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28378A - 一种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28378A CN115128378A CN202210713742.3A CN202210713742A CN115128378A CN 115128378 A CN115128378 A CN 115128378A CN 202210713742 A CN202210713742 A CN 202210713742A CN 115128378 A CN115128378 A CN 1151283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e system
- electric drive
- efficiency
- electric
- tes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QYAPHLRPFNSDNH-MRFRVZCGSA-N (4s,4as,5as,6s,12ar)-7-chloro-4-(dimethylamino)-1,6,10,11,12a-pentahydroxy-6-methyl-3,12-dioxo-4,4a,5,5a-tetrahydrotetracene-2-carboxamide;hydro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1=CC(Cl)=C2[C@](O)(C)[C@H]3C[C@H]4[C@H](N(C)C)C(=O)C(C(N)=O)=C(O)[C@@]4(O)C(=O)C3=C(O)C2=C1O QYAPHLRPFNSDNH-MRFRVZCG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127 Clathrin heavy chain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912851 Homo sapiens Clathrin heavy chain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56 Product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64 k means clus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05—Testing of electric installations on transport means
- G01R31/006—Testing of electric installations on transport means on road vehicles, e.g. automobiles or trucks
- G01R31/007—Testing of electric installations on transport means on road vehicles, e.g. automobiles or trucks using microprocessors or compute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包括:在可控温度的试验室环境中进行效率测试系统搭建;进行效率测试:按照预设温度条件对减速器油温和电机温度进行控制;按照预设直流母线电压对电池模拟器的直流母线电压进行设置;通过上位机向待测电驱动系统的电机控制器输入指令,使电机控制器对电机的输出扭矩进行调节;上位机根据在不同电机输出扭矩、不同半轴转速条件下测量到的半轴扭矩、直流母线电流和直流母线电压以及半轴转速,计算待测电驱动系统在预设直流母线电压、不同电机输出扭矩、不同半轴转速条件下的转换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续驶里程要求不断提升,除增大电池容量外,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减少能量损耗,电动汽车核心驱动部件电驱动系统的效率成为关注的重点。
目前采用整车循环工况(如CLTC、WLTC)的平均效率作为电驱动系统效率设计指标,工况平均效率的结果取决于工况、电驱动系统效率MAP和计算方法三大关键因素。
在计算工况方面,专利号CN11432998A的专利文献采用K-Means聚类计算方法将电驱动系统搭载整车的运行工况点分成驱动模式,馈电模式及静止模式,得到典型工况,根据驱动模式及馈电模式全部工况点效率分别进行计算得到驱动模式工况及馈电模式工况电驱动系统的综合效率。
在计算方法上面,专利号CN114325174A专利文献本,将电驱动系统效率MAP进行不同区域划分,同时考虑工况最高车速对应的转速区间,扭矩区间,用户常用工况对应的转速区间及扭矩区间,通过确定加权系数,对电驱动系统效率进行计算和综合评价。
现目前专利文献中,着重于工况和计算方法的改进,然而不同电驱动系统产品的差异主要在于效率MAP,效率MAP直接决定了平均效率的高低。随着效率设计指标要求的提高以及验收样本量的要求,粗犷的效率测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效率的电驱动系统产品开发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存在的测试结果差异较大,不足以支撑高效率指标的验收,提供了一种控制测试边界的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待测电驱动系统包括集成为一体的电机控制器、电机及减速器;包括:
在可控温度的试验室环境中进行效率测试系统搭建:将待测电驱动系统与电池模拟器和测功机进行连接,安装对电池模拟器的直流母线电流和直流母线电压进行测量的功率分析仪,安装对待测电驱动系统的减速器半轴扭矩进行测量的扭矩传感器;
进行效率测试:
按照预设温度条件对减速器油温和电机温度进行控制;按照预设直流母线电压对电池模拟器的直流母线电压进行设置;通过上位机向待测电驱动系统的电机控制器输入指令,使电机控制器对电机的输出扭矩进行调节;通过上位机向测功机输入指令,使测功机对待测电驱动系统的半轴转速进行调节;
扭矩传感器对待测电驱动系统在不同电机输出扭矩、不同半轴转速条件下的半轴扭矩进行测量;
上位机根据在不同电机输出扭矩、不同半轴转速条件下测量到的半轴扭矩、直流母线电流和直流母线电压以及半轴转速,计算待测电驱动系统在预设直流母线电压、不同电机输出扭矩、不同半轴转速条件下的转换效率。
优选地,通过公式:
计算待测电驱动系统的转换效率Eff,其中,Tout为扭矩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半轴扭矩,Nout为测功机输入的待测电驱动系统的减速器半轴输出转速,Uin为功率分析仪采集到的电池模拟器提供给电机控制器的直流母线输入待测电驱动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Iin为功率分析仪采集到的电池模拟器提供给电机控制器的直流母线输入电驱动系统的直流母线电流。
优选地,在可控温度的试验室环境中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待测电驱动系统安装在测试台架上,将电池模拟器通过高压直流母线与待测电驱动系统的电机控制器连接;
按照预设方式对装配在测试台架上的待测电驱动系统进行减速器放油、加油,再使用激光对中仪对减速器左半轴和减速器右半轴的对中度进行检测;
对中度检测通过后,再执行:
将减速器左半轴机械连接至左电力测功机,将减速器右半轴机械连接至右电力测功机;
安装对电池模拟器的直流母线电流和直流母线电压进行测量的功率分析仪;
在待测电驱动系统的减速器左半轴上设置左侧扭矩传感器,在待测电驱动系统的减速器右半轴上设置右侧扭矩传感器;
将左侧扭矩传感器、右侧扭矩传感器、待测电驱动系统的电机控制器、左电力测功机、右电力测功机分别与上位机连接;
使用可调低压电源为左侧扭矩传感器、右侧扭矩传感器低压上电。
优选地,对中度检测通过后,在可控温度的试验室环境中进行效率测试系统搭建的步骤还包括:
在待测电驱动系统的减速器上设置油温传感器,将油温传感器与上位机连接,使用可调低压电源为油温传感器供电。
优选地,对中度检测通过后,在可控温度的试验室环境中进行效率测试系统搭建的步骤还包括:
布置对待测电驱动系统进行冷却的水冷却系统。
优选地,在进行效率测试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效率测试系统进行通讯测试;
通讯测试通过后,对效率测试系统进行预测试:先按照预设条件进行效率测试系统参数环境设置,再通过上位机控制待测电驱动系统的电机保持零扭矩,通过左电力测功机和右电力测功机拖动待测电驱动系统的减速器半轴工作在不同半轴转速,进而测试待测电驱动系统在不同半轴转速下的拖曳阻力,并将不同半轴转速下的拖曳助力与各自对应的预设阻力值做比较,判断拖曳阻力是否满足预定测试要求。
优选地,对效率测试系统进行通讯测试的步骤包括:
检测上位机与待测电驱动系统的电机控制器之间的CAN通讯是否正常;
检测左侧扭矩传感器、右侧扭矩传感器和油温传感器所采集到的信号是否正常。
优选地,按照预设条件进行效率测试系统参数环境设置的步骤包括:
将试验室环境温度设置在23℃-28℃范围内;
控制功率分析仪使用固定4通道测量直流功率,将功率分析仪的接线方式设置为1P2W接线方式,将功率分析仪的电压和电流测量模式设置为DC模式,将功率分析仪的电压测量量程设定为600V,将功率分析仪的电流测量量程设置为自动量程,关闭4通道线性滤波;
将水冷却系统的流量设置为12L/min,将水冷却系统的冷却液温度设定为45℃;
将电池模拟器的输出电压设置为354V。
优选地,将不同半轴转速下的拖曳助力与各自对应的预设阻力值做比较,判断拖曳阻力是否满足预定测试要求的步骤包括:
判断不同半轴转速下的拖曳助力与各自对应的预设阻力值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若均在预设范围内,则确定拖曳阻力满足预定测试要求;
其中,不同半轴转速对应的预设助力值是根据预先实现时,利用同一款型号的多个电驱动系统在相同测试条件下测试得到的拖曳阻力的均值。
优选地,按照预设温度条件对减速器油温和电机温度进行控制的步骤包括:
基于油温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控制水冷却系统将待测电驱动系统的减速器油温控制在60℃±2℃范围内;
基于待测电驱动系统的电机控制器采集的CAN数据,控制水冷冷却系统将待测电驱动系统的电机温度控制在60℃-80℃范围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减少测试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对效率测试结果的影响,保证相同样机多次拆装和测试效率结果一致性。对于电驱动系统效率指标验收有多样本的要求,保证不同样机效率测试结果一致性,有利于效率指标验收,支撑高效电驱动系统的开发。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现待测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的效率测试系统台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阐述。
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其中,为了实现对待测电驱动系统的效率测试,需要搭建待测电驱动系统的效率测试系统。所搭建的效率测试系统包括:电池模拟器4、可调节低压电源7、电力测功机、水冷却系统2、功率分析仪3、油温传感器10、左半轴131、右半轴132、左侧扭矩传感器91、右侧扭矩传感器92和上位机6。
待测试电驱动系统总成包括电机控制器11、电机12和减速器13,三个零部件集成为一个总成部件,电机控制器11与电机12通过三相铜排连接,电机12的转子外花键与减速器13内花键连接。
在搭建上述系统之前,需对所有测试试验设备精度进行校核,满足试验精度要求。
具体来说,所有测试试验设备精度满足下表1的要求。
表1
在完成精度校核之后,需要在可控温度的试验室环境内进行效率测试系统的搭建,效率测试系统搭建的过程包括:
第一步,待测电驱动系统安装,将待测电驱动系统安装在测试台架上、待测电驱动系统的电机控制器11使用直流高压母线连接至电池模拟器4;待测电驱动系统的减速器13输出与左半轴131、右半轴132连接。
第二步,减速器13加油量控制,加油前应将减速器13的放油螺栓拆除,静置30min后再安装放油螺栓,后再使用量杯向减速器13内加注1.5L减速器油。
第三步,左半轴131和右半轴132的对中度控制,台架半轴安装完成后,使用激光对中仪对左、右两根半轴的对中度进行检查,若水平、垂直对中结果>2mm,则重新调整待测电驱动系统安装姿态至对中结果满足≤2mm的要求。
第四步,在左半轴131上安装左侧扭矩传感器91,在右半轴132上安装右侧扭矩传感器92,在减速器13上安装油温传感器10,将功率分析仪3通过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连接至电池模拟器4的直流母线,使用可调低压电源7为功率分析仪3、油温传感器10、左侧扭矩传感器91和右侧扭矩传感器92供电,将电机控制器11、左电力测功机81和右电力测功机82分别使用低压线束与上位机连接,将油温传感器10和左侧扭矩传感器91、右侧扭矩传感器92、通过低压线束连接至上位机。
在完成上述的效率测试系统搭建后,需要对所搭建的效率测试系统进行通讯测试,其中,进行通讯测试的内容包括:确认上位机6与电机控制器11的CAN通讯以及各传感器采集的信号是否正常。其中,确认上位机6和电机控制器11的CAN通讯是否正常的步骤包括:上位机6输出控制指令给电机控制器11,并采集电机控制器11通过CAN工具5反馈的CAN信号是否正常。确认各传感器采集的信号是否正常的步骤包括:通过上位机6监控左侧扭矩传感器91和右侧扭矩传感器92检测到的待测电驱动系统的输出扭矩和通过油温传感器10检测到的减速器油温,若扭矩传感器信号和油温传感器信号正常,则表示连接成功,若信号不正常,表示连接不成功,需调试后进行测试。
在完成上述的通讯测试后,需要对待测电驱动系统进行预测试。其中,预测试的步骤包括:设置试验室环境温度,功率分析仪设置,开启水冷却系统,对水冷却系统2的冷却条件进行设置、再控制电池模拟器4给电机控制器11通电,设置电池模拟器4的输出电压,以上测试边界与测试要求设定保持一致
具体来说,上述预测试时,需要先进行如下的参数设置:
环境温度控制,基于试验室空调将试验室环境温度控制在23℃-28℃范围内;
功率分析仪3参数设置,使用固定4通道测量,其中接线方式设置为“1P2W”接线方式,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模式均设置为DC模式,电压量程设定为600V,电流测量量程设定为自动量程,关闭4通道线性滤波;
水冷却系统2设置,将水冷却系统2的流量设定为12L/min,冷却液温度设定为45℃;
电池模拟器4输出电压设置,设定电池模拟器4的输出电压为354V。
在完成参数设置后,通过上位机6控制向电机控制器11发出指令,使电机控制器11控制电机保持零扭矩;再通过上位机6控制左电力测功机81和右电力测功机82工作在不同半轴转速,使用左侧扭矩传感器91和右侧扭矩传感器92测得的扭矩作为待测电驱动系统的拖曳阻力,并记录待测电驱动系统的左侧扭矩传感器91、右侧扭矩传感器92所采集到的输出扭矩之和。
最后,基于测试数据分析,若拖曳阻力满足效率测试要求,则进入待测电驱动系统的效率测试,若不满足要求,则在调试后再进行预测试。
上述步骤中,判断拖曳阻力是否满足效率测试要求的步骤包括:
判断拖曳阻力是否满足预定测试要求的步骤包括:
判断不同半轴转速下的拖曳助力与各自对应的预设阻力值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若均在预设范围内,则确定拖曳阻力满足预定测试要求;
其中,不同半轴转速对应的预设助力值是根据预先实现时,利用同一款型号的多个电驱动系统在相同测试条件下测试得到的拖曳阻力的均值。
在完成上述的通讯测试和预测试及拖曳阻力测试之后,进入对待测电驱动系统的效率测试。
本实施例中进行效率测试的过程包括:
第一步,先对减速器13和电机12进行热机,使得电机温度和减速器油温达到效率测试开始条件,其中,减速器油温需要控制在60℃±2℃范围内,电机温度需要控制在60℃-80℃范围内。热机时,上位机6向电机控制器11发出指令,电机控制器11控制电机12以输出功率为38KW、输出转速为1000rpm/min的工况进行加热。如油温传感器10或电机控制器11反馈的温度错过了上述的温度要求,则上位机6控制水冷却系统2对待测电驱动系统进行冷却,使电机12和减速器油温降低到上述的对应温度范围内。
上述减速器油温是通过油温传感器10采集得到的,电机温度则是通过电机控制器11发出的CAN数据得到的。
第二步,根据预先标定得到的待测电驱动系统的转速-扭矩曲线,确定需要效率测试的工况点。其中,一个工况点对应一个待测电驱动系统的输出转速、一个待测电驱动系统的输出扭矩。一个待测电驱动系统的输出转速具体是左电力测功机81、右电力测功机82输入到左半轴131和右半轴132的转速,一个待测电驱动系统的输出扭矩则是电机控制器11输入给电机12的控制扭矩。
第三步,执行工况点测试。即,上位机6向电机控制器11输出一个工况点指令,电机控制器11按照该工况点指令控制电机12输出对应的输出扭矩;上位机还向左电力测功机81和右电力测功机82输出工况点指令,左电力测功机81和右电力测功机82输出该工况点指令对应的输出转速,该输出转速即作为半轴转速。同时,左侧扭矩传感器91和右侧扭矩传感器92分别测得一个扭矩,左侧扭矩传感器91和右侧扭矩传感器92采集到的扭矩之和即为该待测电驱动系统的半轴扭矩Tout。此外,功率分析仪3可以测得电池模拟器4的直流母线上的直流母线电压Uin和直流母线电流Iin。
在实际测试时,按照如下表2进行每个工况点的测试:
表2
在上述表2中,电机的状态是跟随其输出扭矩的变化而变化的。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测得一个电机输出扭矩、一个半轴转速Nout下的半轴扭矩Tout、直流母线电压Uin和直流母线电流Iin,进而可以通过公式:
计算在该工况点下对应的待测电驱动系统的转换效率Eff,其中,不同工况点下,上述的直流母线电压Uin为一个固定值。
在得到多个工况点下的测试数据后,即可形成待测电驱动系统的效率MAP图。该效率MAP图中,半轴转速Nout为横坐标,电机输出扭矩为纵坐标,计算得到的效率Eff为垂直坐标。
本实施例上述方法中,为了减少测试边界不一致导致对效率测试结果的影响,规范了效率测试的边界,其主要控制因素如下:
校核各测试试验设备的精度,减少信号采集误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测试环境温度保持一致,除去环境温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规范减速器放油、加油方法和加油量,使减速器油量保持一致;
规范减速器左、右半轴的对中度,确保台架装配一致性;
测试前、后测量台架空载拖曳阻力,综合考虑台架装配及外部因素对效率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保证效率测试边界一致。
对每个工况点分别进行效率测试,使电机温度和减速器油温控制在同一范围内,控制电驱动系统工作温度对效率的影响,保证不同工况点效率测试边界的一致性。
通过上述方法,使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具有如下效果:本发明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减少测试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对效率测试结果的影响,保证相同样机多次拆装和测试效率结果一致性。对于电驱动系统效率指标验收有多样本的要求,保证不同样机效率测试结果一致性,有利于效率指标验收,支撑高效电驱动系统的开发。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测电驱动系统包括集成为一体的电机控制器(11)、电机(12)及减速器(13);包括:
在可控温度的试验室环境中进行效率测试系统搭建:将待测电驱动系统与电池模拟器(4)和测功机进行连接,安装对电池模拟器(4)的直流母线电流和直流母线电压进行测量的功率分析仪(3),安装对待测电驱动系统的减速器半轴扭矩进行测量的扭矩传感器;
进行效率测试:
按照预设温度条件对减速器油温和电机温度进行控制;按照预设直流母线电压对电池模拟器(4)的直流母线电压进行设置;通过上位机(6)向待测电驱动系统的电机控制器(11)输入指令,使电机控制器(11)对电机(12)的输出扭矩进行调节;通过上位机(11)向测功机输入指令,使测功机对待测电驱动系统的半轴转速进行调节;
扭矩传感器对待测电驱动系统在不同电机输出扭矩、不同半轴转速条件下的半轴扭矩进行测量;
上位机(6)根据在不同电机输出扭矩、不同半轴转速条件下测量到的半轴扭矩、直流母线电流和直流母线电压以及半轴转速,计算待测电驱动系统在预设直流母线电压、不同电机输出扭矩、不同半轴转速条件下的转换效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可控温度的试验室环境中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待测电驱动系统安装在测试台架上,将电池模拟器(4)通过高压直流母线与待测电驱动系统的电机控制器(11)连接;
按照预设方式对装配在测试台架上的待测电驱动系统进行减速器放油、加油,再使用激光对中仪对减速器左半轴和减速器右半轴的对中度进行检测;
对中度检测通过后,再执行:
将减速器左半轴机械连接至左电力测功机(81),将减速器右半轴连接至右电力测功机(82);
安装对电池模拟器(4)的直流母线电流和直流母线电压进行测量的功率分析仪(3);
在待测电驱动系统的减速器左半轴上设置左侧扭矩传感器(91),在待测电驱动系统的减速器右半轴上设置右侧扭矩传感器(92);
将左侧扭矩传感器(91)、右侧扭矩传感器(92)、待测电驱动系统的电机控制器(11)、左电力测功机(81)、右电力测功机(82)分别与上位机(6)连接;
使用可调低压电源(7)为左侧扭矩传感器(91)、右侧扭矩传感器(92)低压上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中度检测通过后,在可控温度的试验室环境中进行效率测试系统搭建的步骤还包括:
在待测电驱动系统的减速器(13)上设置油温传感器(10),将油温传感器(10)与上位机(6)连接,使用可调低压电源(7)为油温传感器(10)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中度检测通过后,在可控温度的试验室环境中进行效率测试系统搭建的步骤还包括:
布置对待测电驱动系统进行冷却的水冷却系统(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效率测试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效率测试系统进行通讯测试;
通讯测试通过后,对效率测试系统进行预测试:先按照预设条件进行效率测试系统参数环境设置,再通过上位机(6)控制待测电驱动系统的电机保持零扭矩,通过左电力测功机(81)和右电力测功机(82)拖动待测电驱动系统的减速器半轴工作在不同半轴转速,进而测试待测电驱动系统在不同半轴转速下的拖曳阻力,并将不同半轴转速下的拖曳助力与各自对应的预设阻力值做比较,判断拖曳阻力是否满足预定测试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效率测试系统进行通讯测试的步骤包括:
检测上位机(6)与待测电驱动系统的电机控制器(11)之间的CAN通讯是否正常;
检测左侧扭矩传感器(91)、右侧扭矩传感器(92)和油温传感器(10)所采集到的信号是否正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预设条件进行效率测试系统参数环境设置的步骤包括:
将试验室环境温度设置在23℃-28℃范围内;
控制功率分析仪(3)使用固定4通道测量直流功率,将功率分析仪(3)的接线方式设置为1P2W接线方式,将功率分析仪(3)的电压和电流测量模式设置为DC模式,将功率分析仪(3)的电压测量量程设定为600V,将功率分析仪(3)的电流测量量程设置为自动量程,关闭4通道线性滤波;
将水冷却系统(2)的流量设置为12L/min,将水冷却系统(2)的冷却液温度设定为45℃;
将电池模拟器(4)的输出电压设置为354V。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不同半轴转速下的拖曳助力与各自对应的预设阻力值做比较,判断拖曳阻力是否满足预定测试要求的步骤包括:
判断不同半轴转速下的拖曳助力与各自对应的预设阻力值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若均在预设范围内,则确定拖曳阻力满足预定测试要求;
其中,不同半轴转速对应的预设助力值是根据预先实现时,利用同一款型号的多个电驱动系统在相同测试条件下测试得到的拖曳阻力的均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预设温度条件对减速器油温和电机温度进行控制的步骤包括:
基于油温传感器(10)采集的数据,控制水冷却系统(2)将待测电驱动系统的减速器油温控制在60℃±2℃范围内;
基于待测电驱动系统的电机控制器采集的CAN数据,控制水冷冷却系统(2)将待测电驱动系统的电机温度控制在60℃-80℃范围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13742.3A CN115128378B (zh) | 2022-06-22 | 2022-06-22 | 一种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13742.3A CN115128378B (zh) | 2022-06-22 | 2022-06-22 | 一种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28378A true CN115128378A (zh) | 2022-09-30 |
CN115128378B CN115128378B (zh) | 2024-10-22 |
Family
ID=83379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13742.3A Active CN115128378B (zh) | 2022-06-22 | 2022-06-22 | 一种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128378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62962A (zh) * | 2023-03-17 | 2023-04-14 | 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等效整车的电驱动总成工况效率测试与评价方法 |
CN116026504A (zh) * | 2023-02-15 | 2023-04-28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驱系统的测试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46585A (zh) * | 2010-05-21 | 2010-09-29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传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 |
JP2012194035A (ja) * | 2011-03-16 | 2012-10-11 | Toyota Motor Corp | 減速機異常診断装置および減速機異常診断方法 |
CN103631149A (zh) * | 2013-09-26 | 2014-03-12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仿真系统及其仿真方法 |
JP2017040475A (ja) * | 2015-08-17 | 2017-02-2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試験機 |
CN206470066U (zh) * | 2017-03-01 | 2017-09-05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测试台架 |
CN107272662A (zh) * | 2017-07-27 | 2017-10-20 | 山东大学 | 一种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与控制器标定系统及标定方法 |
CN109084988A (zh) * | 2018-06-13 | 2018-12-25 |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phev台架系统 |
CN113758619A (zh) * | 2021-08-12 | 2021-12-07 |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纯电动车传动系统测试装置及其传动效率测试方法 |
-
2022
- 2022-06-22 CN CN202210713742.3A patent/CN11512837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46585A (zh) * | 2010-05-21 | 2010-09-29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传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 |
JP2012194035A (ja) * | 2011-03-16 | 2012-10-11 | Toyota Motor Corp | 減速機異常診断装置および減速機異常診断方法 |
CN103631149A (zh) * | 2013-09-26 | 2014-03-12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仿真系统及其仿真方法 |
JP2017040475A (ja) * | 2015-08-17 | 2017-02-2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試験機 |
CN206470066U (zh) * | 2017-03-01 | 2017-09-05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测试台架 |
CN107272662A (zh) * | 2017-07-27 | 2017-10-20 | 山东大学 | 一种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与控制器标定系统及标定方法 |
CN109084988A (zh) * | 2018-06-13 | 2018-12-25 |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phev台架系统 |
CN113758619A (zh) * | 2021-08-12 | 2021-12-07 |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纯电动车传动系统测试装置及其传动效率测试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A. PUGACHEV: "Efficiency increasing of induction motor scalar control sysytems", 《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APPLICATIONS AND MANUFACTURING》, 23 October 2017 (2017-10-23), pages 1 - 5 * |
王光平: "并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技术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no. 8, 15 August 2016 (2016-08-15), pages 035 - 37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26504A (zh) * | 2023-02-15 | 2023-04-28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驱系统的测试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5962962A (zh) * | 2023-03-17 | 2023-04-14 | 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等效整车的电驱动总成工况效率测试与评价方法 |
CN115962962B (zh) * | 2023-03-17 | 2024-01-26 | 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等效整车的电驱动总成工况效率测试与评价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28378B (zh) | 2024-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97723B (zh) | 一种电动汽车行驶工况模拟试验台及模拟方法 | |
CN109781322B (zh) | 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统效率的测试方法 | |
CN115128378B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效率测试方法 | |
CN203870219U (zh) | 电机试验台测控系统 | |
CN110836777B (zh) | 一种电机加速寿命试验方法及系统 | |
CN101408588A (zh) |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性能自动测试系统 | |
CN211955743U (zh) | 电机性能测试系统 | |
CN104316333B (zh) | 一种助力自行车中置系统的测试系统 | |
CN109298347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健康管理试验台和方法 | |
CN209606581U (zh) | 一种节能型电机带载试验系统 | |
CN115598525A (zh) | 一种新能源车驱动电机的防凝露测试方法及系统 | |
CN214150968U (zh) | 一种多功能电机智能测试系统 | |
CN215414146U (zh) | 一种带旋翼的电机拉力测试平台 | |
CN105547693B (zh) | 一种四驱汽车分动器加载检测试验台 | |
CN110793690B (zh) | 一种在混合动力总成台架上测试电机效率的方法 | |
CN113009191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永磁同步电机测试台架 | |
CN112146894B (zh) | 基于整车工况的电驱动总成空载损耗的测试及评估方法 | |
CN112781880B (zh) | 一种电驱动总成起步抖动测试方法 | |
CN115824661A (zh) | 双电机驱动电动车辆电机及控制器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
CN109029591B (zh) | 一种电动微耕机研发实验装置及方法 | |
CN112394251A (zh) | 一种电驱动系统对拖台架及电驱动系统对拖测试方法 | |
CN213985706U (zh) | 一种电驱桥总成检测系统 | |
CN115683602A (zh) | 电驱动减速机实验系统和方法 | |
CN214097641U (zh) | 一种电驱动系统对拖台架 | |
CN113124950A (zh) | 一种增程器在环的混合动力整车油耗测试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