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4154B - 机动车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74154B CN114174154B CN202080052477.8A CN202080052477A CN114174154B CN 114174154 B CN114174154 B CN 114174154B CN 202080052477 A CN202080052477 A CN 202080052477A CN 114174154 B CN114174154 B CN 1141741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profile
- height
- rounded
- outer prof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62D21/03—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transverse members providing body suppor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7—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for side impa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该机动车具有包括底部(2)的车身(3)和由至少一个连接支架(7)跨接的至少一个敞开的空心型材,其中,连接支架(7)在中间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在所述至少一个敞开的型材(13、14)上在横向方向上分别一体地连接有第一外部型材(17)和第二外部型材(18),并且围绕相应的中间的敞开的型材(13、14)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外部型材(17)和第二外部型材(18)分别具有倒圆的第一外部型材区段(17b)和倒圆的第二外部型材区段(18b),所述倒圆的第一外部型材区段(17b)具有高度H17,而所述倒圆的第二外部型材区段(18b)具有高度H18,并且高度H17≥高度H18。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
背景技术
由DE102005022006A1已经已知一种机动车,其中,在车身的底部上构造有敞开的空心型材区域,例如中间通道。加固支柱跨接在车身的底部上的敞开的空心型材区域。所述加固支柱可以作为金属外壳一件式地制成。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加固支柱构造成挤压型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车身的机动车,该车身具有敞开的空心型材区域,该空心型材区域以简单的方式由加固装置跨接。
所述任务通过如下所述的特征来解决。
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具有带有底部的车身。在该车身上构造有至少一个敞开的空心型材,所述空心型材由至少一个连接支架跨接。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支架中在中间的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敞开的空心型材。在中间的所述至少一个敞开的空心型材上在横向方向上分别一体地连接有第一外部型材和第二外部型材。围绕相应的中间的敞开的空心型材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外部型材和第二外部型材分别具有倒圆的第一外部型材区段和倒圆的第二外部型材区段,所述倒圆的第一外部型材区段具有高度H17,而所述倒圆的第二外部型材区段具有高度H18,并且高度H17≥高度H18。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相应的连接支架跨接构造在车身的底部上的(中间)通道的敞开的空心型材区域。在该实施方式中,当在车身的一侧上发生事故时,相应存在的连接支架用于确保力在车辆横向方向上从在面向冲击的侧上的力引入侧经由连接支架流到车身的背对冲击的侧上。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支架除了在载荷方向上、即在连接支架的纵向方向上所需的刚性外还有利地具有很小的重量。倒圆的外部型材区段产生空气动力学形状。
相应存在的连接支架的至少一个中间的敞开的空心型材有利地U形或V形地构造。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倒圆的外部型材区段可以分别具有相同的高度或不同的高度。在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中,朝向行驶方向的倒圆的外部型材区段具有如下的高度,该高度小于背离行驶方向的倒圆的外部型材区段的高度。通过朝向行驶方向的倒圆的外部型材区段的较小的高度减小了空气阻力。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的敞开的型材区段具有的高度等于其中一个倒圆的外部型材区段的高度。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的敞开的型材区段(空心型材)的高度大于另一个相对置的倒圆的外部型材区段的高度。
有利地,两个倒圆的外部型材区段构造成具有大致矩形的横截面的型材。
有利地,连接支架是辊压成型的构件。
连接支架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由钢板制成,或者在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由轻金属制成。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示例性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示出机动车车身的底部的透视图,其中,在底部中构造有敞开的空心型材区域,该空心型材区域通过辊压成型的连接支架跨接,
图2示出在已安装的状态下从另一视角观察的在图1中所示的连接支架的视图,
图3示出在前面的图中所示的连接支架的横截面视图,以及
图4示出在图1和2中所示的连接支架的透视图,其中,在图4中示出该连接支架的外面,该外面在已装配的状态下螺接在车身的底部上。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机动车1的车身3的底部2。在该底部中构造有敞开的空心型材4。敞开的空心型材4例如是例如用于布置未示出的万向轴的通道、尤其是车辆中间通道。
在敞开的空心型材4上在车辆横向方向y上分别连接有底部2的底部区段5和6。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侧向的底部区段5、6构造成纵梁元件。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敞开的空心型材4由连接支架7跨接。敞开的空心型材4可以根据需求由一个连接支架7或由多个连接支架7跨接。
跨接敞开的空心型材4的相应的连接支架7通常用于确保力从力引入侧或面向冲击的侧经由连接支架7流到车身的背对冲击的侧上。
在通过至少一个连接支架7跨接构造成敞开的空心型材4的车辆通道时,车身侧的纵梁元件或在车身3的底部2中的纵向型材(底部区段5、6)去负荷,因为在机动车1侧向碰撞时纵梁元件(底部区段5、6)必须承受较小的负荷。因此,在敞开的空心型材4的两侧上的纵梁元件(底部区段5、6)可以重量优化地设计。
通过跨接敞开的空心型材4的相应的连接支架7的布置结构实现提高在敞开的空心型材4的区域中的抗扭刚性并且改进机动车1的行驶动力学特性。
连接支架7是由钢板或轻金属制成的辊压成型的构件。通常,连接支架7具有厚度d,该厚度在0.5mm≤d7≤8.5mm之间。
连接支架7的长度L取决于待跨接的敞开的空心型材4的宽度。通常,连接支架7的长度L在300mm至500mm之间。
连接支架7的宽度B在100mm≤B≤800mm的范围内。连接支架7的高度H在15mm≤H≤220mm的范围内。
U形型材区段(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的数量在唯一的敞开的空心型材与五个敞开的空心型材之间的范围内。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支架7在其相对置的端部8、9上分别具有三个贯通开口10a、10b、10c和11a、11b和11c。
连接支架7通过固定器件12例如螺钉和未示出的螺母或构造在底部区段5、6中的螺距在其相对置的端部8、9上固定在底部区段5、6上。
由图1和图2可看出,在连接支架7上在车辆横向方向y上构造有两个彼此间隔开的U形型材区段、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所述两个U形型材区段、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的相应敞开的空心型材区域15、16朝向机动车1的车身3的底部2。在图1和图2中,箭头FX表示机动车1的行驶方向。
在车辆纵向方向x上,两个相对置的前面和后面的倒圆的外部型材17、18连接在相应的U形型材区段、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上。在车辆横向方向y上延伸的倒圆的外部型材17、18在车辆纵向方向x上形成连接支架7的端部区段19、20。
连接支架7的前面和后面的倒圆的外部型材17、18的几何结构在空气动力学上这样设计,使得在行驶运行中空气阻力是低的。
在图3的横截面视图中可看出倒圆的外部型材17、18的横截面。在所述两个倒圆的外部型材17、18之间可看出在车辆横向方向y上延伸的U形型材区段、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
在所述两个U形型材区段、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之间构造有连接支架7的平的纵向区段或连接区段21。U形型材区段、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的所述两个空心型材区域15、16在车身3的未示出的底部2的z方向上或朝向底部2的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敞开的空心型材4示出。
在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倒圆的外部型材17、18具有在外侧上倒圆的矩形横截面。在已装配的状态下,所述两个倒圆的外部型材17、18的相应的平的区段17a、18a朝向车身3的底部2或者朝向底部2的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敞开的空心型材4。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相应的平的区段17a、18a大约具有相同的长度x17a、x18a。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相应的长度x17a、x18a对应于连接区段21的长度x21。
在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倒圆的外部型材17、18的相应的平的区段17a、18a上分别连接有半圆形的型材区段17b和18b。所述两个半圆形的型材区段17b和18b可以如在图3中所示具有不同的半径或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具有相同的半径。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倒圆的型材区段17b的半径r17b大于倒圆的型材区段18b的半径r18b。在行驶方向上构成的半径r18b在空气动力学的观点下设计用于低的空气阻力和最佳的空气流动。
在相应的半圆形的型材区段17b、18b上分别连接有另一个平的区段17c、18c,所述平的区段大致平行于与之间隔开高度H17或H18的平的区段17a、18a延伸并且大致分别具有相同的长度x17c和x18c。
相应的平的区段17c、18c的相应的端部17d和18d以预先确定的数值t22、t23与相应的U形型材区段或相应的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的大致水平延伸的区段13a、14a间隔开。相应的U形型材区段或相应的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的水平延伸的区段13a、14a具有宽度x13a和x14a。
在已装配的状态下,在相应的U形型材区段或相应的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的相应的区段13a、14a上一件式地构造有垂直地或倾斜地延伸的侧壁13b、13c和14b、14c。在相应的侧壁13b、14b上连接有在已装配的状态下在上面的平的区段17a、18a。在两个相对置的侧壁13c、14c上连接有连接区段21。
连接支架7的几何尺寸包括诸如长度、宽度、高度和壁厚的尺寸,以及中间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的形状和数量根据用于在连接支架7的纵向方向上的力传递所需的刚度来设计。附加地,相应的倒圆的外部型材17、18的相应形状这样选择,使得产生最佳的空气流动和较小的空气阻力。
平的区段17a、连接区段21和平的区段18a的外面24、25、26在已装配的状态下朝向车身3的底部2或敞开的空心型材4。
在图3的横截面示图中不仅可看出朝向车身3的底部2的上侧7a,而且可看出远离车身3的底部2的下侧7b。
在图4中示出连接支架7的上侧7a的透视图。平的区段17a、连接区段21和平的区段18a的外面24、25、26在此用作与其相对置的底部区段5、6上的支承面。
附图标记列表
1 机动车
2 底部
3 车身
4 空心型材
5 底部区段
6 底部区段
7 连接支架
7a 上侧
7b 下侧
8 连接支架的端部
9 连接支架的端部
10a 贯通开口
10b 贯通开口
10c 贯通开口
11a 贯通开口
11b 贯通开口
11c 贯通开口
12 固定器件
13 敞开的空心型材
13a 水平的区段
13b 侧壁
13c 侧壁
14 敞开的空心型材
14a 水平的区段
14b 侧壁
14c 侧壁
15 空心型材区域
16 空心型材区域
17 外部型材
17a 平的区段
17b 倒圆的型材区段
17c 平的区段
17d 平的区段的端部
18 外部型材
18a 平的区段
18b 倒圆的型材区段
18c 平的区段
18d 平的区段的端部
19 连接支架的端部区段
20 连接支架的端部区段
21 连接区段
24 外面
25 外面
26 外面
B 连接支架的宽度
d 连接支架的厚度
Fx 行驶方向
H 连接支架的高度
H13 高度
H14 高度
H17 高度
H18 高度
L 连接支架的长度
t22 数值
t23 数值
X 车辆纵向方向
X17a 长度
X17c 长度
X18a 长度
X18c 长度
X13a 宽度
X14a 宽度
Y 车辆横向方向
Claims (6)
1.机动车(1),该机动车具有包括底部(2)的车身(3)和由至少一个连接支架(7)跨接的至少一个敞开的空心型材(4),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7)在中间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在所述至少一个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上在横向方向上分别一体地连接有第一外部型材(17)和第二外部型材(18),并且围绕相应的中间的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外部型材(17)和第二外部型材(18)分别具有倒圆的第一外部型材区段(17b)和倒圆的第二外部型材区段(18b),所述倒圆的第一外部型材区段(17b)具有高度H17,而所述倒圆的第二外部型材区段(18b)具有高度H18,并且高度H17≥高度H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7)的中间的所述至少一个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U形或V形地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中间的所述至少一个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具有高度H13、H14,该高度等于倒圆的第一外部型材区段(17b)的高度H17,即H13、H14=H17,并且中间的所述至少一个敞开的空心型材(13、14)的高度H13、H14大于倒圆的第二外部型材区段(18b)的高度H1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圆的第一外部型材区段(17b)和第二外部型材区段(18b)构造成具有大致矩形横截面的型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7)是辊压成型的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7)由钢板或由轻金属制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9120607.3A DE102019120607A1 (de) | 2019-07-31 | 2019-07-31 | Kraftfahrzeug |
DE102019120607.3 | 2019-07-31 | ||
PCT/EP2020/068673 WO2021018509A1 (de) | 2019-07-31 | 2020-07-02 | Kraftfahrzeug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74154A CN114174154A (zh) | 2022-03-11 |
CN114174154B true CN114174154B (zh) | 2023-11-17 |
Family
ID=71523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52477.8A Active CN114174154B (zh) | 2019-07-31 | 2020-07-02 | 机动车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077216B2 (zh) |
CN (1) | CN114174154B (zh) |
DE (1) | DE102019120607A1 (zh) |
WO (1) | WO2021018509A1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1217U (zh) * | 1986-07-10 | 1988-01-25 | ||
JPH0880874A (ja) * | 1994-09-14 | 1996-03-26 | Nissan Motor Co Ltd | 自動車の車体フロア構造 |
DE10351137B3 (de) * | 2003-11-03 | 2005-02-24 | Daimlerchrysler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hrzeugbauteils, insbesondere eines Fahrwerkrahmens |
DE102005022006A1 (de) * | 2005-05-12 | 2006-11-16 | Daimlerchrysler Ag | Versteifungsanordnung für eine Kraftwagenkarosserie |
EP1876086A1 (de) * | 2006-07-07 | 2008-01-09 | Dr.Ing.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Querbrücke zur Versteifung des Tunnelbereiches einer Bodenstruktur eines Kraftfahrzeuges |
DE102007001721A1 (de) * | 2007-01-11 | 2008-07-3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 Vorderer Karosserieboden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JP2008184125A (ja) * | 2007-01-31 | 2008-08-14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体床部構造 |
CA2867108A1 (en) * | 2012-04-10 | 2013-10-17 |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 Vehicle body |
DE102016100392A1 (de) * | 2015-01-14 | 2016-07-14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Fahrzeugunterbaustruktur |
EP3263427A2 (en) * | 2016-07-01 | 2018-01-03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Cross member with inner flanges |
CN207510521U (zh) * | 2017-11-16 | 2018-06-19 | 河南华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轻量化汽车中通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543404B4 (de) * | 1995-11-21 | 2004-03-11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Mitteltunnel für die Bodengruppe eines Kraftfahrzeuges |
DE19630645A1 (de) * | 1996-07-30 | 1998-02-05 | Porsche Ag | Mitteltunnel für ein Fahrzeug,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 |
DE10059912A1 (de) * | 2000-12-01 | 2002-06-20 | Porsche Ag | Fahrzeug mit einer Bodenaufbaustruktur |
JP6005599B2 (ja) | 2013-07-23 | 2016-10-12 |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フロアブレースの製造方法 |
-
2019
- 2019-07-31 DE DE102019120607.3A patent/DE102019120607A1/de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07-02 CN CN202080052477.8A patent/CN114174154B/zh active Active
- 2020-07-02 WO PCT/EP2020/068673 patent/WO2021018509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7-02 US US17/630,396 patent/US1207721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1217U (zh) * | 1986-07-10 | 1988-01-25 | ||
JPH0880874A (ja) * | 1994-09-14 | 1996-03-26 | Nissan Motor Co Ltd | 自動車の車体フロア構造 |
DE10351137B3 (de) * | 2003-11-03 | 2005-02-24 | Daimlerchrysler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hrzeugbauteils, insbesondere eines Fahrwerkrahmens |
DE102005022006A1 (de) * | 2005-05-12 | 2006-11-16 | Daimlerchrysler Ag | Versteifungsanordnung für eine Kraftwagenkarosserie |
EP1876086A1 (de) * | 2006-07-07 | 2008-01-09 | Dr.Ing.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Querbrücke zur Versteifung des Tunnelbereiches einer Bodenstruktur eines Kraftfahrzeuges |
DE102007001721A1 (de) * | 2007-01-11 | 2008-07-3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 Vorderer Karosserieboden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JP2008184125A (ja) * | 2007-01-31 | 2008-08-14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体床部構造 |
CA2867108A1 (en) * | 2012-04-10 | 2013-10-17 |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 Vehicle body |
DE102016100392A1 (de) * | 2015-01-14 | 2016-07-14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Fahrzeugunterbaustruktur |
EP3263427A2 (en) * | 2016-07-01 | 2018-01-03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Cross member with inner flanges |
CN207510521U (zh) * | 2017-11-16 | 2018-06-19 | 河南华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轻量化汽车中通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9120607A1 (de) | 2021-02-04 |
CN114174154A (zh) | 2022-03-11 |
WO2021018509A1 (de) | 2021-02-04 |
US20220289295A1 (en) | 2022-09-15 |
US12077216B2 (en) | 2024-09-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029301B2 (ja) | 車両の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取付構造 | |
US8118350B2 (en) | Vehicle body with a floor-side reinforcement | |
US9862423B2 (en) | Vehicle rear portion structure | |
US20090102238A1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US20200198453A1 (en) | Battery housing for a vehicle battery and chassis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 |
US10787142B2 (en) |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underrun protector | |
US9067624B2 (en) | Cross member for a frame of a vehicle as well as frame for a vehicle | |
US20080265622A1 (en) | Energy-Absorbing Deformation Element for a Vehicle | |
US9387779B2 (en) | Seat track assembly having selectable end stop positions | |
US20120126576A1 (en) | Reinforced vehicle structure | |
SE511491C2 (sv) | Balkanordning | |
CN114174154B (zh) | 机动车 | |
JP2008149888A (ja) | パワープラントの支持構造 | |
US8449022B2 (en) | Reinforced vehicle structure | |
CN114537537B (zh) | 汽车前地板横梁总成及其制备方法 | |
US10435080B2 (en) | Vehicle lower structure | |
US11667332B2 (en) | Subframe structure | |
CN106032150B (zh) | 车辆及其后围板总成 | |
KR20160126897A (ko) | 자동차의 바닥 구조물 | |
WO2015190122A1 (ja) | 自動車用構造部材 | |
US10967917B2 (en) | Panel structure | |
CN110877639B (zh) | 车辆底部结构 | |
EP3999383B1 (en) | A front underrun protection device for a heavy vehicle | |
JP2008062761A (ja) | バンパー装置の取付構造 | |
JP4752395B2 (ja) | キャブマウント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