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98025A - 车辆用玻璃模块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玻璃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598025A CN117598025A CN202280047065.4A CN202280047065A CN117598025A CN 117598025 A CN117598025 A CN 117598025A CN 202280047065 A CN202280047065 A CN 202280047065A CN 117598025 A CN117598025 A CN 1175980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 heater
- glass
- acquisition region
- glass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4
- 230000008646 thermal str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5882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2037 poly(vinyl butyral)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92 cor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227 thermal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52428 Wound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38 ethylene vinyl ace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200 poly(ethylene-vinyl acet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DHKHKXVYLBGOIT-UHFFFAOYSA-N 1,1-Diethoxy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C)OCC DHKHKXVYLBGOI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6404 Sn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54 acetal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DQXBYHZEEUGOBF-UHFFFAOYSA-N but-3-enoic acid;ethe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O)CC=C DQXBYHZEEUGOB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3 gal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QGLKJKCYBOYXKC-UHFFFAOYSA-N nonaoxidotri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O=[W]1(=O)O[W](=O)(=O)O[W](=O)(=O)O1 QGLKJKCYBOYXK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24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930 tungste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554 vinyl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84—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arent or reflecting areas, e.g. for demisting or de-icing windows, mirrors or vehicle windshield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62—Hea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rnaces
- H05B3/64—Hea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rnaces using ribbon, rod, or wire heater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02—Heaters using a particular layout for the resistive material or resistive elements
- H05B2203/003—Heaters using a particular layout for the resistive material or resistive elements using serpentine layout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4—Heaters using resistive wires or cables not provided for in H05B3/54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6—Heaters using particular connec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25—Hea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lass melting or glass treatment
Landscapes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玻璃模块,能够抑制热应力在玻璃面板边部集中。车辆用玻璃模块具备:玻璃面板(10),其具有与信息获取装置对向并且供光通过的信息获取区域(15);以及加热部(30),其对玻璃面板(10)中至少信息获取区域(15)的一部分进行加热,信息获取区域(15)被配置于与玻璃面板(10)的边部(10a)相接近的位置,加热部(30)具有:馈电部(31),其被配置于玻璃面板(10)的边部(10a)与信息获取区域(15)之间;加热器(33),其在信息获取区域(15)沿着玻璃面板(10)的板面配置,从馈电部(31)接受电力供给而发热;以及导线(32),其连接馈电部(31)和加热器(33),导线(32)具有对玻璃面板(10)的边部(10a)和信息获取区域(15)之间进行加热的中间加热部(4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玻璃模块。
背景技术
例如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有时会由于车内与车外之间的温度差,导致汽车挡风玻璃(作为前档玻璃的车辆用玻璃模块)起雾或依情况而结冰,可能对驾驶带来障碍。为了应对该情况,提出了各种除去挡风玻璃起雾和/或结冰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就提出了,在挡风玻璃所有的玻璃面板内部,配置汇流条以及加热线,利用其发热来除雾。也已知在安装信息获取装置的车辆挡风玻璃中,为了防雾或防止结冰而在信息获取装置取得信息的信息获取区域设置加热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16193号公报
在挡风玻璃中,当利用加热器来对设于玻璃面板的信息获取区域进行加热时,玻璃面板中信息获取区域与接近于信息获取区域的边部之间会发生温度差。此时,在信息获取区域发生热膨胀,与之相对,接近信息获取区域的边部是非加热状态,不会发生热膨胀,因此会发生热应力集中。因此,在该热应力集中了的边部,玻璃面板可能会发生破损。
在此,希望一种车辆用玻璃模块,能够抑制热应力在玻璃面板边部集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玻璃模块的特征结构在于,车辆用玻璃模块是在车内侧支撑能够接收车外光的信息获取装置的车辆用玻璃模块,具备:玻璃面板,其具有与所述信息获取装置相对并且供所述光通过的信息获取区域;以及加热部,其对所述玻璃面板中至少所述信息获取区域的一部分进行加热,所述信息获取区域被配置在与所述玻璃面板的边部相接近的位置,所述加热部具有:馈电部,其被配置于所述玻璃面板的所述边部与所述信息获取区域之间;加热器,其在所述信息获取区域,沿着所述玻璃面板的板面配置,从所述馈电部接受电力供给而发热;以及导线,其连接所述馈电部和所述加热器,所述导线具有对所述玻璃面板的所述边部与所述信息获取区域之间进行加热的中间加热部。
车辆用玻璃模块的玻璃面板由于对信息获取区域进行加热,而在信息获取区域与未被加热的边部之间产生温度差。玻璃面板中,在信息获取区域与边部之间温度差较大的情况下,信息获取区域会发生热膨胀,与之相对,边部不发生热膨胀,因此热应力集中于边部。在此,本结构中构成为,在对信息获取区域进行加热的加热器之外,导线具有对玻璃面板的边部与信息获取区域之间进行加热的中间加热部。由此,能够利用该中间加热部对玻璃面板中边部与信息获取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进行加热。该中间区域被加热,因此玻璃面板能够缓和从信息获取区域到边部的温度梯度,从而能够防止在玻璃面板的边部局部集中较大热应力。另外,通过刻意在接近边部的位置设置中间加热部,沿着边部的方向的温度梯度也变得缓和,能够分散施加到边部的热应力。其结果,能够化解在热应力集中了的边部,玻璃面板引起热裂纹而发生破损这样的问题。这样,本结构成为能够抑制热应力集中于玻璃面板边部的车辆用玻璃模块。
其他的特征结构在于,所述信息获取区域被配置在与所述玻璃面板上边相接近的位置。
如本结构那样,当信息获取区域被配置在接近所述玻璃面板上边的位置时,在车辆用玻璃模块例如是用于车辆前档玻璃的情况下,信息获取区域难以阻挡驾驶员视线。由此,能够在挡风玻璃上良好地确保驾驶员视线。另外,例如照相机等信息获取装置与信息获取区域相对配置的情况下,信息获取装置上车辆前方难以因引擎盖等而变成死角,易于确保信息获取装置视线。
其他的特征结构在于,所述中间加热部的每单位面积的发热量小于所述加热器的每单位面积的发热量。
根据本结构,能够使得对信息获取区域与边部之间进行加热的中间加热部的发热量小于对信息获取区域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的发热量。由此,中间加热部与信息获取区域相比,能够变得低温。其结果,能够使玻璃面板的温度从信息获取区域朝向边部平缓降低,因此能够降低发生在玻璃面板边部的热应力。
其他的特征结构在于,所述中间加热部沿着与所述玻璃面板的所述边部相同方向延伸。
根据本结构,中间加热部与玻璃面板的边部相同方向延伸,因此中间加热部向信息获取区域的宽度方向扩张。由此,能够在从信息获取区域向边部较宽范围的区域,缓和玻璃面板的温度梯度。其结果,能够在较宽范围降低发生在玻璃面板边部的热应力。
其他的特征结构在于,所述中间加热部是沿着所述玻璃面板的所述边部的方向上的端部被折回而形成的,在沿着所述边部的多个所述导线沿着与所述边部正交的方向相分离的状态下被配置。
根据本结构,能够将中间加热部扩张到与玻璃面板的边部正交的板面方向。由此,能够在从信息获取区域向边部较宽范围的区域,缓和玻璃面板的温度梯度。其结果,能够在较宽范围,减小发生在玻璃面板的边部的热应力。
其他的特征结构在于,构成为,在所述玻璃面板的沿着所述边部的方向,所述中间加热部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加热器的最大宽度。
对信息获取区域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在其周围,加热范围同心圆状地扩大。在此,边部和信息获取区域相接近,因此,即便使得中间加热部的最大宽度小于加热器的最大宽度,通过中间加热部,也能够使边部热应力变得均匀。并且,通过减小中间加热部的最大宽度,还有助于节约电力消耗。
其他的特征结构在于,所述中间加热部具有沿着所述边部的多个所述导线,该多个导线被构成为,沿着所述边部的方向的宽度随着接近所述边部而慢慢地变小。
在玻璃面板中边部与信息获取区域之间的距离比较大的情况下,当信息获取区域被加热后,热应力可能会集中到边部的狭窄区域。该情况下,为了化解热应力在边部集中,优选在较宽范围加热边部而阶段性地减小中间加热部的宽度。另一方面,在边部与信息获取区域之间的距离比较小的情况下,当信息获取区域被加热后,在边部较宽范围发生均匀热应力。该情况下,优选为了在较宽范围加热边部,而增加中间加热部的宽度。因此,如本结构那样,通过在中间加热部要被加热的宽度朝向边部阶段性缩小,能够根据信息获取区域与边部之间的距离,适当地对边部进行加热,能够缓和信息获取区域与边部之间的温度梯度。由此,能够防止发生在玻璃面板边部的热应力集中。
其他的特征结构在于,所述玻璃面板是车外侧的第1玻璃板与车内侧的第2玻璃板相对配置而构成的,并且整体朝向车外弯曲成凸状,所述第1玻璃板包括车外侧的第1面和设于所述第1面的背面侧的第2面,所述第2玻璃板包括与所述第2面相对的第3面和设于所述第3面的背面侧的第4面,在所述第2面或者所述第4面配置对所述信息获取区域进行加热的所述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通电时,在所述第1面的所述边部发生的最大热应力小于所述第1面的所述信息获取区域内发生的热应力。
如本结构那样,例如车辆用玻璃模块的玻璃面板能够一并以玻璃构成。该情况下,为了防雾或防结冰而利用加热器来对信息获取区域进行加热时,在玻璃面板的第2面或者第4面配置加热器,来进行加热。此时,在第2面或者第4面发生热膨胀,因为第1面弯曲成凸状,所以被向车外铺开,由此在第1面信息获取区域与接近于信息获取区域的边部,也会产生热应力。在此,玻璃面板的边部是剪裁大开张玻璃板之后形成的部分,因此会存在大开张玻璃板被剪裁时所产生的伤口等。因此,玻璃面板边部的破坏强度低于面部的破坏强度。在此,在本结构中,玻璃面板的第1面中,使得在边部发生的最大热应力小于在信息获取区域发生的热应力。由此,能够防止热应力所导致的玻璃面板破损。
其他的特征结构在于,所述加热器被配置在与所述边部垂直方向的所述信息获取区域的距离五分之一以上、从所述信息获取区域的所述边部的一侧分隔开的位置。
如本结构那样,加热器被配置在从信息获取区域的边部的一侧分隔开的规定长度以上的位置,被中间加热部以及加热器加热的玻璃面板能够从边部朝向信息获取区域,阶段性地提高温度。其结果,在玻璃面板的边部发生的热应力较小,能够防止在边部的玻璃面板破损。
其他的特征结构在于,所述中间加热部被配置与所述边部垂直的方向的所述边部以及所述信息获取区域的分离距离五分之一以上、从所述边部分隔开的位置。
如本结构那样,中间加热部被配置在从最接近边部的位置开始分隔开的规定长度以上的位置,由此被中间加热部加热的玻璃面板能够从边部朝向信息获取区域阶段性地提高温度。其结果,玻璃面板的边部发生的热应力变小,能够防止在边部的玻璃面板破损。
其他的特征结构在于,所述加热器以加热线构成。
如本结构那样,加热器以加热线构成,因此能够与信息获取区域的形状对应地自由配置加热线。由此,在对信息获取区域高效加热的基础上,加热器的配置自由度提高了。
其他的特征结构在于,所述加热线包括:在所述信息获取区域内平行延伸的多个第一加热线;以及在所述信息获取区域外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加热线彼此的第二加热线,所述第二加热线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加热线的线宽。
如本结构那样,在构成加热器的加热线中,配置于信息获取区域内的多个第一加热线平行延伸,由此能够把第一加热线适当分散到信息获取区域。另外,连接多个第一加热线彼此的第二加热线的线宽大于第一加热线的线宽,由此在以相同导电材料构成加热线整体的情况下,第二加热线自身的电阻小于第一加热线自身的电阻。由此,与第一加热线的发热量相比,还能抑制第二加热线的发热量。其结果,玻璃面板的温度梯度从信息获取区域朝向其周围变得平缓,能够防止热应力集中于边部这样的问题之处。
其他的特征结构在于,所述加热器整体形状是随着接近所述边部,沿着所述边部的宽度缩小的梯形形状。
如本结构那样,通过使被加热器加热的宽度朝向边部阶段性地缩小,能够使温度梯度从信息获取区域朝向边部变得平缓。由此,能够减小在玻璃面板的边部发生的热应力。
其他的特征结构在于,所述加热器具备:透明导电膜,其覆盖所述信息获取区域;以及一对汇流条,其被配置在所述信息获取区域外,相对配置以对所述透明导电膜供给电力。
如本结构那样,对信息获取区域进行加热的加热器以透明导电膜以及汇流条构成,由此能够均匀地加热信息获取区域,信息获取区域的视认性提高了。
其他的特征结构在于,所述透明导电膜整体形状是随着接近所述边部而沿着所述边部的宽度缩小的梯形形状,一对所述汇流条具有:在所述边部的侧配置的第1汇流条和相对于所述透明导电膜在与所述第1汇流条相反一侧配置的第2汇流条,所述第2汇流条在沿着所述边部的方向的方向上被分割。
根据本结构,夹着透明导电膜,在相对位置配置第1汇流条和第2汇流条,并且第2汇流条在边部方向被分割配置,因此流过第2汇流条和第1汇流条之间的电流为最短距离,能够高效地对信息获取区域进行加热。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玻璃模块的主视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玻璃模块的部分侧截面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玻璃模块的要部示意图。
图4是比较例的车辆用玻璃模块的要部示意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部分侧截面图。
图6是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玻璃模块的要部示意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要部示意图。
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要部示意图。
图9是第3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玻璃模块的要部示意图。
图10是第4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玻璃模块的要部示意图。
图11是第5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玻璃模块的要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车辆用玻璃模块(玻璃模块);3:屏蔽层;8:拍摄装置(信息获取装置);10:玻璃面板;10a:上边;11:第1玻璃板;12:第2玻璃板;13:中间层;15:信息获取区域;16:中间区域;21:第1面;22:第2面;23:第3面;24:第4面;30:加热部;31:馈电部;32:导线;33:加热器;34:加热线;35:第一加热线;36:第二加热线;37:透明导电膜;38:第1汇流条;39:第2汇流条;40:中间加热部;41:横向线部;42:纵向线部;L1:距离;L2:距离;L3:分离距离;L4:分离距离;L5:分离距离;W1:信息获取区域的最大宽度;W4:中间加热部的最大宽度;Y:基准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玻璃模块的实施方式,基于附图来进行说明。但是,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玻璃模块1(以下,称为“玻璃模块1”。)具备玻璃面板10以及加热部30。如图2所示,玻璃面板10构成为,车外侧的第1玻璃板11和车内侧的第2玻璃板12相对配置。玻璃面板10是第1玻璃板11以及第2玻璃板12被中间层13接合而成的对合玻璃。中间层13以包括后述导线32以及加热器33的发热区域的粘接层构成。加热部30用于对设于玻璃面板10的后述信息获取区域15进行加热。
构成玻璃面板10的第1玻璃板11包括车外侧的第1面21和设于第1面21的背面侧的第2面22,第2玻璃板12包括与第2面22相对的第3面23和设于第3面23背面侧的第4面24。第1玻璃板11以及第2玻璃板12形状基本相同,形成俯视梯形状。玻璃面板10从车内侧观察,具有上边10a、下边10b、左边10c以及右边10d,上边10a短于下边10b(参照图1)。此外,在玻璃面板10中,第1玻璃板11以及第2玻璃板12也可以是矩形状。
对玻璃板11、12可以利用公知玻璃板。例如,玻璃板11、12可以是热线吸收玻璃、清光玻璃、绿光玻璃或UV绿光玻璃等。但是,玻璃板11、12构成为,实现符合使用汽车的国家安全标准的可视光线透射率。
沿着玻璃面板10的周缘部,设有对来自车外的视线进行遮蔽的屏蔽层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屏蔽层3环状形成。在安装玻璃面板10的汽车的车内,借助支架(未图示)等安装有能够接受车外光的拍摄装置8(信息获取装置的一例)。拍摄装置8被配置成,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边部的一例)所接近的大致中央区域进入取景范围。玻璃面板10具有与拍摄装置8相对并供光通过的信息获取区域15。信息获取区域15被配置在与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接近的位置配置。具体地,信息获取区域15被配置在上边10a的大致中央区域的下方。这样,配置在比玻璃面板10靠车内侧的拍摄装置8借助信息获取区域15对车外状况进行拍摄。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当信息获取区域15被配置在与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相接近的位置时,在玻璃模块1被用于车辆前档玻璃的情况下,信息获取区域15难以妨碍驾驶员视线。由此,在玻璃面板10中,能够良好地确保驾驶员视线。另外,例如,在照相机(拍摄装置8)等信息获取装置与信息获取区域15相对配置的情况下,信息获取装置在车辆前方难以由于引擎盖等而变成死角,所以易于确保信息获取装置的视线。
信息获取区域15的平面尺寸根据在车内配置的拍摄装置8适当地设定。但是,信息获取区域15只不过是供拍摄装置8照射和/或受光的光通过的区域,所以与拍摄装置8的种类无关,信息获取区域15的平面尺寸相对于玻璃面板10的平面尺寸,被设定得较小。但是,如果信息获取区域15的平面尺寸过小,则要求拍摄装置8具有高度安装精度。另外,在通过拍摄装置8取得的图像内,玻璃面板10变形所导致的影响大幅呈现。另一方面,如果信息获取区域15的平面尺寸过大,则驾驶员的视线范围变狭。另外,加热器33加热的范围变大,汽车能量消耗变大。从该观点出发,信息获取区域15的平面尺寸优选在20mm(纵向)×20mm(横向)~250mm(纵向)×500mm(横向)的范围设定,更优选在50mm(纵向)×50mm(横向)~150mm(纵向)×400mm(横向)的范围设定。
加热部30对玻璃面板10中至少信息获取区域15的一部分进行加热,对该信息获取区域15除雾和/或除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加热部30被设置在与第2玻璃板12(玻璃面板10)的第4面24邻接的位置。中间层13被夹持在第1玻璃板11与第2玻璃板12之间,对两玻璃板11、12进行接合。该中间层13以一对外部层夹持软质核心层而成的3层构造构成。一对外部层比软质核心层硬质。通过这样的以软质层以及硬质层来多层构成中间层13,能够提高玻璃基材的耐破损性能以及隔音性能。在如上述那样以硬度不同的多个层构成中间层13的情况下,在硬质外部层,能够利用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PVB)。该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PVB)粘接性以及耐贯通性优良,因此作为外部层的材料是优选的。另外,软质核心层可以利用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EVA)或者比外部层所利用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软质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
基于图3来对加热部30进行详细叙述。加热部30具有馈电部31、加热器33以及对馈电部31和加热器33进行连接的导线32。馈电部31通过一对馈电部31a、31b构成。馈电部31a、31b沿着上边10a的延伸方向,即沿着左右方向并列配置。此外,在图3中省略了屏蔽层3。当馈电部31a、31b被配置在与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相接近的位置时,易于对馈电部31a、31b配线。另外,在玻璃模块1中,对馈电部31a、31b的配线不会阻碍车辆乘员视线。
一对馈电部31a、31b与加热器33串联连接。导线32具有馈电部31a与加热器33之间的第1导线32a、加热器33与后述中间加热部40之间的第2导线32b以及中间加热部40与馈电部31b之间的第3导线32c。加热器33在信息获取区域15沿着玻璃面板10的板面配置,从馈电部31接受电力供给而发热。由此,信息获取区域15接受来自加热器33的发热,能够除去冰等。
如图3所示,加热器33由加热线34构成。加热线34(加热器33)形成为,隔开间隔在多个部位折回,通过信息获取区域15及其周边。作为其形状的一例,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线34包括:在信息获取区域15内平行延伸的多个第一加热线35;以及在信息获取区域15之外,对多个第一加热线35彼此进行连接的第二加热线36。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加热线35被配置成,与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平行。另外,第二加热线36的线宽大于第一加热线35的线宽。第一加热线35是在信息获取区域15内沿左右方向直线状延伸的3个横向线部35a、35b、35c。第1横向线部35a与从馈电部31a导出的第1导线32a连结设置,第2横向线部35b、第3横向线部35c朝向上边10a按顺序配置。第二加热线36是在第1横向线部35a与第2横向线部35b之间配设的第1纵向线部36a,以及在第2横向线部35b与第3横向线部35c之间配设的第2纵向线部36b。在加热器33的加热线34中还包括沿着第1横向线部35a延伸的第1导线32a的一部分以及沿着第3横向线部35c延伸的第2导线32b的一部分。
导线32具有对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与信息获取区域15之间进行加热的中间加热部40。中间加热部40由导线32的一部分区域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加热器33导出的第2导线32b朝向上边10a延长设置,与第2导线32b连结的中间加热部40沿着与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相同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对于导线32中第1导线32a、第2导线32b、中间加热部40以及第3导线32c,线宽全部相同。另外,导线32和第二加热线36的线宽也相同。在导线32中,可以是中间加热部40的线宽与导线32a、32b、32c的线宽不同,也可以是中间加热部40的线宽与第二加热线36的线宽不同。
图4表示比较例的玻璃模块100。图4的比较例的玻璃模块100是具有对玻璃面板10的信息获取区域15进行加热的加热器33,而不具有中间加热部40的结构。具体地,一对馈电部31a、31b沿着上边10a分离配置。从馈电部31a导出的导线32a沿着上下方向配置,与加热器33的下部的第1横向线部35a连接。加热器33在信息获取区域15内,配置有第1横向线部35a、第2横向线部35b、第1纵向线部36a以及第2纵向线部36b。另外,从信息获取区域15的上部的横向线部35c导出的第2导线32b沿着上下方向直线状配置,与馈电部31b连接。
在图4的比较例的玻璃模块100中,当利用加热器33对信息获取区域15进行加热时,玻璃面板10中信息获取区域15与和信息获取区域15相接近的上边10a之间,会产生温度差。例如在冬季等玻璃面板10发生冻结时,信息获取区域15被加热器33加热。由此,玻璃面板10能够化解信息获取区域15中的冻结,因此能够适当地使用信息获取区域15。但是,在与信息获取区域15相接近的上边10a,未被加热器33加热,因此温度不会上升,低温状态持续。此时,在信息获取区域15中,箭头A的方向发生热膨胀,例如在与信息获取区域15相接近的部位,区域R1中主要作用作为热应力的拉伸应力。在玻璃面板10的上部,从将信息获取区域15左右二等分的基准线Y开始,左右方向大致相等地存在区域R1。另一方面,在与信息获取区域15相接近的上边10a,作用与箭头A相反方向(箭头B的方向)限制热膨胀的压缩应力和作为热应力的拉伸应力(箭头C的力)这两方。其结果,在上边10a,拉伸应力集中于接近基准线Y的狭窄区域R2。该拉伸应力与被加热器33加热的信息获取区域15和未被加热器33加热的上边10a之间的温度差成比例,因此当发生超过玻璃面板10的边沿强度的拉伸应力时,玻璃面板10会发生热裂纹。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3所示构成为,在对信息获取区域15进行加热的加热器33之外,导线32具有对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与信息获取区域15之间进行加热的中间加热部40。由此,通过导线32的中间加热部40,能够对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与信息获取区域15之间的中间区域16进行加热。通过对中间区域16进行加热,玻璃面板10能够缓和从信息获取区域15到上边10a的温度梯度。其结果,能够防止在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局部集中较大热应力。另外,通过刻意在与上边10a相接近的位置设置中间加热部40,沿着上边10a的方向的温度梯度也会变得缓和,能够分散施加给上边10a的热应力。即,如图3所示,在上边10a,在图4的比区域R2靠基准线Y开始左右方向较大区域R4,主要作用作为热应力的拉伸应力。其结果,能够化解玻璃面板10在位于靠近信息获取区域15的上边10a发生热裂纹而发生破损这样的问题。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能够通过中间加热部40,来对信息获取区域15的周围进行加热,因此在与信息获取区域15相接近的部位,比图4所示的区域R1靠基准线Y开始左右方向狭窄区域R3,主要作用作为热应力的拉伸应力。
另外,因为中间加热部40沿着与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相同方向延伸,所以中间加热部40向信息获取区域15的宽度方向扩张。由此,能够在从信息获取区域15朝向上边10a较宽范围的区域,缓和玻璃面板10的温度梯度。其结果,能够在较宽范围减小在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发生的热应力。
另外,在构成加热器33的加热线34,在信息获取区域15内配置的多个第一加热线35(35a,35b,35c)沿着上边10a平行延伸,因此能够将第一加热线35适当地分散到信息获取区域15。进一步地构成为,第二加热线36的线宽大于第一加热线35的线宽。由此,在以相同导电材料构成加热线34整体的情况下,第二加热线36自身电阻小于第一加热线35自身电阻。由此,能够与第一加热线35的发热量相比,抑制第二加热线36的发热量,能够从信息获取区域15朝向其周围,缓和玻璃面板10的温度梯度。其结果,能够防止热应力集中于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这样的问题之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定成,中间加热部40的每单位面积的发热量小于加热器33的每单位面积的发热量。由此,能够使中间加热部40变成比信息获取区域15低温。其结果,从信息获取区域15朝向上边10a,玻璃面板10的温度平缓降低,能够降低在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发生的热应力。
加热器33的加热线34构成为,在沿着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的方向,以第1横向线部35a为主的宽度W1、以第2横向线部35b为主的宽度W2、以第3横向线部35c为主的宽度W3按照顺序变短。中间加热部40构成为,沿着上边10a的方向的最大宽度W4小于加热器33的最大宽度即宽度W1。
另外,构成为,当加热器33通电时,在第1面21的上边10a发生的最大热应力小于在第1面21的信息获取区域15内发生的热应力。
加热器33被配置在与上边10a垂直的方向上的信息获取区域15的距离L1的五分之一以上、从信息获取区域15的上边10a的一侧分隔开的位置。即,如图3所示,距离L2是距离L1的五分之一以上。通过将加热器33配置在从信息获取区域15中上边10a的一侧开始分隔开规定长度以上的位置,被中间加热部40以及加热器33加热的玻璃面板10能够阶段性地提高从上边10a朝向信息获取区域15的温度。
中间加热部40被配置在与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垂直的方向上的上边10a以及信息获取区域15的分隔距离L3的五分之一以上、从上边10a分隔开的位置。即,如图3所示,分隔距离L4是分隔距离L3的五分之一以上。如本结构那样,通过将中间加热部40配置在,从上边10a朝向信息获取区域15分隔开规定长度以上的位置,被中间加热部40加热的玻璃面板10能够从上边10a朝向信息获取区域15阶段性地提高温度。
加热器33的整体形状是沿着上边10a的宽度随着接近上边10a而缩小的梯形形状。即,如图3所示,第1横向线部35a的宽度W1、第2横向线部35b的宽度W2以及第3横向线部35c的宽度W3按照顺序变短。通过使被加热器33加热的宽度朝向上边10a阶段性地缩小,能够从信息获取区域15朝向上边10a缓和温度梯度。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如图5所示的变形例1所示,加热部30也可以设置在与第1玻璃板11(玻璃面板10)的第2面22相邻接的位置。该情况下,加热部30的馈电部31a、31b例如以不从在第2玻璃板12的上边10a形成的缺口(未图示)露出的方式,配置在比缺口靠面方向内侧,配置成在来自车内的视线方向被包含在屏蔽层3中(图1参照)。也可以取代馈电部31a、31b,加热部30的加热器33采用与线束连接的结构。线束一端与加热器33连接,另一端与经由中间层13与第2玻璃板12之间被拉出到玻璃面板10的外方。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玻璃面板10也可以是整体朝向车外弯曲成凸状。本变形例2进一步地构成为,在玻璃面板10的第1面21,在上边10a发生的最大热应力小于在信息获取区域15发生的热应力。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玻璃模块1的玻璃面板10采用包括第1玻璃板11以及第2玻璃板12的对合玻璃构成。该情况下,为了防雾、防结冰,以加热器33对信息获取区域15进行加热时,在玻璃面板10的第2面22或者第4面24配置加热器33。此时,在第2面22或者第4面24产生热膨胀,第1面21因为弯曲成凸状所以被向车外铺开,因此在第1面21,信息获取区域15和与信息获取区域15接近的上边10a也会产生热应力。在此,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是对大开张玻璃板剪裁后形成的部分,因此也会存在大开张玻璃板被剪裁时产生的伤口等。因此,在玻璃面板10,上边10a的破坏强度低于面部的破坏强度。在此,在本变形例中,玻璃面板10的第1面21中,上边10a上发生的最大热应力小于在信息获取区域15中发生的热应力。由此,能够防止热应力对玻璃板11、12造成的破损。
〔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与信息获取区域15之间的分隔距离L5,被设定得长于第1实施方式的上述分离距离L3。进一步地,中间加热部40是沿着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的方向的端部被折回而形成的,在沿着上边10a的多个横向线部41沿着与上边10a正交的方向分隔的状态下被配置。具体地,中间加热部40是沿着与第2导线32b连结的上边10a的第1横向线部41a以及第2横向线部41b朝向上边10a按照顺序配置,在第1横向线部41a与第2横向线部41b之间具有纵向线部42。第1横向线部41a与第2导线32b连结,第2横向线部41b与第3导线32c连结。
在加热器33中,第一加热线35是在信息获取区域15内沿着左右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的4个横向线部35a、35b、35c、35d。第1横向线部35a与从馈电部31a导出的第1导线32a连结设置,第2横向线部35b、第3横向线部35c、第4横向线部35d朝向上边10a按照顺序配置。第二加热线36是在第1横向线部35a与第2横向线部35b之间配设的第1纵向线部36a,第2横向线部35b与第3横向线部35c之间配设的第2纵向线部36b以及第3横向线部35c与第4横向线部35d之间配设的第3纵向线部36c。在加热器33的加热线34中,还包括沿着第1横向线部35a延伸的第1导线32a的一部分以及沿着第4横向线部35d延伸的第2导线32b的一部分。
根据第2实施方式,能够使中间加热部40沿着与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正交的板面方向扩张。由此,能够在从信息获取区域15朝向上边10a较宽范围的区域,缓和玻璃面板10的温度梯度。其结果,能够在较宽范围,减小在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发生的热应力。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在如图7所示的变形例1中,中间加热部40具有沿着上边10a的多个横向线部41,并且多个横向线部41构成为,沿着上边10a的方向的宽度随着接近上边10a而慢慢变小。具体地,在中间加热部40中,作为横向线部41,沿着上边10a的第1横向线部41a、第2横向线部41b、第3横向线部41c以及第4横向线部41d朝向上边10a按照顺序配置。在中间加热部40中,作为纵向线部42,具有在第1横向线部41a与第2横向线部41b之间配设的第1纵向线部42a、在第2横向线部41b与第3横向线部41c之间配设的第2纵向线部42b、在第3横向线部41c与第4横向线部41d之间配设的第3纵向线部42c。另外,多个横向线部41被构成为,第1横向线部41a的宽度W5、第2横向线部41b的宽度W6、第3横向线部41c的宽度W7、第4横向线部41d的宽度W8慢慢变小。
在玻璃面板10中,上边10a与信息获取区域15之间的分隔距离L5比较大的情况下,当对信息获取区域15加热时,热应力可能集中于上边10a的狭窄区域。该情况下,为了化解热应力集中于上边10a,优选为了在上边10a的狭区域加热,而阶段性地缩小中间加热部40的宽度。另一方面,在上边10a与信息获取区域15之间的距离比较小的情况下,对信息获取区域15加热后,在上边10a较宽范围产生均匀热应力。该情况下,为了在较宽范围加热上边10a,优选中间加热部40的宽度较大。因此,如本变形例1那样,中间加热部40中被加热的宽度朝向上边10a阶段性地缩小,因此能够根据信息获取区域15与上边10a之间的距离,适当地对上边10a进行加热,能够缓和信息获取区域15与上边10a之间的温度梯度。由此,能够防止热应力集中于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在图8所示的变形例2中,与变形例1相同,中间加热部40具有沿着上边10a的多个横向线部41。并且,多个横向线部41被构成为,沿着上边10a的方向的宽度随着接近上边10a而慢慢变小。但是,横向线部41与变形例1相比,进一步向左右侧方延长设置,横向线部41的线宽大于第一加热线35的线宽,小于纵向线部42的线宽。
由此,中间加热部40在左右方向的两端部配置与中央部相比发热较小的加热线,因此相对于向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边部)延伸的方向,缓和温度梯度。其结果,能够降低在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产生的热应力集中。
〔第3实施方式〕
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加热部30的加热器33构成为,具备覆盖信息获取区域15的透明导电膜37和一对汇流条38、39。一对汇流条38、39被配置在信息获取区域15之外,相对配置以便对透明导电膜37供给电力。一对汇流条38、39具有在上边10a的一侧配置的第1汇流条38、在相对于透明导电膜37与第1汇流条38相反侧配置的第2汇流条39。透明导电膜37地整体形状是沿着上边10a的宽度随着接近上边10a而缩小的梯形形状。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透明导电膜37遍布基材膜整个面沉积,当对两汇流条38、39施加电压时发热。作为透明导电膜37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掺杂了ITO、Sb或者F的SnO2、掺杂了Al或者Ga的氧化锌、掺杂了Nb的TiO2、氧化钨等TCO(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等,但是不限于此。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对信息获取区域15进行加热的加热器33由透明导电膜37以及一对汇流条38、39构成,由此能够均匀地加热信息获取区域15,信息获取区域15的视认性提高了。
〔第4实施方式〕
在第4实施方式中,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如图10所示,加热器33具备透明导电膜37和一对汇流条38、39,透明导电膜37的整体形状是沿着上边10a的宽度随着接近上边10a而缩小的梯形形状。
在透明导电膜37为梯形形状的情况下,第2汇流条39中电流集中到与第1汇流条38最短距离的部位。该情况下,在梯形形状的透明导电膜37中,与第1汇流条38相接近的上方部分温度变高,与其他部位的温度差变大。在此,在第4实施方式中,一对汇流条38、39中的第2汇流条39沿着上边10a的方向的方向上被分割。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第2汇流条39由7个汇流条39a~39g构成。根据本实施方式,夹着透明导电膜37,在相对位置配置第1汇流条38和第2汇流条39,并且第2汇流条39在边部方向被分割配置。在此,分割后的第2汇流条39(分割汇流条39a~39g)构成为,与第1汇流条38的最短距离越短,左右宽度越小。即,分割汇流条39a~39g中位于左右方向中央的分割汇流条39d的左右宽度最小,随着从分割汇流条39d朝向第2汇流条39的两端,分割汇流条39a~39c以及分割汇流条39e~39g的左右宽度慢慢扩张。由此,在第2汇流条39中,能够调整成,对分割汇流条39a~39g分别施加的电压相等,因此能够在透明导电膜37中抑制不均匀加热。
〔第5实施方式〕
在第3以及第4实施方式中,示例了透明导电膜37与信息获取区域15形成相同梯形状。在第5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透明导电膜37形成包括信息获取区域15的矩形状,一对汇流条38、39构成为相同长度。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使透明导电膜37形成矩形并使一对汇流条38、39为相同长度,一对汇流条38、39彼此间隔变得相等。其结果,加热器33能够使信息获取区域15的电位梯度变得均匀,因此能够在信息获取区域15中使加热器33均匀发热。在图11中例示,在透明导电膜37上下配置一对汇流条38、39,但是也可以将一对汇流条38、39配置在透明导电膜37左右。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玻璃模块1用于车辆前档玻璃,但是玻璃模块1也可以利用车辆后窗玻璃或侧窗玻璃。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玻璃模块1的信息获取区域15被配置在与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相接近的位置,但是玻璃模块1的信息获取区域15也可以配置在与玻璃面板10的上边10a以外(例如下边10b,左边10c,右边10d)相接近的位置。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信息获取区域15的形状以及加热器33的形状是梯形,但是信息获取区域15以及加热器33的形状不限于梯形,也可以是矩形、圆形、楕圆形等其他形状。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中间加热部40构成为与加热器33相比低温,但是中间加热部40也可以构成为与加热器33相比为高温。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中间加热部40由导线构成,但是中间加热部40也可以由透明导电膜构成。
(6)在第2~第5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对信息获取区域15进行加热的加热器33以及中间加热部40被配置在玻璃面板10的第4面24上,但是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相同,加热器33以及中间加热部40被配置在玻璃面板10的第2面22上。
本发明能够广泛地利用于具有对信息获取区域进行加热的加热部的车辆用玻璃模块。
Claims (15)
1.一种车辆用玻璃模块,其在车内侧支撑能够接受车外的光的信息获取装置;
所述车辆用玻璃模块具备:
玻璃面板,所述玻璃面板具有与所述信息获取装置相对并供所述光通过的信息获取区域;以及
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对所述玻璃面板中至少所述信息获取区域的一部分进行加热;
所述信息获取区域被配置在与所述玻璃面板的边部相接近的位置;
所述加热部具有:馈电部,所述馈电部被配置在所述玻璃面板的所述边部与所述信息获取区域之间;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在所述信息获取区域中,沿着所述玻璃面板的板面配置,从所述馈电部接受电力供给进行发热;以及导线,所述导线连接所述馈电部和所述加热器;
所述导线具有对所述玻璃面板的所述边部与所述信息获取区域之间进行加热的中间加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玻璃模块,
所述信息获取区域被配置在与所述玻璃面板的上边相接近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玻璃模块,
所述中间加热部的每单位面积的发热量小于所述加热器的每单位面积的发热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模块,
所述中间加热部沿着与所述玻璃面板的所述边部相同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玻璃模块,
所述中间加热部是沿着所述玻璃面板的所述边部的方向上的端部被折回而形成的,在沿着所述边部的多个所述导线在与所述边部正交的方向上分隔的状态下被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用玻璃模块,
被构成为在沿着所述玻璃面板的所述边部的方向上,所述中间加热部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加热器的最大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玻璃模块,
所述中间加热部具有沿着所述边部的多个所述导线,该多个导线构成为沿着所述边部的方向的宽度随着接近所述边部而慢慢地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模块,
所述玻璃面板是车外侧的第1玻璃板和车内侧的第2玻璃板相对配置而构成的,并且整体朝向车外弯曲成凸状,
所述第1玻璃板包括车外侧的第1面和在所述第1面的背面侧设置的第2面,
所述第2玻璃板包括与所述第2面相对的第3面和在所述第3面的背面侧设置的第4面,
在所述第2面或者所述第4面配置对所述信息获取区域进行加热的所述加热器,
当所述加热器通电时,在所述第1面的所述边部发生的最大热应力小于在所述第1面的所述信息获取区域内发生的热应力。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模块,
所述加热器被配置在与所述边部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信息获取区域的距离的五分之一以上、从所述信息获取区域的所述边部的一侧分隔开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模块,
所述中间加热部被配置在与所述边部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边部和所述信息获取区域的分隔距离的五分之一以上、从所述边部分隔开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模块,
所述加热器由加热线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玻璃模块,
所述加热线包括:
在所述信息获取区域内平行延伸的多个第一加热线;以及
在所述信息获取区域外连接在多个所述第一加热线之间的第二加热线,
所述第二加热线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加热线的线宽。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车辆用玻璃模块,
所述加热器的整体形状是沿着所述边部的宽度随着接近所述边部而缩小的梯形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模块,
所述加热器具备:
覆盖所述信息获取区域的透明导电膜;以及
一对汇流条,一对所述汇流条被配置在所述信息获取区域外,并且相对配置以便对所述透明导电膜供给电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用玻璃模块,
所述透明导电膜的整体形状是沿着所述边部的宽度随着接近所述边部而缩小的梯形形状;
一对所述汇流条具有:
在所述边部的一侧配置的第1汇流条;以及
第2汇流条,所述第2汇流条被配置在相对于所述透明导电膜与所述第1汇流条相反的一侧;
所述第2汇流条在沿着所述边部的方向的方向上被分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109362A JP2023006653A (ja) | 2021-06-30 | 2021-06-30 | 車両用ガラスモジュール |
JP2021-109362 | 2021-06-30 | ||
PCT/JP2022/025737 WO2023277007A1 (ja) | 2021-06-30 | 2022-06-28 | 車両用ガラスモジュー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598025A true CN117598025A (zh) | 2024-02-23 |
Family
ID=84689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47065.4A Pending CN117598025A (zh) | 2021-06-30 | 2022-06-28 | 车辆用玻璃模块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292498A1 (zh) |
EP (1) | EP4366465A1 (zh) |
JP (1) | JP2023006653A (zh) |
CN (1) | CN117598025A (zh) |
WO (1) | WO2023277007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03974B2 (ja) * | 2014-10-22 | 2018-04-04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載カメラ装置及び車載システム |
JP6787776B2 (ja) * | 2015-12-22 | 2020-11-18 |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 |
JP6633974B2 (ja) | 2016-06-02 | 2020-01-22 |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 |
WO2018230358A1 (ja) * | 2017-06-13 | 2018-12-2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電磁波利用システム |
WO2020039781A1 (ja) * | 2018-08-21 | 2020-02-27 | Agc株式会社 | 合わせガラス |
JP7085969B2 (ja) * | 2018-11-20 | 2022-06-17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遮断部付きワイヤハーネス、および、hwdシステム |
JPWO2021246326A1 (zh) * | 2020-06-02 | 2021-12-09 | ||
JP7428119B2 (ja) * | 2020-12-10 | 2024-02-0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防曇装置 |
-
2021
- 2021-06-30 JP JP2021109362A patent/JP2023006653A/ja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6-28 US US18/572,834 patent/US20240292498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6-28 EP EP22833154.2A patent/EP4366465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6-28 WO PCT/JP2022/025737 patent/WO202327700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6-28 CN CN202280047065.4A patent/CN117598025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40292498A1 (en) | 2024-08-29 |
JP2023006653A (ja) | 2023-01-18 |
WO2023277007A1 (ja) | 2023-01-05 |
EP4366465A1 (en) | 2024-05-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182462B2 (ja) | 合わせガラス | |
JP5372372B2 (ja) | 抵抗性加熱コーティングを備える透明窓ガラス | |
JP5827651B2 (ja) | 窓ガラスおよび窓ガラス構造 | |
US11924931B2 (en) | Glass | |
JP6807186B2 (ja) | サイドガラス | |
JP6905831B2 (ja) | 合わせガラス | |
JP7196922B2 (ja) | 合わせガラス | |
JPH0872674A (ja) | 電熱窓ガラス | |
CN108136737B (zh) | 具有改善的热分布的可加热的层压的交通工具玻璃板 | |
JP7173429B2 (ja) | 合わせガラス | |
KR20160035035A (ko) | 가열가능한 적층된 측면 판유리 | |
JP6736448B2 (ja) | 合わせガラス | |
EP3516926B1 (en) | Wired laminated window | |
WO2019078123A1 (ja) | 合わせガラス | |
CN117598025A (zh) | 车辆用玻璃模块 | |
JP6943135B2 (ja) | 車両用合わせガラス | |
WO2023277073A1 (ja) | 車両用ガラスモジュール | |
CN117616871A (zh) | 车辆用玻璃模块 | |
JP2004268770A (ja) | 車両用窓ガラスの防曇・解氷装置 | |
JP3669055B2 (ja) | 通電加熱ガラス | |
WO2023140365A1 (ja) |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 | |
JP7090126B2 (ja) | 合わせガラス | |
JP2000128588A (ja) | 車両用防曇ガラス | |
KR20240134281A (ko) | 자동차 측면 발열 윈도우 | |
CN118683295A (zh) | 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