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3121567B - 一种背负式运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负式运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1567B
CN103121567B CN201310001926.8A CN201310001926A CN103121567B CN 103121567 B CN103121567 B CN 103121567B CN 201310001926 A CN201310001926 A CN 201310001926A CN 103121567 B CN103121567 B CN 1031215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istband
shoulder belt
utricule
strut bar
j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019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1567A (zh
Inventor
蔡利海
黄忠耀
杨建雄
李万利
刘易龙
沙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il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ral Logistic Department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Oil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ral Logistic Department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il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ral Logistic Department of PLA filed Critical Oil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ral Logistic Department of PLA
Priority to CN20131000192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215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21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1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1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1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负式运油装置,其包括支撑杆、背负架和囊体,所述背负架由上至下包括相互连接的肩带、背支撑板和腰带支撑;所述背支撑板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所述腰带支撑设置有第二固定装置,所述囊体设置有第三固定装置,所述支撑杆通过上述固定装置将囊体固定在背负架上。该背负式运油装置可由单人背负行进,向交通不便的地域紧急运送油料。

Description

一种背负式运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负式运油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人力背负式运油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外具有运油功能的小型容器,主要包括金属材质的扁提桶和非金属材料的手提油桶。这种油桶主要由桶身、提手、灌注口,加油导管等组成,其容量大多在30L以下。此类小型油桶的运输方式通常采用随车或人力携行,进行油料的随耗随加。
随车携行主要是依靠机动车或飞机的行驶进行油料的运输,但这种方式对道路或天气有着特殊的要求,不能向交通堵塞、中断或环境恶劣的地区运输油料。例如,在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中,由于道路中断,地面油料供给机械装备不能到达;由于天气原因,直升机不能正常起降,油料运输严重受阻,造成特殊地区用油装备(如工程抢修设备、发电机等)的油料供给存在很大困难。
人力携行主要是依靠手提、肩扛的方式进行油料的运输,但这种方式对人和道路有着特殊要求,比较适合短途运输。当行程较长时,特别是行走不便时,将会明显降低运输速度,缺乏保障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了反复的深入研究,从而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种背负式运油装置,其可由单人背负行进,向交通不便的地域紧急运送油料。
本申请的发明人锐意研究,发现如下技术方案可以克服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背负式运油装置,其包括支撑杆、背负架和囊体,所述背负架由上至下包括相互连接的肩带、背支撑板和腰带支撑;所述背支撑板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所述腰带支撑设置有第二固定装置,所述囊体设置有第三固定装置,所述支撑杆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将囊体固定在背负架上:
(1)所述支撑杆分别插入背支撑板的第一固定装置、腰带支撑的第二固定装置和囊体的第三固定装置;
(2)所述支撑杆分别插入腰带支撑的第二固定装置和囊体的第三固定装置。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油装置,优选地,所述背负架还包括腰带,腰带上有侧抱角,腰带支撑通过侧抱角和腰带相结合;所述腰带支撑的中部设置有腰带支撑连接带,腰带支撑通过腰带支撑连接带和背支撑板相连;所述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支撑杆固定穿孔;所述腰带支撑上还设置有位于腰带支撑连接带两侧的第二固定装置支撑杆限位插孔;所述囊体上设置有第三固定装置支撑杆插孔,所述支撑杆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将囊体固定在背负架上:
(1)所述支撑杆分别插入支撑杆固定穿孔、支撑杆限位插孔和支撑杆插孔;
(2)所述支撑杆分别插入支撑杆限位插孔和支撑杆插孔。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油装置,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包括短支撑杆、长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穿孔包括长支撑杆固定穿孔;所述支撑杆限位插孔包括短支撑杆限位插孔、长支撑杆限位插孔;所述支撑杆插孔包括上插孔、中下插孔、下插孔;所述短支撑杆通过短支撑杆限位插孔、下插孔将腰带支撑和囊体相固定;所述长支撑杆通过长支撑杆限位插孔、长支撑杆固定穿孔、上插孔、中下插孔将腰带支撑、背支撑板和囊体相固定。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油装置,优选地,所述肩带包括肩带主体、肩带长度调节扣、肩带连接带、囊体连接扣、肩带长度调节扣限位带;肩带长度调节扣限位带的一端固定于肩带主体的一端,另一端固定于肩带主体的中部;肩带长度调节扣位于肩带长度调节扣限位带的两端;肩带连接带一端固定于肩带主体的另一端,肩带连接带的末端穿过肩带长度调节扣;在肩带连接带的固定端和肩带长度调节扣之间设置有囊体连接扣,其用于将肩带连接带与囊体连接。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油装置,优选地,所述腰带包括腰带主体、插扣、肩带增强带、腰带增强带;插扣由插扣阳端和插扣阴端组成,分别位于腰带主体的两端;肩带增强带通过肩带长度调节扣与腰带主体相连;腰带增强带位于腰带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穿过插扣阳端和插扣阴端。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油装置,优选地,所述腰带主体包括内表面、内里和外表面;腰带主体的内表面的中部是腰带中压片;腰带主体的内里是腰带回力胶板;腰带主体的外表面的两侧设置有腰带侧抱角,从而形成腰带上的侧抱角。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油装置,优选地,所述支撑杆限位插孔、腰带支撑连接带位于腰带支撑的外表面。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油装置,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固定穿孔位于背支撑板的外表面的中下部,并与第二固定装置长支撑杆限位插孔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油装置,优选地,所述囊体包括:囊体主体、提手、连接扣;提手安装于囊体主体顶部和侧下部,囊体上的支撑杆插孔分布于囊体主体与背负架接触面上,连接扣位于囊体主体与背负架接触面的上部。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运油装置,优选地,所述囊体内部粘接有两个柔性隔板,将囊体内部空间分隔为三个相互贯通的腔体。
本发明的背负式运油装置由支撑杆、囊体和专用背负架组成,采用插入的方式现场连接;方便单人背负携行,解决了特殊地域环境下小、散油料的前送难题,提高了战时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油料保障能力。
采用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取得了如下的技术效果:
①背负架中的刚性支撑骨架将运油装置负重分布到脊椎骨和胯骨上,通过骨骼把重量传递到地面,使背负人员背负时重心偏移小,提高背负舒适性。
②囊体选用耐油丁腈橡胶材料,囊体成型时选用接缝处搭接、外包气密胶并整体高温硫化成型的工艺提高接缝的力学强度,有效阻隔了油料的芯吸路径,提高了运油装置囊体成型后的质量一致性。
③囊体内部设计纵向柔性隔板设计保证了运油装置良好的外形,降低背负行进中的油料涌动,提高背负稳定性。
④囊体结构内部设计强度薄弱点(柔性隔板),当囊内油蒸汽压力过大或者囊体遭受强烈冲击发生破坏时,柔性隔板首先会发生断裂,能够有效降低囊内油气压力、减小囊壁受力,而囊体仍不会产生渗漏,以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是背负式运油装置结构图;
图2是囊体结构图;
图3是背负架结构图;
图4是肩带结构图;
图5是腰带结构图;
图6是腰带支撑结构图;
图7是背支撑板结构图。
附图标记如下:
1、背负架,2、囊体,3、囊体A面,4、油口组件,5、把手,7、提手外贴片,8、囊体侧缝气密胶片,9、囊体侧围片,11、上插孔外贴片,12、囊体顶缝气密胶片,13、搭扣连接带,14、搭扣,16、中下插孔外贴片,17、囊体B面,19、下插孔外贴片,20、拉筋加强胶片,21、拉筋,22、50mm插扣阳端,23、40mm腰带增强带,24、腰带,25、背支撑板,26、25mm肩带增强带,27、肩带,28、50mm插扣阴端,29、三道梁,30、腰带支撑,31、短支撑杆,32、长支撑杆,33、腰带下料板主料,34、穿绳侧跨片,35、解脱扣,36、腰带中压片,37、穿绳中跨片,38、腰带侧抱角,39、绒面锦丝搭扣带,40、腰带回力胶板,41、腰带海绵下料,42、腰带主料板,43、钩面锦丝搭扣带,44、绒面锦丝搭扣带,45、背支撑板主料板,46、背支撑板中压片,47、背带长度调节扣四道梁固定带,48、背带长度调节扣四道梁,49、背带后背海绵,50、背支撑塑料板,51、背带增强带,52、增强带固定穿孔,53、长支撑杆固定穿孔,54、背支撑板外侧主料板,55、背支撑板包边,56、25mm肩带连接带,57、肩带主体,58、肩带海绵板,59、囊体连接扣,60、第一肩带长度调节扣四道梁,61、连接扣限位带,62、第二肩带长度调节扣四道梁,63、腰带长度调节扣三道梁固定带,64、腰带塑料支撑板,65、短支撑杆限位插孔,66、长支撑杆限位插孔,67、25mm腰带连接带,68、钩面锦丝搭扣带,69、腰带支撑包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本发明中的”内表面”是指面向身体的一面;“外表面”是指面向环境的一面,与内表面相对;“内里”是指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构成的内部空间。
背负式运油装置包括支撑杆、背负架和囊体,采用插入的方式连接。本发明的背负式运油装置优选为背负式油囊。
(一)囊体结构
囊体包括:囊体主体、提手、第三固定装置支撑杆插孔、连接扣、进出油口组件等。
作为优选的,囊体主体选用耐油丁腈橡胶材料,囊体成型时选用接缝处搭接、外包气密胶并整体高温硫化成型的工艺提高接缝的力学强度,有效阻隔了油料的芯吸路径,提高了运油装置囊体成型后的质量一致性。
提手分别安装于囊体主体顶部和侧下部,由胶布对折而成,与囊体粘接后,通过整体硫化工艺与囊体融为一体。
第三固定装置支撑杆插孔包括上插孔、中下插孔和下插孔,分布于囊体主体与背负架接触面,也是通过整体硫化工艺与囊体融为一体,用于与背负架的支撑杆连接。
连接扣位于囊体主体与背负架接触面的上部,也是通过整体硫化工艺与囊体融为一体,用于囊体和背负架的紧密连接。
进出油口位于囊体主体的顶部,油口与油口盖采用高硬度塑料,设计了斜面密封和平垫密封双重结构,油口内置加油导管。
囊体内部粘接有两个柔性隔板,将内部空间分隔为三个相互贯通的腔体。柔性隔板也是通过整体硫化工艺与囊体粘接。
囊体内部设计纵向柔性隔板设计,不仅保证了运油装置良好的外形,降低背负行进中的油料涌动,提高背负稳定性,而且当囊内油蒸汽压力过大或者囊体遭受强烈冲击发生破坏时,柔性隔板首先会发生断裂,能够有效降低囊内油气压力、减小囊壁受力,而囊体仍不会产生渗漏,以提高使用安全性。
(二)背负架的结构
如图3所示,背负架包括肩带、腰带、腰带支撑和囊体支撑面。
<肩带>
肩带包括肩带主体、肩带长度调节扣、肩带连接带、囊体连接扣、肩带长度调节扣限位带等。
为了安全性和舒适性,优选肩带主体表层采用迷彩织物,芯层采用软质泡沫,通过高强缝纫线缝合而成。
肩带长度调节扣限位带的一端固定于肩带主体的一端,另一端固定于肩带主体的中部。
肩带长度调节扣位于肩带长度调节扣限位带的两端。长度调节扣采用标准的三道梁、四道梁结构,优选四道梁。该四道梁的宽度优选为25-45mm,更优选为30-40mm,最优选为32mm。
肩带连接带一端固定于肩带主体的另一端,肩带连接带的末端穿过肩带长度调节扣。该肩带连接带的宽度优选为15-35mm,更优选为20-30mm,最优选为25mm。
肩带连接带上安装有可与囊体连接的连接扣,其位于肩带连接带的固定端和肩带长度调节扣之间。通过肩带长度调节扣调节肩带连接带的长度,可以保证囊体上部贴近背负人员的肩部,提高背负舒适性。
肩带上还可以配置肩带海绵板,用于缓冲负重的压力直接作用于肩部,提高舒适性。
<腰带>
腰带包括腰带主体、插扣、肩带增强带、腰带增强带等。
腰带主体包括内表面、内里和外表面。
腰带主体的内表面主要由腰带下料板制成,其包括肩带增强带解脱扣、腰带中压片。腰带主体的外表面主要由腰带主料板制成,其包括腰带侧抱角、绒面锦丝搭扣带。腰带主体的内里包括腰带回力胶板、腰带海绵下料。
为了安全性和舒适性,优选腰带下料板和腰带主料板由表层迷彩织物和芯层软质泡沫缝合而成。
肩带增强带解脱扣位于腰带主体内表面的上边缘,用于肩带增强带的固定和脱卸。
腰带中压片位于腰带主体内表面的中部,其可以有效的分散腰部所承受的压力。
腰带侧抱角位于腰带主体外表面的两侧,腰带支撑的两端通过侧抱角和腰带相结合。
绒面锦丝搭扣带位于腰带主体外表面的中央,通过与腰带支撑上的钩面锦丝搭扣带相粘和,将腰带支撑和腰带固定。
腰带回力胶板用于支撑腰带主体,其和腰带海绵下料都可以有效的缓冲腰部所受到的压力。
腰带主体的上边缘还可以安装穿绳侧跨片和穿绳中跨片,作为脱卸绳的固定于腰带上的索道。
插扣由插扣阳端和插扣阴端组成,分别位于腰带主体的两端,用于控制腰带的开合。插扣的宽度优选40-60mm,更优选45-55mm,最优选50mm。
肩带增强带通过肩带上的肩带长度调节扣与腰带主体相连,调节增强带的长度可调整肩部受力。增强带的宽度优选15-35mm,更优选20-30mm,最优选25mm。
腰带增强带位于腰带主体的左右,分别穿过插扣阳端和插扣阴端后,从腰带支撑左右的腰带长度调节扣固定带穿出。
<腰带支撑>
腰带支撑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
腰带支撑的外表面包括腰带长度调节扣固定带,腰带支撑板,第二固定装置支撑杆限位插孔,腰带支撑连接带。
腰带支撑的内表面包括钩面锦丝搭扣带。
腰带支撑还包括腰带支撑包边。
腰带支撑的主体结构为腰带支撑板,其可以由塑料制成,作为最佳的实施方式,优选聚烯烃塑料板,最优选高分子量聚乙烯板。其厚度为1-5mm,最优选2mm。为了安全性和舒适性,优选腰带支撑板表面覆盖迷彩布。
腰带长度调节扣固定带用于将腰带长度调节扣固定于腰带支撑两端。长度调节扣用于调节腰带长度,可采用标准的三道梁、四道梁结构,优选为三道梁。其宽度优选为30-60mm,更优选为40-50mm,最优选为45mm。
腰带支撑连接带位于腰带支撑的中间,用于连接腰带支撑板和背支撑板。其宽度优选为15-35mm,更优选为20-30mm,最优选为25mm。
第二固定装置支撑杆限位插孔包括短支撑杆限位插孔,长支撑杆限位插孔。短支撑杆限位插孔和长支撑杆限位插孔位于腰带支撑连接带的两侧,用于限定短支撑杆和长支撑杆的位置。
钩面锦丝搭扣带位于腰带支撑的内表面的中央,通过与腰带上的绒面锦丝搭扣带相粘和,将腰带和腰带支撑固定。
<囊体支撑面>
囊体支撑面主要由背支撑板构成。。
背支撑板包括内表面、内里和外表面。
背支撑板的内表面包括钩面锦丝搭扣带,绒面锦丝搭扣带,背支撑板主料板,背支撑板中压片,背带长度调节扣固定带,背带长度调节扣。
背支撑板的内里是背带后背海绵,背支撑塑料板。
背支撑板的外表面包括背带增强带固定穿孔,第一固定装置长支撑杆固定穿孔,背支撑板外侧主料板。
背支撑板还包括背带增强带,背支撑板包边。
钩面锦丝搭扣带位于背带增强带的两端,绒面锦丝搭扣带位于背支撑板内表面的两侧。背带增强带穿过背支撑板的外表面的背带增强带固定穿孔,通过锦丝搭扣带的相互粘合作用力将背带增强带固定于背支撑板上。
背带增强带其宽度优选20-60mm,更优选30-50mm,最优选40mm。
为了安全性和舒适性,优选背支撑板主料板和背支撑板外侧主料板由表层迷彩织物和芯层软质泡沫缝合而成。
背支撑板中压片位于背支撑板的中部,其可以有效的分散背部所承受的压力。
背带长度调节扣固定带用于将背带长度调节扣固定于背支撑板中间。长度调节扣用于调节背带长度,可采用标准的三道梁、四道梁结构,优选为四道梁。该四道梁的宽度优选为25-45mm,更优选为30-40mm,最优选为32mm。位于腰带支撑中间的腰带支撑连接带,通过该背带长度调节扣与背支撑板相连接。
第一固定装置长支撑杆固定穿孔位于背支撑板外表面的中下部,并与第二固定装置长支撑杆限位插孔相对应。
作为最佳的实施方式,背支撑塑料板优选聚烯烃塑料板,最优选高分子量聚乙烯板。其厚度为1-5mm,最优选2mm。
(三)支撑杆
支撑杆包括短支撑杆和长支撑杆。其可以由金属、合金等刚性材料制成。为了减轻总体负重,优选合金材料,更优选为铝合金。
(四)背负架的装配
背负架的装配过程主要包括:首先将腰带支撑与腰带相结合为一体,再将背支撑板同腰带支撑与腰带的结合体相组合,最后将长支撑杆插入到背支撑板与腰带支撑上的插孔里。
(五)背负架与囊体的装配
背负架与囊体的装配过程主要包括:首先将长支撑杆再插入囊体上的支撑杆插孔中,将短支撑杆插入腰带支撑和囊体的插孔中,最后用背带增强带将囊体固定在背支撑板上。
(六)背负人员装备及脱卸此背负式运油装置
背负人员装备背负式运油装置的过程主要包括:首先将背负架上左右的背带上的肩带长度调节扣与对应的腰带增强带相连接,在人员将背负式运油装置背负上肩后再将插扣阳端与插扣阴端相互扣紧,此时完成背负式运油装置的装备过程。
背负人员脱卸背负式运油装置的过程主要包括:正常状态下脱卸此背负式运油装置需将插扣阳端与插扣阴端相互分离,人员将背负式运油装置从肩上卸下即可。
实施例1
(一)背负式运油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一种背负式运油装置,包括支撑杆、背负架1和囊体2。
如图3所示,支撑杆包括短支撑杆31、长支撑杆32。
如图2所示,囊体2包括囊体外表面3,油口组件4,提手5,提手内贴片(图中未示出),提手外贴片7,囊体侧缝气密胶片8,囊体侧围片9,上插孔内贴片(图中未示出),上插孔外贴片11,囊体顶缝气密胶片12,搭扣连接带13,搭扣14,中下插孔内贴片(图中未示出),中下插孔外贴片16,囊体内表面17,下插孔内贴片(图中未示出),下插孔外贴片19,拉筋加强胶片20,拉筋21。
其中,油口组件4位于囊体2的顶部,囊体侧边为囊体侧围片9,并用囊体侧缝气密胶片8密封,囊体顶部用囊体顶缝气密胶片12密封;
提手5分别安装于囊体外表面3顶部和侧下部,分别用提手内贴片(图中未示出)、提手外贴片7固定;
上插孔,中下插孔,下插孔分别由上插孔内贴片(图中未示出)、上插孔外贴片11,中下插孔内贴片(图中未示出)、中下插孔外贴片16,下插孔内贴片(图中未示出)、下插孔外贴片19组成,分别位于囊体内表面17的上、中下、下部;
搭扣14位于囊体内表面17的上部,并连接搭扣连接带13;
囊体内部由拉筋21固定拉筋加强胶片20分隔成若干个相互贯通的腔体。
如图3所示,背负架1包括肩带27、腰带24、腰带支撑30和囊体支撑面。
其中肩带27与囊体支撑面相接,囊体支撑面与腰带24和腰带支撑30的结合体相接。
如图4所示,肩带27包括25mm肩带连接带56,肩带主体57,肩带海绵板58,囊体连接扣59,第一肩带长度调节扣四道梁60,连接扣限位带61,第二肩带长度调节扣四道梁62。
其中,肩带27主要由肩带主体57构成,连接扣限位带61一端固定于肩带主体的一端,另一端固定于肩带主体的中部,第一肩带长度调节扣四道梁60,第二肩带长度调节扣四道梁62分别位于连接扣限位带61的两端,25mm肩带连接带56一端固定于肩带主体57的另一端,连接带的末端穿过第一肩带调节扣四道梁60,囊体连接扣59位于25mm肩带连接带56的固定端和第一肩带调节扣四道梁60之间。
如图3所示,腰带24包括腰带主体、50mm插扣阳端22、50mm插扣阴端28、40mm肩带增强带26、25mm腰带增强带23、三道梁29。
其中,50mm插扣阳端22和50mm插扣阴端28分别位于腰带主体的两端,40mm肩带增强带26通过肩带上的第二肩带长度调节扣四道梁62与腰带主体相连,25mm腰带增强带23位于腰带主体的左右,分别穿过50mm插扣阳端22和50mm插扣阴端28后,从腰带支撑左右的腰带长度调节扣固定带63穿出。
如图5所示,腰带24主体内表面包括腰带下料板主料33,穿绳侧跨片34,解脱扣35,腰带中压片36,穿绳中跨片37;
腰带24主体内里包括腰带回力胶板40,腰带海绵下料41;
腰带24主体外表面包括腰带侧抱角38,绒面锦丝搭扣带39,腰带主料板42;
腰带主体的上边缘的中部和两侧分别是穿绳中跨片37和穿绳侧跨片34。
其中,腰带主体的内表面主要由腰带下料板主料33制成,腰带中压片36位于腰带主体内表面的中部,解脱扣35位于腰带中压片36两侧,用于固定40mm肩带增强带26;腰带24主体内里是腰带回力胶板40,腰带海绵下料41,用于支撑腰带主体;腰带主体的外表面主要由腰带主料板42制成,腰带侧抱角38位于腰带24主体外表面的两侧,绒面锦丝搭扣带39位于腰带24主体外表面的中间。
如图6所示,腰带支撑30内表面中间是钩面锦丝搭扣带68,位置与绒面锦丝搭扣带39相对。
腰带支撑30外表面包括腰带长度调节扣三道梁固定带63,腰带塑料支撑板64,短支撑杆限位插孔65,长支撑杆限位插孔66,25mm腰带连接带67。
腰带支撑30的边缘是腰带支撑包边69。
其中,腰带支撑30外表面主要由腰带塑料支撑板64构成,25mm腰带连接带67位于腰带支撑30外表面的中间,短支撑杆限位插孔65,长支撑杆限位插孔66分别位于腰带连接带67的两侧,腰带长度调节扣三道梁固定带63固定于腰带支撑两端。
如图3所示,囊体支撑面包括背支撑板25。
其中,囊体支撑面主要由背支撑板25构成,短支撑杆31用于插入短支撑杆限位插孔65、囊体下插孔中,长支撑杆32用于插入长支撑杆限位插孔66、长支撑杆固定穿孔53、和囊体的中上插孔、上插孔中。
如图7所示,背支撑板25的内表面包括绒面锦丝搭扣带44,背支撑板主料板45,背支撑板中压片46,背带长度调节扣四道梁固定带47,背带长度调节扣四道梁48。
背支撑板25的内里是背带后背海绵49,背支撑塑料板50。
背支撑板25的外表面包括背带增强带固定穿孔52,长支撑杆固定穿孔53,背支撑板外侧主料板54。
背支撑板25还包括钩面锦丝搭扣带43,背带增强带51,背支撑板包边55。
其中,钩面锦丝搭扣带43位于背带增强带51的两端,绒面锦丝搭扣带44位于背支撑板内表面的两侧,背带增强带51穿过背支撑板的外表面的背带增强带固定穿孔52,通过锦丝搭扣带的相互粘合作用力将背带增强带51固定于背支撑板25上;背支撑板25内表面主要由背支撑板主料板45构成,背支撑板25的外表面主要由背支撑板外侧主料板54构成,背支撑板中压片46位于背支撑板内表面的中部,背带长度调节扣48通过背带长度调节扣四道梁固定带47固定在背支撑板内表面的中间,长支撑杆固定穿孔53位于背支撑板25的外表面的下部。
(二)背负架的装配
首先将腰带支撑30与腰带24相结合为一体。先将腰带支撑30附有钩面锦丝搭扣带68的一面与腰带24附有绒面锦丝搭扣带39的一面相对,然后将腰带支撑24的两端分别穿过腰带主体两侧的侧抱角。此状态下,腰带支撑30的锦丝搭扣带钩面68与腰带主体的锦丝搭扣带绒面39位置相重叠,在外侧对钩面锦丝搭扣带68位置施压后腰带支撑30与腰带24相结合为一体。最后分别将腰带24左右的40mm腰带增强带23分别穿过50mm插扣阳端22和50mm插扣阴端28后,从腰带支撑24左右的腰带长度调节扣三道梁固定带63穿出。
接下来将背支撑板25同腰带支撑30与腰带24的结合体相组合。先将背支撑板25附有背带长度调节扣四道梁固定带47的一面与腰带支撑32附有25mm腰带连接带67的一面相对,并使背支撑板25的背支撑板包边55与腰带支撑30的腰带支撑包边69相接触,然后将25mm腰带连接带67穿过背支撑板包边55与腰带支撑30的腰带支撑包边69之间的缝隙后,再通过第一背带长度调节扣四道梁48将背支撑板25同腰带支撑30连接。
下一步分别将两根长支撑杆32通过背支撑板25的长支撑杆固定穿孔53后插入到腰带支撑30的长支撑杆限位插孔66底部,实现25背支撑板与30腰带支撑的稳固连接,而后分别将两根短支撑杆31插入到腰带支撑30的短支撑杆限位插孔65底部。
(三)背负架与囊体的装配
首先使背负架1附有长支撑杆32的一面与囊体B面17相对,然后将背负架1上的两根长支撑杆32分别通过囊体2的由中下插孔内贴片(图中未示出)和中下插孔外贴片16所组成的附着在囊体2囊体B面17上的左右两个插孔,接着分别将两根长支撑杆32插入由上插孔内贴片(图中未示出)和上插孔外贴片11组成的上插孔并且同时使两根短支撑杆31通过由下插孔内贴片(图中未示出)和下插孔外贴片19所组成的下插孔。
下一步将背带增强带51两端分别穿过长支撑杆32与囊体B面17之间的夹空后,再经由增强带固定穿孔52穿出后折向背支撑板25的另一面,将锦丝搭扣带钩面43与锦丝搭扣带绒面44位置相重叠压实。
最后将背负架1左右两条肩带27上的连接搭扣59分别扣在囊体2对应的搭扣14上,此时完成背负架1同囊体2的装配。
(四)背负人员装备及脱卸此背负式运油装置
首先将背负架1上左右的肩带27上的第二肩带长度调节扣四道梁62与对应的25mm肩带增强带26相连接,在人员将背负式运油装置背负上肩后再将50mm插扣阳端22与50mm插扣阴端28相互扣紧,此时完成背负式运油装置的装备过程。
正常状态下脱卸此背负式运油装置需将50mm插扣阳端22与50mm插扣阴端28相互分离,人员将背负式运油装置从肩上卸下即可。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背负式运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油装置包括支撑杆、背负架和囊体,所述背负架由上至下包括相互连接的肩带、背支撑板和腰带支撑;所述背支撑板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所述腰带支撑设置有第二固定装置,所述囊体设置有第三固定装置;
所述背负架还包括腰带,腰带上有侧抱角,腰带支撑通过侧抱角和腰带相结合;所述腰带支撑的中部设置有腰带支撑连接带,腰带支撑通过腰带支撑连接带和背支撑板相连;所述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支撑杆固定穿孔;所述腰带支撑上还设置有位于腰带支撑连接带两侧的第二固定装置支撑杆限位插孔;所述囊体上设置有第三固定装置支撑杆插孔,所述支撑杆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将囊体固定在背负架上:
(1)所述支撑杆分别插入支撑杆固定穿孔、支撑杆限位插孔和支撑杆插孔;
(2)所述支撑杆分别插入支撑杆限位插孔和支撑杆插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运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短支撑杆、长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穿孔包括长支撑杆固定穿孔;所述支撑杆限位插孔包括短支撑杆限位插孔、长支撑杆限位插孔;所述支撑杆插孔包括上插孔、中下插孔、下插孔;所述短支撑杆通过短支撑杆限位插孔、下插孔将腰带支撑和囊体相固定;所述长支撑杆通过长支撑杆限位插孔、长支撑杆固定穿孔、上插孔、中下插孔将腰带支撑、背支撑板和囊体相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运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包括肩带主体、肩带长度调节扣、肩带连接带、囊体连接扣、肩带长度调节扣限位带;肩带长度调节扣限位带的一端固定于肩带主体的一端,另一端固定于肩带主体的中部;肩带长度调节扣位于肩带长度调节扣限位带的两端;肩带连接带一端固定于肩带主体的另一端,肩带连接带的末端穿过肩带长度调节扣;在肩带连接带的固定端和肩带长度调节扣之间设置有囊体连接扣,其用于将肩带连接带与囊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运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带包括腰带主体、插扣、肩带增强带、腰带增强带;插扣由插扣阳端和插扣阴端组成,分别位于腰带主体的两端;肩带增强带通过肩带长度调节扣与腰带主体相连;腰带增强带位于腰带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穿过插扣阳端和插扣阴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负式运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带主体包括内表面、内里和外表面;腰带主体的内表面的中部是腰带中压片;腰带主体的内里是腰带回力胶板;腰带主体的外表面的两侧设置有腰带侧抱角,从而形成腰带上的侧抱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运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限位插孔、腰带支撑连接带位于腰带支撑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负式运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固定穿孔位于背支撑板的外表面的中下部,并与第二固定装置长支撑杆限位插孔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运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包括:囊体主体、提手、连接扣;提手安装于囊体主体顶部和侧下部,囊体上的支撑杆插孔分布于囊体主体与背负架接触面上,连接扣位于囊体主体与背负架接触面的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运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内部粘接有两个柔性隔板,将囊体内部空间分隔为三个相互贯通的腔体。
CN201310001926.8A 2013-01-06 2013-01-06 一种背负式运油装置 Active CN1031215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01926.8A CN103121567B (zh) 2013-01-06 2013-01-06 一种背负式运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01926.8A CN103121567B (zh) 2013-01-06 2013-01-06 一种背负式运油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1567A CN103121567A (zh) 2013-05-29
CN103121567B true CN103121567B (zh) 2015-11-25

Family

ID=48452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01926.8A Active CN103121567B (zh) 2013-01-06 2013-01-06 一种背负式运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2156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72414A (en) * 1985-01-07 1986-02-25 Ziamatic Corporation Smoke ejector carrier
DE19638502A1 (de) * 1995-09-22 1997-03-27 Decathlon Sa Rucksack mit verbesserten Tragvorrichtungen
CN102578794A (zh) * 2012-01-13 2012-07-18 盈喜(香港)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59703A1 (en) * 2006-05-24 2007-11-28 Lee, Gyu-min Rucksack having ventilation function
CA2633873A1 (en) * 2007-06-29 2008-12-29 Aphirath T. Vongnaraj Bicycle luggage carri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72414A (en) * 1985-01-07 1986-02-25 Ziamatic Corporation Smoke ejector carrier
DE19638502A1 (de) * 1995-09-22 1997-03-27 Decathlon Sa Rucksack mit verbesserten Tragvorrichtungen
CN102578794A (zh) * 2012-01-13 2012-07-18 盈喜(香港)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1567A (zh) 2013-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72762B2 (en) Weight distribution and support device and system for armor vests
US7431184B2 (en) Backpack having distributed-load shoulder strap system
CN107404992B (zh) 用于携带物体的装置
CN101511317A (zh) 吸收性物品、带结构、带结构制造方法和吸收性物品制造方法
EP2523570B1 (en) Backpack with a carrying system
US10077115B2 (en) Parachute harness container with bio-contoured load distributing vest
CN103121567B (zh) 一种背负式运油装置
CN205182024U (zh) 一种高空缓降逃生装置
CN201182310Y (zh) 一种背包
CN204502186U (zh) 全背式安全带
CN207898591U (zh) 一种医用术后包扎胸带
CN106343701B (zh) 背囊帐篷一体式单兵携行具
CN205757952U (zh) 一种便携发控系统携行具
CN207970165U (zh) 收腹带
CN204219196U (zh) 便携全护脊型软式担架
CN205561653U (zh) 一种快拆多模块化防弹衣
CN209437951U (zh) 一种体育训练用折叠式保护垫
CN206062493U (zh) 可矫正背姿的省力双肩背包
CN205924276U (zh) 一种辅助膝关节术后恢复用保护袋
CN221243789U (zh) 一种新式安全带
CN203111479U (zh) 救生裤
CN221219950U (zh) 一种放置稳固的帐篷支脚固定用沙袋
CN203235183U (zh) 钢板背心
CN208293775U (zh) 可移动式微型一体化基站
CN201558140U (zh) 腋窝术后加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