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4845217B -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45217B
CN114845217B CN202111680747.2A CN202111680747A CN114845217B CN 114845217 B CN114845217 B CN 114845217B CN 202111680747 A CN202111680747 A CN 202111680747A CN 114845217 B CN114845217 B CN 1148452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isolation net
shell
front cavity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807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45217A (zh
Inventor
陈阿亮
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11168074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452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45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45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45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452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发声器件包括:外壳,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配合形成内腔,第二壳体具有镂空区;发声单体,发声单体收容于内腔内并与第一壳体配合形成前腔,发声单体封堵镂空区且发声单体上设置有泄露孔;金属隔离网,金属隔离网罩设于发声单体并覆盖泄露孔,金属隔离网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围成后腔,后腔中填充有吸音颗粒,金属隔离网用于隔离吸音颗粒进入泄漏孔,其中,金属隔离网为环绕于发声单体外周的环形框状结构,金属隔离网背离前腔的一端端面低于或平齐于发声单体背离前腔的表面。本发明发声器件可实现发声器件的最大灌装设计,在提高发声器件声学性能的同时实现手机的轻薄化设计。

Description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发声器件,比如扬声器是一种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现已广泛运用于手机、电脑、耳机等电子装置中。随着手机、电脑、耳机等电子装置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对扬声器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大的后腔和更优的声学性能。但是,相互矛盾的是,还要求手机尽量轻薄,发声器件内腔扩容及高度均受到限制,甚至需要压缩。为了提高声学性能,现有的做法通常是在后腔内灌装吸音颗粒,进一步设置隔离件分隔吸音颗粒和发声单体。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压缩内部零件占用的体积,使发声器件进一步轻薄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在研究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更轻薄化的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配合形成内腔,所述第二壳体具有镂空区;
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收容于所述内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形成前腔,所述发声单体封堵所述镂空区且所述发声单体上设置有泄漏孔;
金属隔离网,所述金属隔离网罩设于所述发声单体并覆盖所述泄漏孔,所述金属隔离网与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围成后腔,所述后腔中填充有吸音颗粒,所述金属隔离网用于隔离所述吸音颗粒进入所述泄漏孔,其中,所述金属隔离网为环绕于所述发声单体外周的环形框状结构,所述金属隔离网背离所述前腔的一端端面低于或平齐于所述发声单体背离所述前腔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发声单体背离所述前腔的一侧设置有磁轭,所述磁轭和所述发声单体的盆架之间形成所述泄漏孔,所述金属隔离网覆盖所述泄漏孔,所述金属隔离网背离所述前腔的一端端面低于或平齐于所述磁轭背离所述前腔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内侧形成有朝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环形挡墙,所述金属隔离网靠近所述前腔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挡墙抵接,所述金属隔离网背离所述前腔的一端贴设于所述磁轭外壁,以使所述金属隔离网与所述环形挡墙配合形成收容所述发声单体的收容腔。
优选地,所述发声单体包括单体壳、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所述磁轭、设置于所述磁轭上的中央磁路结构和边磁路结构;所述单体壳环绕于所述边磁路结构外周且和所述磁轭之间形成所述泄漏孔,所述单体壳朝向所述磁轭的一侧设置有与音圈连接的定心支片,所述金属隔离网覆盖所述泄漏孔,金属隔离网靠近所述前腔的一端与所述定心支片和/或所述单体壳抵接,所述金属隔离网背离所述前腔的一端贴设于所述磁轭外壁。
优选地,所述磁轭设置于所述镂空区内,且所述磁轭的外缘与所述镂空区的内壁配合将所述金属隔离网夹紧。
优选地,所述磁轭背离所述前腔的一侧的边缘朝所述前腔的一侧凹陷形成台阶面,所述金属隔离网背离所述前腔的一端端面与所述台阶面平齐,所述台阶面处涂布有密封涂料。
优选地,所述磁轭背离所述前腔的一侧的边缘朝所述前腔的一侧凹陷形成台阶面,所述金属隔离网背离所述前腔的一端形成弯折臂,所述弯折臂搭接于所述台阶面上,且所述弯折臂背离所述前腔的表面低于所述磁轭背离所述前腔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金属隔离网对应所述镂空区的内壁棱边处的位置弯折形成避让所述棱边的避让槽。
优选地,所述金属隔离网为金属编织网。
优选地,所述金属编织网包括交错编织的多个第一金属丝和多个第二金属丝以形成透气孔,所述第一金属丝和所述第二金属丝在所述金属编织网的边缘部交织形成交叠区域,所述交叠区域受沿从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方向的压力压制成压延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丝和第二金属丝在所述金属编织网的边缘部交织形成交叠区域,所述交叠区域包括所述第一金属丝和所述第二金属丝的交叉点以及所述第一金属丝和第二金属丝延伸至所述交叉点靠近和/或远离所述金属编织网的外边沿的延伸部分,所述压延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丝的第一压延平面和形成于所述第二金属丝的第二压延平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延平面和所述第二压延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丝和所述第二金属丝与所述金属编织网的外边沿形成的夹角大于0°小于90°。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丝和所述第二金属丝与所述金属编织网的外边沿形成的夹角为45°。
优选地,所述金属隔离网为金属蚀刻网。
优选地,所述发声单体通过电路板与外部器件导通,所述金属隔离网开设有供所述电路板穿过的缺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与所述后腔连通并用于向所述后腔灌装所述吸音颗粒的灌装孔,所述灌装孔处盖设有将所述灌装孔封堵的封堵片;
和/或,
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与所述后腔连通的阻尼孔,所述阻尼孔处盖设有阻尼片。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保护壳以及收容于所述保护壳内的如上所述的发声器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透气隔离件可用于隔离后腔内的吸音颗粒进入泄漏孔,保证发声单体的正常工作。第二壳体具有镂空区,发声单体封堵镂空区,使得发声单体外露,发声单体的装配可利用第二壳体的镂空区空间,减小发声器件的高度。进一步地,该发声器件中,金属隔离网环绕于发声单体外周,且金属隔离网背离前腔的一端端面低于或平齐于发声单体背离前腔的表面,即金属隔离网的后端面低于或平齐于发声单体的后表面,使得金属隔离网的设置并不会增加发声器件的整体高度,从而在不扩大内腔体积及最小高度空间设计的情况下,提高了后腔的等效体积,从而实现发声器件的最大灌装设计,在提高发声器件声学性能的同时实现发声器件的轻薄化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发声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发声器件中发声单体、金属隔离网以及隔磁层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发声器件中发声单体、金属隔离网以及隔磁层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发声器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发声器件中金属隔离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发声器件中金属隔离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发声器件中透气隔离件为金属编织网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发声器件中透气隔离件为金属编织网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发声器件;10、外壳;11、第一壳体;111、环形挡墙;112、收容腔;12、第二壳体;121、镂空区;13、内腔;14、前腔;15、后腔;20、发声单体;21、磁轭;211、台阶面;22、单体壳;23、振动系统;231、振膜;232、音圈;24、磁路系统;241、中央磁路结构;242、边磁路结构;25、定心支片;26、泄漏孔;30、金属隔离网;31、弯折臂;32、避让槽;33、通气孔;34、缺口;40、电路板;50、封堵片;60、阻尼片;80、金属编织网;81、第一金属丝;82、第二金属丝;83、交叠区域;831、交叉点;832、延伸部分;833、压延部;834、第一压延平面;835、第二压延平面;836、压延组合面;837、外边沿。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声器件。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发声器件100包括外壳10、发声单体20和金属隔离网30,其中,外壳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配合形成内腔13,第二壳体12具有镂空区121;发声单体20收容于内腔13内并与第一壳体11配合形成前腔14,发声单体20封堵镂空区121且发声单体20上设置有泄漏孔26;金属隔离网30收容于内腔13内,金属隔离网30罩设于发声单体20并覆盖泄漏孔26,金属隔离网30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围成后腔15;后腔15中填充有吸音颗粒,透气隔离件30用于隔离吸音颗粒进入泄漏孔26,其中,金属隔离网30为环绕于发声单体20外周的环形框状结构,金属隔离网30背离前腔14的一端端面低于或平齐于发声单体20背离前腔14的表面。
本发明发声单体20可应用在电子装置中,电子装置可为电脑、手机、音箱以及应用在汽车上的车载音箱等,本实施例以应用在手机上的发声器件100为扬声器,发声单体20为扬声器单体为例进行说明。该发声器件100的发声单体20收容于内腔13内,且发声单体20与第一壳体11配合形成前腔14,实现对发声器件100高频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地,金属隔离网30也收容于内腔13内,金属隔离网30为环形框状结构,金属隔离网30环绕在发声单体20外周,并与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围成后腔15,实现对发声器件100低频的调节作用,提高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性能。发声单体20设有声腔和用于连通声腔和外部环境的泄漏孔26,可通过泄漏孔26平衡声腔内的压力。
该发声器件100中,后腔15中填充有吸音颗粒,吸音颗粒的设置可扩大后腔15的声学体积,提升发声器件100的低频性能。透气隔离件30可用于隔离后腔15内的吸音颗粒进入泄漏孔26,保证发声单体20的正常工作。第二壳体12具有镂空区121,发声单体20封堵镂空区121,使得发声单体20外露,发声单体20的装配可利用第二壳体12的镂空区121空间,进一步减小发声器件100的高度。进一步地,该发声器件100中,金属隔离网30环绕于发声单体20外周,发声单体20的外侧空间全部用来灌装吸音颗粒,最大化吸音颗粒的灌装空间,提升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性能。
另外,如图2至图4所示,金属隔离网30背离前腔14的一端端面低于或平齐于发声单体20背离前腔14的表面,即金属隔离网30的后端面低于或平齐于发声单体20的后表面,使得金属隔离网30的设置并不会增加发声器件100的整体高度,从而在不扩大内腔13体积及最小高度空间设计的情况下,提高了后腔15的等效体积,从而实现发声器件100的最大灌装设计,在提高发声器件100声学性能的同时实现手机的轻薄化设计。
在一实施例中,发声单体20背离前腔14的一侧设置有磁轭21,磁轭21与发声单体20的盆架之间形成泄漏孔26,金属隔离网30覆盖泄漏孔26,金属隔离网30形成透气孔31,在不影响发声单体20正常发声的同时将泄漏孔26覆盖,防止吸音颗粒进入泄漏孔26。金属隔离网30背离前腔14的一端端面低于或平齐于磁轭21背离前腔14的表面。如图2至图4所示,发声单体20的后侧设置有磁轭21,磁轭21可以修正发声单体20的磁力线,优化产品声学性能。金属隔离网30的后端面低于或平齐与磁轭21的后表面,节省发声器件100的整体高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内侧形成有朝第二壳体12的方向延伸的环形挡墙111,金属隔离网30靠近前腔14的一端与环形挡墙111抵接,金属隔离网30背离前腔14的一端贴设于磁轭21外壁,以使金属隔离网30与环形挡墙111配合形成收容发声单体20的收容腔112。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壳体11内侧形成环形挡墙111,环形挡墙111自第一壳体11内侧朝向第二壳体12的方向延伸,即环形挡墙111从前往后延伸并与金属隔离网30抵接,金属隔离网30的前端与环形挡墙111抵接,金属隔离网30的后端贴设于磁轭21外壁,实现金属隔离网30,磁轭21以及环形挡墙111之间的装配。金属隔离网30、环形挡墙111配合形成收容腔112,发声单体20收容于收容腔112内,结构紧凑,便于发声器件100的轻薄化。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发声单体20包括单体壳22、振动系统23和磁路系统24,振动系统23包括振膜231以及驱动振膜231振动的音圈232,磁路系统24包括磁轭21、设置于磁轭21上的中央磁路结构241和边磁路结构242;单体壳22环绕于边磁路结构242外周且和磁轭21之间形成泄漏孔26,单体壳22朝向磁轭21的一侧设置有与音圈232连接的定心支片25,金属隔离网30覆盖泄漏孔26,金属隔离网30靠近前腔14的一端与定心支片25抵接和/或单体壳22抵接,金属隔离网30背离前腔14的一端贴设于磁轭21外壁。可以理解地,单体壳22可与盆架制作为一体的环形塑胶壳,也可以采用塑料与金属注塑为一体。
音圈232可在磁路系统24的作用下带动振膜231上下振动,从而策动空气发声,完成电声之间的能量转换。定心支片25设置于单体壳22的后侧,定心支片25连接音圈232及单体壳22,可对振动系统23起到定位作用,确保振动系统23沿轴向往复运动,防止振动系统23发生偏振。金属隔离网30的前端与定心支片25抵接,或者,金属隔离网30与单体壳22抵接,又或者,金属隔离网30同时与定心支片25及单体壳22抵接,灵活方便,易于装配。金属隔离网30的后端贴设于磁轭21外壁,将金属隔离网30的前端直接与发声单体20的定心支片25和/或单体壳22抵接,相较于将金属隔离网30的前端与环形挡墙111抵接而言,可进一步扩大后腔15的体积,实现灌装体积的最大化设计。
在一实施例中,磁轭21设置于镂空区121内,且磁轭21的外缘与镂空区121的内壁配合将金属隔离网30夹紧。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壳体12正对磁轭21的位置形成镂空区121,磁轭21设置于镂空区121内,并且磁轭21的外缘与镂空区121的内壁之间形成夹缝,金属隔离网30的后端插入夹缝内,磁轭21的外缘与镂空区121的内壁配合将金属隔离网30夹紧,实现磁轭21、第二壳体12以及金属隔离网30的稳定装配。并且,镂空区121的设置,为磁轭21提供了安装空间,减少磁轭21对内腔13的占用空间,利于实现手机的轻薄化设计。磁轭21将镂空区121封堵,保证后腔15的密闭,避免影响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磁轭21背离前腔14的一侧的边缘朝前腔14的一侧凹陷形成台阶面211,金属隔离网30背离前腔14的一端端面与台阶面211平齐。如图3和图4所示,磁轭21背离前腔14的一侧的边缘,即,磁轭21的后侧边缘朝前侧凹陷形成一台阶面211,该台阶面211处涂布有密封涂料,实现磁轭21、第一壳体11及金属隔离网30的密封。并且,金属隔离网30的后端端面与该台阶面211平齐,节省发声器件100的整体高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磁轭21背离前腔14的一侧的边缘朝前腔14的一侧凹陷形成台阶面211,金属隔离网30背离前腔14的一端形成弯折臂31,弯折臂31搭接于台阶面211上,且弯折臂31背离前腔14的表面平齐于磁轭21背离前腔14的表面。磁轭21背离前腔14的一侧的边缘,即,磁轭21的后侧边缘朝前侧凹陷形成一台阶面211。如图5和图6所示,金属隔离网30的后端形成弯折臂31,弯折臂31搭接于台阶面211上,实现磁轭21、金属隔离网30及第一壳体11的稳定装配。并且,磁轭21背离前腔14的表面,即磁轭21的后表面低于与磁轭21的后表面,节省发声器件100的整体高度。为了提高磁轭21、金属隔离网30及第一壳体11的装配牢固性和密封性,还可在该台阶面211处涂布密封涂料。
如图3和图4所示,金属隔离网30对应镂空区121的内壁棱边处的位置弯折形成避让棱边的避让槽32。避让槽32可对镂空区121的内壁棱边进行避让,避免金属隔离网30与第一壳体11产生干涉,结构设计合理、巧妙。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金属隔离网30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通气孔33。通气孔33的设置,实现后腔15气流与发声单体20内部空间的气流导通。多个通气孔33可间隔均匀地开设在金属隔离网30上,提高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性能。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发声单体20通过电路板40与外部器件导通,金属隔离网30开设有供电路板40穿过的缺口34。电路板40为FPC(柔性电路板),金属隔离网30的开设有缺口34,发声单体20的焊盘对应缺口34设置,电路板40与焊盘导通并穿过缺口34,实现与外部器件导通,进而实现发声器件100的正常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开设有与后腔15连通并用于向后腔15灌装吸音颗粒的灌装孔,灌装孔处盖设有将灌装孔封堵的封堵片50。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1的前侧开设灌装孔,该灌装孔可用于向后腔15灌装吸音颗粒,吸音颗粒可降低低频失真,改善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性能。并且,灌装孔处设置有封堵片50,封堵片50将灌装孔封堵,避免吸音颗粒外泄,同时可保证后腔15的密闭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开设有与后腔15连通的阻尼孔,阻尼孔处盖设有阻尼片60。后腔15整体呈密闭式设计,仅通过阻尼孔与外界连通,保证后腔15内气压与前腔14相同,改善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性能,阻尼片60盖在阻尼孔处,起到阻尼作用,减少噪音的产生。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均为塑胶材质制件。具体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均采用PC(聚碳酸酯)材质制成,方便成型和制作。
金属隔离网30为金属编织网或金属蚀刻网,方便取材和制作,在起到隔磁作用的同时实现后腔15与扬声器单体的导通。并且,金属隔离网30为不锈钢材质制件,具有防锈蚀的作用。具体地,金属隔离网30可采用现有技术中304不锈钢、316L不锈钢或双相不锈钢等。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透气隔离件30为金属编织网80,如图7和图8所示,金属编织网80包括交错编织的多个第一金属丝81和多个第二金属丝82,也即金属编织网80由多个第一金属丝81和多个第二金属丝82交错编织而成,且多个第一金属丝81和多个第二金属丝82交错编织形成有通气孔33。可以理解的,金属编织网8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也即金属编织网80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对应封盖于泄漏孔26。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在金属编织网80的边缘部交织形成交叠区域83,交叠区域83受沿从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方向的压力压制成压延部833。
通过将金属编织网80设置为交错编织的多个第一金属丝81和多个第二金属丝82,使得多个第一金属丝81和多个第二金属丝82交错编织以形成通气孔33,从而利用通气孔33实现发声单体20的内部空间和后腔15之间的透气功能。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在金属编织网80的边缘部交织形成交叠区域83,使得交叠区域83受到从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方向的压力压制成压延部833,从而利用压延部833有效阻止金属编织网80的边缘部的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散落或分散,从而有效避免金属编织网80在裁切时,发生第一金属丝81或第二金属丝82掉丝的问题,可有效提升产品的良率。
如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金属编织网80具有外边沿837,外边沿837为金属编织网80裁切后限定其自身边界的外边沿。金属编织网80的边缘部的交叠区域83包括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的交叉点831以及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延伸至交叉点831靠近和/或远离外边沿837的延伸部分,压延部833形成于交叠区域83。在金属编织网80的压延过程中,交叉点831区域受力压延,使得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在压延后的交合力更强,更有效地避免金属编织网80在裁切时的金属丝掉丝的技术问题。
可以理解的,交叠区域83的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受到从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方向的压力后,第一金属丝81位于金属编织网80边缘部的部分被压制成第一压延平面834,第二金属丝82位于金属编织网80的边缘部的部分被压制成第二压延平面835,使得第一压延平面834和第二压延平面835共同组成压延部833。
在本实施例中,压延部833的第一压延平面834和第二压延平面835呈平面或片状或平板状,而金属编织网80中远离压延部833的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呈圆柱型的丝状结构。可以理解的,金属编织网80外边沿837的第一压延平面834和第二压延平面835相互配合,从而有效阻止圆柱型的丝状结构的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分散或散落,以避免金属编织网80发生金属丝掉丝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压延平面834和第二压延平面835位于同一平面内。可以理解的,交叠区域83的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同时受到从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方向的压力,如此使得第一压延平面834和第二压延平面835在同一个平面延展形成,即第一压延平面834和第二压延平面835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压延部833对应的第一压延平面834和第二压延平面835交合成压延组合面836,多个压延组合面836共面设置形成压延部833。
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交叠区域83的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同时受到从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方向的压力后,使得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在形成第一压延平面834和第二压延平面835的过程中第一压延平面834和第二压延平面835延伸并抵接,进一步压延形成相交合的压延组合面836。并且,多个压延组合面836共面设置形成压延部833。
可以理解的,通过将第一压延平面834和第二压延平面835压延形成相交合的压延组合面836,使得位于金属编织网80的边缘部的交叠区域83的压延部833形成相连续的结构,进一步阻止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分散或散落,以避免金属编织网80发生金属丝掉丝的问题。
更进一步地,金属编织网80的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与金属编织网80的外边沿837形成的夹角大于0°小于90°,也即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与金属编织网80的外边沿837不呈平行或垂直设置,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与金属编织网80的外边沿837呈夹角设置。金属编织网80的外边沿837为金属编织网80裁切后的外边沿。可选地,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与金属编织网80的外边沿837形成的夹角为45°。当然,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与金属编织网80的外边沿837形成的夹角也可为5°、10°、15°、20°、25°、30°、35°、40°、50°、55°、60°、65°、70°、75°、80°、85°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将金属编织网80的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与金属编织网80的外边沿837形成大于0°小于90°的夹角,可利用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与金属编织网80的外边沿837形成的夹角增大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之间的编制力,可以防止位于外边沿837的第一金属丝81或第二金属丝82的脱落。而且,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在交叠区域83的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受到从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方向的压力压制成的第一压延平面834和第二压延平面835,更容易向两端延伸,使得第一压延平面834和第二压延平面835相互延伸,从而有效避免金属编织网80在裁切时发生金属丝掉丝的问题,该金属编织网80应用于发声器件100中,可大幅度提升发声器件100的产品良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与金属编织网80的外边沿837形成的夹角可选地大于25°小于60°。可选地,第一金属丝81和第二金属丝82与金属编织网80的外边沿837形成的夹角为45°,此时金属编织网80的编制力更强,结构稳定性更高,可以更有效地避免金属编织网80产生变形或者在裁切时发生金属丝掉丝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保护壳以及收容于保护壳内的如上所述的发声器件100。电子装置可为电脑、手机、音箱以及应用在汽车上的车载音箱等。该电子装置中发声器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配合形成内腔,所述第二壳体具有镂空区;
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收容于所述内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形成前腔,所述发声单体封堵所述镂空区且所述发声单体上设置有泄漏孔;
金属隔离网,所述金属隔离网罩设于所述发声单体并覆盖所述泄漏孔,所述金属隔离网与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围成后腔,所述后腔中填充有吸音颗粒,所述金属隔离网用于隔离所述吸音颗粒进入所述泄漏孔,其中,所述金属隔离网为环绕于所述发声单体外周的环形框状结构,所述金属隔离网背离所述前腔的一端端面低于或平齐于所述发声单体背离所述前腔的表面;
其中,所述金属隔离网为金属编织网;所述金属编织网包括交错编织的多个第一金属丝和多个第二金属丝以形成透气孔,所述金属编织网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金属丝和所述第二金属丝在所述金属编织网的边缘部交织形成交叠区域,所述交叠区域受沿从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方向的压力压制成压延部;
所述交叠区域包括所述第一金属丝和所述第二金属丝的交叉点以及所述第一金属丝和第二金属丝延伸至所述交叉点靠近和/或远离所述金属编织网的外边沿的延伸部分,所述压延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丝的第一压延平面和形成于所述第二金属丝的第二压延平面;
所述第一金属丝和所述第二金属丝与所述金属编织网的外边沿形成的夹角大于0°小于9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体背离所述前腔的一侧设置有磁轭,所述磁轭和所述发声单体的盆架之间形成所述泄漏孔,所述金属隔离网覆盖所述泄漏孔,所述金属隔离网背离所述前腔的一端端面低于或平齐于所述磁轭背离所述前腔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侧形成有朝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环形挡墙,所述金属隔离网靠近所述前腔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挡墙抵接,所述金属隔离网背离所述前腔的一端贴设于所述磁轭外壁,以使所述金属隔离网与所述环形挡墙配合形成收容所述发声单体的收容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体包括单体壳、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所述磁轭、设置于所述磁轭上的中央磁路结构和边磁路结构;所述单体壳环绕于所述边磁路结构外周且和所述磁轭之间形成所述泄漏孔,所述单体壳朝向所述磁轭的一侧设置有与音圈连接的定心支片,所述金属隔离网覆盖所述泄漏孔,金属隔离网靠近所述前腔的一端与所述定心支片和/或所述单体壳抵接,所述金属隔离网背离所述前腔的一端贴设于所述磁轭外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设置于所述镂空区内,且所述磁轭的外缘与所述镂空区的内壁配合将所述金属隔离网夹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背离所述前腔的一侧的边缘朝所述前腔的一侧凹陷形成台阶面,所述金属隔离网背离所述前腔的一端端面与所述台阶面平齐,所述台阶面处涂布有密封涂料。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背离所述前腔的一侧的边缘朝所述前腔的一侧凹陷形成台阶面,所述金属隔离网背离所述前腔的一端形成弯折臂,所述弯折臂搭接于所述台阶面上,且所述弯折臂背离所述前腔的表面低于所述磁轭背离所述前腔的表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隔离网对应所述镂空区的内壁棱边处的位置弯折形成避让所述棱边的避让槽。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延平面和所述第二压延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丝和所述第二金属丝与所述金属编织网的外边沿形成的夹角为45°。
11.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隔离网为金属蚀刻网。
12.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体通过电路板与外部器件导通,所述金属隔离网开设有供所述电路板穿过的缺口。
13.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与所述后腔连通并用于向所述后腔灌装所述吸音颗粒的灌装孔,所述灌装孔处盖设有将所述灌装孔封堵的封堵片;
和/或,
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与所述后腔连通的阻尼孔,所述阻尼孔处盖设有阻尼片。
14.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保护壳以及收容于所述保护壳内的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件。
CN202111680747.2A 2021-12-30 2021-12-30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48452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80747.2A CN114845217B (zh) 2021-12-30 2021-12-30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80747.2A CN114845217B (zh) 2021-12-30 2021-12-30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45217A CN114845217A (zh) 2022-08-02
CN114845217B true CN114845217B (zh) 2024-10-11

Family

ID=82562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80747.2A Active CN114845217B (zh) 2021-12-30 2021-12-30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4521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75677A (ja) * 1998-03-19 1999-10-08 Sony Corp 音響・電気変換装置
CN211531241U (zh) * 2020-01-09 2020-09-1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216775011U (zh) * 2021-12-30 2022-06-1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02935A1 (de) * 2011-05-31 2012-12-06 Acandis Gmbh & Co. Kg Medizinische Vorrichtung zur Einfuhr in ein Körperhohlorgan
DE102017101761B9 (de) * 2017-01-30 2020-03-05 Geobrugg Ag Drahtgeflecht und Verfahren zur Identifikation eines geeigneten Drahts
CN209855668U (zh) * 2019-01-15 2019-12-27 泰州俊宇不锈钢材料有限公司 高强度金刚网结构
CN211321500U (zh) * 2020-01-09 2020-08-2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212628256U (zh) * 2020-06-15 2021-02-26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214799871U (zh) * 2021-06-10 2021-11-1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N214756896U (zh) * 2021-06-30 2021-11-1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75677A (ja) * 1998-03-19 1999-10-08 Sony Corp 音響・電気変換装置
CN211531241U (zh) * 2020-01-09 2020-09-1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216775011U (zh) * 2021-12-30 2022-06-1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45217A (zh) 202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90393B1 (ko) 휴대폰 장착용 마이크로스피커 모듈
US20200045414A1 (en) Speaker box
US10250971B1 (en) Speaker box
KR102639808B1 (ko) 음향장치 및 전자장치
US11638097B1 (en) Speaker
CN214799871U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KR102266425B1 (ko) 사각 형상의 마이크로 스피커
US20190373348A1 (en) Speaker Box
CN114845217B (zh)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US20190132670A1 (en) Speaker Box
CN110996236A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845216B (zh)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CN112153503B (zh) 发声器件
CN212064357U (zh) 一种受话器及终端
CN219834376U (zh) 扬声器
CN107396259B (zh) 扬声器箱
CN215010697U (zh)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CN210609693U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423203B (zh) 声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554373B (zh) 发声器件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CN112073854B (zh) 发声器件
CN219893449U (zh) 一种喇叭装置
CN112565953A (zh) 麦克风模组和听戴设备
CN211089943U (zh) 一种声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1019224U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