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24599A - 一种休眠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休眠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724599A CN117724599A CN202310771245.3A CN202310771245A CN117724599A CN 117724599 A CN117724599 A CN 117724599A CN 202310771245 A CN202310771245 A CN 202310771245A CN 117724599 A CN117724599 A CN 1177245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p
- notebook computer
- time
- mode
- electronic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0000005059 dormancy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7958 sleep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2
- 230000004622 sleep tim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5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36578 sleeping tim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266 hibern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033 biological extin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37 neu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02 propa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休眠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该休眠方法包括:电子设备响应于休眠事件,设置休眠时间;其中,休眠事件用于触发电子设备处于休眠模式;若当前时间超过休眠时间,电子设备在休眠时间未进入休眠模式,则控制电子设备进入休眠模式。这样,可以使电子设备按照设定的时间从熄屏进入休眠模式,降低了电子设备的耗电量,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休眠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凭借其便携性和强大的处理能力,已成为日常重要的办公工具。目前,为了提高续航时间,在一定条件下,笔记本电脑可以按照已经设定好的程序和时间,从熄屏依次进入睡眠和休眠这两种低功耗模式,以降低笔记本电脑的耗电量。
但是,笔记本电脑从熄屏进入休眠模式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一些操作,导致笔记本电脑无法按照设定的时间从熄屏进入休眠模式,反而在熄屏至休眠模式的过程中正常工作,这增加了笔记本电脑的耗电量,降低了笔记本电脑的续航时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休眠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使电子设备按照设定的时间从熄屏进入休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子设备的耗电量,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休眠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响应于休眠事件,设置休眠时间;其中,休眠事件用于触发电子设备处于休眠模式;若当前时间超过休眠时间,电子设备在休眠时间未进入休眠模式,则控制电子设备进入休眠模式。
本申请中,电子设备响应于休眠事件,可以基于设定的休眠时间,控制电子设备进入休眠模式。这样,电子设备便可以使电子设备按照设定的时间从熄屏进入休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子设备的耗电量,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
本申请中的休眠时间可以为具体实施例中的强制休眠时间。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预设部件;休眠事件包括:预设部件的状态满足休眠条件;其中,预设部件的状态为预设部件在电子设备工作和非工作模式下的物理展示情况。
本申请中的休眠条件可以为具体实施例中的强制休眠条件。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休眠条件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电子设备在工作模式下,电子设备的显示器与电子设备的底座之间的夹角逐渐小于等于第一角度阈值;电子设备的显示器为熄屏模式;电子设备为未充电模式,充电模式是指外界交流电源为电子设备中的电池充交流电的过程。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若当前时间未超过休眠时间,响应于唤醒事件,取消休眠时间;其中,唤醒事件用于唤醒电子设备。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唤醒事件包括:电子设备的显示器与底座之间的夹角逐渐大于第一角度阈值;和/或者,电子设备处于充电模式。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电子设备在睡眠模式还未进入休眠模式,则修改休眠触发条件,得到修改后的休眠触发条件;其中,修改后的休眠触发条件用于使电子设备的休眠时间早于修改前的休眠触发条件对应的休眠时间。
若所述电子设备在睡眠模式还未进入休眠模式,电子设备可以基于修改后的休眠触发条件,使电子设备的休眠时间早于修改前的休眠触发条件对应的休眠时间。使电子设备尽快进入休眠模式,节省耗电量。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修改前的休眠触发条件包括自电子设备进入睡眠模式后的耗电量小于第一预设电量值;修改后的休眠触发条件包括:自电子设备进入睡眠模式后的耗电量为第二预设电量值;其中,第二预设电量值小于第一预设电量值。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修改前的休眠触发条件,包括:自电子设备进入睡眠模式后消耗的电池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小于第一阈值;修改后的休眠触发条件包括:自电子设备进入睡眠模式后消耗的电池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小于第二阈值;其中,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定时器,设置休眠时间包括:利用定时器设置休眠时间。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设置休眠时间之前,包括:获取睡眠时间;设置休眠时间包括:对睡眠时间和预设时长进行求和计算得到休眠时间,其中,预设时长大于0。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预设应用程序和控制器,获取睡眠时间,包括:控制器从存储空间获取存储空间存储的睡眠时间;控制器通过如下方式存储睡眠时间:电子设备通过预设应用程序获取睡眠时间;电子设备通过WMI命令将睡眠时间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记录睡眠时间。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指令;处理器用于运行代码指令,以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音频信号的调节方法。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音频信号的调节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方法。
其中,第二方面、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的产品形态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的非工作模式转化示意图;
图3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的产品形态示意图;
图4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一种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一种控制器获取笔记本电脑中器件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关闭盖子后的状态的设置界面示意图;
图8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10关闭盖子后进入休眠模式的时长设置界面示意图;
图9A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的休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B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的休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A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的休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B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的休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10的软件结构框图;
图12基于图11的软件架构,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中各模块的交互示意图;
图13基于图12的软件架构,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中各模块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14基于图11的软件架构,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中各模块的交互示意图;
图15基于图14的软件架构,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中各模块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便于更好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申请涉及到的术语做简要概述。
(1)熄屏,熄屏就是关闭电子设备(比如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使显示屏暂停工作,但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或操作系统还处在工作状态。
(2)睡眠(S leep),可以指电子设备未完全关闭电源,即未停止向电子设备的内存和嵌入式控制器供电,停止了向除内存和嵌入式控制器之外的其他器件供电;电子设备的内存和嵌入式控制器工作,除内存和嵌入式控制器之外的其他器件均停止工作。可以理解,嵌入式控制器是挂在CPU的LPC(Low Pin Count)总线下的一颗嵌入主控芯片,嵌入式控制器的目的是帮助电子设备(比如笔记本电脑)管理低速外设,像触摸板、矩阵键盘等。
使用睡眠模式时,系统会将正在处理的数据先保存在内存中,只有内存在工作,电子设备中除内存之外的的其他器件都下电。当下次唤醒时,系统首先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内存的读取速度比硬盘快,可以让电子设备快速恢复到运行状态。
电子设备在睡眠模式时,将切断除内存外其他配件的电源,处于工作状态时的部件所生成的数据将保存在内存中,这样在重新唤醒电子设备时,就可以使这些部件从内存中获取数据,并快速恢复睡眠前的工作状态。
睡眠模式是指将操作系统当前的操作保存在内存中,与休眠最大的差别,就是这种方式的内存未下电。由于内存未下电,所以只需要使用一下键盘或者鼠标就可以直接唤醒系统,所有文档、程序都还在,直接回到原来的进度。
(3)休眠(Hibernate),可以指电子设备未完全关闭电源,即未停止向电子设备的嵌入式控制器供电,停止了向除嵌入式控制器之外的其他器件供电;电子设备的嵌入式控制器工作,除嵌入式控制器之外的其他器件均停止工作。使用休眠模式时,电子设备会将当前的数据保存到硬盘中,当下次恢复时,系统会从硬盘中读取数据到内存,以恢复到休眠前的状态,但由于硬盘的读写速度和内存差的太多,恢复需要一定时间,不如睡眠恢复的快。
休眠就是指用户当前使用的操作系统有正在运行的程序就会自动保存在硬盘之中,然后电子设备会将电子设备中的所有器件断电。电子设备休眠了需要按开机键唤醒电子设备。
(4)关机,可以指电子设备关闭电源。
(5)熄屏、睡眠和休眠之间的关联关系,一般情况下,电子设备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从熄屏模式依次进入睡眠模式和休眠模式。
示例性的,本申请所述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折叠屏手机、折叠屏平板等具有。例如,以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为例,请参考图1,其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笔记本电脑的产品形态示意图。如图1所示,笔记本电脑10包括显示屏11、底座12,以及,用于连接显示屏11和底座12的转轴13。图2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的非工作模式转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笔记本电脑10可以依次进入熄屏、睡眠和休眠模式。
(6)笔记本电脑的折叠和展开状态,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屏、底座,以及,用于连接显示屏和底座的转轴,可以通过转动转轴改变显示屏和底座之间的夹角,使得笔记本电脑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
例如,请参考图3,其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笔记本电脑的产品形态示意图。如图3所示,通过转动转轴可以改变显示屏和底座之间的夹角α。在一些设备产品形态中,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0°,180°]。折叠屏完全折叠状态下,夹角α为0°,折叠屏完全展开状态下,夹角α为180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α∈[0°,P],可以确定笔记本电脑10处于折叠状态。如果α∈(P,180°],可以确定笔记本电脑10处于展开状态,这也可以称为开盖状态。或者,如果α∈[0°,P),可以确定笔记本电脑10处于折叠状态;如果α∈[P,180°],可以确定笔记本电脑10处于展开状态。其中,P是预设角度阈值。P可以是根据大量用户使用折叠屏的使用习惯确定的;或者,P可以由用户在笔记本电脑10中设定。预设角度阈值P可以为10°、20°、30°或35°等。
可以理解的是,若笔记本电脑10在工作模式下,从展开状态逐渐变成折叠状态,这种过程可以称为合盖状态,在笔记本电脑10内部传递该状态的过程中,合盖状态可以称为合盖事件;若笔记本电脑10从折叠状态逐渐变成展开状态这种过程可以称为开盖状态,在笔记本电脑10内部传递该状态的过程中,开盖状态也可以称为开盖事件。
笔记本电脑10可以被设置为响应于合盖事件,进入休眠模式。这样,笔记本电脑10可以响应于合盖事件,从熄屏模式依次进入睡眠模式和休眠模式。
笔记本电脑10也可以被设置为响应于合盖事件,进入睡眠模式。这样,笔记本电脑10可以响应于合盖事件,从熄屏模式先进入睡眠模式,待笔记本电脑10满足一定的休眠触发条件时,才会再次进入休眠模式。休眠触发条件可以是笔记本电脑10自熄屏模式后,消耗的电池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小于第一阈值,第一阈值可以是5%。
如前文背景技术所述,笔记本电脑从熄屏进入休眠模式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其他操作,导致笔记本电脑无法按照设定的时间从熄屏进入休眠模式,反而在熄屏至休眠模式的过程中正常工作,这增加了笔记本电脑的耗电量,降低了笔记本电脑的续航时间。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休眠方法,该方法包括:笔记本电脑响应于休眠事件,休眠事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笔记本电脑可以进入休眠状态,然后,笔记本电脑会设置强制休眠时间,以在当前时间超过休眠时间的时候,笔记本电脑未进入休眠模式,强制控制笔记本电脑进入休眠模式。这样,笔记本电脑便可以使笔记本电脑按照设定的时间从熄屏进入休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笔记本电脑的耗电量,提高了笔记本电脑的续航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休眠事件可以包括:预设部件的状态满足休眠条件;其中,预设部件的状态为预设部件在笔记本电脑工作和非工作模式下的物理展示情况。
休眠条件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1)笔记本电脑在工作模式下,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与笔记本电脑的底座之间的夹角逐渐小于等于第一角度阈值;
(2)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为熄屏模式;
(3)笔记本电脑为未充电模式,充电模式是指外界交流电源为笔记本电脑中的电池充交流电的过程。
上述休眠条件将在下文中的具体场景中介绍。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休眠方法不止适应于笔记本电脑,还可以适应于折叠屏手机、折叠屏平板等电子设备。下文将以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为例具体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休眠方法。
请参考图4,其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笔记本电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笔记本电脑1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20,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存储器130,控制器140,电源模块150,显示屏160,传感器170,键盘190,音频模块180,扬声器(即喇叭)180A,麦克风180C,耳机接口180B,键盘190,摄像头191,无线通信模块192和天线等。
其中传感器模块17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磁传感器包括霍尔传感器。笔记本电脑10可以利用磁传感器检测到笔记本电脑10的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
其中,上述除显示屏160之外的其他器件(如处处理器110,存储器120,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存储器130,控制器140,电源模块150,显示屏160,传感器170,键盘190,音频模块180,扬声器(即喇叭)180A,麦克风180C,耳机接口180B,键盘190,摄像头191,无线通信模块192和天线等)均可以设置在笔记本电脑10的底座。上述摄像头191可设置于显示屏350的边框上。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笔记本电脑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嵌入式控制器,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笔记本电脑的结构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存储器1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笔记本电脑1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基本输入输出(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BIOS)系统存储器130用于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开机后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
电源模块150为笔记本电脑10的各个器件供电。例如,图5示出了一种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源模块150包括充电管理模块151、USB接口152、电源管理模块153和电池154。
充电管理模块151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51可以通过USB接口152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51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1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151为电池154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53为笔记本电脑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153用于连接电池154,充电管理模块151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53接收电池154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51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53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53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53和充电管理模块151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53可以停止向笔记本电脑10中除嵌入式控制器之外的其他器件供电,以使笔记本电脑10中除嵌入式控制器之外的其他器件均停止工作,进而使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
控制器140可以是笔记本电脑1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140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图6示出了一种控制器获取笔记本电脑中器件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控制器140可以获取笔记本电脑10的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以及笔记本电脑10充电模式和未充电模式
控制器140可以响应于休眠事件,休眠事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控制器140可以进入休眠状态,然后,控制器140会设置强制休眠时间,以在当前时间超过休眠时间的时候,控制器140未进入休眠模式,强制控制控制器140进入休眠模式。这样,控制器140便可以使控制器140按照设定的时间从熄屏进入休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控制器140的耗电量,提高了控制器140的续航时间。
具体的,休眠事件包括预设部件的状态满足休眠条件;其中,预设部件的状态为预设部件在电子设备工作和非工作模式下的物理展示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40可以判断预设部件的状态是否满足强制休眠模式,若预设部件的状态满足强制休眠条件,则表示控制器140可以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状态,控制器140会设置强制休眠时间,以在强制休眠时间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这样,控制器140在可以进入休眠状态的情况下,被强制控制进入休眠状态。如此,可以使笔记本电脑10按照设定的时间从熄屏进入休眠模式,降低了笔记本电脑10的耗电量,提高了笔记本电脑10的续航时间。
笔记本电脑1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和无线通信模块192,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笔记本电脑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的天线和无线通信模块192耦合,使得笔记本电脑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无线通信模块192可以提供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 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笔记本电脑可以通过GPU,显示屏160,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60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3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显示屏16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
笔记本电脑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1,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60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1反馈的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191中。摄像头191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91,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笔记本电脑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80,扬声器180A,麦克风180C,耳机接口180B,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8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8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8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8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扬声器3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耳机接口170B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170B可以是USB接口3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笔记本电脑平台(open mobile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下面以合盖(Lid close)场景、熄屏后拔掉电源场景为例,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的休眠方法。
合盖场景
笔记本电脑10检测到用户对笔记本电脑10的合盖操作后,一般会按照已经设定好的时间进入休眠模式。例如,图7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10关闭盖子后的状态的设置界面示意图。以接通电源模式下状态的设置为例,如图7中的(a)图所示,笔记本电脑10响应于用户点击下拉菜单的按钮,显示状态选择菜单。例如,如图7中的(b)图所示,笔记本电脑10显示状态选择菜单,状态选择菜单包括不采取任何操作条目、睡眠条目、休眠条目、关机条目这些选项,笔记本电脑10响应于用户点击状态选择菜单中的休眠条目,显示接通电源及关闭盖子时的状态为休眠。例如,如图7中的(c)图所示,笔记本电脑10显示接通电源及关闭盖子时的状态为休眠。
图8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10关闭盖子后进入休眠模式的时长设置界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将关闭盖子后进入休眠模式的时长设置为5分钟。该休眠时间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设置。
但是,本该处于休眠模式的笔记本电脑10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被唤醒,处于较活跃(Active)状态(工作模式)。在该合盖场景中,笔记本电脑10本该按照已经设定好的工作程序和时间进入休眠模式,但未在设定的时间进入休眠模式。这样,会导致高耗电和发热,影响用户续航和热体验。
例如,用户利用笔记本电脑10完成工作后,出于某种需要,例如保护隐私,会对笔记本进行合盖操作。笔记本电脑10检测到用户对笔记本电脑10的合盖操作后,会按照已经设定好的时间进入休眠模式。但是,笔记本电脑10在合盖后的设定时长内,用户可能会不小心触动了鼠标。由于该鼠标与笔记本电脑10未断开连接,笔记本电脑10检测到用户触动鼠标的操作,笔记本电脑10的进入休眠模式的进程可以会因该操作被中断,笔记本电脑10可能会因该操作被唤醒,重新处于工作状态。
又例如,用户利用笔记本电脑10完成工作后,对笔记本进行合盖操作,然后将连接鼠标的笔记本电脑10放入背包中。笔记本电脑10检测到用户对笔记本电脑10的合盖操作后,会按照已经设定好的时间进入休眠模式。但是,在用户背着该包走路的过程中,背包的晃动一般会引起背包中盛放的物品晃动。晃动的物品之间可能因为撞击导致鼠标被点击。由于该鼠标与笔记本电脑10未断开连接,笔记本电脑10检测到鼠标被点击的操作,笔记本电脑10的进入休眠模式的进程可以会因该操作被中断,笔记本电脑10可能会因该操作被唤醒,重新处于工作状态。
以上合盖场景中,笔记本电脑10本该按照已经设定好的时间进入休眠模式,但因一些操作,出现用户预期和实际不一致,即未按照已经设定好的时间进入休眠模式,导致高耗电和发热,影响用户续航和热体验。
为了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10的休眠方法。图9A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10的休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A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901:笔记本电脑10检测是否获取到合盖事件。
笔记本电脑10检测是否获取到合盖事件,根据是否获取到合盖事件作为是否进行强制休眠的判断依据。
若笔记本电脑10检测获取到合盖事件,为了避免笔记本电脑10在合盖状态下还处于较活跃状态,降低笔记本电脑10在合盖状态下的耗电量,可以强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具体的,则笔记本电脑10可以设置强制休眠时间,即执行步骤902。若笔记本电脑10检测未获取到合盖事件,则说明笔记本电脑10可能还在使用中,可以不用进入休眠模式。具体的,则笔记本电脑10可以继续检测是否获取到合盖事件,即循环执行步骤901。
步骤902:笔记本电脑10设置强制休眠时间。
笔记本电脑10处于休眠模式的情况下,需要笔记本电脑10响应于用户按笔记本电脑10的开机键的操作,才能唤醒笔记本电脑10。笔记本电脑10设置强制休眠时间,以在强制休眠时间后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这样,只要不按笔记本电脑10的开机键,均可以使笔记本电脑10处于休眠模式而不被唤醒。这样,笔记本电脑10在可以进入休眠状态的情况下,被强制控制进入休眠状态,而不会因为鼠标的指令处于活跃状态。如此,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为低功耗状态,可以降低一定量的耗电量,提高笔记本正常工作时的续航时间。
一般情况下,若笔记本电脑10设置的是关闭盖子后进入睡眠状态,则笔记本电脑10是在达到睡眠时间的基础上,再满足休眠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才会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10可以根据睡眠时间设置强制休眠时间。这样,笔记本电脑10即使不满足休眠触发条件,也可以根据强制休眠时间,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可以避免笔记本电脑10在合盖状态下,还处于较活跃状态,节省耗电量。
用户如果设置了睡眠时间,电脑管家就可以获取到睡眠时间,如果设置了休眠时间,就可以获取到休眠时间,通常用户只会设置一种,不论用户设置了睡眠还是休眠时间,电脑管家获取到时间后就会通过WMI命令传递给控制器。
若控制器获取到睡眠时间,则基于睡眠时间设置强制休眠时间,且强制休眠时间晚于睡眠时间。这样,用户可以根据时间判断笔记本电脑10是否处于睡眠模式还是休眠模式,这使得用户方便区分睡眠和休眠。在一些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10可以对睡眠时间和预设时长进行求和计算得到所述休眠时间,其中,预设时长大于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求和计算公式可以是:
强制休眠时间=睡眠时间+预设时长,其中,预设时长大于0。
若控制器获取到休眠时间,则基于休眠时间设置强制休眠时间,且强制休眠时间晚于等于休眠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10可以利用定时器设置强制休眠时间。
步骤903:笔记本电脑10判断当前时间是否超过强制休眠时间。
若笔记本电脑10判断当前时间超过强制休眠时间,则笔记本电脑10检测操作系统是否为休眠模式,即执行步骤906。若笔记本电脑10判断当前时间未超过强制休眠时间,则笔记本电脑10检测是否获取到开盖事件,即执行步骤904。
步骤904:笔记本电脑10检测是否获取到开盖事件。
若笔记本电脑10检测获取到开盖事件,则表明用户可能正要使用笔记本电脑10,笔记本电脑10不需要再进入休眠模式,可以取消强制休眠时间,即执行步骤905。若笔记本电脑10检测获取到为开盖事件,则可以在强制休眠时间内,继续检测是否获取到开盖事件,即循环执行步骤904。
步骤905:笔记本电脑10取消强制休眠时间。
步骤906:笔记本电脑10检测操作系统是否为休眠模式。
若笔记本电脑10检测操作系统处于休眠模式,则结束。若笔记本电脑10检测操作系统为未处于休眠模式,则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即执行步骤907。
步骤907:笔记本电脑10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
笔记本电脑10未停止向笔记本电脑10的嵌入式控制器供电,停止了向除嵌入式控制器之外的其他器件供电;笔记本电脑10的嵌入式控制器工作,除嵌入式控制器之外的其他器件均停止工作,以使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
以上步骤均可以在笔记本电脑10开机之后的任何时刻执行。
以上步骤的前提可以是笔记本电脑10被设置为响应于合盖事件,进入休眠模式。以上步骤的前提也可以是笔记本电脑10被设置为响应于合盖事件,进入睡眠模式。这样,笔记本电脑10可以响应于合盖事件,从熄屏模式先进入睡眠模式,待笔记本电脑10满足一定的休眠触发条件时,才会再次进入休眠模式。休眠触发条件可以是笔记本电脑10自熄屏模式后,消耗的电池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小于第一阈值,第一阈值可以是5%。
笔记本电脑10被设置为响应于合盖事件,进入休眠模式或睡眠模式,最终都是可以使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903之后,还可以是包括步骤906’、步骤907’和步骤908,如图9B所示,图9B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10的休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906’:笔记本电脑10检测操作系统是否为睡眠模式,。
若笔记本电脑10检测操作系统处于睡眠模式,则为了省电,可以控制笔记本电脑10尽快进入休眠模式,具体的,笔记本电脑10修改控制笔记本电脑10从睡眠模式进入休眠模式的触发条件,即执行步骤908。若笔记本电脑10检测操作系统为未处于休眠模式,则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即执行步骤907’。
步骤907’:笔记本电脑10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
笔记本电脑10未停止向笔记本电脑10的嵌入式控制器供电,停止了向除嵌入式控制器之外的其他器件供电;笔记本电脑10的嵌入式控制器工作,除嵌入式控制器之外的其他器件均停止工作,以使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
步骤908:笔记本电脑10修改控制笔记本电脑10从睡眠模式进入休眠模式的触发条件。
一般情况下,笔记本电脑10是在达到休眠时间的基础上,再满足休眠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才会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休眠触发条件与电池耗电检测(BTP)到的耗电量有关,为了省电,可以控制笔记本电脑10尽快进入休眠模式,笔记本电脑10修改控制笔记本电脑10从睡眠模式进入休眠模式的触发条件为:
将笔记本电脑10进入睡眠模式后的耗电量小于第一预设电量值,修改为将笔记本电脑10进入睡眠模式后的耗电量小于第二预设电量值,其中,第二预设电量值小于第一预设电量值。
如前文中所述,休眠触发条件可以是笔记本电脑10自睡眠模式后,消耗的电池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小于第一阈值,第一阈值可以是5%。为了省电,可以控制笔记本电脑10尽快进入休眠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10修改控制笔记本电脑10从睡眠模式进入休眠模式的触发条件为:
将笔记本电脑10自睡眠模式后,消耗的电池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小于第一阈值,修改为笔记本电脑10自睡眠模式后,消耗的电池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小于第二阈值,其中,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可以是2%。
熄屏未接电源场景
笔记本电脑10响应于用户操作,设置了熄屏后休眠的时间。若笔记本电脑10熄屏后,笔记本电脑10中的工作任务没有直接完成,而是仍然在后台运行,例如下载软件,或是后台在更新补丁,这些会导致笔记本电脑10未在设定的时间进入休眠模式,而是处于工作状态。这样,会导致高耗电和发热,影响用户续航和热体验。
为了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10的休眠方法。图10A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10的休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A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1:笔记本电脑10检测是否获取到熄屏事件。
若笔记本电脑10检测获取到熄屏事件,则表明用户未在使用笔记本电脑10,若是用户继续不使用笔记本电脑10,且笔记本电脑10若是未在充电模式,则可能电量会做无谓的耗费,则笔记本电脑10检测电源是否为充电模式,即执行步骤1002。若笔记本电脑10检测未获取到熄屏事件,则笔记本电脑10继续检测电源是否为充电模式,即循环执行步骤1001。
步骤1002:笔记本电脑10检测电源是否处于未充电模式。
充电模式是指外界交流电源为笔记本电脑10中的电池充交流电的过程。笔记本电脑10处于充电模式时,电源适配器与电源和笔记本电脑10同时连接,笔记本电脑10通过电源适配器充电。
若笔记本电脑10检测电源处于充电模式,则表明笔记本电脑10的供电充足,可以按照笔记本电脑10设定的程序进入休眠状态,不需要为了节省电量,强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则继续检测电源是否处于未充电模式,即循环执行步骤1002。若笔记本电脑10检测电源处于未充电模式,则表明笔记本电脑10的供电为有限的,需节省电量,强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则笔记本电脑10设置强制休眠时间,即执行步骤1003。
步骤1003:笔记本电脑10设置强制休眠时间。
笔记本电脑10处于休眠模式的情况下,需要笔记本电脑10响应于用户按笔记本电脑10的开机键的操作,才能唤醒笔记本电脑10。笔记本电脑10设置强制休眠时间,以在强制休眠时间后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这样,只要不按笔记本电脑10的开机键,均可以使笔记本电脑10处于休眠模式而不被唤醒。这样,笔记本电脑10在可以进入休眠状态的情况下,被强制控制进入休眠状态,而不会因为鼠标的指令处于活跃状态。如此,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为低功耗状态,可以降低一定量的耗电量,提高笔记本正常工作时的续航时间。
一般情况下,若笔记本电脑10设置的是关闭盖子后进入休眠状态,则笔记本电脑10是在达到睡眠时间的基础上,再满足休眠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才会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10可以根据睡眠时间设置强制休眠时间。这样,笔记本电脑10即使不满足休眠触发条件,也可以根据强制休眠时间,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可以避免笔记本电脑10在合盖状态下,还处于较活跃状态,节省耗电量。
用户如果设置了睡眠时间,电脑管家就可以获取到睡眠时间,如果设置了休眠时间,就可以获取到休眠时间,通常用户只会设置一种,不论用户设置了睡眠还是休眠时间,电脑管家获取到时间后就会通过WMI命令传递给控制器。
若控制器获取到睡眠时间,则基于睡眠时间设置强制休眠时间,且强制休眠时间晚于睡眠时间。这样,用户可以根据时间判断笔记本电脑10是否处于睡眠模式还是休眠模式,这使得用户方便区分睡眠和休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10可以对睡眠时间和预设时长进行求和计算得到所述休眠时间,其中,预设时长大于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求和计算公式可以是:
强制休眠时间=睡眠时间+预设时长,其中,预设时长大于0。
若控制器获取到休眠时间,则基于休眠时间设置强制休眠时间,且强制休眠时间晚于等于休眠时间。
步骤1004:笔记本电脑10判断当前时间是否超过强制休眠时间。
若笔记本电脑10判断当前时间超过强制休眠时间,则笔记本电脑10检测操作系统是否为休眠模式,即执行步骤1007。若笔记本电脑10判断当前时间未超过强制休眠时间,则笔记本电脑10检测电源是否处于充电模式,即执行步骤1005。
步骤1005:笔记本电脑10检测电源是否处于充电模式。
若笔记本电脑10检测电源是否处于充电模式,则表明用户可能正要使用笔记本电脑10,笔记本电脑10不需要再进入休眠模式,可以取消强制休眠时间,即执行步骤1006。若笔记本电脑10检测电源未处于充电模式,则可以在强制休眠时间内,继续检测电源是否处于充电模式,即循环执行步骤1005。
步骤1006:笔记本电脑10取消强制休眠时间。
步骤1007:笔记本电脑10检测操作系统是否为睡眠模式。
若笔记本电脑10检测操作系统处于睡眠模式,则为了省电,可以控制笔记本电脑10尽快进入休眠模式,具体的,笔记本电脑10修改控制笔记本电脑10从睡眠模式进入休眠模式的触发条件,即执行步骤1009。若笔记本电脑10检测操作系统为未处于休眠模式,则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即执行步骤1008。
步骤1008:笔记本电脑10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
笔记本电脑10未停止向笔记本电脑10的嵌入式控制器供电,停止了向除嵌入式控制器之外的其他器件供电;笔记本电脑10的嵌入式控制器工作,除嵌入式控制器之外的其他器件均停止工作,以使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
步骤1009:笔记本电脑10修改控制笔记本电脑10从睡眠模式进入休眠模式的触发条件。
一般情况下,笔记本电脑10是在达到休眠时间的基础上,再满足休眠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才会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休眠触发条件与电池耗电检测(BTP)到的耗电量有关,为了省电,可以控制笔记本电脑10尽快进入休眠模式,笔记本电脑10修改控制笔记本电脑10从睡眠模式进入休眠模式的触发条件为:
将笔记本电脑10进入睡眠模式后的耗电量小于第一预设电量值,修改为将笔记本电脑10进入睡眠模式后的耗电量小于第二预设电量值,其中,第二预设电量值小于第一预设电量值。
如前文中所述,休眠触发条件可以是笔记本电脑10自睡眠模式后,消耗的电池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小于第一阈值,第一阈值可以是5%。为了省电,可以控制笔记本电脑10尽快进入休眠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10修改控制笔记本电脑10从睡眠模式进入休眠模式的触发条件为:
将笔记本电脑10自睡眠模式后,消耗的电池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小于第一阈值,修改为笔记本电脑10自睡眠模式后,消耗的电池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小于第二阈值,其中,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可以是2%。
以上步骤均可以在笔记本电脑10开机之后的任何时刻执行。以上步骤的前提可以是笔记本电脑10被设置为响应于合盖事件,进入休眠模式。以上步骤的前提也可以是笔记本电脑10被设置为响应于合盖事件,进入睡眠模式。这样,笔记本电脑10可以响应于合盖事件,从熄屏模式先进入睡眠模式,待笔记本电脑10满足一定的休眠触发条件时,才会再次进入休眠模式。休眠触发条件可以是笔记本电脑10自熄屏模式后,消耗的电池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小于第一阈值,第一阈值可以是5%。
笔记本电脑10被设置为响应于合盖事件,进入休眠模式或睡眠模式,最终都是可以使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04之后,还可以是包括步骤1007’和步骤1008’,如图10B所示,图10B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10的休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1007’:笔记本电脑10检测操作系统是否为休眠模式。
若笔记本电脑10检测操作系统处于休眠模式,则结束。若笔记本电脑10检测操作系统为未处于休眠模式,则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即执行步骤1008’。
步骤1008’:笔记本电脑10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
笔记本电脑10未停止向笔记本电脑10的嵌入式控制器供电,停止了向除嵌入式控制器之外的其他器件供电;笔记本电脑10的嵌入式控制器工作,除嵌入式控制器之外的其他器件均停止工作,以使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
图11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10的软件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层,系统层,驱动层,以及硬件层。
应用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电脑管家。
系统层包括窗口管理规范(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WMI)服务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
驱动层包括窗口管理规范通信模块和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模块。
硬件层包括控制器。
针对前述合盖场景,基于图11的软件架构,图12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10中各模块的交互示意图。如图12所示,控制器强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过程为:
1.电脑管家调用窗口应用程序接口(Windows 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Windows API)获取系统睡眠时间。
2.电脑管家将睡眠时间下发给窗口管理规范服务模块。
3.窗口管理规范服务模块利用WMI命令,将睡眠时间通过窗口管理规范通信模块下发给控制器,控制器记录睡眠时间。可以理解,应用程序接口又可以称为应用编程接口。
4.当控制器检测到合盖事件后,设置强制休眠时间。
5.控制器判断当前时间是否超过强制休眠时间,如果当前时间未超过强制休眠时间,则控制器检测是否有开盖事件,如果检测到开盖事件,则取消强制休眠时间。如果当前时间超过强制休眠时间,则进一步检测操作系统是否进入了休眠模式,如果操作系统进入了休眠,则保持休眠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事件可以是用户与笔记本电脑10交互时发生的,比如按下鼠标(mousePressEvent),敲击键盘(keyPressEvent)等;事件也可以是系统自动发生的,比如计时器事件(timerEvent)等。
6.如果控制器检测到操作系统未进入休眠模式,则给基本输入输出模块上报合盖事件,通知基本输入输出模块进入强制休眠模式。
7.基本输入输出模块通过电源管理模块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
上述步骤中,在控制器检测到合盖事件后,判断当前时间是否超过强制休眠时间,如果当前时间超过强制休眠时间后,操作系统仍未进入休眠模式,则控制器给BIOS上报强制进入休眠事件,通过电源管理模块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以避免笔记本电脑10在休眠过程中被其它事件打断,导致笔记本电脑10无法休眠,降低笔记本电脑10的功耗,提升用户体验。
基于图12的软件架构,图13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10中各模块的交互流程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301:电脑管家获取睡眠时间。
电脑管家获取睡眠时间,以便于后续控制器根据睡眠时间设置强制休眠时间。
若控制器执行根据睡眠时间设置强制休眠时间的过程中才获取睡眠时间,这会使强制休眠时间的设置过程花费的时间较长,强制休眠时间的设置效率较低。电脑管家较早地获取睡眠时间,可以减少强制休眠时间的设置过程花费的时间,提高强制休眠时间的设置效率。
步骤1302:电脑管家依次通过窗口管理规范服务模块和窗口管理规范通信模块向控制器发送睡眠时间。
步骤1303:控制器接收到休眠时间后,记录睡眠时间。
步骤1304:控制器检测是否获取到合盖事件。
控制器检测是否获取到合盖事件,根据是否获取到合盖事件作为是否进行强制休眠的判断依据。
若控制器检测获取到合盖事件,为了避免控制器在合盖状态下,还处于较活跃状态,可以强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具体的,则控制器可以设置强制休眠时间,即执行步骤1305。若控制器检测未获取到合盖事件,则说明笔记本电脑10可能还在使用中,可以不用进入休眠模式。具体的,则控制器可以继续检测是否获取到合盖事件,即循环执行步骤1304。
步骤1305:控制器设置强制休眠时间。
设置强制休眠时间的方案与上文方案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306:控制器判断当前时间是否超过强制休眠时间。
若控制器判断当前时间超过强制休眠时间,则控制器检测操作系统是否为休眠模式,即执行步骤1309。若控制器判断当前时间未超过强制休眠时间,则控制器检测是否获取到开盖事件,即执行步骤1307。
步骤1307:控制器检测是否获取到开盖事件。
若控制器检测获取到开盖事件,则表明用户可能正要使用控制器,笔记本电脑10不需要再进入休眠模式,可以取消强制休眠时间,即执行步骤1308。若控制器检测获取到为开盖事件,则可以在强制休眠时间内,继续检测是否获取到开盖事件,即循环执行步骤1307。
步骤1308:控制器取消强制休眠时间。
步骤1309:控制器检测操作系统是否为休眠模式。
若控制器检测操作系统处于休眠模式,则结束。若控制器检测操作系统为未处于休眠模式,则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即执行步骤1310。
步骤1310:控制器通过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模块向电源管理模块发送进入休眠通知。
步骤1311:电源管理模块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
电源管理模块可以停止向笔记本电脑10中除嵌入式控制器之外的其他器件供电,以使笔记本电脑10中除嵌入式控制器之外的其他器件均停止工作,进而使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
针对前述熄屏未接电源场景,基于图11的软件架构,图14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10中各模块的交互示意图。如图14所示,控制器强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过程为:
1.电脑管家检测熄屏事件,电脑管家调用窗口应用程序接口(Windows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Windows API)获取系统睡眠时间。
2.电脑管家将睡眠时间下发给窗口管理规范服务模块。
3.窗口管理规范服务模块利用WMI命令,将睡眠时间通过窗口管理规范通信模块下发给控制器,控制器记录休眠时间。
4.当控制器检测到合盖事件后,设置强制休眠时间。
5.控制器判断强当前时间是否超过强制休眠时间,如果当前时间未超过强制休眠时间,则控制器检测是否有为充电模式,如果检测到充电模式,则取消强制休眠时间。如果当前时间超过强制休眠时间,则进一步检测操作系统是否进入了睡眠模式,如果操作系统进入了睡眠模式,则修改休眠触发条件,加快操作系统进入休眠状态。
6.如果控制器检测到系统未进入休眠模式,则给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模块上报合盖事件,通知基本输入输出模块进入强制休眠模式。
7.基本输入输出模块通过电源管理模块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
上述步骤中,电脑管家检测熄屏事件,获取系统睡眠时间,下发给超时时间给控制器,控制器设置强制休眠时间,在控制器检测到笔记本电脑10处在未充电模式后,判断当前时间是否超过强制休眠时间,如果当前时间未超过强制休眠时间,操作系统仍未进入睡眠模式,则控制器给BIOS上报强制进入休眠事件,通过电源管理模块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如果操作系统已进入睡眠模式,则修改休眠触发条件,以避免笔记本电脑10在休眠过程中被其它事件打断,导致笔记本电脑10无法休眠,降低笔记本电脑10的功耗,提升用户体验。
基于图14的软件架构,图15示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10中各模块的交互流程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501:电脑管家检测是否获取到熄屏事件。
若电脑管家检测获取到熄屏事件,则表明用户未在使用电脑管家,若是用户继续不使用电脑管家,且电脑管家若是未在充电模式,则可能电量会做无谓的耗费,则电脑管家检测电源是否为充电模式,即执行步骤1502。若电脑管家检测未获取到熄屏事件,则电脑管家继续检测电源是否为充电模式,即循环执行步骤1501。
步骤1502:电脑管家获取睡眠时间。
步骤1503:控制器依次通过窗口管理规范服务模块和窗口管理规范通信模块向控制器发送睡眠时间。
步骤1504:控制器接收到睡眠时间后,记录睡眠时间。
步骤1505:控制器检测是否处于未充电模式。
若控制器检测电源处于充电模式,则表明控制器的电量一致充足,可以按照控制器设定的程序进入休眠状态,不需要为了节省电量,强制控制器进入休眠模式,则可以继续检测电源是否处于未充电模式,即循环执行步骤1505。若控制器检测电源处于未充电模式,则表明控制器的电量为有限的,需节省电量,强制控制器进入休眠模式,则控制器设置强制休眠时间,即执行步骤1506。
步骤1506:控制器根据睡眠时间设置强制休眠时间。
设置强制休眠时间的方案与上文方案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507:控制器判断当前时间是否超过强制休眠时间。
若控制器判断当前时间超过强制休眠时间,则控制器检测操作系统是否为休眠模式,即执行步骤1510。若控制器判断当前时间未超过强制休眠时间,则控制器检测电源是否处于充电模式,即执行步骤1508。
步骤1508:控制器检测是否处于充电模式。
若控制器检测电源是否处于充电模式,则表明用户可能正要使用笔记本电脑10,笔记本电脑10不需要再进入休眠模式,可以取消强制休眠时间,即执行步骤1509。若控制器检测电源未处于充电模式,则可以在强制休眠时间内,继续检测电源是否处于充电模式,即循环执行步骤1508。
步骤1509:控制器取消强制休眠时间。
步骤1510:控制器检测操作系统是否为睡眠模式。
若控制器检测操作系统处于睡眠模式,则为了省电,可以控制笔记本电脑10尽快进入休眠模式,具体的,控制器修改笔记本电脑10从睡眠模式进入休眠模式的触发条件,即执行步骤1511。若控制器检测操作系统为未处于休眠模式,则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即执行步骤1512。
步骤1511:控制器通过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模块向电源管理模块发送修改控制笔记本电脑10从睡眠模式进入休眠模式的触发条件。
一般情况下,笔记本电脑10是在达到休眠时间的基础上,再满足休眠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才会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休眠触发条件与电池耗电检测(BTP)到的耗电量有关,为了省电,可以控制笔记本电脑10尽快进入休眠模式,笔记本电脑10修改控制笔记本电脑10从睡眠模式进入休眠模式的触发条件为:
将笔记本电脑10进入睡眠模式后的耗电量小于第一预设电量值,修改为将笔记本电脑10进入睡眠模式后的耗电量小于第二预设电量值,其中,第二预设电量值小于第一预设电量值。
如前文中所述,休眠触发条件可以是笔记本电脑10自睡眠模式后,消耗的电池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小于第一阈值,第一阈值可以是5%。为了省电,可以控制笔记本电脑10尽快进入休眠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10修改控制笔记本电脑10从睡眠模式进入休眠模式的触发条件为:
将笔记本电脑10自睡眠模式后,消耗的电池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小于第一阈值,修改为笔记本电脑10自睡眠模式后,消耗的电池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小于第二阈值,其中,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可以是2%。
步骤1512:控制器通过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模块向电源管理模块发送进入休眠通知。
可以理解,笔记本电脑10通过控制器来做电源管理。在笔记本电脑10中,电源管理较重要,控制器不仅仅需要控制开关机的电源,还要控制笔记本做休眠挂起即之后的唤醒。
本步骤中,控制器可以通过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模块向电源管理模块发送进入休眠通知,该进入休眠通知用于使电源管理模块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
步骤1513:电源管理模块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
电源管理模块可以停止向笔记本电脑10中除嵌入式控制器之外的其他器件供电,以使笔记本电脑10中除嵌入式控制器之外的其他器件均停止工作,进而使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
可以理解,电源管理模块可以检测笔记本电脑10的耗电情况,并将耗电情况发送至控制器。这样,控制器便可以基于笔记本电脑10的耗电情况判断笔记本电脑10是否需要从睡眠模式进入休眠模式。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可以将检测到的笔记本电脑10的耗电情况发送至电脑管家,电脑管家再将笔记本电脑10的耗电情况发送至控制器,或者控制器主动从电脑管家获取笔记本电脑10的耗电情况。这样,控制器便可以基于笔记本电脑10的耗电情况判断笔记本电脑10是否需要从睡眠模式进入休眠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休眠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检测模块,判断模块、存储模块和控制模块;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预设部件的状态。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预设部件的状态是否满足强制休眠条件。
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休眠事件,设置强制休眠时间,若当前时间超过强制休眠时间,笔记本电脑10在强制休眠时间未进入休眠模式,控制笔记本电脑10进入休眠模式。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笔记本电脑10的睡眠时间。
如此,可以使笔记本电脑10按照设定的时间从熄屏进入休眠模式,降低了笔记本电脑10的耗电量,提高了笔记本电脑10的续航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上述移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该移动终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10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机100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该计算机可以是上述移动终端(如笔记本电脑10)。
本申请公开的机制的各实施例可以被实现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些实现方法的组合中。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实现为在可编程系统上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或程序代码,该可编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系统(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存储元件)、至少一个输入设备以及至少一个输出设备。
可将程序代码应用于输入指令,以执行本申请描述的各功能并生成输出信息。可以按已知方式将输出信息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为了本申请的目的,处理系统包括具有诸如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微处理器之类的处理器的任何系统。
程序代码可以用高级程序化语言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以便与处理系统通信。在需要时,也可用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来实现程序代码。事实上,本申请中描述的机制不限于任何特定编程语言的范围。在任一情形下,该语言可以是编译语言或解释语言。
在一些情况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固件、软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所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被实现为由一个或多个暂时或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或存储在其上的指令,其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和执行。例如,指令可以通过网络或通过其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分发。因此,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用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播信息的任何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光碟、只读存储器(CD-ROMs)、磁光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卡或光卡、闪存、或用于基于因特网以电、光、声或其他形式的传播信号来传播信息(例如,载波、红外信号数字信号等)的有形的机器可读存储器。因此,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适合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播电子指令或信息的任何类型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在附图中,可以以特定布置和/或顺序示出一些结构或方法特征。然而,应该理解,可能不需要这样的特定布置和/或排序。而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特征可以以不同于说明性附图中所示的方式和/或顺序来布置。另外,在特定图中包括结构或方法特征并不意味着暗示在所有实施例中都需要这样的特征,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这些特征或者可以与其他特征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设备实施例中提到的各单元/模块都是逻辑单元/模块,在物理上,一个逻辑单元/模块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模块的组合实现,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本身的物理实现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所实现的功能的组合才是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的关键。此外,为了突出本申请的创新部分,本申请上述各设备实施例并没有将与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模块引入,这并不表明上述设备实施例并不存在其它的单元/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的示例和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虽然通过参照本申请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申请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休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
响应于休眠事件,设置休眠时间;其中,所述休眠事件用于触发所述电子设备处于休眠模式;
若当前时间超过所述休眠时间,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休眠时间未进入休眠模式,则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休眠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预设部件;
所述休眠事件包括:所述预设部件的状态满足休眠条件;其中,所述预设部件的状态为所述预设部件在所述电子设备工作和非工作模式下的物理展示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休眠条件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所述电子设备在工作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器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底座之间的夹角逐渐小于等于第一角度阈值;
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器为熄屏模式;
所述电子设备为未充电模式,所述充电模式是指外界交流电源为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电池充交流电的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当前时间未超过所述休眠时间,响应于唤醒事件,取消所述休眠时间;其中,所述唤醒事件用于唤醒所述电子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唤醒事件包括: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器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夹角逐渐大于第一角度阈值;和/或者,
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充电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电子设备在睡眠模式还未进入休眠模式,则修改休眠触发条件,得到修改后的休眠触发条件;其中,所述修改后的休眠触发条件用于使所述电子设备的休眠时间早于修改前的休眠触发条件对应的休眠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改前的休眠触发条件包括自所述电子设备进入睡眠模式后的耗电量小于第一预设电量值;
所述修改后的休眠触发条件包括:自所述电子设备进入睡眠模式后的耗电量为第二预设电量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改前的休眠触发条件,包括:自所述电子设备进入睡眠模式后消耗的电池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小于第一阈值;
所述修改后的休眠触发条件包括:自所述电子设备进入睡眠模式后消耗的电池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小于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定时器,所述设置休眠时间包括:利用所述定时器设置休眠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休眠时间之前,包括:获取睡眠时间;
所述设置休眠时间,包括:对睡眠时间和预设时长进行求和计算得到所述休眠时间,其中,预设时长大于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预设应用程序和控制器,所述获取睡眠时间,包括:所述控制器从存储空间获取所述存储空间存储的睡眠时间;
所述控制器通过如下方式存储所述睡眠时间:
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预设应用程序获取睡眠时间;
所述电子设备通过WMI命令将所述睡眠时间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记录所述睡眠时间。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71245.3A CN117724599A (zh) | 2023-06-27 | 2023-06-27 | 一种休眠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71245.3A CN117724599A (zh) | 2023-06-27 | 2023-06-27 | 一种休眠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724599A true CN117724599A (zh) | 2024-03-19 |
Family
ID=90198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771245.3A Pending CN117724599A (zh) | 2023-06-27 | 2023-06-27 | 一种休眠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724599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950737A (zh) * | 2024-03-22 | 2024-04-3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唤醒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36269A (zh) * | 2018-03-26 | 2018-09-14 | 上海康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终端待机功耗的方法及其系统 |
CN113630746A (zh) * | 2021-07-15 | 2021-11-09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休眠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车辆 |
CN114902749A (zh) * | 2020-01-23 | 2022-08-12 | 思科技术公司 | 联网的休眠模式管理 |
-
2023
- 2023-06-27 CN CN202310771245.3A patent/CN11772459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36269A (zh) * | 2018-03-26 | 2018-09-14 | 上海康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终端待机功耗的方法及其系统 |
CN114902749A (zh) * | 2020-01-23 | 2022-08-12 | 思科技术公司 | 联网的休眠模式管理 |
CN113630746A (zh) * | 2021-07-15 | 2021-11-09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休眠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车辆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Win7系统下电脑睡眠和休眠的区别和常见问题", 计算机与网络, no. 01, 12 January 2012 (2012-01-12), pages 28 - 29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950737A (zh) * | 2024-03-22 | 2024-04-3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唤醒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22079B (zh) | 一种休眠方法、唤醒方法和移动终端设备 | |
US1026343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battery | |
WO2015199880A1 (en) | Usb power delivery controller sharing | |
CN104423535B (zh) |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系统和电力控制方法 | |
WO2017128639A1 (zh) | 一种终端设备 | |
JP2001255967A (ja)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電力制御方法 | |
US11704072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utilizing storage space thereof | |
WO2018010596A1 (zh) |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 |
KR20150033505A (ko) | 전자 장치에서 절전 모드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자 장치 | |
US11381100B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ulti-mode charging, mobil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6532876B (zh) | 供电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
CN113703799A (zh) | 计算设备及其bios更新方法和介质 | |
CN117724599A (zh) | 一种休眠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443803B (zh) | 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WO2019104956A1 (zh) | 摇晃式启动式电池、应用装置及服务器 | |
CN111651254A (zh) | 一种执行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 |
US20070239863A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 |
CN111399874A (zh) | 一种系统升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穿戴设备 | |
CN111026456A (zh) | 应用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0429678A (zh) | 移动终端供电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7341032B (zh) | 一种数据加载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404242A (zh) | 充电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JP2006261846A (ja)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本情報処理装置にて行われる電源制御方法 | |
CN108681467B (zh) | 一种系统唤醒方法、终端 | |
CN112437421A (zh) | 蓝牙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