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3557A -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93557A CN103893557A CN201410089903.1A CN201410089903A CN103893557A CN 103893557 A CN103893557 A CN 103893557A CN 201410089903 A CN201410089903 A CN 201410089903A CN 103893557 A CN103893557 A CN 1038935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radix
- chinese medicine
- medicine preparation
- traditional chine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组份制成的:升药10~20份,轻粉10~20份,龙骨(煅)25~35份,血竭25~35份,珍珠粉10~20份,白及15~25份,象皮(砂炒)15~25份,冰片2~8份,制乳香15~25份,血珀10~20份,儿茶25~35份,黄芪25~35份,当归25~35份,紫草15~25份,白芷15~25份,地榆15~25份,黄连10~20份,黄柏10~20份。本发明使用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为原料,选用道地药材,遵循传统的炮制方法制作而成,运用中医祛腐生肌原理,局部外用,促使腐败坏死组织脱落,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具有使患处血液循环改善快、坏死组织溶脱快、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快、溃疡创面愈合快等特点。达到了彻底、快速治愈褥疮的目的。具有无需手术、无痛苦、操作方便、疗效可靠、治愈率高、经济实惠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褥疮(pressure sore)又称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人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而影响血液循环,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褥疮的发生将给病人增加痛苦,加重病情,延长病程,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病人生命。褥疮多见于昏迷、半身不遂、骨折或下肢瘫痪等长期卧床的病人。好发于易受压迫及摩擦的部位,如骶尾、背、肩、肘、足跟及内、外踝等部位。初起可见受压部位皮肤发红、紫暗,并有红、肿、热、痛或麻木,出现局限性浅表溃疡,周围皮肤肿势平坦散漫,少有滋水,此时如及时去除致病原因,可阻止褥疮的发展。若继续发展,受损皮肤呈紫红色,皮下有硬结,皮肤水肿,形成水泡,溃破后形成创面、溃疡。若感染向周围及深部扩展,则会溃出脓臭稀薄,或如粉浆污水,日久每致伤筋损骨,坏死组织发黑,秽气熏人,常伴精神萎靡、神衰体倦、不思饮食等,预后较差。目前,治疗褥疮无很好的方法,多采用常规消毒,单一抗生素或其他杀菌剂涂敷,由于这些药物对创面有较强的刺激,且抗菌药物在表面停留时间短,腐败坏死组织不能清除,不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及创面愈合,病程较长,整体疗效不理想,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正因如此,人们才逐渐想到能否利用中草药来治疗压疮。而本发明的药物便是运用中医祛腐生肌的原理,以中药外用粉剂均匀撒于创面上,促使腐败坏死组织脱落,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达到彻底治愈压疮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使用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为原料,并通过临床试验反复验证配制而成的,药物直接撒于创面病变处,以达到消肿散毒、提脓祛腐、生肌收口之目的,能使疮疡内蓄之脓毒得以早日排出,腐肉得以迅速脱落,并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加速疮口愈合,符合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充分体现了中医中药外治特色。本发明的配方不仅疗效好,而且使用方便、无痛苦、费用低,易于为患者所接受,可轻松治愈褥疮。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组份制成的:
升药10~20份,轻粉10~20份,龙骨(煅)25~35份,血竭25~35份,珍珠粉10~20份,白及15~25份,象皮(砂炒)15~25份,冰片2~8份,制乳香15~25份,血珀10~20份,儿茶25~35份,黄芪25~35份,当归25~35份,紫草15~25份,白芷15~25份,地榆15~25份,黄连10~20份,黄柏10~20份。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将龙骨(煅)、珍珠粉、血珀粉碎成200~300目细粉;将升药、轻粉、血竭、象皮(砂炒)、白及、冰片、制乳香、儿茶、黄芪、当归、紫草、白芷、地榆、黄连、黄柏粉碎成100~200目细粉;各取净粉,混匀,过筛,紫外线照射,贮于干燥容器内备用。置阴凉、干燥、避光处密闭保存。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还可以由以下组份制成的:升药12~18份,轻粉12~18份,龙骨(煅)28~32份,血竭28~32份,珍珠粉12~18份,白及18~22份,象皮(砂炒)18~22份,冰片4~6份,制乳香18~22份,血珀12~18份,儿茶28~32份,黄芪28~32份,当归28~32份,紫草18~22份,白芷18~22份,地榆18~22份,黄连12~18份,黄柏12~18份。
优选以下含量的组份:升药15份,轻粉15份,龙骨(煅)30份,血竭30份,珍珠粉15份,白及20份,象皮(砂炒)20份,冰片5份,制乳香20份,血珀15份,儿茶30份,黄芪30份,当归30份,紫草20份,白芷20份,地榆20份,黄连15份,黄柏15份。
本发明各味药物的药理药性如下:
升药:味辛,性热,有大毒,归肺、脾经;功效:拔毒提脓,祛腐生肌,燥湿杀虫。主治痈疽疗疮,梅毒下疳,瘿瘤瘰疬,一切恶疮肉暗紫黑,疮口坚硬,腐肉不去,窦道瘘管,脓水淋滔,久不封口等。升药的主要化学成份含氧化汞、硫酸汞等,据现代药理研究,升药在体外对常见化脓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其杀菌效力比石碳酸大100倍以上,并能促进创口愈合。
轻粉:味辛,性寒,有毒,归大肠、小肠经;功效:杀虫,攻毒,利水,通便。主治疮疡溃烂,疥癣瘙疗,湿疹,酒渣鼻,梅毒下疳。轻粉主要成份含氯化亚汞,有广谱抑菌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良好抑菌效果。
龙骨:味甘、涩,性平,归心、肝、肾经;功效:镇静安神,平肝潜阻,收敛固涩。主治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龙骨主要成份含碳酸钙、磷酸钙,外用具有收湿、敛疮、生肌之效。
血竭:味甘、咸,性平,归肝经;功效: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主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瘀滞疼痛,疮疡不敛。本品主要含血竭素、血竭红素、黄烷醇、查耳酮、树脂酸等成份,可治疮疡不敛之证。
珍珠: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功效:安神定惊,清肝明目,解毒生肌。主治心悸失眠,惊风,癫痫,目赤翳障,口内诸疮,疮疡肿毒,溃疡久不收口,皮肤色斑等。
白及:味苦、甘、涩,性寒,归肺、胃、肝经;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主治出血证,痈肿疮毒,久不收口,水火烫伤等。
象皮:味甘、咸,性温,归心、脾经;功效:止血敛疮,祛腐生肌。本品主要含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血红蛋白、肌酸等成份,主治外伤出血,溃疡腐肉不去,久不封口,褥疮等。
冰片:味辛、苦,性微寒,归心、脾、肺经;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消肿,止痛。主治神志昏迷,温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气厥、中恶,疮疡肿痛,口疮,目赤肿痛等证。本品主要含多种萜类成份,有抗菌、抗炎和止痛作用。
乳香: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主治跌打损伤,疮疡肿痛及气滞血瘀痛证。本品含有树脂、树胶和挥发油,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的作用,能加速炎症的渗出排泄,促进伤口愈合。
血珀:味甘,性平,归心、肝、膀胱经;功效:镇静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外用治疗疮痈肿毒,生肌敛疮。
儿茶:味苦、涩,性凉,归心、肺经;功效:活血疗伤,止血生肌,收湿敛疮。主治疮疡,湿疮,牙疳,下疳,痔疮等。本品主要含酚酸性成份和多聚糖,对多种皮肤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多种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功效: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主治脾肺气虚,气虚自汗,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主治血虚血瘀诸证;虚寒性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风寒痹痛等。
紫草: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主治温病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胃、大肠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带下病及疮痈肿毒,皮肤风湿瘙痒等。
地榆:味苦、酸、涩,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主治血热出血证,烫伤,湿疹,疮疡痈肿等。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湿热泻痢,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痈肿疖疮,目赤牙痛,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据现代药理研究:黄连及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结核杆菌及真菌等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体外实验表明,黄连及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阴沟杆菌共7种16株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主治湿热带下、热淋,湿热泻痢,黄疸,湿热脚气、痿症,骨蒸痨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本发明的配方组方合理,主要有清除腐败坏死组织、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促使创面愈合等作用。据临床研究表明: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具有抗炎、缓解炎性充血及渗出,提高局部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能使伤口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多,且机能活跃,游离核糖体含量丰富,线粒体变性程度减轻,间质中含较多的胶原纤维。扫描电镜下肉芽表面凹凸不平,渗出物较少,近半数毛细血管直径较粗大。巨噬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大,胞突发达,吞噬机能更为活跃。本药物促使肉芽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升高,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组份制成的:
升药200克,轻粉200克,龙骨(煅)350克,血竭350克,珍珠粉200克,白及250克,象皮(砂炒)250克,冰片80克,制乳香250克,血珀200克,儿茶350克,黄芪350克,当归350克,紫草250克,白芷250克,地榆250克,黄连200克,黄柏200克。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将龙骨(煅)、珍珠粉、血珀粉碎成200~300目细粉;将升药、轻粉、血竭、象皮(砂炒)、白及、冰片、制乳香、儿茶、黄芪、当归、紫草、白芷、地榆、黄连、黄柏粉碎成100~200目细粉;各取净粉,混匀,过筛,紫外线照射,贮于干燥容器内备用。置阴凉、干燥、避光处密闭保存。
使用方法:
创面常规消毒后,使用本发明的药物均匀地撒于创面,外用无菌敷料包扎,每日换药一次。
注意事项:
本发明为外用药物,切勿入口;溃疡初起禁用;对本品严重过敏者禁用;用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组份制成的:
升药100克,轻粉100克,龙骨(煅)250克,血竭250克,珍珠粉100克,白及150克,象皮(砂炒)150克,冰片20克,制乳香150克,血珀100克,儿茶250克,黄芪250克,当归250克,紫草150克,白芷150克,地榆150克,黄连100克,黄柏100克。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中中药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是:
升药150克,轻粉150克,龙骨(煅)300克,血竭300克,珍珠粉150克,白及200克,象皮(砂炒)200克,冰片50克,制乳香200克,血珀150克,儿茶300克,黄芪300克,当归300克,紫草200克,白芷200克,地榆200克,黄连150克,黄柏150克。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组份制成的:
升药130克,轻粉130克,龙骨(煅)280克,血竭280克,珍珠粉130克,白及180克,象皮(砂炒)180克,冰片40克,制乳香180克,血珀130克,儿茶280克,黄芪280克,当归280克,紫草180克,白芷180克,地榆180克,黄连130克,黄柏130克。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与实施例1相同。
试验数据:
诊断标准:
I期(瘀血红润期):为褥疮初期,局部软组织受压后,出现红、肿、热、麻木或触痛;II期(炎性浸润期):红肿部位如继续受压,局部的血液循环得不到及时改善,局部红肿向外浸润、变硬,受压皮肤的表面呈紫红色,有小泡形成,极易破溃;III期(浅度溃疡期):水泡继续扩大,表皮破溃,露出创面,有黄色渗出液,感染后创面有脓性分泌物覆盖,致使浅表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疼痛加剧;IV(坏死溃疡期):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感染严重者,可向深部和周围组织扩展,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坏死组织呈黑色。
临床资料:
将156例II期以上压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33~76岁,平均56±10.26岁;褥疮直径1.8~7.8cm,平均5.6cm;II期32例,III期36例,IV期12例。对照组76例,男40例,女36例;年龄34~75岁,平均54±9.78岁;褥疮直径1.7~7.2cm,平均5.2cm;II期32例,III期34例,IV期1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80例,创面常规消毒后,使用本发明的药物均匀地撒于创面,外以无菌敷料包扎,每日换药一次;对照组76例,创面常规消毒后,使用百多邦软膏涂于创面,外以无菌敷料包扎,每日换药一次。两组均连用30日,观察临床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
以治愈、有效、无效三级制定疗效标准。治愈:创面全部愈合,上皮完全覆盖;有效:创面干燥,面积缩小,肉芽组织生长;无效:创面面积缩小不明显或扩大。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创面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褥疮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0%、9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7%、63.2%,经X2检验,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两组褥疮患者创面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褥疮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组褥疮患者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两组褥疮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典型病例:
病例1:王某,男,67岁,退休干部,2004年5月12日初诊,因脑梗死长期卧床,致全身多处皮肤破溃不愈3个月。患者骶尾、臀部、双肩、双足跟等共8处皮肤破溃,创面呈II、III、IV期褥疮,其中创面直径最大为20cm×18cm,骶尾及双足跟部骨膜外露,脓性分泌物多,恶臭。在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处理的同时,使用本发明的药物治疗,每天换药一次,治疗25天后,创面全部愈合。愈后加强翻身、拍背、按摩等护理,未见新生创面发生。
病例2:刘某,女,56岁,退休工人,于2006年6月18日初诊,因高位截瘫长期卧床,致骶尾、双臀、右外踝、左足跟等共6处褥疮,创面最小5cm×8cm,最大12cm×11cm,II期2处,III期3处,IV期1处,运用多种治疗方法效果欠佳,遂来诊.经使用本发明的药物治疗20天,创面愈合。
病例3:武某,男,83岁,农民,于2007年11月9日初诊,因股骨颈骨折长期卧床,致双肩、双臀、足跟、骶尾等7处出现褥疮,II期1处,III期4处,IV期2处,创面直径最小8cm×6.5cm,最大15cm×14cm,2处深达骨膜,创面紫黑,脓液恶臭,秽气熏人。应用各种治疗方法无效,经使用本发明的药物治疗28天愈合。
Claims (3)
1.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草药原料制成的:升药10~20份,轻粉10~20份,龙骨(煅)25~35份,血竭25~35份,珍珠粉10~20份,白及15~25份,象皮(砂炒)15~25份,冰片2~8份,制乳香15~25份,血珀10~20份,儿茶25~35份,黄芪25~35份,当归25~35份,紫草15~25份,白芷15~25份,地榆15~25份,黄连10~20份,黄柏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组份制成的:升药15份,轻粉15份,龙骨(煅)30份,血竭30份,珍珠粉15份,白及20份,象皮(砂炒)20份,冰片5份,制乳香20份,血珀15份,儿茶30份,黄芪30份,当归30份,紫草20份,白芷20份,地榆20份,黄连15份,黄柏15份。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龙骨(煅)、珍珠粉、血珀粉碎成200~300目细粉;将升药、轻粉、血竭、象皮(砂炒)、白及、冰片、制乳香、儿茶、黄芪、当归、紫草、白芷、地榆、黄连、黄柏粉碎成100~200目细粉;各取净粉,混匀,过筛,紫外线照射,贮于干燥容器内备用。置阴凉、干燥、避光处密闭保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89903.1A CN103893557A (zh) | 2014-03-10 | 2014-03-10 |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89903.1A CN103893557A (zh) | 2014-03-10 | 2014-03-10 |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93557A true CN103893557A (zh) | 2014-07-02 |
Family
ID=50985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89903.1A Pending CN103893557A (zh) | 2014-03-10 | 2014-03-10 |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93557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24204A (zh) * | 2014-12-15 | 2015-04-22 | 崔合芳 | 一种治疗创伤、恶疮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547634A (zh) * | 2014-12-25 | 2015-04-29 | 广东聚智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褥疮药物中的用途 |
CN105106333A (zh) * | 2015-08-18 | 2015-12-02 | 谢鹏 | 一种用于治疗压疮的中药贴膏 |
CN106138564A (zh) * | 2016-07-13 | 2016-11-23 | 王艳丽 | 一种治疗压疮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511676A (zh) * | 2016-11-15 | 2017-03-22 | 王同新 | 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57165A (zh) * | 2011-10-09 | 2012-02-22 | 王艳丽 | 一种治疗压疮的中药制剂 |
-
2014
- 2014-03-10 CN CN201410089903.1A patent/CN10389355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57165A (zh) * | 2011-10-09 | 2012-02-22 | 王艳丽 | 一种治疗压疮的中药制剂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张雅兰等: "褥疮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
贺美林: "生肌法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研究进展", 《湖北中医杂志》 *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24204A (zh) * | 2014-12-15 | 2015-04-22 | 崔合芳 | 一种治疗创伤、恶疮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547634A (zh) * | 2014-12-25 | 2015-04-29 | 广东聚智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褥疮药物中的用途 |
CN104547634B (zh) * | 2014-12-25 | 2017-09-22 | 广东聚智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褥疮药物中的用途 |
CN105106333A (zh) * | 2015-08-18 | 2015-12-02 | 谢鹏 | 一种用于治疗压疮的中药贴膏 |
CN106138564A (zh) * | 2016-07-13 | 2016-11-23 | 王艳丽 | 一种治疗压疮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511676A (zh) * | 2016-11-15 | 2017-03-22 | 王同新 | 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33959B (zh) | 一种治疗溃疡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125634A (zh) |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230493B (zh) | 一种治疗创口不愈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5535334A (zh) | 一种紫芪生肌膏及制备方法 | |
CN102688383B (zh) | 一种用于治疗体表溃疡或溃烂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893557A (zh) |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 | |
CN102335309B (zh) | 一种烧、烫伤药膏 | |
CN102357165A (zh) | 一种治疗压疮的中药制剂 | |
CN103845578B (zh) | 治疗烧烫伤、褥疮、带状疱疹外用酊剂及制备方法 | |
CN113616714A (zh) | 一种高硒抗hpv病毒的生物蛋白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16268A (zh) | 治疗伤口不愈合、褥疮的散剂 | |
CN103977194A (zh) | 能有效治疗创面感染的外用药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足药物中的应用 | |
CN105902660A (zh) | 一种治疗褥疮、糖尿病足和湿疹的药物组合物 | |
CN102727698B (zh) | 一种治疗褥疮的创面护理粉 | |
CN101543555B (zh)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组合药物 | |
CN104107376A (zh) | 一种外用消炎药组方与制作方法 | |
CN105250712B (zh) |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4352856B (zh) |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1703739B (zh) | 一种治疗外伤及外伤感染的中药搽剂 | |
CN104958757A (zh) | 压疮膏及压疮膏的制备方法 | |
CN101274045B (zh) | 一种外用治疗牛皮癣的药物 | |
CN105770347A (zh) | 一种纯中药配方的烧烫创疡油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991471A (zh) | 一种治疗刀伤、创伤、烧烫伤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06459A (zh) | 一种治疗浅度溃疡期压疮的中药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37913A (zh) | 一种治疗压疮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