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6523B - 驱动装置及具备该驱动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驱动装置及具备该驱动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76523B CN103676523B CN201310339162.3A CN201310339162A CN103676523B CN 103676523 B CN103676523 B CN 103676523B CN 201310339162 A CN201310339162 A CN 201310339162A CN 103676523 B CN103676523 B CN 10367652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e shaft
- main drive
- output shaft
- unit
- belt pulle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21417 amorphous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4024 Intestinal malrot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656 Respiratory Sound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329 compou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 belts; with V-bel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3/00—Gearing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nstant gear ratio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 F16H13/02—Gearing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nstant gear ratio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及具备该驱动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具备电动机、皮带轮、金属带、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施力部件和检测部。电动机具备主动轴。皮带轮由具备周面的圆板形状构成,且其中央部具备与所述主动轴平行地延伸设置的输出轴。皮带轮以所述输出轴为旋转轴能够旋转地被支撑在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支撑电动机,相对于第一单元能够滑移。施力部件沿主动轴远离输出轴的方向对第二单元施力。检测部检测主动轴与输出轴之间的轴间距的变化。根据本发明,在具备使用金属带的传动机构的驱动装置及具备该驱动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检测金属带的张设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生使旋转体旋转的旋转驱动力的驱动装置及具备该驱动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向形成在图像承载体(例如,感光鼓和转印带)上的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而显影该静电潜像,从而在图像承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图像承载体与静电潜像的形成、利用调色剂的静电潜像的显影以及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有关。因此,图像承载体要求高旋转精度。以往,已知有作为被配置在旋转驱动力从驱动电动机传递到图像承载体的中途的减速部,通过架设在不同直径的皮带轮之间的无接头状的金属带,使驱动速度减速的技术。在这种技术中,由于没有齿轮之间的啮合,伴随减速的振动不易传递到图像承载体。
并且,已知有具备检测弹性波的声发射传感器、将该检测信号通过电磁感应无线发送的发送部以及识别异常的识别部的技术。当架设在皮带轮的金属带上发生裂纹等异常时,所述传感器检测的金属带的弹性波发生变化。然后,识别部分析弹性波的变化并检测出异常。
当如上所述的金属带在其张设的皮带轮上以轴向移动或以相对于轴向倾斜的状态环绕时,有时在减速比上产生微小的变化。在如前所述的基于弹性波变化的异常检测技术中,难以检测如上所述的金属带的微小的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以简单的结构检测金属带的张设状态。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驱动装置具备电动机、皮带轮、金属带、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施力部件和检测部。电动机包括主动轴752A,并产生旋转驱动力。皮带轮由具备周面的圆板形状构成,且其中央部具备与所述主动轴平行地延伸设置的输出轴712。并且,皮带轮以所述输出轴为旋转轴能够旋转地被支撑,且所述周面在所述旋转的径向上与所述主动轴相隔配置。金属带架设在所述主动轴与所述皮带轮的所述周面之间,被环绕驱动,并将所述主动轴的旋转传递到所述皮带轮。第一单元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皮带轮。第二单元支撑所述电动机,且在与所述主动轴的轴向交叉的剖视中,在连结所述主动轴与所述输出轴的方向上可滑移。施力部件在所述金属带架设在所述主动轴与所述皮带轮的所述周面之间的状态下,沿所述主动轴远离所述输出轴的方向对所述第二单元施力。检测部检测所述主动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轴间距的变化。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驱动装置以及通过所述驱动装置被旋转驱动且在表面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承载体。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中,金属带被正常张设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中,金属带断裂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中,金属带被正常张设的状态的图,其中(A)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
图8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中,金属带被倾斜张设的状态的图,其中(A)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
图9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中金属带被断裂的状态的图,其中(A)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
图10为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中金属带被倾斜张设的状态的图,其中(A)为放大立体图,(B)为示意性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此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例示出具备打印机功能和复印功能的复合机,但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为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机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的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框体结构的装置主体10以及在装置主体10上配置的自动供稿装置20。在装置主体10的内部收容有:读取单元25,以光学方式读取复印的原稿图像;图像形成部30,在片材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定影部60,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上;供纸部40,存积向图像形成部30运送的片材;运送路径50,将片材从供纸部40或供纸托盘46经由图像形成部30及定影部60运送至片材排出口10E;以及运送单元55,内部具有构成该运送路径50的一部分的片材运送路。
自动供稿装置(ADF)20转动自如地安装在装置主体10的上面。ADF20向装置主体10中规定的原稿读取位置自动地馈送被复印的原稿片材。另一方面,在用户手动将原稿片材载置在原稿读取位置时,ADF20向上方打开。
ADF20包括:原稿托盘21,载置原稿片材;原稿运送部22,经由自动原稿读取位置运送原稿片材;以及原稿排出托盘23,排出读取后的原稿片材。
读取单元25以光学方式读取从装置主体10上面的ADF20自动馈送的原稿片材或手动放置的原稿片材的图像。
在读取单元25内收容有包括光源、移动架和反射镜等的扫描机构以及图像传感器(图略)。
扫描机构向原稿片材照射光,并将该反射光引导到图像传感器。
图像传感器将反射光光电转换成模拟电信号。
模拟电信号在A/D转换电路中被转换成数字电信号之后被输入到图像形成部30。
图像形成部30为进行生成全色的调色剂图像并将其转印在片材上的处理的单元。图像形成部30包括:图像形成单元32,包括被串联配置的形成黄色(Y)、品红色(M)、蓝色(C)及黑色(Bk)的各调色剂图像的四个单元32Y、32M、32C、32Bk;中间转印单元33,在图像形成单元32上邻接配置;以及调色剂补给部34,被配置在中间转印单元33上。
各图像形成单元32Y、32M、32C、32Bk包括感光鼓321(图像承载体)以及被配置在该感光鼓321的周围的带电器322、曝光器323、显影装置324、一次转印辊325及清洁装置326。
感光鼓321在其轴周围旋转,并在其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及调色剂图像。作为感光鼓321可使用采用非晶硅(a-Si)系材料的感光鼓。
带电器322使感光鼓321的表面均匀地带电。
曝光器323具有激光光源和镜、透镜等光学系统装置,向感光鼓321的周面照射基于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324向感光鼓321的周面供给调色剂,从而对形成在感光鼓32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显影装置324用于双组分显影剂,包括螺旋给料器、磁辊及显影辊。
一次转印辊325,夹着设置在中间转印单元33的中间转印带331与感光鼓321形成一次转印区域,并将感光鼓321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31上。
清洁装置326具有清洁辊等,对转印调色剂图像后的感光鼓321的周面进行清扫。
中间转印单元33具备中间转印带331、主动辊332及从动辊333。中间转印带331为架设在主动辊332及从动辊333的无接头带,在中间转印带331的外周面,调色剂图像从多个感光鼓321反复转印在同一位置。中间转印单元33在图1中进行逆时针旋转。
面向主动辊332的周面,配置有二次转印辊35。二次转印辊35夹着中间转印带331与主动辊332形成二次转印区域,成为将反复涂布在中间转印带331的全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在片材的二次转印部。主动辊332或二次转印辊35中的任一个辊被施加与调色剂图像相反极性的二次转印偏压电位,另一个辊接地。
并且,与主动辊332相比,在中间转印带331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位置,在面向中间转印带331的周面的位置对置配置有浓度传感器35A。浓度传感器35A输出与中间转印带331上形成的图像的浓度对应的电信号。
调色剂补给部34包括黄色用调色剂容器34Y、品红色用调色剂容器34M、蓝色用调色剂容器34C及黑色用调色剂容器34Bk。
这些调色剂容器34Y、34C、34M、34Bk分别存积各色的调色剂,并通过图略的供给路径向对应于YMCBk各色的图像形成单元32Y、32M、32C、32Bk的显影装置324供给各色的调色剂。
供纸部40具备收容被施以图像形成处理的片材的两段的供纸盒40A、40B。这些供纸盒40A、40B能够从装置主体10的前方向跟前方向引出。
定影部60为实施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的定影处理的感应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包括加热辊61、定影辊62、加压辊63、定影带64及感应加热单元65。加压辊63面向定影辊62压接,并形成有定影压印部。加热辊61及定影带64通过感应加热单元65被感应加热,并将该热提供给定影压印部。片材通过定影压印部,则转印在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该片材上。
<驱动装置的结构>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单元7(驱动装置)进行说明。图2为驱动单元7的立体图,图3为图2的驱动单元7的分解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单元7作为使感光鼓321旋转驱动的驱动部起作用。
驱动单元7具备电动机752和输出轴712。随着电动机752的旋转,输出轴712被旋转驱动。在输出轴712的前端部配置有驱动传动部713。驱动传动部713被连结到感光鼓321的未图示的轴。其结果,电动机752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感光鼓321,感光鼓321被旋转驱动。
更具体地,驱动单元7具备框体70、从动皮带轮71(皮带轮)、带72、速度检测部73、固定单元74(第一单元)以及电动机单元75(第二单元)。
框体70为驱动单元7的框体,具有后方部分被开放的大致箱型形状。框体70具备轴孔701、第一紧固部702、第二紧固部703以及第三紧固部704。
轴孔701为在框体70的前侧的侧面开口的孔部。在轴孔701配置有第一轴承部701A。第一轴承部701A为能够旋转地支撑后述的输出轴712的轴承。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为在轴孔701中未配置轴承的形式。此时,安装驱动单元7的装置主体10也可以配置轴承。即,输出轴712在贯通轴孔701后被装置主体10的轴承轴支撑。第一紧固部702、第二紧固部703以及第三紧固部704为用于将后述的固定单元74固定在框体70的紧固部,分别紧固固定用螺丝。
从动皮带轮71为由圆板形状构成的皮带轮。从动皮带轮71具备从动皮带轮主体711和输出轴712。
从动皮带轮主体711为从动皮带轮71的主体部分。从动皮带轮主体711的周面具有在轴向外径略微变化的凸面形状(参照图10B)。在从动皮带轮主体711的中央部贯通地固定有输出轴712。
在输出轴712的前侧的前端部配置有所述驱动传动部713。当输出轴712插通于框体70的第一轴承部701A时,驱动传动部713被突出到框体70的前侧。
带72架设在从动皮带轮主体711的周面与后述的主动皮带轮752A之间。带72具有将旋转驱动力从主动皮带轮752A传递到从动皮带轮主体711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带72由无接头状的金属带构成。通过由金属带构成,维持带72的高刚性。并且,在带72的环绕方向的带72的伸缩少,驱动传动部713的旋转速度被稳定地维持。
环绕的带72被分为下方环绕部721及上方环绕部722这两个区域。下方环绕部721缠绕在从动皮带轮主体711的周面,上方环绕部722缠绕在后述的主动皮带轮752A的外周部。
速度检测部73检测输出轴712的旋转速度。通过速度检测部73检测的输出轴712的旋转速度被发送到未图示的控制部。
控制部对应于输出轴712的旋转速度的变动微调电动机752的旋转速度。
并且,速度检测部73兼有输出轴712的后侧的轴承功能。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与速度检测部73独立地,也可以配置轴支撑输出轴712的后侧端部的轴承部。
固定单元74能够旋转地支撑从动皮带轮71。并且,固定单元74被固定在框体70。固定单元74具备固定板741、第一螺丝固定部741A、第一侧壁部742、第二侧壁部743、第一弹簧744(施力部件)和第二弹簧745(施力部件)。
固定板741为固定单元74的主体部分,是由在上下及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大致矩形形状构成的板金部件。固定板741具备固定孔74A和插入孔74B。
固定孔74A为在比固定板741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略微下方的位置开口的孔部。
通过具备上述轴承功能的速度检测部73被安装到固定单元74的固定孔74A,从动皮带轮71能够旋转地被支撑在固定单元74。换言之,从动皮带轮71的输出轴712能够旋转地被支撑在框体70的第一轴承部701A与安装在固定单元74的速度检测部73的轴承部之间。插入孔74B为在固定板741中在固定孔74A的上方开口为大致矩形形状的开口部。在插入孔74B中,可移动地插入后述的主动皮带轮752A。
第一螺丝固定部741A被配置在固定板741的下方且右方的端部。第一螺丝固定部741A被固定在框体70的第一紧固部702。此外,尽管在图3中未显示,被配置在固定板741的其他两个固定部分别被固定在框体70的第二紧固部703及第三紧固部704。其结果,固定单元74被一体固定在框体70。
第一侧壁部742及第二侧壁部743为从固定板741的左右侧缘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分别向后方竖立设置的壁部。此外,在图3中只显示了第一侧壁部742。
在第一侧壁部742的上端部配置有第一切口部742A(第一固定部)。第一切口部742A为第一侧壁部742的上端部的一部分向下方切下去的部分。此外,尽管在图3中未显示,但第二侧壁部743也同样具备第二切口部743A(第一固定部)。
而且,第一弹簧744及第二弹簧745分别为其上端部(一端)挂在第一切口部742A及第二切口部743A的弹簧部件。此外,第一弹簧744及第二弹簧745的下端部(另一端)挂在电动机单元75。
电动机单元75在固定单元74的后方面向固定单元74配置。电动机单元75具备电动机支撑部件751、电动机752、第三侧壁部753以及第四侧壁部754。
电动机支撑部件751为电动机单元75的主体部分,是由在上下及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大致矩形形状构成的板金部件。
电动机752为配置在电动机支撑部件751的上方部分的电动机。电动机752具备主动皮带轮752A(主动轴)。主动皮带轮752A为从电动机752向前方突出设置的主动轴。主动皮带轮752A由在轴向外径略微变化的凸面形状构成(参照图10的(A)及图10的(B))。此外,如前所述,主动皮带轮752A插通于固定单元74的固定板741的插入孔74B。而且,主动皮带轮752A的外周部挂设有所述的带72(上方环绕部722)。
第三侧壁部753及第四侧壁部754为从电动机支撑部件751的左右的侧缘朝向后方竖立设置的壁部。当电动机单元75面向固定单元74配置时,第三侧壁部753及第四侧壁部754配置在固定单元74的第一侧壁部742及第二侧壁部743的左右方向的内侧。
第三侧壁部753及第四侧壁部754分别具备第三切口部753A(第二固定部)及第四切口部754A(第二固定部)。
第三切口部753A及第四切口部754A为分别在第三侧壁部753及第四侧壁部754的下端部向上方切下的切口部。
在第三切口部753A及第四切口部754A挂有所述第一弹簧744及第二弹簧745的下端部。其结果,在固定单元74的第一侧壁部742及第二侧壁部743的内侧,电动机单元75能够通过第一弹簧744及第二弹簧745的弹力,在上下方向上滑移。
关于上述内容,换言之,驱动单元7具备电动机752、从动皮带轮71、带72、固定单元74、电动机单元75、第一弹簧744及第二弹簧745。
电动机752包括旋转的主动皮带轮752A,并产生主动皮带轮752A的旋转驱动力。
并且,从动皮带轮71由具有周面的圆板形状构成,在其中央部具备与主动皮带轮752A平行地延伸设置的输出轴712。并且,从动皮带轮71的周面在旋转的径向上与主动皮带轮752A相隔配置。
带72架设在主动皮带轮752A与从动皮带轮71的周面之间,被环绕驱动,并将主动皮带轮752A的旋转传递到从动皮带轮71。
固定单元74能够旋转地支撑从动皮带轮71。
电动机单元75支撑电动机752,并且在包括主动皮带轮752A的径向的剖视(与主动皮带轮752A的轴向交叉的剖视)中,在连结主动皮带轮752A和输出轴712的方向上可滑移。此外,在带72架设在主动皮带轮752A与从动皮带轮主体711的周面之间的状态下,第一弹簧744及第二弹簧745向主动皮带轮752A远离输出轴712的方向对电动机单元75施力。
因此,当电动机752的主动皮带轮752A被旋转驱动时,通过带72,主动皮带轮752A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从动皮带轮主体711。而且,通过从动皮带轮71的输出轴712的旋转,连结在驱动传动部713的感光鼓321旋转。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动皮带轮主体711的外径被设定为比主动皮带轮752A的外径大。由此,在主动皮带轮752A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带72被传递到从动皮带轮主体711时,恰好实现旋转驱动的减速。即,带72具备减速机构的功能。
<关于辅助驱动机构7A>
下面,参照图4至图6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辅助驱动机构7A(辅助传动部)进行说明。
图4为从前方观察安装有辅助驱动机构7A的驱动单元7的主视图。并且,图5为从右方观察图4的侧视图。
图6为图5中带72断裂时的侧视图。辅助驱动机构7A连结在驱动单元7。辅助驱动机构7A具备随着带72的断裂将主动皮带轮752A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712的功能。
参照图4及图5,辅助驱动机构7A具备第一辅助主动齿轮76(第一辅助传动部)和第二辅助主动齿轮77(第二辅助传动部)。
第一辅助主动齿轮76由圆板形状构成,且其周面具备未图示的齿轮齿。第一辅助主动齿轮76在输出轴712的轴向上与从动皮带轮主体711留有间隔地固定在输出轴712(图5)。
第二辅助主动齿轮77连结在第一辅助主动齿轮76。第二辅助主动齿轮77能够旋转地被支撑在轴773。如图5所示,轴773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主体10的后方内壁部101通过内壁轴承部102配置。通过轴773插通于在第二辅助主动齿轮77的内部形成的未图示的插入孔,第二辅助主动齿轮77能够旋转地被支撑在轴773。
第二辅助主动齿轮77具备被连结齿轮771(连结部)和传动齿轮772(传动部)。传动齿轮772向第一辅助主动齿轮76传递旋转驱动力。传动齿轮772由圆板形状构成,且在其周面具备未图示的齿轮齿。被连结齿轮771相对于主动皮带轮752A在输出轴712的相反侧,与主动皮带轮752A在径向上留有间隔地与传动齿轮772同轴配置。
参照图5,在主动皮带轮752A与从动皮带轮主体711之间架设有带72,主动皮带轮752A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带72传递到输出轴712。此时,第一辅助主动齿轮76与输出轴712一体地旋转驱动。
传动齿轮772在驱动传动咬入部C中与第一辅助主动齿轮76啮合,因此第二辅助主动齿轮77从动于第一辅助主动齿轮76进行旋转。此时,如前所述,带72向下方对主动皮带轮752A施力(图5的箭头D51)。
并且,由于第一弹簧744(第二弹簧745)向上方对电动机支撑部件751施力(图5的箭头D52),因此主动皮带轮752A通过第一弹簧744(第二弹簧745)向上方被施力。其结果,在主动皮带轮752A与第二辅助主动齿轮77的被连结齿轮771之间形成有空隙G。
另一方面,参照图6,当驱动单元7的驱动中发生突发因素或者随着带72的长期使用而带72被断裂时,通过带72的输出轴712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路径会消失。同时,带72向下方对主动皮带轮752A施加的力会消失。
由此,通过第一弹簧744(第二弹簧745)施加的力,电动机支撑部件751相对于固定板741向上方相对移动(图6的箭头D61)(滑移)。
其结果,作为主动皮带轮752A的前端部的连结部752B抵接于第二辅助主动齿轮77的被连结齿轮771。此外,在连结部752B和被连结齿轮771的外周部预先形成有相同齿距的齿轮齿。因此,主动皮带轮752A的旋转驱动力从连结部752B传递到被连结齿轮771。其结果,主动皮带轮752A的旋转驱动力从第二辅助主动齿轮77通过第一辅助主动齿轮76被传递到输出轴712。
因此,即使在带72断裂时,也能够向输出轴712传递旋转驱动力。此外,如上所述,在驱动传动咬入部C中由于第一辅助主动齿轮76和第二辅助主动齿轮77通过规定的齿轮齿啮合,因此在与带72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比较时,有时会产生齿轮齿的啮合振动。
如上所述,抑制了随着带72的断裂的感光鼓321的旋转驱动的停止,实现了图像形成装置1的继续使用。
<关于检测部78>
下面,参照图7至图10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部78进行详述。
图7的(A)为具备检测部78的驱动单元7的主视图,图7的(B)为其侧视图。
图8的(A)为从图7的(A)及图7的(B)的状态,带72在轴向移动的状态的驱动单元7的主视图,并且图8的(B)为其侧视图。
图9的(A)为在带72断裂时的驱动单元7的主视图,图9的(B)为其侧视图。
图10的(A)为用于说明带72在主动皮带轮752A上倾斜张设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图10的(B)为同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
驱动单元7具有检测部78。
检测部78检测主动皮带轮752A与输出轴712之间的轴间距的变化。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随着电动机单元75相对于固定单元74滑移,主动皮带轮752A移动,从而通过检测部78检测出轴间距的变化。
检测部78具备臂部781(致动器)和传感器部782。
臂部781可转动地被支撑在固定单元74。臂部781随着电动机单元75的滑移被电动机单元75按压。臂部781具备支点部781A、左臂部781B(第二臂部)和右臂部781D(第一臂部)。支点部781A为臂部781转动的支点。
支点部781A为在臂部781开口的未图示的孔部,其被插通于从固定板741向前方突出设置的未图示的轴部。
左臂部781B为在从支点部781A向左方延伸设置后,朝向下方弯曲的臂部。左臂部781B在前端部具备被抵接部781C。被抵接部781C能够与后述的电动机支撑部件751的突起部755相抵接。
右臂部781D为从支点部781A向右方延伸设置的臂部。即,左臂部781B在与右臂部781D不同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右臂部781D的前端部配置有进一步向右方突出设置的检测片781E。
检测片781E通过传感器部782被检测。检测片781E随着臂部781的转动在大致上下方向上移动。
传感器部782为被固定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后方内壁部101(图5)的传感器。传感器782检测伴随臂部781的转动的检测片781E的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部782中在上下方向邻接配置有多个光传感器。因此,多个光传感器能够以良好的精度检测检测片781E在上下方向的微小的移动。
进一步,在电动机单元75的电动机支撑部件751中,主动皮带轮752A的上方部分配置有突起部755(抵接部)。
突起部755为从电动机支撑部件751向前方突出设置的突片。突起部755与臂部781的被抵接部781C相抵接。并且,突起部755随着电动机单元75的滑移向上方按压被抵接部781C。
参照图7的(A)及图7的(B),在带72架设在主动皮带轮752A与从动皮带轮主体711之间的状态下,电动机单元75的突起部755略微抵接于臂部781的被抵接部781C。
此时,臂部781的检测片781E配置在最上方,并通过传感器部782内部的多个光传感器被检测。特别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动机752的旋转驱动时,在带72在上下方向稳定地延伸的情况下,成为图7的(A)和图7的(B)所示的状态。换言之,在带72以在与主动皮带轮752A的延伸设置方向正交或大致正交的第一方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架设在主动皮带轮752A与从动皮带轮主体711的周面之间的第一状态下,突起部755被配置在略微抵接于左臂部781B的被抵接部781C的第一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8的(B)所示,在架设在主动皮带轮752A与从动皮带轮主体711之间的带72进行轴向移动时,突起部755向上方略微移动。
参照图10的(A)及图10的(B),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主动皮带轮752A及从动皮带轮主体711具备在轴向外径略微变化的凸面形状。换言之,均被设定为与轴向中央部的外径相比轴向外侧的外径小。
当带72随着驱动单元7的驱动而环绕时,有时会有带72在从动皮带轮主体711上轴向移动的情况(图10的(B)的箭头D101)。此时,带72从图10的(A)及图10的(B)的72A所示的位置移动到72B所示的位置。此时,由于主动皮带轮752A及从动皮带轮主体711由凸面形状构成,带72会产生略微的松弛。
其结果,主动皮带轮752A会相对于从动皮带轮主体711移动松弛的量。因此,通过第一弹簧744及第二弹簧745的施加力,电动机单元75相对于固定单元74向上方滑移。其结果,主动皮带轮752A相对于从动皮带轮主体711向上方略微移动。这种随着带72的动作的主动皮带轮752A与从动皮带轮主体711(输出轴712)之间的轴间距的变动会被传感器部782检测。
即,如图8所示,当电动机支撑部件751相对于固定板741向上方相对滑移时(图8的(A)的箭头D81、图8的(B)的箭头D82),突起部755略微向上方按压左臂部781B的被抵接部781C。
其结果,臂部781以支点部781A为支点进行转动,检测片781E略微向下方移动。此时,对检测片781E进行检测的多个光传感器中,检测片781E从配置在上方的光传感器的对置位置向下方脱离。
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的未图示的控制部通过从传感器部782发送的光传感器部的输出变动检测电动机支撑部件751的移动。换言之,检测出在主动皮带轮752A与输出皮带轮712之间架设的带72的姿势的变化(状态变更)。
此外,关于上述内容换言之,在以带72相对于主动皮带轮752A的倾斜度比第一方向倾斜的方式,带72架设在主动皮带轮752A与从动皮带轮主体711的周面之间的第二状态下,突起部755与第一位置相比更加向上方按压左臂部781B的被抵接部781C。而且,带的这种动作在带72在主动皮带轮752A上轴向移动时也同样产生(图10的(A)及图10的(B)的箭头D102)。
进一步,参照图9的(A)及图9的(B),当由于如前所述的突发事由或长期使用而带72被断裂时,通过带72的输出轴712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路径会消失。同时,带72对主动皮带轮752A向下方施加的力会消失。由此,通过第一弹簧744(第二弹簧745)的施加力,电动机支撑部件751相对于固定板741向上方相对移动。
其结果,突起部755被配置在与图8的(A)及图8的(B)的状态相比更加向上方按压被抵接部781C的第二位置,臂部781以支点部781A为支点大幅转动。而且,检测片781E从配置在传感器部782的内部的全部光传感器的对置部分向下方脱离。
即,从传感器部782的全部光传感器发送到所述控制部的信号成为LOW信号。其结果,控制部能够检测检测片781E从传感器部782的脱离,换言之带72被断裂的情况。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通过具备辅助驱动机构7A,即使在带72断裂后,也很好地继续向输出轴712传递旋转驱动力。
如此,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当带72在以与主动皮带轮752A的延伸设置方向正交或大致正交的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架设在主动皮带轮752A与从动皮带轮主体711的周面之间时(第一状态),突起部755被配置在第一位置。
另一方面,当以带72相对于主动皮带轮752A的倾斜度比第一方向倾斜的方式,带72架设在主动皮带轮752A与从动皮带轮主体711的周面之间时(第二状态),突起部755被配置在第二位置。
突起部755在第二位置与在第一位置相比更加按压左臂部781B。
因此,通过检测部78很好地检测带72进行斜行环绕的状态。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传感器部782能够以多个阶段检测检测片781E的移动。因此,能够更细致地检测架设在主动皮带轮752A与从动皮带轮主体711之间的带72的状态。特别是,通过沿检测片781E的移动方向配置的多个光传感器,能够更细致地检测带72的状态。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第一弹簧744及第二弹簧745为在与主动皮带轮752A的轴向交叉的剖视在主动皮带轮752A与输出轴712的连结方向延伸设置的弹簧部件。
而且,第一弹簧744及第二弹簧745的一端被固定在固定单元74的第一切口部742A及第二切口部743A。
此外,第一弹簧744及第二弹簧745的另一端,被固定在与电动机单元75中的第一切口部742A及第二切口部743A相比更加从主动皮带轮752A向输出轴712的方向分离的第三切口部753A及第四切口部754A。
因此,通过被配置在固定单元74的第一切口部742A及第二切口部743A与电动机单元75的第三切口部753A及第四切口部754A之间的第一弹簧744及第二弹簧745,能够实现电动机单元75的滑移。
并且,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在带72断裂时,也通过辅助驱动机构7A向输出轴712传递主动皮带轮752A的旋转驱动力。
具体地,即使在带72断裂的情况下,主动皮带轮752A也通过第一弹簧744及第二弹簧745的施加力被连结到第二辅助主动齿轮77的被连结齿轮771。主动皮带轮752A的旋转驱动力从与被连结齿轮771同轴上的传动齿轮772被传递到第一辅助主动齿轮76。其结果,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输出轴712。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单元7及具备该驱动单元7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能够采用变形的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驱动单元7具备辅助驱动机构7A及检测部78的状态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驱动单元7也可以具备辅助驱动机构7A和检测部78中的一个。在驱动单元7只具备检测部78时,通过检测部78检测带72的动作或断裂。因此,通过将检测部78的检测结果显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未图示的显示部等,能够在早期实施驱动单元7的维护。另一方面,在驱动单元7只具备辅助驱动机构7A时,即使在带72断裂时,辅助驱动机构7A也能够继续向输出轴712传递旋转驱动力。因此,能够缩短随着感光鼓321的旋转不良所致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停止的时间。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感光鼓321作为驱动单元7旋转驱动的对象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驱动单元7也可为使中间转印带331等图像形成装置的其他旋转体旋转的部件。特别是,在如感光鼓321或中间转印带331的承载调色剂图像的部件中,通过带72中金属带的光滑的驱动传动特性,很好地抑制调色剂图像上产生由振动引起的图像质量缺陷。
(3)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如图10的(A)及图10的(B)所示,主动皮带轮752A及从动皮带轮主体711由凸面形状构成的形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为主动皮带轮752A及从动皮带轮主体711之一由凸面形状构成的形式。特别是,当主动皮带轮752A为金属制,从动皮带轮主体711为树脂制时,从动皮带轮主体711优选由凸面形状构成。与金属制的主动皮带轮752A相比,通过改变成型从动皮带轮主体711的模具的形状,能够以廉价具备凸面形状。并且,由于比主动皮带轮752A大径的从动皮带轮主体711由凸面形状构成,带72进行稳定的环绕。此外,为了使金属带更加稳定地环绕,如前所述,优选为主动皮带轮752A及从动皮带轮主体711由凸面形状构成的形式。
Claims (9)
1.一种驱动装置,具备:
电动机,包括主动轴,并产生旋转驱动力;
皮带轮,由具备周面的圆板形状构成,其中央部具备与所述主动轴平行地延伸设置的输出轴,所述皮带轮以所述输出轴为旋转轴能够旋转地被支撑,且所述周面在所述旋转的径向上与所述主动轴相隔配置;以及
金属带,架设在所述主动轴与所述皮带轮的所述周面之间,被环绕驱动,并将所述主动轴的旋转传递到所述皮带轮,
所述驱动装置进一步具备:
第一单元,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皮带轮;
第二单元,支撑所述电动机,并在与所述主动轴的轴向交叉的剖视中,能够在连结所述主动轴与所述输出轴的方向上滑移;
施力部件,在所述金属带架设在所述主动轴与所述皮带轮的所述周面之间的状态下,沿所述主动轴远离所述输出轴的方向对所述第二单元施力;
检测部,检测所述主动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轴间距的变化;以及
辅助传动部,所述辅助传动部随着所述金属带的断裂被连结到所述主动轴,并将所述主动轴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
所述检测部具备:
致动器,能够转动地被支撑在所述第一单元,并随着所述第二单元的所述滑移被所述第二单元按压;
检测片,被配置在所述致动器;以及
传感器部,随着所述致动器的所述转动检测所述检测片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
所述致动器具备:
支点部,为所述转动的支点;
第一臂部,从所述支点部沿一个方向延伸设置,并具备所述检测片;以及
第二臂部,沿与所述第一臂部不同的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第二单元具备面向所述致动器的所述第二臂部配置的抵接部,
随着所述第二单元的所述滑移,所述抵接部按压所述第二臂部,所述致动器转动,从而所述传感器部检测所述检测片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
在所述金属带以在与所述主动轴的所述延伸设置方向正交或大致正交的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架设在所述主动轴与所述皮带轮的所述周面之间的第一状态下,所述抵接部被配置在第一位置,
在所述金属带以所述金属带相对于所述主动轴的倾斜度相比于所述第一方向更倾斜的方式,架设在所述主动轴与所述皮带轮的所述周面之间的第二状态下,所述抵接部被配置在相比于所述第一位置更加按压所述第二臂部的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
所述传感器部能够以多个阶段检测所述检测片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
在所述剖视中,所述施力部件为在连结所述主动轴与所述输出轴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弹簧部件,
所述施力部件的一端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单元的第一固定部,所述施力部件的另一端被固定在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被配置在所述第二单元中的比所述第一固定部在从所述主动轴向所述输出轴的方向上更下游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
所述皮带轮的外径比所述主动轴的外径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
所述辅助传动部具备:
第一辅助传动部,在所述输出轴的轴向上与所述皮带轮留有间隔地固定在所述输出轴;以及
第二辅助传动部,具备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一辅助传动部的传动部以及相对于所述主动轴在所述输出轴的相反侧与所述主动轴在径向上留有间隔地与所述传动部同轴配置的连结部,并且能够旋转地被支撑,
随着所述金属带的断裂,通过所述第二单元被所述施力部件施力,所述主动轴连结到所述连结部。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
通过所述驱动装置,旋转驱动在表面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承载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91372 | 2012-08-31 | ||
JP2012191372A JP5813602B2 (ja) | 2012-08-31 | 2012-08-31 | 駆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76523A CN103676523A (zh) | 2014-03-26 |
CN103676523B true CN103676523B (zh) | 2016-04-06 |
Family
ID=50187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3916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76523B (zh) | 2012-08-31 | 2013-08-06 | 驱动装置及具备该驱动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75375B2 (zh) |
JP (1) | JP5813602B2 (zh) |
CN (1) | CN10367652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19869B2 (ja) * | 2013-02-21 | 2015-11-24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ベルト駆動機構、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プーリー |
JP6002842B2 (ja) * | 2013-05-28 | 2016-10-05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金属ベルトを備える駆動機構 |
JP2015172690A (ja) * | 2014-03-12 | 2015-10-0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転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432820B2 (ja) * | 2014-06-23 | 2018-12-0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駆動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531671B2 (ja) * | 2016-02-25 | 2019-06-1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 |
US10811934B2 (en) * | 2018-02-06 | 2020-10-20 | Mando Corporation |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 package with belt drive mechanism for steer-by-wire hand wheel actuator |
JP7281069B2 (ja) | 2019-01-08 | 2023-05-25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ベルト駆動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7312366B2 (ja) * | 2019-01-29 | 2023-07-2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電装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342380B2 (ja) * | 2019-03-06 | 2023-09-12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380172B2 (ja) * | 2019-12-18 | 2023-11-15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472547B2 (ja) * | 2020-03-03 | 2024-04-23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2154798A (ja) * | 2021-03-30 | 2022-10-13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0144860A (zh) * | 1974-05-15 | 1975-11-20 | ||
DE3426852A1 (de) * | 1983-07-20 | 1985-02-07 | Ricoh Co., Ltd., Tokio/Tokyo | Blattausrichteinrichtung |
JPH0325335A (ja) * | 1989-06-23 | 1991-02-04 | Mazda Motor Corp | ギヤの▲かみ▼合試験装置 |
JPH05266557A (ja) * | 1992-03-19 | 1993-10-1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
JPH0736346A (ja) * | 1993-07-16 | 1995-02-07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US5816970A (en) * | 1996-12-26 | 1998-10-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emiconductor fabricating apparatus with remote belt tension sensor |
JP3755356B2 (ja) * | 1999-11-05 | 2006-03-1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AU2002224494A1 (en) * | 2000-11-20 | 2002-05-27 | Oscillating Systems (Pty) Limited | Guide system for tensioning a belt and a method of regulating belt tension |
JP2005350151A (ja) * | 2004-06-08 | 2005-12-22 |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 シート状材料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
JP2006250236A (ja) | 2005-03-10 | 2006-09-21 | Jtekt Corp | チェーン式v型プーリ無段変速機の異常検出装置 |
JP2007212226A (ja) | 2006-02-08 | 2007-08-23 | Jtekt Corp | 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エミッションセンサ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の異常検出装置 |
JP2010017810A (ja) * | 2008-07-11 | 2010-01-28 | Denso Wave Inc | ロボットアーム駆動装置 |
JP5071492B2 (ja) * | 2010-02-26 | 2012-11-1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232838B2 (ja) * | 2010-08-30 | 2013-07-10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駆動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
2012
- 2012-08-31 JP JP2012191372A patent/JP581360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8-06 CN CN201310339162.3A patent/CN10367652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8-29 US US14/013,289 patent/US907537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047848A (ja) | 2014-03-17 |
CN103676523A (zh) | 2014-03-26 |
JP5813602B2 (ja) | 2015-11-17 |
US20140064752A1 (en) | 2014-03-06 |
US9075375B2 (en) | 2015-07-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76523B (zh) | 驱动装置及具备该驱动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US9874833B2 (en) |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 |
US9221634B2 (en) | Recording medium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 |
US9499363B2 (en) | Sheet thickness detect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 |
EP2921913B1 (en) | Roller unit and fixing device | |
CN112213932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7702275B2 (en) | Cleaning device | |
US9884736B2 (en) | Conveying roller, and feed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 |
US8757616B2 (en) | Sheet feeding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 |
CN101598914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10001742B2 (en) | Transmission member of photoconductor drum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887456B2 (ja) | 駆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US7945193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apparatus | |
JP737763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7219671A (ja) | 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681843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727287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594531B2 (en) | Shaft member holding mechanism, photoconductor drum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19167185A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020467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の枠体 | |
JP2006154352A (ja) | 回転速度検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0045242A (ja) | シート給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8205641A (ja) | 駆動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7072751A (ja)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1209567A (ja) | 回転センサの取付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