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8501A - 电接线盒 - Google Patents
电接线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28501A CN103828501A CN201280046698.XA CN201280046698A CN103828501A CN 103828501 A CN103828501 A CN 103828501A CN 201280046698 A CN201280046698 A CN 201280046698A CN 103828501 A CN103828501 A CN 1038285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component
- relay
- heat shielding
- shielding wall
- circuit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8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8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858 star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442589 Convolu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994 synthetic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4 vap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6 vapo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45—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automotive electronic cas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8—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enter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H05K7/026—Multiple connections subassembli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518—Unevenly distributed heat load, e.g. different sector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localised cooling, hot spo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接线盒(10),包括:壳体(11),其被安装在车辆中;启动系统继电器(启动系统电气/电子元件)(20A),其被容纳在壳体(11)中,电流至少在车辆启动时通过该启动系统继电器,并且其还包括继电器壳体(电气/电子元件壳体)(20a)和端子部(20b),该端子部被容纳在继电器壳体(20a)中且具有固定触点(FC)和可移动触点(MC);工作组件电气/电子元件(工作组件继电器(20B)、连接器部件(14)和熔丝连接器部件(15)),其被容纳在壳体(11)中,并且电流至少在车辆工作期间通过该工作组件电气/电子元件;以及包围热屏蔽分隔部(热屏蔽分隔部)(24),其介于启动组件继电器(20A)和至少一个工作组件电气/电子元件之间,工作组件电气/电子元件是工作组件继电器(20B)、连接器部件(14)和熔丝连接器部件(1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接线盒。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车辆中将电接线盒例如用作被构成对从电源供应到各种车辆电气元件的电流的分配进行控制的模块。电接线盒在其壳体中容纳诸如继电器和熔丝这样的各种电气元件。专利文献1公开了已知的继电器,其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接线盒中。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10-108661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继电器包括电气元件壳体、容纳在电气元件壳体中的端子部、连接到端子部上的线圈、和除了端子部以外暴露到电气元件壳体内部和外部的金属板。在该结构中,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电气元件壳体中的湿气会由于线圈产生的热量而频繁地凝结在金属板上。因此,凝结可能很少发生在端子部的触点上,因此在触点上几乎不发生可由冻结凝结导致的不良导电。
然而,专利文献1中所述技术用来防止继电器自身触点处的、可能由冻结导致的不良导电。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不考虑除了继电器以外的容纳在电接线盒中的其他电气元件的影响。由于电接线盒除了继电器以外还容纳其他各种电气元件,所以在所述其他电气元件上产生的热量的影响,或者取决于电气元件种类的电流的供应/不供应变化时刻的影响,可导致继电器容易在触点上存在由冻结导致的不良导电的问题。
根据前述情况,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启动电气元件的故障。
根据本发明的电接线盒,包括:壳体,其被构造成安装在车辆中;启动电气元件,其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并且电流至少在车辆启动时被供应到该启动电气元件;工作电气元件,其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并且电流至少在车辆工作期间被供应到该工作电气元件;以及热屏蔽壁,其被布置在所述启动电气元件和所述工作电气元件之间。该启动电气元件包括电气元件壳体和端子部。该端子部被容纳在所述电气元件壳体中且具有触点。
在这种结构中,在车辆启动时,车辆的工作由被供应到容纳在壳体中的启动电气元件的电流来启动,并且在工作期间,电流被供应到容纳在壳体中的启动电气元件。因此,在车辆工作期间,由于电流的供应而在工作电气元件上产生热量。此时,如果热量从工作电气元件传递到启动电气元件的电气元件壳体,则启动电气元件的电气元件壳体具有比包括触点的端子部的温度更高的温度,从而发产生的温度差。因此,在电气元件壳体中容易在触点上产生湿气凝结和冻结,这可导致启动电气元件故障。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热屏蔽壁被布置在工作电气元件和启动电气元件之间,所以在工作电气元件上产生的热量几乎不被传递到启动电气元件的电气元件壳体,从而电气元件壳体的温度较不可能增加。因此,即使车辆在低温环境下停止工作,在启动电气元件的电气元件壳体和具有触点的端子部之间也较不可能产生温度差。因此,在电气元件壳体中几乎不在触点上产生湿气凝结和冻结,因此能够避免在车辆重启时电流不能被供应到启动电气元件的情况。
上述启动电气元件不限于是仅在车辆启动时被供应电流的电气元件,而可以是除了车辆启动以外在车辆工作期间和车辆停止工作时被供应电流的电气元件。此外,工作电气元件不限于是在车辆工作期间一直被供应电流的电气元件,而可以是在车辆工作期间有时被供应电流或有时不被供应电流(例如通常被供应电流而暂时不供应,或者通常不被供应电流而暂时供应)的电气元件。此外,工作电气元件不限于仅在车辆工作期间被供应电流的电气元件,而可以是在车辆工作期间和车辆停止工作时被供应电流的电气元件。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接下来的结构是优选的。
(1)所述壳体容纳电路板,所述启动电气元件和所述工作电气元件安装在该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具有与所述端子部连接的电路图案。在该结构中,启动电气元件的具有触点的端子部被连接到形成在电路板上的电路图案。因此,在低温环境下,可能通过电路图案来便于端子部的温度降低,但是由于电气元件壳体的温度较不可能由于如上所述的热屏蔽壁而增加,并且在电气元件壳体和具有触点的端子部之间的温度差变得更小,所以在触点上几乎不发生凝结和冻结。
(2)所述热屏蔽壁具有管形形状,其具有底部和朝向所述电路板敞开的开口。所述热屏蔽壁包围所述启动电气元件。通过这种结构,由于启动电气元件被布置在由电路板和热屏蔽壁包围的空间中,并且该热屏蔽壁具有包括底部和朝向电路板敞开的开口的管形形状,所以启动电气元件几乎不露出或者仅露出一点到工作电气元件侧。因此,来自工作电气元件的热量更难以传递到启动电气元件的电气元件壳体,从而电气元件的温度较不可能增加。
(3)所述启动电气元件包括多个启动电气元件,所述启动电气元件被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热屏蔽壁包括多个热屏蔽壁,并且所述热屏蔽壁单独地包围所述启动电气元件中的每个启动电气元件。通过这种结构,与集中地包围多个启动电气元件的热屏蔽壁相比,能够获得更高的热屏蔽效果。
(4)所述热屏蔽壁彼此相邻,所述相邻的热屏蔽壁经由所述热屏蔽壁连接构件彼此连接。通过这种结构,能够由热屏蔽壁连接构件来保持每个热屏蔽壁的高强度。
(5)所述启动电气元件在所述壳体中被布置成比所述工作电气元件更向外。通过这种结构,由于与壳体内侧相比,热量能够容易释放到壳体外侧的外部,所以能够便于在低温环境下启动电气元件的电气元件壳体的温度降低。因此,能够使在电气元件壳体和具有触点的端子部之间的温度差进一步地变小。
(6)所述启动电气元件在所述壳体中被布置在外端上。通过这种结构,由于启动电气元件被布置在壳体的外端上,在该外端上热量能够特别容易地释放到外部,所以能够进一步地便于在低温环境下电气元件壳体的温度降低,并且能够使在电气元件壳体和具有触点的端子部之间的温度差进一步地变小。
(7)所述屏蔽壁与所述壳体一体地形成。与热屏蔽壁与壳体分离的构件的情况相比,这在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方面,例如减少组装步骤的数目方面,是优选的。
(8)在壳体中,连接器被布置在与所述热屏蔽壁相邻的位置处,并且设置连接器/热屏蔽壁连接构件,其连接彼此相邻的所述热屏蔽壁和所述连接器。通过这种结构,能够由连接器/热屏蔽壁连接构件保持热屏蔽壁和连接器的高强度。
(9)电接线盒包括电路板和板构件,所述启动电气元件和所述工作电气元件被安装在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具有与所述端子部连接的电路图案。板构件被布置成使得至少所述启动电气元件被布置在所述板构件和所述电路板之间。在这种结构中,在车辆启动时,车辆的工作由被供应到容纳在壳体中的启动电气元件的电流启动,并且在工作期间,电流被供应到容纳在壳体中的工作电气元件。因此,在车辆工作期间,由于电流的供应,在工作电气元件上产生热量。此时,如果热量从工作电气元件被传递到启动电气元件的电气元件壳体,则启动电气元件的温度增加。具体地,由于启动电气元件被布置在电路板和板构件之间,所以电气元件壳体不具有高的散热性。如果热量从工作电气元件传递到电气元件壳体,则热量可能累积在电气元件壳体上。如果在低温环境下车辆停止工作,由于与电路板的电路图案连接的启动电气元件的端子部比电气元件壳体更容易冷却,则启动电气元件的电气元件壳体和具有触点的端子部之间的温度差可能变大。因此,在电气元件壳体中容易在触点上发生湿气凝结和冻结,这可导致启动电气元件故障。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热屏蔽壁被布置在工作电气元件和启动电气元件之间,所以在车辆工作期间在工作电气元件上产生的热量几乎不传递到启动电气元件的电气元件壳体上,从而电气元件壳体的温度较不可能增加。因此,即使车辆在低温环境下停止工作,也能够使在启动电气元件的电气元件壳体和具有触点的端子部之间的温度差变得更小。因此,在电气元件壳体中几乎不在触点上产生湿气凝结和冻结,并且能够避免在车辆重启时电流不被供应到启动电气元件的情况。
(10)所述热屏蔽壁将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板构件之间的空间分成壳体外侧上的第一空间和内侧上的第二空间,所述启动电气元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空间中,所述工作电气元件布置在所述第二空间中。在这种结构中,由于与壳体内侧上的第二空间相比,壳体外侧上的第一空间中的热量能够更容易释放到外部,所以通过将启动电气元件布置在第一空间中,能够在低温环境下车辆停止工作时,便于启动电气元件的电气元件壳体的温度下降。此外,由于将空间分成外侧上的第一空间和内侧上的第二空间的热屏蔽壁,热量几乎不从工作电气元件传递到启动电气元件的电气元件壳体,所以能够使在电气元件壳体和具有触点的端子部之间的温度差进一步地变小。
(11)所述热屏蔽壁具有允许所述第一空间至少朝向与所述第二空间相反的一侧敞开的结构。通过这种结构,由于第一空间在与第二空间相反的一侧敞开,即朝向壳体外部敞开,所以与热屏蔽壁包围第一空间的情况相比,热量能够容易地从第一空间释放到外部。因此,进一步便于低温环境下启动电气元件的电气元件壳体的温度下降,从而能够使电气元件壳体和具有触点的端子部之间的温度差进一步地变小。
(12)所述热屏蔽壁具有允许所述第一空间在与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的布置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敞开的结构。通过这种结构,第一空间能够向更大区域上敞开,从而热量能够更加容易地从第一空间释放到外部。因此,能够进一步地便于在低温环境下电气壳体的启动电气元件的温度降低。
(13)由所述热屏蔽壁限定的所述第一空间包括所述壳体中的外端部,所述启动电气元件被布置在该外端部中。通过这种结构,由于第一空间包括外端部且启动电气元件被布置在热量能够特别容易释放到外部的外端部上,所以能够进一步地便于在低温环境下启动电气元件的温度降低,并且能够使电气元件壳体和具有触点的端子部之间的温度差进一步地变小。
(14)由所述热屏蔽壁限定的所述第一空间包括所述壳体的角部,所述启动电气元件被布置在该角部处。通过这种结构,由于第一空间包括角部且启动电气元件被布置在外端部之中的热量能够特别容易释放到外部的角部上,所以能够进一步地便于电气元件壳体的温度降低。
(15)所述板构件是具有与所述电路板的电路图案连接的电路图案的第二电路板。在这种结构中,由于电流供应到第二电路板的电路图案而在第二电路板上产生热量,所以热量可以传递到布置在第二电路板和电路板之间的启动电气元件的电气元件壳体上,并且电气元件壳体和端子部之间的温度差可以变大。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地,由于电气元件壳体的温度由于热屏蔽壁而较不可能增加,所以电气元件壳体和具有触点的端子部之间的温度差变得更小。因此,在触点上几乎不发生凝结和冻结。
(16)第二热屏蔽壁被布置在所述启动电气元件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通过这种结构,第二热屏蔽壁阻碍来自第二电路板的热量,因此热量难以传递到启动电气元件。因此,电气元件壳体的温度更是较不可能增加,从而能够使电气元件壳体和具有触点的端子部之间的温度差变得更小。
(17)所述热屏蔽壁和所述第二热屏蔽壁是彼此连续的。通过这种结构,除了高热屏蔽效果以外,还能够提高机械强度。
(18)设置继电器端子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通过该继电器端子部彼此连接,并且所述热屏蔽壁具有沿着所述继电器端子部延伸的表面。通过这种结构,在连接操作期间,继电器端子部能够通过热屏蔽壁的表面引导,从而能够提高组装的可使用性。
(19)所述热屏蔽壁在沿所述电路板的板表面截取的截面上具有弯曲的形状。通过热屏蔽壁具有弯曲形状的这种结构,能够保持热屏蔽壁的高机械强度,并且屏蔽壁几乎不会不适当地变形。因此,热屏蔽壁难以与启动电气元件和工作电气元件接触。
(20)设置加强肋,其连接具有弯曲形状的所述热屏蔽壁的表面。通过这种结构,能够进一步地提高热屏蔽壁的机械强度。
(21)设置加强构件,其沿所述电路板的板表面和所述热屏蔽壁的表面延伸。通过这种结构,能够由加强构件进一步地提高热屏蔽壁的机械强度,并且热屏蔽壁几乎不会不适当地变形。因此,热屏蔽壁难以与启动电气元件和工作电气元件接触。
(22)所述启动电气元件是继电器,所述端子部的触点至少包括固定触点和可朝向该固定触点移动或从其远离的可移动触点。通过这种结构,由于上述热屏蔽壁,在包含在端子部中的固定触点和可移动触点中的一个或两者上几乎不发生电气元件壳体中的湿气的凝结和冻结,从而在车辆重启时可移动触点能够与固定触点良好地接触。因此,继电器能够正确地展现其切换功能。
根据本发明,启动电气元件几乎不出现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接线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电接线盒的透视图。
图3是电接线盒的顶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线iv-iv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沿图3中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沿图4中的线vi-vi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例包含在电接线盒中的继电器的侧视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接线盒的放大截面图。
图9是电接线盒的放大顶视截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接线盒的顶视截面图。
图11是沿图10中的线xi-xi截取的截面图。
图12是示例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示意性结构的侧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7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根据该实施例的电接线盒10被构造成安装在未示出的车辆中。电接线盒10连接在未示出的电池(电源)和未示出的各种车辆电气元件之间,并且被构造成控制是否将电流供应到车辆电气元件。例如,电接线盒10安装在车辆的发动机室中。车辆电气元件的例子包括各种灯(例如头灯、刹车灯、警示灯(方向指示灯)和车内灯),空调,电动窗,转向助力装置,电动座椅,喇叭,雨刷,除冰器,座椅加热器,启动器,发动机控制单元(ECU),燃油泵,和点火器。在附图部分中描述了X轴、Y轴和Z轴。在每幅图中的这些轴与其他图中的相应的轴相对应。图4和图5中的上侧与前侧相对应。图4和图5中的下侧与后侧相对应。
如图1所示,电接线盒10整体上具有水平细长的矩形形状。电接线盒10包括壳体(盒,外部本体)11,容纳在壳体11中的第一电路板12,和容纳在壳体11中且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之上的第二电路板13。电接线盒10包括连接器(工作电气元件)14,设置在电线(线束)端部上的反向连接器(未示出)连接到每个连接器14上,该电线电连接到电池或车辆电气元件。电接线盒10还包括熔丝连接器(工作电气元件)15,每个熔丝连接器构成为接收未示出的熔丝并与该熔丝连接。反向连接器和熔丝构成为在Z轴方向上从前侧插入到电接线盒10中。在每幅图中,电接线盒10的长侧方向、短侧方向和厚度方向分别与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相对应。
壳体11由合成树脂制成。如图1所示,壳体11具有与电接线盒10相同的水平伸长矩形形状。壳体11包括组装的两个壳体构件16、17,其分别处于(在图1中的竖直方向上的)前侧或者后侧。壳体构件16、17中的布置在后侧(图1中的下侧)上的一个壳体构件是第一壳体构件(下壳体)16,壳体构件16、17中的布置在前侧(图1中的上侧)上的另一个壳体构件是第二壳体构件(上壳体)17。组装的第一壳体构件16和第二壳体构件17包括具有预定尺寸的内部空间。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能够容纳在该空间中。壳体构件16、17的组装方向与Z轴方向相对应。
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构件16具有盒状的形状,其朝向Z轴方向上的前侧(朝向图1中的上侧)开口。第一壳体构件16包括:底板16a,其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沿着第一电路板12的板表面)上延伸;和上板16b,其从底板16a的外边缘在Z轴方向上向上延伸,并且具有基本上矩形的管形形状。构成为从后侧支撑第一电路板12的多个支撑突起16c分散地布置在第一壳体构件16的底板16a的表面上。底板16a包括螺钉接收部16d,螺钉紧固到其上以固定第二壳体构件17。如图4所示,锁定部16e布置在外板16b的内表面上,以维持壳体构件16、17的组装状态。每个锁定部16e是突片状突起,并且形成在外板16b的前边缘上。锁定部16e布置在外板16b的长侧和短侧中的每侧上。
如图1所示,第二壳体构件17具有盒状的形状,其朝向Z轴方向上的后侧(朝向图1中的下侧)开口。第二壳体构件17大体上包括盖17a和内板17b。盖17a面对第一壳体构件16的底板16a,并且从前侧覆盖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内板17b从盖17a的外边缘朝向后侧延伸,并且具有基本上矩形的管形形状。盖17a包括连接器罩17c和熔丝附接件17d。每个连接器罩17c与连接器端子18一起构成连接器14,该连接器端子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2上。连接器端子18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每个熔丝附接件17d与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2上的熔丝连接端子19一起构成熔丝连接器15。几乎所有的连接器罩17c和熔丝附接件17d(具体地,除了布置在图3中的左上角的连接器罩17c以外)集中在盖17a的长侧方向上的中部。每个连接器罩17c集中地包围多个连接器端子18,并且具有基本上矩形的管形形状,其朝向前侧开口以使得反向连接器能够从前侧配合到其上。每个熔丝附接件17d单独地包围熔丝连接端子19,并且具有基本上矩形的管形形状,其朝向前侧开口并且具有熔丝连接空间,上述熔丝能够从前侧单独地配合到该空间中。盖17a在其长侧方向的一端(图1中的右上端,图3中的右端)上包括闭合部分17f。闭合部分17f稍微位于连接器罩17c和熔丝附接件17d之上,并且没有开口。闭合部分17f能够基本上覆盖第二电路板13的整个区域。
内板17b构成为配合到第一壳体构件16的外板16b的内表面。如图2和图4所示,在组装的壳体16、17中,内板17b由外板16b从外侧沿着其整个外周包围。内板17b在其外表面上具有锁定突起17e。锁定突起17e和外板16b的锁定部16e锁定在一起,以维持壳体构件16、17的组装状态。每个锁定突起17e从内板17b的外表面突起。多个锁定突起17e布置在内板17b的长侧和短侧上。
第一电路板12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沿着第一壳体构件16的底板16a的板表面延伸,其中第一电路板12具有在底板16a的基本上整个区域上延伸的水平伸长的板形状,如图1所示。在第一电路板12的前板表面上,安装构成连接器14的连接器端子18、构成熔丝连接器15的熔丝连接端子19、和继电器(启动电气元件,工作电气元件)20。第一电路板12具有电路图案(未示出),其连接到连接器端子18、熔丝连接端子19和继电器20。从电池供应的电流流过电路图案。第一电路板12是“电力电路板”,其将来自电池的电力供应转接到车辆电气元件。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2上的继电器20构成为控制是否将电流供应到第一电路板12。
如图1所示,连接器端子18从第一电路板12的前板表面朝向前侧突起,并且每个都具有突片状形状。连接器端子18成捆地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上,以使得每捆布置在由每个连接器罩17c包围的区域中。熔丝连接端子19从第一电路板12的前板表面朝向前侧突出,并且每个具有音叉状形状,其具有两个分叉的前端。熔丝连接端子19彼此相邻地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上,以使得熔丝连接端子19单独地布置在熔丝附接件17d的每个熔丝附接件空间中。如图1和图3所示,几乎所有的连接器端子18和熔线连接端子19(除了布置在图3左上角的连接器端子18以外)集中在第一电路板12的在长侧方向上的中部。
继电器20是电气元件,其构成为控制是否将来自电池的电力供应到车辆电气元件。如图1所示,多个继电器20设置用于相应的车辆电气元件,以控制是否向其供应电流。当电流开始流过继电器20时,电流被供应到对应的车辆电气元件。当没有电流流过继电器20时,电流不供应到对应的车辆电气元件。如图1和图3所示,继电器20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的纵向方向上的每个端部上。换句话说,继电器20分散地布置,且连接器端子18和熔丝连接端子19位于它们之间。第一电路板12在长侧方向上的中部是用于连接器端子18和熔丝连接端子19的区域。长侧方向上的端部是用于继电器20的区域。
将详细地描述继电器20的结构。如图1和图7所示,继电器20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继电器壳体(电气元件壳体)20a,由金属制成且具有从继电器壳体20a的底表面向外突出的部分的端子部20b,和容纳在继电器壳体20a中的线圈20c。继电器壳体20具有整体上在Z轴方向伸长的块状形状,并且其中具有用于端子部20b和线圈20c的容纳空间。继电器壳体20a包括具有底表面的基体20a1,和具有基本上圆柱形形状的带有底且覆盖基体20a1的盖20a2。盖20a2包括通风孔20a2a(六个通风孔20a2a),其在顶部(面对将在下文中描述的可移动触点端子部20b3的可移动部的部分)与外部空间连通。通风孔20a2a以某一间隔彼此相邻设置。通过通风孔20a2a,由热线圈20c产生的湿气可释放到外部,并且端子部20b上和线圈20c中产生的热可释放。端子部20b包括:两个线圈端子部20b1,每个线圈端子部连接到继电器壳体20a中的线圈20c的缠绕线的每个端部上;具有固定触点FC的固定触点端子部20b2;和具有可移动触点MC的可移动触点端子部20b3。可移动触点端子部20b3具有悬臂状形状,并且具有能够通过线圈20c的磁场弹性变形的移动部。在可移动触点端子部20b3前端的可移动触点MC可朝向固定触点端子部20b2的固定触点FC移动或从其远离。可移动触点端子部20b3包括具有可移动部的端子本体20b3a,和具有移动触点MC的触点构件20b3b。前者(端子本体20b3a)由金属材料制成,该材料为包含在可移动部中的弹簧提供高耐力。后者(触点构件20b3b)由具有高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制成。作为磁性体的磁性构件20d附接到端子本体20b3a的可移动部。磁性构件20d由诸如铁的磁性材料制成。磁性构件20d布置在可移动部和线圈20c之间,并且构成为通过线圈20c的电磁感应使可移动部移位。在电流未供应到线圈20c的继电器20中,固定触点FC和可移动触点MC彼此远离,并且彼此不接触,因此电流不在固定触点端子部20b2和可移动触点端子部20b3之间流动。另一方面,在电流通过线圈端子部20b1供应到线圈20c的继电器20中,磁性构件20d由线圈20c的电磁感应朝向线圈20c吸引,并且可移动触点端子部20b3移位以使得其可移动触点MC与固定触点FC形成接触。因此,电流开始在固定触点端子部20b2和可移动触点端子部20b3之间流动。换句话说,继电器20具有形式A触点的接触结构。每个端子部20b1、20b2、20b3具有从继电器壳体20a的底表面突起的部分,并且焊接到第一电路板12上且在该部分处连接到电路图案。
继电器20包括两种继电器,根据所控制的车辆电气元件,电流在不同的时刻供应到每种继电器。具体地,继电器20包括启动继电器20A和工作继电器20B。启动继电器20A是启动电气元件,电流在车辆启动时供应到该元件。工作继电器20B是工作电气元件,电流在车辆工作期间供应到该元件。具体地,启动继电器20A构成为控制是否将电流供应到车辆电气元件,诸如启动器、发动机控制单元、燃油泵和点火器。工作继电器20B构成为控制是否将电流供应到车辆电气元件,诸如各种灯、空调、电动窗、转向助力装置、电动座椅、喇叭、雨刷、除冰器和座椅加热器。类似于上述的工作继电器20B,由于电流在车辆工作期间供应,所以连接器14(连接器端子18)和熔丝连接器15(熔丝连接端子19)是工作电气元件。
“启动电气元件(启动继电器20A)”不限于仅在车辆启动时被供应电流的电气元件,而可以是除了车辆启动以外在车辆工作期间以及在车辆停止工作时被供应电流的电气元件。“工作电气元件(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不限于在车辆工作期间一直被供应电流的电气元件,而可以是在车辆工作期间被供应电流和不被供应电流的电气元件(例如,电流通常被供应到该电气元件而暂时不供应,或者电流通常不被供应到该电气元件而暂时供应)。此外,“工作电气元件”不限于仅在车辆工作期间被供应的电流的电气元件,而可以是在车辆工作期间以及车辆停止工作时被供应电流的电气元件。
第二电路板13由合成材料制成,并且如图1所示,以竖直伸长的板形状与第一电路板12的板表面平行地延伸。第二电路板13小于第一电路板12。第二电路板13容纳在壳体11中,以使得其长侧方向与第一电路板12的短侧方向(Y轴方向)对应,其短侧方向与第一电路板12的长侧方向(X轴方向)对应。第二电路板13位于壳体11中的与壳体11的长侧方向(X轴方向)上的端部接近的位置上。具体地,第二电路板13布置于与第一电路板12的在长侧方向上的端部和第二壳体构件17的盖17a的闭合部分17f重叠的位置上。如图4所示,第二电路板13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的在Z轴方向上的前侧上,并且它们之间具有预定距离。在这种结构中,用于继电器20的容纳空间限定在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之间。换句话说,第二电路板13的位置设置为使得在第二电路板13和第一电路板12之间具有继电器20。在第二电路板13上,安装各种电气元件(未示出)诸如电阻、电容、晶体管和微处理器,并且形成将与各电气元件连接的电路图案(未示出)。
此外,如图1所示,每个继电器端子部21的一端安装在第二电路板13上。每个继电器端子部21的另一端插入第一电路板12以经由继电器端子部21连接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的电路图案。每个继电器端子部21包括棱柱端子,棱柱端子在X轴方向或Y轴方向上以直线彼此相邻地布置。每个继电器端子部21布置在第二电路板13的每个短侧端上和位于壳体11的外侧(图6中的右侧)上的一个长侧端上。第二电路板13是“控制电路板”,其能够通过安装的电气元件控制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2上的继电器20或其他元件的工作状态(是否供应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中每个继电器20的位置根据其类型来确定,如下所述。如图1和图6所示,继电器20中的启动继电器20A相对布置在壳体11中的外侧上,工作继电器20B相对布置在壳体11的内侧上。具体地,多个启动继电器20A布置在壳体11和第一电路板12的长侧方向上的每个端部上,以使得启动继电器20A构成两个启动继电器组22、23。第一启动继电器组22包括布置在端部(图6中的左侧上的端部)上的继电器20,并且该继电器20在平面视图中不与第二电路板13重叠,其中该端部是长侧方向上的端部中的一个。第二启动继电器组23包括布置在端部(图6中的右侧上的端部)上并且在平面视图中与第二电路板13重叠的继电器20。相反地,多个工作继电器20B布置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23与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部15的组之间,该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部15集中在壳体11和第一电路板12的在长侧方向上的中部处。工作继电器20B位于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部15的组附近,并且是类似于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的工作电气元件。因此,工作电气元件集中在第一电路板12的在长侧方向上的中部处。也就是,第一电路板12的长侧方向上的中间部分是用于工作电气元件的布置区域,端部是用于启动电气元件的布置区域。
更具体地描述,如图6所示,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22中的启动继电器20A总共包括五个启动继电器20A。其中四个启动继电器20A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的长侧方向上的端部上,以使得该两对启动继电器布置在Y轴方向上的每一侧上,并且连接器14布置在它们之间的短侧方向(Y轴方向)上的中部处,其中每对启动继电器包括在Y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启动继电器20A。剩余的一个启动继电器20A在与布置于在短侧方向上延伸的端部上(图6中示出的下端部上)的一个启动继电器20A相邻的位置处布置在长侧方向(X轴方向)的内侧上。其间布置有连接器14的四个启动继电器20A布置在壳体11的外端部上。一个启动继电器20A布置在壳体11的一个角部(图6中示出的左下角)上。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23中的启动继电器20A总共包括三个启动继电器20A。两个启动继电器20A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的在长侧方向(第一空间S1)上的端部上,并且继电器端子部21位于它们之间,且该端子部布置在短侧方向上的中部处。剩余的一个启动继电器位于中部且在长侧方向上与继电器端子部21相邻。其间布置有继电器端子部21的两个启动继电器20A布置在壳体11的外端部上,具体地在壳体11的两个角部(图6中的右上角和右下角)处。工作继电器20B包括布置在继电器端子部21之间的五个工作继电器20B,该继电器端子部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的在短侧方向上的相应端处。此外,工作继电器20B还包括两个工作继电器20B,所述两个工作继电器20B与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的在短侧方向上的中部处的工作继电器20B相比分别被布置成在长侧方向上更向内或更向外。在平面视图中,总共七个工作继电器20B与第二启动继电器组23一起布置在与第二电路板13重叠的位置上,并且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之间(图4)。
如图4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接线盒10包括包围热屏蔽壁(热屏蔽壁)24,每个热屏蔽壁包围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22中的启动继电器20A,并且布置在启动继电器20A和连接器14、熔丝连接器15或启动继电器20B之间。具体地,包围热屏蔽壁24与第二壳体构件17的盖17a一体地形成,并且具有基本上矩形的管形形状,其中开口朝向后侧即朝向第一电路板12侧敞开。包围热屏蔽壁24包括面对第一电路板12的顶壁24a和具有基本上矩形管形形状的侧壁24b,并且侧壁24b从顶壁24a的外边缘朝向后侧延伸。除了底表面(面对第一电路板12的表面)以外,包围热屏蔽壁24能够包围启动继电器20A的外表面。包围热屏蔽壁24的一部分(面对包含在第一壳体构件16中的外板16b的一部分)也用作包含在第二壳体构件17中的内板(外周壁)17b。
如图4和图5所示,在组装的第一壳体构件16和第二壳体构件17中,包围热屏蔽壁24在其开口边缘处与第一电路板12的板表面接触或与其相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启动继电器20A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和包围热屏蔽壁24之间,并且几乎没有间隙地容纳在封闭空间中。每个启动继电器20A的外表面在其基本上整个区域上,由第一电路板12和包围热屏蔽壁24包围。包围热屏蔽壁24形成单独包围(单独包围类型)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22中的启动继电器20A的形状。包围热屏蔽壁24的数目与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22中的启动继电器20A的数目相同(图6中是五个包围热屏蔽壁24)。在该结构中,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22中的每个启动继电器20A容纳在每个包围热屏蔽壁24的独立的容纳空间中。在第一电路板12上的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22中的在X轴方向或Y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启动继电器20A之间,布置热屏蔽壁24的两个侧壁24b。
如图4和图5所示,相邻的两个包围热屏蔽壁24经由热屏蔽壁连接构件25彼此连接。热屏蔽壁连接构件25在它们的相反部分上连接相邻的包围热屏蔽壁24的侧壁24b。在Z轴方向上比顶壁24a更接近开口边缘的位置处,热屏蔽壁连接构件25布置在每个侧壁24b上。此外,如图5所示,包围热屏蔽壁24经由连接器/热屏蔽壁连接构件26被连接到包含在相邻的连接器14中的连接器罩17c。连接器/热屏蔽壁连接构件26在其相反部分上连接包围热屏蔽壁24的侧壁24b和连接器罩17c,并且在Z轴方向上布置在与热屏蔽壁连接构件25基本相同的位置处。此外,如图4所示,包围热屏蔽壁24经由熔丝连接器/热屏蔽壁连接构件27连接到熔丝附接件17d,该熔丝附接件17d被包含在与包围热屏蔽壁24相邻的熔丝连接器15中。熔丝连接器/热屏蔽壁连接构件27在其相反部分上连接包围热屏蔽壁24的侧壁24b和熔丝附接件17d。熔丝连接器/热屏蔽壁连接构件27在Z轴方向上布置在与热屏蔽壁连接构件25基本上相同的位置处。
如图4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接线盒10包括分隔热屏蔽壁(热屏蔽壁)28,其布置在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23中的启动继电器20A和与第二启动继电器组23相邻的工作继电器20B之间。分隔热壁28将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之间的空间分成壳体11外侧的第一空间S1和壳体11内侧的第二空间S2。在第一空间S1中,布置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23中的启动继电器20A。在第二空间S2中,布置工作继电器20B。第一空间S1包括在壳体11的长侧方向上的外端部,具体地是外端部的两个角部。
具体地,如图4和图6所示,分隔热屏蔽壁28是电路板12、13和壳体构件16、17的分隔构件,并且被附接到第一电路板12上。分隔热屏蔽壁28在Y轴方向上跨过第一电路板12延伸,同时在平面视图中在中部弯曲。分隔热屏蔽壁28在处于第一电路板12的短侧方向上的端部的继电器端子部21之间延伸,同时在中部在第一电路板12的长侧方向上向外弯曲。分隔热屏蔽壁28与第一电路板12、第二电路板13和两个所述的继电器端子部21一起包围并且封闭第二空间S2。此外,分隔热屏蔽壁28具有允许第一空间S1朝向与第二空间S2相反的一侧,即在壳体11的长侧方向(X轴方向)上向外敞开,以及在与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的布置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即在壳体11的短侧方向(Y轴方向)上向外敞开的结构。也就是,分隔热屏蔽壁28允许第一空间S1除了朝向第二空间S2侧的方向以外,即在三个方向上,朝向壳体11的外侧敞开。
如图4和图6所示,分隔热屏蔽壁28包括Y轴方向上的端部的底部上的安装件28a。每个安装件28a沿着第一电路板12的板表面延伸。设置连接安装件28a的表面和分隔热屏蔽壁28的表面的竖直加强肋29。在分隔热屏蔽壁28上,安装件28a在分隔热屏蔽壁28的厚度方向上延伸。一对竖直加强肋29布置在每个安装件28a上。如图4所示,竖直加强肋29在侧视图中具有大致为三角形的形状。如图6所示,分隔热屏蔽壁28具有四个弯曲部,分隔热屏蔽壁28在该弯曲部处以基本垂直的角度弯曲。水平加强肋30连接弯曲部处的表面。水平加强肋30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基本上三角形的形状。除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以外的两个腿部沿着分隔热屏蔽壁28的弯曲部的表面延伸。分隔热屏蔽壁28的布置在壳体11最外侧且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一部分具有沿着继电器端子部21延伸的外表面,其中该继电器端子部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的短侧方向上的中部处。由于这种结构,当继电器端子部21插入第一电路板12中以附接第二电路板13时,继电器端子部21与分隔热屏蔽壁28的外表面保持滑动接触,并且能够引导该插入。
本实施例具有上述的结构,下面将描述其操作。在车辆启动时,预定信号从第二电路板13通过继电器端子部21被传递到第一电路板12,以将电流提供到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2上的启动继电器20A。然后,将电流提供到车辆电气元件(诸如启动器,发动机控制单元,燃油泵,和点火器),该车辆电气元件由启动继电器20A控制以启动诸如安装在车辆中的发动机等的元件,从而车辆处于工作状态。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下的车辆在工作,所以根据用户的操作,通过经由继电器端子部21从第二电路板13传递到第一电路板12的预定信号,电流被供应或不被供应到工作电气元件(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当电流被供应到工作继电器20B时,电流被供应到将由工作继电器20B控制的车辆电气元件(诸如各种灯,空调,电动窗,转向助力装置,电动座椅,喇叭,雨刷,除冰器,座椅加热器)。由于供应的电流,在工作电气元件和电路板12、13上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可能与累积的时间和供应的电流量成比例。
此时,如果工作电气元件(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的热量被传递到作为启动电气元件的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则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会升高。具体地,由于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23中的启动继电器20A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之间,所以继电器壳体20a不具有高散热性。因此,如果在车辆工作期间工作电气元件上产生的热量被传递到继电器壳体20a,则热量可能会在继电器壳体20a上积累。另一方面,如果在低温和高湿环境下发动机熄火以停止车辆的工作,则由于启动继电器20A的每个都具有固定触点FC和可移动触点MC的端子部20b由比构成继电器壳体20a的树脂材料的导热性高的金属材料制成,并且连接到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一电路板12的电路图案上,并且在低温下发生热降效应,所以容易实施温度的下降。在这种结构中,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变得相对高,并且具有固定触点FC和可移动触点MC的端子部20b的温度变得相对较低。因此,继电器壳体20a和端子部20b之间的温度差可能变大。具体地,由于可移动触点端子部20b3包括与线圈20c接触的磁性构件20d且端子部20b3由于从线圈20c传递的热量而可能具有较高的温度,所以具有固定触点FC的固定触点端子部20b2可能具有比具有可移动触点MC的移动触点端子部20b3的温度低的温度。在继电器壳体20a中,由于电流供应而产生的热量,可能存在汽化的湿气。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具有固定触点FC的固定触点端子部20b2和继电器壳体20a之间产生大的温度差,则在固定触点端子部20b2的固定触点FC上可能选择性发生冷凝。在低温环境下,冷凝可能冻结。如果冷凝冻结,则在车辆的工作试图重启时,端子部20b的固定触点FC和可移动触点MC不能彼此接触,这可能导致启动继电器20A的故障。因此,例如,由于发动机不能启动,所以不能启动车辆。
如图4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包围热屏蔽壁24布置在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22中的启动继电器20A和工作电气元件(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之间,所以在车辆工作期间工作电气元件上产生的热量几乎不传递到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22中的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因此每个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几乎不可能增加。因此,即使在低温和高湿环境下停止车辆工作,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22中的每个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和具有固定触点FC的固定触点端子部20b2之间的温度差也能够变得更小。具体地,由于每个包围热屏蔽壁24具有基本上矩形管形的形状,以及具有朝向第一电路板12敞开的底部,并且单独地包围每个启动继电器20A,所以启动继电器20A几乎不暴露到工作电气元件侧,因此能够获得高的热屏蔽效果,并且能够使温度差更小。此外,由于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22中的启动继电器20A包括布置在壳体11外端部上且被布置成比工作电气元件更向外的启动继电器20A,并且还包括布置在壳体11外端部的角部处的启动继电器20A,因此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的热量能够释放到壳体11外部,从而能够便于在低温环境下降低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并且能够使温度差更小。如上所述,在固定触点端子部20b2的固定触点FC处,几乎不发生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22中的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中的湿气的冷凝和冻结。因此,能够避免在车辆启动时电流不被供应到启动继电器20A的情况。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如图4和图6所示,由于分隔热屏蔽壁28布置在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23中的启动继电器20A和工作电气元件之间,所以在车辆工作期间在工作电气元件上产生的热量几乎不传递到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23中的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从而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几乎不可能增加。因此,即使在低温和高湿环境下停止车辆工作,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23中的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和具有固定触点FC的固定触点端子部20b2之间的温度差也能够变得更小。具体地,分隔热屏蔽壁28将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之间的空间分成外侧的第一空间S1和内侧的第二空间S2。在第一空间S1中,布置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23中的启动继电器20A。在第二空间S2中,布置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由于这种结构,热量能够容易地从包含在布置于第一空间S1中的第二启动继电器组23中的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分散到外部,从而能够使温度的增加更少。此外,由于分隔热屏蔽壁28允许第一空间S1除了第二空间S2侧以外,即在三个方向上,朝向壳体11的外侧敞开,所以热量能够容易地从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23中的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分散到外部。此外,第一空间S1包括壳体11的外端部以及外端部的角部,并且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23中的启动继电器20A布置在外端部和角部上。由于这种结构,在继电器壳体20a上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容易地分散到外部。由于以上结构,在固定触点端子部20b2的固定触点FC上,几乎不发生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23中的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中的湿气的凝结和冻结,因此能够避免在车辆启动时电流不被供应到启动继电器20A的情况。
如上所述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接线盒10包括构成为安装在车辆中的壳体11,容纳在壳体11中且至少在车辆启动时被供应电流的启动继电器(启动电气元件)20A,容纳在壳体11中且至少在车辆工作期间被供应电流的工作电气元件(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以及布置在启动继电器20A与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包围热屏蔽壁(热屏蔽壁)24。启动继电器20A包括继电器壳体(电气元件壳体)20a和容纳在继电器壳体20a中且具有固定触点FC的端子部20b(固定接触点端子部20b2)。
在此结构中,在车辆启动时,由供应到容纳在壳体11中的启动继电器20A的电流启动车辆的工作,并且在工作期间,电流被供应到作为容纳在壳体11中的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因此,在车辆工作期间,由于电流的供应而在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上产生热量。此时,如果热量从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传递到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则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具有比包括固定触点FC的端子部20b的温度高的温度,因此产生大的温度差。因此,在继电器壳体20a中的湿气可能在固定触点FC上发生凝结和冻结,这会导致启动继电器20A的故障。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包围热屏蔽壁24布置在启动继电器20A和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之间,所以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上产生的热量几乎不传递到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因此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几乎不可能增加。因此,即使车辆在低温环境下停止工作,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和具有固定触点FC的端子部20b之间几乎不可能发生温度差。因此,几乎不在固定触点FC上发生继电器壳体20a中的湿气凝结和冻结,因此能够避免在车辆重启时电流不能被供应到启动继电器20A的情况。
启动继电器20A不限于仅在车辆启动时被供应电流的继电器,而可以是除了车辆启动以外在车辆工作期间并且在车辆停止工作时被供应电流的继电器。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不限于在车辆工作期间一直被供应电流的电气元件,而可以是在车辆工作期间被供应电流和不被供应电流的电气元件(例如,电流通常被供应到该电气元件而暂时不供应,或者电流通常不被供应到该电气元件而暂时供应)。此外,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不限于仅在车辆工作期间被供应电流的电气元件,而可以是在车辆工作期间以及车辆停止工作被时供应电流的电气元件。
此外,壳体11容纳第一电路板(电路板)12,在该电路板上安装有启动继电器20A以及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电路板(电路板)12具有连接到端子部20b的电路图案。在这种结构中,启动继电器20A的具有固定触点FC的端子部20b连接到形成于第一电路板12上的电路图案上。因此,低温环境下端子部20b的温度可能由于电路图案而便于降低,但是,如上所述,由于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几乎不可能增加,并且由于包围热屏蔽壁24而使得继电器壳体20a和具有固定触点FC的端子部20b之间的温度差更小,所以在固定触点FC上几乎不发生凝结和冻结。
此外,包围热屏蔽壁24具有包括底部和朝向第一电路板12敞开的开口的管形形状,并且包围启动继电器20A。通过这种结构,由于启动继电器20A布置在由第一电路板12和包围热屏蔽壁24限定的空间中,且该包围热屏蔽壁具有包括底部和朝向第一电路板12开口敞开的开口的管形形状,所以启动继电器20A几乎不露出到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的一侧,或者仅露出一点。由于这种结构,来自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的热量几乎不进一步地传递到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因此继电器壳体20a温度几乎不可能增加。
此外,在第一电路板12上,安装多个启动继电器20A,并且每个包围热屏蔽壁24被布置成包围每个启动继电器20A。与集中地包围多个启动继电器20A的包围热屏蔽壁相比,由于这种结构,能够获得更高的热屏蔽。
此外,包围热屏蔽壁24彼此相邻地设置,并且包围热屏蔽壁连接构件25被设置为连接相邻的包围热屏蔽壁24。由于这种结构,能够由包围热屏蔽壁连接构件25维持每个包围热屏蔽壁24的高强度。
此外,在壳体11中,启动继电器20A布置地比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更向外。通过这种结构,由于与在内侧相比,在壳体11外侧,热量能够容易地释放到外部,所以能够便于在低温环境下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的降低。因此,能够使在继电器壳体20a和具有固定触点FC的端子部20b之间的温度差进一步地变小。
此外,启动继电器20A布置在壳体11的外端上。通过这种结构,由于启动继电器20A布置在热量能够特别容易地释放到外部的壳体11的外端上,所以能够进一步地便于低温环境下的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降低,并且能够使在继电器壳体20a和具有固定触点FC的端子部20b之间的温度差进一步地变小。
此外,包围热屏蔽壁24与壳体11一体地形成。与热屏蔽壁是与壳体11独立的构件的情况相比,这出于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的原因是优选的,例如能够减少组装的步骤的数目。
此外,在壳体11中,连接器14布置在与包围热屏蔽壁24相邻的位置处,并且连接器/热屏蔽壁连接构件26设置为连接彼此相邻的包围热屏蔽壁24和连接器14。由于这种结构,能够由连接器/热屏蔽壁连接构件26维持包围热屏蔽壁24和连接器14的高强度。
此外,启动电气元件是启动继电器20A,端子部20b的触点至少具有固定触点FC和可移动触点MC,该可移动触点MC可朝向固定触点FC移动或从其远离。通过这种结构,由于包围热屏蔽壁24,在端子部20b的固定触点FC上几乎不发生继电器壳体20a中的湿气的凝结和冻结。因此,在车辆重启时,可移动触点MC适合与固定触点FC接触,并且启动继电器20A能够合适地展现出其切换功能。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电接线盒10包括:构成为安装在车辆上的壳体11;启动继电器(启动电子元件)20A,其包括继电器壳体(电气元件壳体)20a和容纳在继电器壳体20a中并且具有固定触点FC的端子部20b(固定触点端子部20b2);工作电气元件(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其容纳在壳体11中且至少在车辆工作期间被供应电流;第一电路板(电路板)12,启动继电器20A以及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安装在该第一电路板上,且该第一电路板具有连接到端子部20b的电路图案;第二电路板(板构件)13,其被布置成使得至少启动继电器20A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之间;以及分隔热屏蔽壁(热屏蔽壁)28,其被布置在启动继电器20A与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之间。
在这种结构中,在车辆启动时,车辆的工作由供应到容纳在壳体11中的启动继电器20A的电流启动,并且在工作期间,电流被供应到作为容纳在壳体11中的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因此,在车辆工作期间,由于电流的供应而在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上产生热量。此时,如果热量从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传递到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则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增加。具体地,由于启动继电器20A布置在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之间,所以继电器壳体20a不具有大的散热性。如果热量从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传递到继电器壳体20a,则热量可能累积在继电器壳体20a上。如果车辆在低温环境下停止工作,则由于连接到第一电路板12的电路图案的启动继电器20A的端子部20b比继电器壳体20a更容易冷却,所以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和具有固定触点FC的端子部20b之间的温度差可能变大。因此,在固定触点FC上可能发生继电器壳体20a中的湿气的凝结和冻结,这会导致启动继电器20A的故障。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分隔热屏蔽壁28布置在启动继电器20A与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之间,所以在车辆工作期间在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上产生的热量几乎不传递到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因此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几乎不可能增加。因此,即使车辆在低温环境下停止工作,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和具有固定触点FC的端子部20b之间的温度差能够变得更小。因此在固定触点FC上几乎不发生继电器壳体20a中的湿气的凝结和冻结,因此能够避免在车辆重启时电流不被供应到启动继电器20A的情况。
分隔热屏蔽壁28将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之间的空间分成壳体11外侧上的第一空间S1和壳体11内侧上的第二空间S2,并且启动继电器20A布置在第一空间S1中,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第二空间S2中。在这种结构中,由于与内侧上的第二空间S2相比,壳体11外侧上的第一空间S1中的热量能够容易地释放到外部,所以能够由启动继电器20A布置在第一空间S1中的这样的布置,便于在低温环境下车辆停止工作时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的降低。此外,因为来自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的热量由于将空间分成外侧上的第一空间S1和内侧上的第二空间S2的分隔热屏蔽壁28而几乎不传递到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所以继电器壳体20a和具有固定触点FC的端子部20b之间的温度差能够变得更小。
此外,分隔热屏蔽壁28具有允许第一空间S1至少朝向与第二空间S2侧相反的一侧敞开的结构。通过这种结构,与分隔热屏蔽壁包围第一空间S1的情况相比,由于第一空间S1向与第二空间S2相反的一侧敞开,即向壳体11的外部敞开,所以热量能够容易地从第一空间S1释放到外部。因此,进一步地便于低温环境下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降低,因此继电器壳体20a和具有固定触点FC的端子部20b之间的温度差能够进一步地变得更小。
此外,分隔热屏蔽壁28具有允许第一空间S1在与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的布置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敞开的结构。通过这种结构,第一空间S1能够向更大的区域敞开,因此热量能够更加容易地从第一空间S1释放到外部。因此,能够进一步地便于低温环境下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降低。
此外,由分隔热屏蔽壁28限定的第一空间S1包括壳体11的外端部,并且启动继电器20A布置在外端部中。通过这种结构,由于第一空间S1包括外端部且启动继电器20A布置在热量能够特别容易释放到外部的外端部上,所以能够进一步地便于低温环境下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降低,并且继电器壳体20a和具有固定触点FC的端子部20b之间的温度差能够进一步地变得更小。
此外,由分隔热屏蔽壁28限定的第一空间S1包括壳体11的角部,并且启动继电器20A布置在该角部。通过这种结构,由于第一空间S1包括角部且启动继电器20A布置在角部处,在壳体的外端部之中该角部是热量能够特别容易释放到外部的地方,所以能够进一步地便于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降低。
此外,板构件是具有电路图案的第二电路板13,该电路图案连接到第一电路板12的电路图案上。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在第二电路板13上由于电流供应到其电路图案上而产生热量,所以热量可以传递到布置在第二电路板13和第一电路板12之间的启动继电器20A的继电器壳体20a,并且继电器壳体20a和端子部20b之间的温度差会变大。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地,由于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由于分隔热屏蔽壁28而较不可能增加,所以继电器壳体20a和具有固定触点FC的端子部20b之间的温度差变得更小。因此,在固定触点FC上几乎不可能发生凝结和冻结。
此外,设置继电器端子部21,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通过该继电器端子部连接到彼此,并且分隔热屏蔽壁28具有沿着继电器端子部21延伸的表面。由于这种结构,在连接操作期间,继电器端子部21能够由分隔热屏蔽壁28的表面引导,因此能够提高组装的可行性。
此外,分隔热屏蔽壁28在沿着第一电路板12的板表面截取的截面上具有弯曲的形状。在分隔热屏蔽壁28具有弯曲形状的这种结构中,能够维持高的机械强度,并且分隔热屏蔽壁28几乎不会不适当地变形。因此,分隔热屏蔽壁28几乎不与启动继电器20A或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接触。
此外,连接具有弯曲形状的弯曲部的表面的水平加强肋(加强肋)30布置在分隔热屏蔽壁28上。由于这种结构,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分隔热屏蔽壁28的机械强度。
此外,设置沿着第一电路板12的板表面和分隔热屏蔽壁28的表面延伸的竖直加强肋(加强元件)29。由于这种结构,分隔热屏蔽壁28的机械强度能够由竖直加强肋29进一步地提高,并且分隔热屏蔽壁28几乎不会不适当地变形。因此,分隔热屏蔽壁28几乎不与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20B、连接器14和熔丝连接器15中的至少一个接触。
此外,启动电气元件是启动继电器20A,并且端子部20b的触点至少具有固定触点FC和可朝向固定触点FC移动或从其远离的可移动触点MC。通过这种结构,由于上述的包围热屏蔽壁24,在包含于端子部20b中的固定触点FC上几乎不发生继电器壳体20a中的湿气的凝结和冻结,因此在车辆重启动时,可移动触点MC能够与固定触点FC正确地接触。因此,启动继电器20A能够正确地展现其切换功能。
<第二实施例>
将参考图8或图9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包围热屏蔽壁124具有不同的形状。将不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结构、操作和效果。
如图8和图9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包围热屏蔽壁124集中地包围启动继电器120A(集中包围类型)。启动继电器120A容纳在由包围热屏蔽壁124和第一电路板112限定的空间中。具体地,包围热屏蔽壁124具有包括底部的基本上矩形的管形形状,并且具有足以包围在第一电路板12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启动继电器120A的尺寸。包围热屏蔽壁124包括:顶壁124a,在平面视图中其位于两个启动继电器120A之上;和侧壁124b,其从顶壁124a的外边缘朝向第一电路板112延伸,并且包围启动继电器120A的除了彼此面对的外表面以外的外表面。相邻的两个启动继电器120A容纳在由包围热屏蔽壁124和第一电路板112限定的共用空间中。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包围热屏蔽壁124能够充分地阻碍来自工作电气元件的热量,因此热量几乎不传递到启动继电器120A。
<第三实施例>
将参考图10或图11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设置第二热屏蔽壁31,并且分隔热屏蔽壁128具有不同的形状。将不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结构、操作和效果。
如图11所示,第二热屏蔽壁31布置在第二电路板113和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123中的启动继电器120A之间,该第二启动继电器组布置在由电路板112、113限定的第一空间S1中。第二热屏蔽壁31连接到分隔热屏蔽壁128,并且从由第一电路板112向上延伸的分隔热屏蔽壁128的顶端朝向壳体111的外部延伸以具有屋檐状形状。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上的截面上,分隔热屏蔽壁128和第二热屏蔽壁31形成基本上L形形状。如图10所示,布置两个第二热屏蔽壁31,且分隔热屏蔽壁128的蜿蜒部分在Y轴方向上位于它们之间,且该蜿蜒部分形成在第一电路板112的在短侧方向(Y轴方向)上的中部处。在平面视图中,每个第二热屏蔽壁31在覆盖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123中的启动继电器120A的整个区域的区域上延伸。除了在短侧方向上跨过第一电路板112延伸且在其中部具有蜿蜒部分的主壁128a以外,分隔热屏蔽壁128包括一对侧壁128b,其从主壁128a的每端朝向壳体111的外部沿着第一电路板112的长侧(X轴方向)延伸。换句话说,分隔热屏蔽壁128具有允许第一空间S1仅朝向与第二空间S2侧相反的一侧敞开的结构。第二热屏蔽壁31连接到分隔热屏蔽壁128的每个侧壁128b,因此能够获得更高的机械强度。分隔热屏蔽壁128和第二热屏蔽壁31限定袋状形状,其沿着X轴方向朝向壳体111外部敞开。
由于上述结构,即使当供应电流时在第二电路板113的电路图案和安装的电气元件上产生热量,由于第二热屏蔽壁31布置在第二电路板113和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123中的启动继电器120A之间,并且在平面视图中覆盖启动继电器120A的整个区域,所以热量也几乎不从第二电路板113侧传递到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123中的启动继电器120A。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第二热屏蔽壁31布置在启动继电器(启动电气元件)120A和第二电路板113之间。由于这种结构,第二热屏蔽壁31阻碍来自第二电路板113的热量,因此热量几乎不被传递到启动继电器120A。因此,继电器壳体20a的温度很少可能会增加,从而继电器壳体10a和具有固定触点FC的端子部20b之间的温度差能够变得更小(见图7)。
此外,分隔热屏蔽壁128和第二热屏蔽壁31彼此是连续的。由于这种结构,除了高热屏蔽效果以外,还能够提高机械强度。
<第四实施例>
将参考图12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中,继电器220具有不同的形状。将不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结构、操作和效果。
如图12所示,包含在继电器壳体220a中的盖220a2具有比第一实施例更少的通风孔220a2a。盖220a2的顶(面对将在下文中描述的可移动触点端子部220b3的可移动部分的部分)包括彼此相邻设置的三个通风孔220a2a。三个通风孔220a2a被设置成离可移动触点端子部220b3的可移动部分的基端(与具有可移动触点MC的自由端侧相反的一端)侧更近,该可移动部分具有悬臂形状。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中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接下来的实施例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1)在上述实施例中,包围热屏蔽壁包围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然而,根据本发明,包围热屏蔽壁可以包围与第一启动继电器组相邻的工作电气元件(具体地是工作继电器、连接器和熔丝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去除包围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的包围热屏蔽壁,或者可以为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中的每个启动继电器和工作电气元件设置包围热屏蔽壁。
(2)在上述实施例中,包围热屏蔽壁包围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然而,能够使用设置用于将第二启动继电器组与工作电气元件组分隔的分隔热屏蔽壁,来代替各实施例中的包围热屏蔽壁。根据本发明,热屏蔽壁可以是将第一启动继电器组的设置区域与工作电气元件组的设置区域分隔而不包围启动继电器的分隔型热屏蔽壁。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同时设置上述的包围热屏蔽壁和分隔型热屏蔽壁。
(3)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壳体中,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被布置成比工作电气元件更向外。然而,根据本发明,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和工作电气元件可以被布置在远离壳体中心基本上相同距离的位置处。此外,根据本发明,在壳体中,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可以被布置成比工作电气元件更向内。
(4)在上述实施例中,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被布置在壳体中的外端上。然而,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可以被布置成比外端更向内。此外,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可以不被布置在壳体中的角部处。
(5)在上述实施例中,包围热屏蔽壁具有包括底部的矩形管形形状。然而,包围热屏蔽壁的具体形状能够适当地改变。例如,形状可以是具有底部的圆形管形形状,或具有底部的椭圆管形形状。
(6)在上述实施例中,包围热屏蔽壁的开口端与第一电路板接触或相邻。然而,根据本发明,包围热屏蔽壁的开口端可以被设置成以预定间隙远离第一电路板,以使得由包围热屏蔽壁限定的内部空间与包围热屏蔽壁的外部连通。
(7)在上述实施例中,热屏蔽壁连接构件连接相邻的包围热屏蔽壁。然而,可以去除热屏蔽壁连接构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同样的情况可以应用于连接器/热屏蔽壁连接构件。
(8)在上述实施例中,包围热屏蔽壁与第二壳体构件一体地形成。然而,包围热屏蔽壁可以是与第二壳体构件和第一电路板分离的构件,并且可以被附接到第一电路板或第二壳体。
(9)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的数目和位置可以相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情况适当地改变,并且包围热屏蔽壁的数目和位置可以相应地改变。
(10)在第二实施例中,包围热屏蔽壁集中地包围两个相邻的启动继电器。然而,根据本发明,包围热屏蔽壁可以集中地包围三个或更多的启动继电器。
(11)在上述实施例中,分隔热屏蔽壁被布置在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和工作电气元件之间。然而,可以使用设置用于包围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的包围热屏蔽壁,来代替分隔热屏蔽壁。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包围型热屏蔽壁可以包围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同时设置分隔热屏蔽壁和包围型热屏蔽壁。此外,当设置包围型热屏蔽壁时,可以应用与包围被包含在第一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的包围热屏蔽壁相关的结构,以提供热屏蔽壁(单独包围型),其单独地包围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或者可以应用与在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包围热屏蔽壁相关的结构,以提供集中地包围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的热屏蔽壁(集中包围型)
(12)除了上述(11)以外,根据本发明,包围热屏蔽壁可以包围与第二启动继电器组相邻的工作电气元件(具体地是工作继电器、连接器和熔丝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去除包围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的包围热屏蔽壁,或者可以同时为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和工作电气元件设置包围热屏蔽壁。
(13)在上述实施例中,分隔热屏蔽壁具有允许第一空间至少朝向与第二空间相反的一侧敞开的结构。然而,分隔热屏蔽壁可以允许第一空间在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布置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敞开,但是可以不允许第一空间在与第二空间相反的一侧上敞开。
(14)在上述实施例中,分隔热屏蔽壁被附接到第一电路板上。然而,根据本发明,分隔热屏蔽壁可以被附接到第二电路板上。
(15)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被布置在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在第二空间中)。然而,可以仅将启动继电器布置在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而可以不将工作继电器布置在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
(16)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工作电气元件的工作继电器被布置在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在第二空间中)。然而,除了工作继电器(例如,连接器和熔丝连接部)以外的工作电气元件也可以被布置在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
(17)在上述实施例中,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在壳体中被布置成比工作电气元件更向外。然而,根据本发明,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和工作电气元件可以被布置在远离壳体中心基本上相同距离的位置处。此外,根据本发明,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在壳体中可以被布置成比工作电气元件更向内。
(18)在上述实施例中,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被布置在壳体中的外端上。然而,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在壳体中可以被置成外端更向内。此外,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可以不被布置在壳体中的角部处。
(19)在上述实施例中,分隔热屏蔽壁跨过第一电路板的基本上整个宽度地延伸。然而,分隔热屏蔽壁可以布置在第一电路板的一部分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多个分隔热屏蔽壁(例如与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的数目相同的数目)。
(20)在上述实施例中,分隔热屏蔽壁具有在沿着第一电路板的板表面截取的截面上的弯曲的形状。然而,根据本发明,分隔热屏蔽壁可以跨过第一电路板笔直地延伸。
(21)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连接热屏蔽壁的弯曲部的表面的水平加强肋。然而,可以去除部分或整个水平加强肋。相同的情况可以应用到竖直加强肋上。
(22)在上述实施例中,分隔热屏蔽壁具有沿着继电器端子部延伸并且能够与继电器端子部接触的表面。然而,分隔热屏蔽壁的表面可以远离继电器端子部并且不能与继电器端子部接触。
(23)在上述实施例中,具有电路图案的第二电路板被设置成在第二电路板和第一电路板之间具有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然而,也可以设置没有电路图案的板构件来代替第二电路板。
(24)包含在第二启动继电器组中的启动继电器的数目和位置相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数目和位置适当地改变,并且分隔热屏蔽壁的数目和位置可以相应地改变。
(25)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接线盒可以安装在车辆中,以使得附图中的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中的一个与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相对应。此外,电接线盒可以安装在车辆中,以使得附图中的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中的一个相对于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倾斜。
(26)在上述实施例中,继电器示例为启动电气元件。然而,根据本发明,除了继电器以外,具有包括触点的端子部的接触型电气元件也可以用作启动电气元件。此外,除了形式A触点结构以外,用作启动电气元件或工作电气元件的继电器的接触结构可以是形式B触点结构或形式C触点结构。
(27)在上述实施例中,继电器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没有磁性构件的固定触点端子部与具有将与线圈接触的磁性构件的可移动触点端子部相比,可能具有更低的温度。然而,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这样的继电器,例如,其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可移动触点端子部和固定触点端子部可能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温度。在这样的情况中,在可移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上都几乎不发生凝结和冻结。此外,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这样的继电器,例如,其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可移动触点端子部可能具有比固定触点端子部更低的温度。在这样的继电器中,在可移动触点上几乎不发生凝结和冻结。
(28)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包围热屏蔽壁集中地包围相邻的两个启动继电器。根据本发明,包围热屏蔽壁可以集中地包围三个或更多的启动继电器。
附图标记
11、111:壳体,12、112:第一电路板(电路板),13、113:第二电路板(板构件),14:连接器(工作电气元件),15:熔丝连接器(工作电气元件),20、220:继电器(启动电气元件、工作电气元件),20A、120A:启动继电器(启动电气元件),20B:工作继电器(工作电气元件),20a、220a:继电器壳体(工作电气元件),20b:端子部,21:继电器端子部,24、124:包围热屏蔽壁(热屏蔽壁),25:热屏蔽壁连接构件,26:连接器/热屏蔽壁连接构件,28、128:分隔热屏蔽壁(热屏蔽壁),29:竖直加强肋(加强元件),30:水平加强肋(加强肋),31:第二热屏蔽壁,FC:固定触点(触点),MC:可移动触点(触点),S1:第一空间,S2:第二空间
Claims (23)
1.一种电接线盒,包括:
壳体,其被构造成安装在车辆中;
容纳在所述壳体中的启动电气元件,电流至少在所述车辆启动时被供应到所述启动电气元件,所述启动电气元件包括电气元件壳体和端子部,该端子部被容纳在所述电气元件壳体中且具有触点;
容纳在所述壳体中的工作电气元件,电流至少在所述车辆的工作期间被供应到所述工作电气元件;以及
热屏蔽壁,所述热屏蔽壁被布置在所述启动电气元件和所述工作电气元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
所述壳体容纳电路板,所述启动电气元件和所述工作电气元件被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并且
所述电路板具有与所述端子部连接的电路图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
所述热屏蔽壁具有管形,其具有底部和朝向所述电路板敞开的开口,并且
所述热屏蔽壁包围所述启动电气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
所述启动电气元件包括多个启动电气元件,并且所述启动电气元件被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并且
所述热屏蔽壁包括多个热屏蔽壁,并且所述热屏蔽壁单独包围所述启动电气元件中的每个启动电气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接线盒,还包括热屏蔽壁连接构件,其中,
所述热屏蔽壁彼此相邻,并且
所述相邻的热屏蔽壁经由所述热屏蔽壁连接构件彼此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所述启动电气元件在所述壳体中被布置成比所述工作电气元件更靠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所述启动电气元件在所述壳体中被布置在外端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所述热屏蔽壁与所述壳体一体地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接线盒,还包括:
连接器,其位于所述壳体中与所述热屏蔽壁相邻的位置处;以及
连接器/热屏蔽壁连接构件,其连接彼此相邻的所述热屏蔽壁和所述连接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线盒,还包括:
电路板,所述启动电气元件和所述工作电气元件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具有与所述端子部连接的电路图案;以及
板构件,其被布置成使得至少所述启动电气元件被布置在所述板构件和所述电路板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
所述热屏蔽壁将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板构件之间的空间分成壳体外侧上的第一空间和内侧上的第二空间,并且
所述启动电气元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空间中,所述工作电气元件被布置在所述第二空间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所述热屏蔽壁具有允许所述第一空间至少朝向与所述第二空间相反的一侧敞开的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所述热屏蔽壁具有允许所述第一空间在与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的布置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敞开的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
由所述热屏蔽壁限定的所述第一空间包括所述壳体中的外端部,以及
所述启动电气元件被布置在所述外端部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
由所述热屏蔽壁限定的所述第一空间包括所述壳体的角部,并且
所述启动电气元件被布置在所述角部处。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所述板构件是具有与所述电路板的电路图案连接的电路图案的第二电路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接线盒,还包括被布置在所述启动电气元件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的第二热屏蔽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所述热屏蔽壁和所述第二热屏蔽壁是彼此连续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接线盒,还包括继电器端子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通过所述继电器端子部彼此连接,其中
所述热屏蔽壁具有沿着所述继电器端子部延伸的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0至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所述热屏蔽壁在沿所述电路板的板表面截取的横截面中具有弯曲形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接线盒,还包括加强肋,该加强肋连接具有所述弯曲形状的所述热屏蔽壁的表面。
22.根据权利要求10至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接线盒,还包括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沿所述电路板的板的表面和所述热屏蔽壁的表面延伸。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
所述启动电气元件是继电器,并且
所述端子部的触点至少包括固定触点和可朝向所述固定触点移动或从其远离的可移动触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08905A JP5773203B2 (ja) | 2011-09-26 | 2011-09-26 | 電気接続箱 |
JP2011-208908 | 2011-09-26 | ||
JP2011208908A JP5741351B2 (ja) | 2011-09-26 | 2011-09-26 | 電気接続箱 |
JP2011-208905 | 2011-09-26 | ||
PCT/JP2012/074653 WO2013047564A1 (ja) | 2011-09-26 | 2012-09-26 | 電気接続箱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28501A true CN103828501A (zh) | 2014-05-28 |
CN103828501B CN103828501B (zh) | 2016-05-11 |
Family
ID=47995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46698.XA Active CN103828501B (zh) | 2011-09-26 | 2012-09-26 | 电接线盒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70126B2 (zh) |
EP (2) | EP3410832B1 (zh) |
CN (1) | CN103828501B (zh) |
WO (1) | WO2013047564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55946A (zh) * | 2014-12-01 | 2016-06-08 | 特斯拉汽车公司 | 母线定位部件 |
CN105742873A (zh) * | 2014-12-24 | 2016-07-06 | 韩国端子工业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块 |
CN106025680A (zh) * | 2015-03-30 | 2016-10-12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电接线盒 |
CN111196144A (zh) * | 2018-11-16 | 2020-05-26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驱动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53096A (zh) * | 2013-06-27 | 2014-12-31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WO2016114221A1 (ja) | 2015-01-14 | 2016-07-21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電子制御装置 |
US9293870B1 (en) * | 2015-03-10 | 2016-03-22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 Electronic control module having a cover allowing for inspection of right angle press-fit pins |
KR101687231B1 (ko) * | 2015-07-31 | 2016-12-16 |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 자동차용 블럭 |
JP6651433B2 (ja) * | 2016-12-02 | 2020-02-19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電子制御装置 |
JP6463431B1 (ja) * | 2017-09-15 | 2019-02-06 | 株式会社ホンダアクセス | 車両用ランプ制御システム |
US10942509B2 (en) | 2018-01-19 | 2021-03-09 | Ge Aviation Systems Llc | Heterogeneous processing in unmanned vehicles |
US11032919B2 (en) * | 2018-01-19 | 2021-06-08 | Ge Aviation Systems Llc | Control boxes and system-on-module circuit boards for unmanned vehicles |
US11029985B2 (en) | 2018-01-19 | 2021-06-08 | Ge Aviation Systems Llc | Processor virtualization in unmanned vehicles |
KR102499820B1 (ko) | 2018-03-15 | 2023-02-15 |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 온도데이터를 사용하는 자동차용 블럭 |
US10604090B1 (en) * | 2019-01-11 | 2020-03-31 | Mahindra N.A. Tech Center | Accessory power center for vehicle |
JP7404309B2 (ja) * | 2021-07-14 | 2023-12-2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通電制御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83310A (ja) * | 1998-09-04 | 2000-03-21 | Anden | 電気接続箱の実装構造 |
JP2000253539A (ja) * | 1999-02-26 | 2000-09-14 | Yazaki Corp | 電気接続箱 |
JP2006158120A (ja) * | 2004-11-30 | 2006-06-15 | Yazaki Corp | 電気接続箱及び電気接続箱の放熱方法 |
JP2007228691A (ja) * | 2006-02-22 | 2007-09-06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電気接続箱 |
CN101197496A (zh) * | 2006-12-05 | 2008-06-11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电连接盒 |
JP4686264B2 (ja) * | 2005-06-10 | 2011-05-25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電気接続箱 |
JP2011181798A (ja) * | 2010-03-03 | 2011-09-15 | Sanwa Packing Kogyo Co Ltd | 回路基板の放熱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52843B2 (ja) * | 1996-07-03 | 2000-06-1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EP1014501A1 (en) * | 1998-12-22 | 2000-06-28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it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wire connection busbar of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and its producing method |
JP2003009347A (ja) * | 2001-06-20 | 2003-01-10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電気接続箱 |
JP3954915B2 (ja) * | 2002-05-29 | 2007-08-0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5312130A (ja) * | 2004-04-19 | 2005-11-04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電気接続箱 |
JP4619992B2 (ja) * | 2006-05-30 | 2011-01-2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US7529095B2 (en) * | 2007-09-28 | 2009-05-05 |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Integrated electrical shield in a heat sink |
JP4826619B2 (ja) | 2008-10-28 | 2011-11-30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電磁継電器 |
JP5331450B2 (ja) * | 2008-11-07 | 2013-10-3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蓄電モジュール、蓄電装置、電動機駆動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 |
JP5227994B2 (ja) * | 2010-04-01 | 2013-07-03 |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 蓄電モジュール |
-
2012
- 2012-09-26 WO PCT/JP2012/074653 patent/WO201304756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9-26 CN CN201280046698.XA patent/CN103828501B/zh active Active
- 2012-09-26 EP EP18184722.9A patent/EP3410832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9-26 EP EP12836587.1A patent/EP2750492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9-26 US US14/343,896 patent/US937012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83310A (ja) * | 1998-09-04 | 2000-03-21 | Anden | 電気接続箱の実装構造 |
JP2000253539A (ja) * | 1999-02-26 | 2000-09-14 | Yazaki Corp | 電気接続箱 |
JP2006158120A (ja) * | 2004-11-30 | 2006-06-15 | Yazaki Corp | 電気接続箱及び電気接続箱の放熱方法 |
JP4686264B2 (ja) * | 2005-06-10 | 2011-05-25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電気接続箱 |
JP2007228691A (ja) * | 2006-02-22 | 2007-09-06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電気接続箱 |
CN101197496A (zh) * | 2006-12-05 | 2008-06-11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电连接盒 |
JP2011181798A (ja) * | 2010-03-03 | 2011-09-15 | Sanwa Packing Kogyo Co Ltd | 回路基板の放熱構造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55946A (zh) * | 2014-12-01 | 2016-06-08 | 特斯拉汽车公司 | 母线定位部件 |
US10199804B2 (en) | 2014-12-01 | 2019-02-05 | Tesla, Inc. | Busbar locating component |
CN105655946B (zh) * | 2014-12-01 | 2019-10-15 | 特斯拉公司 | 母线定位部件 |
CN105742873A (zh) * | 2014-12-24 | 2016-07-06 | 韩国端子工业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块 |
CN105742873B (zh) * | 2014-12-24 | 2019-02-19 | 韩国端子工业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块 |
CN106025680A (zh) * | 2015-03-30 | 2016-10-12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电接线盒 |
CN106025680B (zh) * | 2015-03-30 | 2019-12-10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电接线盒 |
CN111196144A (zh) * | 2018-11-16 | 2020-05-26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驱动装置 |
CN111196144B (zh) * | 2018-11-16 | 2023-04-2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驱动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3047564A1 (ja) | 2013-04-04 |
EP2750492A1 (en) | 2014-07-02 |
EP3410832B1 (en) | 2020-09-09 |
CN103828501B (zh) | 2016-05-11 |
EP2750492A4 (en) | 2016-11-23 |
US20140218862A1 (en) | 2014-08-07 |
EP3410832A1 (en) | 2018-12-05 |
EP2750492B1 (en) | 2019-05-01 |
US9370126B2 (en) | 2016-06-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28501A (zh) | 电接线盒 | |
EP2779337B1 (en) |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 |
JP5919081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JP5695975B2 (ja) | ヒュージブルリンク装着構造及び電気接続箱 | |
JP6620701B2 (ja) | 救援端子部を備えた電気接続箱 | |
JP5609464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US8378236B2 (en) | Electric junction box | |
CN104620454A (zh) | 电连接箱 | |
JP5156499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KR20140136152A (ko) | 정션박스 | |
JPH11285132A (ja) | 電気接続箱 | |
JP5758170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US9019716B2 (en) | Plate member, bus bar and electric junction box having the bus bar | |
KR20120018843A (ko) | 자동차용 정션박스 | |
JP5773203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JP5741351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WO2014054464A1 (ja) | 電気接続箱 | |
JP4225940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JP5758171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JP2007068274A (ja) | 電気接続箱 | |
JP2018090179A (ja) | バッテリと該バッテリに直結される電気接続箱の車両への取付構造 | |
JP2003087932A (ja) | 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 | |
KR20120077479A (ko) | 전원분배장치 | |
JP2003079032A (ja) | 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