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3770769B - 车辆的制动系统和具有该制动系统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制动系统和具有该制动系统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70769B
CN103770769B CN201410050722.8A CN201410050722A CN103770769B CN 103770769 B CN103770769 B CN 103770769B CN 201410050722 A CN201410050722 A CN 201410050722A CN 103770769 B CN103770769 B CN 1037707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ing brancher
brake system
braking
brake
energy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507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70769A (zh
Inventor
张忠民
王新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ING SUN-RISING BUSINESS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ING SUN-RISING BUSINESS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ING SUN-RISING BUSINESS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ING SUN-RISING BUSINESS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5072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707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70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707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707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707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制动系统和具有该制动系统的车辆。该车辆包括第一车桥、第二车桥、设置于第一车桥左右两侧的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设置于第二车桥左右两侧的第三车轮和第四车轮。制动系统包括分别与第一至第四车轮一一对应地设置的第一至第四制动器。制动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第一控制支路,第一控制支路被设置为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向第一制动器和第四制动器传递制动能量;第二控制支路,第二控制支路被设置为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向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传递制动能量。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实现在单侧车轮悬空的状态下对空转的车轮进行独立制动,从而使非悬空的车轮获得驱动力以脱离被搁置停驶的状态。

Description

车辆的制动系统和具有该制动系统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的制动系统和具有该制动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混凝土搅拌机等车辆的车桥与车架往往是固定式连接方式,当单侧车轮驶上高处时更易造成对侧及同侧另一车轮处于悬空的状态。由于驱动桥所具有的差速功能会使悬空状态的车轮空转,因此,在部分车轮悬空的状态下,全车因失去驱动力而无法摆脱这种被困状态,致使工程车辆无法正常行驶。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现有技术通常设置有差速锁止器,在单侧车轮驶上高处时造成对侧及同侧另一车轮处于悬空时,采用差速锁止器使差速器处于锁死状态,从而强制同一车桥两侧的车轮同速转动,使非悬空的车轮具有了驱动力,可以脱离被困状态。
通过设置差速锁止器来解决因部分车轮悬空而导致车辆被困的问题的技术方案由于需要增加差速锁止器,需要对车辆的车桥结构进行更改,不仅显著提高车桥的复杂程度和车桥的加工成本,而且会降低车桥使用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制动系统和具有该制动系统的车辆,旨在实现在单侧车轮悬空的状态下对空转的车轮进行独立制动,从而使非悬空的车轮获得驱动力以脱离被搁置停驶的状态。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制动系统,车辆包括第一车桥、第二车桥、设置于第一车桥左侧的第一车轮、设置于第一车桥右侧的第二车轮、设置于第二车桥左侧的第三车轮和设置于第二车桥右侧的第四车轮,制动系统包括分别与第一车轮、第二车轮、第三车轮和第四车轮一一对应地设置的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和第四制动器,制动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第一控制支路,第一控制支路被设置为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向第一制动器和第四制动器传递制动能量;第二控制支路,第二控制支路被设置为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向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传递制动能量。
进一步地,制动系统具有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和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制动系统还包括:供能装置,供能装置用于提供制动能量;制动能量分配装置,制动能量分配装置分别与供能装置、第一控制支路和第二控制支路连接,其中,在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制动能量分配装置向第一控制支路传递制动能量而不向第二控制支路传递制动能量,在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制动能量分配装置向第二控制支路传递制动能量而不向第一控制支路传递制动能量。
进一步地,制动系统还具有正常制动状态,在正常制动状态下,制动能量分配装置向第一控制支路和第二控制支路均传递制动能量。
进一步地,供能装置与制动能量分配装置通过并联设置的第一供能支路和第二供能支路分别连接,第一供能支路包括控制该第一供能支路通断的开关装置,开关装置与车辆的制动踏板连接并在制动踏板的控制下执行开关动作,其中,在正常制动状态下,供能装置通过第一供能支路向第一控制支路和第二控制支路传递制动能量;在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和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下,供能装置通过第二供能支路向第一控制支路和第二控制支路传递制动能量。
进一步地,供能装置包括储气筒;开关装置包括脚踏制动阀;制动能量分配装置包括换向气阀,换向气阀分别与第一供能支路、第二供能支路、第一控制支路和第二控制支路连接,其中,在正常制动状态,换向气阀连通第一供能支路和第一控制支路,且连通第一供能支路和第二控制支路;在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换向气阀连通第二供能支路和第一控制支路而切断第二供能支路和第二控制支路;在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换向气阀切断第二供能支路和第一控制支路而连通第二供能支路和第二控制支路。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控制制动系统在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和正常制动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的控制回路。
进一步地,换向气阀包括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控制回路为电气控制回路,电气控制回路通过对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进行通电或断电控制来控制制动系统的状态切换。
进一步地,电气控制回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一制动按键,分别与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耦合,第一制动按键用于控制制动系统切换至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第二制动按键,分别与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耦合,第二制动按键用于控制制动系统切换至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
进一步地,第一继电器包括第一控制线圈、第一常闭触点和第一常开触点,第二继电器包括第二控制线圈、第二常闭触点和第二常开触点,电气控制回路还包括:第一电气支路,第一制动按键、第一控制线圈和第二常闭触点串接于第一电气支路中;第二电气支路,第二制动按键、第二控制线圈和第一常闭触点串接于第二电气支路中;第三电气支路,第一常开触点和第一电磁线圈串接于第三电气支路中;第四电气支路,第二常开触点和第二电磁线圈串接于第四电气支路中;其中,第一电气支路、第二电气支路、第三电气支路和第四电气支路并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制动分路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制动器和第四制动器进行制动的第一制动缸;第二制动分路包括用于驱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进行制动的第二制动缸。
进一步地,第一制动缸为第一气顶油缸;第二制动缸为第二气顶油缸,第一气顶油缸和第二气顶油缸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制动系统为机械式制动系统、液压式制动系统、气压式制动系统或电磁式制动系统。
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制动系统,其中,制动系统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制动系统。
进一步地,车辆为混凝土搅拌车。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制动系统和具有该制动系统的车辆,该制动系统包括控制装置、第一控制支路和第二控制支路,第一控制支路被设置为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向处于对角线上的第一制动器和第四制动器传递制动能量,第二控制支路被设置为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向处于对角线上的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传递制动能量。采用本发明的制动系统,可实现在单侧车轮悬空的状态下对空转的车轮进行独立制动,从而使非悬空的车轮获得驱动力以脱离被搁置停驶的状态。进一步地,本发明可以在不改变车桥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对空转的车轮进行独立制动,可以避免提高车桥的复杂程度和车桥的加工成本,以及避免降低车桥使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制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制动系统在未制动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制动系统的电气控制回路在未制动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制动系统在正常制动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制动系统的电气控制回路在正常制动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制动系统在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制动系统的电气控制回路在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制动系统在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制动系统的电气控制回路在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制动系统中双联气顶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制动系统。该车辆包括第一车桥、第二车桥、设置于第一车桥左侧的第一车轮、设置于第一车桥右侧的第二车轮、设置于第二车桥左侧的第三车轮和设置于第二车桥右侧的第四车轮,制动系统包括分别与第一车轮、第二车轮、第三车轮和第四车轮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和第四制动器。制动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第一控制支路和第二控制支路。其中,第一控制支路被设置为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向第一制动器和第四制动器传递制动能量。第二控制支路被设置为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向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传递制动能量。
采用本发明的制动系统,可实现在单侧车轮悬空的状态下对空转的车轮进行独立制动,从而使非悬空的车轮获得驱动力以脱离被搁置停驶的状态。进一步地,本发明可以在不改变车桥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对空转的车轮进行独立制动,可以避免提高车桥的复杂程度和车桥的加工成本,以及避免降低车桥使用的可靠性。
优选地,本发明的制动系统具有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和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该制动系统还包括用于提供制动能量的供能装置和制动能量分配装置,其中,制动能量分配装置分别与供能装置、第一控制支路和第二控制支路连接,以在第一控制支路和第二控制支路之间分配供能装置提供的制动能量。其中,在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制动能量分配装置向第一控制支路传递制动能量而不向第二控制支路传递制动能量;在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制动能量分配装置向第二控制支路传递制动能量而不向第一控制支路传递制动能量。该设置可以使第一控制支路和第二控制支路共用一套供能装置,无需各自独立设置供能装置。
另外,由于车辆大多数工况下还是在正常状态行驶,为了不改变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制动的便利性,制动系统优选地还具有正常制动状态,在正常制动状态下,制动能量分配装置向第一控制支路和第二控制支路均传递制动能量。
为了使制动系统随时可以从正常制动状态切换至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和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或者随时可以从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和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切换至正常制动状态,优选地,供能装置与制动能量分配装置通过并联设置的第一供能支路和第二供能支路分别连接。第一供能支路包括控制该第一供能支路通断的开关装置,开关装置与车辆的制动踏板连接并在制动踏板的控制下执行开关动作。其中,在正常制动状态下,供能装置通过第一供能支路向第一控制支路和第二控制支路传递制动能量。在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和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下,供能装置通过第二供能支路向第一控制支路和第二控制支路传递制动能量。本发明的设计思想无论是在机械式制动系统、液压式制动系统、气压式制动系统还是电磁式制动系统中均可以实现,前述的制动能量也相应的可以是机械能、通过液体或气体传递的压力能或者电磁能。
在以下的描述中,仅结合图1至图6以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气顶油制动系统为例对本发明作出说明。以下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前”指的是车辆的车头方向,“后”指的是与“前”相对的方向,“左”或“右”指的是人朝向前方时的左方和右方。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图1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前方,箭头的下方为“左”,而箭头的上方为“右”。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车辆包括前桥10(对应于第一车桥)和后桥30(对应于第二车桥),以及包括设置于前桥10左侧的左前轮(对应于第一车轮)、设置于前桥10右侧的右前轮(对应于第二车轮)、设置于后桥30左侧的左后轮(对应于第三车轮)和设置于后桥30右侧的右后轮(对应于第四车轮)。
在本实施例中,制动系统包括分别与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和右后轮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和第四制动器。制动系统还包括储气筒40、第一供气管路60、第二供气管路70、脚踏制动阀20、换向气阀50、第一配气管路80、第二配气管路90、第一气顶油缸110、第二气顶油缸120、第一油路130和第二油路140。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供能装置包括储气筒40。前述的制动能量分配装置包括换向气阀50。而前述的开关装置包括脚踏制动阀20。第一供气管路60作为前述的第一供能支路。第二供气管路70作为前述的第二供能支路。前述的第一控制支路包括第一配气管路80、第一气顶油缸110和第一油路130。前述的第二控制支路包括第二配气管路90、第二气顶油缸120和第二油路140。
其中,脚踏制动阀20串接于第一供气管路60上,脚踏制动阀20受制动踏板的控制,在制动踏板踩下时,脚踏制动阀20控制第一供气管路60接通,在制动踏板未踩下时,脚踏制动阀20控制第一供气管路60断开。
如图1所示,换向气阀50为三位四通阀,具有三个工作位置和四个连接端口。四个连接端口分别为第一端口A、第二端口B、第三端口C和第四端口D。其中,第一供气管路60、第二供气管路70、第一配气管路80和第二配气管路90分别与换向气阀50的第一端口A、第二端口B、第三端口C和第四端口D连接。第一供气管路60和第二供气管路70的另一端均与储气筒40接通。第一气顶油缸110的气接头与第一配气管路80连接,油接头与第一油路130连接。第二气顶油缸120的气接头与第二配气管路90连接,油接头与第二油路140连接。第一油路130分为两个分支分别驱动第一制动器和第四制动器,第二油路140分为两个支路分别驱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
图2A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制动系统在未制动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图3A是该制动系统在正常制动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图4A是该制动系统在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图5A是该制动系统在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参见图2A、图3A、图4A和图5A,换向气阀50的三个工作位置分别为图2A和图3A中所示的中位、图4A所示的左位和图5A所示的右位。
如图2A和图3A所示,在车辆正常行驶时及制动体系统处于正常制动状态时,换向气阀50处于中位,换向气阀50连通第一供气管路60和第一分配管路80,且连通第一供气管路60和第二分配管路90。
如图4A所示,在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换向气阀50处于左位,换向气阀50连通第二供气管路70和第一分配管路80而切断第一供气管路60和第二分配管路90。
如图5A所示,在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换向气阀50处于右位,换向气阀50切断第二供气管路70和第一分配管路80而连通第二供气管路70和第二分配管路90。
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控制制动系统在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和正常制动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的控制回路。在本实施例中,换向气阀50包括第一电磁线圈V1和第二电磁线圈V2,控制回路为电气控制回路,电气控制回路通过对第一电磁线圈V1和第二电磁线圈V2进行通电或断电控制来控制制动系统的状态切换。
图2B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制动系统的电气控制回路在未制动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图3B是该电气控制回路在正常制动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图4B是该电气控制回路在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图5B是该电气控制回路在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
电气控制回路包括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一制动按键SW1和第二制动按键SW2。第一制动按键SW1分别与第一电磁线圈V1、第二电磁线圈V2、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耦合,第一制动按键SW1用于控制换向气阀50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制动按键SW2分别与第一电磁线圈V1、第二电磁线圈V2、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耦合,第二制动按键SW2用于控制换向气阀50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
具体地,第一继电器K1包括第一控制线圈、第一常闭触点和第一常开触点。第二继电器K2包括第二控制线圈、第二常闭触点和第二常开触点。电气控制回路还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电气支路1,第二电气支路2,第三电气支路3和第四电气支路4。第一制动按键SW1、第一控制线圈和第二常闭触点串接于第一电气支路1中。第二制动按键SW2、第二控制线圈和第一常闭触点串接于第二电气支路2中。第一常开触点和第一电磁线圈V1串接于第三电气支路3中。第二常开触点和第二电磁线圈串接于第四电气支路4中。
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制动系统中双联气顶油缸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顶油缸110和第二气顶油缸120具有相同的结构,二者通过连接板180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双联气顶油缸。双联气顶油缸通过设置在连接板180上的安装孔与车辆的车体实现连接。双联气顶油缸可以针对现有车桥结构进行设计,从而不必对成熟产品进行设计更改,即可实现本发明的设计思想。
下面结合图6以第二气顶油缸120为例说明第一气顶油缸110和第二气顶油缸120中每个气顶油缸的结构。
如图6所示,第二气顶油缸120包括缸体121和位于缸体121的腔体内的活塞122。缸体121包括缸筒、位于缸筒底端的缸底盖和位于缸筒顶端的缸顶盖。活塞122将缸体121的腔体分为位于缸顶盖一侧的气腔和位于缸底盖一侧的油腔。在油缸内还设有回位弹簧123,回位弹簧123的两端分别与活塞122和缸底盖抵接。在第二气顶油缸120的缸顶盖上则设有气接头124。第二气顶油缸120的气接头124与第二配气接管路90连接。在第二气顶油缸120的缸底盖上设有油接头127。第二气顶油缸120的油接头127与第二油路140(参见图1)连接。另外,在第二气顶油缸120的缸顶盖上还设置了排气螺钉125。
第一气顶油缸110的上接头与第一配气管路80连接,而第一气顶油缸110的油接头与第一油路130(参见图1)连接。
以上实施例采用了气顶油缸作为制动缸将气压能转换为液压能。也可以采用不具有活塞的制动缸,而直接用高压气作用在油液上产生高压制动工作油液。当然,如果车辆的各制动器采用气缸进行制动,则可不必经过气顶油缸而直接连接换向阀和制动器的进气口。
以下结合图2A至图5B对本实施例的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参见图2A和图2B,车辆正常行驶时,电气控制回路中第一制动按键SW1和第二制动按键SW2均处于断开状态。此时,制动踏板未踩下,脚踏制动阀20处于断开状态,而换向气阀50处于中位,换向气阀50连通第一供气管路60和第一分配管路80,且连通第一供气管路路60和第二分配管路路90;而第二供气管路70被切断。从而在脚踏制动阀20和换向气阀50的控制下,制动能量不会传递至各制动器,车辆维持正常行驶。
参见图3A和图3B,车辆正常制动时,制动系统处于正常制动状态,电气控制回路中第一制动按键SW1和第二制动按键SW2亦均处于断开状态。此时,制动踏板踩下,脚踏制动阀20处于接通状态,换向气阀50处于中位,换向气阀50连通第一供气管路60和第一分配管路80,且连通第一供气管路60和第二分配管路90;而第二供气管路70被切断。从而在脚踏制动阀20和换向气阀50的控制下,制动能量将通过第一供气管路60、第一分配管路80和第二分配管路90以及第一气顶油缸110、第二气顶油缸120、第一油路130和第二油路140同时传递至各制动器,车辆的四轮同时实现制动,即进行正常制动。
参见图4A和图4B,因右前轮或左后轮垫高而无力行驶时,可按下电气控制回路中的第一制动按键SW1,则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控制线圈通电,第一常开触点闭合,使换向气阀50左侧的第一电磁线圈V1通电,换向气阀50处于左位,制动系统处于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此时,换向气阀50连通第二供气管路70和第一分配管路80而切断第一供气管路60和第二分配管路90,并切断第一供气管路60。从而,储气筒40内的压缩气体仅通过第二供气管路70和第一分配管路80进入第一气顶油缸110,并通过第一油管130传递对悬空的左前轮和右后轮的制动能量,从而对左前轮和右后轮进行制动,使着地的右前轮或左后轮车轮获得驱动力而能够继续行驶。
参见图5A和图5B,因左前轮或右后轮垫高而无力行驶时,可按下电气控制回路中的第二制动按键SW2,则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一控制线圈通电,第二常开触点闭合,使换向气阀50右侧的第二电磁线圈V2通电,换向气阀50处于右位,制动系统处于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此时,换向气阀50连通第二供气管路70和第二分配管路90而切断第一供气管路60和第二分配管路90。从而,储气筒40内的压缩气体仅通过第二供气管路70和第二分配管路90进入第二气顶油缸120,并通过第二油管140传递对悬空的右前轮和左后轮的制动能量,从而对右前轮和左后轮进行制动,使着地的左前轮或右后轮车轮获得驱动力而能够继续行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以上的制动系统的车辆,例如各种工程车辆,尤其是车桥与车架固定连接的车辆,例如混凝土搅拌车。
根据以上描述可知,本发明以上实施例是一种具有正常行驶时的制动功能和应急状况下双路分组进行单独制动的功能的行车制动系统。该制动系统将位于对角线位置上的车轮分为一组,形成双路独立气顶油制动系统,使制动系统可以对左右侧车轮单独进行制动,在不改变现有车桥结构的前提下,就可实现在单侧车轮悬空的状态下对空转的车轮进行独立制动,从而使非悬空的车轮获得驱动力以脱离被搁置停驶的状态。而且制动系统的控制装置设计为可以通过按键实现左右侧单独制动,无须再踩踏制动踏板,可以简化操作。双联气顶油缸可以针对现有车桥结构进行设计,不必对成熟产品进行设计更改,即可实现本发明的设计思想。而且本发明以上实施例还具有结构简单、反应迅速、使用成本低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车辆的制动系统,所述车辆包括第一车桥、第二车桥、设置于所述第一车桥左侧的第一车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车桥右侧的第二车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车桥左侧的第三车轮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车桥右侧的第四车轮,所述制动系统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车轮、所述第二车轮、所述第三车轮和所述第四车轮一一对应地设置的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和第四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系统还包括:
控制装置;
第一控制支路,所述第一控制支路被设置为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向所述第一制动器和所述第四制动器传递制动能量;
第二控制支路,所述第二控制支路被设置为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向所述第二制动器和所述第三制动器传递制动能量;
所述制动系统具有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和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所述制动系统还包括:
供能装置,所述供能装置用于提供制动能量;
制动能量分配装置,所述制动能量分配装置分别与所述供能装置、所述第一控制支路和所述第二控制支路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所述制动能量分配装置向所述第一控制支路传递制动能量而不向所述第二控制支路传递制动能量,在所述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所述制动能量分配装置向所述第二控制支路传递制动能量而不向所述第一控制支路传递制动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系统还具有正常制动状态,在所述正常制动状态下,所述制动能量分配装置向所述第一控制支路和所述第二控制支路均传递制动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能装置与所述制动能量分配装置通过并联设置的第一供能支路和第二供能支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供能支路包括控制该第一供能支路通断的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与所述车辆的制动踏板连接并在所述制动踏板的控制下执行开关动作,其中,
在所述正常制动状态下,所述供能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供能支路向所述第一控制支路和所述第二控制支路传递制动能量;
在所述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和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下,所述供能装置通过所述第二供能支路向所述第一控制支路和所述第二控制支路传递制动能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能装置包括储气筒(40);所述开关装置包括脚踏制动阀(20);所述制动能量分配装置包括换向气阀(50),所述换向气阀(50)分别与所述第一供能支路、所述第二供能支路、所述第一控制支路和所述第二控制支路连接,其中,
在所述正常制动状态,所述换向气阀(50)连通所述第一供能支路和所述第一控制支路,且连通所述第一供能支路和所述第二控制支路;
在所述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所述换向气阀(50)连通所述第二供能支路和所述第一控制支路而切断所述第二供能支路和所述第二控制支路;
在所述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所述换向气阀(50)切断所述第二供能支路和所述第一控制支路而连通所述第二供能支路和所述第二控制支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制动系统在所述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所述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和所述正常制动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的控制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气阀(50)包括第一电磁线圈(V1)和第二电磁线圈(V2),所述控制回路为电气控制回路,所述电气控制回路通过对所述第一电磁线圈(V1)和所述第二电磁线圈(V2)进行通电或断电控制来控制所述制动系统的状态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回路包括:
第一继电器(K1);
第二继电器(K2);
第一制动按键(SW1),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V1)、所述第二电磁线圈(V2)、所述第一继电器(K1)和所述第二继电器(K2)耦合,所述第一制动按键(SW1)用于控制所述制动系统切换至所述第一控制支路制动状态;
第二制动按键(SW2),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V1)、所述第二电磁线圈(V2)、所述第一继电器(K1)和所述第二继电器(K2)耦合,所述第二制动按键(SW2)用于控制所述制动系统切换至所述第二控制支路制动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K1)包括第一控制线圈、第一常闭触点和第一常开触点,所述第二继电器(K2)包括第二控制线圈、第二常闭触点和第二常开触点,所述电气控制回路还包括:
第一电气支路(1),所述第一制动按键(SW1)、所述第一控制线圈和所述第二常闭触点串接于所述第一电气支路(1)中;
第二电气支路(2),所述第二制动按键(SW2)、所述第二控制线圈和所述第一常闭触点串接于所述第二电气支路(2)中;
第三电气支路(3),所述第一常开触点和所述第一电磁线圈(V1)串接于所述第三电气支路(3)中;
第四电气支路(4),所述第二常开触点和所述第二电磁线圈串接于所述第四电气支路(4)中;
其中,所述第一电气支路(1)、所述第二电气支路(2)、所述第三电气支路(3)和所述第四电气支路(4)并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动分路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制动器和所述第四制动器进行制动的第一制动缸;
所述第二制动分路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制动器和所述第三制动器进行制动的第二制动缸。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动缸为第一气顶油缸(110);
所述第二制动缸为第二气顶油缸(120),所述第一气顶油缸(110)和所述第二气顶油缸(120)通过连接板(180)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系统为机械式制动系统、液压式制动系统、气压式制动系统或电磁式制动系统。
12.一种车辆,包括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系统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系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为混凝土搅拌车。
CN201410050722.8A 2014-02-13 2014-02-13 车辆的制动系统和具有该制动系统的车辆 Active CN1037707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50722.8A CN103770769B (zh) 2014-02-13 2014-02-13 车辆的制动系统和具有该制动系统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50722.8A CN103770769B (zh) 2014-02-13 2014-02-13 车辆的制动系统和具有该制动系统的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70769A CN103770769A (zh) 2014-05-07
CN103770769B true CN103770769B (zh) 2016-04-27

Family

ID=50563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50722.8A Active CN103770769B (zh) 2014-02-13 2014-02-13 车辆的制动系统和具有该制动系统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707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8596B (zh) * 2021-08-26 2021-12-07 民航成都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第三轨导向小车及轨道载运系统
CN116022102B (zh) * 2023-03-23 2023-07-04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电子手刹的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713750T2 (de) * 1996-04-17 2003-03-13 Lucas Industries Ltd., Solihull Verbesserungen in hydraulischen fahrzeug-bremsanlagen mit elektrischer steuerung
DE102011003346A1 (de) * 2010-01-28 2011-09-01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Bremssystem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Bremssystem
CN102785654A (zh) * 2012-07-06 2012-11-21 江苏大学 一种电控液压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189247A (zh) * 2010-10-29 2013-07-03 克诺尔商用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车辆的、具有在制动控制器中执行的、上坡启动辅助功能或蠕滑抑制功能的控制例行程序的压力介质操纵的制动装置
CN103407449A (zh) * 2013-08-23 2013-11-27 吉林大学 一种液压辅助驱动与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11758B2 (en) * 2009-08-31 2013-08-20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Brake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713750T2 (de) * 1996-04-17 2003-03-13 Lucas Industries Ltd., Solihull Verbesserungen in hydraulischen fahrzeug-bremsanlagen mit elektrischer steuerung
DE102011003346A1 (de) * 2010-01-28 2011-09-01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Bremssystem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Bremssystem
CN103189247A (zh) * 2010-10-29 2013-07-03 克诺尔商用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车辆的、具有在制动控制器中执行的、上坡启动辅助功能或蠕滑抑制功能的控制例行程序的压力介质操纵的制动装置
CN102785654A (zh) * 2012-07-06 2012-11-21 江苏大学 一种电控液压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407449A (zh) * 2013-08-23 2013-11-27 吉林大学 一种液压辅助驱动与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70769A (zh) 201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97700A3 (de)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Bremsanlage
CN103770769B (zh) 车辆的制动系统和具有该制动系统的车辆
CN105324284B (zh) 用于控制牵引车‑挂车组合的制动器的控制装置
CN103747997A (zh) 具有磁轨制动装置的制动设备
CN109552296B (zh) 双模式自动切换的挂车制动系统
KR920005206Y1 (ko) 휠식쇼블의 공압회로
CN104661899A (zh) 用于车辆后从动轴的转向系统
ATE252470T1 (de) Rückfahrsystem für auflaufbremsanlagen von anhängern mit hydraulischer bremskraf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CN109099150B (zh) 车辆的排气制动自动换挡系统
CN212073995U (zh) 一种无人驾驶新能源客车线控气压制动系统
CN101811466B (zh) 一种工程桥梁运输车的操纵系统
CN204527182U (zh) 汽车前桥驻车制动装置、汽车驻车制动系统
CN103895699A (zh) 一种转向装置及遥控转向系统
CN113561952B (zh) 一种车辆的驻车制动系统及车辆
CN201646393U (zh) 一种工程桥梁运输车的操纵装置
CN204368182U (zh) 轨道非标车辆空气制动系统
CN202641379U (zh) 工程机械及其行走驱动系统
CN201646698U (zh) 一种双向行驶工程车辆的制动装置
CN109435928B (zh) 一种无人车电液制动系统
CN204415076U (zh) 一种随动转向桥复合悬架气路控制系统
CN201670224U (zh) 气助力制动紧急转向刹车控制系统
CN218207544U (zh) 一种带气动助力的离合器操纵装置
CN108626389A (zh) 一种商用车后取力器工作保护系统
CN203753123U (zh) 一种汽车电控制动装置
CN104085446A (zh) 车辆及其车辆转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