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4339520B - 一种无线耳机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耳机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9520B
CN114339520B CN202111666279.3A CN202111666279A CN114339520B CN 114339520 B CN114339520 B CN 114339520B CN 202111666279 A CN202111666279 A CN 202111666279A CN 114339520 B CN114339520 B CN 1143395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earphon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662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39520A (zh
Inventor
涂春江
童伟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6627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95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9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9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39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95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属于耳机及其通信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耳机装置及其通信方法,第一耳机在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帧后,经过一个SIFS间隔,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ACK帧;第二耳机在侦听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无线帧后,在预设时间段内向所述第一耳机发送第二无线帧,所述预设时间段大于SIFS间隔,且小于SIFS间隔与所述第一耳机发送所述ACK帧的时间段之和;所述第一耳机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二无线帧或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无线帧指示所述第二耳机没有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帧的情况下,修改发送中的所述ACK帧,修改后的ACK帧用于告知所述智能设备重发无线帧,能够提高智能设备与耳机之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耳机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耳机及其通信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耳机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有线耳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然而,有线耳机中的耳机线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缠绕和拉扯等问题。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取消了耳机和智能设备、左右耳之间的连线,以使其适应于不同的运动场合。现有的真无线立体声耳机,是以蓝牙与智能设备相连,接收音乐或进行通话。现有的真无线立体声耳机与智能设备之间宽带有限,不能支持高性能或无损音乐,能支持的真无线立体声耳机与智能设备之间距离也有限,同时,智能设备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之间无法的传输功耗大、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装置及其通信方法,第一耳机经过一个SIFS间隔向智能设备发送ACK帧,第二耳机在预设时间段内向第一耳机发送第二无线帧,第一耳机基于自身和第二耳机接收第一无线帧的情况,判断是否修改发送中的ACK帧,以确保智能设备发送下一无线帧或者重发无线帧,实现智能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的低功耗可靠传输。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一种无线耳机装置,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述第一耳机配置为:接收来自智能设备的第一无线帧;在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帧后,经过一个SIFS间隔,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ACK帧;所述第二耳机配置为:侦听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无线帧;
在侦听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无线帧后,在预设时间段内向所述第一耳机发送第二无线帧,所述第二无线帧指示所述第二耳机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帧,所述预设时间段大于SIFS间隔,且小于SIFS间隔与所述第一耳机发送所述ACK帧的时间段之和;
所述第一耳机进一步配置为: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接收所述第二无线帧;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二无线帧或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无线帧指示所述第二耳机没有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帧的情况下,修改发送中的所述ACK帧,修改后的ACK帧用于告知所述智能设备重发无线帧。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一种无线耳机装置的通信方法,所述无线耳机装置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述通信方法包括:由所述第一耳机接收来自智能设备的第一无线帧,并由所述第二耳机侦听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无线帧;由所述第一耳机,在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帧后,经过一个SIFS间隔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ACK帧;由所述第二耳机,在侦听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无线帧后,在预设时间段内向所述第一耳机发送第二无线帧,所述第二无线帧指示所述第二耳机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帧,所述预设时间段大于SIFS间隔,且小于SIFS间隔与所述第一耳机发送所述ACK帧的时间段之和;由所述第一耳机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接收所述第二无线帧;由所述第一耳机,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二无线帧或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无线帧指示所述第二耳机没有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帧的情况下,修改发送中的所述ACK帧,以告知所述智能设备重发无线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公开在第一耳机向智能设备发送第一无线帧之前,设置一个SIFI间隔,用来间隔立即响应的ACK帧,同时,第二耳机向第一耳机发送第二无线帧的预设时间段大于SIFS且小于SIFS间隔与所述第一耳机发送所述ACK帧的时间段之和,为第一耳机修改发送中的ACK帧提供足够的时间,以确保智能设备接收到修改后的ACK帧后重发第一无线帧。这种机制,保证了无线耳机能够可靠的接收来自智能设备的第一无线帧,提高了智能设备与耳机之间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图1(a)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耳机装置的各个耳机之间及其与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示意图;
图1(b)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耳机装置的各个耳机之间及其与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原理方框示意图;
图2(a)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耳机装置的各个耳机的通信模式框图;
图2(b)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耳机装置的各个耳机之间及其与智能设备之间的不同通信单元通过不同频段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图3示出当智能设备发送不同品质的音频数据时,不同通信单元与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模式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耳机装置各个耳机处理音乐数据的原理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耳机装置的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所表示的构件:
1-智能设备;2-第一耳机;3-第二耳机;4-第一通信单元;5-第二通信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详细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定。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部分的称谓。“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a)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耳机装置的各个耳机之间及其与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示意图。图1(b)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耳机装置的各个耳机之间及其与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原理方框示意图。
所述无线耳机装置包括第一耳机2和第二耳机3,所述第一耳机2配置为接收来自智能设备1的第一无线帧。其中,智能设备1可以为各种便携式智能终端,如图1(a)所示的智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智能家居和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等。如图1(b)所示,第一耳机2在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帧后,经过一个SIFS间隔,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ACK帧。所述SIFS是最短的时间区段,用来间隔需要立即响应的帧,如控制帧(RTS/CTS/ACK)等,具体的,例如,802.11a时SIFS为16us,802.11g时SIFS为10us。在帧交换顺序地两次传输之间使用最短间隔,可以防止其他正在等待介质的站点试图使用介质。
智能设备1在正确接收到第一耳机2发送的ACK帧后,就发送下一个第一无线帧,否则,重发上一个第一无线帧。例如,当第一耳机2没有正确接收来自智能设备1发送的第一无线帧时,则智能设备1接收到的ACK帧有误,智能设备1则能够得知第一耳机2没有正确接收第一无线帧,从而重新发送第一无线帧。其次,还可以在第一耳机2没有正确接收第一无线帧之后,不向智能设备1发送ACK帧,可以设置一定的预设时间,一旦超过预设时间,智能设备1还没有收到来自第一耳机2发出的ACK帧,智能设备1即可判断第一耳机2没有正确接收第一无线帧,从而重发上一个第一无线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在第一耳机2发现错误接收了智能设备1发送的第一无线帧的情况下,选择对ACK帧进行编码等,以告知智能设备1重发第一无线帧。
如图1(b)所示,所述第二耳机3配置为侦听来自所述智能设备1的第一无线帧,第一耳机2可以向第二耳机3传输相关通信参数,以便第二耳机3利用相关通信参数来侦听来自智能设备1的第一无线帧。相关通信参数可以直接传输到第二耳机3,也可以经由中继器传输到第二耳机3,该中继器可以是无线中继器或光中继器等,也可以是充电盒、智能设备1、有线电路等中的任何一种或者其组合等其他中继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关通信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设备1的通信链接地址、通信连接的加密参数信息等,使得第二耳机3无需执行通信连接的配对和建立,而可以伪装成第一耳机2来侦听并接收由智能设备1发出的第一无线帧。通过第二耳机3对智能设备1进行侦听,能够高效地实现智能设备1与第一耳机2、第二耳机3之间的信息传输。
进一步地,如图1(b),第二耳机3在侦听来自所述智能设备1的第一无线帧后,在预设时间段内向所述第一耳机2发送第二无线帧,所述第二无线帧指示所述第二耳机3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帧。在建立上述通信连接后,第二耳机3基于侦听到的第一无线帧,响应于第一耳机2,向第一耳机2发送第二无线帧。第一耳机2基于第二无线帧,判断第二耳机3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帧。例如,如果第二耳机3正确接收到智能设备1发送的第一无线帧,可以将正确的信息写入在某一字段中,例如在某一字段中写入“1”,第一耳机2接收到“1”的字段信息,则认为第二耳机3正确接收到了智能设备1发送的第一无线帧。如果第二耳机3没有正确接收第一无线帧,则可以写入“0”,第一耳机2接收到含有“0”的字段信息,则认为第二耳机3没有正确接收到第一无线帧。
其中,所述预设时间段大于SIFS间隔,以使得第二无线帧易于被第一耳机2正确接收,且小于SIFS间隔与所述第一耳机2发送所述ACK帧的时间段之和(如图1(b)所示),以使得第一耳机2在ACK帧发送完毕之前能够接收到第二无线帧,从而使得第一耳机2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去修改正在发送中的ACK帧。在一些实施例中,SIFS时长较短,为使第二无线帧具有较好的接收性能,第二无线帧需要有较长的同步序列,因此,所述预设时间段大于SIFS间隔。例如,当第二无线帧是蓝牙帧,其帧长大于72μs,当其是低功耗蓝牙帧,其帧长大于35μs,因此,都远大于SIFS。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ACK帧采取较低的数据速率,低于预设的数据速率1,比如采用1Mbps、2Mbps、6Mbps等速率,以使得预设时间段小于SIFS与所述第一耳机2发送所述ACK帧的时间段之和,从而使第一耳机2可以去修改正在发送中的ACK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耳机2进一步配置为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接收所述第二无线帧,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所述的预设时间段大于SIFS间隔且小于SIFS间隔与所述第一耳机2发送所述ACK帧的时间段之和,以使得第一耳机2在发送ACK帧完毕之前可以对ACK帧作出响应。具体地,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第一耳机2如果没有接收到第二耳机3向第一耳机2发出的所述第二无线帧,或,第一耳机2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无线帧指示所述第二耳机3没有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帧的情况下,修改发送中的所述ACK帧,修改后的ACK帧用于告知所述智能设备1重发无线帧。其中,如果第一耳机2正确接收到第二无线帧,则不对ACK帧作干预,智能设备1正确接收到ACK帧后继续发送下一个第一无线帧,从而实现数据稳定、持续传输。当然,如果第一耳机2没有正确接收到第二无线帧,说明第二耳机3没有正确接收到来自智能设备1发送的第一无线帧,此时,第一耳机2在ACK帧发送完毕之间,对ACK帧进行干预、修改。
对于第一耳机2修改ACK帧的方法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让智能设备1没有正确接收ACK帧,从而据此重发无线帧即可。具体修改方法包括,例如,可以修改在ACK帧尾处FCS(帧检验序列),使之通不过帧检验。或者,修改ACK帧内的其他数据,比如地址信息等。或者对于ACK后继内容不再发送,使ACK不再完整。对ACK帧进行修改、干预后,智能设备1就不能正确接收ACK帧,从而重发上一个第一无线帧,此时,第二耳机3可以再次接收重发的第一无线帧。
通过上述机制,保证了第一耳机2、第二耳机3都能够可靠接收来自智能设备1的第一无线帧,如果两个耳机之一没有正确接收,则智能设备1会重发第一无线帧,有效提高了无线耳机装置与智能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图2(a)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耳机装置的各个耳机的通信模式框图,所述第一耳机2和所述第二耳机3的各个均具有第一通信单元4和第二通信单元5。所述第一通信单元4用于实现智能设备1与第一耳机2、第二耳机3之间的通信,所述第二通信单元5用于实现第一耳机2、第二耳机3之间的通信,两个通信单元之间协同配合,可以实现智能终端1和无线耳机装置之间的高效传输。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4和第二通信单元5可以相同或不同。进一步地,如图2(b),所示第一通信单元4配置为与所述智能设备1在第一频段内进行通信,所述第二通信单元5至少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耳机2与所述第二耳机3之间在与所述第一频段间隔开预定频段以上的第二频段内进行通信。具体的,第一耳机2、第二耳机3在第一通信单元4所在的第一频段内接收第一无线帧,第一耳机2在第一频段内向智能设备1发送ACK帧,而第二耳机3在第二通信单元5所在的第二频段内向第一耳机2发送第二无线帧。第一无线帧和ACK帧采用与第二无线帧不同的频段,以使两者之间减少相互干扰,从而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例如,第一耳机2发射ACK帧以及接收第二无线帧时有部分时间重叠,至少在一段时间既发射ACK帧又接收第二无线帧,第一耳机2的收发在射频上容易相互干扰,影响第一耳机2的接收和发射性能。上述实施例中,ACK帧的发射和第二无线帧的接收分别处于不同的频段,在一些情况下,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的间隔在1GHz以上,有利于减少接收和发射的相互干扰,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具体的,比如,当第一无线帧和第二无线帧分别是WIFI和蓝牙时,其中,WIFI工作在5.8G频段,蓝牙工作在2.4G频段,从而使两者可以同时工作而不相互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4采用WIFI通信模式,而所述第二通信单元5采用基于蓝牙的通信模式,或者除了基于蓝牙的通信模式以外的通信模式,例如可以是蓝牙模式,可以是非蓝牙模式或者改进版本的蓝牙。WiFi,又称为“行动热点”,是Wi-Fi联盟制造商的商标做为产品的品牌认证,是一个创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IEEE802.11标准包括IEEE802.11a、802.11b、802.11g、802.11n、802.11ac、WIFI6等。
智能设备1向第一耳机2发送第一无线帧,第一耳机2接收第一无线帧,采用WIFI通信模式,能够满足该过程对于带宽的要求,提高了传输速率。相对来讲,第二耳机3向第二耳机2发送第二无线帧,占用的数据量低,采用基于蓝牙的通信模式,一方面,基于蓝牙的通信模式能够满足第二无线帧的传输需求,另一方面,针对第一无线帧、第二无线帧分别采用WIFI通信模式、基于蓝牙的通信模式,两者之间协同作用,有利于降低智能设备与无线耳机装置之间的传输功耗,提高传输效率。比如,蓝牙5.0可以在低功耗模式下具备较快的传输能力,传输速率高,将其用于第二无线帧的发送,能够降低功耗。
或者,所述第一通信单元4和所述第二通信单元5都采用WIFI通信模式,但在彼此间隔开预定频段以上的频段上进行通信,以减少相互之间的通信干扰,提高通信可靠性和效率。例如,第一通信单元4和第二通信单元5都采用WIFI通信模式,其中,第一通信单元4工作在5.8G频段,第二通信单元5工作在2.4G频段,所述2.4G频段范围:2412~2472MHz大约60MHz,5.8G频段范围:5725~5850MHz大约125MHz,两个不同的频段之间间隔超过1G,既能够实现有效的数据传输又降低通信干扰。
图3示出当智能设备发送不同品质的音频数据时,不同通信单元与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模式示意图。所述第一通信单元4执行通信时的数据传输速度快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5执行通信时的数据传输速度,例如,当第一通信单元4采用WIFI通信模式,第二通信单元5采用蓝牙通信模式时,2.4G的蓝牙,比如BT5.0、BT5.2等包括经典蓝牙和低功耗蓝牙以及LE音频,其传输速率只有1Mbps,2Mbps,3Mbps等,传输的音质较差。主流的WIFI标准IEEE802.11n、802.11ac、WIFI6可提供300Mbps的传输速率,传输速率快于蓝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耳机2和所述第二耳机3中的各个被配置为,在要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1的高品质音频数据时,使用所述第一通信单元4执行与所述智能设备1的通信,在要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1的普通品质音频数据时,使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5执行与所述智能设备1的通信。第二通信单元5的数据传输速度低,意味着第二通信单元5相对于第一通信单元4可以有更低的功耗,当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1的普通品质音频数据时,使用第二通信单元5,有利于节约功耗。
常见的不同音质的音乐有64Kb/s,128Kb/s,192Kb/s 320Kb/s等码率的音乐,对于音质320Kb/s被广泛认定为高品质音乐,即所述的高品质音频数据。例如,当所述第二通信单元5采用蓝牙通信模式,所述第一通信模式4采用WIFI通信模式,由于蓝牙传输会有多次重传等,普通蓝牙很难实现可靠的高品质音乐传输。由于WIFI的传输能力远远超过蓝牙系统,利用WIFI在无线耳机装置与智能设备1之间传送高品质音频,大大提高耳机播放音乐的品质。两种不同传输速度的通信模式用于传输不同品质的音频数据,两者之间协同配合,既能够保证音频数据的高品质传输,提升播放的音乐的品质,提升客户使用体验,又能降低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单元5执行通信时的隐私性优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4执行通信时的隐私性,且所述第二通信单元5执行通信时的续航性能优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4执行通信时的续航性能,从隐私性和续航性能的角度,进一步对所述第一耳机2和所述第二耳机3进行配置,在要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1的通话数据时,使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5执行与所述智能设备1的通信,以保证通话数据的隐私性和通话的时延。比如,所述第二通信单元5采用蓝牙通信模块,蓝牙相对于其他通信方式,具有更好的隐私性和续航性,较好的保护通信隐私。当接收来自智能设备1的通话信号,使用蓝牙通信模块,一方面,有利于节约功耗,另一方面,蓝牙通过HFP在规定的时隙内接收通话,保证了通话的时延。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耳机装置各个耳机处理音乐数据的原理示意图,所述第二通信单元5执行通信时的续航性能优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4执行通信时的续航性能,所述第一耳机2和所述第二耳机3中的至少一个耳机进一步包括缓存器和处理器。
图4所示,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所述至少一个耳机使用所述第一通信单元4接收要播放的音乐数据时,使得在所述缓存器中缓存已经接收但尚未播放的音乐数据,以使得处理器随时调用音乐数据用于播放。如步骤401,缓存后,第一耳机2或第二耳机3确定缓存的音乐数据的数据量,基于缓存的数据量,指示耳机和智能设备1下一步的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402所示,在所确定的缓存的音乐数据的数据量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进行步骤403,即控制所述至少一个耳机的第一通信单元4向所述智能设备1发送第一标志帧并进入睡眠状态,所述第一标志帧指示所述至少一个耳机的第一通信单元4要进入睡眠状态或暂时不接收音乐数据的状态,以解决第一通信单元4续航性能差,能耗高的问题。
例如,当第一耳机2使用第一通信单元4接收播放音乐时,可以根据第一耳机2已经接收的待播放(还没有被播放的)缓存音乐大小,当待播放缓存音乐大于某一阈值1,由第一耳机2向智能设备1发送一个第一标志帧1,该标志帧1表征第一耳机2要进入睡眠状态或暂时不接收音乐数据帧状态。智能设备1接收到该标志帧1,则不向第一耳机2发送包含音乐数据的第一无线帧,第一耳机2可以进入睡眠状态一段时间。
如果小于第一阈值,进行步骤404,判断缓存的数据量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如步骤405所示,在所确定的缓存的音乐数据的数据量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至少一个耳机的第一通信单元4向所述智能设备1发送第二标志帧并退出睡眠状态,所述第二标志帧指示所述至少一个耳机的第一通信单元4要退出睡眠状态或要恢复接收音乐数据的状态,以继续实现智能设备1和耳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否则,则如步骤406所示,第一通信单元4继续处于睡眠状态或暂时不接收音乐数据的状态。具体地,第一耳机2进入睡眠状态一段时间后,该段时间长短基于第一阈值及/或第二阈值。其中第二阈值表征:当待播放缓存音乐小于第二阈值,第一耳机2退出睡眠状态,向智能设备1发送第二标志帧,该第二标志帧表征第一耳机2可以接收音乐数据帧。
其中,第一阈值可以是500ms,300ms,200ms,100ms等音乐播放时长对应的音乐数据存储大小,第二阈值可以是150ms,100ms,50ms,20ms,10ms等音乐播放时长对应的音乐数据存储大小。所述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既能够保证智能设备1与耳机之间的有效数据传输,提高耳机针对音乐数据缓存量作出响应的灵敏性,又有利于降低功耗,解决第一通信单元4续航性差的问题。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耳机3没有正确接收来自智能设备1发送的第一无线帧时,第二耳机3向第一耳机2发送第二无线帧,告知第一耳机2第二耳机3没有正确接收第一无线帧。此时,所述第一耳机2向所述智能设备1发送修改后的ACK帧,智能设备1重发第一无线帧,所述第一耳机2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1的重发无线帧。具体地,所述第一耳机2在从所述智能设备1正确接收到所述重发无线帧或有效负荷与所述重发无线帧对应的任何无线帧的情况下,向所述智能设备1发送ACK帧。
所述重发无线帧与智能设备1上一次发出的第一无线帧相同,所述有效负荷承载有效数据信息,用于向第一耳机2、第二耳机3传输与上一次发送的第一无线帧相同的数据信息。例如,当第一耳机2正确接收了来自智能设备1第一次发送的第一无线帧,而第二耳机3没有正确接收所述第一无线帧时,第一耳机2向智能设备1发送修改后的ACK帧,智能设备1重发无线帧,即第二次发送第一无线帧,此时,如果第二耳机3仍然没有正确接收重发无线帧,则仍然会指示第一耳机2向智能设备1发送修改后的ACK帧,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以确保第一耳机2和第二耳机3都能够正确接收到第一无线帧。当然,上述过程中,当智能设备1进行重发无线帧之后,第二耳机3正确接收到了重发无线帧,而第一耳机2却没有正确接收该重发无线帧,但是,由于该重发无线帧与第一耳机2第一次接收到的第一无线帧对应,即第一耳机2曾经正确接收过该第一无线帧,此时,即使重发过程中,第一耳机2没有正确接收重发无线帧,所述第一耳机2也依然向智能设备1发送ACK帧,告知智能设备1可以继续发送下一个第一无线帧,从而实现数据的持续、高效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耳机3被配置为在从所述智能设备1正确接收到所述重发无线帧或有效负荷与所述重发无线帧对应的任何无线帧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耳机2发送第三无线帧,所述第三无线帧指示所述第二耳机3从所述智能设备正确接收到所述重发无线帧或有效负荷与所述重发无线帧对应的任何无线帧,所述第一耳机2在正确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耳机3的所述第三无线帧的情况下,不干预向所述智能设备1的ACK帧的发送。
例如,假设第一耳机2、第二耳机3正确接收来自智能设备1发送的第一无线帧时,被记录为“1”,没有正确接收时被记录为“0”。当智能设备1第一次发送第一次无线帧帧时,第二耳机3正确接收了第一无线帧帧,向第一耳机2发送含有“1”信息的第二无线帧,而第一耳机2没有正确接收第一无线帧,此时,智能设备1重发无线帧,重发过程中,第一耳机2正确接收重发无线帧,第二耳机3没有正确接收到重发无线帧,但是,第二耳机3曾经发送过含有“1”信息的第二无线帧,即说明第二耳机3曾经正确接收过第一无线帧,而该第一无线帧是与所述重发无线帧对应的无线帧。
在此情况下,即使第二耳机3没有正确接收重发无线帧,也向第一耳机2发送第三无线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耳机3从所述智能设备正确接收到所述重发无线帧或有效负荷与所述重发无线帧对应的任何无线帧。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耳机2在正确接收到第三无线帧时,不干预向智能设备1的ACK帧的发送。此时,意味着第一耳机2、第二耳机3耳机都正确接收到对应重发帧同一内容的其中某一帧。智能设备1正确接收该ACK帧,不再重发帧。该机制有效减少智能设备的对无线帧的重发,提高了传输性能,提高了音频传输效率,能减少音频的卡顿,还能减少耳机及智能设备的功耗。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耳机装置的通信方法流程图,该通信方法适用于根据本公开各个实施例的无线耳机装置。具体来说,该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在步骤501,由所述第一耳机2接收来自智能设备1的第一无线帧,并由所述第二耳机3侦听来自所述智能设备1的第一无线帧,第二耳机3对第一无线帧进行侦听,能够高效地实现智能设备1和两个耳机之间的信息传输且减少第一耳机2和第二耳机3所接收到的信息的时差,提高同步性,以保证第二耳机3向第一耳机2发送第二无线帧的预设时间段在合理范围内。
在步骤502,由所述第一耳机2在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帧后,经过一个SIFS间隔,向所述智能设备1发送ACK帧,用于向智能设备1发送是否正确接收第一无线帧的指示。
在步骤503,由所述第二耳机3在侦听来自所述智能设备1的第一无线帧后,在预设时间段内向所述第一耳机2发送第二无线帧,所述第二无线帧指示所述第二耳机3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帧,所述预设时间段大于SIFS间隔,且小于SIFS间隔与所述第一耳机2发送所述ACK帧的时间段之和,以保证第一耳机2具有足够的时间修改正在发送中的ACK帧,。
在步骤504,由所述第一耳机2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接收所述第二无线帧,由所述第一耳机2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二无线帧或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无线帧指示所述第二耳机3没有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帧的情况下,修改发送中的所述ACK帧,以告知所述智能设备重发无线帧。基于上述过程,能够提高智能设备1和耳机之间的传输效率并降低功耗,促进智能设备1和耳机之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耳机2和所述第二耳机3的各个均具有第一通信单元4和第二通信单元5,所述第一通信单元4执行通信时的数据传输速度快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5执行通信时的数据传输速度。所述第一耳机2和所述第二耳机3在要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1的高品质音频数据时,使用所述第一通信单元4执行与所述智能设备1的通信,在要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1的普通品质音频数据时,使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5执行与所述智能设备1的通信。其中,通过不同传输速度的两种通信单元之间的高效配合,数据传输速度快的第一通信单元4用于接收高品质音频数据,数据传输速度相对慢的第二通信单元5接收普通品质的音频数据,既能够提高音频数据传输的效率又能有效降低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耳机2向所述智能设备1发送修改后的ACK帧,所述第一耳机2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1的重发无线帧,在从所述智能设备1正确接收到所述重发无线帧或有效负荷与所述重发无线帧对应的任何无线帧的情况下,第一耳机2向所述智能设备1发送ACK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耳机3在从所述智能设备1正确接收到所述重发无线帧或有效负荷与所述重发无线帧对应的任何无线帧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耳机2发送第三无线帧,所述第三无线帧指示所述第二耳机3从所述智能设备1正确接收到所述重发无线帧或有效负荷与所述重发无线帧对应的任何无线帧,所述第一耳机2在正确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耳机3的所述第三无线帧的情况下,不干预向所述智能设备的ACK帧的发送,从而有效减少智能设备1的对无线帧的重发,提高了传输性能,提高了音频传输效率,能减少音频的卡顿,还能减少耳机及智能设备的功耗。
注意,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结合无线耳机装置描述的通信方法的内容均可以结合与此,在此不赘述。
此外,尽管已经在本文中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其范围包括任何和所有基于本公开的具有等同元件、修改、省略、组合(例如,各种实施例交叉的方案)、改编或改变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书中的元件将被基于权利要求中采用的语言宽泛地解释,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或本申请的实施期间所描述的示例,其示例将被解释为非排他性的。因此,本说明书和示例旨在仅被认为是示例,真正的范围和精神由以下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所指示。
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描述时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以被分组在一起以简单化本公开。这不应解释为一种不要求保护的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一权利要求是必要的意图。相反,本公开的主题可以少于特定的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从而,以下权利要求书作为示例或实施例在此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本公开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公开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公开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无线耳机装置,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耳机配置为:
接收来自智能设备的第一无线帧;
在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帧后,经过一个SIFS间隔,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ACK帧;
所述第二耳机配置为:
侦听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无线帧;
在侦听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无线帧后,在预设时间段内向所述第一耳机发送第二无线帧,所述第二无线帧指示所述第二耳机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帧,所述预设时间段大于SIFS间隔,且小于SIFS间隔与所述第一耳机发送所述ACK帧的时间段之和;
所述第一耳机进一步配置为:
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接收所述第二无线帧;
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二无线帧或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无线帧指示所述第二耳机没有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帧的情况下,修改发送中的所述ACK帧,修改后的ACK帧用于告知所述智能设备重发无线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的各个均具有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配置为:
与所述智能设备在第一频段内进行通信;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至少配置为:
在所述第一耳机与所述第二耳机之间在与所述第一频段间隔开预定频段以上的第二频段内进行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采用WIFI通信模式,而所述第二通信单元采用基于蓝牙的通信模式,或者除了基于蓝牙的通信模式以外的通信模式;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和所述第二通信单元都采用WIFI通信模式,但在彼此间隔开预定频段以上的频段上进行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的各个均具有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执行通信时的数据传输速度快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执行通信时的数据传输速度;
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中的各个被配置为:
在要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高品质音频数据时,使用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执行与所述智能设备的通信;
在要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普通品质音频数据时,使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执行与所述智能设备的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执行通信时的数据传输速度快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执行通信时的数据传输速度;
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中的各个被配置为:
在要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高品质音频数据时,使用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执行与所述智能设备的通信;
在要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普通品质音频数据时,使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执行与所述智能设备的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的各个均具有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执行通信时的隐私性优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执行通信时的隐私性,且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执行通信时的续航性能优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执行通信时的续航性能;
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中的各个被配置为:
在要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通话数据时,使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执行与所述智能设备的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执行通信时的隐私性优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执行通信时的隐私性,且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执行通信时的续航性能优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执行通信时的续航性能;
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中的各个被配置为:
在要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通话数据时,使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执行与所述智能设备的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执行通信时的续航性能优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执行通信时的续航性能;
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中的至少一个耳机进一步包括缓存器和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在所述至少一个耳机使用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接收要播放的音乐数据时,使得在所述缓存器中缓存已经接收但尚未播放的音乐数据;
确定缓存的音乐数据的数据量;
在所确定的缓存的音乐数据的数据量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至少一个耳机的第一通信单元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第一标志帧并进入睡眠状态,所述第一标志帧指示所述至少一个耳机的第一通信单元要进入睡眠状态或暂时不接收音乐数据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配置为:
在所确定的缓存的音乐数据的数据量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至少一个耳机的第一通信单元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第二标志帧并退出睡眠状态,所述第二标志帧指示所述至少一个耳机的第一通信单元要退出睡眠状态或要恢复接收音乐数据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线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进一步配置为:
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修改后的ACK帧;
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重发无线帧;
在从所述智能设备正确接收到所述重发无线帧或有效负荷与所述重发无线帧对应的任何无线帧的情况下,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ACK帧。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线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耳机进一步配置为:
在从所述智能设备正确接收到所述重发无线帧或有效负荷与所述重发无线帧对应的任何无线帧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耳机发送第三无线帧,所述第三无线帧指示所述第二耳机从所述智能设备正确接收到所述重发无线帧或有效负荷与所述重发无线帧对应的任何无线帧;
所述第一耳机进一步配置为:
在正确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耳机的所述第三无线帧的情况下,不干预向所述智能设备的ACK帧的发送。
13.一种无线耳机装置的通信方法,所述无线耳机装置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由所述第一耳机接收来自智能设备的第一无线帧,并由所述第二耳机侦听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无线帧;
由所述第一耳机,在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帧后,经过一个SIFS间隔,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ACK帧;
由所述第二耳机,在侦听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无线帧后,在预设时间段内向所述第一耳机发送第二无线帧,所述第二无线帧指示所述第二耳机是否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帧,所述预设时间段大于SIFS间隔,且小于SIFS间隔与所述第一耳机发送所述ACK帧的时间段之和;
由所述第一耳机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接收所述第二无线帧;
由所述第一耳机,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二无线帧或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无线帧指示所述第二耳机没有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帧的情况下,修改发送中的所述ACK帧,以告知所述智能设备重发无线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无线耳机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的各个均具有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执行通信时的数据传输速度快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执行通信时的数据传输速度;
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在要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高品质音频数据时,使用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执行与所述智能设备的通信;
在要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普通品质音频数据时,使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执行与所述智能设备的通信。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无线耳机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修改后的ACK帧;
所述第一耳机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重发无线帧;
在从所述智能设备正确接收到所述重发无线帧或有效负荷与所述重发无线帧对应的任何无线帧的情况下,第一耳机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ACK帧。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无线耳机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耳机在从所述智能设备正确接收到所述重发无线帧或有效负荷与所述重发无线帧对应的任何无线帧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耳机发送第三无线帧,所述第三无线帧指示所述第二耳机从所述智能设备正确接收到所述重发无线帧或有效负荷与所述重发无线帧对应的任何无线帧;
所述第一耳机在正确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耳机的所述第三无线帧的情况下,不干预向所述智能设备的ACK帧的发送。
CN202111666279.3A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无线耳机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Active CN1143395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6279.3A CN114339520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无线耳机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6279.3A CN114339520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无线耳机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9520A CN114339520A (zh) 2022-04-12
CN114339520B true CN114339520B (zh) 2024-09-24

Family

ID=81021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66279.3A Active CN114339520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无线耳机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395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7969B (zh) * 2022-04-19 2025-03-04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及其通信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1419A (zh) * 2019-02-19 2019-04-02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高可靠性的双耳无线耳机及用于双耳无线耳机的通信方法
CN110351696A (zh) * 2019-09-05 2019-10-18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的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55156B2 (en) * 2017-11-09 2020-02-04 Audiowise Technology Inc. Wireless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capable of effectively reducing number of audio packet retransmission
US10819489B2 (en) * 2018-12-03 2020-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al time ACK/NAK from link sniffing
CN111031437B (zh) * 2019-12-27 2021-05-28 恒玄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组件及其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1419A (zh) * 2019-02-19 2019-04-02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高可靠性的双耳无线耳机及用于双耳无线耳机的通信方法
CN110351696A (zh) * 2019-09-05 2019-10-18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的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9520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9943B2 (en)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indirect transmission of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US11743963B2 (en)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for audio output devices
CN114900254B (zh) 一种无线耳机的通信方法、无线耳机及无线耳塞
CN109819377B (zh) 无线耳机的信号传输方法及无线耳机系统
US10819489B2 (en) Real time ACK/NAK from link sniffing
US987229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collis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080279130A1 (en) Bluetooth and Wireless Network Coexistence
JP4575915B2 (ja) 無線リンクを介した端末装置間の会話データ信号の通信
CN110234100B (zh) 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8430094A (zh) 减小wifi和lte相互干扰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9587714A (zh) 发送音频数据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蓝牙耳机
TW200820655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voice data by using wireless LAN and bluetooth
CN110234101B (zh) 一种可靠传输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4339520B (zh) 一种无线耳机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CN111934724B (zh) 对耳耳机与智能设备的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耳机组件
CN114339707B (zh) 无线耳机装置、智能设备、无线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US20250106920A1 (en) Variable physical layer symbol rate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US12120738B2 (en) Multi-user-RTS and CTS frames for a sub-channel selective transmission station
CN103002514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134238A1 (zh) 应用于蓝牙通信的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
EP4290902A1 (en) Association identifier change and obfuscation in wlan communication
CN114079898B (zh) 双发模式下音频数据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US11134510B1 (en) Transmit scheduling in multi-radio devices
CN114827969B (zh) 一种无线耳机及其通信方法
CN114079896B (zh) 双发模式下丢包数据纠错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