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1654B - 燃料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料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61654B CN103261654B CN201180061187.0A CN201180061187A CN103261654B CN 103261654 B CN103261654 B CN 103261654B CN 201180061187 A CN201180061187 A CN 201180061187A CN 103261654 B CN103261654 B CN 1032616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trolift
- fuel
- supplying device
- protuberance
- pump c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4—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 F02M37/08—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electrically driven
- F02M37/10—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electrically driven submerged in fuel, e.g. in reservo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4—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 F02M37/08—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electrically driven
- F02M37/10—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electrically driven submerged in fuel, e.g. in reservoir
- F02M37/103—Mounting pumps on fuel tank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22—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e.g. arrangements in the feeding system
- F02M37/32—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e.g. arrangements in the feeding system characterised by filters or filter arrangements
- F02M37/50—Filters arranged in or on fuel ta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燃料供给装置(1),包括安装于燃料箱(2)的底壁(2b)(底面)的凸缘单元(4)(壳体),燃料泵(3)包括将电动机部(30)及泵部(40)的周围覆盖的金属制的外壳壳体(20),泵部(40)具有由树脂形成的泵壳体(45),在外壳壳体(20)的内侧形成有与泵壳体(45)抵接的突出部(21),燃料泵(3)经由突出部(21)被凸缘单元(4)支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供给装置。本申请基于2010年12月24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特愿2010-288664号要求优先权,并将该申请的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一般,作为自动二轮车、四轮车的车用燃料供给装置,使用在燃料箱内配置燃料泵的所谓内置式(日文:インタンク式)的燃料供给装置。作为这种燃料供给装置,已知有一种将泵组件(相当于本申请的“燃料泵”)收容于凸缘单元、并在其上方安装有上杯壳的结构(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燃料泵中,电动机、泵部、压力调节器及止回阀一体收容在钢制的外壳体(日文:シェルケース)(相当于本申请的“外壳壳体”)内。在圆筒状的外壳壳体的一端侧铆接固定有入口盖(相当于本申请的“泵壳体”)。
另外,凸缘单元的底部形成供燃料积存的储罐部。定位突起从储罐部朝燃料泵以立起的状态设置。此外,通过使定位突起与泵壳体的一端侧抵接而从外壳壳体的另一端侧安装上杯壳,就可利用凸缘单元和上杯壳对燃料泵进行支承(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
此处,在泵壳体的内部收容有与电动机的转轴连接的叶轮。然而,当叶轮与泵壳体的内表面接触时,滑动阻力增加而导致燃料泵的效率降低。因此,需要将泵壳体的内表面与叶轮的间隙维持为恒定,以防止叶轮与泵壳体的内表面接触。
但是,在如上所述定位突起与泵壳体抵接的结构中,当燃料泵排出燃料时,泵壳体受到排出压力的反作用力,而使泵部变形。此外,当燃料泵承受很大的振动、冲击载荷时,振动、冲击载荷会从定位突起直接传递至泵壳体。其结果是,泵壳体发生变形,而无法将泵壳体的内表面与叶轮的间隙维持为恒定。因此,专利文献1的泵壳体是由金属通过铝压模法等方式形成,从而即便受到排出压力的反作用力,也不会发生变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628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以降低成本为目的,可考虑将泵壳体的材质从铝等金属改变为树脂。但是,通常来说,当将泵壳体的材质从铝改变为树脂时,会降低泵壳体的强度。因此,在如上所述定位突起与泵壳体抵接的结构中,由树脂形成的泵壳体会发生变形。当泵壳体发生变形时,泵壳体的内表面与叶轮的间隙便消失了,使因叶轮与泵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滑动阻力增加,从而使燃料泵的效率降低。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成本的燃料供给装置,该燃料供给装置能抑制由树脂形成的泵壳体的变形及叶轮与泵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并能防止因滑动阻力的增加而导致的燃料泵的效率降低。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燃料供给装置包括:燃料泵,该燃料泵配置于燃料箱内,并将上述燃料箱内的燃料汲取后朝内燃机压力输送;以及壳体,该壳体对上述燃料箱进行支承,并安装于上述燃料箱的壁面。此外,上述燃料泵包括:电动机部;泵部,该泵部设于上述电动机部的下部;以及金属制的外壳壳体,该外壳壳体将上述电动机部及上述泵部的周围覆盖。此外,上述泵部具有由树脂形成的泵壳体。此外,在上述外壳壳体的内侧形成有与上述泵壳体抵接的突出部。此外,上述燃料泵经由上述突出部而被上述壳体支承。
根据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燃料供给装置,当燃料泵载置在壳体内时,燃料泵经由外壳壳体的突出部而被壳体支承。因此,即便产生排出压力的反作用力等外力,外力也不会直接传递至树脂制的泵壳体。因而,能抑制由树脂形成的泵壳体的变形及叶轮与泵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并能防止因滑动阻力的增加而导致的燃料泵的效率降低。
另外,由于由树脂形成泵壳体,因此,与泵壳体例如由金属通过铝压模法等方式形成的情况相比,能以低成本形成泵壳体。因而,能提供低成本的燃料供给装置。
另外,在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的燃料供给装置中,在上述壳体内设有经由上述突出部对上述泵壳体进行支承的底座部。
根据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的燃料供给装置,当燃料泵载置在壳体内时,壳体的底座部与外壳壳体的突出部抵接。因此,底座部并不与泵壳体直接抵接,而是能经由突出部对燃料泵进行支承。其结果是,即便产生排出压力的反作用力等外力,外力也不会从底座部直接传递至泵壳体。因而,能可靠地抑制由树脂形成的泵壳体的变形及叶轮与泵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并能有效地防止因滑动阻力的增加而导致的燃料泵的效率降低。
另外,本发明第三技术方案的燃料供给装置形成为经由上述突出部的根部对上述泵壳体进行支承。
突出部的根部被外壳的下方端部支承,因此,具有比突出部的前端部的强度更高的强度。根据本发明第三技术方案的燃料供给装置,底座部经由具有强度的突出部的根部对泵壳体进行支承。因此,能抑制突出部的变形。因而,能抑制由树脂形成的泵壳体的变形及叶轮与泵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并能防止因滑动阻力的增加而导致的燃料泵的效率降低。
另外,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中,在上述泵壳体与上述突出部之间设有密封构件。
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即便产生例如排出压力的反作用力等外力,也不能利用设在泵壳体与突出部之间的密封构件吸收外力。因此,能缓和传递至泵壳体的外力。因此,能抑制由树脂形成的泵壳体的变形及叶轮与泵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并能防止因滑动阻力的增加而导致的燃料泵的效率降低。此外,能长时间维持稳定的燃料泵的性能。
另外,在本发明第五技术方案的燃料供给装置中,上述突出部构成形成于上述外壳壳体的下方端部的内凸缘部。
根据本发明第五技术方案的燃料供给装置,能牢固地形成突出部,因此,能抑制突出部的变形。因而,能可靠地抑制由树脂形成的泵壳体的变形及叶轮与泵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并能防止因滑动阻力的增加而导致的燃料泵的效率降低。另外,能可靠地将电动机部与泵部一体化。此外,密封构件与泵壳体及突出部可靠地紧贴,因此,能提高密封性。
另外,本发明第六技术方案的燃料供给装置安装于上述燃料箱的底壁,在形成于上述壳体的上述底座部上载置有上述燃料泵。
根据本发明第六技术方案的燃料供给装置,能在安装于燃料箱的底壁的燃料供给装置中适用上述结构。上述结构尤其能理想地用在燃料泵的下侧设有凸缘单元的所谓下置型的燃料供给装置中。因此,在固定于燃料箱下侧的燃料供给装置中,能可靠地抑制由树脂形成的泵壳体的变形及叶轮与泵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并能防止因滑动阻力的增加而导致的燃料泵的效率降低。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当燃料泵载置在壳体内时,燃料泵经由外壳壳体的突出部而被壳体支承。因此,即便产生排出压力的反作用力等外力,外力也不会直接传递至树脂制的泵壳体。因而,能抑制由树脂形成的泵壳体的变形及叶轮与泵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并能防止因滑动阻力的增加而导致的燃料泵的效率降低。
另外,由于由树脂形成泵壳体,因此,与泵壳体例如由金属通过铝压模法等方式形成的情况相比,能以低成本形成泵壳体。因而,能提供低成本的燃料供给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区域B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凸缘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沿图5的C-C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的区域D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下杯壳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下置型的燃料供给装置)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进行说明。另外,下置式的燃料供给装置具有燃料泵安装于燃料箱上部的上置型燃料供给装置和燃料泵安装于燃料箱底部的下置型燃料供给装置。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以下置型为例进行说明。另外,仅将燃料泵的轴向的相对位置简单地表现为上侧、下侧。
燃料供给装置1从形成于燃料箱2的底壁2b(参照图2)的开口部2a插入,从而安装于燃料箱2的底壁2b。燃料供给装置1包括:配置在燃料箱2内的燃料泵3;套在燃料泵3上的上杯壳25;以及安装于燃料箱2的底壁2b并对燃料泵3进行支承的凸缘单元4(“壳体”)。
(燃料泵)
燃料泵3形成为大致圆柱形状,具有配置于燃料泵3上侧的电动机部30和配置于燃料泵3下侧的泵部40。
在电动机部30中,例如可使用带电刷(未图示)的直流电动机30a。
在电动机部30的中央处配置有输出轴30b,该输出轴30b被电动机部30的上侧和泵部40的下侧轴枢轴支承成能自由转动。另外,在输出轴30b的泵部40侧如后所述位置限制用的D型切面(未图示)。
另外,在电动机部30的上侧,与电刷电接合的一对电动机端子32在燃料泵3的上侧设置成沿中心轴O立起的状态。一对电动机端子32与线束6连接。利用线束6将外部电源与电动机部60电连接,从而从外部电源供给用于驱动直流电动机30a的电力。
另外,电动机部30的上侧的电动机端子32及电刷的周边的直径比电动机部30的其它部分的直径稍小,从而形成台阶部30c。在台阶部30c上铆接有后述的外壳壳体20的上端。
另外,在电动机部30的上侧设有将燃料排出的排出端口31和与该排出端口31连通的止回阀74。排出端口31及止回阀74与后述的燃料流路单元52连接,从而与燃料流路单元连通。
止回阀74是用于不会使从排出端口31排出的燃料从燃料流路单元52朝燃料泵3内逆流的构件。
(泵部)
在泵部40中,使用具有叶轮47的非容积型的泵。泵部40由叶轮47和将叶轮47的整体覆盖的泵壳体45构成。
叶轮47是形成为由树脂构成的大致圆板状的构件。在叶轮47的大致中央处形成有插通孔47c。在插通孔47c中插通有直流电动机30a的输出轴30b。在叶轮47的插通孔47c及输出轴30b的叶轮47侧形成有例如D型切面。此外,一边使插通孔47c及输出轴30b的D型切面一致,一边将输出轴30b插通叶轮47的插通孔47c。当由电动机部30的直流电动机30a对叶轮47进行驱动时,利用插通孔47c及输出轴30b的D型切面来限制直流电动机30a的输出轴30b与叶轮47的相对旋转。
在叶轮47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外周侧形成有多个叶片部(未图示)。多个叶轮部之间贯穿叶轮47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另外,在叶轮47的径向上的插通孔47c与叶片部之间形成有贯穿叶轮47的下表面和上表面的燃料流路孔(未图示)。当对直流电动机30a进行驱动而使叶轮47旋转时,燃料流过燃料流路孔而从叶轮的下侧朝上侧压力输送。
(泵壳体)
将叶轮47的整体覆盖的泵壳体45由下壳体42、上壳体43及中壳体44构成。具体而言,泵壳体45形成为通过使用下壳体42和上壳体43将内侧配置有叶轮47的中壳体44夹住,藉此来覆盖叶轮47的整体。此外,下壳体42、上壳体43及中壳体44以沿着中心轴的方式从下侧朝上侧按下壳体42、中壳体44、上壳体43的顺序并排设置。
下壳体42、上壳体43及中壳体44的各壳体均由耐油性的树脂构成,其是通过例如注塑成型等而形成的。
下壳体42是具有与电动机部30大致相同外径的大致圆盘状的构件。在下壳体42的大致中央处,形成有对直流电动机30a的输出轴30b进行支承的轴支承部42c。轴支承部42c是具有底部的孔,在底面上配置有未图示的推力板(thrustplate)。推力板不仅承受输出轴30b的轴向的载荷,而且降低输出轴30b的滑动阻力。
在下壳体42的下表面42b的外径侧,形成有朝下侧突出的燃料吸入口41。燃料吸入口41形成为大致筒状。燃料吸入口41的内侧构成燃料的通路,燃料吸入口41的外侧与后述的凸缘单元4嵌合。因此,燃料吸入口41与形成于凸缘单元4的过滤器排出管51及和燃料供给装置1分体设置的过滤器单元(未图示)连通。
另外,在下壳体42的下表面42b的缘部形成有台阶部48。台阶部48是通过使下壳体42的下表面42b侧缩径而形成的。在台阶部48上,以与台阶部48的底部48a接触的方式安装有作为密封构件的角环46。在后面对角环46进行说明。
在下壳体42的上表面42a上,形成有从轴向观察时呈大致C字状的槽部(未图示)。在槽部的一端侧形成有贯穿下壳体42的下表面42b和上表面42a的燃料流路孔(未图示)。燃料流路孔与燃料吸入口41连通,供从燃料吸入口41吸入的燃料流过。
下壳体43与上壳体42同样地,是具有与电动机部30大致相同外径的大致圆盘状的构件。在上壳体43的大致中央处形成有插通孔43c。在插通孔43c中插通有直流电动机30a的输出轴30b。另外,在插通孔43c的外周侧形成有贯穿上壳体43的下表面43b和上表面43a的燃料流路孔(未图示)。燃料流路孔与电动机部30连通,供从叶轮47压力输送来的燃料流过。
中壳体44是具有与电动机部30大致相同外径的大致环状的构件。
在中壳体44的内侧,以使中壳体44的中心轴与叶轮47的中心轴一致的方式配置有叶轮47。中壳体44的内径比叶轮47的外径稍大。此外,在中壳体44的内表面44a(即泵壳体的内表面44a)与叶轮47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C1(参照图3)。此处,燃料泵3的效率取决于泵壳体45与叶轮47之间的间隙。因此,间隙C1根据所要求的燃料泵3的效率而设定为规定值。
中壳体44配置于上壳体43与下壳体42之间。此处,中壳体44的轴向的厚度与上述叶轮47的厚度大致相同或比叶轮47的厚度稍大。即,中壳体44起到了用于防止叶轮47的上表面47a与上壳体43的下表面43b接触以及防止叶轮47的下表面47b与下壳体42的上表面42a接触的隔片的作用。此外,在叶轮47的上表面47a与上壳体43的下表面43b之间形成有间隙C2(参照图3)。此外,在叶轮47的下表面47b与下壳体42的上表面42a之间形成有间隙C3(参照图3)。间隙C2及C3与上述间隙C1同样地,根据所要求的燃料泵3的效率而设定为规定值。
此处,上述电动机部30及泵部40被外壳壳体20覆盖。外壳壳体20是由铁等构成的大致圆筒状的构件,其例如是通过将无缝钢管(seamlesspipe)切断而形成的。
外壳壳体20的上侧端部构成铆接部22,并被铆接在形成于电动机部30的台阶部30c上。
(突出部)
外壳壳体20具有从外壳壳体20的下侧端部朝内侧弯曲地延伸出的突出部21。突出部21为内凸缘部,其是在将无缝钢管切断并形成外壳壳体20的主体之后,通过实施例如冲压机的弯曲加工等而形成于外壳壳体20的下侧端部。突出部21与外壳壳体一体形成。此外,突出部21的根部21b与外壳壳体20的端部连接。
突出部21的前端部21a的内径形成为比形成于下壳体42的台阶部48的侧部48b的外径稍大。因此,在突出部21的前端部21a的内径侧配置有下壳体42的侧部48b。
在泵壳体45的台阶部48与外壳壳体20的突出部21之间设有角环46。角环46是截面形成为大致矩形的、由氟橡胶等耐油性优异的材料构成的构件。角环46的轴向的厚度设定成比形成于泵壳体45的台阶部48的轴向的高度小。
(上杯壳)
套在燃料泵3的上杯壳25是由耐油性优异的树脂形成的、具有底部的筒状的构件,其是通过例如注塑成型等而形成。
因此,在上杯壳25的上侧形成有液面检测器60的安装部61。安装部61是朝径向外侧延伸而形成的板状的构件。安装部61在形成上杯壳25时同时通过注塑而成型。液面检测器60通过配合等方式固定于安装部61。
上杯壳25具有套在燃料泵3上的筒部24。筒部24包括配置在下侧的大径部26和配置在上侧的小径部27。
在筒部24的大径部26的外周面上的、与设于凸缘单元4的卡合片15a的卡合孔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卡合凸部25a。这些上杯壳25的卡合凸部25a和凸缘单元4的卡合片15a配合,而使上杯壳25与凸缘单元4一体化。
在上杯壳25的筒部24的内侧设有供从燃料泵3排出的燃料流过的燃料流路单元52。燃料流路单元52的截面形成为大致L字状,并设置在从筒部24的小径部27的上侧端面到筒部24的外周面的范围内。
另外,在上杯壳25的小径部27的内侧,隔着中心轴O在与止回阀74的相反一侧设有压力调节器76。压力调节器76是用于将燃料流路单元52内的燃料压力保持为恒定的构件。在燃料流路单元52内产生多余的燃料压力的情况下,压力调节器76将燃料流路单元52内的燃料排出至储罐部11。
(凸缘单元)
燃料供给装置1包括凸缘单元4,该凸缘单元4配置于燃料泵3的下侧,并安装于燃料箱2的底壁2b。凸缘单元4是由耐油性优异的树脂等构成的构件,其是通过例如注塑成型(injectionmolding)等而形成。
凸缘单元4由大致圆盘形状的凸缘部12、形成于凸缘部12上侧的卡合部15、形成于凸缘部12下侧的单元主体10构成。
在凸缘部12的、与燃料箱2的开口部2a相对应的部位处,形成有环状部13。通过将凸缘部12安装于燃料箱2,比凸缘部12更靠下侧的部分便露出到燃料箱2的外部。另外,比凸缘部12更靠上侧的部分浸渍在燃料箱2内的燃料中。在凸缘部12与燃料箱2的底壁2b之间设有由橡胶等构成的密封构件(未图示),从而能可靠地确保燃料供给装置1与燃料箱2之间的密封性。
在凸缘部12的上侧设有卡合部15,该卡合部15与后述的形成于上杯壳25的卡合凸部25a卡合。卡合部15从轴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圆形状。在卡合部15的周缘的多个位置(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位置)上形成有朝上侧突出的卡合片15a。卡合片15a形成为能朝其前端侧直径扩大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另外,在卡合片15a上形成有能与形成于上杯壳25的卡合凸部25a卡合的卡合孔。通过使上杯壳25与卡合部15配合(snapfit),就可将凸缘单元4与上杯壳25固定。
单元主体10形成为具有底部的筒状,从燃料泵3的下侧套在燃料泵3上。单元主体10的内周面10a设定成直径比燃料泵3的外径大。此外,在单元主体10的内周面10a与燃料泵3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利用该间隙来形成将压力调节器76与储罐部11连通的燃料的返回流路。
在单元主体10上一体成形有连接器14。连接器14是具有底部的筒状的构件,并具有朝径向外侧开口的连接器嵌合面。
在连接器14的内部设有连接器端子34。连接器端子34的一端侧34a朝连接器14的内侧突出。在该连接器端子34的一端侧34a连接有与外部电源(未图示)电连接的外部连接器(未图示)。
另外,连接器端子34的另一端侧34b朝凸缘部12的上侧突出。线束6与连接器端子34的另一端侧34b连接,从而从外部电源对电动机部30及液面检测器60供电。
在单元主体10的内侧由单元主体10的内周面10a和底面10b形成有空间。该空间作为供燃料积存的储罐部11起作用。另外,在单元主体10的外侧形成有与储罐部11连通来构成燃料的流路的未图示的过滤器导入管、过滤器排出管51及燃料取出管57。
过滤器导入管及过滤器排出管51与和燃料供给装置1分体设置的未图示的过滤器单元连通。积存在储罐部11内的燃料经由过滤器导入管而导入过滤器单元,并在过滤之后被排出。
然后,燃料泵3经由过滤器排出管51从泵部40的燃料吸入口41汲取燃料。接着,燃料流过泵壳体45内而朝电动机部30的上侧压力输送,并在流过燃料流路单元52之后,经由燃料取出管57而被搬运至内燃机(未图示)。
(底座部)
在单元主体10的内侧形成有底座部65。底座部65是通过使单元主体10的内周面10a的下侧缩径而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元主体10的内周面10a的下侧缩径而形成储罐部11。此外,由该储罐部11形成底座部65。在将燃料泵3载置于底座部65之后,将上杯壳25从燃料泵3的上侧套上,并将上杯壳25固定于凸缘单元4,藉此,燃料泵3被凸缘单元4支承。
底座部65的内径设定成比突出部21的前端部21a内径大、且比外壳壳体20的外径小。如上所述设定底座部65的内径,使底座部65的上表面65a与突出部21的根部21b抵接,从而将燃料泵3载置在凸缘单元4上。
另外,如上所述,突出部21是通过将外壳壳体20的下侧端部弯曲而形成的,因此,突出部21的根部21b与外壳壳体20的端部连接。因此,突出部21的前端部21b的强度比突出部21的前端部21a的强度高。因此,较为理想的是,如上所述使底座部65的上表面65a与突出部21的根部21b抵接。
(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燃料泵3载置在凸缘单元4内时,燃料泵3通过外壳壳体20的突出部21而被凸缘单元4支承。因此,即便产生排出压力的反作用力等外力,外力也不会直接传递至树脂制的泵壳体45。藉此,能缓和传递至泵壳体45的外力,因此,可抑制泵壳体45的变形,来保持叶轮47与泵壳体45之间的间隙C1、C2及C3。因而,能抑制由树脂形成的泵壳体45的变形及叶轮47与泵壳体45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并能防止因滑动阻力的增加而导致的燃料泵3的效率降低。
另外,由于由树脂形成泵壳体45,因此,比起例如通过铝压模法等由金属形成泵壳体45的情况,能以低成本形成泵壳体45。因此,能提供低成本的燃料供给装置1。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当燃料泵3载置在凸缘单元4内时,凸缘单元4的底座部65与外壳壳体20的突出部21抵接。因此,底座部65并不与泵壳体45直接抵接,而是能经由突出部21对燃料泵3进行支承。藉此,即便产生排出压力的反作用力等外力,外力也不会从底座部65直接传递至泵壳体45。其结果是,能抑制泵壳体45的变形,从而能保持叶轮47与泵壳体45之间的间隙C1、C2及C3。因而,能可靠地抑制由树脂形成的泵壳体45的变形及叶轮47与泵壳体45的内表面44a之间的接触,并能有效地防止因滑动阻力的增加而导致的燃料泵3的效率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21的根部21b被外壳壳体20的下方端部支承,因此,具有比突出部21的前端部21a更高的强度。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1,底座部65通过具有强度的突出部21的根部21b对泵壳体45进行支承,因此,能抑制突出部21的变形。因而,能抑制由树脂形成的泵壳体45的变形及叶轮47与泵壳体45的内表面44a之间的接触,并能防止因滑动阻力的增加而导致的燃料泵3的效率降低。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便产生例如排出压力的反作用力等外力,也能利用设在泵壳体45与突出部21之间的角环46(密封构件)来吸收外力。因此,能缓和传递至泵壳体45的外力。因此,能抑制由树脂形成的泵壳体45的变形及叶轮47与泵壳体45的内表面44a之间的接触,并能防止因滑动阻力的增加而导致的燃料泵3的效率降低。此外,能长时间维持稳定的燃料泵3的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牢固地形成突出部21,因此,能抑制突出部21的变形。因而,能可靠地抑制由树脂形成的泵壳体45的变形及叶轮47与泵壳体45的内表面44a之间的接触,并能防止因滑动阻力的增加而导致的燃料泵3的效率降低。另外,能可靠地将电动机部30与泵部40一体化。此外,角环46与泵壳体45及突出部21可靠地紧贴,因此,能提高密封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安装于燃料箱2的底壁2b的燃料供给装置1中适用上述结构。尤其在燃料泵3的下侧设有凸缘单元4,因此,能理想地用在所谓下置型的燃料供给装置1中。因而,在固定于燃料箱2的下侧的燃料供给装置1中,能可靠地抑制由树脂形成的泵壳体45的变形及叶轮47与泵壳体45的内表面44a之间的接触,并能防止因滑动阻力的增加而导致的燃料泵3的效率降低。
(第二实施方式、上置型的燃料供给装置)
接着,使用图5至图8,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在燃料箱安装于燃料箱2底部的所谓下置型的燃料供给装置1中适用本发明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在燃料箱安装于燃料箱2上部的所谓上置型的燃料供给装置1中适用本发明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这点上,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及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相同的构成部分,省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1插入形成于燃料箱2的上壁2c(参照图6)的开口部2a,并安装于燃料箱2的上壁2c。燃料供给装置1包括:配置于燃料箱2内的燃料泵3;套在燃料泵3上并对燃料泵3进行支承的下杯壳100(“壳体”);以及安装于燃料箱2的上壁2c的凸缘单元4。
(凸缘单元)
燃料供给装置1包括凸缘单元4,该凸缘单元4配置于燃料泵3的上侧,并安装于燃料箱2的上壁2c。
在凸缘部12的、与燃料箱2的开口部2a相对应的部位形成有环状部13。通过将凸缘部12安装于燃料箱2,比凸缘部12更靠上侧的部分露出到燃料箱2的外部。另外,比凸缘部12更靠下侧的部分浸渍在燃料箱2内的燃料中。
在凸缘部12的下侧设有卡合部15,该卡合部15与后述的形成于下杯壳100的卡合凸部25a卡合。在卡合部15的周缘的多个位置(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位置)上形成有朝下侧突出的卡合片15a。通过使下杯壳100与卡合部15配合,就可将凸缘单元4与下杯壳100固定。
单元主体10形成为具有底部的筒状,从燃料泵3的下侧套在燃料泵3上。在单元主体10的内侧形成有燃料流路单元52。
燃料流路单元52与压力调节器76、止回阀74及燃料取出管57连通。
(下杯壳)
套在燃料泵3的下侧的下杯壳100是由耐油性优异的树脂形成的、具有底部的筒状的构件,其是通过例如注塑成型等而形成。
在下杯壳100的径向外侧形成有液面检测器60的安装部61。安装部61是朝径向外侧延伸而形成的板状的构件。安装部61在形成上杯壳25时同时通过注塑而成型。
另外,在下杯壳100的下侧安装有过滤器单元90。
过滤器单元90经由过滤器排出管51而与燃料吸入口41连通。燃料箱2内的燃料经由过滤器单元90及过滤器排出管51而导入泵部40的燃料吸入口41。接着,燃料流过泵壳体45内而朝电动机部30的上侧压力输送,并在流过燃料流路单元52之后,经由燃料取出管57而被搬运至内燃机(未图示)。
(底座部)
另外,如图7及图8所示,在下杯壳100的内侧形成有底座部65。底座部65是通过使单元主体100的内周面100a的下侧缩径而形成的。在将燃料泵3载置于下杯壳100的底座部65之后,将凸缘单元4从燃料泵3的上侧套上,并将凸缘单元4固定于下杯壳100。其结果是,燃料泵3的外壳壳体20被支承为与下杯壳100的底座65抵接的状态。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安装于燃料箱2的上壁2c的燃料供给装置1中适用上述结构。上述结构尤其能理想地用在燃料泵3的上侧设有凸缘单元4的所谓上置型的燃料供给装置1中。因此,在固定于燃料箱2上侧的燃料供给装置1中,能可靠地抑制由树脂形成的泵壳体45的变形及叶轮47与泵壳体45的内表面44a之间的接触,并能防止因滑动阻力的增加而导致的燃料泵3的效率降低。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使单元主体10的内周面100a的下侧缩径来形成储罐部11,并由该储罐部11形成底座部65。然而,也可通过与储罐部11分体地设置内周面10a的缩径部来形成底座部65。然而,在有效使用凸缘单元4的空间来设置底座部65这点上,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优越性。
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外壳壳体20的下侧端部进行弯曲加工等来形成突出部21。然而,例如也可在形成突出部作为另一零件之后,通过焊接等方式将该突出部与外壳壳体20的端部连接。然而,由于突出部21与外壳壳体20一体形成,因此,能以低成本形成突出部21,且在强度优异这点上,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优越性。
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配置在泵壳体45与突出部21之间的密封构件,采用了角环46。然而,密封构件并不局限于角环46,也可以是O形环。另外,当将外壳壳体20组装到燃料泵3上时,也可通过在泵壳体45的台阶部48上涂布硅酮等而在泵壳体45与突出部21之间配置密封构件。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抑制由树脂形成的泵壳体的变形及叶轮与泵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并能防止因滑动阻力的增加而导致的燃料泵的效率降低。此外,能以低成本形成泵壳体,并能提供低成本的燃料供给装置。
符号说明
1燃料供给装置
2燃料箱
2b底壁
3燃料泵
4凸缘单元(壳体)
20外壳壳体
21突出部
21b根部
30电动机部
40泵部
46角环(密封构件)
65底座部
Claims (13)
1.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包括:
燃料泵,该燃料泵配置于燃料箱内,并将所述燃料箱内的燃料汲取后朝内燃机压力输送;以及
壳体,该壳体对所述燃料泵进行支承,并安装于所述燃料箱的壁面,
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泵包括:
电动机部;
泵部,该泵部设于所述电动机部的下部;以及
金属制的外壳壳体,该外壳壳体将所述电动机部及所述泵部的周围覆盖,
所述泵部具有由树脂形成的泵壳体,
在所述外壳壳体的内侧形成有与所述泵壳体抵接的突出部,
所述燃料泵经由所述突出部而被所述壳体支承,
所述壳体与形成为具有底部的筒状的杯壳件卡合,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杯壳件的开口端的外周面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内设有经由所述突出部对所述泵壳体进行支承的底座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部经由所述突出部的根部对所述泵壳体进行支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泵壳体与所述突出部之间设有密封构件。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泵壳体与所述突出部之间设有密封构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是形成于所述外壳壳体的下方端部的内凸缘部。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是形成于所述外壳壳体的下方端部的内凸缘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是形成于所述外壳壳体的下方端部的内凸缘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是形成于所述外壳壳体的下方端部的内凸缘部。
10.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燃料箱的底壁,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座部上载置有所述燃料泵。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燃料箱的底壁,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座部上载置有所述燃料泵。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燃料箱的底壁,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座部上载置有所述燃料泵。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燃料箱的底壁,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座部上载置有所述燃料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88664 | 2010-12-24 | ||
JP2010288664A JP5777878B2 (ja) | 2010-12-24 | 2010-12-24 | 燃料供給装置 |
PCT/JP2011/079483 WO2012086634A1 (ja) | 2010-12-24 | 2011-12-20 | 燃料供給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61654A CN103261654A (zh) | 2013-08-21 |
CN103261654B true CN103261654B (zh) | 2016-02-17 |
Family
ID=46313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6118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61654B (zh) | 2010-12-24 | 2011-12-20 | 燃料供给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777878B2 (zh) |
CN (1) | CN103261654B (zh) |
BR (1) | BR112013016016B1 (zh) |
WO (1) | WO201208663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15075B2 (ja) * | 2014-03-28 | 2018-10-31 |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 燃料供給装置 |
JP6260865B2 (ja) * | 2014-03-28 | 2018-01-17 |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 燃料供給装置 |
JP6433011B2 (ja) * | 2014-03-28 | 2018-12-05 |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 燃料供給装置 |
JP6510281B2 (ja) * | 2015-03-13 | 2019-05-08 |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 燃料供給装置 |
US10056800B2 (en) * | 2015-07-30 | 2018-08-21 | Delphi Technologies Ip Limited | Fluid delivery module |
CN106533133A (zh) * | 2016-12-01 | 2017-03-22 | 南通沃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变频器功率单元的封装方法 |
CN111670301B (zh) * | 2018-02-01 | 2022-02-22 | 株式会社电装 | 燃料供给装置 |
JP6661736B1 (ja) * | 2018-11-30 | 2020-03-11 |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 燃料供給装置 |
JP6840274B1 (ja) * | 2020-01-08 | 2021-03-1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燃料供給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0899A (zh) * | 1999-04-16 | 2000-10-25 | 株式会社美姿把 | 燃料供给装置 |
CN101238284A (zh) * | 2005-07-06 | 2008-08-06 | 株式会社美姿把 | 燃料泵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55835B2 (ja) * | 2008-12-02 | 2013-03-06 | 株式会社ミツバ | 燃料供給装置 |
JP2010180856A (ja) * | 2009-02-09 | 2010-08-19 | Mitsuba Corp | 燃料ポンプ、および燃料ポンプを用いた燃料供給装置 |
JP5575109B2 (ja) * | 2009-03-09 | 2014-08-20 | 株式会社ミツバ | 燃料供給装置 |
-
2010
- 2010-12-24 JP JP2010288664A patent/JP577787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12-20 WO PCT/JP2011/079483 patent/WO201208663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12-20 CN CN201180061187.0A patent/CN10326165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2-20 BR BR112013016016-0A patent/BR112013016016B1/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0899A (zh) * | 1999-04-16 | 2000-10-25 | 株式会社美姿把 | 燃料供给装置 |
CN101238284A (zh) * | 2005-07-06 | 2008-08-06 | 株式会社美姿把 | 燃料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777878B2 (ja) | 2015-09-09 |
WO2012086634A1 (ja) | 2012-06-28 |
CN103261654A (zh) | 2013-08-21 |
BR112013016016B1 (pt) | 2020-12-29 |
JP2012136975A (ja) | 2012-07-19 |
BR112013016016A2 (pt) | 2018-07-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61654B (zh) | 燃料供给装置 | |
CN1145104A (zh) | 燃料供给装置 | |
US20080298985A1 (en) | Fuel pump assembly for a fuel pump module | |
CN103261657B (zh) | 燃料供给装置 | |
JP5452463B2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CN102052215A (zh) | 用于摩托车的电动燃油泵 | |
JP5285057B2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CN102381403B (zh) | 鞍乘型车辆的燃料装置 | |
JP5745878B2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CN210372012U (zh) | 带有整体小机架的模块化密封装置 | |
JP5688964B2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CN205565961U (zh) | 一种液冷电机的机壳与端盖的连接结构 | |
JP2011157902A (ja) | コネクタ、および燃料供給装置 | |
JP2013007299A (ja) | 燃料供給装置 | |
CN202833272U (zh) | 一种车用水泵 | |
CN218498916U (zh) | 一种深井泵用的电机总成 | |
CN205013378U (zh) | 一种集成惰轮安装结构的水泵壳体 | |
CN205669421U (zh) | 一种机油滤清器 | |
CN205225528U (zh) | 外置齿轮电控燃油泵 | |
CN213116510U (zh) | 一种新型的外置式摩托车燃油泵总成 | |
CN213392453U (zh) | 套装型燃油泵泵体 | |
CN210178639U (zh) | 一种内装式潜水泵 | |
CN202381158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用冷却水泵 | |
CN212583798U (zh) | 分体式汽车水泵 | |
CN210859000U (zh) | 一种泵体组立与电机一体式的燃油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7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