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54533B - 一种电动汽车用可控充电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用可控充电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054533B CN118054533B CN202410446240.8A CN202410446240A CN118054533B CN 118054533 B CN118054533 B CN 118054533B CN 202410446240 A CN202410446240 A CN 202410446240A CN 118054533 B CN118054533 B CN 1180545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diode
- power
- electric energy
- control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9435 C-X-C motif chemokine 17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889048 Homo sapiens C-X-C motif chemokine 17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02J7/04—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6—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charging parameters, e.g. current, voltage or electrical charg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H02J7/0049—Detection of fully charged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0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e.g. potential divider
- H02M3/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e.g. potential divider using capacitors charged and discharged alternately by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e.g. charge pump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用可控充电电路,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包括电源模块,用于供电;电源适配器模块,用于电压采样和稳压供电;工作控制模块,用于传输电能;功率调节模块,用于升压调节;耦合模块,用于电能传输和耦合并为辅助供电控制模块和输出处理模块供电,用于电能叠加;辅助供电控制模块,用于整流和储能,用于降压放电并为耦合模块供电,用于满电检测和欠电检测;微控制模块,用于信号接收和模块控制;输出处理模块,用于整流滤波和稳压输出;电能控制模块,用于储能并与电源适配器模块进行电能叠加。本发明电动汽车用可控充电电路可满足对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提高充电效率和电动汽车的使用寿命,并降低对充电桩的充电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动汽车用可控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以环保、节能为主要标志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成为热门的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到群众的高度关注,同时充电桩也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而得到快速发展,以满足电动汽车对充电桩需求,为提高充电效率,会采用电源适配器大致进行稳压调节处理,但是由于不同的电动汽车所需的充电电能不同,充电桩无法准确的提供与电源适配器匹配的电能,导致无法有效的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处理,降低充电效率,并且长期使用不匹配的充电电能,容易降低电动汽车的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可控充电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用可控充电电路,包括:电源模块,电源适配器模块,微控制模块,工作控制模块,功率调节模块,耦合模块,辅助供电控制模块,输出处理模块和电能控制模块;
电源模块,用于与充电桩连接并接入直流电能;
电源适配器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和电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对输入的电能进行电压采样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用于对输入的电能进行滤波处理和对电能控制模块存储的电能进行叠加处理,用于对处理后的电能进行稳压调节并为连接的电动汽车端口供电;
工作控制模块,与所述微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和功率调节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微控制模块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和辅助供电控制模块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并将直流电能传输给功率调节模块,用于接收微控制模块输出的第三控制信号并保持电能传输状态;
功率调节模块,与所述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微控制模块输出的第一脉冲信号并对输入的电能进行快速升压调节;
耦合模块,与所述功率调节模块、辅助供电控制模块和输出处理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功率调节模块输出的电能并进行电能传输,用于将传输的电能进行耦合并为辅助供电控制模块供电,用于接收辅助供电控制模块输出的电能并为输出处理模块供电,用于接收辅助供电控制模块输出的电能并与传输的电能进行叠加;
辅助供电控制模块,与所述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微控制模块输出的充电信号并对输入的电能进行整流和存储,用于接收微控制模块输出的放电信号并将存储的电能进行降压处理,用于为耦合模块供电,用于进行满电检测和欠电检测并分别输出满电信号和欠电信号;
微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适配器模块和电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判断第一检测信号是否低于设定的充电电能并在第一检测信号不低于充电电能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在第一检测信号不低于充电电能时,输出第一脉冲信号控制功率调节模块的电压调节工作,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电能控制模块的电能叠加工作,用于接收到满电信号时,停止输出第一脉冲信号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放电信号,用于接收到欠电信号时,输出充电信号,用于在功率调节模块不满足充电需求时,输出第三控制信号和放电信号;
输出处理模块,用于对耦合模块传输的电能和输出的电能进行整流滤波处理并稳定输入的电能,用于输出第一电能;
电能控制模块,与所述输出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存储第一电能,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将存储的第一电能与输入电源适配器模块的电能进行叠加处理。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电源模块包括充电桩接口、第一电容和第十一二极管;所述电源适配器模块包括第六电容、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电源适配器和电动汽车端口;所述微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器;
优选的,充电桩接口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和第十一二极管的阳极,第十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六电容的第一端和电源适配器的输入端并通过第二电阻连接第一控制器的IO3端和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电源适配器的接地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充电桩接口的第二端和电动汽车端口的接地端均接地,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端连接电动汽车端口的输入端。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工作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功率管、第一电阻、第一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三开关管和第二二极管;
优选的,第一功率管的漏极连接充电桩接口的第一端并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第一功率管的栅极和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连接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第三开关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三开关管的基极连接第一控制器的IO9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辅助供电控制模块,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控制器的IO1端,第一功率管的源极连接功率调节模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功率调节模块包括第三二极管、第一电感、第四二极管、第二电容、第五二极管、第三电容、第二电感和第二功率管;
优选的,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功率管的源极并通过第一电感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第五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并通过第二电感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第二功率管的漏极和耦合模块,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二功率管的源极接地,第二功率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控制器的IO2端。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耦合模块包括第一变压器;所述输出处理模块包括第十二二极管、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二极管、第三电感和第七二极管;
优选的,第一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功率管的漏极,第一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二二极管的阳极并通过第四电容连接第六二极管的阳极,第十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三电感的一端并通过第五电容连接第六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功率管的源极,第三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七二极管的阳极,第七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能控制模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辅助供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七电容、第八二极管、第四电感、第八电容、第九二极管、第十二极管、第三功率管、第四功率管、电量检测装置和储能装置;
优选的,第七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八二极管的阴极、第四电感的一端和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的第一端,第四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功率管的源极和第十二极管的阳极,第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三功率管的漏极和第四功率管的漏极,第四功率管的源极连接电量检测装置的输入端和储能装置的第一端,第七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八二极管的阳极、电量检测装置的接地端、储能装置的第二端、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的第二端和地端,第三功率管的栅极连接第九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一控制的IO5端,第九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并通过第八电容接地,第四功率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控制器的IO4端,电量检测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控制器的IO6端和IO7端。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电能控制模块包括第九电容、第一继电开关、第一继电器、第一电源和第二开关管;
优选的,第九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开关的不动端、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和第七二极管的引脚,第九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开关的动端、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和地端,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继电器的一端,第一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源,第二开关管的基极连接第一控制器的IO8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电动汽车用可控充电电路由电源适配器模块对电源模块接入的电能进行电压检测和稳压调节处理,以便为电动汽车供电,当检测输入的电能无法满足正常供电需求时,微控制模块将会控制功率调节模块进行升压调节,并由输出处理模块进一步进行稳压处理,通过电能控制模块将处理后的电能与输入电源适配器模块的电能进行叠加,以满足对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同时耦合模块可在辅助供电控制模块欠电时,为辅助供电控制模块提供充电电能,在满电时,可由辅助供电控制模块单独通过输出处理模块和电能控制模块与输入电源适配器模块的电能进行叠加,如果功率调节模块进入工作后,仍无法满足充电需求,将由辅助供电控制模块进一步进行电能补偿,提高充电效率,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寿命并降低对充电桩的充电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用可控充电电路的原理方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用可控充电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供电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能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一种电动汽车用可控充电电路,包括:电源模块1,电源适配器模块2,微控制模块3,工作控制模块4,功率调节模块5,耦合模块6,辅助供电控制模块7,输出处理模块8和电能控制模块9;
具体地,电源模块1,用于与充电桩连接并接入直流电能;
电源适配器模块2,与所述电源模块1和电能控制模块9连接,用于对输入的电能进行电压采样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用于对输入的电能进行滤波处理和对电能控制模块9存储的电能进行叠加处理,用于对处理后的电能进行稳压调节并为连接的电动汽车端口供电;
工作控制模块4,与所述微控制模块3、电源模块1和功率调节模块5连接,用于接收微控制模块3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和辅助供电控制模块7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并将直流电能传输给功率调节模块5,用于接收微控制模块3输出的第三控制信号并保持电能传输状态;
功率调节模块5,与所述微控制模块3连接,用于接收微控制模块3输出的第一脉冲信号并对输入的电能进行快速升压调节;
耦合模块6,与所述功率调节模块5、辅助供电控制模块7和输出处理模块8连接,用于接收功率调节模块5输出的电能并进行电能传输,用于将传输的电能进行耦合并为辅助供电控制模块7供电,用于接收辅助供电控制模块7输出的电能并为输出处理模块8供电,用于接收辅助供电控制模块7输出的电能并与传输的电能进行叠加;
辅助供电控制模块7,与所述微控制模块3连接,用于接收微控制模块3输出的充电信号并对输入的电能进行整流和存储,用于接收微控制模块3输出的放电信号并将存储的电能进行降压处理,用于为耦合模块6供电,用于进行满电检测和欠电检测并分别输出满电信号和欠电信号;
微控制模块3,与所述电源适配器模块2和电能控制模块9连接,用于判断第一检测信号是否低于设定的充电电能并在第一检测信号不低于充电电能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在第一检测信号不低于充电电能时,输出第一脉冲信号控制功率调节模块5的电压调节工作,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电能控制模块9的电能叠加工作,用于接收到满电信号时,停止输出第一脉冲信号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放电信号,用于接收到欠电信号时,输出充电信号,用于在功率调节模块5不满足充电需求时,输出第三控制信号和放电信号;
输出处理模块8,用于对耦合模块6传输的电能和输出的电能进行整流滤波处理并稳定输入的电能,用于输出第一电能;
电能控制模块9,与所述输出处理模块8连接,用于存储第一电能,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将存储的第一电能与输入电源适配器模块2的电能进行叠加处理。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电源模块1可采用充电桩接口和电容组成的电源电路,与充电枪连接并接入充电枪提供的直流电能;上述电源适配器模块2可采用电阻、电容、电源适配器等组成的电源适配器电路,对输入的电能进行滤波和电压采样,并对输入的电能进行稳压调节,以便为连接的电动汽车提供电能;上述微控制模块3可采用单片机组成的微控制电路,集成了比较器、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器等诸多部件,实现电压比较、信号的处理、数据存储、模块控制、定时控制等功能,可通过设定的电压阈值比较采样的信号的大小情况,该电压阈值为电源适配器模块2所需的最低输入电压;上述工作控制模块4可采用功率管、三极管、二极管等组成的工作控制电路,由微控制模块3和辅助供电控制模块7控制,并控制电能的传输状态;上述功率调节模块5可采用电感、二极管、功率管、电容等组成的功率调节电路,可对输入的电能进行升压调节并降低功率管开关时的损耗;上述耦合模块6可采用耦合变压器组成的耦合电路,可对输入的电能进行隔离传输、耦合和叠加;上述辅助供电控制模块7可采用储能装置、功率管、二极管、电感等组成的辅助供电控制电路,对输入的电能进行整流并存储,还可降压并为耦合模块6提供电能;上述输出处理模块8可采用电容、二极管和电感组成的输出处理电路,可对输入电能进行滤波整流处理并稳定输入的电能;上述电能控制模块9可采用电容、继电器、三极管等组成的输出处理电路,可改变输出通路,实现与电源适配器模块2的电能叠加工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电源模块1包括充电桩接口、第一电容C1和第十一二极管D11;所述电源适配器模块2包括第六电容C6、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电源适配器和电动汽车端口;所述微控制模块3包括第一控制器U1;
具体地,充电桩接口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阳极,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连接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和电源适配器的输入端并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第一控制器U1的IO3端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电源适配器的接地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充电桩接口的第二端和电动汽车端口的接地端均接地,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端连接电动汽车端口的输入端。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电源适配器可由开关电源电路组成,在此不做赘述;上述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进行电压采样;上述第一控制器U1可选用STM32单片机。
进一步地,工作控制模块4包括第一功率管Q1、第一电阻R1、第一开关管VT1、第一二极管D1、第三开关管VT3和第二二极管D2;
具体地,第一功率管Q1的漏极连接充电桩接口的第一端并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第一功率管Q1的栅极和第一开关管VT1的集电极,第一开关管VT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开关管VT1的基极连接第三开关管VT3的集电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三开关管VT3的发射极接地,第三开关管VT3的基极连接第一控制器U1的IO9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辅助供电控制模块7,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一控制器U1的IO1端,第一功率管Q1的源极连接功率调节模块5。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功率管Q1可选用N沟道场效应管,由第一电阻R1输入的电能触发并导通;上述第一开关管VT1和第三开关管VT3均可选用NPN型三极管,控制第一功率管Q1的导通状态。
进一步地,功率调节模块5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一电感L1、第四二极管D4、第二电容C2、第五二极管D5、第三电容C3、第二电感L2和第二功率管Q2;
具体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一功率管Q1的源极并通过第一电感L1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和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并通过第二电感L2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二功率管Q2的漏极和耦合模块6,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二功率管Q2的源极接地,第二功率管Q2的栅极连接第一控制器U1的IO2端。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三二极管D3、第一电感L1、第四二极管D4、第二电容C2、第五二极管D5、第三电容C3、第二电感L2中,由第一电感L1、第三电容C3和第二电感L2的储能放电工作,可提高升压能力并降低第二功率管Q2的开关损耗;上述第二功率管Q2可选用N沟道场效应管。
进一步地,耦合模块6包括第一变压器B1;所述输出处理模块8包括第十二二极管D12、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二极管D6、第三电感L3和第七二极管D7;
具体地,第一变压器B1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功率管Q2的漏极,第一变压器B1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阳极并通过第四电容C4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阴极连接第三电感L3的一端并通过第五电容C5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和第二功率管Q2的源极,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电能控制模块9。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十二二极管D12、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和第六二极管D6可减小电路中的扰动纹波量,稳定输出;上述第七二极管D7进行整流。
进一步地,辅助供电控制模块7包括第七电容C7、第八二极管D8、第四电感L4、第八电容C8、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第三功率管Q3、第四功率管Q4、电量检测装置和储能装置;
具体地,第七电容C7的一端连接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第四电感L4的一端和第一变压器B1的副边的第一端,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功率管Q3的源极和第十二极管D10的阳极,第十二极管D10的阴极连接第三功率管Q3的漏极和第四功率管Q4的漏极,第四功率管Q4的源极连接电量检测装置的输入端和储能装置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电量检测装置的接地端、储能装置的第二端、第一变压器B1的副边的第二端和地端,第三功率管Q3的栅极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和第一控制的IO5端,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并通过第八电容C8接地,第四功率管Q4的栅极连接第一控制器U1的IO4端,电量检测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控制器U1的IO6端和IO7端。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四功率管Q4和第三功率管Q3均可选用N沟道场效应管,其中第四功率管Q4进行充电控制,由第十二极管D10进行整流处理,第三功率管Q3配合第四电感L4、第八二极管D8和第七电容C7进行降压处理;上述储能装置可选用蓄电池组;上述第九二极管D9和第八电容C8对第一控制器U1的IO5端输出的信号进行整流滤波处理;上述电量检测装置可由比较器、电阻和参考电源组成,由参考电源分别提供满电阈值和欠电阈值,再由比较器进行比较,以进行满电检测和欠电检测,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电能控制模块9包括第九电容C9、第一继电开关K1-1、第一继电器K1、第一电源VCC1和第二开关管VT2;
具体地,第九电容C9的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开关K1-1的不动端、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和第七二极管D7的引脚,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开关K1-1的动端、第二开关管VT2的发射极和地端,第二开关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继电器K1的一端,第一继电器K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源VCC1,第二开关管VT2的基极连接第一控制器U1的IO8端。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九电容C9进行滤波和储能;上述第一继电开关K1-1可选用常闭开关,由第一继电器K1通过磁吸的方式控制;上述第二开关管VT2可选用NPN型三极管。
本实施例一种电动汽车用可控充电电路中,由充电桩接口与充电桩连接,接入直流电能,由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对直流电能进行电压采样,当采样的信号大于第一控制器U1设定的电压阈值时,第一控制器U1的IO1端将控制第一开关管VT1导通,第一功率管Q1截止,电源适配器正常对直流电能进行稳压调节,以便为电动汽车端口连接的电动汽车供电,当采样的信号小于第一控制器U1设定的电压阈值时,第一控制器U1停止控制第一开关管VT1,第一功率管Q1导通,并由第一控制器U1的IO2端控制第二功率管Q2的导通状态,配合第一电感L1、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二电容C2、第二电感L2、第五电容C5和第三电容C3进行快速升压处理,并通过第一变压器B1传输,由第十二二极管D12、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二极管D6、第三电感L3和第七二极管D7稳定输入的电能,同时第一控制器U1的IO8端控制第二开关管VT2导通,第一继电器K1控制第一继电开关K1-1断开,第九电容C9存储第七二极管D7输出的电能,并由第六电容C6存储的电能进行叠加,以便为电源适配器供电,在储能装置欠电时,第一控制器U1的I04端将控制第四功率管Q4导通,配合第十二极管D10为储能装置提供电能,在满电时,第一控制器U1的IO5端将控制第三功率管Q3导通,配合第四电感L4、第八二极管D8和第七电阻进行降压,通过第一变压器B1输出,此时第一控制器U1的IO5端输出的信号通过第九二极管D9、第八二极管D8和第一二极管D1触发第一开关管VT1导通,断开功率调节模块5的工作,单独由储能装置进行电能补偿控制,如果在功率调节模块5进行电能补偿的工作状态下,输入电源适配器的电能仍小于充电需求时,第一控制器U1将控制第三功率管Q3的导通,同时第一控制器U1的IO9端控制第三开关管VT3导通,第一开关管VT1保持截止,对储能装置进行降压,并由第一变压器B1与功率调节模块5输出的电能进行叠加,再通过输出处理模块8和电能控制模块9为电源适配器供电,满足对电源适配器的供电需求。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4)
1.一种电动汽车用可控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该电动汽车用可控充电电路包括:电源模块,电源适配器模块,微控制模块,工作控制模块,功率调节模块,耦合模块,辅助供电控制模块,输出处理模块和电能控制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与充电桩连接并接入直流电能;
所述电源适配器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和电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对输入的电能进行电压采样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用于对输入的电能进行滤波处理和对电能控制模块存储的电能进行叠加处理,用于对处理后的电能进行稳压调节并为连接的电动汽车端口供电;
所述工作控制模块,与所述微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和功率调节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微控制模块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和辅助供电控制模块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并将直流电能传输给功率调节模块,用于接收微控制模块输出的第三控制信号并保持电能传输状态;
所述功率调节模块,与所述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微控制模块输出的第一脉冲信号并对输入的电能进行快速升压调节;
所述耦合模块,与所述功率调节模块、辅助供电控制模块和输出处理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功率调节模块输出的电能并进行电能传输,用于将传输的电能进行耦合并为辅助供电控制模块供电,用于接收辅助供电控制模块输出的电能并为输出处理模块供电,用于接收辅助供电控制模块输出的电能并与传输的电能进行叠加;
所述辅助供电控制模块,与所述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微控制模块输出的充电信号并对输入的电能进行整流和存储,用于接收微控制模块输出的放电信号并将存储的电能进行降压处理,用于为耦合模块供电,用于进行满电检测和欠电检测并分别输出满电信号和欠电信号;
所述微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适配器模块和电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判断第一检测信号是否低于设定的充电电能并在第一检测信号不低于充电电能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在第一检测信号不低于充电电能时,输出第一脉冲信号控制功率调节模块的电压调节工作,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电能控制模块的电能叠加工作,用于接收到满电信号时,停止输出第一脉冲信号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放电信号,用于接收到欠电信号时,输出充电信号,用于在功率调节模块不满足充电需求时,输出第三控制信号和放电信号;
所述输出处理模块,用于对耦合模块传输的电能和输出的电能进行整流滤波处理并稳定输入的电能,用于输出第一电能;
所述电能控制模块,与所述输出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存储第一电能,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将存储的第一电能与输入电源适配器模块的电能进行叠加处理;
所述电源适配器模块包括第六电容、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电源适配器和电动汽车端口;所述微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器;
所述工作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功率管、第一电阻、第一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三开关管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功率调节模块包括第三二极管、第一电感、第四二极管、第二电容、第五二极管、第三电容、第二电感和第二功率管;
所述耦合模块包括第一变压器;所述输出处理模块包括第十二二极管、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二极管、第三电感和第七二极管;
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功率管的漏极,第一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二二极管的阳极并通过第四电容连接第六二极管的阳极,第十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三电感的一端并通过第五电容连接第六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功率管的源极,第三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七二极管的阳极,第七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能控制模块;
所述辅助供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七电容、第八二极管、第四电感、第八电容、第九二极管、第十二极管、第三功率管、第四功率管、电量检测装置和储能装置;
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八二极管的阴极、第四电感的一端和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的第一端,第四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功率管的源极和第十二极管的阳极,第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三功率管的漏极和第四功率管的漏极,第四功率管的源极连接电量检测装置的输入端和储能装置的第一端,第七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八二极管的阳极、电量检测装置的接地端、储能装置的第二端、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的第二端和地端,第三功率管的栅极连接第九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一控制的IO5端,第九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并通过第八电容接地,第四功率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控制器的IO4端,电量检测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控制器的IO6端和IO7端;
所述电能控制模块包括第九电容、第一继电开关、第一继电器、第一电源和第二开关管;
所述第九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开关的不动端、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和第七二极管的引脚,第九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开关的动端、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和地端,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继电器的一端,第一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源,第二开关管的基极连接第一控制器的IO8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用可控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充电桩接口、第一电容和第十一二极管;
所述充电桩接口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和第十一二极管的阳极,第十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六电容的第一端和电源适配器的输入端并通过第二电阻连接第一控制器的IO3端和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电源适配器的接地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充电桩接口的第二端和电动汽车端口的接地端均接地,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端连接电动汽车端口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用可控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管的漏极连接充电桩接口的第一端并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第一功率管的栅极和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连接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第三开关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三开关管的基极连接第一控制器的IO9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辅助供电控制模块,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控制器的IO1端,第一功率管的源极连接功率调节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用可控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功率管的源极并通过第一电感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第五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并通过第二电感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第二功率管的漏极和耦合模块,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二功率管的源极接地,第二功率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控制器的IO2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446240.8A CN118054533B (zh) | 2024-04-15 | 2024-04-15 | 一种电动汽车用可控充电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446240.8A CN118054533B (zh) | 2024-04-15 | 2024-04-15 | 一种电动汽车用可控充电电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054533A CN118054533A (zh) | 2024-05-17 |
CN118054533B true CN118054533B (zh) | 2024-06-28 |
Family
ID=91054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446240.8A Active CN118054533B (zh) | 2024-04-15 | 2024-04-15 | 一种电动汽车用可控充电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05453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282008B (zh) * | 2024-05-31 | 2024-08-06 | 深圳市特瑞华腾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多功能车载充电电路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30862A (zh) * | 2009-08-05 | 2010-01-20 | 华南理工大学 | 复合能源电动车的电源系统 |
CN117485168A (zh) * | 2023-12-22 | 2024-02-02 | 江苏日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充电桩以及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71173B (zh) * | 2018-12-21 | 2021-01-1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动力电池的充电方法、电机控制电路及车辆 |
CN218633427U (zh) * | 2022-11-03 | 2023-03-14 | 中光华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压传感器供电电源 |
TW202426284A (zh) * | 2022-12-29 | 2024-07-01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雙規交流智慧充電樁 |
-
2024
- 2024-04-15 CN CN202410446240.8A patent/CN1180545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30862A (zh) * | 2009-08-05 | 2010-01-20 | 华南理工大学 | 复合能源电动车的电源系统 |
CN117485168A (zh) * | 2023-12-22 | 2024-02-02 | 江苏日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充电桩以及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054533A (zh) | 2024-05-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8054533B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用可控充电电路 | |
CN218446452U (zh) | 一种电气节能开关控制器 | |
CN115793546B (zh) | 一种低功耗mcu芯片待机控制电路 | |
CN117239895B (zh) | 一种智能供配电系统 | |
CN113556042B (zh) | 反向预充电路及控制方法和车载三端口充电机及控制方法 | |
CN103414348B (zh) | 高频pwm技术双向dc/dc能量交换电路 | |
CN106340944A (zh) | 一种机载直流供电系统断电维持供电装置 | |
CN218416207U (zh) | 一种基于mcu芯片的控制电路 | |
CN117435024A (zh) | 一种主板的安全供电控制电路 | |
CN201699446U (zh) | 一种基于储能电容器的充电装置 | |
CN111049379A (zh) | 一种充放电式dc-dc变换电路及其充放电系统 | |
CN118137631B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调压充电电路 | |
CN112564472B (zh) | 一种直流大功率供电软启动电路及方法 | |
CN112769103B (zh) | 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暂态支撑保护系统 | |
CN110696672B (zh) | 一种实现动力电池快速充电的系统 | |
CN110556900B (zh) | 一种混合电容电感充电器架构及其充电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 |
CN115657538A (zh) | 一种mcu不间断供电电路 | |
CN112467995A (zh) | 一种高效节能变频调压回能式电子负载装置 | |
CN110829850A (zh) | 车载变流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8249484B (zh) | 一种高压直流充电系统 | |
CN219875180U (zh) | 汽车生产线大功率充电器 | |
CN115811121B (zh) | 一种用于配电终端的法拉电容后备电源管理电路 | |
KR102464445B1 (ko) | 회로 구동의 안정성이 개선된 배터리 충전 장치 | |
CN218352242U (zh) |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充电器 | |
CN216564608U (zh) | 一种输出宽电压的电池充电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