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2527B - 一种中继节点切换方法、基站、和通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继节点切换方法、基站、和通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02527B CN103002527B CN201110269656.XA CN201110269656A CN103002527B CN 103002527 B CN103002527 B CN 103002527B CN 201110269656 A CN201110269656 A CN 201110269656A CN 103002527 B CN103002527 B CN 1030025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information
- target
- source base
- via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77 lo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JZEPSDIWGBJOEH-UHFFFAOYSA-N 4-decylbicyclo[2.2.1]hept-2-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2C=CC1(CCCCCCCCCC)C2 JZEPSDIWGBJOE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186 dish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4 fractio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9 initi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7—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access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4—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access 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H04W40/36—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due to hando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中继节点切换方法,包括:目标基站接收服务于中继节点的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所述目标基站从所述源基站获取第一传输网络层TNL信息;及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TNL信息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站和通讯系统。本发明可以实现中继节点从源基站至目标基站的切换,从而保证了中继节点与目标基站间的连接建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继节点切换的方法、基站、和通讯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网络中,基站和用户设备(英文为:User Equipment,简称UE)之间的无线连接是直接的无线连接,也就是单跳的网络连接。而中继技术是在基站和UE之间增加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英文为:relay node,简称RN),用于负责将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做一次或多次信号转发后到达UE。当在基站和UE之间具有RN时,上述基站可以称为施主基站(英文为:donor eNB,简称DeNB),上述基站可以对RN进行控制。以较简单的两跳中继网络架构为例,将基站与UE之间的无线链路分割为基站到RN,以及RN到UE的两条无线链路,以获得更高的链路容量以及更好的覆盖。其中,基站到RN的无线链路可以称为回程链路(英文为:backhaul link),而RN到UE的无线链路称为接入链路。
目前,业界期盼一种有效的实现方式,当RN发生移动的时候,可以实现RN在多个基站之间的切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继节点切换方法、基站和通讯系统,以解决当中继节点移动时,中继节点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间题。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中继节点切换方法,包括:
目标基站接收服务于中继节点的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
所述目标基站从所述源基站获取第一传输网络层TNL信息;及
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TNL信息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连接。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处理器,用于决定将所述基站服务的中继节点切换至目标基站;
发射机,用于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及第一传输网络层TNL信息,以便于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TNL信息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连接。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机,用于接收服务于中继节点的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及第一传输网络层TNL信息;及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TNL信息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连接。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通讯系统,包括:
目标基站,所述目标基站可实现上述中继节点切换方法中目标基站所执行的动作;及
源基站,所述源基站可实现上述中继节点切换方法中源基站所执行的动作。
本发明针对中继节点移动的场景,通过源基站向目标基站传送的TNL信息,实现了中继节点从源基站至目标基站的切换,从而保证中继节点与目标基站的连接建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具有中继节点的网络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具有中继节点的网络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一种中继节点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一种中继节点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一种中继节点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文中结合终端和/或基站来描述各种方面。
终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包括无线终端或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经无线接入网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例如,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又如,无线终端也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再如,无线终端可以为移动站(英文为:mobilestation)、接入点(英文为:access point)、或用户装备(英文为:user equipment,简称UE)等。为便于叙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将以UE为例加以描述。
基站,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小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例如,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英文为:base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英文为: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英文为:evolutional Node B,简称eNB或e-NodeB),或者是后续演进网络中的基站,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网络场景可以应用于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通信网络,为方便起见,以应用于两跳中继网络架构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适用于多跳中继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中继节点RN(RN1至RN3)分别通过两个基站接入网络,UE(UE1-UE4)分别附着在RN(RN1至RN3)下,UE5直接附着在基站下。在RN入网的过程中,RN可以和移动管理实体(英文为:mobile management entity,简称MME)建立连接,以传输控制信令。同时,RN也会和业务网关(英文为:service gateway,简称S-GW)建立连接,以传输用户面数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基站可以为宏基站或者为微基站,但本发明各实施例并不仅限于此。
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网络场景如图2所示,其中,各基站与UE间的接口,以及RN与UE间的接口都属于空口(简称Un接口),上述Un接口主要用于控制面信令以及用户面数据的传送。以LTE技术为例,基站之间可以通过X2接口相连接。在引入RN之后,RN和基站之间存在S1/X2接口,因此,基站将为RN和其他网络节点之间提供S1/X2接口的代理功能。
对RN而言,其空口协议栈包含了2个层次,分别为接入层(英文为:accessstratum,简称AS)、及传输网络层(英文为:transport network layer,简称TNL)。其中,所述AS层包括:物理层(英文为:physical layer,简称PHY)、媒体接入控制(英文为:media access control,简称MAC)、无线链路控制(英文为:radio link control,简称RLC)、及分组数据汇聚协议(英文为: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简称PDCP)。所述TNL层由下列一个或多个协议层组成:IP、流控制传输协议(英文为: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简称SCTP)、及用户数据报协议(英文为:use datagram protocol,简称UDP)。
例如,在图1和图2所示的场景中,具体而言,上述S1/X2接口都是承载在对应的TNL上的,其中:S1/X2接口的用户面数据承载在UDP/IP上,S1/X2接口的控制面信令承载在SCTP/IP上。
对UDP而言,这是基于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也就是说,在RN与源基站、或RN与目标基站间,基于UDP上用户面数据的传送不需要通过设定的通讯通道或路径进行。故,当RN切换至目标基站时,在目标基站和RN间不需要针对UDP重建连接。
对SCTP而言,这是基于连接的传输层协议,也就是说,在RN与源基站、或RN与目标基站间,基于SCTP上控制信令的传送需要通过预定的通讯通道或路径进行。这就意味着当RN切换到目标基站时,需要重建RN与目标基站间的通讯通道或路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通讯通道可以为SCTP偶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SCTP偶联指的是在两个SCTP端点间通过SCTP协议制定的四步握手机制建立起来的进行数据传递的逻辑联系或路径,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N切换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
S301:目标基站接收服务于RN的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
S302:所述目标基站从所述源基站获取传输网络层TNL信息;
S303: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TNL信息与所述RN建立连接。
在S301中,可选的,当RN在移动中向源基站提供切换请求时,源基站会根据RN上报的测量报告确认目标基站,并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用于切换RN。可选的,源基站也可以根据小区负载情况,主动确认目标基站,并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用于切换RN。
在S302中,TNL信息可以为SCTP偶联信息和/或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所述SCTP偶联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RN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源基站的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RN及所述源基站的主路径地址。
其中,所述RN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中具有RN的至少一个控制面传输地址信息。例如,上述传输地址信息可以为RN的控制面的IP地址,也可以为RN的SCTP端口地址,或者二者的组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控制面传输地址可以为基于控制面的发送数据包的路由,也可以为其他用于传输RN控制面信令的地址,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源基站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中包含源基站的至少一个控制面传输地址信息。例如,上述传输地址信息可以为源基站的控制面的IP地址,也可以为源基站的SCTP端口地址,或者二者的组合。同样,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理解,上述控制面传输地址可以为基于控制面的发送数据包的路由,也可以为其他用于传输RN控制面信令的地址,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主路径地址(英文为:primary path IP address)为源基站与RN间传送控制面信令的路径地址,包括由RN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中选择出的一个控制面传输地址,和/或由源基站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中选择出的一个控制面传输地址。基于上述路径地址,源基站与RN间可以在SCTP偶联上传送控制面信令。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目标基站可以从RN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源基站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中分别获取RN、源基站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并基于上述传输地址进行目标基站与RN的连接。又如,目标基站也可以直接使用获取的RN和源基站的主路径地址,并基于主路径地址进行目标基站与RN的连接。此时,目标基站获取的RN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和/或源基站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中的其他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可以作为目标基站与RN间的备用路径地址(英文为:secondary path IP address),用于当在主路径上无法传送控制面信令时,将基站与RN间传送SCTP控制面信令的主路径切换至备用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为源基站与RN的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例如,上述用户面的传输地址信息可以为源基站及RN的用户面的IP地址,也可以为源基站及RN的用户面的端口地址,或者二者的组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用户面的传输地址可以为基于控制面的发送数据包的路由,还可以为其他用于在源基站及RN间传送用户面数据的地址,在此不再赘述。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理解,RN的控制面传输地址和用户面传输地址可以相同或不同;同样,源基站的控制面传输地址和用户面传输地址也可以相同或不同,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源基站可以将上述TNL信息携带在切换请求中向目标基站发送。可选的,源基站也可以将上述TNL信息携带在其他消息或信元中向目标基站发送,例如,源基站可以将上述TNL信息携带在序列号状态传输消息向目标基站发送。或者,源基站也可以向目标基站发送单独的消息或信元,所述消息或信元中携带上述TNL信息,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在S303中,当RN接入到目标基站下的小区后,目标基站或RN根据TNL信息,建立目标基站与RN间的TNL连接,包括建立目标基站与RN间的SCTP偶联和/或用户面的连接。所述RN接入目标基站下的小区,是指RN随机接入目标基站下的小区,且在所述小区中RN可以接收到目标基站的调度信息。
可选的,当上述TNL信息为SCTP偶联信息且当RN接入到目标基站下的小区时,目标基站或RN可以立刻发起目标基站与RN间的连接。具体而言,上述目标基站或RN可以根据TNL信息,如根据RN及源基站的主路径地址将源基站和RN间的主路径转移至目标基站及RN间,用于所述目标基站通过所述第一主路径连接所述RN。
在本实施例中,在建立目标基站与RN的SCTP偶联前,目标基站可以进行目标基站侧的配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目标基站侧的配置可以为根据SCTP偶联信息在目标基站侧根据SCTP偶联信息进行协议栈SCTP上的数据结构的配置,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基站在目标基站侧进行配置所用到的SCTP偶联信息,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参数:
差错计数(Error Count),用于指示当前到达目标基站的传输差错计数;
差错门限(Error Threshold),用于指示当前对应目标基站的差错门限,例如,当差错计数超过上述差错门限时,认为上述SCTP偶联的控制面传输地址无法传送至目标基站。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目标基站进行配置所用到的SCTP偶联信息的参数不限于此,只要是能使目标基站正确获取源基站与RN间的SCTP连接状态,并根据上述SCTP连接状态实现RN从源基站间同步到目标基站的参数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当TNL信息为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RN接入到目标基站下的小区后且当RN或目标基站向对端传送数据时,触发目标基站或RN发起目标基站与RN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针对RN移动的场景,通过源基站向目标基站传送的TNL信息,进行目标基站侧的配置,实现了RN从源基站至目标基站的切换,从而保证RN与目标基站的连接建立。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RN切换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
S401:目标基站接收服务于RN的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
上述S401可以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402:目标基站从所述源基站获取SCTP偶联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SCTP偶联信息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RN、目标基站、及源基站的SCTP偶联信息、及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可以通过预配置的方式保持不变。例如,通过运营商自行定义RN、目标基站、及源基站的SCTP偶联信息、及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使上述SCTP偶联保持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源基站及RN间具有X2/S1接口,并且上述X2/S1接口对应两个独立的SCTP偶联,所以在源基站向目标基站传送的SCTP偶联信息中,包括对应上述X2/S1接口的两个单独的SCTP偶联。
S403: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SCTP偶联信息进行所述目标基站侧的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预配置的方式或运营商自行定义的方式,确定RN、目标基站、源基站的SCTP偶联信息及用户面传输地址均保持不变,源基站无需将用户面传输地址发送给目标基站,只需要将源基站侧的SCTP偶联信息发送给目标基站,使得目标基站正确获取源基站与RN间的SCTP连接状态,并根据上述SCTP连接状态实现RN从源基站同步到目标基站。
可选的,为了保证基站与RN间的SCTP连接状态在切换的过程中保持不变,在目标基站进行目标基站侧的配置时、或RN成功切换到目标基站前,可以停止上述主路径上的信息传输,例如停止心跳机制相关信息的传输。
S404:当所述RN接入到所述目标基站下的小区后,目标基站基于所述SCTP偶联信息将所述源基站及所述RN间的主路径转移至所述目标基站与所述RN间,以实现所述RN及所述目标基站的连接建立。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基站根据SCTP偶联信息中的主路径地址,通过触发机制来实现目标基站与RN间的连接,以恢复SCTP偶联及在SCTP偶联上承载的控制面信令的传输。
本实施例中,上述触发机制可以为通过需要承载在SCTP偶联上的控制面信令的传输,来隐含的指示对端上述SCTP偶联已恢复连通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传输控制面信令的发起方可以是RN或者目标基站,相应的,接收方是目标基站或者RN,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例如,当目标基站在基于所述主路径地址的主路径上向RN发送SCTP偶联上的控制面信令,RN能够接收到上述控制面信令时,表示目标基站与RN间的SCTP偶联已经建立连接。又如,当目标基站在所述主路径上向RN发送SCTP偶联上的控制面信令,RN不能接收到上述控制面信令时,表示目标基站与RN间的SCTP偶联还没有建立。
本实施例针对RN移动的场景,当RN从源RN切换至目标基站时,只需要把源基站与RN的SCTP偶联状态信息在切换准备的过程中提前传递给目标基站,就可以让Un接口上的SCTP偶联状态不受影响。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RN切换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
S501:服务于RN的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
上述S501可以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502:所述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传输网络层TNL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TNL信息包括第一SCTP偶联信息和/或第一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所述第一SCTP偶联信息和/或第一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针对SCTP偶联信息和/或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RN向源基站上报的测量报告,所述源基站可以决定是否将RN切换至目标基站,并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所述第一TNL信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源基站也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将RN切换至目标基站,并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所述第一TNL信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S503: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传输网络层TNL信息向所述源基站发送第二传输网络层TNL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当RN、目标基站、源基站中任何一个的SCTP偶联、或RN、目标基站、源基站中任何一个的用户面传输地址发生变化时,也就是说,当所述RN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所述源基站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所述目标基站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所述RN与所述源基站的主路径地址中的至少一个发生变化;或者,所述源基站和所述RN的用户面传输地址中的至少一个发生变化时,目标基站根据第一TNL信息向源基站发送第二TNL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TNL信息包括第二SCTP偶联信息和/或第二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所述第二SCTP偶联信息由所述目标基站配置,包括下列信息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RN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源基站的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目标基站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RN及所述源基站的第二主路径地址。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RN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所述源基站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不可用时,目标基站可以配置所述第二SCTP偶联信息,并将更新后第二SCTP偶联信息发送给源基站。例如,当源基站将源基站/RN当前的SCTP偶联信息传输给目标基站时,目标基站根据目标基站侧的本地配置,发现RN/源基站的任意一个控制面传输地址与目标侧使用的传输地址发生冲突时,或者发现RN/源基站的任意一个控制面传输地址无法在目标侧配置的本地传输网络中使用时(譬如RN/源基站的任意一个控制面传输地址与目标侧使用的传输地址不是同一个IP子网内的地址),目标基站将更新后的第二SCTP偶联信息发送给源基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目标基站配置第二SCTP偶联信息可以为目标基站根据实际情况重新配置第二SCTP偶联信息,也可以为目标基站选取既有的参数更新第二SCTP信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基站向源基站传送的第二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为经由目标基站配置的且经由源基站确认的所述源基站及RN间的用户面传输地址。例如,当源基站将源基站及RN间当前的用户面传输地址传输给目标基站时,目标基站根据目标基站侧的本地配置,发现源基站/RN的用户面传输地址不可用时(如RN/源基站的任意一个用户面传输地址与目标侧使用的传输地址发生冲突,或者RN/源基站的任意一个用户面传输地址无法在目标侧配置的本地传输网络中使用时),目标基站将更新后的源基站和/或RN的用户面传输地址发送给源基站。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TNL信息,所述目标基站可以向所述源基站发送指示有所述第二TNL信息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如上所述,如果目标基站确认不能沿用第一TNL信息且需要向源基站发送更新的TNL信息时,则可以通过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来对源基站进行相应指示,并把第二TNL信息传递给源基站。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基站将SCTP偶联信息和/或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传送至源基站后,因为RN无法直接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数据,故,RN接收到上述数据是通过源基站的转发。例如,源基站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TNL信息后,所述源基站向所述RN发送指示有所述第二TNL信息的S1消息或RRC消息。例如,所述S1消息可以为承载S1接口控制面信令的消息,如承载S1AP信令的消息,所述RRC消息可以为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或RRC下行传输消息。在上述S1消息或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可以增加一个用于指示第二TNL信息的透明容器或信元,用于携带更新后的SCTP偶联信息和/或用户面传输地址。
S504:所述源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传输网络层TNL信息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第三传输网络层TNL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源基站根据更新的控制面传输地址和/或第二主路径地址,在RN和源基站间添加第二主路径,用于RN切换至目标基站时的SCTP偶联。此时,在源基站与RN间传输控制面信令的SCTP偶联仍旧为第一主路径,也就是说,传输控制面信令仍在第一主路径上进行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TNL信息为第三SCTP偶联信息和/或第二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所述第三SCTP偶联信息经由所述源基站确认,包括下列信息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RN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源基站的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RN及所述源基站的第二主路径地址。
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三SCTP偶联信息中的RN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与第二SCTP偶联信息中的RN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样,第三SCTP偶联信息中的源基站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与第二SCTP偶联信息中的源基站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所述源基站根据第二TNL信息发送的包括所述第三TNL信息的序列号状态传输消息。例如,上述序列号状态传输消息可以为同步状态传输消息。如上所述,当RN和源基站更新好了SCTP偶联和/或用户面传输地址后,还需要把更新后的SCTP偶联状态信息和/或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告诉给目标基站,因此可以使用上述同步状态传输消息来传递第三TNL信息。例如,在同步状态传输消息中可以增加一个用于指示第三TNL连接状态的透明容器或信令,用于携带所述更新后的SCTP偶联信息和/或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
S505: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三传输网络层TNL信息与所述目标基站建立连接。
可选的,所述目标基站基于所述第二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与所述RN建立连接。
可选的,当所述RN接入到所述目标基站下的小区后,所述目标基站基于所述第三SCTP偶联信息将所述源基站及所述RN间的第二主路径转移至所述目标基站与所述RN间,用于所述目标基站通过所述第二主路径连接所述RN。
可选的,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三SCTP偶联信息,将控制面信令的传输从第一主路径切换至第二主路径,且通过所述第二主路径进行所述目标基站与所述RN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第一主路径和第二主路径上控制面信令的切换可以包含如下两种方式:
1、在将源基站和RN间的第二主路径转移至目标基站和RN间之前,所述源基站可以将基于所述第一主路径地址的第一主路径上传送的通讯信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通讯信息可以为控制面信令)切换至基于所述第二主路径地址的第二主路径上传送。随后,所述源基站删除所述第一主路径。
2、目标基站首先将RN和源基站间第一主路径及第二主路径全部转移至RN和目标基站间。随后,目标基站将基于所述第一主路径地址的第一主路径上传送的通讯信息切换至基于所述第二主路径地址的第二主路径上传送,并且删除所述第一主路径。
可选的,为了保证基站与RN间的SCTP连接状态在切换的过程中保持不变,在目标基站进行目标基站侧的配置时,如协议栈的配置、或RN成功切换到目标基站前,停止上述第一主路径或第二主路径上的信息传输,例如停止心跳机制相关信息的传输。
故,本实施例针对RN移动的场景,在源基站/目标基站/RN中任意一个的SCTP偶联、或源基站/RN中任意一个的用户面传输地址需要更新的情况下,目标基站向源基站发送自行配置的第二TNL信息后,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经由源基站确认的第三TNL信息,以实现了RN从源基站至目标基站的切换,从而保证RN与目标基站的连接建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述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其主要结构可参照图6所示,包括:
接收机61,用于接收服务于RN的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及第一传输网络层TNL信息;及
处理器6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TNL信息与所述RN建立连接。
其中,如果所述源基站的控制面传输地址、及所述中继节点的控制面传输地址中的至少一个控制面传输地址不可用,和/或所述源基站的用户面传输地址、及所述中继节点的用户面传输地址中的至少一个用户面传输地址不可用,所述处理器还82用于配置第二TNL信息,所述第二TNL信息包括第二SCTP偶联信息和/或第二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基站还包括发射机6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TNL信息,向所述源基站发送第二TNL信息。
其中,上述接收机61,还用于接收所述源基站根据所述第二TNL信息发送的第三TNL信息,所述第三TNL信息由所述源基站所确认。
所述基站可以实现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RN切换方法中所述目标基站执行的动作,例如,所述接收机61可以执行第一实施例中S101的动作。故,本实施例针对RN移动的场景,实现了RN从源基站至目标基站的切换,从而保证RN与目标基站的连接建立。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其主要结构可参照图7所示,包括:
处理器71,用于决定将所述基站服务的RN切换至目标基站;
发射机72,用于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及第一TNL信息,以便于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TNL信息与所述RN建立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TNL信息,包括:第一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偶联信息和/或第一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
所述第一SCTP偶联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RN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基站的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RN及所述基站的第一主路径地址。
其中,上述基站还包括接收机73,用于当所述目标基站确认所述基站的控制面传输地址、及所述RN的控制面传输地址中的至少一个控制面传输地址不可用,和/或所述基站的用户面传输地址、及所述RN的用户面传输地址中的至少一个用户面传输地址不可用时,接收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TNL信息向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TNL信息,所述第二TNL信息包括由所述目标基站配置的第二SCTP偶联信息和/或第二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发射机7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TNL信息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第三TNL信息,所述第三TNL信息包括由所述基站确认的第三SCTP偶联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由目标基站配置的第二SCTP偶联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RN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基站的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目标基站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RN及所述基站的第二主路径地址;及
所述由基站确认的第三SCTP偶联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RN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基站的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RN及所述基站的第二主路径地址。
其中,上述处理器71还用于确认所述第三SCTP偶联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
其中,上述发射机72,还用于向所述RN发送S1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所述S1消息或所述RRC消息分别包括所述第二TNL信息。
所述基站可以实现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RN切换方法中所述源基站执行的动作,例如,所述发射机72可以执行第三实施例中S501的动作。故,本实施例针对RN移动的场景,实现了RN从源基站至目标基站的切换,从而保证RN与目标基站的连接建立。
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讯系统,包括中继节点,移动性管理实体,目标基站;及源基站。所述目标基站可以为第四实施例中的基站,以实现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RN切换方法中所述目标基站执行的动作。
所述源基站可以为第五实施例中的基站,以实现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RN切换方法中所述源基站执行的动作。
故,本实施例针对RN移动的场景,实现了RN从源基站至目标基站的切换,从而保证RN与目标基站的连接建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并且,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装置模块的划分为功能划分,实际具体结构可以为上述功能模块的拆分或合并。
以上实施例的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权利要求的内容记载的方案也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4)
1.一种中继节点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标基站接收服务于中继节点的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
所述目标基站从所述源基站获取第一传输网络层TNL信息,所述第一TNL信息,包括第一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偶联信息和/或第一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TNL信息,所述目标基站向所述源基站发送第二TNL信息,所述第二TNL信息包括第二SCTP偶联信息和/或第二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
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所述源基站根据所述第二TNL信息发送的第三TNL信息,所述第三TNL信息包括第三SCTP偶联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
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三TNL信息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SCTP偶联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中继节点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源基站的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中继节点及所述源基站的第一主路径地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TNL连接状态信息,所述目标基站向所述源基站发送第二TNL信息,包括:
如果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TNL信息确认源基站的控制面传输地址、及中继节点的控制面传输地址中的至少一个控制面传输地址不可用,和/或如果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TNL信息确认源基站的用户面传输地址、及中继节点的用户面传输地址中的至少一个用户面传输地址不可用,所述目标基站向所述源基站发送所述第二TNL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TNL连接状态信息,所述目标基站向所述源基站发送第二TNL信息,包括:
如果所述目标基站确认所述源基站的控制面传输地址、及所述中继节点的控制面传输地址中的至少一个控制面传输地址不可用时,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SCTP偶联信息配置所述第二SCTP偶联信息,并向源基站发送所述第二SCTP偶联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SCTP偶联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中继节点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源基站的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目标基站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中继节点及所述源基站的第二主路径地址。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SCTP偶联信息由所述源基站确认,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中继节点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源基站的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中继节点及所述源基站的第二主路径地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三TNL信息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连接,包括:
所述目标基站基于所述第三SCTP偶联信息将所述源基站及所述中继节点间的第二主路径转移至所述目标基站与所述中继节点间,用于所述目标基站通过所述第二主路径连接所述中继节点。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三TNL信息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连接,包括:
所述目标基站基于所述第二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连接所述目标基站与所述中继节点。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为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所述源基站和/或所述中继节点的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及
所述第二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为所述目标基站配置的且经由所述源基站确认的所述源基站和/或所述中继节点的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基站从所述源基站获取第一传输网络层TNL信息,包括:
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所述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TNL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TNL信息,所述目标基站向所述源基站发送第二TNL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TNL信息,所述目标基站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所述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包括所述第二TNL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所述源基站根据第二TNL信息发送的第三TNL信息,包括:
所述目标基站接收所述源基站根据第二TNL信息发送的序列号状态传输消息,所述序列号状态传输消息包括所述第三TNL信息。
1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决定将所述基站服务的中继节点切换至目标基站;
发射机,用于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及第一传输网络层TNL信息,所述第一TNL信息,包括第一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偶联信息和/或第一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
接收机,用于接收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TNL信息向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TNL信息,所述第二TNL信息包括第二SCTP偶联信息和/或第二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
所述发射机,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TNL信息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第三TNL信息,所述第三TNL信息包括第三SCTP偶联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以便于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三TNL信息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SCTP偶联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中继节点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基站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中继节点及所述基站的第一主路径地址。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具体用于:
当所述目标基站确认所述基站的控制面传输地址、及所述中继节点的控制面传输地址中的至少一个控制面传输地址不可用,和/或所述基站的用户面传输地址、及所述中继节点的用户面传输地址中的至少一个用户面传输地址不可用时,接收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TNL信息向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TNL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由目标基站配置的第二SCTP偶联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中继节点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基站的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目标基站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中继节点及所述基站的第二主路径地址;及
所述由基站确认的第三SCTP偶联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中继节点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基站的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中继节点及所述基站的第二主路径地址。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认所述第三SCTP偶联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
1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机,用于接收服务于中继节点的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及第一传输网络层TNL信息,所述第一TNL信息,包括第一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偶联信息和/或第一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
发射机,用于根据所述第一TNL信息,向所述源基站发送第二TNL信息,所述第二TNL信息包括第二SCTP偶联信息和/或第二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
所述接收机,还用于接收所述源基站根据所述第二TNL信息发送的第三TNL信息,所述第三TNL信息包括第三SCTP偶联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及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三TNL信息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SCTP偶联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中继节点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源基站的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中继节点及所述源基站的第一主路径地址。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源基站的控制面传输地址、及所述中继节点的控制面传输地址中的至少一个控制面传输地址不可用,和/或所述源基站的用户面传输地址、及所述中继节点的用户面传输地址中的至少一个用户面传输地址不可用,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配置第二TNL信息。
21.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SCTP偶联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中继节点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源基站的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基站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中继节点及所述源基站的第二主路径地址;及
所述第三SCTP偶联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中继节点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源基站的的控制面的传输地址列表;
所述中继节点及所述源基站的第二主路径地址。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三SCTP偶联信息将所述源基站及所述中继节点间的第二主路径转移至所述基站与所述中继节点间,用于所述基站通过所述第二主路径连接所述中继节点。
23.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面传输地址信息连接所述基站与所述中继节点。
24.一种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3-17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及
如权利要求18-23任一项所述的基站。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69656.XA CN103002527B (zh) | 2011-09-13 | 2011-09-13 | 一种中继节点切换方法、基站、和通讯系统 |
EP12832620.4A EP2747482B1 (en) | 2011-09-13 | 2012-09-06 | Relay node handover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
PCT/CN2012/081086 WO2013037276A1 (zh) | 2011-09-13 | 2012-09-06 | 一种中继节点切换方法、基站和通讯系统 |
US14/203,067 US9179376B2 (en) | 2011-09-13 | 2014-03-10 | Relay node handover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69656.XA CN103002527B (zh) | 2011-09-13 | 2011-09-13 | 一种中继节点切换方法、基站、和通讯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02527A CN103002527A (zh) | 2013-03-27 |
CN103002527B true CN103002527B (zh) | 2015-04-08 |
Family
ID=47882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69656.XA Active CN103002527B (zh) | 2011-09-13 | 2011-09-13 | 一种中继节点切换方法、基站、和通讯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79376B2 (zh) |
EP (1) | EP2747482B1 (zh) |
CN (1) | CN103002527B (zh) |
WO (1) | WO201303727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96404B (zh) * | 2011-11-04 | 2018-07-13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支持组切换的方法及设备 |
ES2647445T3 (es) * | 2012-05-10 | 2017-12-21 | Alcatel Lucent | Transferencia de mensajes |
US9538450B2 (en) * | 2012-08-03 | 2017-01-03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e relay packet gateway relocation for path optimization |
EP3487223A1 (en) * | 2013-04-03 | 2019-05-2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
ES2724239T3 (es) * | 2013-04-16 | 2019-09-09 | Huawei Tech Co Ltd | Dispositivo y procedimiento de traspaso de célula |
US9844070B2 (en) * | 2014-09-10 | 2017-12-1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coupling long term evolution media access control scheduling from subframe rate procedures |
US9729396B2 (en) | 2014-11-04 | 2017-08-0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ynamic radio access network orchestration |
EP3245810A1 (en) * | 2015-01-15 | 2017-11-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vent signalling in a wireless backhaul network |
US10244422B2 (en) | 2015-07-16 | 2019-03-2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to manage network utilization according to wireless backhaul and radio access network conditions |
CN106612532B (zh) * | 2015-10-21 | 2019-11-29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lte系统中enb接入mme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792933B (zh) * | 2015-11-25 | 2021-04-0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链路建立方法、基站、网关及系统 |
US10420134B2 (en) | 2016-02-02 | 2019-09-1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to facilitate subframe scheduling in a split medium access control radio access network environment |
WO2018008878A1 (ko) * | 2016-07-04 | 2018-01-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차세대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동식 릴레이 노드를 위한 동기 설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EP3834585A1 (en) * | 2018-08-10 | 2021-06-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ser equipment discovery |
CN115396963A (zh) * | 2021-05-25 | 2022-11-2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装置和网络侧设备 |
CN117835339A (zh) * | 2022-09-28 | 2024-04-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00193A1 (zh) * | 2009-07-03 | 2011-01-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中继系统中终端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系统 |
CN101998554A (zh) * | 2009-08-18 | 2011-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移动中继的切换方法和移动无线中继系统 |
CN102083126A (zh) * | 2009-11-27 | 2011-06-01 |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 对不同中继链路使用不同收发机的中继节点切换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80008935A (ko) | 2006-07-18 | 2008-01-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ip 주소 선 설정 방법 |
EP2068507B1 (en) | 2006-09-06 | 2012-07-04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network base ip mobility protocol, control device, router, and its communication method |
WO2009054773A1 (en) | 2007-10-25 | 2009-04-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Reduction in handover interruption in wimax |
WO2010101442A2 (ko) * | 2009-03-06 | 2010-09-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중계국을 지원하는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의 그룹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
CN101877915B (zh) * | 2009-04-28 | 2014-07-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继站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
CN102461258A (zh) * | 2009-06-17 | 2012-05-16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使用中继节点进行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CN101867985B (zh) * | 2010-02-26 | 2013-09-18 |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长期演进增强系统中的切换方法、中继节点和施主基站 |
US9241354B2 (en) * | 2011-04-28 | 2016-01-1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ting X2 interface setup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2011
- 2011-09-13 CN CN201110269656.XA patent/CN103002527B/zh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9-06 WO PCT/CN2012/081086 patent/WO201303727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9-06 EP EP12832620.4A patent/EP2747482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4
- 2014-03-10 US US14/203,067 patent/US917937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00193A1 (zh) * | 2009-07-03 | 2011-01-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中继系统中终端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系统 |
CN101998554A (zh) * | 2009-08-18 | 2011-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移动中继的切换方法和移动无线中继系统 |
CN102083126A (zh) * | 2009-11-27 | 2011-06-01 |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 对不同中继链路使用不同收发机的中继节点切换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179376B2 (en) | 2015-11-03 |
US20140194127A1 (en) | 2014-07-10 |
EP2747482A1 (en) | 2014-06-25 |
CN103002527A (zh) | 2013-03-27 |
EP2747482A4 (en) | 2014-09-03 |
EP2747482B1 (en) | 2017-04-05 |
WO2013037276A1 (zh) | 2013-03-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02527B (zh) | 一种中继节点切换方法、基站、和通讯系统 | |
US1164742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IAB node information in IAB network | |
US8730918B2 (en) | Handover method based on mobile relay and mobile wireless relay system | |
JP6348517B2 (ja) | ロングタームエボリューション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 | |
JP7043506B2 (ja) | ロングタームエボリューション通信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マルチテクノロジ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アーキテクチャ | |
US9949245B2 (en) |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implemen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
US908892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relay handover | |
EP2869633B1 (en) |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switching | |
WO2011038690A1 (zh) |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 | |
EP2449847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utilising protocols | |
EP2605588A1 (en) | Method for obtaining interface information of neighbor evolved nodeb/relay node, and wireless relay system | |
US20230189101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nge of Connection Link Involving Sidelink Relays | |
US20130244659A1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relay station | |
CN114375593B (zh) | 具有延迟的信号或忽略的信号的用于第2层侧链路中继的组切换 | |
EP2836047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itiating data transmission, a secundary nod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
CN104969653B (zh) | 无线回程链路的建立方法和设备 | |
CN105704760A (zh) | 一种进行数据包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N105792292B (zh) | 一种基站切换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 |
CN114390609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 |
US9504094B2 (en) |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EP2767134B1 (en)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relay handover | |
CN102752820A (zh) | 小区切换方法及系统 | |
CN117136519A (zh) | 集成接入和回传宿主迁移方法和系统 | |
WO2011038551A1 (zh) |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 | |
JP2016046614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リレーゲートウェ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08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headquarters building of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