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5088A - 无线通信系统、高功率基站、低功率基站及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高功率基站、低功率基站及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45088A CN102845088A CN201180019394XA CN201180019394A CN102845088A CN 102845088 A CN102845088 A CN 102845088A CN 201180019394X A CN201180019394X A CN 201180019394XA CN 201180019394 A CN201180019394 A CN 201180019394A CN 102845088 A CN102845088 A CN 1028450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division
- radio resource
- power base
- traffic lo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04—Traffic adaptive resource partitio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微微小区基站(PeNB),微微小区基站(PeNB)位于宏小区基站(MeNB)的通信区域中并且发送功率低于宏小区基站(MeNB)的发送功率。针对可用作PDSCH的无线电资源,确定资源分割比,该资源分割比为宏小区基站(MeNB)不能使用的不可用PDSCH资源与宏小区基站(MeNB)能够使用的可用PDSCH资源之比,并且将根据所确定的资源分割比而限定的可用PDSCH资源中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给与宏小区基站(MeNB)连接的无线终端。资源分割比是基于每个无线基站的通信负载而确定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异构网络的无线通信系统、高功率基站、低功率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与当前运行的第3代和第3.5代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相比,下一代系统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和作为升级版LTE的高级LTE提供更快的通信并支持更大的容量通信。LTE和高级LTE已由被称为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3代合作伙伴项目)的标准化组织标准化。
在LTE系统(包括高级LTE)的下行链路中,无线基站通过利用被称为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数据传输信道向无线终端发送用户数据。应该注意,下行链路指的是从无线基站到无线终端的方向上进行的通信,而上行链路指的是从无线终端到无线基站的通信。
在高级LTE中,对异构网络的提供进行探讨。在异构网络中,低功率基站(所谓的微微小区基站、毫微微小区基站或中继节点)被安装在高功率基站(所谓的宏小区基站)的通信区域中。异构网络能够将高功率基站的负载分散至低功率基站。
然而,由于无线终端通常被连接至多个无线基站中发送具有最高功率的无线电信号的无线基站,所以在异构网络中,无线终端被连接到具有低发送功率的低功率基站的可能性较低。
考虑到这些情况,提出了一种扩大低功率基站的覆盖范围(通信区域)的方法,其通过进行控制使无线终端即使在来自低功率基站的接收功率不是最高时也连接至该低功率基站(例如,参见非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R1-093433“Importance of Serving CellSelec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异构网络中服务小区选择的重要性)”,2010年2月
发明内容
当被相邻无线基站用作数据传输信道的无线电资源彼此重叠时,其中一个无线基站的数据传输信道会接收到来自另一个无线基站的数据传输信道的干扰,并因而来自这个无线基站的通过其数据传输信道发送的用户数据不能正常地接收到。
在扩大异构网络中的低功率基站的覆盖范围的方法中,由于低功率基站的数据传输信道极可能接收到来自高功率基站的数据传输信道的强干扰,所以该问题愈加严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在异构网络中通过减少基站之间的干扰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的无线通信系统、高功率基站、低功率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来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概括如下。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1),其包括:高功率基站(宏小区基站MeNB);以及低功率基站(例如,微微小区基站PeNB),安装在所述高功率基站的通信区域中并且发送功率低于所述高功率基站的发送功率,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还包括分割比确定单元(分割比确定单元123或分割比确定单元225),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待用作所述高功率基站的特定下行链路信道的无线电资源的资源分割比,所述资源分割比为第一无线电资源(例如,可用PDSCH资源或正常功率PDSCH资源)与发送功率被限制为低于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的发送功率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例如,不可用PDSCH资源或低功率PDSCH资源)之比,其中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基于所述低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确定所述资源分割比。这里,特定下行链路信道例如为下行链路数据传输信道(LTE中的PDSCH)。然而,特定下行链路信道不仅适用下行链路数据传输信道,还可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传输信道(LTE中的PDCCH)等。低功率基站例如为微微小区基站或毫微微小区基站。然而,低功率基站不仅适用微微小区基站或毫微微小区基站,还可为中继节点等。
通过根据上述特征的无线通信系统,第一无线电资源和发送功率被限制为低于第一无线电资源的第二无线电资源具有待用作高功率基站的特定下行链路信道的无线电资源。由于与高功率基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对应的、低功率基站的无线电资源可避免来自高功率基站的干扰,所以能够提高低功率基站的吞吐量。此外,由于资源分割比是基于每个低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而确定的,所以可适当地设置高功率基站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与第一无线电资源之比,防止第二无线电资源变得过大。因此,不仅提高了低功率基站的吞吐量,而且可防止高功率基站的吞吐量减少,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吞吐量提高。
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特征概括如下。根据上述特征的无线通信系统还包括:资源分配器(资源分配器124),配置为向与所述高功率基站连接的无线终端分配无线电资源,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例如,可用PDSCH无线电资源)为所述高功率基站能够使用的无线电资源,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例如,不可用PDSCH无线电资源)为所述高功率基站不能使用的无线电资源,以及所述资源分配器将根据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所确定的所述资源分割比而限定的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中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给与所述高功率基站连接的无线终端。
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特征概括如下。根据上述特征的无线通信系统还包括:资源分配器(资源分配器124),配置为向与所述高功率基站连接的无线终端分配无线电资源,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例如,正常功率PDSCH资源)为在该资源上所述高功率基站的发送功率不受限制的无线电资源,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例如,低功率PDSCH资源)为在该资源上所述高功率基站的发送功率受到限制的无线电资源,以及所述资源分配器将根据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所确定的所述资源分割比而限定的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和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中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给与所述高功率基站连接的无线终端。
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特征概括如下。在根据上述特征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当多个低功率基站被安装在所述高功率基站的通信区域中时,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基于各个低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的平均值确定所述资源分割比。
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特征概括如下。在根据上述特征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基于所述低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和所述高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确定所述资源分割比。
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特征概括如下。在根据上述特征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将所述资源分割比使得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与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之比确定为等于所述低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与所述高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之比。
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特征概括如下。在根据上述特征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将所述资源分割比确定为使得在所述高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恒定的情况下,所述低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越高,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就越多而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就越少。
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特征概括如下。在根据上述特征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将所述资源分割比确定为使得在所述低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恒定的情况下,所述高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越高,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就越少而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就越多。
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特征概括如下。在根据上述特征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特定下行链路信道为用于将用户数据发送至无线终端的数据传输信道。
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特征概括如下。在根据上述特征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至少为全部下行链路频带的一部分,以及
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为所述全部下行链路频带中除了所述一部分之外的剩余部分。
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特征概括如下。在根据上述特征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频带的所述一部分和所述剩余部分均为无线终端测量接收质量的频率单位(例如,子带)的整数倍。
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特征概括如下。在根据上述特征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至少为下行链路通信时间帧(例如,子帧)中用于将用户数据发送至无线终端的数据区域的时间范围的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为所述数据区域中的时间范围中除了所述一部分之外的剩余部分。
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特征概括如下。在根据上述特征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通信负载为进行通信(例如,激活状态)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高功率基站的特征概括如下。一种高功率基站,其包括:接收器(X2接口通信单元140),配置为接收指示低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的信息,所述低功率基站安装在所述高功率基站的通信区域中并且发送功率低于所述高功率基站的发送功率;以及分割比确定单元(分割比确定单元123),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配置为利用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的指示通信负载的所述信息来确定待作为所述高功率基站的特定下行链路信道使用的无线电资源的资源分割比,所述资源分割比为第一无线电资源与发送功率被限制为低于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的发送功率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之比。
低功率基站的特征概括如下。一种低功率基站,被安装在高功率基站的通信区域中并且发送功率低于所述高功率基站的发送功率,所述低功率基站包括:分割比确定单元(分割比确定单元225),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配置为利用所述低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来确定待作为所述高功率基站的特定下行链路信道使用的无线电资源的资源分割比,所述资源分割比为第一无线电资源与发送功率被限制为低于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的发送功率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之比,;以及发送器(X2接口通信单元240),所述发送器配置为将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所确定的指示所述资源分割比的信息发送至所述高功率基站。
低功率基站的另一特征概括如下。根据上述特征的低功率基站还包括:接收器,所述接收器配置为接收指示所述高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的所述信息,其中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基于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的、所述低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和所述高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确定所述资源分割比。
通信控制方法的特征概括如下。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利用安装在高功率基站的通信区域中的低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确定待作为所述高功率基站的特定下行链路信道使用的无线电资源的资源分割比,所述资源分割比为第一无线电资源与发送功率被限制为低于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的发送功率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之比。
本发明能够提供在异构网络中通过减少基站之间的干扰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的无线通信系统、高功率基站、低功率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LTE系统的概述的视图;
图2是示出LTE系统的通信帧配置的视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性配置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ICIC的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宏小区基站的配置的框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微微小区基站的配置的框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的操作时序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宏小区基站的配置的框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微微小区基站的配置的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的操作时序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ICIC的视图;
图12是示出PDSCH资源被时间分割的一种情况的视图;
图13是示出PDSCH资源被时间分割的另一种情况的视图;
图14是示出利用偏差值时连接到基站的终端的比率的视图;
图15是示出在微微小区基站具有低通信量时的模拟结果的视图;以及
图16是示出在微微小区基站具有高通信量时的模拟结果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以及其它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在以下实施方式参照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参考标号被用于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LTE系统的概述】
在描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前,针对与本发明有关的内容对LTE系统的概述进行描述。
图1是示出LTE系统的概述的视图。如图1所示,多个无线基站eNB配置E-UTRAN(Evolved-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高级UMTS地上无线电接入网络)。各种无线基站eNB中的每个形成构成向无线终端UE提供服务的通信区域的小区。
无线终端UE是用户拥有的无线通信设备并且也被称为用户设备。无线终端UE被配置为与多个无线基站eNB中无线终端UE测量到最高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无线基站连接。应该注意,不限于RSRP,还可使用其他接收质量指标,例如SNR(Signal to Noise ratio,信噪比)来替代。
无线基站eNB能够通过X2接口彼此进行通信,X2接口是提供基站之间通信的逻辑通信路径。多个无线基站eNB中的每个能够通过S 1接口与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数据封包核心网)进行通信,或者更具体地,与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进行通信。
在每个无线基站eNB与无线终端UE之间进行的无线通信中,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复用接入)方式被用作下行链路的多路方式,而SC-FDMA(Single-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复用接入)方式被用作上行链路的多路方式。此外,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方式或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方式用作双工方式。
图2(a)是示出当使用FDD方式时下行链路无线帧的配置的帧配置图。图2(b)是示出下行链路子帧的配置的帧配置图。
如图2(a)所示,下行链路无线帧由10个下行链路子帧配置,并且每个下行链路子帧由2个下行链路时隙配置。每个下行链路子帧的长度为1ms,每个下行链路时隙的长度为0.5ms。每个下行链路时隙在时间轴方向(time domain,时域)上包含7个OFDM符号并在频率轴方向(frequency domain,频域)上包含多个资源块(RB),如图2(b)所示。每个RB包含12个子载波。
如图2(b)所示,每个下行链路子帧包含两个连续的下行链路时隙。从每个下行链路子帧中的第一个下行时隙的头部起最多3个OFMD符号为控制区域,该控制区域配置用作发送控制信息的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无线电资源。控制信息对应于诸如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调度信息的信息(即,与被分配的无线电资源相关的信息)。构成下行链路子帧的、余下的OFDM符号为数据区域,该数据区域配置用作发送用户数据的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无线电资源。无线终端UE可通过对PDCCH发送的控制信息进行解码来识别通过PDSCH发送的用户数据。
【第一实施方式】
接下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异构网络设置为例进行描述,在异构网络设置中,为低功率基站的微微小区基站PeNB被安装在为高功率基站的宏小区基站的通信区域(宏小区)的内部。
在以下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以下内容进行描述:(1)无线通信系统的配置,(2)通过资源分割进行干扰控制,(3)宏小区基站的配置,(4)微微小区基站的配置,(5)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以及(6)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1)无线通信系统的配置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示意性配置的视图。
如图3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宏小区基站MeNB(高功率基站或大输出基站)、与宏小区基站MeNB连接的无线终端MUE、被安装在宏小区基站MeNB形成的宏小区MC内且在宏小区基站MeNB附近的微微小区基站PeNB 1至PeNB3(低功率基站或小输出基站)、以及在微微小区基站PeNB1至PeNB3对应的微微小区PC中连接至微微小区基站PeNB 1至PeNB3的无线终端PUE。在下文中,微微小区基站PeNB 1至PeNB3在不必特别区分时被简称为微微小区基站PeNB。宏小区基站MeNB和微微小区基站PeNB使用公共的频带。此外,在下文中,微微小区基站PeNB形成的微微小区PC被称为“热区”。
微微小区基站PeNB(也称为热区节点)是发送功率小于宏小区基站MeNB的发送功率的低功率基站。因此,在异构网络中,当应用最大接收功率标准(以下称为RP标准)时,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覆盖范围可能减少,其中RP标准是无线终端UE选择并连接至具有最高RSRP的无线基站eNB的连接目的地选择标准。尤其是当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位置接近于宏小区基站MeNB时,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覆盖范围会减少以致于微微小区基站PeNB不能被有效地利用。
主要使用以下两种方法使得无需增加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发送功率就可使每个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覆盖范围扩大。
在第一种方法中,不使用选择发送具有最大RSRP的无线电信号的无线基站eNB作为无线终端UE的连接目的地的RP标准,而是选择与无线终端UE具有最小传播损耗(路径损耗)的无线基站作为无线终端UE的连接目的地。这样,例如将最接近无线终端UE的无线基站eNB选择为连接目的地,从而能扩大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覆盖范围。这种连接目的地选择标准被称为最小路径损耗标准(以下称为PL标准)。
在第二种方法中,当无线终端UE可从宏小区基站MeNB和微微小区基站PeNB中的每个接收无线电信号时,在对宏小区基站MeNB的RSRP与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RSRP进行比较前,将偏差值(bias)加到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RSRP中的每个RSRP上。通过给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RSRP提供偏差值,用偏差值弥补后的RSRP超过宏小区基站MeNB的RSRP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微微小区基站PeNB被优先选择为连接目的地,从而实现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覆盖范围的扩大。该连接目的地选择标准被称为范围扩大标准(以下称为RE标准)。通过使偏差值等于宏小区基站MeNB与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发送功率之差(例如,16dB),RE标准成为等同于PL标准的连接目的地选择标准。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RE标准来扩大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覆盖范围。例如,当无线终端UE处于等待(空闲状态)时无线终端UE的连接目的地由无线终端UE选择,而在无线终端UE处于通信(激活状态)时无线终端UE的连接目的地由无线基站eNB选择。在激活状态下,无线终端UE向无线终端UE所连接的无线基站eNB定期提供RSRP测量值。因此,无线终端UE所连接的无线基站eNB可选择无线终端UE的下一个连接目的地并将无线终端UE切换至下一个连接目的地。
宏小区基站MeNB使用PDSCH向无线终端MUE发送用户数据。微微小区基站PeNB使用PDSCH向无线终端PUE发送用户数据。当这些PDSCH的频带彼此重叠时,宏小区基站MeNB的PDSCH与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PDSCH彼此干扰。
当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覆盖范围扩大时,与微微小区基站PeNB连接的无线终端PUE有时会从宏小区基站MeNB接收到比从微微小区基站PeNB接收到的功率更高的功率。在这种情况下,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PDSCH受到宏小区基站MeNB的PDSCH的较大干扰,因而无线终端PUE不能接收(解码)用户数据。
(2)通过资源分割进行干扰控制
在异构网络的下行链路中,如果通过根据RE标准提供偏差值来扩大覆盖范围而使覆盖范围可能大于通过RP标准形成的热区的覆盖范围,那么宏小区基站MeNB与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发送功率之差会导致干扰功率大于期望的信号功率。这样,不具有最佳SINR的无线终端UE因此被包含在热区中。这种无线终端UE主要受到具有高发送功率的宏小区基站MeNB的较强干扰,因而SINR变得极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如下所述的ICIC(Inter-cell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小区间干扰协调)进行干扰控制。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ICIC的视图。
如图4(a)所示,宏小区基站MeNB的PDSCH资源(对应于图2(b)所示的数据区域)被频率分割,这些PDSCH资源中的一部分没有被使用以使未使用部分可被热区中具有低SINR的无线终端PUE使用。在本文中,宏小区基站MeNB不能使用的PDSCH资源也被称为“不可用PDSCH资源”,而宏小区基站MeNB能够使用的PDSCH资源也被称为“可用PDSCH资源”。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不可用PDSCH资源为全部下行链路资源块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可用PDSCH资源为全部下行链路资源块中的剩余部分,即,除以上描述的部分之外的资源块。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用PDSCH资源对应于第一无线电资源,而不可用PDSCH资源对应于第二无线电资源。
如图4(b)所示,对应于不可用PDSCH资源的无线电资源不受宏小区基站MeNB的干扰。因此,微微小区基站PeNB将该不受干扰的PDSCH资源分配给具有低SINR的无线终端PUE。更具体地,无线终端PUE将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作为信道质量标识符(ChannelQuality Indicator,CQI)定期反馈给微微小区基站PeNB,微微小区基站PeNB可响应于对不受干扰的PDSCH资源的良好的CQI反馈将不受干扰的PDSCH资源优先分配给无线终端PUE。
通过频率分割的ICIC可避免热区中的干扰,但减少了与宏小区基站MeNB连接的无线终端MUE能够使用的可用PDSCH资源。为此,为了改善热区的覆盖范围扩大的性能,负载分散的性能改善效果需要超过因频率分割所导致的可用资源减少而造成的损耗。然而,基站设施的通信条件和状况在实际环境中会改变,而且在一个环境中有效的、RE标准的偏差值与频率分割的某一组合在其它环境中仍然有效的可能性极低。因此,需要利用反复试验法来寻求在当前环境中有效的方法,但这在实际操作中是不现实的。
替代地,使用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通信负载和宏小区基站MeNB的通信负载来确定资源分割比,该资源分割比为不可用PDSCH资源与可用PDSCH资源之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信负载是指激活的无线终端的数量。因此,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通信负载为激活的无线终端PUE的数量,而宏小区基站MeNB的通信负载为激活的无线终端MUE的数量。当多个微微小区基站PeNB被安装在与图1中的示例相同的宏小区中时,各个微微小区基站PeNB中激活的无线终端PUE的数量的平均值为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通信负载。
可以任何方式设置资源分割比,但是由于LTE规范,资源根据反馈的CQI的分辨率来分割。更具体地,可用PDSCH资源的频带和不可用PDSCH资源的频带均是无线终端UE测量接收质量(信道质量)的频率单位的整数倍。该频率单位被称为子带(Subband)。
如图4(a)和4(c)所示,不可用PDSCH资源的频带m与可用PDSCH资源的频带n之比(m:n)等于无线终端PUE的数量NPUE与无线终端MUE的数量NMUE之比(NPUE:NMUE)。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无线终端PUE的数量NMUE为各微微小区基站PeNB1至PeNB3中无线终端PUE的数量的平均值。通过不可用PDSCH资源的频带m与可用PDSCH资源的频带n之比,获得不可用PDSCH资源的资源块RB的数量,如公式(1)所示。
【公式1】
在该公式中,SubbandSize(子带大小)指示反馈的CQI(分辨率)的大小,而NRB指示下行链路频带中RB的全部数量。
(3)宏小区基站的配置
接下来描述宏小区基站MeNB的配置。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宏小区基站MeNB的配置的框图。
如图5所示,宏小区基站MeNB包括天线单元101、无线通信单元110、控制器120、存储单元130以及X2接口通信单元140。
无线通信单元110例如通过射频(RF)电路、基带(BB)电路等进行配置,并配置为通过天线单元101与无线终端MUE交换无线电信号。无线通信单元110还配置为对发送信号进行调制和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
控制器120例如通过CPU配置并配置为控制宏小区基站MeNB的各种功能。存储单元130例如通过存储器配置并配置为存储用于对宏小区基站MeNB进行控制等的各种信息。X2接口通信单元140配置为利用X2接口与其他无线基站进行通信。
控制器120包括连接目的地选择器121、通信负载信息收集器122、分割比确定单元123以及资源分配器124。
连接目的地选择器121配置为基于无线终端MUE通知的RSRP信息(即,测量报告)选择无线终端MUE接下来将连接的无线基站。当无线终端MUE从宏小区基站MeNB和微微小区基站PeNB接收到参考信号时,在将宏小区基站MeNB的RSRPMeNB与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RSRPPeNB进行比较前,连接目的地选择器121为RSRPPeNB提供偏差。当由此被提供偏差后的RSRPPeNB高于RSRPMeNB时,连接目的地选择器121执行切换控制,将无线终端MUE的连接目的地切换至微微小区基站PeNB。
通信负载信息收集器122配置为定期收集宏小区基站MeNB和微微小区基站PeNB中的每个的通信负载的信息。
分割比确定单元123配置为基于通信负载信息收集器122收集的、宏小区基站MeNB和微微小区基站PeNB中的每个的通信负载的信息来确定资源分割比。更具体地,分割比确定单元123将资源分割比确定为使得不可用PDSCH资源的频带m与可用PDSCH资源的频带n之比可等于无线终端PUE的数量NPUE与无线终端MUE的NMUE之比。换句话说,分割比确定单元123将资源分割比确定为使得在宏小区基站MeNB的通信负载恒定的情况下,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通信负载越高,可用PDSCH资源就越多而不可用PDSCH资源就越少。期望地,分割比确定单元123定期更新资源分割比。
资源分配器124配置为将根据分割比确定单元123所确定的资源分割比而限定的可用PDSCH资源中的无线电资源(资源块)分配给无线终端MUE。例如,资源分配器124基于从无线终端MUE反馈的CQI并通过使用调度算法例如比例公平算法(Proportional Fairness,PF)将可用PDSCH资源中的无线电资源(资源块)分配给无线终端MUE。
(4)微微小区基站的配置
接下来描述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配置。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配置的框图。
如图6所示,微微小区基站PeNB包括天线单元201、无线通信单元210、控制器220、存储单元230以及X2接口通信单元240。
无线通信单元110例如通过射频(RF)电路、基带(BB)电路等进行配置,并配置为通过天线单元201与无线终端PUE交换无线电信号。无线通信单元210还配置为对发送信号进行调制和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
控制器220例如通过CPU配置并配置为控制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各种功能。存储单元230例如通过存储器配置并配置为存储用于对微微小区基站PeNB进行控制等的各种信息。X2接口通信单元240配置为利用X2接口与其他无线基站进行通信。
控制器220包括连接目的地选择器221、通信负载信息生成器222以及资源分配器223。
连接目的地选择器221配置为基于与微微小区基站PeNB连接的无线终端PUE所通知的RSRP,选择无线终端PUE接下来将连接的无线基站。当无线终端PUE从宏小区基站MeNB和微微小区基站PeNB接收到参考信号时,在将宏小区基站MeNB的RSRPMeNB与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RSRPPeNB进行比较前,连接目的地选择器221为RSRPPeNB提供偏差。当由此被提供偏差后的RSRPPeNB高于RSRPMeNB时,连接目的地选择器221执行切换控制,将无线终端PUE的连接目的地切换至宏小区基站MeNB。
通信负载信息收集器222配置为生成通信负载信息,通信负载信息指示作为通信负载的、与微微小区基站PeNB连接的所有无线终端PUE中激活的无线终端PUE的数量。
资源分配器223配置为向无线终端PUE分配无线电资源(资源块)。例如,基于无线终端PUE反馈的CQI并通过使用调度算法例如比例公平算法(PF)将可用PDSCH资源中的无线电资源(资源块)分配给无线终端MUE。
(5)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操作的操作时序图。
在步骤S 11a中,微微小区基站PeNB 1的通信负载信息生成器222生成其通信负载信息,该通信负载信息指示与微微小区基站PeNB1连接的全部无线终端PUE中激活的无线终端PUE的数量。在步骤12a中,微微小区基站PeNB 1的X2接口通信单元240将通信负载信息发送至宏小区基站MeNB。宏小区基站MeNB的X2接口通信单元140接收该通信负载信息。
在步骤S11b中,微微小区基站PeNB2的通信负载信息生成器222生成其通信负载信息,该通信负载信息指示与微微小区基站PeNB2连接的全部无线终端PUE中激活的无线终端PUE的数量。在步骤12b中,微微小区基站PeNB2的X2接口通信单元240将通信负载信息发送至宏小区基站MeNB。宏小区基站MeNB的X2接口通信单元140接收该通信负载信息。
在步骤S11c中,微微小区基站PeNB3的通信负载信息生成器222生成其通信负载信息,该通信负载信息指示与微微小区基站PeNB3连接的全部无线终端PUE中激活的无线终端PUE的数量。在步骤12c中,微微小区基站PeNB3的X2接口通信单元240将通信负载信息发送至宏小区基站MeNB。宏小区基站MeNB的X2接口通信单元140接收该通信负载信息。
这样,宏小区基站MeNB的X2接口通信单元140用作配置为接收通信负载信息的接收器。
在步骤S13中,宏小区基站MeNB的通信负载信息收集器122收集微微小区基站PeNB1至PeNB3中的每个微微小区基站的通信负载信息和宏小区基站MeNB的通信负载信息(与宏小区基站MeNB连接的全部无线终端MUE中激活的无线终端MUE的数量的信息)。
在步骤14中,宏小区基站MeNB的分割比确定单元123基于微微小区基站PeNB1至PeNB3中的每个微微小区基站的通信负载信息和宏小区基站MeNB的通信负载信息来确定资源分割比。接下来,宏小区基站MeNB的资源分配器124将根据分割比确定单元123确定的资源分割比所限定的可用PDSCH资源中的无线电资源(资源块)分配给无线终端MUE。
(6)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不可用的PDSCH无线电资源具有宏小区基站MeNB不能使用的不可用PDSCH资源。由于能够将与不可用PDSCH资源对应的无线电资源作为其PDSCH使用,微微小区基站PeNB可避免来自宏小区基站MeNB的干扰,从而提高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吞吐量。
此外,由于资源分割比是基于每个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通信负载而确定的,所以可适当地设置宏小区基站MeNB的不可用PDSCH资源与可用PDSCH资源之比,防止了不可用PDSCH资源过多。由此,不仅提高了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吞吐量,而且防止了宏小区基站MeNB的吞吐量减少,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吞吐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分割比确定单元123基于多个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通信负载的平均值来确定资源分割比。因此,即使在不只一个微微小区基站PeNB被安装在宏小区基站MeNB的通信区域的情况下,也可适当地设置不可用PDSCH资源与可用PDSCH资源之比。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通信负载和宏小区基站MeNB的通信负载来确定资源分割比。因此,资源分割比可在不仅考虑到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通信负载而且考虑到宏小区基站MeNB的通信负载的情况下来确定,因而能够更适当地设置资源分割比。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宏小区基站MeNB确定资源分割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微微小区基站PeNB替代地确定资源分割比。在下文中,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内容,而不再描述重复内容。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宏小区基站MeNB的配置的框图。
如图8所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宏小区基站MeNB具有通信负载信息生成器125,而没有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通信负载信息收集器122和分割比确定单元123。通信负载信息生成器125配置为生成通信负载信息(与宏小区基站MeNB连接的全部无线终端MUE中激活的无线终端MUE的数量的信息)。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配置的框图。
如图9所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微微小区基站PeNB具有通信负载信息收集器224和分割比确定单元225。通信负载信息收集器224配置为定期收集宏小区基站MeNB和微微小区基站PeNB中的每个的通信负载信息。分割比确定单元225基于通信负载信息收集器224所收集的、宏小区基站MeNB和微微小区基站PeNB中的每个的通信负载信息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的方法确定资源分割比。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操作的操作时序图。周期地进行图10中示出的操作时序。
在步骤S21a中,宏小区基站MeNB的通信负载信息生成器125生成其通信负载信息,该通信负载信息指示与宏小区基站MeNB连接的全部无线终端MUE中激活的无线终端MUE的数量。在步骤S22a中,宏小区基站MeNB的X2接口通信单元140将通信负载信息发送至微微小区基站PeNB1。微微小区基站PeNB1的X2接口通信单元240接收该通信负载信息。
在步骤S21b中,微微小区基站PeNB2的通信负载信息生成器222生成其通信负载信息,该通信负载信息指示与微微小区基站PeNB2连接的全部无线终端PUE中激活的无线终端PUE的数量。在步骤S22b中,微微小区基站PeNB2的X2接口通信单元240将通信负载信息发送至微微小区基站PeNB1。微微小区基站PeNB1的X2接口通信单元240接收该通信负载信息。
在步骤S21c中,微微小区基站PeNB3的通信负载信息生成器222生成其通信负载信息,该通信负载信息指示与微微小区基站PeNB3连接的全部无线终端PUE中激活的无线终端PUE的数量。在步骤S22c中,微微小区基站PeNB3的X2接口通信单元240将通信负载信息发送至微微小区基站PeNB1。微微小区基站PeNB1的X2接口通信单元240接收该通信负载信息。
在步骤S23中,微微小区基站PeNB 1的通信负载信息收集器224收集宏小区基站MeNB的通信负载信息和微微小区基站PeNB1至PeNB3中的每个的通信负载信息。
在步骤S24中,微微小区基站PeNB 1的分割比确定单元225基于宏小区基站MeNB的通信负载信息和微微小区基站PeNB1至PeNB3中的每个的通信负载信息来确定资源分割比。
在步骤S25中,微微小区基站PeNB1的X2接口通信单元240将分割比确定单元225所确定的指示资源分割比的信息发送至宏小区基站MeNB。宏小区基站MeNB的X2接口通信单元140接收指示资源分割比的信息。这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X2接口通信单元240用作配置为发送资源分割比的发送器。
此后,宏小区基站MeNB的资源分配器124将根据X2接口通信单元140接收到的、指示资源分割比的信息所限定的可用PDSCH资源中的无线电资源(资源块)分配给无线终端MUE。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可提供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宏小区基站MeNB的PDSCH资源被频率分割成宏小区基站MeNB不能使用的不可用PDSCH资源和宏小区基站MeNB能够使用的可用PDSCH资源。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宏小区基站MeNB的PDSCH资源被频率分割成低功率PDSCH资源和正常功率PDSCH资源。低功率PDSCH资源可被宏小区基站MeNB使用,但被控制为使得其上的发送功率低于正常功率PDSCH资源上的发送功率。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正常功率PDSCH资源对应于第一无线电资源,而低功率PDSCH资源对应于第二无线电资源。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ICIC的视图。这里,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内容。
如图11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低功率PDSCH资源为全部下行链路资源块中的至少一部分,而正常功率PDSCH资源为剩余的下行链路资源块,即,除以上描述的部分之外的资源块。
与宏小区基站MeNB的低功率PDSCH资源对应的、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无线电资源受到来自宏小区基站MeNB的低干扰。因此,微微小区基站PeNB将该低干扰的PDSCH资源分配给具有低SINR的无线终端PUE。无线终端PUE将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作为信道质量标识符(CQI)定期反馈至微微小区基站PeNB,微微小区基站PeNB可响应于对低干扰的PDSCH资源的良好CQI的反馈将低干扰的PDSCH资源优先分配给无线终端PUE。
优选地,宏小区基站MeNB将低功率PDSCH资源分配给靠近宏小区基站MeNB的无线终端MUE。更具体地,宏小区基站MeNB的资源分配器124将来自低功率PDSCH资源的资源(RB)分配给对低功率PDSCH资源具有良好CQI的无线终端MUE,或者分配给与宏小区基站MeNB具有较小路径损耗的无线终端MUE。宏小区基站MeNB的资源分配器124将正常功率PDSCH资源中的资源(RB)分配给对低功率PDSCH资源具有不好CQI的无线终端MUE,或者分配给与宏小区基站MeNB具有较大路径损耗的无线终端MUE。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为低功率PDSCH资源与正常功率PDSCH资源之比的资源分割比是基于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通信负载和宏小区基站MeNB的通信负载而确定的。而且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激活的无线终端的数量被用作通信负载。此外,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资源分割比是依照反馈CQI的分辨率的。
低功率PDSCH资源的频带m与正常功率PDSCH资源的频带n之比(m:n)等于无线终端PUE的数量NPUE与无线终端MUE的数量NMUE之比(NPUE:NMUE)。无线终端PUE的数量NMUE为各微微小区基站PeNB1至PeNB3中无线终端PUE的数量的平均值。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中,低功率PDSCH资源的资源块RB的数量通过低功率PDSCH资源的频带m与正常功率PDSCH资源的频带n之比获得,如公式(1)所示。
如上所述,第三实施方式在减少对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干扰方面提供了比第一实施方式差的效果,但向宏小区基站MeNB提供了比第一实施方式更多的可用PDSCH资源。因此,可提高宏小区基站MeNB的吞吐量。
【其它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已通过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然而,不应该认为,构成公开内容的一部分的说明书与附图限制了本发明。通过该公开的内容,各种替换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操作技术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变得明显。
在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中,PDSCH资源被频率分割,但是PDSCH资源也可被时间分割。图12是示出通过时间分割PDSCH资源的情况的视图。如图12所示,下行链路子帧的数据区域被时间分割。不可用PDSCH资源(或低功率PDSCH资源)的时间范围m与可用PDSCH资源(或正常功率PDSCH资源)的时间范围n之比等于无线终端MUE的数量NPUE与无线终端PUE的数量NMUE之比。无线终端PUE的数量NMUE为同一宏小区中各微微小区基站PeNB1至PeNB3中无线终端PUE的数量的平均值。可为时间分割设置任何单位,但是由于LTE规范,所以以OFDM符号为单位分割资源。
作为以OFDM符号为单位对子帧进行时间分割的替代,图2所示的无线帧可被时间分割成子帧单位。图13是示出无线帧被时间分割成子帧单位的情况的视图。如图13所示,在单个无线帧中,不可用PDSCH资源(或低功率PDSCH资源)的时间范围m与可用PDSCH资源(或正常功率PDSCH资源)的时间范围n之比等于无线终端MUE的数量NPUE与无线终端PUE的数量NMUE之比。无线终端PUE的数量NMUE为同一宏小区中各微微小区基站PeNB1至PeNB3中无线终端PUE的数量的平均值。
在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中,资源分割包含PDSCH资源的分割(即,数据区域的分割)。然而,本发明不限于PDSCH,还可适用于PDCCH资源的分割(即,控制区域的分割)。频率分割或时间分割均可用于对PDCCH资源的分割。
虽然在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中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覆盖范围扩大,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情况。即使在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覆盖范围没有扩大的情况下,本发明在减少异构网络中基站之间的干扰仍然是有效的。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信负载为激活的无线终端的数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通信负载指标。例如,通信负载可用为无线电资源使用率或所交换的数据包的量。
在高级LTE中,期望采用为配置有无线回程的无线基站的中继节点,并且也为中继节点采用X2接口。因此,中继节点可以为根据本发明的低功率基站。
此外,本发明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LTE系统,但是可用于其它无线通信系统,诸如基于WiMAX(IEEE 802.16)的无线通信系统。
【模拟结果】
最后,利用模拟结果描述以上实施方式获得的效果。
在该模拟假设的场景中,多个具有40米半径的微微小区基站PeNB位于宏小区基站MeNB形成的小区中。在每个微微小区基站PeNB中以集中的方式存在多个无线终端UE。对两个场景进行模拟以验证覆盖范围扩大如何受到不同的通信水平的影响。在任何一个场景中,每个宏小区中存在平均30个无线终端UE。在其中的一个场景中,微微小区基站PeNB具有低通信量。具体地,宏小区具有两个热区,并且至少两个无线终端UE分布在每个微微小区基站PeNB中。剩余的无线终端,即,26个无线终端UE分布在包括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宏小区区域中。在另一场景中,微微小区基站PeNB具有相对较高的通信量,每个微微小区基站PeNB具有多个集中的无线终端UE。具体地,宏小区具有两个热区,并且至少10个无线终端UE均匀地分布在每个微微小区基站PeNB中。剩余的无线终端,即,10个无线终端UE均匀地分布在包括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宏小区区域中。可以理想地假设PDCCH和其它控制信号均能够获取。
(1)低通信量
对低通信量场景的模拟结果进行描述。图14(a)示出了与基站连接的终端利用RE偏差值的比率。表1示出了被正规化为“仅宏小区”情况的值的吞吐量(5%最差/中间值/平均值),图15(a)示出了被描绘为图形的平均值。图15(b)示出了不利用ICIC和利用ICIC(1:3)时热区中接收到的SINR的CDF(Cumulative Density Function,累积密度函数)。
【表1】
从图14(a)可看出,通过增加RE标准的偏差,微微小区基站PeNB的覆盖范围扩大,与微微小区基站PeNB连接的无线终端UE的比率增加。这显示出负载被分散。然而,从13(a)可看出,在没有利用ICIC的情况下,在RE偏差值为8dB时下行链路用户吞吐量处于最大值,并且吞吐量在偏差值超过8dB后减少。通过图15(b),在该场景中出现其的原因被认为是由于热区中具有低SINR的无线终端UE增加。另一方面,当被频率分割的ICIC在RE标准的零偏差值处(即,与RP标准组合时)的性能低于不利用ICIC的情况,而且甚至低于“仅宏小区”情况的5%最差和中间值TP。原因在于,在热区的覆盖范围扩大不足以分散负载并因而不能得到期望的无线终端MUE的高吞吐量的情况下,宏小区基站MeNB的资源因频率分割而减少。通过增加RE偏差值,性能开始改进,这是因为宏小区基站MeNB的负载分散至热区。这里,从图15(b)可看出,通过ICIC的影响,可扩大RE覆盖范围,同时对SINR劣化的抑制程度比不利用ICIC时更大。这里检验了RE的负载分散与频率分割的ICIC之间的关联。获得了在每个热区中无线终端MUE的数量与无线终端UE的数量之比与频率分割比之间的关联。即,峰值在这些比率彼此接近时出现。通过采用适应地改变频率分割比的ICIC,许多偏差值显示出接近于静态ICIC的、在时间上的最佳性能。
(2)高通信量
对高通信量场景的模拟结果进行描述。图14(b)示出了与基站连接的终端利用RE偏差值的比率。表2示出了被正规化为“仅宏小区”情况的值的吞吐量(5%最差/中间值/平均值),图16(a)示出了被描绘为图形的平均值。图16(b)示出了不存在ICIC和存在ICIC(1:3)时热区中接收到的SINR的CDF(Cumulative Density Function,累积密度函数)。
【表2】
总之,与低通信量场景相比,异构网络的增益非常明显。此外,从图16(a)可看出,性能峰值出现的偏差值低于低通信量场景中出现性能峰值的偏差值。这些特性被认为是由于以下趋势而造成,即,因为无线终端UE以高密度存在于热区中,所以即使低偏差也使与微微小区基站PeNB连接的终端UE的比率增加,如图14(b)所示。换句话说,可通过覆盖高负载区域的40米半径的热区充分地获得负载分散的效果。这显示出,通过在设计基站布局时将热区设置在高通信量区域,可相对容易地改善异构网络的性能。通过采用适应地改变频率分割比的ICIC,许多偏差值显示出等同于或优于静态ICIC的、在时间上的最佳性能。
本申请要求(2010年4月16日提交的)第2010-95548号和(2010年11月11日提交的)第2010-253279号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以上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由此并入。
工业适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高功率基站、低功率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能够减少异构网络中基站之间的干扰从而改进整个系统的吞吐量,因而对于例如移动通信的无线通信是有用的。
Claims (17)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高功率基站;以及
低功率基站,安装在所述高功率基站的通信区域中并且发送功率低于所述高功率基站的发送功率,其中
所述无线通信系统还包括分割比确定单元,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待用作所述高功率基站的特定下行链路信道的无线电资源的资源分割比,所述资源分割比为第一无线电资源与发送功率被限制为低于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的发送功率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之比,其中
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基于所述低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确定所述资源分割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还包括:
资源分配器,配置为向与所述高功率基站连接的无线终端分配无线电资源,其中
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为所述高功率基站能够使用的无线电资源,
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为所述高功率基站不能使用的无线电资源,以及
所述资源分配器将根据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所确定的所述资源分割比而限定的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中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给与所述高功率基站连接的无线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还包括:
资源分配器,配置为向与所述高功率基站连接的无线终端分配无线电资源,其中
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为所述高功率基站的发送功率不受限制的无线电资源,
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为所述高功率基站的发送功率受到限制的无线电资源,以及
所述资源分配器将根据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所确定的所述资源分割比而限定的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和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中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给与所述高功率基站连接的无线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当多个低功率基站被安装在所述高功率基站的通信区域中时,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基于各个低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的平均值确定所述资源分割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基于所述低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和所述高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确定所述资源分割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将所述资源分割比确定为使得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与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之比等于所述低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与所述高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之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将所述资源分割比确定为使得在所述高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恒定的情况下,所述低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越高,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就越多而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就越少。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将所述资源分割比确定为使得在所述低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恒定的情况下,所述高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越高,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就越少而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就越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特定下行链路信道为用于将用户数据发送至无线终端的数据传输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至少为全部下行链路频带的一部分,以及
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为所述全部下行链路频带中除了所述一部分之外的剩余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频带的所述一部分和所述剩余部分均为无线终端测量接收质量的频率单位的整数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至少为下行链路通信时间帧中用于将用户数据发送至无线终端的数据区域的时间范围的一部分,以及
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为所述数据区域的时间范围中除了所述一部分之外的剩余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通信负载为进行通信的无线终端的数量。
14.一种高功率基站,包括:
接收器,配置为接收指示低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的信息,所述低功率基站安装在所述高功率基站的通信区域中并且发送功率低于所述高功率基站的发送功率;以及
分割比确定单元,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配置为利用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的指示通信负载的所述信息来确定待作为所述高功率基站的特定下行链路信道使用的无线电资源的资源分割比,所述资源分割比为第一无线电资源与发送功率被限制为低于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的发送功率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之比。
15.一种低功率基站,安装在高功率基站的通信区域中并且发送功率低于所述高功率基站的发送功率,所述低功率基站包括:
分割比确定单元,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配置为利用所述低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来确定待作为所述高功率基站的特定下行链路信道使用的无线电资源的资源分割比,所述资源分割比为第一无线电资源与发送功率被限制为低于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的发送功率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之比;以及
发送器,所述发送器配置为将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所确定的指示所述资源分割比的信息发送至所述高功率基站。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低功率基站,还包括:
接收器,所述接收器配置为接收指示所述高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的所述信息,其中
所述分割比确定单元基于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的、所述低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和所述高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确定所述资源分割比。
17.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利用安装在高功率基站的通信区域中的低功率基站的通信负载确定待作为所述高功率基站的特定下行链路信道使用的无线电资源的资源分割比,所述资源分割比为第一无线电资源与发送功率被限制为低于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的发送功率的第二无线电资源之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95548 | 2010-04-16 | ||
JP2010-095548 | 2010-04-16 | ||
JP2010253279 | 2010-11-11 | ||
JP2010-253279 | 2010-11-11 | ||
PCT/JP2011/059433 WO2011129447A1 (ja) | 2010-04-16 | 2011-04-15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高電力基地局、低電力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45088A true CN102845088A (zh) | 2012-12-26 |
Family
ID=44798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19394XA Pending CN102845088A (zh) | 2010-04-16 | 2011-04-15 | 无线通信系统、高功率基站、低功率基站及通信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9036575B2 (zh) |
EP (1) | EP2560426B1 (zh) |
JP (4) | JP5315457B2 (zh) |
KR (1) | KR20130023221A (zh) |
CN (1) | CN102845088A (zh) |
WO (1) | WO2011129447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93210A (zh) * | 2013-07-17 | 2020-05-0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129447A1 (ja) * | 2010-04-16 | 2011-10-20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高電力基地局、低電力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US8880109B2 (en) * | 2010-04-16 | 2014-11-04 | Kyocera Corporatio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high-power base station, low-power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US8515427B2 (en) | 2010-06-28 | 2013-08-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ource utilization measurements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JP5981150B2 (ja) * | 2012-01-17 | 2016-08-31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基地局、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
US8989760B2 (en) * | 2012-03-09 | 2015-03-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ing low-power access points to identify traffic congestion zones |
JP5671494B2 (ja) * | 2012-05-09 | 2015-02-1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
JPWO2014010153A1 (ja) * | 2012-07-11 | 2016-06-2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リソース設定方法、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4033249A (ja) * | 2012-08-01 | 2014-02-20 | Ntt Docomo Inc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上りリンク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 |
US9049731B2 (en) | 2012-12-03 | 2015-06-02 | At&T Mobility Ii Llc | Facilitation of bandwidth-based femto cell management |
JP6304926B2 (ja) * | 2013-01-17 | 2018-04-04 | Kddi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
EP2760237A1 (en) * | 2013-01-28 | 2014-07-30 | Alcatel Lucent |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to adjust user association in HetNets |
CN110149637B (zh) * | 2013-05-23 | 2023-05-02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
EP2993937B1 (en) * | 2013-05-31 | 2017-09-2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JP2015005847A (ja) * | 2013-06-20 | 2015-01-0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方法 |
US20170005743A1 (en) * | 2014-01-21 | 2017-01-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
US20150312771A1 (en) * | 2014-04-25 | 2015-10-29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Small cell deploy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
US10327212B2 (en) * | 2014-05-06 | 2019-06-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JPWO2015177935A1 (ja) * | 2014-05-23 | 2017-04-2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US10795054B2 (en) | 2018-03-20 | 2020-10-06 |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nsing wind flow passing over complex terrain |
US11799784B2 (en) * | 2021-06-08 | 2023-10-24 | Vmware, Inc. | Virtualized QoS support i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67648A (zh) * | 2007-03-13 | 2008-09-17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td-scdma非对称时隙比例设置的方法 |
US20100048221A1 (en) * | 2008-08-20 | 2010-02-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transmit/receive pulse shaping filters for limiting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PL3267750T3 (pl) * | 2008-01-04 | 2019-08-30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Sposób ustawienia kanałów i urządzenie stacji bazowej do komunikacji bezprzewodowej |
KR101332937B1 (ko) * | 2008-06-17 | 2013-11-26 | 엔이씨 유럽 리미티드 | Ofdma-기반 통신 네트워크 및 네트워크에서의 서브캐리어 할당의 방법 |
CN101730308B (zh) * | 2008-10-30 | 2016-07-0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无线蜂窝网络中频谱的使用方法和装置 |
WO2010059816A1 (en) * | 2008-11-20 | 2010-05-27 |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decentralized channel access schemes in hotspot-aided cellular networks |
CN101925069B (zh) * | 2009-06-15 | 2016-01-0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无线蜂窝网络中的干扰抑制方法和装置 |
US8942192B2 (en) * | 2009-09-15 | 2015-0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bframe interlac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US8804586B2 (en) * | 2010-01-11 | 2014-08-12 | Blackberry Limited | Control channe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extended PDCCH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 |
WO2011129447A1 (ja) * | 2010-04-16 | 2011-10-20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高電力基地局、低電力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KR101901927B1 (ko) * | 2010-09-28 | 2018-09-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간 간섭 조정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2044246A1 (en) * | 2010-09-30 | 2012-04-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nodes for handling measurements |
US9007993B2 (en) * | 2010-11-05 | 2015-04-14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for inter-base station signaling |
CN103703835B (zh) * | 2011-02-16 | 2017-11-14 | 黑莓有限公司 | 用于公式化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的过程 |
-
2011
- 2011-04-15 WO PCT/JP2011/059433 patent/WO201112944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4-15 US US13/641,401 patent/US903657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4-15 CN CN201180019394XA patent/CN102845088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4-15 EP EP11768968.7A patent/EP2560426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4-15 JP JP2012510721A patent/JP5315457B2/ja active Active
- 2011-04-15 KR KR1020127028239A patent/KR20130023221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3
- 2013-07-05 JP JP2013141642A patent/JP5393921B2/ja active Active
- 2013-10-04 JP JP2013209347A patent/JP5451937B2/ja active Active
- 2013-12-11 JP JP2013256067A patent/JP5496406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4-13 US US14/685,448 patent/US9426809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7-19 US US15/213,738 patent/US966163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67648A (zh) * | 2007-03-13 | 2008-09-17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td-scdma非对称时隙比例设置的方法 |
US20100048221A1 (en) * | 2008-08-20 | 2010-02-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transmit/receive pulse shaping filters for limiting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KYOCERA: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0bis R1-102363》", 6 April 2010, article "Range Expansion Performance an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Control Channels in Outdoor Hotzone Scenario"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93210A (zh) * | 2013-07-17 | 2020-05-0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 |
CN111093210B (zh) * | 2013-07-17 | 2023-02-1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496406B2 (ja) | 2014-05-21 |
EP2560426B1 (en) | 2018-08-29 |
JP5451937B2 (ja) | 2014-03-26 |
US9036575B2 (en) | 2015-05-19 |
EP2560426A1 (en) | 2013-02-20 |
US9661637B2 (en) | 2017-05-23 |
US9426809B2 (en) | 2016-08-23 |
JP2014027685A (ja) | 2014-02-06 |
JP5393921B2 (ja) | 2014-01-22 |
KR20130023221A (ko) | 2013-03-07 |
US20160330747A1 (en) | 2016-11-10 |
JP2013243718A (ja) | 2013-12-05 |
US20130028228A1 (en) | 2013-01-31 |
EP2560426A4 (en) | 2016-11-23 |
US20150223253A1 (en) | 2015-08-06 |
JP2014045525A (ja) | 2014-03-13 |
JP5315457B2 (ja) | 2013-10-16 |
WO2011129447A1 (ja) | 2011-10-20 |
JPWO2011129447A1 (ja) | 2013-07-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45088A (zh) | 无线通信系统、高功率基站、低功率基站及通信控制方法 | |
CN103370897B (zh) | 在分级异构小区部署中分发小区共用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系统以及控制单元 | |
US946786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pectrum utilization in a wireless cellular environment | |
CN101406085B (zh) | 蜂窝通信网络中的测量辅助的动态频率重用 | |
CN107104777B (zh) | 分层的异构小区部署中的参考符号资源的有效率的使用 | |
US8340677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mi-static downlink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CN102238744B (zh) | 控制信道的干扰抑制 | |
US8223705B2 (en) | Method for optimizing performance in multi-cell OFDMA networks | |
CN102845091A (zh) | 无线通信系统、高功率基站、低功率基站及通信控制方法 | |
US9844048B2 (en) | Resource allo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 |
CN104038329A (zh) | 异构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控制和数据信令 | |
WO201115814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scheduling for network controlle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
CN101925069A (zh) | 无线蜂窝网络中的干扰抑制方法和装置 | |
CN102186179A (zh) | 一种异构网系统资源复用的方法 | |
WO2012077939A1 (ko) | 다중 노드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JP5767738B2 (ja) | 通信制御方法、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 |
CN101132202B (zh) | 一种调整高速下行共享信道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 |
JP5712328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5 |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