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2968A - 缺气保用轮胎 - Google Patents
缺气保用轮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02968A CN102802968A CN2010800291581A CN201080029158A CN102802968A CN 102802968 A CN102802968 A CN 102802968A CN 2010800291581 A CN2010800291581 A CN 2010800291581A CN 201080029158 A CN201080029158 A CN 201080029158A CN 102802968 A CN102802968 A CN 1028029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re
- width direction
- bracing ply
- rigidity
- ru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1—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7/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C17/08—Means facilitating folding of sidewalls, e.g. run-flat sidewal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Patterns comprising isolated reces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7/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C17/0009—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comprising sidewall rubber inserts, e.g. crescent shaped inse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7/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C17/04—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utilising additional non-inflatable supports which become load-supporting in emergenc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1—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 B60C2011/013—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provided with a recessed por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S152/03—Slits in thr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缺气保用轮胎,其具有截面为大致月牙形的加强橡胶层,该轮胎使得能够实现缺气行驶时的耐久性和通常内压下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二者。减小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刚性的刚性减小部(20)在如下区域中在胎面胶(1)的表面沿周向延伸:该区域位于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端部(4a)的内侧并且位于75%负载状态下的接地端(15)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缺气保用子午线轮胎,在该轮胎中,具有大致月牙形截面的加强橡胶层在至少与胎侧部对应的部分布置在子午线胎体的内周侧,特别地,本发明涉及能够实现缺气行驶时的耐久性和通常内压下行驶过程中的乘坐舒适性二者的缺气保用子午线轮胎。
背景技术
传统地,如图1的截面图所示,已知的缺气保用子午线轮胎90包括:布置在胎面部11并且形成接地面的胎面胶1;由一层或者多层胎体帘布层形成的子午线胎体3,胎体帘布层的侧部绕布置到各胎圈部12的一对胎圈芯2向径向外侧卷起;由布置在子午线胎体3和胎面胶1之间的一片或者多片分带束层形成的带束层4;具有大致月牙形截面并且在至少与胎侧部13对应的部分布置在子午线胎体3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加强橡胶层5(例如,见专利文献1)。
如上所述的缺气保用子午线轮胎90被构造成甚至在轮胎中的充气压减小或者变为零的状态下仍借助于布置到胎侧部13的加强橡胶层5而保持轮胎的形状,换言之,使得在缺气状态下可以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地行驶。
相关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048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要求加强橡胶层5具有上述功能,因此采用具有高刚性的橡胶材料、加厚该层的厚度或者添加纤维加强层。这导致通常内压下行驶时弹簧常数增大,导致乘坐舒适性降低。
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具有大致月牙形截面的加强橡胶层并且能够实现缺气行驶时的耐久性和通常内压下行驶的过程中的乘坐舒适性二者的缺气保用子午线轮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缺气保用轮胎,其包括:胎面部;从所述胎面部的两侧部沿径向向内延伸的一对胎侧部;在各所述胎侧部的内侧连续延伸的胎圈部;设置于所述胎面部并且形成接地面的胎面胶;由一层或者多层胎体帘布层形成的子午线胎体,所述胎体帘布层的侧部绕布置于相应的胎圈部的一对胎圈芯向径向外侧卷起;由布置在所述子午线胎体和所述胎面胶之间的一层或者多层分带束层形成的带束层;和具有大致月牙形截面并且在至少与各所述胎侧部对应的部分布置在所述子午线胎体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加强橡胶层;其中,所述胎面部具有使轮胎的刚性减小的刚性减小部,所述刚性减小部形成在如下区域:该区域位于所述带束层的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并且位于75%负载状态下的接地端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加强橡胶层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端位于75%负载状态下的接地端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且位于所述带束层的端部的内侧。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带束层包括通过彼此贴附两层分带束层而形成的交叉带束层,该两层分带束层的帘线相对于赤道面以彼此相反的角度倾斜,在构成所述交叉带束层的分带束层中,宽度较窄的分带束层的端部位于75%负载状态下的接地端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所述刚性减小部位于所述宽度较窄的分带束层的端部(以下,也称为“宽度较窄侧的分带束层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刚性减小部由朝所述胎面胶的表面开口的周向槽构成。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周向槽以断续的方式形成,并且不与朝所述胎面胶的表面开口的其他槽相交。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中,以使得大量朝所述胎面胶的表面开口并且在周向上较长的孔沿周向配置的方式构造所述刚性减小部。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刚性减小部以如下方式形成:所述刚性减小部的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凹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胎面部的由胎面部的胎面线和75%负载状态下的胎面的接地端线限定的区域中,该胎面线通过所述带束层的端部并且横过垂直于轮胎表面的平面,当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中观察所述凹部时,在形成所述凹部的侧壁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侧壁相对于轮胎表面成钝角。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根据第七方面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钝角为95°或者更大。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发明人将轮胎分成有限元(finite element),计算通常内压状态(等同于上述的“75%负载状态”)下和零内压状态下作用在各元上的应力,所述通常内压状态是在通常内压时施加预定负载的75%的负载以模拟通常内压时的行驶的状态,所述零内压状态是在零内压时施加预定负载的75%的负载以模拟缺气保用行驶的状态,从而获得在通常内压状态下出现的应力高于在零内压状态下出现的应力的区域。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该区域对应于沿轮胎宽度方向从通常内压下行驶时的接地区域中的接地端的附近延伸到带束层端部的区域。
根据第一方面,减小宽度方向上的刚性的刚性减小部在如下区域中在胎面胶的表面沿周向延伸:该区域位于带束层的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并且位于75%负载状态下的接地端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因此,基于本发明的发明人的发现,可以有效地减小通常内压下行驶时的刚性以提高乘坐舒适性,而不会很大地牺牲对缺气保用行驶时的耐久性的效果。
进一步地,由于诸如周向槽等刚性减小部布置在75%负载状态下的接地端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可以防止发生称为拖曳磨损(drag wear)的偏磨损,通常该磨损可能会发生在接地区域的端部。
根据第二方面,由于加强橡胶层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端位于75%负载状态下的接地端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且位于带束层的端部的内侧,可以减小接地端附近的刚性。
根据第三方面,如稍后详细说明的那样,由于形成交叉带束层的分带束层中的宽度较窄的分带束层的端部位于75%负载状态下的接地端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可以进一步地有效地减小通常内压下行驶时的刚性。
根据第四方面,由于刚性减小部由朝胎面胶的表面开口的周向槽构成,可以以极其有效、简单的方式实现刚性的减小。
根据第五方面,由于周向槽以断续的方式形成并且不与朝胎面胶的表面开口的其他槽相交,可以防止在这些槽彼此相交的情况下发生的偏磨损。
根据第六方面,以使得大量在周向上较长并且朝胎面胶的表面开口的孔沿周向配置的方式形成刚性减小部。因此,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以极其有效、简单的方式实现刚性的减小。
根据第七方面,由于凹部设置在胎面部的预定区域中,可以提高通常内压下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并且保持缺气保用行驶时的耐久性。进一步地,由于当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中观察凹部时,形成凹部的侧壁中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侧壁相对于轮胎表面成钝角,所以可以防止在高速转弯时发生卷曲型磨损。
根据第八方面,由于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侧壁相对于轮胎表面的角度被设定为95°或者更大,可以获得减小卷曲型磨损的更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传统的缺气保用轮胎的截面图。
图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的截面图。
图3是示意地说明图2中轮胎在带束层端部附近的细节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的变型例的截面图。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刚性减小部的形状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刚性减小部的其他形状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周向槽的位置和弹簧常数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刚性减小部的胎面花纹图。
图9是说明另一实施例的刚性减小部的胎面花纹图。
图10是说明又一实施例的刚性减小部的胎面花纹图。
图11是说明又一实施例的刚性减小部的胎面花纹图。
图12是说明又一实施例的刚性减小部的胎面花纹图。
图13是说明又一实施例的刚性减小部的胎面花纹图。
图14是说明又一实施例的其它缺气保用轮胎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2是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的截面图,图3是缺气保用子午线轮胎的带束层的端部附近的部分被放大的截面图。缺气保用子午线轮胎10包括:布置在胎面部11并且形成接地面的胎面胶1;由一层或者多层胎体帘布层形成的子午线胎体3,胎体帘布层的侧部绕布置到各胎圈部12的一对胎圈芯2向径向外侧卷起;由布置在子午线胎体3和胎面胶1之间的一层或者多层分带束层形成的带束层4;具有大致月牙形截面并且在至少与胎侧部13对应的部分布置在子午线胎体3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加强橡胶层5。
如从图3可以理解的,在缺气保用子午线轮胎10中,加强橡胶层5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端5a布置在轮胎在75%负载状态下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接地端15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该75%负载状态下是如下状态:轮胎组装到预定轮辋、充有预定内压、承受预定负载的75%的负载。进一步地,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端4a(带束层端部)布置在75%负载状态下的接地端15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
需要注意的是,预定负载表示每个具有预定的工业标准规定的适用尺寸的轮胎的最大负载(最大负载能力);预定内压表示与每个具有上述工业标准规定的适用尺寸的轮胎的最大负载(最大负载能力)相对应的充气压;以及预定轮辋表示具有该预定的工业标准规定的适用尺寸的标准轮辋(或者“适用轮辋”、“推荐轮辋”)。上述工业标准是在轮胎被制造或者使用的地区有效,并且在例如美国的“轮胎和轮辋协会年鉴”(包括设计指南)、欧洲的“欧洲轮胎和轮辋技术组织标准手册”和日本的日本汽车轮胎制造者协会的“JATMA年鉴”中规定的工业标准。
根据本发明的缺气保用子午线轮胎10具有上述的一般结构,并且其特征在于,减小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刚性的刚性减小部20在胎面胶1的表面沿周向延伸,该刚性减小部20位于胎面胶1的如下区域中:该区域位于带束层端部4a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并且位于75%负载状态下的接地端15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在说明书中,刚性减小部20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位置指的是刚性减小部20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端20a的位置。更具体地,在图3中,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端20a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位于75%负载状态下的接地端15的外侧并且距接地端15的尺寸为a,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位于带束层端部4a的内侧并且距带束层端部4a的尺寸为c。
需要注意的是,如作为以与图2相对应的方式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截面图的图4所示,通过将加强橡胶层5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端5a布置在75%负载状态下的接地端15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能够进一步地减小接地端附近的刚性。
图5(a)到图5(c)和图6(a)、图6(b)说明刚性减小部20的模式的实施例。更具体地,刚性减小部20可以形成为:如图5(a)所示的在周向上连续延伸的周向槽21;如图5(b)所示的由其他的槽29隔开而不与其他的槽29相交的周向槽22;或者如图5(c)所示的均具有在周向上较长的形状的开口23在周向上配置的结构。可选地,除了槽或者开口,刚性减小部20可以形成为如图6(a)所示的在周向上延伸的低刚性橡胶周向带24,其例如通过具有比胎面胶的其他部分的刚性小的刚性的橡胶形成,或者形成为使得两个或者更多上述实施例在轮胎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图6(b)说明配置两个周向槽21的实施例。
代替周向槽,可以使用倾斜槽。图11和图13说明作为倾斜槽的实施例的轮胎胎面的一侧的花纹。在图11和图13中,附图标记26到28表示倾斜槽。
本发明的发明人以下述方式获得上述构造。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发明人将轮胎分成有限元,对比通常内压状态下和零内压状态下作用在各元上的应力,所述通常内压状态是在通常内压时施加预定负载的75%的负载以模拟通常内压时的行驶的状态,所述零内压状态是在零内压时施加预定负载的75%的负载以模拟缺气保用行驶的状态。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从通常内压下行驶时的接地区域的接地端的附近沿轮胎的宽度方向延伸到带束层端部的区域中,和在零内压状态下的应力相比较,在通常内压状态下作用在元上的应力较高。基于上述发现,本发明的发明人认为,虽然该区域在零内压状态下对支撑负载具有不大的效果,但是该区域在正常行驶状态下对支撑负载具有极大的效果,因此,通过减小该区域的刚性,对在零内压状态下的耐久性的影响能够最小化,同时,在通常内压状态下的弹簧常数能够减小。
图7是示出通过有限元方法获得的弹簧常数如何随周向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的图,该周向槽以具有2mm的宽度和4mm的深度并且在周向上连续的方式形成在包括上述区域的区域。横轴表示基于75%负载状态下的接地端15(“接地端”)且以2mm为增量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纵轴表示改变周向槽21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端20a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位置时弹簧常数的指数,其中未设置有任何周向槽21的整个轮胎的弹簧常数设定为100。
上述弹簧常数的计算按如下方式完成:尺寸为245/45R19的轮胎安装到预定轮辋并且充气至预定内压;然后,轮胎承受预定负载的75%的负载,计算此时发生的变形。与该轮胎对应的预定内压为230kPa,并且预定负载的75%的负载为5.145kN。
如从图7可以清楚地理解地,弹簧常数的减小率在接地端15的内侧高,并且在接地端的附近减小率随着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距接地端15的距离朝向零减小。减小效果持续到带束层端部4a。然而,周向槽需要布置到接地表面的外侧,这是因为,如果周向槽21进入接地区域,可能会发生由刚性台阶差导致的拖曳磨损或者阶梯磨损。
如从由上述周向槽21构造的刚性减小部20的实施例可以理解地,根据本发明的缺气保用轮胎10具有在如下区域中配置在胎面胶的表面的刚性减小部20:该区域位于带束层端部4a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且位于75%负载状态下的接地端15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如从图3可以清楚地理解地,优选地:与一般的带束层的情况一样,带束层4包括由彼此贴附的两层分带束层41和42形成的交叉带束层40,该两层分带束层41和42的帘线相对于赤道面以彼此相反的角度(angles opposite to eachother)倾斜;并且在构成交叉带束层40的分带束层41和42中的宽度较窄的分带束层42的端部42a布置在75%负载状态下的接地端15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情况下,刚性减小部20布置在宽度较窄的分带束层42的分带束层端部42a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带束层4具有布置在交叉带束层40径向外侧的带束加强层43。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带束加强层43的外端位于交叉带束层40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所以带束层端部4a为带束加强层43的外端。
接着,将参照图14描述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缺气保用轮胎10。附图标记15表示组装到预定轮辋并且承受75%负载的缺气保用轮胎10的胎面的接地端线,附图标记15a表示通过胎面的接地端线15并且垂直于轮胎表面延伸的平面。
附图标记16表示胎面部的通过带束层4的端缘4a并且与垂直于轮胎表面的平面16a横交(cross)的胎面线。接着,将说明带束层的端缘4a的意义。带束层4包括典型地通过彼此贴附两层分带束层41和42形成的交叉带束层40,该两层分带束层的帘线相对于赤道面以彼此相反的角度倾斜。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带束层4具有布置在交叉带束层40的轮胎径向外侧并且具有大致平行于轮胎赤道面配置的帘线的第一带束加强层43(也称为胎冠层)。第一带束加强层43的外端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位于交叉带束层40的外端的外侧。在该情况下,带束层端部4a为带束加强层43的外端。如上所述,在构成带束层4的各层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的外端为带束层端部4a。这同样适用于具有被布置为覆盖第一带束加强层43的两个端部的宽度较窄的第二带束加强层的所谓的胎冠和层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表述“平面15a、16a‘垂直于轮胎表面’”的严格的含义是垂直于轮胎表面的切线。下文中,附图标记15也称为“正常行驶时胎面的接地端线”,附图标记16也称为“带束层端缘处的胎面部的胎面线”。带束层端缘处的胎面部的胎面线16位于正常行驶时胎面的接地端线15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进一步地,加强橡胶层5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端5a位于正常行驶时胎面的接地端线15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构造,缺气保用轮胎10具有沿周向延伸并且位于胎面部的由正常行驶时胎面的接地端线15和带束层端缘处的胎面部的胎面线16限定的区域17中的作为刚性减小部的凹部21’。由于该凹部21’,该区域17中的刚性减小。
作为缺气保用轮胎10的另一特征构造,当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中观察凹部21’时,在形成凹部21’的侧壁21a’和21b’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侧壁21a’相对于轮胎表面成钝角θ。在该说明书中,表述“侧壁21a’相对于轮胎表面的角度θ”的意思是凹部21’的开口端处的轮胎表面的切线相对于它的开口端处的侧壁21a’的切线的角度。更具体地,甚至在侧壁21a’以曲线形状形成时,也能够形成侧壁21a’的角度θ的概念。区域17是在正常行驶时接触不到路面的区域,但是在高速转弯时可能临时接触路面的区域。在高速转弯时,轮胎接收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向内侧输入的侧向力。在该方面,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侧壁21a’相对于轮胎表面成钝角,以提高抵抗侧向力的耐久性,由此在凹部21’很少发生卷曲型(curling-up-type)磨损。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特征:相对于轮胎表面的法线在轮胎赤道侧倾斜的凹部21’设置到区域17,并且仅仅在认识到在区域17中具有凹部21’的缺气保用轮胎10高速转弯的情况下发生的上述问题之后才能够做出。注意,附图标记21b’表示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侧壁。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发明中,仅需要凹部2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区域17中。例如,虽然未示出,本发明包括如下情况:虽然凹部的底壁的宽度方向上的最内侧的位置P2不位于区域17中,但是胎面表面的凹部21’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端P1包括在区域17中。
顺便提及,优选地,凹部21’是如同上述实施方式一样的沿周向连续延伸的周向槽。这是因为,这是减小纵向弹簧常数的最有效的形式,对乘坐舒适性最有效果。
优选地,当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中观察凹部21’时,在形成凹部的侧壁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侧壁21a’相对于轮胎表面成95°或者更大的角度θ。这是因为,通过设定角度θ为95°或者更大,能够预期更好的减小卷曲型磨损的效果。
虽然未示出,优选地,凹部具有开口部比槽底部宽的形状。进一步优选地,当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中观察凹部21’时,在形成凹部的侧壁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侧壁朝轮胎的内侧延伸并且弯曲以接近轮胎赤道面。这是因为,通过该构造,很少发生与它的制造有关的麻烦(在从模具中取出时的麻烦),并且能够减小对正常使用时的可操作性的影响。注意,本发明包括下述情况:凹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开口边缘形成为圆形,只要轮胎表面的延伸线相对于侧壁的延伸线的角度为钝角即可。
实施例
在通常内压状态下和零内压状态下,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不同的槽位置、不同的截面形状和周向上的不同的形状(连续性、在非连续形状情况下的长度、节距等)测量尺寸为245/45R19的轮胎的弹簧常数,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
如上所述,在本说明书中,通常内压状态指的是轮胎安装到预定轮辋、充气到预定内压并且承受预定负载的75%的负载的状态,零内压状态指的是轮胎安装到预定轮辋、在零内压时承受预定负载的75%的负载的状态。因此,可以认为,通常内压状态下的弹簧常数是用于模拟通常内压下行驶时的弹簧常数的参数,而零内压状态下的弹簧常数是表示缺气行驶时的耐久性的参数。这样测量弹簧常数:沿通过轮胎的位于与轮胎的轴向垂直相交的表面中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施加负载,测量在施加负载的方向上的变形。结果作为通过将比较例1的轮胎的弹簧常数设定为100而获得的指数表示,该比较例1的轮胎为不具有作为刚性减小部的槽的轮胎。小的指数表示小的弹簧常数。
在表1中,用词“宽度方向上的位置(mm)”是指在75%负载状态下周向槽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端距接地端E的分离距离。需要注意的是,交叉带束层40的宽度较窄侧的分带束层端部在接地端E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与接地端E分隔开6mm,而带束层端部在接地端E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与接地端E分隔开14mm。
进一步地,在表1的“周向槽的截面形状”列中,字母“A”表示具有4mm的深度和2mm的宽度的截面形状,字母“B”表示具有的2mm深度和4mm的宽度的截面形状。在“周向槽的周向形状”列中,字母“K”表示设置在图8中所示的胎面花纹上并且形成为在周向上连续的周向槽21;字母“L”表示设置在与图8中所示的相同的胎面花纹上并且如图9所示在周向上断续地形成的周向槽22;字母“M”表示如图10所示在周向上较长并且在周向上配置在与图8中所示的相同的胎面花纹上的孔23。
[表1]
附图标记说明
1胎面胶
2胎圈芯
3子午线胎体
4带束层
4a带束层端部
5加强橡胶层
5a加强橡胶层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端
10缺气保用轮胎
11胎面部
12胎圈部
1575%负载状态下的接地端
20刚性减小部
20a刚性减小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端
21周向槽
22分隔的周向槽
23在周向上较长的孔
24低刚性橡胶周向带
26,27,28倾斜槽
29其他槽
40交叉带束层
41,42构成交叉带束层的分带束层
42a交叉带束层在宽度较窄侧的分带束层端部
43带束加强层
Claims (8)
1.一种缺气保用轮胎,其包括:
胎面部;
从所述胎面部的两侧部沿径向向内延伸的一对胎侧部;
在各所述胎侧部的内周侧连续延伸的胎圈部;
设置于所述胎面部并且形成接地面的胎面胶;
由一层或者多层胎体帘布层形成的子午线胎体,所述胎体帘布层的侧部绕布置于相应的胎圈部的一对胎圈芯向径向外侧卷起;
由布置在所述子午线胎体和所述胎面胶之间的一层或者多层分带束层形成的带束层;和
具有大致月牙形截面并且在至少与各所述胎侧部对应的部分布置在所述子午线胎体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加强橡胶层;
其中,所述胎面部具有使轮胎的刚性减小的刚性减小部,所述刚性减小部形成在如下区域:该区域位于所述带束层的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并且位于75%负载状态下的接地端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橡胶层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端位于75%负载状态下的接地端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且位于所述带束层的端部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束层包括通过彼此贴附两层分带束层而形成的交叉带束层,该两层分带束层的帘线相对于赤道面以彼此相反的角度倾斜,
在构成所述交叉带束层的分带束层中,宽度较窄的分带束层的端部位于75%负载状态下的接地端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和
所述刚性减小部位于所述宽度较窄的分带束层的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刚性减小部由朝所述胎面胶的表面开口的周向槽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向槽以断续的方式形成,并且不与朝所述胎面胶的表面开口的其他槽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特征在于,
以使得大量朝所述胎面胶的表面开口并且在周向上较长的孔沿周向配置的方式构造所述刚性减小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刚性减小部以如下方式形成:所述刚性减小部的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凹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胎面部的由胎面部的胎面线和75%负载状态下的胎面的接地端线限定的区域中,该胎面线通过所述带束层的端部并且横过垂直于轮胎表面的平面,和
当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中观察所述凹部时,在形成所述凹部的侧壁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侧壁相对于轮胎表面成钝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钝角为95°或者更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31573 | 2009-05-29 | ||
JP2009131573A JP5325656B2 (ja) | 2009-05-29 | 2009-05-29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JP2010038767A JP5410331B2 (ja) | 2010-02-24 | 2010-02-24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JP2010-038767 | 2010-02-24 | ||
PCT/JP2010/003619 WO2010137347A1 (ja) | 2009-05-29 | 2010-05-28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02968A true CN102802968A (zh) | 2012-11-28 |
CN102802968B CN102802968B (zh) | 2015-04-01 |
Family
ID=43222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2915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02968B (zh) | 2009-05-29 | 2010-05-28 | 缺气保用轮胎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51129B2 (zh) |
EP (1) | EP2436538B1 (zh) |
KR (1) | KR101341201B1 (zh) |
CN (1) | CN102802968B (zh) |
WO (1) | WO2010137347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29405A (zh) * | 2014-02-20 | 2016-10-12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缺气保用轮胎 |
CN106604831A (zh) * | 2014-08-29 | 2017-04-26 |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 改进型轮胎带束构造 |
CN107531111A (zh) * | 2015-04-15 | 2018-01-02 | 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 漏气保用轮胎 |
CN110267828A (zh) * | 2017-02-14 | 2019-09-20 |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 包括具有增强元件的胎面的轮胎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62481B2 (ja) * | 2012-02-08 | 2016-08-03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8367628B (zh) * | 2015-12-07 | 2020-10-02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轮胎 |
JP6569591B2 (ja) * | 2016-04-28 | 2019-09-04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6992533B2 (ja) * | 2018-01-18 | 2022-01-13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14486296B (zh) * | 2022-01-27 | 2024-03-01 | 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全防爆轮胎的检测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39806A (ja) * | 1982-02-10 | 1983-08-19 | Nissan Motor Co Ltd | 空気タイヤ |
JPH0834214A (ja) * | 1994-07-21 | 1996-02-06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JP2004074914A (ja) * | 2002-08-16 | 2004-03-11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JP2005028954A (ja) * | 2003-07-10 | 2005-02-03 |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06076401A (ja) * | 2004-09-08 | 2006-03-23 | Toyota Motor Corp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JP4172995B2 (ja) * | 2002-12-02 | 2008-10-29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ランフラットラジアルタイヤ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2194A (en) * | 1897-05-11 | Pneumatic tire | ||
JPH01197102A (ja) * | 1988-02-01 | 1989-08-08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H04104825A (ja) | 1990-08-22 | 1992-04-07 | Toray Ind Inc | 複合膜の製造方法 |
CA2291078A1 (en) * | 1997-05-29 | 1998-12-03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Tire with composite ply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
DE69808808T2 (de) | 1998-06-19 | 2003-06-18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 Akron | Lauffläche und seitenwand konstruktion für notlaufreifen |
JP2006160100A (ja) * | 2004-12-08 | 2006-06-22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JP4720359B2 (ja) * | 2005-08-17 | 2011-07-13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氷雪路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4331150B2 (ja) * | 2005-09-15 | 2009-09-16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07091167A (ja) * | 2005-09-30 | 2007-04-12 |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1309806B (zh) | 2005-11-16 | 2010-05-26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JP2007296878A (ja) * | 2006-04-27 | 2007-11-15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FR2921585B1 (fr) * | 2007-09-27 | 2011-05-06 | Michelin Soc Tech | Etat de surface d'une bande de roulement de pneu |
-
2010
- 2010-05-28 EP EP10780307.4A patent/EP2436538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0-05-28 CN CN201080029158.1A patent/CN10280296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5-28 KR KR1020117031271A patent/KR10134120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5-28 WO PCT/JP2010/003619 patent/WO201013734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5-28 US US13/322,871 patent/US885112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39806A (ja) * | 1982-02-10 | 1983-08-19 | Nissan Motor Co Ltd | 空気タイヤ |
JPH0834214A (ja) * | 1994-07-21 | 1996-02-06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JP2004074914A (ja) * | 2002-08-16 | 2004-03-11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JP4255254B2 (ja) * | 2002-08-16 | 2009-04-15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JP4172995B2 (ja) * | 2002-12-02 | 2008-10-29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ランフラットラジアルタイヤ |
JP2005028954A (ja) * | 2003-07-10 | 2005-02-03 |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06076401A (ja) * | 2004-09-08 | 2006-03-23 | Toyota Motor Corp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29405A (zh) * | 2014-02-20 | 2016-10-12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缺气保用轮胎 |
CN106029405B (zh) * | 2014-02-20 | 2018-11-23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缺气保用轮胎 |
CN106604831A (zh) * | 2014-08-29 | 2017-04-26 |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 改进型轮胎带束构造 |
CN107531111A (zh) * | 2015-04-15 | 2018-01-02 | 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 漏气保用轮胎 |
CN107531111B (zh) * | 2015-04-15 | 2019-11-08 | 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 漏气保用轮胎 |
CN110267828A (zh) * | 2017-02-14 | 2019-09-20 |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 包括具有增强元件的胎面的轮胎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067486A1 (en) | 2012-03-22 |
WO2010137347A1 (ja) | 2010-12-02 |
EP2436538A4 (en) | 2013-04-24 |
CN102802968B (zh) | 2015-04-01 |
EP2436538A1 (en) | 2012-04-04 |
KR20120011893A (ko) | 2012-02-08 |
US8851129B2 (en) | 2014-10-07 |
EP2436538B1 (en) | 2014-12-31 |
KR101341201B1 (ko) | 2013-1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02968A (zh) | 缺气保用轮胎 | |
EP3115227B1 (en) | Pneumatic tire | |
JP5333510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EP3127713B1 (en) | Pneumatic tire | |
JP4866177B2 (ja) | 重荷重用タイヤ | |
JP5073568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EP2112004B1 (en) | Pneumatic tire | |
EP2423005B1 (en) | Pneumatic tire | |
WO2016051651A1 (ja) |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
CN104271365B (zh) | 充气轮胎 | |
EP2682286A1 (en) | Pneumatic tire | |
US20210370723A1 (en) | Pneumatic Tire | |
US10421321B2 (en) |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 |
US8517071B2 (en) | Pneumatic tire | |
EP1712377A1 (en) | Pneumatic tire | |
CN101722794B (zh) | 充气轮胎 | |
US11235623B2 (en) | Pneumatic tire | |
CN109835119B (zh) | 充气轮胎 | |
US9764599B2 (en) | Pneumatic tire | |
JP5308781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EP2213480B1 (en) | Pneumatic tire | |
JP5041466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09090742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6501600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US12090792B2 (en) | Tire and tire-vehicle combin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