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77982B - 一种打印控制方法、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打印控制方法、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277982B CN116277982B CN202310260470.0A CN202310260470A CN116277982B CN 116277982 B CN116277982 B CN 116277982B CN 202310260470 A CN202310260470 A CN 202310260470A CN 116277982 B CN116277982 B CN 1162779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ue
- printing
- current
- preset
- cu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4
- 238000000016 photochemical cur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4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32798 delamin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46 3D prin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723 c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772 mu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47 exhib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5 post-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46 remed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86—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393—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06—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 B29C64/124—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layers of liquid which are selectively solidifi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50/00—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33Y50/02—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打印控制方法、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三维打印领域,该打印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得到当前检测值;根据当前检测值与预设取值范围的关系,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当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异常状态时,输出异常提示信号。本申请能够在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过程中,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并根据当前检测值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当打印状态为异常状态时,输出异常提示信号,以提高打印成功率,实现更加细腻的3D打印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三维打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打印控制方法、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光固化3D(Three Dimensions,三维)打印技术以其打印精度高、表面光洁度好等优势在3D打印领域应用广泛。现有的光固化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将需要打印的模型先切片为一层层平面,然后利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成像原理,在计算机及显示屏电路的驱动下,由计算机程序提供图像信号,在液晶屏幕上出现选择性的透明区域,紫外光透过透明区域,照射树脂槽内的光敏树脂耗材进行曝光固化,每一层固化时间结束,平台托板将固化部分提起,让树脂液体补充回流,平台再次下压,模型与离型膜之间的薄层再次被紫外线曝光并且固化,此时模型和离型膜被固化粘结在一起的,平台拉动模型上升,模型和离型膜在力的作用下分离。然而,在模型打印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树脂槽中的硬性杂质、曝光时长不足或过久等原因,发生打印失败的情况。当发生打印失败情况后若无相关提示,导致机器仍继续进行打印,容易造成电机堵转、树脂浪费等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印控制方法、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及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在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过程中,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并根据当前检测值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当打印状态为异常状态时,输出异常提示信号,以提高打印成功率,实现更加细腻的3D打印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打印控制方法,所述打印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得到当前检测值;
根据所述当前检测值与预设取值范围的关系,确定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
当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所述异常状态时,输出异常提示信号。
可选的,根据所述当前检测值与预设取值范围的关系,确定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之前,所述打印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打印平台的当前打印阶段,确定与所述当前打印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所述当前打印阶段为所述打印平台当前处于的打印阶段,所述打印阶段包括下压阶段和离型阶段;或
根据所述打印平台的当前打印阶段以及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当前层面积,确定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所述当前打印阶段为所述打印平台当前处于的打印阶段,所述打印阶段包括下压阶段和离型阶段;其中,所述当前层面积由正在打印的模型最近预设次曝光的曝光面积确定。
可选的,所述异常状态包括离型异常的异常状态和下压异常的异常状态,根据所述当前检测值与预设取值范围的关系,确定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的过程包括:
当所述当前打印阶段为所述离型阶段,且所述当前检测值处于所述离型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之内时,确定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
当所述当前打印阶段为所述离型阶段,且所述当前检测值处于所述离型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之外时,确定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离型异常的异常状态,控制所述打印平台执行与所述离型异常的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
当所述当前打印阶段为所述下压阶段,且所述当前检测值处于所述下压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之内时,确定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
当所述当前打印阶段为所述下压阶段,且所述当前检测值处于所述下压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之外时,确定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下压异常的异常状态,控制所述打印平台执行与所述下压异常的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
可选的,所述离型异常的异常状态包括模型断层的异常状态、模型断裂的异常状态和当前打印层离型力过大的异常状态;控制所述打印平台执行与所述离型异常的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的过程包括:
当所述当前检测值处于第一异常取值范围时,确定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模型断层的异常状态,控制所述打印平台重新下压至预设曝光位置,并控制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光源以第一曝光参数对所述当前打印层进行再次曝光固化,以对所述当前打印层进行补打印;所述第一异常取值范围为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取值范围;
当所述当前检测值处于第二异常取值范围时,确定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模型断裂的异常状态,控制所述打印平台重新下压至预设曝光位置,并控制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光源以第二曝光参数对所述当前打印层进行再次曝光固化,以对所述当前打印层进行补打印;所述第二异常取值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的取值范围,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其中,第一曝光参数的曝光时长长于第二曝光参数的曝光时长,和/或第一曝光参数的曝光强度强于第二曝光参数的曝光强度;
当所述当前检测值处于第三异常取值范围时,确定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当前打印层离型力过大的异常状态,控制所述打印平台减速上抬、停止运动、下压预设距离或停止运动后下压预设距离;所述第三异常取值范围为大于第三预设值的取值范围,所述第三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可选的,控制所述打印平台执行与所述下压异常的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的过程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检测值是否大于或等于安全阈值;
若所述当前检测值小于所述安全阈值,则控制所述打印平台减速下压;
若所述当前检测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安全阈值,则控制所述打印平台停止运动,或控制所述打印平台上抬,或控制所述打印平台停止运动后上抬。
可选的,所述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得到当前检测值的过程包括:
通过采集器采集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采集值,得到当前采集值;其中,所述采集器为应变片,所述应变片设置在如下位置的一处或多处:所述打印平台的悬臂上、所述打印平台和所述打印平台的悬臂的连接部上、所述打印平台上;或,所述采集器为扭力传感器,所述扭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和丝杆之间;或,所述采集器为电流采集器,所述电流采集器设置在所述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内或所述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对应的驱动电路中;
根据所述当前采集值确定与所述当前采集值对应的当前检测值。
可选的,根据所述当前采集值确定与所述当前采集值对应的当前检测值的过程包括:
将所述当前采集值作为所述当前检测值;或:
获取与所述采集器的类型以及设置位置对应的预设映射关系;所述预设映射关系为预设的所述当前检测值与所述采集器的当前采集值的映射关系;
基于所述当前采集值和所述预设映射关系得到所述当前检测值。
可选的,所述采集器至少包括主采集器和辅采集器,所述主采集器和所述辅采集器设于不同的所述设置位置;所述通过采集器采集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采集值,得到当前采集值的过程包括:
通过所述主采集器,在所述主采集器设置位置采集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采集值,得到主采集值;
通过所述辅采集器,在所述辅采集器设置位置采集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采集值,得到辅采集值;
基于所述辅采集值判断所述主采集值是否有效;
若是,将所述主采集值作为所述当前采集值;
若否,将所述辅采集值作为所述当前采集值。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辅采集值判断所述主采集值是否有效,包括:
确定所述主采集值所处的第一采集值范围和所述辅采集值所处的第二采集值范围;
判断所述第一采集值范围和所述第二采集值范围是否匹配同一所述打印状态;
若是,判定所述主采集值有效;
或,
基于所述主采集值和所述主采集器的历史主采集值,确定所述主采集值对应的第一波动值;
基于所述辅采集值和所述辅采集器的历史辅采集值,确定所述辅采集值对应的第二波动值;
当所述第一波动值和所述第二波动值的差值小于预设差值,判定所述主采集值有效;
当所述第一波动值和所述第二波动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基于所述主采集器的设置位置和所述辅采集器的设置位置确定所述主采集器和所述辅采集器的有效优先级,若所述主采集器的有效优先级高于所述辅采集器的有效优先级,判定所述主采集值有效,否则,判定所述主采集值无效;
或,
所述采集器包括至少一个所述主采集器和至少两个所述辅采集器;
当所述主采集值对应的第一变化量超过预设变化量,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所述辅采集值各自对应的第二变化量均超过所述预设变化量;
若是,判定所述主采集值有效。
可选的,所述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得到当前检测值之后,所述打印控制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将当前时刻的打印数据上传至远程设备;
其中,所述当前时刻的打印数据包括当前时刻的当前检测值、当前时刻所处于的打印阶段、当前时刻的曝光参数;所述曝光参数包括曝光图像面积、曝光时长和曝光强度;以使云服务器对接收到的所述打印数据进行分析优化,得到优化后的电机驱动速度和/或优化后的模型切片信息。
可选的,所述打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打印待打印模型的首层时,控制所述打印平台下压直至所述当前检测值达到预设阈值,将此时所述打印平台所处的位置确定为目标位置;
控制所述打印平台从所述目标位置继续下压预设距离,并将此时电机所处的行程位置作为电机的零点位置,并控制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光源曝光以固化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打印首层。
可选的,控制所述打印平台下压直至所述当前检测值达到预设阈值的过程包括:
在所述打印平台下压到第一预设位置之前,控制所述打印平台按第一下压速度下压;
在所述打印平台下压到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之后,控制所述打印平台按第二下压速度下压;所述第一下压速度大于所述第二下压速度,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高于或持平于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料槽中的打印材料满盛时的液面。
可选的,所述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得到当前检测值之后,所述打印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在模型打印过程所检测到的所述检测值,生成模型打印过程的打印平台受力变化的报告;
在模型打印完成后,输出所述报告至预设存储空间,并输出所述报告完成的提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文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的步骤;
至少一个采集器,设置在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上,所述采集器用于感应在所述采集器的设置位置处的当前采集值,并将所述当前采集值发送至所述处理器以得到所述当前检测值;所述当前采集值能够反映所述打印平台的受力大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打印控制方法,在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过程中,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得到当前检测值,并根据当前检测值与预设取值范围的关系,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当打印状态为异常状态时,输出异常提示信号,以便后续及时处理该异常状态,从而实现对于打印机状态的监控,能够提高打印的成功率。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及可读存储介质,具有和上述打印控制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打印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打印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打印控制方法、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及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在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过程中,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并根据当前检测值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当打印状态为异常状态时,输出异常提示信号,以提高打印成功率,实现更加细腻的3D打印控制。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打印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打印控制方法包括:
S101: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得到当前检测值;
可以理解的是,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会对应光固化三维打印机执行的打印操作向上或向下移动,打印平台向上移动(包括3D打印模型的离型过程)或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打印平台上的3D打印模型和离型膜之间会存在相互作用力,打印平台与打印材料(如盛放在打印平台下方的料槽中的树脂材料)、离型膜、料槽、或曝光屏中的一者或多者之间也会存在相互作用力。上述相互作用力的力值大小和光固化面积成正相关。因此,可通过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所得到的当前检测值来反馈光固化效果,以便后续实现更细腻的3D打印控制。其中,当前检测值用于表示打印平台的受力。
本步骤中,可通过在光固化三维打印机上安装的力传感器来检测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也可以通过光固化三维打印机上安装的其他采集器采集对应的电气信号,通过该电气信号与力值的预设对应关系来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检测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本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本步骤中,可以按照预设检测周期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也可以在接收到检测信号后再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本实施例在此对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的触发条件不作具体的限定。
在一些所述方式中,可以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形变值,得到当前检测值;或者,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电流值,得到当前检测值;或者,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扭力值,得到当前检测值;或者,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力值,得到当前检测值。也就是说,检测值的具体类型,可以为力值、电流值、形变值等,在力值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是扭力值等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对打印平台的受力进行检测,得到当前检测值。
具体地,检测信号可以响应于用户选择的监控打印模式生成,监控打印模式为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处于监控状态下打印运行的工作模式。或者,检测信号可以响应于用户选择的检测指令生成。
S102:根据当前检测值与预设取值范围的关系,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预设取值范围可以针对不同打印状态分别进行设置,打印状态可以包括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相应的,预设取值范围可以包括与正常状态对应的第一预设取值范围,与异常状态对应的第二预设取值范围。在某些实施例中,打印状态还可以包括待确定状态,待确定状态为经过自动处理可能转换为正常状态的打印状态,则预设取值范围还可以包括与待确定状态对应的第三预设取值范围。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取值范围、第二预设取值范围和第三预设取值范围两两交集为空集。具体地,若当前检测值处于第一预设取值范围,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若当前检测值处于第二预设取值范围,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异常状态;若当前检测值处于第三预设取值范围,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待确定状态。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预设取值范围可以针对单一打印状态进行设置,例如可针对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正常打印状态设置预设取值范围,若当前检测值处于预设取值范围内,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若当前检测值未处于预设取值范围内,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异常状态;又例如可针对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异常打印状态设置预设取值范围,若当前检测值处于预设取值范围内,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异常状态,若当前检测值处于预设取值范围外,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
当然,除了可以基于上述提及的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等打印状态设置预设取值范围,还可以对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进一步划分,如对异常状态进一步划分,针对划分后的多个异常状态分别设置预设取值范围,以便后续实现更加细腻的3D打印控制,提高打印成功率。
可以理解的是,考虑到不同型号的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光固化三维打印机采用不同光固化打印材料类型、或打印平台处于不同打印阶段时,打印平台的受力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可针对上述不同工况分别设置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基于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型号、光固化三维打印机采用的光固化打印材料、打印平台的当前打印阶段等工况信息,确定用于与当前检测值进行比对的预设取值范围,从而进一步提高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的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应的,在执行本步骤之前还可以包括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工况信息的操作。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可以在光固化三维打印机中预存关系表,关系表包括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型号、光固化打印材料、打印阶段及预设取值范围的对应关系。在打印开始,基于当前工况信息,如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型号、当前打印阶段、光固化打印材料类型,获取对应的关系表,在打印过程中,根据当前打印阶段在关系表中匹配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根据匹配到的预设取值范围与当前检测值的关系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
当然,工况信息除了可以包括上述提及的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型号、光固化打印材料和打印阶段,还可以包括其他可能影响打印平台的受力情况的信息,本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S103:当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异常状态时,输出异常提示信号。
具体的,当判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异常状态时,输出异常提示信号。具体实施例中,异常提示信号可以用于提示用户及时对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异常打印状态进行处理,或者,异常提示信号可以作为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自动处理的触发条件,或者,可以用于提示用户及时对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异常打印状态进行处理、且作为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自动处理的触发条件。当判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时,可以不做处理,重复S101的步骤。
可见,本实施例在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过程中,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得到当前检测值,并根据当前检测值与预设取值范围的关系,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当打印状态为异常状态时,输出异常提示信号,以便后续及时处理该异常状态,从而实现对于打印机状态的监控,能够提高打印的成功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根据当前检测值与预设取值范围的关系,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之前,打印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打印平台的当前打印阶段,确定与当前打印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当前打印阶段为打印平台当前处于的打印阶段,打印阶段包括下压阶段和离型阶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根据当前检测值与预设取值范围的关系,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之前,打印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当前层面积,确定与当前层面积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其中,当前层面积由正在打印的模型最近预设次曝光的曝光面积确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根据当前检测值与预设取值范围的关系,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之前,打印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打印平台的当前打印阶段以及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当前层面积,确定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当前打印阶段为打印平台当前处于的打印阶段,打印阶段包括下压阶段和离型阶段;其中,当前层面积由正在打印的模型最近预设次曝光的曝光面积确定。
具体的,可将正在打印的模型最近一次曝光的曝光面积作为当前层面积,也就是当前模型最靠近离型膜的那层的实体面积,该层是和离型膜的接触层,如此,能够使得预设取值范围的大小能够随着打印的当前层面积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更为准确地判断出打印机是否处于异常状态。也可将正在打印的模型最近的第预设次曝光的曝光面积作为当前层面积。还可将正在打印的模型最近预设次曝光的曝光面积的平均面积作为当前层面积。
可以理解,在不同打印阶段,采集值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打印平台的打印阶段包括下压阶段和离型阶段,相应的,预设取值范围包括与下压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及与离型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在打印过程中,若确定打印平台的当前打印阶段为下压阶段,则根据下压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和当前检测值的关系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若确定打印平台的当前打印阶段为离型阶段,则根据与离型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和当前检测值的关系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打印阶段还可以包括上抬阶段,相应的,预设取值范围还包括与上抬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可以根据当前打印阶段是上抬阶段确定与上抬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且当前检测值处于上抬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之内时,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且当前检测值处于上抬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之外时,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上抬异常的异常状态,控制打印平台执行与上抬异常的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上抬异常的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动作中的一个或多个:控制打印平台减速上抬、停止运动、下压预设距离、停止运动后下压预设距离。上抬阶段为离型阶段之后打印平台上抬的阶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打印阶段还可以包括曝光阶段,相应的,预设取值范围还包括与曝光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可以根据当前打印阶段是曝光阶段确定与曝光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且当前检测值处于曝光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之内时,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且当前检测值处于曝光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之外时,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曝光异常的异常状态,控制打印平台执行与曝光异常的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曝光异常的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动作中的一个或多个:停止曝光、重新尝试曝光、控制打印平台上抬、停止运动、下压预设距离等。曝光阶段为树脂槽底的光源对位于树脂槽底的树脂进行曝光固化的阶段。
其中,反应动作除了可以是做补救用途的动作,也可以是做预防、干预等其他用途的动作等,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异常状态包括离型异常的异常状态和下压异常的异常状态,根据当前检测值与预设取值范围的关系,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的过程包括:
当当前打印阶段为离型阶段,且当前检测值处于离型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之内时,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
当当前打印阶段为离型阶段,且当前检测值处于离型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之外时,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离型异常的异常状态,控制打印平台执行与离型异常的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
当当前打印阶段为下压阶段,且当前检测值处于下压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之内时,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
当当前打印阶段为下压阶段,且当前检测值处于下压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之外时,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下压异常的异常状态,控制打印平台执行与下压异常的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离型异常的异常状态包括模型断层的异常状态、模型断裂的异常状态和当前打印层离型力过大的异常状态。
其中,模型断层的异常状态,是在当前打印层与离型膜分离时,发现当前打印层与打印平台粘附的模型整层断开的现象的异常状态。具体地,当前打印层与打印平台粘附的模型整层断开,可以是在当前打印层与当前打印层的上一层之间断开;也可以是当前打印层与当前打印层之前的一层或多层未断开,但该包括当前打印层在内的多层与打印平台粘附的模型整层断开;本实施例在此不作特殊限定。可以理解,在模型断层的异常状态下,由于打印平台与当前打印层不再具有刚性连接关系,则无法通过打印平台上抬实现当前打印层的离型,且打印出的模型断层,打印模型失败。
模型断裂的异常状态,是在当前打印层与离型膜分离时,发现打印平台粘附的模型的部分层的连接处断裂或开裂的异常状态。具体地,打印平台粘附的模型的部分层的连接处断裂或开裂,可以是当前打印层与当前打印层的上一层之间的连接断裂或开裂;也可以是当前打印层与当前打印层之前的一层或多层的连接未断裂或开裂,但该包括当前打印层在内的多层与打印平台粘附的模型之间的连接断裂或开裂;本实施例在此不作特殊限定。可以理解,在模型断裂的异常状态下,由于打印平台与当前打印层具有的刚性连接关系较弱,通过打印平台上抬实现当前打印层的离型有难度,且打印出的模型出现断裂/开裂现象,影响美观和模型的使用可靠性。
当前打印层离型力过大的异常状态,是当前打印层从离型膜分离时,出现离型力出现过大现象的异常状态。可以理解,当前打印层从离型膜分离时,离型力过大可能会对模型造成损伤、也可能对离型膜造成损伤。
可以理解的是,离型异常的异常状态包括模型断层的第一离型异常状态、模型断裂的第二离型异常状态、以及当前打印层离型力过大的第三离型异常状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处于不同的离型异常状态时,执行的反应动作可以相同或不同。在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处于不同的离型异常状态时,执行的反应动作不同的情况下,控制打印平台执行与离型异常的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包括:
确定当前离型异常状态,当前离型异常状态为第一离型异常状态或第二离型异常状态或第三离型异常状态;
控制打印平台执行与当前离型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
针对上述第一离型异常状态、第二离型异常状态和第三离型异常状态分别设置异常取值范围,第一离型异常状态对应第一异常取值范围,第二离型异常状态对应第二异常取值范围,第三离型异常状态对应第三异常取值范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异常取值范围的最大值小于第二异常取值范围的最小值,第二异常取值范围的最大值小于第三异常取值范围的最小值。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异常取值范围为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取值范围,第二异常取值范围为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的取值范围,第三异常取值范围为大于第三预设值的取值范围,预设取值范围为大于第二预设值且小于第三预设值的取值范围,也就是说,第一异常取值范围的最大值<第一预设值<第二异常取值范围的最小值<第二异常取值范围的最大值<第二预设值<预设取值范围的最小值<预设取值范围的最大值<第三预设值<第三异常取值范围的最小值。当然,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二异常取值范围的最小值也可以等于第一预设值,第二异常取值范围的最大值也可以等于第二预设值,第三异常取值范围的最小值也可以等于第三预设值;或者预设取值范围的最小值也可以等于第二预设值,第二预设取值范围的最大值也可以等于第三预设值,具体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设置即可,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具体的,若当前检测值处于第一异常取值范围时,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模型断层的异常状态,此时控制打印平台执行的反应动作包括但不限于:控制打印平台重新下压至预设曝光位置,并控制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光源以第一曝光参数对当前打印层进行再次曝光固化,以对当前打印层进行补打印。具体地,可以是以第一曝光参数对当前打印层进行再次曝光固化。由此,控制打印平台执行与当前离型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能够在打印异常、打印失败发生时,实现自动补打印,从而能够提升打印设备的智能化,提高打印成功率,并提升用户便捷度。
若当前检测值处于第二异常取值范围时,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模型断裂的异常状态,此时控制打印平台执行的反应动作包括但不限于:控制打印平台重新下压至预设曝光位置,并控制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光源以第二曝光参数对当前打印层进行再次曝光固化,以对当前打印层进行补打印。具体地,可以是以第二曝光参数对当前打印层进行再次曝光固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曝光参数可以相同或不同于第二曝光参数。例如,第一曝光参数的曝光时长长于第二曝光参数的曝光时长;或第一曝光参数的曝光强度强于第二曝光参数的曝光强度;或第一曝光参数的曝光时长长于第二曝光参数的曝光时长且第一曝光参数的曝光强度强于第二曝光参数的曝光强度。如此,可以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调整,使得对打印断层的补打印处理强度高于对打印断裂的补打印处理强度。
若当前检测值处于第三异常取值范围时,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当前打印层离型力过大的异常状态,此时控制打印平台执行的反应动作包括如下动作中的一种或多种:控制打印平台减速上抬、停止运动、下压预设距离或停止运动后下压预设距离。在执行完上述反应动作后,如果检测到的当前检测值处于与正常状态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内,可以尝试重新执行离型动作,有利于使得打印机的打印状态自动实现正常化。由此,控制打印平台执行与当前离型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可以理解,离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断层、断裂或者对离型膜造成损伤等问题,因此,在如上问题出现之前,在离型力过大时,执行对应的反应动作,能够提前识别风险并挽救,能够提高打印成功率,从而能够提升打印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和用户便捷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设备执行与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之前,可以先通过交互屏经用户确认,便于满足用户个性化操作需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控制打印平台执行与下压异常的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的过程包括:
判断当前检测值是否大于或等于安全阈值;
若当前检测值小于安全阈值,则控制打印平台减速下压;
若当前检测值大于或等于安全阈值,则控制打印平台停止运动,或控制打印平台上抬,或控制打印平台停止运动后上抬。
具体的,如果当前打印阶段为下压阶段,且当前检测值处于下压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之外时,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下压异常的异常状态,此时,判断当前检测值是否大于或等于安全阈值,若当前检测值小于安全阈值,则控制打印平台减速下压,如果当前检测值恢复至下压阶段的正常状态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则执行正常下压动作;若当前检测值大于或等于安全阈值,则控制打印平台停止运动,或控制打印平台上抬,或控制打印平台停止运动后上抬,为避免屏破碎的情况发生,此时可以不重新执行下压动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控制打印平台停止运动后,可以控制电机自动重启。如此,能够在打印机出现下压异常的异常状态时,实现设备的自动调整,有利于设备实现自动排除异常,从而能够提升打印设备的智能化,提高打印成功率,并提升用户便捷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根据当前检测值与预设取值范围的关系,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之前,打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采集器的设置位置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
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得到当前检测值,包括:
通过采集器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采集值,得到当前采集值,将当前采集值作为当前检测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固化三维打印机设置有采集器。采集器具体可以设置在如下位置的一处或多处:打印平台的悬臂上、打印平台和打印平台的悬臂的连接部上、打印平台上、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和丝杆之间、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内,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对应的驱动电路中。或者是其他与打印平台具有连接或联动以能反映打印平台受力情况的部位。例如,采集器用于检测其设置位置处的受力情况,得到当前采集值,本实施例将采集器的当前采集值作为当前检测值。
可以理解的是,处于不同设置位置的采集器的采集值的类别可能是不同的。例如,设置在打印平台上方的采集器的类别为压采集器或者拉采集器,设置在驱动电机和丝杆之间的采集器的类别为扭力采集器。又例如,设置在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内的采集器是非传统的采集器,该驱动电机内的采集器是电流检测装置,通过检测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的电流大小反映出打印平台的受力情况。再例如,设置在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对应的驱动电路的采集器,可以就是该驱动电路本身,或者可以是该驱动电路中的力检测电路。力检测电路是检测驱动电路中的电压信号或电路信号,以将该电压信号或该电路信号转换为电机输出的值大小的电路。该驱动电路本身,也可以输出该驱动电路中的电压信号或电路信号,以将该电压信号或该电路信号转换为电机输出的值大小。不同类别的采集值,其值大小也会存在差异,不同设置位置的采集值即便类别相同,其值大小也可能不同。由于不同设置位置或不同类别的采集器的采集值不同,那么不同设置位置或不同类别的采集器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也不同,因此,需要预先构建每一采集器的设置位置和采集器类别与预设取值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在确定采集器在光固化三维打印机上的设置位置后,基于采集值的变化范围和预构建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该设置位置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以便后续根据该预设取值范围与当前检测值的关系,判断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从而提高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得到当前检测值的过程包括:
通过采集器采集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采集值,得到当前采集值;其中,采集器为应变片,应变片设置在如下位置的一处或多处:打印平台的悬臂上、打印平台和打印平台的悬臂的连接部上、打印平台上;或,采集器为扭力传感器,扭力传感器设置在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和丝杆之间;或,采集器为电流采集器,电流采集器设置在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内或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对应的驱动电路中。或者,采集器可以为力传感器,力传感器可以为应变片式、拉力式、压力式或者其他形式的力传感器;力传感器设置在如下位置的一处或多处:打印平台的悬臂上、打印平台和打印平台的悬臂的连接部上、打印平台上。然后,再根据当前采集值确定与当前采集值对应的当前检测值。
也就是说,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包括:
通过如上所述应变片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形变值;或
通过如上所述电流采集器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电流值;或
通过如上所述扭力传感器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扭力值;或
通过如上所述力传感器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力值。
需要说明的是,当当前检测值为形变值时,预设取值范围对应地是预设形变值范围;当当前检测值为电流值时,预设取值范围对应地是预设电流值范围;当当前检测值为扭力值时,预设取值范围对应地是预设扭力值范围;当当前检测值为力值时,预设取值范围对应地是预设力值范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根据当前采集值确定与当前采集值对应的当前检测值的过程包括:
将当前采集值作为当前检测值;或:
获取与采集器的类型以及设置位置对应的预设映射关系;预设映射关系为预设的当前检测值与采集器的当前采集值的映射关系;
基于当前采集值和预设映射关系得到当前检测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不同类别的采集值与检测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是不同的。因此,可以预先根据采集器的设置位置构建检测值与各设置位置的采集器的采集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检测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过程中,获取与采集器的设置位置对应的预设映射关系,并将采集器的当前采集值按照预设映射关系映射为表示打印平台的受力值的当前检测值。
可知,由于采集器的设置位置不同,其采集值的类别可能不同,采集值的类别不同,采集值的大小也会不同,即便采集值的类别相同,由于采集器的设置位置不同,采集值的大小也可能存在差异,如同一时刻设置在打印平台上方的采集器的采集值和设置在驱动电机和丝杆之间的采集器的采集值的大小不同。为了避免针对每一个设置位置的采集器的检测值分别设置预设取值范围,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对应的预设映射关系将各采集器的设置位置处的采集值均转换为表征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例如,当采集器设置在打印平台的悬臂上时,采用与之对应的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将该采集器的当前采集值通过第一预设映射关系转换为当前检测值,该当前检测值反映出打印平台的受力情况,也就是说,可以将当前检测值视为打印平台的受力值。而当采集器设置在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和丝杆之间时,采用与之对应的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该采集器的当前采集值通过第二预设映射关系转换为当前检测值,该当前检测值反映出打印平台的受力情况,也就是说,可以将当前检测值视为打印平台的受力值。以此类推,每个设置位置都有与之对应的预设映射关系。如此,在设置预设取值范围时,无需考虑各个采集器的设置位置,仅存储一套与打印平台的受力值所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即可,由于预存储的数据量少,节约了光固化三维打印设备的存储空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当采集器为设置在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内的电流检测装置时,通过采集器检测采集器在设置位置处的受力,得到当前采集值,包括:
通过电流检测装置检测驱动电机的电机电流值;
基于电机电流值和预设转换函数关系得到采集值;采集值用于表示打印平台受到的驱动值。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选择集成在驱动电机内的电流检测装置作为采集器,驱动电机运行过程中,通过电流检测装置检测驱动电机的电机电流值,基于电机电流值和预设转换函数关系得到采集值,根据采集值确定当前检测值。如此,能够无需在设备上额外设置实体的采集器,而是利用现有的驱动电机的电机电流,就能实现对力的检测,能够节约设备的硬件成本和设备体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采集器至少包括主采集器和辅采集器,主采集器和辅采集器设于不同的设置位置;通过采集器采集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采集值,得到当前采集值的过程包括:
通过主采集器,在主采集器设置位置采集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采集值,得到主采集值;
通过辅采集器,在辅采集器设置位置采集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采集值,得到辅采集值;
基于辅采集值判断主采集值是否有效;
若是,将主采集值作为当前采集值;
若否,将辅采集值作为当前采集值。
为了提高当前检测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固化三维打印机设置有多个采集器,多个采集器设置于可以设置于如下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打印平台的悬臂上、打印平台和打印平台的悬臂的连接部上、打印平台上、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和丝杆之间、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内,或者是其他与打印平台具有连接或联动以能反映打印平台受力情况的部位。可以理解的是,多个采集器中一个采集器设置在悬臂上方,另一个传感器设置在悬臂下方也属于设置于不同设置位置。多个采集器中包括至少一个主采集器和至少一个辅采集器,通过主采集器检测主采集器在主采集器设置位置处的受力,得到主采集值,通过辅采集器检测辅采集器在辅采集器设置位置处的受力,得到辅采集值,通过辅采集器的辅采集值作为判断依据判断主采集器的主采集值是否有效,如果有效,则将主采集值确定为当前采集值,进行后续处理,如果无效,则将辅采集值确定为当前采集值,进行后续处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基于辅采集值判断主采集值是否有效,包括:
确定主采集值所处的第一采集值范围和辅采集值所处的第二采集值范围;
判断第一采集值范围和第二采集值范围是否匹配同一打印状态;
若是,判定主采集值有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基于辅采集值判断主采集值是否有效,包括:
基于主采集值和主采集器的历史主采集值,确定主采集值对应的第一波动值;
基于辅采集值和辅采集器的历史辅采集值,确定辅采集值对应的第二波动值;
当第一波动值和第二波动值的差值小于预设差值,判定主采集值有效;
当第一波动值和第二波动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基于主采集器的设置位置和辅采集器的设置位置确定主采集器和辅采集器的有效优先级,若主采集器的有效优先级高于辅采集器的有效优先级,判定主采集值有效,否则,判定主采集值无效。
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在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不同位置的采集器的可靠性不同,如集成在驱动电机内部的采集器更容易损坏,因此,集成在驱动电机内部的采集器相较于设置在其他位置的采集器的可靠性要低,因此,可根据主采集器和辅采集器的设置位置设置有效优先级,有效优先级越高说明该采集器的采集值更可靠。
本实施例中的主采集值为主采集器在当前采集时刻的采集值,历史主采集值为主采集器在当前采集时刻之前的历史采集时刻的采集值,如距离当前采集时刻最近的历史采集时刻,根据当前采集时刻的主采集值和历史主采集值,确定第一波动值,第一波动值可以为主采集值和历史主采集值的差值。本实施例中的辅采集值为辅采集器在当前采集时刻的采集值,历史辅采集值为辅采集器在当前采集时刻之前的历史采集时刻的采集值,如距离当前采集时刻最近的历史采集时刻,根据当前采集时刻的辅采集值和历史辅采集值,确定第二波动值,第二波动值可以为辅采集值和历史辅采集值的差值。
如果第一波动值和第二波动值的差值小于预设差值,说明当前时刻的主采集值和辅采集值的变化相差不大,此时判定主采集值有效。
如果第一波动值和第二波动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说明当前时刻的主采集值的变化较大或者辅采集值的变化较大,采集值的突变可能是由于采集器异常导致,或者是由于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发生突变导致,此时为了保证后续对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的准确判断,本实施例基于采集器的有效优先级来确定当前采集值,具体的,选择有效优先级更高的采集器的采集值作为当前采集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基于辅采集值判断主采集值是否有效,包括:
采集器包括至少一个主采集器和至少两个辅采集器;
当主采集值对应的第一变化量超过预设变化量,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辅采集值各自对应的第二变化量均超过预设变化量;
若是,判定主采集值有效。
为便于说明本实施例,假设采集器包括一个主采集器和两个辅采集器,当获取到各个采集器的采集值后,分别确定各个采集器的值变化量,值变化量为该采集器的当前采集值与历史采集值的差值,历史采集值具体可以为该采集器在距离当前采集时刻最近的历史采集时刻的采集值,如果主采集器对应的值变化量,即第一变化量,超过预设变化量,此时,判断两个辅采集器各自对应的值变化量,即第二变化量是否也均超过预设变化量,若是,判定主采集值有效,若否,则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以判断主采集值是否有效。可以理解,如果主采集器对应的值变化量,即第一变化量超过预设变化量,且至少两个辅采集值的第二变化量也均超过预设变化量,说明各个采集器均检测出打印平台受力突变,因此判断主采集值是否有效,能够提高主采集器的检测的准确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采集器包括一个主采集器,当获取到主采集器的采集值后,若主采集器得到的当前检测值不处于预设取值范围中,则在主采集器检测到不处于预设取值范围的当前检测值的时间点的基础上,往前推预设时间长度计算这段时间长度的值变化量,若值变化量超过预设变化量,则说明呈现跳变特征,则判定主采集器的当前采集值有效,能够提高主采集器的力检测的准确性。可以理解,在打印过程中,当出现异常时,力容易呈现跳变的变化特征,因此,在检测到不处于预设取值范围且呈现跳变特征时,该力的检测更可能是准确的。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得到当前检测值之后,打印控制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将当前时刻的打印数据上传至远程设备;
其中,当前时刻的打印数据包括当前时刻的当前检测值、当前时刻所处于的打印阶段、当前时刻的曝光参数;曝光参数包括曝光图像面积、曝光时长和曝光强度;远程设备可以为云服务器,以使云服务器对接收到的打印数据进行分析优化,得到优化后的电机驱动速度和/或优化后的模型切片信息,以使后续打印切片更合理,成功率更高。或者,远程设备还可以是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具体地,通过云服务器对接收到的打印数据进行分析优化,可以是通过云服务器对接收到的打印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并经大数据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树脂、不同机型的设备、不同曝光面积的层以及其离型过程中对应的离型力,得到其最优的切片方案和打印速度设置的方案,以实现对模型切片信息乃至电机驱动速度的优化。其中,切片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切片层高、曝光时长、曝光强度等。或者,也可以通过后台大数据对设备上设置的不合理的预设取值范围进行优化。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打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打印待打印模型的首层时,控制打印平台下压直至当前检测值达到预设阈值,将此时打印平台所处的位置确定为目标位置;
控制打印平台从目标位置继续下压预设距离,并将此时电机所处的行程位置作为电机的零点位置,并控制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光源曝光以固化待打印模型的打印首层。
具体的,本实施例通过如上方式实现设备零点的自动获取,搭配可浮动的屏幕组件,能够实现自动调平或者说免调平,无需用户调平即可进行模型打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控制打印平台下压直至当前检测值达到预设阈值的过程包括:
在打印平台下压到第一预设位置之前,控制打印平台按第一下压速度下压;
在打印平台下压到第一预设位置之后,控制打印平台按第二下压速度下压;第一下压速度大于第二下压速度,第一预设位置为高于或持平于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料槽中的打印材料满盛时的液面。
具体的,可在光固化三维打印机上设置限位检测器,将限位传感器的限位位置确定为第一预设位置,打印平台下压过程中,在未达到第一预设位置之前,控制打印平台按第一下压速度下压,控制打印平台按第一下压速度下压,第一下压速度大于第二下压速度。可以理解的是,在打印平台达到第一预设位置之前,以较快的速度下压,在达到第一预设位置之后,以较慢的速度下压,能够加快设备运行速度的同时,防止在达到第一预设位置之后的下压过程中,由于树脂张力对打印平台下压带来过大的阻力造成的电机堵转,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得到当前检测值之后,打印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在模型打印过程所检测到的检测值,生成模型打印过程的打印平台受力变化的报告;
在模型打印完成后,输出报告至预设存储空间,并输出报告完成的提示。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对打印过程的检测值的监控,生成模型打印过程的打印平台受力变化的报告,该报告可以包括风险报告和错误报告,其中,风险报告为最终模型打印成功的情况下输出的报告,错误报告为最终模型打印失败的情况下输出的报告。如此,能够在模型打印结束后供用户分析打印过程的检测值变化,以反映打印平台受力的变化过程,从而便于用户下次打印调整打印参数,或对打印出来的模型进行针对性的后处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报告可以输出到交互屏呈现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报告可以输出到与三维打印机的连接的外部存储设备中,例如,外部存储设备可以为U盘;从而能够便于用户将报告通过外界纸张打印机打印出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报告可以输出到云服务器中,以便报告呈现在PC端或手机端的云平台网站、APP中,方便用户查看。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任意一项的打印控制方法的步骤。
对于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的介绍请参照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具有和上述打印控制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第三方面,可以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存储器2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22,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文任意一个实施例所描述的打印控制方法的步骤;
至少一个采集器23,设置在光固化三维打印机上,采集器用于感应在采集器的设置位置处的当前采集值,并将当前采集值发送至处理器以得到当前检测值;当前采集值能够反映打印平台的受力大小。
例如,采集器23用于感应采集器23在设置位置处的受力,得到当前采集值,并将当前采集值发送至处理器22以得到当前检测值,采集器23在设置位置处的受力大小能够反映打印平台的受力大小。
如此,能够通过采集器23实现对于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监控,本申请所提供的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具有和上述打印控制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作为一种实施例,该光固化三维打印机还包括:
底座;
连接部,连接部与驱动模组连接;
驱动模组,驱动模组设置在底座上;
打印平台,打印平台与连接部连接,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打印平台运动;
力传感器设置在打印平台、驱动模组以及打印平台与驱动模组的连接部中的一处或多处。
可以理解的是,打印平台通过连接部与驱动模组连接。驱动模组驱动打印平台运动的过程中,打印平台上的3D打印模型和离型膜之间会存在相互作用力,打印平台与打印材料(如盛放在打印平台下方的料槽中的树脂材料)、离型膜、料槽或曝光屏中的一者或多者之间也会存在相互作用力,上述相互作用力的力值大小和光固化面积成正相关,因此,可通过采集器23检测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以便后续根据打印平台的受力情况实现更细腻的打印控制。其中,采集器2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采集器23可以通过螺接、焊接、卡合、胶合的方式设置在打印平台、驱动模组以及打印平台与驱动模组的连接部中的一处或多处。例如,采集器23为应变片,通过胶水粘附在与打印平台连接的悬臂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打印平台与驱动模组的连接部包括:
悬臂,悬臂与驱动模组连接;
连接件,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悬臂连接,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打印平台连接;
采集器23设置在打印平台、悬臂和连接件中的一处或多处;
采集器23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中,至少一个采集器23为应变式采集器23,应变式采集器23设置在打印平台、悬臂或连接件上,且采集器23的设置位置位于打印平台的竖直方向的中轴线上。如此,采集器23的设置位置位于打印平台的竖直方向的中轴线上,使得采集器23的设置位置与打印平台的整体具有更强的相关程度,从而能够使得采集器23对于打印平台的受力传导和检测更为准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应变式采集器23包括:
应变片,应变片设置在打印平台、驱动模组以及打印平台与驱动模组的连接部中的一处或多处;
力信号处理单元,力信号处理单元的第一端与应变片电连接,力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应变片采集的力信号进行处理;
光固化三维打印机还包括主控模块,主控模块与力信号处理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主控模块用于接收并根据处理后的力信号得到当前检测力值,当前检测力值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
具体的,应变片用于感应其设置位置的力信号,将力信号发送给与其连接的力信号处理单元,力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应变片采集的力信号进行处理,力信号处理单元可以为具有滤波等相关的元件、电路或芯片。
具体的,采集器23可以设置在打印平台上;采集器23可以设置在悬臂上;采集器23可以设置在连接件上,用于检测打印平台的拉力值或者压力值。具体可将采集器23设置在打印平台的竖直方向的中轴线上,以提高采集器23的采集值的准确性。其中,采集器23可以以粘附的方式设置在打印平台、悬臂或连接件上。如此,能够通过应变片的设置位置的形变,体现该设置位置的受力情况,从而反映出与该设置位置具有连接性的打印平台的受力情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驱动模组包括:
导轨,导轨设置在底座上;
滑块,滑块与导轨配合且滑块与导轨能够相对滑动,滑块与打印平台直接或间接连接以带动打印平台运动;
丝杆,丝杆穿设在滑块中;
电机,电机与丝杆的一端连接以驱动滑块沿着导轨运动;
采集器23设置在电机上或电机与丝杆之间;
采集器23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中:
至少一个采集器23为扭力传感器,扭力传感器设置在电机与丝杆之间;或
至少一个采集器23为电流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机的驱动电流并根据驱动电流确定打印平台的受力情况;
至少一个采集器23为设置在驱动电路中的采集器23,该采集器23可以就是该驱动电路本身,或者该采集器23可以是该驱动电路中的力检测电路。力检测电路是检测驱动电路中的电压信号或电路信号,以将该电压信号或该电路信号转换为电机输出的力值大小的电路。该驱动电路本身,也可以输出该驱动电路中的电压信号或电路信号,以将该电压信号或该电路信号转换为电机输出的力值大小。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采集器23为扭力传感器可将扭力传感器设置在电机与丝杆之间,通过扭力传感器检测电机和丝杆之间的扭力值,从而确定打印平台的受力情况。可以理解,扭力传感器能够测量出电机的输出力的大小,电机的输出力的大小与打印平台的受力情况一般具有相应性,因此,能够较为准确得测量出打印平台的受力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采集器23可为电流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机的驱动电流并根据驱动电流确定打印平台的受力情况,采集器23可以集成在电机内部。如此,通过检测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的电流大小反映出打印平台的受力情况,可以理解,该电流大小能够反映出电机的输出力的大小,电机的输出力的大小与打印平台的受力情况一般具有相应性,因此,能够较为准确得测量出打印平台的受力情况。或者,采集器23可以为应变片,以粘附的方式设置在电机上或电机与丝杆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光固化三维打印机还包括:
料槽,设置于底座上,位于打印平台下方,用于盛放打印材料;
光源,设置于底座内,位于料槽下方,用于发光以固化料槽中的打印材料;
位置检测器,位置传感器包括光电传感器和遮挡片,遮挡片与打印平台直接或间接地固定连接;光电传感器的设置位置高于或持平于料槽中的打印材料满盛时的液面;位置检测器用于在遮挡片未下压到光电传感器的设置位置时发送第一触发信号,在打印平台下压到光电传感器的设置位置时发送第二触发信号;
处理器22能够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触发信号或第二触发信号生成对应的电机调速信号,并将电机调速信号发送至驱动模组。
具体地,光电传感器的设置位置为如上打印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位置。如此,在打印平台下压到第一预设位置之前,控制打印平台按第一下压速度下压;在打印平台下压到第一预设位置之后,控制打印平台按第二下压速度下压;第一下压速度大于第二下压速度。可以理解的是,在打印平台达到第一预设位置之前,以较快的速度下压,在达到第一预设位置之后,以较慢的速度下压,能够加快设备运行速度的同时,防止在达到第一预设位置之后的下压过程中,由于树脂张力对打印平台下压带来过大的阻力造成的电机堵转,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电传感器可以设置在高于料槽中的打印材料满盛时的液面预设高度处,预设高度可以为大于或等于设备能打印的最高模型高度的高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加模型打印时的设备运行安全性以及打印成功率。
第四方面,请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打印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打印控制系统包括:
检测模块31,用于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得到当前检测值;
第一确定模块32,用于根据当前检测值与预设取值范围的关系,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
处理模块33,用于当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异常状态时,输出异常提示信号。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打印控制系统具有和上述打印控制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打印控制方法,该打印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得到当前检测值;
根据当前检测值与预设取值范围的关系,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
当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异常状态时,输出异常提示信号。
其中,根据当前检测值与预设取值范围的关系,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之前,打印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打印平台的当前打印阶段,确定与当前打印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当前打印阶段为打印平台当前处于的打印阶段,打印阶段包括下压阶段和离型阶段;或
根据打印平台的当前打印阶段以及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当前层面积,确定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当前打印阶段为打印平台当前处于的打印阶段,打印阶段包括下压阶段和离型阶段;其中,当前层面积由正在打印的模型最近预设次曝光的曝光面积确定。
其中,异常状态包括离型异常的异常状态和下压异常的异常状态,根据当前检测值与预设取值范围的关系,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的过程包括:
当当前打印阶段为离型阶段,且当前检测值处于离型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之内时,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
当当前打印阶段为离型阶段,且当前检测值处于离型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之外时,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离型异常的异常状态,控制打印平台执行与离型异常的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
当当前打印阶段为下压阶段,且当前检测值处于下压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之内时,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
当当前打印阶段为下压阶段,且当前检测值处于下压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之外时,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下压异常的异常状态,控制打印平台执行与下压异常的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
其中,离型异常的异常状态包括模型断层的异常状态、模型断裂的异常状态和当前打印层离型力过大的异常状态;控制打印平台执行与离型异常的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的过程包括:
当当前检测值处于第一异常取值范围时,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模型断层的异常状态,控制打印平台重新下压至预设曝光位置,并控制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光源以第一曝光参数对当前打印层进行再次曝光固化,以对当前打印层进行补打印;第一异常取值范围为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取值范围;
当当前检测值处于第二异常取值范围时,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模型断裂的异常状态,控制打印平台重新下压至预设曝光位置,并控制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光源以第二曝光参数对当前打印层进行再次曝光固化,以对当前打印层进行补打印;第二异常取值范围为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的取值范围,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其中,第一曝光参数的曝光时长长于第二曝光参数的曝光时长,和/或第一曝光参数的曝光强度强于第二曝光参数的曝光强度;
当当前检测值处于第三异常取值范围时,确定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当前打印层离型力过大的异常状态,控制打印平台减速上抬、停止运动、下压预设距离或停止运动后下压预设距离;第三异常取值范围为大于第三预设值的取值范围,第三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
其中,控制打印平台执行与下压异常的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的过程包括:
判断当前检测值是否大于或等于安全阈值;
若当前检测值小于安全阈值,则控制打印平台减速下压;
若当前检测值大于或等于安全阈值,则控制打印平台停止运动,或控制打印平台上抬,或控制打印平台停止运动后上抬。
其中,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得到当前检测值的过程包括:
通过采集器采集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采集值,得到当前采集值;其中,采集器为应变片,应变片设置在如下位置的一处或多处:打印平台的悬臂上、打印平台和打印平台的悬臂的连接部上、打印平台上;或,采集器为扭力传感器,扭力传感器设置在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和丝杆之间;或,采集器为电流采集器,电流采集器设置在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内或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对应的驱动电路中;
根据当前采集值确定与当前采集值对应的当前检测值。
其中,根据当前采集值确定与当前采集值对应的当前检测值的过程包括:
将当前采集值作为当前检测值;或:
获取与采集器的类型以及设置位置对应的预设映射关系;预设映射关系为预设的当前检测值与采集器的当前采集值的映射关系;
基于当前采集值和预设映射关系得到当前检测值。
其中,采集器至少包括主采集器和辅采集器,主采集器和辅采集器设于不同的设置位置;通过采集器采集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采集值,得到当前采集值的过程包括:
通过主采集器,在主采集器设置位置采集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采集值,得到主采集值;
通过辅采集器,在辅采集器设置位置采集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采集值,得到辅采集值;
基于辅采集值判断主采集值是否有效;
若是,将主采集值作为当前采集值;
若否,将辅采集值作为当前采集值。
其中,基于辅采集值判断主采集值是否有效,包括:
确定主采集值所处的第一采集值范围和辅采集值所处的第二采集值范围;
判断第一采集值范围和第二采集值范围是否匹配同一打印状态;
若是,判定主采集值有效;
或,
基于主采集值和主采集器的历史主采集值,确定主采集值对应的第一波动值;
基于辅采集值和辅采集器的历史辅采集值,确定辅采集值对应的第二波动值;
当第一波动值和第二波动值的差值小于预设差值,判定主采集值有效;
当第一波动值和第二波动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基于主采集器的设置位置和辅采集器的设置位置确定主采集器和辅采集器的有效优先级,若主采集器的有效优先级高于辅采集器的有效优先级,判定主采集值有效,否则,判定主采集值无效;
或,
采集器包括至少一个主采集器和至少两个辅采集器;
当主采集值对应的第一变化量超过预设变化量,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辅采集值各自对应的第二变化量均超过预设变化量;
若是,判定主采集值有效。
其中,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得到当前检测值之后,打印控制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将当前时刻的打印数据上传至远程设备;
其中,当前时刻的打印数据包括当前时刻的当前检测值、当前时刻所处于的打印阶段、当前时刻的曝光参数;曝光参数包括曝光图像面积、曝光时长和曝光强度;以使云服务器对接收到的打印数据进行分析优化,得到优化后的电机驱动速度和/或优化后的模型切片信息。
其中,打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打印待打印模型的首层时,控制打印平台下压直至当前检测值达到预设阈值,将此时打印平台所处的位置确定为目标位置;
控制打印平台从目标位置继续下压预设距离,并将此时电机所处的行程位置作为电机的零点位置,并控制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光源曝光以固化待打印模型的打印首层。
其中,控制打印平台下压直至当前检测值达到预设阈值的过程包括:
在打印平台下压到第一预设位置之前,控制打印平台按第一下压速度下压;
在打印平台下压到第一预设位置之后,控制打印平台按第二下压速度下压;第一下压速度大于第二下压速度,第一预设位置为高于或持平于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料槽中的打印材料满盛时的液面。
其中,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得到当前检测值之后,打印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在模型打印过程所检测到的检测值,生成模型打印过程的打印平台受力变化的报告;
在模型打印完成后,输出报告至预设存储空间,并输出报告完成的提示。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状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得到当前检测值;
根据所述当前检测值与预设取值范围的关系,确定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
当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所述异常状态时,输出异常提示信号;
根据所述当前检测值与预设取值范围的关系,确定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之前,所述打印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当前层面积,确定与当前层面积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其中,所述当前层面积由正在打印的模型最近预设次曝光的曝光面积确定;
其中,所述当前层面积为正在打印的模型最近一次曝光的曝光面积,或,所述当前层面积为正在打印的模型最近的第预设次曝光的曝光面积,或,所述当前层面积为正在打印的模型最近预设次曝光的曝光面积的平均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当前层面积,确定与当前层面积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的过程包括:
根据所述打印平台的当前打印阶段以及所述当前层面积,确定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所述当前打印阶段为所述打印平台当前处于的打印阶段,所述打印阶段包括下压阶段和离型阶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状态包括离型异常的异常状态和下压异常的异常状态,根据所述当前检测值与预设取值范围的关系,确定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的过程包括:
当所述当前打印阶段为所述离型阶段,且所述当前检测值处于所述离型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之内时,确定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
当所述当前打印阶段为所述离型阶段,且所述当前检测值处于所述离型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之外时,确定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离型异常的异常状态,控制所述打印平台执行与所述离型异常的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
当所述当前打印阶段为所述下压阶段,且所述当前检测值处于所述下压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之内时,确定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正常状态;
当所述当前打印阶段为所述下压阶段,且所述当前检测值处于所述下压阶段对应的预设取值范围之外时,确定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下压异常的异常状态,控制所述打印平台执行与所述下压异常的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异常的异常状态包括模型断层的异常状态、模型断裂的异常状态和当前打印层离型力过大的异常状态;控制所述打印平台执行与所述离型异常的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的过程包括:
当所述当前检测值处于第一异常取值范围时,确定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模型断层的异常状态,控制所述打印平台重新下压至预设曝光位置,并控制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光源以第一曝光参数对所述当前打印层进行再次曝光固化,以对所述当前打印层进行补打印;所述第一异常取值范围为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取值范围;
当所述当前检测值处于第二异常取值范围时,确定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模型断裂的异常状态,控制所述打印平台重新下压至预设曝光位置,并控制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光源以第二曝光参数对所述当前打印层进行再次曝光固化,以对所述当前打印层进行补打印;所述第二异常取值范围为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的取值范围,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其中,第一曝光参数的曝光时长长于第二曝光参数的曝光时长,和/或第一曝光参数的曝光强度强于第二曝光参数的曝光强度;
当所述当前检测值处于第三异常取值范围时,确定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状态为当前打印层离型力过大的异常状态,控制所述打印平台减速上抬、停止运动、下压预设距离或停止运动后下压预设距离;所述第三异常取值范围为大于第三预设值的取值范围,所述第三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打印平台执行与所述下压异常的异常状态对应的反应动作的过程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检测值是否大于或等于安全阈值;
若所述当前检测值小于所述安全阈值,则控制所述打印平台减速下压;
若所述当前检测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安全阈值,则控制所述打印平台停止运动,或控制所述打印平台上抬,或控制所述打印平台停止运动后上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得到当前检测值的过程包括:
通过采集器采集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采集值,得到当前采集值;其中,所述采集器为应变片,所述应变片设置在如下位置的一处或多处:所述打印平台的悬臂上、所述打印平台和所述打印平台的悬臂的连接部上、所述打印平台上;或,所述采集器为扭力传感器,所述扭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和丝杆之间;或,所述采集器为电流采集器,所述电流采集器设置在所述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内或所述打印平台的驱动电机对应的驱动电路中;
根据所述当前采集值确定与所述当前采集值对应的当前检测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当前采集值确定与所述当前采集值对应的当前检测值的过程包括:
将所述当前采集值作为所述当前检测值;或:
获取与所述采集器的类型以及设置位置对应的预设映射关系;所述预设映射关系为预设的所述当前检测值与所述采集器的当前采集值的映射关系;
基于所述当前采集值和所述预设映射关系得到所述当前检测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器至少包括主采集器和辅采集器,所述主采集器和所述辅采集器设于不同的设置位置;所述通过采集器采集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采集值,得到当前采集值的过程包括:
通过所述主采集器,在所述主采集器设置位置采集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采集值,得到主采集值;
通过所述辅采集器,在所述辅采集器设置位置采集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采集值,得到辅采集值;
基于所述辅采集值判断所述主采集值是否有效;
若是,将所述主采集值作为所述当前采集值;
若否,将所述辅采集值作为所述当前采集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辅采集值判断所述主采集值是否有效,包括:
确定所述主采集值所处的第一采集值范围和所述辅采集值所处的第二采集值范围;
判断所述第一采集值范围和所述第二采集值范围是否匹配同一所述打印状态;
若是,判定所述主采集值有效;
或,
基于所述主采集值和所述主采集器的历史主采集值,确定所述主采集值对应的第一波动值;
基于所述辅采集值和所述辅采集器的历史辅采集值,确定所述辅采集值对应的第二波动值;
当所述第一波动值和所述第二波动值的差值小于预设差值,判定所述主采集值有效;
当所述第一波动值和所述第二波动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基于所述主采集器的设置位置和所述辅采集器的设置位置确定所述主采集器和所述辅采集器的有效优先级,若所述主采集器的有效优先级高于所述辅采集器的有效优先级,判定所述主采集值有效,否则,判定所述主采集值无效;
或,
所述采集器包括至少一个所述主采集器和至少两个所述辅采集器;
当所述主采集值对应的第一变化量超过预设变化量,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所述辅采集值各自对应的第二变化量均超过所述预设变化量;
若是,判定所述主采集值有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得到当前检测值之后,所述打印控制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将当前时刻的打印数据上传至远程设备;
其中,所述当前时刻的打印数据包括当前时刻的当前检测值、当前时刻所处于的打印阶段、当前时刻的曝光参数;所述曝光参数包括曝光图像面积、曝光时长和曝光强度;以使云服务器对接收到的所述打印数据进行分析优化,得到优化后的电机驱动速度和/或优化后的模型切片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打印待打印模型的首层时,控制所述打印平台下压直至所述当前检测值达到预设阈值,将此时所述打印平台所处的位置确定为目标位置;
控制所述打印平台从所述目标位置继续下压预设距离,并将此时电机所处的行程位置作为电机的零点位置,并控制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光源曝光以固化所述待打印模型的打印首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打印平台下压直至所述当前检测值达到预设阈值的过程包括:
在所述打印平台下压到第一预设位置之前,控制所述打印平台按第一下压速度下压;
在所述打印平台下压到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之后,控制所述打印平台按第二下压速度下压;所述第一下压速度大于所述第二下压速度,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高于或持平于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料槽中的打印材料满盛时的液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用于表征光固化三维打印机的打印平台的受力的检测值,得到当前检测值之后,所述打印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在模型打印过程所检测到的所述检测值,生成模型打印过程的打印平台受力变化的报告;
在模型打印完成后,输出所述报告至预设存储空间,并输出所述报告完成的提示。
14.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的步骤。
15.一种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控制方法的步骤;
至少一个采集器,设置在所述光固化三维打印机上,所述采集器用于感应在所述采集器的设置位置处的当前采集值,并将所述当前采集值发送至所述处理器以得到所述当前检测值;所述当前采集值能够反映所述打印平台的受力大小。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60470.0A CN116277982B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一种打印控制方法、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
PCT/CN2023/084724 WO2023185930A1 (zh) | 2022-03-31 | 2023-03-29 | 一种打印控制方法、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60470.0A CN116277982B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一种打印控制方法、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77982A CN116277982A (zh) | 2023-06-23 |
CN116277982B true CN116277982B (zh) | 2024-06-04 |
Family
ID=86800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60470.0A Active CN116277982B (zh) | 2022-03-31 | 2023-03-10 | 一种打印控制方法、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277982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73513A (zh) * | 2016-10-13 | 2017-01-04 | 广州黑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力反馈系统的3d打印方法 |
CN108081596A (zh) * | 2017-12-05 | 2018-05-29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3d打印设备位置控制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JP2019096329A (ja) * | 2018-12-07 | 2019-06-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と携帯端末を含むシステムとその制御方法、携帯端末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11941846A (zh) * | 2020-08-06 | 2020-11-17 | 深圳市纵维立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lcd光固化3d打印机的均光方法及装置 |
CN112098632A (zh) * | 2020-09-24 | 2020-12-18 | 秦皇岛市气象局 | 一种基于冻土自动观测仪的远程观测方法及系统 |
CN114407368A (zh) * | 2021-12-31 | 2022-04-29 | 深圳市纵维立方科技有限公司 | 三维打印控制方法、打印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2151054A1 (zh) * | 2021-01-13 | 2022-07-21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WO2022160545A1 (zh) * | 2021-01-26 | 2022-08-04 | 深圳市创必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lcd光固化3d打印均光优化补偿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34366B (zh) * | 2015-06-30 | 2017-06-16 |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3d打印机及其打印还原度的检测方法 |
US10649439B2 (en) * | 2017-09-21 | 2020-05-12 | Hangzhou Regenovo Biotechnology Co., Ltd. | On-line monitor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
EP4007691A4 (en) * | 2019-08-02 | 2023-11-08 | Origin Laboratorie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LAYER FEEDBACK CONTROL AND ERROR DETECTION IN A GENERA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AT523220B1 (de) * | 2019-11-15 | 2022-08-15 | Sirona Dental Systems Gmbh | Nachbearbeitungssystem und -verfahren |
-
2023
- 2023-03-10 CN CN202310260470.0A patent/CN11627798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73513A (zh) * | 2016-10-13 | 2017-01-04 | 广州黑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力反馈系统的3d打印方法 |
CN108081596A (zh) * | 2017-12-05 | 2018-05-29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3d打印设备位置控制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JP2019096329A (ja) * | 2018-12-07 | 2019-06-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と携帯端末を含むシステムとその制御方法、携帯端末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11941846A (zh) * | 2020-08-06 | 2020-11-17 | 深圳市纵维立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lcd光固化3d打印机的均光方法及装置 |
CN112098632A (zh) * | 2020-09-24 | 2020-12-18 | 秦皇岛市气象局 | 一种基于冻土自动观测仪的远程观测方法及系统 |
WO2022151054A1 (zh) * | 2021-01-13 | 2022-07-21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WO2022160545A1 (zh) * | 2021-01-26 | 2022-08-04 | 深圳市创必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lcd光固化3d打印均光优化补偿方法及装置 |
CN114407368A (zh) * | 2021-12-31 | 2022-04-29 | 深圳市纵维立方科技有限公司 | 三维打印控制方法、打印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77982A (zh) | 2023-06-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85382B (zh) | 3d打印方法及所适用的打印设备 | |
CN106142549B (zh) | 底投影式快速成型中三维打印平台的回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
WO2023185930A1 (zh) | 一种打印控制方法、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0484858C (zh) | 安全器自动检测试验系统 | |
CN116277982B (zh) | 一种打印控制方法、光固化三维打印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6643473A (zh) | 自动化平整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
KR100529336B1 (ko) | 인쇄용지의 단부 검출방법 및 검출장치 | |
CN104811572B (zh) | 图像形成装置、控制其送纸的方法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 |
CN101625272A (zh) | 一种汽车仪表指针安装状态检测方法和装置 | |
CN207964494U (zh) | 一种智能电液式压力试验机 | |
CN109676923B (zh) | 桌面式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162383B (zh) | 一种自动3d打印装置和方法 | |
CN116643709A (zh) | 打印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打印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0958945B (zh) | 打印介质量确定 | |
CN215529085U (zh) | 一种扫描仪实时检测纸张尺寸的装置 | |
CN105666108B (zh) | 一种下压机构 | |
CN214184151U (zh) | 药瓶瓶盖装配不良品自动化筛选装置 | |
US20190152241A1 (en) | Paper tray device capable of detecting amount of paper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amount of paper with paper tray device | |
EP3112103A2 (en) |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 |
CN204043618U (zh) | 螺钉拧紧、中心高检测机 | |
CN111344151A (zh) | 针对介质边缘检测的发光器校准 | |
CN201264391Y (zh) | 用于瓦楞生产线中压带与热板之间间隙的自动调节装置 | |
JPS59101232A (ja) | 折曲げ機の曲げ角度検出制御装置 | |
CN115122642B (zh) | 3d打印中故障检测方法、3d打印机及设备 | |
CN210981160U (zh) | 一种胶框的尺寸检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