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28713A - 光学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28713A CN115128713A CN202210813584.9A CN202210813584A CN115128713A CN 115128713 A CN115128713 A CN 115128713A CN 202210813584 A CN202210813584 A CN 202210813584A CN 115128713 A CN115128713 A CN 1151287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dium
- lens
- light
- refractive index
- r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10005540 GaP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GPXJNWSHGFTCBW-UHFFFAOYSA-N Indium phosphide Chemical compound [In]#P GPXJNWSHGFTCB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HZXMRANICFIONG-UHFFFAOYSA-N gallium phosphide Chemical compound [Ga]#P HZXMRANICFIONG-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32 germ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GNPVGFCGXDBREM-UHFFFAOYSA-N german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Ge] GNPVGFCGXDBRE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40056932 lead sulfide Drug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981 lead sulf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964 aero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O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210 silicon-base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02 propa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9 meniscu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38 somato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8—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discontinuous faces, e.g. Fresnel le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1/44—Electric circui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1/4204—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with determination of ambient light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3—Details of pulse systems
- G01S7/486—Receivers
- G01S7/4861—Circuits for detection, sampling, integration or read-out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1/44—Electric circuits
- G01J2001/4413—Type
- G01J2001/442—Single-photon detection or photon count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1/44—Electric circuits
- G01J2001/4446—Type of detector
- G01J2001/446—Photodiode
- G01J2001/4466—Avalanch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enses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镜头,其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包括:透镜,被配置为对入射到其入光面的入射光线进行折射,所述入射光线被折射为折射光线,所述透镜的入光面位于所述透镜的第一侧,其中,所述入射光线为长波长的不可见光;以及介质,布置在所述透镜的第二侧,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透镜和所述介质的界面处对所述折射光线进行折射,其中,所述透镜的折射率大于等于所述介质的折射率,并且所述介质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学感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光学镜头和光学感测系统。
背景技术
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TOF)探测技术是指通过探测红外光脉冲的飞行(往返)时间实现目标物体定位的一种技术,由于该技术具备抗干扰性强、每秒传输帧数刷新率高等特性,在人脸识别、立体成像、体感交互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随着TOF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TOF光学镜头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电子设备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业界对TOF光学镜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随着电子产品的超高清以及轻薄短小化趋势,要求配置在电子产品上的TOF光学镜头具有体积小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TOF探测技术最标志性的功能是测量景深等数据信息,因此要求TOF光学镜头具有广视角等特点,以满足对更大的场景范围进行探测的需求。
然而,现有的TOF光学镜头大多采用玻璃透镜,玻璃的折射率较低,导致TOF光学镜头的视场角较小,光学传感器经由光学镜头接收的光线范围小,捕获场景信息少。且目前针对扩大光学镜头视场角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设计玻璃透镜组以扩大光学镜头的视场角,但采用复杂的玻璃透镜组将导致光学镜头体积、重量增大。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接收特定波段光,结构简单并且具有较大的视场角的光学镜头,以捕获更大角度的场景信息,满足对更大的场景范围进行探测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通过在光学镜头中设置透镜,并在透镜后填充或形成折射率小于等于透镜的介质,从而扩大了接收特定波段光的光学镜头的视场角,能够捕获更大角度的场景信息,满足对更大的场景范围进行探测的需求。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其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包括:透镜,被配置为对入射到其入光面的入射光线进行折射,所述入射光线被折射为折射光线,所述透镜的入光面位于所述透镜的第一侧,其中,所述入射光线为长波长的不可见光;以及介质,布置在所述透镜的第二侧,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透镜和所述介质的界面处对所述折射光线进行折射,其中,所述透镜的折射率大于等于所述介质的折射率,并且所述介质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透镜为正透镜,所述正透镜为菲涅尔透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透镜的第一侧为凸面和/或具有台阶结构,且所述透镜的第二侧为平面且与所述介质的第一侧贴合。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透镜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值。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不可见光为波长大于1微米的光,所述透镜对所述不可见光的穿透率高于第二值。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光学镜头的视场角大于第三值。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第一值为3.5,所述第二值为55%,所述第三值为60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透镜为以下任一种:硅透镜、锗透镜、磷化镓透镜、磷化铟透镜、硫化铅透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介质包括: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所述第一介质位于所述透镜和所述第二介质之间,被配置为在所述透镜和所述第一介质的界面处对所述折射光线进行折射,所述折射光线被折射为第一透射光线并传播至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的界面处;以及所述第二介质位于所述第一介质远离所述透镜一侧,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的界面处对所述第一透射光线进行折射,所述第一透射光线被折射为第二透射光线。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第一介质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介质的折射率,且所述第二介质的折射率大于等于空气的折射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第一介质为固体介质,所述第二介质为固体、液体或气体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介质为固体、液体或气体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介质为油或水。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光学镜头还包括:至少一个滤光层,其中,每个滤光层位于所述透镜和所述介质之间、或位于所述介质远离所述透镜的一侧、或位于所述透镜远离所述介质的一侧。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学感测系统,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包括透镜、介质、以及光学传感器:所述透镜,被配置为对入射到其入光面的入射光线进行折射,所述入射光线被折射为折射光线,所述透镜的入光面位于所述透镜的第一侧,其中,所述入射光线为长波长的不可见光;所述介质,布置在所述透镜的第二侧,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透镜和所述介质的界面处对所述折射光线进行折射,折射后的光线在所述介质中传播,并在所述介质和所述光学传感器的界面处被折射为出射光线,所述透镜位于所述介质的第一侧;以及所述光学传感器,布置在所述介质的第二侧,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出射光线,并且基于所述出射光线产生光学感测信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透镜的折射率大于等于所述介质的折射率,并且所述介质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光学感测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滤光层,其中,每个滤光层位于所述透镜和所述介质之间、或位于所述介质远离所述透镜的一侧、或位于所述透镜远离所述介质的一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所述光学感测系统中,所述透镜与所述光学传感器共轴。
通过本公开的光学镜头和光学感测系统,能够扩大接收特定波段光的光学镜头的视场角,捕获更大角度的场景信息,满足对更大的场景范围进行探测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以下附图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A和图1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出射光线的出射位置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光学镜头的介质的出光面处直接布置光学传感器时的成像位置的示意图;
图2C示出了光学镜头中不填充介质时成像位置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4A和图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光学感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光学感测系统中成像位置的示意图;
图5B示出了光学感测系统中不填充介质时的成像位置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光学感测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光学感测系统的视场角扩大效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公开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公开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元素,而这些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元素。
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上相同或相似元素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且对这些元素的重复描述将被省略。同时,在本公开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排序。
此外,在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所使用的“上”、“下”、“垂直”、“水平”等涉及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仅用于方便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而无意将本公开限制于此。因此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说明,“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界面”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直接形成界面,也可以是通过另一媒介形成界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公开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为便于描述本公开,以下介绍与本公开有关的概念。
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TOF)探测技术采用主动光探测方式,向被测物体发射探测光波,光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来,经光学镜头被光学传感器收集,光学传感器接收反射回的光波,并将接收的光波转换为光学感测信号,光学感测系统通过计算发射和接收光波的脉冲差或时间差,从而计算被测物体与光学传感器间的距离。光学感测信号可以用于生成场景的图像以支持多种应用,例如时差测距、深度感测、位置跟踪等。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光学感测系统中,以光学镜头的成像平面为顶点,以被测目标可通过光学镜头的最大范围的两条边缘构成的夹角,称为光学镜头的视场角(Field ofview,FOV),其决定了光学传感器能够成像的场景的角度范围,光学镜头的视场角越大,光学感测系统的视场角就越大,光学传感器能够接收更大范围内被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成像的场景的角度范围更大,可以捕获到更多的场景信息。
综上所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涉及飞行时间探测技术及视场角,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地描述。
图1A和图1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A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100,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包括透镜101和介质102。
所述透镜101被配置为对入射到其入光面的入射光线103进行折射,所述入射光线在所述入光面上的入射点A处发生折射并被折射为折射光线104,所述透镜的入光面位于所述透镜的第一侧,其中,所述入射光线103为长波长的不可见光,即,所述入射光线为波长长于可见光波长的不可见光。如图1A所示,所述透镜的第一侧为远离所述介质102的一侧,所述透镜的第二侧为靠近所述介质102的一侧。
所述介质102布置在所述透镜101的第二侧,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透镜101和所述介质102的界面(下文中称为第一界面)处对所述折射光线104进行折射。如图1A所示,所述介质102的第一侧靠近所述透镜101且作为所述介质102的入光面,所述透镜101的第二侧作为所述透镜101的出光面,所述介质102的第二侧远离所述透镜101且作为所述介质102的出光面。
应了解,所述折射光线104在所述第一界面上的点B处发生折射,折射后的光线在所述介质102中传播,并在所述介质102的出光面处的点C再次发生折射,并被折射为出射光线106。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折射光线104在第一界面处被折射之后,折射后的光线在所述介质102中传播,在此传播期间,所述折射后的光线还可以被再次折射。例如,所述介质202可以由多层介质构成,那么折射后的光线在所述介质202中传播期间,可以在多层介质的界面处多次发生折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介质102可以为单层介质结构,或者可以包括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在所述介质102为单层介质结构的情况下,如图1A所示,所述折射光线104在所述第一界面上的点B处发生折射并被折射为第一透射光线105,并且所述第一透射光线105在所述介质102的出光面处的点C被折射为出射光线106。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透镜101的折射率大于等于所述介质102的折射率,并且所述介质102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应了解,所述介质102的折射率可以为等效折射率,例如在所述介质102为单层介质结构的情况下,所述介质102的折射率为所述单层介质的折射率;在所述介质102包括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情况下,所述介质102的折射率为双层介质结构的等效折射率。所述等效折射率可以由第一介质的折射率和厚度、以及第二介质的折射率和厚度确定。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透镜101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值,所述第一值可以为2.5、3、3.5、4等,优选地所述第一值为3.5。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透镜可以是包含硅材料的硅透镜、包含锗材料的锗透镜、包含磷化镓材料的磷化镓透镜、包含磷化铟材料的磷化铟透镜、包含硫化铅材料的硫化铅透镜等。优选地,所述透镜是由硅材料制成的硅透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不可见光为波长大于1微米的光,所述透镜对所述不可见光的穿透率高于第二值。例如,所述不可见光的波长可以为1微米到6微米,并且所述第二值可以为50%-60%。优选地,所述第二值为55%。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透镜101的折射率大于等于所述介质102的折射率,所述介质102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并且所述光学镜头100的视场角大于第三值。例如,所述第三值为60度到120度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三值为60度。
例如,作为一个具体示例,在所述透镜101的折射率大于所述介质102的情况下,所述透镜101为硅透镜,入射光线103为红外光,其波长大于1微米,硅透镜在波长大于1微米的光波段具有很好的透光性能,硅透镜对于红外光的穿透率大于55%且对于可见光的穿透率很低,由此可以高效地透过红外光且同时有效地屏蔽可见光。例如,硅透镜的折射率约3.5,大于玻璃的折射率(约1.5),采用玻璃透镜的光学镜头的视场角约为60度上的点B处再次发生折射,并被折射为第一透射光线105,根据折射定律,利用如下方程计算第一透射光线105的折射角:
其中,θs为折射光线104与第一界面上的点B处的法线的夹角,即,相当于所述折射光线104向介质102的入光面入射的入射角,θc为第一透射光线105与第一界面上的点B处的法线的夹角,即第一透射光线105在点B处的折射角,ns为透镜101的折射率,nc为介质102的折射率。如图2A所示,所述第一界面上的点B处的法线由通过点B的虚线示出。
根据勾股定理,利用如下方程计算所述第一界面上的点B至出射光线106在介质102的出光面上的出射位置(即点C)的横向距离Hc:
其中,d为介质102的厚度,θs为折射光线104在点B处向介质102的入光面入射的入射角,θc为第一透射光线105在点B处的折射角,ns为透镜101的折射率,nc为介质102的折射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介质102为固体、液体或气体介质。可选地,所述介质的厚度d大于所述透镜的厚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介质102可以为玻璃、塑料、树脂、玻璃钢、气凝胶、水、油、醇、二氧化碳等材质,不同类型的介质102具有不同的折射率nc,且折射率nc均小于透镜101的折射率ns。
例如,当介质102为玻璃时,折射率nc约为1.5,透镜101折射率ns为3.5,介质厚度为d,可以计算图2A中所示的点B到点C之间的横向距离Hc为
如前所述,图2A中的出射光线106可以是进入另一介质进行传播,或可以直接照射到光学传感器上并由光学传感器进行感测。在该出射光线106直接照射到光学传感器上并由光学传感器进行感测的情况下,该出射光线106的传输长度非常短,甚至可以忽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透镜101的折射率等于所述介质102的折射率的情况下,θc的大小与θs相同,依照上述方程亦可计算出第一界面上的点B至出射光线106在介质102的出光面上的出射位置(即点C)的横向距离,且所述横向距离更小于图2A所示横向距离Hc。
在图2B中示出了在介质102的出光面处直接布置光学传感器的情况下的成像位置的示意性图示。
如图2B所示,如图2A中所示的点C可以近似为入射光线103在光学传感器上的成像点,并且可以将所述介质102与所述光学传感器之间的界面称为第二界面,并且点C可以称为第二界面上的点C。此时该成像点C与入射光线103的入射点A之间的距离可以被表示为点A到点B之间的横向距离以及点B到点C之间的横向距离之和。可以理解,在透镜101的参数固定的情况下,点A到点B之间的横向距离也是固定的,那么成像点C与入射点A之间的距离则直接由点B到点C之间的横向距离决定。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透镜101的下方布置介质102且该介质102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可以使得:与不布置介质102的光学镜头相比,点B到点C之间的横向距离减小,由此也减小了成像点C与入射点A之间的距离,由此在光学传感器尺寸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增大光学镜头100的视场角。
为了更清楚地展示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的效果,在图2C中示出了不布置介质102且与透镜101的出光面相距d的位置处布置光学传感器的情况下的成像位置的示意性图示。
如图2C所示,折射光线104在所述第一界面上的点B发生折射并被折射为第一透射光线105,第一透射光线105通过空气传播,并且在第二界面上的点C处照射到光学传感器上。类似地,利用上述公式也可以计算图2C中的点B到点C之间的横向距离Ha为
通过比较图2B和图2C、以及通过比较公式(3)和(4),可以看出:在填充介质102且介质102的折射率大于空气折射率的情况下,点B至点C之间的横向距离Hc小于不填充介质时的横向距离Ha。
由此可见,在介质102的折射率nc大于空气的折射率1的情况下,随着nc的增大,横向距离Hc逐渐减小。因此,当光学传感器的尺寸固定(例如1cm*1cm的方形或半径为1cm的圆形)、且透镜的参数不变以及透镜的出光面与光学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即d)不变时,在不填充介质102而直接提供空气层的情况下,假设光学镜头的视场角为60°,在填充介质102之后,由于介质102的折射率nc大于空气的折射率1,那么横向距离Hc减小,即使得同一目标所形成的像减小,进而使得光学传感器可以对更大范围内的目标进行成像,即使得光学镜头的视场角大于60°。换言之,在光学传感器的尺寸固定的情况下,随着介质102的折射率nc的增大,光学镜头的视场角也增大。而且,在光学传感器的尺寸固定的情况下,通过适当设置透镜101的参数以及介质102的折射率nc,还可以减小介质102的厚度d,从而更有助于降低电子产品的厚度。
具体地,在透镜101的直径固定的情况下,介质102的折射率nc越大,第一界面上的点B至第二界面上的点C的横向距离Hc越小,入射光线103经过光学镜头100后所成的像越小。那么,在光学传感器的尺寸固定的情况下,则光学镜头100能够接收的光线的角度范围越大,即入射光线103的入射角度可以更大。因此,通过在透镜101后填充介质102,可以增大光学镜头100的视场角。
返回图1B,对于图1B所示的透镜的第一侧具有台阶结构的情况,在介质102的出光面处直接布置光学传感器的情况下,也可以类似计算第一界面上的点B至第二界面上的点C的横向距离Hc,并且同样地,在光学传感器的尺寸固定的情况下,随着介质102的折射率nc的增大,光学镜头的视场角也增大。而且,在光学传感器的尺寸固定的情况下,通过适当设置透镜101的参数以及介质102的折射率nc,还可以减小介质102的厚度d,从而更有助于降低电子产品的厚度。
应了解,在图1A-图2B所示的光学镜头与光学传感器一起布置的情况下,可以在介质的出光面处直接布置光学传感器,也可以与介质间隔地布置光学传感器(即,在介质与光学传感器之间存在空气间隙)。在介质102与光学传感器之间存在空气间隙的情况下,由于空气的折射率小于介质102的折射率,在所述介质102的出光面处出射光线106会沿空气间隙传播,并使得在光学传感器上的成像位置相对于图2B的点C向左偏移一些,如图2C所示,从而使得所述光学镜头的视场角相较于不存在空气间隙的情况略为减小。因此,为保持光学镜头的视场角尽可能大,所述空气间隙的厚度(即介质102与光学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应较小。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介质102包括第一介质1021和第二介质1022;所述第一介质1021位于所述透镜101和所述第二介质1022之间,被配置为在所述透镜101和所述第一介质1021的界面处对所述折射光线104进行折射,所述折射光线104被折射为所述第一透射光线105,并且所述第一透射光线105传播至所述第一介质1021和所述第二介质1022的界面(下文中称为第三界面)处;以及所述第二介质1022位于所述第一介质1021远离所述透镜101的一侧,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三界面处对所述第一透射光线105进行折射,所述第一透射光线105被折射为第二折射光线107。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第一介质1021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介质1022的折射率,并且所述第二介质1022的折射率大于等于空气的折射率。
根据折射定律和勾股定理,图3中的第一界面上的点B(第一透射光线105从第一介质1021的入光面开始传播的点)到第三界面上的点D(第一透射光线105到达第一介质1021的出光面的点)之间的横向距离Hc1为
其中,d1为第一介质1021的厚度,θs为折射光线104向第一介质1021的入光面入射的入射角,ns为透镜101的折射率,nc1为第一介质1021的折射率。
根据折射定律和勾股定理,图3中的第三界面上的点D(第二透射光线107从第二介质1022的入光面开始传播的点)到第二界面上的点C(第二透射光线107到达第二介质1022的出光面的点)之间的横向距离Hc2为
其中,d2为第二介质1022的厚度,θs为折射光线104向第一介质1021的入光面入射的入射角,ns为透镜101的折射率,nc1为第一介质1021的折射率,nc2为第二介质1022的折射率。
则,第一界面上的点B至第二界面上的点C的横向距离Hc为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第一介质1021为固体介质,所述第二介质1022为固体、液体或气体介质。
具体地,第一介质1021可以为玻璃、塑料、树脂、玻璃钢、气凝胶等材质,第二介质1022可以为玻璃、塑料、树脂、玻璃钢、气凝胶、水、油、醇、二氧化碳等材质。
可选地,可以通过调整第一介质1021的厚度d1、第一介质1021的材质、第二介质1022的厚度d2、第二介质1022的材质来改变如图3中所示的第一界面上的点B到第二界面上的点C的横向距离Hc。在介质102的厚度d固定时,第一介质1021的厚度d1越大,横向距离Hc越小。
此外,如参照图2A和图2B所描述的,出射光线106可以是进入另一介质进行传播,或可以直接照射到光学传感器上并由光学传感器进行感测。在该出射光线106直接照射到光学传感器上并由光学传感器进行感测的情况下,该出射光线106的传输长度非常短,甚至可以忽略。尽管在图3中未明确示出光学传感器,应了解,在第二介质1022的下方可以布置有光学传感器,在第二介质1022与光学传感器之间形成了第二界面,如图3中所示的第二界面上的点C可以近似为入射光线103在光学传感器上的成像点。此外,可选地,还可以与第二介质1022间隔地布置光学传感器(即,在第二介质与光学传感器之间存在小的空气间隙)。
基于上述,本公开中,通过将介质分为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可以通过调整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厚度,调整光学镜头的视场角。
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光学镜头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光层,每个滤光层可以被设置来滤除特定波长的光,使得光学传感器对红外光的检测更为准确。所述至少一个滤光层可以一起布置,或者可以分离地布置。每个滤光层可以位于所述透镜和所述介质之间、或可以位于所述介质远离所述透镜的一侧、或可以位于所述透镜远离所述介质的一侧。
应了解,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描述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第一透射光线、第二透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用于指代同一光线的不同传输阶段,以上术语仅用于对光线的不同传输阶段进行区分,并不意图指示不同的光线。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光学感测系统2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A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感测系统200,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包括透镜201、介质202、以及光学传感器203。
所述透镜201被配置为对入射到其入光面的入射光线204进行折射,所述入射光线204在所述入光面上的入射点A处发生折射并被折射为折射光线205,所述透镜的入光面位于所述透镜201的第一侧,其中,所述入射光线204为长波长的不可见光,即,所述入射光线为波长长于可见光波长的不可见光。如图4A所示,所述透镜201的第一侧为远离所述介质202的一侧,所述透镜201的第二侧为靠近所述介质202的一侧。
所述介质202布置在所述透镜201的第二侧,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透镜201和所述介质202的界面(下文中称为第一界面)处对所述折射光线205进行折射,折射后的光线在所述介质202中传播,并在所述介质202和所述光学传感器203的界面(下文中称为第二界面)处被折射为出射光线207。如图4A所示,所述介质202的第一侧靠近所述透镜201且作为所述介质202的入光面,所述透镜201的第二侧作为所述透镜201的出光面,所述介质202的第二侧远离所述透镜201且作为所述介质202的出光面。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折射光线205在第一界面处被折射之后,折射后的光线在所述介质202中传播,在此传播期间,所述折射后的光线还可以被再次折射。例如,所述介质202可以由多层介质构成,那么折射后的光线在所述介质202中传播期间,可以在多层介质的界面处多次发生折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介质202可以为单层介质结构,或者可以包括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在所述介质202为单层介质结构的情况下,如图4A所示,所述折射光线205在所述第一界面上的点B处发生折射并被折射为第一透射光线206,并且所述第一透射光线206在所述介质202和所述光学传感器203的界面(下文中称为第二界面)处被折射为出射光线207。
所述光学传感器203布置在所述介质202的第二侧,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出射光线207,并且基于所述出射光线207产生光学感测信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透镜201的折射率大于等于所述介质202的折射率,并且所述介质202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应了解,所述介质202的折射率为等效折射率,例如在所述介质202可以为单层介质结构的情况下,所述介质202的折射率为所述单层介质的折射率;在所述介质202包括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情况下,所述介质202的折射率为双层介质结构的等效折射率。所述等效折射率可以由第一介质的折射率和厚度、以及第二介质的折射率和厚度确定。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透镜201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值,所述第一值可以为2.5、3、3.5、4等,优选地所述第一值为3.5。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透镜201可以是包含硅材料的硅透镜、包含锗材料的锗透镜、包含磷化镓材料的磷化镓透镜、包含磷化铟材料的磷化铟透镜、包含硫化铅材料的硫化铅透镜等。优选地,所述透镜是由硅材料制成的硅透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不可见光为波长大于1微米的光,所述透镜201对所述不可见光的穿透率高于第二值。例如,所述不可见光的波长可以为1微米到6微米,并且所述第二值可以为50%-60%。优选地,所述第二值为55%。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光学感测系统200的视场角大于第三值。例如,所述第三值为60度到120度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三值为60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透镜201为正透镜。可选地,所述透镜201可以是双凸正透镜、平凸正透镜或凹凸正透镜,且对光线有汇聚能力。优选地,所述透镜201的第一侧为凸面,第二侧为凸面、平面或凹面。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透镜201可以为菲涅尔透镜,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为菲涅尔透镜的纹理面和平面,即所述菲涅尔透镜的第一侧为纹理面,第二侧为平面。由于菲涅尔透镜更轻薄,因此可以避免出现光线边角变暗、模糊的现象。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透镜201的第一侧为凸面和/或具有台阶结构,且所述透镜201的第二侧为平面且与所述介质202的第一侧贴合。例如,所述透镜201的第二侧与所述介质202的第一侧之间的贴合可以是直接贴合,或者通过粘接剂贴合。如图4B所示,其示出的光学感测系统中的透镜201’具有台阶结构。应了解,台阶结构的透镜201’相较于凸面的透镜201的生产工艺更为简单,更易制作,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透镜和所述介质的折射率和厚度,使得所述光学感测系统200的视场角大于所述第三值。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可选地,在所述透镜201、201’的入光面可镀有单层或多层增透膜,减少入射光线204的反射,增大所述透镜201、201’的透光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透镜201与所述光学传感器203共轴,从透镜201入射的光线经过透射,可以在光学传感器203上成像。
基于上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光学感测系统中沿着光线的传播方向依序包括具有大折射率的透镜和具有相对于透镜较小折射率的介质,长波长的入射光入射到所述透镜的入光面,沿着光线的传播方向,所述长波长的入射光依序被所述透镜的入光面、所述透镜与所述介质之间的界面、所述介质的出光面折射,最终被折射为出射光线,由此扩大了光学镜头对于所述长波光的入射光线的视场角。
应了解,可以参照图3所示地设置图4A和图4B中的介质202,即所述介质202可以包括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其中所述第一介质位于所述透镜和所述第二介质之间,所述第二介质位于所述第一介质远离所述透镜一侧,所述第一介质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介质的折射率,并且所述第二介质的折射率大于等于空气的折射率。
图5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光学感测系统200中的成像位置的示意图。图5B示出了光学感测系统200中不填充介质且与透镜的出光面相距d的位置处布置光学传感器的情况下的成像位置的示意性图示。在图5A和图5B中省略了出射光线207。
如图5A所示,入射光线204在透镜201的入光面上的点A处发生折射,并被折射为折射光线205,折射光线205在透镜201与介质202的界面(第一界面)处再次发生折射,并被折射为第一透射光线206,根据折射定律,可以类似地利用上述方程(1)计算第一透射光线206的折射角,并相应地利用上述方程(2)计算从图5A的点B到点C的横向距离。在介质202的下方直接布置光学传感器203的情况下,通过上述方程(2)可以直接计算出光学传感器203上的成像位置(即点C)与第一界面上的点B之间的距离Hc,相应地可以确定出入射光线204的入射点A与成像位置点C之间的距离,由此可以确定光学感测系统200的视场角。
如图5B所示,在光学感测系统200中不填充介质的情况下,亦可类似地利用前文所述的各方程计算图5B的点B到点C的横向距离Ha。通过比较图5A的距离Hc和图5B的距离Ha可理解到,在填充介质102且介质102的折射率大于空气折射率的情况下,点B至点C之间的横向距离小于不填充介质时的横向距离,使得同一目标所形成的像减小,进而使得光学感测系统200可以对更大范围内的目标进行成像,即使得光学感测系统200具有较大的视场角。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介质202为固体、液体或气体介质。可选地,所述介质的厚度大于所述透镜的厚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介质202可以为玻璃、塑料、树脂、玻璃钢、气凝胶、水、油、醇、二氧化碳等材质,不同类型的介质202具有不同的折射率nc,且折射率nc均小于透镜201的折射率ns。
如前文参照图2A和图2B所说明的,在介质202的折射率nc大于空气的折射率1且小于透镜的折射率ns的情况下,随着nc的增大,横向距离Hc逐渐减小。换言之,在光学传感器的尺寸固定的情况下(例如1cm*1cm的方形或半径为1cm的圆形),随着介质202的折射率nc的增大,光学感测系统的视场角也增大。而且,在光学传感器的尺寸固定的情况下,通过适当设置透镜201的参数以及介质202的折射率nc,还可以减小介质202的厚度d,从而更有助于降低光学感测系统200的厚度,乃至电子产品的厚度。
具体地,在透镜201的直径和光学传感器203的面积固定的情况下,介质202的折射率nc越大,折射光线205的入射位置(点B)至出射光线207的出射位置(点C)的横向距离Hc越小,在光学传感器203上生成的图像越小。那么,在光学传感器的尺寸固定的情况下,光学感测系统200能够成像的场景角度范围越大。因此,通过在透镜201和光学传感器203之间填充介质202,可以增大光学感测系统200的视场角。
可选地,在保持光学感测系统200原有视场角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介质202的厚度d或减小介质202的折射率nc可以减小光学传感器203上成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光学传感器203的面积。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光学感测系统200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光学感测系统200包括透镜201、介质202和光学传感器203,所述介质202包括第一介质2021和第二介质2022。
如图6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第一介质2021位于所述透镜201和所述第二介质2022之间,被配置为在所述透镜201和所述第一介质2021的界面处对所述折射光线205进行折射,所述折射光线205被折射为所述第一透射光线206,并且所述第一透射光线206传播至所述第一介质2021和所述第二介质2022的界面(下文中称为第三界面)处;以及所述第二介质2022位于所述第一介质2021远离所述透镜201的一侧,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三界面处对所述第一透射光线206进行折射,所述第一透射光线206被折射为第二透射光线208,并且所述第二透射光线208传播至所述第二介质2022和所述光学传感器203的界面(下文中称为第二界面)处。应了解,所述第二透射光线208在所述第二界面上的点C处发生折射,并被折射为出射光线207,所述出射光线207照射到所述光学传感器203上。在图6中省略了出射光线207。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第一介质2021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介质2022的折射率,并且所述第二介质2022的折射率大于等于空气的折射率。
在图6中还示出了第一界面上的点B(第一透射光线206从第一介质2021的入光面开始传播的点)到第三界面上的点D(第一透射光线206到达第一介质2021的出光面的点)的横向距离Hc1。在图6中,d1为第一介质2021的厚度,θs为折射光线205向第一介质2021的入光面入射的入射角,ns为透镜201的折射率,nc1为第一介质2021的折射率。
此外,在图6中还示出了第三界面上的点D(第二透射光线208从第二介质2022的入光面开始传播的点)到第二界面上的点C(第二透射光线208到达第二介质2022的出光面的点)的横向距离Hc2。在图6中,d2为第二介质2022的厚度,nc2为第二介质2022的折射率。
类似地,可以利用上述方程(5)-(7)计算第一界面上的点B到第二界面上的点C的横向距离Hc。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第一介质2021为固体介质,所述第二介质2022为固体、液体或气体介质。
具体地,第一介质2021可以为玻璃、塑料、树脂、玻璃钢、气凝胶等材质,第二介质2022可以为玻璃、塑料、树脂、玻璃钢、气凝胶、水、油、醇、二氧化碳等材质。
可选地,可以通过调整第一介质2021的厚度d1、第一介质2021的材质、第二介质2022的厚度d2、第二介质2022的材质来改变如图6所示的第一界面上的点B到第三界面上的点C的横向距离Hc。在介质202的厚度d固定时,第一介质2021的厚度d1越大,横向距离Hc越小。
基于上述,本公开中,通过将介质分为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可以通过调整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厚度,调整光学感测系统的视场角。
应了解,可以在图6所示的第二介质下直接布置光学传感器,还可以与第二介质间隔地布置光学传感器(即,在第二介质与光学传感器之间存在小的空气间隙)。
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光学感测系统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光层,每个滤光层可以被设置来滤除特定波长的光,使得光学传感器对红外光的检测更为准确。所述至少一个滤光层可以一起布置,或者可以分离地布置。每个滤光层可以位于所述透镜和所述介质之间、或可以位于所述介质远离所述透镜的一侧、或可以位于所述透镜远离所述介质的一侧。
应了解,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描述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第一透射光线、第二透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用于指代同一光线的不同传输阶段,以上术语仅用于对光线的不同传输阶段进行区分,并不意图指示不同的光线。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光学感测系统的视场角相对于无介质填充的光学感测系统的视场角的扩大效果的示意图。
为了对比明显,在图7中采用实线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光学感测系统的光线传输情况的示意图,图7中采用虚线示出了无介质填充的光学感测系统的光线传输情况的示意图。尽管在图7中示出了介质202,应了解对于虚线所示的无介质填充的光学感测系统而言,并不存在介质202,而介质202所在区域被空气填充。
如图7所示,虚线示出的入射光线经过透镜201的入光面进行折射,产生虚线示出的折射光线205,并经过透镜201的出光面再次折射,并在空气中产生虚线示出的第一透射光线206。其中,虚线示出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为α。
如图7所示,实线示出的入射光线204经过透镜201的入光面折射,产生实线示出的折射光线205,并经过透镜201的出光面再次折射,并在介质202中产生实线示出的第一透射光线206。其中,实线示出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为β,且β大于α。如图7所示,对于实线示出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为β的情况,此时的视场角为2γ。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方案,光学感测系统通过采用透镜201和折射率大于空气的介质202,相对于传统的光学感测系统而言,增大了镜头系统的视场角。
通过本公开的光学镜头和光学感测系统,能够扩大接收特定波段光的光学镜头和光学感测系统的视场角,从而捕获更大角度的场景信息,满足对更大的场景范围进行探测的需求。
在上面详细描述的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或其特征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这样的修改应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光学镜头,沿光线传输方向依次包括:
透镜,被配置为对入射到其入光面的入射光线进行折射,所述入射光线被折射为折射光线,所述透镜的入光面位于所述透镜的第一侧,其中,所述入射光线为长波长的不可见光;以及
介质,布置在所述透镜的第二侧,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透镜和所述介质的界面处对所述折射光线进行折射,
其中,所述透镜的折射率大于等于所述介质的折射率,并且所述介质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透镜为正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正透镜为菲涅尔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透镜的第一侧为凸面和/或具有台阶结构,且所述透镜的第二侧为平面且与所述介质的第一侧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透镜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不可见光为波长大于1微米的光,所述透镜对所述不可见光的穿透率高于第二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的视场角大于第三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值为3.5,所述第二值为55%,所述第三值为60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透镜为以下任一种:硅透镜、锗透镜、磷化镓透镜、磷化铟透镜、硫化铅透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介质包括: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
所述第一介质位于所述透镜和所述第二介质之间,被配置为在所述透镜和所述第一介质的界面处对所述折射光线进行折射,所述折射光线被折射为第一透射光线并传播至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的界面处;以及
所述第二介质位于所述第一介质远离所述透镜一侧,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的界面处对所述第一透射光线进行折射,所述第一透射光线被折射为第二透射光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介质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介质的折射率,且所述第二介质的折射率大于等于空气的折射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第一介质为固体介质,所述第二介质为固体、液体或气体介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介质为固体、液体或气体介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中,所述介质为油或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还包括:至少一个滤光层,
其中,每个滤光层位于所述透镜和所述介质之间、或位于所述介质远离所述透镜的一侧、或位于所述透镜远离所述介质的一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163224845P | 2021-07-22 | 2021-07-22 | |
US63/224,845 | 2021-07-2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28713A true CN115128713A (zh) | 2022-09-30 |
Family
ID=8217289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44266.2A Pending CN114706088A (zh) | 2021-07-22 | 2022-03-31 | 光学感测装置 |
CN202221780697.5U Active CN218350606U (zh) | 2021-07-22 | 2022-07-11 | 光学感测系统 |
CN202210813584.9A Pending CN115128713A (zh) | 2021-07-22 | 2022-07-11 | 光学镜头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44266.2A Pending CN114706088A (zh) | 2021-07-22 | 2022-03-31 | 光学感测装置 |
CN202221780697.5U Active CN218350606U (zh) | 2021-07-22 | 2022-07-11 | 光学感测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028250A1 (zh) |
CN (3) | CN114706088A (zh) |
TW (3) | TWI831171B (zh) |
WO (1) | WO2023001005A1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64580B (en) * | 2003-05-08 | 2006-10-21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Multiple microlens system for image sensors or display units |
US20070109438A1 (en) * | 2004-01-20 | 2007-05-17 | Jacques Duparre | Image recognition system and use thereof |
US20070146625A1 (en) * | 2004-04-30 | 2007-06-28 |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 Liquid crystal lens element and optical head device |
WO2017215299A1 (zh) * | 2016-06-15 | 2017-12-21 | 暨南大学 | 一种微透镜(或微透镜阵列)成像检测板 |
US20190285902A1 (en) * | 2016-06-09 | 2019-09-19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Display system and light guide |
CN209858859U (zh) * | 2019-06-27 | 2019-12-27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及具有其的虚拟现实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323692A (ja) * | 1999-05-07 | 2000-11-24 | Canon Inc | 固体撮像装置 |
US7333267B2 (en) * | 2003-11-26 | 2008-02-19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Micro-lenses for CMOS imagers |
JP2014109692A (ja) * | 2012-12-03 | 2014-06-12 | Seiko Epson Corp | 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基板の製造方法、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
WO2017208673A1 (ja) * | 2016-06-02 | 2017-12-0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光センサ、電子機器 |
EP3287813B1 (en) * | 2016-08-25 | 2019-10-02 | STMicroelectronics (Research & Development) Limited |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illumination levels |
EP3339886B1 (de) * | 2016-12-22 | 2019-02-13 | Sick AG | Lichtempfänger mit einer vielzahl von lawinenphotodiodenelementen und verfahren zur versorgung mit einer vorspannung |
JP2019028013A (ja) * | 2017-08-03 | 2019-02-21 |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対象物検出装置 |
JP7013926B2 (ja) * | 2018-02-23 | 2022-02-0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光学的測距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
US11221400B2 (en) * | 2018-03-27 | 2022-01-11 |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 Dual mode stacked photomultipliers suitable for use in long range time of flight applications |
US11181419B2 (en) * | 2018-10-09 | 2021-11-23 |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 Photon sensing with threshold detection using capacitor-based comparator |
EP3657679B1 (en) * | 2018-11-21 | 2023-07-12 | ams International AG | Electric circuit arrangement to determine a level of an excess bias voltage of a single photon avalanche diode |
US11233966B1 (en) * | 2018-11-29 | 2022-01-25 | Apple Inc. | Breakdown voltage monitoring for avalanche diodes |
JP7414440B2 (ja) * | 2019-09-18 | 2024-01-16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測距センサ |
US11474216B2 (en) * | 2019-09-20 | 2022-10-18 | Cirrus Logic, Inc. | Single-photon avalanche diode-based time-of-flight sensor with two modes of operation |
CN111856631A (zh) * | 2020-08-28 | 2020-10-30 | 宁波舜宇奥来技术有限公司 | 匀光片和tof模组 |
KR20220094486A (ko) * | 2020-12-29 | 2022-07-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반도체 집적 회로 및 반도체 집적 회로의 테스트 방법 |
-
2022
- 2022-03-31 CN CN202210344266.2A patent/CN114706088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3-31 TW TW111112372A patent/TWI831171B/zh active
- 2022-05-23 US US17/750,420 patent/US20230028250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7-11 CN CN202221780697.5U patent/CN218350606U/zh active Active
- 2022-07-11 CN CN202210813584.9A patent/CN115128713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7-11 TW TW111207409U patent/TWM634913U/zh unknown
- 2022-07-11 TW TW111125942A patent/TW202305447A/zh unknown
- 2022-07-11 WO PCT/CN2022/104867 patent/WO202300100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64580B (en) * | 2003-05-08 | 2006-10-21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Multiple microlens system for image sensors or display units |
US20070109438A1 (en) * | 2004-01-20 | 2007-05-17 | Jacques Duparre | Image recognition system and use thereof |
US20070146625A1 (en) * | 2004-04-30 | 2007-06-28 |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 Liquid crystal lens element and optical head device |
US20190285902A1 (en) * | 2016-06-09 | 2019-09-19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Display system and light guide |
WO2017215299A1 (zh) * | 2016-06-15 | 2017-12-21 | 暨南大学 | 一种微透镜(或微透镜阵列)成像检测板 |
CN209858859U (zh) * | 2019-06-27 | 2019-12-27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及具有其的虚拟现实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06088A (zh) | 2022-07-05 |
US20230028250A1 (en) | 2023-01-26 |
CN218350606U (zh) | 2023-01-20 |
TW202305403A (zh) | 2023-02-01 |
TWM634913U (zh) | 2022-12-01 |
TW202305447A (zh) | 2023-02-01 |
WO2023001005A1 (zh) | 2023-01-26 |
TWI831171B (zh) | 2024-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86691B2 (en) | Optical device, module,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 |
KR101728564B1 (ko) | 클래드를 구비하는 광학장치 제조방법 | |
WO2018171178A1 (zh) | 指纹识别器件及控制方法、触摸显示面板、触摸显示装置 | |
US11300506B2 (en) | Droplet sensor | |
WO2017118031A1 (zh) | 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 | |
US20080231600A1 (en) | Near-Normal Incidence Optical Mouse Illumination System with Prism | |
KR20080047048A (ko) | 입력 장치와 그를 이용한 터치 스크린 | |
WO2017118030A1 (zh) | 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 | |
WO2020181447A1 (zh) | 一种光学膜层结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2045495A (zh) | 一种摄像头 | |
WO2021088621A1 (zh)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WO2021102950A1 (zh) | 光探测器、探测模组和探测装置 | |
CN108388827B (zh) | 指纹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218350606U (zh) | 光学感测系统 | |
CN208421217U (zh) | 一种光学接收系统 | |
CN110502145A (zh) | 基于光栅的红外触控屏系统 | |
US11656463B2 (en) | Eye tracking using a light directing mechanism | |
WO2023173885A1 (zh) | 光学组件、光发射模组、深度相机及电子设备 | |
JP4637884B2 (ja) | 光デジタイザ | |
CN216083081U (zh) | 光接收模组、深度相机及终端 | |
CN110967914A (zh) | 一种投影幕及投影系统 | |
CN110068881B (zh) | 一种增亮膜 | |
CN102122221B (zh) | 光学式触摸屏、显示装置 | |
CN220419710U (zh) | 光学元件、光发射装置及光学距离感测模组 | |
US11543499B2 (en) | Hybrid refractive gradient-index optics for time-of-fly senso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