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20680B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20680B CN114520680B CN202011311649.7A CN202011311649A CN114520680B CN 114520680 B CN114520680 B CN 114520680B CN 202011311649 A CN202011311649 A CN 202011311649A CN 114520680 B CN114520680 B CN 1145206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enna
- information
- mode
- ftn
- antenna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9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067 mathema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16 response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5—Selecting relay station antenna mode, e.g. selecting omnidirectional -, directional beams, selecting polariz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04B17/328—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 [RSRP];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 [RS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69—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special antenna structures, e.g. cross polarized antennas into accou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通信领域,所述方法应用于通信设备,包括:获取多个天线通道的信道质量;根据信道质量,确定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信息传输;天线工作模式包括:MIMO模式,FTN模式,或多个天线通道中同一天线端口组采用MIMO预编码方式工作、不同天线端口组之间采用FTN方式工作的MIMO‑FTN模式,每个天线端口组内包括至少1个天线通道。本申请实施例在信息传输时实现根据信道状态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进行传输,灵活调节多天线系统的工作模式,针对信道状态动态优化频谱效率,利于接收机能供跟踪衰落信道的时变特性,始终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为了获得额外的分集增益或频谱效率提升,可采用多进多出-正交频分复用(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MIMO-OFDM)方案,其中,多进多出(multiple-in multipleout,MIMO)方案下不同发射天线上的发送信号是完全同步的,即不同天线的发射信号叠加时,信号波形的波峰与波峰叠加,波谷与波谷叠加。MIMO可以获取可观的分集增益,保证了传输的可靠性;但是多流MIMO受限于高阶调制的误差向量幅度(Error Vector Magnitude,EVM)限制,在某些场景下对频谱效率的提升有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解决MIMO方案无法提升频率效率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通信设备,该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天线通道的信道质量;
根据所述信道质量,确定天线工作模式;
采用所述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信息传输;
所述天线工作模式包括: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均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式工作的MIMO模式,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均采用超奈奎斯特FTN方式工作的FTN模式,或所述多个天线通道中同一天线端口组采用MIMO预编码方式工作、不同天线端口组之间采用FTN方式工作的MIMO-FTN模式,其中,每个天线端口组内包括至少1个天线通道。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通信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天线通道的信道质量;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确定天线工作模式;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采用所述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信息传输;
所述天线工作模式包括: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均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式工作的MIMO模式,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均采用超奈奎斯特FTN方式工作的FTN模式,或所述多个天线通道中同一天线端口组采用MIMO预编码方式工作、不同天线端口组之间采用FTN方式工作的MIMO-FTN模式,其中,每个天线端口组内包括至少1个天线通道。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通信设备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信息的传输,在信息传输时可以实现根据信道状态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进行传输,灵活调节多天线系统的工作模式,实现了针对信道状态动态优化频谱效率,利于接收机能供跟踪衰落信道的时变特性,始终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时域重叠与有时域重叠的信号对比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天线系统生成FTN/OVTDM符号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MIMO-FTN模式的传输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工作模式确定方法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测量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测量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但是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也可以称作终端设备或者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或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手环、耳机、眼镜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网络侧设备12可以是基站或核心网,其中,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Service Set,ESS)、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B)、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WLAN接入点、WiFi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 Receiving 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基站为例,但是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
为更充分介绍本方案各实施例,首先对以下内容进行介绍:
1.MIMO;
在MIMO系统中,收发双方使用多副可以同时工作的天线进行通信。MIMO系统通常采用复杂的信号处理技术来显著增强可靠性、传输范围和吞吐量。发射机采用这些技术同时发送多路射频信号,接收机再从这些信号中将信息恢复出来。
不同的MIMO模式的共同目的是利用已知的空间相关性获得额外的分集增益或者频谱效率提升。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协议中的MIMO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Mode 1:单天线工作模式;
传统无线制式的天线工作模式。
Mode 2:开环发射分集;
利用复数共轭的数学方法,在多根天线上形成了彼此正交的空间信道,发送相同的数据流,提高传输可靠性。
Mode 3:开环空间复用;
在不同的天线上人为制造“多径效应”,一个天线正常发射,其他天线上引入相位偏移环节。多个天线的发射关系构成复矩阵,并行地发射不同的数据流。这个复矩阵在发射端随机选择,不依赖于接收端的反馈结果,就是开环(Open Loop)空间复用。
Mode 4:闭环空间复用;
发射端在并行发射多个数据流的时候,根据反馈的信道估计的结果,选择制造“多径效应”的复矩阵,就是闭环(Close Loop)空间复用。
Mode 5:MU-MIMO(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
并行传输的多个数据流是由多个用户设备(User Experience,UE)组合实现的,就是多用户空间复用,即MU-MIMO(Multi User MIMO)。
Mode 6:Rank=1的闭环发射分集;
作为闭环空间复用的一个特例,只传输一个数据流,也就是说,空间信道的秩Rank=1。这种工作模式起到的是提高传输可靠性的作用,实际上是一种发射分集的方式。
Mode 7:波束赋型(Beamforming);
多个天线协同工作时,根据基站和UE的信道条件,实时计算不同的相位偏移方案,利用天线之间的相位干涉叠加原理,形成指向特定UE的波束。
当前MIMO系统的工作模式3~6都是利用不同的天线发送不同的数据流,以达到提升频谱效率的目的。MIMO多流传输的流数上限由天线数确定,在此基础上,在信道质量较好,或者说接收信号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较大时,系统可以通过采用高阶调制的方式来进一步提升频谱效率。然而由于接收机最小EVM的限制,随着调制阶数的升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存在着边际效应递减的问题。因此,在SNR足够大时,通过在MIMO多天线系统中引入超奎奈斯特/重叠时分复用(Faster-than-Nyquist Signaling/Overlapped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FTN/OVTDM)技术,利用多个天线进行信号的延时叠加发送,从而起到进一步提升频谱效率的作用。
传统的单天线系统中,FTN/OVTDM信号的生成通过将过采样后的信号通过成型滤波器来实现。在成型滤波器的设计的采样精度确定的前提下,叠加层数越高,要求的信号过采样率越高,这造成了高阶叠加对硬件的设计具有挑战性。而在多天线系统中,通过不同天线振子/端口以不同的时间延迟发送信号,在空口叠加形成FTN/OVTDM信号。通过利用MIMO系统中已有的多天线设计,实现了超奈奎斯特采样传输,减少了基带设计的复杂度和硬件成本。
2.超奈奎斯特传输,即Faster-than-Nyquist Signaling。
FTN/OVTDM是通过对发送信号进行移位叠加处理(又称波形编码),人为地引入适量符号间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和/或信道干扰(Inter-ChannelInterference,ICI)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其目的是加快码元发送速率,即增加每赫兹每秒(Hz*s)内发送的符号数量。其中,FTN的全称为Faster-than-Nyquist,即超奈奎斯特。OVXDM(Overlapped X Division Multiplexing,X域重叠复用)(X代表任何域,时间T,空间S,频率F或混合H等)包括OVTDM(Overlapped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重叠时分复用),OVFDM(Overlapp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频域重叠复用系统)和OVCDM(Overlapped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重叠码分复用),以及OVTDM和OVFDM的组合技术,其全称为Overlapped X-Domain Multiplexing,即X域重叠复用,可以用FTN(FasterThan Nyquist,多载波超奈奎斯特)指代。同时,引入的ISI和ICI会增加译码的复杂度,可能造成误码率的提升。然而,通过先进的译码算法可以抑制误码率提升带来的负面效应,综合来看仍然可以通过所述加快码元发送速率的方法提升信道容量。其表达式如下: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时域重叠与有时域重叠的信号对比示意图,如图2所示,体现了ISI的产生,当T=0.8时,即时域波形重叠系数τ=0.8后,经处理后的信号在在各个采样点所在时刻上,携带其他采样点信息的脉冲波形幅度不为零,因此产生了ISI。
假设多径信道的冲激响应函数为hCH(t),则经过信道后的信号可以等效地表示为:
FTN/OVTDM信号的生成主要有两种方式:1)在单天线系统中,可以通过对信号过采样+成型滤波的方式来等效生成,其效果类似为一个作用于调制级别的卷积编码器;2)在多天线系统中,我们可以采用更贴近其物理含义的方式来生成,即控制多天线的每个天线振子/端口按照既定的移位叠加原则,依次以TΔ的延迟来发送信号,不同天线振子/端口以不同延迟发送的信号在空口叠加,和信号的采样点之间引入了ISI,形成FTN/OVTDM信号。
超奈奎斯特传输是目前被认为可以突破奈奎斯特采样速率,进一步逼近信道容量物理极限的一种新型信号处理技术。其衍生技术为OVXDM。OVXDM/FTN技术在时域/频域基于波形编码理论人为引入了ISI和/或ICI,从而提高了码元发送速率,增加了等效信道容量。然而,波形编码后的信号对接收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译码算法的复杂度以及硬件的功耗。一般来说,波形编码时的时频域重叠系数越大,即人为引入的ISI和ICI越严重,则接收机侧需要判断的状态数越多,接收算法的复杂度越高。
在城市里复杂的电磁波传输环境中,由于存在大量的散射、反射和折射面,造成了无线信号经不同路径到达接收天线的时刻不同,即传输的多径效应,不同路径信号造成的。当发送信号的前后符号经过不同路径同时抵达时,或者说,当后一个符号在前一个符号的时延扩展内到达时,即产生了ISI。类似的,在频域上,由于频偏效应,多普勒效应等原因,信号所在的各个子载波会产生频率上不同程度的偏移,造成原本可能正交的子载波产生重叠,即ICI。上述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ISI/ICI与发送时采用波形编码引入的ISI/ICI叠加,对接收机的译码能力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通过更加复杂的接收机算法对抗衰落信道。例如利用信道预均衡,联合信道译码的迭代算法等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一方面,实际系统受成本和功耗等条件限制,往往无法采用理想接收机,实现的译码算法复杂度有限,当ISI/ICI超出了一定阈值后,会无法正确译码。同时,接收机的译码复杂度增加时,也会增加能量消耗,不利于终端节能降耗。
因此,明显并不是所有的场景下FTN/OVTDM系统都优于传统MIMO系统。
因此,本申请各实施例的主要构思为:可以利用无线信道的先验信息,利用信道测量结果等,灵活调节多天线系统的工作模式,使其可以在FTN/OVTDM模式和传统MIMO工作模式间灵活切换,以利于接收机能供跟踪衰落信道的时变特性,始终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通信设备,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0,获取多个天线通道的信道质量;
步骤310,根据所述信道质量,确定天线工作模式;
步骤320,采用所述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信息传输;
所述天线工作模式包括: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均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式工作的MIMO模式,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均采用超奈奎斯特FTN方式工作的FTN模式,或所述多个天线通道中同一天线端口组采用MIMO方式工作、不同天线端口组之间采用FTN方式工作的MIMO-FTN模式,其中,每个天线端口组内包括至少1个天线通道。
具体地,MIMO传输利用了多天线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在发端采用了数字域波束赋形(即根据信道特性进行的MIMO预编码等)的方式提供了额外的增益。其本质是利用多天线提供的额外的空间自由度获得的增益,可以称之为MIMO增益。
具体地,FTN信号利用了不同天线发送信号之间的延迟叠加特性,达到了在相同发送时间间隔(transmit time interval,TTI)内发送更多信息比特的效果。例如当重叠层数K=2时,相当于把采用奈奎斯特传输在2T时间内所要发送比特数在T时间内发送完成,从而获得额外的增益。其本质是利用收发端已知的信号波形叠加规则,增加了额外的编码自由度,达到了把信息按照编码规则压缩后发送提升频谱效率的作用,可以称之为FTN增益。
MIMO模式中,不同发射天线上的发送信号是完全同步的。即不同天线的发射信号叠加时,信号波形的波峰与波峰叠加,波谷与波谷叠加。通过对MIMO信道信息的测量,选择合适的预编码矩阵来获取多天线系统的额外好处,例如通过空时编码实现分集增益,或者通过预编码实现多流传输提升频谱效率。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MIMO中的多天线系统可以在两种或三种模式中无缝切换。
例如,在低SNR(SIGNAL NOISE RATIO,信噪比)下,MIMO模式可以获取可观的分集增益,保证了传输的可靠性;而在高SNR下,多流MIMO受限于高阶调制的EVM限制,对频谱效率的提升有限,则可以采用FTN模式。因此,可以通过对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和反馈,由发端和/或收端触发工作模式切换。
具体地,为了实现利用无线信道的先验信息,利用信道测量结果等,灵活调节多天线系统的工作模式,使其可以在多种工作模式间灵活切换,切换成FTN模式、MIMO模式或MIMO-FTN模式,并通过多种工作模式间灵活切换,使信号发送模式根据信道状态变化的优化;因此可以通过对多个天线通道的信道质量的测量和反馈,获取信道质量,并基于信道质量,确定天线工作模式,由发端和/或收端触发切换,最后基于确定的天线工作模式,完成信息传输,且对流程和信令进行了保护。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多天线系统可以切换为以下工作模式:
1)模式一:MIMO模式。该模式下,天线按照传统方式,通过在每个天线通道上预置不同的系数,进行发送预编码,实现数字波束赋形。
2)模式二:FTN模式。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天线系统生成FTN/OVTDM符号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模式下,天线按照FTN方式工作。即每个天线通道间隔一定时间发送信号,信号在空口叠加形成FTN信号。
3)模式三:MIMO-FTN模式中,部分天线通道组成集合即天线端口组,组内通道进行MIMO预编码进行数字波束赋形,使数字波束指向某一特定方向。天线端口组间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发送信号,使得信号在空口叠加形成FTN信号。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MIMO-FTN模式的传输示意图,以图5为例,图5中的多天线系统总共有八个天线阵子。每个虚线框内的天线阵子连接到同一个通道(或者RF chain或者数字通道)。其中通道1和通道2分为一组,称为天线端口组1,可以使用预编码矩阵[ω0,ω1]协同进行数字波束赋形。通道3和通道4分为一组,称为天线端口组2,可以使用预编码矩阵[ω′0,ω′1]协同进行数字波束赋形。其中,[ω0,ω1]和[ω′0,ω′1]的作用是使得天线端口组1和天线端口组2分别对应的信号波束朝向一定的方向,或者天线端口组1和天线端口组2分别对应的信号能量最大(例如,通过天线端口组1发送一个层layer,且经过预编码后该layer的波束指向目标UE)。在此基础上,天线端口组1和天线端口组2的信息,以不同的延时[λ0,λ1]发送,从而在空口叠加形成FTN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下行定义如下:上行指终端侧比如用户设备到网络侧比如基站,下行指网络侧比如基站到终端侧比如用户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除了适用上下行信息传输,还可以适用于sidelink信息传输。
具体地,通信设备可以是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则发端为网络侧,收端为终端侧,对应传输的信息为下行信息;
具体地,通信设备可以是终端,比如UE,则发端为终端侧,收端为网络侧,对应传输的信息为上行信息。
具体地,通信设备可以是终端,比如UE,其通信对端也为终端,则发端为终端,收端为终端,对应传输的信息为sidelink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信息的传输,在信息传输时可以实现根据信道状态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进行传输,灵活调节多天线系统的工作模式,实现了针对信道状态动态优化频谱效率,利于接收机能供跟踪衰落信道的时变特性,始终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根据所述信道质量,确定天线工作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在所述信道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MIMO模式;
在所述信道质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FTN模式;
在所述信道质量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MIMO-FTN模式。
具体地,FTN/OVTDM系统相对传统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的吞吐量优势主要在于高SNR区域。在高SNR区域,噪声对接收信号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接收机易于根据已知的FTN/OVTDM的符号间编码的约束关系正确的进行译码,误码率很低。在低SNR区域,噪声对接收信号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破坏了符号间编码的约束关系,使得误码率较高,不如传统的OFDM系统。
具体地,在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天线工作模式,可以基于信道状态信息中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来确定。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工作模式确定方法示意图,如图6所示,对某个天线集合比如天线端口组而言,当信道状态较好时,即信道质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比如其接收信号SNR大于第二阈值,导致当FTN增益大于MIMO增益时,则可以切换为FTN模式;反之,当信道状态不好,信道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FTN增益小于MIMO增益时,则可以切换为MIMO波束赋形模式;信道质量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则可以切换为MIMO-FTN模式;进一步的,还可以根据可用天线数量和所需的FTN重叠层数,决定天线的分组方式,和天线分组间的协作工作模式,比如当天线数量是FTN重叠层数的多倍时,可以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MIMO-FTN模式。
具体地,第一阈值及第二阈值可以是预先确定的,也可以是网络配置的,也可以是协议约定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MIMO中的多天线系统可以工作在传统MIMO和FTN/OVTDM两种状态。在协议中,需要增加至少一种MIMO模式,本申请中可以称之为FTN模式,对应利用多天线生成FTN/OVTDM信号的传输。为方便描述,可以把传统的MIMO模式称之为MIMO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根据信道状况的不同,当接收SNR≥Thh(第二阈值)时利用FTN有较大增益,在接收SNR<Thl(第一阈值)时用传统MIMO效果较好,在Thl<SNR<Thh时利用混合模式,取得MIMO增益和FTN增益的权衡,进一步实现了针对SNR动态优化频谱效率的目的。
可选地,根据所述信道质量,确定天线工作模式之后,还包括:
根据更新的信道质量,切换天线工作模式;
采用切换后的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传输。
具体地,为了实现多天线系统根据信道质量进行工作模式的自适应切换,可以在确定天线工作模式之后,进一步监控更新后的信息传输情况,根据信息传输情况,确定需要切换天线工作模式。
例如,当前天线工作模式为FTN模式,可以在确定连续多次信息传输不满足传输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当前天线工作模式需要进行切换,可以根据更新的信道质量,确定可以切换至MIMO-FTN模式,适应当前信道质量的天线工作模式,因此可以对天线工作模式进行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更新的信道质量,可以是在确定需要切换天线工作模式后测量获得的信道质量;还可以是在确定天线工作模式之后的多次信道测量获得的信道质量的综合值或平均值。
具体地,在确定切换的天线工作模式并进行切换后,继续进行信息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信息传输是否满足条件时,可以以一个或多个数据块的传输为单位进行确定。
可选地,所述信道质量是根据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信号与噪声比S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Ratio,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中的至少一项。
具体地,信道质量是根据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确定的,可以包括:可由导频测量方式获取的SNR,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等,还可以包括多普勒频移,残留频偏(指经频偏纠正后的频率偏移),多径数量和相对速度等,这些参数可以直接影响信号的频偏,ISI和ICI,也可以间接反映在误码率上。
可以理解的是,相对速度指发端和收端之间的径向速度。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时,获取多个天线通道的信道质量,包括: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接收下行参考信号;
对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信道质量。
具体地,当通信设备为终端时,其通信对端为网络侧设备,则此次传输为上行传输,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基于信道互易性,在上行传输场景下,采用下行测量。
具体地,可以通过多个天线通道,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下行参考信息,并对下行参考信息进行测量,得到下行信道质量,作为上行信道质量的参考。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行传输场景下,还可以采用上行测量,通过基站对上行信道进行测量并将信道质量告知终端。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且通信对端为终端时,获取多个天线通道的信道质量,包括: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发送旁链路sidelink参考信号;
接收所述通信对端反馈的信道质量,其中,所述信道质量是所述通信对端根据所述sidelink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
具体地,当通信设备为终端时,其通信对端还可以为终端,则此次传输为sidelink传输,同样可以进行信道测量。
具体地,可以向通信对端的终端发送sidelink参考信号,通信对端接收到sidelink参考信号后可以对sidelink参考信号进行测量,获得信道质量,并告知发端的终端,发端的终端即可接收通信对端反馈的信道质量。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获取多个天线通道的信道质量,包括: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发送下行参考信号;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得到所述信道质量,其中,所述CSI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
具体地,当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其通信对端为终端,此次传输为下行传输,则可以采用下行测量。
下行测量场景下,网络侧设备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终端根据下行参考信号测量信道,并发送反馈消息给网络侧,网络侧可以接收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CSI。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获取多个天线通道的信道质量,包括: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接收上行参考信号;
对所述上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信道质量。
具体地,当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其通信对端为终端,此次传输为下行传输,还可以基于信道互易性,在下行传输场景下,采用上行测量。
上行测量场景下,终端侧发送上行参考信号,网络侧根据上行参考信号测量信道,得到所述信道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下行传输场景下,采用上行测量,或者在上行传输场景下,采用下行测量的前提是信道互易性的假设。即由发端到收端的信道和从收端到发端的信道相似,比如可以用于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的场景。
可以理解的是,测量得到的信道质量可以用于确定天线工作模式以及确定FTN的重叠层数等。
可选地,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MIMO-FTN模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天线端口组间采用FTN方式工作时的重叠层数;
确定天线端口组内采用MIMO方式工作时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其中,采用所述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传输,包括:
根据所述PMI和所述重叠层数,进行传输。
具体地,MIMO-FTN模式中,部分天线通道组成集合即天线端口组,组内通道基于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进行MIMO预编码进行数字波束赋形,使数字波束指向某一特定方向,获得MIMO信息。随后天线端口组间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发送信号,使得信号在空口叠加形成MIMO-FTN信号。因此,可以在传输信息前首先确定天线端口组间采用FTN方式工作时的重叠层数以及天线端口组内采用MIMO方式工作时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具体地,可以采用重叠层数作为表示FTN/OVTDM信号特征的描述方式。
可选地,确定天线端口组间采用FTN方式工作时的重叠层数,包括:
基于信道质量,确定重叠层数。
具体地,可以基于信道质量确定重叠层数。
可选地,所述信道质量是根据第二信道质量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SINR、RSRP、多径数量、相对速度、多普勒频移、频偏纠正后的残留频率偏移和误码率。
具体地,基于信道质量确定重叠层数时,确定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i.根据SINR和接收参考信号功率RSRP确定。可以协议规定一组SINR与重叠层数一一对应的表格,通过测量SINR查表确定。表格中的对应关系可以由仿真测试的经验值得出;
ii.根据S SINR,RSRP,多径数量和相对速度确定;
iii.根据SINR,RSRP,多普勒频移或残留频偏,及多径数量确定;
iv.根据误码率,RSRP,多径数量和相对速度确定;
v.根据误码率,RSRP,多普勒频移或残留频偏,相对速度确定。
可选地,确定天线端口组内采用MIMO方式工作时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包括:
获取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
根据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确定所述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具体地,对于一个所述天线端口组,可以对其中的天线通道的信息基于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行数字波束赋形,获得MIMO信息,保证一个天线端口组内的MIMO信息的波束指向相同空间位置;
具体地,可以首先基于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确定PMI,并基于PMI确定预编码矩阵;因此可以首先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具体地,天线通道分组得到天线端口组后,可以以天线端口组为单位,进行信道测量和反馈,得到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进而基于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中的PMI确定每个分组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具体地,在得到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后,可以通过PMI按需选取合适的预编码矩阵分配给各个天线通道,实施MIMO预编码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预编码矩阵可以由实时运算获取,也可以由预置的码本中选取。
以下行的MU(multi-user,多用户)-MIMO场景为例。本实施例中,发端的天线阵列被划分为多个天线通道。特定数量的天线通道可以协同进行数字波束赋形传输,即为每个天线通道分配一个对应该波束的预编码矩阵的系数;具体地:
1)基站可以通知UE通过预编码相关信息(例如PMI)反馈相关的天线端口(antennaport)组合信息;例如,基站通知UE需要测量四个天线端口:port 0,1,2,3;该四个天线端口可以分别对应通道1,2,3,4。并且基站可以通知UE进行预编码相关信息反馈相关的天线端口组合为:天线端口0和端口1组成天线端口组1,天线端口2和端口3组成天线端口组2;可以使UE之后进行反馈时分别针对每个天线端口组进行PMI的反馈;
2)UE根据基站通知的天线端口信息进行天线端口的测量;
3)UE根据所述测量结果,根据基站通知的天线端口组合信息来反馈对应的预编码相关信息;例如,UE反馈天线端口组1的PMI为PMI 1,UE反馈天线端口组2的PMI为PMI 2;
4)基站根据UE反馈的预编码矩阵信息PMI确定预编码矩阵,进行数字波束赋形,最后在组间进行FTN,完成下行信息的传输。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根据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确定所述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包括:
通过所述天线端口组,向终端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和测量触发信令;
接收所述终端基于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CSI;
根据所述天线端口组的CSI,确定所述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其中,所述CSI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
具体地,在以天线端口组为单位,进行信道测量和反馈时,可以在得到发端发送的测量触发信令后,进行测量;
可以理解的是,测量触发信令可以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使得收端可以确知需要测量多少组信道的CSI。
可以理解的是,以天线端口组为单位,进行的信道测量,可以由上行测量或者下行测量完成。
具体地,当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其通信对端为终端,此次传输为下行传输,则可以采用下行测量。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测量示意图,如图7所示,下行测量场景下,网络侧设备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和测量触发信令,终端根据下行参考信号测量天线端口组的信道,并发送反馈消息给网络侧,网络侧可以接收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CSI。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获取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天线端口组,向终端发送测量触发信令;
接收所述终端基于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
对所述上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信道测量信息;
其中,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
具体地,当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其通信对端为终端,此次传输为下行传输,还可以基于信道互易性,在下行传输场景下,以天线端口组为单位,进行上行测量。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测量示意图,如图8所示,上行测量场景下,网络侧设备发送测量触发信令,终端接收到测量触发信令后以天线端口组为单位,发送上行参考信号,网络侧设备根据上行参考信号测量信道,得到所述信道测量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测量触发信令可以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使得收端可以确知需要测量多少组信道的信道测量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在下行传输场景下,采用上行测量,或者在上行传输场景下,采用下行测量的前提是信道互易性的假设。即由发端到收端的信道和从收端到发端的信道相似,比如可以用于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的场景。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时,获取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天线端口组,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测量请求信令;
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基于所述测量请求信令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
对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信道测量信息;
其中,所述测量请求信令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
具体地,当通信设备为终端时,其通信对端为网络侧设备,则此次传输为上行传输,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基于信道互易性,在上行传输场景下,以天线端口组为单位,进行下行测量。
具体地,通过所述天线端口组,发送测量请求信令向网络侧请求下行参考信息,网络侧接收到测量请求信令后可以以天线端口组为单位,发送下行参考信息,终端可以对下行参考信息进行测量,得到下行信道测量信息,作为上行信道测量信息的参考。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行传输场景下,还可以以天线端口组为单位,进行上行测量,通过基站对上行信道进行测量并将上行信道测量信息告知终端。
可以理解的是,测量触发信令可以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使得收端可以确知需要测量多少组信道的信道测量信息。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且通信对端为终端时,获取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发送sidelink参考信号和测量触发信令;
接收所述通信对端基于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反馈的信道测量信息;
其中,所述信道测量信息是所述通信对端根据所述sidelink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
具体地,当通信设备为终端时,其通信对端还可以为终端,则此次传输为sidelink传输,同样可以以天线端口组为单位进行信道测量。
具体地,可以向通信对端的终端发送sidelink参考信号和测量触发信令,通信对端接收到sidelink参考信号后可以以天线端口组为单位进对sidelink参考信号进行测量,获得信道测量信息,并告知发端的终端,发端的终端即可接收通信对端反馈的信道测量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测量触发信令可以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使得收端可以确知需要测量多少组信道的信道测量信息。
可选地,根据所述PMI和所述重叠层数,进行传输,包括:
对于一个所述天线端口组,基于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对组内的天线通道的信息进行数字波束赋形,获得MIMO信息;其中,所述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基于所述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指示;
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天线端口组的MIMO信息,基于所述重叠层数叠加获得MIMO-FTN信息;
传输所述MIMO-FTN信息。
具体地,在对天线通道分好组获得至少一个天线端口组后,对于每一个天线端口组内的天线通道的信息,可以基于该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获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并基于该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行数字波束赋形,且保证一个所述天线端口组内的MIMO信息的波束指向相同空间位置;
具体地,可以将一个天线端口组看作一个整体,为一个虚拟天线端口,对于组内MIMO获得的MIMO信息,可以看作是虚拟天线端口的传输信息,随后在组间FTN时,可以对虚拟天线端口的MIMO信息基于重叠层数叠加获得MIMO-FTN信息。
在获得MIMO-FTN信息后,可以对MIMO-FTN信息进行传输。
可选地,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FTN模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信道质量,确定重叠层数;
其中,采用所述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传输,包括:
基于所述重叠层数,将天线的信息叠加获得FTN信息;
传输所述FTN信息。
具体地,在FTN模式下,可以首先基于信道质量,确定重叠层数,并基于重叠层数,将天线的信息叠加获得FTN信息;最后传输所述FTN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在基于信道质量确定重叠层数时,确定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i.根据SINR和接收参考信号功率RSRP确定。可以协议规定一组SINR与重叠层数一一对应的表格,通过测量SINR查表确定。表格中的对应关系可以由仿真测试的经验值得出;
ii.根据S SINR,RSRP,多径数量和相对速度确定;
iii.根据SINR,RSRP,多普勒频移或残留频偏,及多径数量确定;
iv.根据误码率,RSRP,多径数量和相对速度确定;
v.根据误码率,RSRP,多普勒频移或残留频偏,相对速度确定。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未满足传输条件,则重新确定重叠层数;
所述传输条件包括:
通信对端反馈的误码率不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
接收到通信对端发送的NACK消息数量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或
连续接收到的通信对端发送的NACK消息数量达到第三预设阈值;或
接收信号的SNR或者RSRP低于第四预设阈值。
具体地,在所述天线工作模式是FTN模式的情况下,或在所述天线工作模式是MIMO-FTN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在不满足传输条件时,重新确定重叠层数,权衡不同场景下的MIMO增益和FTN增益,来达到最大化全局吞吐量的目的,获得最优的基于MIMO-FTN模式的传输方案,最大限度提升传输质量。
具体地,在所述天线工作模式是MIMO-FTN模式的情况下,在不满足传输条件时,重新确定重叠层数后,可以重新基于重叠层数进行分组,并重新进行测量和反馈,获得新的预编码矩阵。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信息传输是否满足条件时,可以以一个或多个数据块的传输为单位进行确定。
具体地,传输条件可以是:
1.通信对端反馈的误码率不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如果小于该阈值,则认为不满足传输条件。
2.发端收到的丢包重传NACK消息数量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或连续接收到NACK消息。例如,在一定周期内,累计收到M个NACK消息;或者,连续收到N个NACK消息;则认为不满足传输指标;
3.接收信号的SNR或者RSRP低于第四预设阈值,则认为不满足传输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阈值、第二预设阈值、第三预设阈值及第四预设阈值可以是网络配置的,也可以是协议约定的。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FTN模式时,基于天线测量信息,调节FTN信息的发送参数;所述天线测量信息通过测量天线端口获得;
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MIMO-FTN模式时,基于信道测量信息,调节MIMO-FTN信息的发送参数。
具体地,可以首先根据测量结果,调节天线端口组内的信息的发送参数,例如QAM调制阶数和信道编码码率等,保证信息传输质量。
具体地,在所述天线工作模式是FTN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在终端测量天线端口得到天线测量信息,并基于天线测量信息调节FTN信息的发送参数,还可以将调节后的FTN信息的发送参数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给通信对端,其中,该第二指示信息由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或者dedicated-RRC携带,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或者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承载。
具体地,在天线工作模式是MIMO-FTN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基于天线端口测量信息,调节FTN信息的发送参数。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重新确定重叠层数后,将重新确定的重叠层数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给通信对端;或
在调节发送参数后,将调节后的发送参数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给通信对端。
具体地,在重新确定重叠层数后或调节发送参数后,可以对通信对端进行指示,以使通信对端进行适应性地调整。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由DCI或者dedicated-RRC携带,或,由PDCCH或者PDSCH承载。
具体地,当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其通信对端为终端,此次传输为下行传输,因此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由DCI或者dedicated-RRC携带,或,由PDCCH或者PDSCH承载。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由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携带,或,由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或者,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 Share Channel,PUSCH)承载。
具体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时,其通信对端为网络侧设备,此次传输为上行传输,因此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由上行控制信息UCI携带,或,由PUCCH或者PUSCH承载。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且所述通信对端为终端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由sidelink控制信令或同步消息携带,由物理旁链路控制信道(Pysical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或者物理旁链路共享信道(PysicalSidelinkShare Channel,PSCCH)PSSCH或Sidelink广播控制信道(Sidelink Broadcast ControlChannel,SBCCH)承载。
具体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且所述通信对端为终端时,此次传输是sidelink传输,因此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由sidelink控制信令或同步消息携带,或,由PSCCH或者PSSCH或SBCCH承载。
可选地,所述天线端口组通过对天线通道进行分组获得;
其中,所述对天线通道进行分组包括:
基于所述重叠层数,确定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分组规则;
基于所述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分组规则,对天线通道进行分组。
具体地,可以基于所述重叠层数,确定分组数量。
具体地,可以在重叠层数确定后根据天线数量分组天线通道。其中,分组规则可以是预设的或者协议规定的分组规则,为了使协议简单,天线通道的分组可以固定为某几种组合。例如,对应数量为2N的天线通道,其分组数固定为[2N,2N-1,...,20]种,分别对应重叠层数为[1,2,...,2N]的场景。当分组数为2N时,即只进行MIMO传输。当分组数为20时,即只进行N层重叠的FTN传输。当分组为2N-K时,则进行K层重叠的FTN传输,每个分组内2K个天线通道进行MIMO预编码传输。
本实施例中的混合解决方案,根据可用天线数量和所需的FTN重叠层数,决定天线通道的分组方式,以及为天线通道分组内选取合适的波束赋形方式,进一步实现了针对SNR动态优化频谱效率的目的。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终端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能力信息包括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FTN译码算法的信息,所述FTN译码算法包括:上行FTN译码算法和/或下行FTN译码算法。
具体地,多天线系统在进行模式的自适应切换时,可以根据接收机能力和信道状况来判断是否采用FTN传输模式,然后可以根据测量结果确定当前收发机所能支持的重叠层数。其触发和自适应的流程如下:
首先,发端可以确认当前传输是否支持FTN。主要根据以下两点:
a.用户能力,即用户的接收机是否支持FTN译码算法;(UE向网络侧上报自己是否支持上行FTN和下行FTN的能力)
b.当前信道状态信息,例如为接收信号SINR。
具体地,在SINR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MIMO模式;
在SINR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基于通信对端发送的能力信息,确定通信对端支持FTN译码算法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FTN模式;
在SINR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基于通信对端发送的能力信息,确定通信对端支持FTN译码算法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MIMO-FTN模式。
具体地,以上两种信息即用户能力和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用户反馈来获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信息的传输,在信息传输时可以实现根据信道状态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进行传输,灵活调节多天线系统的工作模式,实现了针对信道状态动态优化频谱效率,利于接收机能供跟踪衰落信道的时变特性,始终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信息传输装置,或者,该信息传输装置中的用于执行信息传输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信息传输装置执行信息传输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通信设备,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910,第一确定模块920和第一传输模块930,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910用于获取多个天线通道的信道质量;
第一确定模块920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确定天线工作模式;
第一传输模块930用于采用所述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信息传输;
所述天线工作模式包括: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均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式工作的MIMO模式,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均采用超奈奎斯特FTN方式工作的FTN模式,或所述多个天线通道中同一天线端口组采用MIMO预编码方式工作、不同天线端口组之间采用FTN方式工作的MIMO-FTN模式,其中,每个天线端口组内包括至少1个天线通道。
具体地,信息传输装置通过第一获取模块获取多个天线通道的信道质量后,可以通过第一确定模块920根据信道质量,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最后根据第一传输模块930采用确定的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信息传输。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信息传输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信息的传输,在信息传输时可以实现根据信道状态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进行传输,灵活调节多天线系统的工作模式,实现了针对信道状态动态优化频谱效率,利于接收机能供跟踪衰落信道的时变特性,始终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以下至少一项:
在所述信道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MIMO模式;
在所述信道质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FTN模式;
在所述信道质量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MIMO-FTN模式。
可选地,还包括: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更新的信道质量,切换天线工作模式;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采用切换后的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传输。
可选地,所述信道质量是根据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信号与噪声比S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时,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接收下行参考信号;
对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信道质量。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且通信对端为终端时,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发送sidelink参考信号;
接收所述通信对端反馈的信道质量,其中,所述信道质量是所述通信对端根据所述sidelink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发送下行参考信号;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得到所述信道质量,其中,所述CSI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接收上行参考信号;
对所述上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信道质量。
可选地,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MIMO-FTN模式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天线端口组间采用FTN方式工作时的重叠层数;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天线端口组内采用MIMO方式工作时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其中,传输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PMI和所述重叠层数,进行传输。
可选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信道质量,确定重叠层数。
可选地,所述信道质量是根据第二信道质量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SINR、RSRP、多径数量、相对速度、多普勒频移、频偏纠正后的残留频率偏移和误码率。
可选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
根据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确定所述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第三确定模块还用于:
通过所述天线端口组,向终端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和测量触发信令;
接收所述终端基于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CSI;
根据所述天线端口组的CSI,确定所述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其中,所述CSI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第三确定模块还用于:
通过所述天线端口组,向终端发送测量触发信令;
接收所述终端基于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
对所述上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信道测量信息;
其中,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时,第三确定模块还用于:
通过所述天线端口组,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测量请求信令;
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基于所述测量请求信令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
对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信道测量信息;
其中,所述测量请求信令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且通信对端为终端时,第三确定模块还用于: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发送sidelink参考信号和测量触发信令;
接收所述通信对端基于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反馈的信道测量信息;
其中,所述信道测量信息是所述通信对端根据所述sidelink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
可选地,传输模块还用于:
对于一个所述天线端口组,基于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对组内的天线通道的信息进行数字波束赋形,获得MIMO信息;其中,所述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基于所述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指示;
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天线端口组的MIMO信息,基于所述重叠层数叠加获得MIMO-FTN信息;
传输所述MIMO-FTN信息。
可选地,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FTN模式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基于信道质量,确定重叠层数;
其中,传输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重叠层数,将天线的信息叠加获得FTN信息;
传输所述FTN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若确定未满足传输条件,则重新确定重叠层数;
所述传输条件包括:
通信对端反馈的误码率不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
接收到通信对端发送的NACK消息数量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或
连续接收到的通信对端发送的NACK消息数量达到第三预设阈值;或
接收信号的SNR或者RSRP低于第四预设阈值。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调节模块,用于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FTN模式时,基于天线测量信息,调节FTN信息的发送参数;所述天线测量信息通过测量天线端口获得;
第二调节模块,用于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MIMO-FTN模式时,基于信道测量信息,调节MIMO-FTN信息的发送参数。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指示模块,用于在重新确定重叠层数后,将重新确定的重叠层数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给通信对端;或
第二指示模块,在调节发送参数后,将调节后的发送参数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给通信对端。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由DCI或者dedicated-RRC携带,或,由PDCCH或者PDSCH承载。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由上行控制信息UCI携带,或,由PUCCH或者PUSCH承载。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且所述通信对端为终端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由sidelink控制信令或同步消息携带,或,由PSCCH或者PSSCH或SBCCH承载。
可选地,所述天线端口组通过对天线通道进行分组获得;
其中,所述对天线通道进行分组包括:
基于所述重叠层数,确定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分组规则;
基于所述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分组规则,对天线通道进行分组。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终端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能力信息包括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FTN译码算法的信息,所述FTN译码算法包括:上行FTN译码算法和/或下行FTN译码算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信息的传输,在信息传输时可以实现根据信道状态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进行传输,灵活调节多天线系统的工作模式,实现了针对信道状态动态优化频谱效率,利于接收机能供跟踪衰落信道的时变特性,始终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为非移动终端。示例性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非移动终端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能够实现图1至图8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通信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存储在存储器10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0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1000为终端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实现上述同步信号块的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1000为网络侧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实现上述同步信号块的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通信设备可以是网络侧设备,也可以是终端。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100包括:天线1101、射频装置1102、基带装置1103。天线1101与射频装置110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102通过天线1101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10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103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102,射频装置1102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101发送出去。
上述频带处理装置可以位于基带装置1103中,以上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基带装置1103中实现,该基带装置1103包括处理器1104和存储器1105。
基带装置1103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带板,该基带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如图11所示,其中一个芯片例如为处理器1104,与存储器1105连接,以调用存储器1105中的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网络设备操作。
该基带装置1103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1106,用于与射频装置1102交互信息,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简称CPRI)。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105上并可在处理器1104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104调用存储器1105中的指令或程序执行图9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故不在此赘述。
其中,处理器1104用于获取多个天线通道的信道质量;
根据所述信道质量,确定天线工作模式;
采用所述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信息传输;
所述天线工作模式包括: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均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式工作的MIMO模式,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均采用超奈奎斯特FTN方式工作的FTN模式,或所述多个天线通道中同一天线端口组采用MIMO预编码方式工作、不同天线端口组之间采用FTN方式工作的MIMO-FTN模式,其中,每个天线端口组内包括至少1个天线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信息的传输,在信息传输时可以实现根据信道状态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进行传输,灵活调节多天线系统的工作模式,实现了针对信道状态动态优化频谱效率,利于接收机能供跟踪衰落信道的时变特性,始终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处理器1104还用于以下至少一项:
在所述信道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MIMO模式;
在所述信道质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FTN模式;
在所述信道质量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MIMO-FTN模式。
可选地,处理器1104还用于:
根据更新的信道质量,切换天线工作模式;
采用切换后的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传输。
可选地,所述信道质量是根据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信号与噪声比S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处理器1104还用于: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发送下行参考信号;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得到所述信道质量,其中,所述CSI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处理器1104还用于: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接收上行参考信号;
对所述上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信道质量。
可选地,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MIMO-FTN模式时,处理器1104还用于:
确定天线端口组间采用FTN方式工作时的重叠层数;
确定天线端口组内采用MIMO方式工作时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其中,采用所述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传输,包括:
根据所述PMI和所述重叠层数,进行传输。
可选地,处理器1104还用于:
基于信道质量,确定重叠层数。
可选地,所述信道质量是根据第二信道质量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SINR、RSRP、多径数量、相对速度、多普勒频移、频偏纠正后的残留频率偏移和误码率。
可选地,处理器1104还用于:
获取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
根据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确定所述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处理器1104还用于:
通过所述天线端口组,向终端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和测量触发信令;
接收所述终端基于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CSI;
根据所述天线端口组的CSI,确定所述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其中,所述CSI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处理器1104还用于:
通过所述天线端口组,向终端发送测量触发信令;
接收所述终端基于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
对所述上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信道测量信息;
其中,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
可选地,处理器1104还用于:
对于一个所述天线端口组,基于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对组内的天线通道的信息进行数字波束赋形,获得MIMO信息;其中,所述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基于所述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指示;
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天线端口组的MIMO信息,基于所述重叠层数叠加获得MIMO-FTN信息;
传输所述MIMO-FTN信息。
可选地,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FTN模式时,处理器1104还用于:
基于信道质量,确定重叠层数;
其中,采用所述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传输,包括:
基于所述重叠层数,将天线的信息叠加获得FTN信息;
传输所述FTN信息。
可选地,处理器1104还用于:
若确定未满足传输条件,则重新确定重叠层数;
所述传输条件包括:
通信对端反馈的误码率不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
接收到通信对端发送的NACK消息数量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或
连续接收到的通信对端发送的NACK消息数量达到第三预设阈值;或
接收信号的SNR或者RSRP低于第四预设阈值。
可选地,处理器1104还用于:
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FTN模式时,基于天线测量信息,调节FTN信息的发送参数;所述天线测量信息通过测量天线端口获得;
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MIMO-FTN模式时,
基于信道测量信息,调节MIMO-FTN信息的发送参数。
可选地,处理器1104还用于:
在重新确定重叠层数后,将重新确定的重叠层数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给通信对端;或
在调节发送参数后,将调节后的发送参数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给通信对端。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由DCI或者dedicated-RRC携带,或,由PDCCH或者PDSCH承载。
可选地,所述天线端口组通过对天线通道进行分组获得;
其中,处理器1104还用于:
基于所述重叠层数,确定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分组规则;
基于所述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分组规则,对天线通道进行分组。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处理器1104还用于:
接收终端发送的终端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能力信息包括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FTN译码算法的信息,所述FTN译码算法包括:上行FTN译码算法和/或下行FTN译码算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信息的传输,在信息传输时可以实现根据信道状态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进行传输,灵活调节多天线系统的工作模式,实现了针对信道状态动态优化频谱效率,利于接收机能供跟踪衰落信道的时变特性,始终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12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201、网络模块1202、音频输出单元1203、输入单元1204、传感器1205、显示单元1206、用户输入单元1207、接口单元1208、存储器1209、以及处理器12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12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2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2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2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2041和麦克风12042,图形处理器12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206可包括显示面板12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2061。用户输入单元1207包括触控面板12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2072。触控面板12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2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2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201将来自通信对端的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1210处理;另外,将待传输的信息发送给网络侧设备。通常,射频单元12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12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2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2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2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12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或指令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210中。
其中,处理器1210用于获取多个天线通道的信道质量;
根据所述信道质量,确定天线工作模式;
采用所述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信息传输;
所述天线工作模式包括: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均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式工作的MIMO模式,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均采用超奈奎斯特FTN方式工作的FTN模式,或所述多个天线通道中同一天线端口组采用MIMO预编码方式工作、不同天线端口组之间采用FTN方式工作的MIMO-FTN模式,其中,每个天线端口组内包括至少1个天线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信息的传输,在信息传输时可以实现根据信道状态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进行传输,灵活调节多天线系统的工作模式,实现了针对信道状态动态优化频谱效率,利于接收机能供跟踪衰落信道的时变特性,始终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处理器1210还用于以下至少一项:
在所述信道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MIMO模式;
在所述信道质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FTN模式;
在所述信道质量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MIMO-FTN模式。
可选地,处理器1210还用于:
根据更新的信道质量,切换天线工作模式;
采用切换后的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传输。
可选地,所述信道质量是根据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信号与噪声比S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时,处理器1210还用于: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接收下行参考信号;
对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信道质量。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且通信对端为终端时,处理器1210还用于: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发送旁链路sidelink参考信号;
接收所述通信对端反馈的信道质量,其中,所述信道质量是所述通信对端根据所述sidelink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
可选地,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MIMO-FTN模式时,处理器1210还用于:
确定天线端口组间采用FTN方式工作时的重叠层数;
确定天线端口组内采用MIMO方式工作时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其中,采用所述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传输,包括:
根据所述PMI和所述重叠层数,进行传输。
可选地,处理器1210还用于:
基于信道质量,确定重叠层数。
可选地,所述信道质量是根据第二信道质量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SINR、RSRP、多径数量、相对速度、多普勒频移、频偏纠正后的残留频率偏移和误码率。
可选地,处理器1210还用于:
获取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
根据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确定所述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时,处理器1210还用于:
通过所述天线端口组,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测量请求信令;
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基于所述测量请求信令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
对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信道测量信息;
其中,所述测量请求信令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且通信对端为终端时,处理器1210还用于: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发送sidelink参考信号和测量触发信令;
接收所述通信对端基于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反馈的信道测量信息;
其中,所述信道测量信息是所述通信对端根据所述sidelink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
可选地,处理器1210还用于:
对于一个所述天线端口组,基于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对组内的天线通道的信息进行数字波束赋形,获得MIMO信息;其中,所述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基于所述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指示;
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天线端口组的MIMO信息,基于所述重叠层数叠加获得MIMO-FTN信息;
传输所述MIMO-FTN信息。
可选地,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FTN模式时,处理器1210还用于:
基于信道质量,确定重叠层数;
其中,采用所述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传输,包括:
基于所述重叠层数,将天线的信息叠加获得FTN信息;
传输所述FTN信息。
可选地,处理器1210还用于:
若确定未满足传输条件,则重新确定重叠层数;
所述传输条件包括:
通信对端反馈的误码率不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
接收到通信对端发送的NACK消息数量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或
连续接收到的通信对端发送的NACK消息数量达到第三预设阈值;或
接收信号的SNR或者RSRP低于第四预设阈值。
可选地,处理器1210还用于:
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FTN模式时,基于天线测量信息,调节FTN信息的发送参数;所述天线测量信息通过测量天线端口获得;
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MIMO-FTN模式时,
基于信道测量信息,调节MIMO-FTN信息的发送参数。
可选地,处理器1210还用于:
在重新确定重叠层数后,将重新确定的重叠层数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给通信对端;或
在调节发送参数后,将调节后的发送参数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给通信对端。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由上行控制信息UCI携带,或,由PUCCH或者PUSCH承载。
可选地,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且所述通信对端为终端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由sidelink控制信令或同步消息携带,或,由PSCCH或者PSSCH或SBCCH承载。
可选地,所述天线端口组通过对天线通道进行分组获得;
其中,处理器1210还用于:
基于所述重叠层数,确定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分组规则;
基于所述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分组规则,对天线通道进行分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信息的传输,在信息传输时可以实现根据信道状态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进行传输,灵活调节多天线系统的工作模式,实现了针对信道状态动态优化频谱效率,利于接收机能供跟踪衰落信道的时变特性,始终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信息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网络侧设备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信息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44)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天线通道的信道质量;
根据所述信道质量,确定天线工作模式;
采用所述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信息传输;
所述天线工作模式包括: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均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式工作的MIMO模式,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均采用超奈奎斯特FTN方式工作的FTN模式,或所述多个天线通道中同一天线端口组采用MIMO预编码方式工作、不同天线端口组之间采用FTN方式工作的MIMO-FTN模式,其中,每个天线端口组内包括至少1个天线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确定天线工作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在所述信道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MIMO模式;
在所述信道质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FTN模式;
在所述信道质量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MIMO-FTN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确定天线工作模式之后,还包括:
根据更新的信道质量,切换天线工作模式;
采用切换后的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质量是根据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信号与噪声比S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中的至少一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时,获取多个天线通道的信道质量,包括: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接收下行参考信号;
对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信道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且通信对端为终端时,获取多个天线通道的信道质量,包括: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发送旁链路sidelink参考信号;
接收所述通信对端反馈的信道质量,其中,所述信道质量是所述通信对端根据所述sidelink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获取多个天线通道的信道质量,包括: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发送下行参考信号;
接收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得到所述信道质量,其中,所述CSI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获取多个天线通道的信道质量,包括: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接收上行参考信号;
对所述上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信道质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MIMO-FTN模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天线端口组间采用FTN方式工作时的重叠层数;
确定天线端口组内采用MIMO方式工作时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其中,采用所述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传输,包括:
根据所述PMI和所述重叠层数,进行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天线端口组间采用FTN方式工作时的重叠层数,包括:
基于所述信道质量,确定重叠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质量是根据第二信道质量参数确定的,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SINR、RSRP、多径数量、相对速度、多普勒频移、频偏纠正后的残留频率偏移和误码率。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天线端口组内采用MIMO方式工作时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包括:
获取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
根据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确定所述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根据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确定所述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包括:
通过所述天线端口组,向终端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和测量触发信令;
接收所述终端基于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CSI;
根据所述天线端口组的CSI,确定所述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其中,所述CSI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获取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天线端口组,向终端发送测量触发信令;
接收所述终端基于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
对所述上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信道测量信息;
其中,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时,获取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天线端口组,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测量请求信令;
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基于所述测量请求信令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
对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信道测量信息;
其中,所述测量请求信令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且通信对端为终端时,获取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发送sidelink参考信号和测量触发信令;
接收所述通信对端基于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反馈的信道测量信息;
其中,所述信道测量信息是所述通信对端根据所述sidelink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所述测量触发信令包括天线端口组的数量。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PMI和所述重叠层数,进行传输,包括:
对于一个所述天线端口组,基于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对组内的天线通道的信息进行数字波束赋形,获得MIMO信息;其中所述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基于所述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指示;
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天线端口组的MIMO信息,基于所述重叠层数叠加获得MIMO-FTN信息;
传输所述MIMO-FTN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FTN模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信道质量,确定重叠层数;
其中,采用所述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传输,包括:
基于所述重叠层数,将天线的信息叠加获得FTN信息;
传输所述FTN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0或18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未满足传输条件,则重新确定重叠层数;
所述传输条件包括:
通信对端反馈的误码率不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
接收到通信对端发送的NACK消息数量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或
连续接收到的通信对端发送的NACK消息数量达到第三预设阈值;或
接收信号的SNR或者RSRP低于第四预设阈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FTN模式时,基于天线测量信息,调节FTN信息的发送参数;所述天线测量信息通过测量天线端口获得;
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MIMO-FTN模式时,基于信道测量信息,调节MIMO-FTN信息的发送参数。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重新确定重叠层数后,将重新确定的重叠层数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给通信对端;或
在调节发送参数后,将调节后的发送参数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给通信对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由下行控制信息DCI或者专用无线资源控制dedicated-RRC携带,或,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或者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承载。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由上行控制信息UCI携带,或,由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或者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承载。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且所述通信对端为终端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由sidelink控制信令或同步消息携带,或,由物理旁链路控制信道PSCCH或者物理旁链路共享信道PSSCH或sidelink广播控制信道SBCCH承载。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组通过对天线通道进行分组获得;
其中,所述对天线通道进行分组包括:
基于重叠层数,确定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分组规则;
基于所述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分组规则,对天线通道进行分组。
2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终端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能力信息包括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FTN译码算法的信息,所述FTN译码算法包括:上行FTN译码算法和/或下行FTN译码算法。
27.一种信息传输装置,应用于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天线通道的信道质量;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确定天线工作模式;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采用所述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信息传输;
所述天线工作模式包括: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均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式工作的MIMO模式,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均采用超奈奎斯特FTN方式工作的FTN模式,或所述多个天线通道中同一天线端口组采用MIMO预编码方式工作、不同天线端口组之间采用FTN方式工作的MIMO-FTN模式,其中,每个天线端口组内包括至少1个天线通道。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以下至少一项:
在所述信道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MIMO模式;
在所述信道质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FTN模式;
在所述信道质量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天线工作模式是MIMO-FTN模式。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更新的信道质量,切换天线工作模式;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采用切换后的天线工作模式,进行传输。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时,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接收下行参考信号;
对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信道质量。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且通信对端为终端时,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发送sidelink参考信号;
接收所述通信对端反馈的信道质量,其中,所述信道质量是所述通信对端根据所述sidelink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发送下行参考信号;
接收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得到所述信道质量,其中,所述CSI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
33.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通道,接收上行参考信号;
对所述上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信道质量。
34.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MIMO-FTN模式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天线端口组间采用FTN方式工作时的重叠层数;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天线端口组内采用MIMO方式工作时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其中,传输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PMI和所述重叠层数,进行传输。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信道质量,确定重叠层数。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
根据天线端口组的信道测量信息,确定所述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传输模块还用于:
对于一个所述天线端口组,基于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对组内的天线通道的信息进行数字波束赋形,获得MIMO信息;其中所述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基于所述天线端口组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指示;
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天线端口组的MIMO信息,基于所述重叠层数叠加获得MIMO-FTN信息;
传输所述MIMO-FTN信息。
3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FTN模式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基于信道质量,确定重叠层数;
其中,传输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重叠层数,将天线的信息叠加获得FTN信息;
传输所述FTN信息。
39.根据权利要求35或38所述的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若确定未满足传输条件,则重新确定重叠层数;
所述传输条件包括:
通信对端反馈的误码率不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
接收到通信对端发送的NACK消息数量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或
连续接收到的通信对端发送的NACK消息数量达到第三预设阈值;或
接收信号的SNR或者RSRP低于第四预设阈值。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调节模块,用于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FTN模式时,基于天线测量信息,调节FTN信息的发送参数;所述天线测量信息通过测量天线端口获得;
第二调节模块,用于当所述天线工作模式为MIMO-FTN模式时,基于信道测量信息,调节MIMO-FTN信息的发送参数。
4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组通过对天线通道进行分组获得;
其中,所述对天线通道进行分组包括:
基于重叠层数,确定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分组规则;
基于所述天线端口组的数量和分组规则,对天线通道进行分组。
4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终端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能力信息包括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FTN译码算法的信息,所述FTN译码算法包括:上行FTN译码算法和/或下行FTN译码算法。
43.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6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44.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6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11649.7A CN114520680B (zh) | 2020-11-20 | 2020-11-20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PCT/CN2021/131837 WO2022105887A1 (zh) | 2020-11-20 | 2021-11-19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EP21894034.4A EP4250580A4 (en) | 2020-11-20 | 2021-11-19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
US18/197,200 US20230283359A1 (en) | 2020-11-20 | 2023-05-15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11649.7A CN114520680B (zh) | 2020-11-20 | 2020-11-20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20680A CN114520680A (zh) | 2022-05-20 |
CN114520680B true CN114520680B (zh) | 2023-06-23 |
Family
ID=81595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11649.7A Active CN114520680B (zh) | 2020-11-20 | 2020-11-20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283359A1 (zh) |
EP (1) | EP4250580A4 (zh) |
CN (1) | CN114520680B (zh) |
WO (1) | WO202210588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59363A (zh) * | 2022-05-07 | 2022-07-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93460A (zh) * | 2013-08-29 | 2016-04-13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超奈奎斯特速率多载波调制的方法及设备 |
CN105794123A (zh) * | 2013-10-18 | 2016-07-20 | 诺基亚通信公司 | 用于全维度多输入多输出的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和反馈 |
CN107113052A (zh) * | 2014-11-12 | 2017-08-29 | 阿尔卡特朗讯 | 用于中继器小小区的频分双工(fdd)大规模mimo回程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62997B (zh) * | 2005-05-11 | 2010-06-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空间相关性判别方法及多天线系统工作模式调整方法 |
EP2954634B1 (en) * | 2013-02-08 | 2020-04-2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adio resources allocation |
JP6254019B2 (ja) * | 2014-02-28 | 2017-12-2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2015164259A (ja) * | 2014-02-28 | 2015-09-10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WO2016165761A1 (en) * | 2015-04-15 | 2016-10-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ulti-stream faster-than-nyquist transmission using bandwidth partitioning |
KR102316028B1 (ko) * | 2017-07-06 | 2021-10-25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송신 다이버시티를 사용하는 ftn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153470B1 (ko) * | 2017-12-01 | 2020-09-08 |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광대역 및 산발성 트래픽의 효율적인 공존을 위한 ftn 기반 ofdm 전송 장치 및 그 방법 |
-
2020
- 2020-11-20 CN CN202011311649.7A patent/CN114520680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1-19 EP EP21894034.4A patent/EP4250580A4/en active Pending
- 2021-11-19 WO PCT/CN2021/131837 patent/WO2022105887A1/zh unknown
-
2023
- 2023-05-15 US US18/197,200 patent/US20230283359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93460A (zh) * | 2013-08-29 | 2016-04-13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超奈奎斯特速率多载波调制的方法及设备 |
CN105794123A (zh) * | 2013-10-18 | 2016-07-20 | 诺基亚通信公司 | 用于全维度多输入多输出的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和反馈 |
CN107113052A (zh) * | 2014-11-12 | 2017-08-29 | 阿尔卡特朗讯 | 用于中继器小小区的频分双工(fdd)大规模mimo回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283359A1 (en) | 2023-09-07 |
EP4250580A4 (en) | 2024-05-08 |
WO2022105887A1 (zh) | 2022-05-27 |
EP4250580A1 (en) | 2023-09-27 |
CN114520680A (zh) | 2022-05-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10328645A1 (en)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csi reporting | |
US10763930B2 (en) | Uplink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US9496939B2 (en) | Adaptive transmission mode switching | |
US8989062B2 (en)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101891114B1 (ko) | 보간을 이용한 프리코딩 행렬 지시자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 |
EP3402105B1 (en) | Method by which terminal receives downlink signal from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
WO2015115705A1 (en) | Feedback reporting method for massive antenna array based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US9674002B2 (en) | Channel estimation in a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CN115378769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2178742A1 (en) |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ng using a reconfigurable surface | |
CN114520680B (zh)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230308143A1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JP5551810B1 (ja)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 |
CN113949426A (zh) |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通信设备 | |
Hu et al. | A novel link adaptive transmission scheme in higher-order MIMO systems | |
CN116683955A (zh) | 信道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终端及介质 | |
Kaushik et al. |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MIMO over MIMO-LTE for MQAM considering Rayleigh fading distribution | |
Wang et al. | MU-MIMO user pairing algorithm to achieve overhead-throughput tradeoff in LTE-A syste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