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02900673A - 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0673A
CN102900673A CN2012102583922A CN201210258392A CN102900673A CN 102900673 A CN102900673 A CN 102900673A CN 2012102583922 A CN2012102583922 A CN 2012102583922A CN 201210258392 A CN201210258392 A CN 201210258392A CN 102900673 A CN102900673 A CN 102900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r
housing
protuberance
pump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583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00673B (zh
Inventor
横沢满雄
田中彰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00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0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00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06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5/00Pumps with circumferential or transverse flow
    • F04D5/002Regenerative pumps
    • F04D5/003Regenerative pumps of multistage type
    • F04D5/006Regenerative pumps of multistage type the stages being axially offs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13/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13/0673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motor being of the inside-out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 F04D29/428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inside lining, e.g. rub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13/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13/0606Canned motor pumps
    • F04D13/0626Details of the ca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8Sealings
    • F04D29/086Sealing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泵装置,其能防止或减轻配置在构成泵壳的两个构件之间的O形环的损伤。泵装置(1)包括:具有圆环状突出部(91)的上壳(12);具有圆环状台阶部(68)的下壳(11);以及安装在圆环状突出部(91)的圆形外周面(95)上、并在上壳(12)与下壳(11)之间被压扁的O形环(26)。此外,上壳(12)包括防转动用突起(97),下壳(11)包括防转动用凹部(69),在将上壳(12)的圆环状突出部(91)插入下壳(11)的圆环状台阶部(68)来划分出泵室(25)时,防转动用突起(97)与防转动用凹部(69)卡合,来防止上壳(12)与下壳(11)绕轴线(L)相对旋转。其结果是,O形环(26)在被按压的状态下不会发生扭绞,因而O形环(26)不会受到损伤。

Description

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壳由层叠的两个壳体构成的泵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液体压送用的泵装置,在该泵装置的内部包括泵室的泵壳由上下层叠的盖部和底部构成。在上述文献的泵装置中,在盖部与底部之间配置有O形环,通过将用于对盖部与底部固定的螺钉旋紧,使O形环处于被加压的状态,藉此,防止来自泵室的液体泄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156242号公报
在泵壳由两个构件构成的泵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在将两个构件层叠来对泵室进行划分时,若配置在两个壳体之间的O形环发生损伤,则会使防止来自泵室的液体泄漏这一效果减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或减少配置在构成泵壳的两个构件之间的O形环的损伤的泵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泵装置的特征是,具有: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包括圆环状突出部;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包括圆环状台阶部,并与上述第一壳体一起在上述圆环状台阶部的内周侧划分出泵室,其中,在上述圆环状台阶部中同轴地插入有上述圆环状突出部;O形环,该O形环安装在上述圆环状突出部的圆形外周面上,在该圆环状突出部的圆形外周面与上述圆环状台阶部的圆形内周面之间,上述O形环在与上述圆环状突出部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被压扁;以及防转动机构,在将上述第一壳体的上述圆环状突出部插入上述第二壳体的上述圆环状台阶部来划分形成上述泵室时,上述防转动机构防止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绕上述轴线相对旋转。
根据本发明,在将第一壳体的圆环状突出部插入第二壳体的圆环状台阶部来划分形成泵室时,能通过防转动机构来防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绕轴线相对旋转。因此,将O形环安装在圆环状突出部的圆形外周面上,使O形环处于在圆环状突出部的圆形外周面与圆环状台阶部的圆形内周面之间受到径向加压的状态下,能防止组装泵壳时O形环在周向上被扭绞。此处,若O形环在受到径向加压的状态下在周向上被扭绞,则产生损伤的可能性增大,但利用本发明,能防止O形环产生周向上的扭绞,因此,能防止或减轻O形环的损伤。
本发明中,优选上述防转动机构包括:突起,该突起设于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中的一个壳体,并朝向另一个壳体延伸;以及凹部,该凹部设于另一个壳体,并能从上述轴线方向收纳上述突起。由此,能简单地构成防转动机构。具体而言,在将第一壳体的圆环状突出部插入第二壳体的圆环状台阶部,O形环在圆环状突出部的圆形外周面与圆环状台阶部的圆形内周面之间受到径向加压的状态时,只要构成防转动机构的突起在绕轴线的周向上与能从轴线方向收纳突起的凹部的侧面抵接而不留间隙,就能可靠地防止转动。此外,如果是通过突起与凹部的卡定来防止两个壳体的相对旋转的防转动机构,例如,在泵装置发生故障而需要将泵壳分解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来寻找故障原因的情况下,在分解时也能防止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相对旋转。因此,能防止或减轻泵装置分解时对O形环的损伤。
在此情况下,优选在由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划分出上述泵室的状态下,在插入上述凹部的上述突起的前端部与上述凹部的底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在形成有上述凹部的另一个壳体上形成有能从外部看到上述突起的前端部及上述间隙的开口部。由此,将一字螺丝刀等经由开口部插入间隙中,并朝将突出部的前端部和凹部的底面拉开的方向施加力,就能将泵壳分解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上述第一壳体的上述圆环状突出部的、在轴线方向上远离上述圆环状台阶部的圆环状端面的位置上,设有从上述圆形外周面朝径向外侧突出规定尺寸的圆环状的径向突出部,上述圆环状突出部的前端的圆环状前端面与上述圆环状台阶部的圆环状端面抵接,上述径向突出部的圆形外周面与上述圆环状台阶部的圆形内周面抵接,上述O形环配置在轴线方向上相对的上述径向突出部的圆环状端面与上述圆环状台阶部的圆环状端面之间。由此,通过使圆环状突出部的圆环状前端面与圆环状台阶部的圆环状端面抵接来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轴线方向上进行定位,通过使径向突出部的圆形外周面与圆环状台阶部的圆形内周面抵接来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径向上进行定位。此外,通过径向突出部的圆形外周面与圆环状台阶部的圆形内周面抵接,安装有O形环的圆环状突出部的圆形外周面与圆环状台阶部的圆形内周面之间的间隔在周向的任意位置均被限定为规定尺寸,因此,O形环在径向上被均匀地压扁。因此,能提高O形环的密封性能。此外,在将圆环状突出部插入圆环状台阶部时,即使安装在圆环状突出部上的O形环在轴线方向上产生移动,O形环的移动也被径向突出部阻止。因此,O形环在轴线方向上不会被夹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并能抑制O形环的损伤。
在此情况下,优选上述防转动机构的突起设于上述第一壳体,上述突起的前端在上述轴线方向上位于与上述圆环状突出部的圆环状前端面相同的位置上,或是在上述轴线方向上位于比上述圆环状突出部的圆环状前端面更靠上述第二壳体一侧的位置上。由此,在将第一壳体的圆环状突出部插入第二壳体的圆环状台阶部的同时,或在将第一壳体的圆环状突出部插入第二壳体的圆环状台阶部之前,能将防转动机构的突出部的前端插入凹部中。因此,在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层叠来划分形成泵室时,能可靠地防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相对旋转。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被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多根螺钉所固定。如果通过螺钉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固定,则能容易地将它们分解。此外,通过使圆环状突出部的圆环状前端面与圆环状台阶部的圆环状端面抵接来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轴线方向上进行定位,因此,即使旋紧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螺钉,O形环也不会因该螺钉的旋紧引起加压而受损伤
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从轴线方向观察的俯视形状呈矩形,上述防转动机构由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的角部分所构成。此处,角部分在矩形的第一壳体中是作为与圆环状突出部之间的死区的部分,在矩形的第二壳体中是作为与圆环状台阶部之间的死区的部分,因此,如果利用这样的死区来构成防转动机构,则能抑制泵壳在径向上的大型化。
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泵装置具有:转子,该转子包括圆环状的叶轮和驱动磁体;以及定子,该定子包括驱动线圈和装载该驱动线圈的定子铁芯,在上述叶轮插入上述泵室内的状态下,上述转子配置在上述第一壳体与上述第二壳体之间,上述定子固定在上述第一壳体的与上述泵室相反的一侧,或是固定在上述第二壳体的与上述泵室相反的一侧,并且通过密封剂进行密封。由此,在分解泵壳时,能防止残留在泵室内的水等液体与包括导电部的定子接触。
在本发明中,能构成如下结构:定子铁芯构成为包括配置在中央的环状部及从环状部朝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极,此外,第一壳体因包括中央突出部、圆筒部及内侧环状部而形成收纳上述定子的定子收纳室,其中,上述中央突出部用于安装上述定子铁芯的上述环状部,上述圆筒部与该中央突出部同轴地构成,并对上述定子铁芯的突极的外周面进行保持,上述内侧环状部使上述中央突出部的开口端与上述圆筒部的下端部连续,此外,上述第一壳体构成为具有上述圆筒部、上述圆环状突出部以及使上述圆筒部的上端部与上述圆环状突出部的上端部之间连续的外侧环状部,在上述第一壳体与靠上述圆环状台阶部的内周侧的上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泵室及收纳圆筒状的驱动磁体的磁体收纳空间,定子铁芯的突极的外周面隔着第一壳体的上述圆筒部与驱动磁体的内周面相对。
此外,在本发明中,第二壳体构成为包括底板部、从底板部的外周侧部分立起并朝上方延伸的环状的侧壁部以及由上述底板部及侧壁部形成的圆形凹部,在上述侧壁部的上侧部分的内周面设有上述圆环状台阶部,在上述圆环状台阶部的内侧位置处,在上述圆环状突出部的上述圆环状前端面与第二壳体的底板部之间形成有作为液体流路的槽。在此情况下,圆环状的叶轮构成为在周向上形成许多凹部,这些凹部分为上下两级形成在圆盘部的外周部分,上述凹部包括切除上表面的周缘而形成的上侧凹部和切除下表面的周缘而形成的下侧凹部,在周向上相邻的上述凹部之间分别构成在径向上延伸的叶片,上侧凹部和下侧凹部因分别与形成于上述圆环状突出部的圆环状前端面的槽、形成于第二壳体的底板部的槽相对,而构成液体流路。
此外,本发明中,第一壳体构成为包括沿周缘朝上方突出的框状的外周壁,如果将用于对驱动线圈供给电流的基板以从上方覆盖配置在定子收纳室内的定子的方式,配置在设于框状的外周壁内侧的空间内,通过使密封剂流入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定子收纳室以及设于所述框状的外周壁内侧的所述空间内,直到密封剂到达外周壁的上端缘为止,则能通过密封剂可靠地对定子和基板进行密封和固定。
根据本发明,在将第一壳体的圆环状突出部插入第二壳体的圆环状台阶部来划分形成泵室时,能通过防转动机构来防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绕轴线相对旋转。其结果是,使O形环处于在圆环状突出部的圆形外周面与圆环状台阶部的圆形内周面之间受到径向加压的状态,因而能防止组装泵壳时O形环在周向上被扭绞,因此,能防止或减轻O形环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泵装置的立体图及主视图。
图2是适用本发明的泵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适用本发明的泵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转子及定子的立体图。
图5是下壳的立体图。
图6是上壳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上壳与下壳开始层叠时的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符号说明
1泵装置
2f角部分
11下壳(第二壳体)
12上壳(第一壳体)
13防转动机构
15螺钉
16灌封剂
21叶轮
22驱动磁体
23转子
25泵室
26O形环
27驱动线圈
28定子铁芯
29定子
68圆环状台阶部
68a圆环状端面
68b圆形内周面
69防转动用凹部(开口部)
69a底面
91圆环状突出部
94圆环状下端面(圆环状前端面)
95圆形外周面
96径向突出部
96a圆环状端面
96b圆形外周面
97防转动用突起
97a前端面
G3防转动用突起与防转动用凹部之间的间隙
L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泵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按照图的上下对泵装置的上下进行说明。此外,将吸入管和排出管突出的一侧作为泵装置的前侧,将其相反一侧作为后侧,将吸入管和排出管的排列方向作为装置宽度方向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a)是从前斜上方观察适用本发明的泵装置的图,图1(b)是从后斜上方观察泵装置的图,图1(c)是泵装置的主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是压送制冷剂等液体的涡流泵。泵装置1在整体上包括扁平的四棱柱形状的泵壳2。泵壳2是树脂制的,其由PPS(聚苯硫醚)等形成。吸入管3和排出管4从泵壳2的前表面2a朝向前方平行地突出。在泵壳2的前表面2a与在顺时针方向上和前表面2a相邻的侧面之间的前侧左角部分2b上,设有用于将引线5从泵壳2内侧取出的布线取出部6。将引线5从泵装置1的轴线L方向(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经由布线取出部6被朝向斜前方拉出。引线5是可弯曲的,并延伸得比吸入管3和排出管4长,在引线5的前端安装有连接器7。
在设有布线取出部6的泵壳2的前侧左角部分2b设有在轴线L方向延伸的倾斜面2c,该倾斜面2c通过对该角部分2b的前端斜向切割而与前表面2a和侧面交叉(参照图1(c))。此外,在该前侧左角部分2b设有钩部8,该钩部8用于将引线5沿着倾斜面2c拉回时对该引线5进行卡定。在倾斜面2c的轴线L方向的中央位置,钩部8沿着倾斜面2c在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上延伸。此外,钩部8以恒定宽度从前表面2a侧朝向侧面一侧延伸。在泵壳2的前侧右角部分2d和位于该角部分2d的对角位置的后侧右角部分2e形成有用于将泵装置1安装到外部设备上的安装孔9。
泵壳2由上下层叠的下壳(第二壳体)11和上壳(第一壳体)12构成。吸入管3和排出管4从下壳11的前表面突出。布线取出部6设于上壳12的前侧左角部分。钩部8设于下壳11。
此处,在泵壳2的位于布线取出部6对角位置的后侧右角部分2f设有防转动机构13,该防转动机构13用于在将下壳11与上壳12层叠时防止它们相对旋转(参照图1(b))。此外,在泵壳2的吸入管3和排出管4之间以从前表面2a突出的方式设有壳体固定部14。壳体固定部14是用于使用螺钉15将下壳11与上壳12固定的部位。
图2(a)是沿图1(a)的X―X线的泵装置1的纵剖视图,图2(b)是沿图1(a)的Y―Y线的泵装置1的纵剖视图。图3是泵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4(a)是转子的立体图,图4(b)是定子的立体图。
如图2、图3所示,下壳11和上壳12以在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上局部重叠的状态进行层叠。下壳11和上壳12之间构成用于收纳转子且用于形成泵室的划分室20。在划分室20内配置有包括圆环状的叶轮21和驱动磁体22的转子23、将该转子23支承成能旋转的支轴24。此外,划分室20的外周侧部分为可利用叶轮21压送液体的圆环状的泵室25,构成转子23的叶轮21插入泵室25。在下壳11与上壳12之间配置有用于防止来自划分室20的液体的泄漏的O形环26。在与压送液体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上壳12的上侧、即与上壳12的划分室20相反的一侧(与下壳11相反的一侧),配置有定子29和基板30,该定子29包括驱动线圈27和装载该驱动线圈27的定子铁芯28。驱动磁体22、定子铁芯28及卷绕在定子铁芯28上的驱动线圈27构成用于驱动叶轮21旋转的磁驱动机构。
在泵室25的底面及顶面的、绕轴线L的规定角度范围内形成有液体流路31。更详细而言,在由下壳11限定的泵室25的底面上形成有由具有半圆形的截面形状的圆弧槽构成的下侧液体流路31a,在由上壳12限定的泵室25的顶面上形成有由具有半圆形的截面形状的圆弧槽构成的上侧液体流路31b。从轴线L方向观察时,上述下侧液体流路31a与上侧液体流路31b是重叠的。在本例中,液体流路31形成在绕轴线L超过270°的角度范围内。
在泵室25中,在液体流路31的一端所在的下壳11的部位设有与吸入管3连通的吸入口3a(参照图5),在液体流路31的另一端所在的下壳11的部位设有与排出管4连通的排出口4a(参照图3、图5)。在泵室25的底面的、位于吸入口3a与排出口4a之间的部分为没有设置下侧液体流路31a的下侧封锁部32a。同样地,在泵室25的顶面的、位于吸入口3a与排出口4a之间的部分为没有设置上侧液体流路31b的上侧封锁部32b。
支轴24是不锈钢制的,支轴24的下端部分固定在设于下壳11的支轴固定用凹部60中。支轴24的上端部分固定在设于上壳12的中央部分的有底筒状的中央突出部80的底部81中央的支轴固定用凹部82中。
转子23是由PPS等形成的树脂制的,如图4(a)所示,其包括:圆盘部40;从圆盘部40的上表面的中心朝上方突出的圆筒状的轴承部41;以及从圆盘部40的上表面朝上方突出、并与轴承部41隔开规定间隔地且同轴地包围该轴承部41的磁体保持用的圆筒部42。轴承部41与圆筒部42之间的规定间隔是能将定子29经由上壳12收纳在它们之间的间隔。在支轴24插入轴承部41的中心孔41a内、轴承部41配置在上壳12的中央突出部80的内侧的状态下,转子23能绕支轴24的轴线L旋转。此处,在轴承部41的上端与中央突出部80的底部81之间插入一片或多片垫圈43,通过插入该垫圈43来调节转子23在轴线L方向上相对于定子29的位置(参照图2)。本例中,插入两片垫圈,但例如在厚度为0.2mm的垫圈43和厚度为0.3mm的垫圈43中选择一片或两片,就能将垫圈43的合计厚度以0.1mm的间隔在0.2mm~0.6mm的范围内进行调节。
圆筒状的磁轭44保持在磁体保持用的圆筒部42的内周面上,圆筒状的驱动磁体22保持在磁轭44的内周面上。磁轭44通过嵌件成形与转子23形成一体,驱动磁体22粘接固定在磁轭44上。在圆盘部40上,圆筒部42的外周侧的外周部分为叶轮21。
在叶轮21的外周部分,在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形成有凹部45,该凹部45分为上下2级形成。凹部45包括上侧凹部46和下侧凹部47,其中,上述上侧凹部46通过将圆盘部40的上表面的周缘切割成圆弧形状,上述下侧凹部47通过将圆盘部40的下表面的周缘切割成圆弧形状,周向上相邻的凹部45之间为分别在径向上延伸的叶片48。上下方向相邻的上侧凹部46和下侧凹部47之间为在周向上延伸并将各叶片48之间进行上下划分的肋49。如图2所示,叶轮21插入泵室25内。
定子29配置在在上壳12的上表面的一侧的、设于中央突出部80的外周侧的圆环状凹部、即定子收纳室83内。如图4(b)所示,定子铁芯28包括配置在中央的环状部50和从环状部50朝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极51,驱动线圈27被分别卷绕在多个突极51上。如图2所示,各突极51在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上隔着上壳12与配置在划分室20内的转子23的驱动磁体22相对,该划分室20形成用于收纳圆环状的驱动磁体22的磁体收纳空间。上壳12配置在转子23与定子29之间,以起到将泵室25及磁体收纳空间与定子29隔开的间隔壁的作用。
通过将对薄板状的磁性钢板进行起模而形成的相同形状的多片板状铁芯片52在上下方向进行层叠来构成定子铁芯28,板状铁芯片52的层叠方向为轴线L方向。在定子铁芯28的环状部50的内周面,绕轴线L等角度间隔地形成有三个内侧凹部53,这些内侧凹部53的与轴线L正交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三个内侧凹部53为相同形状,并且均在轴线L方向上延伸。各内侧凹部53在半径方向上的深度是恒定的,其截面形状在轴线L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处均相同。
此处,如图3所示,在上壳12的中央突出部80的筒状部84的外周面上,设有从周向的一部分朝径向外侧突出的三个定子固定用突部85,通过将这些定子固定用突部85压入环状部50的内侧凹部53内,从而将定子铁芯28固定在中央突出部80上。此外,在中央突出部80的筒状部84的外周面的、周向上与定子固定用突部85不同的位置处设有定位部88,该定位部88从轴线L方向的下方与定子铁芯28的环状部50抵接来在轴线L方向对定子铁芯28进行定位(参照图2、图6),在将定子固定用突部85压入环状部50的内侧凹部53内之后,定子铁芯28与定位部88抵接而在轴线L方向上得到定位。
更详细而言,设置在中央突出部80的外周面的三个定子固定用突部85的、与轴线L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状,三个定子固定用突部85绕支轴24的轴线L等角度间隔形成。此外,三个定子固定用突部85呈相同形状,分别沿着中央突出部80的外周面在轴线L方向延伸,且包括从底部81一侧朝向开口端80b一侧即从上侧朝向下侧,朝径向外侧及周向的突出量增加的锥面。在将中央突出部80的定子固定用突部85插入环状部50的内侧凹部53的状态下,将定子铁芯28放入定子收纳室83内,然后,将各定子固定用突部85的下端部分压入环状部50的内侧凹部53,从而将定子铁芯28固定于上壳12。在本例中,在将定子固定用突部85的下端部分压入构成定子铁芯28的最下侧的板状铁芯片52的一片环状部50的内侧凹部53中的状态下,环状部50与轴线方向的定位部88抵接而得到固定。
在上壳12的上表面,基板30配置在设于沿着周缘朝上方突出的框状的外周壁86内侧的上部空间87。基板30兼作用于向卷绕在定子铁芯28上的驱动线圈27供给电流的电路基板,并从上方覆盖配置在定子收纳室83内的定子29。基板30的定子铁芯28一侧的面与引线5连接,该引线5经由布线取出部6被拉出至泵壳2的外侧。如图3所示,布线取出部6包括:布线取出口33,该布线取出口33是通过切除外周壁86的方式设置的;布线载置部34,该布线载置部34用于将从泵壳2的内侧经由布线取出口33取出至外侧的引线5排列成一列并进行载置;以及固定构件35,该固定构件35以从基板30的上方堵塞布线取出口33的方式固定于上壳12,并将排列在布线载置部34上的引线5夹在该固定构件35与布线载置部34之间以在按压引线5的被覆的状态下进行固定。
此处,如图1所示,将作为密封剂的灌封剂16从上方注入上壳12的定子收纳室83和上部空间87内,直到灌封剂到达外周壁86的上端缘为止,从而使定子29及基板30被灌封剂16覆盖并固定。灌封剂16是环氧类、丙烯酸类、硅酮类等的绝缘性树脂。
一旦励磁电流从连接器7经由引线5和基板30供给至驱动线圈27,则转子23绕轴线L进行旋转。由此,液体会从吸入管3吸入泵室25内,在泵室25内加压后从排出管4排出。另外,对本例的泵装置1进行驱动的电动机(转子23、定子29、基板30)是三相无刷电动机,在基板30上配置有三个用于对转子23的驱动磁体22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未图示的霍尔元件。若向驱动线圈27供给的励磁电流的顺序相反,则转子23朝相反方向旋转,从排出管4吸入液体,并在泵室25内加压后从吸入管3排出。
(下壳)
图5(a)是从上方观察下壳11的立体图,图5(b)是从下方观察下壳11的立体图。下壳11包括:底板部61;从底板部61的外周侧部分立起并朝上方延伸的环状的侧壁部62;以及由上述底板部61和侧壁部62形成的圆形凹部63。侧壁部62的从轴线L方向观察到的轮廓形状呈近似矩形,下壳11的从轴线L方向观察到的俯视形状呈近似矩形。侧壁部62包括平坦的上端面62a,该上端面62a为下壳11的上端面。泵室25沿着圆形凹部63的周缘构成为环状。在圆形凹部63的圆形底面的中央设有支轴固定用凹部60。
在支轴固定用凹部60的外周侧,与支轴固定用凹部60同轴地形成有圆环状凹部64。支轴固定用凹部60与圆环状凹部64之间为内侧圆环状突出面65,圆环状凹部64的外周侧为外侧圆环状突出面66。在构成圆形凹部63的外侧圆环状突出面66上设有沿着其周缘构成泵室25的底面的下侧液体流路31a和下侧封锁部32a。外侧圆环状突出面66的与泵室25的内侧相邻的圆环状的端面部分67与配置在划分室20内的转子23的圆盘部40隔开微小的间隙G1相对(参照图2)。在圆环状的端面部分67的相隔180°的位置上形成有将圆环状凹部64与下侧液体流路31a连通的两个恒定宽度的槽67a。
在圆形凹部63的上侧部分、即侧壁部62的上侧部分的内周面设有圆环状台阶部68。圆环状台阶部68包括:从侧壁部62的内周面的轴线L方向的中间位置沿径向延伸的圆环状端面68a;以及从圆环状端面68a的外周缘朝上方延伸的圆形内周面68b。圆环状台阶部68在上壳12的上端部分形成直径比圆形凹部63的直径大的圆形凹部。
吸入管3和排出管4从侧壁部62的前表面平行地突出。在与侧壁部62的排出管4相邻的下壳11的前侧左角部分62b设有倾斜面2c和钩部8。在侧壁部62的后侧右角部分62e设有构成防转动机构13的防转动用凹部69。防转动用凹部69是从上端面62a朝下方凹陷的凹部。此外,从外周侧对防转动用凹部69进行切割,使其内周面在下壳11的外侧露出。
构成壳体固定部14的下侧壳体固定部14a从侧壁部62的前表面的吸入管3和排出管4朝前方突出。在下侧壳体固定部14a设有在轴线L方向上贯通的第一通孔70(1)。此外,在侧壁部62的后侧左角部分62e和后侧右角部分62f分别设有在轴线L方向上贯通的第二通孔70(2)和在轴线L方向上贯通的第三通孔70(3)。第二通孔70(2)形成在安装孔9的前方,第三通孔70(3)形成在防转动用凹部69的前方。在侧壁部62的后侧左角部分62e和后侧右角部分62f的、形成有第二通孔70(2)和第三通孔70(3)的下表面部分(底板部61的下表面部分)形成有凹部74,在通过有头螺钉将下壳11与上壳12固定时,有头螺钉的头部可插入至上述凹部74中。在侧壁部62的前侧右角部分62d和后侧左角部分62e的、形成有安装孔9的下表面部分(底板部61的下表面部分)形成有凹部75,在通过有头螺钉将泵装置固定在外部设备上时,有头螺钉的头部可插入至上述凹部75中。
(上壳)
图6(a)是从上方观察上壳12的立体图,图6(b)是从下方观察上壳12的立体图。如图6(a)所示,上壳12包括:用于安装定子铁芯28的环状部50的中央突出部80;与和该中央突出部80同轴构成的定子铁芯28的突极51的外周面抵接的圆筒部89;以及使中央突出部80的开口端与圆筒部89的下端部连续的内侧环状部90。此外,如图6(b)所示,上壳12包括:在圆筒部89的外周侧与中央突出部80及圆筒部89同轴地构成、且朝下方突出的圆环状突出部91;使圆筒部89的上端部与圆环状突出部91的上端部之间连续的外侧环状部92;以及从圆环状突出部91的上端部朝外周侧伸出的伸出部93。
用于配置定子29的定子收纳室83由中央突出部80、圆筒部89及内侧环状部90的与下壳11相反一侧的面构成。中央突出部80在底部81一侧包括从定子收纳室83的开口朝上方突出的突出部分80a。圆筒部89在半径方向上的厚度形成为比中央突出部80在半径方向上的厚度薄。对用于配置基板30的上部空间87的外周壁86形成在伸出部93的上表面上。伸出部93包括平坦的下端面93a。
在圆环状突出部91的圆环状下端面94(圆环状前端面)的、径向中间位置即圆环状台阶部68的内侧位置上,形成有构成泵室25的顶面的上侧液体流路31b和上侧封锁部32b。在圆环状下端面94的、与泵室25的内侧相邻的圆环状的端面部分94a与配置在划分室20内的转子23的圆盘部40隔开微小的间隙G2相对(参照图2)。
在圆环状突出部91的圆形外周面95的上端部分设有朝半径方向外侧突出规定尺寸的径向突出部96。径向突出部96包括:从圆环状突出部91的轴线L方向的中间位置朝半径方向外侧延伸、并朝向下壳11一侧的圆环状端面96a;以及从圆环状端面96a的外周缘朝上方延伸、并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的圆形外周面96b。
伸出部93的轮廓形状呈近似矩形,前侧左角部分93b被斜向切除而构成倾斜面2c。外周壁86除了具有上述缺口的角部分93b之外,从伸出部93的外周缘朝上方突出。在具有缺口的前侧左角部分93b中,外周壁86设置在从伸出部93的外周缘后移的位置处。此外,在前侧左角部分93b中,将外周壁86以一定的宽度切割成矩形,该缺口部为布线取出口33。从布线取出口33至伸出部93的外周缘的范围为布线载置部34。在布线载置部34的上表面并排设置有数量与引线5的数量相对应的、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截面呈圆弧状的布线保持槽36a。在布线取出口33的内侧设有在布线保持槽36a的延长方向上延伸的圆弧槽37。
此处,如图3所示,固定构件35具有宽度比布线取出口33的开口宽度更宽的平面形状,在宽度方向的一个边缘和另一个边缘上设置有一对嵌合槽38。嵌合槽38被配置在同一直线上,并朝向相反一侧开口。此外,在固定构件35的下表面的、与布线载置部34的圆弧槽相对的位置处,设有圆弧状截面的布线保持槽36b。若将引线5排列在布线载置部34上,将外周壁86的布线取出口33的边缘部分(突壁部)插入一对嵌合槽38内,将固定构件35从上壳12的上方固定于上壳12,则一对嵌合槽38之间的缩颈部分39被压入布线取出口33内,引线5因被插入布线载置部34的布线保持槽36a与固定构件35的布线保持槽36b之间而被夹住,引线5在被覆受到按压的状态下得到固定。此外,处于以固定构件35的内周侧边缘部分从上方对基板30的外周缘部分进行按压的状态。
在伸出部93的前侧左角部分93b设有布线载置部34和倾斜面2c。构成防转动机构13的圆柱形状的防转动用突起97与防转动用凹部69一起从伸出部93的后侧右角部分93f朝下方突出。对防转动用突起97的前端面97a(下端面)的外周缘进行倒圆角。此处,防转动用突起97的前端面97a的位置在轴线L方向上与圆环状突出部91的圆环状下端面94处于相同的位置。此外,防转动用突起97的突出尺寸设定得比防转动用凹部69的深度尺寸短。而且,防转动用突起97形成为在将该防转动用突起97插入防转动用凹部69内时,在绕轴线L的周向上与防转动用凹部69的内周面(具体而言是周向的侧面)之间不留间隙地抵接,从而在以轴线L为中心的半径方向上,与防转动用凹部69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伸出部93的前表面的装置宽度方向的中央处,构成壳体固定部14的上侧壳体固定部14b朝前方突出。在上侧壳体固定部14b设有在轴线L方向凹陷的螺孔98(1)。此外,在后侧左角部分93e和后侧右角部分93f分别设有在轴线L方向凹陷的第二螺孔98(2)和在轴线L方向凹陷的第三螺孔98(3)。第二螺孔98(2)形成在安装孔9的前方,第三螺孔98(3)形成在防转动用突起97的前方。
(泵室的划分形成)
图7是沿图1(a)的Z―Z线的泵装置1的局部剖视图,表示将上壳12的圆环状突出部91插入下壳11的圆环状台阶部68内侧时的状态。在划分形成泵室25(划分室20)时,做成将O形环26安装在上壳12的圆环状突出部91的圆形外周面95上的状态。此时,在O形环26上预先涂布润滑剂。此外,预先将支轴24固定于上壳12的支轴固定用凹部82。将转子23配置在下壳11的圆形凹部63内,预先做成支轴24能插入轴承部41的状态。
接下来,将上壳12的圆环状突出部91插入下壳11的圆环状台阶部68的内侧。此处,由于防转动机构13的防转动用突起97的前端面97a在轴线L方向上与圆环状突出部91的圆环状下端面94处于相同的位置,因此,在将圆环状突出部91插入圆环状台阶部68的内侧的同时,防转动用突起97被插入设于下壳11的防转动用凹部69中。
然后,使上壳12与下壳11相互接近,从而使圆环状突出部91的圆环状下端面94(位于上侧液体流路31b和上侧封锁部32b的外周侧的圆环状的端面部分)与下壳11的圆环状台阶部68的圆环状端面68a抵接。此时,上壳12的径向突出部96的圆形外周面96b处于与下壳11的圆环状台阶部68的圆形内周面68b抵接的状态,从而在径向上将上壳12相对于下壳11定位。此外,在径向突出部96的圆环状端面96a与圆环状台阶部68的圆环状端面68a之间,O形环26处于在上壳12的圆环状突出部91的圆形外周面95与下壳11的圆形内周面68b之间被径向压扁的状态,从而形成能防止来自划分室20的液体泄漏的状态。
在将上壳12层叠于下壳11来对泵室25(划分室20)进行划分的状态下,贯通转子23的轴承部41的支轴24因将其下端插入下壳11的支轴固定用凹部60而被固定,支轴24与中央突出部80处于同轴状态。因此,定子29与转子23配置在同轴上,定子铁芯28的卷绕有驱动线圈27的突极51隔着上壳12的圆筒部89与配置在划分室20内的转子23的驱动磁体22相对。另外,在本例中,如图2所示,在转子23的轴承部41的上端面与突出部的底部81之间插入一片或多片垫圈43,将装载在转子23上的驱动磁体22在轴线L方向上的磁中心位置相对于定子铁芯28在轴线L方向上的磁中心位置朝下方错开,从而处于利用在定子铁芯28与驱动磁体22之间作用的磁吸引力将转子23朝上方施力的状态。
此后,利用贯通设于下壳11的第一至第三通孔70(1)~(3)并与设于上壳12的第一至第三螺孔98(1)~(3)螺合的有头螺钉,来将上壳12与下壳11固定。在划分出泵室25的状态下,如图1(b)所示,在插入防转动用凹部69的防转动用突起97的前端部与防转动用凹部69的底面69a之间形成有间隙G3。
(作用效果)
根据本例,在将上壳12的圆环状突出部91插入下壳11的圆环状台阶部68来划分形成泵室25时,能通过防转动机构13来防止上壳12和下壳11绕轴线L相对旋转。因此,将O形环26安装在圆环状突出部91的圆形外周面95上,使O形环26处于在圆环状突出部91的圆形外周面95与圆环状台阶部68的圆形内周面68b之间受到径向加压的状态,因而可防止组装泵壳2时O形环26在周向上被扭绞。此处,若O形环在受到径向加压的状态下在周向上被扭绞,则产生损伤的可能性增大,但利用本发明,能防止O形环26在周向上被扭绞,因此,能防止或减轻O形环26的损伤。
此外,根据本发明,防转动机构13由防转动用突起97和防转动用凹部69构成,结构简单。而且,若是通过防转动用突起97与防转动用凹部69的卡合来防止相对旋转的防转动机构13,则例如在泵装置1发生故障而需要将泵壳2分解为两个构件来寻找故障原因的情况下,基板在分解时也能防止下壳11与上壳12的相对旋转。因此,能防止或减轻泵装置1分解时对O形环26的损伤。
接下来,本例中,由于防转动用凹部69是通过从外周侧进行切除而被设置在侧壁部62的外侧面上的,因此,将一字螺丝刀等从泵壳2的外侧插入到已插入防转动用凹部69内的防转动用突起97的前端部与防转动用凹部69的底面之间的间隙G3中,然后,朝将防转动用突出部的前端部和防转动用凹部69的底面拉开的方向施加力,从而能将泵壳2分解为上壳12和下壳11。
此外,在本例中,通过使圆环状突出部91的圆环状下端面94与圆环状台阶部68的圆环状端面68a抵接来将上壳12和下壳11在轴线L方向上进行定位,通过使径向突出部96的圆形外周面96b与圆环状台阶部68的圆形内周面68b抵接来将上壳12和下壳11在径向上进行定位。此外,径向突出部96的圆形外周面96b与圆环状台阶部68的圆形内周面68b抵接的结果是,安装有O形环26的圆环状突出部91的圆形外周面95与圆环状台阶部68的圆形内周面68b之间的间隔在周向的任意位置均被限定在规定尺寸,因此,O形环26在径向上被均匀地压扁。因此,能提高O形环26的密封性能。此外,在将圆环状突出部91插入圆环状台阶部68时,即使安装在圆环状突出部91上的O形环26在轴线L方向上产生移动,O形环26的移动也会被径向突出部96阻止。因此,O形环26在轴线L方向上不会被夹在上壳12和下壳11之间,能抑制O形环26的损伤。
而且,本例中,由于通过在轴线L方向上延伸的有头螺钉对上壳12与下壳11进行固定,因此能容易地将它们分解。此外,通过使圆环状突出部91的圆环状下端面94与圆环状台阶部68的圆环状端面68a抵接来将上壳12和下壳11在轴线L方向上进行定位,因此,即使旋紧在轴线L方向上延伸的有头螺钉,O形环26也不会因该有头螺钉的旋紧引起加压而受损伤。
此外,在本例中,上壳12和下壳11的从轴线L方向观察到的俯视形状呈矩形,防转动机构13由上壳12和下壳11的角部分2f构成。此处,角部分2f在矩形的上壳12中是作为与圆环状突出部91之间的死区的部分,在矩形的下壳12中是作为与圆环状台阶部68之间的死区的部分。即,在本例中,利用死区构成防转动机构13,因此,能抑制泵壳2在径向上的大型化。
此外,在本例中,将包括驱动线圈27和定子铁芯28的定子29被固定在上壳12的与泵室25相对的一侧,并利用作为密封剂的灌封剂16进行密封。因此,在将泵壳2分解时,能防止残留在泵室25内的水等液体与驱动线圈27、基板30、引线5与基板30的接合部等导电部的接触。此外,由于引线5比吸入管3和排出管4长,因此在分解泵壳2时,能防止残留在泵室25内的水等液体与安装在引线5前端的连接器7接触。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例子中,防转动用突起97的前端面97a在轴线L方向上与圆环状突出部91的圆环状下端面94处于相同的位置,但也可以在轴线L方向上位于比圆环状下端面94更靠下壳11一侧的位置。在此情况下,能在将上壳12的圆环状突出部91插入下壳11的圆环状台阶部68之前,将防转动用突起97插入防转动用凹部69内,因此,能可靠地防止上壳12与下壳11的相对旋转。此外,如果轴向的尺寸充裕,防转动用突起97的前端面97a也可以形成为在轴线L方向上位于比圆环状突出部91的圆环状下端面94更靠上壳12一侧的位置。即,只要在O形环26被径向压扁时,能利用防转动用突起97来阻止防转动用凹部69转动即可。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防转动用凹部69通过切割而成,但也可以不设置这样的缺口,而是在形成有防转动用凹部69的下壳11上预先形成开口部,该开口部能从外部看到被插入防转动用凹部69内的防转动用突起97的前端部与防转动用凹部69的底面之间的间隙。在此情况下,也能将一字螺丝刀等经由开口部插入间隙,朝将防转动用突起97的前端部和防转动用凹部69的底面拉开的方向施加力,来将泵壳2分解为下壳11和上壳12。

Claims (15)

1.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包括圆环状突出部;
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包括圆环状台阶部,并与所述第一壳体一起在所述圆环状台阶部的内周侧划分出泵室,其中,在所述圆环状台阶部中同轴地插入有所述圆环状突出部;
O形环,该O形环安装在所述圆环状突出部的圆形外周面上,在该圆环状突出部的圆形外周面与所述圆环状台阶部的圆形内周面之间,所述O形环在与所述圆环状突出部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被压扁;以及
防转动机构,在将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圆环状突出部插入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圆环状台阶部来划分形成所述泵室时,所述防转动机构防止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绕所述轴线相对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转动机构包括:突起,该突起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个壳体,并朝向另一个壳体延伸;凹部,该凹部设于另一个壳体,并能从所述轴线方向收纳所述突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划分出所述泵室的状态下,在插入所述凹部的所述突起的前端部与所述凹部的底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形成有所述凹部的另一个壳体上形成有能从外部看到所述突起的前端部及所述间隙的开口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圆环状突出部插入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圆环状台阶部,而使所述O形环处于在所述圆环状突出部的所述圆形外周面与所述圆环状台阶部的所述圆形内周面之间受到径向加压的状态下,所述突起在绕所述轴线的周向上与所述凹部的侧面抵接而不留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装置具有:
转子,该转子包括圆环状的叶轮和驱动磁体;以及
定子,该定子包括驱动线圈和装载该驱动线圈的定子铁芯,
在所述叶轮插入所述泵室内的状态下,所述转子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所述定子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与所述泵室相反的一侧,或是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与所述泵室相反的一侧,并且通过密封剂进行密封。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圆环状突出部的、在轴线方向上远离所述圆环状台阶部的圆环状端面的位置上,设有从所述圆形外周面朝径向外侧突出规定尺寸的圆环状的径向突出部,
所述圆环状突出部的前端的圆环状前端面与所述圆环状台阶部的圆环状端面抵接,
所述径向突出部的圆形外周面与所述圆环状台阶部的圆形内周面抵接,
所述O形环配置在轴线方向上相对的所述径向突出部的圆环状端面与所述圆环状台阶部的圆环状端面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防转动机构的突起设于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突起的前端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位于与所述圆环状突出部的圆环状前端面相同的位置上,或是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位于比所述圆环状突出部的圆环状前端面更靠所述第二壳体一侧的位置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被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多根螺钉所固定。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从轴线方向观察的俯视形状呈矩形,
所述防转动机构由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角部分所构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装置具有:
转子,该转子包括圆环状的叶轮和驱动磁体;以及
定子,该定子包括驱动线圈和装载该驱动线圈的定子铁芯,
在所述叶轮插入所述泵室内的状态下,所述转子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所述定子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与所述泵室相反的一侧,或是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与所述泵室相反的一侧,并通过密封剂进行密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圆环状突出部的、在轴线方向上远离所述圆环状台阶部的圆环状端面的位置上,设有从所述圆形外周面朝径向外侧突出规定尺寸的圆环状的径向突出部,
所述圆环状突出部的前端的圆环状前端面与所述圆环状台阶部的圆环状端面抵接,
所述径向突出部的圆形外周面与所述圆环状台阶部的圆形内周面抵接,
所述O形环配置在轴线方向上相对的所述径向突出部的圆环状端面与所述圆环状台阶部的圆环状端面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铁芯包括配置在中央的环状部及从所述环状部朝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极,
所述第一壳体因包括中央突出部、圆筒部及内侧环状部而形成收纳所述定子的定子收纳室,其中,所述中央突出部用于安装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环状部,所述圆筒部与该中央突出部同轴地构成,并与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突极的外周面抵接,所述内侧环状部使所述中央突出部的开口端与所述圆筒部的下端部连续,
所述第一壳体构成为具有所述圆筒部、所述圆环状突出部以及使所述圆筒部的上端部与所述圆环状突出部的上端部之间连续的外侧环状部,在所述第一壳体与靠所述圆环状台阶部的内周侧的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所述泵室及收纳圆筒状的所述驱动磁体的磁体收纳空间,
所述突极的外周面隔着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圆筒部与所述驱动磁体的内周面相对。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底板部、从该底板部的外周侧部分立起并朝上方延伸的环状的侧壁部以及由所述底板部及侧壁部形成的圆形凹部,
在所述侧壁部的上侧部分的内周面设有所述圆环状台阶部,
在所述圆环状台阶部的内侧位置处,在所述圆环状突出部的所述圆环状前端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底板部之间形成有作为液体流路的槽。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环状的叶轮构成为在周向上形成多个凹部,这些凹部分为上下两级形成在圆盘部的外周部分,所述凹部包括切除上表面的周缘而形成的上侧凹部和切除下表面的周缘而形成的下侧凹部,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凹部之间分别构成在径向上延伸的叶片,
所述上侧凹部和所述下侧凹部因分别与形成于所述圆环状突出部的所述圆环状前端面的所述槽、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底板部的所述槽相对,而构成所述液体流路。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12)包括沿周缘朝上方突出的框状的外周壁,
用于对所述驱动线圈供给电流的基板以从上方覆盖配置在所述定子收纳室内的所述定子的方式,配置在设于所述框状的外周壁内侧的空间内,
通过使密封剂流入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定子收纳室以及设于所述框状的外周壁内侧的所述空间内,直到密封剂到达所述外周壁的上端缘为止,从而使所述定子及所述基板被所述密封剂覆盖而得到固定。
CN201210258392.2A 2011-07-25 2012-07-24 泵装置 Active CN1029006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2572A JP5835984B2 (ja) 2011-07-25 2011-07-25 ポンプ装置
JP2011-162572 2011-07-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0673A true CN102900673A (zh) 2013-01-30
CN102900673B CN102900673B (zh) 2016-08-03

Family

ID=47573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8392.2A Active CN102900673B (zh) 2011-07-25 2012-07-24 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45899B2 (zh)
JP (1) JP5835984B2 (zh)
CN (1) CN10290067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2299B (zh) * 2017-09-22 2018-08-11 深圳興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薄型泵浦結構
CN109695578A (zh) * 2019-01-22 2019-04-30 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高功率泵浦结构
CN109707633A (zh) * 2019-01-30 2019-05-03 深圳市研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泵
TWI695935B (zh) * 2019-03-04 2020-06-11 大陸商深圳市研派科技有限公司 水泵
CN112145440A (zh) * 2020-09-30 2020-12-29 徐国华 一种自吸式离心泵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41044U (zh) * 2013-11-08 2014-06-11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化风扇的改良结构
US11118602B2 (en) * 2017-01-06 2021-09-14 Raytheon Company Adaptable thin section liquid pump for electronics cooling systems or other systems
US11035366B2 (en) * 2018-12-17 2021-06-15 Asia Vital Components (China) Co., Ltd. Thin type pump structure
JP7373327B2 (ja) * 2019-09-10 2023-11-02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ポンプ装置
CN113364179B (zh) * 2021-06-21 2023-03-14 上海盘毂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涡流损耗的转子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5017A (en) * 1993-12-07 1996-08-13 Robert Bosch Gmbh Unit for delivering fuel from a supply tank to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of a motor vehicle
CN1558990A (zh) * 2001-09-25 2004-12-29 ���µ�����ҵ��ʽ���� 超薄泵及包括该泵的冷却系统
TW200615455A (en) * 2004-11-11 2006-05-16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A pump for liquid cooling system
CN1809260A (zh) * 2004-12-27 2006-07-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散热装置
CN101288011A (zh) * 2005-09-02 2008-10-1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镜头驱动装置
CN101371041A (zh) * 2006-01-13 2009-02-18 哈特威尔公司 旋转式血泵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94519A (ja) * 2004-03-31 2005-10-20 Toshiba Corp ポンプ並びに冷却装置及び電気機器と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US20060171801A1 (en) * 2004-12-27 2006-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Heatsink apparatus
JP2009156242A (ja) 2007-12-28 2009-07-16 Metal Industries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re 扁平式マイクロ型ポンプ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5017A (en) * 1993-12-07 1996-08-13 Robert Bosch Gmbh Unit for delivering fuel from a supply tank to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of a motor vehicle
CN1558990A (zh) * 2001-09-25 2004-12-29 ���µ�����ҵ��ʽ���� 超薄泵及包括该泵的冷却系统
TW200615455A (en) * 2004-11-11 2006-05-16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A pump for liquid cooling system
CN1809260A (zh) * 2004-12-27 2006-07-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散热装置
CN101288011A (zh) * 2005-09-02 2008-10-1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镜头驱动装置
CN101371041A (zh) * 2006-01-13 2009-02-18 哈特威尔公司 旋转式血泵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2299B (zh) * 2017-09-22 2018-08-11 深圳興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薄型泵浦結構
CN109695578A (zh) * 2019-01-22 2019-04-30 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高功率泵浦结构
CN109695578B (zh) * 2019-01-22 2024-01-19 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高功率泵浦结构
CN109707633A (zh) * 2019-01-30 2019-05-03 深圳市研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泵
CN109707633B (zh) * 2019-01-30 2023-10-03 深圳市研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泵
TWI695935B (zh) * 2019-03-04 2020-06-11 大陸商深圳市研派科技有限公司 水泵
CN112145440A (zh) * 2020-09-30 2020-12-29 徐国华 一种自吸式离心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28764A1 (en) 2013-01-31
CN102900673B (zh) 2016-08-03
JP5835984B2 (ja) 2015-12-24
US9145899B2 (en) 2015-09-29
JP2013024218A (ja) 2013-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0673A (zh) 泵装置
CN102900690A (zh) 泵装置
CN102338098B (zh) 电动泵
US9033680B2 (en) Electric fan
WO2017141877A1 (ja) 電動装置および電動過給機
JP5672510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燃料ポンプ
CN102900691A (zh) 涡流泵装置
JP2015117635A (ja) 防水型軸流ファン
CN102900698A (zh) 级联泵装置
CN105281476A (zh) 电动机
WO2015040814A1 (ja) 燃料ポンプ
JP2018033197A (ja) インバータ一体形回転電機
JP7425845B2 (ja) 電動ポンプおよびモーター
US20140030119A1 (en) Fuel pump
US10148150B2 (en) Liquid pump
WO2015040813A1 (ja) 燃料ポンプ
CN111490609A (zh) 定子、电动机及泵装置
TW201401731A (zh) 無刷馬達
EP2980415B1 (en) Pump
US11050316B2 (en) Axial gap type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213906508U (zh) 马达单元和电动油泵
WO2015040819A1 (ja) 燃料ポンプ
CN221400955U (zh) 泵装置
US20240006950A1 (en) Motor and pump device
CN213783111U (zh) 无刷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