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3682738B - 一种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对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2738B
CN103682738B CN201210324456.4A CN201210324456A CN103682738B CN 103682738 B CN103682738 B CN 103682738B CN 201210324456 A CN201210324456 A CN 201210324456A CN 103682738 B CN103682738 B CN 1036827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terminal
limiting section
overhang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44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82738A (zh
Inventor
田扬进
马勇峰
沈国晓
王建新
何文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244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82738B/zh
Priority to JP2013005091U priority patent/JP3187192U/ja
Priority to TW102131863A priority patent/TW201424132A/zh
Publication of CN103682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2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82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27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以及壳体,包括:相互隔开的一对端部;一对侧壁部,其通过所述端部相互连接;凸伸部分,其位于所述侧壁部之间并沿着所述壳体的纵向延伸;和多个凹部,其分别形成在所述凸伸部分与所述侧壁部之间,以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多个端子;其中所述凸伸部分具有限位部,当所述对接连接器从所述连接器拔出时,所述限位部可用于限制所述端子在所述对接连接器拔出方向上的移动。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其可用于互连一对接连接器,以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对。
背景技术
板对板连接器对用于将一对平行的电路板连接在一起。这种板对板连接器对通过紧密的装配连接到该对电路板各自相对的表面,以使得它们彼此电连接。
在专利号为200911000126.4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端子,具有布置在凹形插入部一侧表面上的第一接触部及布置在凹形插入部的另一侧表面上的第二接触部;第二端子,具有布置在凸形插入部一侧表面上,以在凸形插入部的插入方向上延伸并与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和布置在凸形插入部的另一侧表面上,以在凸形插入部的插入方向上延伸并与第一端子的第二接触部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当凸形插入部被插入凹形插入部时,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间的公共间隙随第二端子的压入增加并随后减少。在两个连接器匹配时,连接器的底部101、102可以将连接器的端子103、104与电路板隔开以保护电路板。然而,如图1所示,其缺点在于,由于如今端子的厚度通常较薄,例如为0.08毫米,所以在将对接连接器(未示出)从连接器10分离时,连接器10的端子103、104也会随之旋转至上方(例如,绕着连接器10的侧壁部105、106旋转),从而易于导致端子103、104的整体变形,由此导致了端子103、104的失效。
另一方面,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常用的板对板连接器对中的连接器10的横截面示意图。从图1可见,该连接器20中的端子201、202是从底部插入并且通过限位部203而固定,由此当将对接连接器(未示出)从连接器20中拔出时,可以避免端子201、202的旋转移动,从而避免了端子201、202的整体变形。然而,其缺点在于,当对接连接器装配入连接器20时,由于端子201、202的厚度较薄,端子201、202整体也将向下移动,由此端子201、202的底部将接触到电路板204,从而有可能影响电路板204上其他重要的元件。
发明内容
由此可见,在背景技术中的连接器的结构不能够同时满足在对接连接器装入连接器时,避免连接器的端子与电路板直接接触,以及在对接连接器从连接器拔出时,避免连接器的端子旋转变形这两种条件。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在此提出了一种连接器及相应的板对板连接器对,其既能够在对接连接器装配如连接器时,将连接器的端子与电路板良好地隔开,又能够在对接连接器拔出连接器时,良好地保持并且限制连接器的端子的移动,从而避免了端子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连接器,可用于互连一对接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以及壳体,包括:相互隔开的一对端部;一对侧壁部,其通过所述端部相互连接;凸伸部分,其位于所述侧壁部之间并沿着所述壳体的纵向延伸;和多个凹部,其分别形成在所述凸伸部分与所述侧壁部之间,以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多个端子;其中所述凸伸部分具有限位部,当所述对接连接器从所述连接器拔出时,所述限位部可用于限制所述端子在所述对接连接器拔出方向上的移动。
在此,连接器例如可以是母连接器。而对接连接器例如可以是公连接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凹部下方具有底板,用于当所述对接连接器装配入所述连接器时,将所述端子与电路板隔开。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包括固定在所述侧壁的外侧上的保持部、连接到所述保持部的尾部以及与所述保持部连接的U形接触部,其中,当所述对接连接器未装配入所述连接器时,所述U形接触部的头部与所述限位部之间存在横向间隙,随着所述对接连接器装配入所述连接器,所述横向间隙减小,直至所述头部位于所述限位部的下方。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包括从所述凸伸部分的上部沿着所述壳体的横向延伸的凸缘。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底板上具有工艺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对,包括:连接器,其包括多个端子;以及壳体,包括:相互隔开的一对端部;一对侧壁部,其通过所述端部相互连接;凸伸部分,其位于所述侧壁部之间并沿着所述壳体的纵向延伸;和多个凹部,其分别形成在所述凸伸部分与所述侧壁部之间,以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多个端子;对接连接器,其被构造成通过装配与所述连接器匹配接合;其中,所述凸伸部分具有限位部,当所述对接连接器从所述连接器拔出时,所述限位部可用于限制所述端子在所述对接连接器拔出方向上的移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凹部下方具有底板,用于当所述对接连接器装配入所述连接器时,将所述端子与电路板隔开。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包括固定在所述侧壁部的外侧上的保持部、连接到所述保持部的尾部以及与所述保持部连接的U形接触部,其中,当所述对接连接器未装配入所述连接器时,所述U形接触部的头部与所述限位部之间存在横向距离,随着所述对接连接器装配入所述连接器,所述横向间隙减小,直至所述端头位于所述限位部的下方。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包括从所述凸伸部分的上部沿着所述壳体的横向延伸的凸缘。
从本发明给出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出,通过对限位部和底板的配置,既能够使得该板对板连接器对既能够在装配在一起时,避免与电路板的接触,由此避免影响电路板上的其他元件,又能够使得在该板对板连接器对分离时,避免端子的变形。此外,考虑到端子的厚度很薄,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中,实现了在连接器的端子和对接连接器的端子之间的两个接触点,从而保持了电连接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仅需要对母连接器进行了改变,而无需对公连接器进行改变,由此进一步简化了制造工艺并且简单地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同时又不会引入负面影响。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对中的连接器10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另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对中的连接器20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板对板对连接器对的连接器30的分解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板对板对连接器对的对接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及其与图3中的连接器30装配形成板对板连接器对的立体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器对中的连接器30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装配板对板连接器对的过程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分离板对板连接器对的过程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器对中的连接器40的横截面示意图;以及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器对中的连接器50的横截面示意图;
在图中,贯穿不同的示图,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对应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优选的实施例的具体描述中,将参考构成本发明一部分的所附的附图。所附的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例。示例的实施例并不旨在穷尽根据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可以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也可以进行结构性或者逻辑性的修改。因此,以下的具体描述并非限制性的,且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
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参考了所附的附图。附图构成了本发明的一部分,在附图中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能够实施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例。就这一点而言,方向性的术语,例如“左”、“右”“顶部”、“底部”、“前”、“后”、“引导”、“向前”、“拖后”等,参考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使用。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部件可被置于多种不同的方向,方向性的术语是用于示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性的。可以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也可以进行结构性或者逻辑性修改。因此,以下的具体描述并非限制性的,且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板对板对连接器对的连接器30的分解示意图。
如图3所示,在此为了清楚起见,将连接器30分解成包括多个端子3011的端子部301和壳体302。其中,端子部301由多个端子3011组成,端子3011优选地是由导电金属板通过应用,比如冲压和弯曲而形成的一体件。
壳体302是连接器30的本体,主要由绝缘材料,比如合成树脂而构成。壳体302基本上为成矩形的平行六面体部件,其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外形。壳体302包括相互隔开的一对端部3021、3022、以及通过端部3021、3022相互连接的侧壁部3023和3024。
在壳体302中具有凹入部3025、3026,用于接收对接连接器(未示出)。在凹入部3025、3026之间具有凸伸部分3027,其沿着壳体302的纵向延伸,并且与壳体302形成一体。在此,虽然示出了两个凸伸部分3027,然而本领域的技术应当理解,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凸伸部分3027的数量。
在侧壁部3023、3024与凸伸部分3027之间分别形成了多个凹部3029、3030,以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端子3011。该些凹部例如可以与凹入部3025、3026连通,或者是凹入部3025、3026的一部分。
凸伸部分3027的上方具有限位部3031,当对接连接器(未示出)从连接器30拔出时,限位部3031可用于限制端子3011在对接连接器拔出方向上的移动。优选地,限位部3031包括从凸伸部分3037的上部沿着壳体302的横向延伸的凸缘。
而在凹部3029、3030中分别具有底板3032、3033,用于当对接连接器装配入连接器30时,限制端子3011的向下移动,从而将端子3011与电路板隔开。与凸伸部分3028相类似,底板3032、3033也沿着壳体302的纵向延伸,并且可与侧壁部3023、3024分别构成截面为L形的轮廓,从而当对接连接器装配入连接器30时,在侧向和底部同时限制端子3011的移动,换而言之,使得端子3011仅可以朝凸伸部分3028移动。优选地,底板3032、3033上还具有工艺口(未示出)。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板对板对连接器对的对接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及其与图3中的连接器30装配形成板对板连接器对的立体示意图。如图4上方示出了与图3中的连接器30匹配的对接连接器41,通过装配,可以将该对接连接器41和连接器30装配成图4中下方所示的板对板连接器对40。下文将对该装配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器对中的连接器50的横截面示意图。该连接器50处于未装配状态,即未和对接连接器进行装配时。
如图所示,具体地,壳体501包括底板5011、5012、凸伸部分5013、侧壁部5014、5015。凸伸部分5013上方具有限位部5016,其包括从凸伸部分5013的上部沿着壳体501的横向延伸的凸缘。在凸缘的下方具有空隙,以用于当对接连接器装配入连接器50时,接收端子502、503朝凸伸部分5013的变形移动。底板5011、5012优选地分别与侧壁部5015、5014连接形成一体,从而结合凸伸部分5013分别形成了凹部5017、5018。凹部5017、5018也沿着壳体501的纵向延伸,以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端子502、503。
具体地,以端子502为例,其包括保持部5021、连接到保持部5021的尾部5022以及与保持部5021连接的U形接触部5023。该保持部5021是在壳体501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其通过装配被固定在侧壁部5014上。尾部5022被弯曲以连接到保持部5021,并且尾部5022沿着壳体501的横向向外延伸,例如可以通过焊接或其他类似的方法被连接到电路板上。U形接触部5023被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凹部5018内。其中,在对接连接器未装配入该连接器时,U形接触部的头部5024与限位部5016之间存在横向间隙。
对于另一端子503而言,与端子502类似,其也包括保持部5031、连接到保持部5031的尾部5032以及与保持部5031连接的U形接触部5033。类似地,该保持部5031是在壳体501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其通过装配被固定在侧壁部5015上。尾部5032被弯曲以连接到保持部5031,并且尾部5032沿着壳体501的横向向外延伸,例如可以通过焊接或其他类似的方法被连接到电路板上。U形接触部5033被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凹部5017内。其中,在对接连接器未装配入该连接器时,U形接触部的头部5034也与限位部5016之间存在横向间隙。
图6-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装配板对板连接器对的过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对接连接器70刚装配入连接器60时的情形。在此,连接器60的构造与图5中示出的连接器50的构造相同,因此就不再对连接器60中的各个具体构造进行详述。与图5中的连接器50相类似,连接器60包括连接限位部6016、U形接触部6023、6033的头部6024、6034。
对接连接器70被构造成通过装配与连接器60匹配接合,其中对接连接器70的端子701、702分别适于被装配入大致由U形接触部6023、6033形成的凹形插入部61、62。
如图所示,随着端子701、702进入凹形插入部61、62,端子602、603将整体向下移动。并且端子602、603将发生变形,分别向两侧扩展。因此,端子602、603将向凸伸部分6013靠近。由此,端子602、603与限位部6016之间的横向间隙减小。
图7示出了对接连接器70进一步装配入连接器60时的情形。由图7可见,相对于图6,由于对接连接器70的端子701、702进一步地进入凹形插入部61、62,端子602、603将进一步地向下移动。
具体地,端子602、603的U形接触部6023、6033分别与底板6012、6011发生接触,由此底板6012、6011分别限制了端子602、603的向下移动,并同时使得将端子602、603与电路板(未示出)隔开。另一方面,此时端子602、603将分别继续发生变形。具体地,由于壳体60的底板6011、6012和侧壁部6014、6015都限制了端子的移动,因此端子602、603仅能向凸伸部分6013变形移动。具体地,U形接触部6023、6033的头部6024、6034将分别变形进入限位部6016的下方,即进入限位部6016下方的空隙中。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限位部6016包括横向延伸的凸缘,由此头部6024、6034将进入凸缘的下方。
图8示出了对接连接器70完全装配入连接器60时的情形,即对接连接器70与连接器60完全匹配的情形。
如图8所示,在此时,连接器60的底板6011、6012分别将端子602、603与电路板隔开并且限制了端子603、602的向下移动。具体地,相比于图7,端子602、603的U形接触部6023、6033的头部6024、6034进一步地变形进入了凸伸部分6013的上部的限位部6016的凸缘下方。此时,在端子602与端子701及端子603与端子702之间分别各具有两个接触点,从而在端子较薄的情况下保持了电连接的可靠性。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分离板对板连接器对的过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将对接连接器70从连接器60拔出。随着对接连接器70的端子701、702的向上移动,连接器60的端子602、603也将产生相应的变形,并且随之向上移动。具体地,由于端子602的保持部6021和端子603的保持部6031分别固定在壳体60的侧壁部6014和6015上,因此随着对接连接器70从连接器60拔出,端子602、603的U形接触部6023、6033的头部6024、6034将变形,并且旋转向上移动。然而此时,凸伸部分6013的限位部616的凸缘阻止了头部6024、6034的向上移动,并且限制和卡住了头部6024、6034,由此限制了端子602、603的整体向上移动(即限制端子602、603在对接连接器70拔出方向上的移动),因而良好地防止了整个端子602、603的旋转变形。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器对中的连接器80的横截面示意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器对中的连接器90的横截面示意图。相比于前述图中的连接器,连接器80和连接器90分别对凸伸部分进行了改变,以适应不同的生产工艺。此外,连接器80和连接器90中其他的构造与前述的实施例相类似,在此不再详述。类似地,连接器80、90同样能够用于当对接连接器装配入连接器80、90时,将端子与电路板隔开,并且当对接连接器从连接器80、90拔出时,限制端子在对接连接器拔出方向上的移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实施例均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例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连接器的结构进一步变化而同样取得当对接连接器装配入连接器时,将端子与电路板隔开,并且当对接连接器拔出连接器时,限制端子的移动这两种技术效果。此外,在权利要求中,措词“包括”不排除其他的元素。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可用于互连一对接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
多个端子;以及
壳体,包括:
相互隔开的一对端部;
一对侧壁部,其通过所述端部相互连接;
凸伸部分,其位于所述侧壁部之间并沿着所述壳体的纵向延伸;和
多个凹部,其分别形成在所述凸伸部分与所述侧壁部之间,以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多个端子;
其中所述凸伸部分具有限位部,当所述对接连接器从所述连接器拔出时,所述限位部可用于限制所述端子在所述对接连接器拔出方向上的移动,并且所述凹部下方具有底板,用于当所述对接连接器装配入所述连接器时,将所述端子与电路板隔开;
所述端子包括固定在所述侧壁部的外侧上的保持部、连接到所述保持部的尾部以及所述保持部连接的U形接触部,其中,当所述对接连接器未装配入所述连接器时,所述U形接触部的头部与所述限位部之间存在横向间隙,随着所述对接连接器装配入所述连接器,所述横向间隙减小,直至所述头部位于所述限位部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从所述凸伸部分的上部沿着所述壳体的横向延伸的凸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具有工艺口。
4.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对,包括:
连接器,其包括
多个端子;以及
壳体,包括:
相互隔开的一对端部;
一对侧壁部,其通过所述端部相互连接;
凸伸部分,其位于所述侧壁部之间并沿着所述壳体的纵向延伸;和
多个凹部,其分别形成在所述凸伸部分与所述侧壁部之间,以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多个端子;
对接连接器,其被构造成通过装配与所述连接器匹配接合;
其中,所述凸伸部分具有限位部,当所述对接连接器从所述连接器拔出时,所述限位部可用于限制所述端子在所述对接连接器拔出方向上的移动,并且所述凹部下方具有底板,用于当所述对接连接器装配入所述连接器时,将所述端子与电路板隔开;
其中,所述端子包括固定在所述侧壁部的外侧上的保持部、连接到所述保持部的尾部以及与所述保持部连接的U形接触部,其中,当所述对接连接器未装配入所述连接器时,所述U形接触部的头部与所述限位部之间存在横向距离,随着所述对接连接器装配入所述连接器,所述横向间隙减小,直至所述头部位于所述限位部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对,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从所述凸伸部分的上部沿着所述壳体的横向延伸的凸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具有工艺口。
CN201210324456.4A 2012-09-04 2012-09-04 一种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827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4456.4A CN103682738B (zh) 2012-09-04 2012-09-04 一种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对
JP2013005091U JP3187192U (ja) 2012-09-04 2013-09-03 コネクタ及び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対
TW102131863A TW201424132A (zh) 2012-09-04 2013-09-04 一種連接器及板對板連接器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4456.4A CN103682738B (zh) 2012-09-04 2012-09-04 一种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2738A CN103682738A (zh) 2014-03-26
CN103682738B true CN103682738B (zh) 2017-12-01

Family

ID=50319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445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82738B (zh) 2012-09-04 2012-09-04 一种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对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187192U (zh)
CN (1) CN103682738B (zh)
TW (1) TW201424132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8786A (zh) * 2005-01-21 2006-07-26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接地端子配件和具有该配件的电气连接器
CN201072820Y (zh) * 2007-07-06 2008-06-11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TWM419318U (en) * 2011-05-18 2011-12-21 Assem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7811B2 (ja) * 2008-07-07 2012-12-26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8786A (zh) * 2005-01-21 2006-07-26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接地端子配件和具有该配件的电气连接器
CN201072820Y (zh) * 2007-07-06 2008-06-11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TWM419318U (en) * 2011-05-18 2011-12-21 Assem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187192U (ja) 2013-11-14
TW201424132A (zh) 2014-06-16
CN103682738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1584B2 (en) 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190752B1 (en)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arrangement
US951540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electrical contacts
CN102683974A (zh) 连接器组件
CN201112660Y (zh) 电连接器
US8690596B2 (en) Jack connector
WO2009061630A3 (en) Connector
CN102610976A (zh) 接合连接器、汇流排及其组装方法
US10177477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04241908B (zh) 电连接器
CN107534257A (zh) 接头连接器
CN105580212A (zh) 连接器
CN107799932A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US20110300734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CN101834362B (zh) 电连接器系统
WO2009061631A3 (en) Connector
CN204361351U (zh) 电连接器
US9225135B2 (en) Contact impedance adjusting method, contact, and connector having the same
CN203351889U (zh)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CN103682738B (zh) 一种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对
US8568176B2 (en) Terminal module for electric connector
CN204516961U (zh) 电连接器
US20130178076A1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US20120322286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US2015012605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low profi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