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8323A - 风机和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风机和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48323A CN116848323A CN202280012986.7A CN202280012986A CN116848323A CN 116848323 A CN116848323 A CN 116848323A CN 202280012986 A CN202280012986 A CN 202280012986A CN 116848323 A CN116848323 A CN 1168483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ripheral edge
- fan
- axial direction
- outer peripheral
- impelle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2—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having non-centrifugal stages, e.g. centripetal
- F04D17/04—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having non-centrifugal stages, e.g. centripetal of transverse-flow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1—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1—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 F04D29/28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the leading edge of each vane being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rotation axis
- F04D29/283—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the leading edge of each vane being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rotation axis rotors of the squirrel-cage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by means of rotor construction or layout, e.g.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blades or van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20—Three-dimensional
- F05D2250/29—Three-dimensional machined; miscellaneous
- F05D2250/292—Three-dimensional machined; miscellaneous taper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风机(1)具备:多叶片风轮(8)、以及使多叶片风轮(8)以旋转轴(16)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机构。多叶片风轮(8)包括:在与旋转轴(16)平行的轴向(35)上排列的多个叶轮(31)、以及沿着与旋转轴(16)垂直的平面配置的隔板(42)。隔板(42)包括:将多个叶轮(31)中的两个叶轮隔开的主体部分(44)、以及包围主体部分(44)的外周侧的外周部分(45)。外周部分(45)形成为随着靠近隔板(42)的外周边缘(43)而逐渐变薄。外周边缘(43)由多个外周边缘部分(49‑1~49‑4)形成。多个外周边缘部分(49‑1~49‑4)中的第一外周边缘部分(49‑1)在轴向(35)上的位置,与多个外周边缘部分(49‑1~49‑4)中与第一外周边缘部分(49‑1)不同的第二外周边缘部分(49‑2)在轴向(35)上的位置不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技术涉及风机和室内机。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设有贯流风轮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贯流风轮具备:在轴向上排列的多个叶轮、以及将多个叶轮隔开的多个隔板。风机由于其隔板的边缘的截面形成为三角形,而能够减少撞击隔板的空气的紊流或分离现象,并实现风量的增加以及降噪(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735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由叶轮送风的空气沿着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吹出,受到隔板附近形成的边界层的影响,吹出的气流的宽度为,相邻的隔板间的宽度减去边界层的厚度。由于该气流的宽度变窄,而导致风机的风量减少。
公开的技术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吹出的空气在轴向上扩散的风机和室内机。
根据本公开的一形态的风机具备:多叶片风轮;以及使所述多叶片风轮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机构。所述多叶片风轮包括:多个叶轮,其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轴向上排列;以及隔板,其沿着与所述旋转轴垂直的平面配置。所述隔板包括:主体部分,其将所述多个叶轮中的两个叶轮隔开;以及外周部分,其包围在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上的所述主体部分的外周侧。所述外周部分形成为,随着靠近所述隔板的外周边缘而逐渐变薄。所述隔板的外周边缘由在周向上连续的多个外周边缘部分形成。所述多个外周边缘部分中的第一外周边缘部分在所述轴向上的第一位置,与所述多个外周边缘部分中与所述第一外周边缘部分不同的第二外周边缘部分在所述轴向上的第二位置不同。
本公开的风机和室内机能够抑制风量的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置有实施例的风机的室内机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的风机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隔板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外周部分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与外周部分不同的其他外周部分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的风机的风量与输入量的关系、以及对比例的风机的风量与输入量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申请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风机和室内机进行说明。另外,本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对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风机1设置于空调机的室内机10。图1是表示设置有实施例的风机1的室内机10的截面图。空调机包括室内机10、以及未图示的室外机。室外机设置于户外。室内机10设置在与户外隔开的空调室的壁面上。室内机10具备风机1、壳体2和换热器3。壳体2的内部形成有通风道5。壳体2的上部形成有进气口6,其使通风道5与壳体2外部连通。换热器3配置于通风道5。风机1配置于通风道5中换热器3的下部。风机1被后述的机构旋转驱动,从而生成流过换热器3的气流。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视点中的左侧称作壳体2的前面侧,右侧称作壳体2的背面侧。
风机1具备风机外壳7和贯流风轮8。风机外壳7配置于壳体2的内部或与壳体2一体形成,并固定于壳体2。风机外壳7形成有送风道11和出风口12。送风道11形成于风机外壳7的内部。送风道11的一端与通风道5中的风机1和换热器3之间的区域连通。出风口12配置于风机外壳7的下端。送风道11的另一端与出风口12连通,经由出风口12与室内机10的壳体2的外部连通。
贯流风轮8配置于送风道11。风机外壳7具备前面侧舌部14和背面侧舌部15。前面侧舌部14配置于壳体2的前面侧。背面侧舌部15配置于壳体2的背面侧。
图2是表示实施例的风机1的立体图。贯流风轮8形成为大致棒状,沿着壳体2的宽度方向(图1视点中的纵深方向)配置于送风道11,以能够以旋转轴16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支承于风机外壳7。贯流风轮8具备多个叶轮31、多个隔板32、第一端板33和第二端板34。多个叶轮31在平行于旋转轴16的轴向35上排列,并且经由多个隔板32彼此固定。多个叶轮31中的一个叶轮36具备多个叶片41。多个叶片41的每一个叶片如图1所示,其垂直于轴向35的截面具有扁平的形状,且具有从旋转轴16朝向外周方向而逐渐向旋转方向40弯曲的形状。多个叶片41分别在以旋转轴16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排列,并沿着与旋转轴16平行的轴向35配置。多个叶轮31中与叶轮36不同的其他叶轮,也与叶轮36一样地具备多个叶片41。
多个隔板32均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多个隔板32均垂直于轴向35配置。多个隔板32中的每个隔板32配置在多个叶轮31中的两个叶轮之间,并固定于该两个叶轮的多个叶片41。
第一端板33形成为大致圆板状。第一端板33以沿着垂直于轴向35的平面的方式配置于贯流风轮8的一端,且固定于多个叶轮31中配置于一端的第一叶轮37的多个叶片41。第二端板34形成为大致圆板状。第二端板34以沿着垂直于轴向35的平面的方式配置于贯流风轮8的另一端,且固定于多个叶轮31中配置于另一端的第二叶轮38的多个叶片41。
前面侧舌部14形成为带状,以沿着与轴向35平行的直线、且沿着贯流风轮8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于送风道11的前面侧。背面侧舌部15形成为带状,以沿着轴向35、且沿着贯流风轮8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于送风道11的背面侧。
风机1还具备未图示的电机部。电机部是用于使贯流风轮8如图1所示以旋转轴16为中心沿着预设的旋转方向40旋转的机构。
多个隔板32中的一个隔板42如图3所示形成为圆板状。图3是表示隔板42的平面图。隔板42以隔板42的外周边缘43沿着以旋转轴16为中心的圆的方式配置。隔板42具备主体部分44和外周部分45。主体部分44形成有孔46。孔46以孔46的边缘沿着以旋转轴16为中心的圆的方式,形成于隔板42的中央。外周部分45以包围垂直于旋转轴的主体部分44的外周侧的方式形成。外周部分45形成有外周边缘43。
外周部分45由多个外周部分48-1~48-4形成,多个外周部分48-1~48-4由图3中以点划线表示的边界划分并在周向上连续。此时,外周边缘43由多个外周边缘部分49-1~49-4形成,多个外周边缘部分49-1~49-4由图3中以点划线表示的边界划分并在周向上连续,且与多个外周部分48-1~48-4对应。多个外周边缘部分49-1~49-4中与外周部分48-1对应的外周边缘部分49-1(第一外周边缘部分)形成于外周部分48-1。多个外周边缘部分49-1~49-4中与外周部分48-2对应的外周边缘部分49-2(第二外周边缘部分)形成于外周部分48-2。多个外周边缘部分49-1~49-4中与外周部分48-3对应的外周边缘部分49-3(第三外周边缘部分)形成于外周部分48-3。多个外周边缘部分49-1~49-4中与外周部分48-4对应的外周边缘部分49-4(第四外周边缘部分)形成于外周部分48-4。
此时,多个外周边缘部分49-1~49-4的长度互不相同,与多个外周边缘部分49-1~49-4对应的多个中心角θ1~θ4的角度彼此不同。即,与外周边缘部分49-1对应的中心角θ1(第一中心角)为,从中心点50分别朝向外周边缘部分49-1的两端延伸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中心点50为旋转轴16与隔板42所沿着的平面交叉的点。与外周边缘部分49-2对应的中心角θ2(第二中心角)为,从中心点50分别向外周边缘部分49-2的两端延伸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中心角θ2的角度与中心角θ1的角度不同。与外周边缘部分49-3对应的中心角θ3(第三中心角)为,从中心点50分别向外周边缘部分49-3的两端延伸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中心角θ3的角度与中心角θ1的角度不同,且与中心角θ2的角度不同。与外周边缘部分49-4对应的中心角θ4(第四中心角)为,从中心点50分别向外周边缘部分49-4的两端延伸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中心角θ4的角度与中心角θ1的角度不同,与中心角θ2的角度不同,且与中心角θ3的角度不同。
图4是表示外周部分48-1的截面图。外周部分48-1形成为外周边缘部分49-1呈尖细状,即,形成为随着靠近外周边缘部分49-1而逐渐变薄。此时,外周部分48-1中某一部分的厚度,与该部分与外周边缘部分49-1之间的距离大致成比例。进一步地,外周部分48-1中与主体部分44相连的一端的厚度与主体部分44的厚度相同。
图5是表示与外周部分48-1不同的其他外周部分48-2的截面图。与外周部分48-1大致一样地,外周部分48-2形成为外周边缘部分49-2呈尖细状,即,形成为随着靠近外周边缘部分49-2而逐渐变薄。此时,外周部分48-2中某一部分的厚度,与该部分与外周边缘部分49-2之间的距离大致成比例。进一步地,外周部分48-2中与主体部分44相连的一端的厚度与主体部分44的厚度相同。外周边缘部分49-2在轴向35上的位置(第二位置)与外周边缘部分49-1在轴向35上的位置(第一位置)不同。
与外周部分48-1大致一样地,外周部分48-3形成为外周边缘部分49-3呈尖细状。外周边缘部分49-3在轴向35上的位置(第三位置)与外周边缘部分49-1在轴向35上的位置(第一位置)不同,且与外周边缘部分49-2在轴向35上的位置(第二位置)不同。与外周部分48-1大致一样地,外周部分48-4形成为外周边缘部分49-4呈尖细状。外周边缘部分49-4在轴向35上的位置(第四位置)与外周边缘部分49-1在轴向35上的位置(第一位置)不同,与外周边缘部分49-2在轴向35上的位置(第二位置)不同,且与外周边缘部分49-3在轴向35上的位置(第三位置)不同。
多个隔板32中与隔板42不同的其他隔板将隔板42的外周部分替换成其他的外周边缘部分,而其他部分以与隔板42相同的方式形成。该被替换的外周部分的形状以外周部分中的多个中心角θ1~θ4所对应的多个中心角与隔板42的多个中心角θ1~θ4不同的方式,呈与隔板42的外周部分不同的形状。由此,多个隔板32以其多个中心角θ1~θ4所对应的部分不相同的方式,呈彼此不同的形状。
空调机使制冷剂在室内机10与室外机之间循环。室外机使制冷剂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风机1使贯流风轮8以旋转轴16为中心沿着旋转方向R进行旋转。通过贯流风轮8的旋转,风机1将空调室的空气从室内机10的进气口6供给至通风道5。换热器3使从进气口6供给到通风道5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调节被供给到通风道5的空气的温度。通过贯流风轮8的旋转,进一步地,风机1将由换热器3调节了温度的空气从出风口12吹出至空调室。空调机通过如上的工作,能够对空调室进行制冷或制热。
被换热器3调节了温度的空气在送风道11中流动时,在送风道11中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与多个隔板32的每个隔板32的外周边缘43发生碰撞。风机1由于其外周边缘43呈尖细状,使得空气在外周边缘部分49-1~49-4处的碰撞得以被缓和,能够减少由空气的碰撞引起的、在送风道11中流动的空气的紊流或分离现象,能够减少空气在送风道11中流动时的压力损失。风机1由于减少了压力损失,而能够降低未图示的电机部在使贯流风轮8旋转时消耗的电量。进一步地,在风机1的多个隔板32的表面附近形成有风速相比于主流较慢的边界层,但通过使多个隔板32的外周边缘43在轴向35上的位置不同,则能够使在沿周向排列的叶片41之间流动的主流的宽度变大。室内机10通过使在多个隔板32中相邻的隔板之间流动的主流的轴向35的宽度变宽,而能够减少从风机1流过的空气的压力损失。进一步地,风机1通过使多个外周边缘部分49-1~49-4的长度彼此不同,而能够降低噪音的声压能量。
对比例的风机
对比例的风机将上述的实施例的风机1的多个隔板32替换成其他的多个隔板,而其他部分与上述的实施例的风机1相同。该替换的多个隔板的外周部分的厚度固定,与主体部分44的厚度相等。即,该多个隔板的外周边缘不呈尖细状,外周边缘形成有沿着以旋转轴16作为中心轴的圆柱面的端面。
图6是表示实施例的风机1的风量与输入量的关系、以及对比例的风机的风量与输入量的关系的图表。风量表示,风机1或对比例的风机在单位时间内从出风口12吹出的空气的量。输入量表示,空气从出风口12吹出时,风机1或对比例的风机为了使贯流风轮旋转而消耗的电量。曲线61表示风机1的风量越大则风机1的输入量越大。曲线62表示对比例的风机的风量越大则对比例的风机的输入量越大。曲线61与曲线62表示,在风机1的风量与对比例的风机的风量相等时,风机1的输入量小于对比例的风机的输入量。即,曲线61与曲线62表示,风机1能够降低输入量。曲线61与曲线62还表示,风机1减少了流过贯流风轮8的空气的压力损失。
实施例的风机1的效果
实施例的风机1具备:贯流风轮8、以及使贯流风轮8以旋转轴16为中心进行旋转的电机部。贯流风轮8具备:在与轴向35平行的轴向35上排列的多个叶轮31、以及沿着与轴向35垂直的平面配置的隔板42。隔板42具备:主体部分44,其将多个叶轮31中的两个叶轮隔开;以及外周部分45,其包围与旋转轴垂直的主体部分44的外周侧。外周部分45形成为随着靠近隔板42的外周边缘43而逐渐变薄,即,外周边缘43呈尖细状。隔板42的外周边缘43由在周向上连续的多个外周边缘部分49-1~49-4形成。多个外周边缘部分49-1~49-4中的外周边缘部分49-1在轴向35上的位置与多个外周边缘部分49-1~49-4中与外周边缘部分49-1不同的外周边缘部分49-2在轴向35上的位置不同。
此时,实施例的风机1由于其隔板42的外周边缘43呈尖细状,而能够减少空气被送风时的压力损失,并能够降低输入量。进一步地,实施例的风机1由于其多个外周边缘部分49-1~49-4在轴向35上的位置彼此不同,而能够使在多个隔板32中相邻的隔板之间流动的主流的轴向35的宽度变宽。设有实施例的风机1的室内机10通过使吹出的空气在轴向35上分散,而能够将温度被调节后的空气呈广角地朝向空调室吹出,从而能够将空调室适当地制冷或制热。
此外,实施例的风机1的与外周边缘部分49-1对应的中心角θ1的角度,不同于与外周边缘部分49-2对应的中心角θ2的角度。中心角θ1是从中心点50分别朝向外周边缘部分49-1的两端延伸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所述中心点50为旋转轴16与隔板42所沿着的平面交叉的点。中心角θ2是从中心点50分别朝向外周边缘部分49-2的两端延伸的两条线段之间的夹角。此时,实施例的风机1由于其多个外周边缘部分49-1~49-4的每一个的周向长度彼此不同,而能够使在多个隔板32中相邻的隔板之间流动的主流的轴向35的宽度变宽。
此外,实施例的风机1的贯流风轮8还具备其他隔板,该其他隔板沿着与隔板42所沿着的平面平行的其他平面配置。该隔板与隔板42一样地,外周边缘43呈尖细状,即,形成为随着靠近外周边缘43而逐渐变薄。与隔板42的外周边缘43一样地,该隔板的外周边缘由在轴向35上的位置彼此不同的多个外周边缘部分形成。此时,实施例的风机1与仅设有一个形成有多个外周边缘部分49-1~49-4的隔板的风机相比,能够进一步减少被送风的空气的压力损失。
此外,实施例的风机1的多个隔板32以多个中心角θ1~θ4的角度呈每个隔板互不相同的方式,形成为彼此不同的形状。此时,多个外周边缘部分49-1~49-4在轴向35上的位置,在多个隔板32的每一个上不一致。因此,实施例的风机1与多个外周边缘部分49-1~49-4在轴向35上的位置一致的其他风机相比,能够使在多个隔板32中相邻的隔板之间流动的主流的轴向35的宽度变宽。
另一方面,在上述实施例的风机1中,多个中心角θ1~θ4在多个隔板32之间互不相同,但也可以为多个隔板32的形状彼此相同。风机在多个隔板32的形状彼此相同的情况下,也与上述实施例的风机1一样地,能够减少被送风的空气的压力损失。
另一方面,在上述实施例的风机1中,以多个中心角θ1~θ4互不相同的方式形成多个隔板32,但也可以以多个中心角θ1~θ4彼此相等的方式形成多个隔板32。风机在多个中心角θ1~θ4彼此相等的情况下,也与上述实施例的风机1一样地,能够减少被送风的空气的压力损失。
另一方面,上述实施例的风机1的多个隔板32的全部的外周边缘43呈尖细状,但也可以在多个隔板中包含外周边缘43不呈尖细状的隔板42。风机即使在部分包含外周边缘43不呈尖细状的隔板的情况下,也与上述实施例的风机1一样地,能够减少被送风的空气的压力损失。
另一方面,上述实施例的风机1的多个隔板32设于从半径方向吸入空气并从其他半径方向吹出空气的贯流风轮8中,但也可以设于与贯流风轮不同的多叶片风轮。作为贯流风轮8的例子,可以示出从轴向吸入空气并从半径方向吹出空气的离心叶轮。这种风机也与上述实施例的风机1一样地,能够减少被送风的空气的压力损失。
另外,上述实施例的风机1利用于空调机的室内机10,但也可以利用于与室内机10不同的其他装置。作为该装置的例子,可以示出风幕装置。
以上说明了实施例,但实施例不限于上述内容。此外,上述的结构要素包含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实质上相同的、以及所谓等同范围内的结构要素。进而,上述的结构要素可以适当地组合。此外,在不脱离实施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对结构要素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变更中的至少一种。
符号说明
1:风机
2:壳体
3:换热器
5:通风道
6:进气口
7:风机外壳
8:贯流风轮
10:室内机
11:送风道
12:出风口
14:前面侧舌部
15:背面侧舌部
16:旋转轴
31:多个叶轮
32:多个隔板
33:第一端板
34:第二端板
35:轴向
36:叶轮
42:隔板
43:外周边缘
44:主体部分
45:外周部分
48-1~48-4:多个外周部分
49-1~49-4:多个外周边缘部分
50:中心点。
Claims (5)
1.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叶片风轮;以及
使所述多叶片风轮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机构,
所述多叶片风轮包括:
多个叶轮,其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轴向上排列;以及
隔板,其沿着与所述旋转轴垂直的平面配置,
所述隔板包括:
主体部分,其将所述多个叶轮中的两个叶轮隔开;以及
外周部分,其包围与旋转轴垂直的所述主体部分的外周侧,
所述外周部分形成为,随着靠近所述隔板的外周边缘而逐渐变薄,
所述隔板的外周边缘由在周向上连续的多个外周边缘部分形成,
所述多个外周边缘部分中的第一外周边缘部分在所述轴向上的第一位置,与所述多个外周边缘部分中与所述第一外周边缘部分不同的第二外周边缘部分在所述轴向上的第二位置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平面交叉的中心点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外周边缘部分的两端延伸的两条直线间的第一中心角的角度,与从所述中心点分别朝向所述第二外周边缘部分的两端延伸的两条线段间的第二中心角的角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叶片风轮还包括其他隔板,所述其他隔板沿着平行于所述平面的其他平面配置,
所述其他隔板包括:
其他主体部分,其将所述多个叶轮中与所述两个叶轮不同的其他两个叶轮隔开;以及
其他外周部分,其包围与旋转轴垂直的所述其他主体部分的外周侧,
所述其他外周部分形成为,随着靠近所述其他隔板的外周边缘而逐渐变薄,
所述其他隔板的外周边缘由在周向上连续的其他多个外周边缘部分形成,
所述其他多个外周边缘部分中的第三外周边缘部分在所述轴向上的第三位置,与所述其他多个外周边缘部分中与所述第三外周边缘部分不同的第四外周边缘部分在所述轴向上的第四位置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外周部分的形状与所述外周部分的形状不同。
5.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换热器;以及
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用于生成流过所述换热器的气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031769A JP7120360B1 (ja) | 2021-03-01 | 2021-03-01 | 送風機および室内機 |
JP2021-031769 | 2021-03-01 | ||
PCT/JP2022/008501 WO2022186176A1 (ja) | 2021-03-01 | 2022-03-01 | 送風機および室内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48323A true CN116848323A (zh) | 2023-10-03 |
Family
ID=82850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12986.7A Pending CN116848323A (zh) | 2021-03-01 | 2022-03-01 | 风机和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270402B2 (zh) |
EP (1) | EP4303445A4 (zh) |
JP (1) | JP7120360B1 (zh) |
CN (1) | CN116848323A (zh) |
AU (1) | AU2022229537B2 (zh) |
WO (1) | WO2022186176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66210U (zh) | 1974-11-20 | 1976-05-25 | ||
JPS51150712A (en) | 1975-06-20 | 1976-12-24 | Hitachi Ltd | A multi- blade fan |
JPS56136192U (zh) * | 1980-03-14 | 1981-10-15 | ||
JPH05272487A (ja) | 1992-03-27 | 1993-10-19 | Daikin Ind Ltd |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 |
JPH05340387A (ja) | 1992-06-09 | 1993-12-21 | Toshiba Corp | 横流ファン |
JP2765406B2 (ja) | 1992-10-29 | 1998-06-1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 |
JP2799143B2 (ja) * | 1994-08-09 | 1998-09-17 | 株式会社東芝 | 横流ファン用多翼羽根車の製造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107711B2 (ja) * | 1994-08-09 | 2000-11-13 | 株式会社東芝 | 横流ファン |
JPH08284876A (ja) | 1995-04-11 | 1996-10-29 | Hitachi Ltd | 貫流ファン |
JP3653144B2 (ja) | 1996-06-28 | 2005-05-25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横流ファン、ファンコマ成形型及びファンコマ成形型製造方法 |
JPH11324981A (ja) | 1998-05-08 | 1999-11-26 | Hitachi Ltd | 貫流ファンの羽根車 |
JP2001173587A (ja) | 1999-12-20 | 2001-06-26 | Fujitsu General Ltd | 横断流送風機 |
JP2006329098A (ja) | 2005-05-27 | 2006-12-07 | Daikin Ind Ltd |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 |
JP5132447B2 (ja) * | 2008-06-27 | 2013-01-30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 |
SG11201805113TA (en) | 2016-02-26 | 2018-09-2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Cross-flow fa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ross-flow fan |
CN108757556B (zh) | 2018-07-13 | 2024-11-2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贯流风轮及空调室内机 |
JP7471319B2 (ja) * | 2019-12-23 | 2024-04-1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多翼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US20250129788A1 (en) | 2021-11-10 | 2025-04-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Cross flow fan and blowing device |
-
2021
- 2021-03-01 JP JP2021031769A patent/JP7120360B1/ja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3-01 US US18/275,106 patent/US12270402B2/en active Active
- 2022-03-01 AU AU2022229537A patent/AU2022229537B2/en active Active
- 2022-03-01 CN CN202280012986.7A patent/CN116848323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3-01 WO PCT/JP2022/008501 patent/WO2022186176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2-03-01 EP EP22763231.2A patent/EP4303445A4/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22229537B2 (en) | 2025-02-06 |
JP2022132990A (ja) | 2022-09-13 |
AU2022229537A1 (en) | 2023-08-17 |
US20240229801A9 (en) | 2024-07-11 |
US20240133384A1 (en) | 2024-04-25 |
WO2022186176A1 (ja) | 2022-09-09 |
EP4303445A4 (en) | 2024-12-25 |
JP7120360B1 (ja) | 2022-08-17 |
US12270402B2 (en) | 2025-04-08 |
EP4303445A1 (en) | 2024-0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934556B1 (ko) | 원심 팬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공기 조화기 | |
US10465697B2 (en) | Centrifugal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 |
JP4906555B2 (ja) | シロッコ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
KR102321173B1 (ko) | 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공기 조화기 실내기 | |
CN107923413B (zh) | 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 |
JP3516909B2 (ja) | 遠心送風機 | |
CN113167289B (zh) | 离心风扇及空调机 | |
EP2902716B1 (en) | Air conditioner | |
KR20080054153A (ko) | 터보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공기조화기 | |
CN110506164B (zh) | 螺旋桨式风扇及空调装置用室外机 | |
CN115479047B (zh) | 离心风机的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 |
JP2001124359A (ja) | 空気調和機 | |
EP2280176B1 (en) | Cross flow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equipped with same | |
CN116848323A (zh) | 风机和室内机 | |
JP6925571B1 (ja) | 送風機、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 |
CN211950924U (zh) | 送风装置 | |
CN115516211A (zh) | 轴流风扇、送风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 |
JP6923845B2 (ja) | ダクト型空気調和機 | |
JP6625213B2 (ja) | 多翼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機 | |
JP7103465B1 (ja) | 送風機および室内機 | |
JP6692456B2 (ja) | プロペラ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 |
CN113167290B (zh) | 叶轮、送风机以及空调机 | |
CN116507809A (zh) | 轴流风扇、送风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 |
KR20000013947A (ko) | 천장형 에어컨의 터보팬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