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82554A - 冷藏冷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藏冷冻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682554A CN115682554A CN202110874785.5A CN202110874785A CN115682554A CN 115682554 A CN115682554 A CN 115682554A CN 202110874785 A CN202110874785 A CN 202110874785A CN 115682554 A CN115682554 A CN 1156825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chamber
- fan
- volute
- evaporators
- evapo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9240 nasopharyng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藏冷冻装置,其包括:箱体,其内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以及位于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下方的冷却室;两个蒸发器,沿箱体的横向并排且间隔地设置于冷却室内,每个蒸发器均配置成冷却流经其的气流;以及风机,设置于两个蒸发器之间,且配置成受控地驱动气流在箱体内循环流动。本发明将现有冷却室内体积较大的一个蒸发器替换成体积相对较小的两个蒸发器,在保证整体制冷能力不减小的前提下,在两个蒸发器之间形成中部空间,利用该中部空间来放置风机,避免风机占用冷却室的后部空间,由此风道盖板的后部不需要因避让风机的吸风口而设置较大的倾斜角度,使得相邻地位于冷却室上方的储物间室的底部更加平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藏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见冷藏冷冻装置的冷却室通常位于冷冻室的后方,压缩机仓位于冷冻室的后下部,冷冻室需要为压缩机仓让位,从而呈现异形,限制了冷冻室的进深。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将冷却室整体底置的冰箱,参见图1,冷却室处于冷冻室的下方,将对冷冻室后方空间的占用改为对冷冻室下方空间的占用,以缓解冷冻室的异形空间,且便于用户取放物品的操作。这类冰箱中,蒸发器2水平地或倾斜地设置在冷却室3内,风机4设置于蒸发器2的后侧。而压缩机仓5位于整个箱体的后下方,导致冷却室的后部是倾斜的。为了确保风机能够正常地吸风,风机4倾斜放置,且风机顶部的吸风口与位于其上方的风道盖板6必须间隔一定的距离。这导致风道盖板6必然是倾斜的,而且倾斜角度较大,由此冷却室后部的高度较高,箱体厚度较厚,缩小了冷冻室的空间大小,并且冷冻室的后部空间必然存在倾斜角度较大的斜面,与之配合使用的抽屉后部也存在倾斜较严重的斜面,仍然不利于用户的储物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具有两个底置的蒸发器且蒸发器与风机的布局更加合理的冷藏冷冻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确保风机顺畅地吸风。
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高回风流经两个蒸发器的均匀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其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以及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下方的冷却室;
两个蒸发器,沿所述箱体的横向并排且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冷却室内,每个所述蒸发器均配置成冷却流经其的气流;以及
风机,设置于两个所述蒸发器之间,且配置成受控地驱动气流在所述箱体内循环流动。
可选地,在所述箱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上,所述风机位于两个所述蒸发器的下游。
可选地,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叶轮,所述蜗壳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每个所述蒸发器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且
所述蜗壳搁置于所述冷却室的底壁,所述蜗壳与所述冷却室的顶壁间隔设置,以在所述蜗壳的上方形成气流流动空间,所述蜗壳的顶部开设有吸风口。
可选地,每个所述蒸发器的顶部均与所述冷却室内的顶壁相接触,每个所述蒸发器的底部均与所述冷却室内的底壁相接触;且
所述吸风口在竖直方向上所处的高度位于所述蒸发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或中部以下。
可选地,每个所述蒸发器与所述风机之间均设有一导风结构,每个所述导风结构均设置成由所述冷却室的横向侧部向所述冷却室的横向中部从下往上地倾斜延伸或弯曲延伸,直至与所述吸风口所在的蜗壳表面相平。
可选地,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叶轮,所述蜗壳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每个所述蒸发器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且
所述蜗壳通过支撑结构支撑在所述冷却室内的上部,所述蜗壳与所述冷却室的底壁间隔设置,以在所述蜗壳的下方形成气流流动空间,所述蜗壳的底部开设吸风口。
可选地,每个所述蒸发器的顶部均与所述冷却室内的顶壁相接触,每个所述蒸发器的底部均与所述冷却室内的底壁相接触;且
所述吸风口在竖直方向上所处的高度位于所述蒸发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或中部以上。
可选地,每个所述蒸发器均包括用于流通制冷剂的换热管和穿设在所述换热管上的多个换热翅片;
所述多个换热翅片沿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间隔排布,且每个所述换热翅片均沿所述箱体的横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蒸发器具有在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最前侧的最前端换热翅片和在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最后侧的最后端换热翅片;且
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叶轮,所述蜗壳的顶部或底部开设有吸风口,所述吸风口在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所述最前端换热翅片和所述最后端换热翅片之间。
可选地,每个所述蒸发器均水平地或倾斜地放置在所述冷却室内;且/或
所述风机水平地设置在所述冷却室内,所述风机的叶轮绕竖直延伸的转轴旋转。
本发明的冷藏冷冻装置具有位于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下方的冷却室,即冷却室处于整个储物区域的下方,冷却室内设有两个蒸发器和一个风机,两个蒸发器沿横向并排且间隔设置,风机设置在两个蒸发器之间。也就是说,本发明将现有技术中体积较大的一个蒸发器替换成体积相对较小的两个蒸发器,在保证整体制冷能力不减小的前提下,在两个蒸发器之间形成中部空间,利用该中部空间来放置风机,避免风机占用冷却室的后部空间,由此风道盖板的后部不需要因避让风机的吸风口而设置较大的倾斜角度,使得相邻地位于冷却室上方的储物间室的底部更加平整,避免了该储物间室内形成异形空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还扩大了该储物间室的使用空间。
进一步地,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蜗壳内的叶轮,蜗壳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小于蒸发器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由此,当风机搁置在冷却室底壁时,必然可以在风机的上方形成气流流动空间;当风机通过支撑结构撑起时,必然可以在风机的下方形成气流流动空间。为此,本发明将风机的吸风口开设在蜗壳的顶部或底部,可以利用蜗壳和蒸发器的厚度差确保风机顺畅地吸风,而不需要对冷却室与相邻地处于冷却室上方的储物间室之间的风道盖板进行抬高或倾斜,避免缩小该储物间室的空间大小。
进一步地,两个蒸发器的多个换热翅片均沿箱体的进深方向间隔排布,每个换热翅片均沿横向延伸,由此,相邻两个换热翅片之间的间隙沿横向延伸,便于回风气流沿横向流向风机,减小了风阻。并且,风机的吸风口处于蒸发器的最前端换热翅片和最后端换热翅片之间,由此,风机运行时产生的负压可以比较均匀地作用于两个蒸发器的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从而促使回风气流更加均匀地流经两个蒸发器前部的换热翅片和两个蒸发器后部的换热翅片,提高了回风换热的均匀性。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和图6分别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沿不同剖切面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中的虚线箭头表示气流的大致流向。参见图2和图3,本发明的冷藏冷冻装置1包括箱体10,箱体10内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11以及位于至少一个储物间室11下方的冷却室12。也就是说,冷却室12处于整个储物区域的下方,位于箱体10的最底部。进一步地,冷藏冷冻装置1还包括至少一个门体,用于打开或关闭上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11。为了便于观察箱体10的内部结构,图2中未示出门体。
特别地,冷藏冷冻装置1还包括两个蒸发器20和一个风机30。两个蒸发器20沿箱体10的横向并排且间隔地设置于冷却室12内,每个蒸发器20均配置成冷却流经其的气流,以产生冷却气流。风机30设置于两个蒸发器20之间,且配置成受控地驱动气流在箱体10内循环流动。也就是说,风机30能够驱动流经两个蒸发器20后的气流流向储物间室11。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蒸发器20可以为一个独立换热装置的两个蒸发段,分布在冷却室12内的横向两侧部;两个蒸发器20也可以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完整的换热器,此时,两个蒸发器20可以串联在制冷剂流路中,也可以并联在制冷剂流路中。两个蒸发器20的尺寸相当。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储物间室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该储物间室11邻接在冷却室12的上方,此时设置在冷却室12内的两个蒸发器20用于向该储物间室11提供冷量,风机30能够促使气流在该储物间室11和冷却室12之间循环流动。具体地,储物间室11可以为冷藏间室,也可以为冷冻间室,还可以为变温间室。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储物间室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更多个。多个储物间室11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布。若冷藏冷冻装置1的整体容积不是很大,该多个储物间室11可以均由设置在冷却室12内的两个蒸发器20提供冷量,此时,风机30能够促使气流在多个储物间室11和冷却室12之间循环流动。若冷藏冷冻装置1的整体容积较大,需求冷量较多时,仅由邻接在冷却室12上方的储物间室11通过设置在冷却室11内的两个蒸发器20进行制冷,其他储物间室11通过设置在其他位置处的蒸发器制冷。此时,风机30仅驱动气流在冷却室11和邻接在冷却室12上方的储物间室11之间循环流动。具体地,邻接在冷却室12上方的储物间室11可以为冷冻间室,其他储物间室可以包括冷藏间室和/或变温间室。
本发明将现有冷却室内体积较大的一个蒸发器替换成体积相对较小的两个蒸发器,在保证整体制冷能力不减小的前提下,在两个蒸发器20之间形成中部空间,利用该中部空间来放置风机30,避免风机30占用冷却室12的后部空间,由此,冷却室12和邻接在冷却室12上方的储物间室11之间的风道盖板14的后部不需要因避让风机30的吸风口而设置较大的倾斜角度,使得相邻地位于冷却室12上方的储物间室11的底部更加平整,避免了该储物间室11内形成异形空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当储物间室11内设置抽屉13时,抽屉13的后部也比较平整,储物空间更大,并且不影响用户的感官体验。
可见,本发明不仅仅是对蒸发器数量的简单替换,而是通过将一个蒸发器改变为两个蒸发器后,对两个蒸发器和风机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布局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道盖板后部倾斜角度较大而影响储物间室的储存空间和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箱体10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上,风机30位于两个蒸发器20的下游。也就是说,风机30将流经两个蒸发器20的气流吸入,并向储物间室11送出。基于风机30位于两个蒸发器20之间的结构,将风机30设置在两个蒸发器20的下游,气流由不同的方向流入风机30,并由风机30朝同一方向送出,风机30的出风口可直接与一条送风风道相连。此时,只需要设置具有一个叶轮的风机即可,且不需要复杂的风道辅助,结构比较简单。
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风机30也可位于两个蒸发器20的上游。基于风机30位于两个蒸发器20之间的结构,回风首先进入风机30,然后通过风机30分别朝两个相反的方向分别送往两个蒸发器20,流经两个蒸发器20的气流需要分别通过一个送风风道送往储物间室11。此时,不但送风风道的数量多、结构复杂,而且普通的风机并不能满足要求,需要采用双离心风机或者设置复杂的出风风道,因此,该实施例的结构稍微复杂。因此,本发明优选风机30位于两个蒸发器20下游的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用于与气流换热的蒸发器20,必然要求其具有足够大的换热面积,因此,通常情况下,蒸发器20的体积要大于风机30的体积。基于蒸发器20与风机30的体积差,两个蒸发器20之间形成的中部空间的尺寸要大于风机30的尺寸,中部空间已然具有用于为风机30的吸风口让位的空间,不需要再对风道盖板14进行倾斜或抬高等设计即可确保风机30的正常吸风。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参见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30包括蜗壳31和设置于蜗壳31内的叶轮32,蜗壳31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每个蒸发器20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也就是说,两个蒸发器20之间形成的中部空间能够为风机30提供位于其上部或位于其下部的让位空间,以允许风机30的吸风口形成在其顶部或底部。形成在风机30顶部或底部的吸风口处于两个蒸发器20之间,且不朝向任何一个蒸发器20,吸风口与两个蒸发器20之间的路径大致相同,因此能够均匀地接收来自两个蒸发器20的气流,从而促使气流均匀地流经两个蒸发器20。
进一步地,蜗壳31搁置于冷却室12的底壁,也就是说,蜗壳31直接通过冷却室12的底壁支撑。蜗壳31与冷却室12的顶壁间隔设置,由此,可以在蜗壳31的上方形成气流流动空间。蜗壳31的顶部开设有吸风口311,从而确保流经两个蒸发器20后的气流顺畅地进入吸风口3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蒸发器20的顶部均与冷却室12内的顶壁相接触,每个蒸发器20的底部均与冷却室12内的底壁相接触。也就是说,冷却室12的高度与蒸发器20的高度大致相当,尽可能地减小了冷却室12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减少了冷却室12在竖直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由于流经两个蒸发器20的气流均被一个风机30吸入,其吸风口311处的气流量较大。为此,本发明进一步将风机30的吸风口311在竖直方向上所处的高度设置成位于蒸发器20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或中部以下,以在吸风口311的上方形成足够大的气流流动空间,减小气流流动阻力,从而便于较多的气流更加顺畅地被吸入到吸风口311。
由于风机30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其吸风口311高出于冷却室12的底壁,且朝上开口。流经蒸发器20上部的气流可以直接沿横向流向风机30上方的气流流动空间,并在风机30的吸力下进入吸风口311。流经蒸发器20下部的气流需要先向上流向风机30上方的气流流动空间,再在风机30的吸力下进入吸风口311。为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蒸发器20与风机30之间均设有一导风结构1211,每个导风结构1211均设置成由冷却室12的横向侧部向冷却室12的横向中部从下往上地倾斜延伸或弯曲延伸,直至与吸风口311所在的蜗壳表面相平。由此,可以通过导风结构1211将流经蒸发器20下部之后的气流向上引导至风机30的吸风口311,减小了该部分气流的流动阻力。
具体地,处于左侧的蒸发器20与风机30之间的导风机构1211由左向右地倾斜向上延伸,处于右侧的蒸发器20与风机30之间的导风机构1211由右向左地倾斜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冷却室12在横向上的中部可形成有向上凸出的凸台121,两个蒸发器20分别位于凸台121的横向两侧,凸台121的内部形成有凹腔,风机30容置在该凹腔中。上述两个导风机构121分别为凸台121的两个横向侧表面。
图5和图6分别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沿不同剖切面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中的虚线箭头表示气流的大致流向。参见图5和图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蜗壳31通过支撑结构122支撑在冷却室12内的上部,蜗壳31与冷却室12的底壁间隔设置,由此可在蜗壳31的下方形成气流流动空间。蜗壳31的底部开设吸风口311,从而确保流经两个蒸发器20后的气流顺畅地进入吸风口311。具体地,支撑结构122可以包括垂直于冷却室12的底壁向上延伸的支撑柱、或位于冷却室12后侧的支撑筋。
进一步地,每个蒸发器20的顶部均与冷却室12内的顶壁相接触,每个蒸发器20的底部均与冷却室12内的底壁相接触。也就是说,冷却室12的高度与蒸发器20的高度大致相当,尽可能地减小了冷却室12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减少了冷却室12在竖直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由于流经两个蒸发器20的气流均被一个风机30吸入,其吸风口311处的气流量较大。为此,本发明进一步将风机30的吸风口311在竖直方向上所处的高度设置成位于蒸发器20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或中部以上,以在吸风口311的下方形成足够大的气流流动空间,减小气流流动阻力,从而便于较多的气流更加顺畅地被吸入到吸风口311。
同样地,为了将流经蒸发器20上部的气流引导至朝下开口的吸风口311,减小该部分气流的阻力,每个蒸发器20与风机30之间均设有一导风结构,该导风机构均设置成由冷却室12的横向侧部向冷却室12的横向中部从上往下地倾斜延伸或弯曲延伸,直至与吸风口311所在的蜗壳表面相平。
由此可见,本发明将风机30的吸风口311开设在蜗壳31的顶部或底部,可以利用蜗壳31和蒸发器20的厚度差确保风机30顺畅地吸风,而不需要对风道盖板14进行抬高或倾斜,避免缩小储物间室11的空间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蒸发器20均包括用于流通制冷剂的换热管21和穿设在换热管21上的多个换热翅片22。多个换热翅片22沿箱体10的进深方向间隔排布,且每个换热翅片22均沿箱体10的横向延伸。由此,相邻两个换热翅片22之间的间隙沿横向延伸,便于回风气流沿多个换热翅片22之间的间隙流向风机30,减小了气流流动阻力,提高了气流与换热翅片22之间的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蒸发器20具有在箱体10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最前侧的最前端换热翅片和在箱体10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最后侧的最后端换热翅片。风机30包括蜗壳31和设置于蜗壳31内的叶轮32,蜗壳31的顶部或底部开设有吸风口311,吸风口311在箱体10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最前端换热翅片和最后端换热翅片之间。由此,风机30运行时产生的负压可以比较均匀地作用于两个蒸发器20的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从而促使回风气流均匀地流经两个蒸发器前部的换热翅片和两个蒸发器后部的换热翅片,提高了回风换热的均匀性。
优选地,吸风口311在箱体10的进深方向上处于蒸发器20在该方向上的中部,以使得回风气流更加均匀地流经两个蒸发器前部的换热翅片和两个蒸发器后部的换热翅片,回风气流与蒸发器20之间的换热效果最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蒸发器20均水平放置在冷却室12内,由此,处于冷却室12和邻接在冷却室12上方的储物间室11之间的风道盖板14处于水平状态,尽可能地扩大了该储物间室11的储物空间,提高了视觉美观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蒸发器20之间形成的中部空间足够容纳风机30,因此,风机30可水平地设置在冷却室12内,风机30的叶轮绕竖直延伸的转轴旋转,便于风机30的支撑和固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蒸发器20以与水平面成预设夹角的倾斜状态设置在冷却室12内,该预设夹角的角度较小,蒸发器20稍稍倾斜,既不会大幅度增加冷却室12的高度,又便于蒸发器20上的冷凝水流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室12和邻接在冷却室12上方的储物间室11通过沿箱体10的横向延伸的风道盖板14隔开,风道盖板14的顶部开设有沿竖向贯穿风道盖板14以连通储物间室11和冷却室12的回风口141,以允许储物间室11内的回风经回风口141流向两个蒸发器20。也就是说,回风口141的朝向向上,而不是朝前。由于储物间室11位于冷却室12的上方,因此,储物间室11内的回风可直接通过向上开口的回风口141流向冷却室12,即使该储物间室11对应的门体打开,环境中的湿热空气也会因为距离回风口141路径较远或需要换向而很少进入回风口141内,由此,通过非常简单的结构变化有效地避免了冷却室12内异常结霜。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风口1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回风口141分别位于风道盖板14的两个横向边缘部,以允许储物间室11的回风经两个回风口141分别流向两个蒸发器20。本申请在风机30位于两个蒸发器20之间的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将回风口141的数量设置成两个,两个回风口141分别位于风道盖板14的两个横向边缘部,以分别向两个蒸发器20进行回风,促使了储物间室11内的回风均匀地流向两个蒸发器20,提高了两个蒸发器20的换热效率和储物间室11的制冷效率。并且,相交于将回风口设置于冷却室12的前侧,本申请朝上开口的回风口能够使得回风气流更加直接地流向冷却室12,避免气流必须经过辅助风道而影响气流流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回风口141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均位于和其邻近的蒸发器20在水平面内的投影的横向外侧。由此,经每个回风口141流入冷却室12的回风气流全部穿过完整的蒸发器20,从相应蒸发器20的横向一侧流向该蒸发器20的横向另一侧,经回风口141的任意位置流入的回风气流与蒸发器20之间的接触面积、接触时间基本相同,因此,回风气流与蒸发器20之间的换热效果非常均匀。
具体地,每个回风口141均为沿箱体10的进深方向延伸的条形风口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内还限定有送风风道18,风机30的出风口与送风风道18相连,以通过送风风道18向储物间室11输送冷却气流。具体地,送风风道18可位于箱体的后背部,便于向储物间室11均匀地送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风机30处于冷却室12的上部。冷却室12的底壁可设置成在箱体10的横向上沿由两边向中间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在箱体10的进深方向上由前向后地倾斜向下延伸,由此,可以在冷却室12最后端的横向中部形成最低点。冷却室12的后侧中部开设有一个排水孔123,排水孔123连接有排水管50,排水管50延伸至蒸发皿40,蒸发皿40位于箱体10底部的压缩机仓19内,以通过排水孔123和排水管50将两个蒸发器20产生的冷凝水排向蒸发皿40。具体地,压缩机仓19内还设有压缩机和冷凝器,蒸发皿40可以邻近压缩机和/或冷凝器设置,以利用压缩机和/或冷凝器的热量使蒸发皿40中收集的冷凝水蒸发。
由于排水孔123位于冷却室12的后侧中部,即排水孔123处于冷却室12的最低点。两个蒸发器20产生的冷凝水滴落到冷却室12的底壁后,向冷却室12的中后方流动,最终汇集在处于最低点的排水孔123处,再通过连接在排水孔123处的排水管50排出即可。由于两个蒸发器20共用一个排水孔123,减少了排水孔123的开设数量和排水管的数量,结构比较简单。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中,两个蒸发器20被位于冷却室12下部的风机30隔开。此时,冷却室12的后部可开设有两个排水孔,两个排水孔分别与两个蒸发器20所在区域相对应,以分别用于排出两个蒸发器20产生的化霜水。每个排水孔均与一个排水管相连,每个排水管均向后延伸至蒸发皿。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涉及的冷藏冷冻装置1包括但不限于冰箱,还其还可以包括冰柜、冷藏箱、冷藏柜等其他具有类似于冷藏或冷冻储物功能的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前”、“后”、“顶”、“底”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冷藏冷冻装置1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不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以及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下方的冷却室;
两个蒸发器,沿所述箱体的横向并排且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冷却室内,每个所述蒸发器均配置成冷却流经其的气流;以及
风机,设置于两个所述蒸发器之间,且配置成受控地驱动气流在所述箱体内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上,所述风机位于两个所述蒸发器的下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叶轮,所述蜗壳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每个所述蒸发器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且
所述蜗壳搁置于所述冷却室的底壁,所述蜗壳与所述冷却室的顶壁间隔设置,以在所述蜗壳的上方形成气流流动空间,所述蜗壳的顶部开设有吸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蒸发器的顶部均与所述冷却室内的顶壁相接触,每个所述蒸发器的底部均与所述冷却室内的底壁相接触;且
所述吸风口在竖直方向上所处的高度位于所述蒸发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或中部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蒸发器与所述风机之间均设有一导风结构,每个所述导风结构均设置成由所述冷却室的横向侧部向所述冷却室的横向中部从下往上地倾斜延伸或弯曲延伸,直至与所述吸风口所在的蜗壳表面相平。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叶轮,所述蜗壳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每个所述蒸发器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且
所述蜗壳通过支撑结构支撑在所述冷却室内的上部,所述蜗壳与所述冷却室的底壁间隔设置,以在所述蜗壳的下方形成气流流动空间,所述蜗壳的底部开设吸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蒸发器的顶部均与所述冷却室内的顶壁相接触,每个所述蒸发器的底部均与所述冷却室内的底壁相接触;且
所述吸风口在竖直方向上所处的高度位于所述蒸发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或中部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蒸发器均包括用于流通制冷剂的换热管和穿设在所述换热管上的多个换热翅片;
所述多个换热翅片沿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间隔排布,且每个所述换热翅片均沿所述箱体的横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具有在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最前侧的最前端换热翅片和在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最后侧的最后端换热翅片;且
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叶轮,所述蜗壳的顶部或底部开设有吸风口,所述吸风口在所述箱体的进深方向上处于所述最前端换热翅片和所述最后端换热翅片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蒸发器均水平地或倾斜地放置在所述冷却室内;且/或
所述风机水平地设置在所述冷却室内,所述风机的叶轮绕竖直延伸的转轴旋转。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74785.5A CN115682554A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冷藏冷冻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74785.5A CN115682554A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冷藏冷冻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82554A true CN115682554A (zh) | 2023-02-03 |
Family
ID=85059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74785.5A Pending CN115682554A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冷藏冷冻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682554A (zh) |
-
2021
- 2021-07-30 CN CN202110874785.5A patent/CN115682554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220345U (zh) | 蒸发器与其所在储物内胆的底壁具有特定距离的冰箱 | |
KR102604833B1 (ko) | 냉장고 | |
KR102632585B1 (ko) | 냉장고 | |
CN210036003U (zh) | 蒸发器与接水盘相匹配的冰箱 | |
CN213040840U (zh) | 蒸发器底置式冰箱 | |
CN215951882U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215638234U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215951884U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110375473A (zh) | 冷却室位于冷冻内胆内侧下部的冰箱 | |
CN209893735U (zh) | 排水口设置有过滤板的冰箱 | |
JP2018048798A (ja) | 冷蔵庫 | |
CN115682554A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215951883U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WO2022037720A1 (zh) | 蒸发器底置式冰箱 | |
CN112984894B (zh) | 制冷装置 | |
CN210035945U (zh) | 蒸发器具有弯折结构的冰箱 | |
CN115682549A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115682546A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115682556A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115682555A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220750472U (zh) | 冰箱 | |
CN219889875U (zh) | 冰箱 | |
CN219913596U (zh) | 冰箱 | |
CN115682552A (zh) |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9913597U (zh) | 冰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