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49023B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149023B CN116149023B CN202310406341.8A CN202310406341A CN116149023B CN 116149023 B CN116149023 B CN 116149023B CN 202310406341 A CN202310406341 A CN 202310406341A CN 116149023 B CN116149023 B CN 11614902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 optical lens
- lens element
- refractive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at least one element being a compound optical element, e.g. cemented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光学镜头共有六片具有屈折力的透镜,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光学镜头满足关系式:55deg<(FOV*f)/IMGH<60deg。采用本发明的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在提高成像质量的同时,具有大视场角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车载镜头应用于汽车辅助驾驶系统中,因具有准确、实时抓取路面信息的功能,能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而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大多的车载镜头的视野角度较小,摄取信息有限,同时,随着光学镜头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车载镜头的成像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成像质量的车载镜头有利于拍摄清晰的监控画面,记录细节信息。因此,如何合理配置光学镜头的屈折力和面型,使得应用于车载电子设备的光学镜头在提高成像质量的同时,具有大视场角的特点,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在提高成像质量的同时,具有大视场角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共有六片具有屈折力的透镜,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55deg<(FOV*f)/IMGH<60deg;
其中,FOV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IMGH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有效成像圆的直径(即光学镜头的像高),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
通过设置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并使得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以缩短光学镜头的焦距,有利于使大角度的入射光线进入到光学镜头,扩大光学镜头的视场角范围,从而获得大视场角的特征;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能够使得经由第一透镜的入射光线更加平缓地进入光学镜头,结合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有利于校正轴外像差,以降低光学镜头的解像力变化敏感度,增强光学镜头的成像效果稳定性,从而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当光线进入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由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的设计,可以对第一透镜、第二透镜收集的光线进行压缩,使得入射光线平缓过渡,以提高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并使得中心和边缘视场光线均得到有效会聚,从而校正边缘像差,提高光学镜头的解像能力,进一步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配合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能够平衡光线经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产生的像差,并修正色差,以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同时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有利于修正光学镜头的场曲,以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能够平衡光线经由第四透镜产生的难以校正的像差,促进光学镜头的像差平衡,结合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的设置,能够使得入射光线的过渡更加平缓,提高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同时,有效校正光学镜头产生的像差,减小畸变,从而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清晰度,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能够有效校正光学镜头的像散,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同时有利于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设计。
此外,光学镜头满足55deg<(FOV*f)/IMGH<60deg,通过合理配置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像高以及焦距,能够有利于使光学镜头获得较大的视场角,以使光学镜头能够摄取更多信息,同时减小出射光线的偏折角度,以减小暗角的产生,抑制光学镜头的畸变,从而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有利于更好地捕捉被摄物体的细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5.5<SD11/SAG11<7.5;
其中,SD1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SAG1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在平行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距离(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的矢高)。
通过约束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与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的矢高的比值,能够控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弯曲程度,避免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过于弯曲,以减小第一透镜的加工难度,同时有利于控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口径,以限制光学镜头的头部口径,从而压缩光学镜头的体积,有利于实现小型化设计。当其比值低于下限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的矢高过大,第一透镜过于弯曲,导致第一透镜的加工难度增大;当其比值高于上限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过大,不利于控制光学镜头的头部口径,不利于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设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0.7<SD62/CT6<2.2;
其中,SD6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CT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即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
考虑到第六透镜为光学镜头的最靠近像侧的一片透镜,通过约束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的比值,能够有效控制第六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大小,以约束光学镜头的尾部口径的大小,有利于压缩光学镜头的体积,从而有利于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设计。当其比值低于下限时,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过大,不利于光学镜头的结构布局,无法确保光学镜头的结构紧凑度;当其比值高于上限时,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过大,不利于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设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0.6<|f12/f|<1.8;
其中,f12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
通过约束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与光学镜头的焦距的比值,能够合理分配前透镜组(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组合)的屈折力,有利于会聚前透镜组的入射光线,并有利于大角度的视场光线入射,以使光学镜头获得广角特性。当其比值低于下限时,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的屈折力过大,易产生较大的像散和色差,使得光学镜头的解析力下降,影响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当其比值高于上限时,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的屈折力不足,导致大角度的入射光线难以进入光学镜头,不利于扩大光学镜头的视场角范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光学镜头还包括光阑,光阑可位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基于此,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2<f123/f456<3.5;
其中,f123为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即前透镜组的焦距),f456为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以及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即后透镜组的焦距)。
通过约束前透镜组的焦距与后透镜组的焦距的比值,能够合理分配光学镜头的屈折力,有利于促进光学镜头的像差平衡,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5.5<f45/f<9.8;
其中,f45为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
通过约束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与光学镜头的焦距的比值,能够合理分配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屈折力,同时,由前述可知,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有利于校正光学镜头像差,从而有利于促进光学镜头的像差平衡。当其比值低于下限时,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的整体屈折力过大,易使经由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的光线产生较严重的像散,不利于提升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当其比值高于上限时,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的整体屈折力过小,易产生较大的边缘像差与色差,导致光学镜头的分辨性能下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胶合,且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3.3<f45/|CT4-CT5|<32;
其中,f45为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CT4为所述第四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即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即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
通过合理配置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使得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与二者的中心厚度的差值的比值在合理范围内,以合理分配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屈折力,有利于校正光学镜头的像差,同时,通过约束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的差值,能够有利于提高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胶合质量,避免因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差异过大而不利于胶合工艺的实施,并避免在温度环境变化较大时,因二者的中心厚度差异大而导致产生的冷热变形量差异较大,从而使得胶裂或脱胶等现象的产生概率增大的情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4<TTL/AT23<212;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即光学镜头的总长),AT2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即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空气间隙)。
通过约束光学镜头的总长和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空气间隙的比值,能够有利于控制光学镜头的总长,提高光学镜头的结构紧凑度,以有利于光学镜头的小型化,同时能够减小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空气间隙,以减小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公差敏感度,从而降低场曲产生的风险,提高光学镜头成像质量。当其比值低于下限时,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空气间隙增大,导致场曲增大,各视场的焦点偏移情况加剧,导致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下降;当其比值高于上限时,光学镜头的总长过大,不利于光学镜头的小型化。
第二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光学镜头,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像侧。具有该光学镜头的摄像模组能够在提高成像质量的同时,具有大视场角的特点。
第三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于所述壳体。具有该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能够提高成像质量的同时,具有大视场角的特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通过设置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并使得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分别为凸面和凹面,以缩短光学镜头的焦距,有利于使大角度的入射光线进入到光学镜头,扩大光学镜头的视场角范围,从而获得大视场角的特征;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能够使得经由第一透镜的入射光线更加平缓地进入光学镜头,结合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有利于校正轴外像差,以降低光学镜头的解像力变化敏感度,增强光学镜头的成像效果稳定性,从而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当光线进入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由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的设计,可以对第一透镜、第二透镜收集的光线进行压缩,使得入射光线平缓过渡,以提高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并使得中心和边缘视场光线均得到有效会聚,从而校正边缘像差,提高光学镜头的解像能力,进一步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配合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能够平衡光线经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产生的像差,并修正色差,以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同时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有利于修正光学镜头的场曲,以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能够平衡光线经由第四透镜产生的难以校正的像差,促进光学镜头的像差平衡,结合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的设置,能够使得入射光线的过渡更加平缓,提高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同时,有效校正光学镜头产生的像差,减小畸变,从而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清晰度,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能够有效校正光学镜头的像散,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同时有利于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设计。
此外,光学镜头满足55deg<(FOV*f)/IMGH<60deg,通过合理配置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像高以及焦距,能够有利于使光学镜头获得较大的视场角,以使光学镜头能够摄取更多信息,同时减小出射光线的偏折角度,以减小暗角的产生,抑制光学镜头的畸变,从而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有利于更好地捕捉被摄物体的细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及畸变曲线图;
图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及畸变曲线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及畸变曲线图;
图7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及畸变曲线图;
图9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及畸变曲线图;
图11是本申请公开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100,光学镜头100共有六片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从物侧到像侧沿光轴方向依次为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成像时,光线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依次进入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并最终成像于光学镜头100的成像面101上。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1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21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2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或凸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31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32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41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或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4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51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52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61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或凸面,第六透镜的像侧面6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或凸面。
通过合理配置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之间的各透镜的面型和屈折力,使得光学镜头100能够在提高成像质量的同时,具有大视场角的特点。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以及第五透镜L5的材质均为玻璃,第二透镜L2与第六透镜L6的材质为塑料,通过不同材质的透镜混合搭配,使得光学镜头100在具有较低的温漂敏感度的同时,整体的重量较轻。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的材质可均为塑料,以减小光学镜头100的重量并降低成本。或者,各透镜的材质也可均为玻璃,以使光学镜头100具有良好的光学效果,同时降低光学镜头100的温漂敏感度。
可以理解的是,光学镜头100的各透镜的材质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所有透镜均采用塑料材质,或全采用玻璃材质,或如上不同材质的透镜混合使用,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球面透镜具有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的特点,并且能够便于灵活设计透镜的面型,提升光学镜头的成像解析能力。非球面透镜能够使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拥有更灵活的设计,使透镜在尺寸较小、较薄的情况下便能良好地解决成像不清晰、视界歪曲或视野狭小等不良现象,且光学镜头无需设置过多的透镜便能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有利于缩短光学镜头的长度。基于此,上述第一透镜L1、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以及第五透镜L5可采用球面透镜,第二透镜L2与第六透镜L6为非球面透镜,这样,通过球面和非球面组合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各透镜的可加工性,有利于面型设计,还能使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拥有更灵活的设计,使各个透镜在尺寸较小、较薄的情况下便能良好地解决成像不清、视界歪曲或视野狭小等不良现象,且光学镜头100无需设置过多的透镜便能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有利于缩短光学镜头100的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中各透镜的表面可为均为球面、均为非球面或球面和非球面的任意组合,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故在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还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为孔径光阑和/或视场光阑,例如光阑STO可为孔径光阑,或者,光阑STO可为视场光阑,或者,光阑STO可为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通过将光阑STO设置在第三透镜的像侧面32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41之间,能够使出射光瞳远离成像面101,在不降低光学镜头100的远心性的情况下还能减小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直径,从而实现小型化。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光阑STO也可设置在其他透镜之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还包括红外滤光片70,红外滤光片70设置于第六透镜L6与光学镜头100的成像面101之间。可选地,红外滤光片70可为红外带通滤光片,以使红外光通过,并反射可见光,以实现光学镜头100的红外成像,使得光学镜头100能够在暗光环境或特殊应用场景下成像并获得较好的成像质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红外滤光片70也可为红外截止滤光片,以滤除红外光,通过可见光,使得成像更符合人眼的视觉体验,从而提升成像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红外滤光片70可以是塑料制成的,也可以是光学玻璃镀膜制成的,或者其他材质的红外滤光片70,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还包括保护玻璃80,保护玻璃80设置于红外滤光片70与光学镜头100的成像面101之间,从而能够对图像传感器起到保护和防尘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保护玻璃80可以为光学镜头100的一部分,也可从光学镜头100中去除,但当去除保护玻璃80后,光学镜头100的光学总长保持不变。
可以理解的是,保护玻璃80可以是塑料制成的,也可以是光学玻璃镀膜制成的,或者其他材质的保护玻璃80,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关系式:55deg<(FOV*f)/IMGH<60deg,例如(FOV*f)/ IMGH=55.276deg、55.427deg、56.384deg、56.969deg、56.655deg、57.192deg、57.296deg、57.354deg、58.952deg或59.162deg等。其中,FOV为所述光学镜头100的最大视场角,IMGH为所述光学镜头100的最大有效成像圆的直径(即光学镜头100的像高),f为光学镜头100的焦距。
通过合理配置光学镜头100的最大视场角、像高以及焦距,能够有利于使光学镜头100获得较大的视场角,以使光学镜头100能够摄取更多信息,同时减小出射光线的偏折角度,以减小暗角的产生,抑制光学镜头100的畸变,从而提高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有利于更好地捕捉被摄物体的细节。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关系式:5.5<SD11/SAG11<7.5,例如SD11/SAG11=5.628、5.835、6.017、6.221、6.415、6.813、6.955、7.139、7.244或7.483等。其中,SD1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的最大有效半口径,SAG1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与所述光轴O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在平行于所述光轴O方向上的距离(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的矢高)。
通过约束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的最大有效半口径与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的矢高的比值,能够控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的弯曲程度,避免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的过于弯曲,以减小第一透镜L1的加工难度,同时有利于控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的口径,以限制光学镜头100的头部口径,从而压缩光学镜头100的体积,有利于实现小型化设计。当其比值低于下限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的矢高过大,第一透镜L1过于弯曲,导致第一透镜L1的加工难度增大;当其比值高于上限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的最大有效半口径过大,不利于控制光学镜头100的头部口径,不利于光学镜头100的小型化设计。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关系式:0.7<SD62/CT6<2.2,例如SD62/CT6=0.734、0.858、0.901、1.037、1.185、1.228、2.004、2.040、2.136或2.184等。其中,SD6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62的最大有效半口径,CT6为所述第六透镜L6于所述光轴O上的厚度(即第六透镜L6的中心厚度)。
考虑到第六透镜L6为光学镜头100的最靠近像侧的一片透镜,通过约束第六透镜的物侧面61的最大有效半口径与第六透镜L6的中心厚度的比值,能够有效控制第六透镜L6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大小,以约束光学镜头100的尾部口径的大小,有利于压缩光学镜头100的体积,从而有利于光学镜头100的小型化设计。当其比值低于下限时,第六透镜L6的中心厚度过大,不利于光学镜头100的结构布局,无法确保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紧凑度;当其比值高于上限时,第六透镜的物侧面61的最大有效半口径过大,不利于光学镜头100的小型化设计。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关系式:0.6<|f12/f|<1.8,例如|f12/f|=0.651、0.792、0.837、0.983、1.089、1.053、1.562、1.565、1.629或1.745等。其中,f12为所述第一透镜L1与所述第二透镜L2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100的焦距。
通过约束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的组合焦距与光学镜头100的焦距的比值,能够合理分配前透镜组(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的组合)的屈折力,有利于会聚前透镜组的入射光线,并有利于大角度的视场光线入射,以使光学镜头100获得广角特性。当其比值低于下限时,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的屈折力过大,易产生较大的像散和色差,使得光学镜头100的解析力下降,影响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当其比值高于上限时,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的屈折力不足,导致大角度的入射光线难以进入光学镜头100,不利于扩大光学镜头100的视场角范围。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关系式:1.2<f123/f456<3.5,例如f123/f456=1.263、1.376、1.454、1.475、2.171、2.431、3.069、3.267、3.381或3.422等。其中,f123为所述第一透镜L1、所述第二透镜L2以及所述第三透镜L3的组合焦距(即前透镜组的焦距),f456为所述第四透镜L4、所述第五透镜L5以及所述第六透镜L6的组合焦距(即后透镜组的焦距)。
通过约束前透镜组的焦距与后透镜组的焦距的比值,能够合理分配光学镜头100的屈折力,有利于促进光学镜头100的像差平衡,提高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关系式:5.5<f45/f<9.8,例如f45/f=5.564、5.681、5.754、6.049、6.640、6.592、7.355、8.837、9.134或9.759等。其中,f45为所述第四透镜L4与所述第五透镜L5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100的焦距。
通过约束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的组合焦距与光学镜头100的焦距的比值,能够合理分配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的屈折力,同时,由前述可知,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通过设置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胶合,使得光学镜头100具有一正一负屈折力的两个透镜相胶合的结构,有利于校正光学镜头100像差,从而有利于促进光学镜头100的像差平衡。当其比值低于下限时,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的整体屈折力过大,易使经由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的光线产生较严重的像散,不利于提升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当其比值高于上限时,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的整体屈折力过小,易产生较大的边缘像差与色差,导致光学镜头100的分辨性能下降。
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胶合,且光学镜头100满足关系式:13.3<f45/|CT4-CT5|<32,例如f45/|CT4-CT5|=13.315、13.331、15.367、16.841、18.729、20.536、23.267、26.586、28.643或31.859等。其中,f45为所述第四透镜L4与所述第五透镜L5的组合焦距,CT4为所述第四透镜L4于所述光轴O上的厚度(即第四透镜L4的中心厚度),CT5为所述第五透镜L5于所述光轴O上的厚度(即第五透镜L5的中心厚度)。
通过合理配置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的组合焦距、第四透镜L4的中心厚度以及第五透镜L5的中心厚度,使得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的组合焦距与二者的中心厚度的差值的比值在合理范围内,以合理分配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的屈折力,有利于校正光学镜头100的像差,同时,通过约束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的中心厚度的差值,能够有利于提高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的胶合质量,避免因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的中心厚度差异过大而不利于胶合工艺的实施,并避免在温度环境变化较大时,因二者的中心厚度差异大而导致产生的冷热变形量差异较大,从而使得胶裂或脱胶等现象的产生概率增大的情况。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关系式:14<TTL/AT23<212,例如TTL/AT23=14.074、14.677、15.708、25.364、50.685、55.946、60.358、78.322、210.080、210.090或211.041等。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至所述光学镜头100的成像面101在所述光轴O上的距离(即光学镜头100的总长),AT2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22至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31于所述光轴O上的距离(即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的空气间隙)。
通过约束光学镜头100的总长和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的空气间隙的比值,能够有利于控制光学镜头100的总长,提高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紧凑度,以有利于光学镜头100的小型化,同时能够减小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的空气间隙,以减小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的公差敏感度,从而降低场曲产生的风险,提高光学镜头100成像质量。当其比值低于下限时,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的空气间隙增大,导致场曲增大,各视场的焦点偏移情况加剧,导致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下降;当其比值高于上限时,光学镜头100的总长过大,不利于光学镜头100的小型化。
另外,第二透镜L2与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其中,Z是非球面上相应点到与表面顶点相切的平面的距离,r是非球面上任一点到光轴的距离,c是非球面顶点的曲率,c=1/Y,Y为曲率半径(即,近轴曲率c为表1中的Y半径的倒数),k是圆锥常数,Ai为非球面面型公式中与第i项高次项相对应的系数。
以下将结合具体参数对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光阑STO、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其中,关于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的材料可参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1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21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2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31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32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41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4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51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52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61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第六透镜的像侧面62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
具体地,以光学镜头100的焦距f=3.114mm,光学镜头100的光圈数FNO=1.6,光学镜头100的最大视场角FOV=127deg,光学镜头100的光学总长TTL=21.001mm为例,光学镜头100的其他参数由下表1给出。其中,沿光学镜头100的光轴O由物侧至像侧的各元件依次按照表1从上至下的各元件的顺序排列。在同一透镜中,面序号较小的表面为该透镜的物侧面,面序号较大的表面为该透镜的像侧面,如面序号1和2分别对应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和第一透镜的像侧面12。表1中的Y半径为相应面序号的物侧面或像侧面于光轴O处的曲率半径。透镜的“厚度”参数列中的第一个数值为该透镜于光轴O上的厚度,第二个数值为该透镜的像侧面至后一表面于光轴O上的距离。光阑STO于“厚度”参数列中的数值为光阑STO至后一表面顶点(顶点指表面与光轴O的交点)于光轴O上的距离,默认第一透镜的物侧面11到最后一枚透镜像侧面的方向为光轴O的正方向,当该值为负时,表明光阑STO设置于后一表面顶点的像侧,若光阑STO厚度为正值时,光阑STO在后一表面顶点的物侧。可以理解的是,表1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1中的折射率、阿贝数均在参考波长587.56nm下得到,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46.00nm。
表2中的k为圆锥常数,表2给出了可用于第一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1
表2
请参阅图2中的(A),图2中的(A)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分别在波长为656.00nm、587.00nm、546.00nm、486.00nm、435.00nm以及410.00nm下的纵向球差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单位为mm,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由2中的(A)可以看出,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球差数值较佳,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较好。
请参阅图2中的(B),图2中的(B)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46.00nm下的像散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单位为mm,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视场角,单位为deg。像散图中的T表示成像面101在子午方向的弯曲、S表示成像面101在弧矢方向的弯曲。由图2中的(B)可以看出,在该波长下,光学镜头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请参阅图2中的(C),图2中的(C)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46.00nm下的畸变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畸变,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视场角,单位为deg。由图2中的(C)可以看出,在该波长下,光学镜头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第二实施例
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光阑STO、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其材料可参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且各透镜的屈折力及面型设置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以光学镜头100的焦距f=3.083mm,光学镜头100的光圈数FNO=1.6,光学镜头100的最大视场角FOV=127deg,光学镜头100的光学总长TTL=20.999mm为例。该第二实施例中的其他参数由下表3和表4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3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3中的折射率、阿贝数均在参考波长587.56nm下得到,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46.00nm。
表3
表4
请参阅图4,由图4中的(A)纵向球差图、(B)像散图以及(C)畸变曲线图可知,在第二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此外,关于图4中的(A)、图4中(B)以及图4中(C)中各曲线对应的波长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关于图2中的(A),图2中的(B),图2中的(C)所描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例
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光阑STO、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其材料可参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此处不再赘述。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22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41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61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六透镜的像侧面6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其余透镜的屈折力及面型设置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以光学镜头100的焦距f=3.114mm,光学镜头100的光圈数FNO=1.6,光学镜头100的最大视场角FOV=127.36deg,光学镜头100的光学总长TTL=21.008mm为例。该第三实施例中的其他参数由下表5和表6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5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5中的折射率、阿贝数均在参考波长587.56nm下得到,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46.07nm。
表5
表6
请参阅图6中的(A),图6中的(A)示出了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分别在波长为656.27nm、587.56nm、546.07nm、486.13nm以及435.83nm下的纵向球差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单位为mm,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由2中的(A)可以看出,光学镜头100的球差数值较佳,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较好。
请参阅图6中的(B),图6中的(B)示出了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46.07nm下的像散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单位为mm,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视场角,单位为deg。像散图中的T表示成像面101在子午方向的弯曲、S表示成像面101在弧矢方向的弯曲。由图2中的(B)可以看出,在该波长下,光学镜头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请参阅图2中的(C),图2中的(C)示出了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46.07nm下的畸变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畸变,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视场角,单位为deg。由图2中的(C)可以看出,在该波长下,光学镜头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第四实施例
本申请的第四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光阑STO、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其材料可参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此处不再赘述。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22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41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61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六透镜的像侧面6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其余透镜的屈折力及面型设置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以光学镜头100的焦距f=3.112mm,光学镜头100的光圈数FNO=1.6,光学镜头100的最大视场角FOV=127.4deg,光学镜头100的光学总长TTL=21.009mm为例。该第四实施例中的其他参数由下表7和表8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7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7中的折射率、阿贝数均在参考波长587.56nm下得到,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46.00nm。
表7
表8
请参阅图8,由图8中的(A)纵向球差图、(B)像散图以及(C)畸变曲线图可知,在第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此外,关于图8中的(A)、图8中的(B)以及图8中的(C)中各曲线对应的波长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关于图2中的(A),图2中的(B),图2中的(C)所描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实施例
本申请的第五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光阑STO、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其材料可参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此处不再赘述。进一步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61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六透镜的像侧面6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其余透镜的屈折力及面型设置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以光学镜头100的焦距f=3.117mm,光学镜头100的光圈数FNO=1.6,光学镜头100的最大视场角FOV=127deg,光学镜头100的光学总长TTL=21.003mm为例。该第五实施例中的其他参数由下表9和表10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9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9中的折射率、阿贝数均在参考波长587.6nm下得到,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46.00nm。
表9
表10
请参阅图10,由图10中的(A)纵向球差图、(B)像散图以及(C)畸变曲线图可知,在第五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此外,关于图10中的(A)、图10中的(B)以及图10中的(C)中各曲线对应的波长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关于图2中的(A),图2中的(B),图2中的(C)所描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表11,表1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各关系式的比值汇总。
表11
请参阅图11,第二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200,该摄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201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光学镜头100,该图像传感器201设于光学镜头100的像侧。该光学镜头100用于接收被摄物的光信号并投射到图像传感器201,图像传感器201用于将对应于被摄物的光信号转换为图像信号,这里不做赘述。可以理解,具有上述光学镜头100的摄像模组200在提高成像质量的同时,具有大视场角的特点。由于上述技术效果已在光学镜头100的实施例中做了详细介绍,此处就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2,第三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300,该电子设备300包括壳体301以及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摄像模组200,摄像模组200设于壳体301。其中,该电子设备300可以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监控器、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等。可以理解,具有上述摄像模组200的电子设备300,也具有上述光学镜头的全部技术效果。即,在提高成像质量的同时,具有大视场角的特点。由于上述技术效果已在光学镜头的实施例中做了详细介绍,此处就不再赘述。
本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共有六片具有屈折力的透镜,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55deg<(FOV*f)/IMGH<60deg;
5.5<SD11/SAG11<7.5;
其中,FOV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IMGH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有效成像圆的直径,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SD1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SAG1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在平行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关系式:
0.7<SD62/CT6<2.2;
其中,SD6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CT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关系式:
0.6<|f12/f|<1.8;
其中,f12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关系式:
1.2<f123/f456<3.5;
其中,f123为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456为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以及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关系式:
5.5<f45/f<9.8;
其中,f45为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胶合,且所述光学镜头满足关系式:
13.3<f45/|CT4-CT5|<32;
其中,f45为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CT4为所述第四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关系式:
14<TTL/AT23<212;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AT2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8.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像侧。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于所述壳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06341.8A CN116149023B (zh) | 2023-04-17 | 2023-04-17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06341.8A CN116149023B (zh) | 2023-04-17 | 2023-04-17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49023A CN116149023A (zh) | 2023-05-23 |
CN116149023B true CN116149023B (zh) | 2023-09-05 |
Family
ID=86356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406341.8A Active CN116149023B (zh) | 2023-04-17 | 2023-04-17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14902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43383B (zh) * | 2023-07-17 | 2024-02-20 | 深圳弗莱斯光电有限公司 | 外置广角镜头 |
CN117389010B (zh) * | 2023-12-11 | 2024-03-29 |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97929A (zh) * | 2004-03-09 | 2007-07-11 | 汤寅生 | 透镜阵列及其制作方法 |
CN112462500A (zh) * | 2020-12-17 | 2021-03-09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装置 |
CN112666688A (zh) * | 2019-12-27 | 2021-04-16 |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
WO2022100731A1 (zh) * | 2020-11-13 | 2022-05-19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CN115586621A (zh) * | 2022-09-26 | 2023-01-10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5704946A (zh) * | 2021-08-05 | 2023-02-17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2023
- 2023-04-17 CN CN202310406341.8A patent/CN11614902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97929A (zh) * | 2004-03-09 | 2007-07-11 | 汤寅生 | 透镜阵列及其制作方法 |
CN112666688A (zh) * | 2019-12-27 | 2021-04-16 |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
WO2022100731A1 (zh) * | 2020-11-13 | 2022-05-19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CN112462500A (zh) * | 2020-12-17 | 2021-03-09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装置 |
CN115704946A (zh) * | 2021-08-05 | 2023-02-17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CN115586621A (zh) * | 2022-09-26 | 2023-01-10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49023A (zh) | 2023-05-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27603B2 (en) | Imag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3341539B (zh)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6149023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1856716A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 |
CN113933960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 |
CN113835201B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3433659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 |
CN112965205B (zh) | 成像透镜组、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以及汽车 | |
CN114706197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488474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 |
CN113625430B (zh)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电子设备及载具 | |
CN114660783A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2623310U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 |
CN114488473A (zh)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5166938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终端 | |
CN114442271B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359279B (zh) | 光学镜组、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2198628B (zh) | 光学成像系统和具有其的取像模组、电子装置 | |
CN114265184A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1736313A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740595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2835185B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 |
CN115494615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397743B (zh) | 光学系统和具有其的取像模组、电子装置 | |
CN114063250B (zh) | 光学系统及取像模组、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