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67305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67305A CN116867305A CN202310813220.5A CN202310813220A CN116867305A CN 116867305 A CN116867305 A CN 116867305A CN 202310813220 A CN202310813220 A CN 202310813220A CN 116867305 A CN116867305 A CN 1168673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ayer
- display panel
- light emitting
- emitting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358 absorb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667 anti-refl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79 optical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1700 light absor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5 dual-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59 photo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具有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出光侧和背光侧;遮光层,设置于发光层的出光侧,遮光层具有多个第一开口;四分之一波片,设置于发光层的出光侧;反射式偏光层,设置于四分之一波片背离发光层的一侧,使入射该层的光线中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入射光线发生反射,并使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入射光线透射,第二偏振方向与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30°≤α≤60°;线偏光层,设置于反射式偏光层背离四分之一波片的一侧,使入射该层的光线中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入射光线被吸收,并使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入射光线透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能够提高出光率,降低环境光反射。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23年03月02日提交的名称为“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202310211120.5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显示面板中,发光元件中通常需要采用金属电极,而金属电极的反光率较高,因此当用户在室外等具有环境光的场景中使用显示面板时,环境光在电极等元件上产生的反射光会导致面板真正显示的内容难以看清,需要进一步调高亮度才能够正常使用,但高亮度带来了高功耗,导致显示面板的续航性能以及显示效果下降。为了减少环境光反射,现有的显示面板通常在屏体的出光侧设置有圆偏光片,但圆偏光片的出光率较低,仍需要将屏体调整至更高的亮度才能够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提高出光率、减少环境光反射的显示面板以及相应的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率,降低环境光反射。
第一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具有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出光侧和背光侧;遮光层,设置于发光层的出光侧,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遮光层具有多个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在发光层上的正投影将发光单元覆盖在内;四分之一波片,设置于遮光层背离发光层的一侧;反射式偏光层,设置于四分之一波片背离发光层的一侧,反射式偏光层用于使入射该层的光线中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入射光线发生反射,并使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入射光线透射,第二偏振方向与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30°≤α≤60°,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相交;线偏光层,设置于反射式偏光层背离四分之一波片的一侧,线偏光层用于使入射该层的光线中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入射光线被吸收,并使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入射光线透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显示面板还包括填充部,填充部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开口中,填充部包括彩色滤光片;或者,填充部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成。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显示面板还包括微透镜组件,微透镜组件与第一开口一一对应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每个微透镜组件包括多个微透镜单元,微透镜单元背离发光层的一侧表面向远离发光层的方向凸出,微透镜单元相接排布并环绕第一开口设置;或者,微透镜组件呈环状环绕第一开口延伸,微透镜单元背离发光层的一侧表面向远离发光层的方向凸出,且每个微透镜组件一体设置;或者,微透镜组件覆盖第一开口设置,微透镜组件背离发光层的一侧表面向远离发光层的方向凸出或向靠近发光层的方向凹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填充部的折射率与微透镜组件的折射率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15。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显示面板还包括减反射层,减反射层设置于反射式偏光层与发光层之间,减反射层包括半透明光学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发光层包括像素定义层,像素定义层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发光单元与第二开口一一对应设置,像素定义层由黑色吸光材质制成;或者,像素定义层靠近四分之一波片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吸光膜,吸光膜由黑色吸光材质制成。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反射式偏光层包括反射型偏光增亮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显示面板还包括盖板,盖板设置于线偏光层背离反射式偏光层的一侧,盖板背离线偏光层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抗反射膜。
第二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通过层叠设置的四分之一波片、反射式偏光层以及线偏光层构成的结构将入射的环境光在发光层上反射的光线通过偏光片滤除,避免反射光出射,从而降低环境光反射;同时,针对发光层所发出的、用于进行显示的光线,则通过反射式偏光层进行过滤和反射,通过四分之一波片调整反射光的偏振方向,由此能够将大部分显示光线调整至能够透过反射式偏光层,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率,两者相结合,能够有效降低显示面板在环境光下进行正常显示所需的功耗。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还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显示面板;200-显示装置;
10-发光层;20-四分之一波片;30-反射式偏光层;40-线偏光层;50-遮光层;60-填充部;70-微透镜组件;80-减反射层;90-盖板;
11-出光侧;12-背光侧;13-发光单元;14-像素定义层;15-封装层;51-第一开口;71-微透镜单元;91-抗反射膜;
141-第二开口;
X-厚度方向。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申请,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在现有的显示面板中,发光元件通常包括金属制成的电极,同时元件之间还设置有金属走线,因此,在较亮的环境光下使用显示面板时,各种金属元件会对环境光产生反射,与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相互混杂在一起,对面板的显示效果造成干扰。
在此基础上,发明人发现,为了降低环境光反射对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造成的不良影响,现有的显示面板通常采用设置圆偏光片的方式降低环境光的反射,但圆偏光片对显示面板的出光率影响较大,同样会导致显示面板的功耗上升。为了替代圆偏光片,现有显示面板中出现了使用彩膜、也即彩色滤光片的方式减少环境光反射,但彩膜需要增加多道与各颜色滤光片以及滤光片之间的遮光层相对应的光刻工艺制程,其加工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且良率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中采用层叠设置的四分之一波片、反射式偏光层以及线偏光层的结构通过调整入射、出射光线的偏振方向来同时实现对环境光反射的降低以及出光率的提高。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以下的实施例仅以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层为OLED为例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并为其提供保护。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发光层10、遮光层50、四分之一波片20、反射式偏光层30以及线偏光层40,其中,发光层10具有沿显示面板100的厚度方向X相对设置的出光侧11和背光侧12;遮光层50设置于发光层10的出光侧11,发光层1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13,遮光层50具有多个第一开口51,第一开口51在发光层10上的正投影将发光单元13覆盖在内;四分之一波片20设置于发光层10的出光侧11;反射式偏光层30设置于四分之一波片20背离发光层10的一侧,反射式偏光层30用于使入射该层的光线中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入射光线发生反射,并使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入射光线透射,第二偏振方向与四分之一波片20的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30°≤α≤60°,第一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相交;线偏光层40设置于反射式偏光层30背离四分之一波片20的一侧,线偏光层40用于使入射该层的光线中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入射光线被吸收,并使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入射光线透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其中包括层叠设置的发光层10、四分之一波片20、反射式偏光层30以及线偏光层40,发光层10在厚度方向X上具有相对的出光侧11以及背光侧12,也即发光层10在出光侧11进行显示,在此基础上,其余层结构均以此设置于出光侧11。沿在厚度方向X上远离发光层10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有四分之一波片20、反射式偏光层30以及线偏光层40,其中四分之一波片20的光轴方向与反射式偏光层30的光轴方向呈30°~60°夹角,具体地,可选为45°,同时反射式偏光层30与线偏光层40的光轴方向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四分之一波片20能够改变经过该层结构的光线的偏转方向;反射式偏光层30则能够将沿第一偏振方向振动的偏振光在该层结构处进行反射,而沿第二偏振方向振动的偏振光则能够透过该层结构继续传播;线偏光层40则能够将沿第一偏振方向振动的偏振光在该层结构处吸收,而沿第二偏振方向振动的偏振光则能够透过该层结构继续传播。
进一步地,针对显示面板100内部发光层10发出的光线,该光线一般较为接近自然光,也即各方向等幅振动、不具有偏振特性的光线,此类光线在经过四分之一波片20后其偏振特性会保持不变。随后来到反射式偏光层30处,在该处可以将前述发光层10所发出的光线分解成为分别沿第一偏振方向振动的S光和沿第二偏振方向振动的P光,此时S光在该层处发生反射,P光则穿透该层继续出射。可以理解的是,S光与P光的光量相接近,而位于反射式偏光层30外侧的线偏光层40的光轴方向与反射式偏光层30的光轴方向相同,因此穿透反射式偏光层30的P光也能够穿透线偏光层40,由此,占总光量约50%的P光能够全部正常出射。
相对应地,在反射式偏光层30处产生了反射的S光则会经由四分之一波片20,在发光层10处发生反射后第二次经过四分之一波片20。S光沿第一偏振方向振动,此时S光经过光轴与第一偏振方向呈45°角的四分之一波片20就会成为左旋偏振光,该左旋偏振光在发光层10上发生反射后即转变为右旋偏振光,而右旋偏振光再次经过四分之一波片20则会转化为沿第二偏振方向振动的P光,再与前述分解得到的P光相类似地依次穿过反射式偏光层30和线偏光层40顺利出射。
综上所述,显示面板100在发光时,损失的仅为分解得到的S光在反射过程中产生的约50%损失以及经四分之一波片20转变振动方向时产生的约30%损失,因此,最终能够出射的光量可以视作占显示面板100总出光量85%左右,有效地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出光率。
相对应地,针对照射至显示面板100的环境光,环境光同样能够分解成为分别沿第一偏振方向振动的S光和沿第二偏振方向振动的P光,在由显示面板100外至内的入射过程中,环境光中约占50%的S光在线偏光层40处被吸收,剩余的P光继续入射,并能够顺利穿透反射式偏光层30。随后,与前述S光在四分之一波片20处发生的转变相类似地,P光在经过四分之一波片20-反射-四分之一波片20的光路后会转变为S光,而S光无法穿过反射式偏光层30,只能够在反射式偏光层30处再次发生反射,再通过一次四分之一波片20-反射-四分之一波片20的光路后转变成为P光,此时才能够出射。
也即入射的环境光中的P光至少需要经过三次反射、四次穿过四分之一波片20才能够出射,此时P光已经损失了大部分光量,由此能够有效降低环境光反射之后的出光率,减少环境光反射。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能够将减小环境光反射率与提高显示面板出光率相结合,有效提高显示面板100整体的显示效果,不必在环境光下采取过高的亮度就能够形成良好的显示效果,因此能够降低显示面板100整体的功耗,提高其续航性能以及器件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四分之一波片20的光轴方向与反射式偏光层30的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30°≤α≤60°,在此范围内的夹角均能够实现增大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量并减小环境光反射。进一步地,在此范围中,将夹角α设置为45°能够达到较优的出光效果,因此在对显示面板100进行制备时,可以在保证α所处数值范围的基础上使其贴近45°,以获取更好的防反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13,这些发光单元13用于为显示面板100的限时提供所需颜色的光线输出,在前述多膜层光学结构的基础上,在发光层10与四分之一波片2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遮光层50,遮光层50可以为由黑矩阵构成,其自身材料能够阻隔光线。遮光层50与发光单元13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51,这些第一开口51用于使发光单元13所发出的光线穿过遮光层50,以形成所需的显示功能。同时,在相邻发光单元13之间的部分区域,遮光层50能够提供遮挡作用,避免设置于该区域中的走线等元件对环境光形成反射,同时也能够避免走线暴露在外对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遮光层50能够阻挡下方的走线等原件,同时能够阻隔在发光单元13之间的这部分区域对环境光的反射,从而降低环境光的反射率。由此,遮光层50应设置于发光层10的出光侧11,在此基础上,除了直接层叠设置于发光层10的上表面之外,遮光层50还可以层叠设置于反射式偏光层30上表面或者线偏光层40的上表面,本申请对此不做特定的限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填充部60,填充部60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开口51中,填充部60包括彩色滤光片;或者,填充部60由透明材质或半透明材质制成。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填充部60,该填充部60填充于前述遮光层50的第一开口51中,并且能够通过调整自身材质来进一步缩小在第一开口51位置的环境光反射率,例如,可以通过调整填充部60的透过率或者自身材料的反射性能来调整该位置对环境光的反射率。在此基础上,填充部60可以填充于遮光层50中并替代原有光学胶的位置,并且填充部60的材质可以为由颜色选择性材料制成,也即保证仅有部分颜色的光线能够通过填充部60,每个填充部60所选择透过的颜色则应当与在厚度方向X上与其相对应的发光原件13的颜色相同,以在实现显示功能的基础上避免对其他颜色的环境光产生反射。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填充部6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开口51中,也即填充部60可以完整地设置在第一开口51中,或者,填充部60也可以设置于四分之一波片20与遮光层50之间,并部分地伸入第一开口51中。填充部62设置于四分之一波片20与遮光层50之间的部分可以扩展至第一开口51的周侧,在相邻填充部60的透过颜色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使得相邻填充部60相接设置,本申请对相接的边界位置不作特定的限定,只需能够将对应的第一开口51覆盖在下方即可,以使填充部60便于进行加工及定位。
具体地,前述可以为彩色滤光片,也即使得填充部60具有与彩膜相类似的结构,通过筛选透射穿过该膜层的光线颜色来减少环境光反射率。彩色滤光片常用于现有显示面板中,便于获取以及加工成型,且能够提供较为良好的颜色筛选效果。
或者,填充部60可以为由半透明材质制成,该半透明材质可以为半透明光学胶,通过自身的吸光性能对穿过第一开口51的环境光至少部分地达成吸收,从而在对第一开口51进行填平、提供粘接作用的同时降低环境光在处的反射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填充部60可以由透明有机胶、半透明有机胶以及彩色滤光材料等材质制成,在采用透明或半透明有机胶材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填充部60的透明度相应地影响显示面板100的环境光反射率以及出光损耗量。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图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微透镜组件70,微透镜组件70与第一开口51一一对应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还可以设置有微透镜组件70,为了避免透镜对偏光层以及波片的光学结构造成影响,该微透镜组件70可以设置于遮光层50中,并与遮光层50中的多个第一开口51一一对应设置,通过调整微透镜组件70的形状以及微透镜组件70与填充部60之间的折射率差值,能够将发光层10发出的光线经由微透镜组件70进行聚焦,将大范围发散的光线聚焦成为较小角度范围、亮度更高的出射光线,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出光效率。
具体地,微透镜组件70可以为整体设置的单一透镜或者由多个小型透镜单元共同构成,此时每个微透镜组件70背离发光层10的一侧表面可以为凸出或凹陷设置,同时,与之相背的、也即朝向发光层10的一侧表面可以为平面或者向靠近发光层10的方向凸出设置,也即微透镜组件70的横截面可以为凹字形、半圆形、纺锤形或椭圆形等,本申请对此不作特定的限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微透镜组件70包括多个微透镜单元71,微透镜单元71背离发光层10的一侧表面向远离发光层10的方向凸出,微透镜单元71相接排布并环绕第一开口51设置;或者,微透镜组件70呈环状环绕第一开口51延伸,微透镜单元71背离发光层10的一侧表面向远离发光层10的方向凸出,且每个微透镜组件70一体设置;或者,微透镜组件70覆盖第一开口51设置,微透镜组件70背离发光层10的一侧表面向远离发光层10的方向凸出或向靠近发光层10的方向凹陷。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微透镜组件70用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出光率,也即将发光层10发出的光线聚焦,使其能够顺利出射。在此基础上,微透镜组件70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可选地,每个微透镜组件70可以包括多个小型的微透镜单元71,这些微透镜单元71可以均为凸透镜并沿第一开口51的边缘依次相接排布,将第一开口51环绕在内,以达成较为均匀的出光率提升效果。这些微透镜单元71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及尺寸,以便于进行加工及定位、安装。
或者,每个微透镜组件70可以为一体设置且与第一开口51的形状相符的环状透镜,该环状透镜同样为凸透镜并沿第一开口51的边缘延伸。可以理解的是,该环状透镜在垂直于自身延伸方向的横截面上形成的截面形状可以保持各处相同,以形成均匀的聚光效果。进一步地,在微透镜组件70一体设置且环绕第一开口51的实施例中,微透镜组件70可以延伸覆盖相邻发光单元13之间的间隙区域,也即相邻的微透镜组件70可以连接为一体设置,所形成的组合体可以同时将多个第一开口51围合在内,可选地,该组合体可以整面设置。
或者,微透镜组件70可以为面积较大的单个透镜,该透镜的中心可以与第一开口51的中心对应设置,且整体覆盖第一开口51。可以理解的是,在微透镜组件70覆盖第一开口51设置的实施例中,微透镜组件70靠近发光层10的一侧表面可以突出设置,此时该侧表面应与发光层10中的发光元件之间保留一定的最小间距,以避免透镜对发光元件的工作造成阻碍。同时,此时微透镜单元71背离发光层10的一侧表面可以凸出或凹陷设置,也即微透镜单元71整体可以为凸透镜或凹透镜,只需微透镜单元71的折射率与填充部60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值即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填充部60的折射率与微透镜组件70的折射率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15。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微透镜组件70用于将发光元件13所发出的光线聚焦并提高提高出射率,并且微透镜组件70出光的一侧与填充部60相接设置,在此基础上,微透镜组件70的折射率与填充部60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也即两者之间的相对折射率与光线的偏转角度相关,为了更好地达成提高出光率的效果,填充部60与微透镜组件70之间的折射率差值可以大于或等于0.15,以保证聚焦出射的效果。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还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减反射层80,减反射层80设置于反射式偏光层30与发光层10之间,并且减反射层80可以包括半透明光学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减反射层80设置于发光层10的出光侧11并且位于发光层10与反射式偏光层30之间,减反射层80能够至少部分地吸收入射至显示面板100内部的环境光,也即减反射层30能够在环境光入射-反射-出射的过程中两次经过该层结构时吸收环境光的光量,降低最终能够出射的反射光光量,从而降低环境光的整体反射率。
可选地,减反射层80的材质可以为半透明的光学胶层,该光学胶层可以为额外增加的层结构,或者,该半透明光学胶层可以替代原有的至少部分光学胶层的功能,提供粘接、填充等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减反射层80的材质与填充部60可以具有相同的材质,例如,可以均为黑色半透明光学胶,且减反射层80与填充部60可以同时设置,形成双层的吸光结构,进一步降低环境光的反射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发光层10包括像素定义层14,像素定义层14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141,发光单元13与第二开口141一一对应设置,像素定义层14由黑色吸光材质制成;或者,像素定义层14靠近四分之一波片2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吸光膜,吸光膜由黑色吸光材质制成。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光层10可以包括用于限定每个发光单元13位置以及出光开口大小的像素定义层14,多个发光单元13可以相互间隔地设置于像素定义层14上的第二开口141中,形成多个光源。为了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100对环境光的反射率,像素定义层14可以设置为由黑色吸光材质制成,或者,像素定义层14可以在自身的表面涂覆由黑色吸光材料形成的吸光膜。
像素定义层14位于发光单元13之间,通过将像素定义层14设置为具有能够吸收照射至该层结构光线的特性,能够进一步减小环境光的反射率,将至少部分照射至发光层10的环境光通过黑色吸光材料吸收掉,减小能够形成反射的环境光量。
所述发光层10还包括封装层15,在厚度方向X上,该封装层15设置于像素定义层14与遮光层50之间,封装层15可以整层设置并覆盖发光层10,用于对下方的发光单元13进行密封保护。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反射式偏光层30包括反射型偏光增亮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反射式偏光层30的具体材质可以为反射型偏光增亮膜(DBEF),又称为双亮度增强膜,反射式偏光增亮膜通常为由层叠设置的多层纳米级的增亮膜构成,DBEF膜能够将入射光分为平行于入射面的P光以及垂直与入射面的S光,并使得P光穿透膜层继续传播,S光则反射,将DBEF膜与能够改变偏振方向的波片相互配合,就能够将反射回来的S光转变为P光,使其顺利出射,由此能够使得光源发出的大多数光线能够穿透该膜层,从而起到提高出光率的作用。
如图4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盖板90,盖板90设置于线偏光层40背离反射式偏光层30的一侧,盖板90背离线偏光层4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抗反射膜9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还可以包括盖板90,该盖板90设置于显示面板100的最外侧,也即线偏光层40背离反射式偏光层30的一侧,以为显示面板100中的其它层结构提供保护作用,防止外界施加的挤压应力或冲击应力等对显示面板100中的元件以及层结构等造成损伤。
可选地,在盖板90背离线偏光层40的一侧,也即显示面板100的最外层表面还可以镀有抗反射膜91,该抗反射膜91可以为减反射增透(Anti-Refletance,AR)膜,或者,该抗反射膜91可以为作用相类似的低反射光学(Low-Reflection,LR)膜。通过在盖板90的外表面设置抗反射膜91,能够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100对环境光的反射,具体可以减小环境光反射率3%左右。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触控层,触控层设置于遮光层50与发光层10之间。
为了达成相应的触摸控制功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还可以设置有触控层,在厚度方向X上,该触控层可以夹设于遮光层50与发光层10之间,通过遮光层50遮挡触控层中所使用的金属电极以及相应走线,从而在实现触控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100对环境光的反射率。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200,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框、电子纸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该显示装置200具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所有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1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说明和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层,具有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出光侧和背光侧;
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的出光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遮光层具有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正投影将所述发光单元覆盖在内;
四分之一波片,设置于所述遮光层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
反射式偏光层,设置于所述四分之一波片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所述反射式偏光层用于使入射该层的光线中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入射光线发生反射,并使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入射光线透射,所述第二偏振方向与所述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30°≤α≤60°,所述第一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方向相交;
线偏光层,设置于所述反射式偏光层背离所述四分之一波片的一侧,所述线偏光层用于使入射该层的光线中具有所述第一偏振方向的入射光线被吸收,并使具有所述第二偏振方向的入射光线透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填充部,所述填充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中,所述填充部包括彩色滤光片;
或者,所述填充部由透明材质或半透明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微透镜组件,所述微透镜组件与所述第一开口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微透镜组件包括多个微透镜单元,所述微透镜单元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表面向远离所述发光层的方向凸出,所述微透镜单元相接排布并环绕所述第一开口设置;
或者,所述微透镜组件呈环状环绕所述第一开口延伸,所述微透镜组件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表面向远离所述发光层的方向凸出,且每个所述微透镜组件一体设置;
或者,所述微透镜组件覆盖所述第一开口设置,所述微透镜组件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表面向远离所述发光层的方向凸出或向靠近所述发光层的方向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部的折射率与所述微透镜组件的折射率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减反射层,所述减反射层设置于所述反射式偏光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所述减反射层包括半透明光学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像素定义层由黑色吸光材质制成;
或者,所述像素定义层靠近所述四分之一波片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吸光膜,所述吸光膜由黑色吸光材质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式偏光层包括反射型偏光增亮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线偏光层背离所述反射式偏光层的一侧,所述盖板背离所述线偏光层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抗反射膜。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111205 | 2023-03-02 | ||
CN202310211120.5A CN116156941A (zh) | 2023-03-02 | 2023-03-02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67305A true CN116867305A (zh) | 2023-10-10 |
Family
ID=8636184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11120.5A Withdrawn CN116156941A (zh) | 2023-03-02 | 2023-03-02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202310813220.5A Pending CN116867305A (zh) | 2023-03-02 | 2023-06-30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11120.5A Withdrawn CN116156941A (zh) | 2023-03-02 | 2023-03-02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6156941A (zh) |
WO (1) | WO202417890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156941A (zh) * | 2023-03-02 | 2023-05-23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11344B2 (ja) * | 2002-09-30 | 2009-01-2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KR101837503B1 (ko) * | 2015-11-30 | 2018-03-1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
CN107884982B (zh) * | 2017-12-27 | 2020-06-05 |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屏 |
CN113161381A (zh) * | 2021-04-19 | 2021-07-23 |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发光结构、发光单元、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3985673B (zh) * | 2021-11-18 | 2023-11-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15497392A (zh) * | 2022-09-23 | 2022-12-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16156941A (zh) * | 2023-03-02 | 2023-05-23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23
- 2023-03-02 CN CN202310211120.5A patent/CN116156941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3-06-30 CN CN202310813220.5A patent/CN116867305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7-21 WO PCT/CN2023/108518 patent/WO2024178901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56941A (zh) | 2023-05-23 |
WO2024178901A1 (zh) | 2024-09-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447931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7969539B2 (en) | Electro-optical device,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08983487B (zh)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7502169B2 (en) | Contrast enhancement films for direct-view displays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therefor | |
WO2020062414A1 (zh) | 光学组件以及显示装置 | |
CN110133787B (zh) | 偏光片、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 |
JPH0950019A (ja) | 立体表示装置 | |
US20220037622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4335061B (zh) |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
KR20180042892A (ko) | 표시 장치 | |
WO2021164084A1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KR20190010777A (ko) |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 |
CN116867305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6814497B (zh) | 一种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US7824758B2 (en) | Filter for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CN111584756A (zh)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封装方法 | |
CN113253528A (zh) | 阵列基板、反射式显示面板和反射式显示装置 | |
CN108398829B (zh) | 基于量子点的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3330361A (zh) |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5291429B (zh)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 |
CN112701235B (zh) |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
CN115241394A (zh) | 集成屏下摄像头功能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 |
US20220165986A1 (en) |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4649494A (zh) | 一种光学保护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4141164A (zh) | 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