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2935769B - 一种安全制品及印制防伪标记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制品及印制防伪标记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5769B
CN102935769B CN201210491730.7A CN201210491730A CN102935769B CN 102935769 B CN102935769 B CN 102935769B CN 201210491730 A CN201210491730 A CN 201210491730A CN 102935769 B CN102935769 B CN 1029357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mark
viewing angle
infrared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917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5769A (zh
Inventor
周树荣
高瑞
吕建英
武建国
麻宝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Institute of Prin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s Bank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Institute of Prin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s Bank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49173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357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35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57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57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57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inting Methods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制品及印制防伪标记的方法,属于防伪技术领域,该安全制品上作为安全识别信息的防伪标记是使用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印制形成。两种油墨印制的标记可以在一定观察角度范围内显示相近或相同的外观效果,可视同为一种油墨印制;改变观察角后,光变油墨印制标记的颜色发生变化,金属效果油墨印制标记的颜色则不变,二者表现出明显的颜色差异。相比于仅利用单一光变油墨的防伪手段,采用金属效果油墨与光变油墨配对使用,使本发明的安全制品的公众防伪特征更容易识别,同时也提升了安全制品的防伪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安全制品及印制防伪标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金属效果油墨与光变油墨配对印制了防伪信息标记的安全制品,本发明还涉及该安全制品上作为安全信息的防伪标记的印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光变油墨(OVI)是一种显示颜色会随观察角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的油墨,应用效果表现在利用该油墨印制或涂布的标记(包括文字、图案等)也会随观察角度的不同而产生颜色变化,称为“随角异色”或“随角变色”,使用者很容易通过观察颜色的改变实现特征鉴别,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公众防伪手段。由于这种随角异色的特征很难仿造,因此各类光变油墨的使用在公众防伪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光变油墨虽然能够提供较高仿冒难度的防伪功能,但是单独使用时,提供给公众的识别性质就是印刷标记的颜色会随观察角度的改变而变化,当没有参照时,这样的颜色变化往往容易被忽视,不易观察。针对该问题,目前已有文献提出将两种不同的光变颜料制成的油墨配对使用的方法,使得两种油墨印制的标记在一个特定的入射角时显示相同色彩,而在一切其它入射角时显示彼此不同的色彩。但是,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光变油墨只能在一个很窄的观察角度范围内实现颜色的匹配,不便于公众观察识别;而且该方案需要开发专门用于配对的光变颜料,实现成本偏高,限制了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另有文献公开了将衍射型光变油墨与普通油墨配对使用的方案,两种油墨在一个入射角下具有相同的匹配颜色,在其它的入射角没有颜色匹配,然而由于衍射型光变油墨自身只能显示出低彩度的彩虹变色效应,对公众的观察能力和方法有一定的要求,而其变色效果的确定还可能受到观察环境(例如光线)的影响,因此防伪效果不佳。以上两种方案只考虑了两种油墨的颜色匹配而没有考虑到两种油墨的其他外观效果,由于光变油墨具有明显的闪烁效果,如果仅实现两种油墨的颜色匹配而不考虑其它外观效果的匹配,观察者仍然能够发现二者不是同一种油墨。
另一方面,目前对光变油墨的使用也仅基于提供随角变色特征,随着仿冒者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需要更高防伪等级的制品,仍存在安全隐患。
所以,选择更合适的油墨配对,使光变油墨的变色效果更易于被观察,同时也能增加制品的伪造难度,显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公众防伪和专业防伪功效的安全制品,其所具有的安全信息通过光变油墨与金属效果油墨配对使用而印制,不仅使防伪标识的光变特征更便于公众识别,同时增加了仿造难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在安全制品上印制防伪标记的方法,通过对光变油墨和金属效果油墨的选择与匹配,使防伪标记具有了复合防伪功效,从而使安全制品的公众识别性和仿造难度都得到提高。
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印制防伪标记的配对油墨,该配对油墨由光变油墨与金属效果油墨组成,尤其适用于印制便于公众识别且仿造难度大的防伪标记,以提供复合防伪功效。
为表述方便,本发明用“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分别说明采用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在承印面上印制的内容,可以是预先设计的图案、文字、符号等;除非有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油墨“印刷区域”理解为以上使用选定油墨印制的相应标记所位于的区域,可以是指所印制的图案(包括文字或图形等任何印制内容),也可以指用于印制相应标记的设定区域。
光变油墨不仅表现出随角变色,其自身具有闪烁效果也是明显的外观特征。金属效果油墨具有独特的金属色泽和闪烁特性,所以其外观特点与光变油墨具有相似性。如果将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配对使用印刷在安全制品的两个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的不同部分,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观察,两种油墨外观效果能够表现出相近,转换一定角度观察,利用金属效果油墨印刷部分的颜色不变,而利用光变油墨印刷的另一部分则发生颜色变化。通过两种油墨印刷标记的对比观察,可增强产品的公众防伪功能,便于公众识别,增加伪造难度。
所以,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安全制品,该制品的承印面上印制有包含识别信息的标记,所述标记至少包括采用金属效果油墨印制的第一标记和采用光变油墨印制的第二标记,可见光下观察,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在第一观察角度时显示相近或相同的外观效果,改变为第二观察角度后,第一标记的颜色基本不变,但第二标记的颜色明显改变。
所述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可以位于同一个图案的不同部分;或者,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分布于不同图案或区域中,可以根据需要来设计和印制。
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制品,在可见光下观察,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在第一观察角度时显示相同或相近的外观效果,即,二者可视为同一种油墨所印制;改变为第二观察角度后,第一标记的颜色基本不变,但第二标记的颜色明显改变,即,二者颜色形成鲜明对比。公众不仅能方便地观察到防伪标记的颜色变化,同时也提升了制品的安全性能。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制品在较宽的观察角度内实现了两种标记的颜色匹配,易于公众观察识别。并且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具有鲜艳的色彩和相近的闪烁程度,在第一观察角度观察时可视为由一种油墨印制,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方案,更提高了安全制品的公众防伪水平。
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制品,用于印制第一标记的金属效果油墨,可以为在近红外光谱区具有红外特征的油墨,具体实施方案中,第一标记具有红外吸收或红外反射或红外不吸收不反射特征,上述红外特征是指在750-1100nm的近红外光谱区显示明显的吸收特征、反射特征或不吸收不反射特征。如果印制的标记具有红外吸收或红外反射特征则为该安全制品进一步提供了专业防伪特征,即,将第一和第二标记同时置于近红外区检测,还能够检测到特定的红外特征,例如,在某个波长范围,能够检测到所预设的红外吸收特征,可以是二个标记同时具有吸收特性(红外光下显示灰度值相同),或者具有明显相反的红外特性(红外光下灰度值明显不同),将公众防伪与专业防伪特征相结合,显著提高了仿造难度。
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制品可以包括钞券、有价证券、票据、证件卡、安全线、防伪标签、防伪薄膜或证明文件等各种需要安全验证的制品。
本发明还提供了在安全制品上印制防伪标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作为同色配对油墨,在安全制品的承印面上分别印制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可见光下观察,使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在第一观察角度时显示相近或相同的外观效果,改变为第二观察角度后,第一标记的颜色基本不变,但第二标记的颜色明显改变。
根据应用领域和需要,本发明使用的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可以分别选自雕刻凹印油墨、丝印油墨、影写凹印油墨或涂布油墨的配对,且二者相同或不同,即,所述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可以各自为雕刻凹印标记、丝印标记、影写凹印标记或涂布标记。本发明所述的安全元件可以利用凹印、丝印、柔性版印刷和涂布等常规印刷方式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两种不同的印刷方式分别印刷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优选的,本发明的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可以选用具有明显手感的雕刻凹印油墨,使安全制品还同时具备视觉和触觉双重公众防伪特征,更加难以仿造。
可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安全制品同时包含光变油墨印制的变色区域和金属效果油墨印制的非变色区域,在可见光下,两个区域在一定观察角度范围内观察可视为使用同一种油墨印制并且显示鲜艳的色彩;改变观察角度后,两个区域颜色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安全制品在较宽的观察角度内实现了两种标记的外观匹配并且具有鲜艳的颜色,突出了光变油墨的视觉效果,易于观察而且能够给观察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了安全制品的公众防伪水平。
2、本发明的安全制品还可以使用具有红外特性的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在提供颜色变化特征鉴别的同时,借助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机读检测,便于使用银行机具对安全制品进行真伪鉴别。
3、本发明的安全制品兼具公众防伪特征和机读防伪特征,显著提高了仿造难度,提高了安全制品的综合防伪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包含绿色/蓝色光变油墨和绿色金属效果油墨印制图案的安全制品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包含金色/绿色光变油墨和金色金属效果油墨印制图案的安全制品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包含绿色/蓝色光变油墨和具有红外吸收特性的绿色金属效果油墨印制图案的安全制品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包含金色/绿色光变油墨和具有红外反射特性的绿色金属效果油墨印制图案的安全制品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包含绿色/蓝色光变油墨和蓝色金属效果油墨印制图案的安全制品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包含绿色/品红色光变油墨和绿色金属效果油墨印制图案的安全制品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包含绿色/蓝色光变油墨和绿色金属效果油墨印制图案的安全制品的平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种包含由金色/绿色光变油墨和具有红外吸收特性的金色金属效果油墨共同制作的开窗安全线的安全制品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制品,其承印面上至少具有利用光变油墨与金属效果油墨配对使用印制的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并且两种油墨印制的标记可以在一定观察角度范围内显示外观效果的匹配。
按照行业常规,光变油墨的外观效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具有随视角改变的颜色,此外还会显示出一定的闪烁效果。这两种特性可以分别用色度值(L*a*b*)和闪烁值(SG)来定量表述,其测定按照行业通用方法使用多角度测色仪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制品通过二种配对油墨的使用,所得到的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在一定观察角度范围内显示为相同或相近的外观效果,所述显示相同或相近的外观效果是指公众用肉眼观察几无差异,可以视为同一油墨所印制。本发明所称“第一观察角度”和“第二观察角度”,除特别说明外,均应理解为一定的观察角度范围,而非某个特定的观察角度。
本发明中,进一步使用色差(⊿E)来表示两种油墨印刷区域的颜色差异,利用闪烁值差(⊿SG)来表示两种油墨印刷区域的闪烁程度差异:
当第一观察角度为基本上垂直观察时,显示相近或相同的外观效果是指,在该第一观察角度测量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的以下参数差值满足条件:色差⊿E不大于3,闪烁值差⊿SG不大于1.5;当第一观察角度为基本上平视观察时,显示相近或相同的外观效果是指,在该第一观察角度测量第一标记和与第二标记的以下参数差值满足条件:色差⊿E不大于5,闪烁值差⊿SG不大于1.5。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观察角度是指基本上垂直观察,所述第二观察角度是指基本上平视观察;或者,所述第一观察角度是指基本上平视观察,所述第二观察角度是指基本上垂直观察。即,在可见光下观察,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印刷的标记在基本上垂直观察或平视观察时外观效果相同,观察者无法区分二者;改变观察角度后,使用光变油墨印刷的区域颜色发生变化,而使用金属效果油墨印刷的标记颜色不变,从而显示出明显的颜色差异。本发明中,基本上垂直观察是指观察角与基材表面垂线夹角在0°-15°,基本上平视观察是指观察角与基材表面垂线夹角在50°-70°。由于有不变色的标记作为颜色比较的基准,光变油墨印刷标记的视觉效果更加显著,同时也有利于将观察者的注意力引导到防伪标记上,使安全制品的鉴别特征更容易被公众识别,从而提高了安全制品的公众防伪水平。
目视观察时,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制品的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可以在较宽的观察角度范围内实现两种标记的外观基本匹配,为了定量表示这种匹配效果,可以在这个角度匹配范围内选取一个典型的角度使用仪器进行测量以便于对配对效果进行相对比较。对于印制标记外观效果的测量可以按照本行业公知的方法使用多角度测色仪完成。该仪器采用45°直射照明,分别在-15°、15°、25°、45°、75°及110°六个角度测量颜色。其中的测量角定义为与照明光源镜面反射角的夹角,向照明光方向旋转为正值。该仪器还可以通过测量闪烁值来表征油墨的闪烁效果。在仪器-15°测量角下测得的结果可以近似代表人眼在平视时的观察效果,在仪器45°测量角下测得的结果可以近似代表人眼在垂直观察时的效果。除非有特别说明,本发明中均采用该方法测量印制标记外观效果及其变化。
在本发明中,为使测量标准一致,基本上垂直观察时二标记的外观效果相近或相同的判断标准是指在45°测量角下的测量结果;基本上平视观察时二标记的外观效果相近或相同的判断标准指在-15°测量角下的测量结果。
由于采用光变油墨印制的第二标记具有明显的红外吸收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综合防伪性能,第一标记也可以具有红外特征,该红外特征是指在近红外光谱区显示明显的吸收特征或反射特征,并且二者在确定波长范围的红外反射率基本相同或明显不同,从而赋予制品更高一级的二线防伪功能。此时将所印制的第一和第二标记置于红外光下观察,会显现出基本相同或明显不同的灰度值。
所述第一标记具有红外吸收特征尤其是指在750-1100nm波长的红外光谱区存在最强吸收峰(置于红外光下观察,会显现出明显的高灰度值)。
此时在近红外光谱区中某个特定的波长处,二种油墨印制区域的第一和第二标记具有基本相同的反射率,即在红外光下观察表现出基本相同的灰度值(红外特征相同)。此处所述基本相同的反射率是指第一和第二标记在所检测波长下反射率差不高于6%。除非有特别说明,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标记具有红外吸收特征是指在750-1100nm波长范围内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反射率在30%以下(置于红外光下观察近似黑色)。
所述第一标记具有红外反射特征是指在750-1100nm波长范围内最大反射波长处的反射率高于70%(置于红外光下观察近似白色)。
此时在近红外光谱区中某个特定的波长处,二种油墨印制区域的第一和第二标记具有明显不同的反射率,即在红外光下观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灰度值,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处所述明显不同的反射率是指第一和第二标记在所检测波长下反射率差高于30%。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当第一标记不具有上述红外性质时,即,采用红外不吸收不反射特征的金属效果油墨印制第一标记,对所得到的安全制品的观察标准可以为:第一观察角度为基本上垂直观察时,显示相近或相同的外观效果是指,在该第一观察角度下测量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的以下参数差值满足条件:色差⊿E不大于3,闪烁值差⊿SG不大于1;当第一观察角度为基本上平视观察时,显示相近或相同的外观效果是指,在该第一观察角度下测量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的以下参数差值满足条件:色差⊿E不大于4,闪烁值差⊿SG不大于1。
从印制油墨的种类上,所述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可以各自为雕刻凹印标记、丝印标记、影写凹印标记或涂布标记等。其中优选使用具有明显手感的雕刻凹印油墨,使安全制品同时具备视觉和触觉双重公众防伪特征,更加难以仿造。
本发明的安全制品可以包括钞券、有价证券、票据、证件卡、安全线、防伪标签、防伪薄膜或证明文件等,可以适用于多种需要安全保障的领域。
本发明还提供了在安全制品上印制上述防伪标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作为同色配对油墨,在安全制品的承印面上分别印制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可见光下观察,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在第一观察角度时显示相同或相近的外观效果,改变为第二观察角度后,第一标记的颜色基本不变,但第二标记的颜色明显改变。
由于光变油墨不但具有随角变化的颜色,还会显现一定的闪烁特性,因此与其配对使用的油墨必须在这两个方面都要与光变油墨相近才能使二者表现出相近的视觉效果。发明人的研究显示,金属效果油墨能满足以上要求,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发明采用了金属效果油墨与光变油墨作为同色配对油墨用于印刷制作具有较高防伪水准的安全制品。
效果颜料可以为油墨提供适当的闪烁效果和金属色泽,金属效果油墨中包含的普通颜料可以进一步调整油墨的颜色使其与所设定观察角度范围内的光变油墨相匹配。油墨中总的颜料含量通常可以根据光变油墨的外观效果和油墨的印刷适性要求来确定。所述金属效果油墨中,以油墨总质量计,包含有6-35%的效果颜料和0.5-4%的透明或半透明颜料(如偶氮类或酞菁类有机颜料或无机颜料等),优选使用遮盖力弱、具有良好透明性的颜料,以防止效果颜料的闪烁效果被遮盖。
发明人的研究显示,光变油墨具有较强的闪烁效果和比较鲜艳的颜色,其测得的闪烁值可以达到7-9之间,在45°测量角下彩度值达到30-40。为实现与光变油墨的最佳外观匹配效果,金属效果油墨中包含的效果颜料的相对比例也是进一步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之一。为了使金属效果油墨的闪烁程度与光变油墨相匹配,其包含的效果颜料应该选择具有较强闪烁效果的颜料,例如可以选用Basf、Merck等公司生产的以玻璃、云母、氧化铝、二氧化硅等薄片为基材,外层包覆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形成的效果颜料,或者它们任意的组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效果颜料的组成具体可以包括:以玻璃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10-40%、以云母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10-70%、以氧化铝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10%-40%,以二氧化硅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0%-60%,所述组成是基于该油墨中所包括的效果颜料总质量,且各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之和达到100%。由于效果颜料自身的颜色彩度较低,为了使金属效果油墨的颜色鲜艳程度与光变油墨相匹配,在金属效果油墨中添加一定量的的透明或半透明颜料来增加彩度是有利的。发明人的研究显示,在金属效果油墨中加入0.5-4%的透明或半透明颜料有利于使其颜色鲜艳程度与光变油墨相当同时又不影响金属效果油墨的闪烁效果。
另外,选用的效果颜料在粒径尺寸上也需要与光变油墨相近,以利于实现配对使用的两种油墨具有相近的外观效果。所述效果颜料的平均粒径最好为5-70微米,优选10-40微米。效果颜料的粒径与墨层的闪烁程度和印刷适性相关联,通常,颜料的粒径越大油墨墨层闪烁越强,而粒径越小则印刷适性越好,因此平均粒径的选择也应基于墨层亮度与印刷适性的平衡,使所印制的信息(图案)具有金属效果外观闪烁特性。
总之,本发明首次提出了利用金属效果油墨与光变油墨配对使用,提供了更加易于识别的防伪手段(光变油墨的变色效果能够被很好衬托),而且还同时引入了金属效果油墨的独特防伪特征,达到了使安全制品易于被公众识别,难于被造假者伪造的目的。
光变油墨具有较强的红外吸收特性,而正常的金属效果油墨普遍具有微弱的红外吸收效果,即本发明所述的红外不吸收不反射效果,其红外吸收强度明显弱于光变油墨,因此配对使用后能够起到良好的公众防伪效果。为了使安全制品同时具有公众防伪和专业防伪特征,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案中,还可以通过使用具有红外吸收或反射特征的金属效果油墨,进一步提升安全制品的综合防伪功能。
为使金属效果油墨具有红外反射特性,使其在红外光下观察与光变油墨形成明显的反差,其中的效果颜料需要优选使用具有红外反射特性的颜料,尽量少用具有红外吸收特性的颜料。所使用的金属效果油墨具有红外反射特征时,它在近红外光谱区显示的红外特征与光变油墨明显不同,可以体现为,在某个确定的近红外波长或波长范围内,二种油墨提供的标记一个表现为明显的反射,另一个表现为明显的吸收。此时,将所印制的第一和第二标记同时置于近红外区检测,能够检测到特定的红外特征,例如,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在750-1100nm的红外光谱区内具有明显不同的红外特性,二者印刷或涂布的区域在红外光下分别呈现低灰度值(接近白色)和高灰度值(接近黑色),形成鲜明对比。
金属效果油墨也可以具有与光变油墨相近的红外吸收特性,此时尽量选用红外吸收较强的效果颜料更利于同时体现油墨的金属色泽和红外特征。由于效果颜料的红外吸收强度明显弱于光变颜料,为使金属效果油墨具有与光变油墨相近的红外吸收特性,还优选在金属效果油墨中添加一定量的红外吸收材料。在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用于印制第一标记的金属效果油墨在近红外光谱区具有红外吸收特征,此时其组成中包含了占该油墨总重1-10%的红外吸收材料和0.1-5%的红外调节剂,且该金属效果油墨通过红外吸收材料的使用而表现出在近红外区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反射率低于30%,所述红外调节剂为在近红外区表现为红外吸收,且具有闪烁特性的材料。此时使用的金属效果油墨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红外特征作为二线防伪手段,采用该具有红外特征的金属效果油墨与光变油墨配对使用,在衬托了光变油墨印制标记的颜色变化的同时,也提供了专业防伪特征。
优选地,对于上述具有红外吸收或红外反射特性金属效果油墨印制的第一标记,其与光变油墨印制的第二标记实现外观效果匹配需满足以下条件:
基本上垂直观察时二标记的外观效果相近的判断标准是指在45°测量角下测量二者的以下参数差值需满足条件:色差⊿E不大于3;闪烁值差⊿SG不大于1.5;
基本上平视观察时二标记的外观效果相近的判断标准指在-15°测量角下测量二者的以下参数差值需满足条件:色差⊿E不大于5;闪烁值差⊿SG不大于1.5。
为了不影响金属效果油墨的闪烁效果及颜色鲜艳程度,本发明的金属效果油墨中所包含的红外吸收材料的遮盖力值一般应低于50%,优选低于38%,使红外吸收材料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透明性。
如前面已经说明,本发明所使用的具有红外特征的金属效果油墨,在近红外光谱区具有红外吸收特征尤其是指在750-1100nm波长的红外光谱区存在最强吸收峰。该吸收峰可表现为窄带吸收,也可表现为宽幅吸收。
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红外吸收金属效果油墨中,红外吸收材料可以选择为芳胺类化合物或苝类化合物。例如,双苝化合物、三芳胺化合物等,具体的实例如相关的四甲酰亚胺双苝化合物、三芳胺磺酸盐类化合物等,使用这些红外吸收材料时,其在油墨中的添加量一般可控制在10%以内。
优选地,所述金属效果油墨组成中包括占该油墨总重1-6%的红外吸收材料即可满足与光变油墨配对所需的红外吸收效果(在红外光下观察二者具有相同的灰度值)。
本发明所使用的具有红外吸收特征的金属效果油墨中,还可包含适当红外调节剂,该红外调节剂在近红外区域表现为红外吸收,且具有一定闪烁效果,在油墨中含量为0.1-5%,优选0.1-3%。适量的红外调节剂能够有助于红外吸收材料在金属效果油墨中提供能满足防伪信息识别的红外特性和良好的物化耐性。当使用了红外调节剂时(例如添加量为1-10%,优选1-6%),红外调节剂与红外吸收材料在油墨中的含量总和一般可以不超过15%(基于油墨的总重量),该红外调节剂可以包括以云母为基材包覆氧化锡、以云母为基材包覆掺锑氧化锡等,这种红外调节剂的获得方法也可以参照国际专利申请WO0043456的相关内容,当然,该在先公开的文献中虽然记载了该红外调节剂的获得和部分性质,却没有教导其对金属效果油墨的红外特性的影响。
金属效果油墨的组成体系包括透明连接料、效果颜料、纳米填料、各种调节剂等常规原料。在具体方案中,基于油墨总重量,所述金属效果油墨的组成包括:透明连接料30-70%、效果颜料6-35%、透明或半透明颜料0.5-4%、红外吸收材料0-10%、红外调节剂0-5%、纳米填料0.1-15%和助剂1-25%,所制成油墨中各组成的总和应为100%。
具体地,上述油墨组成中的连接料可以为醇酸树脂、酚醛树脂、聚氨酯树脂、氯醋树脂等附着力较好的树脂类。填料可以为透明性好的纳米级填料,如纳米碳酸钙、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三氧化二铝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通常情况下加入量可以为1-15%(基于油墨总重量)。助剂则包括蜡粉、干燥剂、溶剂、表面活性剂、光引发剂(对于UV油墨)、消泡剂、流平剂、附着力促进剂、定向剂等,干燥剂为浅颜色的一种或多种有机酸金属盐,表面活性剂为阴离子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其它助剂在此不再详细描述。为表述简洁,本发明实施例的油墨配方中将连接料、填料、表面活性剂和蜡的组合物简称为“油墨基油”或“基油”。
根据应用领域和需要,本发明使用的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分别选自雕刻凹印油墨、丝印油墨、影写凹印油墨或涂布油墨的配对,且二者相同或不同,即,所述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可以各自为雕刻凹印标记、丝印标记、影写凹印标记或涂布标记。本发明所述的安全元件可以利用凹印、丝印、柔性版印刷和涂布等常规印刷方式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两种不同的印刷方式分别印刷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
总之,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制品同时具有公众防伪和专业防伪两种防伪特征,更利于公众识别,同时也显著提高了仿造难度。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光变油墨均为商购品,例如可从Sicpa公司购买。
金属效果油墨的制备工艺可以是,将所选择的效果颜料与事先轧制好的基油、基墨在搅拌下混合制成,例如,制备过程为:首先将连接料、填料、蜡及表面活性剂按比例称量混合,搅拌预分散后,轧制成基油,再将颜料、红外吸收材料分别和基油混合轧制成基墨,最后按比例将基油、基墨及效果颜料通过高速搅拌进行充分混合。除有特殊说明,以下实施例中的金属效果油墨均可按照或参照所述方法适当调整而制备得到。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示意图,图案被设计为文字“dragon”,采用雕刻凹印接线印刷而成。图案上半部分区域1使用绿色/蓝色光变油墨印刷,下半部分区域2使用绿色金属效果油墨印刷。
绿色金属效果油墨配方(重量%):
上述配方中的效果颜料的组成:以玻璃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20-35%、以云母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50-70%、以氧化铝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10%-30%,以二氧化硅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0%-8%,所述组成是基于该油墨中所包括的效果颜料总质量,且各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之和达到100%。
该油墨的制备过程为:首先将连接料、纳米二氧化硅、蜡及十二烷基苯磺酸盐轧制成基油;然后将绿颜料与基油混合轧制成基墨;最后将所述基油、基墨、效果颜料、干燥剂和溶剂通过高速搅拌充分混合制成所述油墨。
基本上垂直观察时,区域1和区域2均显现绿色且其它外观效果相同;平视时,区域1变为蓝色,而区域2的颜色不变,二者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
两种油墨印刷区域在垂直观察角度(45°)的各项参数差值如表1所示。
表1
⊿E ⊿SG
1.78 0.45
实施例2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使用雕刻凹印印刷两个不同的图案。其中区域3使用金色/绿色光变油墨印刷,区域4使用金色金属效果油墨印刷。金色金属效果油墨配方(重量%):
上述配方中的效果颜料组成:以玻璃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20-35%、以云母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20-35%、以氧化铝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10%-30%,以二氧化硅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20%-35%,所述组成是基于该油墨中所包括的效果颜料总质量,且各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之和达到100%。
按照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制成所述油墨。
基本上垂直观察时,区域3和区域4均显现金色且外观效果相同;基本上平视观察时,区域3变为绿色,而区域4颜色保持不变,二者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
两种油墨印刷区域在垂直观察角度(45°)的各项参数差值如表2所示。
表2
⊿E ⊿SG
1.49 0.36
实施例3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采用雕刻凹印印刷。其中区域5使用绿色/蓝色光变油墨,区域6使用具有红外吸收效果的绿色金属效果油墨。
绿色金属效果油墨配方(重量%):
上述配方中的红外调节剂为云母包覆掺锑氧化锡。按照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制造本实施例的油墨。
基本上垂直观察时,区域5和区域6均显现绿色且外观效果相同;基本上平视观察时,区域5变为蓝色,而区域6的颜色不变,二者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区域5和区域6在850nm附近的近红外光谱反射率约为15%,在红外光下观察,区域5和区域6显现基本相同的高灰度值。
两种油墨印刷区域在垂直观察角度(45°)的各项参数差值如表3所示。
表3
⊿E ⊿SG
1.75 0.68
实施例4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区域7和区域8均采用丝印方式印刷。其中区域7使用金色/绿色光变油墨,区域8使用具有红外反射特性的绿色金属效果油墨。
绿色金属效果油墨配方(重量%):
基本上平视观察时,区域7和区域8均显现绿色且外观效果相同;基本上垂直观察时,区域7变为金色,而区域8的颜色不变,二者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区域7在850nm附近红外区光谱反射率约为20%,区域8在850nm附近红外区光谱反射率约为80%;在红外光下观察,区域7显示高灰度值而和区域8显现低灰度值,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两种油墨印刷区域在平视观察角度(-15°)的各项参数差值如表4所示。
表4
⊿E ⊿SG
3.72 1.2
实施例5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区域9采用丝印方式印刷,区域10采用雕刻凹印方式印刷。其中区域9使用绿色/蓝色光变油墨,区域10使用蓝色金属效果油墨。
蓝色金属效果油墨配方(重量%):
上述配方中的效果颜料组成具体包括:以玻璃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35-55%、以云母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0-8%、以氧化铝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50%-70%,所述组成是基于该油墨中所包括的效果颜料总质量,且各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之和达到100%。按照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制成所述油墨。
基本上平视观察时,区域9和区域10均显现蓝色且外观效果相同;基本上垂直观察时,区域9变为绿色,而区域10的颜色不变,二者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
两种油墨印刷区域在平视观察角度(-15°)的各项参数差值如表5所示。
表5
⊿E ⊿SG
3.56 0.86
实施例6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区域11为绿色/品红色光变油墨涂布印刷的开窗安全线,区域12为使用绿色金属效果油墨丝印印刷的图案。
绿色金属效果油墨配方(重量%):
基本上垂直观察时,区域11和区域12均显现绿色且外观效果相同;基本上平视观察时,区域11变为品红色,而区域12的颜色不变,二者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
两种油墨印刷区域在垂直观察角度(45°)的各项参数差值如表6所示。
表6
⊿E ⊿SG
2.89 0.96
实施例7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区域13采用丝印方式印刷,区域14采用影写凹印方式印刷。其中区域13使用绿色/蓝色光变油墨,区域14使用绿色金属效果油墨。
绿色金属效果油墨配方(重量%):
基本上垂直观察时,区域13和区域14均显现绿色且外观效果相同;基本上平视观察时,区域13变为蓝色,而区域14的颜色不变,二者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
两种油墨印刷区域在平视观察角度(-15°)的各项参数差值如表7所示。
表7
⊿E ⊿SG
2.07 0.21
实施例8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相接的区域15和区域16共同组成开窗安全线。其中区域15使用金色/绿色光变油墨涂布,区域16使用具有红外吸收特性的金色金属效果油墨涂布。
金色金属效果油墨配方(重量%):
上述配方中的效果颜料组成具体包括:以玻璃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30-45%、以云母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5-15%、以氧化铝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10%-30%,以二氧化硅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25%-40%,所述组成是基于该油墨中所包括的效果颜料总质量,且各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之和达到100%。
按照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制成所述油墨。
基本上垂直观察时,区域15和区域16均显现金色且外观效果相同;基本上平视观察时,区域15变为绿色,而区域16的颜色不变,二者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区域15在850nm附近的近红外光谱反射率约为20%,区域16在850nm附近的近红外光谱反射率约为25%,在红外光下观察,区域15和区域16显现基本相同的高灰度值。两个区域在垂直观察角度(45°)的各项参数差值如表8所示。
表8
⊿E ⊿SG
2.33 1.45

Claims (16)

1.一种安全制品,该安全制品的承印面上印制有包含识别信息的标记,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至少包括采用金属效果油墨印制的第一标记和采用光变油墨印制的第二标记,可见光下观察,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在第一观察角度时显示相近或相同的外观效果,改变为第二观察角度后,第一标记的颜色基本不变,但第二标记的颜色明显改变;
其中,当第一观察角度为基本上垂直观察时,显示相近或相同的外观效果是指,在该第一观察角度测量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的以下参数差值满足条件:色差⊿E不大于3,闪烁值差⊿SG不大于1.5;当第一观察角度为基本上平视观察时,显示相近或相同的外观效果是指,在该第一观察角度测量第一标记和与第二标记的以下参数差值满足条件:色差⊿E不大于5,闪烁值差⊿SG不大于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制品,其中,所述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位于同一个印刷区域的不同部分;或者,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分布于不同印刷区域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制品,其中,所述第一观察角度是指基本上垂直观察,所述第二观察角度是指基本上平视观察;或者,所述第一观察角度是指基本上平视观察,所述第二观察角度是指基本上垂直观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制品,其中,所述第一标记具有红外吸收或红外反射或红外不吸收不反射特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制品,其中,所述第一标记具有红外吸收特征是指在750-1100nm波长的红外光谱区存在最强吸收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制品,其中,对于具有红外不吸收不反射特征的第一标记,第一观察角度为基本上垂直观察时,显示相近或相同的外观效果是指,在该第一观察角度测量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的以下参数差值满足条件:色差⊿E不大于3,闪烁值差⊿SG不大于1;当第一观察角度为基本上平视观察时,显示相近或相同的外观效果是指,在该第一观察角度测量第一标记和与第二标记的以下参数差值满足条件:色差⊿E不大于4,闪烁值差⊿SG不大于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制品,其中,所述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各自为雕刻凹印标记、丝印标记、影写凹印标记或涂布标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制品,所述安全制品包括钞券、有价证券、票据、证件卡、安全线、防伪标签、防伪薄膜或证明文件。
9.在安全制品上印制防伪标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作为同色配对油墨,在安全制品的承印面上分别印制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可见光下观察,使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在第一观察角度时显示相近或相同的外观效果,改变为第二观察角度后,第一标记的颜色基本不变,但第二标记的颜色明显改变;
其中,当第一观察角度为基本上垂直观察时,显示相近或相同的外观效果是指,在该第一观察角度测量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的以下参数差值满足条件:色差⊿E不大于3,闪烁值差⊿SG不大于1.5;当第一观察角度为基本上平视观察时,显示相近或相同的外观效果是指,在该第一观察角度测量第一标记和与第二标记的以下参数差值满足条件:色差⊿E不大于5,闪烁值差⊿SG不大于1.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所述用于印制第一标记的金属效果油墨中包含的效果颜料为经包覆的效果颜料,其中,所述经包覆的效果颜料选自:以玻璃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以云母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以氧化铝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以二氧化硅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或它们任意的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于印制第一标记的金属效果油墨中包含的效果颜料包括以下组成:以玻璃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10%-60%、以云母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0%-70%、以氧化铝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10%-60%、以二氧化硅为基材包覆的效果颜料0%-60%,所述组成以油墨中效果颜料的总质量含量为基准,且各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之和达到100%。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分别选自雕刻凹印油墨、丝印油墨、影写凹印油墨或涂布油墨,且二者相同或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金属效果油墨中,以油墨总质量计,包含有6-35%的效果颜料和0.5-4%的透明或半透明颜料。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于印制第一标记的金属效果油墨在近红外光谱区具有红外吸收特征,所述金属效果油墨的组成中包含了占该金属效果油墨总重1-10%的红外吸收材料和0.1-5%的红外调节剂,且该金属效果油墨在近红外区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反射率低于30%,所述红外调节剂为在近红外区表现为红外吸收并具有闪烁特性的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油墨总重量,所述金属效果油墨的组成包括:透明连接料30-70%、效果颜料6-35%、透明或半透明颜料0.5-4%、红外吸收材料0-10%、红外调节剂0-5%、纳米填料0.1-15%和助剂1-25%,所制成油墨中各组成的总和为100%。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效果油墨在近红外光谱区具有红外吸收特征是指在750-1100nm波长的红外光谱区存在最强吸收峰。
CN201210491730.7A 2012-11-27 2012-11-27 一种安全制品及印制防伪标记的方法 Active CN1029357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91730.7A CN102935769B (zh) 2012-11-27 2012-11-27 一种安全制品及印制防伪标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91730.7A CN102935769B (zh) 2012-11-27 2012-11-27 一种安全制品及印制防伪标记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5769A CN102935769A (zh) 2013-02-20
CN102935769B true CN102935769B (zh) 2015-04-15

Family

ID=47694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91730.7A Active CN102935769B (zh) 2012-11-27 2012-11-27 一种安全制品及印制防伪标记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357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8380B (zh) * 2013-06-21 2016-12-28 广州市人民印刷厂股份有限公司 隐形开锁式防伪方法
US20160251806A1 (en) * 2013-10-11 2016-09-01 Sicpa Holding Sa Optically variable security threads and stripes
JP6539852B2 (ja) 2013-10-17 2019-07-10 シクパ ホルディング ソシエテ アノニムSicpa Holding Sa 光学的に可変なセキュリティ特徴を製造する輪転グラビア印刷方法
CN103702021A (zh) * 2013-12-29 2014-04-02 广州视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验钞摄像头
CN107532020B (zh) * 2015-07-20 2020-11-0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白色墨水
CN108602370B (zh) * 2016-02-25 2020-06-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热转印片与被转印体的组合、和印相物的形成方法、以及热转印片
CN106935131A (zh) * 2017-03-30 2017-07-07 成都印钞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二维码
CN106945425B (zh) * 2017-05-03 2018-09-28 厦门汉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标记产品安全信息的安全制品
CN107499013A (zh) * 2017-09-26 2017-12-22 厦门汉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JP6977912B1 (ja) * 2020-02-06 2021-12-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マーカー、マーカーの製造方法、検出対象物
CN113459693B (zh) * 2021-07-05 2023-05-12 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防伪结构、防伪物品和防伪结构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14018A (en) * 1995-06-06 2000-09-05 Flex Products, Inc. Paired optically variable article with paired optical structures and ink, paint and foil incorporating the same and method
CN101112849A (zh) * 2007-08-13 2008-01-30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一种防伪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防伪系统和装置
CN102555568A (zh) * 2012-01-09 2012-07-11 西安印钞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防伪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2830B2 (en) * 2001-07-31 2004-02-17 Flex Products, Inc. Diffractive pigment flakes and compositions
PL1791702T3 (pl) * 2005-01-14 2011-08-31 Cabot Corp Zabezpieczenia, ich zastosowanie i sposób ich wytwarzania
CA2570965A1 (en) * 2005-12-15 2007-06-15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Security device with metameric features using diffractive pigment flak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14018A (en) * 1995-06-06 2000-09-05 Flex Products, Inc. Paired optically variable article with paired optical structures and ink, paint and foil incorporating the same and method
CN101112849A (zh) * 2007-08-13 2008-01-30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一种防伪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防伪系统和装置
CN102555568A (zh) * 2012-01-09 2012-07-11 西安印钞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防伪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5769A (zh) 2013-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5769B (zh) 一种安全制品及印制防伪标记的方法
KR101324449B1 (ko) 흑색-유색 변환 보안 소자
US10279618B2 (en) Magnetic or magnetisable pigment particles and optical effect layers
EP2027218B2 (en) Security inks containing infrared absorbing metal compounds
CN1791723B (zh) 双安全特征
CN102936437B (zh) 具有红外特征的金属效果油墨
MXPA06013480A (es) Elemento de seguridad legible con una maquina para productos de seguridad.
KR101835310B1 (ko) 보안용 근적외선 표지제, 이의 제조방법, 이를 이용한 근적외선 흡수 및 반사 잉크 조성물 및 인쇄물품
JP5281773B2 (ja) インキ組成物
JP2003302519A (ja) 真贋判定機能を有する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真贋判定機能を有したシート状物
CN103261333B (zh) 有色的可磁化安全元件
CN102876126B (zh) 雕刻凹版印刷机用凹印荧光红外配对油墨
JP2017119404A (ja) 偽造防止用の再帰反射性物品、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真贋判定方法
CN109562629B (zh) 用于产生光学可变印刷图案的方法
CN107499013A (zh) 一种安全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CN207643982U (zh) 一种安全制品
JP4649613B2 (ja) 真偽判別印刷物
CN104231747A (zh) 移印油墨及安全制品
EP1489151A1 (en)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JP2019019240A (ja) 蛍光インキ及びそれを用いて製造した印刷物
JP2023109309A (ja) インキ組成物及び印刷物
CN102837519A (zh) 一种印刷品的荧光防伪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7

Address after: 100070 8th floor, building 2, No.5 Zhonghe Road, Fengtai Science City,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Address before: 100070 science Road 5, Beijing, Fengta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ECURITY PRINTING INSTITUTE OF PEOPLE'S BANK OF CHINA

Patentee before: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70 8th floor, building 2, No.5 Zhonghe Road, Fengtai Science City,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70 8th floor, building 2, No.5 Zhonghe Road, Fengtai Science City,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