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9755B -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79755B CN114679755B CN202210493866.5A CN202210493866A CN114679755B CN 114679755 B CN114679755 B CN 114679755B CN 202210493866 A CN202210493866 A CN 202210493866A CN 114679755 B CN114679755 B CN 1146797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terminal
- link
- wireless link
- threshold value
- va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7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076 repl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6—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36/28—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测量用户终端的指定可靠性参量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确定双连接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基于当前工作模式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每条无线链路上的数值偏低的阈值是为预期要实现的可靠性要求建立底线,数值偏高的阈值是为及时启动复制工作模式创造可靠性余量;基于这样的阈值设定,根据前述比较结果来触发向复制工作模式切换就可以在确保及时性的同时避免对无线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双连接是5G新空口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双连接技术用户设备同时连接到两个基站,一个基站称为主节点(Master Node,MN),另一个基站称为辅助节点(SecondaryNode,SN)。并且支持双连接技术的5G网络中,基站侧通常包括三种工作模式:单链路工作模式,即基站侧和终端侧之间只采用两条无线链路中的一条无线链路传输业务数据;分流工作模式,即基站侧和终端侧之间采用两条无线链路以负荷分担的方式各自传输不同的业务数据;重复工作模式,即基站侧和终端侧之间采用两条无线链路对同样的业务数据进行重复传输。
目前在需要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时,通常需要将基站当前工作模式自动切换为重复工作模式,并且在进行工作模式切换时,通常是针对每条无线链路分别设置一个阈值,并将用户终端的某个指定可靠性参量在双连接系统的两条无线链路上的测量值分别和主节点与用户终端间的无线链路的一个阈值以及辅助节点与用户终端间的无线链路的一个阈值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基站工作模式的切换方式。
但是针对在每条无线链路中分别设置一个阈值的方式,对于任意一条无线链路来说,如果阈值设置的比较保守,则可靠性改善的及时性将不够好;而如果阈值设置的比较激进,则会因为对复制工作模式的并不必要的启用而带来不必要的无线资源消耗。因此现有的针对每条无线链路分别设置一个阈值的方式存在着被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以实现对双连接系统的工作模式进行切换。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应用于双连接系统,所述双连接系统包括用户终端,采用第一无线链路与用户终端连接的主基站,以及采用第二无线链路与用户终端连接的辅基站,方法包括:测量用户终端的指定可靠性参量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以及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确定双连接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基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将所述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所述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所述双连接系统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作模式切换装置,包括:测量模块,用于测量用户终端的指定可靠性参量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以及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
当前工作模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双连接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工作模式将所述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所述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所述双连接系统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每条无线链路上的数值偏低的阈值是为预期要实现的可靠性要求建立底线,数值偏高的阈值是为及时启动复制工作模式创造可靠性余量;基于这样的阈值设定,根据前述比较结果来触发向复制工作模式切换就可以在确保及时性的同时避免对无线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可靠性参量不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特性的情况下,由分流工作模式到复制工作模式的切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可靠性参量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特性的情况下,由分流工作模式到复制工作模式的切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可靠性参量不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特性的情况下,由分流工作模式到复制工作模式的切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可靠性参量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特性的情况下,由分流工作模式到复制工作模式的切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软件实现、硬件实现等等。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对数据的获取、存储、使用、处理等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双连接系统的工作模式进行切换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工作模式切换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如图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操作:
步骤S101,测量用户终端的指定可靠性参量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以及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
具体的说,本实施方式应用于双连接系统,双连接系统包括用户终端,采用第一无线链路与用户终端连接的主基站,以及采用第二无线链路与用户终端连接的辅基站。本申请实施例为了减少成本,可以采用智慧灯杆作为基站,并且具体可以是主基站和辅基站均为智慧灯杆;或者,主基站为宏基站,辅基站为智慧灯杆。从电源电网配套上来说,智慧灯杆本身就具有小型配电箱的设备,可以直接借此设备的电路为5G微基站供电,因此不需要另外再建设电网设备,从而节约了大部分建设成本。
可选的,测量用户终端的指定可靠性参量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以及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包括:测量用户终端的不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特性的第一可靠性参量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以及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其中,第一可靠性参量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否定应答(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 Not Acknowledge character,HARQ NACK)反馈数或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所导致的重传次数,或者,测量用户终端的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特性的第二可靠性参量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以及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其中,第二可靠性参量包括:下行链路信干噪比(DownLink 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DLSINR),其通常由用户终端测量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后所反馈的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所表征。
具体的说,本实施方式中的指定可靠性参量可以是任一给定的可靠性参量,既可以是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特定的第一可靠性参量,也可以是不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特性的第二可靠性参量。上述关于第一可靠性参量和第二可靠性参量的具体类型只是举例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并不对第一可靠性参量和第二可靠性参量的具体类型进行限定。另外,在测量时会分别获取到指定可靠性参量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和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
步骤S102,确定双连接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
可选的,确定双连接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包括:当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分别向用户终端传输不同的业务数据时,则确定双连接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当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中仅有一条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时,则确定双连接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为单链路工作模式。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从当前工作模式向复制工作模式切换,并且在确定当前工作模式为复制工作模式时,则并不对当前工作模式进行切换。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当前工作模式并不包括复制工作模式的情况。
步骤S103,基于当前工作模式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可选的,第一无线链路的阈值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并且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第二无线链路的阈值包括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并且第三阈值小于第四阈值。
具体的说,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阈值可以用R1表示,第二阈值可以用R2表示,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三阈值可以用R3表示,第四阈值可以用R4表示,并且R1小于R2,R3小于R4。因此在每条无线链路上分别设置两个阈值,在每条链路上所设置的数值比较小的阈值,即R1和R3是用于为预期要实现的可靠性要求建立一个底线;而每条链路上所设置的数值比较大的阈值,即R2和R4是用于为及时启用复制工作模式创造可靠性余量。
可选的,基于当前工作模式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包括: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并且指定可靠性参量为第一可靠性参量时,则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并且指定可靠性参量为第二可靠性参量时,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及其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是否能保持不变,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可选的,基于当前工作模式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包括: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指定可靠性参量为第一可靠性参量时,则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指定可靠性参量为第二可靠性参量时,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及其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是否能保持不变,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本实施方式中在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时,会根据指定可靠性参量是否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案进行复制工作模式的触发切换;在当前工作模式为单链路工作模式时,也会根据指定可靠性参量是否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案进行复制工作模式的触发切换。并且通过将每个无线链路上所测量的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分别与该无线链路上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当比较结果符合复制工作模式切换条件时,会触发进行复制工作模式的切换,而当比较结果不符合复制工作模式切换条件时,也会进行其它合理的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每条无线链路上的数值偏低的阈值是为预期要实现的可靠性要求建立底线,数值偏高的阈值是为及时启动复制工作模式创造可靠性余量;基于这样的阈值设定,根据前述比较结果来触发向复制工作模式切换就可以在确保及时性的同时避免对无线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实施例二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对步骤S103进行具体说明,方法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操作:
步骤S201,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并且指定可靠性参量为第一可靠性参量时,则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可选的,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包括:当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大于第四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当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大于第二阈值,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当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并且用户终端上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是激进的,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大于第二阈值,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大于第四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分流工作模式;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并且用户终端上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不是激进的,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单链路工作模式,其中,被选作单服务链路的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小于第一阈值,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大于第三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单链路工作模式,其中,被选作单服务链路的无线链路是第二无线链路;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大于第一阈值,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小于第三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单链路工作模式,其中,被选作单服务链路的无线链路是第一无线链路;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小于第一阈值,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小于第三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单链路工作模式,同时针对用户终端激活一个用于增强可靠性的并且在常规情况下不会被激活的软件特性,其中,被选作单服务链路的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
具体的说,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方式中,指定可靠性参量不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特性的情况下,由分流工作模式到复制工作模式的切换示意图。从图3可以看出,在确定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时,根据用户终端的反馈,双连接系统中的主基站能够获知两条无线链路上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阈值可以用R1表示,第二阈值可以用R2表示,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三阈值可以用R3表示,第四阈值可以用R4表示,并且R1小于R2,R3小于R4。并且根据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与阈值的不同关系,确定存在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A大于R2,同时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大于R4,则主基站让用户终端UE保持当前的工作模式,即分流工作模式不变。
第二种情况: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A位于R1和R2之间,并且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大于R4;或者,如果第二无线链路上的可靠性参量RB位于R3和R4之间,并且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大于R2,则主基站让UE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即在两条无线链路中只要任意一条无线链路上的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位于该条无线两路的两个阈值之间,同时另一条无线链路上的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大于该条无线链路上数值比较高的阈值,则主基站让UE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第三种情况: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量RA位于R1和R2之间,并且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位于R3和R4之间时,会进一步判定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是否比较激进,如果确定比较激进,则主基站会让UE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如果确定并不激进,则会比较两条无线链路上可靠性参量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以确定哪条无线链路上的短期平均值相对更高,主基站会让UE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被选为单服务链路的这个链路具有相对较高的短期平均值。
第四种情况: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A小于R1,同时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大于R3,则主基站会让UE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单链路工作模式,被选为单服务链路的是第二无线链路;或者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A大于R1,同时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小于R3,则主基站会让UE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单链路工作模式,被选为单服务链路的是第一无线链路。
第五种情况: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A小于R1,同时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小于R3,则主基站会对UE进行特殊处理,例如,在改变工作模式为单链路工作模式时,针对UE激活一个用于增强可靠性的并且在常规情况下不会被激活的软件特性,其中,被选作单服务链路的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
步骤S202,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并且指定可靠性参量为第二可靠性参量时,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及其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是否能保持不变,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其中,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方式中,可靠性参量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特性的情况下,由分流工作模式到复制工作模式的切换示意图,由图4可以得知,当可靠性参量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特性的情况下,相对于图3来说,在将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与阈值进行比较的同时还会增加比较结果稳定性的限制,并且具体存在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给定的第一时间范围内,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A始终位于R1和R2之间,并且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始终大于R4;或者,在给定的第一时间范围内,如果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始终位于R3和R4之间,并且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B始终大于R2,则主基站让UE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即在两条无线链路中只要任意一条无线链路上的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比较稳定地位于该条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之间,同时另一条无线链路上的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比较稳定地大于该条无线链路上数值比较高的阈值,则主基站让UE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第二种情况:在给定的第二指定时间范围内,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A始终位于R1和R2之前,并且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始终位于R3和R4之间时,会进一步判定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是否比较激进,如果确定比较激进,则主基站会让UE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如果确定并不激进,则会比较两条无线链路上可靠性参量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以确定哪条无线链路上的短期平均值相对更高,主基站会让UE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被选为单服务链路的这个链路具有相对较高的短期平均值。
第三种情况:在给定的第三指定时间范围内,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A始终小于R1,同时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始终大于R3,则主基站会让UE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单链路工作模式,被选为单服务链路的是第二无线链路;或者,在给定的第三指定时间范围内,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A始终大于R1,同时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始终小于R3,则主基站会让UE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单链路工作模式,被选为单服务链路的是第一无线链路。
第四种情况:在给定的第四指定时间范围内,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A始终小于R1,同时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始终小于R3,则主基站会对UE进行特殊处理,例如,在改变工作模式为单链路工作模式时,针对UE激活一个用于增强可靠性的并且在常规情况下不会被激活的软件特性,其中,被选作单服务链路的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
实施例三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对步骤S103进行具体说明,方法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操作:
步骤S301,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指定可靠性参量为第一可靠性参量时,则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可选的,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包括: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不大于第二阈值,主基站将要求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进行测量并报告第二测量值;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大于第四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并且用户终端上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是激进的,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保持使用当前的单服务链路;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并且用户终端上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不是激进的,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其中,被选作单服务链路的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小于第三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保持使用当前的单服务链路;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小于第一阈值,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大于第三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调整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小于第一阈值,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小于第三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如果第二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调整采用第二无线链路为单服务链路,同时针对用户终端激活一个用于增强可靠性的并且在常规情况下不会被激活的软件特性。
其中,如图6所示,为可靠性参量不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特性的情况下,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到复制工作模式的切换示意图,从图6可以看出,在确定当前工作模式为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当前UE的单服务链路是第一无线链路,则根据UE的反馈,双连接系统中的主基站能够获取当前使用的第一无线链路上第一测量值。并且根据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与阈值的不同关系,确定存在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A大于R2,则主基站让用户终端UE保持当前的工作模式,即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保持使用当前的单服务链路。
第二种情况: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A位于R1和R2之间,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的测量值大于R4,则主基站让UE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第三种情况: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A位于R1和R2之间,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位于R3和R4之间时,会进一步判定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是否比较激进,如果确定比较激进,则主基站会让UE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如果确定并不激进,则会比较两条无线链路上可靠性参量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以确定哪条无线链路上的短期平均值相对更高,主基站会让UE保持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被选为单服务链路的这个链路具有相对较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
第四种情况: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A位于R1和R2之间,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小于R3,则主基站会让UE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保持使用当前的单服务链路。
第五种情况: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A小于R1,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大于R3,则主基站会让UE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但是会改变单服务链路为另一条无线链路,即第二无线链路。
第六种情况: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A小于R1,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小于R3,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如果第二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调整采用第二无线链路为单服务链路,并且主基站会对UE进行特殊处理,例如,针对UE激活一个用于增强可靠性的并且在常规情况下不会被激活的软件特性。
步骤S302,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指定可靠性参量为第二可靠性参量时,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及其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是否能保持不变,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其中,如图7所示,为指定可靠性参量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特性的情况下,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到复制工作模式的切换示意图,由图7可以得知,当指定可靠性参量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特性的情况下,相对于图6来说,在将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与阈值进行比较的同时还会增加对比较结果的稳定性的限制,并且具体存在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给定的第五时间范围内,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A始终位于R1和R2之间,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始终大于R4,则主基站让UE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第二种情况:在给定的第五时间范围内,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A始终位于R1和R2之间,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始终位于R3和R4之间时,会进一步判定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是否比较激进,如果确定比较激进,则主基站会让UE将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如果确定并不激进,则会比较两条无线链路上可靠性参量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以确定哪条无线链路上的短期平均值相对更高,主基站会让UE保持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被选为单服务链路的这个链路具有相对较高的短期平均值。
第三种情况:在给定的第五时间范围内,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A始终位于R1和R2之间,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始终小于R3,则主基站会让UE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保持使用当前的单服务链路。
第四种情况:在给定的第六时间范围内,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A始终小于R1,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始终大于R3,则主基站会让UE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但是会改变单服务链路为另一条无线链路,即第二无线链路。
第五种情况:在给定的第六时间范围内,如果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RA始终小于R1,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RB始终小于R3,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如果第二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调整采用第二无线链路为单服务链路,同时主基站会对UE进行特殊处理,例如,针对UE激活一个用于增强可靠性的并且在常规情况下不会被激活的软件特性。
可选的,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包括: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不大于第四阈值,主基站将要求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进行测量并报告第一测量值;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并且用户终端上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是激进的,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大于第四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保持使用当前的单服务链路;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并且用户终端上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不是激进的,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其中,被选作单服务链路的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小于第一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保持使用当前的单服务链路;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小于第三阈值,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大于第一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调整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小于第三阈值,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小于第一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如果第一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调整采用第一无线链路为单服务链路,同时针对用户终端激活一个用于增强可靠性的并且在常规情况下不会被激活的软件特性。
实施例四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测量模块410、当前工作模式确定模块420和工作模式切换模块430。
其中,测量模块410,用于测量用户终端的指定可靠性参量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以及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
当前工作模式确定模块420,用于确定双连接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切换模块430,用于基于当前工作模式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可选的,主基站和辅基站均为智慧灯杆;或者,主基站为宏基站,辅基站为智慧灯杆。
可选的,测量模块,用于测量用户终端的不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特性的第一可靠性参量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以及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其中,第一可靠性参量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否定应答HARQ NACK反馈数或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所导致的重传次数,或者,测量用户终端的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特性的第二可靠性参量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以及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其中,第二可靠性参量包括:下行链路信干噪比DL SINR。
可选的,当前工作模式确定模块,用于当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分别向用户终端传输不同的业务数据时,则确定双连接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
当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中仅有一条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时,则确定双连接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为单链路工作模式。
可选的,第一无线链路的阈值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并且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第二无线链路的阈值包括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并且第三阈值小于第四阈值。
可选的,工作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并且指定可靠性参量为第一可靠性参量时,则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并且指定可靠性参量为第二可靠性参量时,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及其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是否能保持不变,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可选的,工作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当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大于第四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当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大于第二阈值,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当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并且用户终端上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是激进的,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分流工作模式调整模块,用于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大于第二阈值,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大于第四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分流工作模式;
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并且用户终端上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不是激进的,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单链路工作模式,其中,被选作单服务链路的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
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小于第一阈值,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大于第三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单链路工作模式,其中,被选作单服务链路的无线链路是第二无线链路;
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大于第一阈值,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小于第三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单链路工作模式,其中,被选作单服务链路的无线链路是第一无线链路;
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小于第一阈值,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小于第三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单链路工作模式,同时针对用户终端激活一个用于增强可靠性的并且在常规情况下不会被激活的软件特性,其中,被选作单服务链路的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
可选的,工作模式切换模块,还用于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指定可靠性参量为第一可靠性参量时,则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指定可靠性参量为第二可靠性参量时,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及其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是否能保持不变,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可选的,工作模式切换模块,还用于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不大于第二阈值,主基站将要求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进行测量并报告第二测量值;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大于第四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并且用户终端上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是激进的,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单链路工作模式调整模块,用于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保持使用当前的单服务链路;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并且用户终端上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不是激进的,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其中,被选作单服务链路的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小于第三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保持使用当前的单服务链路;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小于第一阈值,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大于第三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调整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小于第一阈值,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小于第三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如果第二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调整采用第二无线链路为单服务链路,同时针对用户终端激活一个用于增强可靠性的并且在常规情况下不会被激活的软件特性。
可选的,工作模式切换模块,还用于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不大于第四阈值,主基站将要求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进行测量并报告第一测量值;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并且用户终端上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是激进的,则将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可选的,单链路工作模式调整模块,还用于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大于第四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保持使用当前的单服务链路;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并且用户终端上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不是激进的,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其中,被选作单服务链路的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之间,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小于第一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保持使用当前的单服务链路;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小于第三阈值,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大于第一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调整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小于第三阈值,并且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小于第一阈值,则将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如果第一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调整采用第一无线链路为单服务链路,同时针对用户终端激活一个用于增强可靠性的并且在常规情况下不会被激活的软件特性。
上述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实施例五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适用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子设备412的框图。图9显示的电子设备4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4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出现。电子设备4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416,存储器4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428和处理器416)的总线418。
总线4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电子设备4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电子设备4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存储器428用于存储指令。存储器4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4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432。电子设备4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4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9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9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418相连。存储器4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42的程序/实用工具4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4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电子设备4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4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4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4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4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422进行。并且,电子设备4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4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420通过总线418与电子设备4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9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4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器416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28中的指令,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测量用户终端的指定可靠性参量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以及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确定双连接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基于当前工作模式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所有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测量用户终端的指定可靠性参量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以及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确定双连接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基于当前工作模式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双连接系统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9)
1.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应用于双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连接系统包括用户终端,采用第一无线链路与用户终端连接的主基站,以及采用第二无线链路与用户终端连接的辅基站,方法包括:
测量用户终端的指定可靠性参量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以及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 所述用户终端的所述指定可靠性参量包括不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特性的第一可靠性参量或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特性的第二可靠性参量;
确定双连接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包括:分流工作模式、单链路工作模式或复制工作模式;
当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或单链路工作模式时,当所述指定可靠性参量为所述第一可靠性参量时,则将所述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所述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当所述指定可靠性参量为所述第二可靠性参量时,将所述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所述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及其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是否能保持不变,以确定是否需要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两个阈值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两个阈值不同;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阈值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并且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阈值包括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并且第三阈值小于第四阈值;
当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所述指定可靠性参量为第一可靠性参量时,所述确定是否需要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包括:
当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之间,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当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三阈值和所述第四阈值之间,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当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之间,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三阈值和所述第四阈值之间,并且所述用户终端上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是激进的,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所述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分流工作模式;
当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之间,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三阈值和所述第四阈值之间,并且所述用户终端上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不是激进的,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单链路工作模式,其中,被选作单服务链路的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
当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大于所述第三阈值,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单链路工作模式,其中,被选作单服务链路的无线链路是所述第二无线链路;
当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单链路工作模式,其中,被选作单服务链路的无线链路是所述第一无线链路;
当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单链路工作模式,同时针对所述用户终端激活一个用于增强可靠性的并且在常规情况下不会被激活的软件特性,其中,被选作单服务链路的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所述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包括: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主基站将要求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无线链路上进行测量并报告所述第二测量值;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之间,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之间,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三阈值和所述第四阈值之间,并且所述用户终端上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是激进的,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所述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保持使用当前的单服务链路;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之间,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三阈值和所述第四阈值之间,并且所述用户终端上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不是激进的,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其中,被选作单服务链路的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之间,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保持使用当前的单服务链路;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大于所述第三阈值,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调整采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向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一无线链路向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如果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调整采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为单服务链路,同时针对所述用户终端激活一个用于增强可靠性的并且在常规情况下不会被激活的软件特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所述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包括: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不大于所述第四阈值,所述主基站将要求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无线链路上进行测量并报告所述第一测量值;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三阈值和所述第四阈值之间,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三阈值和所述第四阈值之间,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之间,并且所述用户终端上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是激进的,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所述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单链路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保持使用当前的单服务链路;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三阈值和所述第四阈值之间,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之间,并且所述用户终端上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不是激进的,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其中,被选作单服务链路的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三阈值和所述第四阈值之间,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保持使用当前的单服务链路;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调整采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向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
当确定基站侧仅采用第二无线链路向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保持当前的单链路工作模式,并且如果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具有相对高的对指定可靠性参量的测量值的短期平均值,调整采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为单服务链路,同时针对所述用户终端激活一个用于增强可靠性的并且在常规情况下不会被激活的软件特性。
7.一种基站工作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测量用户终端的指定可靠性参量在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以及在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所述测量用户终端的所述指定可靠性参量包括不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特性的第一可靠性参量或具有容易较快发生波动特性的第二可靠性参量;
当前工作模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双连接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所述当前工作模块,包括:分流工作模式、单链路工作模式或复制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当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或单链路工作模式时,当所述指定可靠性参量为所述第一可靠性参量时,则将所述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所述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当所述指定可靠性参量为所述第二可靠性参量时,将所述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将所述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及其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是否能保持不变,以确定是否需要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两个阈值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两个阈值不同;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阈值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并且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阈值包括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并且第三阈值小于第四阈值;
当所述当前工作模式为分流工作模式,所述指定可靠性参量为第一可靠性参量时,所述工作模式切换模块, 还用于当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之间,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当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三阈值和所述第四阈值之间,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当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的第一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之间,并且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的第二测量值位于所述第三阈值和所述第四阈值之间,并且所述用户终端上正在进行的业务在可靠性的性能要求上是激进的,则将所述双连接系统由分流工作模式切换为复制工作模式。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93866.5A CN114679755B (zh) | 2022-04-28 | 2022-04-28 |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93866.5A CN114679755B (zh) | 2022-04-28 | 2022-04-28 |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79755A CN114679755A (zh) | 2022-06-28 |
CN114679755B true CN114679755B (zh) | 2023-09-26 |
Family
ID=82080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93866.5A Active CN114679755B (zh) | 2022-04-28 | 2022-04-28 |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79755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52725A (zh) * | 2016-11-04 | 2019-06-28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复制传输的激活和去激活 |
CN109983747A (zh) * | 2017-03-24 | 2019-07-05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5g无线电接入网络中用于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复制的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
CN110313196A (zh) * | 2017-03-23 | 2019-10-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
CN110831059A (zh) * | 2018-08-10 | 2020-02-21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用户终端上传数据的方法及装置、存储设备、用户终端 |
CN111034294A (zh) * | 2017-08-08 | 2020-04-1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装置及基站装置 |
CN112352450A (zh) * | 2018-07-02 | 2021-02-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双连接下基于链路质量的分流方法和设备 |
WO2021138802A1 (zh) * | 2020-01-07 | 2021-07-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激活或去激活可靠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80367288A1 (en) * | 2017-06-16 | 2018-12-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ynamic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of packet duplication |
-
2022
- 2022-04-28 CN CN202210493866.5A patent/CN11467975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52725A (zh) * | 2016-11-04 | 2019-06-28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复制传输的激活和去激活 |
CN110313196A (zh) * | 2017-03-23 | 2019-10-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
CN109983747A (zh) * | 2017-03-24 | 2019-07-05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5g无线电接入网络中用于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复制的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
CN111034294A (zh) * | 2017-08-08 | 2020-04-1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装置及基站装置 |
CN112352450A (zh) * | 2018-07-02 | 2021-02-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双连接下基于链路质量的分流方法和设备 |
CN110831059A (zh) * | 2018-08-10 | 2020-02-21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用户终端上传数据的方法及装置、存储设备、用户终端 |
WO2021138802A1 (zh) * | 2020-01-07 | 2021-07-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激活或去激活可靠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79755A (zh) | 2022-06-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50545B (zh) | 一种发送、接收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RU2635383C1 (ru) | Способ сообщения сконфигурированной максимальной выходной мощности 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 |
CN104955095A (zh) | 一种通信网络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 |
KR20230130774A (ko) |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의 전송 방법, 수신 방법, 단말기, 기지국 및 장치 | |
TWI544440B (zh) | 需量反應判斷裝置及其需量反應判斷方法 | |
US20210021386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0913453B (zh) |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4679755B (zh) |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3766522B (zh) | 基于室分系统的vlc-rf异构网络部署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
CN100444594C (zh) | 用于执行接收处理的通信装置和方法 | |
CN114268141B (zh) | 储能系统soc校正调节方法与系统 | |
CN107273082A (zh) | 图像的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0913075A (zh) |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954304A (zh) | 一种帧偏移量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1835004A (zh) | 一种电网控制策略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6645023B (zh) | 实时性指标控制的过程运输系统与方法 | |
CN117354257B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934427B (zh) | 一种信号核对方法及系统,保护测控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3490265B (zh) | 发射功率控制装置及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1953445B (zh) | Harq-ack反馈模式的设置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 |
WO2022165760A1 (zh) | 提前终止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8354079A (zh) | 一种降低云桌面编码器使用率的方法、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6528329A (zh) |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7255398A (zh) | 功率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7641525A (zh) | 通信天线的关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method, device,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for switching working mode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926 Pledge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oration Shanghai Pudong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SHUNCOM SMART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3100009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