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13511A - 隔板 - Google Patents
隔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813511A CN117813511A CN202180100734.5A CN202180100734A CN117813511A CN 117813511 A CN117813511 A CN 117813511A CN 202180100734 A CN202180100734 A CN 202180100734A CN 117813511 A CN117813511 A CN 1178135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t
- separator
- cylindrical portion
- shape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10000005239 tubule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51 capillar electrophore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2943 EPDM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962 electrophore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748 compress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356 contamin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545 inva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93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64 cross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70 electroosm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3 fluoro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223 poly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449 preven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29749 Microtubul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1022875 Microtubul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524 functional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28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688 microtubu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4169 proteins and gen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0000623 proteins and gen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76 reac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82 swim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21 transfer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8—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 B01L3/5085—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for multiple samples, e.g. microtitration plates
- B01L3/50853—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for multiple samples, e.g. microtitration plates with covers or li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8—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 B01L3/5082—Test tubes per se
- B01L3/50825—Closing or opening means, corks, bu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89—Sea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4—Closures and closing means
- B01L2300/041—Connecting closures to device or container
- B01L2300/042—Caps; Plu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4—Closures and closing means
- B01L2300/041—Connecting closures to device or container
- B01L2300/044—Connecting closures to device or container pierceable, e.g. films, membra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09—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rectangular shaped
- B01L2300/0829—Multi-well plates; Microtitration plat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79—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with means for piercing stoppers or septu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隔板,能基于被插入毛细管等细管的狭缝的周边构造来抑制制造成本并改善成品率。本发明的隔板(1)包括:能与排列的多个容器的开口部的内侧嵌合的多个筒状部(30)和形成在筒状部(30)各自的底部的狭缝(40),构成为在筒状部(30)与开口部嵌合的状态下,采用对容器内吸引或排出液体的细管通过筒状部(30)而被插入到容器内的插入状态、以及细管从容器内拔出到筒状部(30)的更外侧的拔出状态,在从拔出状态转移到插入状态时,通过因来自细管的按压而引起的筒状部(30)的弹性变形使狭缝(40)开口来允许细管的插入,在从插入状态转移到拔出状态时,通过筒状部(30)的弹性力使狭缝(40)封闭而密封容器,筒状部(30)具有从侧面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的突起(35),狭缝(40)设为在筒状部(30)从所述开口部移除的状态下、狭缝(40)的内壁彼此不抵接的开口的形状,在筒状部(30)与容器的开口部的内侧嵌合的状态下,突起(35)从容器的内壁受到按压,通过因按压而引起的筒状部(30)的弹性变形闭合而密封容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板,在能插入毛细管、针喷嘴等细管且能拔出的状态下密封微孔板的阱(well)、微管等容器。
背景技术
在生物化学、医疗诊断等领域,DNA、蛋白质等的分析中利用了电泳。作为进行电泳的装置,具备毛细管的毛细管电泳装置被广泛使用。毛细管是中空构造的细管,由具有电荷的官能团结合后的硅等形成内层。毛细管电泳装置中,对分注到微孔板、微管的液体试料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
液体试料的分析时,毛细管的前端部插入到微孔板的阱内或微管内的液体试料中。毛细管在内部充满泳动介质的状态下使用。若对毛细管的两端施加电压,则在毛细管内形成电渗流。液体试料中的成分通过电渗流被吸引到毛细管内,在毛细管内流动的期间,以基于电荷、尺寸的移动速度分离。分离出的成分由毛细管内的下游的检测部进行光学检测。
一般,毛细管电泳装置具备自动取样器,其自动进行取样等分析操作。毛细管固定在装置内,以使得前端部朝向下方开口。在液体试料的分析时,在移动台上准备装有液体试料的微孔板、微管。移动台设为相对于毛细管的前端部能进行三维移动。
装有液体试料的微孔板、微管通过移动台沿水平方向被运送到毛细管的前端部的下方,之后相对于毛细管的前端部沿铅直方向升降。对于向下方开口的毛细管的前端部,若容器从下方上升,则毛细管的前端部插入到微孔板的阱内和微管内,能进行液体试料的吸引。
进入到容器内的液体试料在调制后、自动分析过程中等情况下蒸发,或暴露于空气中的浮游物等。在液体试料为数百μL~1.5mL左右的微量的情况下,若成分发生蒸发,则会大大影响分析结果。此外,若空气中的漂浮物等混入,则引起污染。为了防止这种蒸发、污染的问题,在装有液体试料的容器上安装有隔板。
隔板具有如下功能:在能插入毛细管等细管且能拔出的状态下密封装有试料等的容器。形成有多个阱的微孔板、连结了多个微管的多联微管中,使用具备密封多个容器的构造的隔板。
一般,隔板通过具有弹性的弹性体设置为片状的盖。如图1所示,一般的隔板包括标号10所示的片状的主体部、标号20所示的孔部、以及标号30所示的有底的筒状部。筒状部设置为以设在微孔板上的多个阱、彼此连结的多个微管为首弹性地嵌合在所排列的多个容器的开口部的内侧。
孔部和筒状部形成使毛细管等细管朝向容器内贯通的贯通构造。筒状部的底部设有狭缝。狭缝设为当毛细管等细管被插入时由于来自细管的按压而弹性变形并开口,当细管被拔出时由于弹性的恢复力而封闭。设为如下构造:通过弹性开闭的狭缝,允许细管插入到容器内,并且将容器的开口抑制得较小。
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具有类似于隔板的构造的试料容器、盖子。专利文献1中,设有狭缝作为切缝(参照段落0047)。专利文献2中,狭缝形成为十字形状(参照段落0039)。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中央部具有凹陷、且在凹陷的周围具有锥形体的隔板。专利文献3中设有如下构造:当盖的锥形体与隔板的锥形体相接时,向毛细管阴极端的插通部施加外力,孔闭合(参照段落0055、0056)。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20-1600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20-160020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5/03730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的一般隔板中,筒状部的底部的狭缝被设置作为切口。在对筒状部等进行树脂成型后,通过使用了薄直线刃的冲孔的冲孔加工来形成切口的狭缝。切口的狭缝采用如下构造:当毛细管等细管被插入时,通过来自细管的按压狭缝的内壁被推开,稍微开口并允许细管的插入。
现有的一般隔板中,筒状部的底部的狭缝通过冲孔加工作为切口来设置,因此,关于隔板的制造过程、狭缝的特性存在若干问题。
现有的冲孔加工时,要求在空气中进行将树脂成型的隔板安装到加工夹具的作业、以及将形成了狭缝的隔板传送到下一工序的作业。冲孔加工时会产生加工屑,因此,清洁室中的制造较为困难。此外,加工中使用的冲孔有时会附着防锈油、铁锈等。若制造中的隔板暴露在空气、异物中,则隔板有可能被污染。因此,在冲压加工后,加入了清洗隔板的清洗工序。
此外,现有的冲孔加工时,在规则排列的多个筒状部的底部暂时形成各个狭缝。这种加工时,虽然只有少数,但有时产生狭缝的穿孔不良、位置偏移、尺寸不良等。此外,清洗工序中,力容易施加到突出的筒状部,因此,切口的狭缝的端部有时裂开。因此,在各板的清洗后,编入了对狭缝的尺寸、破损等进行全数检查的狭缝检查工序。
然而,若在隔板的制造过程中编入清洗工序、狭缝检查工序,则存在工时数、设备成本增加,隔板的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此外,在暂时形成规则排列的狭缝的制造过程、在狭缝的加工后清洗隔板的制造过程中,在多个狭缝的一部分也发生不良的情况下,隔板整体成为不良品,因此存在产品单位的成品率变差的问题。专利文献1~3中,并未公开这种切口的狭缝、切口的狭缝所引起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板,能基于插入毛细管等细管的狭缝的周边构造来抑制制造成本,并改善成品率。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隔板包括:能与排列的多个容器的开口部的内侧嵌合的多个筒状部;以及形成在所述筒状部各自的底部的狭缝,所述隔板构成为在所述筒状部与所述开口部嵌合的状态下,采用对所述容器内吸引或排出液体的细管通过所述筒状部而被插入到所述容器内的插入状态、以及所述细管从所述容器内拔出到所述筒状部的更外侧的拔出状态,在从所述拔出状态转移到所述插入状态时,通过来自所述细管的按压引起的所述筒状部的弹性变形使所述狭缝开口来允许所述细管的插入,在从所述插入状态转移到所述拔出状态时,通过所述筒状部的弹性力使所述狭缝封闭而密封所述容器,所述筒状部具有从侧面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的突起,所述狭缝设为在所述筒状部从所述开口部移除的状态下、所述狭缝的内壁彼此不抵接的开口的形状,在所述筒状部与所述开口部的内侧嵌合的状态下,所述突起从所述容器的内壁受到按压,通过所述按压引起的所述筒状部的弹性变形而闭合并密封所述容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隔板,能基于插入有毛细管等细管的狭缝的周边构造来抑制制造成本,并改善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和微孔板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安装到微孔板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现有的一般隔板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4是从下方观察现有的一般隔板的筒状部而得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6是从下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的筒状部而得的立体图。
图7A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对容器的密封方法(初始状态)的剖视图。
图7B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对容器的密封方法(中间状态)的剖视图。
图7C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对容器的密封方法(密封状态)的剖视图。
图8A是示出狭缝的形状例(长方形状)的隔板的筒状部的仰视图。
图8B是示出狭缝的形状例(椭圆形状)的隔板的筒状部的仰视图。
图8C是示出狭缝的形状例(长圆形状)的隔板的筒状部的仰视图。
图8D是示出狭缝的形状例(菱形形状)的隔板的筒状部的仰视图。
图8E是示出狭缝的形状例(嘴形形状)的隔板的筒状部的仰视图。
图8F是示出狭缝的形状例(枪形形状)的隔板的筒状部的仰视图。
图9A是从下方观察示出突起的形状例(肋状)的隔板的筒状部而得的立体图。
图9B是从下方观察示出突起的形状例(辅助的)的隔板的筒状部而得的立体图。
图9C是从下方观察示出突起的形状例(叶片状)的隔板的筒状部而得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和多联微管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各图中对共通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和微孔板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安装到微孔板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和图2中,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的一个示例,图示出微孔板用的隔板1和安装有隔板1的微孔板200。
微孔板200在分析、检查、试验等时,作为容器来使用。微孔板200通过刚性较高的树脂等设为大致矩形状的板状。作为微孔板200的材料,使用聚苯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微孔板200一般由树脂形成,但也可以由玻璃等形成。
图1中,在微孔板200的上表面形成有凹部210。凹部210在微孔板200的俯视时呈矩形状,遍及上表面的大致整体而形成。凹部210的周围被薄板状的外框220所包围。微孔板200的上表面侧通过在周围剩下外框220并以大致相同的厚度减少厚度,从而形成盘状的凹部210。
微孔板200的凹部210形成有多个阱230。阱230在微孔板200的俯视时呈圆形状,并设置为前端较细的大致圆柱状的凹陷。阱230在凹部210的底面开口。阱230彼此隔开间隔呈矩阵状地排列在凹部210的底面上。
如图2所示,阱230由设为圆筒形状的上部231、以及设为随着朝向下方而呈锥形体状缩径的有底的圆筒形状的下部232所构成。上部232的内侧形成有圆柱形状的空间。下部232的内侧,形成有随着朝向下方而呈锥形体状缩径的大致倒圆锥台形状的空间。
阱230的内部的空间作为容器发挥功能,装入所希望的液体等。作为液体,可举出液体的试料、使固体的试料溶解后的溶液、使粉末等固体的试料分散后的分散液、缓冲剂、标准试料等。分注到阱230的分析对象的液体本身、包含分析对象的成分的溶液和分散液、液体状的反应物、液体状的培养物等用于各种分析、检查、实验等。
图1和图2中,微孔板200设为形成有8行×12列总计96个阱230的96阱微孔板。例如,阱230的容量设为100~400μL,内径设为5~8mm,深度设为6~20mm等。然而,阱230的容量、内径、外径、深度、彼此的间隔等根据微孔板200的阱数、阱排列等而不同。
另外,图1和图2中,微孔板200的上表面侧设有凹部210,阱230作为前端较细的大致圆柱状的凹陷来设置,但微孔板200、阱230的形状只要与隔板1相对应,没有特别限制。例如,阱230也可以作为大致圆柱状的凹陷来设置。阱230的底部可以是平底、圆底、U字底、V字底等的任一个。
微孔板200具有作为将试料设置在具备自动取样器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容器的用途。作为自动分析装置的具体示例,可举出毛细管电泳装置、高速液相色谱仪(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装置、进行其它成分分析、反应分析等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化学分析装置、光学分析装置等。
作为构成自动取样器的机器,自动分析装置包括对微孔板200的阱230、微管、微量试管等容器吸引或排出液体的细管、以及使微孔板200的阱230、微管、微量试管等容器与细管的前端部彼此相对移动的移动台等。细管如图4A所示的喷嘴400那样插入到容器内。
吸引或排出液体的细管以使前端部朝下方开口的方式设置在自动分析装置内。细管可以仅具备从微孔板200的阱230、微管、微量试管等容器内吸引液体的功能,可以仅具备将液体排出到这些容器内的功能,也可以具备它们双方的功能。
作为细管的具体示例,可举出用于电泳等分离操作的长条且具有挠性的毛细管、具有吸引或排出液体的功能的金属制的针、具有吸引或排出液体的功能的挠性或高刚性的树脂制的喷嘴、具有吸引或排出液体的功能的金属制的喷嘴等。
移动台可以使微孔板200的阱230、微管、微量试管等容器相对于装置内所固定的细管的前端部相对移动,也可以使细管的前端部、细管整体相对于装置内所固定的容器相对移动。基于移动台的相对移动在水平方向和铅直方向上进行。
如图1和图2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1包括形成为片状的主体部10、上下贯通主体部10的多个孔部20、形成为从主体部10的下表面侧的孔部20各自的周围向下方突出的有底的筒状部30、以及形成在筒状部30各自的底部的狭缝40。
图1和图2中,隔板1设为用于96阱微孔板。96阱微孔板用的隔板1在对应于微孔板200的阱230的位置处,具备8行×12列总计96个孔部20和筒状部30。此外,筒状部30各自的底部具备狭缝40。
隔板1具有在能插入自动分析装置的毛细管、针、喷嘴400(参照图3)等细管且能拔出它们的状态下密封微孔板200的阱230的功能。在将试料放入微孔板200的阱230后、且将微孔板200设置到自动分析装置前等,如图2所示,隔板1安装在微孔板200的上表面侧。
隔板1的主体部10、孔部20和筒状部30由示出弹性的弹性体一体树脂成型。作为隔板1的材料,可举出硅橡胶、氟橡胶、乙丙二烯橡胶(EPDM)等。筒状部30设为对于被插入到阱230时的按压、来自自动分析装置的细管的按压容易进行弹性变形的程度的弹性模量。
作为对隔板1进行树脂成型的方法,可使用压缩成型、递模成型(transferformation)等。压缩成型是将树脂材料放入成型模具并在加热下压制来进行成型的方法。递模成型是将加热后的树脂材料注入成型模具并加压来进行成型的方法。作为树脂成型的方法,优选为压缩成型,其原因在于成型模具的构造简单、生产率较高。
主体部10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设为能收纳到微孔板200的凹部210中的大小。主体部10的长度和宽度能设为比凹部210的长度和宽度要小。主体部10的厚度能设为与凹部210的深度相等、或比凹部210的深度要小。
当设置这样的主体部10时,能利用凹部210的周边空间容易地进行隔板1向微孔板200的凹部210的安装、以及隔板1从凹部210的拆卸。此外,在安装到微孔板200的凹部210中的隔板1的上方,容易根据需要来安装盖或保持器(retainer)。
这里,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的构造、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对容器的密封方法,与现有的一般隔板的构造、现有的一般隔板对容器的密封方法一起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现有的一般隔板的构造的剖视图。图4是从下方观察现有的一般隔板的筒状部而得的立体图。
如图3和图4所示那样,现有的一般隔板100包括形成为片状的主体部110、上下贯通主体部110的多个孔部120、形成为从主体部110的下表面侧的孔部120各自的周围向下方突出的有底的筒状部130、以及形成在筒状部130各自的底部的狭缝140。
现有的一般隔板100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1同样地,具有在能插入自动分析装置的毛细管、针、喷嘴等细管且能拔出它们的状态下密封微孔板200的阱230的功能。隔板100采用安装在微孔板200的上表面侧的构造。
现有的一般隔板100中,主体部100、孔部120和筒状部130由示出弹性的弹性体一体树脂成型。孔部120和筒状部130以与微孔板200的阱230相对应的方式在主体部110上彼此隔开间隔地设为矩阵状。如图3所示,孔部120和筒状部130形成上下贯通隔板100的贯通构造。
筒状部130设为能与设置在微孔板200上的阱230的开口部的内侧嵌合。在将隔板100安装到微孔板200时,各筒状部130被插入到各阱230内。筒状部130的外径设为与阱230的内径相等、或略大于阱230的内径。此外,筒状部130设为通过来自阱230的内壁的按压容易弹性变形,且通过弹性的恢复力被按压到阱230的内壁。
因此,筒状部130在被插入到阱230内时,从阱230的开口部的内壁朝向筒状部130的中心轴侧受到按压,以向径向挤压的方式稍微弹性变形,从而嵌入到阱230的开口部。在被插入到阱230内后,筒状部130通过弹性的恢复力被按压到阱230的内壁,相对于将筒状部230从阱230内拔出的力产生摩擦力。由此,通过筒状部130进行弹性嵌合,从而隔板100以可自由拆装的方式被固定到微孔板200。
如图3和图4所示,筒状部130的底部134形成有狭缝140。狭缝140形成上下贯通筒状部130的底部134的贯通孔。在隔板100安装于微孔板200的状态下,自动分析装置的毛细管、针、喷嘴等细管通过孔部120和筒状部130的内侧,并插通到狭缝140。另外,图3中,用虚线示出作为细管的一个示例的喷嘴400。
现有的一般的隔板100构成为采用下述两种状态,即:自动分析装置的毛细管、针、喷嘴400等细管通过筒状部130被插入到微孔板200的阱230的插入状态、以及细管从微孔板200的阱230拔出到筒状部130的更外侧的拔出状态。形成在筒状部130的底部134的狭缝140采用通过弹性变形而开闭的构造。
自动分析装置中,当通过细管吸引阱230内的液体、或通过细管将液体排出到阱230内时,驱动微孔板200的规定的阱230与细管的前端部之间的相对移动。首先,水平方向的相对移动被驱动,直到规定的阱230位于细管的前端部下方。之后,铅直方向的相对移动被驱动。
拔出状态下,当在阱230和细管的前端部彼此接近的方向上铅直方向的相对移动被驱动时,细管的前端部在轴向上贯通孔部120和筒状部130,并通过狭缝140插入到阱230内。另一方面,在插入状态下,当在阱230和细管的前端部彼此分离的方向上铅直方向的相对移动被驱动时,细管的前端部从阱230内拔出到筒状部130和孔部120的更外侧。
现有的一般的隔板100在从拔出状态转移到插入状态时,通过来自细管的按压引起的筒状部130的弹性变形使狭缝40开口来允许细管的插入。另一方面,当从插入状态转移到拔出状态时、或处于插入前的拔出状态时,通过筒状部130的底部134的弹性力使狭缝140封闭而密封阱230。
如图4所示,在现有的一般隔板100中,狭缝140作为直线状的切口设置在筒状部130的底部134。切口的狭缝140通过使薄直线刃的冲孔贯通筒状部130的底部134的冲孔加工来形成。此外,筒状部130的侧面不向径向的外侧突出,而是设为与阱230的内部滑动接触的平坦形状。
在未插入自动分析装置的细管、未施加来自细管的按压而引起的载荷的非载荷状态下,切口的狭缝140与切口的内壁彼此紧密接触而大致完全密封。另一方面,当插入细管时,切口的内壁由于来自细管的按压而被推开,由于筒状部130的底部134的弹性变形而仅开口到供细管插入的程度。当拔出细管时,通过筒状部130的底部134的弹性恢复力而返回大致完全封闭的状态。
根据上述现有的一般隔板100,通过弹性开闭的狭缝140,能在可以插拔细管的状态下密封装有试料的阱230。因此,允许细管插入到阱230内、或从阱230内拔出细管,并且抑制成分从阱230内蒸发、或污染物侵入阱230内。放入阱230的试料为少量的情况较多,因此,如果在分析前、分析中不断进行蒸发,则细管的前端部可能暴露于气相,或者试料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此外,空气中的漂浮物等有可能混入,导致产生污染。然而,如果用隔板100密封阱230,则能进行准确且稳定的分析。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1与现有的一般隔板100的不同点在于,形成为向主体部10的下方突出的有底的筒状部30的形状和构造、以及形成在筒状部30的底部34的狭缝40的形状和构造。此外,与这些形状和构造的差异相关联地,容器的密封方法、隔板的制造过程也不同。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的构造的剖视图。图6是从下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的筒状部而得的立体图。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1与现有的一般隔板100不同,筒状部30的底部34的狭缝40设为预先开口的形状。此外,筒状部30的侧面设有突起35。
如图1和图2所示,孔部20和筒状部30以与微孔板200的阱230相对应的方式在主体部10上彼此隔开间隔地设为矩阵状。如图5所示,孔部20和筒状部30形成上下贯通隔板1的贯通构造。
孔部20在主体部10的俯视时呈圆形状,并设为上下贯通主体部10的大致倒圆锥台状的贯通孔。孔部20的一端在主体部10的上表面开口。孔部20的另一端在主体部10的下表面侧、且在筒状部30的内侧开口。孔部20的内径设为与阱230的内径相等、或小于阱230的内径。孔部20可以设为上下贯通主体部10的大致圆柱状的贯通孔。
筒状部30在主体部10的俯视时呈圆形状,并从主体部10的下表面侧的孔部20的周围向下方呈有底的圆筒状突出。筒状部30与孔部20同心地配置。筒状部30的内周壁从孔部20的内周壁的下端向下方连续。通过孔部20和筒状部30,形成上下贯通隔板1的凹陷状的贯通构造。
筒状部30由设为圆筒形状的上筒部31和设为前端较细的有底圆筒形状的下筒部32所构成。上筒部31从主体部10的下表面侧的孔部20的周围向下方呈圆筒状突出。下筒部32从上筒部31的下端向下方以前端较细的形状突出。
在上筒部31的内侧形成有圆柱形状的空间。下筒部32的内侧形成有与外侧的形状大致相似、且随着朝向下方宽度呈锥形体状变窄的空间。通过随着朝向下方而呈锥形体状地宽度变窄的形状,自动分析装置的毛细管、针、喷嘴400等细管被恰当地引导到筒状部30的底部34的狭缝40。
图6中,下筒部32设为有底圆筒形状的径向的两个外侧倾斜地被切除的形状,以使得在筒状部30的侧视时呈大致V字形。在切除后的前端侧,下筒部32的底部34形成为与筒状部30的中心轴大致垂直的平面。下筒部32的底部34在筒状部30的底面视图中呈长方形状。下筒部32的底部34设为在筒状部30的切除后的前端侧前端面的直径线上具有与直径同等长度的长边的长方形状。
下筒部32通过倾斜地切除径向的两个外侧,从而具有倾斜的侧面。在下筒部32的倾斜的斜面以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有肋33。肋33相对于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长边方向的中心轴线对称状地设在两侧。肋33在筒状部30的侧视时从下筒部32的底部34所在的下筒部32的下端部延伸到与上筒部31的边界所在的下筒部32的上端部,形成为宽度大致相同的突条。
肋33在筒状部30的底面视图下从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各长边的中央部向着与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到两个外侧。肋33在筒状部30的底面视图下延伸为与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中央部交叉为十字形状。肋33配置为从狭缝40的短边方向的两个外侧夹住形成在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狭缝40的中央部。
即,设有肋33的下筒部32设为有底圆筒形状的径向的两个外侧分别在中央侧留下肋33并在左右的侧方两侧倾斜地减少厚度的形状。因此,包含肋33的下筒部32的径向的外径设为与上筒部31的外径相等。肋33的外侧面设为在筒状部30插入到微孔板200的阱230时,与上筒部31的侧面一起和阱230的内壁滑动接触。
若设置这样的肋33,则能确保筒状部30相对于微孔板200的阱230的开口部的弹性嵌合性、以及相对于阱230的开口部的内壁的滑动接触性,因此,能将筒状部30的下部侧设置得较薄,并能使隔板1相对于微孔板200拆装自由且稳定地固定到微孔板200。若将筒状部的下部侧减薄,则可得到恰当的柔软性和刚性,因此,在密封阱230时,能使狭缝40周边的下筒部32的底部34恰当地弹性变形。
与现有一般的隔板100的情况同样地,筒状部30能嵌合到微孔板200上所设的多个阱230的开口部的内侧。在将隔板1安装到微孔板200时,各筒状部30被插入到各阱230内。筒状部30的除突起35以外的区域外径设为与阱230的内径相等、或略大于阱230的内径。此外,筒状部30、突起35设为通过被插入到阱230时的按压容易弹性变形,且通过弹性的恢复力被按压到阱230的内壁。
因此,当筒状部30、突起35被插入到阱230内时,从阱230的开口部的内壁朝向筒状部30的中心轴侧受到按压,以向径向挤压的方式稍微弹性变形,并嵌入到阱230的开口部。筒状部30、突起35在被插入到阱230内后,通过弹性的恢复力被按压到阱230的内壁,相对于将筒状部230从阱230内拔出的力产生摩擦力。由此,通过筒状部30进行弹性嵌合,从而隔板1以可自由拆装的方式固定到微孔板200。
如图6所示,筒状部30的底部34形成有狭缝40。狭缝40形成上下贯通筒状部30的底部34的贯通孔。在隔板1安装于微孔板200的状态下,自动分析装置的毛细管、针、喷嘴400等细管通过孔部20和筒状部30的内侧,并插通到狭缝40。
与现有一般的隔板100同样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1构成为采用自动分析装置的毛细管、针、喷嘴400等细管通过筒状部30而被插入到微孔板200的阱230的插入状态、以及细管从微孔板200的阱230拔出到筒状部30的更外侧的拔出状态。形成在筒状部30的底部34的狭缝40采用通过弹性变形而开闭的构造。
与现有一般的隔板100同样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1设为在从拔出状态转移到插入状态时,通过来自细管的按压引起的筒状部30的弹性变形使狭缝40开口来允许细管的插入。另一方面,设为当从插入状态转移到拔出状态时、或处于插入前的拔出状态时,通过筒状部30的弹性力使狭缝40封闭而密封阱230。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1中,狭缝40在筒状部30的底部34设为预先开口的形状。使用成型为开口形状的成型模具对狭缝40进行树脂成型。狭缝40是在筒状部30从阱230等开口部移除的状态、即来自外部的载荷未施加到筒状部30的非载荷状态下,狭缝40的内壁彼此不抵接的开口的形状。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1中,在筒状部30的侧面设有突起35。突起35从筒状部30的侧面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突起35相对于筒状部30的中心轴对称地设在径向的两个外侧。突起35通过示出弹性的弹性体,与筒状部30一起一体进行树脂成型。
图6中,狭缝40设为在筒状部30的底面视图中、狭缝40的长边方向与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长边方向平行。通过这样的配置,狭缝40的周围被厚度接近均匀的弹性体所形成的下筒部32的底部34包围。
突起35设置在筒状部30的侧面中接近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下部侧、且设置在肋33的外侧面。在筒状部30的底面视图中,突起35相对于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中央部,配置在与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长边方向垂直的两侧。突起35相对于狭缝40的长边方向的中心轴线对称地配置在两个外侧,以使得从短边方向的两个外侧夹住狭缝40的中央侧。
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对容器的密封方法的剖视图。
图7中,示意性示出将筒状部30插入到微孔板200的阱230内时的状态。图7A是筒状部30插入前的初始状态。图7B示出筒状部30插入中的中间状态。图7C示出筒状部30插入后的密封状态。
如图7A所示,初始状态下,筒状部30的底部34的狭缝40以树脂成型的形状开口。筒状部30处于从阱230的开口部移除的状态,处于来自外部的载荷未施加的非载荷状态。狭缝40处于内壁彼此不抵接的状态,处于几乎不能得到密封容器的作用的状态。
如图7B所示,在中间状态下,筒状部30相对于阱230的开口部插入到突起35的高度。筒状部30的除突起35以外的区域外径设为与阱230的内径相等、或略大于阱230的内径。另一方面,突起35从筒状部30的侧面向径向的外侧突出。因此,在将隔板1安装到微孔板200时,将突起35压入到内侧,同时将筒状部30插入到阱230内。
如图7C所示,在密封状态下,筒状部30大致整体插入到阱230的开口部。筒状部30处于弹性嵌合到阱230的开口部的内侧的状态。突起35从阱230的开口部的内壁受到按压,以向径向挤压的方式使筒状部30弹性变形。筒状部30以向径向挤压的方式弹性变形,并封闭狭缝40。狭缝40成为如下状态:内壁彼此抵接而闭合,得到密封容器的作用。
狭缝40如图6所示,设为狭缝40的长边方向与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长边方向平行。突起35在筒状部30的底面视图中配置成从短边方向的两个外侧夹住狭缝40的中央侧。因此,当突起35从阱230的开口部的内壁受到按压时,下筒部32的底部34弹性变形以使得从短边方向的两个外侧将狭缝40闭合,并使设为预先开口的形状的狭缝40封闭。
狭缝40可以设为在筒状部30弹性嵌合到阱230的开口部的内侧的状态下、即突起35从阱230的开口部的内壁受到按压的状态下,内壁的至少中央侧相抵接。狭缝40的弹性变形所得到的封闭性可以通过调节狭缝40的形状、长度、宽度、以及突起35的形状、长度、宽度、高度、配置等来调整。
自动分析装置中,当通过细管吸引阱230内的液体、或通过细管将液体排出到阱230内时,将细管插入到图7C所示那样的密封状态的筒状部30。当从拔出状态转移到插入状态时,通过来自细管的按压而产生的弹性变形,使因来自阱230的开口部的内壁的按压而产生的弹性变形而大致封闭的狭缝40开口。另一方面,当从插入状态转移到拔出状态时、或处于插入前的拔出状态时,通过因来自阱230的开口部的内壁的按压而产生的弹性变形、或因筒状部30的底部34的弹性恢复力而产生的弹性变形使狭缝40封闭。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1,突起35的弹性变形波及设为预先开口的形状的狭缝40,因此,与现有的一般隔板100同样地,能在可插拔细管的状态下密封装有试料的阱230等容器。因此,允许细管插入到容器、细管从容器拔出,与此同时能抑制成分从容器蒸发、污染物侵入到容器。由此,如果用隔板1密封容器,则能进行准确且稳定的分析。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1,狭缝40的形状和构造与现有一般的隔板100不同,因此,能使隔板的制造过程简化。
现有一般的隔板100中,在筒状部130的底部134设有切口的狭缝140。切口的狭缝140通过使薄直线刃的冲孔贯通筒状部130的底部134的冲孔加工来形成。
然而,在冲孔加工时,需要在空气中进行将树脂成型的隔板100安装到加工夹具的作业、以及将形成了狭缝140的隔板100传送到下一工序的作业。在冲孔加工时,会稍微产生加工碎屑,因此妨碍了清洁室的利用。此外,加工中使用的冲孔有时会附着防锈油、铁锈等。
在进行这种冲孔加工的现有的制造过程中,制造中的隔板100可能在空气中处理,或与附着有异物的冲孔接触,从而污染隔板100。因此,在冲孔加工后,需要清洗隔板100的清洗工序。
此外,在冲孔加工时,在排列为矩阵状的多个筒状部130的底部134暂时形成各个狭缝140。多个狭缝140通过直线刃排列成矩阵状的冲孔来形成。此外,在切口的狭缝140的两端部,由于薄直线刃的贯通而形成裂纹状的破坏面。
在这种加工时,有时会产生狭缝140的穿孔不良、位置偏移、尺寸不良等。此外,由于切口的狭缝140的两端部成为裂纹状的破坏面,因此,在狭缝140的端部裂纹容易扩散。在冲孔加工后进行清洗工序的情况下,冲击力等容易施加到突出的筒状部130,因此,在狭缝140的端部裂纹扩散,有时产生狭缝140的尺寸不良、筒状部130的破裂。因此,在冲孔加工后到清洗工序后,需要对狭缝140进行全数检查的狭缝检查工序。
然而,如果将清洗工序、狭缝检查工序编入隔板的制造过程中,则存在隔板的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在对隔板进行液体清洗的情况下,还需要干燥工序。清洗工序、干燥工序、狭缝检查工序消耗工时、设备成本。此外,只要不从外部施加载荷,则切口的狭缝140大致完全闭合,因此可视性较差,在这点上检查较为费事。此外,若在多个狭缝140、筒状部130中的一部分中产生狭缝140的穿孔不良、位置偏移、尺寸不良、或筒状部130的破裂,则整体也成为不良品,因此,存在产品单位的成品率变差的问题。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1,狭缝40树脂成型为开口的形状,因此,无需将冲孔加工工序、清洗工序、狭缝检查工序编入隔板的制造过程中。由于对狭缝40进行树脂成型,因此不产生加工碎屑,能在清洁室中制造隔板1。制造中的隔板1不与被污染的加工夹具、冲孔接触,空气中的处理也减少,因此不需要清洗工序。此外,狭缝40在非载荷状态下开口,因此,容易对尺寸等进行检查。此外,对狭缝40进行树脂成型,因此,不容易产生狭缝40的穿孔不良、位置偏移、尺寸不良、以及以狭缝40为起点的筒状部30的破裂。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1,能基于插入有毛细管、针、喷嘴400等细管的狭缝的周边构造来抑制隔板的制造成本,并改善产品单位的成品率。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1,基于筒状部30的形状和构造、狭缝40的形状和构造,可得到减少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料的遗留的效果。
自动分析装置中,当用细管吸引阱230内的液体、或用细管将液体排出到阱230内时,液体有时附着到细管的前端部的侧面等。若液体附着到细管,则当细管插入到其它阱230内时,引起液体的带入、即遗留。若发生遗留,则引起试料的浓度变化、交叉污染。因此,需要去除附着在细管的前端部的液体、或清洗细管的前端部。
现有一般的隔板100中,筒状部130的底部134的狭缝140设为直线状的切口。因此,当细管从阱230内拔出时,由于来自细管的按压而被挤压的切口的狭缝140的内壁以弹性的恢复力复原到彼此紧密接触的程度。该过程中,能在要复原的切口的狭缝140的内壁将附着在细管的前端部的侧面的液体擦拭到某种程度。
然而,设有切口的狭缝140的筒状部130的底部134为供薄直线刃的冲孔贯通的程度的较薄厚度。如果狭缝140的内壁较薄,则当内壁因来自细管的按压而被挤压时,要复原的弹性恢复力变弱。因此,现有一般的隔板100中,无法得到充分擦拭细管的前端部的侧面所附着的液体的作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中的技术中,仅利用了因来自细管的按压而变形的材料的弹性力,因此,施加到细管的前端部的侧面的载荷可能不充分。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1中,在筒状部30的侧面形成有突起35,通过从阱230的开口部的内壁向突起35的按压使狭缝40弹性变形以从短边方向的两个外侧关闭,因此,与现有相比能强化使狭缝40复原的弹性恢复力。狭缝40的内壁在因来自细管的按压在打开方向上弹性变形前、因对突起35的按压而在关闭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因此,当细管从阱230内拔出时,与现有相比,针对细管的前端部的侧面的弹性力而产生的载荷更强。
从狭缝40施加到细管的前端部的弹性力所产生的载荷例如能通过调节突起35的形状、长度、宽度、高度、配置、或筒状部30的底部34的厚度等来调整。如果调整施加到细管的前端部的弹性力所引起的载荷来强化擦拭细管的前端部的侧面所附着的液体的效果,则遗留减少,因此,能抑制试料的浓度变化、交叉污染。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1,狭缝40树脂成型为预先开口的形状,因此,与现有的切口的狭缝140的情况相比,能使狭缝40的周边构造的耐久性提高。即使在隔板1的安装时、隔板1的保管时等外力施加到突出的筒状部30,也可以减少狭缝40的端部的撕裂、筒状部30的破裂等,因此,可得到耐久性较高的隔板1。
图8是示出狭缝的形状例的隔板的筒状部的仰视图。
图8中,示出筒状部30从容器的开口部移除的状态下的狭缝40的形状例。如图8所示,筒状部30的底部34的狭缝40可以设为开口为纵横比较大的适当的扁平形状。
图8A是示出长方形状的狭缝40a的图。图8B是示出椭圆形状的狭缝40b的图。图8C是示出长圆形状的狭缝40c的图。图8D是示出菱形形状的狭缝40d的图。图8E是示出嘴形形状的狭缝40e的图。图8F是示出枪形形状的狭缝40f的图。
开口为长圆形状的狭缝40c设为扁平的长方形状的短边为半圆弧状的形状。开口为嘴形形状的狭缝40e设为以使得扁平的正态分布曲线状的曲线成为闭曲线的两个组合而成的形状。开口为枪形形状的狭缝40f设为扁平的六边形状。
如图8A~图8F所示,开口为扁平形状的狭缝40a、40b、40c、40d、40e、40f形成为各狭缝40a、40b、40c、40d、40e、40f的长边方向与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长边方向平行。
在筒状部30的底面视图中,突起35相对于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各长边的中央部,配置在与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突起35相对于各狭缝40a、40b、40c、40d、40e、40f的长边方向的中心轴线对称状地配置在两个外侧,以使得从短边方向的两个外侧夹住各狭缝40a、40b、40c、40d、40e、40f的中央侧。
例如,在阱230的内径为5mm的情况下,各狭缝40a、40b、40c、40d、40e、40f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可以设为2.8mm以上3.2mm以下。此外,能将短边方向的宽度设为0.5mm以下。突起35的高度、即筒状部30的底面视图中的径向的长度可以设为0.25mm以上0.4mm以下。筒状部30的底部的厚度可以根据施加到细管的前端部的弹性力所产生的载荷等设为1mm以下或小于1mm。
如图8A所示,根据开口为长方形状的狭缝40a,在从容器的内壁向突起35施加按压时,存在狭缝40a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留有开口的缺点。然而,用于对狭缝40a进行树脂成型的成型模具为简单的形状,因此,具有能容易地制作成型模具的优点。此外,成型模具的核心侧在对应于狭缝40a的位置处不具有较细的形状,因此成型模具不容易破损。
如图8B所示,根据开口为椭圆形状的狭缝40b,狭缝40b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为较细的形状,因此,具有容易产生裂纹的缺点。此外,成型模具的核心侧在对应于狭缝40b的两端部的位置处具有较细的形状,因此成型模具容易破损。然而,在从容器的内壁向突起35施加按压时,狭缝40b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不容易留下开口,具有可得到较高密封性的优点。
如图8C所示,根据开口为长圆形状的狭缝40c,在从容器的内壁向突起35施加按压时,存在狭缝40c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留有开口的缺点。然而,由于用于对狭缝40c进行树脂成型的成型模具为简单的形状,因此,具有能容易地制作成型模具的优点。此外,成型模具的核心侧在对应于狭缝40c的位置处不具有较细的形状,因此成型模具不容易破损。
如图8D所示,根据开口为菱形形状的狭缝40d,狭缝40d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为锐角的形状,因此,具有容易产生裂纹的缺点。此外,成型模具的核心侧在对应于狭缝40d的两端部的位置处具有锐角的形状,因此成型模具容易破损。然而,在从容器的内壁向突起35施加按压时,狭缝40b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不容易留下开口,具有可得到较高密封性的优点。
如图8E所示,根据开口为嘴形形状的狭缝40e,狭缝40e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形成尖点,因此,具有容易产生裂纹的缺点。此外,成型模具的核心侧在对应于狭缝40e的两端部的位置处具有尖点,因此成型模具容易破损。然而,在从容器的内壁向突起35施加按压时,狭缝40e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不容易留下开口,具有可得到较高密封性的优点。
如图8F所示,根据开口为枪形形状的狭缝40f,狭缝40f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为锐角的形状,因此,具有容易产生裂纹的缺点。此外,成型模具的核心侧在对应于狭缝40f的两端部的位置处具有锐角的形状,因此成型模具容易破损。然而,在从容器的内壁向突起35施加按压时,狭缝40f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不容易留下开口,具有可得到较高密封性的优点。
图9是从下方观察示出突起的形状例的隔板的筒状部而得的立体图。
图9中,示出设置在筒状部30的侧面的突起35的形状例。突起35从筒状部30的侧面向径向的外侧突出,只要通过来自容器的内壁的按压使设为预先开口的形状的狭缝40闭合,则能设为适当的形状、配置。
图9A是示出设有肋状的突起35a的筒状部30的图。图9B是示出与肋状的突起35a一起设有辅助的突起35b的筒状部30的图。图9C是示出设有叶片状的突起35c的筒状部30的图。
如图9A所示,肋状的突起35a在下筒部32的倾斜的侧面以从下筒部32的侧面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为肋状。肋状的突起35a相对于下筒部32的中心轴对称地设在径向的两个外侧。肋状的突起部35a在筒状部30的侧视时从下筒部32的底部34所在的下筒部32的下端部延伸到与上筒部31的边界所在的下筒部32的上端部,形成为宽度大致相同的突条。
肋状的突起35a在筒状部30的底面视图下从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长边的中央部向着与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长边垂直的方向延伸到两个外侧。肋状的突起35a在筒状部30的底面视图中设为与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中央部交叉为十字形,配置成从短边方向的两个外侧夹住下筒部32的底部34所形成的狭缝40的中央部。
肋状的突起35a在靠近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下部侧,设为比下筒部32的主要部分更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的形状。肋状的突起35a的下部侧比上筒部31的外周面、下筒部32的除突起35a以外的区域的外周面更向外侧突出。在筒状部30的底面视图中,肋状的突起35a的最大的外径设为比下筒部32的外径要大。
若设置这样的肋状的突起35a,则能基于肋状的突起35a的形状来一体调整筒状部30相对于微孔板200的阱230的开口部的弹性嵌合性、相对于阱230的开口部的内壁的滑动接触性、以及狭缝40的闭合性。此外,与单独设置突起35的情况相比,成型模具为简单的形状,因此能容易地制作成型模具。
另外,图9A中,肋状的突起35a的下部侧在肋状的突起35a的侧视时以钝角三角形状突出。如果是这样的山形状,则在将筒状部30插入到阱230的开口部的内侧时,能使得相对于阱230的开口部不容易产生干涉。肋状的突起35a被直线地插入到阱230内,因此,基于弹性变形的狭缝40的闭合性良好。其中,肋状的突起35a的下部侧也可以设为圆弧状、矩形状、梯形状等。
如图9B所示,也可以在筒状部30的侧面与肋状的突起35a一起设置辅助的突起35b。辅助的突起35b设为在下筒部32的倾斜的侧面从下筒部32的侧面向外侧突出。辅助的突起35b与肋状的突起35a同样地,相对于下筒部32的中心轴对称地设在径向的两个外侧。此外,辅助的突起35b相对于肋状的突起35a对称地设置在两个外侧,以夹住肋状的突起35a。辅助的突起35b形成为宽度大致相同的突条,且相对于肋状的突起35a平行地延伸。
辅助的突起35在筒状部30的底面视图下从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各长边的两端部朝向与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长边垂直的方向延伸到两个外侧。辅助的突起35b在筒状部30的底面视图中设为与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端部交叉,配置成从短边方向的两个外侧夹住下筒部32的底部34所形成的狭缝40的两端部。
辅助的突起35b在靠近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下部侧,设为比下筒部32的主要部分更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的形状。辅助的突起35b比上筒部31的外周面、下筒部32的除突起35a以外的区域的外周面更向外侧突出。在筒状部30的底面视图中,辅助的突起35b的最大的外径设为比下筒部32的外径要大。
若设置这样的辅助的突起35b,则当筒状部30被插入到阱230内时,狭缝4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容易留下开口,能将狭缝4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开口抑制得较小。若从阱230的开口部的内壁受到按压,则辅助的突起35b弹性变形以挤压狭缝4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因此,与仅在与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中央部交叉为十字形的位置设置突起的情况相比,能提高狭缝40的闭合性。
另外,图9B中,辅助的突起35b在辅助的突起35b的侧视时以钝角三角形状突出。如果是这样的山形状,则在将筒状部30插入到阱230的开口部的内侧时,能使得相对于阱230的开口部不容易产生干涉。辅助的突起35b被直线地插入到阱230内,因此,基于弹性变形的狭缝40的闭合性良好。其中,辅助的突起35b也能设为圆弧状、矩形状、梯形状等。
此外,图9B中,辅助的突起35b设为与肋状的突起35a平行,但辅助的突起35b也能设为朝向下筒部32的径向外侧呈放射状地突出。若辅助的突起35b设为呈放射状地突出,则在从阱230的开口部的内壁受到按压时,能使狭缝4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弹性变形以朝向筒状部30的中心轴侧挤压。
如图9C所示,也可以在筒状部30的侧面设置叶片状的突起35c。叶片状的突起35c呈叶片状地、以从上筒部31和下筒部32的侧面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上筒部31的侧面和下筒部32的倾斜的侧面。叶片状的突起35c相对于上筒部31、下筒部32的中心轴对称地设在径向的两个外侧。叶片状的突起部35c在筒状部30的侧视时从下筒部32的底部34所在的下筒部32的下端部延伸到上筒部31的上端部,形成为宽度大致相同的薄板的叶片状。
叶片状的突起35c在筒状部30的底面视图下从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长边的中央部朝向与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长边垂直的方向延伸到两个外侧。叶片状的突起35c在筒状部30的底面视图中设为与下筒部32的底部34的中央部交叉为十字形,配置成从短边方向的两个外侧夹住下筒部32的底部34所形成的狭缝40的中央部。
叶片状的突起35c形成为相对于上筒部31、下筒部32的主体侧更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的形状。叶片状的突起35c的上部侧相比于上筒部31的除突起35c以外的区域的外周面更向径向的外侧突出。叶片状的突起35c的下部侧相比于下筒部32的除突起35c以外的区域的外周面更向外侧突出。在筒状部30的底面视图中,叶片状的突起35c的最大的外径设为比上筒部31、下筒部32的主体侧的外径要大。
若设置这样的叶片状的突起35c,则能基于叶片状的突起35c的形状来一体调整筒状部30相对于微孔板200的阱230的开口部的弹性嵌合性、相对于阱230的开口部的内壁的滑动接触性、以及狭缝40的闭合性。此外,与设置肋状的突起35a的情况相比,筒状部30的上部侧也容易从阱230的内壁被按压,因此成为如下构造:不仅容易利用筒状部30的下部侧的径向的弹性变形,也容易利用筒状部30轴向的弹性变形。
另外,图9C中,叶片状的突起35c的下部侧在叶片状的突起35c的侧视时以钝角三角形状突出。如果是这样的山形状,则在将筒状部30插入到阱230的开口部的内侧时,能使得相对于阱230的开口部不容易产生干涉。叶片状的突起35c被直线地插入到阱230内,因此,基于弹性变形的狭缝40的闭合性良好。其中,叶片状的突起35c的下部侧也可以设为圆弧状、矩形状、梯形状等。
另外,图1和图2中,微孔板200设为96阱微孔板,隔板1设为用于96阱微孔板,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1也可以设为用于形成有任意个数的阱230的微孔板。例如,可以设为用于24阱微孔板、48阱微孔板、384阱微孔板等。
此外,图1和图2中,隔板1用于微孔板,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1也可以设为用于具备排列的多个容器部的多联式的容器,例如可以用于多联微管、多联微量试管、毛细管电泳装置的多联式的泳动介质容器等。
图1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和多联微管的立体图。
图10中,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的一个示例,图示出多联微管用的隔板2和安装有隔板2的多联微管300。
多联微管300在分析、检查、试验等时,作为容器来使用。多联微管300设为并列连结有多个微管310的构造。作为多联微管300的材料,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等聚烯烃。
微管310在俯视时呈圆形状,设为前端较细的大致圆柱状的容器。微管310的上部朝向上方呈圆形状地开口。在微管310的内侧,形成有随着朝向下方而呈锥形体状缩径的圆柱形状的空间。与微孔板200的阱230同样地,微管310的内侧的空间作为容器发挥功能,装有所希望的液体等。
图10中,多联微管300设为连结了总计8个微管310的8联微管。微管310彼此经由在上部结合的带状部互相连结。然而,多联微管300的连结数量、容量、内径、外径、连结构造等可以为适当的条件。
图10中,微管310设为前端较细的大致圆柱状的容器,但微管310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微管310也可以作为大致圆柱状的微量试管型等来设置。
与微孔板200同样地,多联微管300具有作为将试料设置在具备自动取样器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容器的用途。多联微管300可以由设有插入微管310的支承孔的支架等来支承,并设置在自动分析装置中。
如图10所示,与上述微孔板用的隔板1同样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2包括形成为片状的主体部10、上下贯通主体部10的多个孔部20、形成为从主体部10的下表面侧的孔部20各自的周围向下方突出的有底的筒状部30、以及形成在筒状部30各自的底部的狭缝40。
与上述微孔板用的隔板1同样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2具有在能插入自动分析装置的毛细管、针、喷嘴400等细管且能拔出它们的状态下密封多联微管300的微管310的功能。在将试料放入多联微管300的微管310后,且在将多联微管300设置到自动分析装置前等,隔板2被安装到多联微管300的上部侧。
与上述微孔板用的隔板1同样地,隔板2的主体部10、孔部20和筒状部30可以通过示出弹性的弹性体一体树脂成型。作为隔板2的材料,可举出硅橡胶、氟橡胶、乙丙二烯橡胶(EPDM)等。主体部10可以设为与微管310的外径同等程度的宽度、与微孔310的连结方向的外部尺寸同等程度的长度。
隔板2中,能与上述微孔板用的隔板1同样地设置在能插入自动分析装置的毛细管、针、喷嘴400等细管且能拔出它们的状态下密封多联微管300的微管310的构造单位。筒状部30的底部34的狭缝40设为预先开口的形状。此外,筒状部30的侧面设有突起35。
与上述微孔板用的隔板1同样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2构成为采用自动分析装置的毛细管、针、喷嘴400等细管通过筒状部30而被插入到多联微管300的微管310的插入状态、以及细管从多联微管300的微管310拔出到筒状部30的更外侧的拔出状态。形成在筒状部30的底部的狭缝采用通过弹性变形而开闭的构造。
与上述微孔板用的隔板1同样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2设为在从拔出状态转移到插入状态时,通过因来自细管的按压而引起的筒状部30的弹性变形使狭缝40开口来允许细管的插入。另一方面,设为当从插入状态转移到拔出状态时、或处于插入前的拔出状态时,通过筒状部30的弹性力使狭缝封闭而密封阱230。
根据这样的隔板2,通过弹性开闭的狭缝,能在可以插拔细管的状态下密封装有试料的微管310。因此,允许细管插入到微管310内、或从微管310内拔出细管,并且能抑制成分从微管310内蒸发、或污染物侵入微管310内。如果用隔板2密封微管310,则能进行准确且稳定的分析。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2与上述微孔板用的隔板1同样地,与现有一般的隔板100的不同点在于,形成为向主体部10的下方突出的有底的筒状部30的形状和构造、以及形成在筒状部30的底部34的狭缝40的形状和构造。此外,与这些形状和构造的差异相关联地,容器的密封方法、隔板的制造过程也不同。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2与上述微孔板用的隔板1同样地,筒状部30的底部34的狭缝40设为预先开口的形状。此外,筒状部30的侧面设有突起35。如图8所示,狭缝40可以设为呈长方形、椭圆形状、长圆形状、菱形形状、嘴形形状、枪形形状等纵横比较大的扁平形状来开口。如图9所示,突起35可以设为肋状的突起35a、与辅助的突起35b的组合、叶片状的突起35c等。
根据以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基于狭缝的周边构造来简化隔板的制造过程,因此,能抑制隔板的制造成本,并改善产品单位的成品率。因此,与设有现有的切口的狭缝的隔板相比,能廉价地提供隔板。此外,能减小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试料的遗留,因此能进行更准确的分析。此外,与设有现有的切口的狭缝的隔板相比,可得到狭缝周边的耐久性较高的产品。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进行各种变更。例如,本发明不限于必须包括上述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所有结构。可以将某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替换为其它结构,可以将某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追加到其它方式,或者可以将某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省略。
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用于微孔板、多联微管,但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隔板除了应用于微孔板、多联微管以外,也能应用于一体具备排列的多个容器、排列的多个容器部的多联式的容器。容器的容量不限于微阶,可以应用于适当容量的容器、容器部。隔板可以是单独的附属部件且在使用时层叠在板上,也可以一体化到刚性较高的盖构件的下表面侧。
标号说明
1 隔板
2 隔板
10 主体部
20 孔部
30 筒状部
31 上筒部
32 下筒部
33 肋
34 底部
35 突起
40 狭缝
100 隔板
110 主体部
120 孔部
130 筒状部
140 狭缝
200 微孔板
210 凹部
220 外框
230孔(容器)
231 上部
232 下部
300 多联微管
310微管(容器)
400喷嘴(细管)。
Claims (8)
1.一种隔板,包括:
能与排列的多个容器的开口部的内侧嵌合的多个筒状部;以及形成在所述筒状部各自的底部的狭缝,
构成为在所述筒状部与所述开口部嵌合的状态下,采用对所述容器内吸引或排出液体的细管通过所述筒状部而被插入到所述容器内的插入状态、以及所述细管从所述容器内拔出到所述筒状部的更外侧的拔出状态,
在从所述拔出状态转移到所述插入状态时,通过因来自所述细管的按压而引起的所述筒状部的弹性变形使所述狭缝开口来允许所述细管的插入,
在从所述插入状态转移到所述拔出状态时,通过所述筒状部的弹性力使所述狭缝封闭而密封所述容器,所述隔板的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部具有从侧面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的突起,
所述狭缝设为在所述筒状部从所述开口部移除的状态下、所述狭缝的内壁彼此不抵接的开口的形状,在所述筒状部与所述开口部的内侧嵌合的状态下,所述突起从所述容器的内壁受到按压,通过因所述按压而引起的所述筒状部的弹性变形闭合而密封所述容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设为以长方形状、椭圆形状、长圆形状、菱形形状、嘴形形状或枪形形状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部具有:设为圆筒形状的上筒部;以及设为有底圆筒形状的径向的两个外侧倾斜地被切除的形状以使得在侧视时呈V字形的下筒部,
所述筒状部的底部是在所述筒状部的底面视图中呈长方形状的所述下筒部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在所述筒状部的底面视图中呈长方形状的所述下筒部的底部形成为与所述下筒部的底部的长边方向平行,
所述突起配置为从所述狭缝的短边方向的两个外侧夹住所述狭缝的中央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设置为从所述下筒部的侧面向外侧突出的肋状、或从所述上筒部和所述下筒部的侧面向外侧突出的叶片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是设置在微孔板上的阱,
所述隔板用于微孔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是彼此连结的多个微管,
所述隔板用于多个微管彼此连结而成的多联微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管是自动分析装置所具备的毛细管、针或喷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21/030979 WO2023026359A1 (ja) | 2021-08-24 | 2021-08-24 | セプ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13511A true CN117813511A (zh) | 2024-04-02 |
Family
ID=85321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100734.5A Pending CN117813511A (zh) | 2021-08-24 | 2021-08-24 | 隔板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278244A1 (zh) |
JP (1) | JPWO2023026359A1 (zh) |
CN (1) | CN117813511A (zh) |
DE (1) | DE112021007630T5 (zh) |
GB (1) | GB2622980A (zh) |
WO (1) | WO2023026359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56180B2 (ja) * | 2000-03-09 | 2009-11-04 |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 自動合成装置 |
WO2015037308A1 (ja) | 2013-09-12 | 2015-03-19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電気泳動媒体容器および電気泳動装置 |
US20190062010A1 (en) * | 2017-08-28 | 2019-02-28 | uBiome, Inc. | Device for protecting and sealing the opening of a container |
JP7297495B2 (ja) | 2019-03-28 | 2023-06-26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試料容器およびキャップ |
JP7362282B2 (ja) | 2019-03-28 | 2023-10-17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試料容器およびキャップ |
-
2021
- 2021-08-24 DE DE112021007630.2T patent/DE112021007630T5/de active Pending
- 2021-08-24 US US18/570,161 patent/US20240278244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8-24 CN CN202180100734.5A patent/CN117813511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8-24 JP JP2023543519A patent/JPWO2023026359A1/ja active Pending
- 2021-08-24 WO PCT/JP2021/030979 patent/WO202302635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8-24 GB GB2319258.6A patent/GB2622980A/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GB202319258D0 (en) | 2024-01-31 |
GB2622980A (en) | 2024-04-03 |
WO2023026359A1 (ja) | 2023-03-02 |
US20240278244A1 (en) | 2024-08-22 |
JPWO2023026359A1 (zh) | 2023-03-02 |
DE112021007630T5 (de) | 2024-0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117394A (en) | Membrane filtered pipette tip | |
US9796521B2 (en) | Bellows type dispensing tip, bellows type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bellows type dispensing processing | |
US6244119B1 (en) | Multichannel pipette system and pipette tips therefor | |
US20040208794A1 (en) | Microfluidic mixing and dispensing | |
EP1547686A1 (en) | Microtiter plat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samples | |
WO2017061387A1 (ja) | 試料採取システム | |
JP2017523412A (ja) | ピペット操作ガイドを備えたマイクロ流体カートリッジ | |
JP6549037B2 (ja) | 液体注入用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液体注入方法 | |
EP2017624A1 (en) | Filter-carrying micro plate | |
CN108273454A (zh) | 一种小型反应管中纳升级微液滴融合的方法 | |
US20220193668A1 (en) |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device with pipette adaptation | |
CN113597340B (zh) | 试样容器和帽 | |
CN117813511A (zh) | 隔板 | |
WO2018190336A1 (ja) | 送液デバイス及び送液方法 | |
EP2631011B1 (en) | Closure with septum strip | |
JP4250641B2 (ja) | ピペットチップの収納方法 | |
US20190255524A1 (en) | Transfer arrays for simultaneously transferring multiple aliquots of fluid | |
WO2020028406A1 (en) | Methods, devices, and apparatus for washing samples containing cells | |
US20030213504A1 (en) | Method for rinsing micro-dispensing syringes | |
WO2023026361A1 (ja) | セプタ | |
JPH08117618A (ja) | 液体分注装置 | |
JP2006208373A (ja) | バリヤー貫通のためのリブを有するピペットチップを使用した液体採取 | |
JP5599266B2 (ja) | 反応プレートの吸引デバイスおよび洗浄デバイス | |
JP6457309B2 (ja) | 試薬カートリッジ | |
AU2932402A (en) | Method for rinsing micro-dispensing syring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