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21195A - 无线配网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配网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321195A CN116321195A CN202310259745.9A CN202310259745A CN116321195A CN 116321195 A CN116321195 A CN 116321195A CN 202310259745 A CN202310259745 A CN 202310259745A CN 116321195 A CN116321195 A CN 1163211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ess point
- parameters
- configuration
- wireless
- distribution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04W12/068—Authentication using credential vaults, e.g. password manager applications or one time password [OTP] appl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无线配网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其中,无线配网方法包括:接收上位机发送的针对接入点的配置参数;向接入点发送配置参数,以对接入点进行参数配置;在接收到接入点发送的接入点参数后,将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进行比对;在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匹配时,向上位机对应的下位机发送接入点参数,以使下位机基于接入点参数将自身的设备信息广播到无线局域网中,其中,在上位机接收到设备信息时无线配网成功;在接收到设备信息后,确定无线配网成功。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可使无线配网过程操作简单、步骤简洁,有利于缩短无线配网耗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配网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指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设备互联起来,构成可以互相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
通常情况下,无线局域网包括接入点和站点。当站点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时,无线配网过程通常如下:用户在上位机通过网页输入用户名和登录密码,登录接入点的管理页面,并在管理页面对接入点进行参数配置,例如对服务集标识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Identifier,SSID)、无线接入密码等参数进行配置,然后,上位机通过有线网络和网络远程连接工具,将接入点的参数写入下位机的配置文件,下位机基于接入点的参数将自身的设备信息广播到WLAN中,若上位机接收到设备信息,则无线配网成功。但是,上述无线配网方式操作繁琐,过程复杂,导致无线配网耗时较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无线配网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无线配网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上位机发送的针对接入点的配置参数;
向所述接入点发送所述配置参数,以对所述接入点进行参数配置;
在接收到所述接入点发送的接入点参数后,将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接入点参数进行比对;
在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接入点参数匹配时,向所述上位机对应的下位机发送所述接入点参数,以使所述下位机基于所述接入点参数将自身的设备信息广播到无线局域网中,其中,在上位机接收到设备信息时无线配网成功。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无线配网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上位机发送的针对接入点的配置参数;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接入点发送所述配置参数,以对所述接入点进行参数配置;
比对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接入点发送的接入点参数后,将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接入点参数进行比对;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接入点参数匹配时,向所述上位机对应的下位机发送所述接入点参数,以使所述下位机基于所述接入点参数将自身的设备信息广播到无线局域网中,其中,在上位机接收到设备信息时无线配网成功。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配网设备,该设备包括:
处理器;
第一接口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与所述上位机、以及所述下位机连接;
第二接口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与所述接入点连接;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无线配网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配网系统,该系统包括:
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无线配网设备;
上位机,用于在无线配网过程中向所述无线配网装置发送所述配置参数;
接入点,用于在无线配网过程中接收所述无线配网装置发送的所述配置参数,并在所述配置参数生效后向所述无线配网装置发送自身的接入点参数;
下位机,用于在无线配网过程中接收所述无线配网装置发送的所述接入点参数,并基于所述接入点参数将自身的设备信息广播到无线局域网中,其中,在上位机接收到设备信息时无线配网成功。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配网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能够接收上位机发送的针对接入点的配置参数;向接入点发送配置参数,以对接入点进行参数配置;在接收到接入点发送的接入点参数后,将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进行比对;在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匹配时,向上位机对应的下位机发送接入点参数,以使下位机基于接入点参数将自身的设备信息广播到无线局域网中,其中,在上位机接收到设备信息时无线配网成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线配网设备可以从接入点中读取接入点参数并将接入点参数发送至下位机,无需上位机通过有线网络和网络远程工具步骤繁杂地将接入点参数发送至下位机,使得无线配网过程操作简单、步骤简洁,有利于缩短无线配网耗时。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配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配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配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配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配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配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配网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下面结合图1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配网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无线配网方法可以由无线配网设备执行。其中,无线配网设备可以包括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具有计算功能的设备,也可以包括虚拟机或者模拟器模拟的设备。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配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无线配网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10、接收上位机发送的针对接入点的配置参数。
具体地,接入点是一个无线网络的创建者,是网络的中心节点。例如,接入点可以包括家庭或办公室使用的无线路由器等,但并不限于此。
具体地,这里所述的“配置参数”指的是接入点的所有参数中允许修改的参数(或者说非固定不变的参数)。例如,配置参数可以包括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密码、无线加密方式、信道选择、广域网接入信息、防火墙规则等,但并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参数由上位机响应于用户针对配置参数的输入操作和/或选择操作生成。
示例性的,在接入点的管理页面,用户可以通过鼠标、键盘、触摸屏等进行针对配置参数的输入操作和/或选择操作,上位机响应于用户针对配置参数的输入操作和/或选择操作,生成对应的配置参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配置参数由上位机响应于用户针对配置参数生成控件的触发操作生成。
示例性的,在接入点的管理页面包括配置参数生成控件,用户通过鼠标、键盘、触摸屏等触发配置参数生成控件,上位机响应于用户针对配置参数生成控件的触发操作,自动生成配置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配置参数生成控件,可实现配置参数的自动化生成,相比于用户手动对配置参数进行设置,既可减少无线配网过程中用户的操作,降低误操作风险,又可实现配置参数快速生成,从而缩短无线配网耗时。
具体地,在无线配网设备与上位机连接的情况下,无线配网设备可以接收上位机发送的针对接入点的配置参数。
其中,无线配网设备与上位机可以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人机接口设备(Human Interface Device,HID)、或以太网等方式有线连接,对此不作限定。
S120、向接入点发送配置参数,以对接入点进行参数配置。
具体地,在无线配网设备与接入点连接的情况下,无线配网设备可以向接入点发送配置参数,以对接入点进行参数配置,在配置参数生成后,完成对接入点的参数配置。
其中,无线配网设备与接入点可以通过USB、UART、HID、或以太网等方式有线连接,对此不作限定。
S130、在接收到接入点发送的接入点参数后,将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进行比对。
具体地,这里所述的“接入点参数”指的是,站点接入WLNA时(接入点创建的WLNA)所需的接入点的参数。其中,接入点参数包括与配置参数的参数类型相同的参数(即后文中所述的待比对参数),例如SSID、密码、无线加密方式、信道选择、广域网接入信息、防火墙规则等,还可以包括接入点的一些固定不变的参数,例如,无线路由LAN口IP、WLAN动态分配IP范围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配置参数生效后,接入点可以自动向无线配网设备发送接入点参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配网设备可以向接入点发送针对接入点参数的读回请求;在配置参数生效后,接入点响应于接收到读回请求,可以向无线配网设备返回接入点参数。
具体地,无线配网设备在接收到接入点发送的接入点参数后,可以将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中与配置参数对应的部分进行比对,以便判断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是否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进行比对可以包括:将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输入比对模型,获取匹配结果,其中,比对模型为基于历史配置参数和历史接入点参数训练完成的模型。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将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进行比对,包括:从接入点参数中获取与配置参数对应的待比对参数;将配置参数和待比对参数进行比对;若配置参数和待比对参数一致,则确定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匹配,否则,确定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不匹配。
具体地,可以基于配置参数的参数类型对应的数据格式,对配置参数和待比对参数进行比对,但并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的是,将待比对参数提取出来与配置参数进行一致性校验,可使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的比对过程简单、易于实现,有利于降低对无线配网设备的性能要求。
S140、在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匹配时,向上位机对应的下位机发送接入点参数,以使下位机基于接入点参数将自身的设备信息广播到无线局域网中,其中,在上位机接收所述设备信息时无线配网成功。
具体地,若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匹配(即配置参数和待比对参数一致),表明对接入点的相关参数配置成功,此时,在无线配网设备与下位机连接的情况下,无线配网设备可以向上位机发送接入点参数。下位机接收到接入点参数后,可以对接入点参数进行校验,并在检验通过后保存到配置文件中,如此,下位机重启无线配置进程可以基于接入点参数连接到接入点,下位机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广播,将自身的设备信息广播到WLAN,若上位机收到广播的设备信息,无线配网成功。
其中,无线配网设备与上位机可以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人机接口设备(Human Interface Device,HID)、或以太网等方式有线连接,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S150、在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不匹配时,向上位机发送配置失败通知,以使上位机重新发送针对接入点的配置参数。
具体地,若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不匹配(即配置参数和待比对参数不一致),表明对接入点的相关参数配置失败,此时,无线配网设备可以向上位机发送配置失败通知,以使上位机重新发送针对接入点的配置参数,从而自动重新发起对接入点进行参数配置的流程。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向上位机发送配置失败通知,可实现上位机自动重新发起对接入点进行参数配置的流程,而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如此,可减少无线配网过程中的用户操作,并且可及时再次发起对接入点进行参数配置的流程,从而缩短无线配网耗时。
本公开实施例,能够接收上位机发送的针对接入点的配置参数;向接入点发送配置参数,以对接入点进行参数配置;在接收到接入点发送的接入点参数后,将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进行比对;在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匹配时,向上位机对应的下位机发送接入点参数,以使下位机基于接入点参数将自身的设备信息广播到无线局域网中,其中,在上位机接收到设备信息时无线配网成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线配网设备可以从接入点中读取接入点参数并将接入点参数发送至下位机,无需上位机通过有线网络和网络远程工具步骤繁杂地将接入点参数发送至下位机,使得无线配网过程操作简单、步骤简洁,有利于缩短无线配网耗时。
在本公开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在S110之前还可以包括:响应于接收到上位机发送的通信命令,向上位机返回应答消息。进一步可选地,通信命令由上位机检测到目标接口插入对接插头时发出。
具体地,目标接口为用于与无线配网设备连接的接口。
具体地,上位机可通过任意可能的检测方法检测目标接口是否插入对接插头,此处不作限定。
具体地,在上位机检测到目标接口插入对接插头时可以向无线配网设备发送通信命令,其中,通信命令的发送方式可以包括单次发送、按照预设间隔周期性发送直至接收到应答消息等;无线配网设备响应于接收到通信命令,可以向上位机返回应答消息;上位机响应于接收到回应答消息,向上位机发送针对接入点的配置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上位机在检测到目标接口插入对接插头时向无线配网设备发送通信命令,可使上位机无需用户操作便能自动发送通信命令,开启无线配网流程,如此,可减少无线配网过程中用户的操作,降低无线配网操作门槛。
还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上位机在接收到回应答消息后再向无线配网设备发送针对接入点的配置参数,可使上位机在确认当前能够与无线配网设备进行良好通信时,再向无线配网设备发送配置参数,降低配置参数出现传输错误的风险。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配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无线配网装置200可以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210,用于接收上位机发送的针对接入点的配置参数;
第一发送模块220,用于向接入点发送配置参数,以对接入点进行参数配置;
比对模块230,用于在接收到接入点发送的接入点参数后,将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进行比对;
第二发送模块240,用于在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匹配时,向上位机对应的下位机发送接入点参数,以使下位机基于接入点参数将自身的设备信息广播到无线局域网中,其中,在上位机接收到设备信息时无线配网成功。
在本公开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在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不匹配时,向上位机发送配置失败通知,以使上位机重新发送针对接入点的配置参数。
在本公开又一些实施方式中,比对模块230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从接入点参数中获取与配置参数对应的待比对参数;
比对子模块,用于将配置参数和待比对参数进行比对;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若配置参数和待比对参数一致,则确定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匹配,否则,确定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不匹配。
在本公开再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上位机发送的针对接入点的配置参数之前,响应于接收到上位机发送的通信命令,向上位机返回应答消息;其中,通信命令由上位机检测到目标接口插入对接插头时发出。
在本公开再一些实施方式中,配置参数由上位机响应于用户针对配置参数生成控件的触发操作生成。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无线配网装置200可以执行图1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并且实现图1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和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配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该无线配网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310;第一接口模块320,与处理器310连接,用于与上位机、以及下位机连接;第二接口模块330,与处理器310连接,用于与接入点连接;存储器(图3中未示出),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其中,处理器310用于从存储器中读取可执行指令,并执行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无线配网方法。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310可以包括微控制单元((MCU,Microcontroller Unit;MCU),中央处理器310(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可选地,第一接口模块320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分别与处理器310和第二接口连接,第二接口用于与上位机、下位机连接。
可选地,第一接口包括HID接口,第二接口包括HUB接口;第二接口模块330包括UART接口。
当然,第一接口模块也可以包括两个接口,分别用于单独与上位机和下位机连接。
示例性的,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配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无线配网设备包括MCU(即处理器)、HID接口(即第一接口,图4中未示出)、HUB接口(即第二接口)以及UART接口。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二接口为HUB接口可实现多端口的转发,即使网络中某条线路产生了故障,并不影响其它线路的工作。如此,可提高无线配网设备的稳定性。
具体地,存储器可以包括用于信息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可以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及其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可在综合网关设备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PROM(Electrical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lectrically Alterable 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及其以上这些的组合。
处理器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配网方法的步骤。
以下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实施例,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上述各实施例的无线配网方法属于同一个发明构思,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实施例中未详尽描述的细节内容,可以参考上述无线配网方法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无线配网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上位机发送的针对接入点的配置参数;向所述接入点发送所述配置参数,以对所述接入点进行参数配置;在接收到所述接入点发送的接入点参数后,将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接入点参数进行比对;在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接入点参数匹配时,向所述上位机对应的下位机发送所述接入点参数,以使所述下位机基于所述接入点参数将自身的设备信息广播到无线局域网中,其中,在上位机接收到设备信息时无线配网成功。
当然,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配网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公开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云平台(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云平台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配网方法。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配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无线配网系统包括无线配网设备510、上位机520、接入点530和下位机540,其中,无线配网设备510能够实现下文中所述的任一方法实施例,上位机520,用于在无线配网过程中向无线配网装置发送配置参数;接入点530,用于在无线配网过程中接收无线配网装置发送的配置参数,并在配置参数生效后向无线配网装置发送自身的接入点参数;下位机540,用于在无线配网过程中接收无线配网装置发送的接入点参数,并基于接入点参数将自身的设备信息广播到无线局域网中,其中,在上位机接收到设备信息时无线配网成功。
具体地,在无线配网之前,将无线配网设备510分别与接入点530、上位机520、以及下位机540进行连接,如图1所示。在无线配网过程中,上位机520可以向无线配网设备510发送针对接入点530的配置参数;无线配网设备510在接收到配置参数后,可以向接入点530发送配置参数,以对接入点530进行参数配置;在配置参数生效后,接入点530可以向无线配网设备510发送自身的接入点参数;无线配网设备510在接收到接入点参数后,可以将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进行比对,并在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匹配时,向上位机520对应的下位机540发送接入点参数;下位机540可以对接入点参数进行校验,并在检验通过后保存到配置文件中,如此,下位机540重启无线配置进程可以基于接入点参数连接到接入点530,下位机540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广播,将自身的设备信息广播到WLAN,若上位机520收到广播的设备信息,无线配网成功。下位机可以是各种电子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专业扫描仪、工业扫描仪和口腔扫描仪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位机为口扫主机;无线配网设备为底座,底座用于使口扫主机和上位机通过上述无线配网方法进行无线配网,且当口扫主机通过可拆卸方式与底座连接时,底座用于为口扫主机充电。
具体地,下位机为口扫主机,无线配网设备为底座,上位机520为平板电脑、手机、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如此设置,可以快速实现口扫主机和上位机520的无线配网,缩短医生的前期准备工作,缩短治疗用时,且提高了口扫主机和上位机520的无线配网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其中,底座用于使口扫主机和上位机实现无线配网且用于能拆卸地固定口扫主机并为口扫主机充电。底座的外壳内部集成MCU(即处理器)和供电电路,外壳设有充电槽,口扫主机可以插在充电槽内与供电电路连接,进行充电。如此设置,底座实现多功能集成,减少无线配网系统中部件个数,利于用户操作。
示例性的,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配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MCU通过HID、HUB、USB与上位机连接,实现通信,MCU通过UART与接入点连接,实现通信,MCU通过HID、HUB、USB与口扫主机连接,实现通信,接入点通过以太网转USB芯片、HUB、USB与上位机连接,提供无线路由功能。无线配网系统的无线配网过程如下:1)上位机通过USB、HUB、HID发送通信命令,并在接收到MCU返回的应答消息后,将配置参数(如SSID,密码等)发送到MCU;2)由于MCU通过UART与接入点相连接,因此,MCU可以根据配置参数完成接入点的参数设置,以使配置参数在接入点中生效;3)MCU通过UART将接入点的接入点参数读回,并与配置参数对比。若配置参数和接入点参数中对应的待比对参数一致,配置正确;若不一致,MCU向上位机反馈配置失败通知,上位机再次发起对接入点进行参数配置的流程;4)上位机通过USB RNDIS,与口扫主机建立连接,将接入点参数设置到口扫主机;5)口扫主机校验接入点参数,通过后保存到配置文件中;6)口扫主机重启无线配置进程,连接到接入点;7)口扫主机通过无线网络广播,将自身的设备信息广播到无线局域网;上位机收到广播的设备信息,无线配网成功。
可以理解的是,相关技术中的无线配网方法操作繁琐,容易误操作,并且由于网络方式登录无线路由管理页面、设置无线路由参数、远程连接无线设备,配置无线路由器信息,均为耗时操作,整体操作下来,时间在30秒以上,操作费时,并且,无法实现自动化配置。然而,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配网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可以自动化配置接入点,为生产提供便利。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参数由上位机响应于用户针对配置参数生成控件的触发操作生成,则用户触发配置参数生成控件,即可实现“一键配网”,配网时间较短,通常在3秒以内。
注意,上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公开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公开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无线配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上位机发送的针对接入点的配置参数;
向所述接入点发送所述配置参数,以对所述接入点进行参数配置;
在接收到所述接入点发送的接入点参数后,将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接入点参数进行比对;
在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接入点参数匹配时,向所述上位机对应的下位机发送所述接入点参数,以使所述下位机基于所述接入点参数将自身的设备信息广播到无线局域网中,其中,在所述上位机接收到所述设备信息时无线配网成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接入点参数不匹配时,向所述上位机发送配置失败通知,以使所述上位机重新发送针对所述接入点的配置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接入点参数进行比对,包括:
从所述接入点参数中获取与所述配置参数对应的待比对参数;
将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待比对参数进行比对;
若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待比对参数一致,则确定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接入点参数匹配,否则,确定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接入点参数不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上位机发送的针对接入点的配置参数之前,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上位机发送的通信命令,向所述上位机返回应答消息;其中,所述通信命令由所述上位机检测到目标接口插入对接插头时发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参数由所述上位机响应于用户针对配置参数生成控件的触发操作生成。
6.一种无线配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上位机发送的针对接入点的配置参数;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接入点发送所述配置参数,以对所述接入点进行参数配置;
比对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接入点发送的接入点参数后,将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接入点参数进行比对;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配置参数和所述接入点参数匹配时,向所述上位机对应的下位机发送所述接入点参数,以使所述下位机基于所述接入点参数将自身的设备信息广播到无线局域网中,其中,在所述上位机接收到所述设备信息时无线配网成功。
7.一种无线配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第一接口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与所述上位机、以及所述下位机连接;
第二接口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与所述接入点连接;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配网方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配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模块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和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所述上位机、以及所述下位机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包括HID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包括HUB接口;
所述第二接口模块包括UART接口。
9.一种无线配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述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配网设备;
上位机,用于在无线配网过程中向所述无线配网装置发送所述配置参数;
接入点,用于在无线配网过程中接收所述无线配网装置发送的所述配置参数,并在所述配置参数生效后向所述无线配网装置发送自身的接入点参数;
下位机,用于在无线配网过程中接收所述无线配网装置发送的所述接入点参数,并基于所述接入点参数将自身的设备信息广播到无线局域网中,其中,在所述上位机接收到所述设备信息时无线配网成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配网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位机为口扫主机;
所述无线配网设备为底座,所述底座用于使所述口扫主机和所述上位机通过上述无线配网方法进行无线配网,且当所述口扫主机通过可拆卸方式与所述底座连接时,所述底座用于为所述口扫主机充电。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59745.9A CN116321195A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无线配网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PCT/CN2024/080648 WO2024188161A1 (zh) | 2023-03-10 | 2024-03-07 | 无线配网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59745.9A CN116321195A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无线配网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21195A true CN116321195A (zh) | 2023-06-23 |
Family
ID=86799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59745.9A Pending CN116321195A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无线配网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321195A (zh) |
WO (1) | WO2024188161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88161A1 (zh) * | 2023-03-10 | 2024-09-19 | 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配网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68290B (zh) * | 2008-09-04 | 2013-10-09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wlan网络配置方法及装置 |
CN102137395B (zh) * | 2010-09-09 | 2014-07-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配置接入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5871595A (zh) * | 2016-03-24 | 2016-08-17 | 浙江风向标科技有限公司 | WiFi设备的配置方法以及配置系统 |
CN106488483B (zh) * | 2016-09-29 | 2020-04-17 | 深圳市科创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配置wifi网关设备的方法及相应的网关设备 |
CN111510919B (zh) * | 2019-01-31 | 2023-02-03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网络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
CN116321195A (zh) * | 2023-03-10 | 2023-06-23 | 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配网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
2023
- 2023-03-10 CN CN202310259745.9A patent/CN116321195A/zh active Pending
-
2024
- 2024-03-07 WO PCT/CN2024/080648 patent/WO2024188161A1/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88161A1 (zh) * | 2023-03-10 | 2024-09-19 | 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配网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188161A1 (zh) | 2024-09-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40460B (zh) | 一种设备的入网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
EP3118700B1 (en) | Intelligent home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alljoyn technology | |
WO2016082417A1 (zh) | 设备配置方法、配置装置及管理设备 | |
CN108667699B (zh) | 一种终端设备与网关设备间的互联方法和装置 | |
CN110234117A (zh) | 基于小程序的iot设备配网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JP2011254469A (ja) | WiFiパラメータを設定する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 |
CN104080194A (zh) | 通过手机无线配置无输入终端设备的wifi接入参数的方法 | |
CN109981360B (zh) | 物联网设备站点开通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
WO2018010425A1 (zh) | Wifi热点信息推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0752954A (zh) | 家电设备的联网故障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12272246A (zh) | 带外网络ip自动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2710549A (zh) | 通过摄像建立通信连接关系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 |
CN116321195A (zh) | 无线配网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
CN111026426B (zh) | 一种直放站的升级方法和装置 | |
CN104424036A (zh) | 智能终端的同步操作方法及装置 | |
CN104918296A (zh) | 网络连接协助系统及方法 | |
CN112202877A (zh) | 网关联动方法、网关、云服务器及用户终端 | |
CN112165715B (zh) | 设备的检测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
CN112333704B (zh) | 智能设备的配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804144B (zh) | 一种信息配置方法和网络设备 | |
CN112073368A (zh) | 一种网络交互方式切换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 |
CN113365372B (zh) | 自组网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 |
CN113074449B (zh) | 新风系统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3660734B (zh) | 一种网络设备的连接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介质 | |
CN213403038U (zh) | 数据传输单元dtu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