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4767A - 振动装置及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振动装置及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04767A CN114204767A CN202111515333.4A CN202111515333A CN114204767A CN 114204767 A CN114204767 A CN 114204767A CN 202111515333 A CN202111515333 A CN 202111515333A CN 114204767 A CN114204767 A CN 1142047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 along
- magnetic circuit
- coil
- magnetic attra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alternate energisation of two coil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振动装置及智能终端,振动装置包括壳体、磁路组件、线圈组件第一磁吸结构以及第二磁吸结构,磁路组件设于壳体内,磁路组件包括形成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分布的磁场的第一磁体结构和第二磁体结构,磁路组件可分别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振动;线圈组件固设于壳体内且位于磁路组件产生的磁场中,线圈组件用以在通交流电时,与第一磁体结构形成沿第一方向的电磁推力,与第二磁体结构形成沿第二方向的电磁推力;第一磁吸结构设于壳体内,且与第一磁体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沿第一方向的磁回复力;第二磁吸结构设于壳体内,且与第二磁体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沿第二方向的磁回复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动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振动装置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的发展,其内部的各种元器件也需相应作出调整。弹片作为振动马达中的支撑元件,用以传递质量体的振动,其制作工艺、强度及寿命严重地制约线性振动器使用。
例如,常规的振动马达中,需要为弹片预留空间,影响小型化的设计,同时,弹片在加工和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变形,从而产生杂音,影响振动马达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开发一种具有运动耐久性、可靠性和平稳性的振动装置及智能终端,取消机械弹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振动装置,包括:
壳体,具有相交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
磁路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磁路组件包括形成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分布的磁场的第一磁体结构和第二磁体结构,所述磁路组件可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振动;
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所在的平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固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磁路组件产生的磁场中,所述线圈组件用以在通交流电时,与所述第一磁体结构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电磁推力,与所述第二磁体结构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电磁推力;
第一磁吸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磁体结构相互吸引作用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磁回复力;以及,
第二磁吸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二磁体结构相互吸引作用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磁回复力。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吸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磁吸件,两个所述第一磁吸件均固定至所述壳体内,且分别位于所述磁路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方位,以在所述磁路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均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磁回复力;和/或,
所述第二磁吸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磁吸件,两个所述第二磁吸件均固定至所述壳体内,且分别位于所述磁路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方位,以在所述磁路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均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磁回复力。
可选地,所述磁路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面均设有所述第一磁体结构和第二磁体结构,各所述第一磁体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磁体,各所述第二磁体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二磁体;
所述线圈组件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线圈组件设置在所述磁路组件处在第三方向上的两侧方。
可选地,各所述线圈组件包括两个线圈;
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磁体与对应的两个所述线圈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其中一所述第一磁体处在两个所述线圈之间;
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二磁体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且与对应的两个所述线圈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吸结构包括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结构包括第二磁吸件,在所述磁路组件位于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均对应所述多个第一磁体设有多个所述第一磁吸件、对应所述多个第二磁体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磁吸件。
可选地,位于所述磁路组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一磁体、以及第一磁吸件一一对应设置,以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
可选地,位于所述磁路组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二磁体、以及第二磁吸件一一对应设置,以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
可选地,所述线圈组件位于所述磁路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方位,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磁吸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磁吸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
可选地,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板和至少一线圈,所述线圈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朝向所述磁路组件一侧;
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朝向所述磁路组件一侧,且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线圈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线圈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
可选地,所述线圈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绕组边、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绕组边;
其中一所述第一磁吸件设于所述线圈外侧、且对应其中一所述第一绕组边;
其中一所述第二磁吸件设于所述线圈内侧、且对应其中一所述第二绕组边。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吸结构通过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磁体结构间隔,以使得所述第一磁吸结构和所述第一磁体结构之间形成沿所述第三方向的第一间隙;和/或,
所述第二磁吸结构通过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磁体结构间隔,以使得所述第二磁吸结构和所述第二磁体结构之间形成沿所述第三方向的第二间隙。
可选地,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磁路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板;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排布的第一摩擦块和第二摩擦块,所述第一摩擦块和所述第二摩擦块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对的侧面上,所述第一摩擦块与所述第二摩擦块相抵,以形成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布设的端壳和壳本体,所述壳本体具有一端部开口的安装腔,所述端壳盖设所述安装腔设置;
其中,所述磁路组件、所述线圈组件、所述第一磁吸结构以及所述第二磁吸结构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智能终端,包括上述的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至少包括:
壳体,具有相交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
磁路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磁路组件包括形成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分布的磁场的第一磁体结构和第二磁体结构,所述磁路组件可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振动;
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所在的平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固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磁路组件产生的磁场中,所述线圈组件用以在通交流电时,与所述第一磁体结构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电磁推力,与所述第二磁体结构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电磁推力;
第一磁吸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磁体结构相互吸引作用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磁回复力;以及,
第二磁吸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二磁体结构相互吸引作用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磁回复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线圈组件中的线圈通电后,当与所述第一磁体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电磁推力,所述磁路组件受电磁推力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此时所述磁路组件的与所述第一磁吸结构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由于所述第一磁吸结构与所述第一磁体结构之间存在相互吸引,当所述磁路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振动出现位置变化时,相互之间的磁吸引力会形成一个与所述第一磁体结构位移方向相反的磁回复力,从而将所述磁路组件拉回,形成一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振动,当所述线圈组件与所述第二磁体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电磁推力,驱使所述磁路组件运动,所述磁路组件的与所述第二磁吸结构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相互之间的磁吸引力会形成一个与所述第二磁体结构位移方向相反的磁回复力,从而将所述磁路组件拉回,形成一个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振动,从而通过电磁感应和磁悬浮的原理完成了双频双向的振动,无需单独设置弹片,有效的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振动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磁路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线圈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线圈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一磁体和第一磁吸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第二磁体和第二磁吸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振动装置 | 31 | 线圈 |
1 | 壳体 | 311 | 第一绕组边 |
11 | 端壳 | 312 | 第二绕组边 |
12 | 壳本体 | 32 | 第二安装板 |
2 | 磁路组件 | 4 | 第一磁吸结构 |
21 | 第一磁体结构 | 41 | 第一磁吸件 |
211 | 第一磁体 | 5 | 第二磁吸结构 |
22 | 第二磁体结构 | 51 | 第二磁吸件 |
221 | 第二磁体 | 61 | 第一摩擦块 |
23 | 第一安装板 | 62 | 第二摩擦块 |
3 | 线圈组件 |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便携式消费类电子产品,如手机、可穿戴设备、游戏机等,大量地采用振动马达作为系统的反馈,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的发展,振动马达内部的各种元器件也需相应作出调整。弹片作为线性振动马达中的支撑元件,以传递质量体的振动,其制作工艺、强度及寿命严重地制约线性振动器使用。常规的用于线性振动器中机械弹片在运行过程中为避免与上下壳体相碰触,需要在质量块上留出上下振动的避让空间,导致质量块质量小,性能低;弹片激光焊接时,能量大易变形,平整度较为敏感,同时成型困难,弯折不到位时,后腿容易翘起,导致碰壳杂音。另外,由于变形使弹片材料组织内部发生摩擦发热,因此会消耗能量,同时会损害弹片寿命,还会产生噪音。同时弹片是受力部件,一段时间经受交变应力的作用后,弹片会变形甚至折断,而弹片的寿命会直接影响振动马达的寿命。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振动装置,利用磁悬浮的原理产生非接触性的双方向不同频率的振动回复力,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两种互为正交方向的电机推力,确保振动装置在两个方向连续的振动,有效的延长了振动装置的使用寿命。图1至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振动装置的实施例。
请参照图1,振动装置100包括壳体1、磁路组件2、线圈组件3、第一磁吸结构4以及第二磁吸结构5,所述壳体1具有相交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所述磁路组件2设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磁路组件2包括形成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分布的磁场的第一磁体结构21和第二磁体结构22,所述磁路组件2可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振动;所述线圈组件3所在的平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固设于所述壳体1内且位于所述磁路组件2产生的磁场中,所述线圈组件3用以在通交流电时,与所述第一磁体结构21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电磁推力,与所述第二磁体结构22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电磁推力;所述第一磁吸结构4设于所述壳体1内,且与所述第一磁体结构21相互吸引作用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磁回复力;所述第二磁吸结构5设于所述壳体1内,且与所述第二磁体结构22相互吸引作用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磁回复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线圈组件3中的线圈31通电后,当与所述第一磁体结构21相互作用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电磁推力,所述磁路组件2受电磁推力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此时所述磁路组件2的与所述第一磁吸结构4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由于所述第一磁吸结构4与所述第一磁体结构21之间存在相互吸引,当所述磁路组件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振动出现位置变化时,相互之间的磁吸引力会形成一个与所述第一磁体结构21位移方向相反的磁回复力,从而将所述磁路组件2拉回,形成一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振动,同样的,当所述线圈组件3与所述第二磁体结构22相互作用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电磁推力,驱使所述磁路组件2运动,所述磁路组件2的与所述第二磁吸结构5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相互之间的磁吸引力会形成一个与所述第二磁体结构22位移方向相反的磁回复力,从而将所述磁路组件2拉回,形成一个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振动,从而通过电磁感应和磁悬浮的原理完成了双频双向的振动,无需单独设置弹片,有效的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所述磁路组件2相对稳定运动回复,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至图3,所述第一磁吸结构4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磁吸件41,两个所述第一磁吸件41均固定至所述壳体1内,且分别位于所述磁路组件2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方位,以在所述磁路组件2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均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磁回复力;两个所述第一磁吸件41均为导磁材料,本实施例中为铁芯,从而分别与所述磁路组件2产生磁吸效果,振动过程中,所述第一磁体结构21同时受到所述线圈组件3通电后的电磁推力、以及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磁吸件41的磁吸力,从而在不需要设置弹片的情况下,当所述磁路组件2在电磁力的作用下产生沿所述第一方向位移时,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磁吸件41同时提供磁吸力,从而将所述磁路组件2拉回,形成类似弹片的回复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吸结构5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磁吸件51,两个所述第二磁吸件51均固定至所述壳体1内,且分别位于所述磁路组件2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方位,以在所述磁路组件2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均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磁回复力;两个所述第二磁吸件51均为导磁材料,本实施例中为铁芯,从而分别与所述磁路组件2产生磁吸效果,振动过程中,所述第二磁体结构22同时受到所述线圈组件3通电后的电磁推力、以及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二磁吸件51相互吸引的磁吸力,从而在不需要设置弹片的情况下,当所述磁路组件2在电磁力的作用下产生沿所述第二方向位移时,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二磁吸件51同时提供磁吸力,从而将所述磁路组件2拉回,形成类似弹片的回复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吸结构4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磁吸件41,所述第二磁吸结构5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磁吸件51,两个所述第一磁吸件41和两个所述第二磁吸件51均固定至所述壳体1内,且分别位于所述磁路组件2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两侧方位,从而分别对应所述第一磁体结构21和所述第二磁体结构22之间磁吸配合,从而产生与所述磁路组件2运动方向相反的磁吸力,以进行复位,使得在所述磁路组件2进行振动时,能够受到均衡的回复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所述磁路组件2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位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该振动装置100所能够达到的功率受到所述磁体数量的影响,因此,为了满足使用需求,请参照图4,所述磁路组件2还包括第一安装板23,所述第一安装板23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面均设有所述第一磁体结构21和第二磁体结构22,各所述第一磁体结构21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磁体211,各所述第二磁体结构22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二磁体221;其中,所述线圈组件3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线圈组件设置在所述磁路组件2处在第三方向上的两侧方。从而在所述第一安装板23的两侧均形成稳定的电磁推力,可以实现所述磁路组件2在所述第三方向两侧的受力均衡,便于保证整体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吸结构21包括第一磁吸件211,所述第二磁吸结构22包括第二磁吸件221,在所述磁路组件2位于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均对应所述多个第一磁体211设有多个所述第一磁吸件41、对应所述多个第二磁体221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磁吸件51。使得多个所述第一磁吸件41和多个所述第一磁体211均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多个所述第二磁体221与多个所述第二磁吸件51在所述第二方向对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23沿所述第三方向设置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3个所述第一磁体211,每一侧面的三个所述第一磁体211的磁极沿所述第三方向分布,相应的,位于所述磁路组件2两侧的所述第一磁吸件41对应设置,每侧均设置三个所述第一磁吸件41,多个所述第二磁体221沿所述第二方向呈间隔排布有两排,在稳定状态下,保证各所述第一磁体211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磁吸件41为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互靠近,所述第二磁体221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磁吸件51为沿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相互靠近,以使得在稳定的磁吸距离范围内,防止任一侧偏差过大而造成磁吸失效,影响所述磁路组件2单侧的磁吸力。
需要说明的是,各磁吸件与各磁体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所述第二磁体221的极性沿所述第三方向分布,但是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较大,此时,为了避免干涉,将各所述第二磁吸件51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设计的较小,则在磁吸配合时,两个所述第二磁吸件51对应同一所述第二磁体221进行磁吸配合。
更近一步,请参照图5,位于所述磁路组件2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一磁体211、以及第一磁吸件41一一对应设置,以使得对应的中心线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所述第一磁体211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磁吸件41之间的配合效果最好,所述第一磁体结构21在所述第三方向两侧的电磁推力和磁回复力对称设置,使得所述第一磁体结构21在两个方向振动的过程中均能够具有均衡的受力。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位于所述磁路组件2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二磁体221、以及第二磁吸件51一一对应设置,以使得对应的中心线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所述第二磁体221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磁吸件51之间的配合效果最好,所述第二磁体结构22在所述第三方向两侧的电磁推力和磁回复力对称设置,使得所述第二磁体结构22在两个方向振动的过程中均能够具有均衡的受力。
为了合理的设计所述壳体1内与所述磁路组件2配合的各组件的排布,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件3设于所述磁路组件2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方,且与其中一所述第一磁吸件41和其中一所述第二磁吸件51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从而将对应的所述第一磁吸件41、所述第二磁吸件51和所述线圈31排布在同一平面上,将空间尺寸压缩到最小,便于小型化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组件3还包括第二安装板32和至少一线圈31,所述线圈31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2朝向所述磁路组件2一侧;对应的所述第一磁吸件41和对应的所述第二磁吸件51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2朝向所述磁路组件2一侧,且所述第一磁吸件41与所述线圈31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二磁吸件51和所述线圈31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从而将所述线圈31、对应的所述第一磁吸件41和所述第二磁吸件51集成在所述第二安装板32上,形成模块化设计,可在进行组装后,整体安装至所述壳体1内对应的壁面上,便于组合安装。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一磁吸件41、所述第二磁吸件51在与所述线圈31配合过程中,可以将多个所述第一磁吸件41均设置在所述线圈31的内侧,此时多个所述第二磁吸件51置于所述线圈31的外侧;或者多个所述第一磁吸件41均设置在所述线圈31的外侧,此时多个所述第二磁吸件51置于所述线圈31的内侧;也可仅部分所述第一磁吸件41和/或仅部分所述第二磁吸件51设置在所述线圈31的内侧,其余的磁吸件对应分布在所述线圈31的外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吸件41均位于所述线圈31的外侧,部分所述第二磁吸件51置于所述线圈31的内侧。
更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件3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线圈组件3分别设于所述磁路组件2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两侧。从而共同与位于中间的所述磁路组件2作用,两个所述线圈组件3中的线圈31的电流方向,应当保证与对应的磁路组件2产生同向的驱动力,在此不做进一步的限定,具体的,各所述线圈组件3包括两个线圈31,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3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磁体211与对应的两个所述线圈31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其中一所述第一磁体211处在两个所述线圈31之间,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3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二磁体221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且与对应的两个所述线圈31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
更进一步的,所述线圈31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绕组边311、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绕组边312;其中一所述第一磁吸件41设于所述线圈31外侧、且对应其中一所述第一绕组边311;其中一所述第二磁吸件51设于所述线圈31内侧、且对应其中一所述第二绕组边312贴合。两个所述第一绕组边311的电流方向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磁体211的沿所述第三方向的磁场方向正交,从而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磁体211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电磁推力,两个所述第二绕组边312的电流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磁体221的沿所述第三方向的磁场方向正交,从而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磁体221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电磁推力,通过调整所述线圈31中的电流方向,即可改变所述磁路组件2的运动方向。
进一步的,在所述磁路组件2受磁回复力而反向运动过程中,沿所述第三方向两侧的力可能存在差值,此时所述磁路组件2会发生偏转而与其中一侧对应的磁吸件贴合,从而影响所述磁路组件2的继续振动的运行,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吸结构4通过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磁体结构21间隔,以使得所述第一磁吸结构4和所述第一磁体结构21之间形成沿所述第三方向的第一间隙,从而避免所述磁路组件2受磁吸力直接贴合,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吸结构5通过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磁体结构22间隔,以使得所述第二磁吸结构5和所述第二磁体结构22之间形成沿所述第三方向的第二间隙,从而避免所述磁路组件2受磁吸力直接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所述磁路组件2在任意情况下均不与对应的磁吸结构贴合,因此,应当保证在所述磁路组件2与所述第一磁吸结构4和所述第二磁吸结构5之间同时形成沿所述第三方向的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
本发明不限制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的形成方式,可以设置一个整块的限位块,一侧抵接所述壳体1的内壁,另一侧在所述磁路组件2偏转时可抵紧所述磁路组件2中的第一安装板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件3包括第二安装板32,所述磁路组件2还包括第一安装板23;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排布的第一摩擦块61和第二摩擦块62,所述第一摩擦块61和所述第二摩擦块62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2和所述第一安装板23相对的侧面上,所述第一摩擦块61与所述第二摩擦块62相抵,以使得所述磁路组件2与所述第一磁吸结构4和所述第二磁吸结构5之间分别形成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即使得所述第一摩擦块61和所述第二摩擦块62之间相互摩擦,从而防止对应的磁体和磁吸件或者线圈31直接摩擦造成损伤。
此结构中,所述第一摩擦块61和所述第二摩擦块62可以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2和所述第一安装板23进行组合安装,保证在组装在所述壳体1后,二者存在对应关系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应当使得所述第一摩擦块61和所述第二摩擦块62抵接时,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总厚度大于该方向上,所述第一磁体211、所述第二磁体221、所述线圈31、所述第一磁吸件41以及所述第二磁吸件51的投影中的最大厚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摩擦块61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线圈31、所述第一磁吸件41和所述第二磁吸件51的厚度,所述第二摩擦块6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磁体结构21和所述第二磁体结构22的厚度。如此当所述磁路组件2出现偏坡时,能保证所述第一摩擦块61和所述第二摩擦块62优先接触,在此状态下进行所述磁路组件2的驱动,则是所述第一摩擦块61和所述第二摩擦块62之间发生摩擦,最大化的保护对应磁体结构和磁吸件,延长整体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又能够防止在安装过程中操作不当而造成的磁体结构和磁吸件的吸附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摩擦块61和所述第二摩擦块62均由摩擦系数低的非导磁材料作成,本实施例中为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且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它的摩擦系数极低,满足设计需求。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两个,即两个所述第一摩擦块61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板32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摩擦块62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3对应侧面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
更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安装,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布设的端壳11和壳本体12,所述壳本体12具有一端部开口的安装腔,所述端壳11盖设所述安装腔设置;其中,所述磁路组件2和两个所述线圈组件3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从而将该所述振动装置100密封设置。
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7至图8,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31、所述第一磁吸件41、所述第二磁吸件51、所述磁路组件2等部件的具体设置方式如下:
所述壳体1包括端壳11和壳本体12,所述线圈组件3设置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磁路组件2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两侧,每一所述线圈组件3中,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安装板32固定至所述壳本体12其中一侧壁,该所述第二安装板32上设置两个线圈31,两个所述线圈31上的电流方向相反,每一所述线圈31均为框形线圈,具有四个绕组边,所述第一磁吸结构4包括三个第一磁吸件41,所述第二磁吸结构5包括八个第二磁吸件51,各所述线圈组件3的所述第二安装板32上,分别安装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三个第一磁吸件41,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一磁吸件41位于两个所述线圈31之间,其余的两个所述第一磁吸件41分布在两个所述线圈31沿所述第一方向相背离的两侧,靠近两个所述线圈31的两个所述第一磁吸件41与所述线圈31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绕组边311外侧贴合,各所述第二安装板32上还分布有所述第二磁吸件51,八个所述第二磁吸件51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两排,每排上设有四个,两个所述线圈31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绕组边312的内壁面分别贴合两个所述第二磁吸件51,各所述第二安装板32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还设置两个第一摩擦块61,每一所述第一摩擦块61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磁吸件51贴合,所述限位结构、所述线圈组件3、所述第一磁吸件41、所述第二磁吸件51集成的组成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的两个定子结构,所述磁路组件2位于两个定子结构中间,所述磁路组件2的所述第一安装板23的两侧,对应各所述第一磁吸件41和所述第二磁吸件51排布设置所述第一磁体211和所述第二磁体221,具体的,所述第一安装板23单侧设置三个所述第一磁体211,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一磁体211与位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磁体211极性相反,各所述第一磁体211分别对应所述第二安装板32上两个所述线圈31中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绕组边311,所述第一安装板23单侧设置四个第二磁体221,四个所述第二磁体221对应设置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的两排,每排两个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沿所述第二方向邻近的两个所述第二磁体221的极性相反,且同一排上的两个所述第二磁体221的极性相反,对应所述第二安装板32上处于同一排的四个所述第二磁吸件51,同时,同一排上的两个所述第二磁体221分别对应所述第二安装板32上的两个所述线圈31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电流方向相反的两个第二绕组边31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包括上述的振动装置100,所述智能终端包括上述的振动装置100的全部技术特征,因此,也具有上述全部技术特征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相交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
磁路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磁路组件包括形成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分布的磁场的第一磁体结构和第二磁体结构,所述磁路组件可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振动;
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所在的平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固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磁路组件产生的磁场中,所述线圈组件用以在通交流电时,与所述第一磁体结构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电磁推力,与所述第二磁体结构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电磁推力;
第一磁吸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磁体结构相互吸引作用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磁回复力;以及,
第二磁吸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二磁体结构相互吸引作用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磁回复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磁吸件,两个所述第一磁吸件均固定至所述壳体内,且分别位于所述磁路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方位,以在所述磁路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均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磁回复力;和/或,
所述第二磁吸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磁吸件,两个所述第二磁吸件均固定至所述壳体内,且分别位于所述磁路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方位,以在所述磁路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均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磁回复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面均设有所述第一磁体结构和第二磁体结构,各所述第一磁体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磁体,各所述第二磁体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二磁体;
所述线圈组件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线圈组件设置在所述磁路组件处在第三方向上的两侧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线圈组件包括两个线圈;
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磁体与对应的两个所述线圈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其中一所述第一磁体处在两个所述线圈之间;
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二磁体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且与对应的两个所述线圈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结构包括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结构包括第二磁吸件,在所述磁路组件位于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均对应所述多个第一磁体设有多个所述第一磁吸件、对应所述多个第二磁体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磁吸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磁路组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一磁体、以及第一磁吸件一一对应设置,以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磁路组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二磁体、以及第二磁吸件一一对应设置,以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位于所述磁路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方位,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磁吸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磁吸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板和至少一线圈,所述线圈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朝向所述磁路组件一侧;
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朝向所述磁路组件一侧,且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线圈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线圈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绕组边、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绕组边;
其中一所述第一磁吸件设于所述线圈外侧、且对应其中一所述第一绕组边;
其中一所述第二磁吸件设于所述线圈内侧、且对应其中一所述第二绕组边。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结构通过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磁体结构间隔,以使得所述第一磁吸结构和所述第一磁体结构之间形成沿所述第三方向的第一间隙;和/或,
所述第二磁吸结构通过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磁体结构间隔,以使得所述第二磁吸结构和所述第二磁体结构之间形成沿所述第三方向的第二间隙。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磁路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板;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排布的第一摩擦块和第二摩擦块,所述第一摩擦块和所述第二摩擦块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板相对的侧面上,所述第一摩擦块与所述第二摩擦块相抵,以形成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布设的端壳和壳本体,所述壳本体具有一端部开口的安装腔,所述端壳盖设所述安装腔设置;
其中,所述磁路组件、所述线圈组件、所述第一磁吸结构以及所述第二磁吸结构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14.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振动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15333.4A CN114204767A (zh) | 2021-12-10 | 2021-12-10 | 振动装置及智能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15333.4A CN114204767A (zh) | 2021-12-10 | 2021-12-10 | 振动装置及智能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04767A true CN114204767A (zh) | 2022-03-18 |
Family
ID=80652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15333.4A Pending CN114204767A (zh) | 2021-12-10 | 2021-12-10 | 振动装置及智能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04767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55274A (ja) * | 1997-11-21 | 1999-06-08 | Star Micronics Co Ltd | 振動装置 |
CN107171526A (zh) * | 2017-06-09 | 2017-09-15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
CN210167942U (zh) * | 2019-07-17 | 2020-03-20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线性振动马达 |
CN111641316A (zh) * | 2020-06-30 | 2020-09-08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振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CN111641318A (zh) * | 2020-06-30 | 2020-09-08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振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2021
- 2021-12-10 CN CN202111515333.4A patent/CN11420476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55274A (ja) * | 1997-11-21 | 1999-06-08 | Star Micronics Co Ltd | 振動装置 |
CN107171526A (zh) * | 2017-06-09 | 2017-09-15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
CN210167942U (zh) * | 2019-07-17 | 2020-03-20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线性振动马达 |
CN111641316A (zh) * | 2020-06-30 | 2020-09-08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振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CN111641318A (zh) * | 2020-06-30 | 2020-09-08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振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188055B1 (ko) | 진동발생장치 | |
US20210211030A1 (en) | Linear vibration motor with s-shaped leaf springs | |
WO2019102704A1 (ja) |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及び電子機器 | |
US10170965B2 (en) | Linear vibration motor | |
CN110875680A (zh) | 振动促动器以及具备该振动促动器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 |
WO2016114384A1 (ja) |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 |
CN107107112B (zh) | 线性振动马达 | |
JP2021107083A (ja) |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電子機器 | |
WO2022143043A1 (zh) | 振动器和电子设备 | |
CN215498695U (zh) | 线性振动马达 | |
TW202046602A (zh) | 振動致動器以及電子機器 | |
CN106655695B (zh) |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 |
CN215420039U (zh) | 振动激励器及电子设备 | |
WO2020134379A1 (zh) | 线性振动电机 | |
CN114257056B (zh) | 振动装置及智能终端 | |
CN114204767A (zh) | 振动装置及智能终端 | |
CN114172340A (zh) | 振动装置及智能终端 | |
CN114221512A (zh) | 振动装置及智能终端 | |
WO2021237786A1 (zh) | 线性振动电机 | |
CN111049351A (zh) | 一种具有四永磁体结构和阻尼线圈的线性振动马达 | |
CN214228101U (zh) | 线性振动马达和电子设备 | |
JP2023006575A (ja) |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電気機器 | |
CN209283064U (zh) | 载体式激励器装置 | |
CN114189122B (zh) | 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 |
JP2023006579A (ja) |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電気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