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6208933A - 差分信息传输、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差分信息传输、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08933A
CN116208933A CN202211626922.4A CN202211626922A CN116208933A CN 116208933 A CN116208933 A CN 116208933A CN 202211626922 A CN202211626922 A CN 202211626922A CN 116208933 A CN116208933 A CN 116208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odule
differential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269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08933B (zh
Inventor
丁珣
西穷
黄国胜
司福强
罗颖欣
张平
王继军
荣正官
陈照
胡亦茗
张望
詹秀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lectrification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lectrification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lectrification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lectrification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269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089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08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08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08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08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差分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差分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车端,车端包括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模组,包括:当车端处于第一差分基站以及和第一差分基站相邻的第二差分基站覆盖区域交界处时,建立第二通信模组同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其中,第一差分基站和第一通信模组预先建立了传输链路以进行差分信息的传输;当车端处于第二差分基站的覆盖区域时,断开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一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并通过第二通信模组从第二差分基站获取差分信息;将差分信息和获取的定位信息进行融合,以得到车端的位置信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确保差分信息在差分服务器之间或者差分基准站之间的切换过程中也能可靠传输。

Description

差分信息传输、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高速铁路通信及列车定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差分信息传输、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卫星的发展,基于北斗和5G网络的融合应用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等的重要发展方向,未来的铁路四通八达,运用5G网络、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提升铁路运输服务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因此,如何保证5G网络在差分服务器之间或者差分基准站之间切换过程中对差分信息改正、完好性信息的可靠传输,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差分信息传输、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确保差分信息在差分服务器之间或者差分基准站之间的切换过程中也能可靠传输。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差分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车端,所述车端包括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模组,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车端处于第一差分基站以及和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相邻的第二差分基站覆盖区域交界处时,建立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其中,所述第一差分基站和所述第一通信模组预先建立了传输链路以进行差分信息的传输;
当所述车端处于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覆盖区域时,断开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和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组从所述第二差分基站获取差分信息;
将所述差分信息和获取的定位信息进行融合,以得到所述车端的位置信息。
可选的,建立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组从所述第一差分基站获取第一差分信息,其中,所述车端处于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的覆盖区域。
可选的,所述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组从所述第一差分基站获取第一差分信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车端在第一时段内的第一定位信息;
将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和所述第一差分信息进行融合,其中,所述第一差分信息是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生成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差分信息和获取的定位信息进行融合,包括:
获取所述车端在第二时段内的第二定位信息;
将从所述第二差分基站获取的第二差分信息和所述第二定位信息融合,其中,所述第二差分信息是在所述第二时段内生成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车端通过5G-R网络同差分基站建立连接。
可选的,所述建立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通信地址;
基于所述通信地址,建立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
可选的,断开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和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组从所述第二差分基站获取差分信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通信模组的状态标记为空闲状态,所述空闲状态是指未同任一差分基站建立传输链路;
当所述车端处于所述第二差分基站以及和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相邻的第三差分基站覆盖区域交界处时,建立处于空闲状态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三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差分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车端,所述车端包括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模组,所述装置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当所述车端处于第一差分基站以及和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相邻的第二差分基站覆盖区域交界处时,建立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其中,所述第一差分基站和所述第一通信模组预先建立了传输链路以进行差分信息的传输;
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车端处于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覆盖区域时,断开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和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组从所述第二差分基站获取差分信息;
融合模块,用于将所述差分信息和获取的定位信息进行融合,以得到所述车端的位置信息。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以及
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的差分信息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差分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差分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车端,车端包括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模组,方法包括:当车端处于第一差分基站以及和第一差分基站相邻的第二差分基站覆盖区域交界处时,建立第二通信模组同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其中,第一差分基站和第一通信模组预先建立了传输链路以进行差分信息的传输;当车端处于第二差分基站的覆盖区域时,断开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一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并通过第二通信模组从第二差分基站获取差分信息;将差分信息和获取的定位信息进行融合,以得到车端的位置信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确保差分信息在差分服务器之间或者差分基准站之间的切换过程中也能可靠传输。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差分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差分信息传输的应用场景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差分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目前,高速铁路的5G与北斗的融合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通过5G网络实现车地间控制指令的实时、高可靠、大容量传输,北斗提供机车的精确定位,两个系统独立运行,各自负责对应的功能实现。
方案二:当列车在卫星定位受限场景时,通过部署5G基站,通过列车上的5G模组与北斗定位信息的多源融合上报位置,形成全线路的列车位置监控。两个系统均进行位置计算,定位信息的融合可在终端侧也可在地面侧。
方案三:铁科信〔2021〕63号《铁路5G专网业务和功能需求暂行规范》中有要求,5G承载业务中包括卫星定位信息传送,即通过铁路5G专网传送铁路站场作业人员、在途机车车辆的卫星定位信息,以及基础设施监测设备的实时监测数据等。
但是,方案一只分开应用了5G网络的实时、高可靠、大容量,和北斗系统的精确定位功能,未实现5G与北斗的真正融合。
方案二只实现了5G网络的定位功能与北斗定位功能的融合,未利用5G网络的实时、高可靠、大容量特性。
方案三只简单的描述利用5G网络传送北斗信息,建立的是差分服务器与无线闭塞中心RBC(Radio Block Center)之间的无线连接,位置信息在地面RBC侧进行融合,且对于如何保证5G网络在差分服务器之间或者差分基准站之间切换过程中对差分改正、完好性信息的可靠传输,并未给出有关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差分信息传输方法利用5G网络传输北斗差分信息至高速列车的车载北斗系统,充分利用5G网络的实时、高可靠、大容量功能,和北斗系统的精确定位功能,发挥两个系统的优势,实现两个系统的真正融合。具体通过下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差分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车端,所述车端包括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模组,具体包括如图1所示的步骤S110至S130:
示例性的,参见图2,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差分信息传输的应用场景图,图2包括北斗卫星、车端和多个北斗差分基站,北斗卫星和车端连接,具体的,车端可以和至少一个北斗卫星连接,车端可以从每个连接的北斗卫星获取到定位信息,同时北斗卫星也会和每个差分基站连接,每个差分基站可以连接至少一个北斗卫星,不同差分基站还可能连接同一个北斗卫星,车端和差分基站也可能连接统一个北斗卫星,具体差分基站和车端同北斗卫星的连接情况不作限定,可根据用户需求自行确定,差分基站可以基于北斗卫星生成差分信息,车端通过5G-R网络同差分基站连接,车端包括控制模块、无线数据采集传输模块(Remote Terminal Unit,RTU)和多个通信模组,控制模块用于对多个通信模组进行控制管理,无线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将通信模组传输的差分信息和从北斗卫星获取的定位信息进行融合,多个通信模组记为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模组,多个差分基站可以属于同一差分服务器,也可以属于不同差分服务器,车端基于差分服务器和其下部署的多个差分基站进行数据传输,多个差分基站记为第一差分基站、第二差分基站和第三差分基站,通信模组和差分基站通过建立传输链路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第一差分基站和第二差分基站相邻,第三差分基站也同第二差分基站相邻,第三差分基站和第一差分基站不相邻。下述实施例以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以及第一差分基站、第二差分基站和第三差分基站属于同一差分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
S110、当所述车端处于第一差分基站以及和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相邻的第二差分基站覆盖区域交界处时,建立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
其中,所述第一差分基站和所述第一通信模组预先建立了传输链路以进行差分信息的传输。
可理解的,每个差分基站都存在覆盖区域,随着列车的运行,列车会行驶至不同差分基站的覆盖范围内。车端通过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一差分基站预先建立了传输链路以进行差分信息的传输,当列车行驶至第一差分基站以及第二差分基站覆盖区域交界处时,提前建立第二通信模组同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该种情况下,车端接收的仍然是和第一通信模组建立的传输链路第一差分基站传输的第一差分信息,同时还可以接收和第二通信模组建立传输链路的第二差分基站所传输的第二差分信息,也就是说车端可以同时接收两个差分基站传输的差分信息,也可以只接收第一差分基站的差分信息,具体接收方式不作限定,其中,第二差分基站和第一差分基站相邻,两个差分基站在覆盖区域会存在交叠区域或者交界区域,随着列车的行驶,列车将要从交叠区域行驶到第二差分基站的覆盖区域内,第二差分基站也就是第一差分基站的下一差分基站。
可选的,在建立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组从所述第一差分基站获取第一差分信息,其中,所述车端处于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的覆盖区域。
可理解的,在执行S110之前,也就是建立第二通信模组同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之前,车端会先建立第一通信模组同第一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并通过该传输链路,利用第一通信模组从第一差分基站获取第一差分信息,该种情况下,车端处于第一差分基站的覆盖区域内,第二通信模组处于空闲状态,空闲状态也就是尚未和任何差分基站建立传输链路的状态,随着列车的行驶,列车会从第一差分基站的覆盖区域内行驶至第一差分基站和第二差分基站覆盖区域的交界处,此时执行上述S110,随着列车的行驶,列车也会逐渐驶向第二差分基站的覆盖区域。
可选的,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组从所述第一差分基站获取第一差分信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车端在第一时段内的第一定位信息;将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和所述第一差分信息进行融合,其中,所述第一差分信息是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生成的信息。
可理解的,获取车端在第一时段内的第一定位信息,第一定位信息可以是和车端连接的第一北斗卫星传输的。车端通过第一通信模组从第一差分基站获取到第一差分信息后,将第一差分信息和第一定位信息进行融合,以得到列车精确的位置信息,其中,第一差分信息也是第一差分基站在第一时段内生成的信息。可理解的是,第一定位信息和第一差分信息的获取顺序不作限定,二者可以是同时获取的。可理解的是,定位信息和差分信息是实时传输的,且在一个时段可能会传输多个信息,具体的,可以得到第一时段内的多个定位信息和多个差分信息后,将多个定位信息和多个差分信息一块进行信息融合,也可以每得到一个差分信息和一个对应时刻的定位信息后就进行信息融合,具体的融合方式和融合情况不作限定,可根据用户需求自行确定。
可选的,上述S110中建立第二通信模组同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具体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获取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通信地址;基于所述通信地址,建立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
可理解的,获取下一差分基站即第二差分基站的通信地址,通信地址可以是IP地址,每个差分基站都存在一个唯一的IP地址。基于第二差分基站的通信地址,建立处于空闲状态的第二通信模组同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
可理解的,每个通信模组都包括GSM-R通道和5G-R通道,通信模组通过5G-R通道实现同差分基站的数据传输。
S120、当所述车端处于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覆盖区域时,断开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和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组从所述第二差分基站获取差分信息。
可理解的,在上述S110的基础上,确定车端由交界处行驶进第二差分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后,断开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一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通过第二通信模组从第二差分基站获取第二差分信息,该种情况下,第一差分基站将不会向车端传输差分信息,第一通信模组处于空闲状态,可以和下一差分基站建立传输链路。
可选的,上述S130执行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通信模组的状态标记为空闲状态,所述空闲状态是指未同任一差分基站建立传输链路;当所述车端处于所述第二差分基站以及和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相邻的第三差分基站覆盖区域交界处时,建立处于空闲状态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三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
可理解的,将第二差分基站的下一差分基站记为第三差分基站,
当列车行驶至第二差分基站同第三差分基站覆盖区域交界处时,提前5建立处于空闲状态的第一通信模组同第三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随着
列车行驶到第三差分基站的覆盖区域后,通过第一通信模组从第三差分基站获取差分信息,车端基于两个通信模组在行驶过程中依次循环从不同差分基站获取差分信息,避免基站之间进行切换时出现信息中断传输的现象。
0S130、将所述差分信息和获取的定位信息进行融合,以得到所述
车端的位置信息。
可选的,将所述差分信息和获取的定位信息进行融合,包括:
获取所述车端在第二时段内的第二定位信息;将从所述第二差分
基站获取的第二差分信息和所述第二定位信息融合,其中,所述第二5差分信息是在所述第二时段内生成的信息。
可理解的,在上述S120的基础上,获取车端在第二时段内的定位信息,该定位信息也是第一北斗卫星传输的;将从第二差分基站获取的第二差分信息同第二定位信息进行融合,其中,第二差分信息也是
第二差分基站基于从连接的第二北斗卫星获取的其在第二时段内的定0位信息生成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差分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车端,车端包括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模组,方法包括:当车端处于第一差分基站以及和第一差分基站相邻的第二差分基站覆盖区域交界处时,建
立第二通信模组同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其中,第一差分基站和5第一通信模组预先建立了传输链路以进行差分信息的传输;当车端处
于第二差分基站的覆盖区域时,断开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一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并通过第二通信模组从第二差分基站获取差分信息,该种基于5G双模通信系统和控制模块,在差分基站覆盖交界区域提前建立5G连接的方式,实现基于5G网络的差分信息软切换,即实现北斗定位差分信息连续传输,也可使北斗车端在差分基站覆盖交界区域获得两个差分基站的差分信息,定位更可靠;将差分信息和获取的定位信息进行融合,以得到车端的位置信息,在车车端侧对北斗差分信息与其直接接收到的北斗定位信息进行融合,得到列车的精准位置信息,车端侧的位置信息融合更有利于定位信息的应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确保差分信息在差分服务器之间或者差分基准站之间的切换过程中也能可靠传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差分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差分信息传输装置可以执行上述差分信息传输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流程,装置300应用于车端,所述车端包括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模组,如图3所示,差分信息传输装置300包括建立模块310、获取模块320和融合模块330,其中:
建立模块310,用于当所述车端处于第一差分基站以及和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相邻的第二差分基站覆盖区域交界处时,建立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其中,所述第一差分基站和所述第一通信模组预先建立了传输链路以进行差分信息的传输;
获取模块320,用于当所述车端处于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覆盖区域时,断开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和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组从所述第二差分基站获取差分信息;
融合模块330,用于将所述差分信息和获取的定位信息进行融合,以得到所述车端的位置信息。
可选的,装置300还用于:
建立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组从所述第一差分基站获取第一差分信息,其中,所述车端处于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的覆盖区域。
可选的,装置30还用于:
获取所述车端在第一时段内的第一定位信息;
将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和所述第一差分信息进行融合,其中,所述第一差分信息是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生成的信息。
可选的,建立模块310用于:
获取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通信地址;
基于所述通信地址,建立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
可选的,装置300中所述车端通过5G-R网络同差分基站建立连接。
可选的,融合模块330用于:
获取所述车端在第二时段内的第二定位信息;
将从所述第二差分基站获取的第二差分信息和所述第二定位信息融合,其中,所述第二差分信息是在所述第二时段内生成的信息。
可选的,装置30还用于:
将所述第一通信模组的状态标记为空闲状态,所述空闲状态是指未同任一差分基站建立传输链路;
当所述车端处于所述第二差分基站以及和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相邻的第三差分基站覆盖区域交界处时,建立处于空闲状态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三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
图3所示实施例的差分信息传输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具体参考图4,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400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4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可穿戴电子设备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智能家居设备等等的固定终端。图4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4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4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4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4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4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以实现如本公开所述的实施例的差分信息传输方法。在RAM 4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4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401、ROM 402以及RAM 403通过总线4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405也连接至总线4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4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4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4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408;以及通信装置409。通信装置4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4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4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4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从而实现如上所述的差分信息传输方法。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4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408被安装,或者从ROM 4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4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可选的,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该电子设备还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其他步骤。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网关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网关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差分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端,所述车端包括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模组,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车端处于第一差分基站以及和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相邻的第二差分基站覆盖区域交界处时,建立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其中,所述第一差分基站和所述第一通信模组预先建立了传输链路以进行差分信息的传输;
当所述车端处于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覆盖区域时,断开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和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组从所述第二差分基站获取差分信息;
将所述差分信息和获取的定位信息进行融合,以得到所述车端的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组从所述第一差分基站获取第一差分信息,其中,所述车端处于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的覆盖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组从所述第一差分基站获取第一差分信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车端在第一时段内的第一定位信息;
将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和所述第一差分信息进行融合,其中,所述第一差分信息是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生成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通信地址;
基于所述通信地址,建立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端通过5G-R网络同差分基站建立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差分信息和获取的定位信息进行融合,包括:
获取所述车端在第二时段内的第二定位信息;
将从所述第二差分基站获取的第二差分信息和所述第二定位信息进行融合,其中,所述第二差分信息是在所述第二时段内生成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断开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和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组从所述第二差分基站获取差分信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通信模组的状态标记为空闲状态,所述空闲状态是指未同任一差分基站建立传输链路;
当所述车端处于所述第二差分基站以及和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相邻的第三差分基站覆盖区域交界处时,建立处于空闲状态的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三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
8.一种差分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端,所述车端包括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模组,所述装置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当所述车端处于第一差分基站以及和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相邻的第二差分基站覆盖区域交界处时,建立所述第二通信模组同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其中,所述第一差分基站和所述第一通信模组预先建立了传输链路以进行差分信息的传输;
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车端处于所述第二差分基站的覆盖区域时,断开所述第一通信模组和所述第一差分基站的传输链路,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组从所述第二差分基站获取差分信息;
融合模块,用于将所述差分信息和获取的定位信息进行融合,以得到所述车端的位置信息。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以及
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差分信息传输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差分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2211626922.4A 2022-12-16 2022-12-16 差分信息传输、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2089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6922.4A CN116208933B (zh) 2022-12-16 2022-12-16 差分信息传输、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6922.4A CN116208933B (zh) 2022-12-16 2022-12-16 差分信息传输、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08933A true CN116208933A (zh) 2023-06-02
CN116208933B CN116208933B (zh) 2024-03-19

Family

ID=86511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26922.4A Active CN116208933B (zh) 2022-12-16 2022-12-16 差分信息传输、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0893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1852A (zh) * 2016-08-31 2017-01-18 北京钧威科技有限公司 列车基站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WO2022033056A1 (zh) * 2020-08-14 2022-02-17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确定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220057524A1 (en) * 2018-09-14 2022-02-24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Satellite differential auxiliary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100388A1 (zh) * 2020-11-13 2022-05-19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参考点位置的辅助定位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002901A (zh) * 2022-06-02 2022-09-0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差分定位方法、服务器、基站、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53588A (zh) * 2022-08-02 2022-12-09 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差分定位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1852A (zh) * 2016-08-31 2017-01-18 北京钧威科技有限公司 列车基站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US20220057524A1 (en) * 2018-09-14 2022-02-24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Satellite differential auxiliary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033056A1 (zh) * 2020-08-14 2022-02-17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确定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2100388A1 (zh) * 2020-11-13 2022-05-19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参考点位置的辅助定位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002901A (zh) * 2022-06-02 2022-09-0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差分定位方法、服务器、基站、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53588A (zh) * 2022-08-02 2022-12-09 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差分定位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08933B (zh)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049274A1 (en) V2x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8064062B (zh) 一种跨基站的信息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EP3473040B1 (en) V2x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0972108B (zh) 车联网消息交互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WO2017166129A1 (zh) 承载切换方法及基站设备、网络节点
US20170142555A1 (en) Provid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a terminal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20120121153A (ko) 차량용 단말 및 이 단말을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CN114084204B (zh) 市域铁路的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302426B (zh) 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714413A (zh) 车联网业务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72679A (zh) 星间链路切换方法、卫星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041078B (zh) 一种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Yastrebova et al. Hybrid connectivity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Conceptual view & initial results
CN116208933B (zh) 差分信息传输、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88260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for
KR102287169B1 (ko) 일반 차량의 차세대 지능형 교통정보 제공시스템
CN114501304A (zh) 近域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KR20120040496A (ko) 텔레매틱스 미들웨어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서비스 제공방법
CN115714996B (zh) 移动基站邻区的更新方法、装置及移动基站
US20070213005A1 (en)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 Based On Public Transit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1815938A (zh) 用于共享车辆定位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6566819B (zh) 仿真测试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6915807A (zh) 算力网络的组网架构、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US12140682B2 (en) Positioning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17062170A (zh) 辅节点切换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