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8131940A - 通信方法和指点物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和指点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31940A
CN118131940A CN202410224382.XA CN202410224382A CN118131940A CN 118131940 A CN118131940 A CN 118131940A CN 202410224382 A CN202410224382 A CN 202410224382A CN 118131940 A CN118131940 A CN 1181319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ime
target
light intensit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243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赫
王东辉
徐童锐
轩德利
张斗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243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319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8131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319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2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xchanging data with external devices, e.g. smart pens, via the digitiser sensing hardwa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06F3/0383Signal control means within the point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2Filtering of noise external to the device and not generated by digitiser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receiv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ransmitted by the digitiser, e.g. tablet driving sig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transmitt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o be received by the digiti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和指点物,指点物在检测到指点物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设备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目标时间,并基于目标时间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同步。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中,指点物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同步不依赖于同步信号,将目标设备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目标时间确定为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同步的依据,指点笔能够依赖自身设置的器件确定目标时间,所以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能够在指点物与目标设备所处的外部环境中存在干扰的情况下,保证指点物与目标设备之间的通信效果。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和指点物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和指点物。
背景技术
触控笔是一种能够在触控屏幕上实现写字、画图、标注、指示等功能的设备,触控笔在工作过程中会不间断的接收触控屏幕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并根据该同步信号向触控屏幕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对应的下行通信信号,以便终端设备基于触控笔发送的下行通信信号完成触控笔对应的功能。
但是,触控笔在与终端设备进行信号同步时,较容易受到干扰,导致触控笔无法与终端设备进行有效的通信。目前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通常为当同步信号受到干扰,也即触控笔未接收到同步信号的情况下触控笔主动的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通信信号。
上述方法仅适用于同步信号被短暂干扰的场景下,若同步信号长时间受到干扰,那么就会导致触控笔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便宜量发生较大的偏差,以致于终端设备无法及时准确的解析出触控笔的信号,从而导致两者通信失败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鉴于相关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指点物,指点物能够将检测到目标设备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时间确定为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同步的时间。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指点物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设备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目标时间;
基于所述目标时间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通信同步。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点物,所述指点物包括:
检测电路,用于间隔预设时间对所述目标设备的屏幕进行光强度检测,获得第一光强信号和第二光强信号;将所述第一光强信号和所述二光强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
处理器,用于在检测到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检测电路发送的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确定目标设备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目标时间,并基于所述目标时间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通信同步。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和指点物,指点物在检测到指点物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设备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目标时间,并基于目标时间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同步。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中,指点物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同步不依赖于同步信号,将目标设备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目标时间确定为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同步的依据,指点笔能够依赖自身设置的器件确定目标时间,所以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能够在指点物与目标设备所处的外部环境中存在干扰的情况下,保证指点物与目标设备之间的通信效果。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时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时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指点笔;200、目标设备;
101、检测电路;
11、光电采集管;12、第一电容;13、第二电容;14、第三电容;15、第四电容;
21、第一运算放大器;22、第一电阻;23、第二电阻;24、第五电容;25、第六电容;
31、第二运算放大器;32、第三电阻;33、第四电阻;34、第五电阻;35第六电阻;
41、第七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图1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进行说明,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应用场景图,在该应用场景中包括指点物100和目标设备200,指点物100的触控端设置有检测电路,指点物触控端设置的检测电路能够对目标设备200的屏幕的光强度进行检测,并输出对应的电信号给指点物100的处理器,指点物100的处理器根据电信号确定目标设备200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时间,以便基于目标设备200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时间与目标设备200进行通信同步。从而保证在干扰场景下与目标设备200的通信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在检测到指点物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设备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目标时间;
其中,指点物例如为触控笔、电容笔、主动笔等。指点物的触控端为与屏幕直接接触的端,一般情况下为笔尖。
触控端的状态参数用于表征触控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自身数据,该数据例如为电压数据、电流数据、压力数据、温度数据等。
目标设备例如为可以触控的电子屏幕、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手机、阅读器等。
帧切换是指目标设备的屏幕在进行显示的过程中从一帧切换到下一帧。
可以理解的是,触控端或者指点物中可以是设置有采集电压数据、电流数据、压力数据、温度数据等状态参数的元器件或者电路。
那么,指点物可以是在采集到的电流数据达到电流阈值时,确定自身处于检测到指点物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的情况下;指点物还可以是在采集到的电压数据达到电压阈值时,确定自身处于检测到指点物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的情况下;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指点物的触控端可以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监测到指点物触控端的触控压力达到压力阈值时,指点物的处理器可以是确定指点物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
现有技术中指点笔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同步需要基于目标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来实现,但是在外部环境存在干扰的情况下,就会发生指点笔接收不到同步信号的情况,那么指点笔与目标设备之间的通信就会出现失败的情况,所以本申请通过确定目标设备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目标时间来实现指点笔与目标设备的通信同步,不再依赖于目标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可以保证在干扰环境中指点笔与目标设备之间的通信。
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点笔确定目标设备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目标时间的一种可选的方法实施例,该方法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对目标设备的屏幕进行光强度检测,获得第一光强信号和第二光强信号;
其中,对目标设备的屏幕进行光强度检测可以是通过指点笔内设置的检测电路实现。
另外,指点笔可以是在检测到指点物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后,开始实时对目标设备的屏幕进行光强度检测获得光强信号;
指点笔还可以是在检测到指点物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后,开始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对目标设备的屏幕进行光强度检测获得光强信号,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定。
示例性的,指点笔可以是在第一时刻检测到一个第一光强信号,在第二时刻检测到一个第二光强信号,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可以是相邻的时刻,也可以是不相邻的时刻,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302,将第一光强信号和二光强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
其中,由于电信号容易被转换,且容易传送和控制,另外更容易获得直观的信息以便后续进行控制、判断等,所以本申请在触控端设置的检测电路在采集到目标设备的屏幕的光强信号后,还可以将光强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电信号。
示例性的,指点笔的检测电路采集到第一光强信号和第二光强信号后,将第一光强信号转换为第一电信号,将第二光强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
步骤S303,基于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确定目标时间。
其中,指点笔的检测电路在获得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后,可以是根据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电压幅值变化率来确定目标时间;还可以是根据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电流幅值变化率确定目标时间;还可以是根据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频率变化率来确定目标时间;还可以是根据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相位变化率来确定目标时间,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根据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确定目标时间的一种可选的方法实施例,该方法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确定第一电信号的第一幅值,确定第二电信号的第二幅值;
其中,指点笔的处理器可以是基于第一电信号输出的波形图读取波形图上峰值点到零点的距离获得第一电信号的第一幅值;同理,指点笔的处理器基于第二电信号输出的波形图读取波形图上峰值点到零点的距离获得第二电信号的第二幅值。
当然,还可以读取波形图上的谷值点到零点的距离,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402,若第一幅值和第二幅值不同,则将获得第一光强信号的第一时间、获得第二光强信号的第二时间或者确定第一幅值和第二幅值不同的第三时间确定为目标时间。
其中,指点笔的处理器可以是在根据上述方法获得第一幅值和第二幅值后,在确定第一幅值和第二幅值不同的情况下,将获得第一光强信号的第一时间、获得第二光强信号的第二时间或者确定第一幅值和第二幅值不同的第三时间确定为目标时间,也就是说,指点笔的处理器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确定规则确定目标时间,该目标时间可以是第一时间,可以是第二时间,还可以是第三时间,在此不做限定。
当然,第一幅值和第二幅值还有可能出现相同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说明目标设备的屏幕还没有切帧,所以需要指点笔的检测电路继续采集屏幕的光强信号,直至存在获得的两个光强信号对应的电信号不同,然后根据获得光强信号的时间或者确定幅值不同的时间来确定目标时间,在此不做赘述。
本申请通过检测屏幕的光强信号来确定目标时间,光强信号获取容易,且光强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简单容易实现,所以能够快速的确定两者进行通信同步的时间,提高两者的通信效率。
步骤S30,基于目标时间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同步。
其中,本申请基于上述过程获得目标时间后,指点笔和目标设备就找到了进行通信同步的条件,那么指点笔就可以在目标时间间隔预设时长后向目标设备发送通信信号,预设时长包括同步信号监听时间窗以及上下行信号时间间隔;上下行时间间隔为同步信号监听时间窗与通信信号发送时间窗之间的时间间隔。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图5为现有技术中指点笔的通信的过程,由图5可知,指点笔在T1时间段内侦听到同步信号,然后经过T2时间段将通信信号发送给目标设备。
由图6所示,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中指点笔的通信的过程,由图6可知,指点笔在确定了目标时间后,经过T1时间段和T2时间段,将通信信号发送给目标设备。
由上可知,指点笔与目标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也是有变化的。
可以理解的是,指点笔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指点笔的处理器会向目标设备发送通信信号,以便目标设备根据通信信号的解析结果执行与指点笔匹配的操作,该操作例如为:显示划线、显示光标、显示图画、显示文字等。
其中通信信号中包括指点笔的触控端与目标设备的屏幕之间的倾斜角度、压力值、按键信息等,指点笔在获得上述数据后打包生成通信信号发送给目标设备。可以理解的是,压力值可以是通过设置在指点笔上的压力传感器等器件采集获得,按键信息等可以通过指点笔发送的按键信号来获得,在这里需要对如何获得倾斜角度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获得倾斜角度的一种可选的方法实施例,该方法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01,基于目标设备的屏幕的光线强度变化率对触控端进行倾角检测,获得触控端与目标设备的屏幕之间的倾斜角度;
其中,目标设备的屏幕的光线强度变化率可以通过设置在指点笔上的其它电路、元器件等采集获得;还可以根据指点笔中检测电路采集的光强信号来获得,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定。
在获得光线强度变化率后可以是根据光线强度变化率确定光采集器件的相对辐射灵敏度,并根据相对辐射灵敏度与角位移特性获得倾斜角度。
另外,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指点笔确定倾斜角度可以是与确定目标时间同步进行,还可以是在基于目标时间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同步之前进行,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获得倾斜角度的可选的方法实施例,该方法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801,在第一时刻采集触控端在第一位置的第三光强信号;
其中,示例性的,第一时刻指点笔可以是处于如图9所示的第一位置。指点笔中的检测电路可以是在该第一时刻采集到第三光强信号。
步骤S802,在第二时刻采集触控端在第二位置的第四光强信号,第二位置为第一位置的下一位置;
其中,示例性的,第二时刻指点笔可以是处于如图10所示的第二位置。指点笔中的检测电路可以是在该第二时刻采集到第四光强信号。
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可以是相邻的时刻,还可以是不相邻的时刻,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定。但是,第二时刻是晚于第一时刻的任意时刻。
步骤S803,转换第三光信号和第四光信号为对应的第三电信号和第四电信号;
其中,基于与上述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原因,检测电路在采集到第三光强信号后,可以是继续将该第三光强信号转换为第三电信号,同理,检测电路在采集到第四光强信号后,可以是继续将该第四光强信号转换为第四电信号。
步骤S804,将第三电信号和第四电信号的幅值差值与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比值作为光线强度变化率;
其中,指点笔的处理器可以是基于上述方法获得第三电信号的幅值和第四电信号的幅值,并将两者作差后与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差值作比获得目标设备的屏幕的光线强度变化率。
步骤S805,将光线强度变化率与对应关系信息进行匹配,获得倾斜角度,对应关系信息包括多个光线强度变化率和与各个光线强度变化率对应的倾斜角度。
其中,指点笔中可以是存储有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信息,该对应关系信息包括多个光线强度变化率和与各个光线强度变化率对应的倾斜角度。该对应关系信息可以是根据历史数据获得。
步骤S702,根据倾斜角度生成指点物的通信信号。
其中,基于上述过程指点笔获得倾斜角度后,可以是与其他压力值、按键信息等参数进行打包封装后获得通信信号。然后将该通信信号发送给目标终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指点笔与目标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同步的方法实施例,该方法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在检测到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在预定的时间段内是否接收到目标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
若接收到同步信号,则将接收到同步信号的时间作为目标时间;
若未接收到同步信号,则确定目标设备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目标时间。
其中,该方法与上述方法的区别在于,对指点笔确定目标时间的条件进行了界定,也即,指点笔若在同步信号监听时间窗内监听到同步信号则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法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
指点笔若在同步信号监听时间窗内未监听到同步信号,则执行确定目标设备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目标时间,并基于目标时间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同步的操作。
这样设置,指点笔根据需求切换通信模式,以是的指点笔能够应用于更多的场景。例如,指点笔可以在外部环境干扰弱的情况下,通过同步信号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同步;在外部环境干扰强的情况下,通过帧切换的目标时间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同步。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指点笔与目标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同步的方法实施例,该方法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在检测到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在预定的时间段内是否接收到目标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
若接收到同步信号,确定接收到同步信号的第一时间;
确定目标设备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第二时间;
将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中最早的时间作为目标时间。
其中,该方法与上述方法的区别在于,指点笔确定屏幕发生帧切换的时间以及监听同步信号可以同步进行,且可以根据两个时间的早晚来确定目标时间,也即,指点笔若在同步信号监听时间窗内的第一时间监听到同步信号,指点笔确定屏幕发生帧切换的时间为第二时间,若第一时间早于第二时间则按照现有技术的通信同步方法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若第一时间晚于第二时间则按照本申请提供的通信同步方法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是对监听到同步信号和确定屏幕发生帧切换设置对应的优先级,根据优先级来选择通信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加议限定。
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指点笔的使用更加的灵活,以匹配更多的应用场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指点物,该指点物可以实现上述通信方法,下面结合图11对该指点物内的零部件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指点物包括一外壳,外壳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用于为用户提供握持的结构;第二部分用于形成触控端,触控端的内部设置有检测电路101,检测电路101包括光信号采集单元、转换放大单元、过滤放大单元和阻抗单元。另外,触控端内可以是还设置有压力检测模块,该压力检测模块例如为压力传感器。指点物内还可以是设置有处理器,该处理器例如为处理芯片、处理电路等。
光信号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目标设备的屏幕在显示过程中的光信号;
转换放大单元,用于将光信号采集单元采集的光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电信号并进行第一次放大;
过滤放大单元,用于将转换放大单元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消除共模干扰、去除转换放大单元产生的偏置电压以及第二次放大处理;
阻抗单元,用于提供输出阻抗。
光信号采集单元包括光电采集管11、第一电容12、第二电容13、第三电容14和第四电容15;
光电采集管11、第一电容12、第二电容13、第三电容14和第四电容15并联。
转换放大单元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21、第一电阻22、第二电阻23、第五电容24和第六电容25;
第一运算放大器21的第一引脚接入偏置电压,第一运算放大器21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第五电容24的第一端和第一电阻2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21的第三引脚分别与第五电容24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23的第二端连接;
第一电阻2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23的第一端和第六电容25的第一端连接;
第六电容25的第二端接地。
过滤放大单元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31、第三电阻32、第四电阻33、第五电阻34和第六电阻35;
第三电阻32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22的第一端、第二电阻23的第一端和第六电容25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3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运算放大器31的第一引脚和第四电阻33的第一端连接;
第四电阻3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运算放大器31的第二引脚和阻抗单元连接;
第五电阻34的第一端分别与偏置电压和第一运算放大器21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五电阻34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运算放大器31的第三引脚和第六电阻35的第一端连接;
第六电阻35的第二端接地。阻抗单元为第七电阻41,第七电阻41分别与第二运算放大器31的第三引脚和第四电阻33的第二端连接。
基于上述检测电路101和处理器,下面对上述通信方法进行说明:
检测电路101,用于间隔预设时间对目标设备的屏幕进行光强度检测,获得第一光强信号和第二光强信号;将第一光强信号和二光强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
处理器,用于在检测到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检测电路101发送的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确定目标设备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目标时间,并基于目标时间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同步。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具体用于接收检测电路101输出的第一电信号确定第一电信号的第一幅值,接收检测电路101输出的第二电信号确定第二电信号的第二幅值;
处理器,还用于在第一幅值和第二若第一幅值和第二幅值不同的情况下,将获得第一光强信号的第一时间、获得第二光强信号的第二时间或者确定第一幅值和第二幅值不同的第三时间确定为目标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具体用于在目标时间间隔预设时长后向目标设备发送通信信号,预设时长包括同步信号监听时间窗以及上下行信号时间间隔;上下行时间间隔为同步信号监听时间窗与通信信号发送时间窗之间的时间间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电路101,还用于基于目标设备的屏幕的光线强度变化率对触控端进行倾角检测,获得触控端与目标设备的屏幕之间的倾斜角度;根据倾斜角度生成指点物的通信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电路101,还具体用于在第一时刻采集触控端在第一位置的第三光强信号;
在第二时刻采集触控端在第二位置的第四光强信号,第二位置为第一位置的下一位置;
转换第三光信号和第四光信号为对应的第三电信号和第四电信号;
将第三电信号和第四电信号的幅值差值与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比值作为光线强度变化率;
将光线强度变化率与对应关系信息进行匹配,获得倾斜角度,对应关系信息包括多个光线强度变化率和与各个光线强度变化率对应的倾斜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用于在检测到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在预定的时间段内是否接收到目标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并在接收到同步信号的情况下,将接收到同步信号的时间作为目标时间;在未接收到同步信号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设备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目标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用于在检测到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在预定的时间段内是否接收到目标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
若接收到同步信号,确定接收到同步信号的第一时间;
确定目标设备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第二时间;
将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中最早的时间作为目标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压力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指点物触控端的触控压力,并将触控压力发送给处理器;
处理器,还用于在确定触控压力达到压力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指点物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前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他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4)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指点物,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指点物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设备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目标时间;
基于所述目标时间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通信同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设备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目标时间,包括:
对所述目标设备的屏幕进行光强度检测,获得第一光强信号和第二光强信号;
将所述第一光强信号和所述二光强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
基于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确定所述目标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电信号的第一幅值,确定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第二幅值;
若所述第一幅值和所述第二幅值不同,则将获得所述第一光强信号的第一时间、获得所述第二光强信号的第二时间或者确定所述第一幅值和所述第二幅值不同的第三时间确定为所述目标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时间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通信同步,包括:
在所述目标时间间隔预设时长后向所述目标设备发送通信信号,所述预设时长包括同步信号监听时间窗以及上下行信号时间间隔;所述上下行时间间隔为所述同步信号监听时间窗与通信信号发送时间窗之间的时间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时间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通信同步之前,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设备的屏幕的光线强度变化率对所述触控端进行倾角检测,获得所述触控端与所述目标设备的屏幕之间的倾斜角度;
根据所述倾斜角度生成所述指点物的通信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设备的屏幕的光线强度变化率对所述触控端进行倾角检测,获得所述触控端与所述目标设备的屏幕之间的倾斜角度,包括:
在第一时刻采集所述触控端在第一位置的第三光强信号;
在第二时刻采集所述触控端在第二位置的第四光强信号,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第一位置的下一位置;
转换所述第三光信号和所述第四光信号为对应的第三电信号和第四电信号;
将所述第三电信号和所述第四电信号的幅值差值与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比值作为所述光线强度变化率;
将所述光线强度变化率与对应关系信息进行匹配,获得所述倾斜角度,所述对应关系信息包括多个光线强度变化率和与各个光线强度变化率对应的倾斜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在预定的时间段内是否接收到目标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
若接收到所述同步信号,则将接收到所述同步信号的时间作为所述目标时间;
若未接收到所述同步信号,则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所述目标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在预定的时间段内是否接收到目标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
若接收到所述同步信号,确定接收到所述同步信号的第一时间;
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第二时间;
将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时间中最早的时间作为所述目标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指点物触控端的触控压力达到压力阈值,则确定所述指点物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
10.一种指点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点物包括:
检测电路,用于间隔预设时间对所述目标设备的屏幕进行光强度检测,获得第一光强信号和第二光强信号;将所述第一光强信号和所述二光强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
处理器,用于在检测到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检测电路发送的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确定目标设备的屏幕发生帧切换的目标时间,并基于所述目标时间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通信同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指点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所述目标时间间隔预设时长后向所述目标设备发送通信信号,所述预设时长包括同步信号监听时间窗以及上下行信号时间间隔;所述上下行时间间隔为所述同步信号监听时间窗与通信信号发送时间窗之间的时间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指点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电路,还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设备的屏幕的光线强度变化率对所述触控端进行倾角检测,获得所述触控端与所述目标设备的屏幕之间的倾斜角度;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电路发送的所述倾斜角度生成所述指点物的通信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指点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力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指点物触控端的触控压力;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压力检测模块发送的所述触控压力达到压力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指点物触控端的状态参数满足工作条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指点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包括光信号采集单元、转换放大单元、过滤放大单元和阻抗单元;
所述光信号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目标设备的屏幕在显示过程中的光信号;
所述转换放大单元,用于将所述光信号采集单元采集的光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电信号并进行第一次放大;
所述过滤放大单元,用于将所述转换放大单元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消除共模干扰、去除所述转换放大单元产生的偏置电压以及第二次放大处理;
所述阻抗单元,用于提供输出阻抗。
CN202410224382.XA 2024-02-28 2024-02-28 通信方法和指点物 Pending CN1181319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24382.XA CN118131940A (zh) 2024-02-28 2024-02-28 通信方法和指点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24382.XA CN118131940A (zh) 2024-02-28 2024-02-28 通信方法和指点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31940A true CN118131940A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35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24382.XA Pending CN118131940A (zh) 2024-02-28 2024-02-28 通信方法和指点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3194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98128B2 (en) Sensor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and sensor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KR100917607B1 (ko) 인체 통신 장치
JP4146188B2 (ja) 超音波型座標入力装置
EP268001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key
US10048775B2 (en) Stylus detection and demodulation
GB2466566A (en) Methods of operation a digitiser with an autonomous asynchronous stylus
EP3783463B1 (en)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chip, and active pen
JP2016528602A (ja) 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システム
US20160259421A1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devices using gestures
EP297211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ment of sensor signal
CN113076015B (zh) 用于触发显示笔迹的信号发射方法以及笔迹显示方法
CN109683733A (zh) 触控笔、触控面板、显示装置及触控感测方法
KR20140043299A (ko) 용량성 감지 어레이와 스타일러스의 동기화
KR20170108030A (ko) 센서들을 위한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스캐닝 방법
CN112905047A (zh) 抗干扰的方法、触控芯片及主动笔芯片
CN109994111B (zh) 一种交互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6002371A1 (ja) タッチパネルコントローラ、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タイラスペン
EP3637231B1 (en)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US10503318B2 (en) Touch sensitiv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espreading and method thereof
CN111164553A (zh) 触控感应方法、触控芯片、电子设备以及触控系统
US9823774B2 (en) Noise reduction in a digitizer system
CN118131940A (zh) 通信方法和指点物
CN110928443B (zh) 一种触控位置的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913574B (zh) 用于控制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6125978B (zh) 触摸时间获取方法和系统、触摸图形显示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