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44534A - 车辆座椅靠背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靠背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944534A CN117944534A CN202311402726.3A CN202311402726A CN117944534A CN 117944534 A CN117944534 A CN 117944534A CN 202311402726 A CN202311402726 A CN 202311402726A CN 117944534 A CN117944534 A CN 1179445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rest
- support member
- axis
- flange
- respe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28 prema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991 scapul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231—Worm and worm gear articul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having two or more pa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46—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 B60N2/02258—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f the electric motor for adjusting the sea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座椅(10)的靠背(11),其包括靠背框架和上靠背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构件(20),其用于抵靠前表面地容纳座椅乘员的上背部,其可枢转地安装在靠背框架上;‑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杆(30),其相对于靠背框架(11)可枢转地铰接;‑中间部分(40),其在支撑构件(20)和第一连接杆(30)之间,相对于支撑构件并相对于第一连接杆(30)可枢转地铰接,‑致动器,其用于在缩回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调节支撑构件(20)的位置,该致动器包括相对于中间部分(40)可枢转地铰接的连接部分(5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一种车辆座椅靠背。本说明书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靠背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车辆座椅10、特别是机动车辆的乘员的舒适度,座椅10可以具有多种调节,使得可以更好地适合乘员的形态。因此,座椅10的位置可以根据乘员的身高相对于方向盘进行调节。因此,座椅靠背11可以相对于座椅的靠垫或多或少地倾斜。座椅还可以配备有头枕15,其相对于座椅的靠背11的高度位置可以由乘员调节。
近来,用于调节车辆座椅的上靠背11的装置,例如支撑乘员上背部的区域在上靠背11上的位置可以被修改。为此,所讨论的装置包括支撑构件20,支撑构件20相对于靠背框架12围绕第一横向轴线B1在缩回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枢转。在缩回位置,支撑构件20大致平行于靠背框架12延伸,而在前进位置,支撑构件20相对于靠背框架12向前枢转,如图1所示。
支撑构件20可以手动地围绕第一横向轴线B1枢转。然而,优选地,上靠背调节装置包括致动器,以控制支撑构件20围绕第一横向轴线B1的旋转。
为此,致动器通常包括附接到支撑构件20的主体的电机,并且该电机驱动杆102沿着基本竖直的方向平移,该方向对应于蜗杆延伸的主方向。
上靠背调节装置包括连接杆101。连接杆101围绕第二横向轴线B2相对于靠背框架12可枢转地铰接,并相对于杆102围绕第三横向轴线B3可枢转地铰接。
上靠背调节装置的操作如下。电机的旋转导致杆102向上或向下移动。然后,一方面,杆102的运动引起连接杆101相对于杆102围绕第三横向轴线B3旋转,另一方面,和/或相对于靠背框架12围绕第二横向轴线B2旋转。最后,连接杆101的旋转引起支撑构件20相对于靠背框架12围绕第一横向轴线B1旋转。
然而,发明人已经观察到,为了使支撑构件20围绕第一轴线B1向前旋转(即,从缩回位置到前进位置),当支撑构件20处于缩回位置时,电机必须产生比其处于前进位置时大得多的扭矩。另外,所使用的电机必须允许其自身集成到座椅10的靠背11中,并且为此必须具有减小的尺寸。然而,减小电机的尺寸通常需要减小其产生的扭矩。因此,当支撑构件20处于缩回位置时,驱动其尺寸适合于布置在靠背11中的支撑构件20的电机通常过载,这可能导致电机的电气和机械部件的过早磨损。此外,上述的上靠背调节装置具有一定程度的过度集中性,导致其组装复杂。
因此,根据发明人的发现,碰撞会对上靠背调节装置的运动装置产生显着的力,特别是在致动器上,这会由于碰撞的程度而导致致动器的蜗杆弯曲。还发现,在后部碰撞期间,当支撑构件20处于缩回位置时,传递至运动机构和致动器的力最大。
发明内容
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靠背,该靠背包括靠背框架和上靠背调节装置,该上靠背调节装置包括:
-支撑构件,其包括主体,该主体用于抵靠前表面地容纳座椅乘员的上背部,该支撑构件围绕第一横向轴线可枢转地安装在靠背框架上;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杆,其围绕第二横向轴线相对于靠背框架可枢转地铰接;
-中间部分,其在支撑构件和第一连接杆之间,该中间部分围绕第三横向轴线相对于支撑构件可枢转地铰接,并围绕第四横向轴线相对于第一连接杆可枢转地铰接,
-致动器,其用于在缩回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调节支撑构件围绕第一横向轴线的位置,该致动器包括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围绕第五横向轴线相对于中间部分可枢转地铰接,该致动器适于使连接部分沿着垂直于横向方向的第一轴线平移地移动连接部分。
有利地,上靠背调节装置具有运动装置,该运动装置减小在支撑构件围绕第一横向轴线在缩回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向前旋转期间(即,从缩回位置到前进位置)致动器所需的力的变化。具体地,所观察到的致动器使支撑构件围绕第一横向轴线旋转所需的力的最大相对变化小于20%。
此外,当支撑构件相对于已知的上靠背调节装置位于缩回位置附近时,上靠背调节装置的运动装置允许减小致动器驱动支撑构件围绕第一横向轴线向前所需的力。因此,电机可以具有减小的尺寸,从而允许其集成到靠背中,同时限制或甚至避免靠背经受过度负载。这使得可以防止电机过早磨损并保持上靠背调节装置紧凑。
此外,上靠背调节装置的运动装置允许减少碰撞期间传递到运动装置和致动器的最大力。特别地,当支撑构件处于缩回位置时,测量到在碰撞期间传递到运动装置和致动器的力减少了大约40%。上靠背调节装置的运动装置还使得可以减小在碰撞期间在支撑构件围绕第一横向轴线的旋转角度范围内传递至致动器的力的相对变化。
靠背框架可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靠背框架可包括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横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横向构件。横向构件可以在横向方向上的每一侧上分别连接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
支撑构件的主体可以选择性地通过至少部分地覆盖支撑构件的主体的衬里和/或覆盖物,从而与座椅乘员的上背部接触,特别是与乘员的肩膀和/或肩胛骨。主体可以具有前表面,其旨在朝向座椅乘员的上背部定向。前表面可以是平的或凹的。主体还可以包括与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后表面可以包括加强肋。这里的加强肋形成空腔。支撑构件围绕第一横向轴线在缩回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的旋转可对应于支撑构件围绕第一横向轴线的15°旋转。
支撑构件和靠背框架的立柱可包括相关联的浮凸,特别是通过匹配形状,以引导支撑构件相对于靠背框架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围绕第一横向轴线旋转。支撑构件的浮凸可以从支撑构件的主体横向突出,支撑构件的浮凸优选地从支撑构件的主体的侧表面延伸,支撑构件的浮凸各自分别容纳在靠背框架的第一立柱的凹部和第二立柱的凹部中。
致动器可以包括电机和沿着垂直于横向方向的第一轴线延伸的蜗杆,连接部分刚性地连接到蜗杆的一个端部,电机适于沿着垂直于横向方向的第一轴线的方向平移地移动蜗杆。
包括这种致动器的上靠背调节装置,允许蜗杆沿着垂直于横向方向的第一轴线的方向的平移与支撑构件围绕第一横向轴线的旋转之间的线性。因此,对于坐在座椅上的乘员来说,支撑构件围绕第一横向轴线的位置的调节更容易且更舒适。电机可通过齿轮使蜗杆沿着垂直于横向轴线的第一轴线平移。
电机和蜗杆可围绕第六横向轴线相对于支撑构件可枢转地铰接。这减少了上靠背调节装置的均衡应力。因此,上靠背调节装置有利地是均衡的,这有利于其组装并且减少或消除了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蜗杆弯曲的风险。电机和蜗杆相对于支撑构件围绕第六横向轴线的角位移可以小于或等于4°。
当支撑构件处于前进位置或在前进位置附近时,第二横向轴线、第四横向轴线和第五横向轴线可以基本上对齐。这样,当乘员的上背部靠在支撑构件的主体上时,支撑构件上产生的力被传递到第一连接杆,然后传递到靠背框架,而不是传递到致动器,这保护了致动器免过早磨损。
上靠背调节装置可包括第二连接杆,该第二连接杆围绕第二横向轴线相对于靠背框架可枢转地铰接。中间部分可包括在横向方向上彼此分离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第一凸缘围绕第四横向轴线相对于第一连接杆可枢转地铰接,并且第二凸缘围绕第四横向轴线可枢转地铰接到第二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的布置使得能够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加强上靠背调节装置的结构,特别是能够防止上靠背调节装置扭转。
中间部分可包括横向延伸并将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连接在一起的侧构件。侧构件使得能够维持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横向方向上的间隔。
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可在其第一端处可枢转地铰接到靠背框架。特别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可以相对于与横向构件刚性连接的U形引导件的相应分支可枢转地铰接。
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可以在其第二端处分别相对于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可枢转地铰接。为此,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可各自包括以第四横向轴线为中心的第一孔,并且枢转构件延伸穿过该第一孔。
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均可以垂直于横向方向延伸,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均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其顶点分别位于第三横向轴线、第四横向轴线和第五横向轴线附近。
上靠背调节装置可包括沿着第三横向轴线延伸的第一轴,该第一轴刚性地连接到支撑构件,中间部分可枢转地安装到第一轴上。
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均可以包括第二孔,该第二孔以第三横向轴线为中心,并且第一轴延伸穿过该第二孔。
支撑构件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每个突出部从主体的后表面延伸。第一轴可从第一腿部横向延伸至第二腿部。第一轴可以包括在第三横向轴线的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支撑构件的第一保持部分和在第三横向轴线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支撑构件的第二保持部分,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第一保持部分和第二保持部分可以在第三横向轴线的方向上分别支承在第一突出部的表面和第二突出部的表面上,该表面在第三横向轴线的方向上彼此相对。
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可各自包括以第三横向轴线为中心的孔,第一轴延伸穿过该孔。第二保持部分可弹性变形,以便能够插入每个突出部的孔和每个凸缘的第二孔中,并通过弹性返回与第二突出部的支承表面配合。
上靠背调节装置可包括沿着第五横向轴线延伸的第二轴,第二轴刚性地连接到中间部分,连接部分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二轴上。
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可各自包括以第五横向轴线为中心的第三孔,并且第二轴延伸穿过该第三孔。
第二轴可包括在第五横向轴线的第一方向上相对于中间部分的第一保持部分和在第三横向轴线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中间构件的第二保持部分,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第一保持部分和第二保持部分可以在第五横向轴线的方向上分别支承在第一凸缘的表面和第二凸缘的表面上,该表面在第五横向轴线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第二保持部分可弹性变形,以便能够插入每个凸缘的第三孔中,并通过弹性返回与第二凸缘的支承表面配合。
连接部分可包括管状部分,第二轴延伸穿过该管状部分以围绕第五横向轴线自由旋转。
支撑构件的主体可在后表面处形成凹口,完全或部分地容纳中间部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杆和致动器。上靠背调节装置有利地具有小的形状因数。
根据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座椅,其包括具有靠垫框架的靠垫和如上所述的靠背,该靠背框架附接到靠垫框架,靠背框架优选地围绕第七横向轴线相对于靠垫框架可枢转地安装。
车辆座椅可以包括头枕。支撑构件的主体可适于接收来自头枕的销,优选地以便能够调节相对于支撑构件的高度位置。
附图说明
在阅读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分析后,其他特征、细节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包括上靠背调节装置的用于车辆座椅的靠背;
图2包括图2a和图2b,其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靠背的上靠背调节装置分别处于缩回位置和前进位置的运动装置;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的侧视图;
图4包括图4a和4b,其示出了图3的座椅的靠背的局部剖视图,其中上靠背调节装置在图4a中处于缩回位置并且在图4b中处于前进位置;
图5示出了图4的靠背的局部后视图,其中横向构件已被移除;
图6示出了图4的靠背的局部透视图,其中横向构件已被移除,并且其中上靠背调节装置处于缩回位置;
图7示出了图4的靠背的局部透视图,其中横向构件已被移除,并且其中上靠背调节装置处于前进位置;
图8包括图8a至图8c,其分别表示属于图4的靠背的上靠背调节装置的中间部分、连接到连接部分的第一轴和第二轴;
图9包括图9A至9C:图9A是现有技术的上靠背调节装置(称为已知的UBA)和根据本说明书的上靠背调节装置(称为根据本说明书的UBA)关于致动力的比较图;图9B是现有技术的上靠背调节装置与根据本说明书的上靠背调节装置在运动装置参数方面的比较图;图9C是现有技术的上靠背调节装置和根据本说明书的上靠背调节装置关于碰撞后的阻力的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当引用限定绝对位置的术语时,例如术语“前”、“后”、“上”、“下”、“左”、“右”等,或相对位置的术语时,例如术语“上方”、“下方”、“上部”、“下部”等,或方位限定术语,例如“水平”、“垂直”等,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该术语均指处于正常使用位置的人物或座椅的方位。
在下文中,纵向方向X是指座椅的纵向方向。座椅的纵向方向X被认为与安装有座椅的机动车辆的纵向方向相同。该纵向方向X对应于车辆前进的法线方向。纵向方向X优选地是水平的。横向方向Y是座椅的横向方向。因此,座椅的横向方向对应于机动车辆的横向或侧向方向。该横向方向对应于垂直于车辆正常行驶方向的方向。横向方向Y优选地是水平的。最后,竖直方向Z是座椅的竖直方向,垂直于纵向方向X和横向方向Y。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机动车辆座椅10。这里,其安装在滑动机构上,使得座椅10能够沿纵向方向X滑动。
座椅10包括带有靠垫框架14的靠垫13。座椅10还包括带有靠背框架12的靠背11。靠背框架12安装在靠垫框架14上,通过至少一个铰接机构围绕横向铰接轴线A7(在本说明书中参考下文描述的其他横向轴线也称为第七横向轴线A7)枢转。这种铰接机构是已知的。因此,本文不对这些铰接机构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座椅10还包括头枕15。
下面,参照图4至图9更详细地描述座椅10的靠背11。这里,靠背11包括上靠背调节装置(通常简称为UBA)。
靠背框架12包括第一立柱16和第二立柱16’。在所示的示例中,靠背框架12还包括横向构件17。这里,横向构件17是上横向构件17。实际上,横向构件17附接到第一立柱16和靠背框架12的第二立柱16’的上端部。第一立柱16和第二立柱16’的上端部例如是第一立柱16和第二立柱16’的与它们各自的端部相对的端部,用于容纳铰接机构。
上靠背调节装置首先包括支撑构件20。支撑构件20包括主体21,主体21用于抵靠前表面地接纳座椅10的乘员的上背部,特别是乘员的肩部和/或肩胛骨。支撑构件20的主体21可以旨在选择性地通过至少部分地覆盖其的衬里和/或覆盖物来与座椅乘员接触。主体21具有前表面,该前表面旨在沿着座椅10的乘员的上背部的方向定向。前表面可以是平坦的或凹入的。主体21还包括与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这里的后表面包括图5至图7中可见的加强肋,其形成空腔。支撑构件20的主体21在纵向方向X上相对地定位并且位于横向构件17的前面。最后,支撑构件20的主体21可适于接收来自头枕15的销,优选地使得能够调节相对于支撑件20的高度位置。
支撑构件20围绕第一横向轴线A1可枢转地安装在靠背框架12上。具体地,支撑构件20围绕第一横向轴线A1在图4a和图6所示的缩回位置与图4b和7所示的前进位置之间可移动。支撑构件20围绕第一横向轴线A1在缩回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的旋转可对应于支撑构件20围绕第一横向轴线A1旋转等于15°的角度θmax。支撑构件20在从缩回位置向前旋转之后移动到前进位置。换句话说,支撑构件20在前进位置中比在缩回位置中移动得更远离横向构件17。前进位置可以在座椅10的乘员的上背部和支撑构件20之间提供支撑,从而提高乘员的舒适度。
为了允许支撑构件20围绕第一横向轴线A1旋转,支撑构件20和靠背框架12的立柱16、16’可以包括相关联的浮凸,特别是通过匹配的形状,以引导18支撑构件20相对于靠背框架12的第一立柱16和第二立柱16’围绕第一横向轴线A1旋转。这里,支撑构件20的浮凸22从支撑构件20的主体21横向突出。支撑构件20的浮凸22从支撑构件20的主体21的侧表面延伸,并且每个浮凸22分别容纳在靠背框架12的第一立柱16的凹部和第二立柱16’的凹部中。
上靠背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30’。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30’均围绕第二横向轴线A2相对于靠背框架12可枢转地铰接。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30’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30’均在其第一端处可枢转地铰接到靠背框架12。具体地,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30’均可以相对于与横向构件17刚性连接的U形引导件18的相应分支可枢转地铰接。
上靠背调节装置包括位于支撑构件20与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30’之间的中间部分40。中间部分40包括在横向方向Y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凸缘41和第二凸缘41’。第一凸缘41和第二凸缘41’各自垂直于横向方向Y延伸。中间部分40还包括横向延伸并将第一凸缘41和第二凸缘41’彼此连接的侧构件42。侧构件42使得能够保持第一凸缘41和第二凸缘41’之间沿横向方向Y的间隔。在图8a中更特别地可见,第一凸缘41和第二凸缘41’均包括第一孔43、第二孔44和第三孔45,其定位和功能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
中间部分40首先围绕第三横向轴线A3可枢转地铰接到支撑构件20。为此,上靠背调节装置包括沿第三横向轴线A3延伸的第一轴81。第一轴81刚性地连接到支撑构件20,并且中间部分40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一轴81上。为此,第一凸缘41和第二凸缘41’的第二孔44均以第三横向轴线A3为中心,并且第一轴81延伸穿过第一凸缘41和第二凸缘41’两者的第二孔44。
这里的支撑构件20包括第一突出部23和第二突出部23’,每个突出部均从主体21的后表面延伸。第一轴81可以从第一腿部23横向延伸到第二腿部23’。第一突出部23和第二突出部23’可各自包括以第三横向轴线A3为中心的孔,第一轴81延伸穿过该孔。特别在图8b中可见,第一轴81可包括在第三横向轴线A3的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支撑构件20的第一保持部分83和在第三横向轴线A3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支撑构件20的第二保持部分84,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第一保持部分83和第二保持部分84可以在第三横向轴线A3的方向上分别支承在第一突出部23的表面和第二突出部23’的表面上,该表面在第三横向轴线A3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第二保持部分84可弹性变形,以便能够插入每个突出部23、23’的孔和每个凸缘的第二孔44中,并通过弹性返回与第二突出部23’的支承表面配合。
中间部分40还围绕第四横向轴线A4相对于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30’可枢转地铰接。具体地,第一凸缘41相对于第一连接杆30围绕第四横向轴线A4可枢转地铰接,并且第二凸缘41’相对于第二连接杆30’围绕第四横向轴线A4可枢转地铰接。第一连接杆30和第二连接杆30’各自在其第二端处分别相对于第一凸缘41和第二凸缘41’可枢转地铰接。为此,第一凸缘41和第二凸缘41’的第一孔43均以第四横向轴线A4为中心,并且枢转构件延伸穿过每个凸缘的第一孔43。有利地,两个连接杆30、30’的布置使得可以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加强上靠背调节装置的结构,特别是通过使得可以防止上靠背调节装置扭转。
上靠背调节装置最后包括致动器,该致动器使得可以围绕第一横向轴线A1在缩回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调节支撑构件20的位置。
致动器首先包括连接部分50,该连接部分50相对于中间部分40围绕第五横向轴线A5可枢转地铰接。为此,上靠背调节装置包括沿着第五横向轴线A5延伸的第二轴82。第二轴82刚性地连接到中间部分40,并且连接部分50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二轴82上。第一凸缘41和第二凸缘41’中的每一个的第三孔45以第五横向轴线A5为中心,并且第二轴82延伸穿过第一凸缘41和第二凸缘41’中的每一个的第三孔。连接部分50包括管状部分51,管状部分51的轴线是第五横向轴线A5,并且第二轴82穿过管状部分51自由延伸以围绕第五横向轴线A5旋转。
第二轴82具有与第一轴81类似的形状。因此,如图8c中特别可见,第二轴82包括沿着第五横向轴线A5的第一方向相对于中间部分40的第一保持部分83,和沿着第三横向轴线A3的第二方向相对于中间部分40的第二保持部分84,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第一保持部分83和第二保持部分84可分别在第五横向轴线A5的方向上支承在第一凸缘41的表面和第二凸缘41’的表面上,该表面在第五横向轴线A5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第二轴81的第二保持部分84可弹性变形,以便能够插入每个凸缘41、41’的第三孔中,并通过弹性回复与第二凸缘41’的支承表面配合。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凸缘41和第二凸缘41’均呈大致三角形形状,其顶点分别位于第三横向轴线A3、第四横向轴线A4和第五横向轴线A5附近。
致动器还适合于沿着垂直于横向方向Y的第一轴线C1平移地移动连接部分50。这里的致动器包括电机60和沿着垂直于横向方向Y的第一轴线C1延伸的蜗杆70。连接部分50例如通过嵌入而与蜗杆70的一个端部形成一体。电机60适于使蜗杆70沿垂直于横向方向Y的第一轴线C1的方向平移移动。例如,电机60可以通过齿轮使蜗杆70沿着垂直于横向轴线的第一轴线C1平移。这种用于通过电机60驱动蜗杆70的装置是已知的,因此不再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6和图7所示,支撑构件20的主体21在后表面处形成凹口,中间部分40部分地容纳在该凹口中,无论支撑构件20围绕第一轴线的角位置如何,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杆30和致动器都可以被驱动。因此,上靠背调节装置有利地具有小的形状因数。
现在参考图9A,其表示示出致动器使支撑构件20向前枢转所需的力根据支撑构件20在缩回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的角位置的变化的曲线图,用于现有技术和根据本说明书的上靠背调节装置。上靠背调节装置有利地具有在支撑构件20围绕第一横向轴线A1在缩回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向前旋转期间减少致动器所需的力的变化的运动装置。具体地,所观察到的致动器使支撑构件20围绕第一横向轴线A1旋转所需的力的最大相对变化小于20%。
此外,当支撑构件20处于缩回位置附近时,上靠背调节装置的运动装置允许致动器驱动支撑构件20围绕第一横向轴线A1向前驱动所需的力相对于已知的上靠背调节装置所需的力减小。因此,电机60可具有减小的尺寸,从而允许其集成到靠背11中,同时限制或甚至避免靠背经受过度负载。这使得可以防止电机60过早磨损并保持上靠背调节装置紧凑。
现在参考图9B,其表示示出了支撑构件20在缩回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的角位置用作蜗杆70的平移运动的变化的曲线图,用于现有技术和根据本说明书的上靠背调节装置。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的装置不同,本发明的上靠背调节装置使得蜗杆70沿着第一垂直轴线C1方向的平移与支撑构件20围绕第一横向轴线A1的旋转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因此,对于坐在座椅10上的乘员来说,支撑构件20围绕第一横向轴线A1的位置的调节更容易且更舒适。
此外,电机60和蜗杆70围绕第六横向轴线A6相对于支撑构件20可枢转地铰接。这减少了上靠背调节装置的均衡应力。因此,上靠背调节装置有利地是均衡的,这有利于其组装并且减少或消除了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蜗杆70弯曲的风险。电机60和蜗杆70相对于支撑构件20围绕第六横向轴线A6的角位移可以小于或等于4°。
图9C示出了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传递到致动器的力的变化作用于支撑构件20在缩回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的角位置的曲线图,用于现有技术和根据本说明书的上靠背调节装置。图9C的图表在这种情况下对应于车辆的大约32G的后部碰撞。根据本说明书的上靠背调节装置的运动装置首先使得可以减小在碰撞期间(即,当支撑构件20处于缩回位置时)传递到运动装置和致动器的最大力。具体地,当支撑构件20处于缩回位置时,测量到在碰撞期间传递至运动装置和致动器的力减少了大约40%。上靠背调节装置的运动装置还使得可以减小在碰撞期间在支撑构件20围绕第一横向轴线A1的旋转角度范围内传递到致动器的力的相对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4b中,当支撑构件20处于前进位置或在前进位置附近时,第二横向轴线A2、第四横向轴线A4和第五横向轴线A5可以基本上对齐。因此,当乘员的上背部靠在支撑构件20的主体21上时,支撑构件20上产生的力被传递到第一连接杆30,然后传递到靠背框架12,而不是传递到致动器,这防止致动器过早磨损。
横向轴线的数字名称(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由排列决定产生。因此,横向轴线的数字指定可以以任何顺序交换。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并且可以有多种变型。因此,根据未示出的一个变型,连接部分50可以刚性地连接至杆,该杆例如通过液压缸、气动缸或电动缸沿着垂直于横向方向的第一轴线C1平移移动。
Claims (10)
1.用于车辆座椅(10)的靠背(11),所述靠背(11)包括靠背框架(12)和上靠背调节装置,所述上靠背调节装置包括:
-支撑构件(20),其包括主体(21),所述主体(21)用于抵靠前表面地容纳座椅乘员的上背部,所述支撑构件(20)围绕第一横向轴线(A1)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靠背框架(12)上;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杆(30),其围绕第二横向轴线(A2)相对于所述靠背框架(11)可枢转地铰接;
-中间部分(40),其在所述支撑构件(20)和所述第一连接杆(30)之间,所述中间部分(40)围绕第三横向轴线(A3)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20)可枢转地铰接,并围绕第四横向轴线(A4)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0)可枢转地铰接,
-致动器,其用于在缩回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调节支撑构件(20)围绕第一横向轴线(A1)的位置,所述致动器包括连接部分(50),所述连接部分(50)围绕第五横向轴线(A5)相对于所述中间部分(40)可枢转地铰接,所述致动器适于使所述连接部分(50)沿着垂直于横向方向(Y)的第一轴线(C1)平移地移动所述连接部分(50)。
2.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靠背(11),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包括电机(60)和沿着垂直于横向方向(Y)的第一轴线(C1)延伸的蜗杆(70),所述连接部分(50)刚性地连接到所述蜗杆(70)的一个端部,所述电机(60)适于沿着垂直于横向方向(Y)的第一轴线(C1)的方向平移地移动所述蜗杆(70)。
3.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靠背(1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60)和所述蜗杆(70)围绕第六横向轴线(A6)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20)可枢转地铰接。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靠背(11),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撑构件(20)处于所述前进位置或在所述前进位置附近时,所述第二横向轴线(A2)、第四横向轴线(A4)和第五横向轴线(A5)基本上对齐。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靠背(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靠背调节装置包括第二连接杆(30’),所述第二连接杆(30’)围绕所述第二横向轴线(A2)相对于所述靠背框架(12)铰接,并且其中,所述中间部分(40)包括沿着所述横向方向(Y)彼此分离的第一凸缘(41)和第二凸缘(41’),所述第一凸缘(41)围绕所述第四横向轴线(A4)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0)可枢转地铰接,并且所述第二凸缘(41’)围绕所述第四横向轴线(A4)可枢转地铰接到所述第二连接杆(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靠背(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41)和所述第二凸缘(41’)均垂直于所述横向方向(Y)延伸,所述第一凸缘(41)和所述第二凸缘(41’)均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其顶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横向轴线(A3)、第四横向轴线(A4)和第五横向轴线(A5)附近。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靠背(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靠背调节装置包括沿着所述第三横向轴线(A3)延伸的第一轴(81),所述第一轴(81)刚性地连接到所述支撑构件(20),所述中间部分(40)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第一轴(81)上。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靠背(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靠背调节装置包括沿着所述第五横向轴线(A5)延伸的第二轴(82),所述第二轴(82)刚性连接到所述中间部分(40),所述中间部分(40)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第二轴(82)上。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靠背(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20)的主体(21)在后表面处形成凹口,所述中间部分(40)、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杆(30)和所述致动器完全或部分地被容纳在其中。
10.车辆座椅(10),其包括具有靠垫框架(14)的靠垫(13)和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靠背(11),所述靠背框架(12)附接到所述靠垫框架(14),所述靠背框架(11)优选地围绕第七横向轴线(A7)相对于所述靠垫框架(14)可枢转地安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2211224A FR3141398A1 (fr) | 2022-10-27 | 2022-10-27 | Dossier de siege de vehicule |
FRFR2211224 | 2022-10-2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44534A true CN117944534A (zh) | 2024-04-30 |
Family
ID=84359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402726.3A Pending CN117944534A (zh) | 2022-10-27 | 2023-10-26 | 车辆座椅靠背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140277A1 (zh) |
EP (1) | EP4360947A1 (zh) |
CN (1) | CN117944534A (zh) |
FR (1) | FR3141398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86861B2 (ja) * | 2008-03-19 | 2013-09-11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運動変換駆動装置及びその運動変換駆動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
DE102018122198B4 (de) * | 2018-09-12 | 2022-06-23 | Adient Engineering and IP GmbH | Rückenlehn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mit einem neigungsverstellbaren Lehnenkopf, sowie Fahrzeugsitz |
-
2022
- 2022-10-27 FR FR2211224A patent/FR3141398A1/fr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10-18 EP EP23204365.3A patent/EP4360947A1/fr active Pending
- 2023-10-26 CN CN202311402726.3A patent/CN117944534A/zh active Pending
- 2023-10-26 US US18/383,936 patent/US20240140277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40140277A1 (en) | 2024-05-02 |
EP4360947A1 (fr) | 2024-05-01 |
FR3141398A1 (fr) | 2024-05-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617601B1 (en) | Seat lifter device | |
CN107921895B (zh) | 乘坐物用座椅框架 | |
KR102108803B1 (ko) | 차량용 시트 및 차량용 시트를 이용한 착석 자세 제어 방법 | |
EP2019608B1 (en) | Adjustable bolster assembly | |
US9278634B2 (en) | Vehicle seat | |
US20090026821A1 (en) | Motor Vehicle Seat Comprising Adjustable Lateral Cheeks | |
CN112550096B (zh) | 车辆用后座椅 | |
KR20140007487A (ko) | 차량 시트, 특히 자동차 시트 | |
US11679699B2 (en) | Vehicle seat having a backrest | |
CN101636293A (zh) | 车辆座椅,特别是机动车辆座椅 | |
EP3489078B1 (en) | A vehicle seat | |
CN112537232A (zh) | 具有可倾斜的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 | |
CN114435209B (zh) | 腰椎部支承装置 | |
US9387777B2 (en) | Seat underframe for motor vehicle seats | |
CN117944534A (zh) | 车辆座椅靠背 | |
JP5239031B2 (ja) | リアシート装置 | |
KR101945797B1 (ko) | 파워 헤드레스팅 장치 | |
CN113272174B (zh) | 调节机构和头枕 | |
CN112739574B (zh) | 用于头枕的承载件、头枕以及座椅 | |
JP5037093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 |
CN221642343U (zh) | 零重力车辆座椅及座椅骨架 | |
CN114368328A (zh) | 前倾机构和包括前倾机构的头枕 | |
CN115107596A (zh) | 无轨可变座椅靠背型后座 | |
CN112297978A (zh) | 头枕装置和包括这种头枕装置的车辆座椅 | |
US20240217397A1 (en) | Seat assembl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