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6465032A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65032A
CN116465032A CN202310275141.3A CN202310275141A CN116465032A CN 116465032 A CN116465032 A CN 116465032A CN 202310275141 A CN202310275141 A CN 202310275141A CN 116465032 A CN116465032 A CN 1164650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valve
air conditioner
liquid level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751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妮妮
李�根
王波
张心沛
罗建文
李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7514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650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65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6503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30278 priority patent/WO2024193054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6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to leakag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25B41/34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electric means, e.g. by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空调器在将冷媒回收至室外换热器后启动压缩机时,压缩机无法使空调器正常运转的问题。本发明的空调器包括连通冷媒容器和气液分离器入口的第一支路以及设置于其上的第一通断阀,其控制方法包括:在冷媒已回收至室外换热器和冷媒容器内的情形下,选择性使第一通断阀间歇性地处于打开状态;使控制阀处于允许冷媒流过的状态。这样能够将室外换热器内的冷媒排出,使得室外换热器具有一些空间来接收启动压缩机后从压缩机出口排出的气态冷媒并将其大部分变为常温高压液态的冷媒,避免因室外换热器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而导致空调器无法正常运转。

Description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空调器室内部分(即空调器室内侧)的冷媒管路或部件发生冷媒泄露,可能危害室内人员的健康,也可能由于室内冷媒浓度增加导致存在爆炸风险。为应对这一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空调器设置成能够将冷媒从室内回收至空调器的室外部分中,以免冷媒进一步泄露于室内。具体地,参阅图1,空调器1包括室内侧膨胀阀11、室内换热器12、气液分离器13、压缩机14、室外换热器15、室外侧膨胀阀16和四通换向阀17,此外,室内侧膨胀阀11与室外侧膨胀阀16之间设置有通断阀18。以制热模式为例,如果在空调器1处于制热模式时,空调器1的室内侧发生冷媒泄露,则切换四通换向阀17的状态以使空调器1进入制冷模式(制冷模式下冷媒流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且在图1中四通换向阀17内部的虚线表示断路,实线表示通路),关闭通断阀18,压缩机14继续保持运转。这样,室内侧的冷媒在压缩机14的作用下不断流入室外换热器15中并被液化,且由于通断阀18关闭,且室外换热器15在制冷模式下的进口端与压缩机14出口之间的管路最高点高于室外换热器15内在冷媒回收完成后的液位,因此,冷媒无法再次流入室内侧,因而冷媒流入室外换热器15后便被储存在其中。在室内侧、气液分离器13和压缩机14中的冷媒全部进入室外换热器15之后,关闭压缩机14,完成冷媒的回收。上述方式虽然避免了更多冷媒泄露于室内,但是在泄露处维修完成之后,启动压缩机时,冷媒通常难以在冷媒循环回路中正常循环,空调器无法正常运转。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空调器在将冷媒回收至室外换热器后启动压缩机时,压缩机无法使空调器正常运转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室内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冷媒容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冷媒容器之间、且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远离所述压缩机的一端,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流过其的冷媒流量,在所述控制阀处于允许所述冷媒流过的状态的情形下,所述室外换热器内的冷媒能够流入所述冷媒容器内;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支路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上的第一通断阀,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媒容器连通,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连通,在所述第一通断阀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形下,所述冷媒容器内的冷媒能够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内;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冷媒已回收至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冷媒容器内的情形下,选择性使所述第一通断阀间歇性地处于打开状态,以便所述冷媒容器内的冷媒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内;使所述控制阀处于允许所述冷媒流过的状态。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冷媒容器中的冷媒先流入气液分离器中,使冷媒容器有空余的空间来接收来自室外换热器中的冷媒,冷媒从室外换热器中流出后,使得室外换热器空出一些空间,这样,在后续启动压缩机之后,压缩机出口排出的气态冷媒能够进入室外换热器中,以便室外换热器能够将其大部分变为常温高压液态的冷媒,也就是说,此时室外换热器能够正常发挥作用,避免了因室外换热器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而导致空调器无法正常运转。
在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选择性使所述第一通断阀间歇性地处于打开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以交替开闭的方式使所述第一通断阀间歇性地处于打开状态。
在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以交替开闭的方式使所述第一通断阀间歇性地处于打开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打开所述第一通断阀;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当前液位;判断当前液位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液位;每当当前液位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液位时关闭所述第一通断阀,并在当前液位低于所述第一预设液位时重新打开所述第一通断阀;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液位不超过所述气液分离器内所允许的最高液位。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当前液位达到第一预设液位时,能够关闭第一通断阀,及时停止向气液分离器中注入冷媒,避免气液分离器中的冷媒超出其所允许的最高液位进而导致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中造成液击。并且,在当前液位低于第一预设液位时,能够重新打开第一通断阀,继续使冷媒回收罐中的冷媒注入气液分离器中,更为充分地利用气液分离器中的空间,从而将冷媒回收罐中的冷媒尽可能排出,进而使得室外换热器中的冷媒也能够尽可能地排出。
在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每次关闭所述第一通断阀之后,获取所述第一通断阀本次关闭所持续的时长;判断所述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长;如果所述时长达到所述预设时长,则再次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当前液位并判断当前液位是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液位。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减少了获取气液分离器当前液位的次数,从而减轻了控制器的工作负担,也使控制器有能力兼顾更多其他控制操作。
在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阀为所述空调器的室外侧电子膨胀阀;“使所述控制阀处于允许所述冷媒流过的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使所述控制阀处于开度最大的状态。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能够使冷媒更加快速地从室外换热器中流出,从而能够使压缩机更早地启动为用户提供空气调节功能。
在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通断阀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形下,使所述控制阀处于开度最小的状态。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大量冷媒从室外换热器中冲入冷媒回收罐内,从而使得从冷媒回收罐进入气液分离器的冷媒流速相对较小,这样,对气液分离器内的冷媒扰动较小,获取到的气液分离器的液位不会虚高,此外,在每当当前液位达到第一预设液位时关闭第一通断阀的情形中,获取到的气液分离器的液位不会虚高,避免了在无需关闭第一通断阀时便使第一通断阀关闭从而影响冷媒进入气液分离器整体效率。
在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支路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路上的第二通断阀,所述第二支路连通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端和所述冷媒容器能够排出气态冷媒的出口;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压缩机处于工作状态以使冷媒回收至所述冷媒容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内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二通断阀以处于打开状态,以便气态冷媒从所述冷媒容器流入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端,直至所述冷媒容器内液位到达第二预设液位;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液位不超过所述冷媒容器内所允许的最高液位。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使第二通断阀处于打开状态,能够使冷媒回收罐中的气态冷媒从冷媒回收罐流入压缩机的进口端,一方面,气态冷媒从冷媒回收罐中排出,为液态冷媒在冷媒回收罐中的存储留出了更多的空间,并且也减小了冷媒回收罐内的压力,使得冷媒回收罐中能够储存更多的液态冷媒,另一方面,从冷媒回收罐中流出的气态冷媒流入压缩机进口端之后,将再次进入室外换热器内被液化,然后再进入冷媒回收罐中,相当于将冷媒回收罐中的气态冷媒通过再次循环而变为液态,之后重新储存在冷媒回收罐中,节省冷媒回收罐中的存储空间,使得冷媒回收罐能够存储更多的冷媒。
在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媒容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第三通断阀,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压缩机处于工作状态以使冷媒回收至所述冷媒容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内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三通断阀处于关闭状态。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使第三通断阀处于关闭状态,使得冷媒进入冷媒回收罐和室外换热器之后,无法从第三通断阀流过,进而无法回到空调器的室内侧,使得冷媒储存于冷媒回收罐和室外换热器内,实现冷媒回收。
在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媒容器为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回收罐。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成能够执行如前所述的任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空调器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空调器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
室内侧膨胀阀11;室内换热器12;气液分离器13;压缩机14;室外换热器15;室外侧膨胀阀16;四通换向阀17;通断阀18;
空调器2;
室内侧膨胀阀201;室内换热器202;气液分离器203;压缩机204;室外换热器205;室外侧膨胀阀206;冷媒回收罐207;四通换向阀208;第一通断阀209;第二通断阀210;第三通断阀2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施方式是结合具有四通换向阀的空调器进行阐述的,但是这并非旨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申请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不具有四通换向阀的空调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顶”、“底”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结合图2对本发明中空调器2的结构进行阐述,如图2所示,空调器2包括通过管路相连以形成冷媒循环主回路的室内侧膨胀阀201、室内换热器202、气液分离器203、压缩机204、室外换热器205、室外侧膨胀阀206、冷媒容器和四通换向阀208,室外侧膨胀阀206和室内侧膨胀阀201均能够通过改变其开度来控制流过其的冷媒流量大小,在本实施例中,冷媒容器为空调器2的冷媒回收罐207。在室外侧膨胀阀206处于允许冷媒流过的状态的情形下,室外换热器205内的冷媒能够流入冷媒回收罐207内,当然,这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室外换热器205、冷媒回收罐207的高度位置以及二者之间通路(包括管路和室外侧膨胀阀206中的流路)最高点的高度位置进行合理设置:室外换热器205与冷媒回收罐207的高度位置应设置成:室外换热器205在冷媒回收完成后的液位高于冷媒回收罐207的入口,且室外换热器205与冷媒回收罐207之间的通路最高点低于室外换热器205在冷媒回收完成后的液位(在图2所示的空调器中,即为:按照图2中的方位,室外换热器205位于下侧的开口端,即室外换热器205在制冷模式下的冷媒出口端,其与冷媒回收罐207之间的通路的最高点应设置成低于室外换热器205在冷媒回收完成后的液位),这样,室外换热器205内的冷媒才能够顺利流入冷媒回收罐207内。气液分离器203中设置有用于检测气液分离器203内冷媒液位的液位检测装置(如液位传感器等)。空调器2还包括第一支路以及设置在第一支路上的第一通断阀209。第一支路的第一端与冷媒回收罐207连通,第一支路的第二端与气液分离器203的入口连通。在第一通断阀209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形下,冷媒回收罐207的冷媒能够流入气液分离器203内,当然,这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冷媒回收罐207、气液分离器203的高度位置以及二者之间通路(包括管路和第一通断阀209中的流路)最高点的高度位置进行合理设置:冷媒回收罐207与气液分离器203的高度位置应设置成:冷媒回收罐207在冷媒回收完成后的液位高于气液分离器203的入口,且冷媒回收罐207与气液分离器203之间的通路最高点低于冷媒回收罐207在冷媒回收完成后的液位(在图2所示的空调器中,即为:第一支路、以及气液分离器203入口与第一支路第二端之间的通路的最高点均应设置成低于冷媒回收罐207在冷媒回收后的液位),这样,在第一通断阀209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形下,冷媒回收罐207内的冷媒才能够顺利流入气液分离器203内。空调器2还包括第二支路以及设置在第二支路上的第二通断阀210,第二支路的第一端与压缩机204的进口端连通,第二支路的第二端与形成于冷媒回收罐207顶部的开口连通。空调器2还包括设置在冷媒回收罐207与室内换热器202之间的第三通断阀211。
虽然上述中是以空调器2的冷媒循环主回路中原本就具有的冷媒回收罐207作为冷媒容器为例进行阐述的,但是,冷媒容器不限于采用空调器2中原本就具有的冷媒回收罐207,还可以采用闪蒸罐等。此外,冷媒容器不限于设置在冷媒循环主回路上,也可以设置在支路上,例如,在图2的基础上,取消设置冷媒回收罐207,室外侧膨胀阀206与第三通断阀211通过管路直接连通,冷媒容器的两端可以均与该管路连通,即与该管路并联。
虽然上述中是以冷媒回收罐207上用于与第二支路连通的开口开设在在冷媒回收罐207的顶部为例进行阐述的,但是,该开口在冷媒回收罐207上的开设位置并不限于设置在顶部,在一些替代性的实施方式中,该开口也可以开设于冷媒回收罐207的底部,第二支路从该开口伸入之后,向上延伸至冷媒回收罐207中较高的位置,以便连通至冷媒回收罐207中的气态冷媒中。
虽然上述中是以室外侧膨胀阀206作为权利要求方案中的控制阀的示例,但是,并非必须以室外侧膨胀阀206作为控制阀,在一些替代性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室外换热器205与冷媒容器之间、且位于室外换热器205远离压缩机204的一端另设置一个阀门,在此种情形中,可以保留室外侧膨胀阀206,此时,可以将该另设的阀门与室外侧膨胀阀206一同作为控制阀,还可以取消设置室外侧膨胀阀206,此时,则以该另设的阀门作为控制阀。在控制阀的结构方面,不限于采用诸如膨胀阀这种无法完全关断的阀门,也可以采用通断阀。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空调器2在将冷媒回收至室外换热器205后再次启动压缩机204时,压缩机204无法使空调器2正常运转,为解决此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的空调器2的控制方法,如图3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
S1、在冷媒已回收至室外换热器205和冷媒回收罐207内的情形下,选择性使第一通断阀209间歇性地处于打开状态;
S2、使室外侧膨胀阀206处于允许冷媒流过的状态。
在步骤S1中,选择性使第一通断阀209间歇性地处于打开状态,具体可以是打开第一通断阀209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将其关闭,然后,在启动压缩机204之前,不再打开第一通断阀209,还可以是以交替开闭的方式使第一通断阀209间歇性地处于打开状态。
在步骤S2中,使阀门处于允许冷媒流过的状态,也就是说:若阀门之前处于禁止冷媒流过的状态,则在步骤S2中,打开该阀门;若阀门之前本就处于允许冷媒流过的状态,则在步骤S2中,继续保持该阀门的该状态。对于本实施例而言,由于室外侧膨胀阀206无法完全关断,只能调节其开度大小,因此,在步骤S2中,使室外侧膨胀阀206处于允许冷媒流过的状态,具体是使室外侧膨胀阀206继续处于允许冷媒流过的状态,当然,使其继续处于允许冷媒流过的状态,可以是以更大或更小或与之前相同的开度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发明控制方法的其他步骤,如采用“使某部件处于某状态”的描述方式,则与对“使阀门处于允许冷媒流过的状态”的解释方式类似,也就是说,若该部件之前处于与“某状态”不同的状态,则在该步骤将该部件切换至“某状态”中;若该部件之前本就处于该“某状态”中,则在该步骤中,继续保持该部件的该状态即可,后文中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在步骤S1中,打开第一通断阀209的目的是使第一支路贯通,为冷媒回收罐207中的冷媒进入气液分离器203内创造条件,步骤S2中,室外侧膨胀阀206处于允许冷媒流过的状态,则为室外换热器205中的冷媒流入冷媒回收罐207中创造了条件。冷媒回收罐207中的冷媒进入气液分离器203内,使冷媒回收罐207有空余的空间来接收来自室外换热器205中的冷媒,室外换热器205中的冷媒流入冷媒回收罐207后,室外换热器205便空出了一些空间,这样,在后续启动压缩机204之后,压缩机204出口排出的气态冷媒才能够进入室外换热器205中,以便室外换热器205能够将其大部分变为常温高压液态的冷媒,也就是说,此时室外换热器205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不会因室外换热器205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而导致空调器无法正常运转。反之,如果冷媒没有从室外换热器205内流出,那么室外换热器205中则充满了被回收的冷媒,室外换热器205没有多余的空间允许更多冷媒进入,因此,当压缩机204启动时,压缩机204出口排出的气态冷媒无法能够进入室外换热器205中,室外换热器205自然也就无法对气态冷媒发挥作用(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205内,室外换热器205才能对冷媒发挥其作用),从而导致空调器无法正常运转。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选择性使第一通断阀209间歇性地处于打开状态”和“使室外侧膨胀阀206处于允许冷媒流过的状态”的步骤,虽然上述中是以先执行前者,后执行后者的顺序为例进行阐述的,但是步骤执行顺序可以调整,例如,可以是先执行“使室外侧膨胀阀206处于允许冷媒流过的状态”的步骤,再执行“选择性使第一通断阀209间歇性地处于打开状态”的步骤,还可以是同时执行上述两步骤。此外,在冷媒泄露处维修完成后,需要启动压缩机时,可以是在本发明控制方法执行过程中或执行完毕后再开启压缩机,当然,也可以先启动压缩机,再开始执行本发明控制方法。
优选地,步骤S2中使室外侧膨胀阀206处于开度最大的状态,从而使冷媒更加快速地从室外换热器205中流出,从而能够使压缩机204更早地启动为用户提供空气调节功能。当然,在步骤S2中,室外侧膨胀阀206的开度也可以是最小开度,或是中等大小的开度,并非必须设置成最大开度。
优选地,“以交替开闭的方式使第一通断阀209间歇性地处于打开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打开第一通断阀209;
获取气液分离器203的当前液位;
判断当前液位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液位;
每当当前液位达到第一预设液位时关闭第一通断阀209,并在当前液位低于第一预设液位时重新打开第一通断阀209;
其中,第一预设液位不超过气液分离器203内所允许的最高液位。
每当液位达到第一预设液位时,关闭第一通断阀209,能够及时停止向气液分离器203中注入冷媒,避免气液分离器203中的冷媒超出其所允许的最高液位进而造成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204中造成液击。从冷媒回收罐207中进入气液分离器203中的冷媒呈气液混合态,因此,检测到的气液分离器203内的液位会相对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液分离器203中的气液混合态冷媒中的气态冷媒因密度小而上升,液态冷媒因密度大而沉降,从而使得中呈现冷媒气液分离且气态冷媒在上、液态冷媒在下的状态,此时,检测到的液位将低于第一预设液位,这时,重新打开第一通断阀209能够继续使冷媒回收罐207中的冷媒注入气液分离器203中,更为充分地利用气液分离器203中的空间,从而将冷媒回收罐207中的冷媒尽可能排出,进而使得室外换热器205中的冷媒也能够尽可能地排出。
在一些替代性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预先设定好开闭第一通断阀的次数,以及每次打开和关闭所保持的时长,按照以上设定来使第一通断阀间歇性地处于打开状态。当然,具体的次数以及时长需要预先进行试验来确定,以保证该种次数和时长的设置能够帮助压缩机204顺利启动。
进一步优选地,控制方法还包括:
每次关闭第一通断阀209之后,获取第一通断阀209本次关闭所持续的时长;
判断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长;
如果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再次获取气液分离器203的当前液位并判断当前液位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液位。
在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中,预设时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设置其具体数值。再次获取的当前液位如果未达到第一预设液位,则说明气液分离器203还允许继续向其内注入冷媒,所以,此时可以重新打开第一通断阀209,继续向气液分离器203中注入冷媒。如果达到第一预设液位,说明气液分离器203中已经盛放了足够多的冷媒,所以,此时,不打开第一通断阀209,而是使其继续处于关闭状态,进一步优选地,如果上述在再次获取当前液位的步骤之后判定当前液位达到第一预设液位,除了使第一通断阀209继续保持关闭状态之外,还可以启动压缩机204,以便及时为用户调节空气品质。
当第一通断阀209关闭持续一段时长后,才再次获取气液分离器203的当前液位,并判断当前液位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液位,以便根据当前液位确定是否需要重新打开第一通断阀209。每次关闭第一通断阀209之后,气液分离器203中呈气液混合态的冷媒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使气态液态冷媒分离,也就是说,过一段时间之后,液位才可能下降,所以,只要预设时长的数值设置合理,在第一通断阀209关闭持续预设时长后再获取气液分离器203的当前液位,也不会影响向气液分离器203中注入冷媒的整体效率。同时,上述设置还减少了获取气液分离器203当前液位的次数,从而减轻了控制器的工作负担,也使控制器有能力兼顾更多其他控制操作。
在一些替代性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每次关闭第一通断阀之后,接收用户向空调器发出的要求获取气液分离器203的当前液位并判断其是否达到预设液位的指令,如果接收到该指令才获取气液分离器203的当前液位并判断其是否达到预设液位。
优选地,在第一通断阀209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形下,使室外侧膨胀阀206处于开度最小的状态。
在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第一通断阀209处于打开状态时,冷媒回收罐207中的冷媒便能够自动流入气液分离器203中,如果此时室外侧膨胀阀206开度较大,则大量冷媒会从室外换热器205中冲入冷媒回收罐207内,从而使冷媒回收罐207进入气液分离器203的冷媒流速较大,造成气液分离器203内的冷媒被剧烈扰动,获取到的气液分离器203的液位会相对较高,实际上是获取的液位是虚高,如果气液分离器203中的冷媒没有被剧烈扰动,获取到的液位不会如此高。而上述优选实施在第一通断阀209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形下,使室外侧膨胀阀206处于开度最小的状态,能够避免大量冷媒从室外换热器205中冲入冷媒回收罐207内,从而使得从冷媒回收罐207进入气液分离器203的冷媒流速相对较小,这样,对气液分离器203内的冷媒扰动较小,获取到的气液分离器203的液位不会虚高,此外,在每当当前液位达到第一预设液位时关闭第一通断阀209的情形中,获取到的气液分离器203的液位不会虚高,避免了在无需关闭第一通断阀209时便使第一通断阀209关闭从而影响冷媒进入气液分离器203整体效率。
优选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压缩机204处于工作状态以使冷媒回收至冷媒回收罐207和室外换热器205内的过程中,使第三通断阀211处于关闭状态。
若需要冷媒回收至冷媒回收罐207和室外换热器205内,则需要空调器2处于制冷模式,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空调器2而言,除了需要使压缩机204处于工作状态,还需要使四通换向阀208处于能够使空调处于制冷模式的状态。在空调器2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形下,冷媒在冷媒循环主回路中的流动方向如图2所示,且在图2中四通换向阀208内部的虚线表示断路,实线表示通路,该流动方向具体是:依次流过室内侧膨胀阀201、室内换热器202、四通换向阀208、气液分离器203、压缩机204、四通换向阀208、室外换热器205、室外侧膨胀阀206、冷媒回收罐207、第三通断阀211,流经第三通断阀211之后冷媒再回流至室内侧膨胀阀201。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中,在压缩机204处于工作状态以使冷媒回收至冷媒回收罐207和室外换热器205内的过程中,使第三通断阀211处于关闭状态,使得冷媒进入冷媒回收罐207和室外换热器205之后,无法从第三通断阀211流过,进而无法回到空调器2的室内侧,使得冷媒储存于冷媒回收罐207和室外换热器205内,实现冷媒回收。
在一些替代性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通过压缩机204来实现冷媒回收,例如,可以是在空调器室外侧的冷媒管路上设置一开口,该开口平时可采用塞子等封闭,在空调器2室内侧发生冷媒泄漏时,将取下塞子,将抽气泵连接至该开口,通过抽吸泵将冷媒抽出,然后再将抽出的冷媒压缩成液态注入冷媒回收罐207和室外换热器205内,当然,在注入冷媒的过程中,第三通断阀211需处于关闭状态,以免冷媒再次回流至空调器2的室内侧。
优选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压缩机204处于工作状态以使冷媒回收至冷媒回收罐207和室外换热器205内的过程中,使第二通断阀210以处于打开状态,以便气态冷媒从冷媒回收罐207流入压缩机204的进口端,直至冷媒回收罐207内液位到达第二预设液位;
其中,第二预设液位不超过冷媒回收罐207内所允许的最高液位。
在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冷媒回收过程中,空调器2处于制冷模式,而在制冷模式下,室外换热器205作为冷凝器使用。冷凝器虽然具有液化冷媒的作用,但实际上是大部分冷媒被液化,仍有少量冷媒呈气态,因而,从室外换热器205流出的冷媒呈气液混合态,这使得冷媒回收罐207中的冷媒也是气液混合态,气液混合态冷媒中的气态冷媒因密度小而上升,液态冷媒因密度大而沉降,所以,只要第二支路与冷媒回收罐207中较为靠上的空间连通,便能够与冷媒回收罐207中的气态冷媒连通。这样,在第二通断阀210处于打开状态时,冷媒回收罐207中的气态冷媒会从冷媒回收罐207流入压缩机204的进口端,一方面,气态冷媒从冷媒回收罐207中排出,为液态冷媒在冷媒回收罐207中的存储留出了更多的空间,并且也减小了冷媒回收罐207内的压力,使得冷媒回收罐207中能够储存更多的液态冷媒,另一方面,从冷媒回收罐207中流出的气态冷媒流入压缩机204进口端之后,将再次进入室外换热器205内被液化,然后再进入冷媒回收罐207中,相当于将冷媒回收罐207中的气态冷媒通过再次在冷媒主回路中循环而变为液态,之后重新储存在冷媒回收罐207中,节省冷媒回收罐207中的存储空间,使得冷媒回收罐207能够存储更多的冷媒。
在一些替代性的实施方式中,在压缩机204处于工作状态以使冷媒回收至冷媒回收罐207和室外换热器205内的过程中,也可以是使第二通断阀210以处于关闭状态。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仍以空调器2采用图2所示的结构为例,空调器2的控制方法如图4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
S101、在空调器2室内侧发生冷媒泄漏的情形下,使空调器2制冷运行、打开第二通断阀210并关闭第三通断阀211;
S102、在冷媒全部进入冷媒储液罐和室外换热器205之后,关闭压缩机204;
S103、使室外侧膨胀阀206处于开度最小的状态;
S104、打开第一通断阀209;
S105、获取气液分离器203的当前液位;
S106、判断当前液位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液位,如果达到,则执行步骤S107,如果未达到,则跳转至步骤S105;
S107、关闭第一通断阀209;
S108、获取第一通断阀209本次关闭所持续的时长;
S109、判断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长,如果达到,则执行步骤S110,如果未达到,则跳转至步骤S108;
S110、获取气液分离器203的当前液位;
S111、判断当前液位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液位,如果达到,则执行步骤S112,如果未达到,则跳转至步骤S110;
S112、继续使第一通断阀209保持关闭状态,打开第三通断阀211并启动压缩机204。
虽然上述中是结合图2中所示的空调器来阐述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该空调器包括第二支路、第二通断阀、液位检测装置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控制方法所包括的步骤的具体情况对空调器中的部件进行取舍,例如,当空调器控制方法中不涉及与第二支路、第二通断阀、液位检测装置相关的步骤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取消设置这些部件。
在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的控制器配置成能够执行如前所述的任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当然,上述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之间、以及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和优选的实施方式之间还可以交叉配合使用,从而组合出新的实施方式以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方式包括其它实施方式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方式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方式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室内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冷媒容器;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冷媒容器之间、且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远离所述压缩机的一端,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流过其的冷媒流量,在所述控制阀处于允许所述冷媒流过的状态的情形下,所述室外换热器内的冷媒能够流入所述冷媒容器内;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支路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上的第一通断阀,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媒容器连通,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连通,在所述第一通断阀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形下,所述冷媒容器内的冷媒能够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内;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冷媒已回收至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冷媒容器内的情形下,选择性使所述第一通断阀间歇性地处于打开状态,以便所述冷媒容器内的冷媒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内;
使所述控制阀处于允许所述冷媒流过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性使所述第一通断阀间歇性地处于打开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以交替开闭的方式使所述第一通断阀间歇性地处于打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交替开闭的方式使所述第一通断阀间歇性地处于打开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打开所述第一通断阀;
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当前液位;
判断当前液位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液位;
每当当前液位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液位时关闭所述第一通断阀,并在当前液位低于所述第一预设液位时重新打开所述第一通断阀;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液位不超过所述气液分离器内所允许的最高液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每次关闭所述第一通断阀之后,获取所述第一通断阀本次关闭所持续的时长;
判断所述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长;
如果所述时长达到所述预设时长,则再次获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当前液位并判断当前液位是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液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所述空调器的室外侧电子膨胀阀;
“使所述控制阀处于允许所述冷媒流过的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使所述控制阀处于开度最大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断阀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形下,使所述控制阀处于开度最小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支路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路上的第二通断阀,所述第二支路连通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端和所述冷媒容器能够排出气态冷媒的出口;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压缩机处于工作状态以使冷媒回收至所述冷媒容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内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二通断阀以处于打开状态,以便气态冷媒从所述冷媒容器流入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端,直至所述冷媒容器内液位到达第二预设液位;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液位不超过所述冷媒容器内所允许的最高液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媒容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第三通断阀,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压缩机处于工作状态以使冷媒回收至所述冷媒容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内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三通断阀处于关闭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容器为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回收罐。
10.一种空调器,包括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配置成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02310275141.3A 2023-03-20 2023-03-20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64650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5141.3A CN116465032A (zh) 2023-03-20 2023-03-20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PCT/CN2023/130278 WO2024193054A1 (zh) 2023-03-20 2023-11-07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5141.3A CN116465032A (zh) 2023-03-20 2023-03-20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65032A true CN116465032A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72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75141.3A Pending CN116465032A (zh) 2023-03-20 2023-03-20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65032A (zh)
WO (1) WO202419305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93054A1 (zh) * 2023-03-20 2024-09-26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84950B2 (ja) * 2014-08-01 2019-03-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CN109974192B (zh) * 2019-04-01 2020-11-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冷媒回收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822664A (zh) * 2019-11-27 2020-02-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的冷媒回收方法、系统及空调
CN112503720B (zh) * 2020-12-08 2022-03-04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冷媒泄漏保护方法、空气调节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51743A (zh) * 2021-12-13 2022-03-29 珠海拓芯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及空调冷媒回收控制方法
CN115654582A (zh) * 2022-10-12 2023-01-3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6465032A (zh) * 2023-03-20 2023-07-2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93054A1 (zh) * 2023-03-20 2024-09-26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93054A1 (zh) 2024-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35720B2 (ja) 冷凍装置
EP3351868B1 (en) Heat pump device
JP6156528B1 (ja) 冷凍装置
JP6613759B2 (ja) エンジン駆動式空気調和装置
JP2003222391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機
JP2000179971A (ja) 冷凍装置
JP7032667B2 (ja) 冷凍装置
EP0813033A2 (en) Mixed refrigerant inj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2438931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6465032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5972024B2 (ja) 冷凍装置
JP4884432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運転方法
EP3627077A1 (en) Refrigerant recovery apparatus
CN116465033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12180945A (ja) 給湯システム
JP2007127326A (ja) 冷媒充填回路を備えたエンジン駆動式ヒートポンプ
JP2012149834A (ja) ヒートポンプ
JP2011052853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装置
CN113405284A (zh) 制冷系统和冰箱
KR20190005052A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JP727575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0943287B1 (ko) 다실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1113853A (zh) 燃气空调回油装置及控制方法
JP2023510358A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2422010B1 (ko) 냉난방 멀티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