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9349A - 光学取像透镜组 - Google Patents
光学取像透镜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79349A CN114879349A CN202210621702.6A CN202210621702A CN114879349A CN 114879349 A CN114879349 A CN 114879349A CN 202210621702 A CN202210621702 A CN 202210621702A CN 114879349 A CN114879349 A CN 1148793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lens element
- image capturing
- satisfied
- le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24—Sensors therefor by using geometrical optics, e.g. using pris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enses (AREA)
- Prosthes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取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平板组件;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以及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其中,在所述平板组件的物侧表面的被摄物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OTL,所述平板组件的像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PTL,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成像面像高为HT,成像面像高之主光线对应所述平板组件的像侧表面处物高为P,并满足以下条件:6.47<OTL/HT<10.8;7.45<P/HT<12.75;1.17<PTL/TTL<1.5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光学取像装置,尤其系指一种光学取像透镜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屏幕下光学指纹技术从发展初期,主要以单点式为主要发展重点。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以及应用越来越多元,指纹技术就往大面积指纹识别方向发展。单点式光学指纹主要有两种设计架构,一为准直器架构,一为镜头式架构。准直器架构因采用半导体制程,成本居高不下,但具有厚度薄之优势。镜头式架构,因采用传统封装方式,具有成本优势,但如何降低厚度一直是技术发展方向之一。
因此,如何提供一个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光学取像装置,乃是业界所需思考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本揭露使用鱼眼设计概念,让镜头设计时具有畸变特性,有效增加指纹面积搭配畸变图像处理技术,有效还原指纹特征模块厚度可接受的前提下,大幅提升指纹面积达50%以上。本揭露系提供一种光学取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平板组件;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以及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其中,在所述平板组件的物侧表面的被摄物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OTL,所述平板组件的像侧表面至所述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PTL,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所述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成像面像高为HT,所述成像面像高之主光线对应所述平板组件的像侧表面处物高为P,并满足以下条件:6.47<OTL/HT<10.8;7.45<P/HT<12.75;1.17<PTL/TTL<1.55。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满足下列条件:3.45<PTL<4.98。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光学取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EFL,并满足下列条件:1.52<HT/EFL<2.27。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并满足下列条件:-0.55<EFL/F1<-0.31。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并满足下列条件:0.02<EFL/F2<0.26。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并满足下列条件:0.47<EFL/F3<0.64。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并满足下列条件:-1.79<F1/R1<0.06。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并满足下列条件:-4.25<F1/R2<-1.43。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并满足下列条件:0.73<F2/R3<9.05。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并满足下列条件:-0.96<F2/R4<7.48。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并满足下列条件:0.28<F3/R5<1.01。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并满足下列条件:-1.36<F3/R6<-0.67。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成像面像高之主光线对应所述平板组件的物侧表面处物高为H,并满足下列条件:9.84<H/HT<14.80。
根据本揭露之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而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并满足下列条件:2.48<F2/F3<32.49。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与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浅显易懂,所附图式之说明如下:
图1系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之光学取像透镜组的示意图。
图2系图1的局部放大图。
根据惯常的作业方式,图中各种特征与组件并未依实际比例绘制,其绘制方式是为了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与本发明相关的具体特征与组件。此外,在不同图式间,以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符号指称相似的组件及部件。
附图标记:1:光学取像透镜组
5:平板组件
5a:平板组件5的物侧表面
5b:平板组件5的像侧表面
10:第一透镜
10a:第一透镜10的物侧表面
10b:第一透镜10的像侧表面
20:第二透镜
20a:第二透镜20的物侧表面
20b:第二透镜20的像侧表面
30:第三透镜
30a:第三透镜10的物侧表面
30b:第三透镜10的像侧表面
70:滤光组件
70a、70b:表面
80:成像面
90:光轴
O:被摄物
P:成像面像高HT之主光线对应平板组件5的像侧表面5b处物高
HT:成像面像高
OTL:在平板组件5的物侧表面5a的被摄物O至成像面80于光轴90上的距离
PTL:平板组件5的像侧表面5b至成像面80于光轴90上的距离
TTL: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0a至成像面80于光轴90上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贵审查委员能对本发明之目的、形状、构造装置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之认识与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以下揭露提供不同的实施例或示例,以建置所提供之目标物的不同特征。以下叙述之成分以及排列方式的特定示例是为了简化本公开,目的不在于构成限制;组件的尺寸和形状亦不被揭露之范围或数值所限制,但可以取决于组件之制程条件或所需的特性。例如,利用剖面图描述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这些剖面图是理想化的实施例示意图。因而,由于制造工艺和/公差而导致图示之形状不同是可以预见的,不应为此而限定。
再者,空间相对性用语,例如「下方」、「在…之下」、「低于」、「在…之上」以及「高于」等,是为了易于描述图式中所绘示的元素或特征之间的关系;此外,空间相对用语除了图示中所描绘的方向,还包含组件在使用或操作时的不同方向。
首先,请一并参考图1与图2,图1系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之光学取像透镜组的示意图。图2系图1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与图2所示,光学取像透镜组1,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平板组件5、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以及第三透镜30。平板组件5可以为显示器(如OLED、TFT-LCD)或平板玻璃。第一透镜10具有负屈折力,且第一透镜10的物侧表面10a与像侧表面10b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二透镜2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二透镜20的物侧表面20a与像侧表面20b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三透镜3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三透镜30的物侧表面30a与像侧表面30b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
如图1与图2所示,在平板组件5的物侧表面5a的被摄物O至成像面80于光轴90上的距离为OTL。平板组件5的像侧表面5b至成像面80于光轴90上的距离为PTL。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0a至成像面80于光轴90上的距离为TTL,成像面像高为HT,成像面像高HT之主光线对应平板组件5的像侧表面5b处物高为P,并满足以下条件:6.47<OTL/HT<10.8;7.45<P/HT<12.75;1.17<PTL/TTL<1.55。
如图1与图2所示,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光学取像透镜组1更包含一光圈,光圈例如位于第一透镜10与第二透镜20之间。另外,光学取像透镜组1更包含一滤光组件70,滤光组件70设置于第三透镜30与成像面80之间,例如是一红外线滤除组件(IR Filter),二表面70a、70b皆为平面,其材质为玻璃,用于滤除特定波长区段的光线。
接着,请参考下表1所示之各实施例E1~E12的光学取像透镜组1。在此先说明表1中相关的参数如下:
P表示成像面像高HT之主光线对应平板组件5的像侧表面5b处物高。
HT表示成像面像高。
OTL表示在平板组件5的物侧表面5a的被摄物O至成像面80于光轴90上的距离。
PTL表示平板组件5的像侧表面5b至成像面80于光轴90上的距离。
TTL表示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0a至成像面80于光轴90上的距离。
EFL表示光学取像透镜组1的整体焦距。
F1表示第一透镜10的焦距。
F2表示第二透镜20的焦距。
F3表示第三透镜30的焦距。
R1表示第一透镜10之物侧表面10a的曲率半径。
R2表示第一透镜10之像侧表面10b的曲率半径。
R3表示第二透镜20之物侧表面20a的曲率半径。
R4表示第二透镜20之像侧表面20b的曲率半径。
R5表示第三透镜30之物侧表面30a的曲率半径。
R6表示第三透镜30之像侧表面30b的曲率半径。
H表示成像面像高之主光线对应平板组件的物侧表面处物高。
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E1)至第十二实施例(E12)在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以及第三透镜30的个别外观设计,因功能需求而有不同。另外,相关设计参数也不同。说明如下:
如表1所示,在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E1)中,除了如前根据图1与图2所述,光学取像透镜组1,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平板组件5、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以及第三透镜30。平板组件5可以为显示器(如OLED、TFT-LCD)或平板玻璃。第一透镜10具有负屈折力,且第一透镜10的物侧表面10a靠近光轴90处为微凹面,而像侧表面10b靠近光轴90处为凹面。第二透镜2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二透镜20的物侧表面20a靠近光轴90处为微凸面,而像侧表面20b为凸面。第三透镜3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三透镜30的物侧表面30a为平面,而像侧表面30b为凸面。光学取像透镜组1更包含一光圈,光圈例如位于第一透镜10与第二透镜20之间。另外,光学取像透镜组1更包含一滤光组件70,滤光组件70设置于第三透镜30与成像面80之间,例如是一红外线滤除组件(IR Filter),二表面70a、70b皆为平面,其材质为玻璃,用于滤除特定波长区段的光线。
尤其是,如表1所示,在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E1)中,相关参数如下:P/HT为9.73;OTL/HT为6.47;PTL为4.00;PTL/TTL为1.29;HT/EFL为2.02;EFL/F1为-0.43;EFL/F2为0.26;EFL/F3为0.64;F1/R1为-0.84;F1/R2为-3.14;F2/R3为1.50;F2/R4为-0.45;F3/R5为0.44;F3/R6为-1.22;H/HT为11.18;F2/F3为2.48。
另外,再一并参考下列表2及表3。
表2为第一实施例详细的结构数据,包含表面形式、曲率半径、厚度、折射率以及色散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2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表3为第一实施例中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乃根据下列非球面曲线方程式计算而得:
其中z为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Y的位置以表面顶点作参考的位置值;CURV是透镜表面靠近光轴的曲率,并为曲率半径(R)的倒数(CURV=1/R),R为透镜表面靠近光轴的曲率半径,Y是透镜表面距离光轴的垂直距离,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而A、B、C、D、E、F、G、H、I、J……为高阶非球面系数。此外,以下各实施例表格中数据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表2、及表3的定义相同,在此不加赘述。
关于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E2),与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E1)之差异在于:第一透镜10具有负屈折力,且第一透镜10的物侧表面10a靠近光轴90处为微凹面,而像侧表面10b靠近光轴90处为凹面。第二透镜2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二透镜20的物侧表面20a靠近光轴90处为微凸面,而像侧表面20b为凸面。第三透镜3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三透镜30的物侧表面30a为微凸面,而像侧表面30b为凸面。另外,相关参数请参阅表1,其余不在此赘述。
另外,再一并参考下列表4及表5。
第二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上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关于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E3),与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E1)之差异在于:第一透镜10具有负屈折力,且第一透镜10的物侧表面10a靠近光轴90处为微凹面,而像侧表面10b靠近光轴90处为凹面。第二透镜2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二透镜20的物侧表面20a靠近光轴90处为凸面,而像侧表面20b为微凸面。第三透镜3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三透镜30的物侧表面30a为微凸面,而像侧表面30b为微凸面。另外,相关参数请参阅表1,其余不在此赘述。
另外,再一并参考下列表6及表7。
第三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上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关于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E4),与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E1)之差异在于:第一透镜10具有负屈折力,且第一透镜10的物侧表面10a靠近光轴90处为微凹面,而像侧表面10b靠近光轴90处为凹面。第二透镜2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二透镜20的物侧表面20a靠近光轴90处为微凸面,而像侧表面20b为凸面。第三透镜3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三透镜30的物侧表面30a为微凸面,而像侧表面30b为微凸面。另外,相关参数请参阅表1,其余不在此赘述。
另外,再一并参考下列表8及表9。
第四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上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关于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E5),与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E1)之差异在于:第一透镜10具有负屈折力,且第一透镜10的物侧表面10a靠近光轴90处为微凹面,而像侧表面10b靠近光轴90处为凹面。第二透镜2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二透镜20的物侧表面20a靠近光轴90处为微凸面,而像侧表面20b为凸面。第三透镜3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三透镜30的物侧表面30a为微凸面,而像侧表面30b为微凸面。另外,相关参数请参阅表1,其余不在此赘述。
另外,再一并参考下列表10及表11。
第五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上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关于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E6),与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E1)之差异在于:第一透镜10具有负屈折力,且第一透镜10的物侧表面10a靠近光轴90处为微凹面,而像侧表面10b靠近光轴90处为凹面。第二透镜2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二透镜20的物侧表面20a靠近光轴90处为微凸面,而像侧表面20b为凸面。第三透镜3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三透镜30的物侧表面30a为微凸面,而像侧表面30b为微凸面。另外,相关参数请参阅表1,其余不在此赘述。
另外,再一并参考下列表12及表13。
第六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上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关于本发明之第七实施例(E7),与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E1)之差异在于:第一透镜10具有负屈折力,且第一透镜10的物侧表面10a靠近光轴90处为微凹面,而像侧表面10b靠近光轴90处为凹面。第二透镜2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二透镜20的物侧表面20a靠近光轴90处为微凸面,而像侧表面20b为凸面。第三透镜3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三透镜30的物侧表面30a为微凸面,而像侧表面30b为微凸面。另外,相关参数请参阅表1,其余不在此赘述。
另外,再一并参考下列表14及表15。
第七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上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关于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E8),与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E1)之差异在于:第一透镜10具有负屈折力,且第一透镜10的物侧表面10a靠近光轴90处为微凹面,而像侧表面10b靠近光轴90处为凹面。第二透镜2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二透镜20的物侧表面20a靠近光轴90处为微凸面,而像侧表面20b为凸面。第三透镜3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三透镜30的物侧表面30a为微凹面,而像侧表面30b为凸面。另外,相关参数请参阅表1,其余不在此赘述。
另外,再一并参考下列表16及表17。
第八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上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关于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E9),与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E1)之差异在于:第一透镜10具有负屈折力,且第一透镜10的物侧表面10a靠近光轴90处为微凹面,而像侧表面10b靠近光轴90处为凹面。第二透镜2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二透镜20的物侧表面20a靠近光轴90处为凸面,而像侧表面20b为凸面。第三透镜3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三透镜30的物侧表面30a为微凹面,而像侧表面30b为凸面。另外,相关参数请参阅表1,其余不在此赘述。
另外,再一并参考下列表18及表19。
第九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上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关于本发明之第十实施例(E10),与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E1)之差异在于:第一透镜10具有负屈折力,且第一透镜10的物侧表面10a靠近光轴90处为微凹面,而像侧表面10b靠近光轴90处为凹面。第二透镜2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二透镜20的物侧表面20a靠近光轴90处为微凸面,而像侧表面20b为凸面。第三透镜3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三透镜30的物侧表面30a为微凸面,而像侧表面30b为凸面。另外,相关参数请参阅表1,其余不在此赘述。
另外,再一并参考下列表20及表21。
第十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上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关于本发明之第十一实施例(E11),与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E1)之差异在于:第一透镜10具有负屈折力,且第一透镜10的物侧表面10a靠近光轴90处为微凹面,而像侧表面10b靠近光轴90处为凹面。第二透镜2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二透镜20的物侧表面20a靠近光轴90处为凸面,而像侧表面20b为凸面。第三透镜3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三透镜30的物侧表面30a为微凹面,而像侧表面30b为凸面。另外,相关参数请参阅表1,其余不在此赘述。
另外,再一并参考下列表22及表23。
第十一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上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关于本发明之第十二实施例(E12),与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E1)之差异在于:第一透镜10具有负屈折力,且第一透镜10的物侧表面10a靠近光轴90处为微凹面,而像侧表面10b靠近光轴90处为凹面。第二透镜2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二透镜20的物侧表面20a靠近光轴90处为凸面,而像侧表面20b为凸面。第三透镜30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三透镜30的物侧表面30a为平面,而像侧表面30b为凸面。另外,相关参数请参阅表1,其余不在此赘述。
另外,再一并参考下列表24及表25。
第十二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上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光学取像透镜组1,如前根据图1与图2所述,至少满足以下条件:6.47<OTL/HT<10.8;7.45<P/HT<12.75;1.17<PTL/TTL<1.55。
在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中,其中并满足下列条件:3.45<PTL<4.98。
在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的光学取像透镜组1中,其中所述光学取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EFL,并满足下列条件:1.52<HT/EFL<2.27。
在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的光学取像透镜组1中,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并满足下列条件:-0.55<EFL/F1<-0.31。
在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的光学取像透镜组1中,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并满足下列条件:0.02<EFL/F2<0.26。
在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的光学取像透镜组1中,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并满足下列条件:0.47<EFL/F3<0.64。
在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的光学取像透镜组1中,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并满足下列条件:-1.79<F1/R1<0.06。在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的光学取像透镜组1中,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并满足下列条件:-4.25<F1/R2<-1.43。
在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的光学取像透镜组1中,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并满足下列条件:0.73<F2/R3<9.05。
在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的光学取像透镜组1中,其中所述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并满足下列条件:-0.96<F2/R4<7.48。
在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的光学取像透镜组1中,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并满足下列条件:0.28<F3/R5<1.01。
在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的光学取像透镜组1中,其中所述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并满足下列条件:-1.36<F3/R6<-0.67。
在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的光学取像透镜组1中,其中所述成像面像高之主光线对应所述平板组件的物侧表面处物高为H,并满足下列条件:9.84<H/HT<14.80。
在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的光学取像透镜组1中,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而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并满足下列条件:2.48<F2/F3<32.49。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之光学取像透镜组1中,指纹面积与传感器面积的比值介于9.84与14.8之间。本发明各实施例之光学取像透镜组1使用鱼眼设计概念,让镜头设计时具有畸变特性,有效增加指纹面积搭配畸变图像处理技术,有效还原指纹特征模块厚度可接受的前提下,大幅提升指纹面积达50%以上。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光学取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平板组件;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以及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
其中,在所述平板组件的物侧表面的被摄物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OTL,所述平板组件的像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PTL,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成像面像高为HT,成像面像高之主光线对应所述平板组件的像侧表面处物高为P,并满足以下条件:6.47<OTL/HT<10.8;7.45<P/HT<12.75;1.17<PTL/TTL<1.5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光学取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并满足下列条件:3.45<PTL<4.9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光学取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取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EFL,并满足下列条件:1.52<HT/EFL<2.2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光学取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取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EFL且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并满足下列条件:-0.55<EFL/F1<-0.3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光学取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取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EFL且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并满足下列条件:0.02<EFL/F2<0.2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光学取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取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EFL且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并满足下列条件:0.47<EFL/F3<0.6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光学取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且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并满足下列条件:-1.79<F1/R1<0.06。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光学取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且所述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并满足下列条件:-4.25<F1/R2<-1.4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光学取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且所述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并满足下列条件:0.73<F2/R3<9.0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光学取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且所述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并满足下列条件:-0.96<F2/R4<7.48。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光学取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且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并满足下列条件:0.28<F3/R5<1.01。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光学取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且所述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并满足下列条件:-1.36<F3/R6<-0.67。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光学取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成像面像高之主光线对应所述平板组件的物侧表面处物高为H,并满足下列条件:9.84<H/HT<14.80。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光学取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而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并满足下列条件:2.48<F2/F3<32.49。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21702.6A CN114879349B (zh) | 2022-06-02 | 2022-06-02 | 光学取像透镜组 |
TW111121287A TWI814430B (zh) | 2022-06-02 | 2022-06-08 | 光學取像透鏡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21702.6A CN114879349B (zh) | 2022-06-02 | 2022-06-02 | 光学取像透镜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79349A true CN114879349A (zh) | 2022-08-09 |
CN114879349B CN114879349B (zh) | 2023-05-05 |
Family
ID=82680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21702.6A Active CN114879349B (zh) | 2022-06-02 | 2022-06-02 | 光学取像透镜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879349B (zh) |
TW (1) | TWI81443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80421A (zh) * | 2019-07-25 | 2020-02-11 | 湖北华鑫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3p超广角屏下指纹镜头 |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33324A (ja) * | 2005-11-14 | 2007-05-31 | Sony Corp | レンズユニット |
CN104656230A (zh) * | 2013-11-19 | 2015-05-27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式影像撷取系统及指纹辨识装置 |
TWI533020B (zh) * | 2015-01-09 | 2016-05-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薄型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JP2017067837A (ja) * | 2015-09-28 | 2017-04-0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CN109196521A (zh) * | 2018-08-21 | 2019-01-11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镜头系统、指纹识别装置和终端设备 |
CN110073265A (zh) * | 2019-03-14 | 2019-07-30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镜头组件和指纹识别模组 |
CN110320642A (zh) * | 2018-03-31 | 2019-10-11 | 金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取像装置 |
CN110488461A (zh) * | 2019-08-16 | 2019-11-22 |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US20200142162A1 (en) * | 2018-11-06 | 2020-05-07 |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 Three-piece compact optical lens system |
CN111123489A (zh) * | 2018-11-01 | 2020-05-08 |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 |
CN111338053A (zh) * | 2019-12-25 | 2020-06-26 |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 镜头系统 |
CN111694134A (zh) * | 2019-03-15 | 2020-09-22 |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 取像镜头、识别模组及电子装置 |
US20200301102A1 (en) * | 2019-03-19 | 2020-09-24 |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 Optical lens |
CN112799212A (zh) * | 2021-01-26 | 2021-05-14 |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 镜头系统、光学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3156609A (zh) * | 2020-01-07 | 2021-07-23 |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 |
CN113589499A (zh) * | 2018-12-03 | 2021-11-02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取像透镜组及电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17638B2 (ja) * | 2017-03-10 | 2022-08-1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レンズ系、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7245977B2 (ja) * | 2017-08-08 | 2023-03-27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単焦点レンズ系、および、カメラ |
TWI716220B (zh) * | 2019-12-11 | 2021-01-11 |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三片式薄型成像鏡片組 |
-
2022
- 2022-06-02 CN CN202210621702.6A patent/CN114879349B/zh active Active
- 2022-06-08 TW TW111121287A patent/TWI814430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33324A (ja) * | 2005-11-14 | 2007-05-31 | Sony Corp | レンズユニット |
CN104656230A (zh) * | 2013-11-19 | 2015-05-27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式影像撷取系统及指纹辨识装置 |
TWI533020B (zh) * | 2015-01-09 | 2016-05-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薄型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JP2017067837A (ja) * | 2015-09-28 | 2017-04-0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CN110320642A (zh) * | 2018-03-31 | 2019-10-11 | 金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取像装置 |
CN109196521A (zh) * | 2018-08-21 | 2019-01-11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镜头系统、指纹识别装置和终端设备 |
CN111123489A (zh) * | 2018-11-01 | 2020-05-08 |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 |
US20200142162A1 (en) * | 2018-11-06 | 2020-05-07 |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 Three-piece compact optical lens system |
CN113589499A (zh) * | 2018-12-03 | 2021-11-02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取像透镜组及电子装置 |
CN110073265A (zh) * | 2019-03-14 | 2019-07-30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镜头组件和指纹识别模组 |
CN111694134A (zh) * | 2019-03-15 | 2020-09-22 |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 取像镜头、识别模组及电子装置 |
US20200301102A1 (en) * | 2019-03-19 | 2020-09-24 |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 Optical lens |
CN110488461A (zh) * | 2019-08-16 | 2019-11-22 |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1338053A (zh) * | 2019-12-25 | 2020-06-26 |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 镜头系统 |
CN113156609A (zh) * | 2020-01-07 | 2021-07-23 |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 |
CN112799212A (zh) * | 2021-01-26 | 2021-05-14 |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 镜头系统、光学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申碧云;高明;: "红外光学系统被动式无热化设计方法"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80421A (zh) * | 2019-07-25 | 2020-02-11 | 湖北华鑫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3p超广角屏下指纹镜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49053A (zh) | 2023-12-16 |
CN114879349B (zh) | 2023-05-05 |
TWI814430B (zh) | 2023-09-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106009B2 (en) |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11385440B2 (en) | Optical photographing lens assembly,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1123489B (zh) | 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 | |
CN215181168U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1812799B (zh) | 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2782835B (zh) | 光学成像镜头和指纹识别装置 | |
US20060279855A1 (en) | Lens system for digital camera | |
CN116560044B (zh) | 光学镜头 | |
CN109239904B (zh) | 一种潜望式取像光学透镜组 | |
CN114879349B (zh) | 光学取像透镜组 | |
CN114488477A (zh)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212391655U (zh) | 光学镜组、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114114634A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汽车 | |
TWI716220B (zh) | 三片式薄型成像鏡片組 | |
CN112505888A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0737080B (zh) | 薄型成像镜片组 | |
CN114114617B (zh)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3985569B (zh)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3484997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3986980U (zh) | 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252975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4002813A (zh) | 一种五片式透镜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156609A (zh) | 三片式薄型成像镜片组 | |
US20050264897A1 (en) | Lens having wavelike lens element | |
CN221707799U (zh) | 光学取像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