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66691A - 筒形隔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筒形隔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66691A CN102966691A CN2012103084902A CN201210308490A CN102966691A CN 102966691 A CN102966691 A CN 102966691A CN 2012103084902 A CN2012103084902 A CN 2012103084902A CN 201210308490 A CN201210308490 A CN 201210308490A CN 102966691 A CN102966691 A CN 1029666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bber
- backstop rubber
- backstop
- mentioned
- ax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止挡橡胶的橡胶体积、并且不需要改变内轴构件与外筒构件的形状地能够防止止挡橡胶咬入内轴构件与其安装对象构件之间的、新构造的筒形隔振装置。止挡橡胶(34)从止挡部(24)突出的高度:H形成为比内轴构件(12)的轴向的一个端面(20)的外周缘部与外筒构件(14)的止挡部(24)的内周端部之间的相隔距离:D大,并且止挡橡胶(34)沿突出方向的弹性主轴:L相对于轴向越朝向止挡橡胶(34)的顶端侧越向外周侧倾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将内轴构件与外筒构件弹性连结的构造的筒形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夹设在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构件之间、隔振连结这些构件的隔振装置的一种,公知有筒形隔振装置。该筒形隔振装置具有利用筒状的主体橡胶弹性体将内轴构件与隔开规定间隔地外套在内轴构件上的外筒构件相互弹性连结的构造。例如日本特开昭60-14627号公报(专利文献1)就是这种筒形隔振装置。
另外,在筒形隔振装置中,出于调节轴向上的弹簧特性或者限制内轴构件与外筒构件的轴向上的相对位移量等目的,有时设有止挡橡胶。即,也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外筒构件的轴向的一个端部设有朝向外周侧突出的凸缘部,通过在该凸缘部的靠轴向外侧的端面上配置止挡橡胶,从而使得安装有内轴构件的安装对象构件(车辆车身等)与凸缘部借助止挡橡胶缓冲抵接。特别是以轴向的弹簧特性的调谐、抵接撞击声的避免等为目的,在向车辆安装筒形隔振装置时将止挡橡胶沿轴向夹入凸缘部与车辆车身之间。
但是,为了满足弹簧特性、耐久性等要求性能,期望将该止挡橡胶在轴向上的突出高度以某种程度确保为较大,若该止挡橡胶被向车辆车身推压,则将该止挡橡胶有时以压倒夹入(内轴构件与车辆车身之间)的方式弹性变形。其结果,压倒夹入的止挡橡胶的顶端部分咬入内轴构件的轴向端面与车辆车身之间,有可能产生向车辆安装的安装不良或者给轴向的弹簧特性、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耐久性等带来不良影响。
另外,像专利文献1所示的构造那样,通过将内轴构件与外筒构件之间的距离以即使止挡橡胶弹性变形也不咬入的程度确保为较大,从而能够避免这种止挡橡胶的咬入,但是在该情况下,若欲充分地确保内轴构件向车辆车身连接的连接面积,则难以避免外筒构件的大径化。但是,外筒构件的尺寸多受到车辆侧的安装构造(嵌装孔等)的形状限制,在高度要求小型轻量化的近来的车辆构造不允许外筒构件大径化的情况下,要求有避免止挡橡胶咬入的其他解决方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146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做成的,其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止挡橡胶的橡胶体积、并且不需要改变内轴构件、外筒构件的形状地能够防止止挡橡胶咬入内轴构件与其安装对象构件之间的、新构造的筒形隔振装置。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是一种筒形隔振装置,其利用筒状的主体橡胶弹性体将内轴构件与外套在该内轴构件上的外筒构件弹性连结,并且在该外筒构件的轴向的一个端部设有向外周侧突出的止挡部,在该止挡部上固定粘接有向轴向外侧突出的止挡橡胶,其特征在于,上述止挡橡胶从上述止挡部突出的突出高度比上述内轴构件的轴向的一个端面的外周缘部与上述外筒构件的该止挡部的内周端部之间的相隔距离大,并且该止挡橡胶沿突出方向的弹性主轴相对于轴向越朝向该止挡橡胶的顶端侧越向外周侧倾斜。
根据形成为基于这种第1技术方案的构造的筒形隔振装置,由于止挡橡胶的弹性主轴相对于轴向越朝向顶端侧越向外周侧倾斜,因此利用施加于止挡橡胶的止挡载荷(安装在内轴构件侧的其他构件与外筒构件的止挡部之间借助止挡橡胶的抵接载荷)的作用,能够防止止挡橡胶向内周侧倾倒变形。因此,能够防止止挡橡胶压倒夹入内轴构件的轴向的一个端面上并咬入该端面与其他构件之间,确保了内轴构件的安装强度,并且能够有效地实现所要求的弹簧特性、耐久性。
另外,由于利用止挡橡胶的形状防止了由止挡橡胶向内轴构件侧压倒夹入引起的不良情况(咬入)产生,因此不必为了防止咬入而使外筒构件中的止挡橡胶的支承部分(止挡部)远离内轴构件。因此,能够将内轴构件的轴向端面的面积确保为较大,能够获得与其他构件的有效的固定力,并且避免了由外筒构件的大径化导致的筒形隔振装置的大型化,能够轻量且紧凑地实现筒形隔振装置。
另外,由于也能够将止挡橡胶的高度尺寸设定得较大,因此能够将止挡橡胶的橡胶体积(自由表面)确保为较大,能够提高止挡橡胶的耐久性、增大轴向的弹簧特性的调谐自由度。因此,能够高度满足隔振特性、耐久性等要求性能。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是在第1技术方案所述的筒形隔振装置的基础上,上述止挡橡胶采用通过轴向的止挡载荷的输入而压缩变形的压缩橡胶。
根据第2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压缩橡胶作为止挡橡胶,从而止挡橡胶相对于止挡载荷的输入而向外周侧的倾倒变形(与沿突出方向的弹性主轴的倾动相伴的止挡橡胶的变形)减少,由于压缩应力起主导作用,因此谋求提高了耐久性。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是在第1或第2技术方案所述的筒形隔振装置的基础上,上述止挡部位于上述止挡橡胶沿突出方向的弹性主轴的延长线上。
根据第3技术方案,从顶端侧输入到止挡橡胶的止挡载荷由于沿弹性主轴方向的分力被止挡部支承,因此止挡橡胶的剪切变形减少,压缩变形成为主导。因此,确保了止挡橡胶的耐久性,能够稳定地获得目标隔振性能、止挡作用。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是在第1至第3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筒形隔振装置基础上,在上述外筒构件的轴向的一个端部设有朝向轴向外侧缩径的锥形部,上述止挡部设在该锥形部的靠轴向外侧的端部上。
根据第4技术方案,外筒构件的轴向的一个端部由锥形部而缩径,从而能够不使止挡部的外周侧的端部向与轴线垂直方向外侧突出地增大止挡部。因此,在不需要外筒构件的大型化的情况下,就将固定粘接在止挡部上的止挡橡胶的橡胶体积确保为较大,实现了耐久性的提高。
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是在第1至第4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筒形隔振装置的基础上,在上述内轴构件安装在安装对象构件上的安装状态下,上述止挡橡胶与该安装对象构件相抵接。
在第5技术方案那样的、在筒形隔振装置的安装状态下止挡橡胶与安装对象构件相抵接的情况下,也能通过防止由止挡橡胶向安装对象构件的抵接导致的向内轴构件侧的倾倒变形,从而避免了止挡橡胶咬入内轴构件的轴向的一个端面与安装对象构件之间的不良情况。因此,有效地发挥了内轴构件向安装对象构件安装的安装强度,实现了筒形隔振装置的稳定的安装状态。
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是在第5技术方案所述的筒形隔振装置的基础上,在上述安装状态下,通过与上述安装对象构件的抵接,上述止挡橡胶沿轴向压缩变形,在向上述内轴构件与上述外筒构件之间输入振动载荷时维持该止挡橡胶与该安装对象构件的抵接。
根据第6技术方案,通过防止止挡橡胶从安装对象构件离开,从而防止了在止挡橡胶从与安装对象构件间隔开了的位置撞击该安装对象构件时产生的撞击声。
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是在第1至第6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筒形隔振装置的基础上,上述止挡橡胶的内周面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形成为大于0度,该止挡橡胶的内周面越朝向突出顶端侧越向外周侧倾斜,并且该止挡橡胶的外周面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形成为0度以下,而且该止挡橡胶的内周面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形成为大于该止挡橡胶的外周面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
根据第7技术方案,止挡橡胶形成为渐窄形状,并且止挡橡胶的顶端在轴向上位于止挡部上。因此,在针对止挡橡胶从顶端沿轴向输入止挡载荷的情况下,压缩应力对止挡橡胶起主导作用,谋求提高了止挡橡胶的耐久性。
而且,通过使止挡橡胶的内周面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形成为大于外周面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从而止挡橡胶的弹性主轴越朝向突出顶端侧越向外周侧倾斜,防止了止挡橡胶的由向内周侧倾倒变形导致的咬入等。
此外,在向轴向外侧移除止挡橡胶的成形用模具时,止挡橡胶的内周面及外周面不会钩挂在成形用模具的内表面上,能够容易地进行脱模作业,因此制造容易性也优异。
另外,在第7技术方案所述的筒形隔振装置中,更优选的是,上述止挡橡胶的外周面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形成为0度。据此,不会损坏止挡橡胶相对于止挡载荷的输入的压缩变形、止挡橡胶成形时的脱模性,能够使沿止挡橡胶的突出方向延伸的弹性主轴相对于轴向更大地倾斜。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由止挡载荷的输入导致的止挡橡胶向内周侧的倾倒变形,防止了向内轴构件的轴向端面与其他构件(安装对象构件等)的咬入。
根据本发明,由于止挡橡胶沿突出方向的弹性主轴越朝向突出顶端侧越向外周侧倾斜,因此防止了止挡橡胶相对于止挡载荷的输入向内周侧倾倒。因此,防止了由止挡橡胶的咬入导致的内轴构件的安装强度的降低等。而且,能够将止挡橡胶的突出高度确保为较大,谋求提高止挡橡胶的耐久性,并且也能够实现由确保内轴构件的轴向端面的面积带来的安装强度的提高、由外筒构件的小径化带来的筒形隔振装置的小型化等。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向车辆安装的状态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构件安装座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构件安装座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构件安装座的仰视图。
图4是图2的IV-IV剖视图。
图5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构件安装座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构件安装座的车辆安装状态下的纵剖视图,是表示在内轴构件与外筒构件之间输入有载荷的状态的图。
图7是放大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构件安装座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图1中,作为形成为基于本发明的构造的筒形隔振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示出了悬架构件安装座10。悬架构件安装座10具有内轴构件12与外筒构件14隔开规定间隔地内外相套配置、该内轴构件12与外筒构件14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6弹性连结的构造。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上下方向原则上是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
更详细而言,内轴构件12是由铁、铝合金等形成的高刚性的构件,如图2~图4所示,呈厚壁小径的大致圆筒形状。另外,在内轴构件12的轴向的一个端部(图1中的上端部)设有向外周侧突出的扩径部18,将内轴构件12的轴向的一个端面(连接面20)的面积确保为较大。另外,对扩径部18的上端外周缘部实施倒角加工,内轴构件12的连接面20的外径变得比扩径部18的外径稍微小。
外筒构件14是由与内轴构件12相同的材料形成的高刚性的构件,呈薄壁大径的大致圆筒形状。另外,在外筒构件14的轴向的一个端部设有朝向轴向外侧缩径的锥形部22。而且,在锥形部22的轴向的一个端部设有向外周侧突出的止挡部24。该止挡部24的外周部分形成为大致圆环板形状的凸缘部26,并且该止挡部24的内周部分形成为以越朝向外周侧越逐渐上倾的方式弯曲的连设部28,从而该止挡部24从锥形部22的上端一体延伸。
而且,外筒构件14外套在内轴构件12上,该内轴构件12与外筒构件14在与轴线垂直方向上跨越整周隔开规定距离地配置,在该内轴构件12与外筒构件14之间夹设有主体橡胶弹性体16。
主体橡胶弹性体16是厚壁的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橡胶弹性体,该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内周面重叠并硫化粘接在内轴构件12的外周面上,并且外周面重叠并硫化粘接在外筒构件14的内周面上。由此,内轴构件12与外筒构件14通过主体橡胶弹性体16从而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弹性连结。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6形成为具有内轴构件12与外筒构件14的一体硫化成形品。
另外,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上形成有第1凹缺部30。如图2、图4所示,第1凹缺部30是在内轴构件12与外筒构件14之间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轴向的一个端面上开口的凹部,形成为以跨越整周大致恒定的剖面形状延伸的环状的凹部。另外,第1凹缺部未必必须是环状,也可以在圆周上形成有多个第1凹缺部。在该情况下,多个第1凹缺部也可以不必是彼此相同的形状,根据所要求的弹簧特性等,也可以形成为彼此不同的形状。
而且,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上形成有第2凹缺部32。如图3、图4所示,第2凹缺部32是在内轴构件12与外筒构件14之间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轴向的另一个端面上开口的凹部,在圆周上隔开相等间隔形成有4个第2凹缺部3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彼此相同形状的4个第2凹缺部32,但是第2凹缺部也可以不必全部是相同的形状,例如,根据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与左右方向上所要求的弹簧特性的不同等,也可以使第2凹缺部的周向上的长度、轴向上的深度等不同。
另外,在外筒构件14的止挡部24的上表面上固定粘接有止挡橡胶34。如图2、图4所示,止挡橡胶34是设置在圆周上的4个位置的突起状的橡胶弹性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主体橡胶弹性体16一体形成。另外,止挡橡胶34形成为越朝向突出顶端侧(在图4中为上侧)越逐渐变细的渐窄形状,整体呈大致四棱锥形状。另外,止挡橡胶34的突出顶端面形成为倒圆角了的凸形弯曲面。另外,在圆周上相邻的止挡橡胶34之间,圆环板状的橡胶弹性体与止挡橡胶34一体形成,并固定粘接在止挡部24的上表面上。
另外,止挡橡胶34如图5所示,距凸缘部26的上表面的轴向上的高度:H形成为比内轴构件12的连接面20的外周缘与外筒构件14的止挡部24之间的相隔距离:D大(H>D)。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止挡橡胶34的橡胶体积,并且能够确保内轴构件12的连接面20的面积、能够防止外筒构件14的大直径化。
该止挡橡胶34如图5所示,内周面36形成为朝向突出顶端侧以规定的倾斜角度:θ1向外周侧倾斜的倾斜面,并且将外周面38形成为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θ2设为了0度的沿轴向扩展的非倾斜面。而且,内周面36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θ1的绝对值形成为大于外周面38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θ2的绝对值(︱θ1︱>︱θ2︱)。另外,在图5中,对内周面36及外周面38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而言,将从轴向绕逆时针旋转的方向设为正方向,内周面36的倾斜角度:θ1形成为大于0度(θ1>0)。
由此,止挡橡胶34沿突出方向的弹性主轴:L相对于轴向朝向止挡橡胶34的突出顶端侧以规定的倾斜角度:α向外周侧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外周面38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θ2形成为0度,因此止挡橡胶34相对于弹性主轴:L的倾斜角度:α的绝对值小于内周面36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θ1的绝对值(︱α︱<︱θ1︱)。
另外,止挡部24位于止挡橡胶34的弹性主轴:L的延长线上,该延长线与止挡部24在图5中的交点:P处交叉。由此,对于作用于弹性主轴:L的方向上的输入,止挡橡胶34被支承压缩在止挡部24上。
形成为如此构造的悬架构件安装座10如图1所示以如下方式而安装在车辆上,内轴构件12利用在作为安装对象构件的车辆车身40上设有的安装部42沿轴向夹入,并螺栓固定在车辆车身40上,并且外筒构件14被压入并固定在设于悬挂梁44上的嵌装孔46内。
在向该车辆安装的安装状态下,止挡橡胶34被向车辆车身40的安装部42推压,在安装部42与凸缘部26之间沿轴向被压缩。在此,由于止挡橡胶34的弹性主轴:L相对于轴向以倾斜角度:α倾斜,因此通过在安装部42与凸缘部26之间沿轴向被压缩,从而在止挡橡胶34上除了轴向上的压缩力以外还作用有使顶端向外周侧位移的绕逆时针旋转的力矩。因此,防止了止挡橡胶34因弹性变形而在内轴构件12的连接面20上压倒夹入而夹入连接面20与车辆车身40的安装部42之间。其结果,有效地发挥了由螺栓的旋紧带来的内轴构件12与车辆车身40之间的固定力,稳定地实现了所谋求的车辆安装状态。
而且,除了止挡橡胶34的内周面36越朝向止挡橡胶34的突出顶端侧越向外周侧倾斜、并且止挡橡胶34的外周面38越朝向止挡橡胶34的突出顶端侧越向内周侧倾斜以外,止挡橡胶34的外周面38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θ2还形成为大致0度。由此,止挡橡胶34形成为在向车辆安装时或输入轴向的振动载荷时带来的止挡载荷的作用下,轴向的压缩应力起主导作用、并主要产生压缩变形的压缩橡胶。因此,抑制了由止挡橡胶34的倾倒变形带来的剪切应力,有利地确保了止挡橡胶34的耐久性。
此外,在利用沿轴向上下分割而成的成形用模具成形具有第1、第2凹缺部30、32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6时,止挡橡胶34的内周面36及外周面38不会钩挂在成形用模具上,能够容易地进行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脱模作业。而且,通过使止挡橡胶34的外周面38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θ2形成为大致0度,从而能够维持脱模的容易性,并且能够将止挡橡胶34的弹性主轴:L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α获得为较大,更有效地避免了止挡橡胶34向连接面20上的压倒夹入。
而且,通过对止挡橡胶34的形状进行研究,从而避免了止挡橡胶34咬入连接面20与安装部42之间,因此不用考虑防止止挡橡胶34的咬入地能够缩小内轴构件12的连接面20的外周缘部与外筒构件14的止挡部24之间的距离:D。因此,实现了悬架构件安装座10的轴向及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小型化。
进而,也不用考虑止挡橡胶34向连接面20的咬入地能够将止挡橡胶34的高度(轴向尺寸):H设定为较大,因此实现了由将止挡橡胶34的自由表面确保为较大等带来的耐久性提高。而且,由于止挡橡胶34的轴向弹性的调谐自由度变大,因此能够将悬架构件安装座10的轴向上的弹簧特性的可调节区域确保为较大,能够高度地应对要求特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向内轴构件12与外筒构件14之间输入振动,在外筒构件14相对于内轴构件12向轴向另一侧(在图6中为下侧)相对位移了的情况下,维持了止挡橡胶34的顶端与车辆车身40(安装部42)之间的抵接。即,在悬架构件安装座10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下,通过将止挡橡胶34的轴向上的压缩变形量确保为较大,从而针对内轴构件12与外筒构件14的轴向上的相对位移,能够在减小止挡橡胶34的压缩变形量的同时维持住止挡橡胶34与安装部42之间的抵接。由此,在输入振动时,止挡橡胶34不会出现从与安装部42间隔开的状态撞击安装部42的情况,从而减少了由抵接时的冲击力引起的撞击声。
另外,图7中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悬架构件安装座的主要部分。即,本实施方式的悬架构件安装座具有止挡橡胶50。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构件及部分,通过在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省略说明。另外,图中未示出的部分形成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
更详细而言,止挡橡胶50与第1实施方式的止挡橡胶34相同地与主体橡胶弹性体16一体形成,固定粘接在外筒构件14的止挡部24上并朝向上方突出。
另外,止挡橡胶50的内周面52相对于轴向倾斜规定的倾斜角度:θ1’,并且其外周面54相对于轴向倾斜规定的倾斜角度:θ2’。而且,内周面52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θ1’大于0度,内周面52越朝向止挡橡胶50的突出顶端侧越向外周侧倾斜,并且外周面54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θ2’小于0度。由此,止挡橡胶50在纵剖面形状下呈内周面52与外周面54朝向突出顶端侧相互靠近的山形。另外,对内周面52及外周面54的倾斜角度而言,将在图7中从轴向逆时针旋转的角度设为正角度。
而且,内周面52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θ1’的绝对值形成为大于外周面54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θ2’的绝对值(︱θ1’︱>︱θ2’︱)。由此,沿止挡橡胶50的突出方向延伸的弹性主轴:L’相对于轴向倾斜规定的倾斜角度:α’,以越朝向止挡橡胶50的突出顶端侧越向外周侧倾倒的方式延伸。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止挡橡胶50的内周面52的倾斜角度:θ1’形成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止挡橡胶34的内周面36的倾斜角度:θ1相同,止挡橡胶50的弹性主轴:L’的倾斜角度:α’形成为小于止挡橡胶34的弹性主轴:L的倾斜角度:α。即使如此也如例示所示,使沿突出方向延伸的弹性主轴相对于轴向倾斜,为了避免止挡橡胶在内轴构件12的连接面20上咬入,内周面的倾斜角度设定得较大,并且外周面的倾斜角度设定得较小。
在形成为基于这种本实施方式的构造的悬架构件安装座的止挡橡胶50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在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下,在车辆车身40的安装部42与外筒构件14的止挡部24之间沿轴向上下被嵌入并压缩变形。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止挡橡胶50由于内周面52越朝向基端侧越向内周侧倾斜,并且外周面54越朝向基端侧越向外周侧倾斜,因此在止挡橡胶50上压缩应力进一步起主导作用,谋求提高了止挡橡胶50的耐久性。
另外,止挡橡胶50的内周面52与外周面54相比将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形成得较大,弹性主轴:L’随着朝向顶端侧而向外周侧倾斜,因此防止了止挡橡胶50在安装部42与止挡部24之间被压缩时向内周侧倾倒变形。因此,能够防止止挡橡胶50夹入内轴构件12的连接面20与安装部42之间,内轴构件12的目标安装强度、轴向弹簧特性、止挡性能等均有效地实现。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实现了轴向及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小型化、由止挡橡胶50的橡胶体积的确保带来的耐久性提高及弹簧特性的调谐自由度的扩大等。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被该具体记载所限定。例如,止挡橡胶既可以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在圆周上设有实质上分割的多个,也可以跨越整周呈环状延伸。另外,当在圆周上设有多个止挡橡胶时,这些止挡橡胶的形状也可以彼此不同,在周向的长度也并不特别限定。
而且,当在圆周上设有多个止挡橡胶时,也可以在这些止挡橡胶的周向之间设置突出高度比止挡橡胶小的小突起,针对由外筒构件的止挡部与安装对象构件之间的抵接带来的冲击力,发挥阶段性的缓冲作用等。
另外,若考虑抵接时的缓冲作用,则期望止挡橡胶形成为朝向顶端侧截面积逐渐减小的渐窄形状,但并不是必须的,也可以从基端到顶端以相同的剖面形状延伸,也可以朝向顶端侧截面积逐渐变大。
止挡橡胶的内周面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θ1未必必须是不变的,只要沿止挡橡胶的突出方向延伸的弹性主轴:L越朝向顶端侧越向外周侧倾斜,倾斜角度:θ1也可以慢慢地发生变化。另外,止挡橡胶的外周面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θ2也是一样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止挡橡胶的内周面越朝向顶端侧越向外周侧倾斜,并且止挡橡胶的外周面越朝向顶端侧越向内周侧倾斜,但是例如也能够采用止挡橡胶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两者越朝向顶端侧越向外周侧倾斜的形状等。
另外,为了将连接面20确保为较大并提高向安装对象构件(车辆车身40)连接的连接力,期望在内轴构件12的轴向的一个端部设置扩径部18,但是内轴构件12也可以是整体以大致恒定的剖面形状直线延伸的圆筒形状。
另外,在筒形隔振装置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下,止挡橡胶未必必须推压到内轴构件的安装对象构件并被压缩。即,止挡橡胶既可以是在相对于安装对象构件静置的状态下与安装对象构件进行抵接压力大致为0的抵接(0接触),也可以与安装对象构件间隔开,通过输入振动来与安装对象构件进行抵接。
附图标记说明
10悬架构件安装座(筒形隔振装置);12内轴构件;14外筒构件;16主体橡胶弹性体;22锥形部;24止挡部;34止挡橡胶;40安装对象构件。
Claims (7)
1.一种筒形隔振装置,其利用筒状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6)将内轴构件(12)与外套在该内轴构件(12)上的外筒构件(14)弹性连结,并且在该外筒构件(14)的轴向的一个端部设有向外周侧突出的止挡部(24),在该止挡部(24)上固定粘接有向轴向外侧突出的止挡橡胶(34、50),其特征在于,
上述止挡橡胶(34、50)从上述止挡部(24)突出的突出高度(H)比上述内轴构件(12)的轴向的一个端面的外周缘部与上述外筒构件(14)的该止挡部(24)的内周端部之间的相隔距离大,并且该止挡橡胶(34、50)沿突出方向的弹性主轴(L、L’)相对于轴向越朝向该止挡橡胶(34、50)的顶端侧越向外周侧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形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止挡橡胶(34、50)采用通过轴向的止挡载荷的输入而压缩变形的压缩橡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形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止挡部(24)位于上述止挡橡胶(34、50)沿突出方向的弹性主轴(L、L’)的延长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筒形隔振装置,其中,
在上述外筒构件(14)的轴向的一个端部设有朝向轴向外侧缩径的锥形部(22),上述止挡部(24)设在该锥形部(22)的靠轴向外侧的端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筒形隔振装置,其中,
在上述内轴构件(12)安装在安装对象构件(40)上的安装状态下,上述止挡橡胶(34、50)与该安装对象构件(40)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筒形隔振装置,其中,
在上述安装状态下,通过与上述安装对象构件(40)的抵接,上述止挡橡胶(34、50)沿轴向压缩变形,在向上述内轴构件(12)与上述外筒构件(14)之间输入振动载荷时维持该止挡橡胶(34、50)与该安装对象构件(40)的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筒形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止挡橡胶(34、50)的内周面(36、52)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θ1、θ1’)形成为大于0度,该止挡橡胶(34、50)的内周面(36、52)越朝向突出顶端侧越向外周侧倾斜,并且该止挡橡胶(34、50)的外周面(38、54)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θ2、θ2’)形成为0度以下,而且该止挡橡胶(34、50)的内周面(36、52)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θ1、θ1’)的绝对值形成为大于该止挡橡胶(34、50)的外周面(38、54)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θ2、θ2’)的绝对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86407 | 2011-08-29 | ||
JP2011186407A JP5766553B2 (ja) | 2011-08-29 | 2011-08-29 | 筒形防振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66691A true CN102966691A (zh) | 2013-03-13 |
CN102966691B CN102966691B (zh) | 2015-05-13 |
Family
ID=47797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08490.2A Active CN102966691B (zh) | 2011-08-29 | 2012-08-27 | 筒形隔振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766553B2 (zh) |
CN (1) | CN102966691B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55138A (zh) * | 2014-11-18 | 2015-03-25 | 沈阳建筑大学 | 双阻尼耦合减振器 |
CN104937303A (zh) * | 2013-09-25 | 2015-09-23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筒形隔振装置 |
CN106812844A (zh) * | 2015-12-01 | 2017-06-09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筒式隔振装置 |
CN106838085A (zh) * | 2015-11-20 | 2017-06-13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防振装置 |
CN106884917A (zh) * | 2015-11-20 | 2017-06-23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防振装置 |
CN108730388A (zh) * | 2017-04-13 | 2018-11-02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挡块以及防振单元 |
CN109210116A (zh) * | 2017-06-29 | 2019-01-15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承载元件及承载件 |
CN109648749A (zh) * | 2017-10-12 | 2019-04-19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轮胎模具 |
CN114623190A (zh) * | 2020-12-08 | 2022-06-14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筒形防振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19163B2 (ja) * | 2017-09-29 | 2020-07-08 |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 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67208A (ja) * | 1993-12-10 | 1995-07-04 | Nissan Motor Co Ltd | ブッシュ装置 |
JP2944989B1 (ja) * | 1998-04-30 | 1999-09-06 |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ゴムブッシュ |
JP2004211791A (ja) * | 2002-12-27 | 2004-07-29 | Yamashita Rubber Co Ltd | 防振装置 |
JP2010276137A (ja) * | 2009-05-29 | 2010-12-09 | Bridgestone Corp | ストラットマウン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4627A (ja) * | 1983-07-06 | 1985-01-25 | Nissan Motor Co Ltd | サスペンションメンバの筒状弾性ブッシュ |
JPH0128358Y2 (zh) * | 1986-01-31 | 1989-08-29 | ||
JPH0258132U (zh) * | 1988-10-20 | 1990-04-26 | ||
FR2730973B1 (fr) * | 1995-02-28 | 1997-05-16 | Peugeot | Articulation elastique notamment pour un train roul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JPH11182598A (ja) * | 1997-12-22 | 1999-07-06 | Bridgestone Corp | 防振装置 |
JP2007137087A (ja) * | 2005-11-14 | 2007-06-07 | Suzuki Motor Corp | 車両のリア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
US8434749B2 (en) * | 2006-05-12 | 2013-05-07 | Vibracoustic North America, L.P. | Body mount assembly |
JP4622979B2 (ja) * | 2006-09-29 | 2011-02-02 |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筒型防振装置用ストッパ並びに筒型防振組付体 |
-
2011
- 2011-08-29 JP JP2011186407A patent/JP5766553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8-27 CN CN201210308490.2A patent/CN10296669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67208A (ja) * | 1993-12-10 | 1995-07-04 | Nissan Motor Co Ltd | ブッシュ装置 |
JP2944989B1 (ja) * | 1998-04-30 | 1999-09-06 |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ゴムブッシュ |
JP2004211791A (ja) * | 2002-12-27 | 2004-07-29 | Yamashita Rubber Co Ltd | 防振装置 |
JP2010276137A (ja) * | 2009-05-29 | 2010-12-09 | Bridgestone Corp | ストラットマウント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37303A (zh) * | 2013-09-25 | 2015-09-23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筒形隔振装置 |
CN104455138B (zh) * | 2014-11-18 | 2016-10-19 | 沈阳建筑大学 | 双阻尼耦合减振器 |
CN104455138A (zh) * | 2014-11-18 | 2015-03-25 | 沈阳建筑大学 | 双阻尼耦合减振器 |
CN106838085B (zh) * | 2015-11-20 | 2019-05-07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防振装置 |
CN106838085A (zh) * | 2015-11-20 | 2017-06-13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防振装置 |
CN106884917A (zh) * | 2015-11-20 | 2017-06-23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防振装置 |
CN106812844A (zh) * | 2015-12-01 | 2017-06-09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筒式隔振装置 |
CN106812844B (zh) * | 2015-12-01 | 2019-07-23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筒式隔振装置 |
CN108730388A (zh) * | 2017-04-13 | 2018-11-02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挡块以及防振单元 |
CN109210116A (zh) * | 2017-06-29 | 2019-01-15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承载元件及承载件 |
US10634212B2 (en) | 2017-06-29 | 2020-04-28 | Sumitomo Riko Company Limited | Bearing element and bearing |
CN109648749A (zh) * | 2017-10-12 | 2019-04-19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轮胎模具 |
CN114623190A (zh) * | 2020-12-08 | 2022-06-14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筒形防振装置 |
CN114623190B (zh) * | 2020-12-08 | 2023-05-16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筒形防振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66691B (zh) | 2015-05-13 |
JP2013047559A (ja) | 2013-03-07 |
JP5766553B2 (ja) | 2015-08-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66691A (zh) | 筒形隔振装置 | |
US9512893B2 (en) | Tubular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 |
US2716566A (en) | Rubber mountings | |
CN105051402A (zh) | 弹簧橡胶座和烛式独立悬架 | |
JP2008089002A (ja) | 筒型防振装置用ストッパ並びに筒型防振組付体 | |
CN103097764A (zh) | 油箱用橡胶垫 | |
EP2143972B1 (en) | Bump stopper | |
JP6510893B2 (ja) | 緩衝ストッパ | |
CN102834644A (zh) | 隔振装置 | |
CN104736879A (zh) | 隔振装置 | |
KR20020097285A (ko) | 제동력을 갖는 현가 지주 | |
US8979081B2 (en) | Tubular vibration-damping mount | |
JP2006336865A (ja) | ジョイント用ベローズ | |
CN103459884A (zh) | 隔振装置 | |
US20180111436A1 (en) | Proportional radial loading spring isolator | |
US10190686B2 (en) | Cover member | |
US20160059654A1 (en) | Leaf spring type suspension | |
JP2008051135A (ja) | 緩衝器 | |
US20150300445A1 (en) |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 |
CN107013622A (zh) | 上支撑件用的缓冲体 | |
EP4001678A1 (en) | Ball seat, ball joi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ball joint | |
US2942872A (en) | Spring for cushioning purposes in vehicles | |
JP6391482B2 (ja) | 防振装置 | |
US6145821A (en) | Cylinder-shaped vibration isolator | |
JP6002613B2 (ja) | バウンドストッパ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Aichi Applicant after: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Address before: Aichi Applicant before: Tokai Rubber Ind Ltd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TO: SUMITOMO RIKO COMPANY LIMITED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