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34568A - 数据接力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设备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数据接力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设备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834568A CN117834568A CN202211185080.3A CN202211185080A CN117834568A CN 117834568 A CN117834568 A CN 117834568A CN 202211185080 A CN202211185080 A CN 202211185080A CN 117834568 A CN117834568 A CN 1178345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pplication
- application program
- relay
- data packet
- sd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KLDZYURQCUYZBL-UHFFFAOYSA-N 2-[3-[(2-hydroxyphenyl)methylideneamino]propyliminomethyl]phenol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C=C1C=NCCCN=CC1=CC=CC=C1O KLDZYURQCUYZB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80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1098 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3921 delayed sleep phase type 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84—Reactions to storage capacity overflow
- H04L49/9089—Reactions to storage capacity overflow replacing packets in a storage arrangement, e.g. pushout
- H04L49/9094—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 e.g. simultaneous reading/writing from/to the storage ele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8—Organisation or management of web site content, e.g. publishing, maintaining pages or automatic link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数据接力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设备及车辆,实现应用的数据接力。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通过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从而可以在基于集成在第一设备的第一应用程序中的第一接力SDK获取到该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的情况下,将该应用数据包发送至第二设备,以使第二设备的第二应用程序中集成的第二接力SDK控制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与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一致。由此可以通过接力SDK灵活获取数据接力所需的使用进度信息,从而提高数据接力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接力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设备及车辆。
背景技术
应用接力或流转是一种可以将不同设备上同一应用的使用进度进行同步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将在一个设备上使用的应用数据无缝流转到另一个设备上继续使用。相关技术可以通过将设备接入网络,并且在不同设备上登录同一账号来进行应用流转,然而,在这种方式下,不同设备之间必须要登录同一账号才能实现应用流转。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接力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设备及车辆,以实现应用的数据接力。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接力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所述第一设备为移动设备和车载设备的一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移动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中的另一者;
基于第一接力SDK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接力SDK集成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所述应用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在所述第一设备上的使用进度信息;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应用数据包,所述应用数据包用于所述第二设备中的第二应用程序中集成的第二接力SDK控制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与所述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一致。
可选地,所述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包括: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中包括第一公钥,所述第一公钥用于所述第二设备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身份认证;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所述反馈信息是所述第二设备在根据所述第一公钥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身份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
其中,所述第一公钥至少是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识别码生成的,所述反馈信息包括第二公钥,所述第二公钥至少是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识别码生成的。
可选地,所述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应用数据包,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公钥对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进行加密,并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对应所述第一公钥的第一私钥对加密后的应用数据包进行签名,得到加密签名数据包;
将所述加密签名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所述加密签名数据包用于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公钥进行签名认证,并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对应所述第二公钥的第二私钥对所述加密签名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一私钥是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识别码以及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生成的,所述第一公钥是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识别码以及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生成的对应所述第一私钥的公钥,所述第二私钥是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识别码以及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生成的,所述第二公钥是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识别码以及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生成的对应所述第二私钥的公钥。
可选地,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以及所述第二应用程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一一对应,每一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所述第一公钥存储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接力SDK中,每一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所述第二公钥存储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接力SDK中,使得任一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加密签名数据包能够被对应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二应用程序解密以及签名认证。
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传输通道。
可选地,在所述基于第一接力SDK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之前,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第一设备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集成有第一接力SDK,将集成有第一接力SDK的应用程序作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
可选地,所述基于第一接力SDK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包括:
跟随所述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的增加,基于所述第一接力SDK实时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
所述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应用数据包,包括:
跟随所述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的增加,实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获取到的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以使得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跟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实时保持一致。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信息;
在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信息所表征的使用时间晚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当前使用进度所表征的使用时间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应用程序中集成的第一接力SDK控制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与所述第二设备上的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一致。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为车载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移动设备,在所述基于第一接力SDK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确定车辆的挡位处于预设挡位。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接力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所述第一设备为移动设备和车载设备的一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移动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中的另一者;
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接力SDK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接力SDK集成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所述应用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在所述第一设备上的使用进度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应用数据包,所述应用数据包用于所述第二设备中的第二应用程序中集成的第二接力SDK控制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与所述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一致。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接力系统,包括:
移动设备以及车载设备;
其中所述移动设备被配置成作为第一设备实现第一方面中前九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车载设备被配置成作为第一设备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第一方面中前九项所提供的数据接力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载设备,所述车载设备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提供的数据接力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提供的数据接力方法的步骤。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其中第一设备为移动设备和车载设备的一者,第二设备为移动设备和车载设备中的另一者。由此,可以基于集成在第一设备的第一应用程序中的第一接力SDK获取该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并将该应用数据包发送至第二设备,以使第二设备的第二应用程序中集成的第二接力SDK控制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与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一致。由此可以通过接力SDK灵活获取数据接力所需的使用进度信息,从而提高数据接力的准确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接力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交互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接力装置的框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接力系统的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设备的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接力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设备及车辆,以实现应用的数据接力。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接力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S101,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
其中,第一设备为移动设备和车载设备的一者,第二设备为移动设备和车载设备中的另一者。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可以用于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设备上的第二应用程序相互进行数据接力。其中第一应用程序以及第二应用程序可以是部署在不同设备上的同一应用程序。
S102,基于第一接力SDK获取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
其中,第一接力SDK集成在第一应用程序中,应用数据包包括第一应用程序在第一设备上的使用进度信息。
应说明的是,在对应用程序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软件开发工具包(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来辅助开发。不同的SDK可以集成不同的功能,例如通信功能以及数据采集功能等。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为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集成第一接力SDK,以及为第二设备上的第二应用程序集成第二接力SDK。其中应用程序上集成的接力SDK可以用于定义表征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的参数信息(也即使用进度信息)。针对不同的应用程序,可用于表征其使用进度的参数信息不同,由此应用程序所集成的接力SDK定义的参数信息也不同。
举例而言,针对视频播放应用,接力SDK定义的表征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的参数信息可以是当前所播放视频的视频名称、视频清晰度以及视频播放进度等相关信息。针对地图应用,接力SDK定义的表征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的信息可以是当前定位点以及正在导航的路线等相关信息。由此,针对不同的应用程序,可以基于其上集成的接力SDK生成不同的应用数据包。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设备当前使用的第一应用程序上的第一接力SDK定义的参数信息生成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
此外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接力SDK开发相应的功能(例如接力SDK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被配置为定义不同的参数信息或者其他数据接力所需的信息),并将具备相应功能的接力SDK集成在应用程序上,因此应用程序上的接力SDK可以具备较高的可操作性。由此基于集成在应用程序上的接力SDK可以灵活获取数据接力所需的使用进度信息以及其他必要信息,从而提高数据接力的准确性。
S103,向第二设备发送应用数据包,该应用数据包用于第二设备中的第二应用程序中集成的第二接力SDK控制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与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一致。
不难理解的是,应用程序上集成的接力SDK还可以用于控制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由此,发送至第二设备的应用数据包可以用于第二设备中的第二应用程序中集成的第二接力SDK控制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与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一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其中第一设备为移动设备和车载设备的一者,第二设备为移动设备和车载设备中的另一者。由此,可以基于集成在第一设备的第一应用程序中的第一接力SDK获取该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并将该应用数据包发送至第二设备,以使第二设备的第二应用程序中集成的第二接力SDK控制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与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一致。由此可以通过接力SDK灵活获取数据接力所需的使用进度信息,从而提高数据接力的准确性。
参照图2,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设备201与第二设备202之间的交互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为第一设备201上的第一应用程序2011集成第一接力SDK2012,以及为第二设备202上的第二应用程序2021集成第二接力SDK2022的基础上,还可以为第一设备201以及第二设备202集成相应的设备SDK(如图2所示的第一设备SDK2013以及第二设备SDK2023)。
其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设备SDK集成相应的功能,例如用于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生成公私钥、进行设备的身份验证以及传输加密签名数据包等功能。基于设备SDK的这些功能,可以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基于所生成的公私钥对应用数据包进行加密以及鉴权,由此在不依赖于在不同设备上登录同一账号进行鉴权的情况下,根据设备上的SDK进行数据接力。
不难理解的是,基于接力SDK以及设备SDK进行数据接力,可以在提升数据接力准确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数据接力的便捷性。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S102之前,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第一设备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集成有第一接力SDK,将集成有第一接力SDK的应用程序作为第一应用程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设备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可以是指第一设备当前使用的应用程序。在第一设备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集成有第一接力SDK的情况下,可以将该应用程序作为可以进行数据接力的第一应用程序。由此,可以基于第一设备的第一应用程序上的第一接力SDK获取该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并基于所建立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与第二设备的第二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接力。
可选地,上述步骤S101可以包括:
向第二设备发送连接请求,连接请求中包括第一公钥,第一公钥用于第二设备对第一设备进行身份认证;
在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反馈信息是第二设备在根据第一公钥对第一设备进行身份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发送给第一设备的;
其中,第一公钥至少是根据第一设备的识别码生成的,反馈信息包括第二公钥,第二公钥至少是根据第二设备的识别码生成的。
应说明的是,若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则可表明第二设备对第一设备的身份认证通过,如此可以进行应用数据包的传输。在这个过程中,第一设备以及第二设备基于公钥进行可靠的身份认证,由此可以在实现数据接力的基础上,保证应用数据包仅可在公钥认证的设备上进行解析,从而进一步提高数据接力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可以通过第二设备上的第二设备SDK提供的接口获取数据库中存储的设备信息,并且通过将第一公钥输入第二设备SDK,来得到该第二设备SDK中预设的公钥转换程序输出的与第一公钥对应的第一设备的识别码。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确定设备信息中是否存在与第一设备的识别码一致的目标识别码,来确定对第一设备进行的身份认证是否通过。
还应说明的是,第一公钥对应有第一私钥,第二公钥对应有第二私钥。其中第一公钥以及第一私钥可以是在第一设备中基于第一设备SDK中预设的生成公私钥的功能程序生成的,第二公钥以及第二私钥可以是在第二设备中基于第二设备SDK中预设的生成公私钥的功能程序生成的。由于采用设备SDK所提供的同一功能程序来生成公钥和私钥,因此可以保证公钥和私钥之间的对应关系。
具体而言,第一私钥可以是根据第一设备的识别码以及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生成的,第一公钥可以是根据第一设备的识别码以及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生成的对应第一私钥的公钥。类似地,第二私钥可以是根据第二设备的识别码以及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生成的,第二公钥可以是根据第二设备的识别码以及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生成的对应第二私钥的公钥。
其中,设备的识别码可用于唯一标识该设备,例如可以为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也可以为其他可以唯一标识设备的识别码。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可以是指该应用程序打包的包名,不同的应用程序打包的包名不相同,例如针对应用程序A,其打包的包名可以为com.auto.yingyongA。设备的识别码以及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后,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中所包括的第二公钥对第二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在对第二设备身份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在这个过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通过互相发送的公钥实现对各自设备的身份认证,由此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
此外,第一设备上的第一设备SDK可以预设用于通信的功能程序,第二设备所发送的反馈信息可以包括第二设备上的第二设备SDK提供的通信接口,由此第一设备可以通过其上的第一设备SDK向第二设备SDK提供的通信接口发送应用数据包。这样,可以使得其他设备无法识别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
可选地,上述步骤S103可以包括:
基于第二公钥对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进行加密,并基于第一设备的对应第一公钥的第一私钥对加密后的应用数据包进行签名,得到加密签名数据包;
将加密签名数据包发送给第二设备,其中加密签名数据包用于第二设备基于第一公钥进行签名认证,并基于第二设备的对应第二公钥的第二私钥对加密签名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
其中,针对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在通过第二公钥对该应用数据包进行加密,以及通过第一私钥对加密后的应用数据包进行签名之后,由此得到的加密签名数据包仅可在存储有第一公钥以及第二私钥的第二设备中进行解析。也即是说,采用第二公钥以及第一私钥对应用数据包进行加密和签名来得到加密签名数据包,可以使得第二设备根据第一公钥以及第二私钥对加密签名数据包进行鉴权。如此可以在不依赖于在不同设备上登录同一账号进行鉴权的情况下,根据设备上的SDK进行数据接力,从而提高了数据接力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示例地,第二设备可以采用第一公钥对加密签名数据包进行签名认证,得到签名认证通过的加密数据包,之后可采用第二私钥对该加密数据包进行解密,从而得到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
此外还应说明的是,第一应用程序以及第二应用程序均可以为多个,且多个第一应用程序以及多个第二应用程序一一对应,每一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公钥存储在对应的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接力SDK中,每一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公钥存储在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接力SDK中,使得任一第一应用程序的加密签名数据包能够被对应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二应用程序解密以及签名认证。
由于公钥和私钥一一对应,因此在每个应用数据包所采用公私钥不同的情况下,所生成的加密签名数据包互不影响,可以同时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多个应用的接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一第一应用程序可以基于其上集成的第一接力SDK生成应用数据包,并采用对应的公私钥(例如上述第一私钥和第二公钥)对应用数据包进行加密和签名,从而使得生成的加密签名数据包与第一应用程序一一对应。其中,不同的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加密签名数据包之间互不影响。
可选地,第一设备以及第二设备所建立的数据传输通道可以为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传输通道。
应说明的是,近场通信可以包括蓝牙通信以及WiFi直连通信等。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蓝牙广播的方式发送近场通信连接请求,以使第二设备根据近场通信连接请求中所包括的第一公钥对第二设备进行身份认证。由此,可以在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的身份认证通过的情况下,采用蓝牙传输数据量较小的数据包,或者采用WiFi(Wireless Fidelity)直连传输数据量较大的数据包。其中数据量的大小可以根据预设数据量(预设数据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进行确定,例如将数据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数据量的数据包确定为数据量较大的数据包,相应地,将数据量小于预设数据量的数据包确定为数据量较小的数据包。
不难理解的是,在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传输通道中传输数据,几乎不存在网络入侵的风险。由此,在采用第一接力SDK、第二接力SDK、第一设备SDK以及第二设备SDK实现第一设备以及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接力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近场通信建立两者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数据接力的安全性。
可选地,上述步骤S102可以包括:
跟随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的增加,基于第一接力SDK实时获取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
基于此,上述步骤S103可以包括:
跟随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的增加,实时向第二设备发送获取到的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以使得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跟第一应用程序实时保持一致。建立了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的手机、车机之间的应用数据流转,提升用户体验。
举例而言,可以通过多屏协同的方式将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实时发送至第二设备,以使第二设备上的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跟第一应用程序实时保持一致。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第二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包括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信息;
在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信息所表征的使用时间晚于第一应用程序的当前使用进度所表征的使用时间的情况下,基于应用程序中集成的第一接力SDK控制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与第二设备上的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一致。
不难理解的是,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信息所表征的使用时间晚于第一应用程序的当前使用进度所表征的使用时间,可以表明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信息是最新的,由此,可以基于应用程序中集成的第一接力SDK控制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与第二设备上的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可以为车载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移动设备。由此,在上述步骤S102之前,还可以包括:
确定车辆的挡位处于预设挡位。
其中,预设挡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可以为表征停车的P挡位,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举例说明,在车辆停车后(也即车辆挡位处于P挡位),用户通常使用移动设备来继续使用在车载设备上使用的应用程序。由此,车载设备可以基于车载设备上的第一接力SDK获取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并且向移动设备发送应用数据包,从而使得移动设备基于第二接力SDK控制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与车载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一致。如此,可以实现车载设备的第一应用程序到移动设备的第二应用程序的无缝流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接收到车载设备上的第二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之后,可以在移动设备向用户推送该第二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以使用户在移动设备上打开第一应用程序,从而完成应用程序的数据接力。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其中第一设备为移动设备和车载设备的一者,第二设备为移动设备和车载设备中的另一者。由此,可以基于集成在第一设备的第一应用程序中的第一接力SDK获取该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并将该应用数据包发送至第二设备,以使第二设备的第二应用程序中集成的第二接力SDK控制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与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一致。由此可以通过接力SDK灵活获取数据接力所需的使用进度信息,从而提高数据接力的准确性。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数据接力装置300,应用于第一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接力方法全部或部分的步骤,该数据接力装置300可以以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数据接力方法。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接力装置300的框图。参照图3,该数据接力装置300包括:
建立模块301,用于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第一设备为移动设备和车载设备的一者,第二设备为移动设备和车载设备中的另一者;
获取模块302,用于基于第一接力SDK获取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其中,第一接力SDK集成在第一应用程序中,应用数据包包括第一应用程序在第一设备上的使用进度信息;
发送模块303,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应用数据包,应用数据包用于第二设备中的第二应用程序中集成的第二接力SDK控制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与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一致。
可选地,建立模块301用于:
向第二设备发送连接请求,连接请求中包括第一公钥,第一公钥用于第二设备对第一设备进行身份认证;
在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反馈信息是第二设备在根据第一公钥对第一设备进行身份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发送给第一设备的;
其中,第一公钥至少是根据第一设备的识别码生成的,反馈信息包括第二公钥,第二公钥至少是根据第二设备的识别码生成的。
可选地,发送模块303用于:
基于第二公钥对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进行加密,并基于第一设备的对应第一公钥的第一私钥对加密后的应用数据包进行签名,得到加密签名数据包;
将加密签名数据包发送给第二设备,加密签名数据包用于第二设备基于第一公钥进行签名认证,并基于第二设备的对应第二公钥的第二私钥对加密签名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
可选地,第一私钥是根据第一设备的识别码以及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生成的,第一公钥是根据第一设备的识别码以及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生成的对应第一私钥的公钥,第二私钥是根据第二设备的识别码以及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生成的,第二公钥是根据第二设备的识别码以及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生成的对应第二私钥的公钥。
可选地,第一应用程序以及第二应用程序均为多个,且多个第一应用程序以及多个第二应用程序一一对应,每一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公钥存储在对应的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接力SDK中,每一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公钥存储在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接力SDK中,使得任一第一应用程序的加密签名数据包能够被对应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二应用程序解密以及签名认证。
可选地,数据传输通道为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传输通道。
可选地,数据接力装置300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基于第一接力SDK获取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之前,响应于检测到第一设备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集成有第一接力SDK,将集成有第一接力SDK的应用程序作为第一应用程序。
可选地,获取模块302用于:
跟随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的增加,基于第一接力SDK实时获取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
发送模块303用于:
跟随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的增加,实时向第二设备发送获取到的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以使得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跟第一应用程序实时保持一致。
可选地,数据接力装置300还包括执行模块,该执行模块用于: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第二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包括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信息;
在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信息所表征的使用时间晚于第一应用程序的当前使用进度所表征的使用时间的情况下,基于应用程序中集成的第一接力SDK控制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与第二设备上的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一致。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数据接力系统400,参照图4,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接力系统400的框图。如图4所示,该数据接力系统400包括:
移动设备401以及车载设备402;
其中移动设备401被配置成作为第一设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力方法中全部或部分的步骤,或者,车载设备402被配置成作为第一设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力方法中全部或部分的步骤。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设备401的框图。如图5所示,该移动设备401可以包括:处理器4011,存储器4012。该移动设备401还可以包括多媒体组件4013,输入/输出(I/O)接口4014,以及通信组件4015中的一者或多者。
其中,处理器4011用于控制该移动设备401的整体操作,以完成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力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401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该移动设备401的操作,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用于在该移动设备401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例如联系人数据、收发的消息、图片、音频、视频等等。该存储器401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多媒体组件4013可以包括屏幕和音频组件。其中屏幕例如可以是触摸屏,音频组件用于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可以包括一个麦克风,麦克风用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4012或通过通信组件4015发送。音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I/O接口4014为处理器4011和其他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其他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鼠标,按钮等。这些按钮可以是虚拟按钮或者实体按钮。通信组件4015用于该移动设备401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例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Near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2G、3G、4G、NB-IOT、eMTC、或其他5G等等,或它们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在此不做限定。因此相应的该通信组件4015可以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NFC模块等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移动设备401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力方法。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600,如图6所示,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的框图。该车辆600包括:车载设备402,该车载设备402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力方法的步骤。在具体实施时,车辆600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图6只是示出了与本公开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其它必要的车辆部件未一一示出。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能够由可编程的装置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具有当由该可编程的装置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的数据接力方法的代码部分。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5)
1.一种数据接力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所述第一设备为移动设备和车载设备的一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移动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中的另一者;
基于第一接力SDK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接力SDK集成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所述应用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在所述第一设备上的使用进度信息;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应用数据包,所述应用数据包用于所述第二设备中的第二应用程序中集成的第二接力SDK控制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与所述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包括: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中包括第一公钥,所述第一公钥用于所述第二设备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身份认证;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所述反馈信息是所述第二设备在根据所述第一公钥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身份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的;
其中,所述第一公钥至少是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识别码生成的,所述反馈信息包括第二公钥,所述第二公钥至少是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识别码生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应用数据包,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公钥对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进行加密,并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对应所述第一公钥的第一私钥对加密后的应用数据包进行签名,得到加密签名数据包;
将所述加密签名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所述加密签名数据包用于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公钥进行签名认证,并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对应所述第二公钥的第二私钥对所述加密签名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私钥是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识别码以及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生成的,所述第一公钥是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识别码以及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生成的对应所述第一私钥的公钥,所述第二私钥是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识别码以及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生成的,所述第二公钥是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识别码以及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信息生成的对应所述第二私钥的公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以及所述第二应用程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一一对应,每一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所述第一公钥存储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接力SDK中,每一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所述第二公钥存储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接力SDK中,使得任一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加密签名数据包能够被对应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二应用程序解密以及签名认证。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基于近场通信的数据传输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第一接力SDK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之前,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第一设备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集成有第一接力SDK,将集成有第一接力SDK的应用程序作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一接力SDK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包括:
跟随所述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的增加,基于所述第一接力SDK实时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
所述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应用数据包,包括:
跟随所述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的增加,实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获取到的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以使得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跟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实时保持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信息;
在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信息所表征的使用时间晚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当前使用进度所表征的使用时间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应用程序中集成的第一接力SDK控制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与所述第二设备上的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为车载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移动设备,在所述基于第一接力SDK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确定车辆的挡位处于预设挡位。
11.一种数据接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所述第一设备为移动设备和车载设备的一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移动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中的另一者;
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接力SDK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接力SDK集成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所述应用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在所述第一设备上的使用进度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应用数据包,所述应用数据包用于所述第二设备中的第二应用程序中集成的第二接力SDK控制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与所述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的使用进度一致。
12.一种数据接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设备以及车载设备;
其中所述移动设备被配置成作为第一设备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车载设备被配置成作为第一设备实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3.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4.一种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设备,所述车载设备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85080.3A CN117834568A (zh) | 2022-09-27 | 2022-09-27 | 数据接力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设备及车辆 |
PCT/CN2023/084893 WO2024066263A1 (zh) | 2022-09-27 | 2023-03-29 | 数据接力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设备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85080.3A CN117834568A (zh) | 2022-09-27 | 2022-09-27 | 数据接力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设备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34568A true CN117834568A (zh) | 2024-04-05 |
Family
ID=90475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185080.3A Pending CN117834568A (zh) | 2022-09-27 | 2022-09-27 | 数据接力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设备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834568A (zh) |
WO (1) | WO2024066263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00393847A1 (en) * | 2019-06-17 | 2020-12-1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Dynamic vehicle navigation based on leader follower scheme |
CN113037929B (zh) * | 2019-12-24 | 2022-04-1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接力输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307405B (zh) * | 2020-11-16 | 2024-03-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跨设备的应用接力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3794918A (zh) * | 2021-09-18 | 2021-12-14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及内容推送方法 |
CN114489891A (zh) * | 2022-01-11 | 2022-05-13 |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云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可读介质和设备 |
-
2022
- 2022-09-27 CN CN202211185080.3A patent/CN117834568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3-29 WO PCT/CN2023/084893 patent/WO2024066263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066263A1 (zh) | 2024-04-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98833B (zh) | 一种鉴权过程中验证用户设备标识的方法及装置 | |
US10924268B2 (en) | Key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 |
US8307202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using PKCS registration on mobile environment | |
CN113242224B (zh) | 授权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2994873B (zh) | 一种证书申请方法及设备 | |
US11363011B2 (en) | Unified mobile 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
CN113794734A (zh) | 车载can总线加密通信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
US20190089681A1 (en) | Secur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hicle, vehicle multimedia system, and vehicle | |
CN111757422B (zh) | 设备激活方法、装置、用户终端、待激活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1489822B2 (en) | Cloud key management for AFU security | |
CN115442063A (zh) | 充电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充电桩和车辆终端 | |
CN109815666B (zh) | 基于fido协议的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
CN112512048B (zh) | 移动网络接入系统、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EP3429158A1 (en) | Secur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hicle, vehicle multimedia system, and vehicle | |
CN112149168B (zh) | 一种文件数据加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3472722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及自动售检票系统 | |
CN111130805B (zh) | 安全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784243A (zh) | 授权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7834568A (zh) | 数据接力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设备及车辆 | |
EP4027677A1 (en) | Mobile network 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4221759A (zh) | 一种远程监控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296934B (zh) | 基于工控网络入侵的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 |
CN115379414A (zh) | 证书发放方法和装置 | |
CN113138739B (zh) | 一种投屏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780942A (zh) |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