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油茶籽油是由多年生木本油料作物油茶树(Camellia oleifera)的果仁炼制而成的植物油。油茶籽油色清味香,是我国传统的优质食用植物油,其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高达90%以上,其中油酸的含量达80%以上,而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其它各种食用油低。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营养成分和理化性质等都与地中海橄榄油相似,被盛赞为“东方橄榄油”,长期食用有利于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肥胖等疾病。
油茶籽油可供食用、制造人造黄油及工业和医药用,可制成蜡烛和肥皂,也可作机油的代用品等等。对于上市的食用油茶籽油,目前仅见有传统的桶装(或瓶装)精制油,其产品形式单一。此外,现有文献报道的油茶籽油微胶囊制备工艺中需要添加超出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GB 2760-2011)所规定最高限量的油脂复合乳化剂,如单甘酯和蔗糖脂肪酸酯,Span 80 和 tween 20等,存在一定的食用安全隐患。因此,建立一种直接以具有乳化作用的可食性壁材包埋油茶籽油的工艺技术,对油茶籽油微胶囊的生产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营养价值高、分散性和水溶性好、易于包装储运和方便食用的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并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可行、易于规模化生产且生产成本低的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还提供了一种本发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由芯材和包埋所述芯材的壁材组成,以油茶籽油为芯材,以酪朊酸钠和麦芽糊精为壁材,所述酪朊酸钠和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1,所述芯材和壁材的质量比为1:1~1.5。
上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中,将所述芯材和所述壁材混合乳化形成水包油型乳化液,所述乳化液经喷雾干燥制得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
上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中,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复溶于90℃以上开水后得到的乳滴的粒径为10~200μm。
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酪朊酸钠,加入到所述酪朊酸钠10倍质量的45℃温水中,搅拌溶解,得到溶液A;
(2)称取与酪朊酸钠等质量的麦芽糊精,加入到所述麦芽糊精8倍质量的45℃温水中,搅拌溶解,得到溶液B;
(3)按芯材与壁材质量比为1:1~1.5,称取油茶籽油加入到溶液A中,搅拌混匀后,再加入到溶液B中,搅拌混匀后,得到芯材与壁材的混合液C;
(4)将上述步骤(3)中得到的混合液C进行高速剪切乳化,转速为10000~12000 rpm,得到乳化液D;
(5)将上述步骤(4)中得到的乳化液D进行喷雾干燥,制成微胶囊颗粒,即得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4)中所述高速剪切乳化,乳化时间为1.5~2.0 min。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5)中所述喷雾干燥条件为:喷雾头的喷嘴直径为0.75mm,进风温度为165℃±5℃,出风温度为80℃±5℃,进料温度为45℃±5℃,进料速度设定为650±50 mL/h。
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的应用,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作为方便食品的油脂类添加剂。
上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的应用中,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作为方便面的油料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以合适的壁材包埋芯材制成的微胶囊化油脂产品,能够有力地保护芯材油脂分子中不饱和脂肪酸双键免受氧化,延缓油脂酸败进程,保障产品品质和延长产品的货架期。同时,也能丰富产品的形式,满足潜在的消费市场需求。
本发明采用水溶性良好的酪朊酸钠和麦芽糊精作为壁材,与芯材油茶籽油混匀后,经高速剪切乳化形成水包油型油茶籽油微胶囊乳化液,然后经喷雾干燥制得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本发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的含油率≥15%,包埋率≥85%,油脂包埋在壁材内,其表面无明显可见的游离油脂,能够有力地保护油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双键免受氧化,延缓油脂酸败进程,保障产品品质和延长产品的货架期;同时本发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水溶性和食用安全性,便于小袋包装储运,且能用开水直接冲调形成含油乳液,方便食用。本发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具有营养价值高的特点,它既保留了油茶籽油本身的营养功能,还获得了由食用壁材酪朊酸钠衍生的富含蛋白质的营养功能,因此,它可以广泛用作油脂类添加剂,尤其作为方便面等食品中的油料包。本发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可行、易于规模化生产且生产成本低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一种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由芯材和包埋芯材的壁材组成,以油茶籽油为芯材,以酪朊酸钠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酪朊酸钠和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1,芯材和壁材的质量比为1:1~1.5。将芯材和壁材混合乳化形成水包油型乳化液,该乳化液经喷雾干燥制得本发明的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本发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复溶于90℃以上开水后得到的乳滴的粒径为10~200 μm。
实施例1:
称取酪朊酸钠25g,麦芽糊精25g,油茶籽油50g,饮用水450 mL,制备本发明的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
具体制备方法为:取酪朊酸钠25g,放入250 mL(10倍质量)45℃的温水中,搅拌溶解,得溶液A;取麦芽糊精25g,放入200 mL(8倍质量)45℃的温水中,搅拌溶解,得溶液B;按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1,称量50g油茶籽油放入溶液A,搅拌混匀后,再加入溶液B,搅拌均匀后,得到芯材与壁材的混合液C;采用高速剪切乳化机,在10000 rpm下对45℃的混合液C进行乳化1.5 min,得到稳定的乳化液D;采用喷雾干燥机将乳化液D进行喷雾干燥,制成米白色微胶囊颗粒,即得本发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喷雾干燥操作参数为:喷雾头的喷嘴直径为0.75mm,进风温度设定为165℃,出风温度设定为80℃,进料温度为45℃,进料速度设定为600 mL/h。本发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样品的表面无明显可见的油脂,分散性良好。用90℃以上的开水进行冲调,本发明制得的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样品能迅速溶解成均匀的乳白色溶液,无漂浮油。利用光学显微镜测定所得的乳白色溶液,测得溶液中乳滴的粒径为10~200 μm。
本发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用于方便面等方便食品的油脂类添加剂,具体用作方便面中的油料包。
本发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的包埋率测定:对本发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按下述方法抽提表面油和总含油量测定,并计算油茶籽油的包埋率。
(1)表面油的提取测定:精确称取5.0g样品,放入50 mL己烷溶剂中,室温下(25℃)轻轻振荡15s以抽提表面油,以定量滤纸抽滤,得到过滤液,于80℃下,在通风橱中蒸发掉己烷,容器中残留物的重量即为表面油重量(W表)。
(2)总油的提取测定:精确称取5.0g样品,放入索氏抽取器样品管中,用50 mL己烷溶剂反复抽提其中的油脂,回流4 h,烧瓶容器中萃取物经过溶剂蒸发后的残留重量即为总油重量(W总)。
微胶囊化包埋率按下式计算:微胶囊化包埋率(%)=(W总- W表)/W总×100%
按上述配方和加工方法制备的油茶籽油微胶囊样品的测定结果显示,微胶囊的含油率为≥15%,包埋率为≥85%。
实施例2:
称取酪朊酸钠37.5g,麦芽糊精37.5g,油茶籽油50g,饮用水675 mL,制备本发明的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
具体制备方法为:取酪朊酸钠37.5g,放入375 mL(10倍质量)45℃的温水中,搅拌溶解,得溶液A;取麦芽糊精37.5g,放入300 mL(8倍质量)45℃的温水中,搅拌溶解,得溶液B;按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1.5,称量50g油茶籽油放入溶液A,搅拌混匀后,再加入溶液B,搅拌均匀后,得到芯材与壁材的混合液C;采用高速剪切乳化机,在10000 rpm下对45℃的混合液C进行乳化1.5 min,得到稳定的乳化液D;采用喷雾干燥机将乳化液D进行喷雾干燥,制成米白色微胶囊颗粒,即得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喷雾干燥操作参数:喷雾头的喷嘴直径为0.75mm,进风温度设定为170℃,出风温度设定为85℃,进料温度为45℃,进料速度设定为700 mL/h。
实施例3:
称取酪朊酸钠25g,麦芽糊精25g,油茶籽油40g,饮用水450 mL,制备本发明的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
具体制备方法为:取酪朊酸钠25g,放入250 mL(10倍质量) 45℃的温水中,搅拌溶解,得溶液A;取麦芽糊精25g,放入200 mL(8倍质量) 45℃的温水中,搅拌溶解,得溶液B;按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1.25,称量40g油茶籽油放入溶液A,搅拌混匀后,再加入溶液B,搅拌均匀后,得到芯材与壁材的混合液C;采用高速剪切乳化机,在10000 rpm下对45℃的混合液C进行乳化1.5 min,得到稳定的乳化液D;采用喷雾干燥机将乳化液D进行喷雾干燥,制成米白色微胶囊颗粒,即得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喷雾干燥操作参数: 喷雾头的喷嘴直径为0.75mm,进风温度设定为160℃,出风温度设定为85℃,进料温度为45℃,进料速度设定为650 mL/h。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的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