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30095A - 一种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30095A CN115230095A CN202210928361.7A CN202210928361A CN115230095A CN 115230095 A CN115230095 A CN 115230095A CN 202210928361 A CN202210928361 A CN 202210928361A CN 115230095 A CN115230095 A CN 1152300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re
- movable
- traction
- groove
- movable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3—Moulds having transversely, e.g. radially, movable mould pa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4—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包括动模、定模、成型模组和脱模机构;成型模组安装于定模上部,以使得通过与动模的配合以用于成型所需的产品;成型模组包括配合型芯组和第三动型芯,第三动型芯用于成型产品的拐角,配合型芯组位于第三动型芯的侧部以用于成型产品的拐角侧部结构;脱模机构安装于定模并与成型模组进行配合,进而在进行脱模时,脱模机构适于带动成型模组依次进行包括第一过程和第二过程的脱模过程。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先通过配合型芯组的移动,使得第三动型芯的侧部产生孔隙,进而方便第三动型芯向空腔中心位置进行偏移来实现与拐角的脱模;从而使脱模过程简单快捷,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的脱模速度以及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如图1至图3所示,为现有的一种汽车后视镜壳体的产品100结构示意图。产品100包括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第二壳体120连接于第一壳体110的侧端,且第二壳体120相对于水平方向进行倾斜设置。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相互配合以形成空腔,空腔的拐角140呈尖角结构;同时,第二壳体120于拐角140的部分侧端还设置有倒扣130。从而在现有的注塑模具进行产品100的脱模时,拐角140的脱模需要进行多步骤的抽芯过程,在需要使用到大量驱动源的同时,脱模的过程较为的复杂和费时,进而影响产品100的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能够有效的降低模具的设计和脱模难度。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包括动模、定模、成型模组和脱模机构;所述成型模组安装于所述定模上部,以使得通过与所述动模的配合以用于成型所需的产品;所述成型模组包括配合型芯组和第三动型芯,所述第三动型芯用于成型产品的拐角,所述配合型芯组位于所述第三动型芯的侧部以用于成型产品的拐角侧部结构;所述脱模机构安装于所述定模并与所述成型模组进行配合,进而在进行脱模时,所述脱模机构适于带动所述成型模组依次进行包括第一过程和第二过程的脱模过程;其中,第一过程:所述脱模机构适于先带动所述配合型芯组脱离成型后的产品,再带动所述第三动型芯向成型后产品的空腔中心移动;第二过程:所述脱模机构适于向上顶起成型后的产品,进而将其与所述成型模组完全脱离。
优选的,所述成型模组还包括牵引型芯和定型芯;所述定型芯通过下端设置的基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定模,所述定型芯用于成型产品的空腔中远离拐角位置的结构;所述基板于所述定型芯的一侧设置有安装腔,所述牵引型芯和所述配合型芯组件均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并相互配合连接;所述第三动型芯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牵引型芯进行配合;所述牵引型芯与所述脱模机构进行连接,进而在进行第一过程时,所述牵引型芯适于在所述脱模机构的驱动下进行水平移动;通过所述牵引型芯的水平移动,适于先带动所述配合型芯组脱离成型后的产品,再带动所述第三动型芯向成型后产品的空腔中心进行偏转。
优选的,所述配合型芯组包括第一动型芯和第二动型芯,所述第一动型芯位于所述第三动型芯的下方,所述第二动型芯位于所述第三动型芯的侧方;所述牵引型芯位于所述第一动型芯和所述第二动型芯相邻的侧部;进而在进行第一过程时,通过所述牵引型芯向远离成型后产品的水平滑动,适于先驱使所述第一动型芯和所述第二动型芯同时向所述牵引型芯进行收拢,再随所述牵引型芯同步水平移动至脱离成型后的产品。
优选的,所述第一动型芯与所述安装腔远离所述定型芯的一侧通过第一限位结构进行配合;所述第一动型芯和所述牵引型芯相贴合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槽与所述牵引型芯的移动方向倾斜;当所述牵引型芯进行水平移动时,所述第一动型芯适于在所述牵引型芯的驱使下,先通过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进行沿成型后产品中侧部的倒扣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直至设定距离,再随所述牵引型芯进行同步水平移动直至脱离成型后的产品。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挡块和挡槽;所述挡块和所述挡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动型芯以及所述安装腔的侧壁;所述挡槽的开口方向平行于成型后的产品中倒扣的延伸方向;当所述牵引型芯进行水平移动时,所述第一动型芯适于通过所述挡块和所述挡槽的相互滑动,以进行沿成型后产品中侧部的倒扣的延伸方向移动,直至所述挡块和所述挡槽相脱离。
优选的,所述第二动型芯和所述定型芯靠近所述安装腔的一侧通过第二限位结构进行配合;所述牵引型芯和所述第二动型芯相贴合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块和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块和所述第一连接槽与所述牵引型芯的移动方向倾斜;当所述牵引型芯进行水平移动时,所述第二动型芯适于在所述牵引型芯的驱使下,先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进行沿成型后产品中倒扣的延伸方向进行下移直至设定距离,再随所述牵引型芯进行同步水平移动直至脱离成型后的产品。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和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动型芯的侧壁,所述限位槽设置于所述定型芯的侧壁,且所述限位槽呈L形;其中,所述限位槽的竖直段平行于成型后产品中上部倒扣的延伸方向;当所述牵引型芯进行水平移动时,所述第一动型芯适于先通过所述限位块沿所述限位槽竖直段的滑动,以进行沿成型后产品中倒扣延伸方向的下移,直至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槽的水平段;再通过所述限位块沿所述限位槽水平段的滑动,以进行所述第二动型芯同步随所述牵引型芯的水平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三动型芯一侧通过连接板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第三动型芯通过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基板;所述牵引型芯的一侧连接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通过设置的凹槽与所述转轴进行滑动配合;所述转轴和所述凹槽配合的侧壁分别设置有滑动配合的驱动槽和凸块,所述驱动槽包括直线段和倾斜段;当所述配合型芯组与成型后的产品进行脱离时,所述凸块适于沿所述直线段进行滑动,以使得所述第三动型芯保持静止;当所述配合型芯组脱离成型后的产品时,所述凸块适于沿所述倾斜段的滑动,进而驱使所述转轴带动所述第三动型芯向成型后产品的空腔中心进行转动。
优选的,所述脱模机构包括抽芯机构和顶料机构;所述抽芯机构安装于所述定模的上端侧部并与所述牵引型芯进行连接,所述抽芯机构适于通过所述牵引型芯驱使所述成型模组进行第一过程;所述顶料机构安装于所述定模下部并通过顶杆与所述定型芯进行滑动配合,所述顶料机构适于通过所述顶杆的上移以进行第二过程,进而将完成第一过程后的产品顶起至脱离所述定型芯。
优选的,所述定模于所述成型模组的侧部滑动安装有至少一个第四动型芯,所述第四动型芯用于成型产品的外壁结构;所述第四动型芯通过设置的斜导孔与所述动模上设置的斜导柱进行配合;进而在开模的过程中,所述动模适于通过所述斜导柱驱使所述第四动型芯进行远离成型后产品的水平移动,进而可以方便后续的脱模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进行脱模时,通过脱模机构的单次驱动,可以先将配合型芯组进行脱离,使得第三动型芯的侧部产生孔隙,进而方便第三动型芯在脱模机构的驱动下,通过向空腔中心位置的偏移来实现与成型后产品的拐角进行脱模。相比较传统的脱模过程,本申请的脱模过程简单快捷,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的脱模速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汽车后视镜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汽车后视镜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汽车后视镜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去除动模后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成型模组的配合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中成型模组的配合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中成型模组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定型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牵引型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第一动型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第二动型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第三动型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牵引型芯和第一动型芯进行成型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牵引型芯和第一动型芯进行脱模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牵引型芯和第二动型芯进行成型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中牵引型芯和第二动型芯进行脱模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中第三动型芯在进行成型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中第三动型芯在进行脱模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产品100、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倒扣130、拐角140、卡扣150、动模200、定模300、成型模组4、定型芯41、限位槽411、基板410、安装腔4100、挡块4101、牵引型芯42、第一连接块421、第一连接槽422、拉板423、驱动块424、凹槽4240、凸块4241、拉槽4242、第一动型芯43、第一成型槽430、挡槽431、第二连接槽432、第二动型芯44、第二成型槽440、限位块441、第二连接块442、第三动型芯45、第三成型槽450、连接板451、转轴452、驱动槽453、直线段4531、倾斜段4532、第四动型芯46、斜导孔460、抽芯机构5、滑轨51、牵引板52、顶料机构6、驱动装置61、顶板62、顶杆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4和图19所示,一种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包括动模200、定模300、成型模组4和脱模机构。成型模组4安装于定模300的上部,成型模组4可以用于成型产品100的空腔;从而在动模200和定模300进行盖合时,成型模组4可以通过与动模200下端成型腔的配合来成型出所需的产品100。成型模组4包括配合型芯组和第三动型芯45;其中,第三动型芯45用于成型产品100中空腔的拐角140,配合型芯组位于第三动型芯45的侧部以用于成型产品100中拐角140的侧部结构。脱模机构安装于定模300并与成型模组4进行配合;当产品100完成成型后,脱模机构可以带动成型模组4进行包括第一过程和第二过程的脱模过程,并且第一过程和第二过程依次进行。其中,第一过程:脱模机构可以先带动配合型芯组脱离成型后的产品100,再带动第三动型芯45向成型后的产品100中空腔的中心进行移动。第二过程:在配合型芯组和第三动型芯45都完成脱模后,脱模机构可以向上顶起成型后的产品100,从而可以将成型后的产品100与成型模组4完全脱离。
可以理解的是,由图1至图3所示,产品100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在连接位置处呈尖角结构,同时拐角140本身也呈尖角结构,进而在用于成型拐角140的第三动型芯45无法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直接进行脱模,只能沿着拐角140的尖角开口方向进行移动来实现脱模。所以,为了方便进行第三动型芯45的脱模,需要保证第三动型芯45的脱模方向上留有足够的脱模间隙;本申请中,通过在第三动型芯45的侧部设置可动的配合型芯组,从而在进行脱模时,可以先驱动配合型芯组脱离成型后的产品100,使得第三动型芯45的侧部形成有足够自身活动的脱模间隙,进而第三动型芯45通过先脱模间隙的位置进行移动,以实现与拐角140的脱模。此时,整个成型模组4对产品100竖直向上的自由度限制解除,进而再通过脱模机构将产品100向上顶起来实现与成型模组4的完全脱模。
本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8所示,定模300于成型模组4的侧部滑动安装有至少一个第四动型芯46,第四动型芯46可以用于成型产品100的外壁结构。第四动型芯46通过设置的斜导孔460与动模200上设置的斜导柱进行配合。进而在开模的过程中,动模200可以通过斜导柱驱使第四动型芯46进行远离成型后产品100的水平移动,进而可以方便后续的脱模过程。
本实施例中,成型模组4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需要进行大批量生产时,可以如图5所示,在定模300上安装两个成型模组4以及两个对应的抽芯机构5。从而本申请的成型模组可以在一次成型过程中,成型出两个所需的产品100,进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6至图9所示,成型模组4还包括牵引型芯42和定型芯41;定型芯41通过下端设置的基板410固定安装于定模300,定型芯41可以用于成型产品100的空腔中远离拐角140位置的结构。基板410于定型芯4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腔4100,牵引型芯42和配合型芯组件均滑动安装于安装腔4100内并相互进行配合连接。第三动型芯45转动安装于安装腔4100并与牵引型芯42进行配合。牵引型芯42与脱模机构进行连接,进而在进行第一过程时,牵引型芯42可以在脱模机构的驱动下进行水平移动;从而通过牵引型芯42的水平移动,可以先带动配合型芯组脱离成型后的产品100,再带动第三动型芯45向成型后产品100的空腔中心进行偏转。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至图3所示,由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形成的尖角结构,配合型芯组要想通过与产品100的脱离来产生用于第三动型芯45脱模的脱模间隙,则配合型芯组需要进行背离第二壳体120的移动。为了保证配合型芯组能够顺利的进行背离第二壳体120的移动,本申请中设置了牵引型芯42,牵引型芯42可以和配合型芯组进行连接,进而在脱模过程中,通过牵引型芯42在脱模机构的驱使下进行背离产品100的水平移动,使得配合型芯组在背离第二壳体120的方向上可以产生活动空间,进而配合型芯组在牵引型芯42进行水平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随牵引型芯42同步脱离成型后的产品100。
本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17所示,配合型芯组包括第一动型芯43和第二动型芯44;第一动型芯43位于第三动型芯45的下方,第二动型芯44位于第三动型芯45的侧方。牵引型芯42位于第一动型芯43和第二动型芯44相邻的侧部。进而在进行第一过程时,通过牵引型芯42向远离成型后产品100的水平滑动,可以先驱使第一动型芯43和第二动型芯44同时向牵引型芯42进行收拢,再随牵引型芯42同步水平移动至脱离成型后的产品100。
可以理解的是,配合型芯组可以成型拐角140的两侧结构,故而在进行脱模时,配合型芯组的需要向背离拐角140两侧的方向进行移动。若配合型芯组为整体结构,则配合型芯组只能够进行与第三动型芯45同向的移动,这势必会增加基板410以及相关结构的复杂性;同时,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壳体100的内壁还设置有卡扣150,若配合型芯组采用与第三动型芯45同向的移动,还会与成型后的卡扣150产生干涉。从而,为了实现配合型芯组的脱模,可以将配合型芯组分为第一动型芯43和第二动型芯44,第一动型芯43和第二动型芯44分别位于第三动型芯45的两侧。从而在进行脱模时,第一动型芯43可以先进行背离拐角140下部第二壳体120的水平移动;同时,第二动型芯44可以先进行背离拐角140上部第二壳体120的竖直移动;直至第一动型芯43和第二动型芯44均移动设定距离后,可以随牵引型芯42同步水平移动至脱离产品100。
本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动型芯43与安装腔4100远离定型芯41的一侧通过第一限位结构进行配合。第一动型芯43和牵引型芯42相贴合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连接块421和第二连接槽432;第一连接块421和第二连接槽432与牵引型芯42的移动方向倾斜;当牵引型芯42进行水平移动时,通过第一连接块421和第二连接槽432的相互滑动,第一动型芯43可以在牵引型芯42的驱使下,先通过第一限位结构进行沿成型后产品100中侧部的倒扣130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直至设定距离,再随牵引型芯42进行同步水平移动直至脱离成型后的产品100。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块421和第二连接槽432的设置方式有两种;其一,第一连接块421设置于牵引型芯42,第二连接槽432设置于第一动型芯43;其二,第一连接块421设置于第一动型芯43,第二连接槽432设置于牵引型芯42。
同时,第一动型芯43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成型拐角140下部倒扣130的第一成型槽430。从而在第一动型芯43进行脱模时,可以先沿倒扣130的延伸方向,即背离拐角140下部的第二壳体120的方向进行移动,直至第一动型芯43与成型后的倒扣130脱离,且第一动型芯43沿牵引型芯43移动方向的投影也不会与倒扣130产生干涉时,第一动型芯43可以脱离第一限位结构并随牵引型芯42同步水平移动至脱离成型后的产品100。
本实施例中,如图9、图11、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挡块4101和挡槽431;挡块4101和挡槽431分别设置于第一动型芯43以及安装腔4100的侧壁;挡槽431的开口方向或挡块410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成型后的产品100中拐角140下部倒扣130的延伸方向。当牵引型芯42进行水平移动时,第一动型芯43可以通过挡块4101和挡槽431的相互滑动,以进行沿成型后产品100中侧部,即拐角140下部的倒扣130的延伸方向移动,直至挡块4101和挡槽431相脱离。
可以理解的是,挡块4101和挡槽431的设置方式有两种;其一,挡块4101设置于安装腔4100的侧壁,挡槽431设置于第一动型芯43的侧壁;其二,挡块4101设置于第一动型芯43的侧壁,挡槽431设置于安装腔4100的侧壁。
同时,挡槽431包括长侧壁和短侧壁;当进行脱模时,挡槽431可以通过短侧壁与挡块4101的滑动配合来实现第一动型芯43进行背离拐角140下部倒扣130的移动,直至挡槽431的短侧壁与挡块4101脱离。即挡槽431的短侧壁与挡块4101的配合长度为上述设定距离。
并且,在完成脱模后进行复位时,可以通过挡槽431的长侧壁与挡块4101的相抵,以保证第一动型芯43能够沿拐角140下部倒扣130延伸方向的反向进行复位移动。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9、图10、图12、图16和图17所示,第二动型芯44和定型芯41靠近安装腔4100的一侧通过第二限位结构进行配合;牵引型芯42和第二动型芯44相贴合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块442和第一连接槽422;第二连接块442和第一连接槽422与牵引型芯42的移动方向倾斜。当牵引型芯42进行水平移动时,通过第二连接块442和第一连接槽422的相互滑动,第二动型芯44可以在牵引型芯42的驱使下,先通过第二限位结构进行沿成型后产品100中上部倒扣130的延伸方向进行下移直至设定距离,再随牵引型芯42进行同步水平移动直至脱离成型后的产品100。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块442和第一连接槽422的设置方式有两种;其一,第二连接块442设置于第二动型芯44,第一连接槽422设置于牵引型芯42;其二,第二连接块442设置于牵引型芯42,第一连接槽422设置于第二型芯44。
同时,第二动型芯44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成型拐角140上部倒扣130的第二成型槽440。从而在第二动型芯44进行脱模时,可以先沿倒扣130的延伸方向,即背离拐角140上部的第二壳体120的方向进行移动,直至第二动型芯44与成型后的倒扣130脱离,且第二动型芯44沿牵引型芯43移动方向的投影也不会与倒扣130产生干涉时,第二动型芯44可以脱离第二限位结构并随牵引型芯42同步水平移动至脱离成型后的产品100。
本实施例中,如图9、图12、图16和图17所示,第二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411和限位块441;限位块441设置于第二动型芯44的侧壁,限位槽411设置于定型芯41的侧壁,且限位槽411呈L形;其中,限位槽411的竖直段平行于成型后产品100中上部倒扣130的延伸方向。当牵引型芯42进行水平移动时,第一动型芯43可以先通过限位块441沿限位槽411竖直段的滑动,以进行沿成型后产品100中上部倒扣130延伸方向的下移,直至限位块441位于限位槽411的水平段;再通过限位块441沿限位槽411水平段的滑动,以进行第二动型芯44同步随牵引型芯42的水平移动,直至第二动型芯44与成型后的产品100脱离。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槽411竖直段与限位块441的配合长度即为上述内容中第二动型芯44下移的设定距离。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10、图13、图18和图19所示,第三动型芯45一侧通过连接板451固定安装有转轴452,第三动型芯45通过转轴452转动安装于基板410。牵引型芯42的一侧连接有驱动块424,驱动块424通过设置的凹槽4240与转轴452进行滑动配合。转轴452和凹槽4240配合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相互滑动配合的驱动槽453和凸块4241,驱动槽453包括直线段4531和倾斜段4532。当配合型芯组与成型后的产品100进行脱离时,凸块4241可以沿直线段4531进行滑动,以使得第三动型芯45保持静止,进而避免第三动型芯45与配合型芯组产生干涉。当配合型芯组脱离成型后的产品100时,凸块4241可以通过沿倾斜段4532的滑动,以驱使转轴452带动第三动型芯45向成型后产品100的空腔中心进行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凸块4241和驱动槽453的设置方式有两种;其一,凸块4241设置于凹槽4240,驱动槽453设置于转轴452的侧壁;其二,凸块4241设置于转轴452,驱动槽453设置于凹槽4240的侧壁。
同时,在配合型芯组脱离成型后的产品100时,产品100的空腔中心即为配合型芯组脱模后产生的脱模间隙所处的位置。并且,第三动型芯45在脱模时并不需要完全脱离产品100的空腔,只需在第二过程中,通过脱模机构对产品100的顶起上移不会与第三动型芯45产生干涉即可。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14和图15所示,由于产品100的第一壳体110的内壁设置有卡扣150,而卡扣150的脱模方向基本为竖直方向,故而牵引型芯42在进行水平移动时需要避开卡扣150的成型位置,以避免牵引型芯42在移动脱模时与卡块150产生干涉。
具体的,如图10、图14和图15所示,将牵引型芯42进行楔形设置,同时将牵引型芯42沿倾斜于产品100中空腔的开口方向进行水平移动来实现脱模。而转轴452的轴向平行于产品100中空腔的开口方向,故而转轴452的轴向倾斜与牵引型芯42的水平移动方向。
为了保证第三动型芯45能够顺利进行转动脱模,如图10、图14和图15所示,驱动块424滑动安装于基板410,且驱动块424的滑动方向平行于转轴452的轴向。驱动块424靠近牵引型芯42的一侧设置有拉槽4242,牵引型芯42通过侧部设置有拉块423与拉槽4242进行配合,从而在牵引型芯42进行水平移动的过程中,卡块423在沿拉槽4242滑动的同时,可以通过拉槽4242带动驱动块424进行沿转轴452轴向的滑动。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4、图5和图7所示,脱模机构包括抽芯机构5和顶料机构6;抽芯机构5安装于定模300的上端侧部并与牵引型芯42进行连接,抽芯机构5可以通过驱动牵引型芯42带动成型模组4进行第一过程。顶料机构6安装于定模300下部并通过顶杆63与定型芯41进行滑动配合,从而在第一过程完成后,顶料机构6可以通过顶杆63的上移将产品100顶起至脱离定型芯41,以完成脱模的第二过程。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抽芯机构5包括执行装置(未画出)、滑轨51和牵引板52;滑轨51固定安装于定模300,牵引型芯42可滑动的安装于滑轨51,即滑轨51的导向倾斜于产品100中空腔的开口方向;执行装置固定安装于滑轨51的端部,且执行装置的输出端和牵引型芯42之间通过牵引板52进行连接。从而在产品100成型后,执行装置可以通过驱动牵引板52来拉动牵引型芯42带动配合型芯组以及第三动型芯45进行相应的脱模过程。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7所示,顶料机构6包括驱动装置61、顶板62以及上述的多根顶杆63;多很顶杆63均安装于顶板62,驱动装置61安装于定模300并通过输出端与顶板62进行连接;从而在成型模组4在完成第一过程后,顶料机构6可以通过驱动装置61来驱动顶板62带动多个顶杆63同步上移,直至将产品100顶起至脱离定型芯41以及第三动型芯45。
可以理解的是,执行装置和驱动装置61均为现有技术,常见的有气缸、油缸以及直线电机等。
为了方便理解,可以对成型模组4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
(1)初始时,成型模组4以及第四动型芯46收拢至如图5至图7所示的状态,进而通过动模200与定模300的盖合来进行产品100的注塑。
在产品100完成注塑后;
(2)开模过程:动模200进行上移,从而动模200可以通过斜导柱驱使第四动型芯46进行远离成型后产品100的水平移动,使得产品100的外壁侧壁无干涉结构,以方便后续的脱模过程的进行。
(3)第一过程:抽芯机构5中执行装置通过牵引板52拉动牵引型芯42沿滑轨51进行水平移动;在牵引型芯42进行水平移动的过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动型芯43通过第二连接槽432和第一连接块421的连接配合,可以随牵引型芯42进行同步移动,但是通过挡块4101与挡槽431的短侧壁的限位配合,使得第一动型芯43先进行平行于产品100中拐角140下部倒扣130延伸方向的移动,直至挡块4101和挡槽431的短侧壁脱离,进而第一动型芯43可以随牵引型芯42进行同步移动,直至脱离成型后的产品100。
同时,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二动型芯44通过第一连接槽422和第二连接块442的连接配合,也可以随牵引型芯42进行同步移动,但是通过限位槽411和限位块441的限位配合,使得第二动型芯43先进行平行于产品100中拐角140上部倒扣130延伸方向的移动,直至限位块441沿限位槽411的竖直段滑动至水平段,进而第二动型芯43可以随牵引型芯42进行限位块441沿限位槽411水平段的同步移动,直至脱离成型后的产品100。
同时,如图18和图19所示,牵引型芯42可以拉动驱动块424进行平行转轴452轴向的移动;并且在牵引型芯42带动第一动型芯43和第二动型芯44进行脱模的过程中,驱动块424可以通过凸块4241沿转轴452上驱动槽453的直线段4531进行滑动,使得此过程中第三动型芯45保持静止。直至凸块4241滑动至直线段4531的末端时,第一动型芯43和第二动型芯44正好脱离成型后的产品。随后,牵引型芯42继续移动,从而驱动块424可以通过凸块4241沿驱动槽453的倾斜段4532进行滑动,进而驱使转轴452带动第三动型芯45向产品100的空腔中心进行偏转。此过程中,第一动型芯43和第二动型芯44继续对牵引型芯42进行同步移动。
(4)第二过程:驱动装置61启动以驱使顶板62带动顶杆63进行上移,进而可以将贴合于定型芯41的产品100顶起至脱离定型芯41以及第三动型芯45,从而可以通过人工或机械手进行产品100的抓取下料。
(5)复位过程:首先,驱动装置61可以驱动顶板62带动顶杆63同步下移复位至初始位置。
随后,抽芯机构5通过执行装置驱动牵引板52带动牵引型芯42进行沿滑轨51的反向滑动。
从而在牵引型芯42进行反向移动的过程中,牵引型芯42可以先带动驱动块424通过凸块4241沿转轴452上驱动槽453中倾斜段4532的滑动,以驱使转轴452带动第三动型芯45反向偏转至初始位置,随后驱动块424通过凸块4241持续沿驱动槽453的直线段4531进行滑动。
同时,在牵引型芯42进行反向移动过程中,第一动型芯43可以先随牵引型芯42同步移动,直至挡槽431的长侧壁与挡块4101相抵;随后,随着牵引型芯42的继续移动,第一动型芯43通过挡槽431的长侧壁与挡块4101的滑动配合,可以驱使第一动型芯43复位至初始位置。
同时,在牵引型芯42进行反向移动过程中,第二动型芯44可以先随牵引型芯42进行限位块441沿限位槽411水平段的同步滑动,直至限位块441相抵于限位槽411的竖直段;随后,随着牵引型芯42的继续移动,第二动型芯44可以进行限位槽441沿限位槽411竖直段的上移,直至复位至初始位置。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模和定模;
成型模组,所述成型模组安装于所述定模上部,以使得通过与所述动模的配合以成型出所需的产品;所述成型模组包括配合型芯组和第三动型芯,所述第三动型芯用于成型产品的拐角,所述配合型芯组位于所述第三动型芯的侧部;以及
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安装于所述定模并与所述成型模组进行配合;所述脱模机构适于带动所述成型模组依次进行包括第一过程和第二过程的脱模过程;
其中,第一过程:所述脱模机构适于先带动所述配合型芯组脱离成型后的产品,再带动所述第三动型芯向成型后产品的空腔中心偏移;
第二过程:所述脱模机构通过向上顶起成型后的产品直至与所述成型模组完全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组还包括牵引型芯和定型芯;所述定型芯通过下端设置的基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定模,所述定型芯用于成型产品的空腔中远离拐角位置的结构;所述基板于所述定型芯的一侧设置有安装腔,所述牵引型芯和所述配合型芯组件均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并相互配合连接;所述第三动型芯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牵引型芯进行配合;所述牵引型芯与所述脱模机构进行连接;当进行第一过程时,所述牵引型芯适于在所述脱模机构的驱动下进行水平移动,进而先带动所述配合型芯组脱离成型后的产品,再带动所述第三动型芯向成型后产品的空腔中心进行偏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型芯组包括第一动型芯和第二动型芯,所述第一动型芯位于所述第三动型芯的下方,所述第二动型芯位于所述第三动型芯的侧方;所述牵引型芯位于所述第一动型芯和所述第二动型芯相邻的侧部;当进行第一过程时,通过所述牵引型芯向远离成型后产品的水平滑动,适于先驱使所述第一动型芯和所述第二动型芯同时向所述牵引型芯进行收拢,再随所述牵引型芯同步水平移动至脱离成型后的产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型芯与所述安装腔远离所述定型芯的一侧通过第一限位结构进行配合;所述第一动型芯和所述牵引型芯相贴合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槽与所述牵引型芯的移动方向倾斜;当所述牵引型芯进行水平移动时,所述第一动型芯适于在所述牵引型芯的驱使下,先通过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进行沿成型后产品中侧部倒扣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直至设定距离,再随所述牵引型芯进行同步水平移动直至脱离成型后的产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挡块和挡槽;所述挡块和所述挡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动型芯以及所述安装腔的侧壁;所述挡槽的开口方向平行于成型后的产品中侧部的倒扣的延伸方向;当所述牵引型芯进行水平移动时,所述第一动型芯适于通过所述挡块和所述挡槽的相互滑动,以进行沿成型后产品中侧部倒扣延伸方向的移动,直至所述挡块和所述挡槽相脱离。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型芯和所述定型芯靠近所述安装腔的一侧通过第二限位结构进行配合;所述牵引型芯和所述第二动型芯相贴合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块和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块和所述第一连接槽与所述牵引型芯的移动方向倾斜;当所述牵引型芯进行水平移动时,所述第二动型芯适于在所述牵引型芯的驱使下,先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进行沿成型后产品中上部倒扣的延伸方向下移设定距离,再随所述牵引型芯进行同步水平移动直至脱离成型后的产品。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和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动型芯的侧壁,所述限位槽设置于所述定型芯的侧壁,且所述限位槽呈L形;其中,所述限位槽的竖直段平行于成型后产品中上部倒扣的延伸方向;当所述牵引型芯进行水平移动时,所述第一动型芯适于先通过所述限位块沿所述限位槽竖直段的滑动,以进行沿成型后产品中倒扣延伸方向的下移,直至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槽的水平段;再通过所述限位块沿所述限位槽水平段的滑动,以进行所述第二动型芯同步随所述牵引型芯的水平移动。
8.如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型芯一侧通过连接板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第三动型芯通过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基板;所述牵引型芯的一侧连接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通过设置的凹槽与所述转轴进行滑动配合;所述转轴和所述凹槽配合的侧壁分别设置有滑动配合的驱动槽和凸块,所述驱动槽包括直线段和倾斜段;当所述配合型芯组与成型后的产品进行脱离时,所述凸块适于沿所述直线段进行滑动,以使得所述第三动型芯保持静止;当所述配合型芯组脱离成型后的产品时,所述凸块适于沿所述倾斜段的滑动,进而驱使所述转轴带动所述第三动型芯向成型后产品的空腔中心进行转动。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机构包括抽芯机构和顶料机构;所述抽芯机构安装于所述定模的上端侧部并与所述牵引型芯进行连接,所述抽芯机构适于通过所述牵引型芯驱使所述成型模组进行第一过程;所述顶料机构安装于所述定模下部并通过顶杆与所述定型芯进行滑动配合,所述顶料机构适于通过所述顶杆的上移以进行第二过程,进而将完成第一过程后的产品顶起至脱离所述定型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于所述成型模组的侧部滑动安装有至少一个第四动型芯,所述第四动型芯用于成型产品的外壁结构;所述第四动型芯通过设置的斜导孔与所述动模上设置的斜导柱进行配合;当所述动模进行开模时,所述动模适于通过所述斜导柱驱使所述第四动型芯进行远离成型后产品的水平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28361.7A CN115230095B (zh) | 2022-08-03 | 2022-08-03 | 一种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28361.7A CN115230095B (zh) | 2022-08-03 | 2022-08-03 | 一种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30095A true CN115230095A (zh) | 2022-10-25 |
CN115230095B CN115230095B (zh) | 2025-06-03 |
Family
ID=83677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928361.7A Active CN115230095B (zh) | 2022-08-03 | 2022-08-03 | 一种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3009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94479A (zh) * | 2023-06-29 | 2023-07-28 | 宁波跃飞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外壳体注塑模具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88640A (ja) * | 2009-02-19 | 2010-09-02 | Technocrats Corp | 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 |
CN111231238A (zh) * | 2018-11-29 | 2020-06-0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注塑成型模具 |
CN113085113A (zh) * | 2021-06-04 | 2021-07-09 | 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生产后视镜外壳注塑模具的抽芯结构 |
CN114055724A (zh) * | 2022-01-14 | 2022-02-18 | 宁海县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注塑模具 |
CN114161669A (zh) * | 2022-02-09 | 2022-03-11 | 宁波周龙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用塑件的注塑模具 |
-
2022
- 2022-08-03 CN CN202210928361.7A patent/CN11523009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88640A (ja) * | 2009-02-19 | 2010-09-02 | Technocrats Corp | 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 |
CN111231238A (zh) * | 2018-11-29 | 2020-06-0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注塑成型模具 |
CN113085113A (zh) * | 2021-06-04 | 2021-07-09 | 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生产后视镜外壳注塑模具的抽芯结构 |
CN114055724A (zh) * | 2022-01-14 | 2022-02-18 | 宁海县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注塑模具 |
CN114161669A (zh) * | 2022-02-09 | 2022-03-11 | 宁波周龙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用塑件的注塑模具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94479A (zh) * | 2023-06-29 | 2023-07-28 | 宁波跃飞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外壳体注塑模具 |
CN116494479B (zh) * | 2023-06-29 | 2023-09-05 | 宁波跃飞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外壳体注塑模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30095B (zh) | 2025-06-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161669B (zh) | 一种汽车用塑件的注塑模具 | |
CN115230095A (zh) | 一种汽车后视镜壳体的成型模具 | |
CN108115896A (zh) | 一种可稳定实现内缩抽芯的模具 | |
CN115091704A (zh) | 一种汽车仪表面板的成型模具 | |
CN102310526A (zh) | 一种汽车锁扣盖注塑模具 | |
CN219505230U (zh) | 一种c柱上装饰板模具 | |
CN219191135U (zh) | 一种模内装配设备 | |
CN110834077A (zh) | 新能源汽车控制杆压铸模具 | |
CN111645282B (zh) | 静模预抽芯模具结构 | |
CN213412787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直顶带动斜抽联合脱模装置 | |
CN215320349U (zh) | 一种侧向抽芯机构以及注塑模具 | |
CN219926760U (zh) | 一种挂壁式空压机外罩成型装置 | |
CN206748971U (zh) | 汽车轮护板的脱模装置 | |
CN112172044A (zh) | 一种低压注塑模具的滑块装置 | |
CN211763126U (zh) | 一种单向抽芯装置及模具 | |
CN215661600U (zh) | 一种模具滑块结构 | |
CN222933276U (zh) | 一种气雾盖扣位脱模的二次顶出模具结构 | |
CN111940701B (zh) | 一种汽车车门铰链低压铸造模具及其工作方法 | |
CN217752591U (zh) | 一种塑胶模具用快速脱模装置 | |
CN116494479B (zh) | 一种空调外壳体注塑模具 | |
CN222727282U (zh) | 一种燃油车防浪板注塑模具 | |
CN221873012U (zh) | 一种后模顶出机构 | |
CN222959117U (zh) | 一种用于带倒扣产品出模的直顶斜抽芯结构 | |
CN222727273U (zh) | 滑块内斜顶脱模机构 | |
CN215396856U (zh) | 一种吸塑模具气缸滑块式脱模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