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60724A - 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及其送丝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及其送丝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60724A CN116060724A CN202310126696.1A CN202310126696A CN116060724A CN 116060724 A CN116060724 A CN 116060724A CN 202310126696 A CN202310126696 A CN 202310126696A CN 116060724 A CN116060724 A CN 1160607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
- wire feeding
- side wall
- locking
- w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Argon Chemical compound [Ar]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4350 Strabism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31 f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6 arg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00—Tools, devices, or special appurtenances for 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methods
- B23K3/06—Solder feeding devices; Solder melting pans
- B23K3/0607—Solder feeding devices
- B23K3/063—Solder feeding devices for wire feed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及其送丝方法,包括第一机壳,所述第一机壳的侧壁连接有第二机壳,所述第一机壳的侧壁设置有进丝座与出丝座,所述进丝座与出丝座之间设置有送丝轮,所述送丝轮与第一机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机壳的侧壁转动连接有压臂,所述压臂的侧壁转动连接有压轮,所述第一机壳的顶部插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夹设有用于驱动送丝轮转动的转动驱动件,所述进丝座上转动连接有锁定臂,所述锁定臂与压臂的侧壁相插接,所述锁定臂的端部螺纹连接有锁定内套,所述锁定内套与压臂的顶侧相抵接。本申请具有提高送丝稳定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送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及其送丝方法。
背景技术
送丝是焊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操作环节,手工氩弧焊焊接的送丝方法多采用焊工手指捻动焊丝来完成送丝过程,焊工操作送丝时非常不方便,因此,手工送丝准确性差、一致性差、送丝不稳定,从而导致了焊接生产效率低下,焊接成型一致性差,另外,焊工手持焊丝长度有限,长时间焊接时需要频繁拿取焊丝,焊接效率较低,且每段焊丝焊接完成时都会留存一小段焊丝无法使用,从而造成浪费。
为减少浪费,目前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相应的机构或装置进行送丝工作,但现有的送丝机构或装置在使用的过程,因为易发生振动,容易出现送丝不平稳的情况,使送丝的效果不佳,从而影响后续焊接的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送丝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及其送丝方法。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及其送丝方法,包括第一机壳,所述第一机壳的侧壁连接有第二机壳,所述第一机壳的侧壁设置有进丝座与出丝座,所述进丝座与出丝座之间设置有送丝轮,所述送丝轮与第一机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机壳的侧壁转动连接有压臂,所述压臂的侧壁转动连接有压轮,所述第一机壳的顶部插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夹设有用于驱动送丝轮转动的转动驱动件,所述进丝座上转动连接有锁定臂,所述锁定臂与压臂的侧壁相插接,所述锁定臂的端部螺纹连接有锁定内套,所述锁定内套与压臂的顶侧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焊接时,将焊丝依次穿过进丝座的通孔与出丝座的通孔,转动锁定内套,使锁定内套对压臂施加压力,使压轮将焊丝压在送丝轮的轮面上,令转动驱动件驱动送丝轮转动,从而带动焊丝移动,以进行焊接,焊接过程中,由于压轮将焊丝压在送丝轮的轮面,因此可减少焊丝可能出现的抖动,在锁定内套的位置限定下,令压轮与送丝机持续对焊丝形成上下两个方向的夹持,进一步提高送丝工作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安装架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卡接杆,所述固定卡接杆的端部设置有固定卡接板,所述转动驱动件的输出端穿出安装架的底侧,所述第一机壳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供固定卡接杆插入的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机壳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与第一卡接槽相连通,所述转动驱动件与送丝轮传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架可对转动驱动件的周侧形成遮挡,减少转动驱动件可能会受到的碰撞,从而对转动驱动件起到保护作用。
可选的,所述安装架的侧壁设置有侧弹性件,所述侧弹性件的端部连接有夹紧板,所述夹紧板与安装架滑移配合,所述夹紧板与侧弹性件均呈对称设置,所述夹紧板的侧壁与转动驱动件的侧壁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紧板可对转动驱动件的侧壁进行夹持,从而可将转动驱动件固定在安装架上,减少转动驱动件在工作时出现左右侧偏的情况,使转动驱动件在拆装方便的同时,提高转动驱动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送丝稳定性,侧弹性件还可对转动驱动件的振动起到缓冲作用。
可选的,所述安装架的侧壁滑移连接有避位板,所述安装架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升降件,所述螺纹升降件与避位板的顶侧转动连接,所述避位板与夹紧板滑移配合,所述转动驱动件位于避位板与第一机壳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紧板对转动驱动件进行夹持后,使避位板移动,对转动驱动件进行压紧,使转动驱动件被避位板与安装架所夹持,从而进一步对转动驱动件进行固定,提高转动驱动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送丝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避位板的顶部滑移连接有拉臂,所述拉臂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拉杆,所述避位板的底侧转动连接有合抱臂,所述合抱臂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抱轮,所述拉杆的端部与合抱臂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合抱臂的端部设置有合抱弹性件,所述合抱弹性件的一端与合抱臂相连接、另一端与避位板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动驱动件放入安装架后,令抱轮抵接在转动驱动件的侧壁,从而提高转动驱动件侧壁所受到的压力,进一步提高转动驱动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内腔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与送丝轮同轴连接,所述第一内腔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传动蜗杆与传动蜗轮,所述传动蜗杆与传动蜗轮相啮合,所述传动蜗轮与传动齿轮同轴连接,所述传动蜗杆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转动驱动件的输出端与连接套相连接,所述连接套靠近转动驱动件的一端与转动驱动件的输出端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传动蜗杆与传动蜗轮的自锁作用下,焊丝被拉扯时,送丝轮不易发生转动,使焊丝不易出现移动,可减少出现送丝不平稳等情况,提高送丝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安装架的底部螺纹连接有螺纹调节杆,所述第二机壳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供螺纹调节杆插入的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槽与第二机壳相连通,所述安装架的底部滑移连接有托移板,所述托移板与安装架的底部相靠近,所述托移板的顶侧与转动驱动件相抵接,所述托移板的底侧与螺纹调节杆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转动驱动件时,可转动螺纹调节杆,使托移板移动,从而可调节转动驱动件输出轴插入第一机壳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锁定内套的侧壁套设有锁定外套,所述锁定内套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供锁定外套转动的转动槽,所述锁定外套的内侧壁设置有卡块,所述锁定内套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供卡块滑动的滑动槽,所述转动槽与滑动槽相连通,所述锁定内套的顶侧设置有弹出件,所述弹出件的端部与锁定外套的内壁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转动锁定内套时,可将卡块压入滑动槽内,转动锁定外套即可带动锁定内套转动,完成调节后,在弹出件的作用下,卡块从滑动槽滑到转动槽,使锁定外套难以带动锁定内套转动,使锁定内套不易因在外界其它物体误触影响下发生移动而改变压轮与送丝轮的松紧度,从而提高送丝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机壳的侧壁滑移连接有引丝座,所述第一机壳的侧壁连接有按压软片,所述压臂的侧壁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的侧壁与引丝座的侧壁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焊丝穿过进丝座时,引丝座可对焊丝起到承托的作用,减少焊丝向第一机壳偏移的情况,可按压按压软片,将焊丝压向引丝座,从而减少焊丝向外偏移的情况,提高送丝的质量。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送丝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送丝方法,包括:
S1:将焊丝插入进丝座,使焊丝穿过进丝座;
S2:将焊丝插入出丝座;
S3:转动压臂,令压轮将焊丝压在送丝轮上;
S4:转动锁定臂,令锁定臂插接在压臂的侧壁;
S5:转动锁定内套,令锁定内套与压臂的顶侧相互抵紧;
S6:驱动转动驱动件,使送丝轮转动,带动焊丝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定内套对压臂施加压力,使压轮将焊丝压在送丝轮上,从而令送丝轮与压轮对焊丝形成夹持的状态,在送丝过程中,减少焊丝的振动,提高送丝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需要焊接时,将焊丝依次穿过进丝座的通孔与出丝座的通孔,转动锁定内套,使锁定内套对压臂施加压力,使压轮将焊丝压在送丝轮的轮面上,令转动驱动件驱动送丝轮转动,从而带动焊丝移动,以进行焊接,焊接过程中,由于压轮将焊丝压在送丝轮的轮面,因此可减少焊丝可能出现的抖动,在锁定内套的位置限定下,令压轮与送丝机持续对焊丝形成上下两个方向的夹持,进一步提高送丝工作的稳定性;
2.夹紧板可对转动驱动件的侧壁进行夹持,从而可将转动驱动件固定在安装架上,减少转动驱动件在工作时出现左右侧偏的情况,使转动驱动件在拆装方便的同时,提高转动驱动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送丝稳定性,侧弹性件还可对转动驱动件的振动起到缓冲作用;
3.夹紧板对转动驱动件进行夹持后,使避位板移动,对转动驱动件进行压紧,使转动驱动件被避位板与安装架所夹持,从而进一步对转动驱动件进行固定,提高转动驱动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送丝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机壳与安装架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机壳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锁定外套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机壳;11、第一卡接槽;111、第一内腔;12、进丝座;13、出丝座;14、送丝轮;15、压臂;151、压轮;152、压块;16、锁定臂;161、丝杆;17、锁定内套;171、转动槽;172、滑动槽;18、锁定外套;181、卡块;182、弹出件;19、复位槽;2、第二机壳;21、第二卡接槽;22、第二内腔;3、安装架;31、转动驱动件;32、水平顶板;33、固定卡接杆;331、固定卡接板;34、侧弹性件;341、夹紧板;35、螺纹调节杆;36、托移板;361、限位杆;4、避位板;41、螺纹升降件;42、拉臂;43、直杆;44、拉杆;45、合抱臂;451、抱轮;46、合抱弹性件;51、传动齿轮;52、从动齿轮;53、传动蜗杆;54、传动蜗轮;55、连接套;6、引丝座;61、复位弹件;62、轮罩;63、按压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
参照图1与图2,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包括第一机壳1,第一机壳1的侧壁连接有第二机壳2,第一机壳1与第二机壳2通过螺栓相连接,第一机壳1的侧壁设置有进丝座12与出丝座13,进丝座12与出丝座13位于第一机壳1的同一侧,进丝座12的侧壁与出丝座13的侧壁均开设有孔径相一致、轴心相互重合且可供焊丝穿过的通孔,进丝座12与出丝座13分别靠近第一机壳1的相对两个侧壁,进丝座12与出丝座13之间设置有送丝轮14,送丝轮14与进丝座12位于第一机壳1的同一侧,送丝轮14与第一机壳1的侧壁转动连接,送丝轮14的转动轴线与第一机壳1的侧壁,第一机壳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压臂15,压臂15的旋转轴线延伸方向与第一机壳1靠近压臂15的一侧相垂直,压臂15的侧壁转动连接有压轮151,第一机壳1的顶部插接有安装架3,安装架3上夹设有转动驱动件31,转动驱动件31为伺服电机,转动驱动件31的输出端与送丝轮14传动配合,转动驱动件31可驱动送丝轮14转动,进丝座12上转动连接有锁定臂16,锁定臂16与压臂15的侧壁相插接,压臂15的侧壁开设有凹槽,压臂15的凹槽延伸到压臂15的顶侧与底侧,锁定臂16插入压臂15的凹槽内,锁定臂16的端部螺纹连接有锁定内套17,锁定内套17呈圆套状设置,锁定内套17的底侧与压臂15的顶侧相抵接。
需要进行焊接时,将焊丝依次穿过进丝座12的通孔与出丝座13的通孔,令锁定内套17转动,使锁定内套17的底侧抵紧压臂15的顶侧,对压臂15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压轮151将焊丝压在送丝轮14的轮面上,令转动驱动件31驱动送丝轮14转动,从而带动焊丝移动,起到送丝的效果,以便于进行焊接,焊接过程中,由于压轮151将焊丝压在送丝轮14的轮面,因此可减少焊丝可能出现的抖动,锁定内套17的底侧与压臂15的顶侧相抵接,使压臂15与压轮151难以向上抬起,且在锁定内套17的位置限定下,令压轮151与送丝机持续对焊丝形成上下两个方向的夹持,进一步提高送丝工作的稳定性。
安装架3呈“凵”型架状设置,安装架3的顶部固定有水平顶板32,安装架3的外底侧与第一机壳1的顶侧相抵接,安装架3的外底侧设置有固定卡接杆33,固定卡接杆33呈直杆43状,固定卡接杆33的远离安装架3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卡接板331,转动驱动件31设置在安装架3的内底部,转动驱动件31的输出端穿出安装架3的底侧,第一机壳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卡接槽11,第一卡接槽11可供固定卡接杆33插入,固定卡接杆33插入卡接槽内,第一机壳1靠近第二机壳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内腔111,固定卡接板331的顶侧与第一内腔111的内顶侧相抵接,第一卡接槽11与第一内腔111位于第一机壳1的同一侧,第一卡接槽11延伸到第一机壳1的顶侧,第一内腔111与第一卡接槽11相连通,第一机壳1的顶侧与第二机壳2的顶侧均开设有供转动驱动件31的输出轴通过的通孔,第一机壳1顶侧的通孔与第一卡接槽11相连通,转动驱动件31的输出端位于第一内腔111中,转动驱动件31的输出端与送丝轮14传动配合。
当因转动驱动件31温度过高、过负荷等因素导致出现故障时,则需要更换转动驱动件31,更换转动驱动件31时,可将第一机壳1与第二机壳2相互打开,解除转动驱动件31的输出端与送丝轮14之间的配合,然后解除安装架3对转动驱动件31的夹持,即可将转动驱动件31拆出,从而进行更换,减少拆装转动驱动件31所需的螺栓或螺钉数量,从而简化转动驱动件31的拆装流程,提高转动驱动件31的拆装便捷性,且安装架3可对转动驱动件31的周侧形成遮挡,减少转动驱动件31可能会受到的碰撞,从而对转动驱动件31起到保护作用,需要拆卸安装架3时,打开第一机壳1与第二机壳2,将固定卡接杆33移出第一卡接槽11即可,提高拆装方式的便捷性。
安装架3的相对两内侧壁设置有侧弹性件34,侧弹性件34为弹簧,侧弹性件34远离安装架3内侧壁的一端连接有夹紧板341,夹紧板341呈直板状设置,夹紧板341沿竖直方向延伸,夹紧板341的滑移方向与夹紧板34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夹紧板341背离侧弹性件34的一侧开设有卡位槽,卡位槽沿竖直方向延伸,夹紧板341与安装架3滑移配合,夹紧板341与侧弹性件34均呈对称设置,夹紧板341背离侧弹性件34的一侧与转动驱动件31的侧壁相抵接。
夹紧板341可对转动驱动件31的侧壁进行夹持,从而可将转动驱动件31固定在安装架3上,减少转动驱动件31在工作时出现左右侧偏的情况,使转动驱动件31在拆装方便的同时,提高转动驱动件31的稳定性,提高送丝稳定性,且由于夹紧板341与安装架3为滑移连接,因此可适应不同规格大小的转动驱动件31,转动驱动件31放入安装架3后均可以被夹紧板341夹持,对不同规格的转动驱动件31具备良好的通用性。
安装架3的侧壁滑移连接有避位板4,避位板4呈“H”型板状设置,避位板4呈水平设置,避位板4的滑移方向与夹紧板341的滑移方向相垂直,安装架3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升降件41,螺纹升降件41为螺纹杆,螺纹升降件41的延伸方向与避位板4的顶侧相垂直,螺纹升降件41与水平顶板32螺纹连接,螺纹升降件41自下向上穿过水平顶板32,螺纹升降件41的底端与避位板4的顶侧转动连接,避位板4的顶侧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的延伸方向与螺纹升降件41的延伸方向相一致,导向杆穿出水平顶板32的顶侧,转动驱动件31位于避位板4与第一机壳1之间,转动驱动件31位于避位板4的下方,避位板4的底侧与转动驱动件31的顶部相抵接,夹紧板341的侧壁与避位板4的内侧壁相抵接,避位板4与夹紧板341滑移配合。
将转动驱动件31放入安装架3后,可先将夹紧板341对转动驱动件31的侧壁进行夹持,然后可转动螺纹升降件41,使避位板4下降,直至避位板4的底侧与转动驱动件31的顶侧相抵接,对转动驱动件31的顶侧进行下压,使转动驱动件31被避位板4与安装架3所夹持,从而进一步对转动驱动件31进行固定,使转动驱动件31难以出现松动或位置偏移,提高转动驱动件31的稳定性,安装不同规格的转动驱动件31时,可根据转动驱动件31的尺寸大小转动避位板4,调节避位板4的高度,从而对转动驱动件31的顶侧进行下压,使避位板4的底侧与安装架3对转动驱动件31形成竖直方向的稳定夹持,进一步提高不同规格转动驱动件31的安装适用性。
避位板4的顶部滑移连接有拉臂42,拉臂42的滑移方向与避位板4的顶侧相垂直,避位板4的顶侧设有直杆43,直杆43的延伸方向与拉臂42的滑移方向相一致,直杆43穿过拉臂42,直杆43与拉臂42滑移配合,拉臂42的两端转动连接有拉杆44,拉杆44呈对称设置,拉杆44的排列方向与夹紧板341的排列方向相垂直,避位板4的底侧转动连接有合抱臂45,合抱臂45的顶端与避位板4的底侧转动连接,合抱臂45由相互成钝角的两根直杆43组成,合抱臂45的钝角方向与转动驱动件31相背离,合抱臂45的旋转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合抱臂45呈对称设置,合抱臂45的排列方向与夹紧板341的排列方向相垂直,合抱臂45远离避位板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抱轮451,拉杆44远离拉臂42的一端与合抱臂45的侧壁转动连接,合抱臂45的顶端设置有合抱弹性件46,合抱弹性件46为扭簧,合抱弹性件46的一端与合抱臂45相连接、另一端与避位板4相连接,抱轮451的侧壁与转动驱动件31的侧壁相抵接。
安装转动驱动件31的过程中,令避位板4上移后,可对拉臂42进行上拉,使拉杆44对合抱臂45施加向上的拉力,从而可使合抱臂45向外翻转,此时合抱弹性件46受力发生形变,将转动驱动件31放入安装架3后,可松开拉臂42,合抱弹性件46复位,对合抱臂45施加扭力,使合抱臂45向内翻转,从而令抱轮451抵接在转动驱动件31的侧壁,此时再令避位板4下移,抱轮451在转动驱动件31的侧壁滚动,对转动驱动件31形成竖直方向的夹持,此时夹紧板341与抱轮451分别对转动驱动件31的不同侧壁进行夹持,从而使转动驱动件31处于一个稳定的受夹状态,从而完成安装,不需在转动驱动件31上安装螺栓或螺钉等额外部件即可进行安装,提高安装便捷性,且合抱臂45与抱轮451均可移动,可对放入安装架3内的不同规格的转动驱动件31进行夹紧,对转动驱动件31具备良好的通用性。
参照图2与图3,第一内腔11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51与从动齿轮52,传动齿轮51与从动齿轮52相啮合,从动齿轮52与送丝轮14同轴连接,第一内腔11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传动蜗杆53与传动蜗轮54,传动蜗杆53与传动蜗轮54相啮合,传动蜗轮54与传动齿轮51同轴连接,转动驱动件31的输出端与传动蜗杆53相连接,传动蜗杆53的顶端固定有连接套55,转动驱动件31的输出端与连接套55相连接,转动驱动件31的输出轴插入连接套55内,连接套55靠近转动驱动件31的一端与转动驱动件31的输出端相适配,转动驱动件31的输出轴固定有键,转动驱动件31的输出轴与连接套55的内壁相抵接,转动驱动件31输出轴的键与连接套55的内壁相抵接。
需要进行送丝时,令转动驱动件31通过连接套55驱动传动蜗杆53转动,带动传动蜗轮54、传动齿轮51与从动齿轮52转动,从而带动送丝轮14转动,使焊丝移动,以进行送丝工作,在传动蜗杆53与传动蜗轮54的自锁作用下,焊丝被拉扯时,送丝轮14不易发生转动,使焊丝难以进行移动,可减少出现送丝不平稳或不确定性阻丝等情况,提高送丝质量与稳定性,从而提高焊接质量,连接套55与转动驱动件31之间的插接配合可提高转动驱动件31的拆装便捷性。
安装架3的底部螺纹连接有螺纹调节杆35,螺纹调节杆35的底端连接有挡板,螺纹调节杆35的延伸方向与安装架3的底侧相垂直,第二机壳2靠近第一机壳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卡接槽21与第二内腔22,第二卡接槽21可供螺纹调节杆35插入,螺纹调节杆35插入第二卡接槽21内,第二卡接槽21与第二内腔22相连通,安装架3的底部滑移连接有托移板36,托移板36与安装架3的底部相靠近,托移板36的顶侧与转动驱动件31的底侧相抵接,托移板36的底侧固定有限位杆361,限位杆361的延伸方向与螺纹调节杆35的延伸方向相一致,限位杆361穿过安装架3的底侧,限位杆361与安装架3滑移配合,转动驱动件31的输出轴穿过托移板36的底侧,托移板36的底侧与螺纹调节杆35转动连接。
需要更换转动驱动件31时,可先将原转动驱动件31拆出,然后将新的转动驱动件31放入安装架3中,即可完成更换,当新的转动驱动件31的尺寸规格不一直时,或转动驱动件31的输出轴程度不一致时,可将第二机壳2拆出第一机壳1,然后转动螺纹调节杆35,令托移板36进行滑移,使托移板36上升或下降,调整转动驱动件31的输出轴插入第一内腔111的长度,从而使转动驱动件31的输出端与连接套55相适配,提高不同规格转动驱动件31的安装适用性。
参照图2与图4,锁定臂16远离第一机壳1的一端固定有丝杆161,锁定内套17与丝杆161螺纹连接,锁定内套17的侧壁套设有锁定外套18,锁定外套18呈圆套状设置,锁定内套17的外侧壁开设有转动槽171,转动槽171呈环形槽状,转动槽171可供锁定外套18转动,锁定外套18的内侧壁设置有卡块181,锁定内套17的侧壁开设有滑动槽172,滑动槽172为条形槽,滑动槽172的延伸方向与丝杆161的延伸方向相一致,滑动槽172与卡块181相适配,滑动槽172可供卡块181滑动,转动槽171与滑动槽172相连通,锁定外套18与锁定内套17之间的滑移方向与丝杆161的延伸方向相一致,锁定内套17的顶侧设置有弹出件182,弹出件182为弹簧,弹出件182的顶端与锁定外套18的内顶壁相抵接。
需要调节压轮151与送丝轮14之间的距离时,使锁定内套17转动,即可向上或向下转动压臂15,从而调节压轮151与送丝轮14对焊丝的夹紧程度,当需要转动锁定内套17时,需要对锁定外套18进行按压,使卡块181插入滑动槽172,然后转动锁定外套18,即可带动锁定内套17进行转动,从而改变压轮151与送丝轮14之间的距离,调节夹紧程度,完成调节后,松开锁定外套18,弹出件182对锁定外套18施加推力,将卡块181从滑动槽172推到转动槽171,此时若转动锁定外套18,可使卡块181在转动槽171中移动,难以带动锁定内套17转动,减少锁定外套18在外界碰撞下使锁定内套17转动的情况,使压轮151与送丝轮14的距离不易在外界其它物体误触因素的影响下发生改变,从而提高送丝的稳定性。
参照图1与图3,第一机壳1靠近进丝座12的一侧滑移连接有引丝座6,引丝座6与第一机壳1相插接,引丝座6的侧壁设有复位弹件61,复位弹件61为弹簧,第一机壳1靠近进丝座12的一侧开设有复位槽19,引丝座6插入复位槽19内,复位弹件61远离引丝座6的一端与复位槽19的槽壁相抵接,引丝座6背离第一机壳1的一侧开设有引丝槽,第一机壳1的侧壁连接有轮罩62,轮罩62罩设在送丝轮14的周侧,轮罩62的侧壁连接有按压软片63,按压软片63为塑料片,按压软片63位于进丝座12与出丝座13之间,压臂15的侧壁设置有压块152,压块152的侧壁为圆弧面,引丝座6的侧壁设有圆弧面,压块152的侧壁与引丝座6的侧壁相抵接。
将焊丝穿过进丝座12时,可能会出现向第一机壳1的侧壁或向外偏移的情况,引丝座6可对焊丝起到承托的作用,减少焊丝向第一机壳1侧壁移动的情况,可按压按压软片63,对焊丝施加压力,将焊丝压向引丝座6,从而减少焊丝向外弯曲偏移的情况,提高送丝的质量,而压臂15下压后,压块152对引丝座6施加压力,使引丝座6向复位槽19移动,使引丝座6对焊丝不造成磨损,转动锁定内套17将锁定内套17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复位弹件61可对引丝座6施加弹力,使引丝座6对压块152施加推力,对压臂15进行推动,从而调节压轮151与送丝轮14之间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送丝方法。
一种送丝方法,包括:
S1:将焊丝插入进丝座12,使焊丝穿过进丝座12;
S2:将焊丝插入出丝座13;
S3:转动压臂15,令压轮151将焊丝压在送丝轮14上;
S4:转动锁定臂16,令锁定臂16插接在压臂15的侧壁;
S5:转动锁定内套17,令锁定内套17与压臂15的顶侧相互抵紧;
S6:驱动转动驱动件31,使送丝轮14转动,带动焊丝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进行焊接时,将焊丝依次穿过进丝座12的通孔与出丝座13的通孔,转动锁定内套17,使锁定内套17对压臂15施加压力,使压轮151将焊丝压在送丝轮14的轮面上,令转动驱动件31驱动送丝轮14转动,从而带动焊丝移动,以进行焊接,焊接过程中,由于压轮151将焊丝压在送丝轮14的轮面,因此可减少焊丝可能出现的抖动,在锁定内套17的位置限定下,令压轮151与送丝机持续对焊丝形成上下两个方向的夹持,进一步提高送丝工作的稳定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仅是对本申请作出的解释,并非依次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壳(1),所述第一机壳(1)的侧壁连接有第二机壳(2),所述第一机壳(1)的侧壁设置有进丝座(12)与出丝座(13),所述进丝座(12)与出丝座(13)之间设置有送丝轮(14),所述送丝轮(14)与第一机壳(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机壳(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压臂(15),所述压臂(15)的侧壁转动连接有压轮(151),所述第一机壳(1)的顶部插接有安装架(3),所述安装架(3)上夹设有用于驱动送丝轮(14)转动的转动驱动件(31),所述进丝座(12)上转动连接有锁定臂(16),所述锁定臂(16)与压臂(15)的侧壁相插接,所述锁定臂(16)的端部螺纹连接有锁定内套(17),所述锁定内套(17)与压臂(15)的顶侧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3)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卡接杆(33),所述固定卡接杆(33)的端部设置有固定卡接板(331),所述转动驱动件(31)的输出端穿出安装架(3)的底侧,所述第一机壳(1)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供固定卡接杆(33)插入的第一卡接槽(11),所述第一机壳(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内腔(111),所述第一内腔(111)与第一卡接槽(11)相连通,所述转动驱动件(31)与送丝轮(14)传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3)的侧壁设置有侧弹性件(34),所述侧弹性件(34)的端部连接有夹紧板(341),所述夹紧板(341)与安装架(3)滑移配合,所述夹紧板(341)与侧弹性件(34)均呈对称设置,所述夹紧板(341)的侧壁与转动驱动件(31)的侧壁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3)的侧壁滑移连接有避位板(4),所述安装架(3)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升降件(41),所述螺纹升降件(41)与避位板(4)的顶侧转动连接,所述避位板(4)与夹紧板(341)滑移配合,所述转动驱动件(31)位于避位板(4)与第一机壳(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位板(4)的顶部滑移连接有拉臂(42),所述拉臂(42)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拉杆(44),所述避位板(4)的底侧转动连接有合抱臂(45),所述合抱臂(45)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抱轮(451),所述拉杆(44)的端部与合抱臂(45)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合抱臂(45)的端部设置有合抱弹性件(46),所述合抱弹性件(46)的一端与合抱臂(45)相连接、另一端与避位板(4)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11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51)与从动齿轮(52),所述传动齿轮(51)与从动齿轮(52)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52)与送丝轮(14)同轴连接,所述第一内腔(11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传动蜗杆(53)与传动蜗轮(54),所述传动蜗杆(53)与传动蜗轮(54)相啮合,所述传动蜗轮(54)与传动齿轮(51)同轴连接,所述传动蜗杆(53)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套(55),所述转动驱动件(31)的输出端与连接套(55)相连接,所述连接套(55)靠近转动驱动件(31)的一端与转动驱动件(31)的输出端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3)的底部螺纹连接有螺纹调节杆(35),所述第二机壳(2)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供螺纹调节杆(35)插入的第二卡接槽(21),所述第二卡接槽(21)与第二机壳(2)相连通,所述安装架(3)的底部滑移连接有托移板(36),所述托移板(36)与安装架(3)的底部相靠近,所述托移板(36)的顶侧与转动驱动件(31)相抵接,所述托移板(36)的底侧与螺纹调节杆(35)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内套(17)的侧壁套设有锁定外套(18),所述锁定内套(17)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供锁定外套(18)转动的转动槽(171),所述锁定外套(18)的内侧壁设置有卡块(181),所述锁定内套(17)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供卡块(181)滑动的滑动槽(172),所述转动槽(171)与滑动槽(172)相连通,所述锁定内套(17)的顶侧设置有弹出件(182),所述弹出件(182)的端部与锁定外套(18)的内壁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壳(1)的侧壁滑移连接有引丝座(6),所述第一机壳(1)的侧壁连接有按压软片(63),所述压臂(15)的侧壁设置有压块(152),所述压块(152)的侧壁与引丝座(6)的侧壁相抵接。
10.一种送丝方法,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将焊丝插入进丝座(12),使焊丝穿过进丝座(12);
S2:将焊丝插入出丝座(13);
S3:转动压臂(15),令压轮(151)将焊丝压在送丝轮(14)上;
S4:转动锁定臂(16),令锁定臂(16)插接在压臂(15)的侧壁;
S5:转动锁定内套(17),令锁定内套(17)与压臂(15)的顶侧相互抵紧;
S6:驱动转动驱动件(31),使送丝轮(14)转动,带动焊丝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126696.1A CN116060724A (zh) | 2023-02-16 | 2023-02-16 | 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及其送丝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126696.1A CN116060724A (zh) | 2023-02-16 | 2023-02-16 | 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及其送丝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60724A true CN116060724A (zh) | 2023-05-05 |
Family
ID=86183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126696.1A Withdrawn CN116060724A (zh) | 2023-02-16 | 2023-02-16 | 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及其送丝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060724A (zh) |
-
2023
- 2023-02-16 CN CN202310126696.1A patent/CN116060724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726317U (zh) | 保温杯杯口焊接装置 | |
CN211516767U (zh) | 一种具有翻转功能的钢板夹持装置 | |
CN207222650U (zh) | 用于加工非对称工件的滚弯机 | |
CN116060724A (zh) | 一种焊机的送丝机构及其送丝方法 | |
CN110605679B (zh) | 可调整夹具 | |
CN110451310A (zh) | 模切供料机及其供料装置 | |
CN106694646B (zh) | 折弯机 | |
CN102335701B (zh) | 拉链植齿机送线装置 | |
CN219151826U (zh) | 二氧化碳气保焊机的送丝机构 | |
CN113333647A (zh) | 一种涨紧弹簧生产用加工台 | |
CN208527990U (zh) | 一种可调式铆接装置 | |
CN215544385U (zh) | 一种折弯机斜线折弯辅助定位装置 | |
CN215238454U (zh) | 一种高稳定性的送丝装置 | |
CN209936045U (zh) | 一种新型立式套丝机 | |
CN221818038U (zh) | 一种卸扣销轴自动化生产设备 | |
CN210655480U (zh) | 模切供料机及其拉料装置 | |
CN112427568A (zh) | 一种编码器装置 | |
EP0120320B1 (en) | Serial printer frame | |
CN112388363A (zh) | 一种管状机械配件自动夹持进给装置 | |
CN218362956U (zh) | 一种工业大型设备用机械焊接装置 | |
CN215712557U (zh) | 一种玻璃熔制供料机 | |
CN220005767U (zh) | 一种钢筋折弯机辅助装置 | |
CN217840846U (zh) | 一种交叉钢管连接装置 | |
CN216422313U (zh) | 一种贴片加工定位装置 | |
CN216151855U (zh) | 一种卧式加工中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