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5343A - 挡风玻璃 - Google Patents
挡风玻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335343A CN115335343A CN202180023826.8A CN202180023826A CN115335343A CN 115335343 A CN115335343 A CN 115335343A CN 202180023826 A CN202180023826 A CN 202180023826A CN 115335343 A CN115335343 A CN 1153353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lass plate
- wedge angle
- windshield
- wedge
- end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3
-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ti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n]=O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29910001887 ti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6124 Pilkington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9000012792 cor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2037 poly(vinyl butyral)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9
- UQSXHKLRYXJYBZ-UHFFFAOYSA-N Iron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Fe]=O UQSXHKLRYXJYB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DHKHKXVYLBGOIT-UHFFFAOYSA-N 1,1-Diethoxy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C)OCC DHKHKXVYLBGOI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354 acetal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5329 floa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Substances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6324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2554 vinyl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50000001299 aldehy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6060 molten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06010040925 Skin stria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359 acetal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18072 Al 2 O 3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14 plastic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372 Polyvinyl alcoh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4298 Si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137 ann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585 b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432 carbon atom Chemical group C*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38 ethylene vinyl ace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JARKCYVAAOWBJS-UHFFFAOYSA-N hexanal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O JARKCYVAAOWBJ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AMWRITDGCCNYAT-UHFFFAOYSA-L hydroxy(oxo)manganese;manganese Chemical compound [Mn].O[Mn]=O.O[Mn]=O AMWRITDGCCNYAT-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200 poly(ethylene-vinyl acet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451 polyvinyl alcoh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50 screen-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UNNGUFMVYQJGTD-UHFFFAOYSA-N 2-Ethylbutanal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O UNNGUFMVYQJG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QPLDLSVMHZLSFG-UHFFFAOYSA-N Copper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Cu]=O QPLDLSVMHZLSF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751 Copper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413 Ti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WGLPBDUCMAPZCE-UHFFFAOYSA-N Trioxochromium Chemical compound O=[Cr](=O)=O WGLPBDUCMAPZC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3 alkali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340 alkali metals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7 bismuth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JCXGWMGPZLAOME-UHFFFAOYSA-N bismuth atom Chemical compound [Bi] JCXGWMGPZLAOM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DQXBYHZEEUGOBF-UHFFFAOYSA-N but-3-enoic acid;ethe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O)CC=C DQXBYHZEEUGOB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1 cellulose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293 ceram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423 chrom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431 copper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59 cover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57 fla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FXHGMKSSBGDXIY-UHFFFAOYSA-N heptanal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O FXHGMKSSBGDXI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NUJGJRNETVAIRJ-UHFFFAOYSA-N octanal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O NUJGJRNETVAIR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60 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665 pin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61 soda-lime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HUAUNKAZQWMVFY-UHFFFAOYSA-M sodium;oxocalcium;hydroxide Chemical class [OH-].[Na+].[Ca]=O HUAUNKAZQWMVFY-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858 star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ZFZQOKHLXAVJIF-UHFFFAOYSA-N zinc;boric acid;dihydroxy(dioxido)silane Chemical compound [Zn+2].OB(O)O.O[Si](O)([O-])[O-] ZFZQOKHLXAVJI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2—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front, e.g. structure of the glazing, mounting of the glaz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009—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the constitution or treatment of glass sheets
- B32B17/1003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the constitution or treatment of glass sheets comprising two outer glass shee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5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 B32B17/10559—Shape of the cross-section
- B32B17/10568—Shape of the cross-section varying in thickn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5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 B32B17/10761—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containing vinyl acet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包括:第一玻璃板,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玻璃板,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以该第一表面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第二表面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和中间膜,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夹持于上述第一玻璃板与第二玻璃板之间,上述第一玻璃板和上述第二玻璃板分别具有第一端部和与该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上述中间膜具有第一端部和与该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上述第一玻璃板以从上述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去厚度变薄的方式使剖面形成为楔形,上述第一玻璃板和上述第二玻璃板分别形成有在该第一玻璃板和该第二玻璃板被安装于车辆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条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挡风玻璃。
背景技术
在抬头显示器装置所使用的挡风玻璃中,为了防止重影,一般形成为楔形。这样,为了将挡风玻璃形成为楔形,有各种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中间膜和内侧玻璃板的厚度为一定、将外侧玻璃板形成为楔形的挡风玻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056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使用这样的楔形的玻璃板制作挡风玻璃时,有视认性成为问题的可能性。本发明的第一挡风玻璃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使用楔形的玻璃板也能够抑制视认性降低的挡风玻璃。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挡风玻璃如下所述构成。
项1.一种挡风玻璃,其包括:
第一玻璃板,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二玻璃板,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以该第一表面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第二表面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和
中间膜,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夹持于上述第一玻璃板与第二玻璃板之间,
上述第一玻璃板和上述第二玻璃板分别具有第一端部和与该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
上述中间膜具有第一端部和与该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
上述第一玻璃板以从上述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去厚度变薄的方式使剖面形成为楔形,
上述第一玻璃板和上述第二玻璃板分别形成有在该第一玻璃板和该第二玻璃板被安装于车辆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条纹。
项2.如项1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形成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上述多个条纹之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与形成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上述多个条纹的任意位置大致一致。
项3.如项1或2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形成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上述多个条纹的间距与形成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上述多个条纹的间距大致相同。
项4.如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一玻璃板和上述第二玻璃板通过浮法制造,各自的上述第一表面和上述第二表面中的氧化锡的浓度不同,
上述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以上述氧化锡的浓度低的表面彼此相互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
项5.如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一玻璃板和上述第二玻璃板通过浮法制造,各自的上述第一表面和上述第二表面中的氧化锡的浓度不同,
上述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以上述氧化锡的浓度低的表面与上述氧化锡的浓度高的表面相互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
项6.如项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二玻璃板以从上述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去厚度变薄的方式使剖面形成为楔形,
上述第一玻璃板的楔角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楔角大致相同。
项7.如项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二玻璃板以从上述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去厚度变薄的方式使剖面形成为楔形,
上述第一玻璃板的楔角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楔角不同。
项8.如项1~7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中间膜以从上述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去厚度变薄的方式使剖面形成为楔形。
项9.如项1~7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中间膜以从上述第二端部向第一端部去厚度变薄的方式使剖面形成为楔形。
项10.如项8或9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一玻璃板的楔角为0.1~0.7mrad,上述中间膜的楔角为0.02~0.18mrad。
项11.如项8或9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一玻璃板的楔角为0.15~0.45mrad,上述中间膜的楔角为0.05~0.15mrad。
项12.如项1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一玻璃板以上述第一表面与上述第二表面成为楔角α1的方式形成,
上述中间膜以从上述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去厚度变薄、上述第一表面与上述第二表面成为楔角α3的方式形成,
上述楔角α1大于上述楔角α3。
项13.如项12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二玻璃板以上述第一表面与上述第二表面成为楔角α2的方式形成。
项14.如项12或13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一玻璃板的第一端部与上述中间膜的第二端部配置于相同侧。
项15.如项12或13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一玻璃板的第一端部与上述中间膜的第一端部配置于相同侧。
项16.如项1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二玻璃板和上述中间膜中的至少一个以从上述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去厚度变薄的方式使剖面形成为楔形。
项17.如项16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中间膜的剖面形成为楔形,上述中间膜的第一端部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第一端部配置于相同侧。
项18.如项16或17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二玻璃板的剖面形成为楔形,上述第一玻璃板的楔角大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楔角。
项19.如项18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一玻璃板的上述楔角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上述楔角之差为0.35~0.45mrad。
项20.如项18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一玻璃板的上述楔角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上述楔角之差为0.75~0.85mrad。
项21.如项16~20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中间膜的剖面形成为楔形,上述第一玻璃板的上述楔角为(0.2+0.4n)±0.05mrad(其中,n为0以上的整数),上述中间膜的楔角为0.05~0.15rad。
项22.如项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边的厚度大于下边的厚度。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通过调整外侧玻璃板和内侧玻璃板的楔角,调整作为整体的挡风玻璃的楔角,例如,无法形成楔角小于各玻璃板的楔角的挡风玻璃。由此,所要求的楔角有多种多样的可能性,而目前不存在除了调整玻璃板的楔角以外的调整挡风玻璃的楔角的方法。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和第三挡风玻璃是为了解决该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形成各种楔角的挡风玻璃。
本发明的第二挡风玻璃如下所述构成。
项1.一种挡风玻璃,其包括:
第一玻璃板,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二玻璃板,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以该第一表面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第二表面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和
中间膜,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夹持于上述第一玻璃板与第二玻璃板之间,
上述第一玻璃板和上述第二玻璃板分别具有第一端部和与该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
上述第一玻璃板和上述第二玻璃板中的至少一个以从上述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去厚度变薄、上述第一表面与上述第二表面成为楔角α1的方式形成,
上述中间膜具有第一端部和与该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
上述中间膜以从上述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去厚度变薄、上述第一表面与上述第二表面成为楔角α3的方式形成,
上述楔角α1大于上述楔角α3。
项2.如项1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之中的具有上述楔角α1的玻璃板的第一端部与上述中间膜的第二端部配置于相同侧。
项3.如项1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之中的具有上述楔角α1的玻璃板的第一端部与上述中间膜的第一端部配置于相同侧。
项4.如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楔角α1为0.1~0.7mrad,上述楔角α3为0.02~0.18mrad。
项5.如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楔角α1为0.15~0.45mrad,上述楔角α3为0.05~0.15mrad。
项6.如项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一玻璃板和上述第二玻璃板通过浮法制造,各自的上述第一表面和上述第二表面中的氧化锡的浓度不同,
上述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以上述氧化锡的浓度高的表面彼此或上述氧化锡的浓度低的表面彼此相互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
项7.如项6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以上述氧化锡的浓度高的表面彼此相互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
项8.如项6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以上述氧化锡的浓度低的表面彼此相互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
在上述第二玻璃板的上述第二表面叠层有遮蔽层和天线中的至少一个。
项9.如项1~8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在上述第一玻璃板形成有条纹,在上述第二玻璃板形成有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条纹大致正交的条纹。
项10.如项1~8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在上述第一玻璃板形成有条纹,在上述第二玻璃板形成有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条纹大致平行的条纹。
项11.如项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边的厚度大于下边的厚度。
本发明的第三挡风玻璃如下所述构成。
项1.一种挡风玻璃,其包括:
第一玻璃板,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二玻璃板,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以该第一表面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第二表面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和
中间膜,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夹持于上述第一玻璃板与第二玻璃板之间,
上述第一玻璃板和上述第二玻璃板分别具有第一端部和与该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
上述中间膜具有第一端部和与该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
上述第一玻璃板以从上述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去厚度变薄的方式使剖面形成为楔形,
上述第二玻璃板和上述中间膜中的至少一个以从上述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去厚度变薄的方式使剖面形成为楔形。
项2.如项1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中间膜的剖面形成为楔形,上述中间膜的第一端部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第一端部配置于相同侧。
项3.如项1或2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二玻璃板的剖面形成为楔形,
上述第一玻璃板的楔角大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楔角。
项4.如项3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一玻璃板的上述楔角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上述楔角之差为0.35~0.45mrad。
项5.如项3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一玻璃板的上述楔角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上述楔角之差为0.75~0.85mrad。
项6.如项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中间膜的剖面形成为楔形,
上述第一玻璃板的上述楔角为(0.2+0.4n)±0.05mrad(其中,n为0以上的整数),
上述中间膜的楔角为0.05~0.15rad。
项7.如项1~6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一玻璃板和上述第二玻璃板通过浮法制造,各自的上述第一表面和上述第二表面中的氧化锡的浓度不同,
上述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以上述氧化锡的浓度高的表面彼此或上述氧化锡的浓度低的表面彼此相互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
项8.如项7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以上述氧化锡的浓度高的表面彼此相互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
项9.如项7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述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以上述氧化锡的浓度低的表面彼此相互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
在上述第二玻璃板的上述第二表面叠层有遮蔽层和天线中的至少一个。
项10.如项1~9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在上述第一玻璃板形成有条纹,
在上述第二玻璃板形成有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条纹大致正交的条纹。
项11.如项1~9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在上述第一玻璃板形成有条纹,
在上述第二玻璃板形成有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条纹大致平行的条纹。
项12.如项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中,上边的厚度大于下边的厚度。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所涉及的挡风玻璃,即使使用楔形的玻璃板,也能够抑制视认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挡风玻璃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面图。
图3是对浮法玻璃板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对玻璃板的切出方法进行说明的剖面图。
图5是浮法玻璃板的剖面图。
图6A是图1的挡风玻璃的剖面图。
图6B是表示图6A的其它例子的剖面图。
图7是对图1的挡风玻璃的条纹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中间膜的拉伸处理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中间膜的拉伸处理的俯视图。
图10是玻璃板的成型流程的概略图。
图11A是图10的成型模具通过的炉的俯视图。
图11B是表示图11A的其它例子的俯视图。
图12是抬头显示器装置的概略图。
图13是表示楔角不同的挡风玻璃的例子的剖面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挡风玻璃的剖面图。
图15是对图14的挡风玻璃的条纹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16是玻璃板的成型模具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6的成型模具通过的炉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楔角不同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挡风玻璃的例子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1.挡风玻璃的概要>
以下,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汽车的挡风玻璃的第一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挡风玻璃用于利用抬头显示器装置将照射的光进行投影,显示信息。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挡风玻璃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面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挡风玻璃包括:在安装于汽车时,朝向车外侧的外侧玻璃板(第一玻璃板)1;朝向车内侧的内侧玻璃板2(第二玻璃板);和配置于这些玻璃板1、2之间的中间膜3,作为整体,剖面形成为楔形(楔角αX)。并且,在该挡风玻璃叠层有遮蔽层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各附图中,为了方便说明,比实际夸张地表示楔角。以下,对各部件进行说明。
<2.外侧玻璃板和内侧玻璃板>
首先,从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开始说明。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能够使用公知的玻璃板,也能够由吸热玻璃、一般的透明玻璃、绿玻璃、或UV绿玻璃形成。其中,这些玻璃板1、2需要实现汽车所使用的国家安全标准所规定的可见光线透射率。例如,由外侧玻璃板1确保必要的日照吸收率,由内侧玻璃板2调整为使可见光线透射率满足安全标准。以下表示透明玻璃、吸热玻璃、和碱石灰系玻璃的一例。
(透明玻璃)
SiO2:70~73质量%
Al2O3:0.6~2.4质量%
CaO:7~12质量%
MgO:1.0~4.5质量%
R2O:13~15质量%(R为碱金属)
换算为Fe2O3的全部氧化铁(T-Fe2O3):0.08~0.14质量%
(吸热玻璃)
吸热玻璃的组成可以设为如下组成,例如,以透明玻璃的组成为基准,将换算为Fe2O3的全部氧化铁(T-Fe2O3)的比率设为0.4~1.3质量%、将CeO2的比率设为0~2质量%、将TiO2的比率设为0~0.5质量%,并使玻璃的骨架成分(主要是SiO2、Al2O3)仅减少T-Fe2O3、CeO2和TiO2的增加量。
(碱石灰系玻璃)
SiO2:65~80质量%
Al2O3:0~5质量%
CaO:5~15质量%
MgO:2质量%以上
NaO:10~18质量%
K2O:0~5质量%
MgO+CaO:5~15质量%
Na2O+K2O:10~20质量%
SO3:0.05~0.3质量%
B2O3:0~5质量%
换算为Fe2O3的全部氧化铁(T-Fe2O3):0.02~0.03质量%
外侧玻璃板1形成为梯形形状,具有上边(短边)11、比上边11长的下边(长边)12、右侧边13、和左侧边14,在安装于汽车时,上边11配置于上侧,从车内侧看时,右侧边13和左侧边14分别配置于右侧和左侧。另外,外侧玻璃板具有朝向车外侧的第一表面101和朝向车内侧的第二表面102,具有连结这些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端面。另外,外侧玻璃板1形成为从上边11朝向下边12去厚度变小的楔形。用于形成楔形的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所形成的楔角α1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0.1~0.7mrad,还可以进一步为0.15~0.45mrad。
内侧玻璃板2也同样地形成为梯形形状,具有上边21、下边22、右侧边23和左侧边24。另外,内侧玻璃板也具有朝向车外侧的第一表面201和朝向车内侧的第二表面202,具有连结这些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的端面。图2的例子中,内侧玻璃板2与外侧玻璃板1不同,由厚度一定的平板形成。其中,内侧玻璃板2也可以与外侧玻璃板1同样地形成为楔形(将此时的楔角称为α2)。此时,内侧玻璃板2的楔角能够设为与外侧玻璃板1同样。此外,在使内侧玻璃板2形成为楔形时,例如,能够使外侧玻璃板1的楔角大于内侧玻璃板2的楔角。此时,外侧玻璃板1的楔角与内侧玻璃板2的楔角之差例如可以为0.35~0.45mrad、或者0.75~0.85mrad。
并且,在外侧玻璃板1的第二表面102与内侧玻璃板2的第一表面201之间配置有上述的中间膜3。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挡风玻璃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从轻质化的观点考虑,优选将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的厚度合计设为2.4~5.0mm,更优选设为2.6~4.6mm,特别优选设为2.7~3.2mm。这样,为了轻质化,需要减小外侧玻璃板1与内侧玻璃板2的合计厚度,因此,各玻璃板1、2的各自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可以如下所述地决定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的厚度。另外,在剖面形成为楔形时,玻璃板1、2的厚度中,作为最薄的部分的厚度,能够用千分尺进行测定。
外侧玻璃板1主要需要对于来自外部的障碍的耐久性、耐冲击性,需要对于碎石等飞来物的耐冲击性能。另外,厚度越大则重量增加,因此不优选。从该观点考虑,外侧玻璃板1的厚度优选设为1.8~2.3mm,更优选设为1.9~2.1mm。采用何种厚度,可以根据玻璃的用途进行决定。其中,由于上边11比下边12厚,因此例如可以将上边11的厚度设为2.5~5.0mm,将下边12的厚度设为2.6~6.7mm,将上边11与下边12的厚度差设为0.1~1.7mm。
内侧玻璃板2的厚度可以与外侧玻璃板1同等,但例如为了挡风玻璃的轻质化,可以设为厚度小于外侧玻璃板1。具体而言,考虑玻璃的强度时,优选为0.1~2.3mm,优选为0.8~2.0mm,特别优选为1.0~1.4mm。更优选为0.8~1.3mm。关于内侧玻璃板2,采用怎样的厚度,可以根据玻璃的用途来决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的形状为弯曲形状。挡风玻璃为弯曲形状时,弯曲量大则隔音性能降低。弯曲量是表示挡风玻璃的弯曲的量,例如,设定连结挡风玻璃的上边的中央与下边的中央的直线时,将该直线与挡风玻璃的距离之中最大的量定义为弯曲量。
这里,对挡风玻璃的厚度的测定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关于测定位置,为将挡风玻璃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央线上的上下2处。测定机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株式会社Teclock制造的SM-112这样的厚度计。在测定时,以在平的面载置挡风玻璃的弯曲面的方式进行配置,利用上述厚度计夹住挡风玻璃的端部进行测定。
<3.外侧玻璃板和内侧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的制造方法的一例,参照图3进行说明。作为一例,这些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可以设为通过浮法制造的浮法玻璃板。
图3是表示浮法玻璃板的制造方法的图。在图3中,纸面垂直方向为熔融玻璃55的流动方向、左右方向为熔融玻璃55的宽度方向。在图3中,夸张地表示熔融玻璃55的厚度的变化。
浮法通过在熔融锡等的熔融金属54之上连续地供给熔融玻璃55,使供给的熔融玻璃55在熔融金属54之上流动,成型为带板状。将这样成型的玻璃称为玻璃带55。
而且,为了抑制玻璃带55的宽度方向的收缩,玻璃带55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由一对辊56压住。这些一对辊56在玻璃带55的流动方向隔开间隔设置多对。通过使这些多对的辊16旋转,玻璃带55向下游侧移动。
玻璃带55随着向下游侧去而被冷却,在冷却固化之后从熔融金属54提起。然后,在徐冷之后,切断。这样操作,得到浮法玻璃板。这里,在浮法玻璃板中,将与熔融金属54接触的面称为底面,将与其相反的面称为顶面。底面和顶面可以未研磨。此外,底面与熔融金属54接触,因此在熔融金属54为锡的情况下,底面所含有的氧化锡的浓度大于顶面所含有的氧化锡的浓度。
图3中,通过一对辊56将玻璃带55在宽度方向上拉伸,玻璃带55的厚度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越向中央部去变得越大。这样操作形成的玻璃带55在固化之后切断时,得到外侧玻璃板1。此时,外侧玻璃板的切出方式如图4所示,有2种。首先,如图4的右侧所示,将玻璃带55以切断面K1、K2在铅直方向上拉伸的方式切断。这些切断面K1、K2平行延伸,这样操作得到的外侧玻璃板1A的切断面K1、K2与底面正交。另外一个方法中,如图4的左侧所示,将玻璃带55以形成相对于顶面垂直的切断面K3、K4的方式切断。这些切断面K3、K4平行延伸,这样操作得到的外侧玻璃板1B的切断面K3、K4与顶面正交。任一种中,切出上边11的厚度大、下边12的厚度小的外侧玻璃板1。
另外,内侧玻璃板2也可以与外侧玻璃板1同样通过浮法形成,但可以通过不使用上述的辊的公知方法形成。因此,内侧玻璃板2的厚度可以大致一定地形成。其中,在将内侧玻璃板2形成为楔形时,可以利用与外侧玻璃板1同样的方法形成。
另外,玻璃带55在熔融金属54上流动,因此,在其表面形成沿流动方向延伸的多个条纹。并且,在经冷却的浮法玻璃板的表面也形成该条纹。通过条纹在内侧玻璃板2的表面,如图5所示在与条纹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波状的凹凸。此外,图5为与图3同样的剖面,显示与玻璃板的流动方向正交的剖面。在外侧玻璃板1也形成同样的凹凸。其中,在各玻璃板1、2中,与熔融金属54接触的底面的凹凸小于顶面的凹凸。这里,凹凸小是指凹凸的最深部与最上部之差小。另外,在通过浮法形成的玻璃板的表面,除了由如上所述的条纹产生的凹凸,在与其正交的方向也可以形成具有凹凸的波纹。该波纹具有比条纹的间距大的间距并且大小也比条纹的凹凸大。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挡风玻璃如图6所示,将外侧玻璃板1的第二表面102和内侧玻璃板2的第一表面201均设为顶面。由此,形成为外侧玻璃板1的第一表面101、内侧玻璃板2的第二表面202、即挡风玻璃中朝向外部的面的凹凸均变小。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7所示,形成为外侧玻璃板1的条纹150与内侧玻璃板2的条纹250平行。即,外侧玻璃板1的条纹150通过上述的方法,与上边11和下边12平行延伸。另一方面,内侧玻璃板2的厚度一定,因此能够调整条纹250的方向,与外侧玻璃板1同样地,以条纹250与上边21和下边22平行地延伸的方式,从玻璃带切出。这样操作,以外侧玻璃板1的条纹150与内侧玻璃板2的条纹250平行的方式,形成挡风玻璃。这样形成的挡风玻璃在安装于车辆时,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的条纹150、250均在水平方向上延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玻璃板1的条纹150的位置与内侧玻璃板2的条纹250的位置大致一致,相互相对。条纹的位置是指凹的最深部或凸的最上部的位置。条纹的凹和凸以大致相同的间距出现,因此,条纹一致是指如图6A所示,外侧玻璃板1的凸的最上部与内侧玻璃板2的凸的最上部一致,并且外侧玻璃板1的凹的最深部与内侧玻璃板2的凹的最深部一致,或者如图6B所示,外侧玻璃板1的凸的最上部与内侧玻璃板2的凹的最深部一致,并且外侧玻璃板1的凹的最深部与内侧玻璃板2的凸的最上部一致。此外,在图6A和图6B中,为了说明的方便,作为条纹,仅表示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的凸的最上部150、250。另外,外侧玻璃板1的条纹150的间距P1与内侧玻璃板2的条纹250的间距P2大致相同。间距P1、P2为条纹150、250的上下方向的间隔。
此外,在外侧玻璃板1的制造中,如果调整成型条件,则也能够形成为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向中央部去厚度变大,或者形成为从宽度方向的一端部向另一端部去厚度变大。这样的玻璃带55的厚度除了通过辊56产生的张力来调整以外,也可以通过辊56的转速等来调整。
如上所述,切出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之后,各玻璃板1、2的4边的端面利用公知方法进行研磨,例如,以外侧成为凸的方式形成为剖面圆弧状。
<4.中间膜>
中间膜3与两玻璃板1、2同样,形成为梯形形状。另外,如图2所示,中间膜3具有朝向车外侧的第一表面301和朝向车内侧的第二表面302,具有连结这些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2的端面。这里,将上边侧的端面称为上端面311,将下边侧的端面称为下端面312。并且,中间膜3形成为随着从上端面311向下端面312去厚度变小的楔形。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2形成的楔角α3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小于外侧玻璃板1的楔角α1。具体而言,楔角α3例如可以设为0.02~0.18mrad,还可以设为0.05~0.15mrad。
另外,中间膜3由至少一层形成。作为一例,如图2的放大图所示,能够以将软质的芯层31由比其硬质的外层32挟持的3层构成。但不限定于该构成,只要由具有芯层31和配置于外侧玻璃板1侧的至少一个外层32的多层形成即可。例如,也可以设为包含芯层31和配置于外侧玻璃板1侧的一个外层32的2层的中间膜3、或以芯层31为中心在两侧分别配置有2层以上的偶数的外层32的中间膜3、或者夹着芯层31在一侧配置有奇数的外层32、在另一侧配置有偶数的外层32的中间膜3。此外,仅设置1个外层32时,如上所述,设置在外侧玻璃板1侧,这是由于能够提高对于来自车外、屋外的外力的耐破损性能。另外,外层32的数量多时,隔音性能也变高。
芯层31只要比外层32软质即可,其硬度没有特别限定。构成各层31、32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外层32例如能够由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PVB)构成。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与各玻璃板的粘接性、耐贯通性优异,故而优选。另一方面,芯层31例如能够由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EVA)、或比构成外层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软质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构成。通过将软质的芯层夹在中间,既能够保持与单层的树脂中间膜同等的粘接性、耐贯通性,又能够大幅提高隔音性能。
一般而言,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硬度能够通过(a)作为起始物质的聚乙烯醇的聚合度、(b)缩醛化度、(c)增塑剂的种类、(d)增塑剂的添加比例等来控制。因此,通过适当调整选自这些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即使是相同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也能够分别制作外层32使用的硬质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和芯层31使用的软质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另外,也能够通过缩醛化所使用的醛的种类、利用多种的醛的共缩醛化或者利用单种的醛的纯缩醛化,来控制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硬度。虽然不能一概而论,越是使用碳原子个数多的醛而得到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越有变得软质的趋势。因此,例如,外层32由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构成时,芯层31能够使用将碳原子个数为5以上的醛(例如正己醛、2-乙基丁醛、正庚醛、正辛醛)用聚乙烯醇缩醛化而得到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此外,能够得到规定的杨氏模量时,不限定于上述树脂等。
另外,中间膜3的总厚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3~6.0mm,进一步优选为0.5~4.0mm,特别优选为0.6~2.0mm。另外,芯层31的厚度优选为0.1~2.0mm,进一步优选为0.1~0.6mm。另一方面,各外层32的厚度优选为0.1~2.0mm,进一步优选为0.1~1.0mm。此外,也能够使中间膜3的总厚一定,在其中调整芯层31的厚度。以上的厚度是指形成为楔形的中间膜3的最厚的部分的厚度。
芯层31和外层32的厚度例如能够如下所述地测定。首先,使用显微镜(例如,Keyence公司制VH-5500)将挡风玻璃的剖面放大至175倍显示。接着,通过目视确认芯层31和外层32的厚度,对其进行测定。此时,为了排除由于目视引起的误差,将测定次数设为5次,将其平均值作为芯层31、外层32的厚度。
另外,中间膜3的总厚没有特别规定,优选为0.3~6.0mm,进一步优选为0.5~4.0mm,特别优选为0.6~2.0mm。另外,芯层31的厚度优选为0.1~2.0mm,进一步优选为0.1~0.6mm。另一方面,各外层32的厚度优选大于芯层31的厚度,具体而言,优选为0.1~2.0mm,进一步优选为0.1~1.0mm。此外,也能够使中间膜3的总厚为一定,在其中调整芯层31的厚度。
芯层31和外层32的厚度例如能够如下所述地测定。首先,使用显微镜(例如,Keyence公司制VH-5500)将挡风玻璃的剖面放大至175倍显示。接着,通过目视确认芯层31和外层32的厚度,对其进行测定。此时,为了排除由于目视引起的误差,将测定次数设为5次,将其平均值作为芯层31、外层32的厚度。例如,拍摄挡风玻璃的放大照片,在其中确定芯层、外层32,对厚度进行测定。
中间膜3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配合上述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等的树脂成分、增塑剂和根据需要的其它添加剂,混炼均匀后,将各层一并挤出成型的方法;将通过该方法制成的2个以上的树脂膜通过压制法、层压法等进行叠层的方法。通过压制法、层压法等进行叠层的方法中所使用的叠层前的树脂膜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多层结构。另外,中间膜3除了能够如上所述由多层形成以外,也能够由1层形成。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膜3通过用辊将成型后的俯视时为长方形状的中间膜3拉伸,形成为下边侧变长。以下,将该处理称为拉伸处理,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将拉伸处理前的中间膜称为拉伸前中间膜,将拉伸处理后的中间膜称为拉伸后中间膜。
如图8所示,拉伸处理通过使拉伸前中间膜通过2个圆锥状的辊91、92之间来进行。这里,将上侧的辊称为第一辊91,将下侧的辊称为第二辊92。另外,将各辊91、92的直径大的一侧的轴方向的端部称为第一端部911、921,将直径小的一侧的轴方向的端部称为第二端部912、922。这些第一辊91和第二辊92配置为旋转轴G1、G2平行。另外,两辊91、92中的第一端部911、921和第二端部912、922分别配置在同一侧。由此,在两辊91、92之间,形成第一端部911、921侧窄、第二端部912、922侧宽的间隙900。
因此,使拉伸前中间膜通过这些辊91、92之间时,如图9所示,由于各辊91、92的第一端部911、921侧的圆周速度快,在第一端部911、921侧,拉伸前中间膜被拉伸。由此,形成俯视为梯形形状的拉伸后中间膜3。另外,如图8所示,形成两辊91、92的间隙900,因此,拉伸后中间膜3的剖面中,第一端部911、921侧厚,第二端部912、922侧薄。其结果,形成上端面311厚、下端面312薄的中间膜3。
<5.遮蔽层>
如图1所示,在该挡风玻璃的周缘,在黑色等的深色的陶瓷上叠层遮蔽层4。该遮蔽层4遮蔽来自车内和车外的视野,沿挡风玻璃的4个边叠层。
遮蔽层4例如可以为仅外侧玻璃板1的内面、仅内侧玻璃板2的内面、或者外侧玻璃板1的内面和内侧玻璃板2的内面等各种方式。另外,能够由陶瓷、各种材料形成,例如可以为以下的组成。
[表1]
第1表
第一和第二着色陶瓷糊 | ||
颜料*1 | 质量% | 20 |
树脂(纤维素树脂) | 质量% | 10 |
有机溶剂(松油) | 质量% | 10 |
玻璃粘合剂*2 | 质量% | 65 |
粘度 | dPs | 150 |
*1,主成分:氧化铜、氧化铬、氧化铁和氧化锰
*2,主成分:硼硅酸铋、硼硅酸锌
陶瓷可以通过丝网印刷法形成,除此以外,也可以通过将烧制用转印膜转印到玻璃板并进行烧制来制作。采用丝网印刷时,例如,可以设为聚酯丝网:355目,涂敷厚度:20μm,张力:20Nm,刮刀硬度:80度,安装角度:75°,印刷速度:300mm/s,在干燥炉中进行150℃、10分钟的干燥,由此形成陶瓷。
此外,陶瓷容易与上述的玻璃带55的底面密合。这是由于底面中的氧化锡的浓度高的缘故。因此,由陶瓷形成遮蔽层4时,优选形成于底层。因此,例如形成如图6所示的挡风玻璃时,遮蔽层4能够形成于内侧玻璃板2的第二表面202。此外,遮蔽层4除了叠层陶瓷以外,也可以通过贴附深色的树脂制的遮蔽膜形成。
<6.挡风玻璃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挡风玻璃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对玻璃板的生产线进行说明。
接着,对挡风玻璃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对玻璃板的生产线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在该生产线上,从上游向下游依次配置有加热炉801、成型装置802。并且,从加热炉801至成型装置802、以及其下游侧配置有辊输送带903,作为加工对象的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利用该辊输送带903搬送。这些玻璃板1、2在搬入加热炉801之前形成为平板状,例如,在内侧玻璃板2的内表面(车内侧的表面)叠层上述遮蔽层4后,搬入加热炉801。此外,如上所述,遮蔽层4也可以叠层于内侧玻璃板2的内表面以外的位置。
加热炉801可以为各种结构,例如,可以为电加热炉。该加热炉801具有上游侧和下游侧的端部开放的角筒状的炉主体,在其内部从上游向下游配置有公知的辊输送带903。在炉主体的内壁面的上面、下面、和一对侧面,分别配置有加热器(图示省略),将通过加热炉801的玻璃板1、2加热至能够成型的温度、例如玻璃的软化点附近。
另外,如图11A所示,在电炉801内,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均能够以上下方向的中心线与通过辊输送带801的宽度L的2/3的线Lx大致一致的方式搬送。或者,如图11B所示,两玻璃板1、2均可以以上下方向的中心线与辊输送带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L0大致一致方式搬送。由此,可以认为,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的条纹150、250一致。
成型装置802构成为利用上模821和下模822对玻璃板1、2进行压制,成型为规定的形状。上模821在覆盖玻璃板1、2的上表面(车内侧的表面)整体的下侧具有凸的曲面形状,构成为能够上下移动。另外,下模822形成为对应于玻璃板1、2的周缘部的框状,其上面具有对应于上模821的曲面形状。利用该结构,玻璃板1、2在上模821与下模822之间被压制成型,成型为最终的曲面形状。另外,在下模822的框内配置有辊输送带903,该辊输送带903能够以通过下模822的框内的方式上下移动。并且,虽然省略了图示,在成型装置802的下游侧配置有徐冷装置(图示省略),将成型得到的玻璃板冷却。
此外,成型装置802的下模822可以为遍及玻璃板1、2的整个表面地相接的方式。此外,成型装置802只要能够将玻璃板成型即可,上模和下模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
这样,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被成型时,接着,将中间膜3夹在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之间。中间膜3形成为比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稍大的形状。由此,成为中间膜3的外缘从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伸出的状态。
接着,将叠层有两玻璃板1、2和中间膜3的叠层体放入橡胶袋中,一边进行减压抽吸一边以约70~110℃进行预粘接。预粘接的方法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例如,将上述叠层体用烘箱以45~65℃进行加热。接着,对叠层体以0.45~0.55MPa用辊进行挤压。接着,将该叠层体再次用烘箱以80~105℃加热后,以0.45~0.55MPa用辊再次进行挤压。这样操作,完成预粘接。
接着,进行主粘接。将进行了预粘接的叠层体利用高压釜例如以8~15个大气压、100~150℃进行主粘接。具体而言,例如能够以14个大气压、135℃的条件进行主粘接。通过以上的预粘接和主粘接,中间膜3与各玻璃板1、2粘接。最后,切断从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伸出的中间膜3,则可以制造具有如图2所示的剖面的挡风玻璃。即,组合外侧玻璃板1的楔角α1和中间膜3的楔角α3,形成楔角αX的挡风玻璃。此外,也可以利用除此以外的方法、例如后述的图16和图17所示的方法来制造弯曲的挡风玻璃。
<7.抬头显示器装置>
接着,对抬头显示器装置进行说明。抬头显示器装置(称为HUD装置)对挡风玻璃投射车速等的信息。但是,已知在使用该HUD装置时,由于向挡风玻璃投影的光,形成重影。即,由于在挡风玻璃的内面反射而被视认的图像与在挡风玻璃的外面反射而被视认的图像分别被视认,图像成为双重图像。
为了防止发生这样的情况,使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的楔角αX的挡风玻璃。即,如图12所示,在挡风玻璃中,至少在从HUD装置500投影光的显示区域中,随着厚度向下方去而变小地形成。由此,在挡风玻璃的内面(内侧玻璃板2的第二表面202)反射而射入车内的光与在挡风玻璃的外面(外侧玻璃板1的第一表面101)反射后而射入车内的光大致一致,因此,重影消除。
<8.特征>
采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挡风玻璃,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
(1)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外侧玻璃板1的条纹150与内侧玻璃板2的条纹250平行的方式配置两玻璃板1、2。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由此能够降低透视变形。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特别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中条纹150、250的位置大致一致,并且在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中条纹150、250的间距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降低透视变形。因此,采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挡风玻璃,即使使用楔形的外侧玻璃板1,也能够抑制视认性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条纹150、250产生的凹凸小的底面设为挡风玻璃的外面。即,挡风玻璃的2个外面均凹凸小,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车内通过挡风玻璃看车外的对象物时的透视变形。
(2)因为能够调整外侧玻璃板1、内侧玻璃板2、和中间膜3的楔角,所以能够形成各种楔角的挡风玻璃。与图2的例子同样,在图13的(a)的例子,将外侧玻璃板1和中间膜3形成为楔形,通过调整这些外侧玻璃板1和中间膜3的楔角α1、α3,能够调整挡风玻璃的楔角αX。此外,如图13的(b)所示,在内侧玻璃板2也形成为楔角α2的楔形时,能够形成更大的楔角αX的挡风玻璃。此外,外侧玻璃板1的楔角α1和内侧玻璃板2的楔角α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例如,使用上端面311的厚度小的中间膜3时,如图13的(c)所示,也能够形成小于外侧玻璃板1的楔角α1的楔角αX的挡风玻璃。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具有小于各玻璃板1、2的楔角α1、α2的楔角α3的中间膜3,如图13的(a)和图13的(b)所示,能够形成大于各玻璃板1、2的楔角α1、α2的楔角αX的挡风玻璃,或者如图13的(c)所示,能够形成小于各玻璃板1、2的楔角α1、α2的楔角αX的挡风玻璃。即,能够形成对应要求的各种楔角αX的挡风玻璃。在以下的表2中,例示了通过调整外侧玻璃板1、内侧玻璃板2、和中间膜3的楔角而形成的楔形的挡风玻璃的例子(单位为mrad)。此外,在以下的表2中,设水平为0mrad,以上边厚的情况的倾斜为正、上边薄的情况的倾斜为负进行表示。例如,例1的楔角α3为-0.10mrad的中间膜是上端面311的厚度小于下端面312的厚度的中间膜3,例3的楔角α3为0.05mrad的中间膜是图8所示的中间膜3。
[表2]
此外,表2的楔角为一例,挡风玻璃的楔角αX例如可以形成为0.1~1.2mrad。
<9.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超出其宗旨,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并且,也可以适当组合物以下所示的多个变形例。
<9-1>
上述实施方式中,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以顶面彼此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以底面彼此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另外,也能够以顶面与底面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此时,也可以使外侧玻璃板1的顶面与中间膜3相对,或者,也可以使内侧玻璃板2的顶面与中间膜3相对。
如上所述,具有底面成为挡风玻璃的外面时能够抑制透视变形的优点,优选在底面叠层陶瓷的遮蔽层4。因此,根据用途,研究使哪个面相对即可。另外,这样的底面除了遮蔽层4以外,例如还适于通过印刷等叠层铜、银等天线元件。另外,天线元件能够形成于内侧玻璃板的车内侧的面。
<9-2>
上述实施方式中,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的条纹150、250彼此一致,但外侧玻璃板1的全部条纹150的位置与内侧玻璃板2的全部条纹250的位置不需要一定是一致的,这些之中的一些一致即可。其中,优选一致的条纹150、250多,例如,优选50%以上一致。此外,这里所说的一致可以不是完全一致的,可以多少有一些错位。另外,外侧玻璃板1的条纹150的间距和内侧玻璃板2的条纹250的间距可以不是完全相同的,可以是一部分相同。
<9-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中间膜3形成为楔形,但是也能够形成为第一表面301与第二表面302平行的平板状。
<9-4>
遮蔽层4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各种形状。例如,也能够形成为设置有传感器能够光照射、摄像机能够外部拍摄的窗(开口)的遮蔽层。
<9-5>
将外侧玻璃板1、内侧玻璃板2、中间膜3形成为楔形状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为上述的方法以外的方法。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准备以下所示的实施例和参考例所涉及的挡风玻璃。均将外侧玻璃板和中间膜形成为楔形,将内侧玻璃板形成为平板状。外侧玻璃板和内侧玻璃板通过浮法形成,中间膜由一层的PVB形成。接着,使外侧玻璃板和内侧玻璃板的顶面彼此相对。各玻璃板的形成方法为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方法。外侧玻璃板的条纹的间距和内侧玻璃板的条纹的间距大致相同,为50mm。外侧玻璃板的最厚部为2.3mm、最薄部为2.0mm。中间膜的最厚部为0.9mm、最薄部为0.8mm。另外,内侧玻璃板的厚度为2.3mm。并且,挡风玻璃的上边为1200mm、下边为1400mm、上下方向的长度为1000mm。另外,挡风玻璃的最厚部为5.5mm、最薄部为5.1mm。
(1)实施例1
使外侧玻璃板和内侧玻璃板的条纹均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使条纹大致一致。
(2)实施例2
使外侧玻璃板和内侧玻璃板的条纹均在水平方向上延伸,条纹在上下方向上错开。具体而言,使外侧玻璃板的条纹的凸与内侧玻璃板的条纹的凹大致一致。
(3)参考例
使外侧玻璃板的条纹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使内侧玻璃板的条纹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即,使外侧玻璃板的条纹和内侧玻璃板的条纹正交。
接着,对如上所述形成的实施例和比较例,评价透视变形。具体而言,将挡风玻璃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45度并固定,在水平方向照射水平光线,将透过挡风玻璃的光投影在屏幕上。对该投影图像,如下所述进行了评价。
·完全没有看出投影图像的变形:A
·几乎没有看出投影图像的变形:B
·投影图像的变形稍微可见:C
·投影图像的变形清晰可见:D
结果如下所述。
·实施例1 B
·实施例2 A
·参考例 C
根据以上的结果,实施例1、2得到了与条纹正交的参考例同等的透视变形。另外,条纹一致的实施例1与不一致的实施例2相比,得到了良好的透视变形。
<B.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挡风玻璃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构成,只要没有特别提及,省略其说明。
<1.玻璃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楔形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使外侧玻璃板1的条纹与内侧玻璃板2的条纹正交。即,外侧玻璃板1的条纹150通过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方法,条纹与上边11和下边12平行地延伸。另一方面,内侧玻璃板2的厚度一定,因此能够调整条纹的方向,因此,以条纹250从上边21向下边22延伸的方式从玻璃带切出。这样操作,以外侧玻璃板1的条纹150与内侧玻璃板2的条纹250正交的方式形成挡风玻璃。其中,条纹的方向可以在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中相反。
<2.中间膜>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膜3形成为楔形。在中间膜3中,用于形成楔形的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2所成的楔角α3没有特别限定,但小于外侧玻璃板1的楔角α1。楔角α3的具体数值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3.挡风玻璃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挡风玻璃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对玻璃板的生产线进行说明。
这里,对于成型模具,参照图16进一步详细进行说明。图16是成型模具的俯视图。如图16所示,该成型模具800具有与两玻璃板1、2的外形大致一致的框状的模具主体810。该模具主体810形成为框状,因此,在内侧具有贯通上下方向的内部空间820。并且,在该模具主体810的上面载置平板状的两玻璃板1、2的周缘部。因此,在该玻璃板1、2,从配置于下侧的加热器(省略图示)经由内部空间施加热。由此,两玻璃板1、2由于加热而软化,由于自重而向下方弯曲。此外,在模具主体810的内周缘,配置用于遮蔽热的遮蔽板840,由此能够调整玻璃板1、2受到的热。另外,加热器不仅可以设置在成型模具800的下方也可以设置在上方。
接着,对于成型方法,参照图17进行说明。图17是成型模具通过的炉的侧视图。首先,在弯曲前的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上叠层上述的遮蔽层4。接着,使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重合,以支撑于上述成型模具800的状态,如图17所示,通过加热炉802。在加热炉802内加热到软化点温度附近时,两玻璃板1、2由于自重其内侧比周缘部向下方弯曲,成型为曲面状。接着,两玻璃板1、2从加热炉802搬入徐冷炉803,进行徐冷处理。此后,两玻璃板1、2从徐冷炉803搬出到外部并放冷。
这样操作,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被成型,接着,将中间膜3夹在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之间。中间膜3形成为比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稍大的形状。由此,中间膜3的外缘成为从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伸出的状态。
以下的工序,即,关于预粘接和主粘接,如第一实施方式所示,因此,省略其说明。这样操作,形成如图2所示的楔角αX的挡风玻璃。此外,也可以利用除此以外的方法,例如通过压制加工制造弯曲的挡风玻璃。
<4.特征>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挡风玻璃,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
(1)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特征的(2)同样的效果。但上述表2的楔角为一例,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中的至少一个为楔形即可,例如,也可以将外侧玻璃板1形成为平板状,将内侧玻璃板2形成为楔形。另外,挡风玻璃的楔角αX例如可以形成为0.2~0.7mrad。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条纹产生的凹凸小的底面形成为挡风玻璃的外面。即,挡风玻璃的2个外面的凹凸均小,因此,能够减小从车内通过挡风玻璃看车外的对象物时的透视变形。
<5.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超出其宗旨,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并且,可以适当组合以下所示的多个变形例。
<5-1>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示的<9-1>、<9-4>、<9-5>也可以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应用。
<5-2>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的条纹彼此正交,但也可以使其平行。此时,可以使条纹在水平方向上(与上边11、21和下边12、22平行)延伸。
<C.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挡风玻璃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主要对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结构,只要没有特别提及,省略其说明。
<1.玻璃板>
外侧玻璃板1形成为楔形。用于形成外侧玻璃板1的楔形的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所成的楔角α1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设为0.1~1.1mrad,可以设为0.15~1.05mrad。具体而言,例如,可以设为(0.2+0.4n)±0.05mrad(其中,n为0以上的整数)。
将内侧玻璃板2形成为楔角α2的楔形时,与外侧玻璃板1的楔角α1之差例如可以设为0.35~0.45mrad、或者0.75~0.85mrad。
<2.中间膜>
中间膜3能够形成为随着从上端面311向下端面312去厚度变小的楔形,或者中间膜3能够形成为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2平行的平板状。将中间膜3形成为楔形时,第一表面301与第二表面302所成的楔角α3的具体数值如第一实施方式所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玻璃板2和中间膜3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楔形。
<3.特征>
采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挡风玻璃,能够得到如下所述的效果。
(1)由于能够调整外侧玻璃板1、内侧玻璃板2、和中间膜3的楔角,因此,能够形成各种楔角的挡风玻璃。与图2的例子同样,在图18的(a)的例子中,将外侧玻璃板1和中间膜3形成为楔形,通过调整这些外侧玻璃板1和中间膜3的楔角α1、α3,能够调整挡风玻璃的楔角αX。此外,如图18的(b)所示,内侧玻璃板2也形成为楔形时,能够形成更大楔角αX的挡风玻璃。此外,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的楔角α1、α2可以不同。
另外,如图18的(c)所示,也能够将外侧玻璃板1和内侧玻璃板2形成为楔形、将中间膜3形成为平板状。通过这样的如图18的(a)~图18的(c)所示的、外侧玻璃板1、内侧玻璃板2和中间膜3的组合,能够形成对应要求的各种楔角αX的挡风玻璃。在以下的表3中,例示了通过调整外侧玻璃板1、内侧玻璃板2和中间膜3的楔角而形成的楔形的挡风玻璃的例子(单位为mrad)。
[表3]
在表3的例子中,使用3种楔角的外侧玻璃板1、2种楔角的内侧玻璃板2、和2种楔角的中间膜3,形成了10种楔角的挡风玻璃。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用少种类的楔角的玻璃板1、2和中间膜3,形成多个种类的楔角的挡风玻璃。
此外,表3的楔角为一例,能够使用其它楔角的玻璃板1、2和中间膜3,挡风玻璃的楔角αX例如可以形成为0.1~1.2mrad。
此外,能够得到与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特征的(2)同样的效果。
<4.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超出其要旨,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并且,可以适当组合以下所示的多个变形例。
<4-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外侧玻璃板1形成为楔形,将内侧玻璃板2和中间膜3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楔形,但例如也可以将内侧玻璃板2形成为楔形,将外侧玻璃板1和中间膜3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楔形。此时,本发明的第一玻璃板相当于内侧玻璃板2,第二玻璃板相当于外侧玻璃板1。
<4-2>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所示的<9-1>、<9-4>、<9-5>、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所示的<5-2>也可以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应用。
符号说明
1:外侧玻璃板(第一玻璃板);2:内侧玻璃板(第二玻璃板);3:中间膜。
Claims (22)
1.一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玻璃板,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二玻璃板,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以该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玻璃板的第二表面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和
中间膜,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夹持于所述第一玻璃板与第二玻璃板之间,
所述第一玻璃板和所述第二玻璃板分别具有第一端部和与该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
所述中间膜具有第一端部和与该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
所述第一玻璃板以从所述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去厚度变薄的方式使剖面形成为楔形,
在所述第一玻璃板和所述第二玻璃板分别形成有在该第一玻璃板和该第二玻璃板被安装于车辆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条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第一玻璃板的所述多个条纹之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与形成于所述第二玻璃板的所述多个条纹的任意位置大致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第一玻璃板的所述多个条纹的间距与形成于所述第二玻璃板的所述多个条纹的间距大致相同。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玻璃板和所述第二玻璃板通过浮法制造,各自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氧化锡的浓度不同,
所述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以所述氧化锡的浓度低的表面彼此相互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玻璃板和所述第二玻璃板通过浮法制造,各自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氧化锡的浓度不同,
所述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以所述氧化锡的浓度低的表面与所述氧化锡的浓度高的表面相互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玻璃板以从所述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去厚度变薄的方式使剖面形成为楔形,
所述第一玻璃板的楔角与所述第二玻璃板的楔角大致相同。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玻璃板以从所述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去厚度变薄的方式使剖面形成为楔形,
所述第一玻璃板的楔角与所述第二玻璃板的楔角不同。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膜以从所述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去厚度变薄的方式使剖面形成为楔形。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膜以从所述第二端部向第一端部去厚度变薄的方式使剖面形成为楔形。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玻璃板的楔角为0.1~0.7mrad,
所述中间膜的楔角为0.02~0.18mrad。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玻璃板的楔角为0.15~0.45mrad,
所述中间膜的楔角为0.05~0.15mrad。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玻璃板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成为楔角α1的方式形成,
所述中间膜以从所述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去厚度变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成为楔角α3的方式形成,
所述楔角α1大于所述楔角α3。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玻璃板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成为楔角α2的方式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玻璃板的第一端部与所述中间膜的第二端部配置于相同侧。
15.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玻璃板的第一端部与所述中间膜的第一端部配置于相同侧。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玻璃板和所述中间膜中的至少一个以从所述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去厚度变薄的方式使剖面形成为楔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膜的剖面形成为楔形,
所述中间膜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玻璃板的第一端部配置于相同侧。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玻璃板的剖面形成为楔形,
所述第一玻璃板的楔角大于所述第二玻璃板的楔角。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玻璃板的所述楔角与所述第二玻璃板的所述楔角之差为0.35~0.45mrad。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玻璃板的所述楔角与所述第二玻璃板的所述楔角之差为0.75~0.85mrad。
21.如权利要求16~20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膜的剖面形成为楔形,
所述第一玻璃板的所述楔角为(0.2+0.4n)±0.05mrad,其中,n为0以上的整数,
所述中间膜的楔角为0.05~0.15rad。
22.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
上边的厚度大于下边的厚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51934 | 2020-03-23 | ||
JP2020051932 | 2020-03-23 | ||
JP2020-051934 | 2020-03-23 | ||
JP2020-051932 | 2020-03-23 | ||
JP2020051933 | 2020-03-23 | ||
JP2020-051933 | 2020-03-23 | ||
PCT/JP2021/012023 WO2021193647A1 (ja) | 2020-03-23 | 2021-03-23 |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335343A true CN115335343A (zh) | 2022-11-11 |
Family
ID=77892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23826.8A Pending CN115335343A (zh) | 2020-03-23 | 2021-03-23 | 挡风玻璃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208304A1 (zh) |
EP (1) | EP4129943A4 (zh) |
JP (1) | JPWO2021193647A1 (zh) |
CN (1) | CN115335343A (zh) |
WO (1) | WO202119364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251369A (zh) * | 2021-11-08 | 2024-06-25 | Agc株式会社 | 楔形玻璃的制造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48881A (zh) * | 2015-07-31 | 2018-03-27 |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制造方法和夹层玻璃 |
CN108349800A (zh) * | 2015-11-24 | 2018-07-31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夹层玻璃 |
CN109626848A (zh) * | 2017-10-05 | 2019-04-16 | Agc株式会社 | 夹层玻璃 |
WO2019112018A1 (ja) * | 2017-12-07 | 2019-06-13 | Agc株式会社 | 車両用窓ガラス |
WO2019131800A1 (ja) * | 2017-12-28 | 2019-07-04 |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 |
CN110475684A (zh) * | 2017-03-27 | 2019-11-19 |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 挡风玻璃 |
CN110636994A (zh) * | 2017-05-23 | 2019-12-31 | Agc株式会社 | 夹层玻璃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035444A (ja) * | 2007-08-01 | 2009-02-19 |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およびウインドシールド用中間膜 |
JP6402706B2 (ja) | 2015-12-08 | 2018-10-10 | Agc株式会社 | 合わせガラス |
EP3412448B1 (en) * | 2017-06-02 | 2021-07-07 | AGC Inc. | Laminated glass |
JP7201583B2 (ja) * | 2017-12-19 | 2023-01-10 |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合わせガラス |
US11175497B2 (en) * | 2018-05-07 | 2021-11-16 | AGC Inc. | Laminated glass |
-
2021
- 2021-03-23 US US17/914,107 patent/US20240208304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3-23 WO PCT/JP2021/012023 patent/WO202119364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3-23 CN CN202180023826.8A patent/CN115335343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3-23 EP EP21774011.7A patent/EP4129943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1-03-23 JP JP2022510555A patent/JPWO2021193647A1/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48881A (zh) * | 2015-07-31 | 2018-03-27 |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制造方法和夹层玻璃 |
CN108349800A (zh) * | 2015-11-24 | 2018-07-31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夹层玻璃 |
CN110475684A (zh) * | 2017-03-27 | 2019-11-19 |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 挡风玻璃 |
CN110636994A (zh) * | 2017-05-23 | 2019-12-31 | Agc株式会社 | 夹层玻璃 |
CN109626848A (zh) * | 2017-10-05 | 2019-04-16 | Agc株式会社 | 夹层玻璃 |
WO2019112018A1 (ja) * | 2017-12-07 | 2019-06-13 | Agc株式会社 | 車両用窓ガラス |
WO2019131800A1 (ja) * | 2017-12-28 | 2019-07-04 |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129943A4 (en) | 2024-05-01 |
US20240208304A1 (en) | 2024-06-27 |
JPWO2021193647A1 (zh) | 2021-09-30 |
WO2021193647A1 (ja) | 2021-09-30 |
EP4129943A1 (en) | 2023-0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938366B2 (ja) |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 | |
CN110475684B (zh) | 挡风玻璃 | |
CN103619776B (zh) | 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和夹层玻璃 | |
CN111601782B (zh) | 挡风玻璃 | |
CN110337364B (zh) | 一种制备夹层窗玻璃的方法 | |
US20210039357A1 (en) | Vehicle windshield | |
WO2019131803A1 (ja) |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 | |
CN115335343A (zh) | 挡风玻璃 | |
EP3826843B1 (en) | Process | |
JP6945443B2 (ja) | ガラス板モジュール | |
EP4364985A1 (en) | Windshield | |
JP7436254B2 (ja) |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及び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の製造方法 | |
CN111417533A (zh) | 车辆用窗玻璃 | |
CN114364531A (zh) | 玻璃 | |
CN114746375B (zh) | 汽车用的夹层玻璃 | |
JP2021147019A (ja) |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230256715A1 (en) | Laminated glazing | |
CN115362075A (zh) | 挡风玻璃 | |
CN116615348A (zh) | 具有改进的撞击保护的挡风玻璃 | |
JP2023061360A (ja) | 合わせ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22160783A (ja) | 車両窓用合わせ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 |
CN117460619A (zh) | 具有声阻尼性质的可加热复合玻璃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