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5134045A -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4045A
CN115134045A CN202210577719.6A CN202210577719A CN115134045A CN 115134045 A CN115134045 A CN 115134045A CN 202210577719 A CN202210577719 A CN 202210577719A CN 115134045 A CN115134045 A CN 115134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ort block
terminal
code
crc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77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东汉
吕贞镐
金润善
李周镐
贾义炖
郭龙准
金泳范
金泰亨
朴成珍
吴振荣
崔承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134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40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8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allowing a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to use more than on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4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er for adjusting OFDM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e.g. transmission tim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8Details of algorithms
    • H04L27/2673Details of algorithms characterised by synchronisation parameters
    • H04L27/2676Blind, i.e. without using known symbols
    • H04L27/2678Blind, i.e. without using known symbols using cyclostationarities, e.g. cyclic prefix or postfi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Adaptive formatting arrangements particular to signalling, e.g. variable amount of b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用于融合IoT技术、支持比4G系统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的5G通信系统的通信技术及用于该技术的系统。本公开可以基于5G通信技术和IoT相关的技术应用于智能服务,诸如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医疗保健、数字教育、零售业务、安全和安全相关的服务。公开了一种用于在支持多个波形的情况下用于终端的有效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设置方法以在下一代移动通信中有效地操作上行链路。

Description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11月17日、申请号为201780072684.8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涉及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自4G通信系统部署以来对无线数据业务的增长需求,已经努力开发改进的5G或pre-5G通信系统。因此,5G或pre-5G通信系统也称为“超4G网络”或“后LTE系统”。为了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正在考虑在更高频率(mmWave)频带(例如60GHz频带)中实现5G通信系统。为了减少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并增加传输距离,正在讨论波束成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全维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成形和大规模天线技术用于5G通信系统。此外,在5G通信系统中,基于先进的小型小区、云无线接入网络(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作多点(CoMP)、接收端干扰消除等,正在进行系统网络改进。在5G系统中,已经开发了作为高级编码调制(ACM)和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的混合FSK和QAM调制(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非正交多址(NOMA)以及作为高级接入技术的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
互联网是人类生成和消费信息的以人为中心的连接网络,现在正在发展为物联网(IoT),在这种物联网中,诸如事物之类的分布式实体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交换和处理信息。通过与云服务器连接,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万物互联(IoE)已经出现。由于物联网实施需要诸如“传感技术”、“有线/无线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接口技术”和“安全技术”等技术要素,最近对传感器网络、机器到机器(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TC)等进行了研究。这样的物联网环境可以提供智能互联网技术服务,这些服务通过收集和分析在连接的东西之间产生的数据来为人类生活创造新的价值。通过现有信息技术(IT)的融合和组合,物联网可应用于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智能电网、医疗保健、智能家电和先进医疗服务等的多个领域和各种工业应用。
根据这些发展,已经进行了各种尝试以将5G通信系统应用于物联网网络。例如,诸如传感器网络、机器类型通信(MTC)和机器到机器(M2M)通信的技术可以通过波束成形、MIMO和阵列天线来实现。云无线接入网络(RAN)作为上述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也可以被认为是5G技术和IoT技术之间的融合的示例。
最近的研究致力于支持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有效操作上行链路的多个波形,这需要一种有效地调度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方法。为了有效的数据传输,需要一种用于确定码块(CB)的尺寸并基于所确定的CB尺寸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终端处于执行初始连接状态或处于已连接状态时自动地确定在上行链路传输中使用的波形的方法以及用于基站配置供终端在上行链路传输中使用的波形的方法和装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终端报告或由基站配置的最大CB尺寸来分段传输块(TB)的方法。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的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包括指示要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形的信息的系统信息,以及根据基于该信息所应用的波形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从终端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优选地,指示波形的信息具有1位(bit),其指示是否要应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预编码。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初始接入之后经由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终端发送指示要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形的信息并根据经由RRC信令指示的波形从终端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的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系统信息,该系统信息包括指示要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形的信息;基于该信息确定要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形;并根据所确定的波形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到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该处理器连接到收发器并且被配置为控制收发器向终端发送包括指示要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形的信息的系统信息,并根据基于该信息所应用的波形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从终端接收上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该处理器连接到收发器并且被配置用于控制收发器以:从基站接收包括指示要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形的信息的系统信息;基于该信息确定要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形;并根据所确定的波形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到基站。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以下方面是有利的:终端和基站能够在多个波形用于上行链路的情况下有效地执行上行链路发送/接收。本发明基于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有效数据传输而在减少不必要的数据传输方面也是有利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传统(legacy)LTE系统中用于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基站的发送器的配置的图;
图2是示出在传统LTE系统中用于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OFDM信号发生器的配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在传统LTE系统中用于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终端的发送器的配置的图;
图4是示出用于生成DFT-S-OFDM信号的DFT-S-OFDM信号发生器的配置的框图,该DFT-S-OFDM信号被考虑为传统LTE系统和5G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的波形;
图5是说明传统LTE系统中终端和基站之间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流程图,以帮助解释在本发明中考虑的随机接入;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的发送器的配置的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接收器的配置的框图;
图8是示出LTE系统中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或控制信道的基本时频资源结构的图;
图9是示出LTE-A系统中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或控制信道的基本时频资源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在通信系统中分配用于发送eMBB、URLLC和mMTC服务的数据的频率-时间资源的图;
图11是示出在通信系统中分配用于发送eMBB、URLLC和mMTC服务的数据的频率-时间资源的图;
图12是示出将传输块分段成多个码块并将CRC附加到码块的过程的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向其应用外码(outer code)的编码结构的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应用外码和未应用外码的信道编码过程的框图;
图1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使用在基站和终端之间配置的最大CB尺寸进行数据通信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1的发送器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1的接收器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被分段成CB的TB的结构的图,其中在CB的开始处添加填充位;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被分段成CB的TB的结构的图,在CB的末尾处添加填充位;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的框图;和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省略在此合并的公知功能和结构的详细描述,以避免模糊本发明的主题。此外,以下术语是考虑到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的,并且可以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图、使用等而变化。因此,应该基于本说明书的总体内容来进行定义。
通过参考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它们的方法。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发明清楚和完整并且将本发明的概念完全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本发明将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贯穿说明书,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
可以理解的是,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经由计算机的处理器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指令创建用于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指定的功能/动作。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还可以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可以指示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以特定方式起作用,使得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制品,该制品嵌入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指令装置。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加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上,以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使得在计算机上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步骤。
此外,相应的框图可以示出包括用于执行特定逻辑功能的至少一个或多个可执行指令的模块、分段或码的部分。此外,应该注意,可以在若干修改中以不同的顺序执行块的功能。例如,两个连续的块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或者可以根据它们的功能以相反的顺序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术语“模块”意味着但不限于执行特定任务的软件或硬件组件,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模块可以有利地被配置为驻留在可寻址存储介质上并且被配置为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执行。因此,作为示例,模块可以包括诸如软件组件、面向对象的软件组件、类组件和任务组件、进程、功能、属性、过程、子例程、程序码的分段、驱动程序、固件、微码、电路、数据、数据库、数据结构、表、数组和变量的组件。组件和模块的功能可以组合成更少的组件和模块,或者进一步分成更多的组件和模块。另外,可以实现组件和模块,使得它们在设备或安全多媒体卡中执行一个或多个CPU。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模块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实施例1>
移动通信系统已发展为超越早期语音导向服务的能够提供高速高质量分组数据服务的高速、高质量分组数据通信系统(诸如高速分组接入(HSPA)、LTE(或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高级LTE(LTE-A)和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定义的LTE-Pro、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中定义的高速分组数据(HRPD)、超移动宽带(UMB)和在IEEE中定义的802.16e)。
作为代表性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之一的LTE系统在下行链路(DL)中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并且在上行链路(UL)中使用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OFDM(基于DFT-S-OFDM)单载波的频分多址(SC-FDMA)。术语“上行链路”表示用于从可互换地称为用户设备(UE)和移动站(MS)的终端向可互换地称为演进节点B(eNB)的基站发送数据或控制信号的无线链路,术语“下行链路”表示用于从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或控制信号的无线链路。这种多址方案的特征在于分配用于发送用户专用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时频资源,而不相互重叠即保持正交性,以便区分用户专用数据和控制信息。
作为LTE之后的下一代通信系统,5G通信系统应该被设计为满足用户和服务提供商所要求的服务的各种要求。5G系统支持的服务可以分为三类: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以及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RLLC)。
与传统LTE、LTE-A和LTE-A Pro支持的那些相比,eMBB旨在提供极高的数据速率。例如,eMBB旨在将DL中的峰值数据速率提高到20Gbps,并且每个基站的UL提高到10Gbps。同时,它旨在提高用户感知的数据速率。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有必要改进包括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的信号发送/接收技术。通过在3至6GHz或6GHz以上的频带中使用宽于20MHz的频率带宽而不是当前的2GHz LTE频带,可以满足5G通信系统的数据速率要求。
同时,人们考虑mMTC来支持物联网(IoT)的应用服务。为了有效地提供基于mMTC的物联网应用服务,需要为小区内的终端保证大量的接入资源、提高终端覆盖范围和电池寿命并降低设备制造成本。考虑到连接到各种传感器和提供通信功能的设备的IoT终端的性质,IoT服务应被设计为支持小区内的大量终端(例如1,000,000个终端/千米2)。根据物联网服务的性质,mMTC终端可能位于覆盖空洞中(例如建筑物的地下室),与5G通信系统中支持的其他服务相比,这需要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具有低价格和电池更换难度的mMTC终端应该被设计得具有非常长的电池寿命。
最后,URLLC的目标在于任务关键型基于蜂窝的通信服务,诸如远程机器人和机械控制、工业自动化、无人机、远程医疗保健以及需要超低延迟和超高可靠性的紧急警报服务。例如,URLLC服务需要满足低于0.5ms的空中接口延迟时间和等于或小于10-5的分组错误率的要求。在这方面,为了支持URLLC服务,5G系统必须支持比其他服务更短的发送时间间隔(TTI)并在频带中分配宽泛的资源。
如上所述,5G通信系统应被设计为支持各种服务的不同要求并考虑到不同的要求来调度上行链路传输。对于位于微小区或宏小区(这些小区中信道条件或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相对较好)中心的终端,优选地使终端的数据速率最大化。同时,对于位于信道条件或SINR差的宏小区边缘的终端的情况,优选确保覆盖。LTE系统在上行链路中使用基于DFT-S-OFM的波形。然而,在5G通信系统中,OFDM和DFT-S-OFDM都被考虑用于上行链路传输,以优化覆盖和适应终端情况的速率的数据。
图1是示出在传统LTE系统中用于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基站的发送器的配置的图。
如图1所示,用于发送LTE下行链路信号的基站的发送器包括加扰器100、调制映射器110、层映射器120、预编码器130、资源元素映射器140和OFDM信号发生器150。
加扰器100从上层接收用前向纠错码编码的数据。这里,执行基于前向纠错码的编码,用于检测和纠正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中潜在的位错误,这是通过用卷积码、turbo码或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对位串进行编码来执行的。加扰器100对编码的输入数据流进行加扰以消除小区间干扰的影响。基站的发送器可以包括多个用于处理来自上层的多个码字160的加扰器100。码字160被加扰之后,输入到调制映射器110。
调制映射器110执行用于经RF有效地发送基带码字的调制。调制映射器110根据上层配置将输入码字160调制成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正交幅度调制(QAM)字符。
层映射器120根据传输模式适当地将调制字符映射到层。预编码器130根据传输模式对层映射信号执行预编码。预编码字符根据多个天线端口170被传送到对应于相应的天线端口的资源元素映射器140。
资源元素映射器140将预编码字符映射到由每个终端的调度器调度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上的资源元素。由资源元素映射器140映射到对应的资源元素的信号被输入到OFDM信号发生器150,OFDM信号发生器150将输入信号转换为OFDM信号,OFDM信号通过数模转换器(DAC)和RF单元,并且然后由天线发射。
图2是示出在传统LTE系统中用于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OFDM信号发生器的配置的框图。
在图2中,OFDM信号发生器包括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IFFT)210和循环前缀(CP)插入器220。IFFT 210对输入字符X(k)执行逆傅立叶变换。字符X(k)200与映射到图1所示的由基站调度的对应的资源的时间和频率区域字符相同。通常,IFFT 100的尺寸为2N(N是大于1的自然数)。通常,IFFT 210的尺寸大于K(K是输入到IFFT 210的X(k)的数量),并且对应的载波的2N输入的2N-K输入用“0”值填充。
CP插入器220将CP插入到IFFT的时域信号中以生成对多径信道鲁棒的信号。根据终端所经历的多径信道的延迟扩展来确定CP的长度。CP插入信号x(n)可以通过DAC和RF模块,然后经由天线发送到终端。
图2中的OFDM信号由等式1生成。
[等式1]
Figure BDA0003661015720000081
这里,X(k)表示要进行OFDM调制的QAM字符,并且x(n)表示如参考图1所述的OFDM调制的时域信号。在等式1中,N表示IFFT的尺寸,并且NCP表示被插入到发送信号中以生成对多径信道鲁棒的OFDM信号的CP的长度。在等式1中,K表示频域信号X(k)的尺寸。
通常,由参考图1和2描述的等式1生成的OFDM信号与基于单载波的传输系统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
基于OFDM的通信系统的优点在于,通过将移动通信系统的宽频带划分成多个窄带子载波并且在相应的子载波上发送信号利用一个抽头的均衡器来补偿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多径延迟引起的多径衰落效应的影响。其优点还在于,通过插入CP能够有效地消除由多径延迟引起的字符间干扰(ISI)。由于这些原因,人们已经知晓OFDM在数据速率方面优于基于单载波的DFT-S-OFDM。
与其中OFDM仅用于上行链路的LTE系统不同,人们考虑在5G通信系统中将OFDM波形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二者。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如果在上行链路中使用OFDM,这可以提高上行链路数据速率,并且有可能消除由位于相邻小区中的终端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引起的对由终端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干扰。
图3是示出在传统LTE系统中用于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终端的发送器的配置的图。
在图3中,用于发送LTE上行链路信号的终端的发送器包括加扰器300、调制映射器310、层映射器300、变换预编码器330、预编码器340、资源元素映射器350和SC-FDMA信号发生器(OFDM信号发生器)360。
加扰器100从上层接收用前向纠错码编码的数据。这里,执行基于前向纠错码的编码,用于检测和纠正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中潜在的位错误,这是通过用卷积码、turbo码或LDPC编码位串执行的。加扰器100对编码的输入数据流进行加扰以消除小区间干扰的影响。终端的发送器可以包括用于处理来自上层的多个码字370的多个加扰器300。
码字370被加扰之后被输入到调制映射器310。调制映射器310执行用于经RF有效地发送基带码字的调制。调制映射器310根据上层配置将输入码字370调制为BPSK、QPSK或QAM字符。
层映射器320根据传输模式适当地将调制字符映射到层。层映射信号被输入到用于应用DFT-S-OFDM的变换预编码器330。输入到变换预编码器330的信号由等式2转换。
[等式2]
Figure BDA0003661015720000091
这里,X(i)表示层映射器320的输出字符,并且xdft(n)表示图3的变换预编码器330的输出信号。在等式2中,M表示执行DFT预编码的DFT预编码器的尺寸。
根据传输模式将变换预编码器330的输出信号输入到预编码器340。根据天线端口380的数量,将预编码字符输入到对应于相应的天线端口的资源元素映射器350。资源元素映射器350根据来自基站的上行链路调度信息将预编码字符映射到时间和频率资源上的资源元素。由资源元素映射器350映射到对应的资源元素的信号被输入到SC-FDMA信号发生器360,SC-FDMA信号发生器360将输入信号转换为SC-FDMA信号,SC-FDMA信号通过DAC和RF单元然后通过天线发射。
图4是示出用于生成DFT-S-OFDM信号的DFT-S-OFDM信号发生器的配置的框图,该DFT-S-OFDM信号被认为是传统LTE系统和5G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的波形。
如图4所示,DFT-S-OFDM信号发生器包括DFT预编码器410、IFFT 420和CP插入器430。DFT预编码器410对输入字符X(k)400执行DFT操作。可以通过等式2执行DFT预编码。在图4中,DFT预编码器410是与变换预编码器330功能相同的组件。DFT预编码器410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IFFT 420,IFFT 420对输入信号执行逆傅里叶变换。通常,IFFT 420具有2N的尺寸(N是大于1的自然数)。IFFT 420的尺寸大于M(M是DFT预编码器410的输出信号xdft(n)的尺寸),到IFFT 420的2N输入的2N-M个输入用“0”值填充。IFFT操作可以用等式1实现。
CP插入器430将CP插入IFFT的时域信号以生成对多径信道鲁棒的信号。根据终端所经历的多径信道的延迟扩展来确定CP的长度。CP插入信号x(n)440可以通过DAC和RF模块然后经由天线发射到基站。
通常,如参考图4所描述的那样生成DFT-S-OFDM信号与基于OFDM的信号相比具有低数据速率的缺点。然而,DFT-S-OFDM信号生成方法保证了低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因为与基于OFDM的信号生成方法不同,它使用附加的DFT预编码器。因此,DFT-S-OFDM信号的优点在于其上行链路覆盖范围大于OFDM信号的上行链路覆盖范围。
总之,OFDM能够为位于微小区内或宏小区的小区中心周围的终端提供高的上行链路数据速率。同时,DFT-S-OFDM能够为位于宏小区边缘的终端或具有差的SINR的终端提供相对大的覆盖范围。
因为OFDM和DFT-S-OFDM在上行链路数据速率和覆盖范围方面彼此互补,所以人们考虑在5G通信系统中采用两个波形。为了实现该目标,正在进行如下方式的5G通信系统标准化,即允许终端的发送器支持上行链路OFDM和DFT-S-OFDM信号传输二者并且实现基站以选择性地支持OFD和DFT-S-OFDM信号传输之一或二者。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基站配置是否将OFDM和/或DFT-S-OFDM用于位于小区内的特定终端或所有终端来通信的方法,和/或需要一种用于终端自主地确定要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形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在如上所述的支持上行链路中的两个波形的5G通信系统中配置用于与终端通信的波形的方法。详细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基站配置到终端的特定波形的方法和用于终端自主地估计波形以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上述方法用于终端应该在初始接入过程中并且在连接到基站的状态下按计划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情形。本发明还提出了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操作以实现上述方法。
<实施例1-1>
本发明的实施例1-1涉及一种用于在初始接入过程中确定终端要使用的波形的方法。
图5是示出传统LTE系统中的终端和基站之间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流程图,以帮助解释在本发明中考虑的随机接入。
在图中5,基站500发送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如附图标记520和530所示,以使处于小区内的空闲或连接状态的终端510实现同步并获得系统信息。系统信息530可以经由物理广播信道(PBCH)或配置用于系统信息传输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来发送。
终端510实现与基站的时间和频率同步,并基于由基站500发送的同步信号520确定小区号(小区识别码)。同步信号可以包括用于LTE系统的主同步信号(PSS)和第二同步信号(SSS)或者是它们与额外同步信号的组合。系统信息530可用于发送用来接入基站及其小区所需的系统信息。系统信息的示例可以包括在终端的随机接入中使用所必需的信息。
在接收到同步信号520和系统信息之后,终端510可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如附图标记540所示。在传统LTE系统中,终端510可以基于从系统信息530中获得的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540所需的时间和频率传输资源信息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540。以预定间隔分配随机接入前导码-传输时间和频率资源,并且如果确定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则终端可以在确定之后出现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传输资源上发送前导码。基站500尝试检测由终端在其配置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传输资源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通常,可以通过时间、频率和码来标识随机接入前导码;在LTE系统中,可以通过终端专用码序列来识别终端。
如果基站500检测到包括特定码序列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则在步骤550,响应于该前导码,其向对应的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已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终端510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之后的预定时间段期间尝试在步骤550接收随机接入响应。在步骤550接收的随机接入响应可以包括资源分配信息、上行链路定时控制信息和上行链路功率控制信息以供已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终端使用,以发送上行链路数据。
在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时,终端550可以在步骤550根据随机接入响应中包括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将layer2和/或layer3消息信息发送到基站。这里,终端可以经由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发送Layer2/Layer3消息560。终端可以使用从随机接入响应550获取的信息来将Layer2/Layer3消息信息560发送到基站。
在接收到Layer2/Layer3消息560时,在步骤570,基站可以在答复中发送冲突解决消息。发送冲突解决消息以解决可能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发生的冲突。也就是说,在步骤540,在多个终端发送具有相同码序列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情况下,这些终端在相同的上行链路资源上发送Layer2/Layer3消息,这导致冲突。因此,在步骤570发送的冲突解决消息被多个终端发送的Layer2/Layer3消息中的正确接收的Layer2/Layer3消息中包括的唯一标识符加扰,使得只有该基站所选择的终端接收到冲突解决消息。
图5中描绘的随机接入过程可以相同地用于5G通信系统中。在图5描绘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必须在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时发送上行链路L2/L3消息。在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之后,作为基站的随机接入过程的结果,在接收到关于新波形的配置信息之前,在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中使用的波形如下确定。
第一种方法是针对在初始接入过程中已经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以始终使用基于DFT-S-OFDM的波形的终端。也就是说,这可以表示除了使用基于OFDM的波形之外,终端还使用DFT预编码。基于DFT-S-OFDM或DFT预编码的OFDM可以应用于从终端发送到基站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和PUSCH二者。
由于基站在初始接入过程中没有终端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息,因此无法确定适合于对应的终端的波形。因此,与第一种方法一样,考虑到初始接入过程中终端的最坏情况,可能优选使用DFT-S-OFDM(或基于DFT预编码的OFDM)来发送PUSCH和PUCCH。在初始接入过程中使用OFDM可能不是不可避免的,在初始接入过程期间终端不需要使用高数据速率来进行上行链路数据传输以接入基站。在经由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接收新的波形配置信息之前,终端必须使用基于DFT-S-OFDM的波形用于PUSCH和PUCCH传输。
第一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基站不需要发送通知终端要使用的波形的附加信号,并且不利之处在于基站应该具有总是能够接收DFT-S-OFDM信号的接收器。为了为基站的实现方式提供一定的自由度,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第二种方法是基站经由系统信息通知位于小区内的终端在初始接入过程中使用的波形。除了在初始接入过程中使用基于OFDM的波形来发送PUSCH和PUCCH之外,基站还可以通知终端是否应用DFT预编码。类似于LTE系统,5G通信系统可以被设计为根据系统信息的重要性和获取顺序配置多个系统信息。系统信息在主信息块和多个系统信息块中传送,该主信息块应该在终端实现与基站同步并且完成小区搜索之后被接收,该系统信息块应该随后被接收。
基站可以使用包括在主信息块中的1位字段向终端通知用于PUSCH和PUCCH传输的波形。除了使用基于OFDM的波形发送PUSCH和PUCCH之外,基站还可以使用包括在主信息块中的1位字段来向位于小区内的终端通知是否需要DFT预编码。为了进行上述配置,主信息块可以包括共同地指示PUCCH和PUSCH的波形的一个字段或者分别指示PUCCH和PUSCH的波形的两个字段。例如,主信息块的波形信息字段可以被设置为指示不应用DFT预编码的0和用于指示应用DFT预编码的1来发送PUSCH。
基站可以使用系统信息块中包括的1位字段来通知位于小区内的终端要使用的波形。除了OFDM波形之外,基站还使用1位字段通知位于小区内的终端是否使用DFT预编码。可以使用1位来共同地指示用于PUSCH和PUCCH的波形或使用2位以指示要用于PUSCH和PUCCH的相应的波形。对应的信息可以包括在多个系统信息块中的与随机接入相关联的系统信息块中。例如,在系统信息块中,波形信息字段被设置为0以指示终端在不应用DFT预编码的情况下发送PUSCH,波形信息字段被设置为1以指示终端应用DFT预编码来发送PUSCH。
如果在初始接入过程期间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形被配置到终端,则终端必须利用由第二方法配置的波形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直到经由RRC连接建立配置新的终端特定波形为止。如果通过第二方法将是否对在初始接入过程中对要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执行DFT预编码配置给终端,则可以经由RRC连接建立来配置终端是否如第二方法所配置的那样应用DFT预编码直到新的终端特定波形为止。
与第一种方法相比,第二种方法为基站提供高度自由度以配置终端的上行链路波形并且应用DFT预编码。然而,第二种方法不适用于终端具有不同覆盖范围或不同要求的情况,因为公共波形被配置到位于小区中的各终端。为了克服该问题,可以考虑第三方法,其允许配置波形以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或者是否在每个终端的初始接入过程中使用DFT预编码。
第三种方法是基站经由在终端在初始接入过程中在上行链路上向基站发送PUSCH的情况下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来通知位于小区内的终端要使用的波形。在终端在初始接入过程中在上行链路中将PUSCH发送到基站的情况下,基站可以经由随机接入响应来配置是否对终端使用DFT预编码。如上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包括用于从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资源分配信息(例如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时间和频率资源尺寸)和功率控制模式。还可以使用1位来指示终端在上行链路信号传输中使用的波形。还可以使用1位来指示是否使用DFT预编码。作为示例,波形字段可以由1位组成,并且波形信息字段可以被设置为0以指示OFDM的使用,可以被设置为1以指示DFT-S-OFDM的使用。
第四种方法是终端从包括在随机接入响应中的资源分配信息推断要使用的波形,而不是如在第三方法中那样在随机接入响应中添加指示上行链路波形的字段。
在第四种方法中,在基站经由系统信息通知位于小区内的所有终端都支持两个波形的情况下,终端从资源分配信息推断用于PUSCH传输的波形;作为第一种办法,可以提出将波形与分配给终端的MCS相关联。如果终端位于SINR太低而无法确保覆盖的小区边缘,则优选使用低MCS。如果终端位于小区中心附近或小区很小,则优选使用高MCS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终端能够从作为包括在随机接入响应中的资源分配信息的MCS推导出要使用的波形。终端还可以从作为随机接入响应中包括的资源分配信息的MCS推断出DFT预编码是否适用于基于OFDM的波形。表1是在LTE系统中使用的MCS表。在本发明实施例1-1的第四种方法中,还提出了在5G通信系统中根据MCS索引预先配置来使用DFT-S-OFDM或OFDM。还提出了根据MCS索引来预先确定是否将DFT预编码应用于基于OFDM的波形。例如,在表1中,可以进行预先配置以使得MCS索引0到4指示使用DFT-S-OFDM(或应用DFT预编码),使得MCS索引5或更大值指示使用OFDM(或不应用OFDM预编码)。
本发明还可以提出一种方法,用于基站使用系统信息块将指示MCS索引特定波形的配置信息共同地发送到小区内的各终端。还可以提出一种方法来向小区内的终端共同地发送指示是否与MCS索引相关联地应用DFT预编码的配置信息。如果波形与MCS索引相关联,则终端可以根据经由随机接入响应分配的MCS来确定波形。例如,如果基站基于作为参考点的索引6配置不同的波形(或者如果基站基于作为参考点的索引6来确定是否使用DFT预编码),则终端可以从MCS索引0-6推断出使用DFT-S-OFDM(将DFT预编码应用于基于OFDM的波形)用于上行链路传输以及从其余的MCS索引推断出使用OFDM(使用OFDM而不应用DFT预编码)用于上行链路传输。
【表1】
Figure BDA0003661015720000151
Figure BDA0003661015720000161
作为用于终端从资源分配信息推断用于PUSCH传输的波形的第二种方法,可以提出将波形与分配的频率资源的尺寸相关联。也就是说,终端可以基于所分配的频率资源的尺寸来确定是否将DFT预编码应用于上行链路PUSCH传输。如果终端位于SINR太低而不能确保上行链路PUSCH传输的覆盖的小区边缘,则从覆盖的角度来看,终端优选地利用小频率资源执行PUSCH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被分配的资源块(RB)等于或大于特定数量(NRB)的情况可以配置使用OFDM;对于被分配的RB等于或小于特定数量的情况可以配置使用DFT-S-OFDM。这里,用于确定波形的资源块分配尺寸NRB可以是终端与基站之间预先约定的值或者由基站配置的值。
仅在初始接入过程中发送PUSCH的情况下考虑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1的第三和第四方法。然而,在初始接入过程中需要PUCCH传输的情况下,终端也可以利用与根据随机接入响应确定的PUSCH传输波形相同的波形执行PUCCH传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1的第三种方法和第四种方法涉及终端从随机接入响应或由基站发送的资源分配信息推断用于PUSCH传输的波形的方法。在基于随机接入响应确定波形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根据所确定的波形不同地解释随机接入响应的其他字段,如下所述。
在传统LTE系统中,随机接入响应包括跳频标志字段。该字段指示是否启用PUSCH跳频。基于DFT-S-OFDM的LTE上行链路传输在下述方面受到限制,即不允许交织或梳状类型的子载波映射来用于生成低PAPR信号,这意味着难以获得频率分集增益。因此,为了在不损害低PAPR信号特性的情况下实现频率分集增益,使用跳频,其由在初始接入过程中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指示。然而,考虑到交织或梳状类型子载波映射方案通常比用于实现频率分集增益的跳频方案更有效并且OFDM不需要产生低PAPR信号,则可以重新使用跳频标志字段用于指示是使用连续或本地化的资源分配还是交织类型的资源分配。
也就是说,如果根据第一种方法到第四种方法中的任何一个确定终端使用DFT-S-OFDM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则终端将跳频标志字段视为指示是否启用基于DFT-S-OFDM的PUSCH跳频的字段。对应的字段可以被设置为0以禁用PUSCH跳频,而被设置为1用于启用PUSCH跳频。如果根据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确定终端使用OFDM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则终端可以基于跳频标志字段来确定是在频域中执行连续资源分配还是交织类型的资源分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果终端在初始接入过程中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并接收随机接入响应,则终端可以根据第一到第四种方法推断出用于终端的上行链路PUSCH传输的波形配置方法或要使用的波形。可以维持上行链路传输波形配置方法直到通过在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之后发送上行链路信号来完成RRC连接建立。如果即使在RRC连接建立完成之后也没有为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配置附加的波形,则终端可以继续使用在初始接入过程中使用的上行链路波形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如果配置了用于PUCCH传输的单独波形或者没有配置是否应用DFT预编码,则可以假设终端可以使用与用于PUSCH传输的波形相同的波形来执行PUCCH传输。
<实施例1-2>
本发明的实施例1-2针对一种用于终端在完成RRC连接建立之后确定在连接到基站状态之下PUSCH和PUCCH传输中使用的波形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基站在RRC连接建立过程期间配置终端在上行链路传输中使用的波形。也就是说,基站可以经由RRC信令来配置是使用基于OFDM的波形还是基于DFT-S-OFDM的波形用于PUSCH和PUCCH传输。基站还可以经由RRC信令来配置是否将DFT预编码应用于基于OFDM的波形以用于终端的PUSCH和PUCCH传输。在通过上述方法新配置特定波形之前,终端可以基于先前配置的波形发送上行链路信号。如果配置了是否应用DFT预编码,则终端可以基于先前配置的波形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直到接收到新配置。
给终端的PUSCH资源分配的调度信息的尺寸随波形特定资源分配信息和多天线传输方案而变化。考虑波形特定的调度信息尺寸,终端可以对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信道执行盲检测,以检测将PUSCH资源分配给终端的调度信息。
第一种方法的缺点在于,由于PUSCH和PUCCH波形以半静态方式配置,所以该方法不能迅速应对终端进入高移动性状态或者信道条件快速变化的情况。在下文中,描述用于经由用于上行链路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信息来配置上行链路波形的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是基站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传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发送用于调度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的调度信息。这里,基站可以经由用于调度PUSCH传输的DCI向终端通知要使用的波形。还可以经由DCI通知是否将DFT预编码应用于PUSCH传输。为此,可以包括用于指示上行链路波形的1位字段。波形字段可以由1位组成,并且作为示例,波形信息字段可以被设置为0以指示OFDM的使用,可以被设置为1用于指示DFT-S-OFDM的使用。还可以包括用于指示是否对上行链路传输应用DFT预编码的1位字段。
第三种方法是终端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包括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推断出要使用的波形,而不是如在第二方法中那样将指示上行链路波形的字段添加到用于上行链路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必须经由系统信息通知终端同时使用两个波形。
作为终端从资源分配信息推断用于PUSCH传输的波形的第一办法,可以提出将波形与分配给终端的MCS相关联。如果终端位于SINR太低而无法确保覆盖的小区边缘,则优选使用低MCS。如果终端位于小区中心附近或小区很小,则优选使用高MCS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终端能够从作为包括在随机接入响应中的资源分配信息的MCS推断出要使用的波形。
表1是在LTE系统中使用的MCS表;在本发明实施例1-2的第四方法中,还提出了根据5G通信系统中的MCS索引进行预先配置以使用DFT-S-OFDM或OFDM。例如,可以进行预先配置,使得MCS索引0到4指示使用DFT-S-OFDM,使得MCS索引5或更大值指示使用OFDM。还可以提出一种方法来向小区内的终端共同地发送指示是否与MCS索引相关联地应用DFT预编码的配置信息。例如,如果基站基于作为参考点的索引6配置使用不同的波形,则终端可以从MCS索引0至6推断出使用DFT-S-OFDM用于上行链路传输,从剩余的MCS索引推断出使用OFDM用于上行链路传输。
作为终端从资源分配信息推断用于PUSCH传输的波形的第二方法,可以提出将波形与分配的频率资源的尺寸相关联。如果终端位于SINR太低而不能确保上行链路PUSCH传输的覆盖的小区边缘,则从覆盖的角度来看,终端优选地利用小频率资源执行PUSCH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被分配的资源块(RB)等于或大于特定数量(NRB)的情况可以配置使用OFDM,对于被分配的RB等于或小于特定数量的情况可以配置使用DFT-S-OFDM。这里,用于确定波形的资源块分配尺寸NRB可以是终端与基站之间预先约定的值或者由基站配置的值。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2的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中,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信息确定要使用的波形,尽管DCI中所需的位数随波形而变化,但是有必要固定(fix)位数。在基于OFDM的上行链路调度信息需要NOFDM位而基于DFT-S-OFDM的上行链路调度信息需要NDFT-S-OFDM位并且NOFDM大于NDFT-S-OFDM的情况下,可以用NOFDM-NDFT-S-OFDM 0填充基于OFDM的上行链路调度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2的第二种和第四种方法针对基站使用用于PUSCH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信息来配置用于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波形的方法或者针对终端从资源分配信息中推断出波形的方法。在如上确定波形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根据所确定的波形不同地解释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信息的其他字段,如下所述。
在传统LTE系统中,用于上行链路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跳频标志字段。该字段指示是否启用PUSCH跳频。基于DFT-S-OFDM的LTE上行链路传输在以下方面受到限制,即不允许交织或梳状类型的子载波映射来生成低PAPR信号,这意味着难以获得频率分集增益。因此,为了在不损害低PAPR信号特性的情况下实现频率分集增益,使用跳频,其由DCI指示。然而,考虑到交织或梳状类型子载波映射方案通常比用于实现频率分集增益的跳频方案更有效并且OFDM不需要产生低PAPR信号,则可以重新使用跳频标志字段用于指示是使用连续或本地化的资源分配还是交织类型的资源分配。
也就是说,如果根据第一种方法至第四种方法中的任何一个确定终端使用DFT-S-OFDM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则终端将跳频标志字段视为指示是否启用基于DFT-S-OFDM的PUSCH跳频的字段。对应的字段可以设置为0以禁用PUSCH跳频,而被设置为1用于启用PUSCH跳频。如果根据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确定终端使用OFDM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则终端可以基于跳频标志字段确定是在频域中执行连续资源分配还是交织类型的资源分配。
基站还可以包括关于终端传送PUCCH所使用的波形的信息,该PUCCH携带用于PDSCH调度的DCI中的PDSCH相对应的确认/否定(ACK/NACK)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用于PDSCH调度的DCI可以包括指示用于PUCCH传输的波形的字段。该字段可以被设置为1以指示终端使用基于OFDM的波形进行PUCCH传输,或者被设置为0以指示终端使用基于SC-FDMA的波形进行PUCCH传输。
图6和7描绘了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基站的发送器和终端的接收器。基站的发送器和终端的接收器应根据实施例1-1和1-2中提出的5G通信系统的初始接入方法和装置进行操作。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的发送器的配置的框图。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基站的发送器包括资源映射器600、615和630、OFDM调制器605、620和635以及滤波器610、625和640。资源映射器600、615和630对要传输的数据进行QPSK或QAM调制,并将调制数据映射到时域和频域资源。OFDM调制器605、620和635对从资源映射器600、615和630输出的资源映射信号执行OFDM调制。OFDM调制包括执行IFFT并在OFDM字符的开始处插入CP。滤波器610、625和640对从OFDM调制器605、620和635输出的信号进行滤波,以满足频带频谱屏蔽要求。
服务数据由以服务特定方式分配的资源映射器、OFDM调制器和滤波器处理以生成物理信道和信号。例如,为了发送用于eMBB服务的物理信道和信号,分配用于eMBB传输的资源映射器600、OFDM调制器605和滤波器610操作来生成对应于eMBB服务的物理信道和信号。这里,资源映射器600、OFDM调制器605和滤波器610可以基于为eMBB服务定义的数字生成来生成物理信道和信号。
类似地,可以经由为公共信号分配的资源映射器630、OFDM调制器635和滤波器640处理包括用于实现同步和获取系统信息的信号的公共信号,以生成对应于公共信号的物理信道和信号。这里,可以基于为公共信号定义的数字生成公共信号。与传统LTE系统不同,资源映射器630可以自由地配置用于发送公共信号的频率位置。
基站的发送器包括用于多路复用来自相应的滤波器的输出的多路复用器645。基站的发送器包括控制器650,用于控制资源映射器600、615和630以及OFDM调制器605、620和635、滤波器610、625和640以及多路复用器645,以有效地操作。最后,基站的发送器包括RF单元655和天线,用于将由多路复用器645相互复用的服务发送到相应的终端。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接收器的配置的框图。终端的接收器包括天线、RF单元700、滤波器710和740、OFDM解调器720和750、资源提取器730和760以及控制器770。为了支持提供有两个或更多个不同参数集(numerology)、多个滤波器710和740、OFDM调制器720和750以及资源提取器730和760的服务,图7描绘了支持两种不同服务的示例性情况。
详细地,终端的接收器借助于RF单元700将接收的信号从通带转换到基带。转换后的基带信号被输入到滤波器710和740。可以根据终端订阅的服务而打开/关闭滤波器和更改滤波器的参数集。这里,滤波器用于消除由相邻频率区域中的频分复用(FDM)信号引起的干扰。OFDM解调器720和750用于对滤波后的信号执行OFDM调制。OFDM解调器720和750均可包括CP去除器和FFT。资源提取器730和760可以提取关于由相应的服务占用的资源的物理信道和信号。控制器770可以控制一系列处理,以便终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进行操作。
尽管已经使用特定术语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视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更广泛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如果需要,可以整体或部分地组合实施例。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1-1和1-2可以部分地组合以形成用于基站和终端的操作的实施例。
<实施例2>
同时,5G新无线接入技术(NR)被设计为允许将各种类型的服务自由地复用到时间和频率资源上,并动态地或自由地分配波形/参数集和参考信号以满足特定的服务要求。对于为终端提供最佳服务的非常重要的信道质量和干扰测量的无线通信,正确的信道状态测量是不可避免的。与其中信道和干扰特性很少随频率资源变化的4G通信不同,5G通信的特征在于信道和干扰特性随服务而显着变化,这使得必须支持用于单独测量的频率资源组(FRG)的子集。同时,NR系统支持的服务分为三类: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以及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RLLC)。eMBB服务的特点是高容量和高移动性通信,mMTC服务的特点是低功耗和大规模连接,URLLC的特点是超高可靠性和低延迟。要求可能随提供给终端的服务类型而变化。
为了使通信系统向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需要一种用于将不同服务复用到相同时间段以满足特定服务的要求的方法和装置。
移动通信系统已发展为能够提供早期面向语音的服务之外的数据和多媒体服务的高速、高质量分组数据通信系统(诸如高速分组接入(HSPA)、LTE(或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和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定义的高级LTE(LTE-A)、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中定义的高速率分组数据(HRPD)、超移动宽带(UMB)和IEEE中定义的802.16e)。同时,5G无线通信系统正在进行5G或NR标准化。
作为代表性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之一的LTE系统在下行链路(DL)中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并且在上行链路(UL)中使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术语“上行链路”表示用于从可互换地称为用户设备(UE)和移动站(MS)的终端发送数据或控制信号到基站(BS)(基站(BS)可互换地称为演进节点B(eNB))的无线链路,术语“下行链路”表示用于从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或控制信号的无线链路。这种多址方案的特征在于彼此不重叠地(即保持正交性地)分配用于发送特定用户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时频资源,以便区分特定用户数据和控制信息。
当在初始数据传输中发生解码失败时,LTE系统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方案用于物理层重传。HARQ方案被设计为以这样的方式操作:接收器在解码数据失败时向发送器发送指示解码失败的否定确认(NACK),以便发送器重新发送物理层上的对应的数据。接收器将重传的数据与解码失败的数据组合以改善数据接收性能。HARQ方案还可以被设计为以这样的方式操作:当接收器成功解码数据时,向发送器发送指示成功解码的确认(ACK),以便发送器发送新数据。
图8是示出在LTE系统中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或控制信道的基本时频资源结构的图。
在图8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频率。时域中的最小传输单元是OFDM字符,Nsymb个OFDM字符802形成时隙806,并且2个时隙形成子帧805。每个时隙横跨0.5ms,并且每个子帧横跨1.0ms。无线帧814是由10个子帧组成的时间单元。在频域中,最小传输单元是子载波,并且总系统传输带宽由NBW个子载波804组成。
在时频资源结构中,基本资源单元是由OFDM字符索引和子载波索引指示的资源元素(RE)812。资源块(RB)(或物理资源块(PRB)808由时域中的Nsymb个连续OFDM字符802和频域中的NRB个连续子载波810定义。即,一个RB 808由Nsymb×NRB个RE 812组成。通常,RB是最小的数据传输单元。在LTE系统中,Nsymb=7,NRB=12,NBW与系统传输带宽成比例;非LTE系统可能使用不同的值。数据速率与调度到终端的RB数量成比例地增加。
对于LTE系统,定义了6个传输带宽。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在频率上分离的FDD系统的情况下,下行链路传输带宽和上行链路传输带宽可以彼此不同。信道带宽表示与系统传输带宽相比的RF带宽。表2示出了在LTE系统中定义的系统传输带宽和信道带宽之间的关系。例如,具有10MHz信道带宽的LTE系统使用50个RB的传输带宽。
[表2]
Figure BDA0003661015720000231
在子帧的开始处以N个OFDM字符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通常,N={1,2,3}。因此,N值在每个子帧处随着要发送的控制信息量而变化。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指示OFDM字符的数量的控制信道传输周期指示符,该OFDM字符用于传送用于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控制信息和调度信息以及HARQ ACK/NACK信号。
在LTE系统中,使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将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数据调度信息从基站发送到终端。DCI根据目的被分类为不同的DCI格式,该目的例如是指示用于UL数据调度的UL授权或用于DL数据调度的DL授权、指示使用尺寸小的控制信息、指示是否应用基于多个天线的空间复用以及指示使用功率控制。例如,用于DL授权的DCI格式1被配置为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资源分配类型0/1标志:资源分配类型0/1标志指示资源分配方案是类型0还是类型1。类型0是通过应用位图方案以资源块组(RBG)为单位分配资源。在LTE系统中,调度的基本单元可以是由时频域资源表示的资源块(RB),RBG可以包括多个RB并且可以是类型0方案中的调度的基本单元。类型1用于在RBG中分配特定RB。
-资源块分配:资源块分配指示分配用于数据传输的RB。可以根据系统带宽和资源分配方案来确定资源。
-调制和编码方案(MCS):MCS指示用于数据传输的调制方案和要传输的传输块的尺寸。
-HARQ进程数:HARQ进程号表示HARQ的进程的数量。
-新数据指示符:新数据指示符指示HARQ传输是初始传输还是重传。
-冗余版本:冗余版本指示HARQ的冗余版本。
-用于PUCCH的TPC命令: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TPC)命令指示用于作为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PUCCH的功率控制命令。
在经历信道编码和调制过程之后,可以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或增强型PDCCH(EPDCCH)上发送DCI。在以下描述中,短语PDCCH或EPDCCH发送/接收可以与DCI发送/接收互换使用。
通常,独立地对于每个终端,DCI可以进行信道编码,然后信道编码的DCI可以通过其依赖的PDCCH被配置并被发送。在时域中,可以在控制信道传输周期期间映射和发送PDCCH。PDCCH的频域映射位置可以由每个终端的ID确定,并且可以在整个系统传输频带中分布。
可以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来发送下行链路数据,该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是用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物理信道。可以在控制信道传输周期之后发送PDSCH,并且可以由在PDCCH上发送的DCI来指示诸如频域中的详细映射位置的调度信息和调制方案。
基站使用MCS作为构成DCI的控制信息的一部分,向终端通知应用于要发送的PDSCH的调制方案以及要发送的数据的尺寸(例如传输块尺寸(TBS))。在一个实施例中,MCS具有5或小于或大于5的位宽。TBS对应于在将用来纠错的信道编码应用到要由基站发送的数据(例如传输块(TB))之前给出的尺寸。
由LTE系统支持的调制方案可以包括正交相移键控(QPSK)、16正交幅度调制(QAM)和64QAM,并且它们分别具有调制阶数(Qm)2、4和6。也就是说,QPSK调制每字符发送2位,16QAM每字符发送4位,并且64QAM每字符发送6位。根据系统,也可以使用256QAM或更高阶调制。
图9是示出在LTE-A系统中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或控制信道的基本时频资源结构的图。
在图9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频率。时域中的最小传输单元是SC-FDMA字符,并且Nsymb个SC-FDMA字符902形成时隙906。两个时隙形成子帧905。频域中的最小传输单元是子载波,并且整个系统传输带宽由NBW个子载波904组成。NBW可以与系统传输带宽成比例。
在时频域中,基本资源单元是RE 912,并且每个RE由一个SC-FDMA字符索引和一个子载波索引定义。资源块(RB)908由时域中的Nsymb个连续SC-FDMA字符和频域中的NRB个连续子载波来定义。因此,一个RB由Nsymb×NRB个RE组成。通常,最小数据或控制信息传输单元是RB。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被映射到与一个RB相对应的频率区域,并且在一个子帧的时间周期期间被发送。
LTE标准定义PDSCH或携带半持续调度(SPS)释放的PDCCH/EPDCCH与携带对应于PDSCH、PDCCH或EPDCCH的HARQ ACK/NACK的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之间的关系。例如,在以FDD模式操作的LTE系统中,对应于PDSCH或携带SPS的PDCCH或EPDCCH的HARQ ACK/NACK,在第n个子帧发送的PUCCH或PUSCH中携带,该PDSCH或PDCCH或EPDCCH在第(n-4)个子帧上发送。
LTE系统针对DL HARQ采用异步HARQ方案。也就是说,如果eNB从UE接收针对初始发送的数据的HARQ NACK,则其可以通过调度操作自由地确定重发定时。如果UE未能解码接收的数据,则它存储错误的初始数据并且组合缓冲的数据与重传的数据。
如果UE在第n个子帧接收携带由eNB发送的DL数据的PDSCH,则它在第(n+k)个子帧通过PUCCH或PUSCH向eNB发送包括与DL数据相对应的HARQ ACK/NACK的UL控制信息。这里,取决于LTE系统使用的双工模式(即FDD或时分双工(TDD))和子帧配置而不同地确定k。例如,在FDD LTE系统中k固定为4。同时,k可以根据TDD LTE系统中的子帧配置和子帧索引而变化。
LTE系统采用具有不同于DL HARQ的用于UL传输的固定数据传输定时的同步HARQ方案。也就是说,PUSCH和PDCCH之间的UL-DL定时关系根据如下的规则被固定,其中该PDCCH后面跟着该PUSCH和携带与该PUSCH相对应的DL HARQ ACK/NACK的物理混合指示符信道(PHICH)。
如果UE在第n个子帧从eNB接收到携带UL调度控制信息的PDCCH或携带DL HARQACK/NACK的PHICH,则其基于该控制信息在第(n+k)个子帧通过PUSCH发送UL数据。这里,取决于使用的双工模式,即FDD或TDD及其配置而不同地确定k。例如,在FDD LTE系统中k固定为4。同时,k可以根据TDD LTE系统中的子帧配置和子帧索引而变化。
在FDD LTE系统中,eNB在第n个子帧向UE发送UL授权或DL控制信号和数据,UE在第n个子帧接收UL授权或DL控制信号和数据。如果UE在第n个子帧接收到UL授权,则其在第(n+)个子帧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如果UE在第n个子帧接收DL控制信号和数据,则其在第(n+4)个子帧发送与DL数据相对应的HARQ ACK/NACK。在这种情况下,给予UE准备经由UL授权调度的UL数据传输或者对应于DL数据的HARQ ACK/NACK的传输的时间周期变为3ms,该3ms等于三个子帧的持续时间。
UE在第i个子帧处从eNB接收携带DL HARQ ACK/NACK的PHICH,并且在第(i+k)个子帧处接收与UE发送的PUSCH相对应的DL HARQ ACK/NACK。这里,根据在LTE系统使用的双工模式(即FDD或TDD)及其配置来不同地确定k。例如,在FDD LTE系统中k固定为4。同时,k可以根据TDD LTE系统中的子帧配置和子帧索引而变化。
图10和11是示出分配用于发送在5G或NR系统中考虑的eMBB、URLLC和mMTC服务的数据的频率-时间资源的图。
图10和11示出了如何为系统中的信息传输分配频率和时间资源。在图10中,eMBB、URLLC和mMTC数据在整个系统频带1000上分配。如果生成URLLC数据1030、1050和1070以在特定频带中的eMBB 1010和mMTC1090的传输期间被发送,可以对eMBB 1010和mMTC 1090的部分进行打孔以便插入URLLC数据1030、1050和1070。因为URLLC服务在上述服务中是延迟敏感的,所以URLLC数据1030、1050和1070可以占用为eMBB数据1010分配的资源的部分。在为eMBB数据分配的资源上发送URLLC数据的情况下,eMBB数据可能不会在重叠的频率-时间资源上传输,这可能降低eMBB数据传输吞吐量。也就是说,在上述情况下,用于URLLC数据传输的资源分配可能导致eMBB数据传输失败。
在图11中,系统频带1100被划分为用于不同服务的数据传输的子带1110、1120和1130。子带配置信息可以预先配置并通过较高层信令从基站发送到终端。并且与子带相关的信息提供服务,而基站或网络节点没有任何任意的单独的子带配置信息传输到终端。在图11中,子带1110、1120和1130分别被分配用于eMBB数据传输、URLLC数据传输和mMTC数据传输。
在整个实施例中,用于URLLC传输的传输时间间隔(TTI)可以比用于eMBB或mMTC传输的TTI短。对应于URLLC数据的确认可以比对应于eMBB或mMTC数据的确认更快地发送,这会导致低延迟时间信息发送/接收。
图12是示出用于将传输块分段为多个码块并将CRC附加到码块的过程的图。
参考图12,CRC 1202可以附加在要在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中传输的传输块(TB)1200的开头或末尾。CRC可以具有16位或24位的固定长度或者随信道条件变化的可变长度,并且可以用于确定信道编码是否成功。包括TB 1200和CRC 1202的块可以被分段为多个码块(CB)1220、1222、1224和1226,如附图标记1210所示。每个CB尽可能具有预定的最大尺寸,并且在此情况下,最后的CB 1226的尺寸可以小于其他码块的尺寸;可以将0、随机值或1添加到最后一个CB以使最后一个CB的长度与其他CB的长度相等。
可以将CRC 1240、1242、1244和1246添加到相应的CB。CRC可以具有16位、24位等的固定长度并且可以用于确定信道编码是否成功。然而,取决于要应用于CB的信道编码的类型,可以省略将CRC 1202附加到TB及将CRC 1240、1242、1244和1246附加到相应CB。例如,在应用LDPC码而不是turbo码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将CRC 1240、1242、1244和1246附加到相应CB。然而,即使应用LDPC码,CRC 1240、1242、1244和1246也可以附加到CB。即使在使用极性码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附加任何CRC。
图13是示出基于外码的传输方法的图,图14是示出基于外码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13和图14描述用于发送具有外部编码的信号的方法。
在图13中,TB被分段为多个CB,其中位于相同位位置的位或字符1310通过第二信道编码来编码以生成奇偶校验位或字符1320,如附图标记1300所示。接下来,CRC 1330和1340可以被分别附加到通过用第二信道编码编码生成的CB和奇偶校验CB。根据信道编码的类型,可以附加CRC或不附加CRC。例如,如果使用turbo码作为第一信道编码,则附加CRC1330和1340,然后可以用第一信道编码对CB和奇偶校验CB进行编码。
TB从较高层传递到物理层。物理层将TB视为数据。CRC被附加到TB。可以利用TB和循环生成多项式生成CRC,循环生成多项式可以以各种方式定义。例如,假设对于24位CRC,循环生成多项式为gCRC24A(D)=D24+D23+D18+D17+D14+D11+D10+D7+D6+D5+D4+D3+D+1,如果L=24,有可能确定a0DA +23+a1DA +22+...+aA-1D24+p0D23+p1D22+...+p22D1+p23可被gCRC24A(D)整除,余数CRC CRC p0、p1、p2、p3、...、pL-1为0。尽管已经描述了CRC长度L是24的情况,但是L可以被设置为12、16、24、32、40、48、64等。CRC附加到CB,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与生成附加到TB的CRC所使用的循环生成多项式不同的循环生成多项式来生成CRC。
在传统LTE系统中,如果初始传输失败,则以TB为单位执行重传。与传统LTE系统不同,可以考虑通过CB而不是TB来执行重传。为了实现这一点,终端可能需要每TB发送多位HARQ-ACK反馈。基站还可以在用于调度重传的控制信息中提供指示要重传的部分的信息。
参考图14,在使用外码的情况下,要发送的数据通过第二信道编码编码器1430。为第二信道编码编码的信道的示例可以包括Reed-Solomon码、BCH码、Raptor码和奇偶校验位生成码。通过第二信道编码编码器1430的位或字符通过第一信道编码编码器1440。用于第一信道编码的信道编码的示例可包括卷积码、LDPC码、Turbo码和Polar码。如果信道编码的字符经信道1450由接收器接收,则接收器可以通过第一信道编码解码器1460和第二信道编码解码器1470以串行顺序处理接收信号。第一和第二信道编码解码器1460和1470可以分别执行第一和第二编码编码器1440和1430的相反操作。
在不使用外码的情况下,在信道编码框图中仅使用第一信道编码编码器1400和第一信道编码解码器1420而没有第二信道编码编码器和解码器。即使在不使用外码的情况下,第一信道编码解码器1420可以具有与对于使用外部编码器的情况的第一信道编码器1440的配置相同的配置。
在以下描述中,eMBB服务被称为第一类型服务,eMBB服务数据被称为第一类型数据。术语“第一类型服务”和“第一类型数据”不限于eMBB,它们可以包括需要高速数据传输或宽带传输的其他服务类型。同时,URLLC服务被称为第二类型服务,并且URLLC服务数据被称为第二类型数据。术语“第二类型服务”和“第二类型数据”不限于URLLC,并且它们可以包括需要低延迟时间、高可靠性传输或低延迟时间和高可靠性传输的其他服务类型。同时,mMTC服务被称为第三类型服务,mMTC服务数据被称为第三类型数据。术语“第三类型服务”和“第三类型数据”不限于mMTC,并且它们可以包括需要低速、宽覆盖或低功率传输的其他服务类型。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型服务可以被理解为包括或不包括第三类型服务。
用于发送三钟类型的服务或数据的物理层信道结构可以彼此不同。例如,它们可以在TTI长度、频率资源分配单元、控制信道结构和数据映射方案中的至少一个方面不同。
尽管上面列举了三种类型的服务和三种类型的数据,但是本发明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存在大量服务和数据类型的情况。
在实施例中,用于LTE和LTE-A系统的术语“物理信道”和“信号”用于解释所提出的方法和设备。然而,本发明的原理适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以及LTE和LTE-A系统。
如上所述,本发明定义了用于发送第一、第二和第三类型服务或数据的终端和基站之间的通信操作,并提出了一种以在同一系统中为相应的终端调度不同类型的服务或数据的方式服务终端的方法。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类型终端”、“第二类型终端”和“第三类型终端”旨在表示分别为其安排第一、第二和第三类型服务或数据的终端。在实施例中,第一类型终端、第二类型终端和第三类型终端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省略对这里包含的公知功能和结构的详细描述以避免模糊本发明的主题。此外,考虑到本发明中的功能来定义以下术语,并且它们可以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图、使用等而变化。因此,应该基于本说明书整体内容进行定义。
在以下描述中,术语“基站(BS)”表示用于向终端分配资源的实体,并且旨在包括节点B、演进节点B(eNB)、无线接入单元、基站控制器和网络节点中至少之一。术语“终端”旨在包括用户设备(UE)、移动站(MS)、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计算机和具有通信功能的多媒体系统。尽管作为示例的描述是针对LTE或LTE-A系统,但是本发明可应用于具有类似技术背景和信道格式的其他通信系统。例如,本发明可应用于LTE-A之后正在开发的5G移动通信技术(5G新无线(NR))。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甚至可以在略微修改的情况下应用于其他通信系统。
在本发明中,TTI表示用于发送控制和数据信号或仅发送数据信号的时间单位。在传统LTE系统中,作为示例,在下行链路中TTI的长度等于作为时间单位的一个子帧,即1ms。在本发明中,TTI可以表示用于在上行链路中发送控制和数据信号或仅发送数据信号的时间单位。在传统LTE系统中,TTI是1ms的时间单位,其长度等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的一个子帧。
同时,确定无线蜂窝通信系统的吞吐量的重要准则之一是分组数据延迟。LTE采用1ms的TTI,其与一个子帧的长度相同。采用1ms的TTI的LTE系统可以支持以小于1ms的TTI(短TTI UE)操作的UE。同时,5G NR可以采用短于1ms的TTI。短TTI UE适用于对延迟敏感的服务(诸如LTE语音(VoLTE)和远程控制服务)并且预期成为实现任务关键型IoT的手段。还可以预期短TTI UE可以是用于实现基于蜂窝的任务关键型IoT的手段。
在本发明中,用于LTE或LTE-A系统的术语“物理信道”和“信号”可以与术语“数据”或“控制信号”互换使用。例如,尽管PDSCH是携带正常TTI数据的物理信道,但是在本发明中它可以被称为正常TTI数据。
除非指定了TDD系统,否则在FDD系统的假设下进行描述。然而,本发明中提出的用于FDD系统的方法和装置进行略微修改就适用于TTD系统。
在本发明中,术语“较高层信令”表示用于基站在物理层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上向UE发送信号或者用于UE在物理层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上向基站发送信号的信令方法,并且可以被称为RRC信令或MAC控制元素(CE)信令。
在以下描述中,术语“发送端”可以用于指示下行链路中的基站和上行链路中的终端。术语“接收端”可以用于指示下行链路中的终端和上行链路中的基站。
在以下描述中,术语“子TB”可以被理解为指示一个或多个CB的束的虚拟概念。
<实施例2-1>
实施例2-1是指终端向基站报告最大CB尺寸的方法。
在终端连接到基站之后,终端向基站报告终端在发送数据时支持的最大CB尺寸。该报告可以意味着发送UE能力,该能力包括终端(UE)支持的最大CB尺寸。
<实施例2-2>
实施例2-2是指一种用于配置用于到终端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最大CB尺寸的方法,这将参考图15进行描述。
基站经由较高层信令向终端发送关于最大CB尺寸的信息以用于数据传输。在终端接收到最大CB尺寸信息之前,其可以假定终端和基站之间预先约定的值作为最大CB尺寸。一旦接收到最大CB尺寸信息,终端可以将由最大CB尺寸信息指示的值假定为用于数据通信的最大CB尺寸。最大CB尺寸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将TB分段为一个或多个CB的值。
图15是示出在基站和终端之间使用最大CB尺寸的数据通信的过程的流程图。在步骤1500,基站经由较高层信令为终端配置最大CB尺寸。尽管描述了经由较高层信令从基站向终端发送最大CB尺寸信息的情况,但是最大CB尺寸信息可以在步骤1500经由DCI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系统信息块(SIB)或者较高层信令和DCI的组合被发送。在该实施例中,最大CB尺寸可以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数据传输之间变化。
在步骤1510,基站和终端可以使用配置的最大CB长度来执行数据通信。如果最大CB长度用于数据通信,则这可以意味着发送器基于最大CB长度将TB分段为一个或多个CB,并且接收器使用基于最大CB长度计算的CB长度来执行信道解码。接收器可以在接收到一个TB时基于最大CB长度计算CB的数量和每个CB的长度、利用计算的长度对CB执行信道解码并且如果CRC存在于预定位置则执行CRC测试以确定传输是否成功。
<实施例2-2-1>
实施例2-2-1解释了在实施例2-2中基站和终端使用配置的最大尺寸将TB分段成一个或多个CB并添加CRC的方法。实施例2-2-1是实施例2的示例,实施例2可以包括各种替换示例。
在该实施例中,Z表示一个CB可能的最大CB尺寸,B表示TB的尺寸。在该实施例中,LCB表示附加到CB的CRC的长度,LTB表示附加到TB的CRC的长度。在该实施例中,C表示CB的数量。
在该实施例中,由Z表示的最大CB尺寸可以是基站配置给终端的值。在该实施例中,NCB可以是大于0的值,其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预先约定,并指示CB的CRC长度。在以下描述中,
Figure BDA0003661015720000321
表示大于X的整数并且
Figure BDA0003661015720000322
表示小于X的最大整数。
由C表示的CB的总数可以如下确定。
Figure BDA0003661015720000323
在以上描述中,基于配置的最大CB尺寸Z来确定每个CB的CRC长度和CB的数量,并且因此确定要发送的数据的总位数。在下文中,描述了如何将TB分段为CB。在以下描述中,crk表示第r个CB的第k位。
每个CB的位数计算如下。
第一分段尺寸:K+是包含在满足B'≤C·K的K值中的特定集合中的最小值(该特定集合可以是包括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预先约定的值的集合)。
if C=1
具有尺寸K+的CB的数量:C+=1,K-=0,C-=0
else if C>1
第二分段尺寸:K-是在满足K<K+的K值中包括在特定集合中的最大值(特定集合可以是包括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预先约定的值的集合)。
ΔK=K+-K-
尺寸为K-的CB数量:
Figure BDA0003661015720000324
尺寸为K+的CB数量:C+=C-C-
Figure BDA0003661015720000331
Figure BDA0003661015720000341
[步骤1结束]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示例在开始处插入零或NULL填充位,但是可以在中间或末尾处插入填充位。还可以以分布式方式在每个CB的开始或末尾处布置填充位,如图18和19所示。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发送器的操作的流程图。发送器可以在步骤1600为终端配置最大CB尺寸、在步骤1610基于预先配置的最大CB尺寸Z将TB分段为一个或多个CB并将CRC添加到CB。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接收器的操作的流程图。在步骤1700,接收器(例如终端)可以使用从基站接收的最大CB尺寸来配置其自身、在步骤1710基于预先配置的最大CB尺寸Z来识别一个或多个CB并且在步骤1720在解码CB后执行CRC测试以确定解码是否成功。
<实施例2-2>
实施例2-2是指一种用于基于在基站和终端之间配置的最大CB尺寸将TB分段为一个或多个CB并将CRC附加到CB的方法。实施例2-2是实施例2的一个示例,实施例2可以包括各种替换示例。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在基站和终端之间预先约定CB长度的最大值Kmax和最小值Kmin。在该实施例中,B表示TB的尺寸。在该实施例中,LCB表示附加到CB的CRC的长度,LTB表示附加到TB的CRC的长度。在该实施例中,C表示CB的数量。在该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将最大CB尺寸Kmax和最小CB尺寸配置给终端。在该实施例中,NCB可以是大于0的值,其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预先约定,并且指示CB的CRC长度。在该实施例中,
Figure BDA0003661015720000345
表示大于X的整数并且
Figure BDA0003661015720000343
表示小于X的最大整数。在该实施例中,Kr表示第r个CB的长度。
Figure BDA0003661015720000342
Figure BDA0003661015720000351
Figure BDA0003661015720000361
尽管描述针对没有CRC附加到CB的示例性情况,但是如果CB的数量大于1,则可以修改,使得每个CB附加CRC。
<实施例2-3>
实施例2-3是指一种用于基站根据要发送的数据类型确定最大CB尺寸以便终端基于最大CB尺寸发送/接收信号的方法。
可以基于用于调度终端的控制信号中包含的信息来对数据类型进行分类。包含在控制信号中的信息可以以预定位或特定RNTI值传送,该RNTI值被掩蔽(mask)到附加到下行链路控制信号(DCI)的CRC中。RNTI值可以指示由基站发送的数据的类型。例如,特定RNTI值可以指示系统信息RNTI(SI-RNTI)或终端特定数据(C-RNTI)。例如,对于与应用SI-RNTI的控制信号相对应的数据传输可以将最大CB尺寸设置为6144,并且对于与应用C-RNTI的控制信号相对应的数据传输可以将最大CB尺寸设置为12288。可替代地,最大CB尺寸可以设置为6144,用于同时向多于一个的终端的数据传输,并且最大CB尺寸可以设置为12288,用于向特定终端的数据传输。
<实施例2-4>
实施例2-4是指一种用于基于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中使用的TBS来确定最大CB尺寸的方法。
基站和终端可以预先约定诸如第一TBS阈值、第二TBS阈值、......、第M个TBS阈值的阈值。可以通过将用于实际数据传输的TBS与TBS阈值进行比较来确定最大CB尺寸。例如,对于小于第一TBS阈值的TBS,可以将最大CB尺寸设置为6144,对于大于第一TBS阈值的TBS,最大CB尺寸可以设置为12288。
<实施例2-5>
实施例2-5是指一种用于基于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中使用的MCS值来确定最大CB尺寸的方法。
基站和终端可以预先约定诸如第一MCS阈值、第二MCS阈值、......、第M个MCS阈值的阈值。通过将用于实际数据传输的MCS与MCS阈值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最大CB尺寸。例如,对于具有小于第一MCS阈值的MCS的数据传输,可以将最大CB尺寸设置为6144,对于具有大于第一MCS阈值的MCS的数据传输,可以将最大CB尺寸设置为12288。
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方法的发送器、接收器和处理器所组成的终端和基站在图20和21中分别描绘出。为了实现如实施例2-1至2-5所描述的确定用于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的最大CB尺寸的方法,基站和UE中的每一个的发送器、接收器和处理器应该如相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那样操作。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的框图。如图20所示,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2010、接收器2000和发送器202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接收器2000和发送器2020可以统称为收发器。收发器可以向基站发送信号和从基站接收信号。信号可以包括控制信息和数据。收发器可以包括:射频(RF)发射器,用于频率上转换和放大要发送的信号,以及RF接收器,用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和频率下转换。收发器可以将通过无线信道接收的信号输出到处理器2010,并通过无线信道发送从处理器2010输出的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处理器2010可以控制UE的整体操作。例如,处理器2010可以控制接收器2000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信号并基于预先配置的或预定的最大CB尺寸执行CB解码。之后,发送器2020可以发送包含解码结果的HARQ-ACK反馈信息。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的框图。如图21所示,基站可以包括处理器2110、接收器2100和发送器212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接收器2100和发送器2120可以统称为收发器。收发器可以向终端发送信号和从终端接收信号。信号可以包括控制信息和数据。收发器可以包括RF发送器,用于频率上转换和放大要发送的信号,以及RF接收器,用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和频率下转换。收发器可以将通过无线信道接收的信号输出到处理器2110,并通过无线信道发送从处理器2110输出的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处理器2110可以控制基站的整体操作。例如,处理器2110可以确定最大CB尺寸和控制以生成并发送对应的配置信息。之后,发送器2020基于最大CB尺寸生成CB并发送附加CRC的CB,接收器2100从终端接收HARQ-ACK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处理器2110可以控制生成包括最大CB尺寸的数量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或较高层信令信号。在这种情况下,DCI或较高层信令信号可以包括指示关于调度信号的最大CB尺寸信息是否包括在其中的信息。
提出了说明书和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以帮助解释和理解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和改变。如果需要,可以整体或部分地组合实施例。例如,基站和终端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1、2-2-1和2-4的部分的组合来操作。尽管实施例涉及FDD LTE系统,但是本发明可以包括针对诸如TDD LTE和5G NR系统的其他系统的替代实施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精神。

Claims (20)

1.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终端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于传输块尺寸以及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信息识别最大码块尺寸;
基于最大码块尺寸,将传输块分段为至少两个码块;以及
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对所述至少两个码块中的每一个码块分别执行信道编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块尺寸是没有传输块循环冗余校验(CRC)的传输块的位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具有传输块CRC的传输块尺寸大于最大码块尺寸的情况下,传输块被分段为至少两个码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传输块CRC的长度为24位的情况下,传输块的传输块CRC是基于循环生成多项式gCRC24A(D)=[D24+D23+D18+D17+D14+D11+D10+D7+D6+D5+D4+D3+D+1]获得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码块CRC的尺寸是24位,以及
其中,分段还包括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码块是否需要码块CRC。
6.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的基站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于传输块尺寸以及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信息识别最大码块尺寸;
基于最大码块尺寸,将传输块分段为至少两个码块;以及
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对所述至少两个码块中的每一个码块分别执行信道编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块尺寸是没有传输块循环冗余校验(CRC)的传输块的位数。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具有传输块CRC的传输块尺寸大于最大码块尺寸的情况下,传输块被分段为至少两个码块。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传输块CRC的长度为24位的情况下,传输块的传输块CRC是基于循环生成多项式gCRC24A(D)=[D24+D23+D18+D17+D14+D11+D10+D7+D6+D5+D4+D3+D+1]获得的。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码块CRC的尺寸是24位,以及
其中,分段还包括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码块是否需要码块CRC。
1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终端,该终端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
基于传输块尺寸以及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信息识别最大码块尺寸;
基于最大码块尺寸,将传输块分段为至少两个码块;以及
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对所述至少两个码块中的每一个码块分别执行信道编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中,传输块尺寸是没有传输块循环冗余校验(CRC)的传输块的位数。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中,在具有传输块CRC的传输块尺寸大于最大码块尺寸的情况下,传输块被分段为至少两个码块。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中,在传输块CRC的长度为24位的情况下,传输块的传输块CRC是基于循环生成多项式gCRC24A(D)=[D24+D23+D18+D17+D14+D11+D10+D7+D6+D5+D4+D3+D+1]获得的。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中,码块CRC的尺寸是24位,以及
其中,控制器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码块是否需要码块CRC。
16.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的基站,该基站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
基于传输块尺寸以及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信息识别最大码块尺寸;
基于最大码块尺寸,将传输块分段为至少两个码块;以及
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对所述至少两个码块中的每一个码块分别执行信道编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中,传输块尺寸是没有传输块循环冗余校验(CRC)的传输块的位数。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中,在具有传输块CRC的传输块尺寸大于最大码块尺寸的情况下,传输块被分段为至少两个码块。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中,在传输块CRC的长度为24位的情况下,传输块的传输块CRC是基于循环生成多项式gCRC24A(D)=[D24+D23+D18+D17+D14+D11+D10+D7+D6+D5+D4+D3+D+1]获得的。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中,码块CRC的尺寸是24位,以及
其中,控制器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码块是否需要码块CRC。
CN202210577719.6A 2016-11-23 2017-11-17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51340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56806 2016-11-23
KR1020160156806A KR102608632B1 (ko) 2016-11-23 2016-11-23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201780072684.8A CN110024344B (zh) 2016-11-23 2017-11-17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和装置
PCT/KR2017/013078 WO2018097545A1 (ko) 2016-11-23 2017-11-17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2684.8A Division CN110024344B (zh) 2016-11-23 2017-11-17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4045A true CN115134045A (zh) 2022-09-30

Family

ID=6219521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7719.6A Pending CN115134045A (zh) 2016-11-23 2017-11-17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202210577717.7A Active CN115150023B (zh) 2016-11-23 2017-11-17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201780072684.8A Active CN110024344B (zh) 2016-11-23 2017-11-17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7717.7A Active CN115150023B (zh) 2016-11-23 2017-11-17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201780072684.8A Active CN110024344B (zh) 2016-11-23 2017-11-17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986616B2 (zh)
EP (3) EP3832967A1 (zh)
KR (2) KR102608632B1 (zh)
CN (3) CN115134045A (zh)
AU (2) AU2017363752B2 (zh)
WO (1) WO20180975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82780B2 (en) * 2016-11-23 2023-0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762424B2 (ja) * 2017-05-02 2020-09-3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WO2018203821A1 (en) * 2017-05-05 2018-11-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lection of waveform for uplink communications
WO2019095190A1 (en) * 2017-11-16 2019-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ed overhead error detection code design for decoding a codeword
CN112055948B (zh) * 2019-03-29 2023-04-11 北京欧珀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中的消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263635A1 (en) * 2019-08-01 2022-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preemption indication for full-duplex based iab
EP3991502A4 (en) * 2019-08-08 2022-08-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DUAL CONNECTIVITY FOR U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049303A1 (ja) * 2019-09-10 2021-03-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方法
CN114762263A (zh) * 2019-11-25 2022-07-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网络协作通信的默认波束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1632786B2 (en) * 2019-12-13 2023-04-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access contention management for 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URLLC)
US11621799B2 (en) * 2020-05-08 2023-04-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reduction
EP4210237A4 (en) * 2020-09-30 2023-10-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VERSITY COMMUNICATION
US11658766B2 (en) * 2020-10-15 2023-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indicating a waveform configuration
WO2024031557A1 (en) * 2022-08-11 2024-02-15 Apple Inc. Dynamic waveform switchi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9514A (zh) * 2007-10-31 2008-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块循环冗余码的添加方法
CN101821980A (zh) * 2007-08-14 2010-09-01 Lg电子株式会社 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
CN102318222A (zh) * 2009-02-13 2012-01-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无线系统中用于码字到层映射的装置和方法
US20150271802A1 (en) * 2014-03-21 2015-09-24 Kt Corporation Method of determining transport block size and apparatuses thereof
CN105530072A (zh) * 2014-09-29 2016-04-27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块分割的上行信号解码方法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706353B1 (pt) * 2006-01-05 2023-01-2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étodo para alocar recursos de rádio em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móvel
US8509161B2 (en) * 2008-08-11 2013-08-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FDMA and SC-FDMA switching
US8913672B2 (en) * 2008-09-12 2014-1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ly identifying system waveform in uplink transmission
JPWO2010061825A1 (ja) * 2008-11-25 2012-04-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基地局、移動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1084020A2 (ko) * 2010-01-08 2011-07-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82647B1 (ko) * 2010-01-28 2017-09-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인코딩 방법 및 장치
US8964673B2 (en) * 2010-02-22 2015-02-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 for an uplink multi-codeword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hich supports a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KR101813031B1 (ko) * 2010-04-13 2017-1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422429B2 (en) * 2010-05-04 2013-04-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the transmission mode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KR20130021464A (ko) * 2010-06-28 2013-03-05 노키아 지멘스 네트웍스 오와이 단일 사용자 다중입력-다중출력 동작을 갖는 물리적 업링크 공유 채널 상에서의 멀티-비트 harq-ack 및 랭크 표시자 송신
KR20120010099A (ko) * 2010-07-22 2012-0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1560390B1 (ko) * 2011-06-15 2015-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585083B2 (en) * 2011-06-17 2017-02-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network entry in a millimeter-wave mobile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617161B (zh) * 2012-01-24 2018-03-0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用於執行傳輸時間間隔(TTI)集束的方法、無線傳輸接收單元(WTRU)及演進節點B(eNB)
CN104094548B (zh) * 2012-02-07 2018-01-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传送定时调整的方法和装置
TR201820348T4 (tr) * 2012-05-11 2019-01-2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Downlink programlaması için aygıt ve usul.
US9265036B2 (en) * 2012-05-11 2016-02-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lection of uplink control transmission format parameters based on content of the uplink control transmission
EP3328150A1 (en) 2013-01-15 2018-05-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US9681465B2 (en) 2013-01-17 2017-06-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efficient operation of LTE bas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US9743432B2 (en) 2013-09-23 2017-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LTE-U uplink waveform and variable multi-subframe scheduling
CN104811283A (zh) * 2014-01-23 2015-07-29 夏普株式会社 物理上行链路信道配置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KR20150134908A (ko) * 2014-05-23 2015-1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저비용(low-cost)단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5306165B (zh) * 2014-06-23 2019-10-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5991257B (zh) * 2015-01-23 2020-10-2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基于滤波器组的信号生成、发送和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06160937B (zh) * 2015-04-15 2019-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码块分割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92310B (zh) * 2016-07-15 2022-09-20 夏普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US10355760B2 (en) * 2016-08-12 2019-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mall cyclic delay diversity in new radio
US11438203B2 (en) * 2016-09-30 2022-09-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1140715B2 (en) 2016-10-26 2021-10-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Waveform-dependent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ocedure
CN108023709B (zh) 2016-11-04 2022-03-15 夏普株式会社 上行发送波形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1980A (zh) * 2007-08-14 2010-09-01 Lg电子株式会社 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
CN103441816A (zh) * 2007-08-14 2013-12-1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数据的装置及信道编码方法
CN101159514A (zh) * 2007-10-31 2008-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块循环冗余码的添加方法
CN102318222A (zh) * 2009-02-13 2012-01-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无线系统中用于码字到层映射的装置和方法
US20150271802A1 (en) * 2014-03-21 2015-09-24 Kt Corporation Method of determining transport block size and apparatuses thereof
CN105530072A (zh) * 2014-09-29 2016-04-27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块分割的上行信号解码方法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 "R1-1611705 "Waveform selection for uplink control signal"",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
LG ELECTRONICS: "R1-073504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CRC attachment"",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16 August 2007 (2007-08-1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34581A4 (en) 2019-10-23
EP3832967A1 (en) 2021-06-09
CN115150023A (zh) 2022-10-04
AU2022203746B2 (en) 2023-10-19
EP4329415A2 (en) 2024-02-28
KR102622222B1 (ko) 2024-01-08
US20230180226A1 (en) 2023-06-08
KR102608632B1 (ko) 2023-12-01
AU2017363752A1 (en) 2019-06-13
EP3534581A1 (en) 2019-09-04
US10986616B2 (en) 2021-04-20
AU2022203746A1 (en) 2022-06-23
WO2018097545A1 (ko) 2018-05-31
CN115150023B (zh) 2024-05-03
AU2017363752B2 (en) 2022-04-21
KR20180058107A (ko) 2018-05-31
KR20230166994A (ko) 2023-12-07
CN110024344A (zh) 2019-07-16
CN110024344B (zh) 2022-06-14
US20200396730A1 (en) 2020-12-17
EP4329415A3 (en) 2024-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4344B (zh)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570799B2 (en)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449746B (zh) 发送/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107750439B (zh) 用于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使用窄带来传输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9906575B (zh) 用于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8476521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3519137A (zh) 用于多波束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16684974A (zh) 用于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方法和设备
CN113541869B (zh) 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基站及其执行的方法
CN111989963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同步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79317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方法和设备
EP334055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decoding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00017710A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의 참조 신호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EP3592046A1 (en)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050430B (zh) 用于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解码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7460055A (zh)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113678394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harq-ack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