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42945B - 一种海底打捞用观察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底打捞用观察机器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42945B CN115042945B CN202210975411.7A CN202210975411A CN115042945B CN 115042945 B CN115042945 B CN 115042945B CN 202210975411 A CN202210975411 A CN 202210975411A CN 115042945 B CN115042945 B CN 11504294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worm
- crawler
- push rod
- rob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11/00—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water; Means f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11/52—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orking underwa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6—Endless track vehicles with tracks without ground wheels
- B62D55/065—Multi-track vehicles, i.e. more than two trac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底打捞用观察机器人,主要涉及水下作业工具领域。一种海底打捞用观察机器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前端设置透明罩体,所述透明罩体内设置摄像头,所述壳体外侧呈圆周均匀开设至少五个履带槽,所述履带槽内设置履带轮组,所述履带轮组外侧张紧履带,有且仅有两条履带与地面相接触;所述履带外侧线性均匀设置外咬合齿,所述壳体内侧设置与履带一一对应的驱动齿轮,所述壳体中心设置与驱动齿轮相配合的蜗杆,所述蜗杆一端设置蜗杆驱动装置,所述壳体后端设置牵引电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够适应海底的复杂地形,不存在倾覆危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水下作业工具领域,具体是一种海底打捞用观察机器人。
背景技术
每年因为天气原因、人为因素等造成货物沉入海底,因为地质灾害、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堤坝混凝土块沉入海底的事故频发,对于其中有价值的部分,进行海底打捞作业是很有必要的。由于水下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在进行打捞作业前,需要对水下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绘制出建议的水下地势情况,以为后续的打捞作业提供数据支持。
目前对于水下的调查,主要通过雷达探测以及水下机器人探索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雷达探测能够绘制出一定区域内宏观的地理走势,水下机器人的影响则能够帮助确定沉积物的具体位置、状态等。
目前的水下机器人或采用桨叶驱动,或采用落地式结构,利用轮组或者履带驱动,其中利用桨叶驱动的机器人悬浮在水底一段距离进行观测,桨叶的转动会带起泥沙,对观测造成影响。而在水下落地式的机器人则因为速度较慢,又无桨叶的搅动,可以观察的更为清晰。但是这种机器人需要面对复杂的水底环境,容易在水底发生卡住、倾覆等问题,使用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底打捞用观察机器人,它四周均具有履带支撑,能够适应海底的复杂地形,不存在倾覆危险。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海底打捞用观察机器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呈流线型子弹状,所述壳体前端设置透明罩体,所述透明罩体内设置摄像头,所述透明罩体后端设置防水的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设置控制模块,所述壳体外侧呈圆周均匀开设至少五个履带槽,所述履带槽内设置履带轮组,所述履带轮组外侧张紧履带,所述履带截面为圆弧形,有且仅有两条履带与地面相接触;所述履带外侧线性均匀设置外咬合齿,所述壳体内侧设置与履带一一对应的驱动齿轮,所述壳体中心设置与驱动齿轮相配合的蜗杆,所述蜗杆一端设置蜗杆驱动装置,所述摄像头、蜗杆驱动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壳体后端设置牵引电缆。
所述壳体内设置朝向感应传感器,所述朝向感应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朝向感应传感器为电子陀螺仪传感器。
所述朝向感应传感器包括感应腔、导电滑环以及重力触点,所述导电滑环内壁上呈圆周均匀设置若干向导电电路,所述重力触点转动设置在感应腔内,且所述重力触点的转动轴与导电滑环同心设置,所述重力触点与导电滑环内壁相接触。
所述朝向感应传感器包括感应腔、若干接触传感器以及重力球,多个所述接触传感器在感应腔内壁上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重力球即设置在感应腔内。
所述蜗杆末端与壳体通过球头连接,所述壳体内中部设置角度调节电机,所述角度调节电机的电机轴上设置调节盘,所述调节盘后侧沿半径方向设置电推杆,当所述电推杆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电推杆前端处于调节盘圆心处,所述电推杆的推杆前端与蜗杆前端球头连接,所述蜗杆驱动装置设置在蜗杆末端,所述蜗杆驱动装置与蜗杆末端通过万向联轴节连接。
所述电推杆前端设置弹簧杆,所述弹簧杆设置在推杆与球头之间。
所述调节盘后侧中心设置定位环,所述电推杆前端与定位环相适应。
所述履带内侧设置内咬合齿,所述履带轮组的各个轮子外壁上设置与内咬合齿相配合的轮齿,所述驱动齿轮与外咬合齿相配合。
所述牵引电缆末端与壳体之间设置导电旋转接头。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机器人壳体的外侧圆周均匀设置若干履带,在机器人运行时,必有两条履带同时接触地面。在机器人发生翻转后,依然能够保证履带与地面的接触,使机器人仍然能够正常运行,从而使机器人适应海底的复杂环境。本机器人采用履带驱动在海底移动,并无桨叶的设置,履带本身转速较慢,不会对水流造成较大的扰动,因而使水底的浑浊有限,能够更好的进行海底观测。
本机器人为了节省电量消耗,同时减少对于水流的扰动,仅与地面接触的两条履带处于运行状态,从而能够更好的完成水底探测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主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左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3的B-B方向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履带驱动结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履带驱动结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履带驱动结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蜗杆水平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蜗杆下沉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图2的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朝向传感器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朝向传感器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蜗杆同时驱动两个驱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蜗杆驱动单个驱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壳体;2、摄像头;3、履带轮组;4、履带;5、驱动齿轮;6、蜗杆;7、蜗杆驱动装置;9、角度调节电机;11、透明罩体;12、控制腔;13、履带槽;41、外咬合齿;42、内咬合齿;81、感应腔;82、导电滑环;83、重力触点;84、接触传感器;85、重力球;91、调节盘;92、电推杆;93、弹簧杆;94、定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海底打捞用观察机器人,包括壳体1,壳体1内通过轻质合金焊接骨架进行支撑,壳体1采用轻质合金板材或者碳纤维板材,壳体1与骨架进行密封防水安装。所述壳体1呈流线型子弹状,该种流线型的设计能够使本观察机器人在水下行驶时阻力更小。同时该种结构为后续环绕式履带安装提供了结构基础。
所述壳体1前端安装透明罩体11,透明罩体11与壳体1密封安装。所述透明罩体11采用半球形结构,在壳体1的顶部接触地面时,壳体1会由于重心不稳而倾倒,避免因为头部着地而无法移动。所述透明罩体11内安装摄像头2,摄像头2用于观测水底环境,为海底打捞提供清楚的视频数据支持。透明罩体11可以保证摄像头2的稳定运行,防止摄像头2受到海水的侵蚀。所述透明罩体11后端具有防水的控制腔12,该控制腔12与透明罩体11采用隔板隔断。所述控制腔12内安装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作为本装置各电器元件的控制部件。
具体的,所述壳体1外侧呈圆周均匀开设至少五个履带槽13,本实施例中以五个履带槽13的开设为例,每个所述履带槽13内均转动安装履带轮组3,履带轮组3包括前后两端的张紧轮以及中部的若干支撑轮,本实施例中,两个张紧轮分别位于履带4的两端,对履带4进行张紧,而本实施例中仅采用一个支撑轮对履带4中部进行支撑,该支撑轮位于两个张紧轮连线的的中心处。所述履带轮组3外侧张紧履带4,通过履带4在海底驱动机器人前进,摩擦力更强,通过性也更好。具体的,所述履带4截面为圆弧形,五条履带的截面弧形在同一圆周上,从而在两条履带4对机器人进行支撑时,能够确保履带4与底面的接触。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张紧轮以及支撑轮侧壁为与履带4内壁相配合的弧形。所述履带4内侧具有内咬合齿42,所述履带轮组3的各个轮子外壁上具有与内咬合齿42相配合的轮齿,所述张紧轮与支撑轮均通过轮齿与内咬合齿42的配合完成对履带4的支撑,使履带4能够稳定的被驱动。更为具体的,所述履带4采用橡胶材质,由于履带4为弧形,将其张紧在弧形的张紧轮上后,可以保证履带4的稳定性,防止履带4松脱。
需指出的是,在机器人的运行过程中,有且仅有两条履带4与地面相接触。所述履带4外侧线性均匀布置外咬合齿41,所述壳体1内侧设置与履带4一一对应的驱动齿轮5。驱动齿轮5与履带4外侧的外咬合齿41相啮合,通过驱动齿轮5可以带动履带4的转动,从而驱动机器人在水下的运行。多个所述驱动齿轮5均被同一驱动装置进行驱动。具体的,所述壳体1中心转动安装与驱动齿轮5相配合的蜗杆6,其中所述蜗杆6末端与壳体1通过球头转动连接,所述蜗杆6末端设置蜗杆驱动装置7,所述蜗杆驱动装置7为蜗杆电机,蜗杆电机与蜗杆6末端通过万向联轴节连接。具体的,所述蜗杆6末端的球头底部设置延伸杆,延伸杆与蜗杆6同轴,所述延伸杆即为与蜗杆电机相连接的部位。所述壳体1内中部安装角度调节电机9,角度调节电机9采用伺服电机。所述角度调节电机9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调节盘91,所述调节盘91前侧沿半径方向安装电推杆92,所述电推杆92的末端朝向外侧。当所述电推杆92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电推杆92前端处于调节盘91圆心处。所述电推杆92的推杆前端安装球头座,所述球头座与蜗杆6前端球头连接。所述角度调节电机9可以驱动调节盘91十等分转动,使蜗杆6能够在分别与五个驱动齿轮5啮合位置、移动到两个相邻驱动齿轮5之间与两个驱动齿轮5啮合的位置,从而可以使蜗杆6能够对单个驱动齿轮5驱动,也可对相邻的两个驱动齿轮5同时驱动。具体的,当所述角度调节电机9受到控制模块的控制驱动调节盘91转动,使电推杆92转动到朝向位于底部的单个驱动齿轮5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电推杆92回缩一定距离,使蜗杆6与处于底部的该单个驱动齿轮5啮合,蜗杆驱动装置7驱动蜗杆6转动,进而利用与其啮合的单个驱动齿轮5带动单个履带4转动,使机器人与地面接触的两条履带4中仅仅一条被驱动,通过蜗杆驱动装置7的正转或者反转完成对单条履带正转或反转的驱动,进而实现机器人的左转或右转。当所述角度调节电机9受到控制模块的控制调节盘91转动,驱动电推杆92转动到位于下方的两个驱动齿轮5之间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电推杆92继续回缩一定的距离,使蜗杆6与两个驱动齿轮5同时啮合,从而通过驱动齿轮5带动两个履带4同时转动,利用蜗杆驱动装置7的正转或反转带动与地面接触的两条履带4同时正转或同时反转,完成机器人的前进或者后退。
所述电推杆92能够完成两段行程的位移,其中第一段行程能够实现蜗杆6与单个驱动齿轮5的啮合,第二段行程能够实现蜗杆6与两侧驱动齿轮5的同时啮合。在具体的驱动过程中,所述电推杆92可始终保持在第一段行程与第二段行程之间的切换,而不必完全伸展使蜗杆6水平,所述蜗杆6在慢速转动过程中完成与单个驱动齿轮5的啮合与分离。
更为具体的,所述电推杆92前端安装弹簧杆93,所述弹簧杆93安装在推杆与球头之间。所述弹簧杆93可作为缓冲,当电推杆92拉动蜗杆6与驱动齿轮5相啮合时,弹簧杆93可作为缓冲部件,防止蜗杆6与驱动齿轮5啮合过硬而锁死。
所述调节盘91前端中心具有定位环94,当所述电推杆92伸展到最大状态时,所述电推杆92前端与定位环94相抵触,从而实现对电推杆92行程的定位与限位。
与其相配合的,所述壳体1内设置朝向感应传感器,所述朝向感应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朝向感应传感器为电子陀螺仪传感器。所述感应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机器人的哪一面朝下,从而通过控制器控制角度调节电机9转动相应的角度,使蜗杆6转动到与底部两个驱动齿轮5相啮合的位置,电推杆92带动蜗杆6下沉,通过蜗杆驱动装置7的驱动使驱动齿轮5转动,进而驱动底部与地面接触的履带4转动,完成机器人的运行。当需要机器人转向时,只需要利用控制模块控制电推杆92移动到第一行程段位置,随后控制模块驱动角度调节电机9转动,使蜗杆6仅仅与底面的一个驱动齿轮5相啮合,使该侧的履带4正转或反转,完成机器人的左右转向。
通过以上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仅仅与地面接触的两条履带4可以受到驱动,从而降低了驱动装置7的负载。通过该结构设计,还使得其他三条履带4不再对水流进行扰动,从而减少了水底泥沙被水流带起对视野的影响。
具体的,所述壳体1的后端与前端一样,也优选为球形端面,从而防止机器人后端着地后稳定站立而卡住。半球形的端面使机器人很难竖直站立,在重心不稳下极容易翻倒重新呈现两条履带4着地的情况,从而实现对机器人的驱动。所述壳体1后端安装牵引电缆。所述牵引电缆末端与壳体1之间设置导电旋转接头。导电旋转接头可保证机器人与电缆的转动导通,即便机器人发生翻转,也不会对牵引电缆造成扭曲,提高机器人的实用性,延长牵引电缆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针对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仅仅在朝向感应传感器的设置上有所区别。本实施例采用导电滑环82为主体组建了一个导体结构的朝向检测机构,该机构包括感应腔81、导电滑环82以及重力触点83,所述导电滑环82内壁上呈圆周均匀设置若干向导电电路,导电电路的设置数量与壳体1外侧的履带4一致,导电电路设置在每两个相邻履带4之间。所述重力触点83转动设置在感应腔81内,且所述重力触点83的转动轴与导电滑环82同心设置。所述重力触点83为偏心结构,重力触点83的较重一端与导电滑环82内壁相接触。当机器人翻倒时,重力触点83在重力作用下会发生转动使较重一端始终朝向下方,此时翻转到底部的导电电路被重力触点83导通,此时电信号即传递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即能判断出哪两个履带4着地,即可进而控制角度调节电机9转动使蜗杆6转动到相应位置,从而与此时位于下方的两个履带4的驱动齿轮5啮合进行驱动。
实施例3:
针对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的朝向感应传感器的组合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朝向感应传感器包括感应腔81、若干接触传感器84以及重力球85,多个所述接触传感器84在感应腔81内壁上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接触传感器84与壳体1外侧的履带4一致,接触传感器84设置在每两个相邻履带4之间。所述重力球85设置在感应腔81内,重力球85在重力作用下始终保持着与感应腔81处于底部位置的侧壁相接触,当机器人翻倒时,重力球85在重力作用下重新与感应腔81处于底部位置的侧壁接触,此时重力球85触发刚好处于底部的接触传感器84,接触传感器84将电信号传递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即能判断出哪两个履带4着地,即可进而控制角度调节电机9转动使蜗杆6转动到相应位置,从而与此时位于下方的两个履带4的驱动齿轮5啮合进行驱动。
以上实施例给出了本装置的几种实现方法,基于此,本机器人在运行时,根据时间顺序的运行步骤为:朝向感应传感器始终保持着检测状态,一旦机器人发生翻转,朝向感应传感器即可将信号传递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即控制角度调节电机9顺时针转动相应角度,利用调节盘91带动电推杆92转动,使电推杆92转动到此时处于底部的两个驱动齿轮5之间,随后电推杆92收缩,拉动蜗杆6下沉,使蜗杆6在转动中与两个驱动齿轮5相啮合,通过蜗杆驱动装置7带动蜗杆6转动,从而带动驱动齿轮5转动,进而驱动两个履带4转动,实现机器人的前进或后退。当机器人需要左转或者右转时,只需要向控制模块发送信号,控制模块控制电推杆92伸展脱离与两个驱动齿轮5的啮合,随后控制模块控制调节电机9转动36度,电推杆92伸展一定行程使蜗杆6与左侧履带的驱动齿轮5啮合,利用蜗杆驱动装置7带动蜗杆6正转或反转,从而带动驱动齿轮5正转或反转,进而驱动左侧履带4前进或后退,实现机器人的右转或左转。
Claims (9)
1.一种海底打捞用观察机器人,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呈流线型子弹状,所述壳体(1)前端设置透明罩体(11),所述透明罩体(11)内设置摄像头(2),所述透明罩体(11)后端设置防水的控制腔(12),所述控制腔(12)内设置控制模块,所述壳体(1)外侧呈圆周均匀开设至少五个履带槽(13),所述履带槽(13)内设置履带轮组(3),所述履带轮组(3)外侧张紧履带(4),所述履带(4)截面为圆弧形,有且仅有两条履带(4)与地面相接触;所述履带(4)外侧线性均匀设置外咬合齿(41),所述壳体(1)内侧设置与履带(4)一一对应的驱动齿轮(5),所述壳体(1)中心设置与驱动齿轮(5)相配合的蜗杆(6),所述蜗杆(6)一端设置蜗杆驱动装置(7),所述蜗杆(6)末端与壳体(1)通过球头连接,所述壳体(1)内中部设置角度调节电机(9),所述角度调节电机(9)的电机轴上设置调节盘(91),所述调节盘(91)后侧沿半径方向设置电推杆(92),当所述电推杆(92)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电推杆(92)前端处于调节盘(91)圆心处,所述电推杆(92)的推杆前端与蜗杆(6)前端球头连接,所述蜗杆驱动装置(7)设置在蜗杆(6)末端,所述蜗杆驱动装置(7)与蜗杆(6)末端通过万向联轴节连接,所述摄像头(2)、蜗杆驱动装置(7)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壳体(1)后端设置牵引电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打捞用观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朝向感应传感器,所述朝向感应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底打捞用观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朝向感应传感器为电子陀螺仪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底打捞用观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朝向感应传感器包括感应腔(81)、导电滑环(82)以及重力触点(83),所述导电滑环(82)内壁上呈圆周均匀设置若干导电电路,所述重力触点(83)转动设置在感应腔(81)内,且所述重力触点(83)的转动轴与导电滑环(82)同心设置,所述重力触点(83)与导电滑环(82)内壁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底打捞用观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朝向感应传感器包括感应腔(81)、若干接触传感器(84)以及重力球(85),多个所述接触传感器(84)在感应腔(81)内壁上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重力球(85)设置在感应腔(8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打捞用观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推杆(92)前端设置弹簧杆(93),所述弹簧杆(93)设置在推杆与球头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打捞用观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盘(91)后侧中心设置定位环(94),所述电推杆(92)前端与定位环(94)相适应。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海底打捞用观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4)内侧设置内咬合齿(42),所述履带轮组(3)的各个轮子外壁上设置与内咬合齿(42)相配合的轮齿,所述驱动齿轮(5)与外咬合齿(41)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打捞用观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电缆的末端与壳体(1)之间设置导电旋转接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75411.7A CN115042945B (zh) | 2022-08-15 | 2022-08-15 | 一种海底打捞用观察机器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75411.7A CN115042945B (zh) | 2022-08-15 | 2022-08-15 | 一种海底打捞用观察机器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42945A CN115042945A (zh) | 2022-09-13 |
CN115042945B true CN115042945B (zh) | 2022-11-15 |
Family
ID=83168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975411.7A Active CN115042945B (zh) | 2022-08-15 | 2022-08-15 | 一种海底打捞用观察机器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4294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198703B (zh) * | 2023-05-04 | 2023-08-08 |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 一种深海长驻式海底环境移动监测装置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258870A (ja) * | 1986-05-01 | 1987-11-1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移動機械 |
JP2011057001A (ja) * | 2009-09-08 | 2011-03-24 | Kyooritsu Machinery:Kk | 水中走行装置 |
CN205836987U (zh) * | 2016-08-01 | 2016-12-28 | 马鞍山市翔宇机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蜗杆传动的主动多轮履带车 |
JP2017222213A (ja) * | 2016-06-13 | 2017-12-21 | 国立大学法人東北大学 | クローラ式全方向駆動体 |
CN108248707A (zh) * | 2016-12-28 | 2018-07-06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适应狭小空间的模块化机器人 |
CN108488539A (zh) * | 2018-03-12 | 2018-09-04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动自适应管径变化的周布履带轮式管道检测机器人 |
CN111731400A (zh) * | 2020-05-14 | 2020-10-02 | 国网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供电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缆管道检测装置的履带轮及电缆管道检测装置 |
CN212473864U (zh) * | 2020-12-29 | 2021-02-05 | 天津瀚海蓝帆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海底管道检测水下机器人 |
CN114102616A (zh) * | 2021-10-19 | 2022-03-01 | 温州理工学院 | 一种基于远程智能控制的水下检查机器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Z302170B6 (cs) * | 2009-07-24 | 2010-11-24 | Ceské vysoké ucení technické v Praze - Fakulta elektrotechnická | Robot pro cištení a inspekci potrubí a ovládací jednotka pro jeho rízení |
-
2022
- 2022-08-15 CN CN202210975411.7A patent/CN11504294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258870A (ja) * | 1986-05-01 | 1987-11-1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移動機械 |
JP2011057001A (ja) * | 2009-09-08 | 2011-03-24 | Kyooritsu Machinery:Kk | 水中走行装置 |
JP2017222213A (ja) * | 2016-06-13 | 2017-12-21 | 国立大学法人東北大学 | クローラ式全方向駆動体 |
CN205836987U (zh) * | 2016-08-01 | 2016-12-28 | 马鞍山市翔宇机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蜗杆传动的主动多轮履带车 |
CN108248707A (zh) * | 2016-12-28 | 2018-07-06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适应狭小空间的模块化机器人 |
CN108488539A (zh) * | 2018-03-12 | 2018-09-04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动自适应管径变化的周布履带轮式管道检测机器人 |
CN111731400A (zh) * | 2020-05-14 | 2020-10-02 | 国网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供电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缆管道检测装置的履带轮及电缆管道检测装置 |
CN212473864U (zh) * | 2020-12-29 | 2021-02-05 | 天津瀚海蓝帆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海底管道检测水下机器人 |
CN114102616A (zh) * | 2021-10-19 | 2022-03-01 | 温州理工学院 | 一种基于远程智能控制的水下检查机器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42945A (zh) | 2022-09-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484387B2 (ja) | 駆動部内蔵式のロールオーバ浮動式マルチハビタット潜水装置 | |
CN202379073U (zh) | 多功能水下作业机器人装置 | |
CN115042945B (zh) | 一种海底打捞用观察机器人 | |
CN107585273A (zh) | 水下打捞机器人 | |
CN102059927B (zh) | 一种基于轮桨-足板混合驱动的水陆两栖机器人 | |
CN112429183A (zh) | 一种海底测绘设备 | |
CN102425420A (zh) | 海底集矿车 | |
CN1189354C (zh) | 人控机器鱼 | |
CN109050837A (zh) | 一种水下机器人用具有减震功能的外壳 | |
CN209043886U (zh) |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立体水质探测装置 | |
CN112362093A (zh) | 大坝检测机器人、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 |
CN103698340B (zh) | 一种水下构筑物的检测装置 | |
CN203512011U (zh) | 一种新的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装置 | |
CN105752301A (zh) | 自倾潜水器 | |
CN201580464U (zh) | 基于轮桨-足板混合驱动的水陆两栖机器人 | |
CN114109247A (zh) | 一种无扰动海洋地质浅钻装置的机械辅助机构 | |
CN206107522U (zh) | 一种小型可潜浮仿生机器鱼 | |
CN111003128B (zh) | 一种无人机避障的雷达和单目视觉传感器融合及悬挂机构 | |
CN210310827U (zh) | 一种海底驱动移动装置 | |
CN117163260A (zh) | 一种新型履带式水下检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4407592B (zh) | 一种能够实时通信的水陆两栖无人巡逻车 | |
CN216507765U (zh) | 复合驱动式水下机器人 | |
CN214669668U (zh) | 一种底栖浮游混合式水下移动探测平台 | |
CN213409575U (zh) | 趸船水下检测及油漆修复系统 | |
CN110920814B (zh) | 一种单体结构波浪滑翔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