中每个元素在第一列向量的对应位置中抽取或不抽取。
例如,如果第一图样中第一位置(o=e,r=f)上的数字为“1”,那么第一列向量中第一位置的元素为第二列向量的第二位置(k=e,l=f)上的元素;如果第一图样中第一位置(o=e,r=f)上的数字为“0”,第一列向量中第一位置的元素不包含在第二向量中。应理解,比特图中的数字含义仅为示例性说明。
示例性地,第一列向量的N1=2,N2=4,第一列向量包括16个元素。第二列向量的N1’=2,N2=2,第二列向量包括8个元素。第一列向量形如第一图样可以为那么第二列向量形如
这样,方式一可以灵活确定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的选择方式。
方式二,第二比特图和/或第三比特图指示所述第一关系,第二比特图指示第一列向量中包括第二列向量的元素的行,第三比特图指示第一列向量中包括第二列向量的元素的列。或者说,第一关系用于指示第二列向量中每行元素在第一列向量的对应行中的选择方式,和/或,第二列向量中每列元素在第一列向量对应的列中的选择方式。
示例性地,第一列向量的N1=2,N2=4,第一列向量包括16个元素。第二列向量的N1’=1,N2=2,第二列向量包括8个元素。第一列向量形如第三比特图用于指示第二列向量的元素为第一列向量的前2列,那么从第一列向量中选择元素得到的第二列向量可以形如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关系包括第一列向量的选择起始行和等间隔行选择的间隔值,和/或,包括第一列向量的选择起始列和等间隔列选择的间隔值。其中,等间隔行选择的间隔值可以为2×N1/a。等间隔列选择的间隔值可以为N2/b。其中,a为N1的约数,b为N2的约数。
这样,方式二不仅灵活确定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的选择方式,在方式二以第二指示信息的形式发送给终端设备时,还可以降低第二指示信息的传输开销。
方式三,第一图样的索引指示第一关系。也可以说,第一图样指示第二列向量中的元素在第一列向量中的位置。可选的,所述第一图样可以为一个比特图,或者所述第一图样可以为其他形式,本专利不做限定。
其中,第一图样属于图样库,图样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图样,图样库可以为基站预配置给终端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图样可以为预定义好的。
示例性地,当第一列向量形如如果第一图样的索引为0,那么第一图样索引为0对应的图样,可以是
方式三,第二端口配置指示第一关系。或者说,通过第二端口配置包括的端口在第一端口配置包括的端口中的位置指示第一关系,第二端口配置包括的端口是第一端口配置包括的端口中的部分端口。第一端口配置的每个端口和第一列向量的元素一一对应。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第二端口配置的天线端口是第一端口配置的M个天线端口中的K个指示第一关系,M>K,M和K为正整数。此时,K个天线端口在第一列向量中的对应位置已知。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第二端口配置的天线端口在第一端口配置的天线端口对应的端口号指示第一关系。第一端口配置的天线端口和第一列向量一一对应。
示例性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向量包括16个元素,相应地,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16个天线端口。第一关系用于指示第二端口配置的天线端口在第一端口配置的天线端口对应的端口号。当第一列向量形如天线端口0号对应w1,天线端口1号对应x1,天线端口2号对应y1,以此类推。根据第一关系指示的天线端口号,第二列向量可以形如
方式四,针对第一关系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关系可以表示第二列向量中的元素在第一列向量中的位置为等间隔分布在任意一行和/或等间隔分布在任意一列。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等间隔分布的间隔值是根据第一列向量的维度和第二列向量的维度确定的。
具体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向量的维度为A×B,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列向量的维度为A’×B’,以a为等间隔从第一列向量中选择行,以b为等间隔从第一列向量中选择列,其中,a=A/A′,b=B/B′。
换句话说,第一列向量中位置为(o=a*x,r=b*y)的元素包括在第二列向量中,x=1,…,A/a,y=1,…,B/b,a和b可以分别为A和B的约数。或者,第一列向量中位置为(o=a*x+p,r=b*y+q)的元素包括在第二列向量中,x=1,…,A/a,y=1,…,B/b,a和b可以分别为A和B的约数,p可以为0至a中的任意一个值,q可以为0至b中任意一个值。
其中,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向量的维度是根据第一CSI-RS确定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列向量的维度是根据第二CSI-RS确定的。
示例性地,a和b可能的取值如表1所示。
表1
N1 | N1’ | a | N2 | N2’ | b |
8 | 4 | 2 | 2 | 2 | 1 |
8 | 2 | 4 | 2 | 2 | 1 |
16 | 8 | 2 | 1 | 1 | 1 |
16 | 4 | 4 | 1 | 1 | 1 |
16 | 2 | 8 | 1 | 1 | 1 |
4 | 4 | 1 | 4 | 2 | 2 |
12 | 6 | 2 | 1 | 1 | 1 |
6 | 3 | 2 | 2 | 2 | 1 |
4 | 2 | 2 | 2 | 2 | 1 |
8 | 4 | 2 | 1 | 1 | 1 |
4 | 2 | 2 | 2 | 2 | 1 |
方式五,针对第一关系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间隔值和/或第二间隔值指示第一关系,第二列向量中的元素在第一列向量中的位置为等间隔分布在任意一行情况下,其间隔的取值为第一间隔值;和/或,第二列向量中的元素在第一列向量中的位置为等间隔分布在任意一列的情况下,其间隔的取值为第二间隔值。
下面将结合图3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和终端设备同步预编码矩阵的方式。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应理解,关于图3的交互示意图的执行主体的相关解释可以参考图2中的相关解释。
S310,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CSI-RS和第二CSI-RS,第一CSI-RS对应第一端口配置,第二CSI-RS对应第二端口配置。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CSI-RS,根据第二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二CSI-RS。
其中,不同的CSI-RS对应基站的不同天线关断情况。基站的天线关断情况还可以理解为基站的天线端口的关断的情况。
示例性地,基站的天线关断情况可以包括基站天线端口全开、基站天线端口关断1/4、基站天线端口关断1/2和基站天线端口关断3/4等情况,本申请实施例对具体的基站天线端口的关断情况不作限定。
换句话说,每个CSI-RS对应的基站的天线端口数是不同的,也就是第一端口配置的端口数和第二端口配置的端口数不同。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端口配置的端口数大于第二端口配置的端口数。
S320,终端设备根据第一CSI-RS,得到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CSI-RS可以为信道状态信息报告配置关联的CSI-RS中,天线端口数最大的CSI-RS。也就是,第一CSI-RS对应的基站天线关断情况为基站天线端口全开。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CSI-RS还可以为信道状态信息报告配置关联的CSI-RS中索引最小的CSI-RS。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CSI-RS还可以为基站指示的。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CSI-RS的类型不作限定。
下面将使用“第一PMI”简称“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
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CSI-RS,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一PMI。
S330,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基站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PMI。
应理解,终端设备仅向基站发送一个PMI,也就是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一PMI。
S340,基站根据第一PMI,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
S350,基站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满足关联关系。
应理解,第一预编码矩阵包括X个第一列向量,第二预编码矩阵包括Y个第二列向量,X>Y,X和Y均为正整数。
关联关系包括Y个第二列向量和X个第一列向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满足第二关系,和/或第二列向量的元素和第一列向量的元素满足第一关系。
第二关系用于指示Y个第二列向量对应X个第一列向量中的Y个第一列向量,Y个第二列向量和Y个第一列向量一一对应。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预编码矩阵中的第二列向量的个数小于第一预编码矩阵中的第一列向量的个数时,也就是,在Y<X的情况下,即,在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秩小于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秩时,第二关系用于指示Y个第二列向量在X个第一列向量中的选择方式。
示例性地,第二关系用于指示Y个第二列向量对应X个第一列向量中的前Y个第一列向量。
应理解,Y个第一列向量选择方式有多种,并不仅限于第一预编码矩阵中的前Y个这一种选择方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预编码矩阵中的第二列向量的个数等于第一预编码矩阵中的第一列向量的个数时,也就是,在Y=X的情况下,即,在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秩等于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秩时,第二关系用于指示Y个第二列向量和X个第一列向量一一对应。
在Y个第二列向量和X个第一列向量中的Y个第一列向量满足第二关系的前提下,第二列向量的元素和第一列向量的元素满足第一关系。
当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秩大于1的情况,如上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X个第一列向量中的Y个第一列向量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Y个第二列向量的对应关系满足第二关系。
当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秩均为1时,第一预编码矩阵包括1个第一列向量,第二预编码矩阵包括1个第二列向量。该第二列向量和该第一列向量对应。
不论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秩是否等于1,或者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秩是否等于1,第y个第二列向量的元素和第y个第一列向量的元素均满足第一关系,1≤y≤Y,y为正整数。
下面以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秩均为1进行举例说明第一列向量的元素和第二列向量的元素满足的第一关系。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从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中指示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
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具体包括上述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方式四或方式六中任意一种。
例如,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图样;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比特图和/或第三比特图;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图样的索引;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二端口配置;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第一间隔值和/或第二间隔值。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基站和终端设备中预定义了如上述方式四所示的第一关系。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基站向终端设备配置了如上述方式四所示的第一关系。例如,基站通过新的信令将第一关系配置给终端设备,或者基站通过在原有信令中增加新的字段将第一关系配置给终端设备。
也就是,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为从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中等间隔选择得到的。
基站确定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列向量的元素和第一列向量的元素满足第一关系。
同样,终端设备和基站需要同步第二预编码矩阵,终端设备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和第一预编码矩阵满足上述关联关系。
可选的,S360,确定第一信道质量指示和第二信道质量指示,第一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的,第二信道质量指示是根据第二预编码矩阵确定的。
其中,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满足关联关系,具体的关联关系已经在上文中做了详细描述。
下面使用“第一CQI”简称“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第二CQI”简称“第二信道质量指示”。
可选的,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CQI和第二CQI。
可选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一PMI和第一秩指示,确定第一CQI;根据第二预编码矩阵和第一秩指示,确定第二CQI。
可选的,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CQI、第二CQI和第一秩指示。
可选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一PMI和第一秩指示,确定第一CQI;根据第二预编码矩阵和第二秩指示,确定第二CQI。
可选的,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CQI、第二CQI、第一秩指示和第二秩指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针对多种基站天线动态关断的情况,终端设备仅需要通过上报一个预编码矩阵指示,基站就可以通过该预编码矩阵指示和第一关系,从该预编码矩阵指示对应的第一列向量中选择元素,从而确定第二列向量。这样,终端设备无需针对不同的基站天线动态关断情况,上报不同的PMI,基站就可以得到不同天线关断情况对应的预编码矩阵,降低了预编码矩阵指示的上报开销。
除了上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向量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列向量满足第一关系以外,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基向量可以满足第一映射关系。下面将结合图4至图5详细说明第一基向量和第二基向量满足的第一映射关系。
第一映射关系包括Z个第三基向量和N个第四基向量的对应关系,Z>N,Z和N为正整数,第一基向量属于Z个第三基向量,第二基向量属于N个第四基向量。在这种实施方式下,可以由于第一基向量属于Z个第三基向量,且Z个第三基向量存在和N个第四基向量的对应关系,因而可以根据第一基向量确定第二基向量。
应理解,所述Z个第三基向量是第一预编码矩阵的Z个候选基向量,所述Z个第三基向量可以为满足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码本配置的基于预定义的码本结构可以推导或计算的到的所有基向量,所述码本配置包括N1、N2、O1和O2,预定义的码本结构、N1、N2、O1和O2在技术用语部分已经进行描述,在此不做赘述。Z个第三基向量中任意一个第三基向量对应一个第一索引l和第二索引m,基于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和预定义的公式,可以确定一个第三基向量。作为一种可能,预定义的公式可以为3GPP TS 38.214v16.9.0中vIm的确定公式,或者可以为的确定公式。vl,m如下所示:
同理,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是第二预编码矩阵的N个候选基向量,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的确定方式与Z个第三基向量相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第一映射关系包括Z个第三基向量中的Q个第三基向量对应N个第四基向量的1个第四基向量,Q为大于1的正整数。
例如,第一映射关系可以包括Z个第三基向量中每P个第三基向量对应N个第四基向量中1个第四基向量,P为正整数,并且P为Z的约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基向量的维度为N1×N2,第二基向量的维度为N1’×N2’,P=N1×N2/(N1’×N2’)。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Z个第三基向量为4个第三基向量,分别为第三基向量#0、第三基向量#1、第三基向量#2和第三基向量#3。N个第四基向量为2个第四基向量,分别为第四基向量#0和第四基向量#1。例如,第一映射关系包括4个第三基向量每2个第三基向量对应2个第四基向量中的1个第四基向量。
如图5所示,第一基向量对应第三基向量#3,由于第三基向量#3和第四基向量#1关联,因此,第二基向量为第四基向量#1。
下面分别以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秩都为1,以及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秩为2,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秩为1进行举例说明。也就是第一预编码矩阵包括X个第一列向量,第二预编码矩阵包括Y个第二列向量,以X=Y=1和X=2,Y=1进行举例说明。
示例性地,在X=Y=1,P=2的情况下,第一预编码矩阵可以通过公式(3)得到,其中,第一基向量为其中l1=c1,m1=d1。第一映射关系包括4个第三基向量中的每2个第三基向量对应1个第四基向量,2个第三基向量可以为其中,l3=c1或c2,m3=d1。相关联的1个第四基向量可以为其中,l4=c,m4=d。该第四基向量可以确定为第二基向量其中,l2=c,m2=d。第二预编码矩阵可以通过公式(3)得到,其中第二基向量为通过第一映射关系关联得到的第四基向量其中,l4=c,m4=d。
应理解,公式(3)适用于预编码矩阵的秩为1的情况。
示例性地,在X=2,Y=1,P=2的情况下,第一预编码矩阵可以通过第一PMI指示的索引对应的第一基向量,通过公式(4)得到。
第一PMI对应的第一基向量#0为其中l1=c1,m1=d1。第一映射关系包括4个第三基向量中的每2个第三基向量对应1个第四基向量,2个第三基向量可以为其中,l3=c1或c2,m3=d1。相关联的1个第四基向量可以为其中,l4=c,m4=d。该第四基向量可以确定为第二基向量,第二预编码矩阵可以通过公式(4)得到,其中第二基向量为通过第一映射关系关联得到的第四基向量其中,l4=c,m4=d。
示例性地,Z个第三基向量包括了N1×N2×O1×O2个第三基向量,N个第四基向量包括了N1’×N2’×O1’×O2’个第四基向量,应理解N1’、N2’、O1’和O2’分别不会大于N1、N2、O1和O2。
其中,第四基向量包括两个索引l4和m4,第三基向量包括两个索引l3和m3。第三基向量的维度为N1×N2,第四基向量的维度为N1’×N2’。
可选的t=(N1×O1)/(N1’×O1’),s=(N2×O2)/(N2’×O2’)。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比如:N1×N2大于或等于8,N1’×N2’小于8,且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秩大于2的情况),t=(N1×O1/2)/(N1’×O1’),s=(N2×O2)/(N2’×O2’)。
在t=1的情况下,s个第三基向量关联1个第四基向量,且1个第四基向量的索引为l4和m4,1个第四基向量的索引和s个第三基向量的索引之间的关系为l4=l3,或者;l4=l3,其中,或,或,mod为取模操作。也就是说,固定l3和l4(即l4=l3),按m3升序排列第三基向量,按m4升序排列第四基向量,每连续的s个第三基向量,对应一个第四基向量。
在s=1的情况下,1个第四基向量关联t个第三基向量,且1个第四基向量的索引为l4和m4,1个第四基向量的索引和t个第三基向量的索引为m4=m3,或者其中,或,或,mod为取模操作。也就是说,固定m3和m4(即m3=m4),按l3升序排列第三基向量,按l4升序排列第四基向量,每连续t个第三基向量对应一个第四基向量。
在s、t均不为1的情况下,第四基向量关联s*t个第三基向量,且1个第四基向量的索引为l4和m4,1个第四基向量的索引和s*t个第三基向量的索引之间的关系为或者其中,或,或,或者其中,或,或,或者, 其中,或,或,和,或,或,由于第二基向量属于N个第四基向量,当确定了N个第四基向量和Z个第三基向量的对应关系,即可以根据第一基向量确定相应的第二基向量。
示例性地,N1=8,N2=2,O1=4,O2=4;N1’=4,N2’=2,O1’=4,O2’=4,包括了8*2*4*4个第三基向量,包括了4*2*4*4个第四基向量。此时,s=N1/N1’=2,t=N2/N2’=1。则对于m3=m4=0而言,共有N1*O1=8*4=32个第三基向量,共有N1’*O1’=4*4=16个第四基向量,按l3,l4升序顺序排列第三基向量和第四基向量,则l3=0、1的第三基向量可以对应l4=0的第四基向量,l3=2、3的第三基向量可以对应l4=1的第四基向量,以此类推。对于m3=m4=1、2、3…N2*O2-1的情况,也如上所述。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应理解,关于图4的交互示意图的执行主体的相关解释可以参考图2中的相关解释。
S410,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CSI-RS和第二CSI-RS,第一CSI-RS对应第一端口配置,第二CSI-RS对应第二端口配置。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CSI-RS,根据第二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二CSI-RS。
S420,终端设备根据第一CSI-RS,确定第一PMI。
S430,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基站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
应理解,S410和S310类似,S420和S320类似,S430和S330类似,详细的解释可以参考S310至S330,在此不做赘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一PMI。
S440,基站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基站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
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基向量满足上述第一映射关系。第二基向量可以根据上述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一基向量确定的。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向量属于Z个第三基向量,所述第二基向量属于N个第四基向量,所述Z个基向量为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候选基向量,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候选基向量,所述Z个第三基向量和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的存在对应关系,Z>N,Z和N为正整数。
通过上述第一映射关系,终端和基站可以对齐对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理解,从而无需上报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减少信令开销。
具体的,基站根据第一PMI,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并在Z个第三基向量中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第二基向量,根据第二基向量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第二基向量属于N个第四基向量。
具体的,终端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一基向量,通过第一基向量和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第二基向量,由于第二基向量属于N个第四基向量,而第四基向量均为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候选基向量,因此,终端可以根据第二基向量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例如,当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秩为1时,将确定的第二基向量通过公式(3),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又如,当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秩为2时,将确定的第二基向量通过公式(4),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同样,终端设备和基站需要同步第二预编码矩阵,终端设备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基向量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满足上述第一映射关系。
可选的,S450,终端设备确定第一CQI和第二CQI,第一CQI是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的,第二CQI是根据第二预编码矩阵确定的。
其中,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基向量满足第一映射关系,具体的第一映射关系已经在上文中做了详细描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映射关系为预定义在终端设备中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映射关系为基站配置给终端设备的。
可选的,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CQI和第二CQI。
可选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一PMI和第一秩指示,确定第一CQI;根据第二预编码矩阵和第一秩指示,确定第二CQI。
可选的,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CQI、第二CQI和第一秩指示。
可选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一PMI和第一秩指示,确定第一CQI;根据第二预编码矩阵和第二秩指示,确定第二CQI。
可选的,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CQI、第二CQI、第一秩指示和第二秩指示。
除了上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基向量满足第一映射关系以外,第一基向量和第二基向量还可以满足第二映射关系。第二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一偏差,也即,第二映射关系在第一映射关系的基础上,引入了第一偏差。
具体的,所述第一基向量属于Z个第三基向量,所述第二基向量属于N个第四基向量,所述Z个基向量为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候选基向量,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候选基向量,所述Z个第三基向量和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的存在对应关系,Z>N,Z和N为正整数;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包括第五基向量,第五基向量和第一基向量满足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偏差,所述第一偏差为所述第五基向量和所述第二基向量的偏差。
应理解,第一映射关系已经在上文中做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Z个第三基向量包括4个第三基向量,分别为第三基向量#0、第三基向量#1、第三基向量#2和第三基向量#3。N个第四基向量包括2个第四基向量,分别为第四基向量#0和第四基向量#1。第一映射关系包括4个第三基向量每2个第三基向量对应2个第四基向量中的1个第四基向量。
如图7所示,第一基向量对应第三基向量#3,将第三基向量#3关联的第四基向量#1,确定为第五基向量。再根据第一偏差,将第四基向量#0确定为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基向量。
Z个第三基向量包括了N1×N2×O1×O2个第三基向量,N个第四基向量包括了N1’×N2’×O1’×O2’个第四基向量,应理解N1’、N2’、O1’和O2’分别不会大于N1、N2、O1和O2。
其中,第三基向量包括两个索引l3和m3,第四基向量包括两个索引l4和m4。第三基向量的维度为N1×N2,第四基向量的维度为N1’×N2’。
可选的t=(N1×O1)/(N1’×O1’),s=(N2×O2)/(N2’×O2’)。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比如:N1×N2大于或等于8,N1’×N2’小于8,且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秩大于2的情况),t=(N1×O1/2)/(N1’×O1’),s=(N2×O2)/(N2’×O2’)。
第一映射关系可以是,s=1、t=1或s、t均不为1这几种情况中的详细关系。下面以在s、t均不为1的情况下,为例,对第二映射关系进行举例说明。
基于第一基向量通过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一偏差,确定第二基向量第五基向量的索引为l5和m5。第五基向量和第一基向量之间索引的关系可以为 第五基向量和第二基向量的索引之间的关系为,l2=l5±p1,m2=m5±p2,也就是,其中,p1为第五基向量和第二基向量之间的索引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偏差,p2为第五基向量和第二基向量的索引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偏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根据第一偏差和索引表,确定第一偏差值p1和/或第二偏差值p2。所述索引表可以是预定义的,或者所述索引表可以指示基站配置的。
示例性地,第一偏差值p1的取值可以是0或1;第二偏差值p2的取值可以是0或1。
应理解,此处第一偏差值p1和第二偏差值p2的具体取值为绝对值,并不表示偏差值的方向。
示例性地,具体的索引表可以如表4和表5所示。
表4
表5
第一偏差 | 第一偏差值p1 | 第二偏差值p2 |
0 | 0 | 0 |
1 | 0 | 1 |
2 | 1 | 0 |
3 | 1 | 1 |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应理解,关于图6的交互示意图的执行主体的相关解释可以参考图2中的相关解释。
S610,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CSI-RS和第二CSI-RS,第一CSI-RS对应第一端口配置,第二CSI-RS对应第二端口配置。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CSI-RS,根据第二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二CSI-RS。
S620,终端设备根据第一CSI-RS,确定第一PMI。
应理解,S610和S310类似,S620和S320类似,详细的解释可以参考S310至S320,在此不做赘述。
S630,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基站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偏差。
应理解,第一偏差是第二基向量和第五基向量之间的偏差,第二基向量为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基向量,N个第四基向量包括第五基向量。
应理解,第一偏差指示的偏差值可以通过上述索引表获得,该索引表可以是基站配置的,或者预定义在终端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一PMI。
S640,基站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基站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
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基向量满足上述第二映射关系。第二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一偏差。第二基向量可以根据上述第二映射关系和第一基向量确定的。
可选的,基站根据第一PMI,在Z个第三基向量中,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第五基向量。将根据第一偏差和第五基向量得到的第四基向量,确定为第二基向量。根据第二基向量,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例如,当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秩为1时,将确定的第二基向量通过公式(3),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又如,当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秩为2时,将确定的第二基向量通过公式(4),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同样,终端设备和基站需要同步第二预编码矩阵,终端设备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基向量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满足上述第一映射关系。
可选的,S650,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偏差,第一偏差为第二基向量和第五基向量的偏差,N个第四基向量包括第五基向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根据第二CSI-RS,确定第二PMI,根据第二PMI、第一PMI和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第一偏差。
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PMI,确定第一基向量。根据第二PMI,确定第二基向量。根据第一基向量和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第五基向量。也就是将根据第一映射关系指示的第一基向量对应的第三基向量对应的一个第四基向量,确定为第五基向量。根据第二基向量和第五基向量,确定第一偏差。
可选的,S660,终端设备确定第一CQI和第二CQI,第一CQI是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的,第二CQI是根据第二预编码矩阵确定的。
其中,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基向量满足第二映射关系,具体的第一映射关系已经在上文中做了详细描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映射关系为预定义在终端设备中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映射关系为基站配置给终端设备的。
可选的,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CQI和第二CQI。
可选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一PMI和第一秩指示,确定第一CQI;根据第二预编码矩阵和第一秩指示,确定第二CQI。
可选的,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CQI、第二CQI和第一秩指示。
可选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一PMI和第一秩指示,确定第一CQI;根据第二预编码矩阵和第二秩指示,确定第二CQI。
可选的,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CQI、第二CQI、第一秩指示和第二秩指示。
上文结合图2至图7,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上报方法侧实施例,下面将结合图8和图9,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上报装置侧实施例。应理解,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报装置700的示意性框图。
如图8所示,该装置700可以包括收发单元710和处理单元720。收发单元710可以与外部进行通信,处理单元720用于进行数据处理。收发单元710还可以称为通信接口或收发单元。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700可实现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基站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其中,收发单元71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基站的收发相关的操作,处理单元72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基站的处理相关的操作。
示例性的,收发单元710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对应第一端口配置,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对应第二端口配置。收发单元710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处理单元720用于,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700可实现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其中,处理单元72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处理相关的操作,收发单元71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收发相关的操作。
示例性的,收发单元710用于,根据第一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根据第二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处理单元720用于,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收发单元710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一端口配置的端口数大于第二端口配置的端口数。
应理解,这里的装置700以功能单元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单元”可以指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装置700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发送端,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与发送端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或者,装置700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接收端,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与接收端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各个方案的装置700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发送端所执行的相应步骤的功能,或者,上述各个方案的装置700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接收端所执行的相应步骤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例如收发单元可以由收发机替代(例如,收发单元中的发送单元可以由发送机替代,收发单元中的接收单元可以由接收机替代),其它单元,如处理单元等可以由处理器替代,分别执行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收发操作以及相关的处理操作。
此外,上述收发单元还可以是收发电路(例如可以包括接收电路和发送电路),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电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图7中的装置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的接收端或发送端,也可以是芯片或者芯片系统,例如: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其中,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通信接口。处理单元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在此不做限定。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上报装置800的示意性框图。
如图9所示,该装置800包括处理器810和接口电路820。其中,处理器810和接口电路82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处理器810用于执行指令,以控制该接口电路820发送信号和/或接收信号。
可选地,该装置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830,该存储器830与处理器810、接口电路82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83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810可以执行该存储器830中存储的指令。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8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基站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步骤。
示例性的,接口电路820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对应第一端口配置,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对应第二端口配置。接口电路820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处理器810用于,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8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步骤。
示例性的,接口电路820用于,根据第一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根据第二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处理器810用于,根据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接口电路820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一端口配置的端口数大于第二端口配置的端口数。
应理解,装置800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发送端或接收端,也可以是芯片或者芯片系统。对应的,该接口电路820可以是该芯片的收发电路,在此不做限定。具体地,该装置8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与发送端或接收端对应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
可选地,该存储器83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该处理器810可以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且当该处理器810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该处理器810用于执行上述与发送端或接收端对应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用于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由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或基站)执行的方法的计算机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指令,该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以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由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或基站)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前述的例如上报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
上述提供的任一种装置中相关内容的解释及有益效果均可参考上文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对应第一端口配置,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对应第二端口配置;
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是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的真子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从所述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中指示所述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为从所述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中等间隔选择得到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基向量满足第一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端口配置的端口数大于所述第二端口配置的端口数;
所述第一基向量属于Z个第三基向量,所述第二基向量属于N个第四基向量,所述Z个基向量为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候选基向量,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候选基向量,所述Z个第三基向量和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的存在对应关系,Z>N,Z和N为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基向量满足第二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一偏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预定义的或配置的;
所述第一端口配置的端口数大于所述第二端口配置的端口数;
所述第一基向量属于Z个第三基向量,所述第二基向量属于N个第四基向量,所述Z个基向量为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候选基向量,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候选基向量,所述Z个第三基向量和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的存在对应关系,Z>N,Z和N为正整数;
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包括第五基向量,第五基向量和所述第一基向量满足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偏差,所述第一偏差为所述第五基向量和所述第二基向量的偏差,所述第五基向量和所述第一基向量满足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报告配置关联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中,天线端口数最大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8.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一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根据第二端口配置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
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端口配置的端口数大于所述第二端口配置的端口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是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的真子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从所述第一列向量中包括的元素中指示所述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列向量包括的元素为从所述第一列向量包括的元素中等间隔选择得到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基向量满足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预定义的或配置的;
所述第一基向量属于Z个第三基向量,所述第二基向量属于N个第四基向量,所述Z个基向量为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候选基向量,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候选基向量,所述Z个第三基向量和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的存在对应关系,Z>N,Z和N为正整数。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
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基向量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第二基向量满足第二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包括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一偏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预定义的或配置的;
所述第一端口配置的端口数大于所述第二端口配置的端口数;
所述第一基向量属于Z个第三基向量,所述第二基向量属于N个第四基向量,所述Z个基向量为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候选基向量,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候选基向量,所述Z个第三基向量和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的存在对应关系,Z>N,Z和N为正整数;
所述N个第四基向量包括第五基向量,第五基向量和所述第一基向量满足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偏差,所述第一偏差为所述第五基向量和所述第二基向量的偏差。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任一项所述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报告配置关联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中,天线端口数最大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15.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一端口配置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根据第二端口配置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所述第一端口配置的端口数大于所述第二端口配置的端口数;
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和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一信道质量指示;
根据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二信道质量指示;
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指示、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指示和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指示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
16.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单元,或者,包括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单元。
17.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或17中的上报装置。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通信接口读取存储器上存储的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182918.1A CN118523890A (zh) | 2023-02-17 | 2023-02-17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和装置 |
PCT/CN2024/073658 WO2024169542A1 (zh) | 2023-02-17 | 2024-01-23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182918.1A CN118523890A (zh) | 2023-02-17 | 2023-02-17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523890A true CN118523890A (zh) | 2024-08-20 |
Family
ID=92282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182918.1A Pending CN118523890A (zh) | 2023-02-17 | 2023-02-17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523890A (zh) |
WO (1) | WO2024169542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09388B (zh) * | 2013-04-03 | 2022-03-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
WO2015054879A1 (zh) * | 2013-10-18 | 2015-04-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和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
CN114448477A (zh) * | 2017-06-16 | 2022-05-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
CN109302220B (zh) * | 2017-07-25 | 2021-12-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2023
- 2023-02-17 CN CN202310182918.1A patent/CN118523890A/zh active Pending
-
2024
- 2024-01-23 WO PCT/CN2024/073658 patent/WO2024169542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169542A1 (zh) | 2024-08-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112140B (zh) | 传输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2703753B (zh) | 传输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0912665B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0754108B (zh) | 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 |
CN110831047B (zh) | 波束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 |
US11405930B2 (en) | Measurement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
US20210167829A1 (en)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11601178B2 (en)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3747484B (zh) | 波束测量方法和装置 | |
CN110800353A (zh) | 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KR20190094389A (ko) | 신호 전송 방법, 단말 기기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 |
US20190199421A1 (en) | Channel quality measurement and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1107633B (zh) | Csi上报方法、获取方法和设备 | |
CN117676549A (zh) | 一种能力上报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6325877A (zh)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 |
CN111972024B (zh)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
CN111970036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18523890A (zh)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和装置 | |
CN111194040B (zh) | 波束上报的方法与装置 | |
CN109417753B (zh) | 传输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WO2024149042A1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09802786B (zh) | 一种用户设备和信道测量方法 | |
CN118316495A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