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8026409B - 一种厌氧氨氧化耦合硫自养反硝化的废水脱氮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厌氧氨氧化耦合硫自养反硝化的废水脱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26409B
CN118026409B CN202410433381.6A CN202410433381A CN118026409B CN 118026409 B CN118026409 B CN 118026409B CN 202410433381 A CN202410433381 A CN 202410433381A CN 118026409 B CN118026409 B CN 1180264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water
bacteria
wastewater
thr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333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026409A (zh
Inventor
张健
逯云龙
龚雪
严伟
沈智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43338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264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8026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26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026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264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6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including two or more ste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66Particular arrangements for anaerobic rea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02F3/348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r the form in which the microorganisms are added or dos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含氮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厌氧氨氧化耦合硫自养反硝化的废水脱氮系统。该废水脱氮系统包括厌氧氨氧化反应设备,厌氧氨氧化反应设备包括废水管路和投菌装置,投菌装置包括投菌容器和泄压管路,投菌容器内设有弹性阻隔件,弹性阻隔件将投菌容器内的空间分隔为进水腔和投菌腔,投菌容器上设有用于与储菌容器相连通的吸菌口,吸菌口延伸至投菌腔,废水管路和泄压管路分别与进水腔可通断地相连通,投菌腔与废水管路可通断地相连通,弹性阻隔件能够在进入进水腔的水体的作用下沿靠近投菌腔的方向活动,弹性阻隔件能够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沿靠近进水腔的方向活动。本申请能够解决采用人力倾倒的方式添加厌氧菌时操作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厌氧氨氧化耦合硫自养反硝化的废水脱氮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含氮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厌氧氨氧化耦合硫自养反硝化的废水脱氮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高浓度含氮废水排入水体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需要去除废水中的氮后再将废水排入水体。
相关技术采用厌氧氨氧化耦合硫自养反硝化脱氮系统对废水进行处理,其将厌氧氨氧化和硫自养反硝化工艺相结合,通过厌氧氨氧化去除水中的氨氮和亚氮,通过硫自养反硝化去除厌氧氨氧化产生的硝酸盐,并且厌氧氨氧化的代谢产物可成为硫自养反硝化的反应基质,以实现高效脱氮。
在相关技术中,厌氧氨氧化反应会消耗大量的厌氧菌,因此需向脱氮系统内添加厌氧菌,其通常采用人力倾倒的方式向脱氮系统内添加厌氧菌,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厌氧氨氧化耦合硫自养反硝化的废水脱氮系统,能够解决采用人力倾倒的方式添加厌氧菌时操作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厌氧氨氧化耦合硫自养反硝化的废水脱氮系统,包括顺序衔接的厌氧氨氧化反应设备和硫自养反硝化设备,厌氧氨氧化反应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废水管路和投菌装置,废水管路的一端与设备本体相连通,废水管路的另一端用于与废水储存设备相连通,
投菌装置包括投菌容器和泄压管路,投菌容器内设有弹性阻隔件,弹性阻隔件将投菌容器内的空间分隔为进水腔和投菌腔,投菌容器上设有吸菌口,吸菌口延伸至投菌腔,吸菌口用于与储菌容器相连通,废水管路和泄压管路分别与进水腔可通断地相连通,投菌腔与废水管路可通断地相连通,
弹性阻隔件能够在进入进水腔的水体的作用下沿靠近投菌腔的方向活动,弹性阻隔件能够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沿靠近进水腔的方向活动。
在运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废水脱氮系统时,需将吸菌口与储菌容器相连通,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控制进水腔和投菌腔均与废水管路相连通,并控制进水腔与泄压管路截断,此时废水管路内的废水能够进入进水腔,进入进水腔的废水会冲击、挤压弹性阻隔件,弹性阻隔件会发生弹性形变并沿靠近投菌腔的方向活动,从而压缩投菌腔的体积并增大投菌腔内的压强,以将投菌腔内的厌氧菌挤入废水管路内,从而达到向厌氧氨氧化反应设备内投入厌氧菌的目的。可见,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废水脱氮系统后,仅需控制进水腔和投菌腔分别与废水管路之间的通断关系,以及进水腔与泄压管路之间的通断关系即可达到向厌氧氨氧化反应设备内投入厌氧菌的目的,操作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废水脱氮系统的系统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投菌装置和废水管路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废水脱氮系统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挡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挡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安装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废水脱氮系统的另一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泄压口与泄压通道相对时,第一挡水件、第二挡水件和安装筒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时,第一挡水件、第二挡水件和安装筒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厌氧氨氧化反应设备;200、设备本体;210、回流进水口;220、第一排气口;300、废水管路;310、第一管段;320、第二管段;400、投菌装置;410、投菌容器;411、弹性阻隔件;4111、弹性件;4112、阻隔板;412、进水腔;413、投菌腔;414、吸菌口;420、第一管路;430、输水管线;431、泄压口;432、输水管道;433、安装筒;440、第一挡水件;441、挡水板;4411、第一通孔;442、环形壁;4421、泄压通道;443、驱动部;444、连接杆;450、第二挡水件;451、第二通孔;452、避让孔;460、开关阀;470、第二管路;471、第一单向导通结构;480、泄压管路;500、硫自养反硝化设备;510、排水口;520、回流出水口;530、回流入水口;540、第二排气口;600、废水储存设备;700、储菌容器;800、第三管路;810、第二单向导通结构;910、第一回流管路;920、第二回流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厌氧氨氧化耦合硫自养反硝化的废水脱氮系统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厌氧氨氧化耦合硫自养反硝化的废水脱氮系统,包括顺序衔接的厌氧氨氧化反应设备100和硫自养反硝化设备500,厌氧氨氧化反应设备100包括设备本体200、废水管路300和投菌装置400,废水管路300的一端与设备本体200相连通,废水管路300的另一端用于与废水储存设备600相连通。可选地,厌氧氨氧化反应设备100、硫自养反硝化设备500和废水储存设备600的本体可为钢结构件,也可为采用混凝土制作的水池。
可选地,设备本体200上设有第一排气口220和回流进水口210,硫自养反硝化设备500内可设置硫粒填充床以进行硫自养反硝化反应,硫自养反硝化设备500上设有第二排气口540、排水口510、回流出水口520和回流入水口530,排水口510、回流出水口520和第二排气口540均位于硫粒填充床的上方,回流入水口530位于硫粒填充床的下方;回流出水口520通过第一回流管路910与回流入水口530相连通,第一回流管路910上设有第一回流泵,排水口510通过第二回流管路920与回流进水口210相连通,第二回流管路920上设有第二回流泵。开启第一回流泵可缩短硫自养反硝化设备500的水力停留时间,以减弱硫歧化程度;开启第二回流泵可使硫自养反硝化产生的部分硫酸盐回流至厌氧氨氧化反应设备100,通过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菌进行降解,从而降低出水硫酸盐浓度,实现高效脱氮的同时保证出水硫酸盐低浓度排出。
请参阅图2、3,投菌装置400包括投菌容器410和泄压管路480,投菌容器410内设有弹性阻隔件411,弹性阻隔件411将投菌容器410内的空间分隔为进水腔412和投菌腔413,也就是说,进水腔412和投菌腔413不相连通,投菌容器410上设有吸菌口414,吸菌口414延伸至投菌腔413,也就是说,吸菌口414与投菌腔413相连通,吸菌口414用于与储菌容器700相连通。可选地,进水腔412和投菌腔413可在投菌容器410的轴向上间隔分布。
废水管路300和泄压管路480分别与进水腔412可通断地相连通,投菌腔413与废水管路300可通断地相连通。可选地,泄压管路480与进水腔412可直接导通,即:泄压管路480直接连接至进水腔412;或者泄压管路480也可直接连接至下文所述的第一管路420,此时泄压管路480与进水腔412间接连通。
弹性阻隔件411能够在进入进水腔412的水体的作用下沿靠近投菌腔413的方向活动,弹性阻隔件411能够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沿靠近进水腔412的方向活动。
在运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废水脱氮系统时,需将吸菌口414与储菌容器700相连通,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控制进水腔412和投菌腔413均与废水管路300相连通,并控制进水腔412与泄压管路480截断,此时废水管路300内的废水能够进入进水腔412,进入进水腔412的废水会冲击、挤压弹性阻隔件411,弹性阻隔件411会发生弹性形变并沿靠近投菌腔413的方向活动,从而压缩投菌腔413的体积并增大投菌腔413内的压强,以将投菌腔413内的厌氧菌挤入废水管路300内,从而达到向厌氧氨氧化反应设备100内投入厌氧菌的目的。在投菌腔413内的厌氧菌被挤出后,控制进水腔412和投菌腔413均与废水管路300截断,并控制进水腔412与泄压管路480导通,而弹性阻隔件411在恢复弹性形变的过程中会沿靠近进水腔412的方向活动,从而压缩进水腔412的体积并增大投菌腔413的体积,如此不仅可将进水腔412内的废水挤入至泄压管路480,还可将储菌容器700内的厌氧菌吸入至投菌腔413,以便于下次投放。可见,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废水脱氮系统后,仅需控制进水腔412和投菌腔413分别与废水管路300之间的通断关系,以及进水腔412与泄压管路480之间的通断关系即可达到向厌氧氨氧化反应设备100内投入厌氧菌的目的,操作较为简单。
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废水管路300内流动的废水作为动力将投菌腔413内的厌氧菌挤入至废水管路300内,如此无需额外设置动力源;此外,由于厌氧菌的粘附性较强,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将厌氧菌吸附至投菌腔413内,这可防止厌氧菌堵塞储菌容器700。需要说明的是,泄压管路480可连接至废水储存设备600以收集废水,或者采用收集箱将废水收集。
可选地,在具体运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废水脱氮系统时,可利用第三管路800将储菌容器700与投菌腔413相连通,并可在第三管路800上设置第二单向导通结构810,在储菌容器700沿第三管路800向投菌腔413延伸的方向上,第二单向导通结构810导通,如此可防止厌氧菌被挤入储菌容器700内,这里的储菌容器700和第三管路800可由用户进行配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9,进水腔412与废水管路300通过第一管路420可通断地相连通,第一管路420包括输水管线430、第一挡水件440和第二挡水件450,第一挡水件440的一部分和第二挡水件450设于输水管线430内并相互叠置,也就是说,第一挡水件440和第二挡水件450相贴合,第一挡水件440和第二挡水件450均与输水管线430的内周面相贴合,第一挡水件440上设有第一通孔4411,第二挡水件450上设有第二通孔451。具体来讲,进水腔412通过输水管线430与废水管路300相连通,由于第一挡水件440和第二挡水件450均与输水管线430的内周面密封贴合,因此废水仅能通过第一通孔4411和第二通孔451分别穿过第一挡水件440和第二挡水件450。
第一挡水件440的一端形成有驱动部443,驱动部443位于废水管路300内,驱动部443能够在废水管路300内的水体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也就是说,第一挡水件440可转动地设于输水管线430内,以使第一通孔4411和第二通孔451相对或者错位,并导通或者截断进水腔412与废水管路300之间的第一流道。可选地,这里的驱动部443可以为桨板或者叶轮,驱动部443在发生转动时,整个第一挡水件440发生转动。
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废水管路300中输送有废水时,废水会冲击驱动部443以带动第一挡水件440转动,由于第二挡水件450在输水管线430内的位置相对固定,因此第二挡水件450并不会转动,第一挡水件440在转动的过程中,设置于其上的第一通孔4411与第二挡水件450上的第二通孔451之间的相对位置也会发生改变,在第一通孔4411与第二通孔451相对时,第一通孔4411和第二通孔451相连通,如此可导通第一流道,此时废水能够进入进水腔412中;在第一通孔4411与第二通孔451错位时,第二挡水件450的实体部分会密封第一通孔4411,第一挡水件440的实体部分会密封第二通孔451,如此在第一挡水件440和第二挡水件450的共同作用下可截断第一流道,此时废水无法进入进水腔412中。可见,本实施例利用废水管路300内流动的废水作为动力,从而使第一流道导通或者截断,如此无需再额外设置动力源。当然,也可在输水管线430上设置第一阀门,通过第一阀门控制第一流道的通断,这里的第一阀门可以是气动阀、电磁阀等。
可选地,为便于装配第一挡水件440和第二挡水件450,输水管线430可包括相连接的输水管道432和安装筒433,如此可将安装筒433的筒径设置的较大,并先将第一挡水件440和第二挡水件450设于安装筒433内,再将安装筒433与输水管道432相连接,以便于安装第一挡水件440和第二挡水件450。
可选地,第一通孔4411和第二通孔451中的至少一者沿输水管线430的周向延伸,如此可延长废水进入进水腔412的时间,从而增大进入进水腔412的废水的水量,以使投菌腔413内的厌氧菌被充分地挤入废水管路300中。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输水管线430上设有贯通的泄压口431,泄压管路480与泄压口431相连接,第一挡水件440上设有延伸至自身外周面的泄压通道4421,在驱动部443转动的情况下,泄压通道4421能够与泄压口431相对或者错位,以导通或者截断进水腔412与泄压管路480之间的第二流道;并且在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中的一者导通的情况下,另一者截断。具体来讲,泄压管路480能够通过输水管线430与进水腔412相连通。
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废水管路300中输送有废水时,废水会冲击驱动部443以带动第一挡水件440转动,因此设于其上的泄压通道4421与输水管线430之间的相对位置也会发生改变,在泄压通道4421与泄压口431相对时,泄压通道4421与泄压口431相连通,即:第二流道导通,此时第一通孔4411与第二通孔451错位,即:第一流道截断,如此弹性阻隔件411可将进水腔412内的废水挤入至泄压管路480;并且在第一挡水件440转动至第一通孔4411与第二通孔451相对的位置时,泄压通道4421与泄压口431错位,即:第一流道导通,并且第二流道截断。可见,本实施例利用废水管路300内流动的废水作为动力,从而使第二流道导通或者截断,如此无需再额外设置动力源。
当然,除本实施例外,也可在泄压管路480上设置第二阀门,通过第二阀门控制第二流道的通断,这里的第二阀门可以是气动阀、电磁阀等;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管路420上设有第一阀门、泄压管路480上设有第二阀门的情况下,第一阀门位于第二阀门的下游,如此便可达到“在第一流道截断的情况下,第二流道导通”的目的。
可选地,泄压口431和泄压通道4421中的至少一者沿输水管线430的周向延伸,如此可延长废水可排出的时间,以使进水腔412内的废水被充分地挤入泄压管路480中。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挡水件440包括筒状部,筒状部位于第二挡水件450的上游,第一挡水件440的一端贯穿第二挡水件450并延伸至废水管路300内。具体来讲,可在第二挡水件450上设置贯通的避让孔452,第一挡水件440通过该避让孔452穿过第二挡水件450;第一挡水件440可包括筒状部、连接杆444和驱动部443,连接杆444的两端分别与筒状部和驱动部443相连接,连接杆444的一部分位于上述的避让孔452中。
筒状部包括相连接的挡水板441和环形壁442,挡水板441叠置于第二挡水件450上,挡水板441上设有第一通孔4411,环形壁442上设有沿径向贯穿环形壁442的泄压通道4421。本实施例中,环形壁442位于挡水板441的上游,环形壁442可具有较大的高度,这可增大泄压通道4421的高度,从而增大进入泄压管路480的废水的流量,如此可及时排出进水腔412内的废水;并且环形壁442内的空间可以容纳并输送废水,这可降低环形壁442对输水管线430输送废水的能力的影响。此外,由于第一挡水件440设于第二挡水件450的上方,因此第二挡水件450还可对第一挡水件440进行止挡限位,防止第一挡水件440向下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可在第一挡水件440上设置限位部,限位部与第二挡水件450或者输水管线430在竖直方向上的方向上限位配合,如此可防止第一挡水件440在水流的冲击下向上浮动。
可选地,第一挡水件440也可呈板状或者柱状,此时其不仅可位于第二挡水件450的上游,还可位于第二挡水件450的下游,泄压通道4421可自第一挡水件440的顶面延伸至第一挡水件440的外周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输水管线430上设有开关阀460,开关阀460位于第一挡水件440和第二挡水件450的上游。本实施例中,输水管线430上设有开关阀460,开关阀460位于第一挡水件440和第二挡水件450的上游,因此在开关阀46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即便是在第一通孔4411和第二通孔451相连通时,废水管路300中的废水也无法进入至进水腔412内,从而无法向废水管路300中投放厌氧菌,也就是说,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后,需要在开关阀460处于开启状态的情况下才可将废水管路300中投放厌氧菌,如此在不需要向厌氧氨氧化反应设备100内通入厌氧菌的情况下,可关闭开关阀460;在需要向厌氧氨氧化反应设备100内通入厌氧菌的情况下,可开启开关阀460。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将投菌腔413内的厌氧菌投放至废水管路300后,投菌腔413内厌氧菌的数量会减少,甚至不再有厌氧菌,因此在投放一次厌氧菌后,投菌腔413可利用弹性阻隔件411吸入储菌容器700内的部分厌氧菌至投菌腔413内,在此过程中投菌装置400不再向废水管路300中投放厌氧菌,这会影响投放厌氧菌的均匀性,即: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并未投放厌氧菌的时段较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投菌装置4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在其中一个投菌装置400的进水腔412与废水管路300之间的第一流道导通的情况下,其他投菌装置400的第一流道截断。本实施例中,投菌装置4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在其中一个投菌装置400的进水腔412与废水管路300之间的第一流道导通时,即:废水管路300中的废水能够进入至进水腔412内,该投菌装置400能够向废水管路300内投放厌氧菌,而其他投菌装置400的第一流道截断,即:废水管路300中的废水不能进入至进水腔412,其他投菌装置400不能向废水管路300内投放厌氧菌。可见,本实施例的至少两个投菌装置400并非是同时向废水管路300中投放厌氧菌,而是依次向废水管路300中投放厌氧菌,这可提升投放厌氧菌的均匀性,即: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并未投放厌氧菌的时段较短,甚至不存在未投放厌氧菌的时段。当然,投菌装置400的数量也可仅为一个,本申请不对此进行限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废水管路30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管段310和第二管段320,第一管段310的管径大于第二管段320的管径,进水腔412通过第一管路420与第一管段310相连接,投菌腔413通过第二管路470与第二管段320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废水管路300包括第一管段310和第二管段320,第一管段310的管径大于第二管段320的管径,由于废水管路300中的废水处于流动状态,因此废水在第一管段310的流速较小,在第二管段320的流速较大,这会使废水在第二管段320损失较大的压力,也就是说,第一管段310内的废水的压力相较于第二管段320内的废水的压力更大,而第一管路420又与第一管段310相连接,因此进入第一管路420的废水的压力较大,如此更容易推动弹性阻隔件411沿靠近投菌腔413的方向活动。当然,除本实施例外,在不考虑无动力的情况下,还可设置增压泵来提升第一管路420中的废水的压力。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3,进水腔412与废水管路300通过第一管路420可通断地相连通,第一管路420与废水管路300的相接处为第一相接处,投菌腔413与废水管路300通过第二管路470可通断地相连通,第二管路470与废水管路300的相接处为第二相接处,第一相接处位于第二相接处的下游。本实施例中,第一相接处位于第二相接处的下游,第二管路470的出口位于第一管路420的入口的上游,这可使第二管路470的出口更加远离厌氧氨氧化反应设备100的设备本体200,如此从第二管路470的出口排出的厌氧菌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进入设备本体200内,即:厌氧菌与废水的混合时间较长,这可提升厌氧菌与废水之间混合的均匀性;此外,在本实施例与“第一挡水件440的一端形成有驱动部443”的方案组合时,驱动部443位于第二管路470的出口的下游,由于驱动部443能够在废水的作用下转动,转动起来的驱动部443能够搅散废水内的厌氧菌,如此可进一步地提升厌氧菌与废水之间混合的均匀性。当然,第一相接处也可位于第二相接处的上游,本申请不对此进行限制。
和/或,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投菌腔413与废水管路300通过第二管路470可通断地相连通,第二管路470与废水管路300的相接处为第二相接处,第二管路470在第二相接处的输送方向与废水管路300在第二相接处的输送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本实施例中,第二管路470在第二相接处的输送方向与废水管路300在第二相接处的输送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也就是说,第二管路470在第二相接处的厌氧菌喷出方向与废水管路300在第二相接处的废水流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如此可利用废水冲散厌氧菌,从而使厌氧菌与废水混合的更加均匀。当然,该夹角也可为直角或者锐角,本申请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弹性阻隔件411包括弹性件4111和阻隔板4112,阻隔板4112与投菌容器410的内周面密封贴合,阻隔板4112可滑动地设于投菌容器410内,弹性件4111的两端分别与阻隔板4112和投菌容器410相连接,弹性件4111能够驱动阻隔板4112沿靠近进水腔412的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弹性阻隔件411包括弹性件4111和阻隔板4112,阻隔板4112与投菌容器410的内周面密封贴合并可在投菌容器410内移动,在废水管路300内的废水进入进水腔412时,废水会推动阻隔板4112远离进水腔412移动,阻隔板4112在移动的过程中,可刮除粘附在投菌容器410的内周面上的厌氧菌,如此不仅可防止厌氧菌堵塞投菌容器410,还可增多投放至废水管路300内的厌氧菌的数量。当然,弹性阻隔件411还可为弹性阀膜,弹性阀膜固定在投菌容器410之内,弹性阀膜可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沿靠近投菌腔413或者进水腔412的方向发生形变。
为了防止废水管路300中的废水进入投菌腔413内,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投菌腔413与废水管路300通过第二管路470可通断地相连通,第二管路470上设有第一单向导通结构471,在投菌容器410沿第二管路470向废水管路300延伸的方向上,第一单向导通结构471导通。本实施例中,第二管路470上设有第一单向导通结构471,废水管路300中的废水无法通过第一单向导通结构471进入投菌腔413内,投菌腔413内的厌氧菌则可通过第一单向导通结构471进入废水管路300内,如此可防止废水管路300中的废水进入投菌腔413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投菌腔413内的厌氧菌被挤压至第一单向导通结构471的情况下,第二管路470导通,除此之外,第二管路470凭借第一单向导通结构471而截断。当然,除了在第二管路470上设置第一单向导通结构471以后,还可在第二管路470上设置第三阀门,通过第三阀门控制第二管路470的通断,在此情况下,在进水腔412内进入废水时需要控制第三阀门导通,而在进水腔412未进入有废水时需要控制第三阀门截断。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8)

1.一种厌氧氨氧化耦合硫自养反硝化的废水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衔接的厌氧氨氧化反应设备(100)和硫自养反硝化设备(500),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设备(100)包括设备本体(200)、废水管路(300)和投菌装置(400),所述废水管路(300)的一端与所述设备本体(200)相连通,所述废水管路(300)的另一端用于与废水储存设备(600)相连通,
所述投菌装置(400)包括投菌容器(410)和泄压管路(480),所述投菌容器(410)内设有弹性阻隔件(411),所述弹性阻隔件(411)将所述投菌容器(410)内的空间分隔为进水腔(412)和投菌腔(413),所述投菌容器(410)上设有吸菌口(414),所述吸菌口(414)延伸至所述投菌腔(413),所述吸菌口(414)用于与储菌容器(700)相连通,所述废水管路(300)和所述泄压管路(480)分别与所述进水腔(412)可通断地相连通,所述投菌腔(413)与所述废水管路(300)可通断地相连通,
所述弹性阻隔件(411)能够在进入所述进水腔(412)的水体的作用下沿靠近所述投菌腔(413)的方向活动,所述弹性阻隔件(411)能够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沿靠近所述进水腔(412)的方向活动,
所述进水腔(412)与所述废水管路(300)通过第一管路(420)可通断地相连通,所述第一管路(420)包括输水管线(430)、第一挡水件(440)和第二挡水件(450),所述第一挡水件(440)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挡水件(450)设于所述输水管线(430)内并相互叠置,所述第一挡水件(440)和所述第二挡水件(450)均与所述输水管线(430)的内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挡水件(440)上设有第一通孔(4411),所述第二挡水件(450)上设有第二通孔(451),
所述第一挡水件(440)的一端形成有驱动部(443),所述驱动部(443)位于所述废水管路(300)内,所述驱动部(443)能够在所述废水管路(300)内的水体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通孔(4411)和所述第二通孔(451)相对或者错位,并导通或者截断所述进水腔(412)与所述废水管路(300)之间的第一流道,
所述输水管线(430)上设有贯通的泄压口(431),所述泄压管路(480)与所述泄压口(431)相连接,所述第一挡水件(440)上设有延伸至自身外周面的泄压通道(4421),
在所述驱动部(443)转动的情况下,所述泄压通道(4421)能够与所述泄压口(431)相对或者错位,以导通或者截断所述进水腔(412)与所述泄压管路(480)之间的第二流道;并且在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中的一者导通的情况下,另一者截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件(440)包括筒状部,所述筒状部位于所述第二挡水件(450)的上游,所述第一挡水件(440)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挡水件(450)并延伸至所述废水管路(300)内,
所述筒状部包括相连接的挡水板(441)和环形壁(442),所述挡水板(441)叠置于所述第二挡水件(450)上,所述挡水板(441)上设有所述第一通孔(4411),所述环形壁(442)上设有沿径向贯穿所述环形壁(442)的所述泄压通道(44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线(430)上设有开关阀(460),所述开关阀(460)位于所述第一挡水件(440)和第二挡水件(450)的上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水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菌装置(4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在其中一个所述投菌装置(400)的所述进水腔(412)与所述废水管路(300)之间的第一流道导通的情况下,其他所述投菌装置(400)的所述第一流道截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水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管路(30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管段(310)和第二管段(320),所述第一管段(310)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管段(320)的管径,所述进水腔(412)通过第一管路(420)与所述第一管段(310)相连接,所述投菌腔(413)通过第二管路(470)与所述第二管段(320)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水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412)与所述废水管路(300)通过第一管路(420)可通断地相连通,所述第一管路(420)与所述废水管路(300)的相接处为第一相接处,所述投菌腔(413)与所述废水管路(300)通过第二管路(470)可通断地相连通,所述第二管路(470)与所述废水管路(300)的相接处为第二相接处,所述第一相接处位于所述第二相接处的下游;和/或,
所述投菌腔(413)与所述废水管路(300)通过第二管路(470)可通断地相连通,所述第二管路(470)与所述废水管路(300)的相接处为第二相接处,所述第二管路(470)在所述第二相接处的输送方向与所述废水管路(300)在所述第二相接处的输送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水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阻隔件(411)包括弹性件(4111)和阻隔板(4112),所述阻隔板(4112)与所述投菌容器(410)的内周面密封贴合,所述阻隔板(4112)滑动地设于所述投菌容器(410)内,所述弹性件(41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阻隔板(4112)和所述投菌容器(410)相连接,所述弹性件(4111)能够驱动所述阻隔板(4112)沿靠近所述进水腔(412)的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水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菌腔(413)与所述废水管路(300)通过第二管路(470)可通断地相连通,所述第二管路(470)上设有第一单向导通结构(471),在所述投菌容器(410)沿所述第二管路(470)向所述废水管路(300)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单向导通结构(471)导通。
CN202410433381.6A 2024-04-11 2024-04-11 一种厌氧氨氧化耦合硫自养反硝化的废水脱氮系统 Active CN1180264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33381.6A CN118026409B (zh) 2024-04-11 2024-04-11 一种厌氧氨氧化耦合硫自养反硝化的废水脱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33381.6A CN118026409B (zh) 2024-04-11 2024-04-11 一种厌氧氨氧化耦合硫自养反硝化的废水脱氮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26409A CN118026409A (zh) 2024-05-14
CN118026409B true CN118026409B (zh) 2024-06-14

Family

ID=90988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33381.6A Active CN118026409B (zh) 2024-04-11 2024-04-11 一种厌氧氨氧化耦合硫自养反硝化的废水脱氮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2640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8155A (zh) * 2019-05-23 2019-07-19 天津城建大学 厌氧氨氧化耦合硫自养反硝化脱氮装置及废水处理方法
CN210178965U (zh) * 2019-05-22 2020-03-24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手动液体阀
CN210214902U (zh) * 2019-05-31 2020-03-31 扬州大学 一种零能耗管道加药器
CN217230409U (zh) * 2021-09-02 2022-08-19 华能南京金陵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105385T1 (de) * 1988-10-18 1994-05-15 Ute Preuss Regel- und absperrvorrichtung.
JPH02220110A (ja) * 1989-02-21 1990-09-03 Canon Inc 流量制御装置
DE10251342B4 (de) * 2002-11-05 2013-03-14 Aloys Wobb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ntsalzen von Wasser mit Druckabfallüberbrückung
JP4594178B2 (ja) * 2005-07-08 2010-12-08 株式会社大塚製薬工場 複室容器
CN2846921Y (zh) * 2005-11-18 2006-12-13 李晓玲 旋转陶瓷浮球阀
CN201065770Y (zh) * 2007-07-28 2008-05-28 王峰 流体动力机
CN201873562U (zh) * 2010-11-22 2011-06-22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加药装置及系统
CN104131957B (zh) * 2014-07-13 2016-09-28 扬州大学 差压活塞式加药装置
CN209041618U (zh) * 2018-09-18 2019-06-28 厦门阿匹斯智能制造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切换阀控制结构
CN110630770B (zh) * 2019-09-29 2021-07-02 兰云科技(广州)有限责任公司 空气调节阀
CN111350831A (zh) * 2020-03-26 2020-06-30 刘艳荣 一种蝶阀
KR102603657B1 (ko) * 2020-03-27 2023-11-21 신바이오시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회전 믹서, 기포 전단 필터, 마이크로 나노 버블 발생 장치 및 마이크로 나노 버블 유체의 제조 방법
CN214106392U (zh) * 2020-11-03 2021-09-03 上海帛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脱硫吸收塔接口烟气高效节流装置
DE102021117773A1 (de) * 2021-07-09 2023-01-12 Viega Technology Gmbh & Co. Kg Ventil zur Regulierung eines Durchflusses eines Mediums
CN215627325U (zh) * 2021-10-14 2022-01-25 江苏钦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污水压力驱动调节的污水调节池
CN114060548B (zh) * 2021-11-22 2024-06-25 中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挖泥船用泥门阀装置
CN216664377U (zh) * 2021-12-27 2022-06-03 深圳市恒致云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智能马桶的转盘式脉冲阀
CN117823650A (zh) * 2022-03-09 2024-04-05 曹臻 一种盘片阀
CN219058645U (zh) * 2022-09-27 2023-05-23 江西瀚泽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医院污水消毒处理的无动力加药装置
CN220354513U (zh) * 2023-06-03 2024-01-16 贵州涌清水务技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水龙头上的节水装置
CN219971989U (zh) * 2023-06-06 2023-11-07 四川正微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加药结构
CN116573763B (zh) * 2023-07-12 2023-09-12 四川发展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厌氧氨氧化菌工艺的自动控制系统
CN220540386U (zh) * 2023-08-22 2024-02-27 青岛志远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止逆阀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178965U (zh) * 2019-05-22 2020-03-24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手动液体阀
CN110028155A (zh) * 2019-05-23 2019-07-19 天津城建大学 厌氧氨氧化耦合硫自养反硝化脱氮装置及废水处理方法
CN210214902U (zh) * 2019-05-31 2020-03-31 扬州大学 一种零能耗管道加药器
CN217230409U (zh) * 2021-09-02 2022-08-19 华能南京金陵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26409A (zh) 202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48897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118026409B (zh) 一种厌氧氨氧化耦合硫自养反硝化的废水脱氮系统
KR20100041037A (ko) 반복순환식 유기슬러지 처리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1056608B (zh) 一种可伸入水体的絮凝剂均匀加药设备
CN107443703B (zh) 利于清洗的螺杆挤出机
CN114225748A (zh)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用回收净化装置
KR100882859B1 (ko) 슬러지 이송 장치
CN210457627U (zh) 一种电厂废水处理用曝气加料装置
CN206843196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曝气装置
CN212375132U (zh) 一种绿色环保型粪污处理设备
CN112591900B (zh)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107855036A (zh) 一种絮凝剂粉末添加装置
CN221296408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装备
CN109574309B (zh) 一种通过膜材料降低抗生素废水生物毒性的方法
CN218371987U (zh) 一种污水处理曝气池
CN116873470B (zh) 一种垂直输送机
CN209557719U (zh) 磁吸式单向阀
CN220618618U (zh) 具备臭氧杀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末端装置
CN215311441U (zh) 一种微生物除臭装置
CN215161955U (zh) Mbr膜生物反应器
CN220999373U (zh) 污水处理箱
CN221626189U (zh) 喷嘴、曝气机构及发酵设备
CN208055035U (zh) 废水自动流程曝气器
CN207822873U (zh) 一种絮凝剂粉末添加装置
CN216711653U (zh) 一种集装箱一体移动式活性炭水力输送混合投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