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2938665B - 发送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8665B
CN102938665B CN201210440275.8A CN201210440275A CN102938665B CN 102938665 B CN102938665 B CN 102938665B CN 201210440275 A CN201210440275 A CN 201210440275A CN 102938665 B CN102938665 B CN 1029386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ing matrix
precoding
signal
different
transmitting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402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8665A (zh
Inventor
田冈秀和
阿部哲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938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8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8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86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发送装置包括:多个发送天线;变换部件,从与某个发送天线相关联的一个以上的发送流,配合规定的频带宽而准备多个信号序列;预编码部件,以从包含多个规定的预编码矢量的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矢量,对多个信号序列的每一个进行加权;以及将来自预编码部件的输出信号变换为相应于发送天线数的信号,并从各个发送天线发送变换后的信号的部件。在预编码部件中,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矢量被应用到不同的信号序列上,不同的预编码矢量以及不同的信号序列的对应关系,由不依赖来自接收装置的反馈的开环控制来决定。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本申请为以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日为2008年6月17日,申请号为200880020470.7,发明名称为《发送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具备多个天线的发送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这种技术领域中迅速推进着与下一代移动通信方式有关的研究开发。作为将要成为W-CDMA或HSDPA、HSUPA的后继的通信方式,W-CDMA的标准化团体3GPP研究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在LTE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预计对下行链路采用OFDM方式,对上行链路采用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例如,参照3GPP TR 25.814(V.7.0.0),“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Evolved UTRA”,June 2006)。
正交频分复用连接(OFDM)方式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副载波),并在各个频带上加载数据而进行传输的多载波方式,通过在频率上虽然一部分重叠但不会相互干扰地紧密排列副载波,从而能够实现高速传输,且能够提高频率的利用效率。
单载波FDMA(SC-FDMA)是通过对频带进行分割并在多个终端之间采用不同的频带进行传输,从而能够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方式的传输方式。在SC-FDMA中,由于具有发送功率的变动减小的特征,因此能够实现终端的低功耗化和宽覆盖范围。
LTE是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都进行将一个至两个以上的物理信道在多个用户装置中共享的通信的系统。在上述多个用户装置中共享使用的信道一般被称为共享信道,在LTE中,通过上行共享物理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进行上行链路的通信,通过下行共享物理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进行下行通信。
在利用了这些共享信道的通信系统中,需要在每个子帧(Sub-frame)(在LTE中为1ms),用信号通知(signaling)要对哪个用户装置分配上述共享信道。在该信号通知时使用的控制信道在LTE中,被称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或者下行L1/L2控制信道(DL-L1/L2Control Channel)。在上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信息中,例如包含下行调度信息或者下行链路调度信息(Downlink SchedulingInformation)、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上行链路调度许可(Uplink Scheduling Grant)、过载指示符(OverloadIndicator)、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比特(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Command Bit)等(例如,参照R1-070103,Downlink L1/L2Control Signaling ChannelStructure:Coding)。
上述下行调度信息和上行链路调度许可是用于信号通知要对哪个用户装置分配上述共享信道的信息。在下行调度信息中例如包含与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有关的、下行链路的资源块(RB:Resources Block)的分配信息、UE的ID、进行MIMO时的流的数目、与预编码矢量(Precoding Vector)有关的信息、数据大小、调制方式、与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有关的信息等。此外,在上行链路调度许可中例如包含与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有关的、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信息、UE的ID、数据大小、调制方式、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信息、上行链路MIMO(UplinkMIMO)中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的信息等。
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式是通过在通信中利用多个天线从而实现传输信号的高速化和/或高质量化的多天线方式的通信。进而,通过复制发送信号的流,并将所复制的各个流与适当的权重一起合成后发送,从而能够以方向性被控制的束对通信对方发送信号。这被称为预编码方式,所使用的权重(weight)被称为预编码矢量,或者更一般地被称为预编码矩阵。
图1示意性地表示进行预编码的情况。两个流(发送信号1、2)分别在复制单元被复制成两路,在各路中被乘以预编码矢量并合成后发送。在预编码中有闭环方式和开环方式。在闭环(closed loop)方式的情况下,与开环(openloop)方式不同,预编码矢量基于来自接收侧(用户装置)的反馈而被自适应地控制,以使其成为更适合的值。在图1中,表示了进行闭环的情况。在预编码方式中,由于各个流在空间上被单独地发送,因此能够较大地期待每个流的质量改善效果。
另一方面,还提出了被称为延迟分集或者循环延迟分集(CDD:CyclicDelay Diversity)的技术。该技术中将发送信号按天线数复制,从复制单元至各个天线为止的路径延迟被有意设定得不同。由于相同的信号在时间上在不同的定时被发送,因此从多种流中将信号均匀化的观点来看,较为理想。
如图2所示,在时间上在不同的定时从多个天线发送相同的信号。在接收侧,这些信号作为多个路径而被接收,通过对这些信号进行合成,能够期待分集效果。
进而,通过对预编码和CDD进行组合,也许还能够期待基于双方的质量改善效果。这时,依赖于先进行用于预编码的信号处理和用于CDD的信号处理的哪一个,所发送的信号的特性不同。
图3示意性地表示在进行与预编码有关的信号处理之后进行与CDD有关的信号处理的情况。图4表示图3所示的要素的细节图。这里,NFFT是FFT大小,τ是延迟量,skn是第k副载波的第n流。
如图4所示,以矩阵形式表现对于各个信号分量的处理,与CDD有关的矩阵运算(Dk)和与预编码有关的矩阵运算(F)的积一般不可交换。因此,在后进行的信号处理的影响将会较强地反映在发送信号上。在图示的例子的情况下,基于CDD的信号质量改善效果被较强地发挥,在发送流之间质量容易被平均。相反,基于预编码的信号质量改善效果相对较弱。这一方式一定地维持预编码矢量,并对开环的预编码有利。在图4中,预编码矢量表示为“F”,进行一定的加权。关于这种方式例如记载在3GPP R1-070236,“Precoding for E-UTRA downlink MIMO”,LG Electronics,Samsung andNTT-DoCoMo中。
图5示意性地表示在进行与CDD有关的信号处理之后进行与预编码有关的信号处理的情况。图6表示图5所示的要素的细节图。在进行这样的处理的情况下,在后进行的信号处理的影响也将会较强地反映在发送信号上。因此,在图示例子的情况下,基于预编码的信号质量改善效果被较强地发挥,对每个发送流的质量改善有利。相反,基于CDD的信号质量改善效果相对较弱。因此,优选预编码矢量被自适应地控制。在图5中,预编码矢量表示为“Ui”。在作为预编码矢量而预先确保的P个预编码矢量{U1U2…UP}中,自适应地选择根据来自通信对方的反馈信号所决定的最佳的矢量Ui。换言之,这一方式对进行闭环的预编码有利。关于这种方式,例如记载在3GPPR1-072461,“High Delay CDD in Rank Adapted Spatial Multiplexing Mode forLTE DL”,Ericsson中。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由于闭环的预编码矢量控制是将各个流在空间上单独地发送,因此从信号质量的观点来看相当有利。但是,由于需要根据通信对方(用户装置)而自适应地切换发送束,因此在通信对方高速移动的情况下,这样的控制较为困难。这时,相比预编码,期待基于CDD的质量改善效果(如图3、4那样先进行预编码后固定,增大基于CDD的延迟分集(diversity)效果)为上策。这样,在对预编码以及CDD进行组合时,图3、4那样的第1方式以及图5、6那样的第2方式会根据通信状况而变得有利或者不利。
图7表示从这样的观点想出的一例。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了能够进行第1方式以及第2方式的双方,准备双方的信号处理单元,并且各个方式根据通信状况而被适当地切换。但是,如果这样的话,不得不重复准备与CDD有关的信号处理单元(图4、6的“D1~Dk”),发送装置的构成大幅变得复杂。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简化具有多个发送天线的发送装置,所述发送天线进行延迟分集以及预编码。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发送装置包括:多个发送天线;变换部件,从与某个发送天线相关联的一个以上的发送流,配合规定的频带宽而准备多个信号序列;预编码部件,以从包含多个规定的预编码矢量的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矢量,对所述多个信号序列的每一个进行加权;以及将来自所述预编码部件的输出信号变换为相应于发送天线数的信号,并从各个发送天线发送变换后的信号的部件。在预编码部件中,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矢量被应用到不同的信号序列上,所述不同的预编码矢量以及所述不同的信号序列的对应关系,由不依赖来自接收装置的反馈的开环控制来决定。
本发明的发送装置,其包括:多个发送天线;变换部件,根据与某个发送天线相关联的一个以上的发送流,配合规定的频带宽而准备多个信号序列;预编码部件,以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信号序列的每一个进行加权;以及将来自所述预编码部件的输出信号变换为相应于发送天线数的信号,并从各个发送天线发送变换后的信号的部件,所述预编码部件在执行闭环控制的情况下,根据从接收装置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使用从码本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在执行不依赖来自接收装置的反馈的开环控制的情况下,使用从码本确定并且将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应用到不同的信号序列上的预编码矩阵。
本发明的发送装置,其包括:多个发送天线;变换部件,从与某个发送天线相关联的一个以上的发送流,配合规定的频带宽而准备多个信号序列;预编码部件,以从包含多个规定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信号序列的每一个进行加权;以及将来自所述预编码部件的输出信号变换为相应于发送天线数的信号,并从各个发送天线发送变换后的信号的部件,在所述预编码部件中,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在不同的时刻被应用到相同的信号序列上,所述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不同的时刻的对应关系,由不依赖来自接收装置的反馈的开环控制来决定。
本发明的发送装置,其包括:多个发送天线;变换部件,从与某个发送天线相关联的一个以上的发送流,配合规定的频带宽而准备多个信号序列;预编码部件,以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信号序列的每一个进行加权;以及将来自所述预编码部件的输出信号变换为相应于发送天线数的信号,并从各个发送天线发送变换后的信号的部件,在所述预编码部件中,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矩阵被应用到不同的信号序列上,并且,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在不同的时刻被应用到相同的信号序列上。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在具有多个发送天线的发送装置中使用,该发送方法包括:变换步骤,从与某个发送天线相关联的一个以上的发送流,配合规定的频带宽而准备多个信号序列;预编码步骤,以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信号序列的每一个进行加权;以及将来自所述预编码部件的输出信号变换为相应于发送天线数的信号,并从各个发送天线发送变换后的信号的步骤,在所述预编码步骤中,在执行闭环控制的情况下,根据从接收装置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使用从码本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在执行不依赖来自接收装置的反馈的开环控制的情况下,使用从码本确定并且将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应用到不同的信号序列上的预编码矩阵。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在具有多个发送天线的发送装置中使用,该发送方法包括:变换步骤,从与某个发送天线相关联的一个以上的发送流,配合规定的频带宽而准备多个信号序列;预编码步骤,以从包含多个规定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信号序列的每一个进行加权;以及将来自所述预编码部件的输出信号变换为相应于发送天线数的信号,并从各个发送天线发送变换后的信号的步骤,在所述预编码步骤中,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在不同的时刻被应用到相同的信号序列上,所述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不同的时刻的对应关系,由不依赖来自接收装置的反馈的开环控制来决定。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在具有多个发送天线的发送装置中使用,该发送方法包括:变换步骤,从与某个发送天线相关联的一个以上的发送流,配合规定的频带宽而准备多个信号序列;预编码步骤,以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信号序列的每一个进行加权;以及将来自所述预编码部件的输出信号变换为相应于发送天线数的信号,并从各个发送天线发送变换后的信号的步骤,在所述预编码步骤中,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矩阵被应用到不同的信号序列上,并且,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在不同的时刻被应用到相同的信号序列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简化具有多个发送天线的发送装置,所述发送天线进行延迟分集以及预编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进行预编码的情况的图。
图2是延迟分集的概念图。
图3是进行CDD以及预编码的发送装置的概念图(其一)。
图4表示图3的发送装置的细节图。
图5是进行CDD以及预编码的发送装置的概念图(其二)。
图6表示图5的发送装置的细节图。
图7是表示可切换第1方式以及第2方式的发送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发送装置的概念图。
图9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10是表示在各个预编码器中的第1实施例的运算处理的情况的图。
图11是表示预编码矢量和副载波的对应关系例子的图。
图12A是表示预编码矢量和副载波的对应关系例子的图。
图12B是表示预编码矢量和副载波的其他的对应关系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发送装置的变形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在各个预编码器中的第2实施例的运算处理的情况的图。
图15是表示在各个预编码器中的第3实施例的运算处理的情况的图。
图16是表示(NTx,NRx)=(4,2)且非相关信道的情况中的仿真结果的图。
图17是表示(NTx,NRx)=(4,2)且相关信道的情况中的仿真结果的图。
标号说明
902信号生成单元
904串行并行变换单元(S/P)
906预编码单元
908并行串行变换单元(P/S)
910IFFT单元
912码本(code book)
914选择器
916副载波映射单元
918模式切换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对发送装置的动作模式准备了闭环模式以及开环模式。在闭环中,与以往同样地,如图1、图5以及图6所示,预编码矢量根据来自通信对方的反馈信号,被适当变换为适合的矢量。该动作模式对通信对方仅仅以比较低的速度移动的情况有利。在开环中,进行与闭环的情况不同的预编码。在本发明一方式的发送装置中,预先决定的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矢量被应用到不同副载波的信号序列上。因为,在闭环模式中,某一定数的连续的副载波中传播路径视为大致一定,基于来自用户装置的反馈,在这些一定的副载波之间应用同一预编码。
对每个副载波进行不同的加权相当于对发送信号导入时间延迟。通过对每个副载波改变预编码矢量,在开环的情况下,也能够促进CDD的信号质量改善效果。各种预编码矢量和各个副载波的对应关系不依赖于来自接收装置的反馈,通过开环控制简单且快速地决定。并且,如图8所示那样,CDD的信号处理单元可以不必重复准备。这样,能够简化具有多个发送天线的发送装置,多个天线进行延迟分集以及预编码。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预编码部件也可以将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矢量在不同的时刻应用到相同的信号序列中。在上述方式中,使用不同的预编码矢量以使其在频率方向上排列,但在本方式中,使用它们以使其在时间方向上排列。进而,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预编码矢量以使其在频率方向以及时间方向的双方向上排列。各种预编码矢量和各种副载波和/或各种时间定时的对应关系,不依赖于来自接收装置的反馈,通过开环控制简单且快速地决定。
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矢量的数目P可以是一个资源块的副载波总数的整数倍,或者也可以是在系统频带中包含的副载波总数K的整数分之一。由此,各个预编码矢量被使用的频度在各矢量中成为相同程度,这从实现延迟分集效果的平均化的观点来看较为理想。
也可以在多个不同的信号序列上或者多个不同的时刻,循环使用多个预编码矢量U1,...,UP。这从简单地将应用到各种信号上的预编码矢量别样化(distinctive)的观点来看较为理想。
也可以在与相邻的副载波对应的多个信号序列上公共地应用某个预编码矢量,在与其他相邻的副载波对应的多个信号序列上公共地应用其他的预编码矢量。尤其,一个资源块中使用的预编码矢量可以被限定为一种。这从正确地判断每个资源块的噪声电平和干扰电平,并改善调度甚至吞吐量的观点来看较为理想。
发送装置的动作模式中包含开放(open)模式和封闭(closed)模式,在封闭模式中,预编码矢量可以从包含多个规定的预编码矢量的码本中选择。进而,在开放模式中使用的预编码矢量也可以从码本中选择。在任何动作模式中都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矢量,这从实现处理要素的公共化等的观点来看较为理想。
发送装置的动作模式也可以根据来自开始了高速移动的用户装置等那样的通信对方的请求而被切换。这从对发往本装置的通信快速切换模式的观点来看较为理想。
对于从变换部件输出的多个信号序列的各个可以另行进行用于循环延迟分集的加权。这从原样使用现有的延迟分集的处理的观点来看较为理想。
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被分为几个实施例进行说明,但各个实施例的区分对于本发明而言不是本质性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使用两个以上的实施例。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而使用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这些数值就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可以使用适合的任何值。
实施例1
(发送装置的功能块)
图9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功能方框图。发送装置作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来说明,但也可以构成其他装置。移动通信系统是在下行链路中采用OFDM方式的系统,作为一个例子可以是LTE方式的系统。在图9中图示了信号生成单元902、串行并行变换单元(S/P)904、预编码单元906、并行串行变换单元(P/S)908、IFFT单元910-1~M、码本912、选择器914、副载波映射单元916、模式切换单元918。
信号生成单元902生成下行链路传输的信号。所生成的信号可以是最终以OFDM方式被传输的适合的任何信号。作为一例,信号生成单元基于从通信对方(典型的是用户装置)报告的CQI,对发送至该通信对方的信号,决定数据调制方式、信道编码方式、发送功率等,并进行与决定内容对应的处理。此外,也可以根据在下行链路中的业务量、发送天线数以及用户装置的接收天线数等决定流数。
串行并行变换单元(S/P)904将被输入到其中的发送流变换为相应于规定的频带所包含的副载波数的信号序列。该信号序列分别具有发送天线数份的要素。例如,与第k个副载波相关联的信号序列sk具有sk1,sk2,…,skS这样的S个信号要素。S表示发送流数。发送流数S是发送天线总数M以下的整数。规定的频带例如可以是5MHz、10MHz、20MHz等这样的系统频带。
预编码单元906以预编码矢量对每个副载波所准备的信号序列的每一个进行加权。在图示的例子中,副载波总数为K,预编码单元906具有K个预编码器。各个预编码器1~K中的处理将在动作说明时被提及。为了便于说明而使用预编码矢量,但更一般的是可以被说成预编码矩阵。
并行串行变换单元(P/S)908进行与串行并行变换单元904相反的处理。并行串行变换单元908将被输入到其中的相应于副载波数的信号序列变换为发送所使用的发送流数。
IFFT单元910-1~M的每一个将被输入到其中的发送流变换为OFDM方式的发送码元流。例如,IFFT单元910-1生成从第1发送天线发送的发送码元流,主要进行傅立叶逆变换(IFFT)从而实施OFDM方式下的调制。为了简化图示,没有图示用于进行循环前缀的附加、数模变换、频率变换、频带限定、功率放大等处理的要素。
码本912存储着几个预编码矢量。例如,在码本912中预先准备了P个预编码矢量U1,U2,...,UP。在闭环(CL:Closed Loop)的预编码矢量控制中,基于来自通信对方(用户装置)的反馈信号,选择P个内的某个预编码矢量(例如,Ui),经过模式切换单元918被输入到预编码单元906中。来自通信对方的反馈信号被称为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确定P个预编码矢量的某个。典型的是,用户装置决定PMI的内容。
与闭环不同,选择器914在开环(OL:Open Loop)中发送装置动作的情况下使用。选择器914按照规定的判断基准,从码本912选择某个预编码矢量。关于规定的判断基准将在后面叙述。
副载波映射单元916决定由选择器914选择的预编码矢量和副载波的对应关系,决定内容经过模式切换单元918被通知给预编码单元906。
模式切换单元918按照规定的判断基准,切换发送装置的动作模式。作为一例,模式切换单元918可以根据通信对方的移动速度来切换动作模式。这时,如果通信对方的移动速度为低速,则选择闭环的动作模式,如果通信对方的移动速度为高速,则选择开环的动作模式。或者,也可以根据上行或者下行的通信信号的质量低于规定值的情况而变更动作模式。模式切换可以根据来自用户装置的请求而进行,也可以根据传播环境的测定值等进行。在发送机判断为在闭环中的预编码矩阵有错误的可能性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切换为开环。无论如何,都可以根据在发送装置中产生了模式切换的规定事件的情况而切换动作模式。
(发送装置的动作:闭环)
在发送装置的动作模式中准备了闭环模式以及开环模式。在闭环模式中,进行与以往同样的动作。这时,关于图1、图5以及图6所提及的那样,预编码矢量根据来自通信对方的反馈信号(PMI),被适当变更为适合的矢量。典型的是,预编码矢量是在码本912中已经事先存储的规定数个的矢量(U1,U2,...,UP)中的某个。从而,PMI指定规定数个的矢量(U1,U2,...,UP)中的某个。更一般的,预编码矢量不是择一的选项,可以被自适应地调整为适合的任何矢量。但是,将可能成为预编码矢量的矢量限定为择一的选项,这从减轻矢量控制运算负担且能够进行自适应控制的观点来看较为理想。闭环的动作模式需要依赖于通信对方的位置而适当地切换预编码矢量,因此从高质量等观点来看,与通信对方高速移动的情况相比,仅仅以低速移动的情况下更为有利。
(发送装置的动作:开环)
在通信对方高速移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自适应地切换预编码矢量。这时,与基于预编码矢量的切换的高质量化相比,基于延迟分集CDD的高质量化更为有利。为了增强基于CDD的高质量化的影响,也许可以在预编码之后进行与CDD有关的运算处理,但为此需要图7所示那样的电路结构,导致装置复杂化。
那么,如图4所示,用于在频域中实现延迟分集CDD的运算处理,通过对副载波k的信号分量运算某个矩阵Dk来表现,更具体地说,通过对相应于由某个副载波传输的流数(S个)的信号分量分别乘以exp(-j(2πmτ/NFFT)k)来表现(m=0,...,M-1)。(S表示发送流数(S≤M),M表示发送天线数,NFFT表示傅立叶变换以及傅立叶逆变换的信号处理点数,τ表示基于CDD的延迟量)因此,若在每个副载波中各个副载波信号分量上被乘以不同的权重,则乘法运算后的信号也许会带来一些延迟分集效果。本发明的发明人等基于这样的考察,发现了通过对每个副载波使用不同的预编码矢量,从而不用重复准备与CDD有关的运算单元就提供延迟分集效果的方式。
图10是表示图9的各个预编码器中的运算处理的情况的图。与以往不同,在多个预编码器的每一个中使用不同的预编码矢量。例如,对第1副载波s1应用预编码矢量U1,对第2副载波s2应用预编码矢量U2,对第P副载波sP应用预编码矢量UP。关于第P+1号以后的副载波,重复使用预编码矢量U1,U2,...,UP。预编码矢量U1,U2,...,UP是事先在码本912中已存储的矢量,与在闭环中使用的相同。从对每个副载波使用不同的矢量的观点来看,也可以另行准备为用于闭环而事先准备的矢量U1,U2,...,UP以外的矢量,并将其在开环中使用。但是,从带来CDD的改善效果的同时实现处理要素的共享和存储器量的节约等观点出发,优选闭环和开环都从相同的码本912中适当地选择矢量。
如上所述,预编码矢量U1,U2,...,UP与在闭环中使用的矢量相同,在闭环中这些矢量根据通信对方(用户装置)的位置而被适当切换。因此,预编码矢量U1,U2,...,UP可以与P个定向束相关联地考虑。如图10所示,在开环中将这些P个预编码矢量对各个副载波重复应用,对应于将第jP+1号的副载波(第1号、第P+1号、第2P+1号、…)发送至U1的方向(j=0,1,2,...),将第jP+2号的副载波(第2号、第P+2号、第2P+2号的副载波、…)发送至U2的方向,以下同样地将特定的副载波的信号发送至特定的方向。从而,在该频带中包含的各个信号分量被分散到P个方向的全部方向,这从进一步提高信号的分集效果的观点来看较为理想。
在本发明中虽不是必须的,但在图示的例子中,副载波总数K(=NFFT)为已在码本912中存储的矢量数P的倍数。这从在频带整体上可以均等地使用多样化地准备的P个矢量,实现信号的均匀化的观点来看较为理想。
在图11中,除了副载波总数K(=NFFT)为已在码本912中存储的矢量数P的倍数之外,P对应于在单位资源块中包含的副载波总数。下行链路的无线资源以在某个带宽(12副载波)以及某个期间(例如,1ms)中的资源作为1单位而被分配给各个用户装置。图示那样的情况从进一步实现每个资源块的均匀化的观点来看较为理想。
在图12A中,在一个资源块中使用的预编码矢量被固定为一种,但在相邻的资源块中使用的预编码矢量则不同。这一方法从正确地测定与各个资源块有关的噪声电平或干扰电平的观点来看较为理想。由于每个资源块(RB)的噪声电平或干扰电平等会成为资源分配等的基础,因此正确地估计这些量从实现调度是否合格等的观点来看较为理想。更一般的是,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矢量的相邻副载波数可以是任意几个。在图12B中,对每3个副载波循环预编码矩阵。
在上述的说明中,为用于闭环而准备的P个预编码矢量全部在开环中也使用,但这对本发明不是必须的。也可以是在码本中准备的P个预编码矢量的其中几个在开环中使用。
此外,在MIMO系统中,空间复用的信号数S也可以根据传播环境而变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预编码矩阵的副载波映射也可以根据空间复用数S而变更。例如,在容易获得预编码增益的S=1的情况下,为了获得预编码增益,对所有副载波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例U1)。在S为复数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图11那样的利用了多个预编码矩阵的循环(circulated)配置。
(变形例)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为了简化说明,对每个副载波只有不同的预编码矢量在各个预编码器1~K中使用。由此,即使是开环也能够获得相当大的延迟分集效果。这时,被输入到各个预编码器1~K的信号不一定需要是来自串行并行变换单元904的输出。如图13所示,在闭环中使用的与CDD有关的处理要素CDD1~K也可以如以往那样使用。
实施例2
在第1实施例中,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矢量被应用到了不同的副载波中,但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中,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矢量在相同副载波的不同时刻被应用。
图14表示图9的各个预编码器中的第2实施例的运算处理的情况。在某个时刻(t=T)中,对全部副载波公共地应用预编码矢量U1。在另一时刻(t=T+ΔT/P)中,对全部副载波公共地应用预编码矢量U2。然后,在某一时刻(t=T+ΔT(P-1)/P)中,对全部副载波公共地应用预编码矢量UP。这样,对全部副载波公共地应用的预编码矢量在某个期间ΔT被切换为U1,U2,…,UP。ΔT被适当设定为足够顺序切换P个预编码矢量的期间以上。
如上所述,预编码矢量U1,....,UP可以与P个定向束相关联地考虑。在本实施例中,将对全部副载波公共地使用的预编码矢量在某个期间ΔT顺序切换为U1,U2,...,UP。因此,这意味着将在该频带中发送的信号在某一时刻发送至U1的方向,在下一时刻发送至U2的方向,以下同样地顺序发送至不同的方向,在第P个时刻发送至UP的方向,以后循环进行同样的处理。需要注意的是,与以往不同,不依赖于通信对方的位置,预编码矢量被单方面切换。在第1实施例中,在规定频带中包含的副载波的信号分量被同时分散至P个方向。在第2实施例中,各个副载波的信号分量在瞬间上朝向特定的一个方向,但P个方向被顺序切换使得在ΔT的期间网罗全部P个方向。在本实施例从提高信号的延迟分集效果的观点来看也较为理想。
实施例3
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组合了在第1实施例以及第2实施例中使用的方法。即,在第3实施例中,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矢量被应用于不同的副载波上,并且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矢量在不同的时刻被应用于相同的副载波上。
如图15所示,在某一时刻(t=T),对副载波1~K循环应用预编码矢量U1~UP。在另一时刻(t=T+ΔT/P)中,对副载波1~K循环应用预编码矢量U2~UP-1UP。然后,在某一时刻(t=T+ΔT(P-1)/P)中,对副载波1~K循环应用预编码矢量UPU1~UP-1。关于P个预编码矢量的使用方法,可以使用已在图11、图12等中说明的方法。
根据本实施例,可使各个副载波分量在频率方向和时间方向上都多样地分散,因此这从进一步提高延迟分集效果的观点来看较为理想。
在上述的任何实施例中,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以及不同的信号序列的对应关系都可以存在多种,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不同的信号序列的对应关系也可以存在多种。这些多个对应关系可以根据来自用户装置的要求或者基站的判断而区分使用。例如,可以以比较长的时间周期来切换该对应关系。
实施例4
参照图16以及图17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装置的仿真结果。在仿真中,使用以下参数。
OFDM副载波数NFFT:120
发送天线数以及接收天线数(NTx,NRx):(4,2)
预编码矢量数P:12
1资源块中包含的副载波数:12
无线传播信道:相关信道或者非相关信道
作为接收机的用户装置的移动速度:60km/h
另外,在仿真中,假设进行基于CQI的自适应调制编码。
图16所示的曲线表示发送以及接收天线数为(2,4)时的平均SNR(dB)以及频谱效率(bps/Hz)的关系。横轴的平均SNR(dB)中左侧表示差的情况,右侧表示良好的情况。纵轴的频谱效率表示每个单位频带的吞吐量(能够无误差地接收的每个单位时间的数据量)。从而,平均SNR越差则吞吐量越低。这例如对应于远离基站的地点的用户或高速移动用户。相反,平均SNR越好则吞吐量越高。这例如对应于靠近基站的地点的用户或低速移动的用户。在图示的仿真中,假设无线传播信道为非相关(发送以及接收天线之间的无线传播信道相互独立)。
图中,用标记○的图绘(plot)表现的曲线表示在图3、4所示的以往的发送装置中所得到的曲线(为便利而称为以往1)。该发送装置在预编码之后进行CDD,适合闭环控制。用标记□的图绘表现的曲线表示在图5、6所示的以往的发送装置中所得到的曲线(为便利而称为以往2)。该发送装置在预编码之前进行CDD,适合开环控制。用标记◆的图绘表现的曲线表示通过本发明的发送装置得到的曲线(开环动作的情况)。如图所示那样为60km/h左右的移动速度的情况下,在以往1和以往2中,闭环控制有利的以往1表现出良好的特性。可知切换闭环和开环的本发明的发送装置只有在开环的情况下,能够发挥出与以往1相同程度以上的延迟分集效果。
图17所示的曲线与图16相同,但不同点在于假设相关信道作为无线传播信道。
以上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各个实施例只不过是例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而使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这些数值只不过是一例,可以使用适合的任意值。各个实施例的区分对于本发明不是本质性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使用两个以上的实施例。为了便于说明而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使用功能性的方框图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装置也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基础上,包含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
本国际申请要求基于2007年6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161943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全部内容引用到本国际申请中。

Claims (21)

1.一种发送装置,其包括:
多个发送天线;
变换部件,根据与某个发送天线相关联的一个以上的发送流,配合规定的频带宽而准备多个信号序列;
预编码部件,以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信号序列的每一个进行加权;以及
将来自所述预编码部件的输出信号变换为相应于发送天线数的信号,并从各个发送天线发送变换后的信号的部件,
所述预编码部件在执行闭环控制的情况下,根据从接收装置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使用从码本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在执行不依赖来自接收装置的反馈的开环控制的情况下,使用从码本确定并且将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应用到不同的信号序列上的预编码矩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预编码部件在通信信号的质量为规定值以上时,选择闭环控制,在通信信号的质量小于规定值时,选择开环控制。
3.一种发送装置,其包括:
多个发送天线;
变换部件,从与某个发送天线相关联的一个以上的发送流,配合规定的频带宽而准备多个信号序列;
预编码部件,以从包含多个规定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信号序列的每一个进行加权;以及
将来自所述预编码部件的输出信号变换为相应于发送天线数的信号,并从各个发送天线发送变换后的信号的部件,
在所述预编码部件中,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在不同的时刻被应用到相同的信号序列上,
所述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不同的时刻的对应关系,由不依赖来自接收装置的反馈的开环控制来决定。
4.一种发送装置,其包括:
多个发送天线;
变换部件,从与某个发送天线相关联的一个以上的发送流,配合规定的频带宽而准备多个信号序列;
预编码部件,以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信号序列的每一个进行加权;以及
将来自所述预编码部件的输出信号变换为相应于发送天线数的信号,并从各个发送天线发送变换后的信号的部件,
在所述预编码部件中,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矩阵被应用到不同的信号序列上,并且,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在不同的时刻被应用到相同的信号序列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矩阵的数目是所述规定的频带所包含的规定数个的资源块中的一个资源块的副载波总数的整数倍,或者是所述频带中包含的副载波总数的整数分之一。
6.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多个预编码矩阵被循环使用于多个不同的信号序列或者多个不同的时刻。
7.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在与相邻的副载波对应的多个信号序列中公共地应用某个预编码矩阵,在与其他相邻的副载波对应的多个信号序列中公共地应用其他预编码矩阵。
8.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在与相邻的副载波对应的多个信号序列中公共地应用某个预编码矩阵,在与其他相邻的副载波对应的多个信号序列中公共地应用其他预编码矩阵,多个预编码矩阵被循环使用。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预编码部件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是从包含多个规定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中选择。
10.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不同的信号序列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发送流数以及发送天线数而不同。
11.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不同的信号序列的对应关系存在多种,
上述对应关系根据在该发送装置中的判断而被切换。
12.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不同的信号序列的对应关系存在多种,该多个对应关系根据用户装置而区分使用。
13.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不同的信号序列的对应关系存在多种,该多个对应关系根据来自用户装置的上行信号而被切换。
14.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不同的时刻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发送流数而不同。
1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不同的时刻的对应关系存在多种,该多个对应关系根据用户装置而区分使用。
1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不同的时刻的对应关系存在多种,该多个对应关系根据来自用户装置的上行信号而被切换。
17.一种发送方法,在具有多个发送天线的发送装置中使用,该发送方法包括:
变换步骤,从与某个发送天线相关联的一个以上的发送流,配合规定的频带宽而准备多个信号序列;
预编码步骤,以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信号序列的每一个进行加权;以及
将来自所述预编码步骤的输出信号变换为相应于发送天线数的信号,并从各个发送天线发送变换后的信号的步骤,
在所述预编码步骤中,在执行闭环控制的情况下,根据从接收装置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使用从码本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在执行不依赖来自接收装置的反馈的开环控制的情况下,使用从码本确定并且将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应用到不同的信号序列上的预编码矩阵。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
所述预编码步骤在通信信号的质量为规定值以上时,选择闭环控制,在通信信号的质量小于规定值时,选择开环控制。
19.一种发送方法,在具有多个发送天线的发送装置中使用,该发送方法包括:
变换步骤,从与某个发送天线相关联的一个以上的发送流,配合规定的频带宽而准备多个信号序列;
预编码步骤,以从包含多个规定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信号序列的每一个进行加权;以及
将来自所述预编码步骤的输出信号变换为相应于发送天线数的信号,并从各个发送天线发送变换后的信号的步骤,
在所述预编码步骤中,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在不同的时刻被应用到相同的信号序列上,
所述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不同的时刻的对应关系,由不依赖来自接收装置的反馈的开环控制来决定。
20.一种发送方法,在具有多个发送天线的发送装置中使用,该发送方法包括:
变换步骤,从与某个发送天线相关联的一个以上的发送流,配合规定的频带宽而准备多个信号序列;
预编码步骤,以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信号序列的每一个进行加权;以及
将来自所述预编码步骤的输出信号变换为相应于发送天线数的信号,并从各个发送天线发送变换后的信号的步骤,
在所述预编码步骤中,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矩阵被应用到不同的信号序列上,并且,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在不同的时刻被应用到相同的信号序列上。
21.一种通信系统,具备包括多个发送天线的发送装置以及接收从在所述发送装置中包括的多个发送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装置,
所述发送装置包括:
变换部件,从与某个发送天线相关联的一个以上的发送流,配合规定的频带宽而准备多个信号序列;
预编码部件,以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信号序列的每一个进行加权;以及
将来自所述预编码部件的输出信号变换为相应于发送天线数的信号,并从各个发送天线发送变换后的信号的部件,
在所述预编码部件中,在执行闭环控制的情况下,根据从接收装置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使用从码本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在执行不依赖来自接收装置的反馈的开环控制的情况下,使用从码本确定并且将互不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应用到不同的信号序列上的预编码矩阵。
CN201210440275.8A 2007-06-19 2008-06-17 发送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Active CN1029386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61943 2007-06-19
JP161943/07 2007-06-19
CN2008800204707A CN101682387B (zh) 2007-06-19 2008-06-17 发送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204707A Division CN101682387B (zh) 2007-06-19 2008-06-17 发送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8665A CN102938665A (zh) 2013-02-20
CN102938665B true CN102938665B (zh) 2015-09-30

Family

ID=401562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40275.8A Active CN102938665B (zh) 2007-06-19 2008-06-17 发送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CN2008800204707A Active CN101682387B (zh) 2007-06-19 2008-06-17 发送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204707A Active CN101682387B (zh) 2007-06-19 2008-06-17 发送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8379749B2 (zh)
EP (2) EP2584713A3 (zh)
JP (2) JP5094859B2 (zh)
KR (1) KR101414565B1 (zh)
CN (2) CN102938665B (zh)
BR (2) BR122013003058A2 (zh)
MX (1) MX2009012927A (zh)
RU (2) RU2479927C2 (zh)
WO (1) WO20081560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25134B2 (en) 2004-04-02 2019-09-24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lanned evolution and obsolescence of multiuser spectrum
US11451275B2 (en) 2004-04-02 2022-09-20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309943B2 (en) 2004-04-02 2022-04-19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lanned evolution and obsolescence of multiuser spectrum
US10200094B2 (en) 2004-04-02 2019-02-05 Rearden, Llc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handoff, power control and link adaptation in distributed-input distributed-output (DIDO)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985811B2 (en) 2004-04-02 2021-04-20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312929B2 (en) 2004-04-02 2016-04-12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to compensate for Doppler effects in multi-user (MU)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MAS)
US10749582B2 (en) 2004-04-02 2020-08-18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oordinate transmissions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systems via user clustering
US8542763B2 (en) 2004-04-02 2013-09-24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oordinate transmissions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systems via user clustering
US8654815B1 (en) 2004-04-02 2014-02-18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277290B2 (en) 2004-04-02 2019-04-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exploit areas of coherence in wireless systems
US10886979B2 (en) 2004-04-02 2021-01-05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in DIDO multicarrier systems
US11394436B2 (en) 2004-04-02 2022-07-19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685997B2 (en) 2007-08-20 2017-06-2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enhance spatial diversity in distributed-input distributed-output wireless systems
US7917176B2 (en) * 2006-02-14 2011-03-29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Structured codebook and successive beamforming for multiple-antenna systems
CN102938665B (zh) * 2007-06-19 2015-09-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发送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US8948093B2 (en) * 2007-10-02 2015-02-03 Apple Inc. Rank adaptation for an open loop multi-antenna mod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287951B2 (en) 2007-12-03 2016-03-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recoder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multiple antenna transmitter
WO2009072960A2 (en) * 2007-12-03 2009-06-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recoder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multiple antenna transmitter
EP2232726B1 (en) * 2008-01-14 2017-02-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pen loop precoder cycling in mimo communications
KR101349831B1 (ko) * 2008-03-23 2014-0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피드백 오버헤드 감소를 위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피드백 정보 전송 방법
US8654752B2 (en) * 2008-08-05 2014-02-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771446B (zh) * 2008-12-29 2014-06-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HUE040750T2 (hu) * 2009-01-07 2019-03-28 Sun Patent Trust Vezeték nélküli kommunikációs berendezés, vezeték nélküli kommunikációs rendszer és vezeték nélküli kommunikációs eljárás
US8687731B2 (en) * 2009-02-02 2014-04-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open-loop spatial multiplex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0109518A1 (ja) * 2009-03-24 2010-09-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通信方法
EP2424295B1 (en) * 2009-04-21 2021-08-11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Terminal apparatus and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US8494088B2 (en) * 2009-04-27 2013-07-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tting/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in codebook based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CN101877609B (zh) * 2009-04-30 2013-06-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基站和多点合作通信方法
JP2011004161A (ja) * 2009-06-18 2011-01-06 Sharp Corp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8923143B2 (en) * 2009-06-29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en loop channel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10085588A1 (en) * 2009-10-09 2011-04-14 Motorola-Mobility, Inc. Method for precoding based on antenna grouping
US8873650B2 (en) * 2009-10-12 2014-10-28 Motorola Mobility Llc Configurable spatial channel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10255483A1 (en) * 2010-04-16 2011-10-2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ignaling of Precoding Granularity for LTE and LTE-A
US9203489B2 (en) 2010-05-05 2015-12-01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precoder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237955B (zh) * 2010-05-07 2013-11-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其装置
JP5578618B2 (ja) * 2010-11-08 2014-08-27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送信方法、送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受信装置
US9014287B2 (en) * 2010-08-24 2015-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en loop MIMO mode for LTE-A uplink
JP5623248B2 (ja) 2010-09-10 2014-11-12 パナソニック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送信方法、送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受信装置
JP5860941B2 (ja) * 2010-09-10 2016-02-16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送信方法、送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受信装置
JP5578617B2 (ja) * 2010-10-18 2014-08-27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送信方法、送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受信装置
US20120140842A1 (en) * 2010-12-06 2012-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to protect advanced receiver performanc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s)
JP5578619B2 (ja) * 2010-12-10 2014-08-27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CN102624497B (zh) * 2011-01-30 2016-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码本生成方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JP5991572B2 (ja) 2011-02-28 2016-09-14 サン パテント トラスト 送信方法および送信装置
JP5546681B2 (ja) 2011-04-19 2014-07-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方法、プリコーディング装置
EA037268B1 (ru) * 2011-06-24 2021-03-01 Сан Пэтент Траст Способ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го кодирования и 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2394678B (zh) * 2011-06-30 2014-03-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开环传输预编码处理和检测方法、装置及开环传输系统
CN102255691B (zh) * 2011-07-13 2018-08-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多天线系统开环空间复用的发射方法和装置
US8861638B2 (en) * 2011-09-26 2014-10-14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imited Transmitter with reduced peak-to-mean amplitude ratio
JP5571116B2 (ja) * 2012-03-23 2014-08-13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WO2012103850A2 (zh) 2012-04-11 2012-08-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和装置
JP2013059095A (ja) * 2012-11-09 2013-03-28 Ntt Docomo Inc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194346B2 (en) 2012-11-26 2019-01-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11050468B2 (en) 2014-04-16 2021-06-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US11190947B2 (en) 2014-04-16 2021-11-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current spectrum usag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US11189917B2 (en) 2014-04-16 2021-11-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ing radioheads
US9813262B2 (en) 2012-12-03 2017-11-0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spatial diversity
US9258083B2 (en) * 2012-12-07 2016-02-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device, reception method, integrated circuit, and program
US9591508B2 (en) 2012-12-20 2017-03-0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different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groups
US9979531B2 (en) 2013-01-03 2018-05-2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un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multi band operation
US10488535B2 (en) 2013-03-12 2019-11-26 Rearden,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still images and video using diffraction coded imaging techniques
US10229697B2 (en) 2013-03-12 2019-03-1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eamforming to obtain voice and noise signals
US9923657B2 (en) 2013-03-12 2018-03-2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10164698B2 (en) 2013-03-12 2018-12-25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9973246B2 (en) * 2013-03-12 2018-05-15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10547358B2 (en) 2013-03-15 2020-01-28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dio frequency calibration exploiting channel reciprocity in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386542B2 (en) 2013-09-19 2016-07-05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transmit power of a wireless device
US9515710B2 (en) * 2013-10-16 2016-12-06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Signal sequence estimation
US9549290B2 (en) 2013-12-19 2017-01-1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information for a wireless device
US9787376B2 (en) * 2014-01-06 2017-10-10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hybrid full-dimensional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WO2015115705A1 (en) 2014-01-29 2015-08-06 Lg Electronics Inc. Feedback reporting method for massive antenna array based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1290162B2 (en) 2014-04-16 2022-03-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US9491007B2 (en) 2014-04-28 2016-11-08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tenna matching
US9478847B2 (en) 2014-06-02 2016-10-25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of assembly for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5781202B2 (ja) * 2014-07-02 2015-09-16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方法、送信装置
JP5788573B2 (ja) * 2014-07-03 2015-09-30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EP3269049B1 (en) * 2015-03-09 2020-12-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for 3d mimo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971573B2 (ja) * 2015-07-13 2016-08-17 サン パテント トラスト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方法、送信装置
JP6961584B2 (ja) * 2016-06-03 2021-11-05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EP3480967B1 (en) * 2016-06-30 2021-05-1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transmitting method
SG11201810785VA (en) 2016-07-15 2019-01-30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CN110326226B (zh) * 2016-12-12 2022-04-01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1276A (zh) * 2003-02-27 2006-05-31 英特尔公司 在多载波通信信道中引入分集的装置和相关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27534B1 (en) * 1996-09-30 2001-1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ambiguous position determination using two low-earth orbit satellites
US6307849B1 (en) * 1997-09-08 2001-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hanging forward traffic channel power allocation during soft handoff
ES2164613B1 (es) 2000-08-16 2003-05-16 Fuente Vicente Diaz Metodo, transmisor y receptor para comunicacion digital de espectro ensanchado mediante modulacion de secuencias complementarias golay.
KR100735402B1 (ko) * 2000-11-07 2007-07-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동기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하향 공유 채널에 사용하는 송신 형식 결합 지시기의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CN1849769B (zh) * 2003-09-15 2010-06-16 英特尔公司 利用高吞吐量空间频率分组码的多天线系统和方法
FI20031668A0 (fi) * 2003-11-17 2003-11-17 Nokia Corp Siirtomenetelmä ja lähetin
JP4433867B2 (ja) 2004-04-28 2010-03-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7894548B2 (en) * 2004-09-03 2011-0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atial spreading with space-time and space-frequency transmit diversity schem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30855B2 (en) * 2004-11-12 2012-03-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ing space-frequency block cod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and beamforming in a MIMO-OFDM system
KR101124932B1 (ko) * 2005-05-30 2012-03-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어레이 안테나를 이용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0996023B1 (ko) 2005-10-31 2010-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GB2433518A (en) 2005-12-21 2007-06-27 Danisco Process for the recovery of sucrose and non-sucrose materials
CN1829138B (zh) * 2006-04-07 2010-04-07 清华大学 自适应多输入多输出发送接收系统及其方法
KR101295576B1 (ko) * 2006-06-22 2013-08-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위상천이 기반의 프리코딩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이를 구현하는 송신 장치
US7702029B2 (en) * 2006-10-02 2010-04-20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MIMO precoding enabl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power allocation and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WO2008050995A2 (en) * 2006-10-23 2008-05-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cyclic delay diversity
US8744510B2 (en) * 2007-03-13 2014-06-03 Pranav Dayal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R067232A1 (es) * 2007-03-19 2009-10-07 Interdigital Tech Corp Un conmutador vectorial y conmutador de frecuencia transmisor de diversidad combinado precodificador para una sincronizacion de canal secundario en utra evolucionado
US8290079B2 (en) * 2007-04-19 2012-10-1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oding valid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2938665B (zh) * 2007-06-19 2015-09-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发送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1276A (zh) * 2003-02-27 2006-05-31 英特尔公司 在多载波通信信道中引入分集的装置和相关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G Electronics, Samsung, NTT-DoCoMo."CDD-based Precoding for E-UTRA downlink MIMO".《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47,R1-063345》.2006, *
NTT DoCoMo, Fujitsu, Mitsubishi Electric, Sharp."Investigation on Robust Precoding Scheme Using Cyclic Delay Diversity in E-UTRA Downlink".《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48bis,R1-071636》.200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84713A2 (en) 2013-04-24
RU2009149103A (ru) 2011-07-27
CN101682387B (zh) 2013-06-12
BR122013003058A2 (pt) 2015-07-14
US8731102B2 (en) 2014-05-20
CN101682387A (zh) 2010-03-24
EP2584713A3 (en) 2014-01-15
RU2012157363A (ru) 2014-07-10
US8379749B2 (en) 2013-02-19
JP5094859B2 (ja) 2012-12-12
US20130142278A1 (en) 2013-06-06
BRPI0813328A2 (pt) 2014-12-23
RU2533808C2 (ru) 2014-11-20
JPWO2008156081A1 (ja) 2010-08-26
MX2009012927A (es) 2010-01-14
KR101414565B1 (ko) 2014-07-03
US20100189191A1 (en) 2010-07-29
WO2008156081A1 (ja) 2008-12-24
EP2169846A1 (en) 2010-03-31
EP2169846A4 (en) 2014-01-08
JP2013031212A (ja) 2013-02-07
KR20100023864A (ko) 2010-03-04
CN102938665A (zh) 2013-02-20
WO2008156081A9 (ja) 2010-04-08
RU2479927C2 (ru) 2013-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8665B (zh) 发送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US8514971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057471B (zh) 用于闭环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11539B (zh) 用于降低小区间干扰的方法
CN105846875B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477568B (zh) Mimo系统中的二维ue配对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68442B (zh)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125088B (zh) 通信控制方法、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
CN101529738B (zh) 下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控制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CN103238286B (zh) 反馈方法及移动终端装置
CN101675601B (zh) 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环境中通信的方法
CN102859918A (zh) 反馈信息发送方法、移动台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TW201208284A (en) Base station device
CN108023624A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017449A (zh) 在开环空间复用模式下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
CN102077672A (zh)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1682475A (zh) 用于控制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1764632B (zh) Lte-tdd室内分布系统中端口与天线映射方法及装置
KR20090076322A (ko)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