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7199A - 设备迁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迁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27199A CN114827199A CN202210368188.XA CN202210368188A CN114827199A CN 114827199 A CN114827199 A CN 114827199A CN 202210368188 A CN202210368188 A CN 202210368188A CN 114827199 A CN114827199 A CN 1148271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teway
- migrated
- equipment
- devices
- determi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08000036829 Device dislocation Diseas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8694 Humulus lupul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89 graph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07—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8—Migration or transfer of se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设备迁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各网关向各自对应的下挂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各下挂设备基于控制指令进行响应处理;接收各下挂设备反馈的响应处理结果,基于响应处理结果从多个下挂设备中确定待迁移设备;获取各网关的负载信息以及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根据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以及各网关的负载信息,确定与待迁移设备对应的目标网关,并控制待迁移设备迁移至目标网关。采用本方法能够大大提高了多级联层级网关场景下的设备迁移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设备迁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无线上网,越来越多的设备支持无线上网。在一个网关下,通常会同时连接多个下挂设备,例如手机、平板、智能家居设备、机器人等。因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一些下挂设备经常需要移动位置,此时就会需要用户为移动的下挂设备调整连接的网关,或者当一个网关出现问题时,用户需要将该无线网络下连接的下挂设备切换至另一个网关下,还有可能是智能家居设备数量太多,且都集中在同一空间区域,也需要做动态调整,将一个网关下挂的部分智能家居设备切换至另一个网关下。但当前的下挂设备在组网时添加到网关后,就固定在当前网关,下挂设备无法选择最优网关,也无法自动迁移至最优网关。
但随着能够联网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当出现大量设备需要切换网关时,目前只能人为的操作每一个设备,为每一个设备逐一选择最优网关,多设备情况下,通过人为手动逐一选择最优网络,并且还要在物联网平台上更新网关和设备的关联信息,操作繁琐,存在设备迁移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控制下挂设备在各网关之间进行自动迁移的设备迁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迁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各网关向各自对应的下挂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各下挂设备基于控制指令进行响应处理;
接收各下挂设备反馈的响应处理结果,基于响应处理结果从多个下挂设备中确定待迁移设备;
获取各网关的负载信息以及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
根据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以及各网关的负载信息,确定与待迁移设备对应的目标网关,并控制待迁移设备迁移至目标网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各下挂设备获取控制指令对应的下发时刻信息,以及获取本地接收控制指令对应的接收时刻信息,并根据下发时刻信息和接收时刻信息计算得到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将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作为各下挂设备的响应处理结果;
从多个下挂设备中确定待迁移设备,包括:
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
若存在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大于时长阈值,则确定响应延时大于时长阈值的下挂设备为待迁移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各下挂设备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跳数信息,跳数信息用于表征控制指令经过的设备数量,并根据各下挂设备对应的跳数信息计算得到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将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作为各下挂设备的响应处理结果;
从多个下挂设备中确定待迁移设备,包括:
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
若存在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大于级联层级阈值,则确定级联层级大于级联层级阈值的下挂设备为待迁移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各网关的负载信息以及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包括:
获取各网关对应的下挂设备数量,作为各网关的负载信息;
控制各网关分别向待迁移设备发送无线信标;
获取待迁移设备根据各无线信标生成的多组信号相对信息,每组信号相对信息对应一个网关,每组信号相对信息包括网关地址和信号强度,信号强度用于表征待迁移设备接收一个网关的无线信标时的信号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以及各网关的负载信息,确定与待迁移设备对应的目标网关,包括:
从多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一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第一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第一网关;
若第一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小于设备数量阈值,将第一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若第一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大于设备数量阈值,则排除第一网关对应的第一信号相对信息,从剩余的多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二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第二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第二网关;
若第二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小于设备数量阈值,将第二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设备迁移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待迁移设备搜寻模块,用于通过各网关向各自对应的下挂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各下挂设备基于控制指令进行响应处理;
待迁移设备确定模块,用于接收各下挂设备反馈的响应处理结果,基于响应处理结果从多个下挂设备中确定待迁移设备;
目标网关搜寻模块,用于获取各网关的负载信息以及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
目标网关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以及各网关的负载信息,确定与待迁移设备对应的目标网关,并控制待迁移设备迁移至目标网关。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各网关向各自对应的下挂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各下挂设备基于控制指令进行响应处理;
接收各下挂设备反馈的响应处理结果,基于响应处理结果从多个下挂设备中确定待迁移设备;
获取各网关的负载信息以及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
根据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以及各网关的负载信息,确定与待迁移设备对应的目标网关,并控制待迁移设备迁移至目标网关。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各网关向各自对应的下挂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各下挂设备基于控制指令进行响应处理;
接收各下挂设备反馈的响应处理结果,基于响应处理结果从多个下挂设备中确定待迁移设备;
获取各网关的负载信息以及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
根据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以及各网关的负载信息,确定与待迁移设备对应的目标网关,并控制待迁移设备迁移至目标网关。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各网关向各自对应的下挂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各下挂设备基于控制指令进行响应处理;
接收各下挂设备反馈的响应处理结果,基于响应处理结果从多个下挂设备中确定待迁移设备;
获取各网关的负载信息以及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
根据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以及各网关的负载信息,确定与待迁移设备对应的目标网关,并控制待迁移设备迁移至目标网关。
上述设备迁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通过各网关向各自对应的下挂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各下挂设备基于控制指令进行响应处理,从而基于响应处理结果从多个下挂设备中找到网络不佳的待迁移设备,然后再针对待迁移设备获取各网关的信号强度,并结合各网关的负载信息,选出待迁移设备的目标网关,并控制待迁移设备迁移至目标网关。如此,便实现了自动化地为每个下挂设备寻找最优网关,并将各下挂设备自动迁移至各自对应的最优网关,无需人为逐一手动检测下挂设备的网络情况、手动筛选最优网关并手动迁移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多级联层级网关场景下的设备迁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迁移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迁移方法的效果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迁移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迁移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下挂设备102通过网络与控制设备104进行通信。数据存储系统可以存储控制设备104需要处理的数据。数据存储系统可以集成在控制设备104上,也可以放在云上或其他网络控制设备上。其中,下挂设备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可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灯等智能家居设备。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控制设备104可以是物联网场景中的任一网关或者指定网关,也可以是物联网场景中具备网关功能的设备,如智控面板,还可以是与各个网关之间进行通信的某个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或者服务器,服务器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设备迁移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控制设备104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通过各网关向各自对应的下挂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各下挂设备基于控制指令进行响应处理。
其中,网关是指物联网网关,一个网关就是物联网中的一个网络节点,网关可以但不限于是Zigbee网关、蓝牙网关、蓝牙Mesh网关,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私有网关。
可选的,控制设备可以直接向各下挂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也可以通过物联网平台向各下挂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对于一个下挂设备,控制指令先由控制设备或物联网平台传输至默认的初始网关,然后从初始网关向下挂设备进行传输,并由初始网关至各个其他的网关之间按相应的级联层级进行转发,每个网关在获取到控制指令时就会将控制指令转发至各自对应的下挂设备和下一级网关,传输过程中可能经过多级网关。下挂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之后做出响应,基于控制指令的数据内容生成响应处理结果,并将响应处理结果返回给控制设备。例如,控制指令可以包含控制指令发出时的时间戳,则下挂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之后,记录接收控制指令时的时间戳,并基于接收控制指令时的时间戳生成响应处理结果;控制指令还可以对传输过程中经过的网络节点进行计数,下挂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指令中携带一个网络节点数,则下挂设备基于网络节点数生成响应处理结果。
步骤204,接收各下挂设备反馈的响应处理结果,基于响应处理结果从多个下挂设备中确定待迁移设备。
可选的,控制设备接收各下挂设备反馈的响应处理结果,根据响应处理结果的数据类型,选择对应的响应参数阈值,将各响应处理结果和响应参数阈值进行对比,得到符合迁移要求的下挂设备作为待迁移设备。
其中,响应参数阈值用于表征判断下挂设备的迁移条件。
步骤206,获取各网关的负载信息以及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
其中,负载信息可以但不限于是网关下的下挂设备的数量、网关的CPU利用率、网关的负载均衡状况。
可选的,控制设备直接获取每个网关的负载信息,同时控制设备发送一个信号强度检测指令至待迁移设备。待迁移设备接收到信号强度检测指令后做出响应,对各网关进行网络检测得到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或者通过和各网关的数据通信得到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然后将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传输至控制设备。
步骤208,根据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以及各网关的负载信息,确定与待迁移设备对应的目标网关,并控制待迁移设备迁移至目标网关。
可选的,控制设备对各网关的负载信息和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进行综合判断,确定负载信息和信号强度均满足要求的网关,作为待迁移设备对应的目标网关,最后控制待迁移设备连接至对应的目标网关。
进一步的,控制待迁移设备连接至对应的目标网关后,可以将该待迁移设备视为已迁移设备,并生成并存储该已迁移设备和目标网关的关联信息,将该关联信息更新至物联网平台,则下一次通过物联网平台向该已迁移设备传输数据时,直接通过目标网关向该已迁移设备传输数据。
上述设备迁移方法中,可以通过各网关向各自对应的下挂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各下挂设备基于控制指令进行响应处理,从而基于响应处理结果从多个下挂设备中找到网络不佳的待迁移设备,然后再针对待迁移设备获取各网关的信号强度,并结合各网关的负载信息,选出待迁移设备的目标网关,并控制待迁移设备迁移至目标网关。如此,便实现了自动化地为每个下挂设备寻找最优网关,并将各下挂设备自动迁移至各自对应的最优网关,无需人为逐一手动检测下挂设备的网络情况、手动筛选最优网关并手动迁移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多级联层级网关场景下的设备迁移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各下挂设备获取控制指令对应的下发时刻信息,以及获取本地接收控制指令对应的接收时刻信息,并根据下发时刻信息和接收时刻信息计算得到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将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作为各下挂设备的响应处理结果。从多个下挂设备中确定待迁移设备,包括: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若存在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大于时长阈值,则确定响应延时大于时长阈值的下挂设备为待迁移设备。
可选的,控制指令可以包含控制指令从控制设备发出时的下发时刻信息,下挂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时,识别并获取控制指令中的下发时刻信息,然后获取本地接收到控制指令时的接收时刻信息,根据下发时刻信息和接收时刻信息计算得到一个时长,将该时长作为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下挂设备基于响应延时生成响应处理结果并将响应处理结果返回给控制设备。控制设备接收到各下挂设备返回的响应处理结果之后,从各响应处理结果中识别出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若存在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大于预先配置的时长阈值,则确定相应下挂设备为待迁移设备。其中,时长阈值可以设置为500ms(毫秒)。
本实施例中,各下挂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后,获取控制指令对应的下发时刻信息,同时获取本地接收控制指令对应的接收时刻信息,并根据下发时刻信息和接收时刻信息计算得到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然后将响应延时作为响应处理结果返回给控制设备。控制设备从返回的各响应处理结果中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若存在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大于时长阈值,则确定响应延时大于时长阈值的下挂设备为待迁移设备。如此,便能够根据每个下挂设备的响应延时自动寻找需要进行迁移的下挂设备,提高了多级联层级网关场景下的设备迁移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各下挂设备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跳数信息,跳数信息用于表征控制指令经过的设备数量,并根据各下挂设备对应的跳数信息计算得到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将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作为各下挂设备的响应处理结果。从多个下挂设备中确定待迁移设备,包括: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若存在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大于级联层级阈值,则确定级联层级大于级联层级阈值的下挂设备为待迁移设备。
可选的,控制指令可以包含一个跳数信息和跳数计算算法,跳数计算算法能够对控制指令经过的设备数量进行计数,这里的设备可以但不限于是指网关设备、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指令从控制设备向下挂设备传输过程中,每经过一个设备,跳数计算算法都会更新跳数信息(跳数加一),直到下挂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下挂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后,识别并获取控制指令中的跳数信息,并将该跳数信息作为下挂设备自身的级联层级,下挂设备基于级联层级生成响应处理结果并将响应处理结果返回给控制设备。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指令下发至下挂设备的跳数越多,其网络延时的可能性越高,因此,需对跳数较多的下挂设别进行迁移。控制设备接收到各下挂设备返回的响应处理结果之后,从各响应处理结果中识别出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若存在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大于预先配置的级联层级阈值,则确定相应下挂设备为待迁移设备。其中,级联层级阈值可以设置为2。
本实施例中,控制指令在传输过程中会更新跳数信息,各下挂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后,获取控制指令中的跳数信息,并根据跳数信息得到各下挂设备自身的级联层级,然后响应延时作为响应处理结果返回给控制设备。控制设备从返回的各响应处理结果中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若存在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大于级联层级阈值,则确定级联层级大于级联层级阈值的下挂设备为待迁移设备。如此,便能够根据每个下挂设备的级联层级自动寻找需要进行迁移的下挂设备,提高了多级联层级网关场景下的设备迁移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各网关的负载信息以及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包括:获取各网关对应的下挂设备数量,作为各网关的负载信息;控制各网关分别向待迁移设备发送无线信标;获取待迁移设备根据各无线信标生成的多组信号相对信息,每组信号相对信息对应一个网关,每组信号相对信息包括网关地址和信号强度,信号强度用于表征待迁移设备接收一个网关的无线信标时的信号强度。
可选的,控制设备获取各网关对应的下挂设备数量,可以将一个网关下的下挂设备数量直接作为该网关的负载信息,也可以根据一个网关下的下挂设备数量、每个下挂设备的性能参数、该网关的负荷能力参数综合确定该网关的负载信息。
进一步的,控制各网关分别向待迁移设备发送一个蓝牙Beacon(信标)。待迁移设备开始蓝牙功能,接收各蓝牙Beacon,根据每一个蓝牙Beacon生成的一个网关地址和信号强度,将每一个蓝牙Beacon生成的一个网关地址和信号强度进行整合得到信号强度数据包,将信号强度数据包发送至控制设备。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各网关对应的下挂设备数量,作为各网关的负载信息;控制各网关分别向待迁移设备发送无线信标;获取待迁移设备根据各无线信标生成的多组信号相对信息,每组信号相对信息对应一个网关,每组信号相对信息包括网关地址和信号强度,信号强度用于表征待迁移设备接收一个网关的无线信标时的信号强度。能够精确的确定每个网关的负载信息和相对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自动选择待迁移网络的最优迁移目标网关,提高了多级联层级网关场景下的设备迁移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以及各网关的负载信息,确定与待迁移设备对应的目标网关,包括:从多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一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第一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第一网关;若第一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小于设备数量阈值,将第一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
进一步的,若第一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大于设备数量阈值,则排除第一网关对应的第一信号相对信息,从剩余的多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二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第二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第二网关;若第二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小于设备数量阈值,将第二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
可选的,控制设备首先从待迁移设备返回的多组信号相对信息中选择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一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第一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第一网关,进一步检测第一网关下的下挂设备数量,如果第一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小于设备数量阈值,将第一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其中,设备数量阈值基于第一网关的负荷能力进行配置,不同的第一网关配置的设备数量阈值可以不同。
进一步的,如果第一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大于设备数量阈值,则排除第一网关对应的第一信号相对信息,从剩余的其他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二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第二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第二网关,然后再次检测第二网关下的下挂设备数量,如果第二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小于设备数量阈值,将第二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如果第二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大于设备数量阈值,将再排除第二网关对应的第二信号相对信息,从剩余的其他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三组信号相对信息,以此类推,直到获取到下挂设备数量满足要求的信号强度最大的网关,作为目标网关。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从多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信号强度最大的一组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该组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目标网关。或者从多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下挂设备数量最小的一组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该组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目标网关。
在另一个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对多组信号相对信息对应的下挂设备数量和信号强度进行综合评价,可以采用加权求和的方式,得到每组信号相对信息对应的评价分数,并根据评价分数确定一组最优信号相对信息,根据最优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目标网关。
本实施例中,通过从多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一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第一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第一网关;若第一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小于设备数量阈值,将第一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若第一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大于设备数量阈值,则排除第一网关对应的第一信号相对信息,从剩余的多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二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第二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第二网关;若第二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小于设备数量阈值,将第二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能够根据各网关的负载信息和信号强度,自动确定待迁移设备的最优网关,提高了多级联层级网关场景下的设备迁移效率及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对迁移后的待迁移设备进行验证,判断当次迁移是否为有效迁移,若是,则本次迁移完成,若否,则将该待迁移设备回迁至原网关。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判断是否为有效迁移的步骤,可以是通过信息响应延时相较原响应延时是否缩短确定,还可以是通过信号强度相较原信号强度是否加强确定,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设备迁移方法,综合考虑如图4所示的四个方面进行设备迁移,包括:
通过各网关向各自对应的下挂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各下挂设备获取控制指令对应的下发时刻信息,以及获取本地接收控制指令对应的接收时刻信息,并根据下发时刻信息和接收时刻信息计算得到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将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作为各下挂设备的响应处理结果。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若存在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大于时长阈值,则确定响应延时大于时长阈值的下挂设备为待迁移设备。
或者通过各网关向各自对应的下挂设备发送另一种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各下挂设备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跳数信息,跳数信息用于表征控制指令经过的设备数量,并根据各下挂设备对应的跳数信息计算得到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将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作为各下挂设备的响应处理结果。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若存在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大于级联层级阈值,则确定级联层级大于级联层级阈值的下挂设备为待迁移设备。
接收各下挂设备反馈的响应处理结果,基于响应处理结果从多个下挂设备中确定待迁移设备。
获取各网关对应的下挂设备数量,作为各网关的负载信息;控制各网关分别向待迁移设备发送无线信标;获取待迁移设备根据各无线信标生成的多组信号相对信息,每组信号相对信息对应一个网关,每组信号相对信息包括网关地址和信号强度,信号强度用于表征待迁移设备接收一个网关的无线信标时的信号强度。
从多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一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第一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第一网关;若第一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小于设备数量阈值,将第一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若第一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大于设备数量阈值,则排除第一网关对应的第一信号相对信息,从剩余的多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二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第二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第二网关;若第二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小于设备数量阈值,将第二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设备迁移方法的设备迁移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设备迁移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设备迁移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设备迁移装置400,包括:待迁移设备搜寻模块401、待迁移设备确定模块402、目标网关搜寻模块403和目标网关确定模块404,其中:
待迁移设备搜寻模块401,用于通过各网关向各自对应的下挂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各下挂设备基于控制指令进行响应处理。
待迁移设备确定模块402,用于接收各下挂设备反馈的响应处理结果,基于响应处理结果从多个下挂设备中确定待迁移设备。
目标网关搜寻模块403,用于获取各网关的负载信息以及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
目标网关确定模块404,用于根据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以及各网关的负载信息,确定与待迁移设备对应的目标网关,并控制待迁移设备迁移至目标网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各下挂设备获取控制指令对应的下发时刻信息,以及获取本地接收控制指令对应的接收时刻信息,并根据下发时刻信息和接收时刻信息计算得到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将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作为各下挂设备的响应处理结果;
待迁移设备确定模块402还用于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若存在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大于时长阈值,则确定响应延时大于时长阈值的下挂设备为待迁移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各下挂设备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跳数信息,跳数信息用于表征控制指令经过的设备数量,并根据各下挂设备对应的跳数信息计算得到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将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作为各下挂设备的响应处理结果;
待迁移设备确定模块402还用于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若存在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大于级联层级阈值,则确定级联层级大于级联层级阈值的下挂设备为待迁移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网关搜寻模块403还用于获取各网关对应的下挂设备数量,作为各网关的负载信息;控制各网关分别向待迁移设备发送无线信标;获取待迁移设备根据各无线信标生成的多组信号相对信息,每组信号相对信息对应一个网关,每组信号相对信息包括网关地址和信号强度,信号强度用于表征待迁移设备接收一个网关的无线信标时的信号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网关确定模块404还用于从多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一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第一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第一网关;若第一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小于设备数量阈值,将第一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若第一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大于设备数量阈值,则排除第一网关对应的第一信号相对信息,从剩余的多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二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第二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第二网关;若第二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小于设备数量阈值,将第二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
上述设备迁移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设备,控制设备可以是网关、终端或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Input/Output,简称I/O)和通信接口。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系统总线连接,通信接口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响应处理结果、各网关的负载信息以及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设备迁移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各网关向各自对应的下挂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各下挂设备基于控制指令进行响应处理;
接收各下挂设备反馈的响应处理结果,基于响应处理结果从多个下挂设备中确定待迁移设备;
获取各网关的负载信息以及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
根据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以及各网关的负载信息,确定与待迁移设备对应的目标网关,并控制待迁移设备迁移至目标网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各下挂设备获取控制指令对应的下发时刻信息,以及获取本地接收控制指令对应的接收时刻信息,并根据下发时刻信息和接收时刻信息计算得到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将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作为各下挂设备的响应处理结果;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
若存在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大于时长阈值,则确定响应延时大于时长阈值的下挂设备为待迁移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各下挂设备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跳数信息,跳数信息用于表征控制指令经过的设备数量,并根据各下挂设备对应的跳数信息计算得到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将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作为各下挂设备的响应处理结果;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
若存在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大于级联层级阈值,则确定级联层级大于级联层级阈值的下挂设备为待迁移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各网关对应的下挂设备数量,作为各网关的负载信息;
控制各网关分别向待迁移设备发送无线信标;
获取待迁移设备根据各无线信标生成的多组信号相对信息,每组信号相对信息对应一个网关,每组信号相对信息包括网关地址和信号强度,信号强度用于表征待迁移设备接收一个网关的无线信标时的信号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从多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一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第一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第一网关;
若第一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小于设备数量阈值,将第一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第一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大于设备数量阈值,则排除第一网关对应的第一信号相对信息,从剩余的多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二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第二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第二网关;
若第二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小于设备数量阈值,将第二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各网关向各自对应的下挂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各下挂设备基于控制指令进行响应处理;
接收各下挂设备反馈的响应处理结果,基于响应处理结果从多个下挂设备中确定待迁移设备;
获取各网关的负载信息以及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
根据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以及各网关的负载信息,确定与待迁移设备对应的目标网关,并控制待迁移设备迁移至目标网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各下挂设备获取控制指令对应的下发时刻信息,以及获取本地接收控制指令对应的接收时刻信息,并根据下发时刻信息和接收时刻信息计算得到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将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作为各下挂设备的响应处理结果;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
若存在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大于时长阈值,则确定响应延时大于时长阈值的下挂设备为待迁移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各下挂设备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跳数信息,跳数信息用于表征控制指令经过的设备数量,并根据各下挂设备对应的跳数信息计算得到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将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作为各下挂设备的响应处理结果;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
若存在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大于级联层级阈值,则确定级联层级大于级联层级阈值的下挂设备为待迁移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各网关对应的下挂设备数量,作为各网关的负载信息;
控制各网关分别向待迁移设备发送无线信标;
获取待迁移设备根据各无线信标生成的多组信号相对信息,每组信号相对信息对应一个网关,每组信号相对信息包括网关地址和信号强度,信号强度用于表征待迁移设备接收一个网关的无线信标时的信号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从多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一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第一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第一网关;
若第一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小于设备数量阈值,将第一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第一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大于设备数量阈值,则排除第一网关对应的第一信号相对信息,从剩余的多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二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第二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第二网关;
若第二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小于设备数量阈值,将第二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各网关向各自对应的下挂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各下挂设备基于控制指令进行响应处理;
接收各下挂设备反馈的响应处理结果,基于响应处理结果从多个下挂设备中确定待迁移设备;
获取各网关的负载信息以及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
根据各网关对应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以及各网关的负载信息,确定与待迁移设备对应的目标网关,并控制待迁移设备迁移至目标网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各下挂设备获取控制指令对应的下发时刻信息,以及获取本地接收控制指令对应的接收时刻信息,并根据下发时刻信息和接收时刻信息计算得到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将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作为各下挂设备的响应处理结果;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
若存在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大于时长阈值,则确定响应延时大于时长阈值的下挂设备为待迁移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各下挂设备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跳数信息,跳数信息用于表征控制指令经过的设备数量,并根据各下挂设备对应的跳数信息计算得到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将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作为各下挂设备的响应处理结果;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
若存在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大于级联层级阈值,则确定级联层级大于级联层级阈值的下挂设备为待迁移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各网关对应的下挂设备数量,作为各网关的负载信息;
控制各网关分别向待迁移设备发送无线信标;
获取待迁移设备根据各无线信标生成的多组信号相对信息,每组信号相对信息对应一个网关,每组信号相对信息包括网关地址和信号强度,信号强度用于表征待迁移设备接收一个网关的无线信标时的信号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从多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一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第一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第一网关;
若第一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小于设备数量阈值,将第一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第一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大于设备数量阈值,则排除第一网关对应的第一信号相对信息,从剩余的多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二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第二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第二网关;
若第二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小于设备数量阈值,将第二网关确定为目标网关。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设备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各网关向各自对应的下挂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各下挂设备基于所述控制指令进行响应处理;
接收各下挂设备反馈的响应处理结果,基于所述响应处理结果从多个所述下挂设备中确定待迁移设备;
获取各网关的负载信息以及各网关对应所述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
根据各网关对应所述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以及各网关的负载信息,确定与所述待迁移设备对应的目标网关,并控制所述待迁移设备迁移至所述目标网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各下挂设备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下发时刻信息,以及获取本地接收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接收时刻信息,并根据所述下发时刻信息和所述接收时刻信息计算得到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将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作为各下挂设备的响应处理结果;
所述从多个所述下挂设备中确定待迁移设备,包括:
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
若存在下挂设备对应的响应延时大于时长阈值,则确定所述响应延时大于时长阈值的下挂设备为待迁移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各下挂设备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跳数信息,所述跳数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控制指令经过的设备数量,并根据所述各下挂设备对应的跳数信息计算得到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将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作为各下挂设备的响应处理结果;
所述从多个所述下挂设备中确定待迁移设备,包括:
获取各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
若存在下挂设备对应的级联层级大于级联层级阈值,则确定级联层级大于级联层级阈值的下挂设备为待迁移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网关的负载信息以及各网关对应所述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包括:
获取各网关对应的下挂设备数量,作为各网关的负载信息;
控制各网关分别向所述待迁移设备发送无线信标;
获取所述待迁移设备根据各无线信标生成的多组信号相对信息,每组信号相对信息对应一个网关,每组信号相对信息包括网关地址和信号强度,所述信号强度用于表征所述待迁移设备接收一个网关的无线信标时的信号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网关对应所述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以及各网关的负载信息,确定与所述待迁移设备对应的目标网关,包括:
从多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一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第一网关;
若所述第一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小于设备数量阈值,将所述第一网关确定为所述目标网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大于设备数量阈值,则排除所述第一网关对应的第一信号相对信息,从剩余的多组信号相对信息中获取信号强度最大的第二信号相对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相对信息中的网关地址确定第二网关;
若所述第二网关的下挂设备数量小于设备数量阈值,将所述第二网关确定为所述目标网关。
7.一种设备迁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待迁移设备搜寻模块,用于通过各网关向各自对应的下挂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各下挂设备基于所述控制指令进行响应处理;
待迁移设备确定模块,用于接收各下挂设备反馈的响应处理结果,基于所述响应处理结果从多个所述下挂设备中确定待迁移设备;
目标网关搜寻模块,用于获取各网关的负载信息以及各网关对应所述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
目标网关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网关对应所述待迁移设备的信号强度以及各网关的负载信息,确定与所述待迁移设备对应的目标网关,并控制所述待迁移设备迁移至所述目标网关。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68188.XA CN114827199B (zh) | 2022-04-08 | 2022-04-08 | 设备迁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68188.XA CN114827199B (zh) | 2022-04-08 | 2022-04-08 | 设备迁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27199A true CN114827199A (zh) | 2022-07-29 |
CN114827199B CN114827199B (zh) | 2024-06-14 |
Family
ID=82534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68188.XA Active CN114827199B (zh) | 2022-04-08 | 2022-04-08 | 设备迁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827199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091264A1 (en) * | 2011-10-06 | 2013-04-11 | Varmour Networks, Inc. | Dynamic session migration between network security gateways |
CN110336729A (zh) * | 2019-08-13 | 2019-10-15 | 北京百佑科技有限公司 | 星形网络均衡组网方法、装置及物联网设备 |
CN110430587A (zh) * | 2019-08-13 | 2019-11-08 | 北京百佑科技有限公司 | 快速组网方法、物联网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868746A (zh) * | 2019-11-18 | 2020-03-06 |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CN112822735A (zh) * | 2020-12-31 | 2021-05-18 |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物联网的网关切换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411221A (zh) * | 2021-06-30 | 2021-09-17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电力通信网络故障仿真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3691935A (zh) * | 2021-08-23 | 2021-11-23 |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3709839A (zh) * | 2021-08-19 | 2021-11-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网关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22
- 2022-04-08 CN CN202210368188.XA patent/CN1148271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091264A1 (en) * | 2011-10-06 | 2013-04-11 | Varmour Networks, Inc. | Dynamic session migration between network security gateways |
CN110336729A (zh) * | 2019-08-13 | 2019-10-15 | 北京百佑科技有限公司 | 星形网络均衡组网方法、装置及物联网设备 |
CN110430587A (zh) * | 2019-08-13 | 2019-11-08 | 北京百佑科技有限公司 | 快速组网方法、物联网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868746A (zh) * | 2019-11-18 | 2020-03-06 |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CN112822735A (zh) * | 2020-12-31 | 2021-05-18 |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物联网的网关切换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411221A (zh) * | 2021-06-30 | 2021-09-17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电力通信网络故障仿真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3709839A (zh) * | 2021-08-19 | 2021-11-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网关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691935A (zh) * | 2021-08-23 | 2021-11-23 |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27199B (zh) | 2024-06-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65748B (zh) | 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
CN109117429A (zh) | 数据库查询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2631758B (zh) | 一种边缘计算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3945000A (zh) |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负载均衡器 | |
CN113162888B (zh) | 安全威胁事件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7046503B (zh)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其装置 | |
CN113055457B (zh) | 接入控制与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556090B (zh) | 智能物联网的功能聚合自组织系统及方法 | |
CN111866845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659982B (zh) |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点的分类方法及装置 | |
CN117041139B (zh) | 数据包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4827199A (zh) | 设备迁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 |
CN109309858B (zh) | 一种互斥图标的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EP1652344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connec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 |
CN117081983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7682271B (zh) | 一种路由线路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
CN106254282A (zh) | 链路聚合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 |
CN104579793B (zh) | 网络资源的调度方法和系统 | |
CN116436978A (zh) | 面向云计算的内存分配方法、内存获取方法、装置和设备 | |
CN115914404A (zh) | 集群流量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6708532B (zh) | 局域网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727412B (zh) | 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 |
CN114666779B (zh) |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5191259B (zh) | 提供数据服务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 |
CN119088577B (zh) | 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多节点数据资源分配方法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