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1520B - 移动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01520B CN103501520B CN201310159528.9A CN201310159528A CN103501520B CN 103501520 B CN103501520 B CN 103501520B CN 201310159528 A CN201310159528 A CN 201310159528A CN 103501520 B CN103501520 B CN 1035015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station
- node
- signals
- voip
- switch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09 hai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23—Media gateways
- H04L65/103—Media gateways in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33—Signalling gateways
- H04L65/104—Signalling gateways in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在能够切换第1通信状态和第2通信状态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第1通信状态下,在移动台(UE#1)和移动台(UE#2)之间,VoIP媒体信号经由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和节点(S‑GW)而进行发送接收,VoIP控制信号经由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和节点(S‑GW)和IMS而进行发送接收,在第2通信状态下,电路交换信号经由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而在移动台(UE#1)和扩展MSC/MGW之间进行发送接收,VoIP媒体信号经由节点(S‑GW)而在扩展MSC/MGW和移动台(UE#2)之间进行发送接收,VoIP控制信号经由节点(S‑GW)和IMS而在扩展MSC/MGW和移动台(UE#2)之间进行发送接收。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8月11日、申请号为201080035857.7、发明名称为“移动通信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可容纳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和LTE(长期演进)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的移动通信系统。
参照图25和图26,说明在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将移动台UE#1在与移动台UE#2之间经由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进行语音通信(VoIP通信)的状态(第1通信状态)切换为移动台UE#1在与移动台UE#2之间经由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进行语音通信(电路交换通信)的状态(第2通信状态)的动作,即用于实现在非专利文献1中定义的“SRVCC(单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的动作。
在图25中的步骤1中,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源E-UTRAN(Source E-UTRAN))经由节点MME(移动性管理实体、源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ource MME))对扩展MSC/MGW(用于SRVCC的增强的MSC服务器媒体网关(Enhanced MSC Server Media Gatewayfor SRVCC))发送关于移动台UE#1的语音通信的切换准备指示(图26中的步骤3至5a)。
在图25中的步骤2中,扩展MSC/MGW通过对交换台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目标MSC(Mobile-service Switching Center、Target MSC))以及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目标RNC/BS)发送电路交换通信用资源准备指示,从而准备扩展MSC/MGW和切换目的地的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之间的区间中的移动台UE#1用的语音通信(电路交换通信)用资源(图26中的步骤5b、5c、8a、8b、8c)。
在图25中的步骤3a中,扩展MSC/MGW对配置在IMS(IP多媒体子系统(IPMultimedia Subsystem))内的移动台UE#1的归属网络(Home Network)中的节点SCC AS(业务集中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ervice Centralization and Continuity ApplicationServer))发送VoIP媒体信号和VoIP控制信号的路径的切换请求(图26中的步骤9),节点SCCAS对移动台UE#2发送VoIP媒体信号的路径的切换请求。
此外,在图25中的步骤3b中,扩展MSC/MGW通过对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网络通知准备好上述的切换的情况,从而对移动台UE#1发送从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到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的切换指示(图26中的步骤12至14)。
其结果,VoIP媒体信号从经由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节点S-GW(服务网关)、以及节点P-GW(PDN网关)而在移动台UE#1和移动台UE#2之间发送接收的状态(第1通信状态)切换为在扩展MSC/MGW和移动台UE#2之间发送接收的状态(第2通信状态)。
此外,VoIP控制信号(SIP信号)从经由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节点S-GW、节点P-GW、以及IMS而在移动台UE#1和移动台UE#2之间发送接收的状态(第1通信状态)切换为经由IMS而在扩展MSC/MGW和移动台UE#2之间发送接收的状态(第2通信状态)
并且,在移动台UE#1和扩展MSC/MGW之间,经由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发送接收包括电路交换数据和控制信号的电路交换通信中的信号(以下,称为“电路交换信号”)。这里,扩展MSC/MGW变换电路交换信号和VoIP媒体信号及VoIP控制信号的组合。
另外,上述的VoIP媒体信号和VoIP控制信号以外的U面数据(以下,称为“分组信号”)从经由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节点S-GW、以及节点P-GW而在移动台UE#1和分组通信网络之间发送接收的状态(第1通信状态)切换为经由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节点S-GW、以及节点P-GW而在移动台UE#1和分组通信网络之间发送接收的状态(第2通信状态)。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23.216、V9.0.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从第1通信状态到第2通信状态的切换中,由于对作为移动台UE#1的通信对方的移动台UE#2委托路径的切换,在移动台UE#2中进行路径的切换,所以存在在移动台UE#1和移动台UE#2位于不同的网络中的情况下,切换所需的时间变长的问题点。
此外,在上述的切换中,由于并行地进行移动台UE#1中的路径的切换处理和移动台UE#2中的路径的切换处理,所以发生即使是先完成了移动台UE#1中的路径的切换处理,直到移动台UE#2中的路径的切换处理完成为止,在移动台UE#1和移动台UE#2之间也不能进行语音通信的状态(图26中的步骤9至16),存在会产生切换延迟的问题点。
此外,在上述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在移动台UE#1进行漫游的情况下,位于移动台UE#1的归属网络中的IMS和位于移动台UE#1的所在网络中的电路交换域(2G/3G方式的核心网络和无线接入系统)需要协作进行上述的切换,所以存在移动台UE#1的归属网络和移动台UE#1的所在网络中都需要具备作为可选功能的SRVCC支持能力,且需要进行交互测试或签订合同等的复杂的手续的问题点。
此外,在上述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不能从上述的第2通信状态切换到第1通信状态的问题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能够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能够实现即使限制在移动台UE#1的所在网络而切换第1通信状态和第2通信状态,也能够继续语音通信的SRVCC,且解决了以往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问题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特征是一种单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系统(SRVCC),包括:不支持电路交换通信的第1通信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支持电路交换通信的第2通信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以及IMS(IP多媒体子系统),其中单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系统配置来在第1通信状态和第2通信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第1通信状态下,第1移动台位于第1通信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的服务区域中,并且配置来在第1移动台和第2移动台之间进行语音通信,在第2通信状态下,第1移动台位于第1通信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的服务区域中,并且配置来在第1移动台和第2移动台之间进行语音通信,以及在第1移动台的服务网络内的系统配置来当第1移动台执行从第1通信状态到第2通信状态的切换时,从第1通信状态中的VoIP媒体信号及VoIP控制信号的路径切换到第2通信状态中的电路交换信号、VoIP媒体信号及VoIP控制信号的路径。
本发明的第2特征是一种在单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系统(SRVCC)中的通信方法,其中单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系统包括不支持电路交换通信的第1通信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支持电路交换通信的第2通信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以及IMS(IP多媒体子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在第1通信状态和第2通信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在第1通信状态下,第1移动台位于第1通信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的服务区域中,并且配置来在第1移动台和第2移动台之间进行语音通信,在第2通信状态下,第1移动台位于第1通信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的服务区域中,并且配置来在第1移动台和第2移动台之间进行语音通信,以及在第1移动台的服务网络内的系统配置来当第1移动台执行从第1通信状态到第2通信状态的切换时,从第1通信状态中的VoIP媒体信号及VoIP控制信号的路径切换到第2通信状态中的电路交换信号、VoIP媒体信号及VoIP控制信号的路径。
发明效果
如上所说明,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能够实现即使限制在移动台UE#1的所在网络而切换第1通信状态和第2通信状态,也能够继续语音通信的SRVCC,且解决了以往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问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附接(Attach)时或者位置注册时的动作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MME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扩展MSC/MGW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SGW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SGW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变形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1的MME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1的MME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1的SGSN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1的SGW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1的SGW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1的SGW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变形例2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3是本发明的变形例3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3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25是以往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6是表示以往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参照图1至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移动传送网络、2G/3G方式的核心网络、服务控制网络、以及分组通信网络。
在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中,配置有无线基站eNodeB(未图示),在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中,配置有无线基站NodeB(BS)(未图示)以及无线线路控制站RNC(未图示)。
在移动传送网络中,配置有节点MME、节点S-GW(服务网关装置)、以及节点P-GW。这里,节点MME和节点S-GW配置在移动台UE#1的所在网络中,节点P-GW配置在移动台UE#1的归属网络(Home Network)中。
在2G/3G方式的核心网络中,配置有节点MSC(电路交换台)、节点SGSN(分组交换台)、以及扩展MSC/MGW(网关节点)。这里,节点MSC、节点SGSN以及扩展MSC/MGW配置在移动台UE#1的所在网络中。
在IMS中,配置有节点P-CSCF(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Proxy-Call SessionControl Function))、节点S-CSCF(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Serving-Call SessionControl Function))、节点S/P-CSCF、以及节点SCC AS。
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作为移动台UE#1的U面数据,发送接收VoIP媒体信号、VoIP控制信号以及分组信号。
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在移动台UE#1在与移动台UE#2之间经由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进行语音通信(VoIP通信)的状态(第1通信状态)和移动台UE#1在与移动台UE#2之间经由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和扩展MSC/MGW进行语音通信(电路交换通信)的状态(第2通信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即能够实现SRVCC。
在第1通信状态中,移动台UE#1(第1移动台)位于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中,与移动台UE#2(第2移动台)之间进行语音通信。
此外,在第1通信状态中,在移动台UE#1和移动台UE#2之间,VoIP媒体信号经由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节点S-GW以及节点P-GW进行发送接收,VoIP控制信号经由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节点S-GW、节点P-GW以及IMS进行发送接收。
此外,在第1通信状态中,分组信号在移动台UE#1和分组通信网络之间,经由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节点S-GW以及节点P-GW进行发送接收。
另一方面,在第2通信状态中,移动台UE#1位于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中,与移动台UE#2之间进行语音通信。
此外,在第2通信状态中,2G/3G方式的电路交换信号经由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在移动台UE#1和扩展MSC/MGW之间进行发送接收,VoIP媒体信号经由节点S-GW和节点P-GW,在扩展MSC/MGW和移动台UE#2之间进行发送接收,VoIP控制信号经由节点S-GW、节点P-GW以及IMS,在扩展MSC/MGW和移动台UE#2之间进行发送接收。
此外,在第2通信状态中,分组信号在移动台UE#1和分组通信网络之间,经由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节点SGSN、节点S-GW以及节点P-GW而发送接收。
另外,扩展MSC/MGW变换2G/3G方式的电路交换信号(语音格式及控制信号的组合)和VoIP媒体信号及VoIP控制信号的组合。
参照图2和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具体地说,说明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从第1通信状态切换为第2通信状态的情况的动作。
如图2所示,在步骤S1000中,由于是第1通信状态,所以包括VoIP媒体信号、VoIP控制信号以及分组信号的U面数据经由无线基站eNodeB和节点S-GW而在移动台UE#1和节点P-GW之间进行发送接收。
在步骤S1001中,若在移动台UE#1和无线基站eNodeB之间开始从移动台UE#1的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到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的切换处理,则在步骤S1002中,无线基站eNodeB对节点MME发送“需要切换(Handover Required)”。
在步骤S1003中,节点MME判定移动台UE是否具备对应于SRVCC的能力并且判定节点S-GW是否具备规定能力(对应于本发明的能力)。
这里,规定能力包括“在检测出规定触发时,开始后述的双播(Bi-casting)的能力”、“在经由切换目的地的无线接入系统而接收到上行U面数据时,开始双播的能力”等。
在节点MME判定为移动台UE具备对应于SRVCC的能力且节点S-GW具备规定能力的情况下,在步骤S1004中,对节点SGSN发送包括节点S-SW的IP地址和TEID(隧道端点识别符(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的“前向重定位请求(Forward Relocation Request)”。
在步骤S1005中,节点SGSN对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发送包括节点S-GW的IP地址和TEID的“重定位请求”,在步骤S1006中,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对节点SGSN发送“重定位请求肯定(Relocation Request Acknowledge)”。
在步骤S1007中,节点SGSN对节点MME发送发往节点S-GW的“前向重定位响应”。
该步骤S1004至S1007的动作是关于分组信号的切换处理的动作。即,经由节点SGSN实施关于移动台UE#1的分组信号的切换处理(handover处理)。
在步骤S1008中,节点MME对扩展MSC/MGW发送包括节点S-GW的IP地址和TEID的“PS至CS请求”,在步骤S1009中,扩展MSC/MGW对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发送包括扩展MSC/MGW的IP地址和TEID的“重定位/切换请求”,在步骤S1010中,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对扩展MSC/MGW发送“重定位/切换肯定”。
扩展MSC/MGW在步骤S1011中,分配用于确定在移动台UE#1用的VoIP媒体信号及VoIP控制信号的转发中使用的承载(VoIP通信用承载)的扩展MSC/MGW侧的IP地址及TEID,在步骤S1012中,对节点MME发送包括分配的扩展MSC/MGW侧的IP地址及TEID的承载信息的“PS至CS请求”。
在步骤S1013中,节点MME对节点S-GW发送用于设定上述的承载信息的“更改承载请求”,在步骤S1014中,节点S-GW对节点MME发送“更改承载响应”。
另外,也可以在步骤S1013中,“更改承载请求”从扩展MSC/MGW发送到节点S-GW,在步骤S1014中,“更改承载响应”从节点S-GW发送到扩展MSC/MGW。
在步骤S1015中,节点S-GW开始将下行方向的VoIP媒体信号及VoIP控制信号,发往无线基站eNodeB,且经由扩展MSC/MGW和节点MSC而发往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即,“双播”)。
节点MME在步骤S1021中,将VoIP承载信号及VoIP控制信号设为不是对于节点SGSN的转发对象,在步骤S1022中,对无线基站eNodeB发送“切换命令”。
无线基站eNodeB在步骤S1024中,对移动台UE#1发送“从E-UTRAN切换的命令”。
在步骤S1025中,进行在移动台UE#1和无线线路控制站RNC之间确立无线接入链路的步骤,在步骤S1026中,移动台UE#1对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发送“切换至UTRAN完成”,在步骤S1027中,可在移动台UE#1中进行对于无线线路控制站RNC的上行方向的U面数据的发送。
如图3所示,无线基站eNodeB若在步骤S1028中,接收到下行方向的U面数据,则要是应用“直接转发(Direct Forwarding)”,会将该下行方向的U面数据转发到无线线路控制站RNC。
另一方面,无线基站eNodeB若在步骤S1028中,接收到下行方向的U面数据,则要是应用“间接转发(Indirect Forwarding)”,会将该下行方向的U面数据经由节点S-GW而转发到无线线路控制站RNC。这里,在不使用“直接隧道(Direct Tunnel)”的情况下,无线基站eNodeB从节点S-GW经由节点SGSN而转发到无线线路控制站RNC。
在步骤S10281中,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对扩展MSC/MGW发送“重定位/切换完成”,在步骤S10282中,在节点MME和扩展MSC/MGW之间发送接收“PS至CS完成/肯定”。
在步骤S10283中,进行切换,使得VoIP媒体信号及VoIP控制信号经由节点S-GW而在节点P-GW和扩展MSC/MGW之间进行发送接收,电路交换信号经由无线线路控制站RNC而在移动台UE#1和扩展MSC/MGW之间进行发送接收。这里,扩展MSC/MGW在电路交换信号和VoIP媒体信号及VoIP控制信号的组合之间进行CODEC变换(RTP/AMR-Iu-UP/AMR)。
另外,节点S-GW在接收到上行方向的VoIP媒体信号或者VoIP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停止上述的双播,即停止向无线基站eNodeB转发VoIP媒体信号或者VoIP控制信号。
在步骤S1029中,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对节点SGSN发送“重定位完成”。
在步骤S1030中,节点SGSN对节点MME发送“前向重定位完成”,在步骤S1031中,节点MME对节点SGSN发送“前向重定位完成肯定”。
在步骤S1032中,节点MME对节点S-GW发送“更改承载请求”。这里,节点S-GW根据接收到的“更改承载请求”而变更承载信息,并分离VoIP媒体信号及VoIP控制信号和分组信号,变更转发目的地。
在步骤S1033中,节点S-GW对节点P-GW发送“更改承载请求”,在步骤S1034中,节点P-GW对节点S-GW发送“更改承载响应”。
在步骤S1035中,节点S-GW对节点MME发送“更改承载响应”。
在步骤S1036中,进行切换,使得分组信号在节点P-GW和移动台UE#1之间经由节点S-GW、节点SGSN以及无线线路控制站RNC进行发送接收。
在步骤S1037中,在移动台UE#1和节点MME之间进行在第1通信状态中使用的分组通信用承载的开放控制。
接着,参照图4说明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附接时或者位置注册时的动作。
如图4所示,在步骤S101中,若移动台UE#1对节点MME发送包括表示有无对应于SRVCC的能力的信息的“附接请求”或者“跟踪区域更新请求”,则在步骤S102中,节点MME基于接收到的“附接请求”或者“跟踪区域更新请求”,判定移动台UE#1是否具备对应于SRVCC的能力。
在节点MME判定为移动台UE#1具备对应于SRVCC的能力的情况下,在步骤S103中,选择具备上述的规定能力的节点S-GW,并指示该节点S-GW设定移动台UE用的承载。
在步骤S104中,节点MME对移动台UE#1发送“附接接受”或者“跟踪区域更新接受”。
接着,参照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节点MME的动作。
如图5所示,节点MME若在步骤S111中,从E-UTRAN接收到“需要切换”,则在步骤S112中,参照QCI(QoS等级识别符(QoS Class Identifier))等,判定是否设定了VoIP承载信号用承载。
在节点MME判定为没有设定VoIP承载信号用承载的情况下,在步骤S113中,进行与SRVCC处理无关的通常的分组通信的切换处理。
在节点MME判定为设定了VoIP承载信号用承载的情况下,在步骤S114中,判定节点S-GW是否对应于本发明,即是否具备规定能力(对应于本发明的能力)。
在节点MME判定为节点S-GW不对应于本发明的情况下,在步骤S115中,进行以往的SRVCC处理。
在节点MME判定为节点S-GW对应于本发明的情况下,在步骤S116中,对扩展MSC/MGW发送包括设定了表示进行本发明的SRVCC的规定标志的承载上下文的“PS至CS请求”。
接着,参照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扩展MSC/MGW的动作。
如图6所示,扩展MSC/MGW若在步骤S121中,从节点MME接收到“PS至CS请求”,则在步骤S122中,开始对于在“PS至CS请求”中包含的承载上下文的处理,在步骤S123中,进行以往的SRVCC处理。
扩展MSC/MGW在步骤124中,判定是否在包含于“PS至CS请求”中的承载上下文中设定了规定标志。
在判定为设定了规定标志的情况下,本动作进入步骤S125,在判定为没有设定规定标志的情况下,本动作结束。
在步骤S125中,扩展MSC/MGW分配与节点S-GW之间的通信用的承载信息(IP地址和TEID),并通过“PS至CS响应”而将该承载信息通知到节点MME。
接着,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节点S-GW的动作1。
如图7所示,节点S-GW在步骤S131中,从节点MME接收“更改承载请求”,在步骤S132中,接受扩展MSC/MGW的IP地址和TEID。
在步骤S133中,节点S-GW分配与扩展MSC/MGW之间的通信用的承载信息(IP地址和TEID),并通过“更改承载响应”而将该承载信息通知到节点MME。
在步骤S134中,节点S-GW开始进行向扩展MSC/MGW和无线基站eNodeB的VoIP媒体信号的双播。
接着,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节点S-GW的动作2。
如图8所示,节点S-GW若在步骤S141中接收到上行方向的U面数据,则在步骤S142中,判定该U面数据是否为来自扩展MSC/MGW的U面数据。
在节点S-GW判定为不是来自扩展MSC/MGW的U面数据的情况下,在步骤S143中,继续进行向扩展MSC/MGW和无线基站eNodeB的VoIP媒体信号的双播。
另一方面,在节点S-GW判定为是来自扩展MSC/MGW的U面数据的情况下,在步骤S144中,停止将对应于该U面数据的VoIP媒体信号转发到无线基站eNodeB,即中止进行向扩展MSC/MGW和无线基站eNodeB的VoIP媒体信号的双播。
接着,参照图9和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具体地说,说明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从第2通信状态切换为第1通信状态的情况的动作。
如图9所示,在步骤S2000中,由于是第2通信状态,所以U面数据经由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和节点S-GW而在移动台UE#1和节点P-GW之间发送接收。
在步骤S2001中,若在移动台UE#1和无线线路控制站RNC之间开始从移动台UE#1的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到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的切换处理,则在步骤S2002中,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对节点SGSN发送包括“CS/PS HO比特”的“需要重定位”。
在步骤S2003中,节点SGSN判定移动台UE和节点MME是否对应于本发明。
在节点SGSN判定为移动台UE和节点MME对应于本发明的情况下,在步骤S2004中,追加VoIP媒体信号用的承载上下文。
在步骤S2005中,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对节点MSC发送“需要重定位”,在步骤S2006中,节点MSC对扩展MSC/MGW发送“MAP准备HO请求”,在步骤S2007中,扩展MSC/MGW对节点SGSN发送“CS至PS请求”,在步骤S2008中,节点SGSN开始生成有关移动台UE#1的VoIP媒体信号用的EPS承载。
在步骤S2009中,节点SGSN对节点MME发送包括VoIP媒体追加识别符的“前向重定位请求”。
如上所述,节点SGSN在步骤S2002中接收到的“需要重定位”中包含有“CS/PS HO比特”的情况下,或者符合规定的判断逻辑的情况下,从扩展MSC/MGW接收“CS至PS请求”之后,对节点MME发送“前向重定位请求”。
另外,节点SGSN在规定期间没有从扩展MSC/MGW接收到“CS至PS请求”的情况下,也可以仅进行有关以往的分组通信的切换处理。
节点MME在步骤S2010中,基于在接收到的“前向重定位请求”中包含的VoIP媒体追加识别符,追加VoIP媒体信号用的承载上下文,并在步骤S2011中,对无线基站eNodeB发送“重定位请求”。
在步骤S2012中,无线基站eNodeB对节点MME发送“重定位请求肯定”,在步骤S2013中,节点MME对节点S-GW发送“更改承载请求”。
节点S-GW在步骤S2014中,对VoIP媒体信号用承载分配IP和TEID,在步骤S2015中,对节点MME发送包括该IP地址和TEID的“更改承载响应”。
在步骤S2016中,节点MME对节点SGSN发送“前向重定位响应”,在步骤S2017中,节点SGSN对扩展MSC/MGW发送“CS至PS响应”。
该步骤S2009至S2017的动作是有关对于分组信号的切换处理的动作。
在步骤S2018中,扩展MSC/MGW对节点MSC发送“MAP准备HO肯定”。
在步骤S2019中,节点S-GW开始进行向扩展MSC/MGW和无线基站eNodeB(VoIP媒体信号用承载)的VoIP媒体信号的双播。
在步骤S2111中,节点MSC对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发送“切换命令”,节点SGSN在步骤S2112中,将VoIP承载信号设为不是对于节点MME的转发对象,在步骤S2113中,对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发送“切换命令”。
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在步骤S2114中,对移动台UE#1发送“从UTRAN切换的命令”。
在步骤S2115中,进行在移动台UE#1和无线基站eNodeB之间确立无线接入链路的步骤,在步骤S2116中,移动台UE#1对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发送“切换至E-UTRAN完成”。
如图10所示,在步骤S2117中,能够在移动台UE#1中进行对于无线基站eNodeB的上行方向的U面数据的发送。
无线线路控制站RNC若在步骤S2118中,接收到下行方向的U面数据,则要是应用“直接转发”,会将该下行方向的U面数据转发到无线基站eNodeB。
另一方面,无线线路控制站RNC若在步骤S2118中,接收到下行方向的U面数据,则要是应用“间接转发”,会将该下行方向的U面数据经由节点S-GW而转发到无线基站eNodeB。这里,在不使用“直接隧道”的情况下,无线线路控制站RNC从节点S-GW经由节点SGSN而转发到无线基站eNodeB。
在步骤S2119中,U面数据经由无线基站eNodeB和节点S-GW而在移动台UE#1和节点P-GW之间发送接收。
这里,节点S-GW若接收到上行方向的VoIP媒体信号,则停止上述的双播,将面向扩展MSC/MGW的VoIP媒体信号用承载开放。
在步骤S2120中,无线基站eNodeB对节点MME发送“重定位完成”。
在步骤S2121中,节点MME对节点SGSN发送“前向重定位完成”,在步骤S2122中,节点SGSN对节点MME发送“前向重定位完成肯定”。
在步骤S2123中,节点SGSN对节点S-GW发送“更改承载请求”。
在步骤S2124中,节点S-GW对节点P-GW发送“更改承载请求”,在步骤S2125中,节点P-GW对节点S-GW发送“更改承载响应”。
在步骤S2126中,节点S-GW对节点SGSN发送“更改承载响应”。
在步骤S2127中,进行切换,使得分组信号在节点P-GW和移动台UE#1之间经由节点S-GW和无线基站eNodeB进行发送接收。
在步骤S2128中,在移动台UE#1和节点SGSN之间进行在第2通信状态中使用的分组通信用承载的开放控制,在步骤S2129中,在移动台UE#1和扩展MSC/MGW之间进行在第2通信状态中使用的电路交换通信用承载的开放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能够限制在移动台UE#1的所在网络内而实现第1通信状态和第2通信状态的切换处理,能够缩短不能进行通信的切换时间的同时,进行该切换处理而不需要IMS的控制。
其结果,能够对移动台UE#1的归属网络和移动台UE#2完全隐蔽地进行上述的切换处理,所以在移动台UE#1的归属网络中配置的IMS中不要求对应于SRVCC的能力,在移动台UE#1的归属网络和所在网络之间不需要复杂的手续。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还能够从第2通信状态切换到第1通信状态,通过增加同时利用使用了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的分组通信和语音通信的机会,从而能够提高服务性。
(变形例1)
参照图11至图21说明本发明的变形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以下,着眼于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不同点,说明本发明的变形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
如图11所示,在本变形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没有设置扩展MSC/MGW。
在第1通信状态中,在移动台UE#1和移动台UE#2之间,VoIP媒体信号经由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和节点S-GW而发送接收。
此外,在第1通信状态中,VoIP控制信号经由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节点S-GW以及IMS而发送接收。
在第2通信状态中,电路交换信号经由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而在移动台UE#1和节点S-GW之间发送接收,VoIP媒体信号在节点S-GW和移动台UE#2之间发送接收,VoIP控制信号经由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该节点S-GW以及IMS而在移动台UE#1和移动台UE#2之间发送接收。
此外,在第2通信状态中,节点S-GW变换电路交换信号和VoIP媒体信号。
以下,参照图12和图13,说明本变形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具体地说,说明在本变形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从第1通信状态切换为第2通信状态的情况的动作。
如图12所示,在步骤S3000中,由于是第1通信状态,所以包括VoIP媒体信号、VoIP控制信号以及分组信号的U面数据经由无线基站eNodeB和节点S-GW而在移动台UE#1和节点P-GW之间进行发送接收。
在步骤S3001中,若在移动台UE#1和无线基站eNodeB之间开始从移动台UE#1的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到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的切换处理,则在步骤S3002中,无线基站eNodeB对节点MME发送“需要切换”。
在步骤S3003中,节点MME判定移动台UE是否具备对应于SRVCC的能力并且判定节点S-GW是否具备规定能力(对应于本发明的能力)。
在节点MME判定为移动台UE和节点S-GW具备对应于SRVCC的能力的情况下,在步骤S3004中,对节点SGSN发送“前向重定位请求”。
节点SGSN在步骤S3005中,判定为在MM上下文中存在VoIP媒体信号用承载的情况下,在步骤S3006中,对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发送“重定位请求”,在步骤S3007中,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对节点SGSN发送“重定位请求肯定”。
在步骤S3008中,节点SGSN对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发送包括VoIP媒体信号用承载识别符的“用于Iu-UP的重定位请求”,在步骤S3009中,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对节点SGSN发送包括VoIP媒体信号用承载识别符的“承载建立(Bearer Establish)”。
节点S-GW在步骤S3010中,对Iu-UP承载分配节点S-GW侧的IP地址和端口号,在步骤S3011中,对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发送“承载确认(Bearer Confirm)”。
在步骤S3012中,在节点S-GW和无线线路控制站RNC之间进行Iu-UP承载的初始化处理,在步骤S3013中,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对节点SGSN发送“用于Iu-UP的重定位请求肯定”。
其结果,在步骤S3014A中,完成无线线路控制站RNC中的Iu-UP承载的设定,在步骤S3014B中,完成节点S-GW中的Iu-UP承载的设定。
在步骤S3015中,节点SGSN对节点MME发送发往节点S-GW的“前向重定位响应”。
在步骤S3016中,节点S-GW开始面向无线线路控制站RNC(Iu-UP承载)和无线基站eNodeB(VoIP媒体信号用承载)的VoIP媒体信号的双播。这里,节点S-GW在电路交换信号和VoIP媒体信号之间进行CODEC变换(RTP/AMR-Iu-UP/AMR)。
节点MME在步骤S3021中,将VoIP承载信号设为不是对于节点SGSN的转发对象,在步骤S3022中,对无线基站eNodeB发送“切换命令”。
无线基站eNodeB在步骤S3024中,对移动台UE#1发送“从E-UTRAN切换的命令”。
在步骤S3025中,进行在移动台UE#1和无线线路控制站RNC之间确立无线接入链路的步骤,在步骤S3026中,移动台UE#1对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发送“切换至UTRAN完成”,在步骤S3027中,可在移动台UE#1中进行对于无线线路控制站RNC的上行方向的U面数据的发送。
如图13所示,在步骤S3028中,移动台UE#1将电路交换信号经由无线线路控制站RNC(Iu-UP承载)而发送到节点S-GW,节点S-GW在步骤S3029中,对接收到的电路交换信号进行CODEC变换处理而取得VoIP媒体信号,在步骤S3030中,将该VoIP媒体信号发送到节点P-GW。
节点S-GW在步骤S3031中,由于接收到上行方向的U面数据,所以停止上述的双播,在步骤S3032中,将电路交换信号经由无线线路控制站RNC(Iu-UP承载)而发送到移动台UE#1。
无线基站eNodeB若在步骤S3033中,接收到下行方向的U面数据,则要是应用“直接转发”,会将该下行方向的U面数据转发到无线线路控制站RNC。
另一方面,无线基站eNodeB若在步骤S3033中,接收到下行方向的U面数据,则要是应用“间接转发”,会将该下行方向的U面数据经由节点S-GW而转发到无线线路控制站RNC。这里,在不使用“直接隧道”的情况下,无线基站eNodeB从节点S-GW经由节点SGSN而转发到无线线路控制站RNC。
在步骤S3034中,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对节点SGSN发送“重定位完成”。
在步骤S3035中,节点SGSN对节点MME发送“前向重定位完成”,在步骤S3036中,节点MME对节点SGSN发送“前向重定位完成肯定”。
在步骤S3037中,节点MME对节点S-GW发送“更改承载请求”。
在步骤S3038中,节点S-GW对节点P-GW发送“更改承载请求”,在步骤S3039中,节点P-GW对节点S-GW发送“更改承载响应”。
在步骤S3040中,节点S-GW对节点MME发送“更改承载响应”。
在步骤S3041中,进行切换,使得VoIP控制信号和分组信号在节点P-GW和移动台UE#1之间经由节点S-GW、节点SGSN以及无线线路控制站RNC而发送接收。
这里,进行切换,使得VoIP媒体信号在节点S-GW和节点P-GW之间发送接收,电路交换信号经由无线线路控制站RNC而在移动台UE#1和节点S-GW之间发送接收。这里,节点S-GW在电路交换信号和VoIP媒体信号之间进行CODEC变换(RTP/AMR-Iu-UP/AMR)。
在步骤S3042中,在移动台UE#1和节点MME之间进行在第1通信状态中使用的分组通信用承载的开放控制。
接着,参照图14说明本变形例1的节点MME的动作1。
如图14所示,节点MME若在步骤S201中,从E-UTRAN接收到“需要切换”,则在步骤S202中,参照QCI等,判定是否设定了VoIP承载信号用承载。
在节点MME判定为没有设定VoIP承载信号用承载的情况下,在步骤S203中,进行与SRVCC处理无关的通常的分组通信的切换处理。
在节点MME判定为设定了VoIP承载信号用承载的情况下,在步骤S204中,判定移动台UE#1和节点S-GW是否对应于本发明,即判定是否具备规定功能(本发明的功能)。
在节点MME判定为移动台UE#1和节点S-GW不对应于本发明的情况下,在步骤S205中,进行以往的SRVCC处理。
在节点MME判定为移动台UE#1和节点S-GW对应于本发明的情况下,在步骤S206中,对节点SGSN发送包括设定了表示进行本发明的SRVCC的规定识别符的承载上下文的“前向重定位请求”。
接着,参照图15说明本变形例1的节点MME的动作2。
如图15所示,节点MME若在步骤S211中,从节点SGSN接收到“前向重定位响应”,则在步骤S212中,参照QCI等,判定是否设定了VoIP承载信号用承载。
在节点MME判定为没有设定VoIP承载信号用承载的情况下,在步骤S213中,进行与SRVCC处理无关的通常的分组通信的切换处理。
在节点MME判定为设定了VoIP承载信号用承载的情况下,在步骤S214中,在对E-UTRAN发送的“切换命令”内的“进行数据转发的承载列表”中不设定VoIP媒体信号用的承载信息。
接着,参照图16说明本变形例1的节点SGSN的动作。
如图16所示,节点SGSN在步骤S221中,若从节点MME接收到“前向重定位请求”,则在步骤S222中,开始对于在“前向重定位请求”中包含的承载上下文的处理,在步骤S223中,判定在“前向重定位请求”中包含的承载上下文中是否设定了规定识别符。
在判定为设定了规定识别符的情况下,本动作进入步骤S224,在判定为没有设定规定识别符的情况下,本动作进入步骤S225。
在步骤S224中,节点SGSN对无线线路控制站RNC指示电路交换通信用承载的设定,且进行与SRVCC处理无关的通常的分组通信的切换处理。
在步骤S225中,节点SGSN进行与SRVCC处理无关的通常的分组通信的切换处理。
接着,参照图17说明本变形例1的节点S-GW的动作1。
如图17所示,节点S-GW若在步骤S231中,从无线线路控制站RNC接收“承载建立”,则在步骤S232中,对Iu-UP承载分配节点S-GW侧的IP地址和端口号,存储CODEC的变换对象的VoIP媒体信号用承载。
在步骤S233中,节点S-GW发送包括该IP地址和端口号的“承载确认”。
接着,参照图18说明本变形例1的节点S-GW的动作2。
如图18所示,节点S-GW若在步骤S241中,完成在与无线线路控制站RNC之间的Iu-UP承载的设定,则在步骤S242中,开始面向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和无线基站eNodeB的对象的VoIP媒体信号的双播。
接着,参照图19说明本变形例1的节点S-GW的动作3。
如图19所示,节点S-GW若在步骤S251中,接收到上行方向的U面数据,则在步骤S252中,判定该U面数据是否为经由Iu-UP而接收到的U面数据。
在节点S-GW判定为不是经由Iu-UP而接收到的U面数据的情况下,在步骤S253中,继续面向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和无线基站eNodeB的VoIP媒体信号的双播。
另一方面,在节点S-GW判定为是经由Iu-UP而接收到的U面数据的情况下,在步骤S254中,停止向无线基站eNodeB转发与该U面数据对应的VoIP媒体信号,即中止面向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和无线基站eNodeB的VoIP媒体信号的双播。
接着,参照图20和图21说明本变形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具体地说,说明在本变形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从第2通信状态切换为第1通信状态的情况的动作。
如图20所示,在步骤S4000中,由于是第2通信状态,所以U面数据经由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和节点S-GW而在移动台UE#1和节点P-GW之间发送接收。
在步骤S4001中,若在移动台UE#1和无线线路控制站RNC之间开始从移动台UE#1的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到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的切换处理,则在步骤S4002中,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对节点SGSN发送“需要重定位”。
在步骤S4003中,在节点SGSN判定为移动台UE和节点MME对应于本发明的情况下,开始生成VoIP媒体信号用的EPS承载。
在步骤S4004中,节点SGSN对节点MME发送包括VoIP媒体信号用承载识别符的“前向重定位请求”。
节点MME在步骤S4005中,基于在接收到的“前向重定位请求”中包含的VoIP媒体信号用承载识别符,追加VoIP媒体信号用的承载上下文,并在步骤S4006中,对无线基站eNodeB发送“切换请求”。
在步骤S4007中,无线基站eNodeB对节点MME发送“切换请求肯定”,在步骤S4008中,节点MME对节点S-GW发送“更改承载请求”。
节点S-GW在步骤S4009中,对VoIP媒体信号用承载分配IP地址和TEID,在步骤S4010中,将包括该IP地址和TEID的“更改承载响应”发送到节点MME。
在步骤S4011中,节点MME对节点SGSN发送“前向重定位响应”。
在步骤S4012中,节点S-GW开始面向扩展MSC/MGW和无线基站eNodeB(VoIP媒体信号用承载)的VoIP媒体信号的双播。
节点SGSN在步骤S4021中,将VoIP承载信号设为不是对于节点MME的转发对象,在步骤S4022中,对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发送“切换命令”。
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在步骤S4023中,对移动台UE#1发送“从UTRAN切换的命令”。
在步骤S4024中,进行在移动台UE#1和无线基站eNodeB之间确立无线接入链路的步骤,在步骤S4025中,移动台UE#1对无线基站eNodeB发送“切换至E-UTRAN完成”。
在步骤S4026中,可在移动台UE#1中进行对于无线基站eNodeB的上行方向的U面数据的发送。
如图21所示,在步骤S4028中,移动台UE#1将VoIP媒体信号和VoIP控制信号经由无线基站eNodeB(VoIP媒体信号用承载)而发送到节点S-GW,节点S-GW在步骤S4029中,将该VoIP媒体信号发送到节点P-GW,而不对接收到的电路交换信号进行CODEC变换处理。
节点S-GW在步骤S4030中,由于接收到上行方向的U面数据,所以停止上述双播,开放面向无线线路控制站RNC的VoIP媒体信号用承载,在步骤S4031中,将电路交换信号经由无线基站eNodeB(Iu-UP承载)而发送到移动台UE#1。
无线线路控制站RNC若在步骤S4032中,接收到下行方向的U面数据,则要是应用“直接转发”,会将该下行方向的U面数据转发到无线基站eNodeB。
另一方面,无线线路控制站RNC若在步骤S4032中,接收到下行方向的U面数据,则要是应用“间接转发”,会将该下行方向的U面数据经由节点S-GW而转发到无线基站eNodeB。这里,在不使用“直接隧道”的情况下,无线线路控制站RNC从节点S-GW经由节点SGSN而转发到无线基站eNodeB。
在步骤S4033中,无线线路控制站RNC对节点SGSN发送“重定位完成”。
在步骤S4034中,节点SGSN对无线基站eNodeB发送“前向重定位完成”,在步骤S4035中,无线基站eNodeB对节点SGSN发送“前向重定位完成肯定”。
在步骤S4036中,节点SGSN对节点S-GW发送“更改承载请求”。
在步骤S4037中,节点S-GW对节点P-GW发送“更改承载请求”,在步骤S4038中,节点P-GW对节点S-GW发送“更改承载响应”。
在步骤S4039中,节点S-GW对节点SGSN发送“更改承载响应”。
在步骤S4040中,进行切换,使得分组信号在节点P-GW和移动台UE#1之间经由节点S-GW和无线基站eNodeB进行发送接收。
在步骤S4041中,在移动台UE#1和节点SGSN之间进行在第2通信状态中使用的分组通信用承载的开放控制,在步骤S4042中,在移动台UE#1和节点S-GW之间进行在第2通信状态中使用的电路交换通信用承载的开放控制。
(变形例2)
参照图22说明本发明的变形例2的移动通信系统。以下,着眼于与上述的变形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不同点,说明本发明的变形例2的移动通信系统。
如图22所示,在本变形例2的移动通信系统中,VoIP控制信号和分组信号经由节点SGSN而发送接收。
另一方面,电路交换信号不经由节点SGSN而发送接收。
(变形例3)
参照图23和图24说明本发明的变形例3的移动通信系统。以下,着眼于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不同点,说明本发明的变形例3的移动通信系统。
如图23所示,在本变形例3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也可以在第2通信状态中,在扩展MSC/MGW和配置在移动台UE#1的归属网络中的节点SCC AS之间,经由设置在移动台UE#1的所在网络中的节点P-CSCF和配置在移动台UE#1的归属网络中的节点S-CSCF,发送接收包括有关IMS的信息的VoIP控制信号。
例如,扩展MSC/MGW也可以在从第1通信状态切换为第2通信状态的情况下,对配置在移动台UE#1的归属网络中的节点SCC AS通知有关IMS的信息(例如,MS-ISDN的信息等),从而更新由该节点SCC AS所保持的有关IMS的信息。
具体地说,如图24所示,在从第1通信状态切换为第2通信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5001中,扩展MSC/MGW经由设置在移动台UE#1的所在网络中的节点P-CSCF,对配置在移动台UE#1的归属网络中的节点S-CSCF发送包括“STN-SR”和“SDP-MGW”的“信息更新用SIP消息”。信息更新用SIP消息例如是“UP DATE”或者“RE-INVITE”。
这里,“STN-SR”表示是从第1通信状态切换为第2通信状态的处理,“SDP-MGW”表示VoIP媒体信息。
在步骤S5002中,节点S-CSCF对配置在移动台UE#1的归属网络中的节点SCC AS发送包括“STN-SR”和“SDP-MGW”的“信息更新用SIP消息”。
在步骤S5003中,节点SCC AS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更新用SIP消息”,更新自己保持的有关IMS的信息。
此外,此时,该节点SCC AS也可以将在从第1通信状态切换为第2通信状态之前自己保持的有关IMS的信息通知到扩展MSC/MGW。
以上叙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也可以如下表现。
本实施方式的第1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不支持电路交换通信的LTE方式(第1通信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容纳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的移动传送网络、支持电路交换通信的2G/3G方式(第2通信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容纳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的2G/3G方式的核心网络、以及IMS(服务控制网络),且能够切换第1通信状态和第2通信状态,其主旨在于,在第1通信状态中,移动台UE#1(第1移动台)位于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中,与移动台UE#2(第2移动台)之间进行语音通信,在移动台UE#1和移动台UE#2之间,VoIP媒体信号经由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和配置在移动传送网络内的移动台UE#1的所在网络中的节点S-GW(服务网关装置)而发送接收,VoIP控制信号经由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节点S-GW、以及IMS而发送接收,在第2通信状态中,移动台UE#1位于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中,与移动台UE#2之间进行语音通信,电路交换信号经由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在移动台UE#1和配置在2G/3G方式的核心网络中的扩展MSC/MGW之间进行发送接收,VoIP媒体信号经由节点S-GW,在扩展MSC/MGW和移动台UE#2之间进行发送接收,VoIP控制信号经由节点S-GW和IMS,在扩展MSC/MGW和移动台UE#2之间进行发送接收,扩展MSC/MGW变换电路交换信号和VoIP媒体信号及VoIP控制信号的组合。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1特征中,也可以在第2通信状态中,包括有关IMS的信息的VoIP控制信号在扩展MSC/MGW和配置在移动台UE#1的归属网络中的节点SCC AS之间发送接收。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2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移动传递网络、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2G/3G方式的核心网络、以及IMS,且能够切换第1通信状态和第2通信状态,其主旨在于,在第1通信状态中,移动台UE#1位于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中,与移动台UE#2之间进行语音通信,在移动台UE#1和移动台UE#2之间,VoIP媒体信号经由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和节点S-GW而发送接收,VoIP控制信号经由LTE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节点S-GW、以及IMS而发送接收,在第2通信状态中,移动台UE#1位于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中,与移动台UE#2之间进行语音通信,电路交换信号经由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在移动台UE#1和节点S-GW之间进行发送接收,VoIP媒体信号在节点S-GW和移动台UE#2之间进行发送接收,VoIP控制信号经由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该节点S-GW以及IMS,在移动台UE#1和移动台UE#2之间进行发送接收,节点S-GW变换电路交换信号和VoIP媒体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特征中,也可以在第2通信状态中,VoIP控制信号经由2G/3G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配置在2G/3G方式的核心网络中的节点SGSN(分组交换台)、节点S-GW以及IMS,在移动台UE#1和移动台UE#2之间发送接收。
另外,上述的MME、SGW、PGW、P-CSCF、S-CSCF、SCC AS、S/P-CSCF、eNodeB、SGSN、MSC、UE的动作可以通过硬件实施,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实施,也可以通过两者的组合实施。
软件模块可以设置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闪速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电可擦除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或CD-ROM等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内。
该存储介质连接到处理器,使得该处理器能够对该存储介质读写信息。此外,该存储介质也可以集成到处理器。此外,该存储介质和处理器也可以设置在ASIC内。该ASIC也可以设置在MME、SGW、PGW、P-CSCF、S-CSCF、SCC AS、S/P-CSCF、eNodeB、SGSN、MSC、UE内。此外,该存储介质和处理器也可以作为分立元件而设置在MME、SGW、PGW、P-CSCF、S-CSCF、SCC AS、S/P-CSCF、eNodeB、SGSN、MSC、UE内。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来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作为修改以及变形方式来实施而不会脱离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决定的本发明的意旨和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目的只是为了例示说明,并不具有对本发明加以任何限制的意思。
Claims (4)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不支持电路交换通信的第一无线接入系统;
支持电路交换通信的第二无线接入系统;
扩展移动交换中心/媒体网关MSC/MGW;
网关;以及
IMS(IP多媒体子系统),
其中所述网关配置为在第1通信状态和实现单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SRVCC的第2通信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其中在所述第1通信状态下,第1移动台(UE#1)访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系统,并和第2移动台(UE#2)进行语音通信,
在所述第2通信状态下,所述第1移动台(UE#1)访问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系统,并且和所述第2移动台(UE#2)之间进行语音通信,以及
在所述第1移动台(UE#1)的访问网络内,所述网关来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系统中的VoIP媒体信号及VoIP控制信号的第一路径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系统中的电路交换信号、VoIP媒体信号及VoIP控制信号的第二路径,以及
其中第二路径包括所述电路交换信号、所述VoIP媒体信号和所述VoIP控制信号,所述电路交换信号包括在所述第1移动台(UE#1)和所述扩展MSC/MGW之间经由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系统交换的信号,以及所述VoIP媒体信号包括在所述扩展MSC/MGW和所述移动台的通信伙伴之间经由网关交换的信号。
2.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括:不支持电路交换通信的第一无线接入系统,支持电路交换通信的第二无线接入系统,扩展移动交换中心/媒体网关MSC/MGW,网关,以及IMS(IP多媒体子系统),其中所述移动通信方法包括:
在第1通信状态和实现单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SRVCC的第2通信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及
其中所述在第1通信状态下,第1移动台(UE#1)访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系统,并且和第2移动台(UE#2)之间进行语音通信,
在所述第2通信状态下,所述第1移动台(UE#1)访问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系统,并且和所述第2移动台(UE#2)之间进行语音通信,以及
其中网关在所述第1移动台(UE#1)的访问网络内,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系统中的VoIP媒体信号及VoIP控制信号的第一路径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系统中的电路交换信号、VoIP媒体信号及VoIP控制信号的第二路径,以及
其中第二路径包括所述电路交换信号、所述VoIP媒体信号和所述VoIP控制信号,所述电路交换信号包括在所述第1移动台(UE#1)和所述扩展MSC/MGW之间经由CS系统交换的信号,以及所述VoIP媒体信号包括在所述扩展MSC/MGW和所述移动台的通信伙伴之间经由网关交换的信号。
3.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所述移动台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配置来:
执行从不支持电路交换通信的第一无线接入系统切换到支持电路交换通信的第二无线接入系统,以及
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提供包括表示所述移动台有无SRVCC的能力的信息的附接请求消息或者跟踪区域更新消息,
其中在所述移动台的访问网络中,网关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系统中的VoIP媒体信号和VoIP控制信号的第一路径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系统中的电路交换信号、VoIP媒体信号和VoIP控制信号的第二路径,其中
其中第二路径包括所述电路交换信号、所述VoIP媒体信号和所述VoIP控制信号,所述电路交换信号包括在所述移动台和扩展移动交换中心/媒体网关MSC/MGW之间经由电路交换系统交换的信号,以及所述VoIP媒体信号包括在所述扩展MSC/MGW和所述移动台的通信伙伴之间经由网关交换的信号。
4.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移动台的移动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移动通信方法包括:
执行从不支持电路交换通信的第一无线接入系统切换到支持电路交换通信的第二无线接入系统,以及
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提供包括表示所述移动台有无SRVCC的能力的信息的附接请求消息或者跟踪区域更新消息,
其中在所述移动台的访问网络中,网关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系统中的VoIP媒体信号和VoIP控制信号的第一路径切换到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系统中的电路交换信号、VoIP媒体信号和VoIP控制信号的第二路径,
其中第二路径包括所述电路交换信号、所述VoIP媒体信号和所述VoIP控制信号,所述电路交换信号包括在所述移动台和扩展移动交换中心/媒体网关MSC/MGW之间经由电路交换系统交换的信号,以及所述VoIP媒体信号包括在所述扩展MSC/MGW和所述移动台的通信伙伴之间经由网关交换的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87564 | 2009-08-12 | ||
JP2009187564 | 2009-08-12 | ||
JP2009-193716 | 2009-08-24 | ||
JP2009193716A JP4643734B1 (ja) | 2009-08-12 | 2009-08-24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CN2010800358577A CN102511185B (zh) | 2009-08-12 | 2010-08-11 | 移动通信系统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358577A Division CN102511185B (zh) | 2009-08-12 | 2010-08-11 | 移动通信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01520A CN103501520A (zh) | 2014-01-08 |
CN103501520B true CN103501520B (zh) | 2018-04-06 |
Family
ID=4358623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59528.9A Active CN103501520B (zh) | 2009-08-12 | 2010-08-11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310159525.5A Active CN103501514B (zh) | 2009-08-12 | 2010-08-11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0800358577A Active CN102511185B (zh) | 2009-08-12 | 2010-08-11 | 移动通信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59525.5A Active CN103501514B (zh) | 2009-08-12 | 2010-08-11 | 移动通信系统 |
CN2010800358577A Active CN102511185B (zh) | 2009-08-12 | 2010-08-11 | 移动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8908642B2 (zh) |
EP (3) | EP2640128A1 (zh) |
JP (1) | JP4643734B1 (zh) |
KR (2) | KR101249761B1 (zh) |
CN (3) | CN103501520B (zh) |
AU (2) | AU2010283277B2 (zh) |
BR (2) | BR122013024260B1 (zh) |
CA (1) | CA2770742C (zh) |
PE (2) | PE20140829A1 (zh) |
RU (4) | RU2546301C2 (zh) |
WO (1) | WO201101905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643734B1 (ja) * | 2009-08-12 | 2011-03-02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EP2661123B1 (en) * | 2011-01-19 | 2019-08-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Handover method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network element |
PL3232712T3 (pl) | 2011-03-31 | 2021-08-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Obsługa przekazywania połączeń w sieci komunikacyjnej |
WO2012144353A1 (ja) * | 2011-04-21 | 2012-10-26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JP6051214B2 (ja) * | 2011-07-05 | 2016-12-27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通信サービスのハンドオーバをハンドリング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US8825054B2 (en) | 2011-12-06 | 2014-09-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of user equipment between different radio access networks |
CN102523571B (zh) * | 2011-12-23 | 2015-11-25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单卡双待用户设备驻留网络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
CN102448129B (zh) * | 2011-12-31 | 2017-12-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Lte系统的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
US20140376513A1 (en) * | 2012-01-03 | 2014-12-25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ies indication to enable intelligent handover decision |
US9357431B2 (en) | 2012-08-31 | 2016-05-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lective network parameter configuratons based on network identification of non-IMS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
WO2014077752A1 (en) * | 2012-11-16 | 2014-05-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ed ps to cs handover of a user equipment |
US9408067B1 (en) * | 2013-12-02 | 2016-08-02 | Taqua, Llc | Selectively disallowing use of media over data calling in a segment based on segment characteristics |
KR102155754B1 (ko) * | 2014-02-10 | 2020-09-14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단말 능력 및 가입자 정보에 따른 네트워크 접속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
KR102246204B1 (ko) * | 2014-09-05 | 2021-04-30 | 인텔 코포레이션 | 단일 라디오 음성 호출 연속성(srvcc) 동안의 트랜스코딩 회피 |
US20160119484A1 (en) * | 2014-10-27 | 2016-04-28 | Vonage Network Llc | Method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media and signaling channels of a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telephony communication |
KR102034533B1 (ko) * | 2015-06-30 | 2019-10-21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Srvcc 능력 정보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및 시스템 |
CN106411822B (zh) * | 2015-07-31 | 2019-12-03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及其通话重建方法 |
US10191970B2 (en) * | 2015-08-19 | 2019-01-2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ustomized data parsing and paraphrasing |
US9877224B2 (en) * | 2015-10-05 | 2018-01-23 | Blackberry Limited | Establishing a voice call |
US20190389841A1 (en) | 2018-05-15 | 2019-12-26 |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Research Foundation | Compounds for treatment of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and ovarian cancer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30715A (zh) * | 2007-06-20 | 2008-12-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Cs控制sr vcc中建立呼叫控制语音信令承载的方法及设备 |
CN101480034A (zh) * | 2006-06-23 | 2009-07-08 | 摩托罗拉公司 | 用于支持语音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23447B1 (en) * | 2000-04-10 | 2009-11-24 | Nokia Corporation | Telephony services in mobile IP networks |
US8526950B2 (en) * | 2003-12-30 | 2013-09-03 | Nokia Corporation | Determining handover based on state of mobile terminal |
US8611893B2 (en) * | 2004-07-02 | 2013-12-1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aming between networks |
US20060268781A1 (en) * | 2005-05-02 | 2006-11-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 handoff from packet data wireless network to circuit switched wireless network |
EP1891816A2 (en) | 2005-06-15 | 2008-02-27 | Azaire Networks Inc. | Voice call continuity application server between ip-can and cs networks |
JP4197692B2 (ja) * | 2005-07-07 | 2008-12-17 | 株式会社東芝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ハンドオーバ処理方式 |
RU2409913C2 (ru) * | 2005-08-15 | 2011-01-20 | Нокиа Корпорейшн |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пособ и компьютерный программный продукт, обеспечивающие добавление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локальной зоне в широковещательные сообщения и ведение черного списка сети радиодоступа |
US20070149166A1 (en) | 2005-12-23 | 2007-06-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Voice call continuity for emergency calls |
BRPI0706886A2 (pt) | 2006-01-31 | 2011-04-12 | Interdigital Tech Corp | método e aparelhos de sustentação de entretrabalho comutado por circuitos |
US20070197227A1 (en) | 2006-02-23 | 2007-08-23 | Aylus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combinational services in wireless networks by using a service delivery platform |
US8467792B2 (en) | 2006-06-27 | 2013-06-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call continu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8159980B2 (en) | 2006-10-03 | 2012-04-17 | Nokia Corporation | PS network with CS service enabling functionality |
DK2082543T3 (en) * | 2006-11-13 | 2019-03-25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QUICK COMBINATORIC VOICE CALL CONTINUITY FROM LTE TO 2G / 3G-CS DOMAIN |
KR100975740B1 (ko) * | 2007-03-23 | 2010-08-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종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
WO2008123509A1 (ja) * | 2007-03-30 | 2008-10-16 | Nec Corporation | 通信システム、ハンドオーバ方法、通信装置、通信プログラム |
GB0707387D0 (en) * | 2007-04-17 | 2007-05-23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Single radio VCC:LTE-VMSC anchor solution |
KR101392099B1 (ko) | 2007-05-21 | 2014-05-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패킷 네트워크 시스템과 회선 네트워크 시스템간의 호를 핸드오버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US8094620B2 (en) | 2007-06-26 | 2012-01-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voice service in a multimedia mobile network |
US7885234B2 (en) * | 2007-10-01 | 2011-02-08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voice call continuity |
US8391241B2 (en) | 2007-10-04 | 2013-03-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Inter-system handoff using circuit switched bearers for serving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support nodes |
US20100260105A1 (en) * | 2007-12-07 | 2010-10-14 | Ralf Keller | Domain transfer service continuity provision to a mobile terminal |
US8948125B2 (en) | 2008-01-10 | 2015-02-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over and domain transfer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8670409B2 (en) * | 2008-01-14 | 2014-03-11 | Apple Inc. |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SR-VCC) |
CN101227733B (zh) * | 2008-02-05 | 2012-09-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单无线信道语音业务连续性的域切换方法 |
JP4413975B2 (ja) * | 2008-04-28 | 2010-02-10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方法、移動局、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コア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
US20090268722A1 (en) * | 2008-04-29 | 2009-10-29 | Gallagher Michael D |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Voice over Long Term Evolution via Generic Access |
US8520682B2 (en) * | 2008-09-18 | 2013-08-27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sion of IMS based services for legacy CS UE with home node B access |
EP2338299A2 (en) * | 2008-10-15 | 2011-06-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software for extending the mme-ganc interface to report which ues have registered for the gan to tunnel cs voice over evolved packet system (eps) |
US20100135246A1 (en) * | 2008-10-15 | 2010-06-03 | Hallentaal Magnus | Mobility solution selection for voice over eps |
JP2012508498A (ja) * | 2008-11-10 | 2012-04-05 | アルカテル−ルーセント | パケット専用移動体システム上でのcsドメインサービスのサポート |
EP2368388B1 (en) * | 2008-12-23 | 2013-03-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Handover routing solution in cs-over-lte-via-gan to geran or utran |
WO2010073091A1 (en) * | 2008-12-23 | 2010-07-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aintaining current cell location information in a cellular access network |
EP2380380A1 (en) * | 2009-01-22 | 2011-10-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obility solution indicator for voice over evolved packet system (eps) |
US20100261473A1 (en) * | 2009-04-08 | 2010-10-14 | Motorola, Inc. |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
RU2463736C2 (ru) * | 2009-05-27 | 2012-10-10 | Алекс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Галицын | Способ группов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каналов внутризоновых корреспондентов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радиотелефонной сети с кодов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каналов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
JP4643734B1 (ja) * | 2009-08-12 | 2011-03-02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
2009
- 2009-08-24 JP JP2009193716A patent/JP4643734B1/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8-11 US US13/389,654 patent/US890864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8-11 KR KR1020127003782A patent/KR101249761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8-11 KR KR1020127030415A patent/KR10143067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8-11 WO PCT/JP2010/063654 patent/WO201101905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8-11 AU AU2010283277A patent/AU201028327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8-11 RU RU2013150627/08A patent/RU2546301C2/ru active
- 2010-08-11 BR BR122013024260-0A patent/BR122013024260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8-11 CA CA2770742A patent/CA2770742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8-11 CN CN201310159528.9A patent/CN103501520B/zh active Active
- 2010-08-11 CN CN201310159525.5A patent/CN103501514B/zh active Active
- 2010-08-11 EP EP20130171635 patent/EP2640128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08-11 EP EP10808242.1A patent/EP2466969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08-11 RU RU2012107680/08A patent/RU2012107680A/ru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0-08-11 BR BR112012003126-0A patent/BR112012003126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8-11 PE PE2013001515A patent/PE20140829A1/es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0-08-11 EP EP14189349.5A patent/EP2827678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8-11 CN CN2010800358577A patent/CN102511185B/zh active Active
- 2010-08-11 PE PE2012000193A patent/PE20121425A1/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
- 2013-04-19 US US13/866,579 patent/US9572073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7-01 RU RU2013129779/08A patent/RU2589868C2/ru active
-
2014
- 2014-11-07 US US14/536,364 patent/US9544821B2/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2-16 RU RU2015153828A patent/RU2695511C2/ru active
-
2016
- 2016-01-22 AU AU2016200373A patent/AU2016200373B2/en not_active Ceas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80034A (zh) * | 2006-06-23 | 2009-07-08 | 摩托罗拉公司 | 用于支持语音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330715A (zh) * | 2007-06-20 | 2008-12-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Cs控制sr vcc中建立呼叫控制语音信令承载的方法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01520B (zh) | 移动通信系统 | |
US8204022B2 (en) | Method of providing transcoding during voice-over-internet protocol handoff | |
CN104126320B (zh) | 用于在反向单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中选择语音承载的装置和方法 | |
JP5380419B2 (ja) | 移動通信方法、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移動管理ノード | |
WO2012108396A1 (ja) | 移動通信方法 | |
JP2011120181A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 | |
JP4693942B2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
AU2013204938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2011124930A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リレーノード | |
JP2011166452A (ja) | 移動通信方法、ノード及びサービング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